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18262B - 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18262B
CN107918262B CN201710937270.9A CN201710937270A CN107918262B CN 107918262 B CN107918262 B CN 107918262B CN 201710937270 A CN201710937270 A CN 201710937270A CN 107918262 B CN107918262 B CN 1079182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e rail
slidable member
operating portion
image forming
form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3727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18262A (zh
Inventor
德本真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79182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182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182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182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19Frame structur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16User-machine interface; Display panels; Control consol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成像设备,包括:主组件;操作部,其能够滑动地设置在主组件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支撑部;滑轨;可滑动部件;以及推压单元。在滑轨和可滑动部件之间的接合关系设定成使得当操作部处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位置时在滑轨和可滑动部件之间的接合比当操作部处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在滑轨和可滑动部件之间的接合更松。

Description

成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设备,其包括操作部,并且具有复印机、打印机和传真器的组合功能。
背景技术
近年来,已经设计了竖立式成像设备,其中成像设备的平面尺寸紧凑从而即使在办公环境中也不会占据大的空间,而且片材排放托盘未设置在成像设备主组件的侧表面上,而是内置排放类型成为主流。在这种成像设备中,用作操作面板的液晶显示器是较小类型,从而改进了内置排放的记录纸(片材)的可视性。
另一方面,对于近年来的成像设备,更加复杂和多功能化,对应地操作部尺寸增加,从而通过使用宽尺寸的液晶显示区域来提高可用性。具体地,在针对消费者和办公室的领域中,在许多情况中使用宽尺寸。在安装有宽尺寸操作面板的操作部附接到成像设备的情况中,采用操作部隐藏(覆盖)内置片材排放部的构造。在这种情况中,被排放片材的可视性变差,从而用户(操作者)不会注意到片材排放或者在一些情况中留下片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日本特开专利申请(JP-A)2013-70279中提出了一种操作部左右滑动的成像设备。
此外,现今如JP-A 2012-234102中公开的那样,作为可适应通用设计的成像设备,已经提出一种构造,其中用户在成像设备主组件前方以站姿执行的操作和(身体)残疾人以坐姿执行的操作都能容易地进行。即,已经提出一种成像设备以及类似的成像设备,使得朝向主组件前侧伸出的操作部能够在正常操作(使用)位置和向前拉出位置之间移动,从而能够前后滑动。为了抑制操作部在操作部滑动的位置宽度处抖动(松动),操作部能够在使用设置在成像设备主组件侧的突起作为引导部分的同时通过槽部分移动。突起的外径和槽部分的槽尺寸设定为接合尺寸,使得操作部自身的抖动程度减轻。
在JP-A 2012-234102中公开的操作部能够前后滑动,但是为了抑制操作部自身的抖动,采用以下构造。即,采用的构造使得设置在成像设备主组件侧的突起用作引导部分,操作部能够通过槽部分移动,并且在突起的外径和槽部分的槽尺寸之间建立接合尺寸关系。
然而,通过在突起和槽部分之间建立接合尺寸关系,抑制操作部的抖动,但是另一方面,滑动操作的操作力增加。出现了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成像设备,包括:主组件;操作部,其能够滑动地设置在主组件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支撑部,其配置成能够滑动地支撑操作部;滑轨,其沿着操作部的滑动方向设置在支撑部和操作部中的一个上,并且配置成能够滑动地支撑操作部;可滑动部件,其设置在支撑部和操作部中的另一个上而能够与滑轨接合,并且配置成能够利用滑轨滑动;以及推压单元,其配置成在操作部处于比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预定位置更接近第一位置的位置时将操作部朝向第一位置推压,并且配置成在操作部处于比预定位置更接近第二位置的位置时将操作部朝向第二位置推压,其中在滑轨和可滑动部件之间的接合关系设定成使得当操作部处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位置时在滑轨和可滑动部件之间的接合比当操作部处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在滑轨和可滑动部件之间的接合更松。
附图说明
图1是在该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的剖视图。
图2是在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的侧视图。
图3是在操作部处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中的成像设备的正视图。
图4是在操作部处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中的成像设备的正视图。
图5是在移除后盖的状态中从后侧看去的操作部的透视图。
图6是在沿图5的箭头A方向看去时的操作部的后视图。
图7是当操作部处于第二位置时从前表面侧看去的操作部的示意图,包括在滑轨和可滑动部件可见的位置宽度处的局部剖面。
图8A和图8B是用于示出滑轨和可滑动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9是用于示出在维护期间操作部的元件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成像设备的实施例。
图1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全色激光复印机(成像设备)的主组件的剖视图。复印机的主组件包括用于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成像部1、用于将片材S供给到成像部1的片材供给装置2、以及构成定影部的定影装置3。主组件还包括用于存储四种颜色的新鲜调色剂的新鲜调色剂存储部T(TY、TM、TC、TK)、用于在定影后供给和排放片材S的片材排放部4、用于叠置排放片材S的片材叠置部5、以及用于读取原稿的原稿读取装置7。
成像部1是四鼓全色类型,包括四个处理盒10(10Y、10M、10C、10K),这四个处理盒用于形成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四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并且可拆卸地安装到复印机(成像设备)的主组件。处理盒10分别包括感光鼓11(11Y、11M、11C、11K)。成像部1还包括:未示出的充电单元,用于在施加的预定电压下对感光鼓11充电;未示出的显影装置,用于利用调色剂将形成在感光鼓11上的潜像显影;以及未示出的清洁单元,用于移除未从感光鼓11完全转印的调色剂。此外,成像部1包括设置在处理盒10下方以在感光鼓11上形成(绘出)潜像的激光扫描仪12(12Y、12M、12C、12K)、以及设置在处理盒10上的中间转印单元13。
中间转印单元13包括中间转印带13a、驱动辊13b和拉伸辊13c。中间转印单元13还包括初次转印辊13d(13dY、13dM、13dC、13dK)和惰辊13e、13f。
中间转印带13a由膜状部件构成,通过驱动辊13b的驱动力而沿箭头方向旋转。通过初次转印辊13d施加预定转印偏压,由此在感光鼓11上的相应颜色的调色剂图像以多次转印的方式相继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3a上,从而形成全色调色剂图像。
另一方面,片材S由片材供给装置2供给,然后被供给通过片材供给路径20。片材S被传送至二次转印部,全色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带13a转印到片材S上,二次转印部由二次转印外辊21和驱动辊13b之间的夹持部构成。转印有全色调色剂图像的片材S通过驱动辊13b的驱动力供给,并传送到定影装置3。
在定影装置3上方布置片材排放部4。片材排放部4包括片材排放路径40、片材排放辊对41、用于双面打印(复印)的反向路径42、以及反向辊对43。从片材排放部4排放的片材S叠置在片材叠置部5上。
接下来,将描述具有上述构造的成像设备(复印机)的成像操作。
首先,将原稿置于原稿读取装置7上,将复印模式输入到操作面板(未示出),然后按下启动按钮。由原稿读取装置7读取的图像被发送至未示出的控制装置,并存储为图像信息。
在成像部1中,感光鼓11的每个表面被未示出(相关)的充电单元均匀充电至预定极性和预定电势。之后,基于存储在控制装置中的图像信息,利用从激光扫描仪12发射的激光扫描感光鼓11的表面,使得感光鼓11的表面相继曝光于激光,从而在感光鼓11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之后,通过未示出的显影单元利用调色剂将静电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新鲜调色剂从新鲜调色剂存储部T供应到显影单元中。
然后,随着感光鼓11的旋转,调色剂图像通过施加到初次转印辊13d的初次转印偏压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3a上,初次转印辊13d与中间转印带13a形成作为接触部分的初次转印部。上述操作对于四个处理盒10中的每个相继进行,使得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11以多次转印的方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3a上,从而在中间转印带13a上形成全色图像。
另一方面,与上述调色剂图像形成操作并行地,片材S由片材供给装置2供给并沿着片材供给路径20供给。通过设置在片材供给路径20中的未示出的配准辊对,不仅对片材S进行倾斜移动校正,而且将其与中间转印带13a上的调色剂图像进行位置对齐。在位置对齐之后,片材S置于由二次转印外辊21和驱动辊13b之间的夹持部构成的二次转印部。
在二次转印部处,通过施加到二次转印辊21的二次转印偏压,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带13a转印到片材S上。之后,片材S通过驱动辊13b的驱动力供给,并传送到定影装置3。
传送到定影装置3的片材S被定影装置3加热加压,使得相应颜色的调色剂熔化,从而调色剂图像在片材S上定影成全色可见图像。之后,定影有图像的片材S被送至设置于定影装置3下游的片材排放部4,经过片材排放路径40,从而片材S被片材排放辊对41排放并且在其图像表面朝下的情况下叠置在片材叠置部5上。
<本实施例中的操作部和成像设备的结构>
将参照图2至6描述本实施例中的操作部和成像设备的结构。首先,将描述本实施例中设置有操作部400的成像设备100的结构。在成像设备100中,形成有图像并且被输出的片材被排放到内置排放部300,如图5所示,操作部400通过利用穿过铰接部206的螺钉紧固而固定到成像设备100的框架209。此外,成像设备100设有门203,在形成有图像的供给片材停止在供给路径中的情况下,门203能够打开以移除供给片材。在本实施例中,在从成像设备100的前表面侧看去时门203布置在右侧,但是门203也可类似地布置在左侧。本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100设有具有相同表面宽度的操作部400,大尺寸显示部205和按钮部207如图3所示组合设置,并且成像设备100能够输出最大A4尺寸的片材。在该情况下,当优先考虑内置排放部300的可视性时,操作部400可滑动地设置成使得叠置在片材排放部300上的预定的最小片材不会被操作部400隐藏。在这种情况下,操作部400从设置在成像设备100上的门203的表面伸出。另一方面,优先考虑操作性,使得设置在成像设备100上的门203打开和关闭,如图4所示,操作部400构造成能够滑动至成像设备100的门203的表面内侧的位置。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构造能够兼容地实现内置片材排放部的可视性和在门203开闭时的操作性。此外,采用操作部400相对于成像设备100沿着基本水平方向滑动的构造,使得操作部400能够静止在相应的位置。
将描述本实施例中操作部400的相应位置。如上所述,操作部400能够移动到两个位置,这两个位置包括在执行供给片材的移除操作时不妨碍接近门203的位置、以及优先考虑排放到内置片材排放部上的供给片材的可视性的位置。如图3所示,优先考虑内置片材排放部300的可视性并且操作部400从门203的表面伸出的状态(位置)被定义为第一位置。此外,如图4所示,在优先考虑门203的操作性时操作部400布置在成像设备100的门203的表面内侧的状态(位置)被定义为第二位置。根据相应的状况,例如右门的开/闭、排放片材的取出等等,操作者(用户)实施滑动操作,使得操作部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滑动。
<操作部的滑动构造>
将参照图5和6描述本实施例中的操作部400的滑动构造。图5是通过紧固而固定到成像设备100的框架209上的操作部400的透视图,其中从操作部400移除了后盖。图6是在沿图5的箭头A方向看去时操作部400的后视图,其中从操作部400移除了铰接部206。
操作部400包括操作面板单元211。操作面板单元211包括操作面板部212,操作面板部212包括显示部205、按钮部207和未示出的基板。此外,操作部400还包括轨道部214,轨道部214包括滑轨213,用于构成滑动机构,与操作面板部212的纵向方向基本平行地延伸。操作面板部212和轨道部214用螺钉紧固。
滑动框架单元215是用于可滑动地支撑操作部400的支撑部。滑动框架单元215通过铰接部206固定到成像设备主组件。
滑动框架单元215包括可滑动部件218,可滑动部件218均与轨道部214配对并且能够在滑轨213上滑动。可滑动部件218在滑轨213上滑动,从而可滑动地支撑操作部400。此外,铰接部206紧固到滑动框架单元215,并且铰接部206用螺钉紧固到框架209。此外,轨道部214和滑动框架单元215彼此通过可滑动部件218配对,但是在这些部件214和215之间安装作为推压单元的扭簧217。扭簧217的臂的两个端部加工成圆形,圆形部分的内周面利用台阶螺钉216紧固到轨道部214和滑动框架单元215。扭簧217能够围绕其臂的圆形部分的中央部分旋转。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这样的构造,其中滑轨213设置在操作面板单元211侧,能够在滑轨213上滑动的可滑动部件218设置在滑动框架单元215侧。然而,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构造,其中可滑动部件218设置在操作面板单元211侧,滑轨213设置在滑动框架单元215侧。
扭簧217利用台阶螺钉216紧固到轨道部214和滑动框架单元215。此外,扭簧217安装用于在操作面板部212滑动时从初始静止位置朝向另一静止位置拉动,从而辅助在操作者滑动操作面板部212时的操作力。
此外,通过扭簧217的作用,操作部400只能够停止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从而采用这样的构造,其中操作部400不能停止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即,在所谓的滑动操作期间不能停止。即,当操作部400处于比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预定位置更接近第一位置的位置时,操作部400被扭簧217推压向第一位置。此外,当操作部400处于比所述预定位置更接近第二位置的位置时,操作部400被扭簧217推压向第二位置。
<滑轨部的构造>
图7是当操作部400处于第二位置时操作部400的正视图,并且包括在滑轨213和可滑动部件218可见的位置的局部剖面。轨道部24设置有上下两个滑轨对,它们基本平行于操作部400的滑动方向布置。即,滑轨213包括用于可滑动地支撑操作部400的第一滑轨对213a。此外,滑轨213包括平行于第一滑轨对213a设置并用于可滑动地支撑操作部400的第二滑轨对213b。滑动框架单元215设有可滑动部件218(218a至218d)。可滑动部件218与滑轨213接合并且在滑轨213上滑动,使得操作部400可滑动。在本实施例中,可滑动部件218包括构造成与第一滑轨对213a可滑动地接合的可滑动部件218a和218c。可滑动部件218a和218c相对于操作部400的滑动方向布置在彼此隔开的位置。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可滑动部件218包括构造成与第二滑轨对213b可滑动地接合的可滑动部件218b和218d。可滑动部件218b和218d相对于操作部400的滑动方向布置在彼此隔开的位置。
在第一滑轨对213a和第二滑轨对213b中的每对的两端部处,设置位置管控部件219,使得可滑动部件218抵靠位置管控部件219的位置是作为左右滑动位置的静止位置。可滑动部件218的布置在左侧的两个可滑动部件218a和218b抵靠布置在第一滑轨对213a和第二滑轨对213b的左端部分处的位置管控部件219L的每个位置是第一位置。此外,右侧的两个可滑动部件218c和218d抵靠位置管控部件219R的每个位置是第二位置。
图8A和图8B均是示出滑轨和可滑动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滑轨213的在左右端部和中央部分处的宽度(B)与可滑动部件218的宽度(A)基本成接合状态,因为滑轨宽度较窄。在本实施例中,接合状态意味着在滑轨213的轨道宽度与可滑动部件218的宽度之间的尺寸差为0.2mm以下。
另一方面,在除了左右端部和中央部分之外的部分处的宽度(C)比可滑动部件宽度(A)足够宽。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中,在与操作部400的滑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可滑动部件218的宽度(A)是10.2mm,作为滑轨213的轨道宽度的宽度(B)是10.3mm,宽度(C)是10.7mm,比宽度(A)足够宽。此外,每个滑轨213的全长是207mm,滑轨在与可滑动部件基本成上述接合状态的左右端部和中央部分的每个处的长度是20mm。
因此,在操作部400处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中,可滑动部件218a和218c在滑轨对213a中分别定位在左端部分和中央部分,可滑动部件218a和218c和滑轨对213a处于接合状态,结果操作部400处于没有抖动的状态(图8A)。换言之,在操作部400处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的情况中,滑轨对213a包括第一轨道部分220(具有宽度(B)的区域)作为可滑动部件218和滑轨213彼此接合的接合部分。类似地,在操作部400处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中,可滑动部件在滑轨对213a中分别定位在右端部分和中央部分,使得操作部400处于没有抖动的状态(图8B)。在操作部400正在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滑动的中间位置,滑轨宽度比可滑动部件宽度足够宽,使得操作部400处于产生抖动的状态。换言之,在操作部400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情况中,可滑动部件218构造成利用滑轨对的第二轨道部分221滑动。此外,在可滑动部件218和第二轨道部分221之间的接合关系构造成比在可滑动部件218和第一轨道部分220之间的接合关系更松。具体地,第二轨道部分221的轨道宽度(C)比第一轨道部分220的轨道宽度(A)更大(更宽)。
在本实施例中,基本在操作部400处于正在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滑动的中间位置的整个区域宽度中,滑轨213的轨道宽度是宽度(C),但是不限于此。例如,即使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操作部400将要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的中间位置处,也可以形成轨道宽度局部变窄的区域宽度(例如,具有宽度(B)的区域)。然而,当轨道宽度变窄的区域宽度比例较高时,减小在操作部400滑动期间的操作力的效果降低。为此原因,第二轨道部分221(轨道宽度为宽度(C)的扩大区域)与操作部400的滑动全长(滑轨213的全长)的比例可以优选是至少50%(50%以上)、优选60%以上、更优选70%以上。
在本实施例中,在扩大区域221中,在可滑动部件218和滑轨213之间的间隙可以优选是至少0.3mm(0.3mm以上)。然而,当间隙过大时,滑轨对中的台阶部分增大,使得在操作部400的滑动期间的操作性趋于降低。因此,在扩大区域221中在可滑动部件218和滑轨213之间的间隙最大可以优选是2mm以下。
此外,在图8A和图8B中,在由左右端部和中央部分构成的上述三个部分处,在上下两个滑轨对213中的上滑轨对213a的宽度(B)与可滑动部件宽度(A)之间处于接合状态。然而,下滑轨对213b与可滑动部件218(218b、218d)的关系使得滑轨宽度在整个区域上比可滑动部件宽度足够宽。为此原因,在下滑轨对213b和可滑动部件218(218b、218d)之间的接合关系比在上滑轨对213a和可滑动部件218(218a、218c)之间的接合关系更松。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A和图8B所示,可滑动部件218a和可滑动部件218c两者都与布置在滑轨对213a的中央部分处的第一轨道部分220接合。即,当操作部400处于第一位置(左端)时,可滑动部件218c与布置在中央部分的第一轨道部分220接合。此外,当操作部400处于第二位置(右端)时,可滑动部件218a与布置在中央部分的第一轨道部分220接合。即,在中央部分处可滑动部件218a和可滑动部件218c的接合部分彼此重叠。因此,可滑动部件218a和218c能够共用接合部分(在中央部分处的第一轨道部分220),因此,能够降低第一轨道部分220与上滑轨对213a的比例,从而能够减小在滑动期间操作部400的操作力。
<操作部的维护操作>
将参照图6和9描述在维护操作部400的情况中的操作方法。在图6中,操作面板单元211包括未示出的基板,并通过线缆420与布置在成像设备主组件的后表面上的未示出的控制装置连接。操作部400构造成能够相对于主组件的前表面左右滑动,因此,在操作部400中容纳操作部400的只能够左右滑动的线缆250。具体地,在操作部400中与基板连接的线缆250经过轨道部分214的开口214K,通过滑动框架单元215的开口215K延伸到操作面板单元211的外部。开口214K和215K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即,在所谓的滑动期间的中途位置)彼此重合。
在维护操作部400的情况中或者在操作部400故障而需要更换的情况中,或者在类似情况中,需要从操作部400移除从主组件侧延伸的线缆。如上所述,通过扭簧217的作用,滑动操作只能停止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即,滑动操作不能停止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即,在所谓的滑动期间的中途位置),因此,将线缆从操作部400断开的操作是非常困难的操作。
因此,滑动框架单元215设有孔215A,轨道部分214设有孔214A,在操作部400滑动期间开口214K和215K彼此重合的位置,孔214A和215A也布置成彼此重合。因此,如图9所示,在操作部400的维护期间,使得孔214A和215A彼此重合,然后将螺钉等插入孔214A和215A。结果,在孔214A和215A彼此重合的位置,能够抑制滑动框架单元215的滑动,从而能够固定滑动框架单元215,使得能够容易地执行维护操作,例如线缆的安装和拆卸。
<本发明的效果>
通过利用上述结构,与滑轨在其整个区域上处于与可滑动部件接合的状态的情况相比,预期能够减小在执行滑动操作时的滑动阻力。结果,可以抑制扭簧力不必要地增加,从而实现减小滑动操作力的效果。此外,仅仅在滑轨的最少的必需位置处形成接合状态,因此能够抑制零件等的磨损。
此外,滑轨的零件不需要具有高尺寸精度使得滑轨在整个区域中与可滑动部件接合,因而预期能够改进加工性。
虽然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要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应赋予最宽泛的解释,以涵盖所有这类变型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6)

1.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主组件;
操作部,其能够滑动地设置在所述主组件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
支撑部,其配置成能够滑动地支撑所述操作部;
滑轨,其沿着所述操作部的滑动方向设置在所述支撑部和所述操作部中的一个上,并且配置成能够滑动地支撑所述操作部;
可滑动部件,其设置在所述支撑部和所述操作部中的另一个上,能够与所述滑轨接合,并且配置成能够利用所述滑轨滑动;以及
推压单元,其配置成在所述操作部处于比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预定位置更接近第一位置的位置时将所述操作部朝向第一位置推压,并且配置成在所述操作部处于比所述预定位置更接近第二位置的位置时将操作部朝向第二位置推压,
其中在所述滑轨和所述可滑动部件之间的接合关系设定成使得当所述操作部处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位置时在所述滑轨和所述可滑动部件之间的接合比当所述操作部处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在所述滑轨和所述可滑动部件之间的接合更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可滑动部件包括第一可滑动部件和第二可滑动部件,所述第一可滑动部件能够滑动地与所述滑轨接合,所述第二可滑动部件在滑动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可滑动部件隔开,并且能够滑动地与所述滑轨接合,
其中所述滑轨布置成使得当所述操作部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可滑动部件与所述滑轨接合的区域和当所述操作部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可滑动部件与所述滑轨接合的区域彼此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还包括管控部件,所述管控部件设置在所述滑轨相对于所述操作部的滑动方向的每个端部处,并且配置成当所述操作部处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的相关一个位置时管控所述可滑动部件相对于所述滑动方向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还包括:
另一滑轨,其设置在所述支撑部和所述操作部中的一个上,并且配置成能够滑动地支撑所述操作部;以及
另一可滑动部件,其设置在所述支撑部和所述操作部中的另一个上,配置成通过与所述另一滑轨接合而能够利用所述另一滑轨滑动,
其中至少当所述操作部处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在所述另一可滑动部件和所述另一滑轨之间的接合比在所述可滑动部件和所述滑轨之间的接合更松。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滑轨包括当所述操作部处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所述可滑动部件和所述滑轨彼此接合的第一轨道部分宽度、以及当所述操作部处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位置时所述可滑动部件和所述滑轨彼此接合的第二轨道部分宽度,并且
其中在垂直于滑动方向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轨道部分的轨道宽度和所述可滑动部件的宽度之间的尺寸差是0.3mm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滑轨包括当所述操作部处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所述可滑动部件和所述滑轨彼此接合的第一轨道部分宽度、以及当所述操作部处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位置时所述可滑动部件和所述滑轨彼此接合的第二轨道部分宽度,并且
其中在垂直于滑动方向的方向上,所述第二轨道部分的轨道宽度和所述可滑动部件的宽度之间的尺寸差是0.2mm以上3mm以下。
CN201710937270.9A 2016-10-11 2017-10-11 成像设备 Active CN1079182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99928 2016-10-11
JP2016199928A JP6794210B2 (ja) 2016-10-11 2016-10-11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18262A CN107918262A (zh) 2018-04-17
CN107918262B true CN107918262B (zh) 2021-04-20

Family

ID=618293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37270.9A Active CN107918262B (zh) 2016-10-11 2017-10-11 成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067459B2 (zh)
JP (1) JP6794210B2 (zh)
CN (1) CN10791826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12183B2 (ja) * 2016-09-29 2021-01-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081175B2 (ja) * 2018-01-26 2022-06-07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取付ユニット
JP7089218B2 (ja) * 2018-04-25 2022-06-22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00172A (ja) * 2000-09-26 2002-04-05 Alpine Electronics Inc パネル可動装置
CN1474663A (zh) * 2000-11-16 2004-02-11 1 抽屉摩擦滑轨
CN1768650A (zh) * 2004-11-02 2006-05-10 尤利乌斯·布卢姆有限公司 用于抽屉导轨的顺序控制装置
CN102694945A (zh) * 2011-03-22 2012-09-26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操作面板装置以及包括该操作面板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JP2016133653A (ja) * 2015-01-20 2016-07-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カートリッジ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16486A (ja) * 1996-10-09 1998-05-06 Sony Corp 電子機器における操作部のシャッタ開閉機構
JP3730564B2 (ja) * 2001-11-08 2006-01-05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US7062197B2 (en) * 2004-02-10 2006-06-13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rotatable control panel unit
JP2005234222A (ja) * 2004-02-19 2005-09-02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KR100612008B1 (ko) * 2004-04-10 2006-08-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
US7542699B2 (en) * 2005-08-22 2009-06-02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slidable control portion
CN100580572C (zh) * 2006-06-12 2010-01-13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装置
CN100553528C (zh) * 2006-09-29 2009-10-28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滑轨定位装置
JP2008134362A (ja) * 2006-11-28 2008-06-12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操作パネル構造体
JP4892397B2 (ja) * 2007-04-18 2012-03-07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操作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49805A (ja) * 2009-08-27 2011-03-10 Funai Electric Co Ltd 携帯端末
TWM401838U (en) * 2010-10-29 2011-04-11 Promise Technology Inc Hard disk carrying device and its hard disk box
JP2012234102A (ja) 2011-05-06 2012-11-29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070279A (ja) 2011-09-22 2013-04-18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25258A (ja) * 2011-12-16 2013-06-24 Sharp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5984484B2 (ja) * 2012-04-26 2016-09-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04339105B (zh) * 2013-08-05 2016-03-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内胆擦边装置
CN104309082B (zh) * 2014-11-21 2016-05-04 宁波双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松紧的注塑模具装置合模开模装置
CN204296225U (zh) * 2014-12-11 2015-04-29 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设备用操作面板及成像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00172A (ja) * 2000-09-26 2002-04-05 Alpine Electronics Inc パネル可動装置
CN1474663A (zh) * 2000-11-16 2004-02-11 1 抽屉摩擦滑轨
CN1768650A (zh) * 2004-11-02 2006-05-10 尤利乌斯·布卢姆有限公司 用于抽屉导轨的顺序控制装置
CN102694945A (zh) * 2011-03-22 2012-09-26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操作面板装置以及包括该操作面板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JP2016133653A (ja) * 2015-01-20 2016-07-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カートリッジ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063280A (ja) 2018-04-19
JP6794210B2 (ja) 2020-12-02
CN107918262A (zh) 2018-04-17
US10067459B2 (en) 2018-09-04
US20180101122A1 (en) 2018-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02230B2 (en) Electrophotographic 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movable cartridge carrying member and associated electrical contacts
US759634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vertically arranged process units
JP462314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7580653B2 (en) Image forming unit and moving unit
JP488381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7918262B (zh) 成像设备
US20110266743A1 (en) Sheet feeder having manual feed tray,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US20110149354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1037629A (ja) 引き込み装置、給紙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23116B2 (ja) 給紙トレイ装置、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92804A (ja)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580515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73847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11580361B (zh) 定位设备和成像设备
JP200815211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EP1315050B1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with detachable processing unit
US8449210B2 (en) Drawer mechanism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the same
JP200911583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72308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カートリッジ
JP201416395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85893A (ja) 操作パネル付き電子機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76226A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5470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86094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01978A (ja) ユニット着脱機構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