CN107995957B - 头戴式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头戴式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95957B
CN107995957B CN201680042776.7A CN201680042776A CN107995957B CN 107995957 B CN107995957 B CN 107995957B CN 201680042776 A CN201680042776 A CN 201680042776A CN 107995957 B CN107995957 B CN 1079959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ead
mounted display
display device
ai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4277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95957A (zh
Inventor
陕梁庆
谭鹏
张艳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9959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959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959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9595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G02B27/0176Head mounted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头戴式显示装置(100),包括壳体(1)、发热元件(2)以及风扇(3)。壳体内部形成收容腔(10),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顶板(11)和底板(12),顶板开设第一进风口(111),底板开设出风口(121),收容腔内具有连接第一进风口和出风口的第一风道(101),发热元件收容于收容腔且接触第一风道,风扇收容于收容腔且正对出风口,风扇将第一风道的空气经出风口抽出至壳体外部。这种头戴式显示装置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头戴式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头戴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几年随着VR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各种VR虚拟现实设备(例如头戴式显示装置)已成功推向了市场。然受限于虚拟现实设备体积小,其散热成为虚拟现实设备发展中的一大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的头戴式显示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头戴式显示装置,包括壳体、发热元件以及风扇,所述壳体内部形成收容腔,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顶板和底板,所述顶板开设第一进风口,所述底板开设出风口,所述收容腔内具有连接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的第一风道,所述发热元件收容于所述收容腔且接触所述第一风道,所述风扇收容于所述收容腔且正对所述出风口,所述风扇将所述第一风道的空气经所述出风口抽出至所述壳体外部。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所述头戴式显示装置通过设置所述第一风道和将所述第一风道的空气抽出至所述壳体外部的所述风扇,并使所述发热元件接触所述第一风道,从而通过所述第一风道的空气带走所述发热元件所散发出的热量,对所述发热元件进行强制散热,因此所述头戴式显示装置散热效果好,所述收容腔内能够维持温度合适的工作环境,使得所述头戴式显示装置能够长时间工作,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如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头戴式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头戴式显示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图2所示头戴式显示装置沿Ⅲ-Ⅲ线的剖视图。
图4是图1所示头戴式显示装置的壳体的爆炸图。
图5是图1所示头戴式显示装置的发热元件与壳体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6是图4所示壳体的上壳体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眼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述眼罩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9是图3中Ⅸ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10是图4所示壳体的下壳体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头戴式显示装置100,可用于向眼睛发送光学信号,以实现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等不同效果。
所述头戴式显示装置100包括壳体1、发热元件2以及风扇3。所述壳体1内部形成收容腔10,所述壳体1包括相对设置的顶板11和底板12,所述顶板11开设第一进风口111,所述底板12开设出风口121。所述收容腔10内具有连接所述第一进风口111和所述出风口121的第一风道101,所述发热元件2收容于所述收容腔10且接触所述第一风道101。所述风扇3收容于所述收容腔10且正对所述出风口121,所述风扇3将所述第一风道101的空气经所述出风口121抽出至所述壳体1外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头戴式显示装置100通过设置所述第一风道101和将所述第一风道101的空气抽出至所述壳体1外部的所述风扇3,并使所述发热元件2接触所述第一风道101,从而通过所述第一风道101的空气带走所述发热元件2所散发出的热量,对所述发热元件2进行强制散热,因此所述头戴式显示装置100散热效果好,所述收容腔10内能够维持温度合适的工作环境,使得所述头戴式显示装置100能够长时间工作,使用寿命长。
可以理解的,所述风扇3将所述第一风道101的空气经所述出风口121抽出至所述壳体1外部,使得所述第一风道101处于负压状态,所述壳体1外部的空气通过所述第一进风口111进入所述第一风道101,所述风扇3持续转动则将在所述第一风道101内形成不断流动的气流,从而不断带走所述发热元件2的热量,对所述发热元件2进行强制散热。所述发热元件2可全部或部分处于所述第一风道101,以接触所述第一风道101,所述第一风道101内的气流经过、接触所述发热元件2,即可为所述发热元件2散热。
所述发热元件2包括电路板和固定于所述电路板的多个电子元器件。
如图4所示,所述壳体1还包括连接于所述顶板11和所述底板12之间的前板14和后板15。所述后板15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前板14的两端,所述前板14、所述后板15、所述顶板11及所述底板12共同围绕形成所述收容腔10。所述顶板11、所述前板14以及所述后板15一体成型以形成所述壳体1的上壳体1a,所述底板12作为所述壳体1的下壳体1b,所述上壳体1a连接所述下壳体1b以围设出所述收容腔10。
请再次参阅图3,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所述发热元件2与所述顶板11之间形成第一流通道21,所述第一流通道21为所述第一风道101的一部分。空气自所述第一进风口111进入所述第一流通道21,而后流出所述第一流通道21、继续流向所述出风口121。
请一并参阅图3至图6,可选的,所述壳体1还包括两个挡风板13。所述两个挡风板13正对地设置在所述顶板11上,所述两个挡风板13彼此间隔。所述发热元件2放置在所述两挡风板13之间,且发热元件2与每一挡风板13之间存在一间隙。如此,所述顶板11、所述发热元件2以及所述两个挡风板13共同围设出所述第一流通道21。所述两个挡风板13的设置使得所述第一流通道21周侧封闭,空气不会向所述顶板11和所述发热元件2的两侧散开,而是在所述两个挡风板13的导向下流动,从而能够带走所述发热元件2更多的热量,使得所述头戴式显示装置100散热效果更好。
可以理解的,所述两个挡风板13可部分位于所述发热元件2与所述顶板11之间,部分超出所述发热元件2。此时,所述两个挡风板13与所述顶板11之间形成一收容空间,所述发热元件2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两个挡风板13可与所述顶板11一体成型。
可选的,所述第一进风口111为大致呈矩形开口,所述第一进风口111正对所述发热元件2设置。所述第一进风口111可以为单一开口,也可以是多个开口。所述发热元件2大致呈矩形。
请参阅图3和图4,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所述前板14开设第二进风口141,所述收容腔10具有连接所述第二进风口141和所述出风口121的第二风道102。所述风扇3还用于将所述第二风道102的空气经所述出风口121抽出至所述壳体1外部。所述第二风道102的朝向所述出风口121的一端可与所述第一风道101的朝向所述出风口121的一端汇合。
可以理解的,所述风扇3将所述第二风道102的空气经所述出风口121抽出至所述壳体1外部,使得所述第二风道102处于负压状态,所述壳体1外部的空气通过所述第二进风口141进入所述第二风道102,所述风扇3持续转动则将在所述第二风道102内形成不断流动的气流,从而不断带走所述第二风道102内的热量。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前板14以及所述后板15也可与所述底板12一体成型以形成所述壳体1的下壳体,所述顶板11作为所述壳体1的上壳体。
可选的,所述发热元件2接触所述第二风道102,使得所述第二风道102也可以为所述发热元件2散热。此时,所述第一风道101和所述第二风道102可以同时为所述发热元件2散热,使得所述发热元件2的散热效率更高,所述头戴式显示装置100的散热效果更好。所述发热元件2部分处于所述第二风道102,以接触所述第二风道102,所述第二风道102内的气流经过、接触所述发热元件2,即可为所述发热元件2散热。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头戴式显示装置100还包括第二发热元件,所述第二发热元件收容于所述收容腔10且接触所述第二风道102。此时,所述第一风道101为所述发热元件2散热,所述第二风道102为所述第二发热元件散热,分别散热并同时散热,使得所述头戴式显示装置100的散热效果好。可以理解的,所述第二发热元件不同于所述第一发热元件。例如,所述第二发热元件可为显示模组,或者其他需要散热的元件。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所述前板14开设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视窗142,所述头戴式显示装置100还包括两个显示模组4,所述两个显示模组4均收容于所述收容腔10且分别正对所述两个第一视窗142设置。所述两个显示模组4可用于向用户显示图像或文字等信息,使得所述头戴式显示装置100实现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等不同效果。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进风口14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进风口141间隔设置,且分别设于所述两个第一视窗142与所述顶板11之间。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进风口141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或三个以上。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图7及图8,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所述头戴式显示装置100还包括眼罩5。所述眼罩5包括安装部51和围设在所述安装部51周边的抵接部52。所述安装部51固定至所述前板14,所述抵接部52远离所述安装部51的一端用于抵接用户面部,以在所述眼罩5与所述用户面部之间形成封闭的观影环境。所述安装部51还设有两个第二视窗511,所述两个第二视窗511与所述第一视窗142一一对应。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眼罩5用于为用户提供封闭的观影环境,以提高所述头戴式显示装置100的显示效果,如此所述头戴式显示装置100为沉浸式头戴式显示装置100。
可选的,所述抵接部52与所述安装部51一体成型,或通过粘接、紧固件连接、卡扣连接等方式组装成一体。所述抵接部52朝向所述安装部5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安装部51周边。
可选的,所述抵接部52开设有第三进风口521,所述安装部51开设有正对所述第二进风口141的过渡口512,所述风扇3转动以形成连接所述第三进风口521和所述过渡口512的第三风道50,所述第三风道50连接所述第二风道10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风道50位于所述眼罩5内,所述第三风道50连接所述第二风道102,空气自所述第三进风口521进入所述眼罩5、经所述过渡口512和所述第二进风口141进入所述第二风道102,而后自所述出风口121流出。此时,所述第三风道50内的气流可将所述眼罩5内的热量带入所述第二风道102,并通过所述出风口121散出,从而实现所述眼罩5内的散热,使用户具有封闭且通风的观影环境,用户体验好。
可选的,所述抵接部52包括正对设置的两个侧板522和连接在所述两个侧板522之间的上板523。所述两个侧板522和所述上板523一体成型。当所述抵接部52抵接用户面部时,所述两个侧板522位于用户眼部的两侧。每个所述侧板522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三进风口521。
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7,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所述眼罩5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抵接部52内的导风板53,所述导风板53与所述侧板522相对设置且正对所述第三进风口521。所述导风板53与所述侧板522之间形成第二流通道530,所述第二流通道530为所述第三风道50的一部分。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板53与所述侧板522相对设置且正对第三进风口521,从而能够遮挡光线,防止外界光线自所述第三进风口521进入所述眼罩5内部而导致封闭的观影环境被破坏。同时,空气需要绕过所述导风板53后才能进入所述第二风道102,使得所述第三风道50延长,能够充分地带走所述眼罩5内部的热量。所述第三风道50内的风是在负压环境下流动的,流动较为缓和,不会突然冲撞用户面部而导致用户体验降低。
可以理解的,所述导风板53在所述侧板522上的垂直投影覆盖所述第三进风口521。所述导风板53可与所述安装部51或/和所述抵接部52一体成型。
请一并参阅图1、图4以及图8,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所述安装部51设有朝远离所述抵接部52方向凸出的凸起513,所述前板14设有安装孔143。所述凸起513配合所述安装孔143能够将所述安装部51固定在所述前板14上。所述凸起513与所述安装孔143之间形成一卡合结构(513、143),使得所述眼罩5与所述壳体1之间彼此固定。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安装孔143可以为通孔或盲孔。
可选的,所述卡合结构(513、143)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此时,所述凸起513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安装孔143的数量与所述凸起513的数量相同。至少两个所述卡合结构(513、143)间隔地连接所述眼罩5与所述壳体1。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凸起513可设于所述前板14,所述安装孔143可设于所述安装部51。
请一并参阅图4和图9,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所述头戴式显示装置100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底板12的均风板6。所述均风板6设有多个通气孔60,所述均风板6正对所述出风口121。
请一并参阅图3、图4、图9及图10,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所述壳体1还包括收容于所述收容腔10内的支撑壁16,所述支撑壁16围设在所述出风口121的内周缘。所述支撑壁16远离所述出风口121的端面161用于承载所述风扇3,所述支撑壁16围设出连接所述风扇3和所述出风口121的第三流通道160。此时,所述第一风道101和所述第二风道102共用所述第三流通道160。
可选的,所述壳体1还包括加强筋17,所述加强筋17位于所述第三流通道160内且连接所述支撑壁16,用于增加所述支撑壁16的强度。所述加强筋17可呈一字形或十字形。所述加强筋17也可延伸至所述出风口121,所述加强筋17连接所述出风口121的周侧壁。
可选的,所述支撑壁16与所述底板12一体成型,或通过粘接、紧固件连接、卡扣连接等方式组装成一体。所述加强筋17与所述支撑壁16一体成型,或通过粘接、紧固件连接、卡扣连接等方式组装成一体。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4)

1.一种头戴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发热元件以及风扇,所述壳体内部形成收容腔,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顶板和底板,所述顶板开设第一进风口,所述底板开设出风口,所述收容腔内具有连接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的第一风道,所述发热元件收容于所述收容腔且接触所述第一风道,所述风扇收容于所述收容腔且正对所述出风口,所述风扇将所述第一风道的空气经所述出风口抽出至所述壳体外部,所述壳体还包括连接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的前板,所述前板开设第二进风口,所述收容腔具有连接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的第二风道,所述风扇将所述第二风道的空气经所述出风口抽出至所述壳体外部,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分别位于发热元件相对两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元件与所述顶板之间形成第一流通道,所述第一流通道为所述第一风道的一部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两个挡风板,所述两个挡风板正对地设置在所述顶板上,所述发热元件放置所述两挡风板之间,所述顶板、所述发热元件以及所述两个挡风板共同围设出所述第一流通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元件接触所述第二风道。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开设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视窗,所述头戴式显示装置还包括两个显示模组,所述两个显示模组均收容于所述收容腔且分别正对所述两个第一视窗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风口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进风口间隔设置,且分别设于所述两个第一视窗与所述顶板之间。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戴式显示装置还包括眼罩,所述眼罩包括安装部和围设在所述安装部周边的抵接部,所述安装部固定至所述前板,所述抵接部远离所述安装部的一端抵接用户面部,以在所述眼罩与所述用户面部之间形成封闭的观影环境。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开设有第三进风口,所述安装部开设有正对所述第二进风口的过渡口,所述眼罩内部具有连接所述第三进风口和所述过渡口的第三风道,所述第三风道连接所述第二风道,所述风扇通过所述第二风道将所述第三风道的空气经所述出风口抽出至所述壳体外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包括正对设置的两个侧板,每个所述侧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三进风口。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眼罩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抵接部内的导风板,所述导风板正对所述第三进风口,所述导风板与所述侧板之间形成第二流通道,所述第二流通道为所述第三风道的一部分。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设有朝远离所述抵接部方向凸出的凸起,所述前板设有安装孔,所述凸起与所述安装孔相配合将所述安装部固定在所述前板上。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戴式显示装置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底板的均风板,所述均风板设有多个通气孔,所述均风板正对所述出风口。
13.如权利要求1或12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的支撑壁,所述支撑壁围设在所述出风口的周缘,所述支撑壁远离所述出风口的端面用于承载所述风扇,所述支撑壁围设出连接所述风扇和所述出风口的第三流通道。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还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设于所述第三流通道内且连接所述支撑壁。
CN201680042776.7A 2016-12-29 2016-12-29 头戴式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9959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6/112977 WO2018119859A1 (zh) 2016-12-29 2016-12-29 头戴式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95957A CN107995957A (zh) 2018-05-04
CN107995957B true CN107995957B (zh) 2021-01-12

Family

ID=620288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42776.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995957B (zh) 2016-12-29 2016-12-29 头戴式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95957B (zh)
WO (1) WO201811985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42194B2 (ja) * 2018-08-31 2022-03-25 株式会社日立エルジーデータストレージ 画像投射光学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ヘッドマウントディスプレイ
US11042201B2 (en) 2018-10-08 2021-06-22 Htc Corporation Head-mounted display device
CN110720073B (zh) * 2018-10-30 2022-03-25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头戴式电子设备
CN109445100A (zh) * 2018-11-30 2019-03-08 潍坊歌尔电子有限公司 头戴显示器
CN111830710B (zh) * 2019-04-19 2022-06-24 苹果公司 头戴式设备
CN112305757B (zh) * 2019-07-31 2023-11-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头戴式显示装置
CN112987296A (zh) * 2019-12-18 2021-06-18 宏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头戴显示装置
US11262589B2 (en) 2020-03-27 2022-03-01 ResMed Pty Ltd Positioning and stabilising structure and system incorporating same
US11686948B2 (en) 2020-03-27 2023-06-27 ResMed Pty Ltd Positioning, stabilising, and interfacing structures and system incorporating same
WO2021189114A1 (en) * 2020-03-27 2021-09-30 ResMed Pty Ltd Positioning, stabilising, and interfacing structures and system incorporating same
TWM631313U (zh) * 2020-08-26 2022-09-01 澳大利亞商瑞思邁私人股份有限公司 頭戴式顯示器系統
CN112099231A (zh) * 2020-09-08 2020-12-18 重庆爱奇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眼镜式头戴设备
CN114326112A (zh) * 2020-09-30 2022-04-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防雾的头戴式显示设备及防雾方法
CN112099238B (zh) * 2020-10-30 2022-07-08 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头戴显示设备及其前端风冷散热结构
CN112394520B (zh) * 2020-11-13 2023-07-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头戴式设备的主体装置及头戴式设备
CN112291977B (zh) * 2020-11-13 2022-12-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头戴式设备的主体装置及头戴式设备
CN112255802B (zh) * 2020-11-13 2023-07-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头戴式设备的主体装置及头戴式设备
CN113189773B (zh) * 2021-04-16 2022-08-19 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头戴式设备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65490A1 (en) * 2013-11-04 2015-05-07 Johnson Controls Automotive Electronics Sas Visual augmentation of an edge of a display surfa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25872A (ja) * 2001-07-13 2003-01-29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用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CN1570697A (zh) * 2003-07-22 2005-01-26 吕兴增 双折射影像显示装置
DE202014006891U1 (de) * 2014-07-02 2014-10-22 Christian Stroetmann Datenbrille
CN105682415B (zh) * 2014-11-20 2019-04-19 深圳万讯自控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装置、驱动器以及所述驱动器的散热方法
CN204229049U (zh) * 2014-12-02 2015-03-25 北京七鑫易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主动散热的可更换显示模块的头戴显示装置
KR102439993B1 (ko) * 2015-02-27 2022-09-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방열 장치를 구비한 전자 장치 및 이의 제어 방법
CN205427324U (zh) * 2015-12-12 2016-08-03 乐视致新电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头戴式设备镜片的除雾装置
CN105607261B (zh) * 2016-03-11 2018-01-23 北京小鸟看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现实头盔的遮光透气结构
CN105954877A (zh) * 2016-07-18 2016-09-21 小派科技(上海)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
CN106132169A (zh) * 2016-08-16 2016-11-16 青岛歌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头戴式虚拟现实设备
CN106226914A (zh) * 2016-10-18 2016-12-14 安庆市汉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雾vr眼镜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65490A1 (en) * 2013-11-04 2015-05-07 Johnson Controls Automotive Electronics Sas Visual augmentation of an edge of a display surfa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119859A1 (zh) 2018-07-05
CN107995957A (zh) 2018-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95957B (zh) 头戴式显示装置
CN106646871B (zh) 一种带有散热系统的头戴显示器
US8547312B2 (en) Display apparatus
US10356892B2 (e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that is improved in heat dissipation efficiency,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accessory
WO2020006877A1 (zh) 散热组件及遥控器
US20210195789A1 (en) Heat dissipation assembly,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and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CN110740619A (zh) 一种电子设备
WO2020006871A1 (zh) 散热组件及遥控器
CN109222899B (zh) 监护仪
CN219660270U (zh) 一种电子元件散热组件
CN115342074B (zh) 一种组合风扇结构
CN109275309B (zh) 散热模块及包含其的主机板组件
CN212906595U (zh) 遥控器
CN211086892U (zh) 通风板、通风栅架和投影设备
WO2018119888A1 (zh) 用于显示单元的多功能通道
CN212207948U (zh) 微型投影机
CN106707584B (zh) 用于显示单元的多功能通道
CN216487103U (zh) 显示屏、显示模组及终端设备
CN113721411B (zh) 液晶投影机
CN218767769U (zh) 一种投影机及电子设备
CN113810528B (zh) 电子设备
CN219105332U (zh) 投影设备
US20070013817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rear projection display device
CN214278605U (zh) 一种投影机的新型散热结构
CN218886389U (zh) 投影散热系统以及投影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A4-1501, Kexing Science Park, 15 Keyuan Road, Science Park,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Ruoyu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A4-1501, Kexing Science Park, 15 Keyuan Road, Science Park,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112

Termination date: 202112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