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22463A - 电池、电池元件、电池壳体、电池的制造方法以及搭载有电池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电池、电池元件、电池壳体、电池的制造方法以及搭载有电池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22463A
CN102422463A CN2010800210419A CN201080021041A CN102422463A CN 102422463 A CN102422463 A CN 102422463A CN 2010800210419 A CN2010800210419 A CN 2010800210419A CN 201080021041 A CN201080021041 A CN 201080021041A CN 102422463 A CN102422463 A CN 1024224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cell device
collector plate
plate
connec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2104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22463B (zh
Inventor
奥村素宜
伊部荣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4224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224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224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2246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4Connection of several leads or tabs of plate-like electrode stacks, e.g. electrode pole straps or bridg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28Fixed electrical connections, i.e. not intended for disconnection
    • H01M50/529Intercell connections through partitions, e.g. in a battery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02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 H01M50/112Monobloc comprising multiple compart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3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leads or tab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108Electric battery cell mak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电池,其具有电池元件和电池壳体,所述电池元件具有正以及负电极板和使这些电极板绝缘的隔板,所述电池壳体中通过分隔壁划分而设置有收纳电池元件的多个收纳空间,在电池壳体的各收纳空间收纳有电池元件,其特征在于:电池元件在互相相反侧的侧面具有连接于正电极板的正集电板和连接于负电极板的负集电板;正以及负集电板的各自的一部分成为,从沿着电池元件的侧面的范围向与电池壳体的收纳空间的底面相反的方向突出的突出部分;在电池壳体的分隔壁中的、与正以及负集电板的突出部分相对的范围内形成有孔,并且相邻的电池元件的集电板彼此通过该孔而连接;在分隔壁与集电板中的至少一方中的、孔与集电板和电极板的连接部位之间的范围内的部位,形成有维持分隔壁与集电板之间的间隔的突起部。

Description

电池、电池元件、电池壳体、电池的制造方法以及搭载有电池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个电池元件分别收纳于电池壳体的各收纳空间并互相连接的结构的电池。更详细地说,涉及插入于电池壳体的相邻的收纳空间的2个电池元件的集电板彼此连接的电池、电池元件、电池壳体、电池的制造方法以及搭载有电池的车辆。
背景技术
以往以来,作为搭载于混合动力汽车等的电池组,具有将多个电池元件互相串联连接、使得能够供给大电力的电池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这些文献中记载的电池组100如图23~图25所示,是将多个电池模块120组合而成的。而且,该电池模块120在其内部分别组装有多个电池元件。
以往以来,作为组装于电池模块120的电池元件,使用图14所示的元件。该电池元件40具有层叠有正负电极板的电极体13与分别配置于其两侧的侧面的集电板44、45。其整体呈扁平的大致长方体状。电极体13所含的多个正极板的端部全部通过焊接连接于单侧的集电板44。另外,电极体13所含的多个负极板的端部全部通过焊接连接于另一侧的集电板45。各集电板44、45的端部从电极体13向图中上方突出,在其突出部分的外侧的面上设有作为大致圆形的凸部的连接部位46。
电池模块120如图23所示,在电池壳体121中封入有多个电池元件40。电池壳体121的内部通过分隔壁123划分为多个收纳空间124,在各收纳空间124分别收纳有1个电池元件40。该图所示的电池模块120为将6个电池元件40以各自的较大侧面位于同一平面的方式并列而得的扁平的形状的模块。
而且,在相邻的收纳空间124中分别收纳有电池元件40,相邻的集电板44与45在连接部位46连接。因此,在电池壳体121的分隔壁123上,如图24所示,形成有与各集电板44、45的连接部位46的配置和/或大小相匹配的圆孔125。即,在图23所示的电池模块120中,相邻的电池元件40的连接部位46彼此经由圆孔125而连接。进而,在电池壳体12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面上,设有外部端子126。
电池组100如图25所示,多个电池模块120并列组装、形成为一体。各电池模块120以扁平面彼此互相重叠的方式使正反交替反向地并列,在其两端部分别配置有约束板132。两侧的约束板132彼此使用约束杆132来约束,由此约束了各电池模块120。进而,各电池模块120的外部端子126彼此连接,能够整体作为能够供给大电力的1个电池而起作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5-149837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8-428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制造现有的电池模块120时,需要经由电池壳体121的分隔壁123的圆孔125使两侧的电池元件40的连接部位46彼此接触。因此,在将电池元件40向收纳空间124插入后,在两侧的电池元件40的集电板44与45上都施加从电极体13离开的方向的力。因此,变为在集电板44、45与电极体13之间的焊接部位施加应力的原因。根据情况,有可能在电极体13上产生褶皱和/或破损等。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现有的电池的制造工序中的问题点而进行的。即,其课题在于提供:能够不会给电极体带来损伤地将相邻的电池元件的集电板互相连接的电池、电池元件、电池壳体、电池的制造方法以及搭载有电池的车辆。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以该课题的解决为目的而进行的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的电池,具有电池元件和电池壳体,所述电池元件具有正电极板以及负电极板和使这些电极板绝缘的隔板,所述电池壳体中通过分隔壁划分而设置有收纳电池元件的多个收纳空间,在电池壳体的各收纳空间收纳有电池元件,其特征在于:电池元件在互相相反侧的侧面具有连接于正电极板的正集电板和连接于负电极板的负集电板;正集电板以及负集电板的各自的一部分成为,从沿着电池元件的侧面的范围向与电池壳体的收纳空间的底面相反的方向突出的突出部分;在电池壳体的分隔壁中的、与正集电板以及负集电板的突出部分相对的范围内形成有孔,并且相邻的电池元件的集电板彼此通过该孔而连接;在分隔壁与集电板中的至少一方中的、孔与集电板和电极板的连接部位之间的范围内的部位,形成有维持分隔壁与集电板之间的间隔的突起部。
根据上述一个方式中的电池,通过突起部维持分隔壁与集电板之间的间隔。因此,在通过孔将相邻的电池元件的集电板彼此连接的工序中,即使在各集电板上施加从各电极板离开的方向的力的情况下,也不会给电极板施加影响。由此,变为能够不给电极体带来损伤地将相邻的电池元件的集电板互相连接的电池。
进而,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优选:突起部形成于集电板,从接近连接部位的一侧向接近孔的一侧逐渐变高。
这样一来,在将电池元件插入于电池壳体时,突起部不会成为障碍。
进而,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优选:突起部形成于分隔壁,从接近孔的一侧向接近连接部位的一侧逐渐变高。
这样一来,在将电池元件插入电池壳体时,突起部也不会成为障碍。
另外,本发明的其他的方式,是一种电池元件,具有正电极板以及负电极板和使这些电极板绝缘的隔板,其特征在于:在互相相反侧的侧面具有连接于正电极板的正集电板和连接于负电极板的负集电板;正集电板以及负集电板的各自的一部分成为从沿着电池元件的侧面的范围向相同的方向突出的突出部分;在突出部分,设置有用于与其他的电池元件的集电板连接的电池间连接部位;在集电板中的、电池间连接部位和集电板与电极板的连接部位之间的范围内的部位,形成有向从电极板离开的方向突出的突出部。
在将上述方式的电池元件插入电池壳体后,通过突起部维持分隔壁与集电板之间的间隔。
进而,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优选:突起部,从接近连接部位的一侧向接近电池间连接部位的一侧逐渐变高。
另外,本发明的另外其他的方式,是一种电池壳体,通过分隔壁划分而设置有多个收纳空间,通过在各收纳空间内收纳电池元件而形成电池,所述电池元件在互相相反侧的侧面具有连接于正电极板的正集电板以及连接于负电极板的负集电板,这些集电板的一部分成为向相同的方向突出的突出部分,以使得突出部分朝向与底面相反的方向的方式收纳电池元件,该电池壳体的特征在于:在分隔壁中的、与收纳于收纳空间的电池元件的正集电板以及负集电板的突出部分相对的范围内,形成有用于将相邻的电池元件的集电板彼此连接的孔;在分隔壁中的、孔和与在收纳空间收纳有电池元件时集电板与电极板的连接部位相对的部位之间的范围内的部位,形成有从分隔壁向收纳空间的内部突出的突起部。
在电池元件插入于上述方式的电池壳体中后,通过突起部维持分隔壁与集电板之间的间隔。
进而,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优选:突起部,从接近孔的一侧向接近与连接部位相对的部位的一侧逐渐变高。
另外,本发明的另外其他的方式,是一种电池的制造方法,通过将电池元件收纳于电池壳体的各收纳空间而制造电池,所述电池元件具有正电极板以及负电极板和使这些电极板绝缘的隔板,所述电池壳体中通过分隔壁划分而设置有收纳电池元件的多个收纳空间,该电池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作为电池元件,使用如下的电池元件:在互相相反侧的侧面具有连接于正电极板的正集电板和连接于负电极板的负集电板;正集电板以及负集电板的各自的一部分成为从沿着电池元件的侧面的范围向相同的方向突出的突出部分;在突出部分,设置有用于与其他的电池元件的集电板连接的电池间连接部位;作为电池壳体,使用如下的电池壳体:在分隔壁中的、与在收纳空间收纳有电池元件时正集电板以及负集电板的突出部分相对的范围内,形成有用于将相邻的电池元件的电池间连接部位彼此连接的孔;在所使用的电池壳体的分隔壁中的、孔和与在收纳空间收纳有电池元件时集电板与电极板的连接部位相对的部位之间的范围内的部位,或者所使用的电池元件中的、集电板与电极板的连接部位和电池间连接部位之间的范围内的部位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有维持分隔壁与集电板之间的间隔的突起部;在电池壳体的各收纳空间内,从与突出部分相反一侧插入电池元件;通过电池壳体的孔,将隔着分隔壁而相邻的电池元件的电池间连接部位彼此连接。
进而,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优选:作为电池元件,使用在电极板形成有从接近连接部位的一侧向接近电池间连接部位的一侧逐渐变高的突起部的电池元件。
进而,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优选:作为电池壳体,使用在分隔壁形成有从接近孔的一侧向接近与在收纳空间收纳有电池元件时集电板与电极板的连接部位相对的部位的一侧逐渐变高的突起部的电池壳体。
另外,本发明的另外其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辆,其中,搭载上述任意一项所记载的电池。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式中的电池、电池元件、电池壳体、电池的制造方法以及搭载有电池的车辆,能够不会给电极体带来损伤地将相邻的电池元件的集电板互相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方式的电池模块的局部剖视图。
图2是表示第1方式的电池元件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电池元件的电极体的构成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集电板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突起部的形状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突起部的形状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突起部的形状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突起部的形状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突起部的形状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电池壳体与电池元件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电池壳体的分隔壁与电池元件的集电板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电池壳体的分隔壁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第2方式的电池模块的局部剖视图。
图14是表示第2方式的电池元件的例子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第2方式的电池壳体的分隔壁的局部剖视图。
图16是表示突起部的形状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17是表示突起部的形状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18是表示突起部的形状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19是表示突起部的形状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20是表示突起部的形状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21是表示第2方式的电池模块中的电池壳体的分隔壁的剖视图。
图22是表示使用第1、第2方式的电池模块的车辆的说明图。
图23是表示现有的电池模块的例子的局部剖视图。
图24是表示现有的电池壳体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25是表示现有的电池组的例子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方式)
下面,对于将本发明具体化了的第1方式,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详细地进行说明。本方式是将本发明应用于具有电池模块的电池组的发明,上述电池模块是将多个电池元件收纳于电池壳体的各收纳空间而成的。
本方式的电池组是层叠并约束多个图1所示的电池模块20而成的。该电池模块20是将多个电池元件10与电解液一起收纳于电池壳体21而成的。即,电池壳体21具有通过分隔壁11互相划分的多个收纳空间12,在各收纳空间12中各收纳有1个电池元件10。
另外,在图1中,将电池模块20的电池壳体21的一部分去除而表示内部的样子。图中左侧的部分20A表示电池壳体21的外观,图中右侧的部分20B表示将该容器的跟前面去除后的内部的样子。而且,本方式的电池模块20的外观与图23所示的现有的电池模块120大致同样。另外,将电池模块20组合而设为电池组的情况下的约束方法也与现有的电池组100同样。因此,本方式的电池组的外观为与图25所示的现有的电池组100同样的形状。
本方式的电池元件10如图2所示,具有电极体13与配置于其两侧面的集电板14、15。其整体呈扁平的大致长方体形状。另外,集电板14、15的图2中的上端部形成为从电极体13向相同方向(在图中为上方)突出的突出部分14a、15a。而且,在突出部分14a、15a上分别设有连接部位16。连接部位16是从集电板14、15的外侧的面向外侧突出的大致圆形的凸部。该连接部位16如后所述,是与其他的电池元件10的连接部位16连接的部位,相当于电池间连接部位。
电极体13如图3所示,具有在一边开口的袋状的隔板24中插入正极板22而成的部件和负极板23。而且,它们交替层叠。所有的隔板24的开口部朝向电极体13中配置有集电板14一侧。而且,集电板14通过4处焊接部位17与所有的正极板22的端部连接,但不与负极板23连接。另外,集电板15连接于所有的负极板23的端部,但不与正极板22连接。该焊接部位17在图2中以与电极体13的层叠方向平行的带状出现在集电板14、15中与电极体13的侧面接触的范围内的4个部位。该焊接部位17是集电板与电极板的连接部位。
进而在本方式中,如图4所示,在集电板14、15中连接部位16和与其最近的焊接部位17之间,形成有向从电极体13离开的方向突出的突起部31。即,突起部31的位置在图2中比最上方的焊接部位17更靠上方,比连接部位16靠下方。这里,优选:突起部31中的至少最突出的部位位于与电极体13相对的范围内。另外,优选:突起部31,对于集电板14、15的宽度方向(电极体13的厚度方向),配置在中央。另外,优选:将突起部31的宽度方向的大小设为集电板14、15的宽度的10分之1以上。
进而,突起部31如图4所示,从电极体13离开的方向的突出高度在接近连接部位16一侧31a与接近焊接部位17一侧31b不同。接近连接部位16一侧31a较高(在图中为高度h1),接近焊接部位17一侧31b较低(在图中为高度h2)。在该图的例子中,接近焊接部位17一侧31b的高度h2大致为0。另外,图中虚线13a所示的是表示与电极体13的图中上表面的位置相当的部位的线。在本方式中,突起部31的整体与虚线13a相比在图中配置在下方。
该电池元件10如图1所示,被收纳于电池壳体21的收纳空间12而使用。即,即便具有突起部31,也要求电池元件10的整体的大小为能够插入于电池壳体21的收纳空间12的范围内。因此,突起部31中的最高部位的高度h1也有限。即,电极体13的宽度与包含突起部31的集电板14以及15的厚度的合计,必须为收纳空间12的内部尺寸W(参照图1)以下。
本方式的突起部31与集电板14、15材质相同,并且一体地形成。在本方式中,在制造集电板14、15时,预先形成为具有该突起部31的形状。因此,作为用于制造集电板14、15的模具,使用包含突起部31的形状的模具。
另外,突起部31的形状并不限于图4的形状。将在图4中从左跟前侧观察该突起部31所见的形状的例子表示于图5~图9。图5所示的是图4的突起部31的形状。在图5中上方为连接部位侧31a,下方为焊接部位侧31b。图中左侧的纵线表示集电板14或者15的表面。另外,斜面部31c形成为向集电板侧凹陷的凹曲面。另外,对于连接部位侧31a的端面31d,在图中通过相对于集电板垂直的平面表示,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设为具有凸出形状或凹陷形状的面。
另外,图6的例子中设为截面为梯形的四棱柱状的突起部34,该例子的斜面部34c为平面。另外,图7的例子中设为三棱柱状的突起部35。另外,图8的突起部36将图7的例子的斜面部35c替换为凹面状的斜面部36c。另外,图9的例子是将圆柱纵向分割为4份的扇形柱状的突起部37。如该例子所示,也可以将斜面部37c设为从集电板14、15侧向外凸出的凸面。在图5~图9的任意一个突起部31、34~37的例子中,从集电板14、15算起的高度都从焊接部位17一侧(各图中下侧)向连接部位16一侧(各图中上侧)升高,这一点相同。另外,也可以在集电板14与15设置不同形状的突起部。
另外,此前对仅设置1个突起部31、34~37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于1个,也可以在多个集电板14、15的宽度方向上均匀配置多个宽度较小高度相同的突起部31、34~37。在该情况下,各突起部31、34~37的宽度方向的大小的合计优选设为集电板14、15的宽度的10分之1以上。
本方式的电池壳体21如图1所示,具有通过分隔壁11互相划分的多个收纳空间12。但是,在将电池元件10插入之前,电池壳体21如图10所示,被分割为本体25与盖体26。在分隔壁11上,与现有的(参照图24)同样,形成有贯通孔27。
接下来,对于用于将本方式的电池元件10插入这样的电池壳体21而形成电池模块2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在本方式中,如图10所示,将电池元件10插入于本体25的分隔壁11彼此之间。然后,将盖26放在本体25上,通过焊接来密闭。
在这样将电池元件10插入于电池壳体21时,将距离连接部位16较远一侧(在图2中为下侧)设为先头,在图1中从上向下插入。因此,形成有突起部31的位置为与电极体13中插入方向最后方的部位相对的部位。而且,突起部31的高度如前所述,在插入方向上从前方向后方逐渐升高。因此,并未因设置了突起部31而使插入变得非常困难。
电池元件10的集电板14的突出部分14a(参照图2)如图11所示,在被插入于本体25之前向电极体13侧稍稍弯曲。这因为,连接部位16形成为在将集电板14设为笔直的状态下比收纳空间12的内部尺寸W(参照图1)向外侧鼓出的大小。对于集电板15也同样。而且,如图12所示,被插入于本体25的电池元件10的集电板14与被插入于相邻的收纳空间的电池元件10的集电板15在贯通孔27的内部互相靠近而连接。
在本方式中,将被插入于分隔壁11的两侧的电池元件10的连接部位16彼此在贯通孔27的内部电阻焊接。在进行该电阻焊接时,使连接部位16彼此互相按压,所以在各集电板14、15上施加从电极体13离开的方向的力。在本方式中,在集电板14、15上设有突起部31,所以该焊接时的力由突起部31承受。因此,至少在比突起部31在图1中靠下方的范围内,不会在电极体13上施加多余的力,所以不会给电极体13带来损伤。而且,图11所示的集电板14的突出部分14a如图12所示那样弯曲。
另外,在图1中,被插入于左右两端部的收纳空间12的电池元件10与图2所示的稍稍不同。这因为,在电池壳体21的两端部设有外部端子29,该部位与集电板之间的连接方法与电池元件10彼此之间的连接方法不同。即,在图1中右端的电池元件,代替图2的电池元件10的集电板15而设有用于与外部端子29连接的集电板。集电板14与图2的集电板14相同。另外,在图1中左端的电池元件,代替图2的电池元件10的集电板14,设有用于与外部端子29连接的集电板。集电板15与图2的集电板15相同。
如上详细说明,根据本方式的电池元件10,在集电板14、15上设有突起部31,所以即使在将相邻的电池元件10的连接部位16彼此焊接的情况下,也不可能使电极体13变形。
(第2方式)
下面,对于将本发明具体化了的第2方式,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详细地进行说明。本方式代替在电池元件的集电板上形成突起部,而在电池壳体的分隔壁形成突起部。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将说明省略。
本方式的电池组是层叠并约束了多个图13所示的电池模块50而成的。该电池模块50是将多个电池元件40插入电池壳体51的各收纳空间12而成的。本方式的电池元件40如图14所示,不具有突起部。本方式的电池元件40在电极体13的两侧面上,安装有不具有突起部的集电板44、45。在集电板44、45的突出部分44a、45a上,形成有连接部位46。另外,集电板44、45通过焊接部位47焊接于电极体13。即,与现有的电池元件同样。
本方式的电池壳体51如图15所示,在分隔壁52的图中上部,与第1方式同样地形成有贯通孔27。而且,在图中比该贯通孔27稍靠下方的位置,在分隔壁52的两面上形成有突起部53。在分隔壁52的图中相向侧的面上也形成有同样形状的突起部53。
本方式的突起部53,越靠图中下侧即越接近电池壳体51的底一侧,突出的高度变得越大。向该电池壳体51,从图中上方插入有电池元件40。突起部53的高度在电池元件40的插入方向上,越靠下游侧越高。但是,突起部53中的比突出的高度最高的部位靠下游侧的位置,是什么样的形状都没关系。在本方式中,在制造电池壳体51时,预先制造为包含该突起部53的形状即可。
本方式的突起部53如图13所示,在将电池元件40插入于电池壳体51的各收纳空间12时,配置于与集电板44、45中的与电极体13相对的范围接触的位置。这里,集电板44、45与突起部53的接触部位为,比集电板44、45中的焊接部位47中的最接近连接部位46的部位靠连接部位46侧的范围。这是与在第1方式中配置突起部31的范围相同的范围。
进而,突起部53的突出方向的高度h3(参照图15)与第1方式的突起部31的高度h1相同,为能够将电池元件40插入于电池壳体51内的范围内。当在与集电板44、45的面平行的方向上观察本方式的突起部53时,如图16所示。在图中上方为接近贯通孔27一侧53a,在图中下上方为接近电池壳体51的底一侧53b。在该图中,作为斜面部53c,表示了平面的斜面部。进而,本方式的突起部53也具有距分隔壁52的表面的高度为h3的平面部53d。
与第1方式的同样,如图16~图20所示,斜面部53c等的形状具有各种变形。例如,如图17所示,也可以设为具有凹曲面的斜面部55c与平面部55d的突起部55。另外,如图18所示,也可以设为具有平面的斜面部56c而不具有平面部的形状的突起部56。或者,如图19所示,也可以设为具有凹曲面的斜面部57c而不具有平面部的形状的突起部57。进而,如图20所示,也可以设为具有凸出形状的曲面的斜面部58c的突起部58。
在使用本方式的电池壳体51的情况下,电池模块50的制造方法也与第1方式的电池模块20的制造方法大致同样。首先,在电池壳体51的分隔壁52之间插入电池元件40,使相邻的电池元件40的集电板44与45接触而焊接。由此,如图21所示,在分隔壁52的贯通孔27的内部,相邻的电池元件40的集电板44、45的连接部位46彼此连接。此时,在分隔壁52上设有突起部53,所以即使像这样使集电板44、45向从电极体13离开的方向弯曲,也不会给电极体13带来坏影响。
如上面详细说明,根据本方式的电池组,在将相邻的电池元件40的连接部位46彼此焊接的情况下,也不可能使电极体13变形。
另外,第1方式、第2方式的电池组能够搭载于混合动力汽车之外的其他的车辆。在图22中表示搭载有本方式的电池组的混合动力汽车60。该混合动力汽车60在车体2上搭载有发动机3、马达4、电池组5和控制器6。电池组5、马达4与控制器6通过电缆7连接。在电池组5中,内置有多个电池模块。
混合动力汽车60并用发动机3与马达4以驱动车轮。在本方式的混合动力汽车60中,从电池组5向马达4供给电池的放电电流,使得马达4产生动力。另外,根据混合动力汽车60的行驶状况,有时通过马达4产生再生电动势。由此向电池组5的电池供给充电电流,使得电池被充电。在这里,控制器6控制电池组5与马达4之间的电流的交换。
另外作为本方式的车辆,只要是其动力源的全部或者一部分使用电池的电能的车辆即可,并不限于混合动力汽车。例如,也可以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动力铁路机车、叉车、电动轮椅、电动助力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等。
另外,本方式只不过是单纯的例示,并不限定本发明。因此本发明当然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良、变形。
例如,在集电板或者电池壳体的制造时将其制造为具有突起部的形状,但也能够仅另外形成突起部而后进行粘接。在该情况下,突起部的材质也可以不必与集电板和/或电池壳体相同,只要与粘接剂一起选择不给电解液带来影响的材质即可。另外例如,也可以在集电板与电池壳体双方上,以互不干涉的方式设置突起部。另外例如,电池元件并不限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所示的层叠类型,也可以是卷绕型的。
附图标记说明
10、40:电池元件          11、52:分隔壁        12:收纳空间
14、15、44、45:集电板    14a、15a、44a、45a:突出部分
16、46:连接部位          17、47:焊接部位      21、51:电池壳体
22:正极板            23:负极板    24:隔板       27:贯通孔
31、34~37、53、55~58:突起部        60:混合动力汽车

Claims (11)

1.一种电池,其具有电池元件和电池壳体,所述电池元件具有正电极板以及负电极板和使这些电极板绝缘的隔板,所述电池壳体中通过分隔壁划分而设置有收纳所述电池元件的多个收纳空间,在所述电池壳体的各收纳空间收纳有所述电池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元件在互相相反侧的侧面具有连接于正电极板的正集电板和连接于负电极板的负集电板;
所述正集电板以及负集电板的各自的一部分成为,从沿着所述电池元件的侧面的范围向与所述电池壳体的收纳空间的底面相反的方向突出的突出部分;
在所述电池壳体的分隔壁中的、与所述正集电板以及负集电板的突出部分相对的范围内形成有孔,并且相邻的电池元件的集电板彼此通过该孔而连接;
在所述分隔壁与所述集电板中的至少一方中的、所述孔与集电板和电极板的连接部位之间的范围内的部位,形成有维持所述分隔壁与所述集电板之间的间隔的突起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部,
形成于所述集电板,
从接近所述连接部位的一侧向接近所述孔的一侧逐渐变高。
3.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部,
形成于所述分隔壁,
从接近所述孔的一侧向接近所述连接部位的一侧逐渐变高。
4.一种电池元件,具有正电极板以及负电极板和使这些电极板绝缘的隔板,其特征在于:
在互相相反侧的侧面具有连接于正电极板的正集电板和连接于负电极板的负集电板;
所述正集电板以及负集电板的各自的一部分成为从沿着所述电池元件的侧面的范围向相同的方向突出的突出部分;
在所述突出部分,设置有用于与其他的电池元件的集电板连接的电池间连接部位;
在所述集电板中的、所述电池间连接部位和集电板与电极板的连接部位之间的范围内的部位,形成有向从所述电极板离开的方向突出的突出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记载的电池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部,从接近所述连接部位的一侧向接近所述电池间连接部位的一侧逐渐变高。
6.一种电池壳体,通过分隔壁划分而设置有多个收纳空间,通过在所述各收纳空间内收纳电池元件而形成电池,所述电池元件在互相相反侧的侧面具有连接于正电极板的正集电板以及连接于负电极板的负集电板,这些集电板的一部分成为向相同的方向突出的突出部分,以使得突出部分朝向与底面相反的方向的方式收纳所述电池元件,该电池壳体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分隔壁中的、与收纳于所述收纳空间的电池元件的所述正集电板以及负集电板的突出部分相对的范围内,形成有用于将相邻的电池元件的集电板彼此连接的孔;
在所述分隔壁中的、所述孔和与在所述收纳空间收纳有电池元件时集电板与电极板的连接部位相对的部位之间的范围内的部位,形成有从所述分隔壁向所述收纳空间的内部突出的突起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记载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部,从接近所述孔的一侧向接近与所述连接部位相对的部位的一侧逐渐变高。
8.一种电池的制造方法,通过将电池元件收纳于电池壳体的各收纳空间而制造电池,所述电池元件具有正电极板以及负电极板和使这些电极板绝缘的隔板,所述电池壳体中通过分隔壁划分而设置有收纳所述电池元件的多个收纳空间,该电池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电池元件,使用如下所述的电池元件:
在互相相反侧的侧面具有连接于正电极板的正集电板和连接于负电极板的负集电板;
所述正集电板以及负集电板的各自的一部分成为从沿着所述电池元件的侧面的范围向相同的方向突出的突出部分;
在所述突出部分,设置有用于与其他的电池元件的集电板连接的电池间连接部位;
作为所述电池壳体,使用如下所述的电池壳体:
在所述分隔壁中的、与在所述收纳空间收纳有电池元件时所述正集电板以及负集电板的突出部分相对的范围内,形成有用于将相邻的电池元件的电池间连接部位彼此连接的孔;
在所使用的电池壳体的所述分隔壁中的、所述孔和与在所述收纳空间收纳有电池元件时集电板与电极板的连接部位相对的部位之间的范围内的部位,或者所使用的所述电池元件中的、集电板与电极板的连接部位和电池间连接部位之间的范围内的部位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有维持所述分隔壁与所述集电板之间的间隔的突起部;
在所述电池壳体的各收纳空间内,从与所述突出部分相反一侧插入所述电池元件;
通过所述电池壳体的所述孔,将隔着所述分隔壁而相邻的所述电池元件的所述电池间连接部位彼此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记载的电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电池元件,使用在所述电极板形成有从接近所述连接部位的一侧向接近所述电池间连接部位的一侧逐渐变高的所述突起部的电池元件。
10.如权利要求8所记载的电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电池壳体,使用在所述分隔壁形成有从接近所述孔的一侧向接近与在所述收纳空间收纳有电池元件时集电板与电极板的连接部位相对的部位的一侧逐渐变高的所述突起部的电池壳体。
11.一种车辆,其中,搭载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意一项所记载的电池。
CN201080021041.9A 2010-05-10 2010-05-10 电池、电池元件、电池壳体、电池的制造方法以及搭载有电池的车辆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224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0/057853 WO2011141978A1 (ja) 2010-05-10 2010-05-10 電池,電池要素,電槽および電池の製造方法と電池を搭載した車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22463A true CN102422463A (zh) 2012-04-18
CN102422463B CN102422463B (zh) 2014-03-19

Family

ID=44914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21041.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22463B (zh) 2010-05-10 2010-05-10 电池、电池元件、电池壳体、电池的制造方法以及搭载有电池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045414A1 (zh)
EP (1) EP2571080A4 (zh)
JP (1) JP5201217B2 (zh)
CN (1) CN102422463B (zh)
WO (1) WO2011141978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55313A (zh) * 2012-09-05 2015-07-01 原子能及能源替代委员会 电池集的充电
CN107946501A (zh) * 2016-10-12 2018-04-20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蓄电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216151A (ja) * 2013-04-24 2014-11-17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装置及び蓄電素子
KR101823584B1 (ko) * 2015-03-04 2018-01-30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전지 팩
US10476049B2 (en) * 2017-07-17 2019-11-12 Robert Bosch Battery Systems Llc Mechanically fastened through-wall current collector
CN107768598A (zh) * 2017-10-19 2018-03-06 杭州金色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卷绕式锂离子电池、卷芯及卷绕式锂电子电池的制造方法
JP6928546B2 (ja) * 2017-12-22 2021-09-01 プライムアースEv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ー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89154A (zh) * 1999-09-21 2001-03-2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JP2005149837A (ja) * 2003-11-13 2005-06-09 Toyota Motor Corp 電池構造
CN1956240A (zh) * 2005-10-28 2007-05-02 松下电动车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01064372A (zh) * 2006-04-28 2007-10-3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池模块
JP2009206024A (ja) * 2008-02-29 2009-09-10 Sanyo Electric Co Ltd 組電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36223B2 (ja) * 1999-09-21 2008-08-2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
JP4268748B2 (ja) * 2000-10-16 2009-05-2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
US7989104B2 (en) * 2004-10-28 2011-08-02 Samsung Sdi Co., Ltd. Battery module
JP2008004289A (ja) 2006-06-20 2008-01-10 Toyota Motor Corp 電源パックおよび車両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89154A (zh) * 1999-09-21 2001-03-2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JP2005149837A (ja) * 2003-11-13 2005-06-09 Toyota Motor Corp 電池構造
CN1956240A (zh) * 2005-10-28 2007-05-02 松下电动车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01064372A (zh) * 2006-04-28 2007-10-3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池模块
JP2009206024A (ja) * 2008-02-29 2009-09-10 Sanyo Electric Co Ltd 組電池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55313A (zh) * 2012-09-05 2015-07-01 原子能及能源替代委员会 电池集的充电
CN107946501A (zh) * 2016-10-12 2018-04-20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蓄电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71080A1 (en) 2013-03-20
JPWO2011141978A1 (ja) 2013-07-22
US20130045414A1 (en) 2013-02-21
EP2571080A4 (en) 2013-12-18
CN102422463B (zh) 2014-03-19
WO2011141978A1 (ja) 2011-11-17
JP5201217B2 (ja) 2013-06-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22463B (zh) 电池、电池元件、电池壳体、电池的制造方法以及搭载有电池的车辆
JP6474836B2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れを含む電池パック
JP5058986B2 (ja) 折り曲げ可能なバッテリーカートリッジ及び中または大型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
US9252453B2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JP5711852B2 (ja) 構造的信頼性に優れる電池パック
KR100895203B1 (ko) 중대형 전지모듈
KR100948002B1 (ko) 중대형 전지모듈
JP7055305B2 (ja) 亀裂防止構造を含むパウチ型電池ケー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160425B2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作に適した電池
KR101053208B1 (ko) 용접 신뢰성이 향상된 전지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중대형 전지팩
JP6472544B2 (ja) 電極リード連結構造物、電極リード連結構造物を含む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れを含む電池パック
JP5364650B2 (ja) 蓄電デバイス、蓄電デバイス間の接続構造、蓄電モジュール
CN103035872A (zh) 电化学装置
KR101305218B1 (ko) 중공 구조의 고정부재와 결합 부재를 포함하는 전지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팩
KR102672543B1 (ko) 파우치형 이차 전지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2654935B1 (ko) 파우치형 이차 전지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JPWO2006059434A1 (ja) 電気デバイス集合体
KR20060134549A (ko) 편향된 양방향 전극단자를 가지고 있는 전지 및 이를포함하고 있는 전지모듈
KR101517044B1 (ko) 다수의 전극조립체 수납부가 형성된 케이스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JP6594307B2 (ja) 取外し可能な複数のセルを有するモジュール、モジュールを備えるバッテリ、およびバッテリを備える車
KR20130001381A (ko) 전지모듈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팩
JP2001110382A (ja) 密閉角形電池
CN208641768U (zh) 电池单元引线连接装置、电池模块及电池组
JP6535083B2 (ja) 角柱形状の電池セルを製造する方法
JP2015064971A (ja) 組電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19

Termination date: 2017051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