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22979A - 身体状态的评价方法、信息的提示方法、及改善或预防身体状态的物质的筛选方法 - Google Patents

身体状态的评价方法、信息的提示方法、及改善或预防身体状态的物质的筛选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22979A
CN107922979A CN201680042680.0A CN201680042680A CN107922979A CN 107922979 A CN107922979 A CN 107922979A CN 201680042680 A CN201680042680 A CN 201680042680A CN 107922979 A CN107922979 A CN 1079229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ysical condition
skin
ratio
bacterium
para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4268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22979B (zh
Inventor
古俣麻希子
立花广太
白髭克彦
须谷尚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versity of Tokyo NUC
MySki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ak Recycling Co
University of Tokyo NU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57572376&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7922979(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k Recycling Co, University of Tokyo NUC filed Critical Tak Recycling Co
Publication of CN1079229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229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229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229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Q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OR TEST PAPER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CONDITION-RESPONSIVE CONTROL IN MICROBIOLOGICAL OR ENZYMOLOGICAL PROCESSES
    • C12Q1/00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 C12Q1/68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involving nucleic acids
    • C12Q1/6869Methods for sequencing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BBIO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GENETIC OR PROTEIN-RELATED DATA PROCESSING IN COMPUTATIONAL MOLECULAR BIOLOGY
    • G16B4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biostatistic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bioinformatics-related machine learning or data mining, e.g. knowledge discovery or pattern finding
    • G16B40/30Unsupervised data analysi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5/00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DNA or RNA concerning genetic engineering, vectors, e.g. plasmids, or their isolation, preparation or purification; Use of hosts therefor
    • C12N15/09Recombinant DNA-technolog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Q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OR TEST PAPER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CONDITION-RESPONSIVE CONTROL IN MICROBIOLOGICAL OR ENZYMOLOGICAL PROCESSES
    • C12Q1/00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 C12Q1/68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involving nucleic acid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53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3/569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for 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bacteria, viruses
    • G01N33/56911Bacteria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BBIO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GENETIC OR PROTEIN-RELATED DATA PROCESSING IN COMPUTATIONAL MOLECULAR BIOLOGY
    • G16B2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functional genomics or proteomics, e.g. genotype-phenotype association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BBIO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GENETIC OR PROTEIN-RELATED DATA PROCESSING IN COMPUTATIONAL MOLECULAR BIOLOGY
    • G16B2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functional genomics or proteomics, e.g. genotype-phenotype associations
    • G16B20/20Allele or variant detection, e.g.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 detection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BBIO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GENETIC OR PROTEIN-RELATED DATA PROCESSING IN COMPUTATIONAL MOLECULAR BIOLOGY
    • G16B4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biostatistic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bioinformatics-related machine learning or data mining, e.g. knowledge discovery or pattern find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570/00Omics, e.g. proteomics, glycomics or lipidomics; Methods of analysis focusing on the entire complement of classes of biological molecules or subsets thereof, i.e. focusing on proteomes, glycomes or lipidom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800/00Detection or diagnosis of diseases
    • G01N2800/20Dermatological disorder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Evolutionary Biology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Bioethics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Hemat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Virolog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准确地评价各种身体状态的方法、利用该方法的信息的提示方法、及改善或预防身体状态的物质的筛选方法。评价受试者的身体状态的方法具有下述步骤:针对已建立与所述身体状态之间的相关性基准的、皮肤表面的皮肤常驻微生物的存在比例或基于所述存在比例的参数,确定从受试者的皮肤表面采集的皮肤微生物群落的值,并与所述相关性基准进行对比。

Description

身体状态的评价方法、信息的提示方法、及改善或预防身体状 态的物质的筛选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身体状态的评价方法、有用成分的提示方法、及改善或预防身体状态的物质的筛选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人的皮肤状态根据张力(日文:ハリ)、肌理(texture)、斑点、褶皱、水分量、油分量、水分流失量(water loss)(屏障功能)等指标来评价。作为评价方法,使用问卷调查、专利文献1等中公开的对皮肤表面的图像分析(张力、肌理、斑点、褶皱等)、利用机器进行的计测(水分量、油分量、水分流失量等)。
但是,对于问卷调查而言,由于受到受试者主观的影响大,因此存在难以得到客观的评价这样的问题。与此相对,在图像分析中,虽然能够得到客观的指标,但肤质会由于面部清洁的有无、粉底、护肤霜的涂布等而发生变化,因此,存在难以进行准确的皮肤状态的评价这样的问题。
另外,已经了解到,影响皮肤状态的因素并非仅限于上述指标,存在就依赖上述指标的以往技术而言难以评价的皮肤状态。对能够评价上述这样的皮肤状态的技术的需求日益增高。这种需求不限于皮肤状态,通常,对于身体状态而言也是相同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8832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以往的实际情况所作出的,本发明要解决的一个课题为,提供一种能够进行客观的评价、不易被因面部清洁等引起的肤质的变化所影响的皮肤状态的评价方法。
另外,提供能够准确地评价各种身体状态的方法、利用该方法的信息提示方法、及改善或预防身体状态的物质的筛选方法也是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已知,人类由约60兆个细胞构成,与此相对,栖息于人类的体表、体内的细菌为100兆个以上。逐渐探明了这些常驻细菌与人类的健康状态、疾病密切相关。即,人体可以说是人细胞与微生物群落(microbial flora)(细菌群落及真菌群落)的共生体。本申请的发明人对大量的人类面部的微生物群落进行了测定,结果,想到了能够利用人的皮肤表面的微生物群落作为新的身体状态的指标。进而,经进一步深入研究,结果,发现了存在于皮肤表面的特定的常驻菌的存在比例等成为良好的身体状态的指标,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1)一种方法,其为评价受试者的身体状态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具有下述步骤:针对已建立与所述身体状态之间的相关性基准的、皮肤表面的皮肤常驻微生物的存在比例或基于所述存在比例的参数,确定从受试者的皮肤表面采集的皮肤微生物群落的值,并与所述相关性基准进行对比。
(2)一种方法,其为向受试者提示信息的方法,所述方法具有下述步骤:
利用(1)所述的方法,评价受试者的身体状态的步骤;和
在评价为所述身体状态未处于目标状态的情况下,提示作为下述成分登记在数据库中的信息的步骤,所述成分能够将所述存在比例或所述参数的值向所述存在比例或所述参数在所述身体状态处于目标状态时基于所述相关性基准所显示的数值范围的一方引导。
(3)根据(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具有下述步骤:
利用(1)所述的方法,对摄取所述成分后的受试者的身体状态进行再次评价的步骤,和
基于所述再次评价的身体状态的改善的程度,更新所述信息的步骤。
(4)一种方法,其为对改善或预防身体状态的物质进行筛选的方法,所述方法具有下述步骤:
关于已建立与所述身体状态之间的相关性基准的、皮肤表面的皮肤常驻微生物的存在比例或基于所述存在比例的参数的值,基于由候选物质对所述存在比例或所述参数的值带来的变化,选择所述候选物质。
(5)根据(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存在比例为选自由属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的细菌、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细菌以及属于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细菌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细菌的存在比例。
(6)根据(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参数为选自由所述存在比例之比或之差、以及皮肤常驻微生物的多样性指数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身体状态为皮肤年龄、油性皮肤、痤疮皮肤、皮肤的斑点、暗沉、松弛、褶皱、张力的状态、毛孔的状态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身体状态为头发稀疏及脱发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身体状态为牙周病及牙槽脓漏中的至少一种。
(10)根据(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身体状态为绝经。
(11)根据(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身体状态为肝功能、高尿酸、膝疼痛,骨质疏松症、自律神经失调症、皮肤发黄、及糖尿病中的至少一种。
(12)根据(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相关性基准为将由已知与所述身体状态相关的事项中的至少一者带来的影响排除后的、所述身体状态与所述存在比例或所述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基准。
(13)根据(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相关性基准为关于下述亚总体(quasi-population)所制作的相关性基准,所述亚总体是根据总体(population)的选自由年龄、性别、居住地域、国籍及人种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者进行分类而得到的。
皮肤表面的细菌群落的分析优选通过对存在于皮肤表面的DNA进行分析来进行。与用琼脂培养基培养从皮肤表面采集的细菌并推定细菌群落的方法相比,利用DNA来调查细菌群落的方法能够更正确地调查细菌群落。其原因在于,据报道,能够利用琼脂培养的微生物的比例为1%左右,几乎所有的微生物物种均是难以培养的。与此相对,分析DNA的方法中,能够在保持全部从皮肤表面采集的细菌群落的情况下正确地进行分析。
所述细菌群落的分析优选利用具有下述步骤的方法进行,所述步骤为:
将与皮肤表面接触的粘合部件从该皮肤表面剥离,从而使存在于该皮肤表面的细菌附着于该粘合部件的剥离步骤,
使该细菌所附着的该粘合部件与液体接触,从而提取该细菌中含有的DNA的提取步骤,
对所提取的该DNA进行基因组分析的基因组分析步骤。
在该细菌群落的分析方法中,将与皮肤表面接触的粘合部件从皮肤表面剥离从而使存在于皮肤表面的细菌附着于粘合部件,在这种状态下将细菌回收(剥离步骤)。由此,在存在于皮肤表面的细菌之中、与粘合部件接触的皮肤表面的细菌以其原本的分布状态附着于粘合部件侧并被采集。因此,不会像用棉棒擦拭皮肤表面等的方法那样,由于擦拭力、擦拭范围的不同而导致细菌群落的数据产生偏差。另外,能够忠实地复制皮肤表面的细菌群落。进而,进一步使附着有细菌的粘合部件与液体接触从而提取细菌中含有的DNA(提取步骤)。因此,与使用放大镜等将附着于粘合部件的表面的物质区分并供于试样的方法相比,能够从附着有细菌的粘合部件极迅速地形成能够测定细菌群落的DNA溶液的状态。因此,能够使细菌群落在用于试样采集的过程时间中发生的变化为最小限度。另外,当利用下一代测序仪(NGS)等分析所提取的DNA时,能够简便、均匀地测定存在于皮肤表面的细菌群落。
其中,从皮肤表面采集微生物的手段不限于粘合部件,也可以是棉棒等。另外,DNA的提取手段及分析手段也没有特别限定。
发明效果
根据本申请的发明人们得到的细菌群落的分析结果,若对作为存在于面部皮肤表面的特定的常驻菌的、属于放线菌门的细菌的相对量、或属于变形菌门的细菌与属于厚壁菌门的细菌的存在量之比进行调查,则能够评价痤疮、毛孔粗大等各种面部皮肤状态、牙周病、头部的头发稀疏·脱发等不限于面部的各种身体症状产生的容易程度。
另外,还发现了特定的细菌种的相对量与引起其他身体症状的容易程度之间相关。例如,高尿酸值(罗氏菌属(Rothia)、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赤杆菌科(Erythrobacteraceae)等)、骨质疏松症(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ium))、肝功能的降低(弯曲杆菌属(Campylobacter)等)、皮肤发黄(芽孢杆菌属(Bacillus)、龋齿罗菌(Rothia dentocariosa)等)、糖尿病(属于放线菌目(Actinomycetales)的细菌)等的发生分别与括号内的细菌种的相对量显示出相关。
根据面部的皮肤的松弛、褶皱、张力丧失等的有无算出的皮肤衰老指数与包括属于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的细菌种、颗粒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granulosum)等可称为“皮肤衰老细菌”的一组细菌的存在量之间显示出相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细菌群落测定方法的步骤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粘合胶带的立体图。
图3为示出基于样本间的不相似性(加权UniFrac距离)对从1074名日本女性额头采集的皮肤细菌群落进行聚类分析而得到的结果的图。
图4为以门级将1074名的细菌群落中包含的细菌种的细分进行可视化而得到的图表。
图5为以科级将1074名的细菌群落中包含的细菌种的细分进行可视化而得到的图表(显示前3种细菌种)。
图6为以种的级别显示1074名的细菌群落中属于放线菌门的细菌的细分的图表。
图7为示出基于加权UniFrac距离对1074名的细菌群落进行主坐标分析而得到的结果的图。
图8为示出在主坐标分析中发现的坐标轴之一和痤疮丙酸酐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的相对量相呼应的图。
图9为示出在主坐标分析中发现的另一个坐标轴和变形菌门与厚壁菌门的相对量之差相呼应的图。
图10为表示痤疮丙酸酐菌的相对量与实际年龄及皮肤的油脂程度之间显示出相关这一情况的图表。
图11为表示痤疮丙酸酐菌的量与在青年人中痤疮症状的严重程度之间显示出相关这一情况的图表。
图12为表示痤疮丙酸酐菌的量与毛孔的扩张程度之间显示出相关这一情况的图表。
图13为表示分别属于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的细菌种的相对量之差与痤疮症状的严重程度之间显示出相关这一情况的图表。
图14为表示分别属于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的细菌种的相对量之差与头部的头发稀疏·脱发的发生之间显示出相关这一情况的图表。
图15为表示分别属于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的细菌种的相对量之差与牙槽脓漏·牙周病的发生之间显示出相关这一情况的图表。
图16示出针对存在于1074名的细菌群落的各种细菌种,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对其存在相对量和实际年龄与各种身体症状之间是否相关进行分析而得到的结果,并且一览地示出细菌量显示出统计学上显著的相关的身体症状。
图17为表示细菌群落的多样性的指数(辛普森指数(Simpson index))与实际年龄显示出相关这一情况的图表。
图18为示出能够根据痤疮丙酸酐菌的量和细菌群落的多样性来将细菌群落分类的图。
图19为示出痤疮丙酸酐菌的量少但缺乏多样性的细菌群落伴随存在斑点、暗沉的问题的皮肤而出现这一情况的图。
图20为表示对于50多岁的人而言,皮肤衰老细菌的量与皮肤衰老指数(综合地示出褶皱、松弛、张力丧失等的指数)之间显示出相关这一情况的图表。
图21为表示痤疮丙酸酐菌的量与绝经之间显示出相关这一情况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为一种方法,其为评价受试者的身体状态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具有下述步骤:
针对已建立与所述身体状态之间的相关性基准的、皮肤表面的皮肤常驻微生物的存在比例或基于所述存在比例的参数,确定从受试者的皮肤表面采集的皮肤微生物群落的值,并与所述相关性基准进行对比。
由此,能够准确地评价各种身体状态。另外,能够通过皮肤常驻微生物的存在比例或参数的值将以往一概而论的某些身体状态细分化,由此,可预期以更高的准确度改善受试者的身体状态。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为一种方法,其为向受试者提示信息的方法,所述方法具有下述步骤:
利用上述的方法,评价受试者的身体状态的步骤;和
在评价为所述身体状态未处于目标状态的情况下,提示作为下述成分登记在数据库中的信息的步骤,所述成分能够将所述存在比例或所述参数的值向所述存在比例或所述参数在所述身体状态处于目标状态时基于所述相关性基准所显示的数值范围的一方引导。
由此,能够个性化地向受试者提示与身体状态的改善等相关的信息。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所谓信息是指成分或含有成分的制剂的名称、成分·制剂的用法·用量、可预期的身体状态的改善的方式、程度、副作用等。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优选进一步具有下述步骤:
利用上述的评价方法,对摄取成分后的受试者的身体状态进行再次评价的步骤,和
基于所述再次评价的身体状态的改善的程度,更新所述信息的步骤。
由此,可预期数据库内的信息得以改良、进一步提高身体状态的改善的准确度等。
再次评价的时机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是在使用成分后经过了可预期身体状态的改善的(可包含在数据库内的信息中)时间的时点。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为一种方法,其为对改善或预防身体状态的物质进行筛选的方法,所述方法具有下述步骤:
关于已建立与所述身体状态之间的相关性基准的、皮肤表面的皮肤常驻微生物的存在比例或基于所述存在比例的参数的值,基于由候选物质对所述存在比例或所述参数的值带来的变化,选择所述候选物质。
由此,可预期以高概率筛选改善或预防身体状态的物质。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筛选是指,只要改善或预防身体状态的物质的存在概率在筛选后的候选物质组中高于筛选前的候选物质组即可,而非要求筛选后的候选物质一定能够改善或预防身体状态。因而,优选的是,进一步实施确认筛选后的候选物质具有改善或预防身体状态的效果的步骤。
皮肤常驻微生物可以是细菌或真菌,其中,优选细菌。它们的存在比例可以与门、纲、目、科、属及种中的任一者相关。例如,可以是选自由属于放线菌门的细菌、属于变形菌门的细菌及属于厚壁菌门的细菌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细菌的存在比例,其中,可举出痤疮丙酸酐菌(P.acnes)的存在比例。
参数在基于皮肤常驻微生物的存在比例的情况下无特别限定,可以是多种皮肤常驻微生物的存在比例之差、之和、之积、之比或它们的组合,其中,也可以是比值、差值或它们的组合。例如,可举出属于变形菌门的细菌种与属于厚壁菌门的细菌种的相对量之差。或者,参数也可以是皮肤常驻微生物的多样性指数。
身体状态只要是与皮肤表面的皮肤常驻微生物的存在比例或基于存在比例的参数之间具有相关性的身体状态即可,可以是与皮肤、毛发、牙、尿、骨、内脏、血液、尿、神经等任意位置相关的状态。作为皮肤的状态,可举出皮肤年龄、油性皮肤、痤疮皮肤、皮肤的斑点、暗沉、松弛、褶皱、张力的状态、毛孔的状态、皮肤发黄等。作为毛发的状态,可举出头发稀疏、脱发等。作为牙的状态,可举出牙周病及牙槽脓漏等。作为骨、内脏、血液、尿、神经的状态,可举出肝功能、高尿酸、膝疼痛、骨质疏松症、自律神经失调症、糖尿病等。除此以外,女性激素、可对美容性产生影响的绝经也包含在身体状态中。
相关性基准是能够基于由皮肤微生物群落求出的上述存在比例或参数的值、定性或定量地对待评价的身体状态的良好程度或严重程度进行确定的基准。
许多身体状态不仅与皮肤微生物群落具有相关性、与其他事项(例如实际年龄)也具有相关性。因此,相关性基准优选为将由已知与身体状态相关的事项中的至少一者带来的影响排除后的相关性基准。由此,能够抑制关于受试者的上述其他事项的有无、程度的影响,并基于皮肤微生物群落的存在比例或参数的值,进行更正确的身体状态的评价。
另外,在向受试者提示信息的方法中,能够考虑关于受试者的上述其他事项的有无、程度,从而提示更适当的信息。因此,优选的是,除了上述存在比例或参数以外,进一步输入关于受试者的上述其他事项的有无、程度。
另外,在改善或预防身体状态的物质的筛选方法中,无论使用者的上述其他事项如何,均可容易地获得能够改善或预防身体状态的物质。
另外,相关性基准也可以是关于根据总体的选自由年龄、性别、居住地域、国籍及人种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进行分类而得到的亚总体建立的相关性基准。由此,能够考虑到受试者的年龄、性别、居住地域、国籍及人种等而进行身体状态的正确评价。
另外,在向受试者提示信息的方法中,可考虑受试者的年龄、性别、居住地域、国籍及人种,从而提示更适当的信息。因此,优选的是,除了上述存在比例或参数以外,进一步输入关于受试者的由年龄、性别、居住地域、国籍及人种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另外,在改善或预防身体状态的物质的筛选方法中,容易获得与使用者的年龄、性别、居住地域、国籍及人种相适应的、改善或预防身体状态的物质。
采集皮肤微生物群落的部位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面部、头皮、腋窝、脐部等,其中,可举出面部、特别是额部。需要说明的是,制作相关性基准的总体样本的采集部位优选与受试者样本的采集位部位一致。
实施例
<实施例1>
对从除冲绳以外的都道府县任意选择的18岁~69岁的日本女性1100人,进行年龄、肤质等的问卷调查。另外,针对进行了问卷调查的女性,与问卷同时,利用以下所示的方法,对面部皮肤的细菌群落进行分析。
(问卷)
问卷通过经网络、在即将采样之前回答的方法进行。
(细菌群落的分析)
细菌群落的分析按照图1所示的流程图进行。
·接触步骤S1及剥离步骤S2
准备图2所示的粘合胶带1。该粘合胶带1为在作为基底的薄片状的胶带基材2上设置有由粘接剂形成的涂布层3的结构。因此,可与通常的绊创膏、敷料胶带(dressing tape)同样地操作,通过粘贴于人的皮肤而简单地进行接触步骤S1。粘合胶带1粘贴于未图示的剥离纸上,在被封入能够密封的装有干燥剂的铝袋中的状态下与乳胶手套一起发送给受试者。受试者在起床后立即戴上乳胶手套,将铝袋开封并取出粘贴有粘合胶带1的剥离纸,将粘合胶带1剥离并粘贴于受试者的额部。然后,在保持5分钟粘合的状态之后,将粘合胶带1剥离,重新贴回剥离纸之上,将其与干燥剂一起装入铝袋并密封。之后,在直至进行DNA分析试验之前的期间,进行冷冻保存。
·提取步骤S3
DNA的提取按照森田等人的方法(MicrobesEnviron.Vol22,No.3,214-222,2007)利用粘合胶带1直接进行,制备DNA溶液。
·基因组分析步骤S4
使用进行上述操作而得到的DNA溶液,在使用PCR法将溶液内含有的16S核糖体RNA基因扩增后,使用测序仪(NGS)(illumina公司制,商品名:Miseq)进行DNA分析。
使用Pipeline分析工具Qiime对进行以上操作所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然后,将细菌按照Phylum(门)分类,求出放线菌门、变形菌门、厚壁菌门、及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细菌的存在比例与年龄之间的关系。
-结果-
首先,以样本间的不相似性(加权UniFrac距离)为指标评价所得的1074名的面部细菌群落的相互关系。将基于加权UniFrac距离的聚类分析的结果示于图3。可知,上述样本被分为4大组。观察到,这其中,约半数的样本属于最大的组,组内部的差异比较小。
调查了细菌群落的构成种的细分。图4为将门级的构成细分可视化而得到的图。面部细菌群落几乎由属于放线菌门、变形菌门、厚壁菌门这3门的细菌占据。观察到,作为最大构成种的放线菌门的量大致与通过聚类分析而得到的分组相呼应并变化。
图5为按照下级分类组即科进行同样的分析而得到的图。存在量多的3科为放线菌门的丙酸杆菌科(Propionibacteriaceae)、变形菌门的黄单胞菌科(Xanthomonadaceae)、厚壁菌门的葡萄球菌科(Staphylococcaceae)。这3科占据细菌群落的平均72%。需要说明的是,葡萄球菌科中包含著名的皮肤常驻菌、表皮葡萄球菌。
对最大的构成科即丙酸杆菌科进一步详细地调查。结果确认到,该科中的绝大多数为痤疮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a acnes)这样的细菌种(以下记为P.acnes,即所谓痤疮杆菌)(图6)。
为了弄清楚各个人的细菌群落的特性能够以何种参数表示,通过主坐标分析的方法分析各样本间的加权UniFrac距离信息。结果(图7),了解到以在二维平面上的分布的形式能够良好地表示各样本。通过聚类分析得到的组在该分布图上也作为一个群体而存在,可以说显示出了该分布的妥当性。
对通过主坐标分析而得到的二维分布图的各坐标轴表示细菌群落的何种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了解到,对于第1轴而言,其显示出与细菌群落中的P.acnes菌的总存在量之间良好的相关(图8)。另外,对于第2个轴而言,观察到与属于变形菌门的细菌种和属于厚壁菌门的细菌种的相对量之差这样的指数(以下,记为P-F量)之间良好的相关(图9)。由以上结果可知,作为表示各细菌群落的特性的指标,首先可举出P.acnes菌的量和P-F量这两者。
(实施例3)
对决定最大的构成菌种即P.acnes菌的量的宿主因素进行了探索。结果了解到,P.acnes菌的相对量显示出与实际年龄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P.acnes菌量减少(图10左,箱形图,红色表示各年龄组的平均值)。另外,P.acnes菌的量还与皮肤的油脂程度显示出相关。基于年龄和肤质(油性、普通、干燥皮肤的各种类型)这两者对1074名进行划分,计算出每个分类组的P.acnes菌量的平均值并绘图(图10右)。结果,观察到P.acnes菌的量与年龄独立地显示出与皮肤的油脂程度相关。
(P.acnes菌量与痤疮之间的关系)
了解到痤疮的发病、症状的强度显示出与P.acnes菌的相对量相关。如前所述,P.acnes量显示出与年龄相关,痤疮也是青年人中经常发生的疾病,因此为了除去由年龄带来的效果,将样本分为青年(29岁以下)、中年(30岁以上49岁以下)、老年(50岁以上)这三组进行分析。痤疮症状基于由自我评价得到的问卷结果进行评分(对于痤疮特别介意(3分)、介意(2分)、稍微介意(1分)、不介意(0分))。结果,在青年人中,确认到P.acnes菌多的(相对量70%以上)的组与少的组中,痤疮症状的强度存在显著差别(图11)。了解到,P.acnes量在青年人中显示出与痤疮的发病、及症状的强化相关。
(P.acnes菌量与毛孔的扩张之间的关系)
基于同样的分析,还了解到,P.acnes量与毛孔的扩张也存在相关(图12)。毛孔的扩张基于由自我评价得到的问卷结果进行评分(特别介意(3分),介意(2分),稍微介意(1分),不介意(0分))。了解到,在青年、中年、老年的所有的年龄段中,若P.acnes量多,则毛孔的扩张的得分差。
(实施例4)
(P-F量与痤疮之间的关系)
接下来,还了解到P-F量(属于变形菌门的细菌种与属于厚壁菌门的细菌种的相对量之差)也显示出与痤疮症状相关。根据P-F量将样本分为3组,观察到对于值小的组(较之变形菌门而言,存在更多厚壁菌门的样本)而言,痤疮症状严重(图13)。需要说明的是,P-F量未显示出与年龄相关的变化,因此,没有进行去除年龄效果的处理。
(P-F量与头发稀疏·脱发之间的关系)
了解到P-F量还显示出与头部的头发稀疏·脱发症状相关。利用通过自我评价得到的问卷结果,以头发稀疏·脱发的治疗中(2分)、有头发稀疏·脱发的症状(1分)、无头发稀疏·脱发的症状(0分)的形式对头发稀疏·脱发症状进行评分。P-F量小的组中,自诉头发稀疏的症状的人显著少(图14)。这表明,面部的皮肤细菌群落的情况与面部以外的身体症状具有关系。
(P-F量与牙周病·牙槽脓漏之间的关系)
P-F量还显示出与牙周病·牙槽脓漏的症状相关。基于问卷结果,以牙周病·牙槽脓漏的治疗中(2分)、有牙周病·牙槽脓漏的症状(1分)、无牙周病·牙槽脓漏的症状(0分)进行评分。如图15所示,P-F量小的组中,牙周病·牙槽脓漏的症状显著少。
也对作为门的下级分类组的“种”的信息与身体症状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评价了在细菌群落中经鉴定的各细菌种的相对量与经数值化·分数化的问卷结果的相关关系。此时,由于身体症状之中存在已知与实际年龄相关的症状,因此,通过多元回归分析调查细菌量和实际年龄这2个变量与身体症状的关系,由此,检测出区别于年龄带来的效果而观察到的细菌量-身体症状的相关关系。由于是多重检测,因此使用Benjamini-Hochberg法将假阳性检测率调节为10%。结果,仅提取p=6×10-4以下这样的统计学上显著差异非常高的相关关系。将所得的结果总结在图16中。这里,按各种皮肤以及每种身体的疾病·症状总结了显示出相关的细菌种。例如,认识到雀斑与柯氏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kroppenstedti)的量显示出相关;芽孢杆菌属、龋齿罗菌的量与皮肤发黄显示出相关;属于罗氏菌属、短杆菌属的细菌量与高尿酸值显示出相关;属于假单胞菌属、甲基杆菌属的细菌量与骨质疏松症显示出相关;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的菌量与头发稀疏·脱发症显示出相关;等等。了解到,通过从细菌群落数据中提取有益的信息,能够发现与各种身体疾病·症状之间的关系。
(细菌群落的多样性与身体症状的相关)
了解到,除了各种细菌的量以外,细菌群落的多样性这样的指标也显示出与身体症状相关。已知各样本的内部的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可由辛普森指数这样的指标来表示。首先,对辛普森指数与实际年龄之间的相关进行研究,结果观察到,随着年龄上升,辛普森指数也上升,即细菌群落的多样性上升(图17)。于是了解到,利用该多样性指数和P.acnes菌这2个参数,可将各样本的细菌群落的结构分为3类(图18)。即,P.acnes菌多的(并且多样性低)组(组I)、P.acnes菌的量少但多样性不大的组(组II),最后,P.acnes菌量少且多样性大的组(组III)。针对各组中是否存在呈现特异性的身体症状,就与问卷结果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调查,结果,了解到显示出与皮肤的由于年龄增长而导致的斑点、雀斑、皮肤的暗沉这3个问卷结果的得分合计值的良好的相关(图19)。在组II中,自诉“斑点·暗沉”症状(“斑点·暗沉”指数高)的人多,与组I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是显著的。这种差异不是由构成组的人的年龄分布的差异导致的(年龄的差异在统计学上并不显著)。
(皮肤衰老与皮肤细菌群落的关系)
问卷的项目中还包括被视为皮肤老化的项目(例如,皮肤的弹力丧失、脸颊的松弛等)。因此,尝试了对特别显示出与这些项目相关的细菌种进行检测。关于“眼皮、眼角的松弛·松散”“(年龄增加、激素的失衡导致的)斑点”“皮肤的张力丧失”“皮肤的弹力丧失”“脸颊的松弛”“脸颊的憔悴·消瘦”“嘴角的细纹”“法令纹(鼻唇沟)”“嘴角的松弛·嘴角下垂”“前额的褶皱”“眉间的褶皱”“颈部的褶皱”“皮肤发黄”“面部线条(face line)(轮廓)的松弛·松散”这14个项目的问卷结果中的每一个,通过在回答介意症状时加1分的方法计算“皮肤衰老”指数,结果了解到,该指数与2种细菌种(属于变形菌纲的细菌种;和颗粒丙酸杆菌)的存在量之间显示出良好的相关。图20中示出该结果。纵轴将上述皮肤衰老指数归一化并示出。将各样本根据年龄和上述的细菌种的存在量进行分组。基于细菌量的分类中,使用变形菌纲的相对存在量与将颗粒丙酸杆菌的相对存在量乘以10倍而得到的值的和(称为“皮肤衰老”细菌量),划分为该值在全部样本中属于前25%的人、属于后25%的人、和除此以外的人这3组。对于50多岁的人而言,观察到,皮肤衰老细菌量低的组较之除此以外的其他组而言皮肤衰老指数显著小。对于40多岁的人而言,同样地,观察到皮肤衰老指数在皮肤衰老细菌量多时变大的趋势(p=0.07)。这表明,皮肤衰老细菌的多少与皮肤衰老进展程度具有相关。
上述结果表明,通过从细菌群落数据中包含的信息中提取出有益的信息,对于皮肤衰老这样的难以客观评价的事项也能够进行评价、或考虑用于预防的策略。
(P.acnes菌量与绝经的关系)
了解到P.acnes菌量显示出与月经的有无相关。如前项所述的那样,P.acnes量显示出与年龄相关,绝经也是与年龄有关的事项。为了辨别由年龄与绝经带来的效果,将45岁以上且未满60岁的人按照年龄分为3组,进一步将各组分为绝经前及绝经后的2组。图21中以箱形图示出各组中观察到的P.acnes量的分布。结果,在50岁以上且54岁以下的组中,在绝经后的情况下,观察到更少的P.acnes量,其差是统计学上显著的差。在45岁以上且49岁以下的组中也观察到同样的趋势,但属于该年龄层的绝经后的样本数量少,未能检测到统计学上显著的差异。为了进行更为严密的分析,以40岁以上且未满60岁的人为对象,进行以年龄和有无月经这两者作为解释变量、以P.acnes量作为目标变量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确认到P.acnes量与年龄和绝经中的任一者均显示出相关(年龄越高、或者在绝经的情况下,P.acnes量减少),了解到上述相关处于统计学上显著的水平(对于年龄,p=0.027,对于绝经,p=0.037)。由以上可知,P.acnes量显示出与绝经相关。
本发明不受上述发明的实施方式及实施例的说明的任何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想到的范围内的各种变型方式也属于本发明。
附图标记说明
1 粘合胶带
2 胶带基材
3 涂布层

Claims (13)

1.一种方法,其为评价受试者的身体状态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具有下述步骤:
针对已建立与所述身体状态之间的相关性基准的、皮肤表面的皮肤常驻微生物的存在比例或基于所述存在比例的参数,确定从受试者的皮肤表面采集的皮肤微生物群落的值,并与所述相关性基准进行对比。
2.一种方法,其为向受试者提示信息的方法,所述方法具有下述步骤:
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评价受试者的身体状态的步骤;和
在评价为所述身体状态未处于目标状态的情况下,提示作为下述成分登记在数据库中的信息的步骤,所述成分能够将所述存在比例或所述参数的值向所述存在比例或所述参数在所述身体状态处于目标状态时基于所述相关性基准所显示的数值范围的一方引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具有下述步骤:
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对摄取所述成分后的受试者的身体状态进行再次评价的步骤,和
基于所述再次评价的身体状态的改善的程度,更新所述信息的步骤。
4.一种方法,其为对改善或预防身体状态的物质进行筛选的方法,所述方法具有下述步骤:
关于已建立与所述身体状态之间的相关性基准的、皮肤表面的皮肤常驻微生物的存在比例或基于所述存在比例的参数的值,基于由候选物质对所述存在比例或所述参数的值带来的变化,选择所述候选物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存在比例为选自由属于放线菌门的细菌、属于变形菌门的细菌以及属于厚壁菌门的细菌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细菌的存在比例。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参数为选自由所述存在比例之比或之差、以及皮肤常驻微生物的多样性指数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身体状态为皮肤年龄、油性皮肤、痤疮皮肤、皮肤的斑点、暗沉、松弛、褶皱、张力的状态、毛孔的状态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身体状态为头发稀疏及脱发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身体状态为牙周病及牙槽脓漏中的至少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身体状态为绝经。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身体状态为肝功能、高尿酸、膝疼痛,骨质疏松症、自律神经失调症、皮肤发黄、及糖尿病中的至少一种。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相关性基准为将由已知与所述身体状态相关的事项中的至少一者带来的影响排除后的、所述身体状态与所述存在比例或所述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基准。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相关性基准为关于下述亚总体所制作的相关性基准,所述亚总体是根据总体的选自由年龄、性别、居住地域、国籍及人种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者进行分类而得到的。
CN201680042680.0A 2015-07-21 2016-07-21 身体状态的评价方法、信息的提示方法、及改善或预防身体状态的物质的筛选方法 Active CN1079229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43583 2015-07-21
JP2015143583 2015-07-21
JP2016-100475 2016-05-19
JP2016100475A JP6046849B1 (ja) 2015-07-21 2016-05-19 身体状態の評価方法、情報の提示方法、および身体状態を改善又は予防する物質のス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PCT/JP2016/071355 WO2017014256A1 (ja) 2015-07-21 2016-07-21 身体状態の評価方法、情報の提示方法、および身体状態を改善又は予防する物質のス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22979A true CN107922979A (zh) 2018-04-17
CN107922979B CN107922979B (zh) 2022-04-05

Family

ID=575723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42680.0A Active CN107922979B (zh) 2015-07-21 2016-07-21 身体状态的评价方法、信息的提示方法、及改善或预防身体状态的物质的筛选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802310B2 (zh)
EP (1) EP3327136A4 (zh)
JP (2) JP6046849B1 (zh)
CN (1) CN107922979B (zh)
WO (1) WO201701425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50534A (zh) * 2019-09-30 2022-05-06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42698B2 (ja) * 2017-09-15 2022-03-28 株式会社ミルボン 評価方法、頭皮毛髪化粧料の選定方法、評価支援ツール、及びス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JP2019062887A (ja) * 2017-09-28 2019-04-25 日光ケミカルズ株式会社 皮膚常在細菌叢解析を用いた皮膚状態を予測する方法
JP7081802B2 (ja) * 2018-06-04 2022-06-07 日本メナード化粧品株式会社 赤ニキビを予測する方法
JP7190266B2 (ja) * 2018-06-19 2022-12-15 ポーラ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特定の肌状態と相関のある特定の環境由来菌の菌量に基づく、肌状態の診断方法、皮膚常在細菌叢の多様性の推測方法、特定の環境由来菌の菌量の推測方法、特定の肌状態と相関のある菌の属性を解析する方法、肌状態改善作用を有する物質又は美容方法のス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JP7312170B2 (ja) * 2018-06-29 2023-07-20 国立大学法人大阪大学 眼表面組織を用いる結膜疾患検出方法及び老化バイオマーカー
JP6533930B1 (ja) * 2018-08-23 2019-06-26 一般社団法人日本農業フロンティア開発機構 疾病評価指標算出方法、装置、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並びに、疾病評価指標を算出するためのモデル作成方法。
US20220338795A1 (en) * 2019-08-26 2022-10-27 Tak-Circulator Co., Ltd. Adhesive tape for collecting skin indigenous microorganisms, method of evaluating physical condition of subject, method of presenting information to subject and method of screening for substance capable of improving or preventing physical condition, and adhesive tape for collecting skin metabolites
KR102297562B1 (ko) * 2019-12-23 2021-09-03 주식회사 테라젠바이오 피부 유분 위험도 예측용 바이오마커 및 이의 용도
KR20230087543A (ko) * 2020-10-13 2023-06-16 지보당 에스아 피부 유형의 특성규명을 위한 마이크로바이옴 시그니처
WO2023204570A1 (ko) * 2022-04-19 2023-10-26 코스맥스 주식회사 피부 마이크로바이옴에 기초한 피부 정보 제공 장치 및 방법
WO2024070185A1 (ja) * 2022-09-30 2024-04-04 株式会社Kins バイオマーカ及び判定補助方法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48629A (ja) * 2006-12-18 2008-07-03 Canon Inc 複数種の微生物存在下における感染症起炎微生物を検出する方法
JP2009126863A (ja) * 2007-11-27 2009-06-11 Koei Kogyo Kk キノコから抽出したエルゴチオネインを高含有する組成物
CN101534874A (zh) * 2006-08-31 2009-09-16 金伯利-克拉克环球有限公司 检测皮肤上念珠菌的方法
CN102131495A (zh) * 2008-07-29 2011-07-20 欧莱雅 微生物用于治疗头皮病症的美容应用
WO2012107905A1 (en) * 2011-02-10 2012-08-16 Paladin Pharma S.P.A. Composition for use in the treatment of menopause problems/disorders and in the treatment of general aging of the organism.
WO2013134327A1 (en) * 2012-03-06 2013-09-12 Raymat Materials, Inc. Disinfectant solution
WO2014023803A1 (en) * 2012-08-10 2014-02-13 Galderma Research & Development Method for the diagnosis of rosacea
WO2014205088A2 (en) * 2013-06-18 2014-12-24 Prodermiq Customized skin care products and personal care product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kin flora
CN104254339A (zh) * 2012-04-16 2014-12-31 路博润高级材料公司 用于治疗和/或护理皮肤和/或粘膜的化合物和它们在化妆品组合物或药物组合物中的用途
WO2015013214A2 (en) * 2013-07-21 2015-01-29 Whole Biome,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icrobiome characterization, monitoring and treatment
CN104364394A (zh) * 2012-03-17 2015-02-18 加州大学评议会 痤疮的快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35221B2 (ja) 2004-12-24 2014-12-03 株式会社明治 皮膚改善用及び/又は治療用の発酵乳とその製造方法
JP6058902B2 (ja) 2012-03-13 2017-01-11 株式会社 資生堂 肌状態解析方法、肌状態解析装置、及び、肌状態解析システム、並びに、該肌状態解析方法を実行させるためのプログラム、及び、該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34874A (zh) * 2006-08-31 2009-09-16 金伯利-克拉克环球有限公司 检测皮肤上念珠菌的方法
JP2008148629A (ja) * 2006-12-18 2008-07-03 Canon Inc 複数種の微生物存在下における感染症起炎微生物を検出する方法
JP2009126863A (ja) * 2007-11-27 2009-06-11 Koei Kogyo Kk キノコから抽出したエルゴチオネインを高含有する組成物
CN102131495A (zh) * 2008-07-29 2011-07-20 欧莱雅 微生物用于治疗头皮病症的美容应用
WO2012107905A1 (en) * 2011-02-10 2012-08-16 Paladin Pharma S.P.A. Composition for use in the treatment of menopause problems/disorders and in the treatment of general aging of the organism.
WO2013134327A1 (en) * 2012-03-06 2013-09-12 Raymat Materials, Inc. Disinfectant solution
CN104364394A (zh) * 2012-03-17 2015-02-18 加州大学评议会 痤疮的快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
CN104254339A (zh) * 2012-04-16 2014-12-31 路博润高级材料公司 用于治疗和/或护理皮肤和/或粘膜的化合物和它们在化妆品组合物或药物组合物中的用途
WO2014023803A1 (en) * 2012-08-10 2014-02-13 Galderma Research & Development Method for the diagnosis of rosacea
WO2014205088A2 (en) * 2013-06-18 2014-12-24 Prodermiq Customized skin care products and personal care product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kin flora
WO2015013214A2 (en) * 2013-07-21 2015-01-29 Whole Biome,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icrobiome characterization, monitoring and treatment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ARIANA ROSENTHAL等: "Skin microbiota: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its potential association with health and disease", 《INFECT GENET EVOL》 *
T J VAN STEENBERGEN等: "Virulence of black-pigmented Bacteroides strains from periodontal pockets and other sites in experimentally induced skin lesions in mice", 《J PERIODONTAL RES》 *
应时等: "人体皮肤微生物群落研究进展", 《微生物与感染》 *
徐晓宇等: "人类微生物组测序与比较研究", 《生物技术通报》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50534A (zh) * 2019-09-30 2022-05-06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802310B2 (en) 2023-10-31
JP6046849B1 (ja) 2016-12-21
WO2017014256A1 (ja) 2017-01-26
JP2017029174A (ja) 2017-02-09
CN107922979B (zh) 2022-04-05
EP3327136A4 (en) 2019-01-02
EP3327136A1 (en) 2018-05-30
US20180208982A1 (en) 2018-07-26
JP2017029133A (ja) 2017-02-09
JP6874244B2 (ja) 2021-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22979A (zh) 身体状态的评价方法、信息的提示方法、及改善或预防身体状态的物质的筛选方法
Shibagaki et al. Aging-related changes in the diversity of women’s skin microbiomes associated with oral bacteria
Baurecht et al. Epidermal lipid composition, barrier integrity, and eczematous inflammation are associated with skin microbiome configuration
Rudramurthy et al. Association of Malassezia species with dandruff
Sambrook et al. Mediofrontal event-related potentials in response to positive, negative and unsigned prediction errors
CN112771172A (zh) 筛选皮肤产品的方法
CN110753966A (zh) 基于皮肤菌群分析的定制化护肤产品和个人护理产品
Piérard et al. Cyanoacrylate skin surface stripping and the 3S-Biokit advent in tropical dermatology: a look from Liège
JP2019062887A (ja) 皮膚常在細菌叢解析を用いた皮膚状態を予測する方法
Honnavar et al. Socio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nd spectrum of Malassezia species in individuals with and without seborrhoeic dermatitis/dandruff: a comparison of residents of the urban and rural populations
DE102017119427A1 (de) Bestimmung des Alters eines menschlichen Individuums
Du et al. Microecological investigation and comparison of two clinical methods to evaluate axillary osmidrosis
JP7042698B2 (ja) 評価方法、頭皮毛髪化粧料の選定方法、評価支援ツール、及びス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Xia et al. Integration of skin phenome and microbiome reveals the key role of bacteria in human skin aging
JP7190266B2 (ja) 特定の肌状態と相関のある特定の環境由来菌の菌量に基づく、肌状態の診断方法、皮膚常在細菌叢の多様性の推測方法、特定の環境由来菌の菌量の推測方法、特定の肌状態と相関のある菌の属性を解析する方法、肌状態改善作用を有する物質又は美容方法のス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WO2021039854A1 (ja) 皮膚常在微生物採取用粘着テープ、被験者の身体状態を評価する方法、被験者に情報を提示する方法及び身体状態を改善又は予防する物質をスクリーニングする方法、並びに、皮膚代謝物採取用粘着テープ
CN115251850A (zh) 评价方法、毛发处理剂的选定方法以及评价辅助工具
EP2882865B1 (en) Method for the diagnosis of rosacea
Alkhafaji et al. Genotyping tinea capitis fungi based on barcoding ITS rDNA marker
Paul Categorization of shedding status: Proposing a standard grouping method for DNA shedding
JP7169823B2 (ja) 植物由来菌の菌量の推定方法
Pinto et al. Dermoscopy is the crucial step for proper outcome prospection when treating androgenetic alopecia with the Regenera® protocol: a score proposal
JP2023057330A (ja) 肌状態の推定方法
WO2024023815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ersonalized matching of cosmetic products to a subject's skin and/or hair
CN117561338A (zh) 评价化妆品组合物或其组分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Myskin Co.,Ltd.

Patentee after: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TAK-CIRCULATOR CO.,LTD.

Patentee before: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