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73775A - 亚硫酸丁烯酯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亚硫酸丁烯酯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73775A
CN107973775A CN201711111765.2A CN201711111765A CN107973775A CN 107973775 A CN107973775 A CN 107973775A CN 201711111765 A CN201711111765 A CN 201711111765A CN 107973775 A CN107973775 A CN 1079737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ude product
reaction
preparation
butylene sulfite
thionyl chlor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11176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庞宝华
孙西船
戴江英
谢栋
赵建
许国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GJIAGANG HANKANG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ANGJIAGANG HANKANG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NGJIAGANG HANKANG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ANGJIAGANG HANKANG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11176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73775A/zh
Publication of CN1079737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737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327/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rings having oxygen and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C07D327/1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rings having oxygen and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two oxygen atoms and one sulfur atom, e.g. cyclic sulfat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亚硫酸丁烯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以1,3‑丁二醇和氯化亚砜为原料,将氯化亚砜滴加进入至1,3‑丁二醇中进行合成反应,反应体系温度为35~45℃,氯化亚砜滴完后10~30min反应结束得反应粗品;二、反应粗品减压旋蒸脱酸,减压旋蒸的温度为35~45℃,时间为15~30min,得脱酸后的粗品;三、在脱酸后的粗品中加入酰化试剂反应,反应结束后加入碱性水溶液直至pH值至6~7;四、静置分层,分离有机相和水相,洗涤有机相得第一粗品,水相萃取得第二粗品;五、第一粗品与第二粗品合并后减压精馏,得目标产物亚硫酸丁烯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产量、收率、纯度都大大提高。

Description

亚硫酸丁烯酯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电解液的添加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亚硫酸丁烯酯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亚硫酸丁烯酯是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的一种,其分子的总势能、LUMO值比碳酸丙烯酯(PC)低,具有较强的得电子能力,不易被氧化。亚硫酸丁烯酯作为添加剂与碳酸丙烯酯(PC)混合应用于锂电池电解液中,可有效抑制碳酸丙烯酯(PC)在石墨电极中的共插入,较好地保护电极,显著改善锂电池内循环性能,延长锂电池使用寿命。
目前,亚硫酸丁烯酯主要由丁二醇和二氯亚砜经环化脱氯化氢制得(Journal ofOrganic Chemistry.199055:1211~1217;J.Am.Chem.Soc.1988,110;7538~7539)。但该法收率只有60%~70%,收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收率高、纯度更高的亚硫酸丁烯酯的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亚硫酸丁烯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以1,3-丁二醇和氯化亚砜为原料,将氯化亚砜滴加进入至1,3-丁二醇中进行合成反应,反应方程如下:
反应体系温度控制在35~45℃,氯化亚砜滴完后10~30min反应结束得反应粗品;二、将反应粗品减压旋蒸脱酸,减压旋蒸的温度控制在35℃~45℃,时间为15~30min,得脱酸后的粗品;三、在脱酸后的粗品中加入酰化试剂反应,反应结束后加入碱性水溶液直至pH值至6~7;四、静置分层,分离有机相和水相,洗涤有机相得第一粗品,水相萃取得第二粗品;五、将第一粗品与第二粗品合并后进行减压精馏,得目标产物亚硫酸丁烯酯。
进一步地,前述的亚硫酸丁烯酯的制备方法,其中,原料1,3-丁二醇与氯化亚砜的摩尔比为1:1.08。
进一步地,前述的亚硫酸丁烯酯的制备方法,其中,氯化亚砜采用恒压滴液漏斗滴加进入至1,3-丁二醇中的速度为0.5秒/滴~1.5秒/滴。
进一步地,前述的亚硫酸丁烯酯的制备方法,其中,酰化试剂为丁二酸酐/吡啶、马来酸酐/吡啶、邻苯二甲酸酐/吡啶中的任意一种;其中吡啶为催化剂。
更进一步地,前述的亚硫酸丁烯酯的制备方法,其中,酸酐类试剂的质量为原料1,3-丁二醇与氯化亚砜总质量的10%~30%,吡啶的质量为酸酐类试剂质量的30%~50%。
进一步地,前述的亚硫酸丁烯酯的制备方法,其中,氯化亚砜与1,3-丁二醇合成反应全程采用氮气保护,合成反应前氮气通入至1,3-丁二醇液面以下。
进一步地,前述的亚硫酸丁烯酯的制备方法,其中,第三步骤中水相萃取采用的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乙酸甲酯中的任意一种,萃取过程中的温度控制在5~15℃。
进一步地,前述的亚硫酸丁烯酯的制备方法,其中,减压精馏的温度为145~150℃,减压精馏的压力为0.07~0.08MPa,收集馏份得目标产物亚硫酸丁烯酯。
进一步地,前述的亚硫酸丁烯酯的制备方法,其中,减压旋蒸脱酸得到的脱酸粗品采用冰水浴冷却至5~15℃后再加入酰化试剂。
进一步地,前述的亚硫酸丁烯酯的制备方法,其中,碱性水溶液为碳酸钠溶液或碳酸氢钠溶液中的一种,温度为0~5℃,碳酸钠溶液的质量浓度为8%,碳酸氢钠溶液的质量浓度为9%。
进一步地,前述的亚硫酸丁烯酯的制备方法,其中,合成反应中产生的尾气由尾气吸收液吸收,尾气吸收液采用浓氢氧化钠溶液。
本发明的优点是:一、1,3-丁二醇与氯化亚砜合成反应过程中无需加入有机溶剂,这使得相同容积设备中可以大量投料,从而能大大提高产量。二、合成反应全程氮气保护,这能有效减少原料与氯化氢的接触,降低副产物的产生,从而大大提高收率。三、在脱酸后的粗品中加入酰化试剂常温下反应,这能去除未反应完的1,3-丁二醇以及其他醇类物质,从而大大提高收率。四、减压旋蒸先脱出部分氯化氢,这能大大减少碱性水溶液的用量,避免产物分解,从而进一步提高收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亚硫酸丁烯酯的制备方法做详细说明。
亚硫酸丁烯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以1,3-丁二醇和氯化亚砜为原料,1,3-丁二醇与氯化亚砜的摩尔比为1:1.08,氯化亚砜采用恒压滴液漏斗滴加进入至1,3-丁二醇中,速度为0.5秒/滴~1.5秒/滴。控制氯化亚砜滴入1,3-丁二醇内的速度,其目的在于:防止反应体系温度过高。由于反应过程中会有氯化氢产生,为了减少原料与氯化氢的接触,从而减少杂质与副反应的产生,氯化亚砜与1,3-丁二醇合成反应全程采用氮气保护,具体地方法为将氮气通入至1,3-丁二醇液面以下。合成反应中产生的尾气吸收液采用浓氢氧化钠溶液。合成反应方程如下:
反应体系温度控制在35~45℃,刚开始反应时,体系温度升高,反应一段时间后体系温度下降,通过加热控温确保反应体系温度在35~45℃。在氯化亚砜滴完后10~30min反应结束得反应粗品。二、将反应粗品减压旋蒸脱酸,脱酸的目的是:除去氯化氢,从而减少后道步骤中碱性水溶液的使用量。减压旋蒸的温度控制在35℃~45℃,时间为15~30min,得脱酸后的粗品。三、脱酸后的粗品采用冰水浴冷却至5~15℃,然后加入酰化试剂常温下反应,酰化试剂为丁二酸酐/吡啶、马来酸酐/吡啶、邻苯二甲酸酐/吡啶中的任意一种;其中吡啶为催化剂。酸酐类试剂的质量为原料1,3-丁二醇与氯化亚砜总质量的10%~30%,吡啶的质量为酸酐类试剂质量的30%~50%。酸酐类试剂能与未反应完的1,3-丁二醇以及其它醇类物质常温下生成单羧酸物质。反应结束后加入碱性水溶液直至体系偏中性,即pH值至6~7。所述的碱性水溶液为碳酸钠溶液或碳酸氢钠溶液中的一种,温度为0~5℃,碳酸钠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8%,碳酸氢钠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9%。四、静置分层,分离有机相和水相,去离子水洗涤有机相得第一粗产品。去离子水洗涤的次数至少三次。采用有机溶剂对水相进行萃取,萃取次数优选为三次。萃取使用的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乙酸甲酯中的任意一种,萃取过程中的温度控制在5~15℃。合并萃取得到的有机相即为第二粗品。五、合并第一粗品和第二粗品后后进行减压精馏,减压精馏的温度为145~150℃,减压精馏的压力为0.07~0.08MPa,收集馏份得目标产物亚硫酸丁烯酯。
下面给出具体实施例对亚硫酸丁烯酯的制备方法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在250ml的四口瓶中加入1,3-丁二醇100g,在250ml的恒压滴液漏斗中加入氯化亚砜142.6g。将氮气通入至1,3-丁二醇的液面以下,连接尾气吸收装置,尾气吸收装置中的尾气吸收液为浓氢氧化钠溶液。一边搅拌一边向1,3-丁二醇中滴加氯化亚砜,滴加速率控制在0.5秒/滴~1.5秒/滴,合成反应温度控制在35~45℃,氯化亚砜滴完后10min反应结束,得反应粗品。二、对反应粗品减压旋蒸进行脱酸,减压旋蒸的温度控制在35℃,时间为30min,得脱酸后的粗品。三、用冰水浴将脱酸后的粗品冷却至5℃,然后加入丁二酸酐24.26g,吡啶7.28g,丁二酸酐常温下与未反应完的1,3-丁二醇和其他醇类物质反应生成单羧酸类物质。常温下反应结束后,加入0~5℃的质量浓度为8%的碳酸钠溶液调节体系的pH值至6~7(广泛pH试纸)。四、静置分层,分离有机相(气相色谱法检测得纯度为97.9%)和水相,去离子水洗涤有机相三次得第一粗品(气相色谱法检测得纯度为98.5%)。用二氯甲烷对水相萃取三次,萃取过程中的温度控制在5℃,合并三次萃取的有机相得第二粗品(气相色谱法检测得纯度为98.1%)。五、将第一粗品与第二粗品合并后进行减压精馏,减压精馏的温度为145℃,减压精馏的压力为0.08MPa,收集馏份得目标产物亚硫酸丁烯酯121.6g(纯度99.95%),收率80.5%。
实施例2。
一、在250ml的四口瓶中加入1,3-丁二醇50g,在250ml的恒压滴液漏斗中加入氯化亚砜71.89g。将氮气通入至1,3-丁二醇的液面以下,连接尾气吸收装置,尾气吸收装置中的尾气吸收液为浓氢氧化钠溶液。一边搅拌一边向1,3-丁二醇中滴加氯化亚砜,滴加速率控制在0.5秒/滴~1.5秒/滴,合成反应温度控制在35℃~45℃,氯化亚砜滴完后20min反应结束,得反应粗品。二、对反应粗品减压旋蒸进行脱酸,减压旋蒸的温度控制在40℃,时间为25min,得脱酸后的粗品。三、用冰水浴将脱酸后的粗品冷却至10℃,然后加入丁二酸酐18.29g,吡啶7.31g,丁二酸酐常温下与未反应完的1,3-丁二醇和其他醇类物质反应生成单羧酸类物质。常温下反应结束后,加入0~5℃的质量浓度为8%的碳酸钠溶液调节体系的pH值至6~7(广泛pH试纸)。四、静置分层,分离有机相(气相色谱法检测得纯度为98.2%)和水相,去离子水洗涤有机相三次得第一粗品(气相色谱法检测得纯度为98.7%)。用二氯甲烷对水相萃取三次,萃取过程中的温度控制在10℃,合并三次萃取的有机相得第二粗品(气相色谱法检测得纯度为98.3%)。五、将第一粗品与第二粗品合并后进行减压精馏,减压精馏的温度为150℃,减压精馏的压力为0.07MPa,收集馏份得目标产物亚硫酸丁烯酯57.98g(纯度99.96%),收率77.4%。
实施例3。
一、在500ml的四口瓶中加入1,3-丁二醇150g,在250ml的恒压滴液漏斗中加入氯化亚砜213.86g。将氮气通入至1,3-丁二醇的液面以下,连接尾气吸收装置,尾气吸收装置中的尾气吸收液为浓氢氧化钠溶液。一边搅拌一边向1,3-丁二醇中滴加氯化亚砜,滴加速率控制在0.5秒/滴~1.5秒/滴,合成反应温度控制在35~45℃,氯化亚砜滴完后30min反应结束,得反应粗品。二、对反应粗品减压旋蒸进行脱酸,减压旋蒸的温度控制在45℃,时间为15min,得脱酸后的粗品。三、用冰水浴将脱酸后的粗品冷却至15℃,然后加入丁二酸酐109.16g,吡啶54.58g,丁二酸酐常温下与未反应完的1,3-丁二醇和其他醇类物质反应生成单羧酸类物质。常温下反应结束后,加入0~5℃的质量浓度为8%的碳酸钠溶液调节体系的pH值至6~7(广泛pH试纸)。四、静置分层,分离有机相(气相色谱法检测得纯度为97.6%)和水相,去离子水洗涤有机相三次得第一粗品(气相色谱法检测得纯度为98.3%)。用二氯甲烷对水相萃取三次,萃取过程中的温度控制在15℃,合并三次萃取的有机相得第二粗品(气相色谱法检测得纯度为98.2%)。五、将第一粗品与第二粗品合并后进行减压精馏,减压精馏的温度为145℃,减压精馏的压力为0.08MPa,收集馏份得目标产物亚硫酸丁烯酯183.55g(纯度99.96%),收率81.2%。
实施例4。
一、在500ml的四口瓶中加入1,3-丁二醇150g,在250ml的恒压滴液漏斗中加入氯化亚砜213.86g。将氮气通入至1,3-丁二醇的液面以下,连接尾气吸收装置,尾气吸收装置中的尾气吸收液为浓氢氧化钠溶液。一边搅拌一边向1,3-丁二醇中滴加氯化亚砜,滴加速率控制在0.5秒/滴~1.5秒/滴,合成反应温度控制在35℃~45℃,氯化亚砜滴完后10min反应结束,得反应粗品。二、对反应粗品减压旋蒸进行脱酸,减压旋蒸的温度控制在40℃,时间为30min,得脱酸后的粗品。三、用冰水浴将脱酸后的粗品冷却至5℃,然后加入马来酸酐54.58g,吡啶19.10g,马来酸酐常温下与未反应完的1,3-丁二醇和其他醇类物质反应生成单羧酸类物质。常温下反应结束后,加入0~5℃的质量浓度为9%的碳酸氢钠溶液调节体系的pH值至6~7(广泛pH试纸)。四、静置分层,分离有机相(气相色谱法检测得纯度为97.7%)和水相,去离子水洗涤有机相三次得第一粗品(气相色谱法检测得纯度为98.5%)。用二氯甲烷对水相萃取三次,萃取过程中的温度控制在5℃,合并三次萃取的有机相得第二粗品(气相色谱法检测得纯度为98.1%)。五、将第一粗品与第二粗品合并后进行减压精馏,减压精馏的温度为150℃,减压精馏的压力为0.07MPa,收集馏份得目标产物亚硫酸丁烯酯182.65g(纯度99.97%),收率80.80%。
实施例5。
一、在250ml的四口瓶中加入1,3-丁二醇100g,在250ml的恒压滴液漏斗中加入氯化亚砜142.6g。将氮气通入至1,3-丁二醇的液面以下,连接尾气吸收装置,尾气吸收装置中的尾气吸收液为浓氢氧化钠溶液。一边搅拌一边向1,3-丁二醇中滴加氯化亚砜,滴加速率控制在0.5秒/滴~1.5秒/滴,合成反应温度控制在35℃~45℃,氯化亚砜滴完后15min反应结束,得反应粗品。二、对反应粗品减压旋蒸进行脱酸,减压旋蒸的温度控制在35℃,时间为30min,得脱酸后的粗品。三、用冰水浴将脱酸后的粗品冷却至10℃,然后加入邻苯二甲酸酐60.65g,吡啶27.29g,邻苯二甲酸酐常温下与未反应完的1,3-丁二醇和其他醇类物质反应生成单羧酸类物质。常温下反应结束后,加入0~5℃的质量浓度为9%的碳酸氢钠溶液调节体系的pH值至6~7(广泛pH试纸)。四、静置分层,分离有机相(气相色谱法检测得纯度为97.8%)和水相,去离子水洗涤三次有机相得第一粗品(气相色谱法检测得纯度为98.5%)。用二氯甲烷对水相萃取三次,萃取过程中的温度控制在10℃,合并三次萃取的有机相得第二粗品(气相色谱法检测得纯度为98.6%)。五、将第一粗品与第二粗品合并后进行减压精馏,减压精馏的温度为145℃,减压精馏的压力为0.08MPa,收集馏份得目标产物亚硫酸丁烯酯185.59g(纯度99.94%),收率82.10%。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一、1,3-丁二醇与氯化亚砜合成反应过程中无需加入有机溶剂,这使得相同容积设备中可以大量投料,从而能大大提高产量。二、合成反应全程氮气保护,这能有效减少原料与氯化氢的接触,降低副产物的产生,从而大大提高收率。三、在脱酸后的粗品中加入酰化试剂常温下反应,这能去除未反应完的1,3-丁二醇以及其他醇类物质,从而大大提高收率。四、减压旋蒸先脱出部分氯化氢,这能大大减少碱性水溶液的用量,避免产物分解,从而进一步提高收率。

Claims (11)

1.亚硫酸丁烯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以1,3-丁二醇和氯化亚砜为原料,将氯化亚砜滴加进入至1,3-丁二醇中进行合成反应,反应方程如下:
反应体系温度控制在35~45℃,氯化亚砜滴完后10~30min反应结束得反应粗品;二、将反应粗品减压旋蒸脱酸,减压旋蒸的温度控制在35~45℃,时间为15~30min,得脱酸后的粗品;三、在脱酸后的粗品中加入酰化试剂反应,反应结束后加入碱性水溶液直至pH值至6~7;四、静置分层,分离有机相和水相,洗涤有机相得第一粗品,水相萃取得第二粗品;五、将第一粗品与第二粗品合并后进行减压精馏,得目标产物亚硫酸丁烯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亚硫酸丁烯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1,3-丁二醇与氯化亚砜的摩尔比为1:1.0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亚硫酸丁烯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氯化亚砜采用恒压滴液漏斗滴加进入至1,3-丁二醇中的速度为0.5秒/滴~1.5秒/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亚硫酸丁烯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酰化试剂为丁二酸酐/吡啶、马来酸酐/吡啶、邻苯二甲酸酐/吡啶中的任意一种;其中吡啶为催化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亚硫酸丁烯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酸酐类试剂的质量为原料1,3-丁二醇与氯化亚砜总质量的10%~30%,吡啶的质量为酸酐类试剂质量的30%~50%。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亚硫酸丁烯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氯化亚砜与1,3-丁二醇合成反应全程采用氮气保护,合成反应前氮气通入至1,3-丁二醇液面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亚硫酸丁烯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三步骤中水相萃取采用的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乙酸甲酯中的任意一种,萃取过程中的温度控制在5~15℃。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亚硫酸丁烯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减压精馏的温度为145~150℃,减压精馏的压力为0.07~0.08MPa,收集馏份得目标产物亚硫酸丁烯酯。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亚硫酸丁烯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减压旋蒸脱酸得到的脱酸粗品采用冰水浴冷却至5~15℃后再加入酰化试剂。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亚硫酸丁烯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碱性水溶液为碳酸钠溶液或碳酸氢钠溶液中的一种,温度为0~5℃,碳酸钠溶液的质量浓度为8%,碳酸氢钠溶液的质量浓度为9%。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亚硫酸丁烯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合成反应中产生的尾气由尾气吸收液吸收,尾气吸收液采用浓氢氧化钠溶液。
CN201711111765.2A 2017-11-13 2017-11-13 亚硫酸丁烯酯的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797377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11765.2A CN107973775A (zh) 2017-11-13 2017-11-13 亚硫酸丁烯酯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11765.2A CN107973775A (zh) 2017-11-13 2017-11-13 亚硫酸丁烯酯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73775A true CN107973775A (zh) 2018-05-01

Family

ID=620132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111765.2A Pending CN107973775A (zh) 2017-11-13 2017-11-13 亚硫酸丁烯酯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73775A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38556A (ja) * 2002-02-19 2003-08-27 Daicel Chem Ind Ltd 環状サルフェイト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38556A (ja) * 2002-02-19 2003-08-27 Daicel Chem Ind Ltd 環状サルフェイトの製造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BUNTON, C. A.等: ""Nucleophilic displacements in organic sulfites. I. The positions of bond fission in the hydrolyses of some 1,2- and 1,3-cyclic sulfites"", 《JOURNAL OF THE CHEMICAL SOCIETY》 *
DE LA MARE 等: ""Cyclic sulfites derived from the chloropropanediols"", 《JOURNAL OF THE CHEMICAL SOCIETY》 *
MARC S. BERRIDGE 等: ""Cyclic Sulfates: Useful Substrates for Selective Nucleophilic Substitution"", 《J. ORG. CHEM.》 *
YUN GAO 等: ""Vicinal Diol Cyclic Sulfates: Like Epoxides Only More Reactive"", 《J. AM. CHEM. SOC.》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41748B (zh) 一种循环利用副产盐酸制备甲基磺酸的方法
CN107382692A (zh) 全氟己酮的合成方法与应用
CN101591247B (zh) 合成4-(4-甲酯基苯基)丁醛的方法
CN111825568A (zh) 全氟异丁腈的合成方法
CN109776361A (zh) 硫酸乙烯酯的合成方法
CN101456857B (zh) 一种制备高纯度环状硫酸酯的方法
CN104788322B (zh) 一种溴代吡咯腈生产中的三乙胺回收处理方法
CN105541606A (zh) 全氟丙酰氟的合成方法及用于该反应的催化剂制备方法
CN106349270A (zh) 二氟草酸硼酸锂催化合成方法
CN106632232A (zh) 一种氟代磺酸内酯的制备方法
CN109180525A (zh) 一种全氟腈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5111171A (zh) 以六氢化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为溶剂回收顺酐的工艺
CN107973775A (zh) 亚硫酸丁烯酯的制备方法
CN111087328A (zh) 脂肪醇磺基琥珀酸单酯二钠盐的制备方法
CN207445913U (zh) 环氧氯丙烷氯化工段尾气吸收系统
CN107903240A (zh) 双氟代碳酸乙烯酯的制备方法
CN101483258A (zh)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制备方法及其装置
CN106560471A (zh) 一种卢帕他定的制备工艺
CN113929555B (zh) 一种制备草甘膦或亚磷酸二甲酯的副产氯甲烷的回收方法和装置
CN110002481A (zh) 一种从格氏反应废渣中回收氯化镁联产四氢呋喃的方法
CN104560407A (zh) 一种环氧类增塑剂的制备方法
CN109180416A (zh) 萘系含氟中间体1-氟萘的合成方法
CN101306980A (zh) 一种全氯代环戊二烯的制备方法
CN106187691B (zh) 一种从含六氟异丙醇和氢气的混合气中回收六氟异丙醇的方法
CN104326866A (zh) 一种乙炔和二氯乙烷催化重整生产氯乙烯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