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59180A - 杆式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杆式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59180A
CN107959180A CN201710941960.1A CN201710941960A CN107959180A CN 107959180 A CN107959180 A CN 107959180A CN 201710941960 A CN201710941960 A CN 201710941960A CN 107959180 A CN107959180 A CN 1079591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
sliding block
pair
connector shell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4196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59180B (zh
Inventor
铃木雅和
中居和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9591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591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591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591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2977Pivoting levers actuating linearly camm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2933Comprising exclusively pivoting lever
    • H01R13/62966Comprising two pivoting levers
    • H01R13/62972Wherein the pivoting levers are two lever pla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2933Comprising exclusively pivoting lev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2933Comprising exclusively pivoting lever
    • H01R13/62938Pivoting lever comprising own camm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6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assembled by snap action of the part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抑制杆的变形。杆(30)具备:一对臂部(31);连结部(32),其将一对臂部(31)的基端部(31R)彼此连结;以及操作部(33),其将一对臂部(31)的前端部(31F)彼此连结,并且以形成于连结部(32)的转动轴(34)(转动支承部)为支点能转动地支承于连接器壳体(10)。一对滑块(40)以嵌合到杆(30)的驱动轴(38)(驱动部)的状态安装于连接器壳体(10),与杆(30)的转动连动地滑动。在一对滑块(40)形成有凸轮槽(43),伴随一对滑块(40)滑动,而使对方侧壳体(51)的凸轮从动件(53)滑接于凸轮槽(43)。

Description

杆式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杆式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杆式连接器,通过使安装于壳体的杆转动,从而使安装于壳体的滑块根据杠杆的原理而平行移动,对方连接器的凸轮销进入滑块的凸轮槽,由此嵌合壳体和对方连接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4560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杆为合成树脂制,形成为具备一对侧板和操作部的U字形,一对侧板使一个端部卡合于滑块,操作部将一对侧板的另一个端部彼此连结。因此,杆有容易以使一对侧板分开的方式弹性地扩展变形的问题。
本发明基于如上述的实情而完成的,其目的为抑制杆的变形。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其特征在于,具备:连接器壳体;杆,其具备:一对臂部;连结部,其将所述一对臂部的基端部彼此连结;以及操作部,其将所述一对臂部的前端部彼此连结,所述杆以形成于所述连结部或者所述一对臂部的基端部的转动支承部为支点能转动地支承于所述连接器壳体;一对滑块,其以嵌合到所述杆的驱动部的状态安装于所述连接器壳体,并且与所述杆的转动连动地滑动;以及凸轮槽,其形成于所述一对滑块,伴随所述一对滑块滑动,而使对方侧壳体的凸轮从动件滑接于所述凸轮槽。
发明效果
由于杆不仅仅将一对臂部的基端部彼此连结,还将一对臂部的前端部彼此连结,所以刚性高,很难产生变形。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例1中杆和滑块处于嵌合位置的状态的杆式连接器的侧剖视图。
图2是表示杆和滑块处于嵌合位置的状态的杆式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3是杆式连接器的侧剖视图。
图4是表示杆和滑块处于嵌合位置的状态的杆式连接器的后视剖视图。
图5是表示杆和滑块处于初始位置的状态的杆式连接器的侧剖视图。
图6是表示杆向连接器壳体的上方脱离的状态的侧剖视图。
图7是表示安装于连接器壳体的杆处于组装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8是表示安装于连接器壳体的杆处于组装位置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9是沿图8的X-X线的剖视图。
图10是沿图8的Y-Y线的剖视图。
图11是构成连接器壳体的外部壳体的立体图。
图12是构成连接器壳体的外部壳体的侧视图。
图13是杆的立体图。
图14是杆的后视图。
图15是滑块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也可以构成为,所述转动支承部呈轴状,在所述连接器壳体形成有轴承部,该轴承部能弹性变形,使所述转动支承部能转动地嵌合于所述轴承部。根据此结构,即使不使杆强制扩展变形,也能使轴状的转动支承部嵌合于轴承部。
本发明也可以构成为,所述连接器壳体的背面成为使固装于所述连接器壳体内的端子零件的电线导出的电线导出面,在所述杆处于已完成向所述连接器壳体的组装的组装位置时,所述杆沿着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外周配置,且所述杆的整体配置于比所述电线导出面靠正面侧。根据此结构,在杆处于组装位置且电线没有从电线导出面导出的状态下,即使异物从连接器壳体的背面侧接近,异物也不会与杆干渉。
本发明也可以构成为,所述杆能从已完成向所述连接器壳体的组装的组装位置经由完成所述连接器壳体和所述对方侧壳体的嵌合的嵌合位置而向所述连接器壳体和所述对方侧壳体开始嵌合的初始位置进行转动,在所述杆形成有脱离限制部,该脱离限制部通过在所述杆以使所述驱动部嵌合到所述滑块的状态位于所述嵌合位置时与所述滑块干渉,从而能限制所述杆从所述连接器壳体脱离。根据此结构,只要在将杆组装于连接器壳体后,使杆转动到嵌合位置,就能保持为将杆组装到连接器壳体的状态。
本发明也可以构成为,所述脱离限制部形成于所述连结部或者所述一对臂部的基端部。根据此结构,由于脱离限制部配置于靠近转动支承部的位置,所以能防止转动支承部从连接器壳体脱离。
本发明也可以构成为,所述杆和所述滑块能够在开始所述连接器壳体和所述对方侧壳体的嵌合的初始位置和完成所述连接器壳体和所述对方侧壳体的嵌合的嵌合位置之间连动地移位,在所述杆形成有移动限制部,该移动限制部在所述杆和所述滑块处于所述初始位置的状态下,通过使所述滑块抵接于所述移动限制部,从而限制所述滑块向所述嵌合位置的相反方向移位。根据此结构,当要将初始位置的杆向嵌合位置的相反侧转动时,由于滑块碰触到移动限制部而被限制移动,所以杆的转动也被限制。
<实施例1>
以下,参照图1-图15对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例1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说明中,针对前后方向,将图1-3、5-9、12中的左方定义为前方。针对上下方向,将图1-7、9-15所表示的方向原样地定义为上方、下方。
本实施例1的杆式连接器A具备增力机构,并嵌合到阳侧的对方侧连接器50。如图1、4、5所示,对方侧连接器50具备对方侧壳体51和安装于对方侧壳体51的阳型端子(省略图示)。在对方侧壳体51具有方筒状的罩部52,罩部52在前后方向上长且向上方开放。在罩部52的左右两个外侧面沿前后隔开间隔地分别形成有呈突起状的3个凸轮从动件53。杆式连接器A从对方侧连接器50的上方嵌合。也就是说,杆式连接器A和对方侧连接器50的嵌合方向为上下方向。
如图3、4所示,杆式连接器A具备:连接器壳体10;左右对称的杆30;左右对称的一对滑块40;以及电线盖46。另外,在针对连接器壳体10的说明中,将连接器壳体10的下表面定义为“正面10F”,将连接器壳体10的上表面定义为“背面10R”。连接器壳体10具备合成树脂制的外部壳体11和合成树脂制的内部壳体14。
外部壳体11具备:大致水平的背面壁部12,背面壁部12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长的大致长方形;以及筒状嵌合部13,其从背面壁部12的外周向下方(连接器壳体10的正面10F侧)突出。内部壳体14由上下重叠的2个部件构成。内部壳体14隔着总橡胶塞15配置于背面壁部12的下方,内部壳体14的外周和筒状嵌合部13的内周之间的空间成为用于使罩部52从下嵌合的嵌合空间16。在内部壳体14的内部收纳有呈阴型的多个端子零件17。
固装于各个端子零件17的上端部的电线18贯通总橡胶塞15和背面壁部12而向连接器壳体10的上方导出。连接器壳体10(外部壳体11)的背面10R成为用于使多根电线18露出的电线导出面19。电线导出面19中的左右两侧缘部成为高台部20,高台部20比开设有电线18的插通路径的宽广范围的区域相对地增高。在连接器壳体10(外部壳体11)安装有电线盖46,电线盖46覆盖电线导出面19。从电线导出面19向上方导出的多根电线18在电线盖46内向后方转向,从而向电线盖46的后方外部引出。
在外部壳体11的后端部形成有支承壁部21,支承壁部21从筒状嵌合部13的下端部后端缘向后方突出。在支承壁部21的左右方向中央部形成有左右对称的一对轴承部22,一对轴承部22用于能转动地支承杆30。如图6、10、12所示,一对轴承部22由一对弧状接受部23和左右一对弹性卡止片24构成,一对弧状接受部23在侧视时使支承壁部21的上表面凹陷成大致半圆形,左右一对弹性卡止片24从支承壁部21的上表面中的一对弧状接受部23之间的位置向上方悬臂状地延伸。在一对弹性卡止片24的延伸端部形成有向左右方向外方突出的防脱突起25。一对弹性卡止片24能以使防脱突起25向左右方向中央侧(在俯视时使防脱突起25从弧状接受部23远离的方向)移位的方式弹性变形。
如图1、图4、图11所示,在外部壳体11的构成筒状嵌合部13的左右两侧壁部26形成有左右一对导向凹部27,左右一对导向凹部27用于向前后方向(与杆式连接器A和对方侧连接器50的嵌合方向正交的方向)能滑动地引导滑块40。导向凹部27是通过将侧壁部26的内表面(与内部壳体14相对且面向嵌合空间16的面)较浅地凹陷与滑块40的板厚大致相同的尺寸而形成。如图4所示,在导向凹部27的上端缘部和下端缘部形成有限制肋28,限制肋28用于限制滑块40从导向凹部27内向嵌合空间16侧(左右方向内侧)脱落。
导向凹部27的前端为了确保滑块40的前端部的移动路径而向筒状嵌合部13(外部壳体11)的前方开放。导向凹部27的后端为了确保滑块40的后端部的移动路径而向筒状嵌合部13(外部壳体11)的后方开放。另外,在左右两侧壁部26的下端部沿前后隔开间隔地形成有3个进入口29,各个进入口29从侧壁部26的下端面连通到导向凹部27内。
如图13所示,杆30具有:一对臂部31,其形成为左右对称的长板状;大致板状的连结部32,其将左右两个臂部31的基端部31R彼此连结;以及大致板状的操作部33,其将左右两个臂部31的前端部31F彼此连结,杆30是整体上呈方形的框架状(框状)的合成树脂制的单一部件。在连结部32形成有左右对称的一对转动轴34(权利要求记载的转动支承部)。一对转动轴34从形成于连结部32的缺口部35的左右两个内侧表面向左右方向内侧突出。转动轴34配置于比臂部31的内表面靠内侧的位置。
杆30通过使一对转动轴34嵌合到一对轴承部22,从而能转动地支承于外部壳体11(连接器壳体10)。嵌合于轴承部22的转动轴34通过嵌合到弧状接受部23,从而被限制相对于连接器壳体10向下方以及前后方向的相对移位,转动轴34通过卡止到防脱突起25,从而被限制相对于连接器壳体10向上方的相对移位。
形成有防脱突起25的弹性卡止片24能向左右方向弹性变形,所以在杆30从比连接器壳体10靠上方的位置移位到组装位置时,允许转动轴34通过防脱突起25而移动到与轴承部22嵌合的嵌合位置。杆30以嵌合于轴承部22的转动轴34为支点,能够在组装位置(参照图7、9)和初始位置(参照图5)之间以约90°的角度范围转动。
在杆30处于组装位置时,杆30采取使臂部31在前后方向(水平方向)放倒的姿势。此时,连结部32成为向上下方向(与杆式连接器A和对方侧连接器50的嵌合方向平行的方向)立起的朝向,缺口部35向下方开放,转动轴34位于连结部32(缺口部35)的下端部。在杆30处于初始位置时,杆30采取使臂部31向上下方向(铅直方向)立起的姿势。此时,连结部32朝向水平方向(与杆式连接器A和对方侧连接器50的嵌合方向正交的方向),转动轴34位于连结部32的前端部。
杆30被未图示的锁定单元保持在嵌合位置(参照图1-图3),嵌合位置设定在组装位置和初始位置之间。在杆30处于嵌合位置时,杆30采取使臂部31以其前端侧(操作部33侧)比后端侧(连结部32侧)高的方式倾斜的姿势。此时,连结部32成为比向上下方向立起的姿势稍微后倾的朝向,转动轴34位于连结部32的下端部。组装位置和嵌合位置之间的杆30的转动角度在本实施例中约为20°,嵌合位置的杆30(臂部31)的姿势接近水平。
在连结部32的左右两个端部形成有左右对称的一对退避孔36。退避孔36形成为在上下方向长的狭缝状,长径的一个内侧面与臂部31的内表面以处于相同面的方式连接。在连结部32的左右两个端部形成有左右对称的一对限制部37(权利要求记载的脱离限制部以及移动限制部),一对限制部37左右对称且与转动轴34配置于同轴上。在杆30处于组装位置以及嵌合位置时,限制部37位于连结部32的下端部,限制部37的上表面面向退避孔36。在杆30处于初始位置时,限制部37位于连结部32的前端,限制部37的后表面面向退避孔36。
在左右两个臂部31的基端部31R的内表面中比连结部32稍微靠操作部33侧的位置形成有左右对称的一对驱动轴38(权利要求记载的驱动部)。在杆30处于组装位置以及嵌合位置时,驱动轴38位于比转动轴34靠上方且比转动轴34靠前方。在杆30处于初始位置时,驱动轴38的轴心位于比转动轴34靠上方且比转动轴34靠后方。随着杆30从组装位置转动到初始位置,驱动轴38在比转动轴34靠上方的区域以圆弧形的路径向后方移位。
一对滑块40为合成树脂制,形成为使板厚方向朝向左右方向的左右对称的大致平板状。一对滑块40收纳于外部壳体11的一对导向凹部27内,能向前后方向滑动地安装。在一对滑块40的内表面形成有左右对称的一对从动凹部41。从动凹部41配置于滑块40的后端部。从动凹部41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长的长槽状,并在滑块40的上端面开放。在一对从动凹部41中从滑块40的上方收纳有收纳一对驱动轴38。也就是说,从动凹部41的上端开口成为用于将驱动轴38收纳于从动凹部41的入口。
收纳于从动凹部41的驱动轴38相对于滑块40向前后方向的相对移位被限制,但是能进行相对于滑块40向上下方向的相对移位以及以驱动轴38为中心的旋转。通过驱动轴38嵌合于从动凹部41,从而与杆30从组装位置经由嵌合位置转动到初始位置的动作连动,滑块40从组装位置经由嵌合位置平行移动到初始位置。滑块40的组装位置设定于滑块40的移动路径的前端,初始位置设定于移动路径的后端。组装位置的滑块40通过使形成于滑块40的后端部上端缘的前止动部42与外部壳体11抵接,从而被限制向初始位置的相反方向移动。
在一对滑块40的内表面(面向嵌合空间16的面)沿前后隔开间隔地形成有3个凸轮槽43,3个凸轮槽分别相对于上下方向(杆式连接器A和对方侧连接器50的嵌合方向)以及前后方向(滑块40的滑动方向)这两个方向倾斜。凸轮槽43的下端部的入口在滑块40的下端面开放。在杆30和滑块40处于初始位置时,3个凸轮槽43的入口位于与3个进入口29连通的位置。
限制部37和滑块40的下端部位于相同的高度,滑块40的后端部中的与限制部37相同高度的区域成为在滑块40的下端缘以及后端缘开放的干渉回避凹部44。并且,滑块40的下端部中的面向干渉回避凹部44的前端的部分成为相对于限制部37以相同的高度从前方相对的阻挡部45。在滑块40处于组装位置时,限制部37位于比滑块40的后端靠后方。在滑块40处于嵌合位置时,限制部37位于干渉回避凹部44的后端部,并成为从下方与滑块40的后端部相对的状态。在滑块40处于初始位置时,限制部37位于干渉回避凹部44的前端,成为从前方抵接于阻挡部45的状态、或者从前方接近阻挡部45并相对的状态。
接着,对杆式连接器A的组装顺序进行说明。
首先,将连接器壳体10设定为组装状态,并且将滑块40安装于连接器壳体10而将滑块40保持在组装位置。接着,从连接器壳体10的上方(电线导出面19侧)将杆30安装于连接器壳体10。此时,杆30成为臂部31变成水平的姿势(与组装位置相同的姿势),使限制部37滑接于滑块40的后端缘并向下方平行移动。
当杆30下降到组装位置时,转动轴34嵌合于轴承部22,并且驱动轴38嵌合于从动凹部41内,由此完成杆30相对于连接器壳体10的组装。然后,将端子零件17插入到连接器壳体10内,将电线盖46安装到连接器壳体10。根据以上,完成杆式连接器A的组装。
在杆30和滑块40处于组装位置的状态下,限制转动轴34从轴承部22脱离的方式只是使防脱突起25卡止于转动轴34,其中防脱突起25形成于能弹性变形的弹性卡止片24。因此,当超过防脱突起25和转动轴34的卡止力的力作用于杆30时,转动轴34从轴承部22脱离。另外,驱动轴38和从动凹部41不具有用于限制彼此之间的脱离的卡止机构。
于是,作为限制杆30从连接器壳体10脱离的方式,使杆30向嵌合位置转动。当滑块40与杆30的转动连动地向嵌合位置移动时,滑块40的后端部位于从上方与限制部37相对的位置。由此,限制部37被限制相对于滑块40以及连接器壳体10向上方的相对移位,从而限制杆30的后端部从连接器壳体10向上方脱离。由于限制部37与转动轴34配置成同轴状,所以转动轴34也被限制相对于连接器壳体10向上方的相对移位,转动轴34和轴承部22的嵌合状态被保持。
另外,在杆30处于组装位置的状态下,杆30的整体配置于比连接器壳体10的电线18突出面靠下方(连接器壳体10的正面10F侧)。因此,即使异物从连接器壳体10的上方接近,该异物也不与杆30抵接。
在将杆式连接器A和对方侧连接器50嵌合时,使杆30和滑块40移动到初始位置。此时,由于限制部37从后方抵接于滑块40的阻挡部45或者与滑块40的阻挡部45相对,所以限制初始位置的滑块40向与嵌合位置相反侧的方向(后方)移动。因此,初始位置的杆30不会向嵌合位置相反侧转动。在杆30和滑块40处于初始位置的状态下,将内部壳体14较浅地嵌合到罩部52,使凸轮从动件53进入凸轮槽43的入口。然后,抓住杆30的操作部33而使杆30向嵌合位置侧转动。杆30沿着电线盖46的外表面移位。
由于从转动轴34到驱动轴38的距离比从转动轴34到操作部33的距离短,所以根据杠杆原理的增力作用,用比赋予到操作部33的操作力大的力使滑块40向嵌合位置侧移动。随着滑块40的移动,通过凸轮槽43与凸轮从动件53的滑接产生的增力作用,连接器壳体10向对方侧连接器50侧拉近。当杆30和滑块40达到嵌合位置时,完成杆式连接器A与对方侧连接器50的嵌合。
杆式连接器A具备:连接器壳体10;杆30;以及一对滑块40。杆30具备:一对臂部31;连结部32,其将一对臂部31的基端部31R(后端部)彼此连结;以及操作部33,其将一对臂部31的前端部31F(前端部)彼此连结。杆30以能够以形成于连结部32的转动轴34为支点转动的方式支承于连接器壳体10。杆30不仅仅是将一对臂部31的基端部31R彼此连接,还将一对臂部31的前端部31F彼此连结,所以刚性高,很难产生变形。一对滑块40以嵌合到杆30的驱动轴38的状态安装于连接器壳体10,从而与杆30的转动连动地滑动。另外,在一对滑块40形成有凸轮槽43,凸轮槽43伴随一对滑块40滑动而使对方侧壳体51的凸轮从动件53滑接。
另外,成为杆30的转动中心的转动轴34突出成大致圆柱状,并具有和很难弹性变形的刚性。另一方面,形成于连接器壳体10的轴承部22具有弹性卡止片24,弹性卡止片24通过弹性变形而使转动轴34能转动地嵌合。根据此结构,即使不使杆30的臂部31强制扩展变形,也能使转动轴34嵌合到轴承部22。
另外,连接器壳体10的背面10R为固装于连接器壳体10内的端子零件17上的电线18导出的电线导出面19,在杆30处于已完成向连接器壳体10的组装的组装位置时,杆30沿着连接器壳体10的外周配置,且杆30的整体配置于比电线导出面19靠正面10F侧。根据此结构,在杆30处于组装位置且电线18没有从电线导出面19导出的状态下,即使异物从连接器壳体10的背面10R侧接近,也不会有异物与杆30干渉的危险。另外,组装位置的杆30的下端缘位于与连接器壳体10的正面10F相同的高度。
另外,杆30能从向连接器壳体10的组装已完成的组装位置经由连接器壳体10和对方侧壳体51的嵌合完成的嵌合位置而向连接器壳体10和对方侧壳体51开始嵌合的初始位置进行转动。在杆30形成有限制部37,限制部37在杆30以使驱动轴38嵌合到滑块40的状态位于嵌合位置时,通过与滑块40干渉,从而能限制杆30从连接器壳体10脱离。根据此结构,在将杆30组装到连接器壳体10后,只要使该杆30转动到嵌合位置,就能保持为将杆30组装到连接器壳体10的状态。
另外,限制部37形成于连结部32,在连结部32形成有转动轴34。并且,限制部37与转动轴34的轴心配置成同轴状。根据此结构,由于限制部37与转动轴34配置成同轴状(靠近转动轴34的位置),所以能防止转动轴34从连接器壳体10脱离。另外,限制部37兼备作为限制转动轴34从连接器壳体10脱离的脱离限制部的功能和作为限制初始位置的杆30向嵌合位置的相反侧转动的移动限制部的功能。因此,与单独形成脱离限制部和移动限制部的情况相比,能简化杆30的形状。
另外,杆30和滑块40能够在连接器壳体10和对方侧壳体51开始嵌合的初始位置和完成连接器壳体10和对方侧壳体51的嵌合的嵌合位置之间连动地移位。在杆30形成有限制部37,限制部37通过以杆30和滑块40处于初始位置的状态使滑块40抵接,从而限制滑块40向嵌合位置的相反方向移位。根据此结构,当要使初始位置的杆30向嵌合位置的相反侧转动时,滑块40由于触碰到限制部37而被限制移动,所以杆30的转动也被限制。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不限定为根据上述描述以及附图说明的实施例1,例如如下的实施例也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1)在上述实施例1中,将杆的转动支承部设置成呈轴状突出,但是也可以将转动支承部设置成由孔部或者凹部形成的轴承状,而嵌合到壳体的轴状部。
(2)在上述实施例1中,将转动轴(转动支承部)形成于比臂部的内表面靠内侧的位置,但是转动轴也可以形成于比臂部的外表面靠外侧的位置。
(3)在上述实施例1中,将杆的转动轴(转动支承部)形成为很难弹性变形的轴状,但是也可以将转动轴形成为能弹性变形的其他方式。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将轴承部形成为很难弹性变形。
(4)在上述实施例1中,在杆处于组装位置的状态下杆的整体位于比电线导出面靠正面侧的位置,但是也可以在杆处于组装位置时,杆的一部分比电线导出面向背面侧突出。
(5)在上述实施例1中,将杆从连接器壳体的背面侧(电线导出面侧)进行组装,但是杆也可以从连接器壳体的正面侧进行组装。
(6)在上述实施例1中,在杆的转动范围内将嵌合位置设定在组装位置和初始位置之间,但是也可以在组装位置和嵌合位置之间设定初始位置。
(7)在上述实施例1中,将作为脱离限制部的限制部形成于连结部,但是限制部也可以形成于臂部。
(8)在上述实施例1中,在杆形成有作为脱离限制部的限制部,但是杆也可以是不具有限制部的构成。
(9)在上述实施例1中,将作为移动限制部的限制部形成于连结部,但是限制部也可以形成于臂部。
(10)在上述实施例1中,在杆形成作为移动限制部的限制部,但是杆也可以形成为不具有移动限制部。
(11)在上述实施例1中,限制部兼备作为脱离限制部的功能和作为移动限制部的功能,但是也可以分别形成脱离限制部和移动限制部。
(12)在上述实施例1中,将脱离限制部形成于连结部,但是脱离限制部也可以形成于臂部的基端部。
(13)在上述实施例1中,将移动限制部形成于连结部,但是移动限制部也可以形成于臂部的基端部。
(14)在上述实施例1中,将限制部(脱离限制部、移动限制部)形成于比臂部的内表面靠内侧的位置,但是限制部也可以形成于比臂部的外表面靠外侧的位置。
附图标记说明
A…杆式连接器
10…连接器壳体
10F…连接器壳体的正面
10R…连接器壳体的背面
17…端子零件
18…电线
19…电线导出面
22…轴承部
30…杆
31…臂部
31F…臂部的前端部
31R…臂部的基端部
32…连结部
33…操作部
34…转动轴(转动支承部)
37…限制部(脱离限制部,移动限制部)
38…驱动轴(驱动部)
40…滑块
43…凸轮槽
51…对方侧壳体
53…凸轮从动件

Claims (6)

1.一种杆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连接器壳体;
杆,其具备:一对臂部;连结部,其将所述一对臂部的基端部彼此连结;以及操作部,其将所述一对臂部的前端部彼此连结,所述杆以形成于所述连结部或者所述一对臂部的基端部的转动支承部为支点能转动地支承于所述连接器壳体;
一对滑块,其以嵌合到所述杆的驱动部的状态安装于所述连接器壳体,并且与所述杆的转动连动地滑动;以及
凸轮槽,其形成于所述一对滑块,伴随所述一对滑块滑动,而使对方侧壳体的凸轮从动件滑接于所述凸轮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杆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支承部呈轴状,
在所述连接器壳体形成有轴承部,该轴承部能弹性变形,所述转动支承部能转动地嵌合于所述轴承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杆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壳体的背面成为使固装于所述连接器壳体内的端子零件的电线导出的电线导出面,
在所述杆处于已完成向所述连接器壳体的组装的组装位置时,所述杆沿着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外周配置,且所述杆的整体配置于比所述电线导出面靠正面侧。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杆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杆能从已完成向所述连接器壳体的组装的组装位置经由完成所述连接器壳体和所述对方侧壳体的嵌合的嵌合位置向所述连接器壳体和所述对方侧壳体开始嵌合的初始位置进行转动,
在所述杆形成有脱离限制部,该脱离限制部通过在所述杆以使所述驱动部嵌合到所述滑块的状态位于所述嵌合位置时与所述滑块干渉,从而能限制所述杆从所述连接器壳体脱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的杆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脱离限制部形成于所述连结部或者所述一对臂部的基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杆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杆和所述滑块能够在所述连接器壳体和所述对方侧壳体开始嵌合的初始位置和完成所述连接器壳体和所述对方侧壳体的嵌合的嵌合位置之间连动地移位,
在所述杆形成有移动限制部,该移动限制部在所述杆和所述滑块处于所述初始位置的状态下,通过使所述滑块抵接于所述移动限制部,从而限制所述滑块向所述嵌合位置的相反方向移位。
CN201710941960.1A 2016-10-14 2017-10-11 杆式连接器 Active CN1079591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02844A JP6222588B1 (ja) 2016-10-14 2016-10-14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2016-202844 2016-10-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59180A true CN107959180A (zh) 2018-04-24
CN107959180B CN107959180B (zh) 2020-07-10

Family

ID=602059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41960.1A Active CN107959180B (zh) 2016-10-14 2017-10-11 杆式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090620B2 (zh)
JP (1) JP6222588B1 (zh)
CN (1) CN107959180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11701A (zh) * 2018-04-25 2018-10-26 苏州捷想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对接锁紧工装
CN111668646A (zh) * 2019-03-05 2020-09-15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杆式连接器
CN112236908A (zh) * 2018-06-06 2021-01-15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杆式连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32421B2 (ja) * 2019-10-15 2023-08-2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7476816B2 (ja) 2021-01-29 2024-05-0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71363A (en) * 1996-05-30 1999-02-16 Yazaki Corporation Low insertion force connector
US20020081877A1 (en) * 2000-11-02 2002-06-27 Shigeru Ohnuki Connector
WO2004047232A1 (de) * 2002-11-15 2004-06-03 Leopold Kostal Gmbh & Co. Kg Elektrischer steckverbinder
CN1682412A (zh) * 2002-08-06 2005-10-12 Fci公司 电连接件
CN101145657A (zh) * 2006-09-13 2008-03-19 安普泰科电子有限公司 杠杆式电连接器
CN101981761A (zh) * 2008-03-28 2011-02-23 泰科电子日本合同会社 杆式连接器
KR20110070194A (ko) * 2009-12-18 2011-06-24 한국단자공업 주식회사 레버타입 커넥터
CN105375194A (zh) * 2014-08-27 2016-03-02 德尔福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机械辅助啮合的电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21039B2 (ja) * 1997-08-18 2002-09-0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レバー嵌合式コネクタ
JP3730416B2 (ja) * 1998-09-10 2006-01-0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レバー嵌合式コネクタ
US7150640B2 (en) * 2005-04-08 2006-12-19 Yazaki Corporation Lever type connector
US20070197021A1 (en) * 2006-02-21 2007-08-23 Hynix Semiconductor Inc. Semiconductor device including spacer with nitride/nitride/oxide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US7396240B2 (en) * 2006-04-05 2008-07-08 J.S.T.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 locking mechanism
JP2008204663A (ja) * 2007-02-16 2008-09-04 Tyco Electronics Amp Kk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4387438B2 (ja) * 2008-03-28 2009-12-16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アンプ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5162348B2 (ja) * 2008-06-25 2013-03-1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US9142916B2 (en) * 2013-03-15 2015-09-22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receptacle carriers
US20160285200A1 (en) * 2013-08-01 2016-09-29 Mea Technologies Pte. Ltd. Dual-Motion Mating Assisted Connector
JP6303641B2 (ja) * 2014-03-13 2018-04-04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EP3007283B8 (en) * 2014-10-07 2019-02-27 Aptiv Technologies Limi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mateable with a complementary mating connector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71363A (en) * 1996-05-30 1999-02-16 Yazaki Corporation Low insertion force connector
US20020081877A1 (en) * 2000-11-02 2002-06-27 Shigeru Ohnuki Connector
CN1682412A (zh) * 2002-08-06 2005-10-12 Fci公司 电连接件
WO2004047232A1 (de) * 2002-11-15 2004-06-03 Leopold Kostal Gmbh & Co. Kg Elektrischer steckverbinder
CN101145657A (zh) * 2006-09-13 2008-03-19 安普泰科电子有限公司 杠杆式电连接器
CN101981761A (zh) * 2008-03-28 2011-02-23 泰科电子日本合同会社 杆式连接器
KR20110070194A (ko) * 2009-12-18 2011-06-24 한국단자공업 주식회사 레버타입 커넥터
CN105375194A (zh) * 2014-08-27 2016-03-02 德尔福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机械辅助啮合的电连接器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11701A (zh) * 2018-04-25 2018-10-26 苏州捷想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对接锁紧工装
CN108711701B (zh) * 2018-04-25 2020-06-23 苏州捷想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对接锁紧工装
CN112236908A (zh) * 2018-06-06 2021-01-15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杆式连接器
CN112236908B (zh) * 2018-06-06 2022-02-25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杆式连接器
CN111668646A (zh) * 2019-03-05 2020-09-15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杆式连接器
CN111668646B (zh) * 2019-03-05 2021-12-24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杆式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063918A (ja) 2018-04-19
US10090620B2 (en) 2018-10-02
US20180109034A1 (en) 2018-04-19
CN107959180B (zh) 2020-07-10
JP6222588B1 (ja) 2017-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59180A (zh) 杆式连接器
CN100511860C (zh) 杠杆式连接器
JP4622930B2 (ja)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US7063547B2 (en) Connector having a movable membe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US7214078B2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CN108346925B (zh) 杆式连接器
JP2003229209A (ja) ロック機構付き電気コネクタ
CN108879218A (zh) 杆式连接器
CN107154553B (zh) 连接器
JP2009170160A (ja)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CN101627509A (zh) 杆式连接器
CN103545660A (zh) 连接器
US20070293071A1 (en) Connector
CN102185210B (zh) 连接器
CN105896171A (zh) 杆式连接器
CN108604758A (zh) 连接器
US9923305B2 (en) Connector
CN104145382A (zh) 杆式连接器
CN100511862C (zh) 卡连接器
US11251566B2 (en) Lever-type connector
CN106663897A (zh) 电连接器
CN112385094B (zh) 杆式连接器
US20170346221A1 (en) Connector
US11296459B2 (en) Lever-type connector
JP3670512B2 (ja) レバー嵌合式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