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48568A - 助力转向调整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助力转向调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48568A
CN107848568A CN201580081691.5A CN201580081691A CN107848568A CN 107848568 A CN107848568 A CN 107848568A CN 201580081691 A CN201580081691 A CN 201580081691A CN 107848568 A CN107848568 A CN 1078485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bel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course changing
changing control
control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8169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48568B (zh
Inventor
坂田礼子
梅木嘉道
松原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8485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485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485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485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00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 B62D5/04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 B62D5/0457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characterised by control features of the drive means as suc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eering Control In Accordance With Driving Conditions (AREA)
  • Power Steering Mechanis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助力转向调整装置中,转向控制信息计算部(2)与由转向控制信息获取部(1)所获取到的转向控制信息相对应地计算转向控制信息的曲线。标记信息输入部(3)获取由调整人员输入的标记信息。标记信息加工部(4)在由标记信息输入部(3)获取到标记信息的情况下,在转向控制信息的曲线上设定标记。调整信息显示部(6)将转向控制信息的曲线与标记信息加工部(4)所设定的标记重叠显示。

Description

助力转向调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EPS(Electric Power Steering:电动助力转向)的调整时所使用的助力转向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在采用EPS的情况下,在车辆的开发工序中,根据开发目标进行与转向控制有关的调整,使得对车辆的驾驶员而言,方向盘的转向感受达到最佳。
以往,作为像这样的调整装置,例如有如下这种调整装置:一边用肉眼观察转向特性曲线一边在转向特性曲线图上进行编辑,从而掌握所需的编辑量以作为直观或感观量,重新设定为符合开发工序中的车辆开发目标、驾驶员个性的转向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此外,还存在如下这种调整装置:一边用肉眼观察显示在显示装置的转向特性画面上的转向特性,一边利用操作开关组对转向特性的曲线图进行点击或拖拉来编辑操作特性,并对其进行保存,从而获得符合驾驶员个性的多样的转向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5-22543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2-29325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调整转向感受时,通常的步骤是使车辆行驶,进行转向并确认感受后,停车并对EPS进行调整。因此,以往存在如下问题:在使车辆行驶并转向时,需要对感受进行确认的人员、以及对转向过程中所注意到的地方进行记录的人员那样的多个操作员。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多个操作员就能容易且舒适地进行编辑作业的助力转向调整装置。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涉及的助力转向调整装置包括:转向控制信息获取部,该转向控制信息获取部获取表示转向的辅助力的控制信息的转向控制信息;转向控制信息计算部,该转向控制信息计算部与由转向控制信息获取部所获取到的转向控制信息相对应地计算转向控制信息的曲线;标记信息输入部,该标记信息输入部获取表示作为转向控制信息的调整候补的点的标记信息;标记信息加工部,该标记信息加工部在由标记信息输入部获取到标记信息的情况下,与转向控制信息的曲线相对应地设定标记;以及调整信息显示部,该调整信息显示部对转向控制信息的曲线以及所设定的标记进行显示。
发明效果
本发明所涉及的助力转向调整装置在获取到表示作为转向控制信息的调整候补的点的标记信息的情况下,与转向控制信息的曲线相对应地设定标记,并对转向控制信息的曲线和所设定的标记进行显示。由此,无需多名作业人员就能容易且舒适地进行编辑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助力转向调整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助力转向调整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助力转向调整装置的调整信息显示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助力转向调整装置的显示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助力转向调整装置的、使越早获取到的标记信息越显示于背面、越晚获取到的标记信息越显示于前面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助力转向调整装置的用三维曲线来显示的例子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为了对本发明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根据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助力转向调整装置的结构图。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助力转向调整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转向控制信息获取部1、转向控制信息计算部2、标记信息输入部3、标记信息加工部4、调整信息显示部6、以及调整信息保存部7。
转向控制信息获取部1是通过转向状态的转向机构的测量、或者由调整人员利用触摸面板显示器等进行的输入,来获取转向角度、转向转矩值、车速、电动机补偿电流值、路面反作用力值等表示转向的辅助力的控制信息的转向控制信息的处理部。转向控制信息计算部2是根据转向控制信息中的、二变量·三变量的阵列数据来计算二维·三维的曲线的处理部。例如考虑“转向角度-转向转矩值”、“从路面受到的反作用力-电动机补偿电流”、“转向转矩-电动机补偿电流”、“转向角度-转向转矩值-车速”、“从路面受到的反作用力-电动机补偿电流-车速”、“转向转矩-电动机补偿电流-车速”等曲线。标记信息输入部3是如下输入部,该输入部用于利用方向盘开关的开关输入、触摸面板显示器的触摸输入、语音识别等调整人员容易一边驾驶一边输入的设备,在调整人员驾驶的同时注意到时,输入标记信息。这里,在语音识别的情况下,有通过“标记”、“这里”这样的说话的输入。此外,标记信息输入部3构成为也接受标记显示的消除输入作为标记信息输入。标记信息加工部4计算获取到标记信息时的转向特性信息、转向控制信息,并确定显示标记信息的各曲线上的部位。此外,是根据获取标记时的车速、获取到标记信息是从开始起第几次等信息来加工标记信息的处理部。此外,由转向控制信息计算部2和标记信息加工部4构成计算调整信息的调整信息计算部5。
调整信息显示部6是用于使调整信息计算部5算出的调整信息、即转向控制信息计算部2算出的转向控制信息的曲线与由标记信息加工部4加工后的标记信息重叠显示在同一画面上的显示部。调整信息保存部7是用于保存由调整信息计算部5算出的调整信息、即转向控制信息和标记信息的保存部。
接着,对按上述方式构成的实施方式1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2和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助力转向调整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在车辆的发动机起动后(步骤ST1),在助力转向调整装置的调整信息计算部5中,由转向控制信息获取部1判定是否获取到新的转向控制信息(步骤ST2)。在获取到新的转向控制信息的情况下,转向控制信息计算部2计算与新的转向控制信息相对应的曲线,并将其输出到调整信息显示部6和调整信息保存部7(步骤ST3)。接着,在调整信息计算部5中,判定是否从标记信息输入部3输入了新的标记信息(步骤ST4),在存在新的输入的情况下,通过标记信息加工部4对标记信息进行加工,并将其输出到调整信息显示部6和调整信息保存部7(步骤ST5)。由此,调整信息显示部6将转向控制信息计算部2算出的转向控制信息的曲线与由标记信息加工部4加工后的标记信息作为调整信息重叠显示在同一画面上(步骤ST6)。
另外,在装置起动时,由于不存在装置起动时之前的转向控制信息,因此步骤ST2为“否”,但转向控制信息计算部2指示调整信息显示部6,来显示]预先决定的转向控制信息的曲线(步骤ST2“否”→步骤ST4“否”→步骤ST6)。此外,由于在装置起动时未输入标记信息,因此步骤ST4为“否”,调整信息显示部6仅显示转向控制信息的曲线。
图4是表示显示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图4中,左图的曲线示出转向角度与转向转矩的关系,右图示出与各种参数相对应的补偿电流的关系。这里,作为右图的横轴所示的各种参数,有“受到路面的反作用力”、“转向转矩”这样的参数,此外,将这些各种参数与补偿电流的关系进行汇总,来计算左图的表示转向角度与转向转矩的关系的曲线。另外,图4中示出输入三个标记信息的例子。图4中用圆形标记表示标记信息。各个标记信息对应于由调整人员输入标记信息的时刻下由转向控制信息计算部2算出的曲线的值。
此外,也可以将标记信息显示成能够识别输入到标记信息输入部3的顺序。即,标记信息加工部4对从标记信息输入部3输入的标记信息的顺序进行保持,对标记信息进行加工,使得成为按照该顺序的显示,然后输出到调整信息显示部6。
图5示出越早获取到的标记信息越显示于背面、越晚获取到的标记信息越显示于前面的例子。
这里,标记信息501是第一个输入的标记信息,标记信息502是第二个输入的标记信息,标记信息503是第三个并且是最新的输入的标记信息。
另外,作为对标记信息的输入顺序进行识别的显示,除上述以外,还可以赋予与顺序相对应的数字等,调整信息显示部6将数字与标记信息一同显示。
另外,也可以将标记信息显示成以车速为一个维度的三维曲线。
图6示出在三维的曲线中显示标记信息601的例子。该例是表示转向角度、转向转矩与车速的关系的曲线。该例中,由转向控制信息计算部2输出三维的转向控制信息,标记信息加工部4在与三维曲线对应的部位设定标记信息601。由此,在输入标记信息时车速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在曲线上车速不同的部位进行标记显示。
由此,能容易地发现例如转向感受的“卡滞感”这样的、未根据车速顺畅变化的部分、即所谓的车速低谷。
另外,在以上的显示例中,示出在转向控制信息的曲线中重叠标记信息的显示,但也可以是不重叠的显示。
此外,作为来自标记信息输入部3的标记信息的输入,也可以是所显示的标记信息的消除输入。例如,在由调整人员进行了调整信息显示部6中显示的标记信息的消除输入的情况下,标记信息加工部4进行处理以将最新的标记信息消除。由此,每当有来自标记信息输入部3的标记信息的消除指示输入时,从最新的标记信息开始消除。因此,例如在错误地输入了标记信息的情况下,也能迅速地进行修正,并能防止将之前输入的正确的标记信息消除。
另外,作为标记信息的消除,也可以不逐个消除,而是构成为将所有标记信息显示一次性消除。
接着,对由调整信息计算部5算出的调整信息的保存和阅览进行说明。
图2的流程图中,在由调整信息显示部6进行了调整信息的显示的情况下,将该数据、即标记信息以及与其对应的转向控制信息保存到调整信息保存部7中(步骤ST7)。并且,关于该保存数据,例如在进行了像由调整人员在触摸面板上进行规定的操作这样的用于信息阅览的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T8),调整信息计算部5进行用于该信息显示的处理(步骤ST9)。
即,调整信息计算部5在进行了信息阅览操作的情况下,如图3所示,从调整信息保存部7读取符合的标记信息以及与之对应的转向控制信息(步骤ST91),并通过标记信息加工部4对标记信息进行加工(步骤ST92),通过转向控制信息计算部2计算转向控制信息的曲线(步骤ST93)。然后,这些数据被提供给调整信息显示部6,并进行与标记信息输入时同样的显示(步骤ST94)。
之后,回到图2的步骤ST2,进行新的转向控制信息的输入、新的标记信息的输入等待。
通过这种操作,调整人员能在之后确认进行了标记信息输入的状况,因此能容易且舒适地进行调整作业。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实施方式1的助力转向调整装置,包括:转向控制信息获取部,该转向控制信息获取部获取表示转向的辅助力的控制信息的转向控制信息;转向控制信息计算部,该转向控制信息计算部与由转向控制信息获取部获取到的转向控制信息相对应地计算转向控制信息的曲线;标记信息输入部,该标记信息输入部获取表示作为转向控制信息的调整候补的点的标记信息;标记信息加工部,该标记信息加工部在由标记信息输入部获取到标记信息的情况下,与转向控制信息的曲线相对应地设定标记;以及调整信息显示部,该调整信息显示部对设定为转向控制信息的曲线的标记进行显示,因此,无需多名调整人员,即便调整人员只有一人,也能容易且舒适地进行编辑作业。
此外,根据实施方式1的助力转向调整装置,标记信息加工部在转向控制信息的曲线上设定标记,调整信息显示部使转向控制信息的曲线与所设定的标记重叠来进行显示,因此,调整人员能容易地识别转向控制信息与标记信息的关系。
此外,根据实施方式1的助力转向调整装置,标记信息加工部进行采用可识别标记信息的获取顺序的显示的设定,因此调整人员能容易地识别以何种顺序输入了标记信息。
此外,根据实施方式1的助力转向调整装置,标记信息加工部进行使越早获取的标记信息越显示在背面、越晚获取的标记信息越显示于前面的设定,因此调整人员能容易地识别以何种顺序输入了标记信息。
此外,根据实施方式1的助力转向调整装置,标记信息加工部采用进行与标记信息的获取顺序相对应的数字显示的设定,因此调整人员能容易地识别以何种顺序输入了标记信息。
此外,根据实施方式1的助力转向调整装置,标记信息输入部接受标记信息显示的消除输入,标记信息加工部采用在有消除输入的情况下将最新的标记信息的显示消除的设定,因此即使在错误地输入了标记信息的情况下也能迅速地对其进行修正。
此外,根据实施方式1的助力转向调整装置,标记信息输入部接受标记信息显示的消除输入,标记信息加工部采用在有消除输入的情况下将消除输入之前所显示的所有标记信息消除的设定,因此即使在想要重新设定所有标记信息的情况下也能容易地将截止目前的标记信息消除。
此外,根据实施方式1的助力转向调整装置,转向控制信息的曲线采用以车速为一个维度的三维曲线,因此调整人员能容易地确认与车速相对应的标记。
此外,根据实施方式1的助力转向调整装置,设置对标记信息加工部所设定的标记信息进行保存的调整信息保存部,在读取出调整信息保存部所保存的标记信息的情况下,转向控制信息计算部以及标记信息加工部将与读取出的标记信息相对应的转向控制信息的曲线和标记信息作为显示数据提供给调整信息显示部,因此,即使调整人员仅为一人,也能容易且舒适地在车辆行驶后进行编辑作业。
另外,本发明申请在其发明范围内可以对实施方式的任意结构要素进行变形,或者在实施方式中省略任意的结构要素。
工业上的实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所涉及的助力转向调整装置涉及进行车辆的转向控制的调整时的调整辅助的结构,适合在车辆开发时、驾驶员想要变更转向特性时用于转向控制的调整。
标号说明
1 转向控制信息获取部
2 转向控制信息计算部
3 标记信息输入部
4 标记信息加工部
5 调整信息计算部
6 调整信息显示部
7 调整信息保存部

Claims (9)

1.一种助力转向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向控制信息获取部,该转向控制信息获取部获取表示转向的辅助力的控制信息的转向控制信息;
转向控制信息计算部,该转向控制信息计算部与由所述转向控制信息获取部所获取到的转向控制信息相对应地计算转向控制信息的曲线;
标记信息输入部,该标记信息输入部获取表示作为所述转向控制信息的调整候补的点的标记信息;
标记信息加工部,该标记信息加工部在由所述标记信息输入部获取到标记信息的情况下,与所述转向控制信息的曲线相对应地设定标记;以及
调整信息显示部,该调整信息显示部对所述转向控制信息的曲线以及所设定的所述标记进行显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转向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记信息加工部在所述转向控制信息的曲线上设定标记,
所述调整信息显示部使所述转向控制信息的曲线与所设定的所述标记重叠来进行显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转向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记信息加工部进行采用可识别所述标记信息的获取顺序的显示的设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助力转向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记信息加工部进行使越早获取的所述标记信息越显示在背面、越晚获取的所述标记信息越显示于前面的设定。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助力转向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记信息加工部采用进行与所述标记信息的获取顺序相对应的数字显示的设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转向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记信息输入部接受标记信息显示的消除输入,
所述标记信息加工部进行在有消除输入的情况下将最新的标记信息的显示消除的设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转向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记信息输入部接受标记信息显示的消除输入,
所述标记信息加工部采用在有消除输入的情况下将截止目前所显示的所有标记信息消除的设定。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转向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向控制信息的曲线是以车速为一个维度的三维曲线。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转向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对所述标记信息加工部所设定的标记信息进行保存的调整信息保存部,
在读取出所述调整信息保存部所保存的标记信息的情况下,所述转向控制信息计算部以及所述标记信息加工部将与该读取出的标记信息相对应的转向控制信息的曲线和标记信息作为显示数据提供给所述调整信息显示部。
CN201580081691.5A 2015-07-15 2015-07-15 助力转向调整装置 Active CN1078485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5/070263 WO2017009971A1 (ja) 2015-07-15 2015-07-15 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調整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48568A true CN107848568A (zh) 2018-03-27
CN107848568B CN107848568B (zh) 2020-02-28

Family

ID=565580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81691.5A Active CN107848568B (zh) 2015-07-15 2015-07-15 助力转向调整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457318B2 (zh)
JP (1) JP5964002B1 (zh)
CN (1) CN107848568B (zh)
DE (1) DE112015006698B4 (zh)
WO (1) WO2017009971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93257A (ja) * 2001-03-30 2002-10-09 Denso Corp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の操舵特性設定装置およびその設定方法
CN101722980A (zh) * 2008-10-31 2010-06-09 上海格尔汽车附件有限公司 具有参数独立可调式曲线型助力特性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US20130151067A1 (en) * 2011-12-09 2013-06-13 Bendix Commercial Vehicle Systems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tire status
JP2014237376A (ja) * 2013-06-07 2014-12-1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ステアリング制御装置
CN104395129A (zh) * 2012-06-15 2015-03-04 奥迪股份公司 用于汽车的驾驶员辅助系统的操纵系统和具有该操纵系统的汽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85445B2 (ja) 2000-12-05 2006-06-14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制御装置の制御パラメータ調整教示装置、及び制御パラメータ調整教示システム
JP2002089352A (ja) * 2001-06-25 2002-03-27 Hitachi Ltd 自動車の制御装置
JP4401161B2 (ja) * 2003-12-24 2010-01-2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における制御定数適合のための装置、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4577641B2 (ja) 2004-02-16 2010-11-1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走行支援装置
JP4866644B2 (ja) * 2006-04-10 2012-02-01 オムロンオートモーティブ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感性識別装置、アシスト力制御装置、アシスト力設定装置、感性識別方法、アシスト力制御方法、アシスト力設定方法、感性識別プログラム、アシスト力制御プログラム、アシスト力設定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JP2008207747A (ja) * 2007-02-27 2008-09-11 Omron Corp パラメータ調整装置、その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該制御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ならびに制御方法
JP5383818B2 (ja) 2009-10-30 2014-01-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制御装置
KR101372111B1 (ko) * 2011-12-13 2014-03-0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사용자에 의한 튜닝이 가능한 전동식 조향장치
US8909428B1 (en) * 2013-01-09 2014-12-09 Google Inc. Detecting driver grip on steering wheel
JP6394519B2 (ja) * 2015-07-03 2018-09-26 マツダ株式会社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の制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93257A (ja) * 2001-03-30 2002-10-09 Denso Corp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の操舵特性設定装置およびその設定方法
CN101722980A (zh) * 2008-10-31 2010-06-09 上海格尔汽车附件有限公司 具有参数独立可调式曲线型助力特性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US20130151067A1 (en) * 2011-12-09 2013-06-13 Bendix Commercial Vehicle Systems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tire status
CN104395129A (zh) * 2012-06-15 2015-03-04 奥迪股份公司 用于汽车的驾驶员辅助系统的操纵系统和具有该操纵系统的汽车
JP2014237376A (ja) * 2013-06-07 2014-12-1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ステアリング制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15006698T5 (de) 2018-03-29
DE112015006698B4 (de) 2023-10-12
US20180273085A1 (en) 2018-09-27
US10457318B2 (en) 2019-10-29
JP5964002B1 (ja) 2016-08-03
JPWO2017009971A1 (ja) 2017-07-13
CN107848568B (zh) 2020-02-28
WO2017009971A1 (ja) 2017-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78596B2 (en) Generating steering feel for steer-by-wire systems
EP3489624B1 (en) Automatic calibration method of angle sensor for automatic drive control system of farm machine
DE112012003467B4 (de) Fahrspurspeichervorrichtung
CN103625472B (zh) 智能巡航控制装置以及方法
EP1683261B1 (de) Verfahren zur ermittlung der rotorlage einer synchronmaschine
ATE520580T1 (de) Verfahren, system und vorrichtung zur bereitstellung einer erhöhten lenkungszugkompensation
DE102019109006B4 (de) Störungsvorkompensation für eine positionsregelung in lenkungssystemen
Hayama et al. Resistance torque control for steer-by-wire system to improve human–machine interface
CN110525433A (zh) 基于驾驶员意图识别的转向力矩引导分配曲线设计方法
Cao et al. A Driver Modeling Based on the Preview‐Follower Theory and the Jerky Dynamics
CN109822576A (zh) 一种机器人加工虚拟夹具的生成方法
CN111572551B (zh) 泊车工况下的航向角计算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E102016205867A1 (de) Verfahren zur Bestimmung einer Pose eines wenigstens teilautomatisiert fahrenden Fahrzeugs mittels verschiedener Landmarkentypen
CN107364490A (zh) 驾驶辅助设备及其转向控制方法
JP5522082B2 (ja) 道路情報学習装置
US20190227552A1 (en) Vehicle control device
CN108268022A (zh) 自动驾驶汽车航向跟踪控制器性能评估方法
DE102020110472B4 (de) Bereitstellen von unterstützungsdrehmoment in lenksystemen, die ohne drehmomentsensor arbeiten
CN107848568A (zh) 助力转向调整装置
JP2003276628A (ja) 自動操舵装置
EP3390132B1 (de) Verfahren, computerprogramm und system zur darstellung einer bildinformation für einen zweiradfahrer
DE102020104265A1 (de) Schätzung eines Straßenreibungskoeffizienten unter Verwendung von Signalen eines Lenksystems
JPWO2006059765A1 (ja) 運転行動モデルとその構築方法及び構築システム
DE102015218991B4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Ermitteln eines Verschleißzustandes eines Lenksystems
DE102019120566A1 (de) Maschinenstrombegrenzung für permanentmagnetsynchronmaschine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