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47199B - 基于优化模型的电力系统热稳定安全域边界的搜索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优化模型的电力系统热稳定安全域边界的搜索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47199B
CN107947199B CN201711250801.3A CN201711250801A CN107947199B CN 107947199 B CN107947199 B CN 107947199B CN 201711250801 A CN201711250801 A CN 201711250801A CN 107947199 B CN107947199 B CN 1079471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ermal stability
power
critical point
initial
bound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25080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47199A (zh
Inventor
李雪
姜涛
谭洪强
陈厚合
李国庆
张嵩
张儒峰
王长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east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ortheast Dianl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east Dianl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ortheast Dianl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1125080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47199B/zh
Publication of CN1079471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471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471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471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4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reducing oscillations of power in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2203/20Simulating, e g planning, reliability check, modelling or computer assisted design [CA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优化模型的电力系统热稳定安全域边界的搜索方法,包括:设置初始功率增长方向,以基态潮流对应的参数为初始变量,利用传统最优潮流搜索初始热稳定临界点;改变功率增长方向,将上一个热稳定临界点作为新的初始点,该点相关信息作为下一热稳定临界点搜索的初值,通过优化模型搜索得到新的热稳定临界点,当热稳定临界点个数为m时,结束搜索;将所有搜索得到的m个热稳定临界点连接得到二维有功注入空间内的热稳定安全域边界;将热稳定安全域边界进行扩展,得到三维有功注入空间内的热稳定安全域边界。本发明避免了传统最优潮流模型搜索每个临界点时都以基态点为初值而耗时久的缺点,实现快速、准确地搜索热稳定安全域边界的目的。

Description

基于优化模型的电力系统热稳定安全域边界的搜索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稳定安全域边界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优化模型的电力系统热稳定安全域边界的搜索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力系统热稳定性的研究在电力系统安全与稳定分析中具有重要地位。确保电力系统线路运行在约束功率范围内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首要前提,对当前背景下电力系统线路传输功率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电力系统热稳定性分析的方法有多种,其中安全域(security region,SR)分析法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手段。
热稳定安全域(thermal security region,THSR)是节点注入功率空间上所有输电线路有功功率都在约束范围内运行的点集,它是仅计及热稳定约束的电力系统静态安全域。该安全域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监测与控制起到重要作用,通过观察当前运行点与THSR的位置关系可直观、准确地判定系统的热稳定性,然而,构建THSR的关键是THSR边界的搜索。
目前,THSR边界的搜索方法主要为逐点搜索法与超平面近似法:
1)逐点搜索法是反复对热稳定约束下的临界点进行搜索,得到足够数量的热稳定临界点集,构成THSR边界。
该方法构建的THSR边界精度较高,可准确反映THSR边界,但该方法搜索的临界点集数量庞大,耗时较长,构建效率较低。
2)超平面近似法是寻找与THSR局部边界足够接近的超平面来近似THSR边界,以提高THSR边界的构建速度。
该方法的精度受边界曲率的影响较大,当THSR局部曲率较小时可保证良好的精度与图形效果,但THSR曲率较大时为避免安全域内部出现空洞,必须将一定数量的运行点排除在THSR外,从而造成了THSR边界的保守性,不能准确反映THSR。
因此,对THSR边界的搜索仍缺乏准确快速、及精度高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优化模型的电力系统热稳定安全域边界的搜索方法,本发明避免了传统最优潮流(optimal power flow,OPF)模型搜索每个临界点时都以基态点为初值而耗时久的缺点,实现了快速、准确地搜索THSR边界的目的,详见下文描述:
一种基于优化模型的电力系统热稳定安全域边界的搜索方法,所述搜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设置初始功率增长方向,以基态潮流对应的参数为初始变量,利用传统最优潮流搜索初始热稳定临界点;
2)改变功率增长方向,将上一个热稳定临界点作为新的初始点,该点相关信息作为下一个热稳定临界点搜索的初值,通过优化模型搜索得到新的热稳定临界点,当热稳定临界点的个数为m时,结束搜索;
3)将所有搜索得到的m个热稳定临界点连接得到二维有功注入空间内的热稳定安全域边界,将热稳定安全域边界进行扩展,得到三维有功注入空间内的热稳定安全域边界。
所述利用传统最优潮流搜索初始热稳定临界点的步骤具体为:
以基态潮流状态变量为初值,带入搜索初始热稳定临界点数学模型中,计算得到初始热稳定临界点的状态变量和坐标;
以节点i、j的有功注入功率为横纵坐标轴建立二维有功注入空间,将初始热稳定临界点映射至坐标轴内。
所述该点相关信息作为下一个热稳定临界点搜索的初值,通过优化模型搜索得到新的热稳定临界点的步骤具体为::
已搜索得到的第k-1个热稳定临界点作为第k个待搜索热稳定临界点的初始点,该点的状态变量(xk-1k-1)与Δλk=0作为初值,通过优化模型搜索第k个热稳定临界点对应的状态变量xk与Δλk,第k个热稳定临界点对应的功率增长因子λk由式λk=λk-1+Δλk计算得到;
将第k个热稳定临界点映射至节点i、j的有功注入功率为横纵坐标轴的二维有功注入空间内,坐标为(λkΔPikkΔPjk)。
在步骤1)之前,所述搜索方法还包括:
选择需要搜索热稳定安全域边界的支路并设定其有功功率极限值,设需搜索热稳定临界点个数和功率增长方向角步长。
进一步地,所述将热稳定安全域边界进行扩展,得到三维有功注入空间内的热稳定安全域边界具体为:
1)确定Z轴的有功功率增长步长以及二维边界对应的Z轴有功功率;
2)令二维边界构建次数取从0至l的所有整数,总计画出l+1个以节点i、j的有功注入为横纵坐标轴的二维热稳定安全域边界;将l+1个二维边界进行拟合得到三维热稳定安全域边界。
在步骤1)之前,还包括:
选取节点i,j,u的有功注入分别作为X、Y与Z三维坐标轴;
令节点u的功率增长分量ΔPu=1,其余节点的功率增长分量为0,得到新的功率增长分量求得功率增长因子,进一步求得Z轴顶点坐标。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本方法利用THSR边界的相邻临界点存在近似相等的特点,将搜索得到的临界点作为新的初始点,该初始点的相关信息作为下一个临界点搜索的初值,进而实现THSR边界的快速构建;
2、保留了传统逐点搜索法构建THSR边界精度高的优点,同时具有超平面近似法构建THSR边界效率高的优势;
3、本方法通过改变待搜索支路的极限有功功率可以快速搜索得到不同极限有功功率状态下的THSR,有效应用于实际电力系统中,用来监测电力系统中线路有功功率的运行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电力系统二维热稳定安全域边界的搜索方法的示意图;
图2是电力系统热稳定安全域边界的搜索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WECC-9(Western Electricity Coordinating Council)测试系统图;
图4是WECC-9系统坐标轴为负荷节点的二维有功消耗的THSR边界的示意图;
图5是本方法搜索THSR边界待搜索支路有功功率的实际值示意图;
图6是热稳定临界点计算结果与实际值之间误差绝对值的百分比示意图;
图7是电力系统三维热稳定安全域边界的搜索方法的示意图;
图8是WECC-9系统坐标轴为负荷节点的三维有功消耗的THSR边界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为了实现高精度THSR边界的快速、准确构建,根据THSR边界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优化模型的THSR边界快速搜索方法。该方法利用THSR边界相邻临界点存在近似相等的特点,将搜索得到的临界点作为新的初始点,该点相关信息作为下一个临界点搜索的初值,进而实现THSR边界的构建。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力系统热稳定安全域边界的搜索方法,参见图1、图2和图7,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01:选择需要搜索热稳定安全域边界的支路并设定其有功功率极限值,设置其余支路有功功率极限值,设需搜索热稳定临界点的个数为m,功率增长方向角步长为Δα;
102:设置初始功率增长方向,以基态潮流对应的参数为初始变量,利用传统最优潮流搜索初始热稳定临界点;
103:改变功率增长方向,将上一个热稳定临界点作为新的初始点,该点相关信息作为下一个临界点搜索的初值,通过优化模型搜索得到新的热稳定临界点,当热稳定临界点的个数为m时,结束搜索;
104:将所有搜索得到的m个热稳定临界点连接得到二维有功注入空间内的热稳定安全域边界。
105:将二维热稳定安全域边界进行扩展,得到三维有功注入空间内的热稳定安全域边界。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上述步骤101-步骤105以已知求得的热稳定临界点作为初始点,该点相关信息作为下一个临界点搜索的初值,达到快速搜索热稳定临界点的目的,实现了二维与三维热稳定安全域边界的快速准确搜索。
实施例2
下面结合具体的计算公式、图1、图2和图7对实施例1中的方案进行进一步地介绍,详见下文描述:
201:选择需要搜索热稳定安全域边界的支路并设定其有功功率极限值,设置其余支路有功功率极限值,设需搜索热稳定临界点的个数为m,功率增长方向角步长为Δα;
其中,该步骤201包括:
1)获取基础数据,包括:电力系统拓扑结构、支路参数和基态潮流状态变量x0
该获取基础数据的步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赘述。
2)根据需要,选择节点i0与j0节点间的支路作为热稳定安全域边界搜索的支路,并设定其有功极限值如下:
Figure BDA0001491665640000051
式中,
Figure BDA0001491665640000052
表示节点i0与j0节点间支路的有功功率,
Figure BDA0001491665640000053
表示i0与j0节点间支路的有功功率极限值。
3)其余支路有功功率极限值需根据实际情况人为设定或由已有的系统模型给出。
4)设需搜索热稳定临界点的个数为m,确定功率增长方向角步长如下:
Figure BDA0001491665640000054
式中,Δα为功率增长方向角步长,m为需搜索热稳定临界点的个数。
202:设置初始功率增长方向,以基态潮流对应的参数为初始变量,利用传统最优潮流搜索初始热稳定临界点;
其中,该步骤202包括:
1)设置初始功率增长方向:
b1=[ΔP1,…,ΔPi,…,ΔPj,…,ΔPn]T (3)
式中,下标1至n表示节点数;ΔP1至ΔPn为节点功率增长分量;ΔPi与ΔPj表示对应于节点i与j的功率增长分量;取ΔPi=1,其余节点功率增长分量为0,例如,i=1时,ΔP1=1,ΔP2至ΔPn等于0。
2)初始功率增长角为:
Figure BDA0001491665640000055
式中,ΔPi与ΔPj分别表示初始功率增长方向中对应于节点i、j的功率增长分量。
3)利用传统最优潮流搜索初始热稳定临界点数学模型如下:
Figure BDA0001491665640000056
式中,目标函数λ1为系统初始功率增长方向b1下对应的功率增长因子;约束条件中
Figure BDA0001491665640000057
表示节点i0与节点j0之间支路的有功功率;
Figure BDA0001491665640000058
表示除节点i0与节点j0之间支路外,其余所有两节点之间支路的有功功率;
Figure BDA0001491665640000059
为节点电压幅值;
Figure BDA00014916656400000510
为与节点i相连发电机有功功率;
Figure BDA0001491665640000061
为与节点i相连发电机无功功率;f(x0)为电力系统常规潮流方程,其值由
Figure BDA0001491665640000062
Figure BDA0001491665640000063
共同决定;x0为基态潮流对应的状态变量;上标max与min分别表示参数的上下限。
4)以基态潮流状态变量x0为初值,带入搜索初始热稳定临界点数学模型中,计算得到初始热稳定临界点的状态变量为(x11),坐标为(λ1ΔPi1,0)。
5)以节点i、j的有功注入功率为横纵坐标轴建立二维有功注入空间,将初始热稳定临界点映射至坐标轴内。
203:改变功率增长方向,将上一个热稳定临界点作为新的初始点,该点相关信息作为下一个临界点搜索的初值,通过优化模型搜索得到新的热稳定临界点,当热稳定临界点的个数为m时,结束搜索;
其中,该步骤203包括:
1)改变功率增长方向角:
αk=αk-1+Δα (6)
式中,下标k表示第k个热稳定临界点,取值为2至m;αk与αk-1分别表示第k个与第k-1个功率增长方向对应的功率增长方向角,Δα表示功率增长角步长。
2)由功率增长方向角得新的功率增长方向:
ΔPik=|ΔPi1|cosαk (7)
ΔPjk=|ΔPi1|sinαk (8)
bk=[ΔP1k,…,ΔPik,…,ΔPjk,…,ΔPnk]T (9)
式中,下标k表示第k个热稳定临界点,取值为2至m;ΔPik与ΔPjk分别表示第k个功率增长方向中对应于节点i与j的功率增长分量;|ΔPi1|表示初始功率增长方向的长度;αk表示第k个热稳定临界点对应的功率增长方向角;bk表示第k个功率增长方向,除ΔPik与ΔPjk外,其余节点功率增长分量为0,例如,i=1,j=2时,ΔP1k与ΔP2k为非0值,ΔP3k至ΔPnk均等于0。
3)通过优化模型搜索新功率增长方向下的热稳定临界点的数学模型如下:
Figure BDA0001491665640000071
式中,k表示第k个热稳定临界点;bk为第k个热稳定临界点对应的功率增长方向;λk与λk-1分别为第k个与第k-1个热稳定临界点对应的功率增长因子;Δλk表示第k个与第k-1个热稳定临界点对应的功率增长因子之间的差值,λk与λk-1之间的关系满足λk=λk-1+Δλk;f(xk-1)为第k-1个热稳定临界点对应的潮流方程,其值由
Figure BDA0001491665640000072
Figure BDA0001491665640000073
共同决定;xk-1为第k-1个热稳定临界点对应的状态变量;上标max与min分别表示参数的上下限。
4)以已搜索得到的第k-1个热稳定临界点作为第k个待搜索热稳定临界点的初始点,该点的状态变量(xk-1k-1)与Δλk=0作为初值,利用(10)式模型搜索第k个热稳定临界点对应的状态变量xk与Δλk,第k个热稳定临界点对应的功率增长因子λk由式λk=λk-1+Δλk计算得到。
5)将第k个热稳定临界点映射至节点i、j的有功注入功率为横纵坐标轴的二维有功注入空间内,坐标为(λkΔPikkΔPjk)。
204:判断k的大小,若k=m,则结束流程,连接所有热稳定临界点得热稳定安全域边界,若k<m,则返回步骤203;
205:将二维热稳定安全域边界进行扩展,得到三维有功注入空间中的热稳定安全域边界。
其中,该步骤205包括:
1)选取节点i,j,u的有功注入分别作为X、Y与Z三维坐标轴。
2)令节点u的功率增长分量ΔPu=1,其余节点的功率增长分量为0,得到新的功率增长分量bu=[0,…,ΔPu,…,0]T,代入(5)式模型,重复步骤202,求得功率增长因子λu,进一步求得Z轴顶点坐标
Figure BDA0001491665640000074
其中
Figure BDA0001491665640000075
3)确定Z轴的有功功率增长步长以及二维边界对应的Z轴有功功率。具体步骤为:
Figure BDA0001491665640000076
PZ=rΔPZ (12)
式中,l为二维边界构建的总次数;ΔPZ为Z轴的功率增长步长;
Figure BDA0001491665640000081
为Z轴有功功率最大值;r为二维边界构建次数,取值为0至l的所有整数;PZ为第r个二维边界对应的Z轴有功功率。
4)令r取从0至l的所有整数,重复202与203相关步骤,总计画出l+1个以节点i、j的有功注入为横纵坐标轴的二维热稳定安全域边界。
5)将l+1个二维边界进行拟合得到三维边界。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上述步骤201-步骤205以已求得的热稳定临界点作为下一个待求热稳定临界点的初始点,该点状态参数作为初值,利用优化算法搜索热稳定临界点,实现了二维与三维热稳定安全域边界的快速搜索,不仅保留了边界的高精度,而且大幅度降低了搜索时间,提高了搜索效率。
实施例3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例、图4、图5和图6、以及表1对实施例1和2中的方案进行可行性验证,详见下文描述:
本实例是以搜索WECC3机9节点系统THSR边界为例,验证本方法的有效性,WECC-3机9节点测试系统如图3所示。
二维负荷有功功率注入选择5、9节点,作为二维坐标轴。选取节点3与节点6之间支路4作为热稳定安全域边界所搜索的支路,并设其有功功率上限值P3-6为1.1(标幺值,基准值为100MW),其余支路的有功上限值为系统初始给定上限值,即P1-4=P4-5=P7-8=P8-2=P8-9=P9-4=2.5(标幺值,基准值为100MW),P5-6=P6-7=1.5(标幺值,基准值为100MW),设置功率增长方向角步长Δα=π/18rad,即在第一象限内搜索10个热稳定临界点。
设置初始功率增长方向b1=[0,0,0,0,1,0,0,0,0]T,得初始功率增长角α1=0rad,采用式(5)优化模型求得满足全部约束条件下的最大负荷裕度λ1=2.73914,得到THSR热稳定临界点的第一个点。
改变功率增长方向角,α2=π/18rad,得新的功率增长方向b2=[0,0,0,0,0.9848,0,0,0,0.1736]T,利用式(10)优化模型求得λ2=2.38876,得到热稳定临界点的第二个点。按照此方法,改变功率增长方向角α与功率增长方向b,利用优化模型可以依次得到3、4、5、6、7、8、9、10点对应的热稳定临界点,详细结果如表1所示。所有点搜索完毕后,连接这些点后便得到第一象限内的THSR边界,即得到热稳定安全域。
表1基于本方法搜索热稳定临界点信息
Figure BDA0001491665640000091
为了验证本方法所得结果的正确性,图4给出了OPF与本方法分别搜索得到的热稳定临界点与THSR边界。通过对比可知两种方法搜索得到的热稳定临界点与THSR边界完全重合,证明了本方法的正确性。图4,利用OPF方法搜索10个热稳定临界点OPF方法总迭代次数为144次,所用时间为1.0813s;本方法总迭代次数为132次,所用时间为0.8046s(计算平台:处理器Intel(R)Core(TM)i7-6700 CPU@3.40GHz,内存8.00GB)。
两种方法比较可知,本方法总迭代次数比OPF方法减少12次,时间减少25.6%。由此可得结论:本方法大幅度提高了THSR边界的搜索效率,实现了THSR边界快速构建的目的。
图5给出了节点3与节点6之间支路有功功率P3-6在每个热稳定临界点有功功率的计算结果值,可见结果值与设定上限值1.1(标幺值,基准值为100MW)近似重合,误差允许范围内认为场景一的10个热稳定临界点所搜索支路的有功功率为1.1,图6给出了图5中P3-6在每个热稳定临界点的计算结果与实际搜索值1.1(标幺值,基准值为100MW)之间误差绝对值的百分比。采用OPF方法时最大的误差绝对值的百分比为7.2344×10-4%,最小误差绝对值的百分比为5.7048×10-7%,平均误差绝对值的百分比为1.1116×10-4%;采用本方法最大的误差绝对值的百分比为3.7895×10-6%,最小误差绝对值的百分比为1.0269×10-7%,平均误差绝对值的百分比为1.8120×10-6%。
通过误差值绝对值百分比的比较可以判定两种方法所得结果精度极高,且本方法平均误差绝对值的百分比小于OPF方法,精度更高,进一步验证了本方法的正确性与高精度性。
实施例4
下面结合图7与图8对实施例1和2中的三维THSR边界的构建进行可行性验证,详见下文描述:
本实例是以搜索WECC3机9节点系统三维THSR边界为例,验证本方法的正确性与高效性,WECC-3机9节点测试系统如图3所示。
三维负荷有功功率注入选择5、7、9节点,作为三维坐标轴。其中节点9的有功注入作为Z轴。设置待搜索的节点3与节点6之间的支路4的最大有功功率P3-6为1.1(标幺值,基准值为100MW),其余支路有功功率见实施例3所述,OPF方法与本方法构建的三维THSR边界见图8所示。OPF方法与本方法构建二维THSR边界时功率增长方向步长Δα均取π/18rad,即在第一象限内搜索10个热稳定临界点。三维边界包含的二维边界构建次数为5次。
通过计算可知OPF方法所用时间为7.645s,本方法所用时间为4.649s,时间减少了39.2%,通过对时间的比较,验证了本方法可以快速准确搜索三维空间内的THSR边界。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基于优化模型的电力系统热稳定安全域边界的搜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搜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设置初始功率增长方向,以基态潮流对应的参数为初始变量,利用传统最优潮流搜索初始热稳定临界点;
2)改变功率增长方向,将上一个热稳定临界点作为新的初始点,该点相关信息作为下一个热稳定临界点搜索的初值,通过优化模型搜索得到新的热稳定临界点,当热稳定临界点的个数为m时,结束搜索;
3)将所有搜索得到的m个热稳定临界点连接得到二维有功注入空间内的热稳定安全域边界,将热稳定安全域边界进行扩展,得到三维有功注入空间内的热稳定安全域边界;
所述该点相关信息作为下一个热稳定临界点搜索的初值,通过优化模型搜索得到新的热稳定临界点的步骤具体为:
已搜索得到的第k-1个热稳定临界点作为第k个待搜索热稳定临界点的初始点,该点的状态变量(xk-1k-1)与Δλk=0作为初值,通过优化模型搜索第k个热稳定临界点对应的状态变量xk与Δλk,第k个热稳定临界点对应的功率增长因子λk由式λk=λk-1+Δλk计算得到;
将第k个热稳定临界点映射至节点i、j的有功注入功率为横纵坐标轴的二维有功注入空间内,坐标为(λkΔPikkΔPjk),其中ΔPik与ΔPjk分别表示第k个功率增长方向中对应于节点i与j的功率增长分量;
所述将热稳定安全域边界进行扩展,得到三维有功注入空间内的热稳定安全域边界具体为:
选取节点i,j,u的有功注入分别作为X、Y与Z三维坐标轴;
令节点u的功率增长分量ΔPu=1,其余节点的功率增长分量为0,得到新的功率增长分量求得功率增长因子,进一步求得Z轴顶点坐标;
确定Z轴的有功功率增长步长以及二维边界对应的Z轴有功功率;
令二维边界构建次数取从0至l的所有整数,总计画出l+1个以节点i、j的有功注入为横纵坐标轴的二维热稳定安全域边界;将l+1个二维边界进行拟合得到三维热稳定安全域边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优化模型的电力系统热稳定安全域边界的搜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传统最优潮流搜索初始热稳定临界点的步骤具体为:
以基态潮流状态变量为初值,带入搜索初始热稳定临界点数学模型中,计算得到初始热稳定临界点的状态变量和坐标;
以节点i、j的有功注入功率为横纵坐标轴建立二维有功注入空间,将初始热稳定临界点映射至坐标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优化模型的电力系统热稳定安全域边界的搜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之前,所述搜索方法还包括:
选择需要搜索热稳定安全域边界的支路并设定其有功功率极限值,设需搜索热稳定临界点个数和功率增长方向角步长。
CN201711250801.3A 2017-12-01 2017-12-01 基于优化模型的电力系统热稳定安全域边界的搜索方法 Active CN1079471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50801.3A CN107947199B (zh) 2017-12-01 2017-12-01 基于优化模型的电力系统热稳定安全域边界的搜索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50801.3A CN107947199B (zh) 2017-12-01 2017-12-01 基于优化模型的电力系统热稳定安全域边界的搜索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47199A CN107947199A (zh) 2018-04-20
CN107947199B true CN107947199B (zh) 2021-01-15

Family

ID=619472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250801.3A Active CN107947199B (zh) 2017-12-01 2017-12-01 基于优化模型的电力系统热稳定安全域边界的搜索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4719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21128B (zh) * 2018-04-25 2020-04-28 东北电力大学 电力系统静态电压安全域边界的快速搜索方法
CN109768549B (zh) * 2019-01-23 2022-05-17 东北电力大学 一种电力系统热稳定安全域构建的方法
CN111614082B (zh) * 2020-05-25 2022-06-14 东北电力大学 一种基于拉格朗日乘子的电力系统安全域边界搜索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13043A (zh) * 2013-08-09 2013-11-27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力系统多维空间断面热稳定极限边界的求解方法
CN104156582A (zh) * 2014-07-31 2014-11-19 天津大学 一种多维空间中断面热稳定安全域的快速算法
KR101578819B1 (ko) * 2015-07-27 2015-12-21 (주)동광지엔티 지아이에스를 기반으로 하는 항공영상 이미지 내의 보안영역 자동화 편집방법
CN107133406A (zh) * 2017-05-10 2017-09-05 东北电力大学 一种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域边界的快速搜索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08279B (zh) * 2014-05-13 2017-03-22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求解电力网络静态安全域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13043A (zh) * 2013-08-09 2013-11-27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力系统多维空间断面热稳定极限边界的求解方法
CN104156582A (zh) * 2014-07-31 2014-11-19 天津大学 一种多维空间中断面热稳定安全域的快速算法
KR101578819B1 (ko) * 2015-07-27 2015-12-21 (주)동광지엔티 지아이에스를 기반으로 하는 항공영상 이미지 내의 보안영역 자동화 편집방법
CN107133406A (zh) * 2017-05-10 2017-09-05 东北电力大学 一种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域边界的快速搜索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计及N - 1 约束的多维空间断面热稳定安全域边界快速计算;赵金利等;《电力系统自动化》;20160225;第40卷(第4期);第128-134页 *
跨区互联电网热稳定安全域边界近似方法;姜涛等;《电工技术学报》;20160430;第31卷(第8期);第134-146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47199A (zh) 2018-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43810B (zh) 一种基于状态估计的有源配电网故障区段在线定位方法
CN107332240B (zh) 基于优化模型的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域边界搜索的方法
CN107123994B (zh) 区间无功优化模型的线性化求解方法
CN107947199B (zh) 基于优化模型的电力系统热稳定安全域边界的搜索方法
CN110659693B (zh) 基于k近邻分类的配电网快速拓扑识别方法、系统及介质
CN107529644B (zh) 一种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域边界线性近似方法
CN108667005B (zh) 一种计及新能源影响的电网静动态结合脆弱性评估方法
CN107257130B (zh) 基于区域量测解耦的低压配电网损耗计算方法
CN112865181B (zh) 基于端口阻抗特性的光伏逆变器参数辨识方法及装置
CN109921426A (zh) 基于cv-kde的风电并网系统概率潮流计算方法
CN106410862B (zh) 基于有功恢复斜率校正的风电场单机等值方法
CN105375475B (zh) 一种基于实时动态等值的电力系统快速暂态稳定仿真方法
Zheng et al. Transient stable region of power systems incorporating stochasticity of variable renewable energies and system contingencies
CN109830987A (zh) 计及分布式光伏随机性的主动配电网概率稳定性分析方法
CN108649585B (zh) 一种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域边界快速搜索的直接法
CN114188945B (zh) 一种含光伏电源的配电网短路电流计算方法及装置
CN108521128B (zh) 电力系统静态电压安全域边界的快速搜索方法
CN107086603A (zh) 一种含dfig电力系统随机模糊连续潮流方法
Liao et al. Measurement-based dynamic equivalent modeling for small and medium hydropower generator group
CN116054158B (zh) 台区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797919A (zh) 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与卷积神经网络的动态安全评估方法
CN110705066A (zh) 基于投影积分的气电耦合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动态仿真方法
Bao et al. Solutions to probabilistic analysis of voltage stability in power systems with wind farms using advanced unscented transformation
CN113809779B (zh) 一种风电场接入柔直系统时稳定性检验方法
CN111614082B (zh) 一种基于拉格朗日乘子的电力系统安全域边界搜索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