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25521B - 检查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检查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25521B
CN107925521B CN201680048852.5A CN201680048852A CN107925521B CN 107925521 B CN107925521 B CN 107925521B CN 201680048852 A CN201680048852 A CN 201680048852A CN 107925521 B CN107925521 B CN 1079255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asurement data
measurement
mobile terminal
data
insp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4885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25521A (zh
Inventor
白石润平
八寻靖子
山本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9255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255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255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255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1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patient-related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10/4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patient-related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for data related to laboratory analysis, e.g. patient specimen analysi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483Phys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 G01N33/487Phys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of liquid biological material
    • G01N33/48785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details of measuring devices for physical analysis of liquid biological material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test method, e.g. user interface or power supply
    • G01N33/48792Data management, e.g. communication with processing uni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74Details of notification to user or communication with user or patient ; user input means
    • A61B5/742Details of notification to user or communication with user or patient ; user input means using visual displays
    • A61B5/7445Display arrangements, e.g. multiple display uni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66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volving blood sugars, e.g. galactos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7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volving creatine or creatinin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4Erro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Biophysic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Diabet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看漏未发送数据的检查装置及其工作方法。检查装置由装置主体(21)及移动终端(22)构成。移动终端(22)作为装置主体(21)的操作终端及测定数据的浏览终端而发挥作用。移动终端(22)通过无线通信与装置主体(21)连接。装置主体(21)向移动终端(22)无线发送测定数据。移动终端(22)向装置主体(21)通知测定数据的接收数据大小。在装置主体(21)中,判定部(72A)核对接收数据大小与测定数据的发送数据大小来判定是否正常地进行了发送。通知部(72B)向移动终端(22)通知显示存在未发送数据的发送结果。

Description

检查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查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有检查作为从活体中采集的样本的血液,并以能够浏览的方式管理其检查结果的临床检查系统(参考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临床检查系统具备测定血液的血液分析系统200、管理检查指令或检查结果的临床检查服务器9及访问临床检查服务器9的客户终端10(0029段)。若结束血液的测定,则血液分析系统200向临床检查服务器9发送检查结果(0051段)。用户能够通过客户终端10访问临床检查服务器9,并浏览检查结果(0043、0065段)。
并且,在血液分析系统200中发生了各种故障的情况下,临床检查服务器9对故障进行记录。该故障还包括作为血液分析系统200的控制部的系统控制装置8与临床检查服务器9之间的通信障碍(通信异常)(0056段)。关于通信障碍,被通知到访问了临床检查服务器9的客户终端10(0078段)。
并且,临床检查服务器9能够在与作为检查指令的发行部件的主机100之间收发检查指令(0028段)。临床检查服务器9还检测与主机100之间的通信障碍,并向客户终端10通知所检测的通信障碍(0078段)。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9120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在专利文献1的临床检查系统中,在发生血液分析系统(检查装置)200与临床检查服务器9之间的通信障碍或临床检查服务器9与主机之间的通信障碍的情况下,发生通信障碍的情况被通知到访问了临床检查服务器9的客户终端10。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临床检查系统中,用户能够确认的通知内容仅限于发生通信障碍的情况,因此存在如下问题。
即,在作为检查结果的测定数据存在多个的情况下,若在发送多个测定数据的中途发生通信障碍,则存在一部分测定数据正常地被发送,仅一部分测定数据成为未发送数据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测定数据会正常地被发送,因此即使仅通知发生通信障碍的情况,用户也有可能因不留神而不会注意到未发送数据的存在。测定数据为诊断中所使用的重要的数据,因此防止看漏未发送数据的需要较高。
并且,对检查装置的形态,发明人等研究由具有执行检查并输出测定数据的检查部的装置主体与具有显示测定数据的显示部的移动终端构成的新形态。若能够通过移动终端浏览测定数据,则检查工程师将移动终端从检查室携带到诊察室等,并能够使医生或患者浏览显示于移动终端的测定数据。并且,能够用在检查室进行的会议等与在其它系统中测定的检查结果或文献进行比较等,使用非常方便。
如此,将检查装置设为由装置主体与具有显示部的移动终端构成的新形态的情况下,相较于装置主体与显示部成为一体的现有检查装置,通信障碍的发生频率变高,且未发送数据的产生频率也变高。为了通过与装置主体不同的移动终端浏览测定数据,需要在装置主体与移动终端之间无线发送测定数据,理由为相较于有线发送,在进行无线发送的情况下,通信障碍的发生频率变高。
因此,在由移动终端构成显示部的新形态的检查装置中,未发送数据的产生频率较高,因此如以往那样仅通知通信障碍的发生会不够充分,强烈期待防止看漏未发送数据的方案。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看漏未发送数据的检查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检查装置具备装置主体及移动终端。装置主体具有检查部及发送部。检查部检查从活体中采集的样本并输出多个测定数据。发送部无线发送测定数据。移动终端具有接收部及显示部。接收部接收从发送部无线发送的测定数据。显示部显示所接收的测定数据。装置主体还具有判定部及通知部。判定部判定对移动终端,是否正常地发送了测定数据。通知部在多个测定数据中存在没有正常地发送的未发送数据的情况下,通知显示存在未发送数据的发送结果。
优选,发送结果中包含有是否按每一所述测定数据正常地进行了发送的信息。
优选,检查部进行不同的多个样本的检查,并输出每一样本的多个测定数据,且发送部所发送的测定数据为每一样本的多个测定数据。
优选,检查部在一样本的检查中输出与多个测定项目有关的多个测定数据,且发送部所发送的测定数据为关于多个测定项目的多个测定数据。
优选,判定部在发送测定数据之后,从移动终端接收移动终端所接收的测定数据的接收结果的通知,并根据接收结果判定测定数据是否正常地进行了发送。
优选,接收结果中包含有关于移动终端所接收的测定数据的已接收的数据大小,且判定部核对所发送的测定数据的数据大小与由移动终端通知的已接收的数据大小,来判定是否正常地进行了发送。
优选,接收结果中包含有显示移动终端所接收的测定数据的测定项目的已接收项目信息,且判定部核对所发送的测定数据的测定项目与由移动终端通知的已接收项目信息,来判定是否正常地进行了发送。
优选,在因通信障碍而产生了未发送数据的情况下,通知部在修复了通信障碍的情况下,对移动终端通知发送结果。
优选,通知部对与移动终端不同的终端通知发送结果。优选,移动终端作为装置主体的操作终端而发挥作用。
本发明的检查装置的工作方法具备判定步骤及通知步骤。检查装置具备装置主体及移动终端。装置主体具有检查从活体中采集的样本并输出多个测定数据的检查部及无线发送测定数据的发送部。移动终端具有接收从发送部无线发送的测定数据的接收部及显示所接收的测定数据的显示部。在判定步骤中,判定从装置主体对移动终端,是否正常地发送了测定数据。在通知步骤中,在多个测定数据中存在未正常地发送的未发送数据的情况下,通知显示存在未发送数据的发送结果。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防止看漏未发送数据的检查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检查装置及设置有检查装置的院内的说明图。
图2为分析载片及盒式容器的说明图。
图3为检查装置的说明图。
图4为样板的说明图。
图5为检查的工作流程的说明图。
图6为测定数据的说明图。
图7为检查装置的功能框图。
图8为存放于贮存器的数据的说明图。
图9为测定数据发送序列的说明图。
图10为移动终端的操作画面的说明图。
图11为状态显示画面的说明图。
图12为测定结果显示画面的说明图。
图13为发送结果显示画面的说明图。
图14为表示检查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5为测定数据的收发处理的流程图。
图16为第2实施方式的测定数据发送序列的说明图。
图17为第2实施方式的测定数据收发处理的流程图。
图18为变形例1的装置主体的故障处理的流程图。
图19为变形例1的修复时间表的说明图。
图20为变形例2的优先级插入的说明图。
图21为变形例2的紧急插入的说明图。
图22为变形例2的位置指定插入的说明图。
图23为变形例2的与图20不同的优先级插入的说明图。
图24为表示变形例2的使用例的说明图。
图25为变形例3的网络系统的说明图。
图26为变形例3的移动终端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检查装置10对血液或尿等从活体(包括人及动物)中采集的样本进行活体化学检查。检查装置10例如在病院内,设置于担当活体化学检查的检查科11,并由检查工程师T进行使用。活体化学检查(以下,简称为检查)根据内科或外科之类的、来自担当患者的诊疗的诊疗科12的检查指令来进行。
诊疗科12中设有诊疗科终端13。诊疗科终端13例如为电子病历系统的客户终端,能够访问病历DB(Data Base:数据库)并浏览或更新电子病历。诊疗科的医生D使用诊疗科终端13发行检查指令。诊疗科终端13与检查装置10例如经由作为院内的通信网络的院内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14而以能够通信的方式被连接。诊疗科终端13所发行的检查指令被发送至检查装置10。若检查结束,则从检查装置10向委托源的医生D的诊疗科终端13发送检查结果。
在进行检查时,从患者中采集血液等样本。所采集的样本被容纳于样本容器16,并被套装于检查装置10。检查装置10使用作为载片状的干式分析元件的分析载片17测定检体中所包含的化学成分或有形成分的含量。干式分析为以干燥状态准备引起特定的化学反应的试剂,并使干燥状态的试剂与样本发生反应来测定样本中的化学成分等的含量的分析方法。
干式分析例如通过比色法进行。比色法为使样本与试剂进行显色反应(色素生成反应),并通过照射测定光来测定表示反应状态的发色浓度的方法。
样本中所包含的化学成分等有多种,在检查装置10中,对与各种化学成分等相应的多个测定项目进行测定。分析载片17与多个测定项目相应地准备有多种,在各分析载片17中以干燥状态设有与各测定项目相应的试剂。活体化学检查的分类中例如有一般化学检查、酶检查等,其中,一般化学检查的测定项目中例如有葡萄糖(GLU)、总胆固醇(TCHO)、肌酸酐(CRE)、白蛋白(ALB)等。与这种测定项目相应地准备分析载片17。
并且,在制造时,各分析载片17中以条形码等形态记录有分析载片17的识别ID(Identification Data:识别数据)或表示测定项目的项目编码。检查装置10通过读取项目编码来识别分析载片17与哪一测定项目对应。
如图2所示,盒式容器18在容纳容器18A中容纳与多个测定项目相应的多个分析载片17。例如,在进行一般化学检查的情况下,选择容纳有与一般化学检查的多个测定项目(“GLU”、“TCHO”、“CRE”等)相应的多个分析载片17的一般化学检查用盒式容器18。使用一般化学检查用盒式容器18,从而能够总括进行一般化学检查的多个测定项目的测定。
在各分析载片17中形成有点样孔17A,通过点样孔17A点样样本容器16内的样本。样本的点样通过作为点样机构41(参考图3)的构成要件的点胶机41A进行。符号44为以能够更换的方式安装于点胶机41A的喷头。
另外,作为干式分析的测定方法,除了比色法以外,还有电极法。电极法为通过与参考液的电位差来测定样本中的钠或钾等电解质(离子)的方法。具体而言,是使样本及离子活度为已知的参考液分别与试剂反应之后,通过电极进行参考液与样本的电位测定,从而测定样本的离子活度的方法。在检查装置10中,还能够进行电极法的测定,在通过电极法进行测定的情况下,使用电解质型的分析载片17。
对一件检查指令,准备有检查对象的样本的样本容器16与容纳多个分析载片17的盒式容器18,且一组样本容器16与盒式容器18被套装于检查装置10。
如图1及图3所示,检查装置10具备装置主体21及移动终端22。移动终端22作为操作装置主体21的操作终端及浏览检查指令或测定结果的浏览终端而发挥作用。移动终端22例如具有兼用显示器与输入设备的触摸式显示器(以下,简称为触摸面板)22A,且由能够进行无线通信的平板型计算机构成。移动终端22与装置主体21的通信通过无线进行。
移动终端22对于装置主体21装卸自如,且还能够在安装于装置主体21的状态下进行使用。装置主体21中设有安装移动终端22的安装部23。在将移动终端22安装在安装部23的状态下,能够如设置于装置主体21的操作面板那样使用移动终端22。
在装置主体21的前表面,在安装部23的下部设有电源指示灯26及LCD(Liquid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27。电源指示灯26为通知电源的投入状态(打开关闭)的指示器,LCD27为通知故障信息或装置主体21的状态的显示部。
装置主体21的电源的打开关闭通过由移动终端22的操作进行。通过预先设置电源指示灯26,即使在移动终端22从装置主体21中被卸下的状态下,也能够确认电源的投入状态。并且,故障信息或装置主体21的状态也被通知于移动终端22,但通过设置LCD27,即使在移动终端22被卸下的状态下,也能够通过装置主体21确认主要的故障信息或状态。
在电源指示灯26的一旁设有用于输入测定开始指示的启动开关28。测定开始指示的输入如后述,主要通过移动终端22的操作画面进行。然而,若预先设为在应急时也能够由装置主体21输入测定开始指示,则会方便使用。因此,装置主体21中设有启动开关28。但是,若进行基于移动终端22及启动开关28的双重操作,则还有可能产生不良情况。因此,装置主体21中设有在不使用时遮盖启动开关28的护罩29,以防不慎操作启动开关28。
在装置主体21的上表面设有打印机66(参考图7)的出纸口31。在检查装置10中,作为测定结果的输出方式,能够选择印刷输出。出纸口31排出由打印机66打印了测定结果的纸张。
并且,在安装部23的一旁设有读卡器63(参考图7)的狭缝32。狭缝32为用于使添附在分析载片17并进行提供的校准用的卡33(以下,称为校准卡)通过的狭缝。分析载片17中设有干燥状态的试剂,但试剂的发色浓度中,在分析载片17的生产批量之间产生个体差异。发色浓度的个体差异会成为测定数据的误差,因此需要在测定前进行与各分析载片17相应的校准。
在校准卡33中,例如作为磁信息而记录有制造分析载片17时所获取的校准信息。若校准卡33通过狭缝32,则读卡器63从校准卡33中读取校准信息。根据该校准信息,装置主体21执行校准。通过进行使用了校准卡33的校准而能够轻松地进行分析载片17的个体差异的校正。
如前端护罩36的里侧所示,在装置主体21的内部设有样板37、离心分离机构38、搬送机构69(参考图7)、点样机构41及检查部42。样板37为装载成为样品的样本容器16与盒式容器18的装载部。
如图4所示,在样板37中,例如能够将一个样本容器16与一个盒式容器18作为一组样品组,并总计装载四组样品组。并且,检查装置10能够连续执行四组样品组的检查。在作为装载有各样品组的装载部位的样本端口,标有1~4的编号,例如,按照端口编号,依次执行检查。
并且,在样板37中,除了样品组以外,还装载有检查中所使用的消耗品。消耗品有作为点样机构41的构成要件的点胶机41A(参考图2)的喷头44、样本稀释用混合杯(未图示)、容纳稀释样本的稀释液的容器(未图示)及容纳参考液的容器(未图示)等。样板37通过马达的驱动而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且旋转至所需要的位置。
离心分离机构38为用于将作为样本的血液分离为包括红细胞或白细胞的血细胞成分与血浆(或血清),并抽出血浆(或血清)的机构。离心分离机构38使容纳血液的容器进行旋转并使离心力作用于容器内的血液中,由此利用比重的差异来分离成血细胞成分与血浆(或血清)。血中化学成分等的定量分析中使用血浆(或血清)。另外,对于血液的成分(血浆或血细胞成分等)的分离方法,也可以为除了基于离心分离机构38的离心分离方式以外的方式。作为离心分离方式以外的方式,例如有使血液在过滤器中流动来抽出目标成分的过滤方式。在该情况下,代替离心分离机构38而设有过滤机构。
点样机构41为对配置于点样台43上的分析载片17点样样本的机构。分析载片17从装载于样板37的盒式容器18中被取出并被搬送至点样台43。如上所述,点样机构41通过点胶机41A将样本容器16内的样本分注到盒式容器18内的多个分析载片17。
搬送机构69(参考图7)从装载于样板37的盒式容器18中将分析载片17搬送至点样台43,进一步将点样有样本的分析载片17搬送至检查部42。分析载片17的搬送以如下方式进行。
首先,通过样板37的旋转,盒式容器18移动至与点样台43相向的位置。在盒式容器18中,在容纳容器18A的下部设有分析载片17的引出口,搬送机构69从引出口将分析载片17逐一引出至点样台43。并且,对点样台43上的分析载片17,通过点样机构41点样样本。并且,搬送机构69将点样结束的分析载片17搬送至检查部42。
图5表示从基于诊疗科终端13的检查指令的发行,经过基于检查装置10中的检查指令的检查的执行,直至其检查的结果发送至检查指令的委托源的诊疗科终端13为止的工作流程。如上所述,来自诊疗科终端13的检查指令经由院内LAN14有线发送至装置主体21。装置主体21登录所接收的检查指令。
移动终端22通过无线访问装置主体21,并获取所登录的检查指令。由此,检查工程师T能够浏览检查指令。检查工程师T确认检查指令的内容,并准备容纳所采集的样本的样本容器16及包括与检查指令中所指定的检查种类相应的分析载片17的盒式容器18。将所准备的样本容器16与盒式容器18作为一组的样品组被装载于装置主体21的样板37中。样品组被装载之后,添附于分析载片17的校准卡33通过狭缝32,并输入校准信息。
在存在多个检查指令的情况下,通过同样的流程,与检查指令的内容相应的样品组被装载于样板37中。并且,输入与所装载的样品组相应的校准信息。
在检查对象的样品组的装载结束之后,前端护罩36被关闭,并输入测定开始指示。测定开始指示从移动终端22通过无线发送输入于装置主体21。
若输入测定开始指示,则装置主体21开始前处理。作为前处理,进行离心分离、项目编码读取及样本点样。在离心分离中,通过离心分离机构38,从作为样本的血液中抽出血浆(或血清)。
分析载片17通过搬送机构69从盒式容器18中被引出并被搬送至点样台43。从被搬送的分析载片17中,通过条形码阅读器64读取表示测定项目的项目编码与识别ID。然后,通过点样机构41的点胶机41A,对点样台43上的分析载片17点样样本。在点样样本之后,分析载片17通过搬送机构69从点样台43被搬送至检查部42。
检查部42具有孵化器46及测定部47。孵化器46具有载置多个分析载片17的载置板46A及加热手段(未图示),在比色法中,恒温保持(孵化)点样有样本的分析载片17并使其发生显色反应(色素生成反应)。点样样本之后的分析载片17在载置于孵化器46的载置板46A的状态下被孵化。
检查装置10记录与所读取的项目编码相应的测定项目和孵化器46的载置板46A上的分析载片17的位置信息的对应关系。该对应关系为表示配置于载置板46A上的哪一位置的分析载片17与哪一测定项目对应的对应关系。通过该对应关系,能够对将从各分析载片17中所得到的测定数据与测定项目建立对应关联来进行记录。
孵化结束后,通过测定部47进行测定。测定部47具有比色法的测定单元及电极法的测定单元。比色法的测定单元具有对发生显色反应的分析载片17照射与测定项目相应地预先确定的波长的测定光的光源及接收来自分析载片17的反射光并测定发色浓度的传感器。并且,在电极法的测定单元中,测定部47具有用于测定离子活度的探针。
载置板46A上的各分析载片17通过载置板46A的旋转,依次沿与测定单元相向的位置移动,从而进行测定。测定部47按每一分析载片17输出测定数据,并将所输出的测定数据存放在数据存储设备(data storage device)(以下,简称为贮存器(storage))62中。例如,在测定了第一个分析载片17的情况下,将其测定数据存放于贮存器62中。
此时,测定部47根据预先记录的项目编码与位置信息的对应关系,判定所读取的测定数据与哪一测定项目对应,并对项目编码(测定项目)与测定数据建立对应关联来进行记录。图5的例子表示葡萄糖(GLU)、总胆固醇(TCHO)、肌酸酐(CRE)的各测定项目的测定数据(GLU)、测定数据(TCHO)及测定数据(CRE)从测定部47依次被输出的情况。
如图6所示,对一个样本的检查指令,输出与多个测定项目对应的多个测定数据。各测定数据与检查指令的ID(“001”或“002”)建立对应关联来进行存放。
若与一件检查指令对应的测定全部结束,则装置主体21作为测定结果向移动终端22发送与一件检查指令对应的多个测定数据。装置主体21具备用于与移动终端22进行通信的无线通信部48及用于进行与院内LAN14的连接等有线通信的有线通信部49。测定结果经由无线通信部48发送至移动终端22。由此,能够通过移动终端22浏览测定结果。在此,无线通信部48作为无线发送测定数据的发送部而发挥作用。
若在移动终端22确认到测定结果,则检查工程师T作为对检查指令的检查结果而向委托源的诊疗科12的医生D发送测定结果。向委托源的发送,例如通过由移动终端22对装置主体21输出向委托源的发送指示来进行。若输入发送指示,则装置主体21经由有线通信部49向委托源的诊疗科终端13有线发送测定结果。由此,委托源的医生D能够浏览测定结果。
另外,关于向委托源的测定结果的发送,无需进行由移动终端22对装置主体21输出向委托源的发送指示,可以由移动终端22或装置主体21自动发送。作为自动发送的时刻,例如以检查工程师在移动终端22中确认测定结果,并确认了检查正常地结束的时刻(确认按钮的输入操作等)进行发送。
如图7所示,移动终端22为以通用的平板型计算机为基础,并安装有实现装置主体21的操作功能或测定结果浏览功能的检查装置应用程序(检查装置应用)的终端。移动终端22中安装有各种客户程序,检查装置应用程序为客户程序的一种。
移动终端22的基本结构与一般的计算机相同,具备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51、存储器52(memory)、贮存器53、无线通信部54及触摸面板22A。它们经由数据总线而连接。
触摸面板22A作为显示器56及通过显示于显示器56的操作画面进行输入操作的输入设备57而发挥作用。触摸面板22A为显示从装置主体21中接收的测定数据的显示部。并且,移动终端22中设有能够充电的电池58。
贮存器53例如为HDD(Hard Disk Drive:硬盘驱动器)或SSD(Solid State Drive:固态硬盘),且存放有控制程序或各种客户程序。
存储器52为CPU51用于执行处理的工作存储器,且由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构成。CPU51将存放于贮存器53的控制程序加载到存储器52,并执行基于程序的处理,由此统一控制计算机的各部。无线通信部54例如为遵照IEEE802.11等无线LAN规格的无线通信接口。无线通信部54作为接收从装置主体21的无线通信部48无线发送的测定数据的接收部而发挥作用。
装置主体21具备控制部61、检查部42、机械机构65、贮存器62、读卡器63、条形码阅读器64、打印机66、LCD27、电源指示灯26、无线通信部48、有线通信部49及充电电路68。
读卡器63具备用于读取记录于校准卡33中的磁信息的磁信息读取传感器。条形码阅读器64具备用于读取记录于分析载片17中的条形码的图像传感器。
另外,作为校准卡33,也可以代替记录有磁信息的卡而使用记录有一维条形码或QR(Quick Response:快速响应)编码(注册商标)等二次元条形码的卡。在该情况下,读卡器63成为具备用于读取条形码的图像传感器的条形码阅读器。并且,在读卡器63为条形码阅读器的情况下,也可以由一个图像传感器兼作读卡器63及条形码阅读器64。
如上所述,检查部42具有测定部47及孵化器46,且进行包括样本中所包含的化学成分等的测定在内的检查。机械机构65由离心分离机构38、搬送机构69、点样机构41等构成。
无线通信部48与移动终端22的无线通信部48同样地,为遵照IEEE802.11等无线LAN规格的无线通信接口。有线通信部49为遵照IEEE802.3等有线LAN规格的有线通信接口。无线通信部48及有线通信部49根据作为LAN的协议而具有代表性的TCP(Transmission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IP(Internet Protocol:互联网协议)进行通信。
充电电路68为对移动终端22的电池58进行充电的电路。充电电路68的连接器设置于安装部23,若移动终端22安装于安装部23,则连接器与移动终端22连接并开始充电。
作为充电电路68的连接器的规格,例如使用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并且,也可以将充电电路68的连接器作为检测是否安装有移动终端22的安装检测传感器进行利用。
另外,在本例中,通过内置于装置主体21中的充电电路68进行移动终端22的充电,当然,移动终端22的充电方法并不限于此,也可以设为通过未图示的单独的充电器进行移动终端22的充电。
根据装置主体21的动作状况,若卸下移动终端22,则还存在不方便的情况。例如,在执行装置主体21的校准的情况下,有时装置主体21还通过通信与移动终端22保持同步的同时进行,在这种情况下,若移动终端22从装置主体21中被卸下,则无法继续进行处理。因此,在特定的动作状况下,优选通过安装检测传感器检测是否从移动终端22的装置主体21被卸下,并发出不能卸下移动终端22及必须将移动终端22安装在装置主体21中的警告。警告例如显示于LCD27。
控制部61统一控制装置主体21的各部。控制部61例如作为硬件由CPU或存储器构成,并通过CPU执行控制程序来实现。控制部61具有指令管理部71及通信控制部72。指令管理部71进行所接收的检查指令的登录及与检查指令对应的测定结果等检查指令的管理。
通信控制部72控制与移动终端22的无线通信。具体而言,进行移动终端22的认证处理或对移动终端22测定数据是否正常地被发送的监控。并且,记录测定数据的发送结果,并向移动终端22或委托源的诊疗科终端13通知所记录的发送结果。
贮存器62与贮存器53同样地,例如由HDD(Hard Disk Drive:硬盘驱动器)或SSD(Solid State Drive:固态硬盘)构成。贮存器62中存放有终端管理信息、指令信息、测定结果及发送结果。终端管理信息为管理对装置主体21能够访问的移动终端22的信息。对于一个装置主体21,还能够由多个移动终端22进行访问。在能够由多个移动终端22访问装置主体21的情况下,例如,即使一个移动终端22被带出检查室的外部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用其它移动终端22进行装置主体21的操作,因此方便。对装置主体21能够访问的移动终端22通过终端管理信息进行管理。
如图8所示,终端管理信息中记录有允许访问装置主体21的移动终端22的终端ID(“T01”、“T02”、“T03”)。具体而言,终端ID中使用MAC(Media Access 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地址。众所周知,MAC地址为对通信模块等硬件,唯一地分配的物理地址,能够将MAC地址用作识别各移动终端22的终端ID。MAC地址包含于移动终端22进行通信的所有数据中所附加的标题信息中。
在从移动终端22对装置主体21存在基于通信的访问的情况下,通信控制部72参考终端管理信息,并判定是否具有访问权限。并且,对于具有访问权限的移动终端22允许访问,且对于没有访问权限的移动终端22拒绝访问。
另外,对移动终端22,登录有装置主体21的装置ID。在从装置主体21侧对移动终端22具有访问的情况下,移动终端22参考所登录的装置ID,并判定是否允许来自装置主体21的访问。作为装置ID,例如使用装置主体21的序列号。当然,也可以代替序列号,与终端ID同样地,使用被分配在通信模块中的MAC地址。
图8中,指令信息为所登录的多个检查指令(“ID:001”、“ID:002”、“ID:003”)的信息。测定结果为与各检查指令对应的测定数据(“ID:001”、“ID:002”、“ID:003”)。在一件检查指令的内容中包含有多个测定项目的情况下,一件检查指令的测定结果中包含有多个测定项目的测定数据。在图8的例子中,在“ID:001”的一件检查指令的测定数据(“ID:001”)中包含有“GLU”、“TCHO”、“CRE”、“ALB”……的多个测定项目的测定数据(“ID:001-01”、“ID:001-02”、“ID001-03”、“ID001-04”……)。
发送结果为表示从装置主体21对移动终端22是否正常地发送了各测定数据或是否存在没有正常地发送的未发送数据的信息。在此,正常地进行了发送是指发送对象的测定数据无空缺地发送到发送目的地的情况。发送结果例如按每一测定数据(“GLU”、“TCHO”、“CRE”、“ALB”)进行记录。
通信控制部72对移动终端22,通过无线通信部48无线发送存放于贮存器62中的检查指令、测定数据及发送结果等信息。如后述,移动终端22将从装置主体21获取的信息作为工作列表画面84(参考图10)、测定结果显示画面91(参考图12)、发送结果显示画面94(参考图13)进行显示。
另外,装置主体21通过院内LAN14接收新规检查指令,且在贮存器62中登录了新规检查指令的情况下,通过通信控制部72,对移动终端22通知登录有新规检查指令的情况。由此,能够对检查工程师T通知存在新规检查指令的情况。
从装置主体21中获取的数据中,测定数据为使用于诊断的重要的数据。因此,对于测定数据的无线发送,通过通信控制部72,进行相较于其它数据的通信严格的通信故障检查。
在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下,因切断电磁波的障碍物或其它电子设备所发出的电磁波的影响或与其它通信设备所发出的电波的干扰等而发生通信障碍。并且,通信中途移动终端22进行移动而在与装置主体21之间移动终端22脱离作为电波到达范围的可通信范围的情况下,也发生通信障碍。
众所周知,在无线LAN规格中,在TCP/IP的协议中也进行利用了作为数据的发送单位的数据包的标题信息的通信故障检查。这种通信故障检查在无线通信部48进行。
在TCP/IP协议中,将从应用层等上位的协议层次接受的用户数据(例如,测定数据等)分块成小尺寸的数据包,且按数据包单位进行通信故障检查。在TCP/IP协议的通信故障检查中,检查对象为数据包,关于上位的协议层次的用户数据(测定数据)的全部是否正常地进行了发送,在检查对象之外。
并且,在TCP/IP协议的通信故障检查中,在无法接受数据包的情况下,对发送源仅请求数据包的再发送,由此在再发送的请求达到规定次数的情况下结束处理。之后不会进行通知数据包的发送结果等的处理。
在装置主体21中,除了这种TCP/IP的协议上的通信故障检查以外,通信控制部72在比TCP/IP更上位的协议层次(应用层等)中,还进行将检查对象作为测定数据的通信故障检查。
图9中示出基于通信控制部72的测定数据的通信故障检查方法。通信控制部72具有判定部72A及通知部72B。判定部72A判定是否对移动终端22正常地发送了测定数据。通信控制部72例如在一件检查指令的测定结束的时刻,经由无线通信部48,作为检查指令的测定结果而发送一件检查指令的测定数据。
如图9的测定数据发送序列中所示,在发送测定数据时,首先,在装置主体21的无线通信部48与移动终端22的无线通信部54之间确立通信链路。通信链路的确立例如根据无线LAN的协议,通过由装置主体21的无线通信部48发送信标信号,并由移动终端22的无线通信部54对信标信号进行响应来进行。此时,通信控制部72根据终端管理信息还进行移动终端22的访问权限的判定。
若确立通信链路,则通信控制部72开始测定数据的发送处理。在通信控制部72中,对一件检查指令的测定结果中所包含的多个测定项目的测定数据,按每一测定项目进行发送。
在本例中,一件检查指令的测定结果中包含有“GLU”、“TCHO”、“CRE”、“ALB”等测定数据。在通信控制部72中,首先,发送第一件测定项目的测定数据(GLU)。移动终端22在无线通信部54中接收测定数据(GLU)。并且,移动终端22作为测定数据的接收结果对已接收的数据大小(接收数据大小)进行计数,并向装置主体21发送进行计数的接收数据大小的通知。
在通信控制部72中,判定部72A接收接收数据大小的通知,并核对其接收数据大小与装置主体21所发送的测定数据(GLU)的发送数据大小,来判定测定数据(GLU)是否正常地进行了发送。在接收数据大小与发送数据大小一致的情况下,判定部72A判定为正常地进行了发送,在不一致的情况下,判定为产生了未发送数据。判定部72A记录对第一件测定项目的测定数据(GLU)进行判定的发送结果。
若第一件测定项目的测定数据(GLU)的发送结束,则发送第二件测定项目的测定数据(TCHO)。对于第二件测定数据(TCHO),也通过与上述同样的流程判定是否正常地进行了发送,并记录发送结果。对于第三件以后的测定数据(“CRE”、“ALB”……),也同样地进行通信故障检查,并记录各自的发送结果。
在本例中,对于第一件及第二件测定数据(“GLU”、“TCHO”),由于正常地进行了发送,因此这些测定数据的发送结果被记录为“正常”。另一方面,对于第三件及第四件测定数据(“CRE”、“ALB”),由于在发送中途发生通信障碍而没有正常地进行了发送。因此,这些测定数据的发送结果被记录为“未发送”。如此,发送结果中包含有是否按每一测定数据正常地进行了发送的信息。
通知部72B向移动终端22或检查的委托源的诊疗科终端13通知所记录的发送结果。通知部72B在因与移动终端22之间的通信障碍而产生未发送数据的情况下,在修复了通信障碍的情况下,对移动终端22通知发送结果。通知部72B在没有修复与移动终端22之间的通信障碍的情况下,通过有线通信部49,对诊疗科终端13通知发送结果。
在图10~图13中,表示移动终端22的操作画面。如图10所示,在移动终端22的初始画面81中,作为邮件、浏览器、日历、记录本等各种应用程序的图标82的一种,显示有启动对装置主体21进行操作的检查装置应用程序的图标82(“检查装置应用程序”)。在初始画面81中,若图标82进行操作,则检查装置的菜单画面83显示于触摸面板22A中。
在菜单画面83中设有测定选择按钮83A、履历按钮83B、设定按钮83C及电源按钮83D。测定选择按钮83A为选择作为检查装置10的主菜单的测定菜单的按钮。若测定选择按钮83A进行操作,则移动至显示登录于装置主体21中的检查指令的工作列表画面84。
履历按钮83B为用于显示履历信息的操作按钮。履历信息中除了历史测定履历和通信履历,还包含有表示进行了哪一种操作的操作履历等。操作履历中例如还包含有测定开始指示是通过装置主体21的启动开关28的操作而被输入的,还是通过移动终端22的操作而被输入的之类的、有关操作指示的输入路径的信息。这种操作履历例如在产生某种问题的情况下,利用于问题分析等中。设定按钮83C为了进行各种设定而被利用。若设定按钮83C进行操作,则移动至设定画面。
电源按钮83D为投入电源的按钮。装置主体21中设有主电源开关(未图示),在主电源开关处于打开的状态下,操作电源按钮83D,从而能够进行装置主体21的电源的打开关闭。电源按钮83D中显示有电源被打开或被关闭。在图10中,表示打开(“ON”)的状态。
工作列表画面84中设有显示所登录的检查指令的指令表示区域85。指令表示区域85具有显示检查指令的内容的内容显示区域85A及选择检查指令的标签85B。作为检查指令的内容,除了检查指令ID、患者名、患者ID、患者的性别、样本种类、是否稀释样本以外,还包含有委托源的医生名、医生所属的诊疗科、委托日期等信息。它们显示于内容显示区域85A。
多个检查指令的内容显示可通过选择检查指令ID(“001”、“002”、“003”)所显示的标签85B来进行切换。在图10中,选择检查指令ID为“001”的标签85B,内容显示区域85A中显示有被选择的检查指令(ID:001)的内容。
在显示工作列表画面84时,移动终端22访问装置主体21,并获取记录于装置主体21的贮存器62中的检查指令。并且,将所获取的检查指令显示在工作列表画面84中。
工作列表画面84中设有测定开始按钮86。若测定开始按钮86进行操作,则对于所登录的检查指令,按图5所示的流程开始包括前处理及测定的检查。
另外,在测定开始按钮86进行操作时,移动终端22的电池余量变得较少,在直至检查结束为止电池不够用的情况下,由于电池余量较少,因此可以显示无法继续执行检查等的警告信息。
如图11所示,若检查开始,则移动至显示检查的状态的状态显示画面87。状态显示画面87中也设有指令表示区域85,指令表示区域85的一旁设有状态表示区域88。状态表示区域88中显示有现在执行中的检查的进展状况。具体而言,显示在离心分离、点样、孵化、测定之类的检查的各进展阶段中,现在处于哪一阶段。在图11的例子中,显示有ID为001的检查指令的检查为执行中,已结束离心分离、点样、孵化,且现在为测定执行中。
并且,在状态表示区域88中显示有测定结束为止的剩余时间。剩余时间随着经时而被倒计时。通过这种剩余时间显示,能够确认还有多长时间内结束测定。
并且,在标签85B中,对于检查执行中的检查指令(ID:001),显示出表示检查正在执行中的内容的(“检查中”),对于未实施检查的检查指令(ID:002、003),显示出表示未实施的内容的(“未”)。
如图12所示,若测定结束,则显示测定结果显示画面91。测定结果显示画面91中设有指令表示区域85及测定结果表示区域92。测定结果表示区域92中显示有通过指令表示区域85的标签85B进行选择的检查指令的测定结果。在本例中,选择检查指令ID为“001”的标签85B,且显示有其测定结果。
测定结果表示区域92显示有一件检查指令中所包含的、多个测定项目(GLU、TCHO、CRE、ALB……)的测定数据。测定结果表示区域92被划分为显示各测定项目的子区域92A,且各子区域92A被分配在各测定项目中。
各子区域92A中除了测定项目的测定数据的值以外,还显示有表示适当范围的读数及显示读数上的测定数据的值的位置的标记。例如,在测定项目(GLU)的情况下,子区域92A内显示有测定数据的值150mg/dL。而且,显示有表示适当范围的读数10mg/dL~600mg/dL,并显示有作为读数上的测定数据的值的150mg/dL的位置的标记。对于其它测定项目(TCHO、CRE、ALB)的子区域92A也相同。
图13所示的发送结果显示画面94为显示通过装置主体21的通知部72B向移动终端22通知的发送结果的画面。发送结果显示画面94除了指令表示区域85、测定结果表示区域92以外,还具有发送结果表示区域96。
发送结果表示区域96中显示有对于各测定项目的测定数据是否正常地进行了发送的发送结果。如图9所示,图13所示的发送结果例示出对于测定项目(GLU、TCHO)的测定数据正常地进行了发送,但对于测定项目(CRE、ALB)的测定数据成为未发送的情况。
在该情况下,对于测定项目(GLU、TCHO),在发送结果表示区域96的子区域96A显示出“正常”。并且,在测定项目(GLU、TCHO)的子区域92A显示有测定数据的值。
另一方面,对于成为未发送的测定项目(CRE、ALB),在子区域96A显示出“未发送”。并且,在测定项目(CRE、ALB)的子区域92A,理所当然,不会显示有测定数据的值而仅显示有表示适当范围的读数。
如此,在发送结果显示画面94按每一测定项目显示有发送结果。因此,如本例那样,在一部分测定项目正常地进行了发送,但一部分成为未发送数据的情况下,也能够明确地确认未发送数据。另外,关于发送结果的显示方式,除了如本例那样作为文字信息(“正常”或“未发送”)进行显示以外,还可以通过颜色或标记进行显示。
并且,发送结果显示画面94中显示有“存在未发送数据”之类的警告信息。而且,向检查工程师T通报的重要度较高,因此在发送结果显示画面94中进行优先显示。具体而言,在移动终端22中,在接收到发送结果的通知的情况下,进行在显示于触摸面板22A中的其它画面上进行弹出显示或由其它画面自动切换为发送结果显示画面94等的优先显示。由此,能够对检查工程师T迅速地通报发送结果。
另外,在发送结果全部正常的情况下,通报发送结果的重要度较低,因此也可以仅在存在未发送数据的情况下,进行发送结果显示画面94的优先显示。
并且,发送结果显示画面94中显示有再接收按钮94A及再测定按钮94B。若再接收按钮94A进行操作,则对移动终端22、装置主体21请求测定数据的再接收。若接收再接收请求,则装置主体21对移动终端22再发送成为未发送数据的测定数据。另外,作为再发送的方法,可以仅再发送成为未发送数据的测定数据,也可以再发送包括未发送数据的一件检查指令的测定数据的全部。
再测定按钮94B不仅是测定数据的再发送,而且还是用于请求再测定的操作按钮。对于发送结果被设为正常的测定数据,在其值表示通常无法假定的异常值的情况下,还存在认为测定中的动作故障为原因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装置主体21请求再测定。若通过再测定按钮94B的操作对装置主体21请求再测定,则装置主体21执行再测定及再测定结果的再发送。
对基于上述结构的作用,结合参考图14及图15的流程图进行说明。诊疗科12的医生D在诊察患者并认为有必要进行检查的情况下,通过诊疗科终端13发行检查指令。在诊疗科终端13中发行的检查指令经由院内LAN14发送至装置主体21。在装置主体21中,若接收检查指令,则将检查指令登录在贮存器62中(S(步骤)1010)。
若新规检查指令被登录,则装置主体21向移动终端22通知其内容。通过该通知,检查工程师T能够确认登录有新规检查指令的情况。若从菜单画面83测定选择按钮83A进行操作,则显示出如图10所示的工作列表画面84。在显示工作列表画面84时,由移动终端22访问装置主体21,并获取贮存器62内的指令信息。由此,在移动终端22的工作列表画面84中显示有新规检查指令(S2010)。
检查工程师T确认检查指令的内容,并准备成为检查的对象的样本与盒式容器18。并且,样本被容纳于样本容器16中。将样本容器16与盒式容器18设为一组的样品组被装载于装置主体21中(S1020)。与检查指令的件数相应地,最多进行四组这种样品组的装载作业。
并且,在进行样品组的装载作业时,使添附于所使用的盒式容器18的分析载片17中的校准卡33通过狭缝32,并对装置主体21输入校准信息。装置主体21根据所输入的校准信息,执行与所装载的分析载片17相应的校准。
若样品组的装载结束,则检查工程师T在移动终端22的工作列表画面84中,操作测定开始按钮86。由此,由移动终端22发送测定开始指示(S2020)。在装置主体21中,若输入测定开始指示,则开始包括前处理和测定的检查(S1030)。关于检查,按每一检查指令进行。在装置主体21中,首先,开始一件检查指令的检查(S1040)。
在检查时,按照图5所示的流程,执行样本的离心分离、向各分析载片17的样本的点样、孵化、测定这一连的处理。在点样样本时,通过条形码阅读器64读取各分析载片17的项目编码。并且,孵化器46的载置板46A上的分析载片17的位置与项目编码的对应关系被记录于贮存器62中。根据该对应关系,记录每一测定项目的测定数据。
并且,装置主体21向移动终端22通知执行中的检查的进展状况。进展状况显示于图11所示的状态显示画面87。检查工程师T通过状态显示画面87能够确认现在的检查的进展状况或剩余时间。
在装置主体21中,若孵化结束,则按每一分析载片17进行基于测定部47的测定。若对一件测定项目执行测定(S1050),则测定部47输出所执行的测定项目的测定数据(S1060)。所输出的测定数据存放于贮存器62。在存在下一个测定项目的情况下,进行下一个分析载片17的测定并输出测定数据(S1070)。测定各分析载片17的测定数据在贮存器62内按每一测定项目建立对应关联来进行记录。
若一件检查指令的测定项目的测定结束(S1080),则进行一件检查指令的测定数据的发送处理(S1090)。与此对应地,在移动终端22进行由装置主体21发送的测定数据的接收处理(S2030)。
这种一件检查指令的测定数据的收发处理(S1090及S2030)按图15所示的流程进行。首先,装置主体21按每一测定项目发送测定数据(S1091)。移动终端22接收测定数据(S2031),并对于测定数据检查接收数据大小(S2032)。移动终端22向装置主体21发送接收数据大小。
在装置主体21中,若接收接收数据大小,则判定部72A核对接收数据大小与发送数据大小,来判定发送结果(S1092)。在接收数据大小与发送数据大小的数据大小一致的情况下,判定部72A判定为正常地进行了发送,在不一致的情况下,判定为产生了未发送数据。判定部72A将是否正常地进行了发送的判定结果作为发送结果进行记录(S1093)。判定部72A对于下一个测定项目的测定数据也进行同样的处理,并记录发送结果(S1094)。
对于一件检查指令的所有测定项目,在发送结果的记录结束的情况下(在S1094中,否),通知部72B判定是否能够与移动终端22进行通信(S1095)。在修复了与移动终端22之间的通信障碍的情况下,通知部72B对移动终端22通知发送结果(S1095)。在没有修复通信障碍的情况下,通过有线通信对检查指令的委托源的诊疗科终端13通知发送结果(S1097)。在修复了通信障碍的情况下,移动终端22从装置主体21中接收发送结果(S2033)。
在图14中,若一件检查指令的测定数据的发送处理结束(S1090),则装置主体21开始下一个检查指令的处理(在S1100中,是)。在没有下一个检查指令的情况下(在S1110中,否),结束检查(S1110)。
若接收测定数据(S2030),则移动终端22将测定数据作为测定结果显示在触摸面板22A中(S2040)。测定结果显示于图12所示的测定结果显示画面91。并且,在接收了发送结果的情况下,移动终端22将发送结果显示在触摸面板22A中(S2050)。发送结果显示于如图13所示的发送结果显示画面94。
若在发送结果显示画面94确认到测定数据全部正常地进行了发送,则检查工程师T对委托源的诊疗科12的医生D发送检查结束的通知。测定结果从装置主体21经由院内LAN14发送至诊疗科终端13。
并且,在因通信障碍而存在未发送数据的情况下,发送结果显示画面94中显示有表示存在未发送数据的显示或警告信息。检查工程师T能够通过发送结果显示画面94确认存在未发送数据的情况。由此,可防止看漏未发送数据。在存在未发送数据的情况下,发送结果显示画面94的再接收按钮94A进行操作而对装置主体21指示测定数据的再发送。并且,根据需要再测定按钮94B进行操作而指示再测定。
在装置主体21与移动终端22之间,进行相较于有线通信,通信障碍的发生频率较多的无线通信,因此关于基于通信控制部72的通信故障检查功能及发送结果的向移动终端22的通知功能,尤其必要性较高。
而且,在由装置主体21进行通知,且显示于移动终端22的发送结果显示画面94的发送结果中,包含有是否按多个测定项目的每一测定数据正常地进行了发送的信息(“正常”或“未发送”)。因此,不仅能够明确地确认未发送数据的有无,而且还能够明确地确认哪一测定项目的测定数据正常地进行了发送,相反地,哪一测定项目的测定数据为未发送。并且,对于未发送数据的件数也能够明确地进行确认。
装置主体21通过使用具有与多个测定项目对应的多个分析载片17的盒式容器18,对于对一个样本的一件检查指令,能够总括进行多个测定项目的测定。构成检查部42的测定部47在一个样本的检查中,输出与多个测定项目有关的测定数据。在通信控制部72的控制之下,无线通信部48向移动终端22无线发送对于如此输出的多个测定项目的多个测定数据。
如此,在对一件检查指令发送多个测定项目的测定数据的情况下,知道到哪为止的测定数据已正常地发送,从哪开始为未发送数据之类的信息的必要性较高。这是因为,理所当然地,在仅发送一件测定项目的测定数据的情况下,发送对象为一件,因此只要能够确认是否为未发送即可,无需确认未发送的件数或内容。
按照检查指令进行测定的多个测定项目全部为诊断中所使用的重要的测定项目,因此不能有测定项目的遗漏。因此,如装置主体21那样,在一个样本的检查中输出多个测定项目的测定数据,且在无线发送其的装置中,通知每一测定数据的发送结果非常有用。
并且,在本例中,构成检查部42的测定部47对于一个样本输出多个测定项目的测定数据。然而,在对于一个样本仅输出一件测定项目的测定数据的情况下,对于如装置主体21那样连续进行多个检查指令的处理的装置,本发明也有用。
这是因为,在装置主体21中,即使在按每一样本输出一件测定项目的测定数据的情况下,只要进行不同的多个样本的检查,则测定部47也成为输出每一样本的多个测定数据。在发送这种多个测定数据的情况下,也优选能够按每一样本确认发送结果。因此,在如装置主体21那样无线发送每一样本的多个测定数据的装置中,通知每一样本的发送结果非常有用。
并且,在对移动终端22无法通知发送结果的情况下,通知部72B也通过有线通信向委托源的诊疗科终端13通知发送结果。因此,在假设没有向移动终端22通知发送结果而检查工程师T无法确认未发送数据的存在的情况下,委托源的医生D也能够确认发送结果,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看漏未发送数据。
并且,装置主体21的判定部72A在发送测定数据之后,作为接收结果从移动终端22接收接收数据大小的通知,并根据接收数据大小判定测定数据是否正常地进行了发送。如此,在作为测定数据的发送源的装置主体21中进行发送判定,因此判定精度较高。这基于以下理由。
即,如移动终端22那样,在挪用通用的平板型终端的情况下,相较于作为专用装置进行开发的装置主体21,缺乏式样的制作等设计的自由度。因此,在移动终端22中,有无法确保用于实现必要的判定精度的性能的情况。相反地,这是因为装置主体21作为专用装置而被开发,因此容易确保用于实现必要的判定精度的性能。
并且,从发送目的地的移动终端22接收接收结果的通知,并通过发送源的装置主体21进行发送判定,因此能够轻松地进行每一测定数据的发送判定。这是因为,装置主体21具有发送对象的测定数据,因此能够轻松地掌握待发送的测定数据的数据大小。因此,只要能够从移动终端22接收接收数据大小等接收结果的通知,则能够与测定数据的数据大小进行核对,并能够轻松地进行发送判定。
另外,作为发送判定的方法,也可以为其它方法。例如,在装置主体21所发送的测定数据的标题信息中记录所发送的测定数据的数据大小。在移动终端22中,核对从所接收的测定数据的标题信息中读出的数据大小与接收数据大小。并且,作为接收结果从移动终端22向装置主体21发送数据大小是否一致的核对结果。在装置主体21中,判定部72A根据所接收的核对结果进行发送判定。
但是,如此在移动终端22进行数据大小的核对的方法与在装置主体21进行核对的情况相比,移动终端22的处理变得繁琐,而且处理的负荷变大。因此,在缺乏设计的自由度的移动终端22中很难采用,因此如上述例中所示那样,优选在装置主体21中进行核对。
并且,将由移动终端22向装置主体21通知的接收结果作为接收数据大小,因此移动终端22只要进行计数数据大小的处理即可,在移动终端22中,无需进行复杂的处理。因此,可抑制移动终端22的处理的负荷。
并且,以移动终端22作为装置主体21的操作终端发挥作用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无操作终端的功能,至少仅具有测定数据的浏览功能即可。但是,在移动终端22作为操作终端而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可认为检查工程师T使用移动终端22的频率上升。因此,可认为为了对检查工程师T唤起有关未发送数据的注意而对移动终端22通知发送结果,这与不作为操作终端而发挥作用的情况相比,较有效。
另外,在本例中,以包括按每一测定项目是否常地发送了测定数据的信息的发送结果为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发送结果中至少包含有存在未发送数据的内容即可。当然,如上所述,优选设为能够按每一测定项目识别发送结果。
并且,在本例中,不限于存在未发送数据的情况,在正常地进行了发送的情况下,也由装置主体21对移动终端22通知发送结果,但也可以在正常地进行了发送的情况下不通知发送结果而仅存在未发送数据的情况下通知发送结果。
[第2实施方式]
图16及图17所示的第2实施方式为将多个测定项目的测定数据总结为一个数据文件来进行发送的例子。具体而言,如图9所示,在第1实施方式中,将一件检查指令中所包含的多个测定项目(GLU、TCHO、CRE、ALB……)的测定数据以各自的记录单位进行发送。对于此,在第2实施方式中,如图16所示,将一件检查指令中所包含的多个测定项目(GLU、TCHO、CRE、ALB……)总结为一个数据文件来进行发送。
数据文件例如为CSV(Comma-Separated Values:逗号分隔值)形式,各测定项目的项目名(GLU、TCHO、CRE、ALB……)、各测定数据的值(150、200……)为分别用逗号划分并进行记录的文本文件。
一件检查指令的测定数据的收发处理成为图17所示的流程。图17所示的流程与第1实施方式的图15的流程的不同点为S1091的步骤变更为S1091B的步骤、S2032的步骤变更为S2032B的步骤的方面及相当于图15的S1094的步骤在图17的流程中不存在的方面。其它与图15的流程相同。
若在装置主体21中一件检查指令的处理结束,则通信控制部72经由无线通信部48向移动终端22无线发送一件检查指令的测定数据。此时,通信控制部72将多个测定项目的测定数据总结为一个数据文件,并向移动终端22发送数据文件(S1091B)。
若接收包括多个测定数据的数据文件(S2031),则移动终端22检查数据文件的接收数据大小及记录于数据文件中的测定项目的已接收的项目名。并且,移动终端22将接收数据大小及已接收项目名作为接收结果发送至装置主体21(S2032B)。在此,已接收项目名相当于已接收项目信息。作为已接收项目信息,也可以为项目名以外,只要是进行符号化的项目ID等能够特定测定项目的信息即可。
在用一个数据文件来发送多个测定数据的情况下,可设想在数据文件的发送中途产生通信障碍而数据文件的一部分成为未发送的情况。例如表示图16所示的ID为002的检查指令的数据文件(ID:002)中,在数据文件的发送中途发生通信障碍而GLU及TCHO这两个测定项目的测定数据虽然正常地进行了发送,但剩余的测定项目的测定数据无法发送的例子。
在该情况下,移动终端22对所接收的数据文件的数据大小进行计数并求出接收数据大小。而且,从所接收的数据文件中读出测定项目的项目名。所读出的项目名成为已接收项目名。这些接收数据大小及已接收项目名作为接收结果而被发送至装置主体21。
在装置主体21中,判定部72A根据接收数据大小及已接收项目名,判定数据文件中所包含的多个测定项目的测定数据中,哪一测定项目正常地进行了发送,哪一测定项目成为未发送数据。判定部72A作为发送结果将各测定项目的判定结果记录在贮存器62。
在此,在发送判定中,除了已接收项目名以外,还使用接收数据大小的理由为有可能还存在仅项目名被发送,与项目名对应的测定数据的值本身成为未发送的情况。因此,即使在接收结果中包含有已接收项目名,也根据接收数据大小,在判定为测定数据的值没有被发送的情况下,其测定项目的测定数据被判定为未发送。
通过这种方式,判定部72A按每一测定项目进行测定数据的发送判定。如图16所示,对各检查指令,按每一测定项目记录发送结果。在图16的例子中,对于ID为001的检查指令,所有测定项目正常地进行了发送,对于ID为002的检查指令,仅“GLU”及“TCHO”的测定项目为正常,剩余的测定项目成为未发送的例子。
[变形例1]
对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示出的检查装置10,如下所示那样能够附加各种功能。在图18及图19所示的变形例1中,在装置主体21中发生各种故障的情况下,具备通知其故障内容的故障通知功能。在此,变形例1的故障并不限于通信故障,包括测定故障、条形码读取故障、离心分离机构、点样机构的动作不良等各种故障。
如图19所示,在变形例1中,在装置主体21的控制部61设有故障监控部98。并且,贮存器62中存放有各种故障A、B、C……及对各自的预想修复时间建立对应关联来进行记录的修复时间表99。
如图18的流程图所示,在装置主体21中,若电源被打开(在S1210中,是),则故障监控部98开始故障监控(S1220)。若发生故障(在S1230中,是),则故障监控部98从修复时间表99中读出与故障内容相应的预想修复时间(S1240)。并且,故障监控部98将包括预想修复时间的故障内容显示在装置主体21的LCD27中(S1250)。并且,对移动终端22也通知故障内容(S1260)。
装置主体21与移动终端22之间进行无线通信,因此还存在因通信障碍而无法通知故障内容的情况。因此,故障监控部98在向移动终端22通知之后,等待来自移动终端22的接收确认(S1270)。并且,在从移动终端22存在接收确认的通知的情况下(在S1270中,是),判定为向移动终端22通知了故障内容。
另一方面,在从移动终端22无接收确认的通知的情况下(在S1270中,否),判定为没有通知故障内容(在S1270中,否)。在该情况下,通过有线通信或无线通信向诊疗科终端13等其它终端通知故障内容(S1280)。另外,在向其它终端通知故障内容的情况下,优选一并通知对移动终端22无法通知故障内容的内容。
将故障内容的通知源设为诊疗科终端13的理由为如下。检查的委托源的医生D等待所委托的检查结束的情况较多,且对检查的结束时间关心较高。因此,在装置主体21中发生故障而检查的结束比预计的晚的情况下,通过故障内容的通知将其内容迅速地进行传达,从而具有减轻医生D的心理负担的效果。
故障监控部98在通知故障内容之后,根据故障内容判定修复时是否需要再启动(S1290)。在需要再启动的情况下,执行再启动(S1300)。并且,故障监控部98与再启动与否无关,对修复为止的时间进行倒计时处理(S1310)。倒计时处理在故障内容的通知源的全部或一部分中进行。例如,可以仅在装置主体21的LCD27中进行或也可以对对移动终端22或诊疗科终端13通知的时间进行倒计时。若电源被关闭(S1320),则结束故障监控。
[变形例2]
图20~图24所示的变形例2为有关指令管理部71所进行的检查指令的插入功能的例子。如上所述,若接收来自委托源的检查指令,则指令管理部71在贮存器62内的指令信息中登录所接收的检查指令。所登录的检查指令的处理顺序在原则上为登录顺序。然而,由于与登录顺序无关地存在需要优先进行处理的检查指令,因此指令管理部71具备检查指令的插入功能。
图20所示的例子为与检查指令的优先级相应地进行插入的优先级插入的例子。优先级例如被设定为检查指令中所附带的标志。优先级例如通过检查指令的委托源的医生或检查工程师等用户被设定。在图20中,指令信息中依次登录有ID为009、014、010、011……的多个检查指令。其中,ID为009的检查指令为检查中。在登录顺序为第二的ID为014的检查指令中,优先级被设定为“中”,在登录顺序为第一、第三、第四的其它检查指令中没有设定有优先级,全部为通常。
在该状况下,考虑指令管理部71例如新规接收优先级被设定为“高”的、ID为021的检查指令的情况。新规接收的检查指令除了检查中的检查指令以外,在待机中的检查指令之中优先级最高。因此,指令管理部71将优先级为“高”的新规检查指令插入到作为待机中的检查指令的最上位的第二位并将其进行登录。
图21所示的例子为紧急插入的例子。在紧急插入中,在存在被紧急指定的检查指令的情况下,即使现在存在检查中的检查指令,也暂时停止其检查指令的检查,并插入到第一位。在图21中,执行插入处理之前的指令信息与图20的例子相同。若接收被紧急指定的新规检查指令(ID:024),则指令管理部71将被紧急指定的检查指令(ID:024)插入到第一位并将其进行登录。并且,若紧急指定的检查指令被登录在第一位,则检查中的ID为009的检查指令的处理会暂时停止,且开始紧急指定的检查指令的处理。
图22所示的例子为将手动指定了插入位置的检查指令插入的位置指定插入的例子。在图22中,在执行插入处理之前的指令信息也与图20的例子相同。在接收了插入位置被指定的新规检查指令的情况下,指令管理部71将所接收的检查指令登录在指定的位置。例如,插入位置的指定为在ID:010与011之间的情况下,如图22所示,新规检查指令(ID:026)登录于ID:010与011之间。
图23所示的例子为与图20所示的优先级插入不同的优先级插入的例子。在图20的例子中,与通过检查工程师或委托源的医生被指定的优先级相应地进行检查指令的插入处理,相对于此,在图23的例子中,与预先设定的优先级表100相应地进行检查指令的插入处理。
优先级表100中例如对于样本种类(全血、血浆或血清、尿等)或样本端口(参考图4的样板37)的端口编号设定有优先级。在样本种类中,按“全血”、“血浆或血清”、“尿”的顺序优先级较高,对于样本端口,按“1”、“2”、“3”、“4”的顺序优先级较高。
检查指令中包含有样本种类信息。并且,样品组(样本容器16及盒式容器18)被套装于样板37之后,通过检查工程师样本端口的端口编号被设定在检查指令。
在新规接收了检查指令的情况下,指令管理部71根据检查指令中所包含的样本种类或端口编号,并参考优先级表100进行新规检查指令的插入处理。
在图23的例子中,在执行插入处理之前的指令信息中,测定中的检查指令的样本种类为“血浆”,待机中的检查指令的样本种类全部为“尿”。指令管理部71读取新规检查指令(ID:032)的样本种类。并且,样本种类为“全血”,因此指令管理部71参考优先级表100来调查“全血”的优先级。“全血”的优先级比作为待机中的检查指令的样本种类的“尿”高。因此,在指令管理部71中,将新规检查指令(ID:032)的插入位置确定在待机中的检查指令中的最上位(ID:029的上),并在所确定的位置登录新规检查指令(ID:032)。
在本例中,以样本种类为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对于端口编号也相同。指令管理部71根据新规检查指令的端口编号,并参考优先级表100来确定插入位置。并且,如优先级表100的样本种类及端口编号那样,在存在多种设定优先级的信息的情况下,在两者进行了竞争的情况下,对于优先设定哪一个(例如,比端口编号始终优先样本种类等)的信息,也优选预先设定在优先级表100中。
并且,作为优先级信息,以样本种类及端口编号为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为它们以外。例如,也可以根据测定种类(一般化学检查、酶检查、电解质检查、免疫学检查等)设定优先级。并且,也可以根据检查工程师等执行检查的用户的用户ID或检查对象的患者ID设定优先级。在通过用户ID设定优先级的情况下,例如,可考虑对于担当救命救急的用户,预先将优先级设为较高之类的使用方法。并且,在通过患者ID设定优先级的情况下,可考虑对于严重疾患的患者,预先将优先级设定为较高之类的使用方法。
如图24所示,关于检查指令,除了诊疗科终端13以外,还能够由移动终端22进行输入。并且,在装置主体21中,能够在终端管理信息中登录多台移动终端22,因此对1台装置主体21,还有可能从多个移动终端22发送检查指令。如此,在存在多个检查指令的发送源的情况下,与多个检查指令的优先级等相应地调整处理顺序的必要性变大。因此,基于图20~图23中所示的指令管理部71的检查指令的插入功能如检查装置10那样,在装置主体21能够从多个发送源接收检查指令的装置中尤其有用。
[变形例3]
图25及图26所示的变形例3为连接多台检查装置10与指令管理服务器101来构成检查系统的例子。指令管理服务器101为管理检查指令的服务器。指令管理服务器101将检查装置10、诊疗科终端13作为客户终端,接收来自客户终端的检查指令,并将所接收的检查指令登录在指令管理DB102中。
若为大型医院,则多名检查工程师T所属于检查科11,且配备多台检查装置10的情况也较多。并且,诊疗科12的数量也增多,且诊疗科终端13的台数也增加。在这种情况下,通过1台检查装置10管理检查指令不方便,因此优选指令管理服务器101携带检查指令的管理功能。指令管理服务器101、多台检查装置10的装置主体21、诊疗科终端13及病历DB103通过院内LAN14以能够通信的方式被连接并构成网络系统。指令管理服务器101经由院内LAN14接收检查指令。由此,能够通过指令管理DB102对输入源不同的多个检查指令进行一元化管理。
如图26所示,在如此构成网络系统的情况下,也可以设为能够由检查装置10的移动终端22访问病历DB103或指令管理DB102。在移动终端22中,作为客户程序,除了检查装置应用程序以外,还安装有病历应用程序(病历应用)或指令应用程序(指令应用)。启动各应用程序的图标82显示于初始画面81。
病历应用程序为用于访问病历DB103并浏览病历的客户程序。指令应用程序为访问指令管理DB102并浏览检查指令的客户程序。由此,检查工程师T能够从移动终端22轻松地访问指令管理DB102或病历DB103。另外,除了病历或检查指令的浏览以外,还可以设为可从移动终端22进行更新。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或上述变形例,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可采用各种结构是理所当然的。例如,也可适当组合上述实施方式或上述变形例。
而且,对于变形例1~3,与第1实施方式及第2实施方式不同,分别发挥不同的效果,因此与第1实施方式及第2实施方式不同地还可以分别实施各变形例1~3。
符号说明
10-检查装置,21-装置主体,22-移动终端,42-检查部,47-测定部,48-无线通信部(发送部),54-无线通信部(接收部),61-控制部,72-通信控制部,72A-判定部,72B-通知部,94-发送结果显示画面。

Claims (9)

1.一种检查装置,其具备:
装置主体,其具有检查从活体采集的样本而输出多个测定数据的检查部及无线发送所述测定数据的发送部;及
移动终端,其具有接收从所述发送部无线发送的所述测定数据的接收部及显示所接收的所述测定数据的显示部,
所述装置主体还具备:
判定部,其判定是否向所述移动终端正常地发送了测定数据;
通知部,其在多个所述测定数据中存在未正常地发送的未发送数据的情况下,通知表示存在所述未发送数据的发送结果,
在发送所述测定数据之后,所述判定部从所述移动终端接收所述移动终端所接收的所述测定数据的接收结果的通知,并根据所述接收结果判定所述测定数据是否正常地进行了发送,
所述接收结果中包含有表示所述移动终端所接收的所述测定数据的测定项目的已接收项目信息,
所述判定部核对所发送的测定数据的测定项目与由所述移动终端通知的已接收项目信息,来判定是否正常地进行了发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查装置,其中,
所述发送结果中包含有每一所述测定数据是否正常地进行了发送的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查装置,其中,
所述检查部进行不同的多个样本的检查,输出每一样本的多个测定数据,所述发送部所发送的所述测定数据为每一所述样本的多个测定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检查装置,其中,
所述检查部在一个样本的检查中输出与多个测定项目有关的多个测定数据,
所述发送部所发送的所述测定数据为关于多个测定项目的多个测定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查装置,其中,
所述接收结果中包含有关于所述移动终端所接收的所述测定数据的已接收的数据大小,
所述判定部核对所发送的测定数据的数据大小与由所述移动终端通知的所述已接收的数据大小,来判定是否正常地进行了发送。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检查装置,其中,
在因通信障碍而产生了所述未发送数据的情况下,所述通知部在修复了所述通信障碍的情况下,对所述移动终端通知所述发送结果。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检查装置,其中,
所述通知部对与所述移动终端不同的终端通知所述发送结果。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检查装置,其中,
所述移动终端作为所述装置主体的操作终端而发挥作用。
9.一种检查装置的工作方法,其为具备装置主体及移动终端的检查装置的工作方法,该装置主体具有检查从活体采集的样本而输出多个测定数据的检查部及无线发送所述测定数据的发送部,该移动终端具有接收从所述发送部无线发送的所述测定数据的接收部及显示所接收的所述测定数据的显示部,该检查装置的工作方法具备:
判定步骤,判定是否从所述装置主体向所述移动终端正常地发送了测定数据;
通知步骤,在多个所述测定数据中存在未正常地发送的未发送数据的情况下,通知表示存在所述未发送数据的发送结果,
在发送所述测定数据之后,从所述移动终端接收所述移动终端所接收的所述测定数据的接收结果的通知,并根据所述接收结果判定所述测定数据是否正常地进行了发送,
所述接收结果中包含有表示所述移动终端所接收的所述测定数据的测定项目的已接收项目信息,
核对所发送的测定数据的测定项目与由所述移动终端通知的已接收项目信息,来判定是否正常地进行了发送。
CN201680048852.5A 2015-08-28 2016-07-07 检查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Active CN1079255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69277A JP6539545B2 (ja) 2015-08-28 2015-08-28 検査装置及びその作動方法
JP2015-169277 2015-08-28
PCT/JP2016/070192 WO2017038250A1 (ja) 2015-08-28 2016-07-07 検査装置及びその作動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25521A CN107925521A (zh) 2018-04-17
CN107925521B true CN107925521B (zh) 2021-06-15

Family

ID=581870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48852.5A Active CN107925521B (zh) 2015-08-28 2016-07-07 检查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741271B2 (zh)
EP (1) EP3343822B1 (zh)
JP (1) JP6539545B2 (zh)
CN (1) CN107925521B (zh)
WO (1) WO201703825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60910B2 (ja) * 2017-03-30 2020-03-1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自動検体処理装置
EP3513163A1 (en) * 2017-11-22 2019-07-24 Grifols Diagnostic Solution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biological sample laboratory screening
JP2019185782A (ja) * 2018-04-06 2019-10-24 株式会社堀場製作所 検査装置のための検査データ処理装置、および該検査データ処理装置のための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
KR20210010634A (ko) * 2018-06-15 2021-01-27 엘리멘탈 사이언티픽, 인코포레이티드 액체 샘플의 수집 및 분석에 우선순위를 할당하기 위한 시스템
JP6903041B2 (ja) * 2018-09-27 2021-07-1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表示制御装置、表示制御方法、及び表示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11345768A (zh) * 2018-12-20 2020-06-30 重庆金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图片完整性检验方法、通信装置及胶囊内窥镜系统
JP7253999B2 (ja) * 2019-07-31 2023-04-07 フクダ電子株式会社 生体情報検査システム
JP7470362B2 (ja) 2020-01-29 2024-04-18 株式会社テクノメデイカ 採尿済カップ管理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60787A (zh) * 2004-10-14 2006-04-19 冲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活体信息认证装置、活体信息登记装置以及活体信息核对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30121A (ja) * 2001-11-30 2003-08-15 Fujitsu Ltd コンテンツ配信方法、コンテンツ視聴方法、サーバ装置、および端末装置
US6671849B2 (en) * 2002-05-14 2003-12-30 Motorola, Inc. Reliability-based type-II hybrid ARQ scheme
US20040024749A1 (en) * 2002-08-01 2004-02-05 Omega Systems, Inc. Autom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viewing medical and financial claim records and for identifying missing devices and/or services associated with medical and financial procedures
JP2004289814A (ja) * 2003-03-06 2004-10-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メッセージデータ送受信装置
EP1455495B1 (en) 2003-03-06 2006-08-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essage-data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unit
JP2005342121A (ja) * 2004-06-01 2005-12-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計測報知システム、生体計測装置および携帯端末
JP4229037B2 (ja) * 2004-09-30 2009-02-2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通信中継装置および通信中継プログラム
JP2009027659A (ja) * 2007-07-24 2009-02-05 Hitachi Ltd コンテンツ送信装置及びコンテンツ受信装置
JP4800373B2 (ja) * 2007-12-12 2011-10-2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生体試料測定装置
JP5043810B2 (ja) 2007-12-26 2012-10-1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生体試料測定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生体試料測定システム
JP2010005276A (ja) * 2008-06-30 2010-01-14 Omron Healthcare Co Ltd 生体情報計測装置
JP2011191204A (ja) 2010-03-15 2011-09-29 Sysmex Corp 臨床検査装置、臨床検査情報管理システ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EP2550520B1 (en) * 2010-03-22 2018-03-14 Impak Health LLC Self contained in-vitro diagnostic device
US20120197090A1 (en) * 2011-02-01 2012-08-02 Pensiero Medical Electronics Corp. Biomedical device with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nfc) function and method thereof for user identification, biomedical data measurement, biomedical data upload/download, biomedical data management, and remote medical care
CA2864095C (en) * 2012-02-08 2021-05-25 Easyg Llc Ecg system with multi mode electrode units
US10182723B2 (en) 2012-02-08 2019-01-22 Easyg Llc Electrode units for sensing physiological electrical activity
US20130280698A1 (en) * 2012-04-24 2013-10-24 Arizona Board Of Regents, Acting For And On Behalf Of Northern Arizona University Rapid multiplex lateral flow assay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60787A (zh) * 2004-10-14 2006-04-19 冲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活体信息认证装置、活体信息登记装置以及活体信息核对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343822A4 (en) 2018-07-04
JP2017044648A (ja) 2017-03-02
EP3343822A1 (en) 2018-07-04
JP6539545B2 (ja) 2019-07-03
CN107925521A (zh) 2018-04-17
WO2017038250A1 (ja) 2017-03-09
EP3343822B1 (en) 2019-09-18
US10741271B2 (en) 2020-08-11
US20180166156A1 (en) 2018-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25521B (zh) 检查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EP3547181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 distributed clinical laboratory
ES2302133T3 (es) Analisis automatico de comportamiento y solucion de fallos.
US20110245089A1 (en) Laboratory central control unit method and system
JP5452122B2 (ja) 検体検査装置、検査情報管理装置及び検査情報出力方法
CN101176099A (zh) 在测量过程中向使用耗材试剂的测量设备提供校准和试剂信息的主机设备和方法
WO2010151761A2 (en) Method for identifying and tracking tissue samples and histological preparations
US20040096363A1 (en) Point-of-care assay reader and analyzer
US20050254999A1 (en) Clinical specime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clinical specimen processing system
JP2013210937A (ja) 分析結果提供システム、検体分析システム、分析結果提供装置、検体分析結果の提供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210572324U (zh) 吸毒检测设备及系统
CN109387648B (zh) 自动分析系统
JP2006030100A (ja) 検体処理装置
JP2014062917A (ja) 検体検査装置及び検査情報出力方法
JP5069054B2 (ja) 測定結果管理方法、測定結果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測定結果管理装置
US20220006746A1 (en) Filtering data from an analytical device
CN110867246A (zh) 检测器材生命周期管理方法及检测器材套件
WO2019053561A1 (en) MEDICAL DIAGNOSTIC SLAB WITH SENSORS AND DEVICE OF THE INTERNET OF OBJECTS (IDO)
JP7282820B2 (ja) 医療分析装置からのデータの処理
JP7397018B2 (ja) 検体分析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検体分析システム、コンピュータ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6948809A (zh) 一种多通道恒温核酸扩增分设备及检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