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31953B - 一种用于中间轴系的对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中间轴系的对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31953B
CN107931953B CN201711123700.XA CN201711123700A CN107931953B CN 107931953 B CN107931953 B CN 107931953B CN 201711123700 A CN201711123700 A CN 201711123700A CN 107931953 B CN107931953 B CN 1079319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ackshaft
adjustment ring
technique
pin
technique p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12370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31953A (zh
Inventor
桑雪梅
杨丹
廖志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Marine Machinery Pla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Marine Machinery Pla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Marine Machinery Pla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Marine Machinery Pla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12370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31953B/zh
Publication of CN1079319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319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319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319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13/00Making metal objects by operations essentially involving machining but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urbine Rotor Nozzle Sealing (AREA)
  • Shafts, Cranks, Connecting Bars, And Related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中间轴系的对接方法,属于机械装配领域。对接方法包括:提供多个工艺销;将第一中间轴和调整环同轴连接在一起;将各个工艺销的第一端,插入调整环的铰制孔,直至各个工艺销的第一端穿出第一中间轴的铰制孔;将第二中间轴与调整环相抵,且第二中间轴的各个铰制孔与调整环的各个铰制孔相对应;推动各个工艺销的第一端,使得各个工艺销的第二端穿过第二中间轴的铰制孔;依次将各个工艺销从对应的铰制孔中卸除,且每卸除一个工艺销,将铰配螺栓插装至对应的铰制孔内;在第一中间轴、第二中间轴和调整环的相接处打印骑缝标识;依次在相对应的铰配螺栓和铰制孔上打印编号。本发明实现了中间轴系的装配。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中间轴系的对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装配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中间轴系的对接方法。
背景技术
中间轴系是调距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包括第一中间轴、第二中间轴和调整环,第一中间轴、第二中间轴和调整环上均设有铰制孔,第一中间轴、调整环之间和第二中间轴之间通过铰配螺栓连接在一起。
然而,由于铰制孔和铰配螺栓之间的配合间隙很小,所以对第一中间轴、第二中间轴和调整环上的铰制孔之间的对正要求很高,如果调距桨在船厂装配的过程中发现因加工精度的问题而无法正常装配,需要返回中间轴系的制造车间重新加工,这无疑将严重耽误调距桨的生产工期。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中间轴系的装配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中间轴系的对接方法。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中间轴系的对接方法,所述对接方法包括:
提供多个工艺销,每个所述工艺销均与中间轴系的第一中间轴、第二中间轴和调整环的铰制孔间隙配合;
将所述第一中间轴和所述调整环同轴连接在一起,使得所述调整环的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一中间轴相抵;
将各个所述工艺销的第一端,由所述调整环的第二端面插入所述调整环的铰制孔,直至各个所述工艺销的第一端穿出所述第一中间轴的铰制孔,且各个所述工艺销的第二端与所述调整环的第二端面平齐;
将所述第二中间轴与所述调整环的第二端面相抵,使得所述第二中间轴与所述调整环同轴布置,且所述第二中间轴的各个铰制孔与所述调整环的各个铰制孔相对应;
推动各个所述工艺销的第一端,使得各个所述工艺销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二中间轴的铰制孔;
依次将各个所述工艺销从对应的铰制孔中卸除,且每卸除一个所述工艺销,将铰配螺栓插装至对应的铰制孔内;
在所述第一中间轴和所述调整环的相接处打印骑缝标识,在所述第二中间轴和所述调整环的相接处打印骑缝标识;
依次在相对应的所述铰配螺栓和所述铰制孔上打印编号。
进一步地,所述将所述第一中间轴和所述调整环同轴连接在一起,包括:
将所述第一中间轴的一端装夹在车床的第一卡爪上,将所述第一中间轴的另一端放置在所述车床的第一中心架上;
将所述调整环的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一中间轴的另一端相抵,使得所述调整环的螺纹孔与所述第一中间轴的螺纹孔相对应;
通过普通螺栓将所述第一中间轴和所述调整环同轴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对接方法包括:
提供两个第一工艺销和两个第二工艺销,所述第一工艺销和所述第二工艺销均与所述第一中间轴、所述第二中间轴和所述调整环的铰制孔间隙配合,且所述第一工艺销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工艺销的外径;
将各个所述第一工艺销的第一端,由所述调整环的第二端面插入所述调整环的铰制孔,直至各个所述第一工艺销的第一端穿出所述第一中间轴的铰制孔,且各个所述第一工艺销的第二端与所述调整环的第二端面平齐;
将各个所述第二工艺销的第一端,由所述调整环的第二端面插入所述调整环的铰制孔,直至各个所述第二工艺销的第一端穿出所述第一中间轴的铰制孔,且各个所述第二工艺销的第二端与所述调整环的第二端面平齐。
进一步地,所述对接方法包括:
两个所述第一工艺销之间的连线与所述调整环的一条直径重合,两个所述第二工艺销之间的连线与所述调整环的另一条直径重合,且两个所述第一工艺销之间的连线与两个所述第二工艺销之间的连线相互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对接方法包括:
将所述第二中间轴的一端装夹在车床的第二卡爪上,将所述第二中间轴的另一端放置在所述车床的第二中心架上;
调整所述第二中心架的高度,使得所述第二中间轴与所述调整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转动所述第一卡爪,使得所述调整环的铰制孔与所述第二中间轴的铰制孔相对应;
驱动所述第二卡爪朝向所述调整环移动,使得所述第二中间轴与所述调整环的第二端面相抵。
进一步地,所述对接方法包括:
通过塞尺检测所述第二中间轴和所述调整环的第二端面之间的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对接方法包括:
依次推动各个所述第一工艺销的第一端,使得各个所述第一工艺销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二中间轴的铰制孔;
依次推动各个所述第二工艺销的第一端,使得各个所述第二工艺销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二中间轴的铰制孔。
进一步地,所述对接方法包括:
在插装所述工艺销之前,在所述工艺销的外表面涂设润滑剂。
进一步地,所述对接方法包括:
在插装所述铰配螺栓之前,在所述铰配螺栓的外表面涂设所述润滑剂。
进一步地,所述润滑剂为二硫化钼润滑剂。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首先,将第一中间轴和调整环同轴连接在一起,使得调整环的第一端面与第一中间轴相抵,并将各个工艺销的第一端,由调整环的第二端面插入调整环的铰制孔,直至各个工艺销的第一端穿出第一中间轴的铰制孔,且各个工艺销的第二端与调整环的第二端面平齐,从而利用工艺销使得第一中间轴和调整环之间的铰制孔得到定位;然后,将第二中间轴与调整环的第二端面相抵,使得第二中间轴与调整环同轴布置,且第二中间轴的各个铰制孔与调整环的各个铰制孔相对应,并推动各个工艺销的第一端,使得各个工艺销的第二端穿过第二中间轴的铰制孔,从而利用工艺销使得第二中间轴和调整环之间的铰制孔得到定位,即第一中间轴、第二中间轴和调整环之间的所有铰制孔都得到了定位;接着,依次将各个工艺销从对应的铰制孔中卸除,且每卸除一个工艺销,就将铰配螺栓插装至对应的铰制孔内,使得第一中间轴、第二中间轴和调整环之间的所有铰制孔都被对应的铰配螺栓串装在一起,此时中间轴系即为最后装配完成的状态,也就是说,如果此时可以利用铰配螺栓将第一中间轴、第二中间轴和调整环装配在一起,则表明中间轴系在船厂的实际装配中,也能够成功完成装配;最后,在第一中间轴和调整环的相接处打印骑缝标识,在第二中间轴和调整环的相接处打印骑缝标识,并且依次在相对应的铰配螺栓和铰制孔上打印编号,从而便于工人在船厂中对中间轴系进行装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中间轴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接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对接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工艺销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中间轴的装夹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中间轴的对接状态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工艺销的布置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中间轴的对接状态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骑缝标识的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中间轴系的对接方法,该中间轴系适用于调距桨,图1为中间轴系的结构示意图,该中间轴系包括第一中间轴100、第二中间轴200和调整环300,第一中间轴100、第二中间轴200和调整环300上均设有铰制孔,第一中间轴100和调整环300之间,以及第二中间轴200和调整环300之间通过铰配螺栓连接在一起。
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接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对接方法包括:
步骤101:提供多个工艺销,每个工艺销均与中间轴系的第一中间轴100、第二中间轴200和调整环300的铰制孔间隙配合。
步骤102:将第一中间轴100和调整环300同轴连接在一起,使得调整环300的第一端面与第一中间轴100相抵。
步骤103:将各个工艺销的第一端,由调整环300的第二端面插入调整环300的铰制孔,直至各个工艺销的第一端穿出第一中间轴100的铰制孔,且各个工艺销的第二端与调整环300的第二端面平齐。
步骤104:将第二中间轴200与调整环300的第二端面相抵,使得第二中间轴200与调整环300同轴布置,且第二中间轴200的各个铰制孔与调整环300的各个铰制孔相对应。
步骤105:推动各个工艺销的第一端,使得各个工艺销的第二端穿过第二中间轴200的铰制孔。
步骤106:依次将各个工艺销从对应的铰制孔中卸除,且每卸除一个工艺销,将铰配螺栓插装至对应的铰制孔内。
步骤107:在第一中间轴100和调整环300的相接处打印骑缝标识,在第二中间轴200和调整环300的相接处打印骑缝标识。
步骤108:依次在相对应的铰配螺栓和铰制孔上打印编号。
在本实施例中,首先,将第一中间轴100和调整环300同轴连接在一起,使得调整环300的第一端面与第一中间轴100相抵,并将各个工艺销的第一端,由调整环300的第二端面插入调整环300的铰制孔,直至各个工艺销的第一端穿出第一中间轴100的铰制孔,且各个工艺销的第二端与调整环300的第二端面平齐,从而利用工艺销使得第一中间轴100和调整环300之间的铰制孔得到定位;然后,将第二中间轴200与调整环300的第二端面相抵,使得第二中间轴200与调整环300同轴布置,且第二中间轴200的各个铰制孔与调整环300的各个铰制孔相对应,并推动各个工艺销的第一端,使得各个工艺销的第二端穿过第二中间轴200的铰制孔,从而利用工艺销使得第二中间轴200和调整环300之间的铰制孔得到定位,即第一中间轴100、第二中间轴200和调整环300之间的所有铰制孔都得到了定位;接着,依次将各个工艺销从对应的铰制孔中卸除,且每卸除一个工艺销,就将铰配螺栓插装至对应的铰制孔内,使得第一中间轴100、第二中间轴200和调整环300之间的所有铰制孔都被对应的铰配螺栓串装在一起,此时中间轴系即为最后装配完成的状态,也就是说,如果此时可以利用铰配螺栓将第一中间轴100、第二中间轴200和调整环300装配在一起,则表明中间轴系在船厂的实际装配中,也能够成功完成装配;最后,在第一中间轴100和调整环300的相接处打印骑缝标识,在第二中间轴200和调整环300的相接处打印骑缝标识,并且依次在相对应的铰配螺栓和铰制孔上打印编号,从而便于工人在船厂中对中间轴系进行装配。
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对接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对接方法包括:
步骤201:提供多个工艺销(参见图4),每个工艺销均与中间轴系的第一中间轴100、第二中间轴200和调整环300的铰制孔间隙配合。
具体地,提供两个第一工艺销410和两个第二工艺销420,第一工艺销410和第二工艺销420均与第一中间轴100、第二中间轴200和调整环300的铰制孔间隙配合,且第一工艺销410的外径小于第二工艺销420的外径。
优选地,第一工艺销410与铰制孔之间的配合间隙可以为0.03~0.05mm,第二工艺销420与铰制孔之间的配合间隙可以为0.01~0.015mm,也就是说,第一工艺销410的外径较小,便于插入铰制孔,可以用于初步定位,第二工艺销420的外径较大,适合在第一工艺销410之后使用,用于更精准的后续定位。
更优选地,可以在第一工艺销410和第二工艺销420的两端均开设规格为10*15°的倒角,以便于第一工艺销410和第二工艺销420的插装。
步骤202:将第一中间轴100和调整环300同轴连接在一起,使得调整环300的第一端面与第一中间轴100相抵。
具体地,步骤202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首先,将第一中间轴100的一端装夹在车床的第一卡爪510上,将第一中间轴100的另一端放置在车床的第一中心架520上,从而使得第一中间轴100能够水平设置在车床上,便于后续的对接工作。
然后,将调整环300的第一端面与第一中间轴100的另一端相抵,使得调整环300的螺纹孔与第一中间轴100的螺纹孔相对应。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螺纹孔有别于前文的铰制孔,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中间轴100、第二中间轴200和调整环300上均设有间隔布置的铰制孔和螺纹孔,铰制孔和螺纹孔均沿周向布置。其中,螺纹孔与普通螺栓530配合使用,以起到连接作用,普通螺栓530和螺纹孔的配合精度不高,容易安装,铰制孔与铰配螺栓配合使用,以起到定位作用,铰配螺栓和铰制孔的配合精度高,不易安装。
最后,通过普通螺栓530将第一中间轴100和调整环300同轴连接在一起(参见图5)。
这样,可以便于后续的第一工艺销410和第二工艺销420插装。
步骤203:将各个工艺销的第一端,由调整环300的第二端面插入调整环300的铰制孔,直至各个工艺销的第一端穿出第一中间轴100的铰制孔,且各个工艺销的第二端与调整环300的第二端面平齐(参见图6)。
优选地,在插装工艺销之前,在工艺销的外表面涂设润滑剂,润滑剂可以为二硫化钼润滑剂。
具体地,步骤203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首先,将各个第一工艺销410的第一端,由调整环300的第二端面插入调整环300的铰制孔,直至各个第一工艺销410的第一端穿出第一中间轴100的铰制孔,且各个第一工艺销410的第二端与调整环300的第二端面平齐。
然后,将各个第二工艺销420的第一端,由调整环300的第二端面插入调整环300的铰制孔,直至各个第二工艺销420的第一端穿出第一中间轴100的铰制孔,且各个第二工艺销420的第二端与调整环300的第二端面平齐。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由于第一工艺销410的外径较小,所以容易插装,首先插装第一工艺销410能够起到初步定位的作用,便于第二工艺销420的插装。
图7为工艺销的布置示意图,结合图7,优选地,两个第一工艺销410之间的连线与调整环300的一条直径重合,两个第二工艺销420之间的连线与调整环300的另一条直径重合,且两个第一工艺销410之间的连线与两个第二工艺销420之间的连线相互垂直。
这样,能够有效的避免第一中间轴100和第二中间轴200之间发生歪斜。
步骤204:将第二中间轴200与调整环300的第二端面相抵,使得第二中间轴200与调整环300同轴布置,且第二中间轴200的各个铰制孔与调整环300的各个铰制孔相对应。
具体地,步骤204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首先,将第二中间轴200的一端装夹在车床的第二卡爪上,将第二中间轴200的另一端放置在车床的第二中心架上,从而使得第二中间轴200能够水平设置在车床上,以便于第二中间轴200与调整环300之间的对接。
然后,调整第二中心架的高度,使得第二中间轴200与调整环300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接着,转动第一卡爪510,使得调整环300的铰制孔与第二中间轴200的铰制孔相对应。
具体地,可以拨动车床的卡盘,使得卡盘缓慢转动,随之带动第一中间轴100和调整环300一起转动。
最后,驱动第二卡爪朝向调整环300移动,使得第二中间轴200与调整环300的第二端面相抵。
具体地,可以推动车床的尾座,使得尾座顶紧第二中间轴200,从而使得第二中间轴200与调整环300的第二端面相抵。
步骤205:通过塞尺检测第二中间轴200和调整环300的第二端面之间的间隙。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要求规格为0.02mm的塞尺不能塞进第二中间轴200和调整环300的第二端面之间的间隙,如果塞尺可以插入间隙,则表示第二中间轴200和调整环300之间还没有顶紧,需要再次重复步骤204,直至步骤205中的检测合格。
步骤206:推动各个工艺销的第一端,使得各个工艺销的第二端穿过第二中间轴200的铰制孔(参见图8)。
具体地,步骤206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首先,依次推动各个第一工艺销410的第一端,使得各个第一工艺销410的第二端穿过第二中间轴200的铰制孔。
然后,依次推动各个第二工艺销420的第一端,使得各个第二工艺销420的第二端穿过第二中间轴200的铰制孔。
步骤207:依次将各个工艺销从对应的铰制孔中卸除,且每卸除一个工艺销,将铰配螺栓插装至对应的铰制孔内。
优选地,在插装铰配螺栓之前,在铰配螺栓的外表面涂设润滑剂,润滑剂可以为二硫化钼润滑剂。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实施例仅提供了四个工艺销(两个第一工艺销410和两个第二工艺销420),所以不是每个铰制孔内都插设有工艺销,因此,在步骤207中,可以先将铰配螺栓插装至没有工艺销的铰制孔内,然后卸除一个第二工艺销420,将铰配螺栓插装至空出来的铰制孔内,再卸除另一个第二工艺销420,将铰配螺栓插装至空出来的铰制孔内,再卸除一个第一工艺销410,将铰配螺栓插装至空出来的铰制孔内,最后卸除另一个第一工艺销410,将铰配螺栓插装至空出来的铰制孔内,已完成所有铰配螺栓的插装。
步骤208:在第一中间轴100和调整环300的相接处打印骑缝标识600,在第二中间轴200和调整环300的相接处打印骑缝标识600(参见图9)。
这样,在船厂装配中间轴系时,装配工人只需将第一中间轴100、第二中间轴200和调整环300上的骑缝标识600对准即可。
步骤209:依次在相对应的铰配螺栓和铰制孔上打印编号。
例如,在一个铰配螺栓上打印编号“1”,在与其对应的铰制孔上打印编号“1”,在另一个铰配螺栓上打印编号“2”,在与其对应的铰制孔上打印编号“2”,直至所有编号完成打印。
这样,在船厂装配中间轴系时,装配工人只需按照编号,将各个铰配螺栓插装至对应的铰制孔中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中间轴系的对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方法包括:
提供多个工艺销,每个所述工艺销均与中间轴系的第一中间轴、第二中间轴和调整环的铰制孔间隙配合;
将所述第一中间轴和所述调整环同轴连接在一起,使得所述调整环的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一中间轴相抵;
将各个所述工艺销的第一端,由所述调整环的第二端面插入所述调整环的铰制孔,直至各个所述工艺销的第一端穿出所述第一中间轴的铰制孔,且各个所述工艺销的第二端与所述调整环的第二端面平齐;
将所述第二中间轴与所述调整环的第二端面相抵,使得所述第二中间轴与所述调整环同轴布置,且所述第二中间轴的各个铰制孔与所述调整环的各个铰制孔相对应;
推动各个所述工艺销的第一端,使得各个所述工艺销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二中间轴的铰制孔;
依次将各个所述工艺销从对应的铰制孔中卸除,且每卸除一个所述工艺销,将铰配螺栓插装至对应的铰制孔内;
在所述第一中间轴和所述调整环的相接处打印骑缝标识,在所述第二中间轴和所述调整环的相接处打印骑缝标识;
依次在相对应的所述铰配螺栓和所述铰制孔上打印编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中间轴和所述调整环同轴连接在一起,包括:
将所述第一中间轴的一端装夹在车床的第一卡爪上,将所述第一中间轴的另一端放置在所述车床的第一中心架上;
将所述调整环的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一中间轴的另一端相抵,使得所述调整环的螺纹孔与所述第一中间轴的螺纹孔相对应;
通过普通螺栓将所述第一中间轴和所述调整环同轴连接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方法包括:
提供两个第一工艺销和两个第二工艺销,所述第一工艺销和所述第二工艺销均与所述第一中间轴、所述第二中间轴和所述调整环的铰制孔间隙配合,且所述第一工艺销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工艺销的外径;
将各个所述第一工艺销的第一端,由所述调整环的第二端面插入所述调整环的铰制孔,直至各个所述第一工艺销的第一端穿出所述第一中间轴的铰制孔,且各个所述第一工艺销的第二端与所述调整环的第二端面平齐;
将各个所述第二工艺销的第一端,由所述调整环的第二端面插入所述调整环的铰制孔,直至各个所述第二工艺销的第一端穿出所述第一中间轴的铰制孔,且各个所述第二工艺销的第二端与所述调整环的第二端面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方法包括:
两个所述第一工艺销之间的连线与所述调整环的一条直径重合,两个所述第二工艺销之间的连线与所述调整环的另一条直径重合,且两个所述第一工艺销之间的连线与两个所述第二工艺销之间的连线相互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方法包括:
将所述第二中间轴的一端装夹在车床的第二卡爪上,将所述第二中间轴的另一端放置在所述车床的第二中心架上;
调整所述第二中心架的高度,使得所述第二中间轴与所述调整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转动所述第一卡爪,使得所述调整环的铰制孔与所述第二中间轴的铰制孔相对应;
驱动所述第二卡爪朝向所述调整环移动,使得所述第二中间轴与所述调整环的第二端面相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对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方法包括:
通过塞尺检测所述第二中间轴和所述调整环的第二端面之间的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方法包括:
依次推动各个所述第一工艺销的第一端,使得各个所述第一工艺销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二中间轴的铰制孔;
依次推动各个所述第二工艺销的第一端,使得各个所述第二工艺销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二中间轴的铰制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方法包括:
在插装所述工艺销之前,在所述工艺销的外表面涂设润滑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对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方法包括:
在插装所述铰配螺栓之前,在所述铰配螺栓的外表面涂设所述润滑剂。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对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剂为二硫化钼润滑剂。
CN201711123700.XA 2017-11-14 2017-11-14 一种用于中间轴系的对接方法 Active CN1079319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23700.XA CN107931953B (zh) 2017-11-14 2017-11-14 一种用于中间轴系的对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23700.XA CN107931953B (zh) 2017-11-14 2017-11-14 一种用于中间轴系的对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31953A CN107931953A (zh) 2018-04-20
CN107931953B true CN107931953B (zh) 2019-10-25

Family

ID=619320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123700.XA Active CN107931953B (zh) 2017-11-14 2017-11-14 一种用于中间轴系的对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31953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15370A (zh) * 2012-09-04 2012-12-12 中船桂江造船有限公司 一次性对中船舶轴系安装方法
KR20140003836A (ko) * 2012-06-29 2014-01-10 현대중공업 주식회사 박용 펌프의 축 정렬 장치
CN103753191A (zh) * 2014-01-26 2014-04-30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船舶轴系法兰快速连接对中装置及对中方法
CN106275252A (zh) * 2016-08-29 2017-01-04 福建东南造船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中间轴系的安装方法
CN106809341A (zh) * 2017-01-18 2017-06-09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船舶轴系设备的对中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40003836A (ko) * 2012-06-29 2014-01-10 현대중공업 주식회사 박용 펌프의 축 정렬 장치
CN102815370A (zh) * 2012-09-04 2012-12-12 中船桂江造船有限公司 一次性对中船舶轴系安装方法
CN103753191A (zh) * 2014-01-26 2014-04-30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船舶轴系法兰快速连接对中装置及对中方法
CN106275252A (zh) * 2016-08-29 2017-01-04 福建东南造船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中间轴系的安装方法
CN106809341A (zh) * 2017-01-18 2017-06-09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船舶轴系设备的对中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31953A (zh) 2018-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69109B (zh) 一种发动机机匣内环的校形装置及其校形方法
CN103259380B (zh) 一种电机壳体的加工方法
WO2007016414A3 (en) Method of aligning the upper and lower centering bells of a lens doublet assembly machine
CN204036002U (zh) 一种组装弹簧组的装置
CN107931953B (zh) 一种用于中间轴系的对接方法
CN203936688U (zh) 一种轴向定位不停车车床夹具
GB2533445A (en) A bearing cap of a shaft assembly
CN109570936B (zh) 测扭基准轴组件的加工方法
CN106346088A (zh) 双联齿轮定位及定心夹具
CN104070393A (zh) 一种轴向定位不停车车床夹具
EP1508392A1 (en) Apparatus for mounting a hollow work piece
CN110962069B (zh) 一种螺母止动销安装专用设备及方法
CN108907635B (zh) 一种轴段加工方法
CN209614848U (zh) 用于船用柴油机曲轴同铰孔的对中装置
CN209793457U (zh) 一种空心轴零件磨用夹具
CN210967035U (zh) 一种法兰盘加工定位装置
US11213897B2 (en) Method of assembling members of an assembly
CN213017342U (zh) 一种液压马达或液压油泵试验台自动导向联轴机构
CN218615434U (zh) 一种加强型瓦楞纸板覆膜机
CN219945165U (zh) 一种凸轮轴孔修复结构
US20240011867A1 (en) Double spine ring adapter for torque converter testing
CN221087463U (zh) 一种铰孔设备
CN213004605U (zh) 一种大型链节研磨定位装置
CN110406905B (zh) 一种用于链条输送设备的回转头
CN218694831U (zh) 一种等离子切割定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