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48345A - 一种终端设备和无边框工艺实现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终端设备和无边框工艺实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48345A
CN107948345A CN201610891014.6A CN201610891014A CN107948345A CN 107948345 A CN107948345 A CN 107948345A CN 201610891014 A CN201610891014 A CN 201610891014A CN 107948345 A CN107948345 A CN 1079483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lica gel
contact panel
housing
liquid crystal
crystal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9101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云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61089101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48345A/zh
Priority to PCT/CN2017/072069 priority patent/WO2018068440A1/zh
Publication of CN1079483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48345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6Hermetically-sealed cas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终端设备和无边框工艺实现方法,其中,该终端设备包括:壳体、触控面板、液晶显示屏和硅胶,其中:所述硅胶与所述壳体贴合;所述触控面板与所述液晶显示屏全贴合;所述触控面板的四周与所述硅胶过盈配合。本发明实施例达到了在实现无边框的同时,提高生产直通率和可维修性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终端设备和无边框工艺实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终端设备和无边框工艺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手机无边框效果一直是各大手机厂家追求的,目前,已经有少数手机厂商尝试在做无边框手机,无边框手机的外形确实是比较突出的,但是所存在的缺陷也比较明显。
目前,无边框手机主要存在的问题有:点胶溢胶,擦胶困难,点胶不均匀导致漏光等,还有就是由于胶水的粘连容易导致拆屏时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屏)背光被拆坏等。总结而言,就是无边框手机生产和维修成本很高且生产直通率很低。
如何保留无边框的特点,又可以提高生产直通率和可维修性,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和无边框工艺实现方法,用以在实现无边框的同时,提高生产直通率和可维修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壳体、触控面板、液晶显示屏和硅胶,其中:
所述硅胶与所述壳体贴合;
所述触控面板与所述液晶显示屏全贴合;
所述触控面板的四周与所述硅胶过盈配合。
进一步,所述液晶显示屏的底部与所述壳体之间贴有缓冲泡棉。
进一步,所述壳体包括:金属机壳,或者,塑胶机壳。
进一步,所述硅胶通过模内注塑与所述壳体贴合。
进一步,所述触控面板与所述液晶显示屏通过OCA胶全贴合。
进一步,所述触控面板的四周与所述硅胶过盈配合的过盈量为0.1mm到0.2mm,过盈高度大于等于0.5mm。
进一步,所述硅胶与所述液晶显示屏侧面的距离大于等于0.2mm。
进一步,所述触控面板的厚度大于等于0.7mm。
进一步,所述触控面板和所述液晶显示屏粘贴在所述机壳的顶端和底端的平台上形成一个整体。
进一步,所述液晶显示屏的两侧的硅胶上设置有倒扣,所述倒扣与所述触控面板过盈配合。
进一步,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凹槽或者倒扣,以增加所述硅胶与所述壳体的贴合度。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无边框工艺实现方法,可以包括:
将触控面板与液晶显示屏全贴合;
将硅胶与机壳模内注塑在一起,并保证所述硅胶与所述触控面板过盈配合;
将所述触控面板的头尾两端与所述机壳的前壳进行粘贴固定。
进一步,上述无边框工艺实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液晶显示屏的底面与所述机壳之间粘贴缓冲泡棉。
进一步,将触控面板与液晶显示屏全贴合,包括:通过OCA胶粘贴所述触控面板与所述液晶显示屏。
进一步,所述壳体包括:金属壳体或塑料壳体。
进一步,在所述壳体为金属壳体的情况下,在将硅胶与机壳模内注塑在一起的过程中,上述无边框工艺实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金属壳体的侧壁上切一个或多个凹槽。
进一步,所述凹槽的槽深大于0.3mm,槽长大于5mm。
进一步,在所述壳体为塑料壳体的情况下,在将硅胶与机壳模内注塑在一起的过程中,上述无边框工艺实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塑料壳体的侧面上通过模具注塑一个或多个倒扣。
进一步,所述倒扣的倒扣伸出量大于0.3mm,倒扣长度大于5mm。
进一步,将所述触控面板的头尾两端与所述机壳的前壳进行粘贴固定,包括:通过贴泡棉胶或者点胶水,将所述触控面板的头尾两端与所述机壳的前壳进行粘贴固定。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周圈硅胶与触控面板之间的过盈配合的方式来替代现有的点胶方案,从而实现了无边框的效果,相较于现有的点胶方案,本发明实施例没有胶水,完全通过装配实现,因此不存在点胶,擦胶的问题。从而达到了在实现无边框的同时,提高生产直通率和可维修性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常规的有边框实现方案示意图;
图2是现有的无边框实现方案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无边框工艺实现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无边框实现方案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金属机壳侧面拉胶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塑胶机壳侧面拉胶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手机的机壳组件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手机的主要部件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如图1所示为现有的有边框实现方式,由图1可以看出,现有的有边框方式TP(Touch Panel,触控面板)比LCD要宽很多,TP两侧搭到机壳上,然后,通过胶水或者泡棉胶与机壳进行固定。
现在的无边框实现方案一般是如图2所示,将TP的宽度缩小至接近LCD宽度,这样就省去了TP和机壳两侧搭边的宽度,视觉上实现了无边框的效果。然后,由于TP底面已经无法和机壳粘贴了,为了实现密封和遮光,就需要在TP的侧面点填缝胶,在LCD的侧面点遮光胶。
因为在TP两侧需要点填缝胶,这个胶线的宽度一般要在0.3mm左右,这样就很难保证生产上的一致性。如果点胶少了,那么外观上会出现胶线不连续的现象,如果点胶多了,就会产生溢胶的现象,擦胶比较困难。进一步的,因为在LCD的两侧需要点遮光胶,以避免两侧的光从侧面透出来。如果遮光胶点少了就起不到遮光的效果,如果点多了就会使得LCD的背光和前壳粘连在一起,从而导致在拆卸维修时损坏背光,增加返修的成本。
基于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如图3所示,可以包括:壳体、触控面板、液晶显示屏和硅胶,其中:硅胶与壳体贴合;触控面板与液晶显示屏全贴合;触控面板的四周与硅胶过盈配合。
在本例中,通过周圈硅胶与TP的过盈配合的方案来替代原有的点胶方案,以实现终端设备的无边框效果。相较于原有的点胶方案,在本例中没有使用胶水,而是完全通过装配的方式实现,因此不存在点胶和擦胶的问题。进一步的,LCD与机壳也不会产生粘连,拆卸维修时可以比较方便地将TP和LCD组件与机壳分离开来,而不会损坏LCD。
为了减缓按压水波纹,同时又对LCD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可以在液晶显示屏的底部与壳体之间贴有缓冲泡棉。其中,硅胶可以通过模内注塑与壳体贴合,触控面板与液晶显示屏可以通过OCA(Optically Clear Adhesive)胶全贴合,其中,OCA胶是用于胶结透明光学元件(例如镜头等)的特种粘胶剂。
考虑到密封的要求,可以将触控面板的四周与硅胶过盈配合的过盈量设置为0.1mm到0.2mm,过盈高度设置为大于等于0.5mm,从而将机壳和TP的缝隙完全密封住。
在实现的时候,因为要控制硅胶不要触碰到LCD的侧面,以免跌落测试时冲击造成LCD的损坏,因此,可以设置硅胶与LCD侧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0.2mm。进一步的,为了保证整机获得更好的强度,触控面板的厚度可以设置为大于等于0.7mm。
虽然是无边框但是在壳体的头尾还是有用于粘贴的平台的,因此,可以将触控面板和液晶显示屏粘贴在壳体的顶端和底端的平台上形成一个整体。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壳体可以是金属机壳,也可以是塑胶机壳。
硅胶在设计的时候,可以在液晶显示屏的两侧设置少量倒扣用于和触摸面板过盈配合。为了增加硅胶与壳体的贴合度,金属机壳可以在侧壁切一些凹槽,塑胶机壳可以在侧壁通过模具注塑一些倒扣。
上述终端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itouch、触摸屏电脑、触摸屏电视机等带有触摸屏的设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无边框工艺实现方法,如图3所示,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将触控面板与液晶显示屏全贴合。
具体地,可以通过OCA胶粘贴所述触控面板与所述液晶显示屏,以实现全贴合。
步骤302:将硅胶与机壳模内注塑在一起,并保证所述硅胶与所述触控面板过盈配合。
步骤303:将所述触控面板的头尾两端与所述机壳的前壳进行粘贴固定。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贴泡棉胶或者点胶水,将所述触控面板的头尾两端与所述机壳的前壳进行粘贴固定。
进一步的,可以在所述液晶显示屏的底面与所述机壳之间粘贴缓冲泡棉,从而可以有效减缓按压水波纹,同时有可以对液晶显示屏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在制作的时候,壳体可以是金属壳体,也可以是塑料壳体。
为了使得硅胶与机壳可以更好地结合,在壳体为金属壳体的情况下,可以在将硅胶与机壳模内注塑在一起的过程中,在金属壳体的侧壁上切一个或多个凹槽。其中,凹槽的槽深可以设置为大于0.3mm,槽长可以设置为大于5mm。
在壳体为塑料壳体的情况下,可以在将硅胶与机壳模内注塑在一起的过程中,在塑料壳体的侧面上通过模具注塑一个或多个倒扣,其中,倒扣的倒扣伸出量可以设置为大于0.3mm,倒扣长度可以设置为大于5mm。
下面结合一具体实施例对上述终端设备进行说明,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该具体实施例仅是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在本例中,以手机作为终端设备如图4所示,可以包括:机壳、硅胶、TP、LCD和缓冲泡棉,其中,硅胶通过模内注塑与机壳结合在一起。TP和LCD通过OCA胶全贴合。TP的头尾两端与前壳通过泡棉胶或者胶水粘贴固定。同时,TP的周圈与硅胶过盈配合,以达到密封与遮光的效果。通过在LCD的底面与机壳之间贴缓冲泡棉,既减缓了按压水波纹,又能够对LCD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如图4所示,首先,将硅胶与机壳模内注塑在一起。具体加工工艺可以按照机壳的类型分为以下两种:
1)金属机壳,工艺为:金属CNC→T处理→纳米注塑→CNC→氧化→硅胶二次注塑→加工高亮边→二次氧化。
2)塑胶机壳,工艺为:塑胶和五金件模内注塑→硅胶二次注塑→喷涂。
其中,硅胶二次注塑工艺可以采用液态硅胶注塑工艺,相比于固态硅胶注塑,液态硅胶注塑工艺更适合制作复杂零件,且尺寸稳定性更好。
其中,硅胶在设计的时候,可以在LCD两侧设置少量的倒扣,模具设计时在两侧走两个大斜顶。
硅胶在设计的时候与TP过盈。如图4所示,过盈量A值为0.1-0.2mm,过盈高度B值大于0.5mm,以便将机壳和TP的缝隙完全密封住。同时,为了使得硅胶不要触碰到LCD的侧面,以免跌落测试时冲击造成LCD的损坏,硅胶与LCD侧面的距离C值大于0.2mm。
考虑硅胶与机壳更好的结合,机壳侧壁要设计拉胶结构。如果是金属机壳,可以如图5所示用刀具在侧壁切一些槽,槽深D大于0.3mm,槽长E大于5mm。如果是塑胶机壳,则可以如图6所示,在侧壁设置一些倒扣结构,倒扣伸出量F大于0.3mm,倒扣长度G大于5mm。
如图7所示为机壳与硅胶二次注塑后的一个组件,可以看到机壳的头尾两端仍旧有粘贴的平台,在此平台上可以贴泡棉胶或者点胶水把机壳组件与TP粘贴成一个整体。为了保证整机获得更好的强度,可以将图4中的TP厚度H做到0.7mm以上,机壳可选择金属机壳或者类似图7的形式,将机壳周圈的侧壁做高,使得机壳本体的强度更好,避免因机壳变形导致的TP起翘等问题。通过如图8所示的方式在机壳上面贴缓冲泡棉,可以缓解按压水波纹,同时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支撑LCD的作用。
在上例中,通过机壳周圈的硅胶可以对TP周圈进行密封和遮光,从而避免了现有无边框方案中大量侧面点胶水导致的一系列生产和维修问题。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方式既保证了两侧无边框的效果,同时又避免了侧面点胶水的方案,使得整机组装段的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提高了生产直通率。另外,由于LCD的两侧没有点胶水,维修过程就变得很简单,不用担心损坏LCD,降低了维修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9)

1.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触控面板、液晶显示屏和硅胶,其中:
所述硅胶与所述壳体贴合;
所述触控面板与所述液晶显示屏全贴合;
所述触控面板的四周与所述硅胶过盈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屏的底部与所述壳体之间贴有缓冲泡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金属壳体,或者,塑胶壳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通过模内注塑与所述壳体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与所述液晶显示屏通过OCA胶全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的四周与所述硅胶过盈配合的过盈量为0.1mm到0.2mm,过盈高度大于等于0.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与所述液晶显示屏侧面的距离大于等于0.2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和所述液晶显示屏粘贴在所述壳体的顶端和底端的平台上形成一个整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屏两侧的硅胶上设置有倒扣,所述倒扣与所述触控面板过盈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凹槽或倒扣,以增加所述壳体与所述硅胶的贴合度。
11.一种无边框工艺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触控面板与液晶显示屏全贴合;
将硅胶与机壳模内注塑在一起,并保证所述硅胶与所述触控面板过盈配合;
将所述触控面板的头尾两端与所述机壳的前壳进行粘贴固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液晶显示屏的底面与所述机壳之间粘贴缓冲泡棉。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触控面板与液晶显示屏全贴合,包括:
通过OCA胶粘贴所述触控面板与所述液晶显示屏。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金属壳体或塑料壳体。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为金属壳体的情况下,在将硅胶与机壳模内注塑在一起的过程中,还包括:在所述金属壳体的侧壁上切一个或多个凹槽。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槽深大于0.3mm,槽长大于5mm。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为塑料壳体的情况下,在将硅胶与机壳模内注塑在一起的过程中,还包括:在所述塑料壳体的侧面上通过模具注塑一个或多个倒扣。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倒扣的倒扣伸出量大于0.3mm,倒扣长度大于5mm。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触控面板的头尾两端与所述机壳的前壳进行粘贴固定,包括:
通过贴泡棉胶或者点胶水,将所述触控面板的头尾两端与所述机壳的前壳进行粘贴固定。
CN201610891014.6A 2016-10-12 2016-10-12 一种终端设备和无边框工艺实现方法 Withdrawn CN10794834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91014.6A CN107948345A (zh) 2016-10-12 2016-10-12 一种终端设备和无边框工艺实现方法
PCT/CN2017/072069 WO2018068440A1 (zh) 2016-10-12 2017-01-22 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91014.6A CN107948345A (zh) 2016-10-12 2016-10-12 一种终端设备和无边框工艺实现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48345A true CN107948345A (zh) 2018-04-20

Family

ID=61905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91014.6A Withdrawn CN107948345A (zh) 2016-10-12 2016-10-12 一种终端设备和无边框工艺实现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48345A (zh)
WO (1) WO2018068440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30865A (zh) * 2019-02-14 2020-03-27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2068722A (zh) * 2019-06-11 2020-12-11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装配方法
CN114599189A (zh) * 2022-03-30 2022-06-07 青岛歌尔智能传感器有限公司 密封结构、密封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6700528A (zh) * 2023-08-08 2023-09-05 深圳市熠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屏幕模组的装置、组装方法及使用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92664B (zh) * 2018-08-03 2021-07-2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缓冲元件的制造方法、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33122B2 (en) * 2007-06-06 2011-04-26 Otter Products, Llc Protective enclosure for a computer
CN204156912U (zh) * 2014-08-21 2015-02-11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带显示屏的电子设备
CN107660095B (zh) * 2015-06-16 2020-04-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密封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5204680A (zh) * 2015-07-13 2015-12-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屏幕、屏幕的制造方法及移动电子产品
CN205540639U (zh) * 2016-01-13 2016-08-31 成都合盛高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护性强的嵌入式触摸显示器结构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30865A (zh) * 2019-02-14 2020-03-27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0930865B (zh) * 2019-02-14 2021-10-08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2068722A (zh) * 2019-06-11 2020-12-11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装配方法
CN114599189A (zh) * 2022-03-30 2022-06-07 青岛歌尔智能传感器有限公司 密封结构、密封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6700528A (zh) * 2023-08-08 2023-09-05 深圳市熠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屏幕模组的装置、组装方法及使用方法
CN116700528B (zh) * 2023-08-08 2024-04-26 深圳市熠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屏幕模组的装置、组装方法及使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068440A1 (zh) 2018-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48345A (zh) 一种终端设备和无边框工艺实现方法
CN203590266U (zh) 一种终端的前壳与前壳结构
CN102636917B (zh) 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4866020A (zh) 显示屏组件及终端
CN207937723U (zh) 一种一体化背板液晶模组结构
CN105058691B (zh) 壳体组件成型工艺
CN107145003A (zh) 一种中壳、显示组件、显示设备及显示组件的组装方法
CN202677020U (zh) 触控显示装置
CN205427382U (zh)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CN108733146A (zh) 移动终端
CN204054864U (zh) 一种液晶显示器与触摸屏的贴合装置
CN204009293U (zh) 液晶显示模组
CN203241656U (zh) 液晶显示器
CN205581472U (zh)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CN208110562U (zh) 一种触控显示模组
CN204790243U (zh) 终端前盖组件及终端
CN101702402A (zh) 防溢胶装置及使用该防溢胶装置的基板贴合方法
CN207704161U (zh) 一种液晶显示模组
CN108561391A (zh) 点胶方法、输入输出组件及电子装置
CN205428387U (zh) 显示装置
CN204836365U (zh) 实木外壳式电子显示装置
CN209373286U (zh) 一种全贴合液晶显示模组结构
CN203337937U (zh) 一种液晶显示器
CN207473238U (zh) 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CN206557497U (zh)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420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