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46501A - 蓄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蓄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46501A
CN107946501A CN201710940644.2A CN201710940644A CN107946501A CN 107946501 A CN107946501 A CN 107946501A CN 201710940644 A CN201710940644 A CN 201710940644A CN 107946501 A CN107946501 A CN 1079465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e storage
storage element
exterior body
locator protrusions
storage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4064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本雄郎
山本雄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Original Assignee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filed Critical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9465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465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13Large-sized flat cells or batteries for motive or stationary systems with plate-like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72Vertically superposed cells with vertically disposed pla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86Frames for plates or membran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02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 H01M50/103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09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4Secondary casings; Racks; Suspension devices;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ounting metho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71Lids or covers for the racks or secondary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6/00Prim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6/42Grouping of primary cells into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Electric Double-Layer Capacitor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在向外装体插入蓄电元件时的组装作业性好的结构。包括:具有开口部(5)的外装体(1);以在第一方向上并列的状态,配置在外装体(1)内的多个蓄电元件(2)。在外装体(1)的内侧面的相对部分分别设有从开口部(5)朝向底部,在与第一方向大致正交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的定位突起(11)。定位突起(11)沿着邻接的蓄电元件(2、2)间,能够在底部(6)侧的部位定位。

Description

蓄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蓄电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的是在壳体的侧壁的内侧壁下部配置有板弹簧部件,使收纳在壳体的电池收纳室的单电池向反对侧的侧壁内表面按压而定位的电池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公知的是由将单位电池分别收纳在壳体内形成多个隔壁而形成的空间的电池模块(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进一步地,公知的是通过在电池壳体的中央部形成多个圆柱体,并在内侧面形成多个柱状体,来对由圆柱体、柱状体收纳的二次电池进行定位的电池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4296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8045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1-171176号公报
然而,在所述专利文献中记载的任一结构中,由于其构造上的理由,组装作业性都不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在将蓄电元件插入外装体时的组装作业性好的蓄电装置。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技术方案
在本发明中,作为所述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蓄电装置,包括:
具有开口部的外装体;
以在第一方向上并列的状态,配置在所述外装体内的多个蓄电元件;
配置在所述外装体的内侧面的相对部分,从所述开口部朝向下侧,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大致正交的第二方向上延伸,能够在所述外装体的下侧的部位对邻接的蓄电元件之间定位的定位突起。
利用该结构,仅通过在外装体内收纳蓄电元件,能够利用定位突起定位邻接的蓄电元件间。定位突起定位蓄电元件的是外装体的下侧的部位,不会在插入部分造成妨碍。因此,能够顺利地进行蓄电元件向外装体的的组装作业。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外装体仅在内表面形成定位突起,能够以简单并且廉价的结构,形成小型并且轻量结构。另外,定位蓄电元件的是外装体的下侧,因此在外装体内收纳蓄电元件时,不会造成妨碍,能够实现顺利的组装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2所示的主体的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的主体的第二内侧面的主视图。
图5是图4所示的第一定位突起以及第三定位突起的上方部分的立体图。
图6是图4所示的对位突起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从图2的主体的开口部观察的定位突起与蓄电元件的关系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图2的主体的底部的定位突起与蓄电元件的关系的俯视图。
图9是其他实施方式的主体的正面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将蓄电元件的盖体拆卸的状态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外装体
2…蓄电元件
2a…侧面
2b…端面
2c…底面
3…主体
4…盖体
5…开口部
6…底壁
7…肋
8…侧壁
8a…端面
9…第一内侧面
10…第二内侧面
11…定位突起
11a…上端面
12…对位突起
13…第一定位突起
14…第二定位突起
15…第三定位突起
16…倾斜面
17…容器
18…端子
19…圆弧面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蓄电装置,包括:
具有开口部的外装体;
以在第一方向上并列的状态,配置在所述外装体内的多个蓄电元件;
配置在所述外装体的内侧面的相对部分,从所述开口部朝向下侧,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大致正交的第二方向上延伸,能够在所述外装体的下侧的部位对邻接的蓄电元件之间定位的定位突起。
利用该结构,仅通过在外装体内收纳蓄电元件,能够利用定位突起定位邻接的蓄电元件间。定位突起定位蓄电元件的是外装体的下侧的部位,不会在插入部分造成妨碍。因此,能够顺利地进行蓄电元件向外装体的的组装作业。
优选所述定位突起随着朝向所述外装体的下侧而与所述蓄电元件接近。
利用该结构,能够随着蓄电元件插入外装体内而逐渐进行位置限制,能够实现无障碍的顺利的组装作业。
优选所述定位突起随着朝向所述外装体的下侧,使相对于所述蓄电元件的按压力增大。
利用该结构,能够进一步地使蓄电元件的定位状态稳固。
优选所述定位突起沿着所述第二方向设置在多个位置。
利用该结构,抑制定位突起的占有体积,能够进一步谋求轻量化。
优选所述蓄电元件在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弯曲面,
所述定位突起与所述蓄电元件的弯曲面抵接。
利用该结构,能够使定位突起与蓄电元件的强度高的弯曲面抵接,能够适当地防止变形等不良情况。
优选所述蓄电元件为大致长方体形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邻接的蓄电元件的侧面彼此接触。
利用该结构,能够进一步可靠地防止外装体内的蓄电元件的位置偏移。
优选所述蓄电元件为大致长方体形状,
所述蓄电元件在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弯曲面,
所述弯曲面是在所述蓄电元件的所述第一方向邻接的侧面的两侧部形成的圆弧面。
优选所述外装体由收纳有蓄电元件的有底筒状的主体和封堵所述主体的开口部的盖体构成,
所述定位突起设于所述主体的下侧和所述盖体。
利用该结构,能够在两端侧定位蓄电元件,能够使定位状态稳定。
优选在所述外装体的内侧面,设有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以及所述第二方向正交的第三方向突出,而能够与所述蓄电元件的端面抵接的对位突起。
利用该结构,不仅在并列设置方向,在于其正交的方向上也能够引导蓄电元件,能够获得更稳定的定位状态。
优选所述对位突起仅设于所述外装体的内侧面的一方。
利用该结构,能够以一方的内侧面为基准对各蓄电元件的位置进行对位。
优选所述对位突起以朝向所述外装体的下方,与所述蓄电元件接近的方式突出。
利用该结构,随着蓄电元件插入外装体内而能够使对位突起逐渐与蓄电元件的端面接近,能够顺利地进行组装作业。
优选所述对位突起设于所述外装体的内侧面的下半部分。
利用该结构,能够更顺利地进行组装作业。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包括:
具有开口部的外装体;
以在第一方向上并列的状态,配置在所述外装体内的多个蓄电元件;
配置在所述外装体的内侧面的相对部分,从所述开口部朝向下侧,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大致正交的第二方向上延伸,能够在所述外装体的下侧的部位对邻接的蓄电元件之间定位的定位突起,
优选所述蓄电元件在上部具有端子,
设于所述多个蓄电元件的一个上的所述端子和设于所述多个蓄电元件的另一个上的所述端子通过连接杆相互连接。
利用该结构,利用定位突起,使蓄电元件在外装体的下侧的部位定位。在使用在外装体的下侧的部位定位的机构的情况下,由于不会在插入部分造成妨碍,因此能够顺利地进行蓄电元件向外装体的组装作业。但是,仅如此不能够将蓄电元件的上侧稳定地固定于外装体,会产生仅在下侧的部位定位情况所特有的、难以简单地固定蓄电元件的上侧的问题点。在上述优选方式中,在下侧的部位,利用定位突起进行蓄电元件的定位,在上侧的部位,多个蓄电元件利用连接杆连接而彼此定位。由此,能够解决在下侧的部位定位的情况所特有的难以简单地固定蓄电元件的上侧的问题点,并且能够同时达成顺利地进行蓄电元件向外装体的组装作业的效果。此外,连接杆具有电连接蓄电元件彼此的导通部件和固定蓄电元件的固定部件的双方的功能,因此不需要特别地准备部件,不会导致成本提高。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根据需要使用了表示特定的方向、位置的用语(例如,包含“上”,“下”,“侧”,“端”的用语),这些用语的使用是参照图面为了容易理解发明,并不根据这些用语的意义来限定本发明的技术的范围。另外,以下的说明本质上只不过是例示,并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其适用物或者其用途。进一步地,附图为示意性,各尺寸的比例等不一定与现实一致。
图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的外观。如图2所示,该蓄电装置具有:外装体1、在其内部,以在第一方向上并列的状态收纳的多个蓄电元件2。
外装体1由合成树脂材料的主体3和盖体4构成。
如图3所示,主体3是在上表面具有开口部5的中空的六面体(在此为长方体)。在底壁6,在上下表面的对应的位置分别形成有格子状的肋7。在底壁6的上表面(底部)沿长边方向延伸的肋7在侧壁8的内周面的,与长边方向(图3中,箭头X所示方向)相对的第一内侧面9进一步向上方延伸。开口部5的上端部形成为薄壁,沿着开口部5使侧壁8的一部(端面8a)露出。
另外侧壁8的内侧面中的,与短边方向相对的第二内侧面10朝向底壁6的上表面逐渐接近地倾斜。定位突起11分别与该第二内侧面10相对形成,在一方的第二内侧面10形成有对位突起12。
定位突起11形成于突条,沿着第二内侧面10,从上方侧向底壁6的上表面,向与收纳在主体3内的蓄电元件2所排列的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延伸。如图4所示,定位突起11由第一定位突起13,第二定位突起14以及第三定位突起15构成。第三定位突起15分别配置在长度方向两端部,在其内侧,按照三个第一定位突起13、一个第二定位突起14、三个第一定位突起13…的顺序,配置第一定位突起13、第二定位突起14。邻接的突起间(突起13、13间,突起13、14间)全部设定相同的规定值。各定位突起11的上端面11a位于比侧壁8的端面8a靠近下方侧的位置。
如图5以及图6所示,第一定位突起13在水平面(与底壁6的上表面平行的面)的截面(水平截面)将第二内侧面10侧作为下底,将其相反侧作为上底,将上底与下底连结的面作为腰的等腰梯形。另外,第一定位突起13的上底随着朝向底壁6的上表面而逐渐增长,从其两端延伸的两个腰所成的角度形成为逐渐减小。即,构成腰的倾斜面16形成为朝向底壁6的上表面逐渐向两侧变宽。但是,倾斜面16由凹曲面构成,第一定位突起13的水平截面形状不是准确的等腰梯形,可以说是大致等腰梯形。
第二定位突起14的水平截面成为将第二内侧面10侧作为下底,将其相反侧作为上底,将上底与下底连结的面作为腰的截面梯形状。另外,第二定位突起14与第一定位突起13同样,形成为朝向底壁6的上表面,上底变长,从其两端延伸的两个腰所成的角度逐渐减小,构成腰的倾斜面16朝向底壁6的上表面逐渐向两侧变宽。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定位突起14中,与所述第一定位突起13相比,上底长。另外,倾斜面16由凹曲面构成,第二定位突起14的水平截面形状不是准确的等腰梯形,可以说是大致等腰梯形。
第三定位突起15成为在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将第二定位突起14分割成两部分的结构。
这样,各定位突起11具有随着朝向底壁6的上表面而使宽度方向变宽的倾斜面16。在相邻的定位突起11之间,倾斜面随着朝向底壁6的上表面而逐渐接近。由此,在主体3内插入蓄电元件2时,在开口部5中形成间隙而容易插入。另外,随着插入,能够将蓄电元件2在宽度(俯视时的短边)方向进行位置限制,在插入完成状态下能够定位。
如图6所示,对位突起12在各定位突起11间的中央部分,由从主体3的底壁6的上表面向开口部5延伸到中间位置的(即,在第二内侧面10的下半部形成的)突条构成。因此,从第二内侧面10突出的对位突起12的突出方向是与所述第一方向以及所述第二方向正交的方向。另外,各对位突起12的水平截面为矩形状,随着朝向底壁6的上表面而逐渐地使突出尺寸增大。并且,在各对位突起12的引导面(与第二内侧面10相反侧的面(引导面),上端部分与比其靠近下方侧的部分相比,相对于垂直面的倾斜角度增大。此外,在第二内侧面10朝向下方,向相对方向倾斜时,从第二内侧面10突出的对位突起12的突出尺寸也可以在上下方向上相同。
在所述结构的主体3中,能够利用成形加工,使定位突起11、对位突起12简单地一体形成。并且,能够使定位突起11的宽度尺寸、对位突起12的突出尺寸获得高精度。
盖体4由俯视矩形的板状体构成,周缘部向下方侧突出。盖体4的上表面中央部凹陷,长度方向的中心部分的两侧进一步凹陷为槽状。由此,在盖体4的下表面侧形成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五列的空间。这样,提供用于配置将蓄电元件彼此电连接的汇流排等的空间。另外突起从盖体4的两侧中央部分别突出。
蓄电元件2未图示内部结构,是公知的在由铝、铝合金等构成的长方体形状的容器17内收纳电极体,用盖密封容器17的上端开口,并在此使端子18露出的结构。在蓄电元件2的侧面2a与端面2b之间,侧面2a以及端面2b与底面2c之间分别由弯曲面的一例即圆弧面19连结。
所述结构的蓄电装置能够如下所示地组装。
即,在预先将粘接剂涂布在底壁的上表面的主体3内,分别从一端侧依次收纳有蓄电元件2。此时,如图7所示,在主体3的开口部5中,定位突起11的上端面11a露出,但在相邻的定位突起11中,成为相对于形成于蓄电元件2的角部的圆弧面19,能够形成间隙的间隔。另外,相对的第二内侧面10彼此的间隔也相对于插入的蓄电元件2的端面2b成为形成间隙的间隔。因此,能够容易地插入蓄电元件2,组装作业性好。
插入主体3内的蓄电元件2一边利用定位突起11的倾斜面16引导圆弧面19,一边逐渐地向宽度(短边)方向(俯视矩形状的蓄电元件2的短边方向,以下相同)的中心位置引导。另外,在将蓄电元件2插入到中间位置时,随着朝向下方而使突出尺寸增大的对位突起12与端面2b接触,蓄电元件2被向长度方向(俯视矩形状的蓄电元件2的长度方向,以下相同)引导。并且,相对于蓄电元件2的圆弧面19以及端面2b,从定位突起11的倾斜面16以及对位突起12的引导面作用的按压力逐渐增大。如图8所示,通过使蓄电元件2的底面与主体3的底壁6的上表面抵接,完成蓄电元件2的定位。在该状态下,利用定位突起11的倾斜面16按压蓄电元件2的圆弧面19,在短边方向上定位,并且利用对位突起12按压蓄电元件2的端面为在长度方向上定位。另外,邻接的蓄电元件2彼此的侧面2a接触。需要说明的是,在夹着第二定位突起14相邻的蓄电元件2之间形成有间隙。
在完成蓄电元件2向主体3内的收纳时,在利用汇流排等进行电气配线后,利用盖体4将主体3的开口部5封堵。盖体4沿着主体3的第一内侧面9以及第二内侧面10配置在内侧,将周缘部下表面载置在定位突起11的上端面11a。然后,向第二内侧面10侧滑动移动,使突起与开口部5内表面抵接。最后,通过利用焊接等将盖体4相对于主体3一体化而完成蓄电装置。
这样,利用所述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具有以下效果。
(1)在主体3的开口部,在长度方向上,定位突起11的倾斜面16的间隔变宽,由于在短边方向形成对位突起12的突出尺寸量的间隙,因此能够简单地进行蓄电元件2的插入作业。
(2)在对主体3进行成形加工时,由于能够使定位突起11与对位突起12一体形成,因此能够不增加部件个数的简单的结构,几乎不增加重量,并且高精度地进行加工。
(3)由于利用定位突起11按压蓄电元件2中的、强度高的圆弧面19,因此能够不会发生变形等不良情况地获得稳定的定位状态。
(4)利用对位突起12,不仅能够将蓄电元件2在短边方向定位,还能在长度方向上定位,能够使端子18的位置在同一直线上排列。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所述实施方式所记载的结构,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外装体1由主体3、盖体4构成,也可以仅由主体3构成。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定位突起11仅形成于主体3,也可以不仅形成在主体3,还可以形成在盖体4。由此,不仅能够在下方侧,还能够在上方侧定位蓄电元件2,能够进一步地使定位状态良好。
例如,在将定位突起11设于主体3的第二内侧面10的中间部的情况下,与设于下半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平衡良好地定位蓄电元件2。在该情况下,优选延长定位突起11的按压范围。
另外,在将定位突起11设于多个位置的情况下,例如,如图9所示,也可以分别形成在上中下的三个位置。在该情况下,使位于下方侧的定位突起11的突出尺寸增大,利用下部的定位突起11使蓄电元件2在短边方向定位即可。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形成对位突起12的位置为主体3的下半部,不限于该位置,也可以形成在中间部等其他位置,能够设置在多个位置。另外,对位突起12仅形成于相对的第二内侧面10的一方,也可以设于双方。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蓄电元件2为长方体形状,除了立方体形状以外,能够采用圆柱形状等各种的方式。在为圆柱状的情况下,其外周面的一部分利用定位突起11定位而成为弯曲面。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利用定位突起11,使蓄电元件2在外装体1的下侧的部位定位,也能够如下所示地构成。
例如,如图10所示,多个蓄电元件2在上部具有端子18,也可以利用连接杆20将设于多个蓄电元件2中的一个的端子18和设于多个蓄电元件2的另一个的端子18相互连接。在图10中,利用一个连接杆20仅连接两个蓄电元件2,在实际使用时,也可以利用连接杆20连接所有蓄电元件2。
利用该结构,由于在外装体1的下侧的部位定位,因此不会由于插入部分造成妨碍,能够顺利地进行蓄电元件2向外装体1的组装作业。并且,在上侧的部位,通过利用连接杆20连接多个蓄电元件2,能够彼此定位。即,通过设置连接杆20,能够解决仅在下侧的部位定位的情况下所特有的、难以简单地固定蓄电元件2的上侧的问题。进一步地,连接杆20具有将蓄电元件2彼此电连接的导通部件、固定蓄电元件2的固定部件这两个功能。因此,不需要分别准备部件,不会导致成本增加。

Claims (13)

1.一种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开口部的外装体;
以在第一方向上并列的状态,配置在所述外装体内的多个蓄电元件;
配置在所述外装体的内侧面的相对部分,从所述开口部朝向下侧,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大致正交的第二方向上延伸,能够在所述外装体的下侧的部位对邻接的蓄电元件之间定位的定位突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突起随着朝向所述外装体的下侧而与所述蓄电元件接近。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突起随着朝向所述外装体的下侧,使相对于所述蓄电元件的按压力增大。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突起沿着所述第二方向设置在多个位置。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电元件在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弯曲面,
所述定位突起与所述蓄电元件的弯曲面抵接。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电元件为大致长方体形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邻接的蓄电元件的侧面彼此接触。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电元件为大致长方体形状,
所述蓄电元件在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弯曲面,
所述弯曲面是在所述蓄电元件的所述第一方向邻接的侧面的两侧部形成的圆弧面。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装体由收纳有蓄电元件的有底筒状的主体和封堵所述主体的开口部的盖体构成,
所述定位突起设于所述主体的下侧和所述盖体。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装体的内侧面,设有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以及所述第二方向正交的第三方向突出,而能够与所述蓄电元件的端面抵接的对位突起。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位突起仅设于所述外装体的内侧面的一方。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位突起以朝向所述外装体的下方,与所述蓄电元件接近的方式突出。
12.如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位突起设于所述外装体的内侧面的下半部分。
13.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电元件在上部具有端子,
设于所述多个蓄电元件的一个上的所述端子和设于所述多个蓄电元件的另一个上的所述端子通过连接杆相互连接。
CN201710940644.2A 2016-10-12 2017-10-11 蓄电装置 Pending CN10794650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01206 2016-10-12
JP2016201206A JP6805705B2 (ja) 2016-10-12 2016-10-12 蓄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46501A true CN107946501A (zh) 2018-04-20

Family

ID=616953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40644.2A Pending CN107946501A (zh) 2016-10-12 2017-10-11 蓄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665887B2 (zh)
JP (1) JP6805705B2 (zh)
CN (1) CN107946501A (zh)
DE (1) DE10201721810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83119B2 (ja) * 2019-02-22 2023-05-3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池モジュール
DE102019112219A1 (de) * 2019-05-10 2020-11-12 Johnson Controls Autobatterie Gmbh & Co. Kgaa Batteriegehäuse und Batterie mit einem solchen
KR20210095398A (ko) * 2020-01-23 2021-08-02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내진동성이 향상된 배터리 팩
JP7319953B2 (ja) * 2020-10-20 2023-08-02 プライムプラネットエナジー&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蓄電装置
KR102604264B1 (ko) * 2022-06-13 2023-11-21 바이오코엔 주식회사 가변 고정방식이 적용된 배터리 보관 장치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81715Y (zh) * 2008-01-11 2009-01-14 湖南三鑫电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铅蓄电池的壳体和内部连接结构
CN102422463A (zh) * 2010-05-10 2012-04-1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池、电池元件、电池壳体、电池的制造方法以及搭载有电池的车辆
CN103208601A (zh) * 2012-01-16 2013-07-17 锂能源日本有限公司 电源装置
CN203071146U (zh) * 2011-06-02 2013-07-17 日立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电池盒及具备该电池盒的电池组
CN203367390U (zh) * 2013-08-06 2013-12-25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池模组
CN104241557A (zh) * 2013-06-11 2014-12-24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封闭型电池
CN105518903A (zh) * 2013-09-06 2016-04-20 约翰逊控制技术公司 用于电池模块的恒定电流继电器控制的系统、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09818A (en) * 1980-05-27 1982-01-12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preformed flex-rib battery case
JP3749011B2 (ja) 1998-02-26 2006-02-22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携帯電気機器の電池ケース
JP3900227B2 (ja) 1998-06-02 2007-04-04 宇部興産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ーパック
JP4102957B2 (ja) 2000-03-13 2008-06-18 大阪瓦斯株式会社 電池モジュールケース
JP4196521B2 (ja) * 2000-05-19 2008-12-17 新神戸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自動車用バッテリ構造及び電池モジュール
US7989104B2 (en) 2004-10-28 2011-08-02 Samsung Sdi Co., Ltd. Battery module
KR100905393B1 (ko) 2005-01-21 2009-06-30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이차전지 모듈
JP2010211950A (ja) * 2009-03-06 2010-09-24 Nissan Motor Co Ltd 組電池、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組電池用筐体
JP5537111B2 (ja) * 2009-09-30 2014-07-02 株式会社東芝 二次電池装置
JP2011171176A (ja) 2010-02-19 2011-09-01 Toshiba Corp 電池パック
JP2011249018A (ja) * 2010-05-22 2011-12-08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池パック用充電器
JP5587687B2 (ja) 2010-07-02 2014-09-10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組電池
JP5542558B2 (ja) 2010-07-15 2014-07-09 株式会社東芝 二次電池装置
JP5835098B2 (ja) 2012-05-17 2015-12-2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組電池
JP2013251085A (ja) 2012-05-31 2013-12-12 Energy Control Ltd 複数の立方状二次電池を組付け可能なケース
CN104380500B (zh) 2012-06-26 2018-02-13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蓄电装置
JP6124175B2 (ja) 2013-02-20 2017-05-10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素子
JP2014175193A (ja) 2013-03-11 2014-09-22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池ケース
JP2015185396A (ja) 2014-03-25 2015-10-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ー
KR101823584B1 (ko) * 2015-03-04 2018-01-30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전지 팩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81715Y (zh) * 2008-01-11 2009-01-14 湖南三鑫电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铅蓄电池的壳体和内部连接结构
CN102422463A (zh) * 2010-05-10 2012-04-1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池、电池元件、电池壳体、电池的制造方法以及搭载有电池的车辆
CN203071146U (zh) * 2011-06-02 2013-07-17 日立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电池盒及具备该电池盒的电池组
CN103208601A (zh) * 2012-01-16 2013-07-17 锂能源日本有限公司 电源装置
CN104241557A (zh) * 2013-06-11 2014-12-24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封闭型电池
CN203367390U (zh) * 2013-08-06 2013-12-25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池模组
CN105518903A (zh) * 2013-09-06 2016-04-20 约翰逊控制技术公司 用于电池模块的恒定电流继电器控制的系统、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805705B2 (ja) 2020-12-23
DE102017218107A1 (de) 2018-04-12
US10665887B2 (en) 2020-05-26
JP2018063840A (ja) 2018-04-19
US20180102565A1 (en) 2018-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46501A (zh) 蓄电装置
CN107851767B (zh) 电源装置及电池单元用汇流条
US9035205B2 (en) Multi-directional tilt switch
CN108365440B (zh) 基板对基板连接器
KR20180114511A (ko) 조전지
US20240154279A1 (en) Battery module and electrical device
CN209843759U (zh) 电池盖板组件及电池
JP7139338B2 (ja) 電池パックとその製造方法
JP4741628B2 (ja) 接触端子
US20050148215A1 (en) Connector
JP2001155704A (ja) 電池ホルダ
JP2019133932A (ja) 蓄電素子
KR20110044152A (ko) 전지 팩
JPWO2018230524A1 (ja) 蓄電装置
JP7160809B2 (ja) 電池パック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112401B2 (ja) 電池パック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9061740A (ja) 蓄電素子
KR20060062006A (ko) 전지 팩 제조용 전지 연결부재
JP7024286B2 (ja) 蓄電素子
JP5919853B2 (ja) 蓄電素子
CN105609989A (zh) 插座连接器
WO2021039511A1 (ja) 蓄電装置
CN218126932U (zh) 推送机构及卷烟盒
JP2015041615A (ja) 蓄電素子
CN201868686U (zh) 音频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42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