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82384A - 一种一机多板钢丝绳曳引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一机多板钢丝绳曳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82384A
CN107882384A CN201711156894.3A CN201711156894A CN107882384A CN 107882384 A CN107882384 A CN 107882384A CN 201711156894 A CN201711156894 A CN 201711156894A CN 107882384 A CN107882384 A CN 1078823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lley
carrying plate
vehicle
steel wire
wire ro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15689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崇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1115689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82384A/zh
Publication of CN1078823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823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6/00Buildings for parking cars, rolling-stock, aircraft, vessels or like vehicles, e.g. garages
    • E04H6/08Garages for many vehicles
    • E04H6/12Garages for many vehicles with mechanical means for shifting or lifting vehicles
    • E04H6/18Garages for many vehicles with mechanical means for shifting or lifting vehicles with means for transport in vertical direction only or independently in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direc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6/00Buildings for parking cars, rolling-stock, aircraft, vessels or like vehicles, e.g. garages
    • E04H6/42Devices or arrangements peculiar to garages, not covered elsewhere, e.g. securing devices, safety devices, monitoring and operating schemes; centering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ehicle Cleaning, Maintenance, Repair, Refitting, And Outrigg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机多板钢丝绳曳引装置,包括电机减速机、前卷筒、后卷筒、前托举滑轮、后托举滑轮、前引导滑轮、后引导滑轮、前上定滑轮、后上定滑轮、前下定滑轮、后下定滑轮、前钢丝绳、后钢丝绳、静置防坠单元、上升限位单元、荷载检测单元;前钢丝绳、后钢丝绳的首端分别连结前卷筒、后卷筒,然后分别依次绕经所有上载车板的前上定滑轮、前引导滑轮、前托举滑轮以及后上定滑轮、后引导滑轮、后托举滑轮,再绕经前下定滑轮、后下定滑轮,最终连结前卷筒、后卷筒,对上载车板实施左/右两侧同步曳引,充分发挥钢丝绳/滑轮/卷筒方式成本低、安全系数高、容易实现荷载动态自动检测的独特优势,简单易行。

Description

一种一机多板钢丝绳曳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式停车设备领域,具体涉及采用一套电机减速机装置带动钢丝绳驱动多块载车板升降的停车设备曳引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停车场地不足的问题日趋明显,机械式停车设备已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升降横移停车设备因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适应性广而占据市场的80%以上份额。为进一步提高升降横移停车设备的性价比,在安全、可靠、满足运行效率的前提下降低制作成本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举措,这些举措就包含一机多板的技术方案。所谓“一机多板”是指采用一套电机减速机装置驱动升降横移停车设备的多块载车板,目前行业上采用的是链条/链轮驱动方式,最具代表性的是于2005年9月14日公开、授权公告号CN2725431Y、申请号200420078868.5、名称“一机多板升降横移式停车设备”的实用新型专利所述技术方案。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案其中的上载车板升降曳引的要点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使用电机减速机、卷筒或链轮、两根钢丝绳或链条、定滑轮或链轮和动滑轮或链轮,上载车板和下载车板置于钢结构框架内的车位处,电机减速机与卷筒或链轮相连,动滑轮或链轮装置于上载车板后侧左、右角处,定滑轮或链轮装置于动滑轮或链轮正上方的钢结构框架上,两根钢丝绳或链条分别依次竖向间隔绕过钢结构框架上的定滑轮或链轮与多个上载车板上的动滑轮或链轮,首端与卷筒或链轮相连,末端与钢结构框架相连。
第二,由于所有的曳引点都是在上载车板的后侧,为使得上载车板能够平衡升降,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方式是:上载车板左、右侧的前后角处,装置有平衡链轮,平衡链条绕过上载车板的平衡链轮,两端固定;或者,平衡链条一端与钢结构框架相连,另一端与地面固定件相连;另外,下载车板的后侧装有龙门式支架。
从结构和装配的可行性看,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采用链条/链轮或者采用钢丝绳/滑轮/卷筒的做法都是可以实现的。但是,由于钢丝绳或链条相关机构的固有特性,上述技术方案采用链条/链轮或者采用钢丝绳/滑轮/卷筒所得到的效果截然不同,其关键点在于:上述技术方案采用一端曳引,当采用链条/链轮的时候,由于链条与链轮存在固定的啮合关系,因此,除非出现链条与链轮脱离啮合或者出现卡死等极端情况,否则,即使上载车板荷载不均匀,也能够保证上载车板在链条曳引升降时的左/右两侧的同步升降。而钢丝绳与滑轮(包括定滑轮及动滑轮)则不存在啮合关系,一端曳引使得钢丝绳和滑轮的接触位置极易产生打滑现象,从而导致上载车板在钢丝绳曳引升降时出现左/右两侧的不同步升降,严重时甚至导致上载车板倾覆。当上载车板荷载不均匀,这种左/右两侧不同步升降的现象将更加容易发生。
因此,上述技术方案其中的采用钢丝绳/滑轮/卷筒方式实际上不能正常应用。在实践中,到目前为止,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包括衍生的改进方案)制作的一机多板升降横移停车设备,都只采用链条/链轮方式而没有采用钢丝绳/滑轮/卷筒方式。
另外,上述技术方案在采用链条/链轮方式时仍然存在若干不足之处。
首先是运行动作相对较多、效率相对偏低。具体表现是:由于正常静置的上载车板停放在对应的龙门架之上,因此,下载车板横移时不能直接进行横移动作,而是要增加前、后的附加动作:第一步,升降电机正转,使得所有的上载车板微升至碰到对应的固定撞块,确保所有的上载车板已经离开之前承托的龙门架;第二步,相关的下载车板横移;第三步,下载车板横移动作结束,升降电机反转,使得所有的上载车板微降至碰到对应龙门架,确保所有的上载车板已经被对应的龙门架承托,不会妨碍下载车板的横移。
另外,当上载车板在地面层上升且荷载较重,则可能存在处于空载的其他本不该上升的上载车板首先被提升至碰到对应的固定撞块、不能继续上升的情况,然后才是目标上载车板的上升动作,这样就间接影响到运行效率。
从相关经验可知,采用钢丝绳/滑轮/卷筒方式相对于采用链条/链轮方式有其独特优势:第一是成本相对较低;第二是钢丝绳的安全系数相对较高;第三是相对于链条在失效之前难以提前预判,钢丝绳可以通过简单观察、判断是否存在断丝、锈蚀等现象而作出包括更换钢丝绳在内的有效处置;第四是容易实现荷载的动态自动检测。
因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方案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设计出简单易行、成本低、能够实现钢丝绳/滑轮/卷筒方式曳引的一机多板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出一种充分利用钢丝绳优势、能够实际应用在升降横移停车设备的上载车板升降曳引的一机多板钢丝绳曳引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种一机多板钢丝绳曳引装置的基础技术方案的特征在于:所述装置适用于升降横移停车设备,包括电机减速机、前卷筒、后卷筒、前托举滑轮、后托举滑轮、前引导滑轮、后引导滑轮、前上定滑轮、后上定滑轮、前下定滑轮、后下定滑轮、前钢丝绳、后钢丝绳、静置防坠单元、上升限位单元、荷载检测单元。
所述升降横移停车设备划分为一个或多个曳引驱动组,每个曳引驱动组包括至少两个上载车板。
所述电机减速机由设备控制系统控制运行,每个曳引驱动组设置一个,固定安装在与该曳引驱动组对应的其中一侧的设备机架之上,其末端输出轴的轴线与上载车板的车长方向平行,采用双向输出或者单向输出,使得该输出轴延伸至上载车板车长方向的前端和后端位置。
所述前卷筒、后卷筒的结构尺寸相同,分别紧固安装在电机减速机的末端输出轴的前端和后端位置之上,前卷筒、后卷筒同时被该末端输出轴带动,作同步转动。
所述前托举滑轮、后托举滑轮、前引导滑轮、后引导滑轮、前上定滑轮、后上定滑轮、前下定滑轮、后下定滑轮为单槽结构;其中,前托举滑轮、后托举滑轮、前引导滑轮、后引导滑轮为跟随对应上载车板移动的动滑轮,前上定滑轮、后上定滑轮、前下定滑轮、后下定滑轮为位置不会发生位移的定滑轮;前托举滑轮每个上载车板配套安装两个,分别固定安装在对应上载车板前端的左/右两侧的下方位置或者前端的左/右两个角的下方位置;后托举滑轮每个上载车板配套安装两个,分别固定安装在对应上载车板后端的左/右两侧的下方位置或者后端的左/右两个角的下方位置;前引导滑轮每个上载车板安装两个、与前托举滑轮配套,分别安装在对应的前托举滑轮的正上方位置;后引导滑轮每个上载车板安装两个、与后托举滑轮配套,分别安装在对应的后托举滑轮的正上方位置;前上定滑轮与前引导滑轮配套、每个上载车板对应设置两个,分别固定安装在对应的前引导滑轮正上方位置的设备机架之上;后上定滑轮与后引导滑轮配套、每个上载车板对应设置两个,分别固定安装在对应的后引导滑轮正上方位置的设备机架之上;前下定滑轮每个曳引驱动组配套设置两个,分别固定安装在该曳引驱动组最左侧的上载车板的左侧位置的前上定滑轮的正下方地面层之上以及最右侧的上载车板的右侧位置的前上定滑轮的正下方地面层之上;后下定滑轮每个曳引驱动组配套设置两个,分别固定安装在该曳引驱动组最左侧的上载车板的左侧位置的后上定滑轮的正下方地面层之上以及最右侧的上载车板的右侧位置的后上定滑轮的正下方地面层之上。
所述前钢丝绳为一根,首端紧固连结在前卷筒工作区的表面之上,然后从与电机减速机相邻的那一个上载车板开始依次绕经每一个上载车板,在绕经对应曳引驱动组的最后一个上载车板之后,前钢丝绳往下绕经位于正下方地面层之上的前下定滑轮然后沿地面层往前卷筒方向伸展,再绕经另一端的前下定滑轮,最终连结在前卷筒工作区的表面之上;前钢丝绳在每一个上载车板的绕行方式相同,具体是:首先,前钢丝绳绕经该上载车板近端的前定滑轮然后向下,经过正下方的前引导滑轮到达正下方的前托举滑轮,然后绕经该前托举滑轮、跨越该上载车板的底部,再绕经远端的前托举滑轮然后向上,经过正上方的前引导滑轮然后到达正上方的远端的前定滑轮,然后绕经该前定滑轮,完成对该上载车板的绕行。
所述后钢丝绳为一根,首端紧固连结在后卷筒工作区的表面之上,然后从与电机减速机相邻的那一个上载车板开始依次绕经每一个上载车板,在绕经对应曳引驱动组的最后一个上载车板之后,后钢丝绳往下绕经位于正下方地面层之上的后下定滑轮然后沿地面层往后卷筒方向伸展,再绕经另一端的后下定滑轮,最终连结在后卷筒工作区的表面之上;后钢丝绳在每一个上载车板的绕行方式相同,具体是:首先,后钢丝绳绕经该上载车板近端的后定滑轮然后向下,经过正下方的后引导滑轮到达正下方的后托举滑轮,然后绕经该后托举滑轮、跨越该上载车板的底部,再绕经远端的后托举滑轮然后向上,经过正上方的后引导滑轮然后到达正上方的远端的后定滑轮,然后绕经该后定滑轮,完成对该上载车板的绕行。
以上所述的与上载车板对应设置的前定滑轮、前引导滑轮、前托举滑轮以及后定滑轮、后引导滑轮、后托举滑轮,以及前钢丝绳、后钢丝绳的绕行方式,在加上上载车板在左/右两侧获得同步曳引,因此,上载车板在升降运行的时候不会产生左/右方向的滑移或者倾斜。
所述静置防坠单元包括电磁铁、防坠块,每个上载车板设置四个,与上载车板的左/右边梁相对应,每根边梁分别对应安装两个,安装在设备机架之上;防坠块由电磁铁驱动,电磁铁由设备控制系统输出信号控制动作;当电磁铁驱动防坠块处于非工作状态,上载车板能够无障碍地从上往下或者从下往上越过防坠块;当上载车板上升运行至防坠块的上方,电磁铁驱动防坠块处于工作状态,防坠块能够阻止上载车板从上往下越过防坠块,达到防止上载车板坠落以及使得上载车板能够在防坠块上方静置的目的。
防坠单元是升降横移停车设备必须配置的安全装置,多数设备的防坠单元设计成正常情况下不与上载车板接触,不支承上载车板,只起到上载车板坠落时的保护作用。本发明技术方案要求静置防坠单元在上载车板在上层正常静置时起到支承作用。
所述上升限位单元包括电磁铁、限位块,每个上载车板设置四个,与静置防坠单元对应,位于静置防坠单元的上方,安装在设备机架之上,限位块由电磁铁驱动,电磁铁由设备控制系统输出信号控制动作;当电磁铁驱动限位块处于非工作状态,上载车板能够无障碍地从上往下或者从下往上越过限位块;当上载车板下降运行至限位块的下方,电磁铁驱动限位块处于工作状态,限位块能够阻止上载车板从下往上越过限位块。
当上载车板位于对应的静置防坠单元的防坠块与上升限位单元的限位块之间、防坠块与限位块同时处于非工作状态时,上载车板受到防坠块的支承,不能往下移动;还受到限位块的阻挡,不能向上移动,防坠块与限位块形成对上载车板的夹持。
所述荷载检测单元为拉力传感器,与前钢丝绳、后钢丝绳配套安装,每根前钢丝绳、后钢丝绳分别配套安装一个;与前钢丝绳配套的拉力传感器安装在前钢丝绳位于地面层之上的两个前下定滑轮之间的位置;与后钢丝绳配套的拉力传感器安装在后钢丝绳位于地面层之上的两个后下定滑轮之间的位置;拉力传感器的荷载数据传送至设备控制系统。
拉力传感器选择安装在上述位置,是由于拉力传感器刚性物件,须避免进入需要柔性绕卷的卷筒或者滑轮位置。
应用于检测钢丝绳所承受拉力荷载的拉力传感器分为压力感应式和拉力感应式两大类;压力感应式属于间接测量方式,当采用压力感应式的时候,钢丝绳完整穿越传感器;拉力感应式属于直接测量方式,当采用拉力感应式的时候,钢丝绳须截断,截断后的两端分别连结传感器的两端,传感器实际上成为钢丝绳的组成部份。
设备控制系统的控制逻辑包括:
第一,任一时刻,每一个曳引驱动组最多只有一个上载车板处于从地面层往上层的上升动作或者是从上层往地面层的下降动作。这是升降横移停车设备运行特性所决定。
第二,任一时刻,每一个曳引驱动组最多只有一个上载车板对应的静置防坠单元以及上升限位单元处于工作状态,且此时对应的上载车板存在从地面层往上层的上升动作或者是从上层往地面层的下降动作。即:当有上载车板处于上升动作或者下降动作的时候,与之对应的静置防坠单元、上升限位单元处于工作状态,其他上载车板对应的静置防坠单元、上升限位单元均处于非工作状态。
第三,上载车板的上升动作或者下降动作的过程中,设备控制系统读取到的拉力传感器的荷载数据必须位于预先设定的合理范围之内,否则视作超载或者故障,设备控制系统即指令电机减速装置停止运行,并进入相应处置程序。相应处置程序通常包括自动报警以及使得当前运行的上载车板改为缓慢下降至地面层。
第四,上载车板从地面层往上层上升的设备控制系统控制流程是:1)发出控制信号使得与该上载车板对应的静置防坠单元以及上升限位单元处于工作状态;2)指令电机减速机运行,其运行方向使得前卷筒及后卷筒转动、分别对前钢丝绳、后钢丝绳产生收卷效果,使得该上载车板上升;读取、监测、处理拉力传感器的荷载数据;3)接收到该上载车板上升至到位位置的信号,即指令电机减速机停止运行,并发出信号使得该上载车板对应的静置防坠单元处于非工作状态;4)指令电机减速机反向、低速运行,使得原来处于上升状态的上载车板缓慢下降;5)当该上载车板的左/右边梁分别被对应的四个静置防坠单元完全承托,读取到拉力传感器的荷载数据为零,即指令停止电机减速机运行,并发出信号使得该上载车板对应的上升限位单元处于非工作状态,静置防坠单元以及上升限位单元对该上载车板实现夹持。
按照相关规范,升降横移停车设备设置有上载车板上升到位检测单元,当上载车板上升至到位位置,该检测单元即向设备控制系统发出到位信号。
第五,上载车板从上层往地面层下降的设备控制系统控制流程是:1)发出控制信号使得与该上载车板对应的上升限位单元处于工作状态;2)指令电机减速机低速运行,其运行方向使得前卷筒及后卷筒转动、分别对前钢丝绳、后钢丝绳产生收卷效果,使得该上载车板缓慢上升,期间持续读取、监测、处理拉力传感器的荷载数据;3)当该上载车板的左/右边梁分别离开对应的四个静置防坠单元的承托,读取到拉力传感器的荷载数据为合理的有效荷载,即指令电机减速机停止运行,并发出信号使得该上载车板对应的静置防坠单元处于工作状态;4)指令电机减速机反向运行,使得前卷筒及后卷筒分别对前钢丝绳、后钢丝绳产生放送效果,使得原来处于上升状态的上载车板正常下降;5)当该上载车板到达地面层,左/右边梁分别被地面层完全承托,读取到拉力传感器的荷载数据为零,即指令电机减速机停止运行,并发出信号使得该上载车板对应的静置防坠单元以及上升限位单元处于非工作状态。按照相关规范,升降横移停车设备设置有上载车板下降到位检测单元,当上载车板下降至到位位置,该检测单元即向设备控制系统发出到位信号。本发明设置有拉力传感器,当上载车板完全下降到地面层时,设备控制系统读取到拉力传感器的荷载数据为零;拉力传感器荷载数据为零的信号比通常使用的位置开关的检测更可靠、更直接。因此,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后,原设置的上载车板下降到位检测单元完全可以取消。
由于不存在妨碍下载车板横移的障碍(比如龙门式支架),因此,当所有的上载车板已经位于上层静置的时候,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下载车板能够直接横向移动而无需对上载车板进行曳引上升、脱离龙门式支架;同时,由于无需采用平衡链条等方式进行上载车板的升降同步,因此,本发明技术方案更加简约、安全。
进一步地,前述本发明一种一机多板钢丝绳曳引装置的基础技术方案作出改进,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托举滑轮、后托举滑轮、前引导滑轮、后引导滑轮、前上定滑轮、后上定滑轮、前下定滑轮、后下定滑轮为双槽结构;相应地,所述前钢丝绳为两根;所述后钢丝绳为两根。
上述改进方案使得上载车板由基础方案的同时被一根前钢丝绳和一根后钢丝绳曳引改为同时被两根前钢丝绳和两根后钢丝绳曳引。实施改进方案之后,任一根钢丝绳的性能大幅下降或者位置显著变动或者出现断裂事故,都能够被相应的拉力传感器检测到、并传送至设备控制系统,设备控制系统即提示进行检修、排障。而且,即使出现任一根钢丝绳断裂的重大故障,剩下的三根钢丝绳仍然确保相应的上载车板处于正常运行状态,不会产生倾斜。因此,本改进方案能够进一步提高停车设备的安全性。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能够充分发挥钢丝绳/滑轮/卷筒方式相对于采用链条/链轮方式成本较低、安全系数较高、容易实现荷载动态自动检测的独特优势,避免当前技术方案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供简单易行的钢丝绳/滑轮/卷筒曳引的一机多板解决方案。
附图说明
图1、图2、图3为本发明一种一机多板钢丝绳曳引装置其中一个实施例的正立面示意图。其中,图1是所有上载车板均位于上层静置的示意图;图2是其中位于中间位置的上载车板从基于图1的在上层静置状态转为下降状态的示意图;图3是其中位于中间位置的上载车板从基于图2的下降状态转为完成下降动作、在地面层静置的示意图。
图中,1前卷筒;2前钢丝绳;3-1前上定滑轮一;3-2前上定滑轮二;3-3前上定滑轮三;3-4前上定滑轮四;4-1上板一前引导滑轮;4-2上板二前引导滑轮;4-3上板三前引导滑轮;5-1上板一前托举滑轮;5-2上板二前托举滑轮;5-3上板三前托举滑轮;6设备机架;7-1上载车板一;7-2上载车板二;7-3上载车板三;8地面层;9-1前下定滑轮一;9-2前下定滑轮二;10-1下载车板一;10-2下载车板二;11前拉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图2、图3所示,为本发明一种一机多板钢丝绳曳引装置其中一个实施例的正立面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实施例显示一个地面两层升降横移停车设备的其中一个曳引驱动组,该曳引驱动组包括上载车板一7-1、上载车板二7-2、上载车板三7-3共计三个上载车板,地面层为下载车板一10-1、下载车板二10-2共计两个下载车板。
从前述可知:本发明包括静置防坠单元,该静置防坠单元包括电磁铁、防坠块,每个上载车板设置四个,与上载车板的左/右边梁相对应,每根边梁分别对应安装两个,安装在设备机架之上;防坠块由电磁铁驱动,电磁铁由设备控制系统输出信号控制动作;当电磁铁驱动防坠块处于非工作状态,上载车板能够无障碍地从上往下或者从下往上越过防坠块;当上载车板上升运行至防坠块的上方,电磁铁驱动防坠块处于工作状态,防坠块能够阻止上载车板从上往下越过防坠块,达到防止上载车板坠落以及使得上载车板能够在防坠块上方静置的目的。
从前述可知:本发明包括上升限位单元,该上升限位单元包括电磁铁、限位块,每个上载车板设置四个,与静置防坠单元对应,位于静置防坠单元的上方,安装在设备机架之上,限位块由电磁铁驱动,电磁铁由设备控制系统输出信号控制动作;当电磁铁驱动限位块处于非工作状态,上载车板能够无障碍地从上往下或者从下往上越过限位块;当上载车板下降运行至限位块的下方,电磁铁驱动限位块处于工作状态,限位块能够阻止上载车板从下往上越过限位块。
当上载车板位于对应的静置防坠单元的防坠块与上升限位单元的限位块之间、防坠块与限位块同时处于非工作状态时,上载车板受到防坠块的支承,不能往下移动;还受到限位块的阻挡,不能向上移动,防坠块与限位块形成对上载车板的夹持。
为清晰起见,图1、图2、图3均没有具体显示静置防坠单元、上升限位单元这些在停车设备行业常见的部件而主要显示与本发明技术方案密切相关的钢丝绳绕卷、运行相关部件,而且,这些部件则只显示位于设备前端部分;下面作出进一步的描述。
从前述可知:曳引驱动组在其中一侧的设备机架之上(本实施例为图示左侧的设备机架6之上)固定安装有一个由设备控制系统控制运行的电机减速机(为清晰起见,图1、图2、图3均没有具体显示该电机减速机),电机减速机的末端输出轴的轴线与上载车板的车长方向平行,采用双向输出或者单向输出,使得该输出轴延伸至上载车板车长方向的前端和后端位置;电机减速机的末端输出轴的前端和后端位置之上分别紧固安装有结构尺寸相同的前卷筒、后卷筒,前卷筒、后卷筒,同时被该末端输出轴带动,作同步转动。
从前述可知:实施例所示的钢丝绳绕行的部件包括前卷筒、后卷筒以及前托举滑轮、后托举滑轮、前引导滑轮、后引导滑轮、前上定滑轮、后上定滑轮、前下定滑轮、后下定滑轮;其中,前托举滑轮每个上载车板配套安装两个,分别固定安装在对应上载车板前端的左/右两侧的下方位置或者前端的左/右两个角的下方位置;后托举滑轮每个上载车板配套安装两个,分别固定安装在对应上载车板后端的左/右两侧的下方位置或者后端的左/右两个角的下方位置;前引导滑轮每个上载车板安装两个、与前托举滑轮配套,分别固定安装在对应的前托举滑轮的正上方位置;后引导滑轮每个上载车板安装两个、与后托举滑轮配套,分别固定安装在对应的后托举滑轮的正上方位置;前上定滑轮与前引导滑轮配套、每个上载车板对应设置两个,分别固定安装在对应的前引导滑轮正上方位置的设备机架之上;后上定滑轮与后引导滑轮配套、每个上载车板对应设置两个,分别固定安装在对应的后引导滑轮正上方位置的设备机架之上;前下定滑轮每个曳引驱动组配套设置两个,分别固定安装在该曳引驱动组最左侧的上载车板的左侧位置的前上定滑轮的正下方地面层之上以及最右侧的上载车板的右侧位置的前上定滑轮的正下方地面层之上;后下定滑轮每个曳引驱动组配套设置两个,分别固定安装在该曳引驱动组最左侧的上载车板的左侧位置的后上定滑轮的正下方地面层之上以及最右侧的上载车板的右侧位置的后上定滑轮的正下方地面层之上。
考察图1、图2、图3可知:位于图示左上角是前卷筒1,前钢丝绳2的首端紧固连结在前卷筒1工作区的表面之上,然后从与电机减速机相邻的上载车板一7-1开始依次绕经每一个上载车板(即图示的上载车板一7-1、上载车板二7-2、上载车板三7-3),在绕经对应曳引驱动组的最后一个上载车板(即图示上载车板三7-3)之后,前钢丝绳2往下绕经位于正下方地面层8之上的前下定滑轮二9-2然后沿地面层8往前卷筒1方向伸展,再绕经另一端的前下定滑轮一9-1,最终连结在前卷筒1工作区的表面之上;考察图1、图2、图3可知:前钢丝绳2在位于图示下方、前下定滑轮二一9-1与前下定滑轮二9-2之间,安装有前拉力传感器11。
前钢丝绳2在每一个上载车板的绕行方式相同,在本实施例中,绕经上载车板一7-1对应的相关定滑轮、动滑轮分别是前上定滑轮一3-1、前上定滑轮二3-2、两个上板一前引导滑轮4-1、两个上板一前托举滑轮5-1;具体绕行方式是:首先,前钢丝绳2绕经该上载车板一7-1左侧上方的前定滑轮一3-1然后向下,经过正下方的上板一前引导滑轮4-1到达正下方、位于左侧的前托举滑轮一5-1,然后绕经该前托举滑轮一5-1、跨越上载车板一7-1的底部,再绕经位于右侧的前托举滑轮5-1然后向上,经过正上方的上板一前引导滑轮4-1然后到达正上方的前上定滑轮二3-2,然后绕经该前上定滑轮二3-2,完成对该上载车板一7-1的绕行。
绕经上载车板二7-2对应的相关定滑轮、动滑轮分别是前上定滑轮二3-2、前上定滑轮三3-3、两个上板二前引导滑轮4-2、两个上板二前托举滑轮5-2;具体绕行方式是:首先,前钢丝绳2绕经该上载车板二7-2左侧上方的前定滑轮二3-2然后向下,经过正下方的上板二前引导滑轮4-2到达正下方、位于左侧的前托举滑轮二5-2,然后绕经该前托举滑轮二5-2、跨越上载车板二7-2的底部,再绕经位于右侧的前托举滑轮5-2然后向上,经过正上方的上板二前引导滑轮4-2然后到达正上方的前上定滑轮三3-3,然后绕经该前上定滑轮三3-3,完成对该上载车板二7-2的绕行。
绕经上载车板三7-3对应的相关定滑轮、动滑轮分别是前上定滑轮三3-3、前上定滑轮四3-4、两个上板三前引导滑轮4-3、两个上板三前托举滑轮5-3;具体绕行方式是:首先,前钢丝绳2绕经该上载车板三7-3左侧上方的前定滑轮三3-3然后向下,经过正下方的上板三前引导滑轮4-3到达正下方、位于左侧的前托举滑轮三5-3,然后绕经该前托举滑轮三5-3、跨越上载车板三7-3的底部,再绕经位于右侧的前托举滑轮5-3然后向上,经过正上方的上板三前引导滑轮4-3然后到达正上方的前上定滑轮四3-4,然后绕经前上定滑轮四3-4,完成对该上载车板三7-3的绕行。
从图1至图2再到图3,显示的是该实施例的上载车板二7-2从上层静置下降至地面层位置静置的过程。
如图1所示,是该实施例所有上载车板均位于上层静置的示意图。从前述可知,此时,所有的静置防坠单元以及所有的上升限位单元均处于非工作状态,每一个上载车板都被对应的四个静置防坠单元完全承托,不能往下移动;同时,每一个上载车板都被对应的四个上升限位单元限位,不能往上移动;所有的拉力传感器读到的荷载数据为零。
从前述可知:当上载车板二7-2要从上层静置位置下降至地面层,设备控制系统控制流程是:1)发出控制信号使得与该上载车板二7-2对应的上升限位单元处于工作状态;2)指令电机减速机低速运行,其运行方向是使得图示的前卷筒1及后卷筒逆时针转动、分别对前钢丝绳2、后钢丝绳产生收卷效果,使得上载车板二7-2缓慢上升,期间持续读取、监测、处理拉力传感器的荷载数据;3)当上载车板二7-2的左/右边梁分别离开对应的四个静置防坠单元的承托,读取到拉力传感器的荷载数据为合理的有效荷载,即指令电机减速机停止运行,并发出信号使得上载车板二7-2对应的静置防坠单元处于工作状态;4)指令电机减速机反向运行,使得图示的前卷筒1及后卷筒顺时针转动、分别对前钢丝绳2、后钢丝绳产生放送效果,使得原来处于上升状态的上载车板二7-2正常下降;此时,形成图2所示状况。
当上载车板二7-1在图2所示状况继续往下运行至到达地面层,左/右边梁分别被地面层8完全承托,设备控制系统读取到拉力传感器的荷载数据为零,即指令电机减速机停止运行,并发出信号使得上载车板二7-2对应的静置防坠单元以及上升限位单元处于非工作状态;此时,形成图3所示状况。
而反过来,从图3至图2再到图1,显示的是该实施例的上载车板二7-2从地面层静置上升至上层位置静置的过程。
如图3所示,是该实施例的上载车板一7-1、上载车板一7-3位于上层静置,上载车板二7-2位于地面层静置的示意图。从前述可知,此时,所有的静置防坠单元以及所有的上升限位单元均处于非工作状态,上载车板一7-1、上载车板一7-3分别被对应的四个静置防坠单元完全承托,不能往下移动;同时,载车板一7-1、上载车板一7-3分别被对应的四个上升限位单元限位,不能往上移动;所有的拉力传感器读到的荷载数据为零。
从前述可知:当上载车板二7-2要从地面层静置位置上升至上层,设备控制系统控制流程是:1)发出控制信号使得与上载车板二7-2对应的静置防坠单元以及上升限位单元处于工作状态;2)指令电机减速机运行,其运行方向使得前卷筒1及后卷筒逆时针转动、分别对前钢丝绳2、后钢丝绳产生收卷效果,使得上载车板二7-2上升;读取、监测、处理拉力传感器的荷载数据;此时,形成图2所示状况。
当上载车板二7-1在图2所示状况继续往上运行,直到设备控制系统接收到上载车板二7-2上升至到位位置的信号,即:1)指令电机减速机停止运行,并发出信号使得上载车板二7-2对应的静置防坠单元处于非工作状态;2)指令电机减速机反向、低速运行,使得原来处于上升状态的上载车板二7-2缓慢下降;3)当上载车板二7-2的左/右边梁分别被对应的四个静置防坠单元完全承托,读取到拉力传感器的荷载数据为零,即指令停止电机减速机运行,并发出信号使得上载车板二7-2对应的上升限位单元处于非工作状态,静置防坠单元以及上升限位单元对上载车板实现夹持;此时,形成图1所示状况。
以上是根据附图对设备前端部分的钢丝绳绕卷、运行的相关描述,设备后端部分的钢丝绳绕卷、运行可以根据上述附图及描述得出,这里不作赘述。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

1.一种一机多板钢丝绳曳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适用于升降横移停车设备,包括电机减速机、前卷筒、后卷筒、前托举滑轮、后托举滑轮、前引导滑轮、后引导滑轮、前上定滑轮、后上定滑轮、前下定滑轮、后下定滑轮、前钢丝绳、后钢丝绳、静置防坠单元、上升限位单元、荷载检测单元;
所述升降横移停车设备划分为一个或多个曳引驱动组,每个曳引驱动组包括至少两个上载车板;
所述电机减速机由设备控制系统控制运行,每个曳引驱动组设置一个,固定安装在与该曳引驱动组对应的其中一侧的设备机架之上,其末端输出轴的轴线与上载车板的车长方向平行,采用双向输出或者单向输出,使得该输出轴延伸至上载车板车长方向的前端和后端位置;
所述前卷筒、后卷筒的结构尺寸相同,分别紧固安装在电机减速机的末端输出轴的前端和后端位置之上,前卷筒、后卷筒同时被该末端输出轴带动,作同步转动;
所述前托举滑轮、后托举滑轮、前引导滑轮、后引导滑轮、前上定滑轮、后上定滑轮、前下定滑轮、后下定滑轮为单槽结构;其中,前托举滑轮、后托举滑轮、前引导滑轮、后引导滑轮为跟随对应上载车板移动的动滑轮,前上定滑轮、后上定滑轮、前下定滑轮、后下定滑轮为位置不会发生位移的定滑轮;前托举滑轮每个上载车板配套安装两个,分别固定安装在对应上载车板前端的左/右两侧的下方位置或者前端的左/右两个角的下方位置;后托举滑轮每个上载车板配套安装两个,分别固定安装在对应上载车板后端的左/右两侧的下方位置或者后端的左/右两个角的下方位置;前引导滑轮每个上载车板安装两个、与前托举滑轮配套,分别安装在对应的前托举滑轮的正上方位置;后引导滑轮每个上载车板安装两个、与后托举滑轮配套,分别安装在对应的后托举滑轮的正上方位置;前上定滑轮与前引导滑轮配套、每个上载车板对应设置两个,分别固定安装在对应的前引导滑轮正上方位置的设备机架之上;后上定滑轮与后引导滑轮配套、每个上载车板对应设置两个,分别固定安装在对应的后引导滑轮正上方位置的设备机架之上;前下定滑轮每个曳引驱动组配套设置两个,分别固定安装在该曳引驱动组最左侧的上载车板的左侧位置的前上定滑轮的正下方地面层之上以及最右侧的上载车板的右侧位置的前上定滑轮的正下方地面层之上;后下定滑轮每个曳引驱动组配套设置两个,分别固定安装在该曳引驱动组最左侧的上载车板的左侧位置的后上定滑轮的正下方地面层之上以及最右侧的上载车板的右侧位置的后上定滑轮的正下方地面层之上;
所述前钢丝绳为一根,首端紧固连结在前卷筒工作区的表面之上,然后从与电机减速机相邻的那一个上载车板开始依次绕经每一个上载车板,在绕经对应曳引驱动组的最后一个上载车板之后,前钢丝绳往下绕经位于正下方地面层之上的前下定滑轮然后沿地面层往前卷筒方向伸展,再绕经另一端的前下定滑轮,最终连结在前卷筒工作区的表面之上;前钢丝绳在每一个上载车板的绕行方式相同,具体是:首先,前钢丝绳绕经该上载车板近端的前定滑轮然后向下,经过正下方的前引导滑轮到达正下方的前托举滑轮,然后绕经该前托举滑轮、跨越该上载车板的底部,再绕经远端的前托举滑轮然后向上,经过正上方的前引导滑轮然后到达正上方的远端的前定滑轮,然后绕经该前定滑轮,完成对该上载车板的绕行;
所述后钢丝绳为一根,首端紧固连结在后卷筒工作区的表面之上,然后从与电机减速机相邻的那一个上载车板开始依次绕经每一个上载车板,在绕经对应曳引驱动组的最后一个上载车板之后,后钢丝绳往下绕经位于正下方地面层之上的后下定滑轮然后沿地面层往后卷筒方向伸展,再绕经另一端的后下定滑轮,最终连结在后卷筒工作区的表面之上;后钢丝绳在每一个上载车板的绕行方式相同,具体是:首先,后钢丝绳绕经该上载车板近端的后定滑轮然后向下,经过正下方的后引导滑轮到达正下方的后托举滑轮,然后绕经该后托举滑轮、跨越该上载车板的底部,再绕经远端的后托举滑轮然后向上,经过正上方的后引导滑轮然后到达正上方的远端的后定滑轮,然后绕经该后定滑轮,完成对该上载车板的绕行;
所述静置防坠单元包括电磁铁、防坠块,每个上载车板设置四个,与上载车板的左/右边梁相对应,每根边梁分别对应安装两个,安装在设备机架之上;防坠块由电磁铁驱动,电磁铁由设备控制系统输出信号控制动作;当电磁铁驱动防坠块处于非工作状态,上载车板能够无障碍地从上往下或者从下往上越过防坠块;当上载车板上升运行至防坠块的上方,电磁铁驱动防坠块处于工作状态,防坠块能够阻止上载车板从上往下越过防坠块,达到防止上载车板坠落以及使得上载车板能够在防坠块上方静置的目的;
所述上升限位单元包括电磁铁、限位块,每个上载车板设置四个,与静置防坠单元对应,位于静置防坠单元的上方,安装在设备机架之上,限位块由电磁铁驱动,电磁铁由设备控制系统输出信号控制动作;当电磁铁驱动限位块处于非工作状态,上载车板能够无障碍地从上往下或者从下往上越过限位块;当上载车板下降运行至限位块的下方,电磁铁驱动限位块处于工作状态,限位块能够阻止上载车板从下往上越过限位块;
当上载车板位于对应的静置防坠单元的防坠块与上升限位单元的限位块之间、防坠块与限位块同时处于非工作状态时,上载车板受到防坠块的支承,不能往下移动;还受到限位块的阻挡,不能向上移动,防坠块与限位块形成对上载车板的夹持;
所述荷载检测单元为拉力传感器,与前钢丝绳、后钢丝绳配套安装,每根前钢丝绳、后钢丝绳分别配套安装一个;与前钢丝绳配套的拉力传感器安装在前钢丝绳位于地面层之上的两个前下定滑轮之间的位置;与后钢丝绳配套的拉力传感器安装在后钢丝绳位于地面层之上的两个后下定滑轮之间的位置;拉力传感器的荷载数据传送至设备控制系统;
设备控制系统的控制逻辑包括:
第一,任一时刻,每一个曳引驱动组最多只有一个上载车板处于从地面层往上层的上升动作或者是从上层往地面层的下降动作;
第二,任一时刻,每一个曳引驱动组最多只有一个上载车板对应的静置防坠单元以及上升限位单元处于工作状态,且此时对应的上载车板存在从地面层往上层的上升动作或者是从上层往地面层的下降动作;
第三,上载车板的上升动作或者下降动作的过程中,设备控制系统读取到的拉力传感器的荷载数据必须位于预先设定的合理范围之内,否则视作超载或者故障,设备控制系统即指令电机减速装置停止运行,并进入相应处置程序;
第四,上载车板从地面层往上层上升的设备控制系统控制流程是:1)发出控制信号使得与该上载车板对应的静置防坠单元以及上升限位单元处于工作状态;2)指令电机减速机运行,其运行方向使得前卷筒及后卷筒转动、分别对前钢丝绳、后钢丝绳产生收卷效果,使得该上载车板上升;读取、监测、处理拉力传感器的荷载数据;3)接收到该上载车板上升至到位位置的信号,即指令电机减速机停止运行,并发出信号使得该上载车板对应的静置防坠单元处于非工作状态;4)指令电机减速机反向、低速运行,使得原来处于上升状态的上载车板缓慢下降;5)当该上载车板的左/右边梁分别被对应的四个静置防坠单元完全承托,读取到拉力传感器的荷载数据为零,即指令停止电机减速机运行,并发出信号使得该上载车板对应的上升限位单元处于非工作状态,静置防坠单元以及上升限位单元对该上载车板实现夹持;
第五,上载车板从上层往地面层下降的设备控制系统控制流程是:1)发出控制信号使得与该上载车板对应的上升限位单元处于工作状态;2)指令电机减速机低速运行,其运行方向使得前卷筒及后卷筒转动、分别对前钢丝绳、后钢丝绳产生收卷效果,使得该上载车板缓慢上升,期间持续读取、监测、处理拉力传感器的荷载数据;3)当该上载车板的左/右边梁分别离开对应的四个静置防坠单元的承托,读取到拉力传感器的荷载数据为合理的有效荷载,即指令电机减速机停止运行,并发出信号使得该上载车板对应的静置防坠单元处于工作状态;4)指令电机减速机反向运行,使得前卷筒及后卷筒分别对前钢丝绳、后钢丝绳产生放送效果,使得原来处于上升状态的上载车板正常下降;5)当该上载车板到达地面层,左/右边梁分别被地面层完全承托,读取到拉力传感器的荷载数据为零,即指令电机减速机停止运行,并发出信号使得该上载车板对应的静置防坠单元以及上升限位单元处于非工作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一机多板钢丝绳曳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托举滑轮、后托举滑轮、前引导滑轮、后引导滑轮、前上定滑轮、后上定滑轮、前下定滑轮、后下定滑轮为双槽结构;相应地,所述前钢丝绳为两根;所述后钢丝绳为两根。
CN201711156894.3A 2017-11-20 2017-11-20 一种一机多板钢丝绳曳引装置 Pending CN10788238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56894.3A CN107882384A (zh) 2017-11-20 2017-11-20 一种一机多板钢丝绳曳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56894.3A CN107882384A (zh) 2017-11-20 2017-11-20 一种一机多板钢丝绳曳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82384A true CN107882384A (zh) 2018-04-06

Family

ID=617781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156894.3A Pending CN107882384A (zh) 2017-11-20 2017-11-20 一种一机多板钢丝绳曳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82384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78463A (zh) * 2018-06-03 2018-10-19 佛山市诺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横移框的一机多板横移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8843076A (zh) * 2018-08-05 2018-11-20 佛山市诺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单车位两层停车设备的u形框架钢丝绳曳引装置
CN110748212A (zh) * 2019-10-31 2020-02-04 珠海方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泊车的立体停车系统
CN112196333A (zh) * 2020-08-03 2021-01-08 北京德威佳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存取车方法及系统
CN114876255A (zh) * 2022-06-09 2022-08-09 安徽鸿杰威尔停车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两层升降横移后悬臂式停车设备及其工作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82016A (zh) * 2007-09-07 2009-03-11 郑水龙 无中间纵梁底坑式立体停车设备
JP4459636B2 (ja) * 2004-01-19 2010-04-28 新明和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式駐車装置
CN204645762U (zh) * 2015-05-27 2015-09-16 山东科博智能停车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升降传动系统
CN205172102U (zh) * 2015-11-22 2016-04-20 新乡学院 一种高效立体车库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59636B2 (ja) * 2004-01-19 2010-04-28 新明和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式駐車装置
CN101382016A (zh) * 2007-09-07 2009-03-11 郑水龙 无中间纵梁底坑式立体停车设备
CN204645762U (zh) * 2015-05-27 2015-09-16 山东科博智能停车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升降传动系统
CN205172102U (zh) * 2015-11-22 2016-04-20 新乡学院 一种高效立体车库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78463A (zh) * 2018-06-03 2018-10-19 佛山市诺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横移框的一机多板横移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8843076A (zh) * 2018-08-05 2018-11-20 佛山市诺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单车位两层停车设备的u形框架钢丝绳曳引装置
CN110748212A (zh) * 2019-10-31 2020-02-04 珠海方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泊车的立体停车系统
CN112196333A (zh) * 2020-08-03 2021-01-08 北京德威佳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存取车方法及系统
CN114876255A (zh) * 2022-06-09 2022-08-09 安徽鸿杰威尔停车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两层升降横移后悬臂式停车设备及其工作方法
CN114876255B (zh) * 2022-06-09 2023-05-16 安徽鸿杰威尔停车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两层升降横移后悬臂式停车设备及其工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82384A (zh) 一种一机多板钢丝绳曳引装置
CN101090854B (zh) 电梯装置
CN102036898B (zh) 电梯装置及其运转方法
CN101481060B (zh) 电梯的地震管制运行装置以及方法
JP4930792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2791605B (zh) 电梯的悬挂体支承装置
WO2006092967A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6639447A (zh) 升降防坠落装置
JP5797453B2 (ja) 索条牽引式傾斜輸送設備の安全装置
JP5502234B2 (ja)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
CN103391893A (zh) 电梯装置
CN206667865U (zh) 一种多层巷道堆垛式立体停车库
CN103175708A (zh) 一种电梯下行试验系统
CN103552897B (zh) 电梯的控制线缆异常检测装置和方法
CN102177082B (zh) 电梯的安全电路装置
CN108046100A (zh) 一种建筑用升降机保护结构
JP5356458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2378731B (zh) 电梯装置
CN209620714U (zh) 一种立体公交车车库
CN209114930U (zh) 一种新型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
CN107777496A (zh) 安全装置、电梯系统以及对电梯系统进行控制的控制方法
CN2570375Y (zh) 曳引式施工升降机
CN109952262B (zh) 电梯的紧急停止装置的检查方法
CN206616915U (zh) 升降防坠落装置
JP4637603B2 (ja) マルチカーエレベー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40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