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72284B - 一种热缩管的轴向拉伸度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热缩管的轴向拉伸度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72284B
CN107972284B CN201711403903.4A CN201711403903A CN107972284B CN 107972284 B CN107972284 B CN 107972284B CN 201711403903 A CN201711403903 A CN 201711403903A CN 107972284 B CN107972284 B CN 1079722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ction
heat
torque value
heat shrinkage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0390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72284A (zh
Inventor
谭林林
周金亮
聂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YG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YG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YG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CYG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40390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72284B/zh
Publication of CN1079722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722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722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722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7/00Shaping techniqu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29C39/00 - B29C65/00, B29C70/00 or B29C73/00
    • B29C67/0014Shaping techniqu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29C39/00 - B29C65/00, B29C70/00 or B29C73/00 for shaping tubes or blown tubular fil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7/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covered by group B29C33/00 or B29C35/00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7/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covered by group B29C33/00 or B29C35/00
    • B29C2037/96Fil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23/00Tubular articles
    • B29L2023/22Tubes or pipes, i.e. rigi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haping By String And By Release Of Stress In Plastic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缩管的轴向拉伸度的控制系统,包括:用于输送热缩管的输送辊轮组、用于对热缩管进行加热的加热炉、用于对热缩管进行扩张的扩张模具和用于对热缩管提供拉伸牵引力的牵引辊轮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感器,设于所述牵引辊轮组上,用于检测所述牵引辊轮组的扭矩值;控制器,与所述传感器相连,用于将所述扭矩值与预设扭矩值范围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控制所述热缩管内的充气气压;调压机构,与所述控制器相连,用于调节所述扩张模具内的气压。本发明能够监测热缩管的扩张过程中的轴向拉伸度,根据监测结果进行调节,提升热缩管的产品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热缩管的轴向拉伸度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缩管领域,尤指一种热缩管的轴向拉伸度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热缩管是一种特制的热收缩套管,具有高温收缩、柔软阻燃、绝缘防蚀功能,广泛应用于各种线束、焊点、电感的绝缘保护,金属管、棒的防锈、防蚀等。
目前,在热缩管扩张生产过程中,热缩管产品的轴向拉伸度,是标定热缩管成品的生产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用户一般需求轴向拉伸度较小且稳定的热缩管产品。
而一般热缩管产品扩张生产过程中,产品的轴向拉伸度检测只是在热缩管成品的端头,中间部分产品的轴向拉伸度程度因不能在线监测和控制,无法保证热缩管成品的轴向拉伸度是否合格。
因此,本申请致力于提供了一种热缩管的轴向拉伸度的控制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缩管的轴向拉伸度的控制系统及方法,实现维持热缩管的轴向拉伸度的稳定,提高热缩管扩张后的产品质量。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缩管的轴向拉伸度的控制系统,包括用于输送热缩管的输送辊轮组、用于对热缩管进行加热的加热炉、用于对热缩管进行扩张的扩张模具和用于对热缩管提供拉伸牵引力的牵引辊轮组;还包括:
传感器,设于所述牵引辊轮组上,用于检测所述牵引辊轮组的扭矩值;
控制器,与所述传感器相连,用于将所述扭矩值与预设扭矩值范围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控制所述热缩管内的充气气压;
调压机构,与所述控制器相连,用于调节所述扩张模具内的气压。
本技术方案中,使用传感器测量得到牵引辊轮组的扭矩,控制器根据扭矩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使得调压机构进行调节热缩管内的充气气压,使得扩张过程中产生的牵引力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保障热缩管的轴向拉伸度保持稳定,便于热缩管扩张过程中顺利、流畅的移动,提升热缩管的成品质量。
进一步的,所述牵引辊轮组包括:牵引电机、扭矩传动轴、牵引传动轴和相对设置的两个牵引轮;
所述牵引电机,用于向所述牵引轮提供转动能源;
所述扭矩传动轴,与所述牵引传动轴相连,用于向所述牵引传动轴传递电机扭力;
所述牵引传动轴,与所述牵引电机相连,用于向所述牵引轮传递牵引扭力;
所述牵引轮,与所述牵引传动轴相连,用于向所述热缩管提供牵引力,使得所述热缩管沿着所述输送辊轮组至所述扩张模具的方向移动。
本技术方案中,可以将传感器与扭矩传动轴和牵引传动轴连接,通过扭矩传动轴和牵引传动轴在牵引电机的电机扭力的作用下,传感器可以相对于扭矩传动轴和牵引传动轴的轴向方向连接扭矩传动轴和牵引传动轴,也可以相对于扭矩传动轴和牵引传动轴的径向方向连接扭矩传动轴和牵引传动轴,只要传感器的主轴与被测主轴同心即可,即动态扭矩传感器的安装有四步:
1、根据轴的连接形式和传感器的长度,确定牵引电机和牵引轮之间的距离,调节牵引电机和牵引轮的轴线相对于基准面的距离,使它们的轴线的同轴度小于设定值(如Φ0.03mm),固定牵引电机和牵引轮在基准面上。
2、将联轴器分别装入各自轴上。
3、调节传感器与基准面的距离,使它的轴线与牵引电机和牵引轮的轴线的同轴度小于设定值(如Φ0.03mm),固定传感器在基准面上。
4、紧固联轴器,安装完成。
在牵引电机转动时,扭矩传动轴和牵引传动轴就会依次随着牵引电机的转动而随之转动,从而使得传感器测量得到牵引辊轮组的扭矩,控制器根据扭矩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使得调压机构进行调节热缩管内的充气气压,使得扩张过程中产生的牵引力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保障热缩管的轴向拉伸度保持稳定,便于热缩管扩张过程中顺利、流畅的移动,提升热缩管的成品质量。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当所述扭矩值在所述预设扭矩值范围内时,保持所述热缩管内的充气气压不变;所述控制器,当所述扭矩值大于所述预设扭矩值范围时,减小所述热缩管内的充气气压;所述控制器,当所述扭矩值小于所述预设扭矩值范围时,增大所述热缩管内的充气气压。
进一步的,所述调压机构包括:充气管路和充气源;
充气管路,用于向所述热缩管的管内输入气体;
充气源,用于向所述充气源提供气体,与所述充气管路相连。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充气源向充气管路的充放气的速率和充放气的大小,调节热缩管内的气体气压。
进一步的,所述调压机构包括:气压调节按钮和/或气压开关;
所述气压调节按钮设置于所述充气源上;
所述气压开关,所述气压开关设置于所述充气源与所述热缩管之间的充气气管上。
本技术方案中,在热缩管扩张过程中,热缩管经过扩张模具进行扩张时,由于扩张模具会对热缩管产生阻力导致牵引辊轮组将热缩管从扩张模具牵引带出时,需要克服阻力,即扩张过程中产生的阻力发生变化,当阻力发生变化时,牵引辊轮组的负载会随之发生变化,即阻力与负载成正比,一旦阻力发生变化,负载发生变化,牵引辊轮组为了顺利使热缩管从输送辊轮组的方向移向扩张模具内进行扩张,也为了使热缩管完成扩张后能够顺利从扩张模具内移出并向收纳篮(收纳扩张完成的热缩管成品),牵引辊轮组的功率会增加,由于牵引辊轮组中的牵引电机的转速匀速不变,因此牵引电机提供的扭力会增加,牵引轮提供的牵引力会增大,从而导致热缩管轴向拉长导致产生轴向拉伸,为了避免热缩管的轴向拉伸不当,使用气压调节按钮和气压开关中的任意一种或者两种,调节热缩管内的充气气压,使得扩张过程中扩张模具与热缩管之间的阻力发生变化,平衡牵引力和阻力,因此,此时根据扭矩值测量的比较结果,控制热缩管内的气体气压保持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保障热缩管的轴向拉伸度保持稳定,便于热缩管扩张过程中顺利、流畅的移动,提升热缩管的成品质量。
进一步的,还包括:过滤器,设于所述充气管路上,用于净化所述充气管中的气体。
本技术方案中,设置过滤器,净化充气管中的气体,将气体中的氧气、水雾、油雾等物质净化吸收,能够避免热缩管被氧化,避免热缩管被气体中的油雾等腐蚀,提升热缩管的使用寿命和成品质量。
进一步的,所述传感器通过信号传输线与所述控制器有线连接;或者,
所述传感器通过无线网络与所述控制器无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传感器为动态扭矩传感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热缩管轴向拉伸度的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S100检测牵引辊轮组的扭矩值;
S200将所述扭矩值与预设扭矩值范围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控制热缩管内的充气气压。
本技术方案中,使用传感器测量得到牵引辊轮组的扭矩,控制器根据扭矩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使得调压机构进行调节热缩管内的充气气压,使得扩张过程中产生的牵引力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保障热缩管的轴向拉伸度保持稳定,便于热缩管扩张过程中顺利、流畅的移动,提升热缩管的成品质量。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00包括步骤:
S210判断所述扭矩值是否在预设扭矩值范围外;若是,进入步骤S220;否则,进入步骤S250;
S220判断所述扭矩值是否大于所述预设扭矩值范围;若是,进入步骤S230;否则,进入步骤S240;
S230调小热缩管管内的充气气压,使得热缩管的轴向拉伸度变小;
S240调大热缩管管内的充气气压,使得热缩管的轴向拉伸度变大;
S250保持热缩管管内的充气气压不变,使得热缩管的轴向拉伸度不变。
本技术方案中,使用传感器测量得到牵引辊轮组的扭矩,控制器根据扭矩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使得调压机构进行调节热缩管内的充气气压,即扭矩值在预设扭矩值范围内时,调压机构保持热缩管内的充气气压不变;扭矩值大于预设扭矩值范围时,调压机构调小热缩管内的充气气压;扭矩值小于预设扭矩值范围时,调压机构调大热缩管内的充气气压;使得扩张过程中产生的牵引力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保障热缩管的轴向拉伸度保持稳定,便于热缩管扩张过程中顺利、流畅的移动,提升热缩管的成品质量。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热缩管的轴向拉伸度的控制系统及方法,能够带来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1、本发明使用传感器测量得到牵引辊轮组的扭矩值,控制器根据扭矩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调压机构进行调节热缩管内的充气气压,使得扩张过程中产生的牵引力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保障热缩管的轴向拉伸度保持稳定,便于热缩管扩张过程中顺利、流畅的移动,提升热缩管的成品质量。
2、本发明事先设置预设扭矩值范围,实时监测扭矩值,根据扭矩值与预设扭矩值范围进行比较实时调控压缩管内的充气气压,从而实现热缩管的轴向拉伸度的监测调整,提高热缩管的产品质量。
3、本发明通过过滤器实现过滤作用,使得将会损坏热缩管的物质隔离过滤,进而保护热缩管,延长热缩管的使用寿命,避免气体中杂质累积堵塞热缩管。
4、本发明通过控制气压调节按钮、气压开关中的任意一种方式或者两者组合的方式来进行调节气压,能够根据比较结果快速、及时对热缩管内的气压进行调节控制,达到即刻、实时控制热缩管的轴向拉伸度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热缩管的轴向拉伸度的控制系统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热缩管的轴向拉伸度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热缩管的轴向拉伸度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热缩管的轴向拉伸度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热缩管的轴向拉伸度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热缩管的轴向拉伸度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号说明:
00.热缩管,10.输送辊轮组,11.输送电机,12.输送传动轴,13.输送轮,20.加热炉,30.扩张模具,40.牵引辊轮组,41.牵引电机,42.扭矩传动轴,43.牵引传动轴,44.牵引轮,50.传感器,60.控制器,70.调压机构,71.充气管路,72.充气源,80.信号传输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的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
在实施例一中,如图1所示,一种热缩管00的轴向拉伸度的控制系统,包括:包括用于输送热缩管00的输送辊轮组10、用于对热缩管00进行加热的加热炉20、用于对热缩管00进行扩张的扩张模具30和用于对热缩管00提供拉伸牵引力的牵引辊轮组4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传感器50,设于所述牵引辊轮组40上,用于检测所述牵引辊轮组40的扭矩值;
控制器60,与所述传感器50相连,用于将所述扭矩值与预设扭矩值范围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控制所述热缩管00内的充气气压;
调压机构70,与所述控制器60相连,用于调节所述扩张模具30内的气压。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图1中未示出热缩管00。热缩管00的扩张输送方向是依次经过输送辊轮组10、加热炉20、扩张模具30和牵引辊轮组40,加工过程为输送辊轮组10中的输送电机11匀速转动,向输送传动轴12传递输送扭力,使得输送轮13在热缩管00半成品进行扩张时进行送料,输送辊轮组10将热缩管00输送至加热炉20进行加热后,使得热缩管00受热膨胀处于高弹态,处于高弹态的热缩管00在扩张模具30的作用下进行扩张,在扩张期间,如果牵引辊轮组40提供的牵引力过大会导致热缩管00与扩张模具30的接触面积过大,使得热缩管00在扩张模具30内容易被轴向拉伸而变形。本实施例通过传感器50来监测牵引辊轮组40转动时的扭矩值,使得控制器60通过测量的扭矩值进行比较,从而根据比较结果实时调节热缩管00内的气压大小,通过气压调节来控制牵引辊轮组40的负载大小,使得牵引力随着负载大小变化而变化,保障热缩管00的轴向拉伸度保持在合格成品的轴向拉伸度的范围内,实现热缩管00的轴向拉伸度的监测调整,提高热缩管00的产品质量。
在实施例二中,如图1所示,所述控制器60,当所述扭矩值在所述预设扭矩值范围内时,保持所述热缩管00内的充气气压不变;
所述控制器60,当所述扭矩值大于所述预设扭矩值范围时,减小所述热缩管00内的充气气压;
所述控制器60,当所述扭矩值小于所述预设扭矩值范围时,增大所述热缩管00内的充气气压。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本发明事先设置预设扭矩值范围:
1、如果传感器50测量得到的扭矩值在预设扭矩值范围内,牵引辊轮组40根据扭矩值可以得到当前提供的牵引力可以使得热缩管00正常从加热炉20向扩张模具30移动。
2、如果传感器50测量得到的扭矩值大于预设扭矩值范围,牵引辊轮组40根据扭矩值可以得到当前提供的牵引力过大,那么当前需要调小热缩管00内的充气气压,使得热缩管00与扩张模具30内壁之间的阻力减小,从而减小牵引辊轮组40的负载,减小牵引力从而使得热缩管00正常从加热炉20向扩张模具30移动,避免牵引力过大而导致热缩管00的轴向拉伸度过大。
3、如果传感器50测量得到的扭矩值小于预设扭矩值范围,牵引辊轮组40根据扭矩值可以得到当前提供的牵引力过小,那么当前需要调大热缩管00内的充气气压,使得热缩管00与扩张模具30内壁之间的阻力变大,从而增大牵引辊轮组40的负载,增大牵引力从而使得热缩管00正常从加热炉20向扩张模具30移动,避免牵引力过小而导致热缩管00的轴向拉伸度不足。
本发明通过设于牵引辊轮组40上的传感器50,来监测牵引辊轮组40转动时的扭矩值,使得控制器60通过测量的扭矩值来判断分析牵引力是否合适,从而实时调节热缩管00内的气压大小,通过气压调节来控制牵引辊轮组40的负载大小,使得牵引力随着负载大小变化而变化,保障热缩管00的轴向拉伸度保持在合格成品的轴向拉伸度的范围内,实现热缩管00的轴向拉伸度的监测调整,提高热缩管00的产品质量。
在实施例二中,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牵引辊轮组40包括:牵引电机41、扭矩传动轴42、牵引传动轴43和相对设置的两个牵引轮44;
所述牵引电机41,用于向所述牵引轮44提供转动能源;
所述扭矩传动轴42,与所述牵引传动轴43相连,用于向所述牵引传动轴43传递电机扭力;
所述牵引传动轴43,与所述牵引电机41相连,用于向所述牵引轮44传递牵引扭力;
所述牵引轮44,与所述牵引传动轴43相连,用于向所述热缩管00提供牵引力,使得所述热缩管00沿着所述输送辊轮组10至所述扩张模具30的方向移动。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输送辊轮组10包括输送电机11、输送传动轴12和两个相对设置的输送轮13,输送电机11、输送传动轴12和输送轮13依次顺序连接,牵引电机41转动为热缩管00向扩张输送方向提供动力,牵引电机41依次与扭矩传动轴42、牵引传动轴43和牵引轮44连接,由于牵引电机41与扭矩传动轴42连接,牵引电机41转动时,扭矩传动轴42也会随着牵引电机41转动时随之转动,而由于扭矩传动轴42与牵引传动轴43连接,因此牵引传动轴43也会随着扭矩传动轴42转动而转动,由于牵引轮44与牵引传动轴43连接,因此牵引轮44会随着牵引传动轴43转动时传输的动力而转动,由于牵引轮44相对设置,其间具有一定的缝隙,从而使得牵引轮44转动时,热缩管00随着牵引轮44的转动而向扩张传输方向移动。本发明通过设于牵引辊轮组40上的传感器50,来监测牵引辊轮组40转动时的扭矩值,使得控制器60通过测量的扭矩值来判断分析牵引力是否合适,从而实时调节热缩管00内的气压大小,通过气压调节来控制牵引辊轮组40的负载大小,使得牵引力随着负载大小变化而变化,保障热缩管00的轴向拉伸度保持在合格成品的轴向拉伸度的范围内,实现热缩管00的轴向拉伸度的监测调整,提高热缩管00的产品质量。
在实施例三中,如图1和图2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牵引辊轮组40包括:牵引电机41、扭矩传动轴42、牵引传动轴43和相对设置的两个牵引轮44;
所述牵引电机41,用于向所述牵引轮44提供转动能源;
所述扭矩传动轴42,与所述牵引传动轴43相连,用于向所述牵引传动轴43传递电机扭力;
所述牵引传动轴43,与所述牵引电机41相连,用于向所述牵引轮44传递牵引扭力;
所述牵引轮44,与所述牵引传动轴43相连,用于向所述热缩管00提供牵引力,使得所述热缩管00沿着所述输送辊轮组10至所述扩张模具30的方向移动。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输送辊轮组10包括输送电机11、输送传动轴12和两个相对设置的输送轮13,输送电机11、输送传动轴12和输送轮13依次顺序连接,牵引电机41转动为热缩管00向扩张输送方向提供动力,牵引电机41依次与扭矩传动轴42、牵引传动轴43和牵引轮44连接,由于牵引电机41与扭矩传动轴42连接,牵引电机41转动时,扭矩传动轴42也会随着牵引电机41转动时随之转动,而由于扭矩传动轴42与牵引传动轴43连接,因此牵引传动轴43也会随着扭矩传动轴42转动而转动,由于牵引轮44与牵引传动轴43连接,因此牵引轮44会随着牵引传动轴43转动时传输的动力而转动,由于牵引轮44相对设置,其间具有一定的缝隙,从而使得牵引轮44转动时,热缩管00随着牵引轮44的转动而向扩张传输方向移动。
在实施例四中,如图1、图3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调压机构70包括:充气管路71和充气源72;
充气管路71,用于向所述热缩管00的管内输入气体;
充气源72,用于向所述充气源72提供气体,与所述充气管路71相连。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充气管路71向热缩管00的管内输入气体,气体可以是氮气等等气体,气体中的氧气含量尽量低,避免扩张过程中热缩管00被氧化。本发明优选采用正压充气方法,减少热缩管00与扩张模具30之间的摩擦,使得产品的轴向拉伸度稳定,提高生产效率。
在实施例五中,如图1、图3所示,在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三的基础上,调压机构70包括:气压调节按钮73,所述气压调节按钮73设置于所述充气源72上。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气压调节按钮73是设置在充气源72上的,如果旋转气压调节按钮73,这样会使得充气源72的气压输出速率被调节,即使得充气源72向充气管路71内输入的气体流量被调节,从而使得热缩管00内气体气压被调节。
示例性的,如果气压调节按钮73向右旋转是调大直至调节至最大,向左旋转是调小直至停止输入气体。
当传感器50测量得到的扭矩值在预设扭矩值范围内时,那么不进行旋转气压调节按钮73。
当传感器50测量得到的扭矩值大于预设扭矩值范围时,那么向左进行旋转气压调节按钮73。
当传感器50测量得到的扭矩值小于预设扭矩值范围时,那么向右进行旋转气压调节按钮73。
在实施例六中,如图1、图3所示,在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三的基础上,调压机构70包括:气压开关74,所述气压开关74设置于所述充气源72与所述热缩管00之间的充气气管上。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气压开关74可以设置在充气源72与热缩管00之间的充气气管的任何位置上,气压开关74的数量不做限定。
在实施例七中,如图1、图3所示,在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三的基础上,调压机构70包括:气压调节按钮73和气压开关74;
所述气压调节按钮73设置于所述充气源72上;
所述气压开关74设置于所述充气源72与所述热缩管00之间的充气气管上。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本发明使用传感器50测量得到牵引辊轮组40的扭矩,具体为牵引电机41转动时,通过牵引电机41的转轴带动相连的扭矩传动轴42旋转,扭矩传动轴42带动牵引传动轴43以及与扭矩传动轴42相连的传感器50转动,传感器50转动从而测量出扭矩传动轴42转动时的扭矩值,控制器60根据扭矩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使得充气管路71和/或充气源72进行热缩管00内的充气气压,使得扩张过程中产生的牵引力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保障热缩管00的轴向拉伸度保持稳定,便于热缩管00扩张过程中顺利、流畅的移动,提升热缩管00的成品质量。
在实施例八中,如图1、图3所示,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过滤器75,设于所述充气管路71上,用于净化所述充气管中的气体。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过滤器75可以设置在充气源72的气体输出口处,也可以设置在充气管路71的任何位置处,能够使得充气管路71上的气体被过滤器75进行净化,消除气体中的油雾,避免气体中的杂质过多导致热缩管00的质量降低,减少热缩管00的清洁成本,提升热缩管00的生产质量。
在实施例九中,如图1、图3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传感器50通过信号传输线80与所述控制器60有线连接;或者,
所述传感器50通过无线网络与所述控制器60无线连接。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传感器50可以是通过信号传输线80与控制器60进行有线连接,即传感器50将检测得到的扭矩值通过信号传输线80有线传输至控制器60。传感器50还可以将检测得到的扭矩值通过无线网络的方式无线传输至控制器60。如传感器50中设置有收发功能,将检测得到的扭矩值通过WIFI等无线方式发送至控制器60,由控制器60进行判断分析扭矩值是否在预设扭矩值范围内,从而进行调节气压,减少人工干预的操作,实现轴向拉伸度的自动控制,保障轴向拉伸度稳定,提升热缩管00的产品质量。
在实施例十中,如图1、图3所示,在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传感器50为动态扭矩传感器50。
具体的,动态扭矩传感器50是一种测量扭矩的精密测量仪器。采用应变片电测技术,在弹性传动轴上组成应变桥(如在沿着传动轴±45°的方向上分别黏贴四个应变片,使得四个应变片感应传动轴的最大正负应变,消除外力的干扰),向应变桥提供电源即可测得弹性传动轴受到的扭力的电信号,将电信号放大后,经过一系列的转换,测量得到扭矩值。使用动态扭矩传感器50进行测量,测量的精度高,稳定性好,抗干扰性强。
在实施例十中,如图4所示,包括步骤:
S100检测牵引辊轮组40的扭矩值;
S200将所述扭矩值与预设扭矩值范围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控制热缩管00内的充气气压。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通过传感器50对牵引辊轮组40旋转时进行测量扭矩值,控制器60获取传感器50测量得到的扭矩值,并且控制器60将获取的扭矩值与预设扭矩值范围进行比较,根据比较得到的比较结果来控制热缩管00内的充气气压。传感器50可以与控制器60有线通信连接,如通过信号传输线80与控制器60的通信接口连接,即传感器50通过信号传输线80将测量得到的扭矩值传输给控制器60;传感器50也可以通过无线网络的方式进行传输,如传感器50通过无线WIFI的方式将测量得到的扭矩值传输给控制器60。由于,目前的热缩管00的加工工艺为将热缩管00依次经过输送辊轮组10、加热炉20、扩张模具30和牵引辊轮组40,加工过程为输送辊轮组10中的传递输送扭力,使得热缩管00半成品进行扩张时进行送料,输送辊轮组10将热缩管00输送至加热炉20进行加热后,使得热缩管00受热膨胀处于高弹态,处于高弹态的热缩管00在扩张模具30的作用下进行扩张,在扩张期间,如果牵引辊轮组40提供的牵引力过大会导致热缩管00与扩张模具30的接触面积过大,使得热缩管00在扩张模具30内容易被轴向拉伸而变形。本发明通过传感器50来监测牵引辊轮组40转动时的扭矩值,使得控制器60通过测量的扭矩值进行比较,从而根据比较结果实时调节热缩管00内的气压大小,通过气压调节来控制牵引辊轮组40的负载大小,使得牵引力随着负载大小变化而变化,保障热缩管00的轴向拉伸度保持在合格成品的轴向拉伸度的范围内,实现热缩管00的轴向拉伸度的监测调整,提高热缩管00的产品质量。
在实施例十一中,如图5所示,在实施例十的基础上,包括步骤:
S100检测牵引辊轮组40的扭矩值;
S210判断所述扭矩值是否在预设扭矩值范围外;若是,进入步骤S220;否则,进入步骤S250;
S220判断所述扭矩值是否大于所述预设扭矩值范围;若是,进入步骤S230;否则,进入步骤S240;
S230调小热缩管00管内的充气气压,使得热缩管00的轴向拉伸度变小;
S240调大热缩管00管内的充气气压,使得热缩管00的轴向拉伸度变大;
S250保持热缩管00管内的充气气压不变,使得热缩管00的轴向拉伸度不变。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事先设置预设扭矩值范围:
1、如果传感器50测量得到的扭矩值在预设扭矩值范围内,牵引辊轮组40根据扭矩值可以得到当前提供的牵引力可以使得热缩管00正常从加热炉20向扩张模具30移动。
2、如果传感器50测量得到的扭矩值大于预设扭矩值范围,牵引辊轮组40根据扭矩值可以得到当前提供的牵引力过大,那么当前需要调小热缩管00内的充气气压,使得热缩管00与扩张模具30内壁之间的阻力减小,从而减小牵引辊轮组40的负载,减小牵引力从而使得热缩管00正常从加热炉20向扩张模具30移动,避免牵引力过大而导致热缩管00的轴向拉伸度过大。
3、如果传感器50测量得到的扭矩值小于预设扭矩值范围,牵引辊轮组40根据扭矩值可以得到当前提供的牵引力过小,那么当前需要调大热缩管00内的充气气压,使得热缩管00与扩张模具30内壁之间的阻力变大,从而增大牵引辊轮组40的负载,增大牵引力从而使得热缩管00正常从加热炉20向扩张模具30移动,避免牵引力过小而导致热缩管00的轴向拉伸度不足。
本发明通过设于牵引辊轮组40上的传感器50,来监测牵引辊轮组40转动时的扭矩值,使得控制器60通过测量的扭矩值来判断分析牵引力是否合适,从而实时调节热缩管00内的气压大小,通过气压调节来控制牵引辊轮组40的负载大小,使得牵引力随着负载大小变化而变化,保障热缩管00的轴向拉伸度保持在合格成品的轴向拉伸度的范围内,实现热缩管00的轴向拉伸度的监测调整,提高热缩管00的产品质量。
上述实施例中,传感器50的安装位置不做限定,只要传感器50的主轴与被测主轴同心即可,即动态扭矩传感器50的安装有四步:
1、根据轴的连接形式和传感器50的长度,确定牵引电机41和牵引轮44之间的距离,调节牵引电机41和牵引轮44的轴线相对于基准面的距离,使它们的轴线的同轴度小于设定值(如Φ0.03mm),固定牵引电机41和牵引轮44在基准面上。
2、将联轴器分别装入各自轴上。
3、调节传感器50与基准面的距离,使它的轴线与牵引电机41和牵引轮44的轴线的同轴度小于设定值(如Φ0.03mm),固定传感器50在基准面上。
4、紧固联轴器,安装完成。
在牵引电机41转动时,扭矩传动轴42和牵引传动轴43就会依次随着牵引电机41的转动而随之转动,从而使得传感器50测量得到牵引辊轮组40的扭矩,控制器60根据扭矩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使得调压机构70进行调节热缩管00内的充气气压,使得扩张过程中产生的牵引力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保障热缩管00的轴向拉伸度保持稳定,便于热缩管00扩张过程中顺利、流畅的移动,提升热缩管00的成品质量。
上述所有实施例中,在热缩管00扩张过程中,热缩管00经过扩张模具30进行扩张时,由于扩张模具30会对热缩管00产生阻力导致牵引辊轮组40将热缩管00从扩张模具30牵引带出时,需要克服阻力,即扩张过程中产生的阻力发生变化,当阻力发生变化时,牵引辊轮组40的负载会随之发生变化,即阻力与负载成正比,一旦阻力发生变化,负载发生变化,牵引辊轮组40为了顺利使热缩管00从输送辊轮组10的方向移向扩张模具30内进行扩张,也为了使热缩管00完成扩张后能够顺利从扩张模具30内移出并向收纳篮(收纳扩张完成的热缩管00成品),牵引辊轮组40的功率会增加,由于牵引辊轮组40中的牵引电机41的转速匀速不变,因此牵引电机41提供的扭力会增加,牵引轮44提供的牵引力会增大,从而导致热缩管00轴向拉长导致产生轴向拉伸,为了避免热缩管00的轴向拉伸不当,使用气压调节按钮和气压开关中的任意一种或者两种,调节热缩管00内的充气气压,使得扩张过程中扩张模具30与热缩管00之间的阻力发生变化,平衡牵引力和阻力,因此,此时根据扭矩值测量的比较结果,控制热缩管00内的气体气压保持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保障热缩管00的轴向拉伸度保持稳定,便于热缩管00扩张过程中顺利、流畅的移动,提升热缩管00的成品质量。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热缩管的轴向拉伸度的控制系统,包括用于输送热缩管的输送辊轮组、用于对热缩管进行加热的加热炉、用于对热缩管进行扩张的扩张模具和用于对热缩管提供拉伸牵引力的牵引辊轮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传感器,设于所述牵引辊轮组上,用于检测所述牵引辊轮组的扭矩值;
控制器,与所述传感器相连,用于将所述扭矩值与预设扭矩值范围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控制所述热缩管内的充气气压,从而控制扩张过程中产生的阻力,所述牵引辊轮组的牵引电机的转速匀速不变,使得扩张过程中产生的牵引力保持在设定范围内;当所述扭矩值在所述预设扭矩值范围内时,所述控制器保持所述热缩管内的充气气压不变;当所述扭矩值大于所述预设扭矩值范围时,所述控制器减小所述热缩管内的充气气压;当所述扭矩值小于所述预设扭矩值范围时,所述控制器增大所述热缩管内的充气气压;
调压机构,与所述控制器相连,用于调节所述热缩管内的气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缩管轴向拉伸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牵引辊轮组包括牵引电机、扭矩传动轴、牵引传动轴和相对设置的两个牵引轮;
所述牵引电机,用于向所述牵引轮提供转动能源;
所述扭矩传动轴,与所述牵引传动轴相连,用于向所述牵引传动轴传递电机扭力;
所述牵引传动轴,与所述牵引电机相连,用于向所述牵引轮传递牵引扭力;
所述牵引轮,与所述牵引传动轴相连,用于向所述热缩管提供牵引力,使得所述热缩管沿着所述输送辊轮组至所述扩张模具的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缩管的轴向拉伸度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压机构包括:充气管路和充气源;
所述充气管路,用于向所述热缩管的管内输入气体;
所述充气源,与所述充气管路相连,用于向所述充气管路提供气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缩管的轴向拉伸度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压机构还包括:气压调节按钮和/或气压开关;
所述气压调节按钮设置于所述充气源上;
所述气压开关,所述气压开关设置于所述充气源与所述热缩管之间的充气管路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缩管的轴向拉伸度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过滤器,设于所述充气管路上,用于净化所述充气管路中的气体。
6.根据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热缩管的轴向拉伸度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感器通过信号传输线与所述控制器有线连接;或者,
所述传感器通过无线网络与所述控制器无线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热缩管的轴向拉伸度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感器为动态扭矩传感器。
8.一种热缩管轴向拉伸度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热缩管的轴向拉伸度的控制系统,包括步骤:
S100检测牵引辊轮组的扭矩值;
S200将所述扭矩值与预设扭矩值范围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控制热缩管内的充气气压;
其中,所述步骤S200包括步骤:
S210判断所述扭矩值是否在预设扭矩值范围外;若是,进入步骤S220;否则,进入步骤S250;
S220判断所述扭矩值是否大于所述预设扭矩值范围;若是,进入步骤S230;否则,进入步骤S240;
S230调小热缩管管内的充气气压,使得热缩管的轴向拉伸度变小;
S240调大热缩管管内的充气气压,使得热缩管的轴向拉伸度变大;
S250保持热缩管管内的充气气压不变,使得热缩管的轴向拉伸度不变。
CN201711403903.4A 2017-12-22 2017-12-22 一种热缩管的轴向拉伸度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079722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03903.4A CN107972284B (zh) 2017-12-22 2017-12-22 一种热缩管的轴向拉伸度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03903.4A CN107972284B (zh) 2017-12-22 2017-12-22 一种热缩管的轴向拉伸度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72284A CN107972284A (zh) 2018-05-01
CN107972284B true CN107972284B (zh) 2023-10-24

Family

ID=620071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03903.4A Active CN107972284B (zh) 2017-12-22 2017-12-22 一种热缩管的轴向拉伸度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72284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97566A (ja) * 1993-04-12 1994-10-25 Mitsui Petrochem Ind Ltd 2軸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並びにシュリンクフィルム
JPH11277626A (ja) * 1998-03-31 1999-10-12 Toyo Plastic Seiko Kk 熱収縮チューブ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704231A (zh) * 2004-06-04 2005-12-07 中科英华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热收缩管充气连续扩张方法及扩张装置
CN102514191A (zh) * 2011-12-30 2012-06-27 上海长园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热缩管扩张内压自动控制系统
CN102794905A (zh) * 2012-08-06 2012-11-28 深圳市沃尔核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缩管扩张内压自动控制系统及热缩管扩张系统
CN103302850A (zh) * 2013-07-03 2013-09-18 深圳市沃尔核材股份有限公司 热缩管扩张系统
CN106827480A (zh) * 2017-02-24 2017-06-13 长园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堆管自动检测控制装置的热缩管扩张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99229A1 (ja) * 2010-02-10 2011-08-18 住友電工ファイン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熱収縮チューブ、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97566A (ja) * 1993-04-12 1994-10-25 Mitsui Petrochem Ind Ltd 2軸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並びにシュリンクフィルム
JPH11277626A (ja) * 1998-03-31 1999-10-12 Toyo Plastic Seiko Kk 熱収縮チューブ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704231A (zh) * 2004-06-04 2005-12-07 中科英华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热收缩管充气连续扩张方法及扩张装置
CN102514191A (zh) * 2011-12-30 2012-06-27 上海长园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热缩管扩张内压自动控制系统
CN102794905A (zh) * 2012-08-06 2012-11-28 深圳市沃尔核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缩管扩张内压自动控制系统及热缩管扩张系统
CN103302850A (zh) * 2013-07-03 2013-09-18 深圳市沃尔核材股份有限公司 热缩管扩张系统
CN106827480A (zh) * 2017-02-24 2017-06-13 长园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堆管自动检测控制装置的热缩管扩张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72284A (zh) 2018-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94559B (zh) 摩擦搅拌接合装置
CN102173354A (zh) 聚四氟乙烯薄膜纵向拉伸机组
CN107972284B (zh) 一种热缩管的轴向拉伸度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KR20070116838A (ko) 광학 케이블 제조 방법과 장치 및 그에 의해 제조된 광학케이블
CN102794905B (zh) 一种热缩管扩张内压自动控制系统及热缩管扩张系统
US3810725A (en) Apparatus for use in the manufacture of a tubular film from plastic material
CN207772402U (zh) 一种热缩管的轴向拉伸度的控制系统
CN106755933B (zh) 一种入口活套机构、系统及连退线活套控制方法
CN210457945U (zh) 一种燃气热值变化控制系统
CN110274219B (zh) 超临界锅炉再热汽温调节系统及方法
CN202007043U (zh) 聚四氟乙烯薄膜纵向拉伸机组
CN111941815A (zh) 一种热缩管扩张控制系统
CN215625922U (zh) 一种碳纤维复合芯棒卷绕设备
CN217481345U (zh) 一种新型汽轮机胀差调节装置
CN102944108B (zh) 一种盘干设备高温烟气管道兑冷温度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13102529A (zh) 一种铜杆降磨损动态修正式连续性拉线机构及其系统
CN205538067U (zh) 一种带有过压报警功能的密度计
CN219872993U (zh) 一种悬链式多层新能源硅胶线缆硫化生产线
CN212551530U (zh) 磁悬浮内螺纹铜管加工设备的温度监控系统
CN218591454U (zh) 一种钢坯夹送辊装置
CN206089953U (zh) 化纤纱线热牵伸装置
JP2014034163A (ja) 熱収縮チューブ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熱収縮チューブの製造装置
CN219756503U (zh) 一种供热调控装置
CN204061245U (zh) 一种双动力源驱动的风机
CN215952383U (zh) 一种现场混装炸药装药管自动拨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