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22089B - 盖部件 - Google Patents

盖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22089B
CN107922089B CN201680051354.6A CN201680051354A CN107922089B CN 107922089 B CN107922089 B CN 107922089B CN 201680051354 A CN201680051354 A CN 201680051354A CN 107922089 B CN107922089 B CN 1079220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ool
cylinder
cylinder portion
discharge
inner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5135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22089A (zh
Inventor
桥本武尚
三浦瑛亮
堀裕贵
阪上绫
森启晃
池田聪
前田达大
桑垣传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itsu Kou Man K K
MIKASA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itsu Kou Man K K
MIKASA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17526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77847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19898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643855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itsu Kou Man K K, MIKASA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Kitsu Kou Man K K
Publication of CN1079220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220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220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220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47/00Closures with filling and discharging, or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 B65D47/04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 B65D47/20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comprising hand-operated members for controlling discharge
    • B65D47/2018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comprising hand-operated members for controlling discharge comprising a valve or like element which is opened or closed by deformation of the container or closure
    • B65D47/2056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comprising hand-operated members for controlling discharge comprising a valve or like element which is opened or closed by deformation of the container or closure lift valve type
    • B65D47/2081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comprising hand-operated members for controlling discharge comprising a valve or like element which is opened or closed by deformation of the container or closure lift valve type in which the deformation raises or lowers the valve por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41/00Caps, e.g. crown caps or crown seals, i.e. members having parts arranged for engagement with the external periphery of a neck or wall defining a pouring opening or discharge aperture; Protective cap-like covers for closure members, e.g. decorative covers of metal foil or paper
    • B65D41/02Caps or cap-like covers without lines of weakness, tearing strips, tags, or like opening or removal devices
    • B65D41/04Threaded or like caps or cap-like covers secured by rot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47/00Closures with filling and discharging, or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 B65D47/04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 B65D47/06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with pouring spouts or tubes; with discharge nozzles or passages
    • B65D47/08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with pouring spouts or tubes; with discharge nozzles or passages having articulated or hinged closures
    • B65D47/0804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with pouring spouts or tubes; with discharge nozzles or passages having articulated or hinged closures integrally formed with the base element provided with the spout or discharge passage
    • B65D47/0833Hinges without elastic bias
    • B65D47/0838Hinges without elastic bias located at an edge of the base el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47/00Closures with filling and discharging, or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 B65D47/04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 B65D47/20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comprising hand-operated members for controlling dischar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47/00Closures with filling and discharging, or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 B65D47/40Closures with filling and discharging, or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with drip catchers or drip-prevent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51/00Clos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5D51/16Clos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with means for venting air or ga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77/00Packages formed by enclos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in preformed containers, e.g. boxes, cartons, sacks or bags
    • B65D77/04Articles or materials enclosed in two or more containers disposed one within another
    • B65D77/06Liquids or semi-liquids or other materials or articles enclosed in flexible containers disposed within rigid contain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3/00Containers or packages with special means for dispensing contents
    • B65D83/0055Containers or packages provided with a flexible bag or a deformable membrane or diaphragm for expelling the cont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205/00Venting means
    • B65D2205/02Venting ho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 Containers And Packaging Bodies Having A Special Means To Remove Cont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盖部件,其具有外嵌于双重容器的口部的盖部件主体(11)、设于盖部件主体(11)的排出筒(12)、设于盖部件主体(11)的内部的内塞(15)及第一内部阀(31),内塞(15)具有与内容器内及排出筒(12)内连通的连通部(29),第一内部阀(31)具有覆盖连通部的第一阀芯(33),在第一阀芯(33)形成有流通孔(35),在第一阀芯(33)处于从闭位置(S)到达开位置(O)的变形过程中的情况下,维持连通部(29)与排出筒(12)之间被第一阀芯(33)切断的状态。

Description

盖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配于双重容器的口部的盖部件。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盖部件,例如已知日本的专利第3688373号。在该盖部件中,如图29、图30所示,具有安装于双重容器201的口部202的盖部件主体203、设于盖部件主体203的排出筒204、对排出筒204的前端开口部进行开闭的盖205、设于盖部件主体203的内部且嵌入口部202的中塞206、及设于盖部件主体203的内部的阀装置207。
在中塞206形成有放出孔208。另外,阀装置207具有嵌合安装部209、圆板部210、圆板状的放出阀211及吸入阀。放出阀211是对放出孔208进行开闭的阀,经由连结部213朝上下方向摆动自如地设于嵌合安装部209。另外,吸入阀是对空气流入孔214与空气流入路215之间进行开闭的阀。
另外,盖205在内侧具有圆筒状的内环219。在关闭盖205时,内环219嵌入排出筒204的前端开口部内,由此封闭排出筒204的前端开口部。
如此,使用者打开盖205,用手按压双重容器201,由此吸入阀关闭,空气流入孔214与空气流入路215之间被切断,处于双重容器201的外侧层216与内侧层217之间的空气不被排出,双重容器201的内压上升,因此如图30的假想线及图31所示那样,放出阀211打开放出孔208,双重容器201内的内容液218通过放出孔208从排出筒204排出。
另外,当使用者解除相对于双重容器201的按压时,在双重容器201的外侧层216的复原力的作用下双重容器201的内压小于大气压,如图30的实线所示,放出阀211关闭放出孔208,并且双重容器201的外侧层216与内侧层217之间小于大气压,吸入阀打开,大气从空气流入孔214通过空气流入路215被导入外侧层216与内侧层217之间。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上述的以往形式中,在使用者按压双重容器201时,如图30的假想线所示,放出阀211立即(与按压几乎同时)打开放出孔208,因此如图31所示,存在双重容器201内的内容液218突然从排出筒204排出这样的问题。
另外,在使用者解除相对于双重容器201的按压而如图32所示那样放出阀211关闭放出孔208时,内容液218不会从排出筒204内通过放出口208返回双重容器201内,而是残留在排出筒204内,存在难以减少这样的内容液218的残留量这样的问题。
如上述那样,当残留在排出筒204内的内容液218的量较多时,在关闭盖205而将内环219嵌入排出筒204的前端开口部内时,残留在排出筒204内的内容液218也可能向排出筒204的外侧溢出。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盖部件,该盖部件使得从使用者按压双重容器之后到从排出口排出内容液为止具有充裕的时间,能够防止内容液突然从排出口排出。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盖部件,该盖部件使得在使用者解除相对于双重容器的按压时,能够减少在排出筒内残留的内容液的残留量。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装配于具有能够变形的内容器和外容器的双重容器的口部的盖部件的第一方面是,盖部件具有:
盖部件主体,其安装于双重容器的口部;
排出筒,其设于盖部件主体;
盖,其对排出筒的前端的排出口进行开闭;
内塞,其设于盖部件主体的内部且嵌入双重容器的口部;以及
第一内部阀,其设于盖部件主体的内部,
内塞具有与内容器的内部及排出筒的内部连通的连通部,
第一内部阀具有覆盖内塞的连通部的第一阀芯,
在第一阀芯形成有流通孔,
第一阀芯在向排出筒内鼓出的开位置与向开位置的相反方向退入的闭位置之间变形自如,并且被朝闭方向施力,
在第一阀芯处于闭位置的情况下,内塞的连通部与排出筒之间被第一阀芯切断,
在第一阀芯处于开位置的情况下,内塞的连通部与排出筒之间经由第一阀芯的流通孔连通,
在第一阀芯处于从闭位置到达开位置的变形过程中的情况下,维持内塞的连通部与排出筒之间被第一阀芯切断的状态。
如此一来,通过使用者打开盖而用手按压(挤压)双重容器,从而双重容器的内压上升,第一阀芯从闭位置向开位置变形而向排出筒内鼓出。由此,内塞的连通部与排出筒之间经由第一阀芯的流通孔连通,内容器内的内容液从内塞的连通部通过流通孔朝排出筒内流动,从排出口排出。
此时,在第一阀芯从闭位置到达开位置的变形过程中,维持内塞的连通部与排出筒之间被第一阀芯切断的状态,当第一阀芯到达开位置时,内塞的连通部与排出筒之间经由流通孔连通。因此,在使用者按压了双重容器时,延迟有第一阀芯从闭位置到达开位置所需的时间地使内塞的连通部与排出筒之间经由流通孔连通。
由此,从使用者按压双重容器之后到内容器内的内容液从排出口排出为止的期间产生时间的偏差(延迟),因此从使用者按压双重容器之后到内容液从排出口排出为止具有充裕的时间,能够防止内容液突然从排出口排出。
另外,通过使用者解除相对于双重容器的按压,从而第一阀芯从开位置向闭位置变形,内塞的连通部与排出筒之间被第一阀芯切断。
本发明的盖部件的第二方面是,连通部是一端部与内容器的内部连通并且另一端部与排出筒的内部连通的内筒部,
第一阀芯覆盖内筒部的开口部,
第一阀芯在向内筒部内呈凹形状退入的闭位置与向排出筒内呈凸形状鼓出的开位置之间变形自如,
在第一阀芯处于闭位置的情况下,内筒部内与排出筒内之间被第一阀芯切断,
在第一阀芯处于开位置的情况下,内筒部内与排出筒内之间经由第一阀芯的流通孔连通,
在第一阀芯处于从闭位置到达开位置的变形过程中的情况下,维持内筒部内与排出筒内之间被第一阀芯切断的状态。
如此一来,通过使用者打开盖而用手按压双重容器,从而双重容器的内压上升,第一阀芯从向内筒部内呈凹形状退入的闭位置变形为向排出筒内呈凸形状鼓出的开位置。由此,内筒部内与排出筒内之间经由第一阀芯的流通孔连通,内容器内的内容液从内筒部内通过流通孔朝排出筒内流动,从排出口排出。
此时,在第一阀芯从闭位置到达开位置的变形过程中,维持内筒部内与排出筒内之间被第一阀芯切断的状态,当第一阀芯到达开位置时,内筒部内与排出筒内之间经由流通孔连通。因此,在使用者按压了双重容器时,延迟有第一阀芯从闭位置到达开位置所需的时间地使内筒部内与排出筒内之间经由流通孔连通。
由此,从使用者按压双重容器之后到内容器内的内容液从排出口排出为止的期间产生时间的偏差(延迟),因此从使用者按压双重容器之后到内容液从排出口排出为止具有充裕的时间,能够防止内容液突然从排出口排出。
另外,通过使用者解除相对于双重容器的按压,第一阀芯从向排出筒内呈凸形状鼓出的开位置变形为向内筒部内呈凹形状退入的闭位置,内筒部内与排出筒内之间被第一阀芯切断。这样,在关闭第一阀芯时,第一阀芯从向排出筒内鼓出的凸形状变形为向内筒部内退入的凹形状,因此在排出筒内残留的内容液的液面被朝排出筒内的里面引入与第一阀芯的变形量对应的体积量。由此,能够防止在排出筒内残留的内容液到达排出筒的前端的排出口。
本发明的盖部件的第三方面是,在排出筒内形成有收纳第一阀芯的收容部和从收容部向排出口连通的排出流路,
排出流路的直径小于收容部的直径,
在与内筒部的端部面对的第一阀芯的圆周上形成有多个流通孔,
在排出筒内形成有引导面,该引导面将从内筒部内通过流通孔流到排出筒内的收容部的内容液朝排出流路引导。
如此一来,通过使用者打开盖而按压双重容器,从而内容器内的内容液从内筒部内通过流通孔向排出筒内的收容部流动,被引导面引导而从收容部顺畅地朝排出流路流动,从排出口被排出。由此,在排出筒内不会扰乱内容液的流动而将内容液从排出口呈放射状排出。
本发明的盖部件的第四方面是,第一阀芯具有在闭位置处整周地压接于内筒部的端部的突起部,
流通孔在第一阀芯的径向上位于比突起部靠外侧的位置,
在第一阀芯处于闭位置的情况下,突起部压接于内筒部的端部而内筒部内与排出筒内之间被第一阀芯切断,
在第一阀芯处于开位置的情况下,突起部与内筒部的端部分离开而内筒部内与排出筒内之间经由第一阀芯的流通孔连通,
在第一阀芯处于从闭位置到达开位置的变形过程中的情况下,突起部压接于内筒部的端部而维持内筒部内与排出筒内之间被第一阀芯切断的状态。
如此一来,在使用者打开盖而按压了双重容器时,在第一阀芯从闭位置到达开位置的变形过程中,突起部压接于内筒部的端部而维持内筒部内与排出筒内之间被第一阀芯切断的状态,当第一阀芯到达开位置时,突起部从内筒部的端部分离开而内筒部内与排出筒内之间经由第一阀芯的流通孔连通。因此,在使用者按压了双重容器时,延迟有第一阀芯从闭位置到达开位置所需的时间地使内筒部内与排出筒内之间经由流通孔连通。
另外,通过使用者解除相对于双重容器的按压,从而第一阀芯从向排出筒内呈凸形状鼓出的开位置变形为向内筒部内呈凹形状退入的闭位置,突起部压接于内筒部的端部而内筒部内与排出筒内之间被第一阀芯切断。由此,能够可靠地密封第一阀芯与内筒部的端部之间,可靠地防止侵入到排出筒内的空气从第一阀芯与内筒部的端部之间向内容器内侵入。
需要说明的是,在闭位置处,突起部以接近线接触的状态压接于内筒部的端部,因此每单位面积的压接力变高,密封性提高,可充分确保第一阀芯的切断性能。另外,能够减少使用者按压双重容器而使第一阀芯从闭位置向开位置变形所需的按压力。
本发明的盖部件的第五方面是,在盖部件主体形成有将外部气体向内容器与外容器之间吸入的吸气口,
在盖部件主体的内部设有和内容器与外容器之间及吸气口连通的连通流路、以及对吸气口进行开闭的第二内部阀,
第二内部阀与第一内部阀形成为一体。
如此一来,通过使用者打开盖而按压双重容器,从而第二内部阀关闭吸气口,因此双重容器的内压上升,第一阀芯从闭位置向开位置变形。由此,内塞的连通部与排出筒之间经由第一阀芯的流通孔连通,内容器内的内容液从内塞的连通部通过流通孔朝排出筒内流动,从排出口被排出。
另外,通过使用者解除相对于双重容器的按压,从而双重容器的内压小于大气压,第二内部阀打开吸气口,因此大气从吸气口通过连通流路向内容器与外容器之间导入,第一阀芯从开位置向闭位置变形,内塞的连通部与排出筒之间被第一阀芯切断。
本发明的盖部件的第六方面是,吸气口与连通流路形成于盖部件主体的周向上的一个部位,
第二内部阀具有在盖部件主体与内塞之间固定的支承构件、以及设于支承构件的弹性变形自如的第二阀芯,
第二阀芯的基端部设于支承构件,
当内容器与外容器之间的压力变得高于大气压时,第二阀芯的自由端部压接于盖部件主体的内表面而关闭吸气口,
当内容器与外容器之间的压力变得低于大气压时,第二阀芯的自由端部从盖部件主体的内表面分离开而打开吸气口。
如此一来,当使用者打开盖而按压双重容器,使内容器与外容器之间的压力变得高于大气压时,第二阀芯的自由端部压接于盖部件主体的内表面而关闭吸气口,因此双重容器的内压上升,第一阀芯从闭位置向开位置变形。由此,内塞的连通部与排出筒之间经由第一阀芯的流通孔连通。
另外,当使用者解除相对于双重容器的按压而使内容器与外容器之间的压力变得低于大气压时,第二阀芯的自由端部从盖部件主体的内表面分离开而打开吸气口。因此,大气从吸气口通过连通流路而被导入内容器与外容器之间,第一阀芯从开位置向闭位置变形,内塞的连通部与排出筒之间被第一阀芯切断。
另外,吸气口与连通流路形成在盖部件主体的周向上的一个部位,第二阀芯的基端部设于支承构件,第二阀芯的自由端部相对于盖部件主体的内表面压接分离自如,因此第二阀芯能够相对于内容器与外容器之间的压力变化而灵敏反应来迅速对吸气口进行开闭。
本发明的盖部件的第七方面是,在内容器与外容器之间的压力与大气压相同时,在第二阀芯的自由端部与盖部件主体的内表面之间形成微小间隙,
吸气口与连通流路通过微小间隙进行连通。
如此一来,在使用者不按压双重容器、外容器未变形的通常时的状态下,吸气口与连通流路通过微小间隙进行连通,因此即便例如双重容器内与外部相比成为高温而使内容器与外容器之间的空气热膨胀,热膨胀的空气也会从连通流路通过上述微小间隙朝吸气口流出,从吸气口朝外部释放出。由此,在上述通常时,经由微小间隙来平衡双重容器内的压力与外部的压力。因此,能够防止如下情况:因内容器与外容器之间的空气热膨胀而使双重容器内的压力上升,虽然使用者未按压双重容器但双重容器内的内容液的液面上升。
另外,本发明的装配于具有能够变形的内容器和外容器的双重容器的口部的盖部件的第八方面是,盖部件具有:
盖部件主体,其安装于双重容器的口部;
排出筒,其设于盖部件主体;
盖,其对排出筒的前端的排出口进行开闭;
内塞,其设于盖部件主体的内部且嵌入双重容器的口部;以及
第一内部阀,其设于盖部件主体的内部,
内塞具有一端部与内容器的内部连通并且另一端部与排出筒的内部连通的内筒部,
第一内部阀具有覆盖内筒部的开口部的第一阀芯,
在第一阀芯形成有流通孔,
第一阀芯在向排出筒内呈凸形状鼓出的开位置与向内筒部内呈凹形状退入的闭位置之间变形自如,并且被朝闭方向施力,
在第一阀芯处于闭位置的情况下,内筒部内与排出筒内之间被第一阀芯切断,
在第一阀芯处于开位置的情况下,内筒部内与排出筒内之间经由第一阀芯的流通孔连通。
如此一来,通过使用者打开盖而用手按压双重容器,从而双重容器的内压上升,第一阀芯从向内筒部内呈凹形状退入的闭位置变形为向排出筒内呈凸形状鼓出的开位置。由此,内筒部内与排出筒内之间经由第一阀芯的流通孔连通,内容器内的内容液从内筒部内通过流通孔朝排出筒内流动,从排出口被排出。
另外,通过使用者解除相对于双重容器的按压,从而第一阀芯从向排出筒内呈凸形状鼓出的开位置变形为向内筒部内呈凹形状退入的闭位置,内筒部内与排出筒内之间被第一阀芯切断。这样,在关闭第一阀芯时,第一阀芯从向排出筒内鼓出的凸形状变形为向内筒部内退入的凹形状,因此排出筒内的内容液的大部分伴随着上述第一阀芯的变形被导入内筒部内。由此,能够减少在第一阀芯关闭之后在排出筒内残留的内容液的量。
本发明的盖部件的第九方面是,流通孔具有形成于第一阀芯的中央部的第一流通孔,
内筒部在内部具有封堵构件和与内容器的内部及排出筒的内部连通的连通路,
在第一阀芯处于闭位置的情况下,第一阀芯与封堵构件抵接而第一流通孔被封堵构件封堵,
在第一阀芯处于开位置的情况下,第一阀芯从封堵构件分离开而内筒部内与排出筒内之间经由第一流通孔连通。
如此一来,通过使用者打开盖而按压双重容器,从而双重容器的内压上升,第一阀芯从向内筒部内呈凹形状退入的闭位置变形为向排出筒内呈凸形状鼓出的开位置。由此,第一阀芯从封堵构件分离开,内筒部内与排出筒内之间经由第一流通孔连通,内容器内的内容液从内筒部内通过第一流通孔朝排出筒内流动,从排出口被排出。
另外,通过使用者解除相对于双重容器的按压,从而第一阀芯从向排出筒内呈凸形状鼓出的开位置变形为向内筒部内呈凹形状退入的闭位置。由此,第一阀芯与封堵构件抵接而第一流通孔被封堵构件封堵,内筒部内与排出筒内之间被第一阀芯切断。
本发明的盖部件的第十方面是,流通孔具有在第一流通孔的周围形成的第二流通孔,
在第一阀芯处于闭位置的情况下,第一阀芯与内筒部的端部抵接而第二流通孔被内筒部的端部封堵,
在第一阀芯处于开位置的情况下,第一阀芯与内筒部的端部分离开而内筒部内与排出筒内之间经由第一流通孔及第二流通孔连通。
如此一来,通过使用者打开盖而按压双重容器,从而双重容器的内压上升,第一阀芯从向内筒部内呈凹形状退入的闭位置变形为向排出筒内呈凸形状鼓出的开位置。由此,第一阀芯从封堵构件分离开并且从内筒部的端部分离开,内筒部内与排出筒内之间经由第一流通孔及第二流通孔连通,内容器内的内容液从内筒部内通过第一流通孔及第二流通孔朝排出筒内流动,从排出口被排出。
另外,通过使用者解除相对于双重容器的按压,第一阀芯从向排出筒内呈凸形状鼓出的开位置变形为向内筒部内呈凹形状退入的闭位置。由此,第一阀芯与封堵构件抵接并且与内筒部的端部抵接,第一流通孔被封堵构件封堵,第二流通孔被内筒部的端部封堵,内筒部内与排出筒内之间被第一阀芯切断。
本发明的盖的第十一方面是,在盖部件主体形成有将外部气体向内容器与外容器之间吸入的吸气口,
在盖部件主体的内部设有和内容器与外容器之间及吸气口连通的连通流路、以及对吸气口进行开闭的第二内部阀,
第二内部阀与第一内部阀形成为一体。
如此一来,通过使用者打开盖而按压双重容器,从而第二内部阀关闭吸气口,因此双重容器的内压上升,第一阀芯从闭位置向开位置变形。由此,内筒部内与排出筒内之间经由第一阀芯的流通孔连通,内容器内的内容液从内容器内通过流通孔朝排出筒内流动,从排出口被排出。
另外,通过使用者解除相对于双重容器的按压,从而双重容器的内压低于大气压时,第二内部阀打开吸气口。因此,将大气从吸气口通过连通流路向内容器与外容器之间导入,第一阀芯从开位置向闭位置变形,内筒部内与排出筒内之间被第一阀芯切断。
本发明的盖部件的第十二方面是,第二内部阀具有导入内容器的内容液的导入部、以及通过导入到导入部的内容液来进行开闭的第二阀芯,
第二阀芯在向吸气口内鼓出而关闭吸气口的闭位置与从吸气口内向导入部退避而打开吸气口的开位置之间变形自如,并且被朝开方向施力,第二阀芯通过导入到导入部的内容液来从开位置向闭位置变形。
如此一来,通过使用者打开盖而按压双重容器,从而将内容器的内容液向导入部导入,第二阀芯从开位置向闭位置变形,向吸气口内鼓出而关闭吸气口。由此,双重容器的内压上升,第一阀芯从闭位置向开位置变形,因此内筒部内与排出筒内之间经由第一阀芯的流通孔连通,内容器内的内容液从内容器内通过流通孔朝排出筒内流动,从排出口被排出。
另外,通过使用者解除相对于双重容器的按压,从而内容液从导入部返回内容器内,第二阀芯从闭位置向开位置变形,从吸气口内向导入部退避而打开吸气口。由此,将大气从吸气口通过连通流路向内容器与外容器之间导入,第一阀芯从开位置向闭位置变形,因此内筒部内与排出筒内之间被第一阀芯切断。
发明效果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发明,从使用者按压双重容器之后到双重容器内的内容液从排出口排出为止的期间产生时间的偏差,因此从使用者按压双重容器之后到内容液从排出口排出为止具有充裕的时间,能够防止内容液突然从排出口排出。
另外,通过使用者解除相对于双重容器的按压,第一阀芯从开位置切换为闭位置,此时,第一阀芯从向排出筒内鼓出的凸形状变形为向内筒部内退入的凹形状。因此,在排出筒内残留的内容液的液面被朝排出筒内的里面引入与第一阀芯的变形量对应的体积量。由此,能够防止在排出筒内残留的内容液到达排出筒的前端部的排出口。
另外,根据本发明,能够在使用者解除了相对于双重容器的按压时,减少在排出筒内残留的内容液的残留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盖部件的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盖部件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盖部件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盖部件的内塞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盖部件的内部阀装置的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从盖部件的内部阀装置的上侧看到的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从盖部件的内部阀装置的下侧看到的立体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表示盖部件的第一内部阀的动作的剖视图,表示第一阀芯从闭位置到达开位置的变形过程中的状态。
图9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表示盖部件的第一内部阀的动作的剖视图,表示第一阀芯到达开位置的状态。
图10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表示盖部件的第一内部阀的动作的剖视图,表示第一阀芯从开位置到达闭位置的变形过程中的状态。
图1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表示盖部件的第一内部阀的动作的剖视图,表示第一阀芯从开位置返回闭位置的状态。
图1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盖部件的第二内部阀的放大剖视图,表示在第二阀芯与盖部件主体之间形成有微小间隙的状态。
图1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表示盖部件的第二内部阀的动作的剖视图,表示第二阀芯关闭的状态。
图14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表示盖部件的第二内部阀的动作的剖视图,表示第二阀芯打开的状态。
图15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盖部件的局部放大剖视图,表示第一内部阀的第一阀芯到达闭位置的状态。
图16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表示盖部件的第一内部阀的动作的剖视图,表示第一阀芯从闭位置到达开位置的变形过程中的状态。
图17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表示盖部件的第一内部阀的动作的剖视图,表示第一阀芯到达开位置的状态。
图18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盖部件的剖视图。
图19是图18中的X-X向视图。
图20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盖部件的内塞的放大剖视图。
图21是图20中的X-X向视图。
图22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盖部件的内塞的放大立体图。
图23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盖部件的内部阀装置的放大剖视图。
图24是图23中的X-X向视图。
图25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的表示盖部件的第一内部阀及第二内部阀的动作的剖视图,表示第一阀芯处于闭位置、第二阀芯处于开位置的状态。
图26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的表示盖部件的第一内部阀及第二内部阀的动作的剖视图,表示第一阀芯从闭位置朝向开位置变形的过程中、且是第二阀芯从开位置向闭位置变形的状态。
图27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的表示盖部件的第一内部阀及第二内部阀的动作的剖视图,表示第一阀芯到达开位置、第二阀芯保持于闭位置的状态。
图28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的表示盖部件的第一内部阀及第二内部阀的动作的剖视图,表示第一阀芯从开位置朝向闭位置变形的过程中、且是第二阀芯从闭位置向开位置变形的状态。
图29是以往的盖部件的剖视图。
图30是以往的盖部件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31是以往的盖部件的局部放大剖视图,表示打开放出阀而从排出口朝外部排出内容液的状态。
图32是以往的盖部件的局部放大剖视图,表示关闭放出阀而使内容液残留在排出筒内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3所示,附图标记1表示双重容器,该双重容器1具有:具有挠性的柔软而能够变形的内容器2;以及具有挠性的能够弹性变形的外容器3。在双重容器1的口部4设有盖部件5。
盖部件5具有外嵌于口部4的盖部件主体11、设于盖部件主体11的圆筒状的排出筒12、对在排出筒12的前端部开口的排出口13进行开闭的盖14、设于盖部件主体11的内部且嵌入口部4的内塞15、以及设于盖部件主体11的内部的内部阀装置16。
盖部件主体11具有圆筒状的躯体部20和设于躯体部20的前端的圆板状的顶板部21。躯体部20经由螺纹部22螺合于外容器3。排出筒12与顶板部21设为一体。另外,在顶板部21形成有将外部气体向内容器2与外容器3的间隙37吸入的吸气口23。
在盖部件主体11的内部形成有与吸气口23及间隙37连通的连通流路38,所述间隙37是内容器2与外容器3的间隙。吸气口23与连通流路38形成于盖部件主体11的周向上的一个部位。
需要说明的是,在外容器3上整周地设有密封突起部6,该密封突起部6对盖部件主体11的躯体部20的内周与外容器3的口部4的外周之间进行密封。另外,盖14经由铰接部25而开闭自如地设于盖部件主体11。
如图1、图4所示,内塞15具有向内容器2的前端开口部嵌入的圆筒状的嵌入部26、从嵌入部26的前端朝径向外侧伸出的凸缘部27、形成于嵌入部26的内周部的圆形的内板部28、以及立起设置于内板部28的内筒部29。
内筒部29是连通部的一个例子,一端部(下端部)与内容器2内连通,并且另一端部(上端部)与排出筒12内连通。
如图1、图2、图5~图7所示,内部阀装置16以硅酮橡胶等弹性构件为材质,具有第一内部阀31和第二内部阀32。第一内部阀31是剖面呈M字形状的阀,具有对内筒部29的另一端开口部30进行覆盖的圆形的第一阀芯33、以及圆筒状的第一支承筒34。内筒部29从第一支承筒34的一端部配置在第一支承筒34内,第一阀芯33的外周部与第一支承筒34的另一端部设为一体。
在与内筒部29的另一端部面对的第一阀芯33的圆周上形成有多个流通孔35。第一阀芯33在向内筒部29内呈凹形状退入的闭位置S与从内筒部29内向排出筒12内呈凸形状鼓出的开位置O之间变形自如,并且被朝闭方向A施力。
如图1、图2的实线所示,在第一阀芯33处于闭位置S的情况下,内筒部29内与排出筒12内之间被第一阀芯33切断。另外,如图2的假想线及图9所示,在第一阀芯33处于开位置O的情况下,内筒部29内与排出筒12内之间经由第一阀芯33的流通孔35连通。另外,如图8所示,在第一阀芯33从闭位置S到达开位置O的变形过程中的情况下,维持内筒部29内与排出筒12内之间被第一阀芯33切断的状态。
如图1、图5~图7所示,第二内部阀32与第一内部阀31设为一体,对吸气口23进行开闭。另外,第二内部阀32具有在盖部件主体11的顶板部21与内塞15的内板部28之间固定的圆筒状的第二支承筒40(支承构件的一个例子)、以及设于第二支承筒40的弹性变形自如的第二阀芯41。
第二阀芯41为四方薄板状的阀芯,其基端部设于第二支承筒40的外周。当内容器2与外容器3的间隙37的压力变得高于大气压时,如图13所示,第二阀芯41的自由端部压接于盖部件主体11的顶板部21的内表面而关闭吸气口23。另外,当内容器2与外容器3的间隙37的压力小于大气压时,如图14所示,第二阀芯41的自由端部从盖部件主体11的顶板部21的内表面分离开而打开吸气口23。
需要说明的是,在内容器2与外容器3的间隙37的压力与大气压相同时,如图12所示,第二阀芯41并非完全关闭吸气口23,在第二阀芯41的自由端部与盖部件主体11的顶板部21的内表面之间形成微小间隙42,吸气口23与连通流路38通过微小间隙42而连通。
如图1、图2所示,在排出筒12内形成有收纳第一阀芯33的收容部45及从收容部45与排出口13连通的排出流路46。需要说明的是,排出流路46的直径d比收容部45的直径D小。
在排出筒12内形成有圆弧状的引导面48,该引导面48将从内筒部29内通过流通孔35流到排出筒12内的收容部45的内容液47朝排出流路46引导。由此,排出筒12的内径从收容部45朝向排出流路46而逐渐缩小。
以下,说明上述结构的作用。
如图1所示,使用者打开盖14,用手按压(挤压)双重容器1而使外容器3变形。这样一来,当内容器2与外容器3的间隙37的压力变得高于大气压时,如图13所示,第二阀芯41压接于盖部件主体11的顶板部21的内表面而关闭吸气口23,因此双重容器1的内压上升,第一阀芯33从向内筒部29内呈凹形状退入的闭位置S(参照图2的实线)变形为向排出筒12内呈凸形状鼓出的开位置O(参照图2的假想线)。由此,内筒部29内与排出筒12内之间经由第一阀芯33的流通孔35连通,内容器2内的内容液47从内筒部29内通过流通孔35朝排出筒12内流动,从排出口13被排出。
此时,如图8所示,在第一阀芯33从闭位置S到达开位置O的变形过程中,维持内筒部29内与排出筒12内之间被第一阀芯33切断的状态,之后,如图9所示,当第一阀芯33到达开位置O时,内筒部29内与排出筒12内之间经由流通孔35连通。因此,在使用者按压了双重容器1时,延迟有第一阀芯33从闭位置S到达开位置O所需的时间地使内筒部29内与排出筒12内之间经由流通孔35连通。
由此,在从使用者按压双重容器1之后到内容器2内的内容液47被从排出口13排出为止的期间产生时间偏差(延迟),因此从使用者按压双重容器1之后到内容液47被从排出口13排出为止具有充裕的时间,能够防止内容液47突然被从排出口13排出。
另外,此时,内容器2内的内容液47从内筒部29内通过流通孔35向排出筒12内的收容部45流动,被引导面48引导而从收容部45顺利地朝排出流路46汇集,在排出流路46中流动而从排出口13排出。由此,在排出筒12内不会扰乱内容液47的流动,从而将内容液47从排出口13呈放射状排出。
另外,当使用者解除相对于双重容器1的按压而使外容器3复原为按压操作前的原始形状,内容器2与外容器3的间隙37的压力变得低于大气压时,如图14所示,第二阀芯41从盖部件主体11的顶板部21的内表面分离开而打开吸气口23。因此,大气从吸气口23通过连通流路38被导入内容器2与外容器3的间隙37,如图10、图11所示,第一阀芯33从向排出筒12内呈凸形状鼓出的开位置S变形为向内筒部29内呈凹形状退入的闭位置S,内筒部29内与排出筒12内之间被第一阀芯33切断。
这样,在关闭第一阀芯33时,第一阀芯33从凸形状向凹形状朝上下方向较大变形,因此,如图11所示,残留在排出筒12内的内容液47的液面47a被朝排出筒12内的里侧(下方)引入与第一阀芯33的变形量B(参照图2)对应的体积量。由此,能够防止残留在排出筒12内的内容液47到达排出筒12的排出口13,对内容液47发挥优异的吸入效果。
另外,吸气口23与连通流路38形成于盖部件主体11的周向上的一个部位,第二阀芯41的基端部设于第二支承筒40,第二阀芯41的自由端部相对于盖部件主体11的内表面压接分离自如。通过这样的构造,第二阀芯41能够相对于内容器2与外容器3的间隙37的压力变化而灵敏反应以迅速对吸气口23进行开闭。
另外,在使用者未按压双重容器1而外容器3未变形的通常时的状态(也包括使用者解除相对于双重容器1的按压而使外容器3复原至按压前的原始形状的状态)下,如图12所示,吸气口23与连通流路38通过微小间隙42进行连通,因此,例如即便双重容器1内与外部相比成为高温而内容器2与外容器3的间隙37的空气进行热膨胀,热膨胀后的空气也从连通流路38通过微小间隙42朝吸气口23流出,从吸气口23朝外部释放出。由此,在上述通常时,经由微小间隙42而使双重容器1内的压力与外部的压力平衡。因此,能够防止如下情况:因内容器2与外容器3的间隙37的空气热膨胀而使双重容器1内的压力上升,从而虽然使用者未按压双重容器1但是双重容器1内的内容液47的液面上升。
(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15所示,第一阀芯33具有圆环状的突起部60,该圆环状的突起部60在闭位置S处整周地压接于内筒部29的另一端部。各流通孔35在第一阀芯33的径向上位于比突起部60靠外侧的位置。
在第一阀芯33变形至闭位置S的情况下,突起部60压接于内筒部29的另一端部,内筒部29内与排出筒12内之间被第一阀芯33切断。另外,如图17所示,在第一阀芯33变形至开位置O的情况下,突起部60从内筒部29的另一端部分离开,内筒部29内与排出筒12内之间经由第一阀芯33的流通孔35连通。另外,如图16所示,在第一阀芯33从闭位置S到达开位置O的变形过程中的情况下,突起部60压接于内筒部29的另一端部,从而维持内筒部29内与排出筒12内之间被第一阀芯33切断的状态。
以下,说明上述结构的作用。
使用者打开盖14,用手按压双重容器1时,在第一阀芯33从闭位置S(参照图15)到达开位置O(参照图17)的变形过程中,如图16所示,突起部60压接于内筒部29的另一端部,从而维持内筒部29内与排出筒12内之间被第一阀芯33切断的状态。之后,如图17所示,当第一阀芯33到达开位置O时,突起部60从内筒部29的另一端部分离开,内筒部29内与排出筒12内之间经由第一阀芯33的流通孔35连通。因此,在使用者用手按压双重容器1时,延迟有第一阀芯33从闭位置S到达开位置O所需的时间地使内筒部29内与排出筒12内之间经由流通孔35连通。
由此,在从使用者按压双重容器1之后到内容器2内的内容液47被从排出口13排出为止的期间产生时间的偏差(延迟)。因此,从使用者按压双重容器1之后到从排出口13排出内容液47为止具有充裕的时间,能够防止内容液47突然从排出口13排出。
另外,通过使用者解除相对于双重容器1的按压,第一阀芯33从开位置O变形为闭位置S,如图15所示,突起部60压接于内筒部29的另一端部,从而内筒部29内与排出筒12内之间被第一阀芯33切断。由此,第一阀芯33与内筒部29的另一端部之间被可靠地密封,能够可靠地防止侵入排出筒12内的空气从第一阀芯33与内筒部29的另一端部之间向内容器2内侵入。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5所示,在闭位置S处,突起部60以接近线接触的状态压接于内筒部29的另一端部,因此每单位面积的压接力变高,密封性提高,能够充分确保第一阀芯33的切断性能。另外,能够减少使用者按压双重容器1而使第一阀芯33从闭位置S向开位置O变形所需的按压力。
(第三实施方式)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如图18、图19所示,附图标记101是双重容器,该双重容器101包括具有挠性的柔软而能够变形的内容器102、以及具有挠性的能够弹性变形的外容器103。在双重容器101的口部104设有盖部件105。
盖部件105具有外嵌于口部104的盖部件主体111、设于盖部件主体111的圆筒状的排出筒112、对在排出筒112的前端部开口的排出口113进行开闭的盖114、设于盖部件主体111的内部且嵌入口部104的内塞115、以及设于盖部件主体111的内部的内部阀装置116。
盖部件主体111具有圆筒状的躯体部120、以及设于躯体部120的前端的圆板状的顶板部121。躯体部120经由螺纹部122与外容器103的螺纹部122螺合。排出筒112与顶板部121设为一体。另外,在顶板部121形成有将外部气体向内容器102与外容器103的间隙137吸入的吸气口123。
在盖部件主体111的内部形成有与吸气口123及间隙137连通的连通流路138,所述间隙137是内容器102与外容器103的间隙。
另外,盖114经由铰接部125而开闭自如地设于盖部件主体111,在内侧具有突起部154。在关闭盖114时,突起部154从排出口113向排出筒112内插入,由此封闭排出筒112。
如图18、图20~图22所示,内塞115具有嵌入内容器102的前端开口部的圆形状的嵌入部126、从嵌入部126的端部朝径向外侧伸出的凸缘部127、形成于嵌入部126的上表面且呈凹状凹陷的凹陷部128、以及立起设置于凹陷部128的内筒部129。内筒部129在内部具有连通路150和封堵构件151。连通路150的一端部(下端部)与内容器102内连通,并且另一端部(上端部)与排出筒112内连通。
封堵构件151是配置于内筒部129内的中心的圆棒状的构件,通过每隔90°设置的多张安装板152而安装于内筒部129内。需要说明的是,安装板152在图21中设有四张,但不限于四张。
如图18、图23、图24所示,内部阀装置116以硅酮橡胶等弹性构件为材质,具有第一内部阀131和第二内部阀132。第一内部阀131是剖面呈M字形状的阀,具有对内筒部129的另一端开口部130(参照图20)进行覆盖的较薄的圆形的第一阀芯133、以及圆筒状的第一支承筒134。内筒部129从第一支承筒134的一端部配置在第一支承筒134内,第一阀芯133的外周部与第一支承筒134的另一端部设为一体。
在第一阀芯133的中央部形成有圆形状的第一流通孔135,在第一阀芯133的周端部形成有周向细长的狭缝状的多个第二流通孔136。这些第二流通孔136形成在第一流通孔135的周围。
第一阀芯133在向内筒部129内呈凹形状退入的闭位置S1(参照图23的实线及图25)与从内筒部129内向排出筒112内呈凸形状鼓出的开位置O1(参照图23的假想线及图27)之间变形自如,并且被朝闭方向A(参照图23)施力。
如图18、图25所示,在第一阀芯133处于闭位置S1的情况下,第一阀芯133与封堵构件151的前端面(上端面)和内筒部129的另一端面(上端面)抵接,从而第一流通孔135被封堵构件151的前端面封堵,并且第二流通孔136被内筒部129的另一端面封堵,内筒部129内与排出筒112内之间被第一阀芯133切断。
另外,如图27所示,在第一阀芯133变形至开位置O1的情况下,第一阀芯133从封堵构件151的前端面分离开并且从内筒部129的另一端面分离开,内筒部129内与排出筒112内之间经由第一流通孔135及第二流通孔136连通。
如图18、图23、图24所示,第二内部阀132与第一内部阀131设为一体,并对吸气口123进行开闭。另外,第二内部阀132具有圆筒状的第二支承筒140、导入内容器102的内容液106的导入部141、以及利用导入到导入部141的内容液106来开闭的弹性变形自如的较薄的圆形状的第二阀芯142。
第二支承筒140与第一支承筒134的外周部连接为一体,插入到内塞115的凹陷部128。导入部141形成于支撑筒140的内侧,经由形成于内塞115的孔部153(参照图18)而与内容器102的内部连通。
第二阀芯142与第二支承筒140的端部设为一体,在向吸气口123内鼓出而关闭吸气口123的闭位置S2(参照图23的假想线、图26、图27)与从吸气口123内向导入部141退入而打开吸气口123的开位置O2(参照图23的实线、图25、图28)之间弹性变形自如。另外,第二阀芯142被朝开方向C(参照图23)施力,通过导入到导入部141的内容液106从开位置O2向闭位置S2变形。
如图25所示,在排出筒112内形成有收纳第一阀芯133的收容部145和从收容部145向排出口113连通的排出流路146。需要说明的是,排出流路146的直径d小于收容部145的直径D。
在排出筒112内形成有圆弧状的引导面148,该圆弧状的引导面148将从内筒部129内通过第二流通孔136流到排出筒112内的收容部145的内容液106朝排出流路146引导。由此,排出筒112的内径从收容部145朝向排出流路146而逐渐缩小。
以下,说明上述结构的作用。
如图25所示,使用者打开盖114,用手把持并倾斜双重容器101之后,按压(挤压)双重容器101而使外容器103变形。这样,当内容器102与外容器103的间隙137的压力变得高于大气压时,如图26所示,内容器102内的内容液106通过孔部153向导入部141导入,第二阀芯142向吸气口123内鼓出,从而在闭位置S2关闭吸气口123。因此,双重容器101的内压上升,第一阀芯133从向内筒部129内呈凹形状退入的闭位置S1(参照图25)朝向向排出筒112内呈凸形状鼓出的开位置O1(参照图27)朝上变形。
此时,首先,如图26所示,第一阀芯133一边保持与内筒部129的另一端面抵接的状态一边从封堵构件151的前端面朝上方分离开,内筒部129内与排出筒112内之间经由第一流通孔135连通,内容器102内的内容液106从内筒部129内通过第一流通孔135朝排出筒112内流出。
紧随其后地,如图27所示,当第一阀芯133进一步朝上鼓出而变形至开位置O1时,第一阀芯133从内筒部129的另一端面朝上方分离开,内筒部129内与排出筒112内之间经由第一流通孔135及第二流通孔136连通,内容器102内的内容液106从内筒部129内通过第一流通孔135及第二流通孔136朝排出筒112内流动,从排出口113被排出。
另外,此时,通过第一流通孔135及第二流通孔136流到排出筒112内的收容部145的内容液106被引导面148引导而从收容部145顺利地朝排出流路146汇集,在排出流路146中流动而从排出口113排出。由此,在排出筒112内不会扰乱内容液106的流动。
另外,当使用者解除相对于双重容器101的按压而外容器103复原至按压前的原始形状,从而内容器102与外容器103的间隙137的压力低于大气压时,如图28所示,内容液106从导入部141通过孔部153而返回内容器102内,第二阀芯142变形为开位置O2,从吸气口123内退入到导入部141,打开吸气口123。
由此,将大气从吸气口123通过连通流路138导入到内容器102与外容器103的间隙137,第一阀芯133从向排出筒112内呈凸形状鼓出的开位置O1(参照图27)朝向向内筒部129内呈凹形状退入的闭位置S1(参照图25)朝下变形。
此时,首先,排出筒112内的内容液106通过第一流通孔135及第二流通孔136经由内筒部129内朝内容器102内返回。紧随其后地,如图28所示,第一阀芯133与内筒部129的另一端面抵接,第二流通孔136被内筒部129的另一端面封堵,排出筒112内的内容液106仅通过第一流通孔135朝内容器102内返回。
之后,如图25所示,第一阀芯133变形至闭位置S1,第一阀芯133与封堵构件151的前端面抵接,第一流通孔135被封堵构件151的前端面封堵,由此,内筒部129内与排出筒112内之间被第一阀芯133切断。
这样,在关闭第一阀芯133时,第一阀芯133从向排出筒112内鼓出的凸形状(参照图27)较大变形为向内筒部129内退入的凹形状(参照图25),因此排出筒112内的内容液106的大部分伴随着上述第一阀芯133的变形而被引入内筒部129内。由此,能够减少在关闭第一阀芯133后残留于排出筒112内的内容液106的残留量,或者能够防止在排出筒112内残留内容液106,对内容液106发挥优异的吸入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即便在内容液106残留于排出筒112内的情况下,如上述那样残留量也减少,因此在关闭盖114而将突起部154插入排出筒112内时,能够防止残留在排出筒112内的内容液106向排出筒112的外侧溢出。
另外,在使用者不按压双重容器101而外容器103未变形的通常时的状态(也包括使用者解除相对于双重容器101的按压而使外容器103复原至按压前的原始形状的状态)下,如图25所示,由于内容液106从导入部141返回内容器102内,因此第二阀芯142向开位置O2变形,保持为打开吸气口123的状态。
由此,即便例如双重容器101内与外部相比成为高温,内容器102与外容器103的间隙137的空气热膨胀,热膨胀的空气也可以从连通流路138朝吸气口123流出,并从吸气口123朝外部释放出。由此,在上述通常时,双重容器101内的压力与外部的压力平衡。因此,能够防止如下情况:因内容器102与外容器103的间隙137的空气热膨胀而使双重容器101内的压力上升,使用者虽未按压双重容器101但是双重容器101内的内容液106的液面上升。
另外,在使用者按压双重容器101而使外容器103变形时,通过减弱按压力而减少外容器103的变形量,如图26所示,能够在封堵第二流通孔136的状态下仅从第一流通孔135排出内容液106,在这种情况下,从排出筒112排出的内容液106保持为少量。另外,通过增强按压力而增加外容器103的变形量,如图27所示,能够从第一流通孔135和第二流通孔136这两者排出内容液106,在这种情况下,从排出筒112排出的内容液106增加而成为大量。这样,通过使用者加减按压双重容器101时的按压力,能够调整从排出筒112排出的内容液106的排出量。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如图2、图25所示,将引导面48、148形成为圆弧状的面,但也可以形成为呈锥状倾斜的面。

Claims (8)

1.一种盖部件,其装配于具有能够变形的内容器和外容器的双重容器的口部,其特征在于,
盖部件具有:
盖部件主体,其安装于双重容器的口部;
排出筒,其设于盖部件主体;
盖,其对排出筒的前端的排出口进行开闭;
内塞,其设于盖部件主体的内部且嵌入双重容器的口部;以及
第一内部阀,其设于盖部件主体的内部,
内塞具有与内容器的内部及排出筒的内部连通的连通部,
第一内部阀具有覆盖内塞的连通部的第一阀芯,
在第一阀芯形成有流通孔,
第一阀芯在向排出筒内鼓出的开位置与向开位置的相反方向退入的闭位置之间变形自如,并且被朝闭方向施力,
在第一阀芯处于闭位置的情况下,内塞的连通部与排出筒之间被第一阀芯切断,
在第一阀芯处于开位置的情况下,内塞的连通部与排出筒之间经由第一阀芯的流通孔连通,
在第一阀芯处于从闭位置到达开位置的变形过程中的情况下,维持内塞的连通部与排出筒之间被第一阀芯切断的状态,
连通部是一端部与内容器的内部连通并且另一端部与排出筒的内部连通的内筒部,
第一阀芯覆盖内筒部的开口部,
第一阀芯在向内筒部内呈凹形状退入的闭位置与向排出筒内呈凸形状鼓出的开位置之间变形自如,
在第一阀芯处于闭位置的情况下,内筒部内与排出筒内之间被第一阀芯切断,
在第一阀芯处于开位置的情况下,内筒部内与排出筒内之间经由第一阀芯的流通孔连通,
在第一阀芯处于从闭位置到达开位置的变形过程中的情况下,维持内筒部内与排出筒内之间被第一阀芯切断的状态,
第一阀芯具有在闭位置处整周地压接于内筒部的端部的突起部,
流通孔在第一阀芯的径向上位于比突起部靠外侧的位置,
在第一阀芯处于闭位置的情况下,突起部压接于内筒部的端部而内筒部内与排出筒内之间被第一阀芯切断,
在第一阀芯处于开位置的情况下,突起部从内筒部的端部分离开而内筒部内与排出筒内之间经由第一阀芯的流通孔连通,
在第一阀芯处于从闭位置到达开位置的变形过程中的情况下,突起部压接于内筒部的端部而维持内筒部内与排出筒内之间被第一阀芯切断的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排出筒内形成有收纳第一阀芯的收容部和从收容部向排出口连通的排出流路,
排出流路的直径小于收容部的直径,
在与内筒部的端部面对的第一阀芯的圆周上形成有多个流通孔,
在排出筒内形成有引导面,该引导面将从内筒部内通过流通孔流到排出筒内的收容部的内容液朝排出流路引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盖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盖部件主体形成有将外部气体向内容器与外容器之间吸入的吸气口,
在盖部件主体的内部设有和内容器与外容器之间及吸气口连通的连通流路、以及对吸气口进行开闭的第二内部阀,
第二内部阀与第一内部阀形成为一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盖部件,其特征在于,
吸气口与连通流路形成于盖部件主体的周向上的一个部位,
第二内部阀具有在盖部件主体与内塞之间固定的支承构件、以及设于支承构件的弹性变形自如的第二阀芯,
第二阀芯的基端部设于支承构件,
当内容器与外容器之间的压力变得高于大气压时,第二阀芯的自由端部压接于盖部件主体的内表面而关闭吸气口,
当内容器与外容器之间的压力变得低于大气压时,第二阀芯的自由端部从盖部件主体的内表面分离开而打开吸气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盖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内容器与外容器之间的压力与大气压相同时,在第二阀芯的自由端部与盖部件主体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有微小间隙,
吸气口与连通流路通过微小间隙进行连通。
6.一种盖部件,其装配于具有能够变形的内容器和外容器的双重容器的口部,其特征在于,
盖部件具有:
盖部件主体,其安装于双重容器的口部;
排出筒,其设于盖部件主体;
盖,其对排出筒的前端的排出口进行开闭;
内塞,其设于盖部件主体的内部而嵌入双重容器的口部;以及
第一内部阀,其设于盖部件主体的内部,
内塞具有一端部与内容器的内部连通并且另一端部与排出筒的内部连通的内筒部,
第一内部阀具有覆盖内筒部的开口部的第一阀芯,
在第一阀芯形成有流通孔,
第一阀芯在向排出筒内呈凸形状鼓出的开位置与向内筒部内呈凹形状退入的闭位置之间变形自如,并且被朝闭方向施力,
在第一阀芯处于闭位置的情况下,内筒部内与排出筒内之间被第一阀芯切断,
在第一阀芯处于开位置的情况下,内筒部内与排出筒内之间经由第一阀芯的流通孔连通,
在盖部件主体形成有将外部气体向内容器与外容器之间吸入的吸气口,
在盖部件主体的内部设有和内容器与外容器之间及吸气口连通的连通流路、以及对吸气口进行开闭的第二内部阀,
第二内部阀与第一内部阀形成为一体,
第二内部阀具有导入内容器的内容液的导入部、以及通过导入到导入部的内容液来进行开闭的第二阀芯,
第二阀芯在向吸气口内鼓出而关闭吸气口的闭位置与从吸气口内向导入部退避而打开吸气口的开位置之间变形自如,并且被朝开方向施力,第二阀芯通过导入到导入部的内容液来从开位置向闭位置变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盖部件,其特征在于,
流通孔具有形成于第一阀芯的中央部的第一流通孔,
内筒部在内部具有封堵构件和与内容器的内部及排出筒的内部连通的连通路,
在第一阀芯处于闭位置的情况下,第一阀芯与封堵构件抵接而第一流通孔被封堵构件封堵,
在第一阀芯处于开位置的情况下,第一阀芯从封堵构件分离开而内筒部内与排出筒内之间经由第一流通孔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盖部件,其特征在于,
流通孔具有在第一流通孔的周围形成的第二流通孔,
在第一阀芯处于闭位置的情况下,第一阀芯与内筒部的端部抵接而第二流通孔被内筒部的端部封堵,
在第一阀芯处于开位置的情况下,第一阀芯从内筒部的端部分离开而内筒部内与排出筒内之间经由第一流通孔及第二流通孔连通。
CN201680051354.6A 2015-09-07 2016-09-06 盖部件 Active CN1079220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75260A JP6778477B2 (ja) 2015-09-07 2015-09-07 キャップ
JP2015-175260 2015-09-07
JP2015-198982 2015-10-07
JP2015198982A JP6643855B2 (ja) 2015-10-07 2015-10-07 キャップ
PCT/JP2016/076108 WO2017043469A1 (ja) 2015-09-07 2016-09-06 キャップ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22089A CN107922089A (zh) 2018-04-17
CN107922089B true CN107922089B (zh) 2019-08-30

Family

ID=582408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51354.6A Active CN107922089B (zh) 2015-09-07 2016-09-06 盖部件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10308403B2 (zh)
EP (1) EP3348489B1 (zh)
KR (1) KR102593083B1 (zh)
CN (1) CN107922089B (zh)
ES (1) ES2887848T3 (zh)
WO (1) WO201704346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165985B1 (ko) * 2014-08-26 2020-10-15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묵시적 지형 데이터 생성 방법 및 그 방법을 수행하는 전자 장치
USD798712S1 (en) * 2015-04-01 2017-10-03 Kikkoman Corporation Container lid
EP3379119A4 (en) * 2015-11-20 2019-07-31 Takeuchi Press Industries Co., Ltd. CHECK VALVE STRUCTURE, THIS USE OF THE NOZZLE ELEMENT AND CRUSH CONTAINER
US10723528B2 (en) * 2016-01-22 2020-07-28 Rieke Packaging Systems Limited Dispensing closures and dispensers
JP6820169B2 (ja) * 2016-08-31 2021-01-27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吐出容器
JP7231818B2 (ja) * 2017-12-21 2023-03-02 キョーラク株式会社 キャップ及び積層剥離容器
KR102076658B1 (ko) * 2019-05-31 2020-02-13 임종수 튜브용기 내의 액상 내용물을 방울 형태로 배출시키는 배출장치
JP7469125B2 (ja) 2020-04-17 2024-04-16 日本クロージャー株式会社 複合蓋
JP7251805B2 (ja) * 2020-09-24 2023-04-04 三笠産業株式会社 回転式操作ハンドルのロック切換機構
CN112027300A (zh) * 2020-10-12 2020-12-04 广州长霖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双层瓶
CN112455916A (zh) * 2020-12-14 2021-03-09 广州尚功塑胶有限公司 一种防污染瓶盖
US11860017B2 (en) 2022-02-28 2024-01-02 L'oreal Cosmetic dispenser with bladder valve system
US11904330B2 (en) 2022-02-28 2024-02-20 L'oreal Cosmetic dispenser with accordion bladder valve system
FR3135065B1 (fr) * 2022-04-29 2024-05-03 Oreal DISTRIBUTEUR DE COSMéTIQUE AVEC SYSTÈME DE VALVE À VESSIE
US11751585B1 (en) 2022-05-13 2023-09-12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Flavored beverage carbonation system
US20240166488A1 (en) * 2022-11-17 2024-05-23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Ingredient Container With Sealing Valve
US11745996B1 (en) 2022-11-17 2023-09-05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Ingredient containers for use with beverage dispensers
US11738988B1 (en) 2022-11-17 2023-08-29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Ingredient container valve control
US11871867B1 (en) 2023-03-22 2024-01-16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Additive container with bottom cover
US11925287B1 (en) 2023-03-22 2024-03-12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Additive container with inlet tube
US11931704B1 (en) 2023-06-16 2024-03-19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Carbonation chamb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4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05668A (en) * 1969-11-14 1972-12-12 Gilbert Schwartzman Dispenser with dip tube
US3794247A (en) * 1972-11-22 1974-02-26 Corsette Douglas Frank Spray fitment for squeeze bottles
SE381336B (sv) * 1972-12-15 1975-12-01 B Nilson Doseringsanordning for fluider
US4186882A (en) * 1977-12-08 1980-02-05 Harry Szczepanski Atomizing liquid dispenser
US4420101A (en) * 1981-11-18 1983-12-13 Diamond International Corp. Squeeze bottle with self-venting dispensing closure
US4485943A (en) * 1982-03-08 1984-12-04 Joachim Czech Dispenser for liquids or pasty products
US4506809A (en) * 1982-06-25 1985-03-26 Calmar, Inc. Dispensing fitment for squeeze bottles
US4785978A (en) * 1987-03-02 1988-11-22 Japan Crown Cork Co., Ltd. Container closure provided with automatic opening-closing mechanism
US5033647A (en) * 1990-03-09 1991-07-23 Allergan, Inc. Value controlled squeezable fluid dispenser
US5154325A (en) * 1991-01-09 1992-10-13 Ryder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Solution delivery nozzle and system with antimicrobial features
JPH0544845A (ja) 1991-08-08 1993-02-23 Nippon Riikuresu Kogyo Kk 金属ガスケツト
IT221941Z2 (it) * 1991-10-10 1994-12-29 Sofar Spa Valvola di non ritorno impiegabile in particolare in un contenitore di erogazione a pressione di un liquido
US5842618A (en) * 1995-03-30 1998-12-01 Colgate-Palmolive Company Dispensing closure with controlled valve actuation
US5680969A (en) * 1995-12-18 1997-10-28 Aptargroup, Inc. Closure with dispensing valve and separate releasable internal shipping seal
JP3688373B2 (ja) 1995-12-22 2005-08-24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押出注出可能とした積層剥離容器
US5944234A (en) * 1998-01-21 1999-08-31 Aptargroup, Inc. Dispensing closure for package containing a consumable beverage
US6062436A (en) * 1998-04-02 2000-05-16 Owens-Illinois Closure Inc. Flexible vented self-sealing dispensing valve
US6095382A (en) * 1998-09-21 2000-08-01 Aptargroup, Inc. Container and closure with dispensing valve and separate releasable internal shipping seal
US6250503B1 (en) * 2000-07-19 2001-06-26 Richard C. G. Dark Fluid dispensing valve and method of use
JP4580524B2 (ja) * 2000-09-12 2010-11-17 株式会社日本点眼薬研究所 フィルター付き吐出容器
DE10109064A1 (de) 2001-02-24 2002-09-05 Beiersdorf Ag Öffnungssystem mit Rückbelüftungsmechanik
JP4749572B2 (ja) * 2001-03-13 2011-08-17 大成化工株式会社 分与容器の口栓構造
JP2004083013A (ja) * 2002-06-26 2004-03-18 Katsutoshi Masuda 弁機構
US20050087571A1 (en) * 2002-09-20 2005-04-28 Dark Richard C. Fluid dispensing valve and method of assembly
JP4357183B2 (ja) * 2003-02-14 2009-11-04 大成化工株式会社 積層剥離ボト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951295B1 (en) * 2005-01-18 2005-10-04 Seaquist Closures Foreign, Inc. Flow control element and dispensing structure incorporating same
US7628297B2 (en) * 2005-07-27 2009-12-08 Rexam Closure Systems Inc. Dispensing closure, packag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DE602006009830D1 (de) 2005-08-31 2009-11-26 Nuk Usa Llc Verschüttsicherer verschluss
JP5224915B2 (ja) * 2008-06-03 2013-07-03 大成化工株式会社 フィルター付き吐出容器
GB0822447D0 (en) * 2008-12-09 2009-01-14 Carbonite Corp Dispensing containers
JP5538057B2 (ja) * 2010-04-30 2014-07-02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吐出容器
JP5450264B2 (ja) 2010-05-31 2014-03-26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注出容器
JP5667010B2 (ja) * 2011-06-09 2015-02-12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吐出容器
US20130026196A1 (en) * 2011-07-25 2013-01-31 Jan Essebaggers Self closing flow control device with adjustable actuator element for container closures
US9346600B2 (en) * 2011-10-31 2016-05-24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Discharge container
CN103974881B (zh) * 2011-12-26 2016-03-02 株式会社吉野工业所 挤压容器
US9788993B2 (en) * 2012-05-09 2017-10-17 Taisei Kako Co., Ltd. Mouth cap for liquid container
JP6039984B2 (ja) 2012-09-28 2016-12-07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吐出容器
JP6548440B2 (ja) * 2015-04-15 2019-07-24 東京ライト工業株式会社 容器及びキャップ
GB2554547B (en) * 2015-05-18 2021-04-28 Aptargroup Inc Dispensing closur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80050310A (ko) 2018-05-14
WO2017043469A1 (ja) 2017-03-16
US20180251274A1 (en) 2018-09-06
US10507958B2 (en) 2019-12-17
EP3348489A4 (en) 2019-07-17
US20190233181A1 (en) 2019-08-01
CN107922089A (zh) 2018-04-17
KR102593083B1 (ko) 2023-10-24
US10308403B2 (en) 2019-06-04
EP3348489B1 (en) 2021-08-11
ES2887848T3 (es) 2021-12-28
EP3348489A1 (en) 2018-07-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22089B (zh) 盖部件
CN100450884C (zh) 饮水容器的封闭组件
CN105050653B (zh) 无尾式无针阀门系统
US10717567B2 (en) Discharge container
CA2581293A1 (en) Capsule with sealing means
ITTO20120575A1 (it) Valvola unidirezionale per linee medicali di infusione e simili
US8555925B2 (en) Pressure relief valve for a packaging container
CN102670413A (zh) 奶嘴
RU2013104188A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адаптации капсулы с пищевым продуктом к держателю капсулы
CN206417413U (zh) 饮料胶囊
EP3444194A1 (en) Separable laminate container
CN110382371A (zh) 层叠剥离容器
EP2783609B1 (en) Pressure relief valve
US20170303730A1 (en) Coffee machine with a multi-cellular capsule seat
JP2017052517A (ja) キャップ
EP3372264A1 (en) Syringe
WO2006138239A3 (en) Fully vented wide rim nursing bottle with contoured vent tube
CN103527449B (zh) 适用多种气嘴的打气筒风嘴头
JP6281896B2 (ja) 容器用逆止弁
CN106235736A (zh) 一种充气式家具制品及其制造设备和方法
JP2017109747A (ja) 圧縮収納袋用排気具
CN206324596U (zh) 密封式咖啡杯
CN103821983A (zh) 一种气嘴
TW201936456A (zh) 蓋帽以及層疊剝離容器
CN105979980B (zh) 医学的液体盒以及具有医学的液体盒的医学的软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