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43967B - 镜头及其内部气体热平衡实现方法 - Google Patents

镜头及其内部气体热平衡实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43967B
CN107843967B CN201610837568.8A CN201610837568A CN107843967B CN 107843967 B CN107843967 B CN 107843967B CN 201610837568 A CN201610837568 A CN 201610837568A CN 107843967 B CN107843967 B CN 1078439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space
lens group
lens barrel
rear le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3756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43967A (zh
Inventor
杨佳
方利卡
谢前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Sunny Automotive Op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Sunny Automotive Op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Sunny Automotive Op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Sunny Automotive Op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83756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43967B/zh
Publication of CN1078439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439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439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439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8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ans for compensating for changes in temperature or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thermal stabilis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光学成像的镜头,其包括一镜筒,其中该镜筒形成一个容纳室,一个被设置在该镜筒的该容纳室内的前透镜和一个被设置在该镜筒的该容纳室内的后透镜组,其中成像光被允许依次通过该前透镜和该后透镜组,以供被设置在该后透镜组后方的光学传感器所感知,其中该前透镜和该后透镜组形成一个位于两者之间的第一间隔空间,其中该镜头的一个内侧壁形成至少一个连通通道,其中该连通通道与该第一间隔空间相连通,以使该第一间隔空间和该连通通道形成一个热平衡通道,从而使该第一间隔空间内的气体通过该热平衡通道发生对流。

Description

镜头及其内部气体热平衡实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镜头,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在外界环境温度或镜头内部温度发生变化时快速实现镜头内部各空间热平衡的镜头。换句话说,本发明镜头,能够在环境温度和镜头内部温度发生变化时,在短时间内快速使其内各处空间的温度趋于一致。
背景技术
用于光学成像的镜头,例如,用于机动车辆的镜头,镜头一般包括基座、镜筒和多个被设置在该镜筒内的透镜。镜头的透镜之间一般会形成适当间隔空间。当镜头所处外界环境的温度发生变化,尤其是发生剧烈变化时,因热传递效应,该镜头的各个透镜温度,会沿由外向内的方向,依次发生变化,最后该镜头的各个透镜的温度与环境温度保持一致。现有的镜头的这种导致其各个透镜温度依次发生变化的结构,会带来诸多问题。例如,当镜头突然自高温环境进入低温环境时,镜头内部的各透镜,或这些透镜形成的不同空间的温度不同。镜头的各个透镜的温度变化,会造成镜片的热胀冷缩,可能会导致镜头失焦和成像模糊;而这些透镜形成的不同空间的温度骤然变化,容易引起空间气体的物理变化,影响镜头的成像效果。此外,透镜的不同部位的受热不均,还可能使透镜更容易发生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其提供一种镜头,其中该镜头形成一个设置在其内部的热平衡通道,其中该热平衡通道分别与该镜头内部的各个间隔空间相连通,以允许该镜头内部的气体,如空气,通过该热平衡通道自由流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其提供一种镜头,其中该镜头包括一个前透镜和一个后透镜组,其中该镜头进一步形成一个设置在其内部的热平衡通道,其中该热平衡通道分别与形成在该镜头的该后透镜组的每相邻两个透镜之间的间隔空间相连通,从而允许该镜头的内部的气体,如空气,通过该热平衡通道自由流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其提供一种镜头,其中该镜头包括一个前透镜和一个后透镜组,和具有一个热平衡通道,其中该热平衡通道被设置围绕该后透镜组和分别与形成在该镜头的该后透镜组的每相邻两个透镜之间的间隔空间相连通,从而允许该镜头的内部的气体,如空气,通过该热平衡通道自由流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其提供一种镜头,其中该镜头包括一个前透镜和一个后透镜组,其中该镜头的镜筒进一步具有一个形成在其内壁的连通通道,该镜头具有一个形成在该前透镜和后透镜组之间的第一间隔空间,和具有一个形成在该后透镜组与该基座之间的第二间隔空间,其中该连通通道分别与该镜头的该第一间隔空间和该第二间隔空间相连通,以将该第一间隔空间和该第二间隔空间相连通,从而使得该第一间隔空间和该第二间隔空间内的气体,如空气,可通过该连通通道自由流动和快速实现两个间隔空间内的热平衡。换句话说,该第一间隔空间、该第二间隔空间和该连通通道形成一个允许该第一间隔空间、该第二间隔空间内的气体通过其自由流动的热平衡通道。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其提供一种镜头,其中该镜头包括一个前透镜和一个后透镜组,其中该镜头的该后透镜组进一步形成一个分别与形成在该前透镜和后透镜组之间的第一间隔空间,和形成在该后透镜组与该基座之间的第二间隔空间相连通的连通通道,以将该第一间隔空间和该第二间隔空间相连通,从而使得该第一间隔空间和该第二间隔空间内的气体,如空气,可通过该连通通道自由流动和快速实现两个间隔空间内的热平衡。换句话说,该第一间隔空间、该第二间隔空间和该连通通道形成一个允许该第一间隔空间、该第二间隔空间内的气体通过其自由流动的热平衡通道。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其提供一种镜头,其中该镜头能够通过其内部的气体,如空气,的自由流动快速实现其内部的热平衡,且该镜头不需要精密的部件和复杂的结构,其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廉。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特点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得以充分体现并可通过所附权利要求中特地指出的手段和装置的组合得以实现。
依本发明,能够实现前述目的和其他目的和优势的本发明用于光学成像的镜头包括:
一个基座;
一个设置在该基座的镜筒,其中该镜筒形成一个容纳室;
一个被设置在该镜筒的该容纳室内的前透镜;和
一个被设置在该镜筒的该容纳室内的后透镜组,其中成像光被允许依次通过该前透镜和该后透镜组,以供被设置在该后透镜组后方的光学传感器所感知,其中该前透镜和该后透镜组形成一个位于两者之间的第一间隔空间,和该后透镜组和该基座形成一个位于两者之间的第二间隔空间,其中该镜头进一步具有至少一个连通通道,其中该连通通道分别与该第一间隔空间和该第二间隔空间相连通,以使该第一间隔空间、该连通通道和该第二间隔空间形成一个热平衡通道,从而使得该第一间隔空间和该第二间隔空间内的气体能够通过该热平衡通道流动。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用于光学成像的镜头,其包括:
一镜筒,其中该镜筒形成一个容纳室;
一被设置在该镜筒的该容纳室内的前透镜;和
一被设置在该镜筒的该容纳室内的后透镜组,该后透镜组包括至少两个透镜,其中成像光被允许依次通过该前透镜和该后透镜组,以供被设置在该后透镜组后方的一光学传感器所感知,其中该前透镜和该后透镜组形成一位于两者之间的第一间隔空间,和该后透镜组的每相邻两个该透镜形成一位于两者之间的第二间隔空间,其中该镜头进一步具有至少一连通通道,其中该连通通道分别与该第一间隔空间和该第二间隔空间相连通,以使该第一间隔空间、该连通通道和该第二间隔空间形成一热平衡通道,从而使得该第一间隔空间和该第二间隔空间内的气体能够通过该热平衡通道流动。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用于光学成像的镜头,其包括:
一镜筒,其中该镜筒形成一个容纳室;
一个被设置在该镜筒的该容纳室内的前透镜;和
一个被设置在该镜筒的该容纳室内的后透镜组,其中成像光被允许依次通过该前透镜和该后透镜组,以供被设置在该后透镜组后方的光学传感器所感知,其中该前透镜和该后透镜组形成一个位于两者之间的第一间隔空间,其中该镜头的一个内侧壁形成至少一个连通通道,其中该连通通道与该第一间隔空间相连通,以使该第一间隔空间和该连通通道形成一个热平衡通道,从而使该第一间隔空间内的气体通过该热平衡通道发生对流。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用于实现镜头内部气体热平衡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至少一连通通道,其中该连通通道分别与该镜头的每相邻两个透镜形成的位于两者之间的间隔空间相连通。
通过对随后的描述和附图的理解,本发明进一步的目的和优势将得以充分体现。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附图和权利要求得以充分体现。
附图说明
图1为依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镜头的立体图。
图2为依上述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镜头的剖视图。
图3A为依上述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镜头的镜筒的纵向剖视图。
图3B为依上述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镜头的镜筒的横向剖视图。
图4A为依上述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镜头的镜筒的一种可选实施的纵向剖视图。
图4B为依上述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镜头的镜筒的该可选实施的横向剖视图。
图5显示的是依上述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镜头的一种可选实施。
图6为依上述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镜头的该可选实施的该镜筒的剖视图。
图7A和图7B显示的是依上述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镜头的另一种可选实施。
图8A和图8B显示的是依上述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镜头的另一种可选实施。
图9为依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镜头的立体图。
图10为上述依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镜头的剖视图。
图11为上述依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镜头的镜筒的剖视图。
图12为上述依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镜头的镜筒的剖视图。
图13和图14显示的是上述依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镜头的一种可选实施。
图15A和图15B显示的是依上述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镜头的另一种可选实施。
图16A和图16B显示的是依上述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镜头的另一种可选实施。
图17所示的是依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镜头的该连通通道的另一种可选实施。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描述被揭露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制造和使用本发明。下述描述中提供的较佳实施例仅作为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示例和修改,其并不构成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下述描述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和发明范围地应用于其它实施例、可选替代、修改、等同实施和应用。
参考本发明附图之图1至图3B所示,依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镜头被阐明,其中该镜头包括一个镜筒10D、一个前透镜20D和一个后透镜组30D,其中该后透镜组30D包括至少两个透镜31D。可以理解的是,成像光被允许依次通过该前透镜20D和该后透镜组30D,以供被设置在该后透镜组30D后方的光学传感器50D所感知。
如附图之图1和图2所示,该镜筒10D形成一个容纳室100D,该镜头的该前透镜20D和该后透镜组30D被设置在该镜筒10D的该容纳室100D内,其中该前透镜20D和该后透镜组30D形成一个位于两者之间的第一间隔空间301D,其中该镜头具有至少一个被形成和被设置以与该第一间隔空间301D相连通的连通通道101D,以使该第一间隔空间301D和该连通通道101D形成一个热平衡通道(或空间)102D,从而使该第一间隔空间301D内的气体和该热平衡通道102D内的气体发生对流。换句话说,该镜头的该连通通道101D实质性地增大了该第一间隔空间301D的空间大小,且该镜头通过该连通通道101D内的气体,如空气实现该第一间隔空间301D与该镜头其它部分的热传递和热平衡,从而实现对该第一间隔空间301D的快速降温或升温。因此,该连通通道101D至少通过两个方面实现对该第一间隔空间301D的热平衡:首先,通过该连通通道101D内气体与该第一间隔空间301D内气体的对流。其次,通过该连通通道101D内气体与形成该连通通道101D的该镜头的实体结构部分的热传递。优选地,至少两个连通通道101D分别被形成,且每个连通通道101D被设置分别与该第一间隔空间301D相连通,从而使得该第一间隔空间301D和该连通通道101D形成一个热平衡通道102D,以使加速该第一间隔空间301D和该连通通道101D内的气体之间的对流。
如附图之图1至图3B所示,依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镜头的该镜筒10D具有一个内侧壁11D,其中该连通通道101D被形成在该内侧壁11D。优选地,该连通通道101D是一个开口槽。换句话说,该连通通道101D的开口朝向该第一间隔空间301D,以与该第一间隔空间301D相连通。此时,该镜头的该热平衡通道102D通过该连通通道101D和该第一间隔空间301D中气体之间的对流,和通过该连通通道101D中气体与该镜头的该镜筒10D的该内侧壁11D之间的热传递来实现该镜头的热平衡。如附图之图4A和图4B所示,可选地,该镜筒10D具有一个多边形剖面和形成多个内侧壁11D,其中该镜筒10D的每相邻两个内侧壁11D形成一个连通通道101D,且该连通通道101D类似为开口槽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镜筒10D的剖面为三角形。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镜筒10D的剖面为平行四边形。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镜筒10D的剖面为五边形。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该镜筒10D的剖面优选为正多边形。
如附图之图1至图3B所示,依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镜头的该后透镜组30D的每相邻两个透镜31D形成一个位于两者之间的第二间隔空间302D,其中该镜头的该连通通道101D被形成和被设置分别与该第一间隔空间301D和该第二间隔空间302D相连通,以使该第一间隔空间301D、该连通通道101D和该第二间隔空间302D形成该热平衡通道102D,从而使得该第一间隔空间301D和该第二间隔空间302D内的气体能够分别通过该热平衡通道102D流动(或发生对流)。优选地,该镜头具有至少两个连通通道101D,且每个连通通道101D被设置分别与该第一间隔空间301D和该第二间隔空间302D相连通,从而使得该第一间隔空间301D、该连通通道101D和该第二间隔空间302D形成一个热平衡通道102D,以使该第一间隔空间301D和该第二间隔空间302D内的气体能够通过该热平衡通道102D循环流动和快速实现该第一间隔空间301D和该第二间隔空间302D这两个间隔空间内的气体的热平衡。更优选地,该第一间隔空间301D、该连通通道101D和该第二间隔空间302D形成的该热平衡通道102D被设置围绕该后透镜组30D,从而使得该第一间隔空间301D和该第二间隔空间302D内的气体能够通过该热平衡通道102D快速和循环流动。
如附图之图1至图3B所示,依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镜头的该连通通道101D为一个开口朝向该后透镜组30D的开口槽。换句话说,该连通通道101D的开口朝向该第一间隔空间301D和该第二间隔空间302D,以连通该第一间隔空间301D和该第二间隔空间302D。更优选地,两个连通通道101D被相面对面地设置在该镜筒10D的该内侧壁11D,从而使得该热平衡通道102D具有一个环形。
如附图之图1至图3B所示,依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镜头的该后透镜组30D优选包括多个透镜31D(三个以上),其中该后透镜组30D的每相邻两个透镜31D形成一个第二间隔空间302D,从而使得该后透镜组30D能够形成两个以上第二间隔空间302D,其中每个第二间隔空间302D均分别与该连通通道101D相连通,从而使得每个第二间隔空间302D均与该热平衡通道102D相连通和使该第二间隔空间302D内的气体能够通过该热平衡通道102D循环流动。另外,由于每个第二间隔空间302D与该连通通道101D相连通,因此,每个第二间隔空间302D也可以被视作参与形成该热平衡通道102D。可以理解的是,该镜头的该后透镜组30D的两个相邻透镜31D并不总是形成一个位于两者之间的第二间隔空间302D。例如,当该后透镜组30D的两个相邻透镜31D形成一个胶合透镜时,则这两个相邻的透镜31D之间可不存在该第二间隔空间302D。但是,只要该后透镜组30D的两个相邻透镜31D之间存在该第二间隔空间302D,则该第二间隔空间302D优选与该连通通道101D相连通,以使该第二间隔空间302D内的气体能够通过该热平衡通道102D循环流动。
如附图之图2所示,依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镜头进一步包括一个光学传感器50D,其中该光学传感器50D被设置朝向该后透镜组30D,且该后透镜组30D被设置在该前透镜20D和该光学传感器50D之间,以允许成像光可自该前透镜20D射入,然后经该后透镜组30D后,射到该光学传感器50D和被该光学传感器50D感应。
值得注意的是,依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镜头的该前透镜20D和该后透镜组30D可被相隔开地设置和形成该第一间隔空间301D,在此时,该前透镜20D和该后透镜组30D形成的该第一间隔空间301D可直接与该连通通道101相连通。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前透镜20D和该后透镜组30D也可以边缘相接触地形成该第一间隔空间301D,在此时,该前透镜20D和该后透镜组30D可通过在前透镜20D或在该后透镜组30D的首枚透镜31D的镜片表面边缘开槽的方式,使该第一间隔空间301D与该连通通道101通过被设置在该前透镜20D和该后透镜组30D之间的槽相连通。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前透镜20D和该后透镜组30D虽然被相隔开地设置和形成该第一间隔空间301D。但是,为了该前透镜20D和该后透镜组30D的各个透镜31D能够被稳固地设置在该镜筒10D的该容纳腔100D内,往往需要在该前透镜20D和该后透镜组30D(和该后透镜组30D的每相邻两个透镜31D)之间设置一个垫圈。此时,为了使该连通通道101D与该第一间隔空间301D和/或该第二间隔空间302D相连通,则该垫圈需要被设置一个槽(或通孔),以分别连通该连通通道101和该第一间隔空间301D和/或该第二间隔空间302D。
附图之图5和图6阐明了依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镜头的该热平衡通道102D的一种可选实施,其中该镜头的该镜筒10D的该内侧壁11D形成至少一个连通通道101E(优选两个连通通道101E),且每个该连通通道101E均具有多个连通开口1011E,其中该前透镜20D和该后透镜组30D形成的该第一间隔空间301D与该连通通道101E的至少一个连通开口1011E相连通,从而使得该第一间隔空间301D内的气体能够与该连通通道101E内的气体发生对流和热交换。如附图之图5和图6所示,进一步地,该后透镜组30D形成的每个第二间隔空间302D均与每个连通通道101E的至少一个连通开口1011E相连通,从而使得该第二间隔空间302D内的气体能够通过该热平衡通道102E参与流动。
附图之图7A和图7B阐明了依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镜头的该热平衡通道102D的另一种可选实施,其中该镜头的该后透镜组30D形成至少一个与该第一间隔空间301D相连通的连通通道101F,且每个连通通道101F分别与该第一间隔空间301D相连通,以使该连通通道101F和该第一间隔空间301D形成一个热平衡通道102F。如附图之图7A和图7B所示,进一步地,该连通通道101F分别与该第一间隔空间301D和该第二间隔空间302D相连通,以使该连通通道101F、该第一间隔空间301D和该第二间隔空间302D形成一个热平衡通道102F。
如附图之图7A和图7B所示,该镜头的该连通通道101F具有一组分别被设置在该后透镜组30D的该透镜31D的连通开口1011F,其中该后透镜组30D的每个透镜31D具有至少一个连通开口1011F,其中每个连通开口1011F均是被设置在该透镜31D的穿孔,以形成该连通通道101F。可以理解的是,该连通开口1011F可以是特地设置的穿孔。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当该后透镜组30D的该透镜31D由塑料材质制成时,加工该透镜31D时会形成一个剪料口,则该连通开口1011F可以是该剪料口。换句话说,该连通通道101F由该连通开口1011F形成,并通过一个连通开口1011F与该第一间隔空间301D相互连通。
如附图之图7A和图7B所示,进一步地,该连通通道101F被设置连通该后透镜组30D的每个该透镜31D两侧的间隔空间。换句话说,该连通通道101F通过其连通开口1011F将该第一间隔空间301D和该第二间隔空间302D相连通,从而使得该连通通道101F、该第一间隔空间301D和该第二间隔空间302D形成该热平衡通道102F。
附图之图8A和图8B阐明了依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镜头的该热平衡通道102D的另一种可选实施,其中该镜头的该后透镜组30D被设置在该镜筒10D内,其中该后透镜组30D的每个透镜31D与该镜筒10D的该内侧壁11D形成至少一个位于两者之间的通孔310G,其中该后透镜组30D的该透镜31D与该镜筒10D的该内侧壁11D之间的该通孔310G被设置相互连通和形成一个连通通道101G,其中该连通通道101G被设置与该第一间隔空间301D相连通,以使该连通通道101G和该第一间隔空间301D形成一个热平衡通道102G。
如附图之图8A和图8B所示,该连通通道101G被设置连通该后透镜组30D的该透镜31D两侧的间隔空间,以使该第一间隔空间301D和该第二间隔空间302D被相互连通和形成该热平衡通道102G。换句话说,该通孔310G和该后透镜组30D形成的该第二间隔空间302D形成连通该第一间隔空间301D和该第二间隔空间302D的该连通通道101G,以使该通孔310G、该第一间隔空间301D和该第二间隔空间302D能够形成该热平衡通道102G,从而使得该第一间隔空间301D和该第二间隔空间302D内的气体能够通过该热平衡通道102G流动。
如附图之图8A和图8B所示,依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镜头的该镜筒10D包括一组分别设置在该镜筒10D的该内侧壁11D的支托12G,其中每个支托12G均自该镜筒10D的该内侧壁11D延伸,其中该后透镜组30D的每个透镜31D分别被至少一个支托12G保持在一个适当位置,从而使得该后透镜组30D的每个透镜31D与该镜筒10D的该内侧壁11D形成至少一个位于两者之间的通孔310G,以连通该透镜31D两侧的间隔空间。
参考本发明附图之图9至图12所示,依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镜头被阐明,其中该镜头包括一个镜筒10、一个前透镜20、一个后透镜组30和一个基座40,其中该镜筒10设置在该基座40。
如附图之图10和图11所示,该镜头的该基座40用于将该镜头固定在适当位置,该镜筒10形成一个容纳室100,该镜头的该前透镜20和该后透镜组30被设置在该镜筒10的该容纳室100内,其中该前透镜20和该后透镜组30形成一个位于两者之间的第一间隔空间301,该后透镜组30和该基座40形成一个位于两者之间的第二间隔空间302,其中至少一个连通通道101被形成和被设置以分别与该第一间隔空间301和该第二间隔空间302相连通,以使该第一间隔空间301、该连通通道101和该第二间隔空间302形成一个热平衡通道102,从而使得该第一间隔空间301和该第二间隔空间302内的气体,如空气,能够分别通过该热平衡通道102流动。优选地,至少两个连通通道101分别被形成在该镜筒10的该容纳室100内,且每个连通通道101被设置分别与该第一间隔空间301和该第二间隔空间302相连通,从而使得该第一间隔空间301、该连通通道101和该第二间隔空间302形成一个热平衡通道102,以使该第一间隔空间301和该第二间隔空间302内的气体能够通过该热平衡通道102循环流动和快速实现该第一间隔空间301和该第二间隔空间302这两个间隔空间内的气体的热平衡。更优选地,该第一间隔空间301、该连通通道101和该第二间隔空间302形成的该热平衡通道102被设置围绕该后透镜组30,从而使得该第一间隔空间301和该第二间隔空间302内的气体能够通过该热平衡通道102快速和循环流动。可选地,本发明镜头的该镜筒10形成的该连通通道101也可被设置仅与该第一间隔空间301相连通,以仅通过该连通通道101的帮助来加快该第一间隔空间301内的气体的对流。
如附图之图9至图12所示,依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镜头的该镜筒10具有一个内侧壁11,其中该连通通道101被形成在该内侧壁11。优选地,该连通通道101为一个开口朝向该后透镜组30的开口槽。更优选地,两个连通通道101被相面对面地设置在该镜筒10的该内侧壁11,从而使得该热平衡通道102具有一个环形。可以理解的是,该连通通道101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被设置和连通该第一间隔空间301和该第二间隔空间302。
如附图之图10和图11所示,依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镜头的该前透镜20和该后透镜组30被相隔开地设置和形成该第一间隔空间301。为了使该前透镜20和该后透镜组30的各个透镜31能够被稳固地设置在该镜筒10的该容纳腔100内,本发明镜头进一步包括一个被设置在该前透镜20和该后透镜组30之间的垫圈70。此时,为了使该连通通道101与该第一间隔空间301和/或该第三间隔空间303相连通,则该垫圈需要被设置一个导通槽(或导通孔)71,以分别连通该连通通道101和该第一间隔空间301和/或该第三间隔空间303。可选地,该前透镜20和该后透镜组30也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容纳室100,且两者形成的第一间隔空间301被设置直接与该连通通道101相连通。因此,该前透镜20和该后透镜组30形成的该第一间隔空间301延伸至该连通通道101并与其相连通。可选地,该前透镜20和该后透镜组30被相接触地设置在该容纳室100,且该前透镜20和该后透镜组30形成该第一间隔空间301。为了使该第一间隔空间301能够与该第一连通通道101相连通,至少一个连通槽被设置在该后透镜组30的一个外侧,其中该连通槽分别与该第一连通通道101和该第一间隔空间301相连通,以使该第一间隔空间301和该第二间隔空间302其相互连通。换句话说,该连通槽被设置延伸在该第一连通通道101和该第一间隔空间301之间。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该连通槽也可被设置在该前透镜20的一个朝向该后透镜组30的内侧。在一些实施例,该连通通道101可自该第一间隔空间301向下延伸至该后透镜组30和该基座40形成的该第二间隔空间302并与其相连通。在另一些实施例,该连通通道101可自该连通槽向下延伸至该后透镜组30和该基座40形成的该第二间隔空间302并与其相连通。在另一些实施例,该连通通道101自该第一间隔空间301水平向外延伸至该后透镜组30和该基座40形成的该第二间隔空间302并与其相连通。
如附图之图9至图12所示,依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镜头的该后透镜组30包括多个透镜31,其中该后透镜组30具有至少一个第三间隔空间303,且每个第三间隔空间303均被形成在该后透镜组30的两个相邻透镜31之间,其中每个第三间隔空间303均分别与该连通通道101相连通,从而使得每个第三间隔空间303均与该热平衡通道102相连通和使该第三间隔空间303内的气体能够通过该热平衡通道102循环流动。换句话说,该连通通道101的开口朝向该第一间隔空间301和该第三间隔空间303,以连通该第一间隔空间301和该第三间隔空间303。另外,由于每个第三间隔空间303与该连通通道101相连通,因此,每个第三间隔空间303也可以被视作参与形成该热平衡通道102。可以理解的是,该镜头的该后透镜组30的两个相邻透镜31并不总是形成一个位于两者之间的第三间隔空间303。例如,当该后透镜组30的两个相邻透镜31形成一个胶合透镜时,则这两个相邻的透镜31之间可不存在第三间隔空间303。但是,只要该后透镜组30的两个相邻透镜31之间存在该第三间隔空间303,则该第三间隔空间303优选分别与两个连通通道101相连通,以使该第三间隔空间303内的气体能够通过该热平衡通道102循环流动。可以理解的是,该连通通道101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被设置和连通该第一间隔空间301和该第三间隔空间303。
如附图之图10和图11所示,该后透镜组30的各个透镜31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容纳室100,因此,该后透镜组30的各个透镜31形成的该第三间隔空间303延伸至该连通通道101并与其相连通。如附图之图13和图14所示,可选地,该后透镜组30的各个透镜31被相接触地设置在该容纳室100,且该后透镜组30的各个透镜31形成该第三间隔空间303。为了使该第三间隔空间303能够与该第一连通通道101相连通,至少一个连通槽被设置在该后透镜组30的形成该第三间隔空间303的透镜31的表面。在一些实施例,该连通槽被设置在形成该第三间隔空间303的前一个透镜31的内侧。在另一些实施例,该连通槽被设置形成该第三间隔空间303的后一个透镜31的外侧。在另一些实施例,该连通槽被分别设置在形成该第三间隔空间303的前一个透镜31的内侧和后一个透镜31的外侧。该连通槽分别与该第一连通通道101和该第三间隔空间303相连通,从而使该第一间隔空间301和该第三间隔空间303相互连通。换句话说,连通槽被设置延伸在该第一连通通道101和该第三间隔空间303之间。在一些实施例,该连通通道101可自该连通槽向下延伸至该导通槽71并与其相连通。如附图之图10所示,依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镜头进一步包括一个光学传感器50,其中该光学传感器50被设置朝向该后透镜组30,且该后透镜组30被设置在该前透镜20和该光学传感器50之间,以允许成像光可自该前透镜20射入,然后经该后透镜组30后,射到该光学传感器50和被该光学传感器50感应。
值得注意的是,依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镜头的该前透镜20和该后透镜组30可被相隔开地设置和形成该第一间隔空间301,在此时,该前透镜20和该后透镜组30形成的该第一间隔空间301可直接与该连通通道101相连通。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前透镜20和该后透镜组30也可以边缘相接触地形成该第一间隔空间301,在此时,该前透镜20和该后透镜组30可通过在前透镜20或在该后透镜组30的首个透镜31的表面开槽的方式,使该第一间隔空间301与该连通通道101通过被设置在该前透镜20和该后透镜组30之间的槽相连通。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前透镜20和该后透镜组30虽然被相隔开地设置和形成该第一间隔空间301。但是,为了该前透镜20和该后透镜组30的各个透镜31能够被稳固地设置在该镜筒10的该容纳腔100内,往往需要在该前透镜20和该后透镜组30(和该后透镜组30的每相邻两个透镜31)之间设置一个垫圈。此时,为了使该连通通道101与该第一间隔空间301和/或该第三间隔空间303相连通,则该垫圈需要被设置一个槽(或通孔),以分别连通该连通通道101和该第一间隔空间301和/或该第三间隔空间303。
附图之图13和图14阐明了依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镜头的该热平衡通道102的另一种可选实施,其中该镜头的该镜筒10的该内侧壁11形成至少一个连通通道101A,且该连通通道101A具有多个连通开口1011A,其中该前透镜20和该后透镜组30形成的该第一间隔空间301和该后透镜组30与该基座40形成的该第二间隔空间302均分别与该连通通道101A的至少一个连通开口1011A相连通,从而使得该第一间隔空间301和该第二间隔空间302内的气体均能够通过该热平衡通道102A参与循环流动。可以理解的是,该连通通道101A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被设置和连通该第一间隔空间301和该第二间隔空间302。如附图之图13和图14所示,该前透镜20和该后透镜组30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容纳室100,因此,该前透镜20和该后透镜组30形成的该第一间隔空间301延伸至该连通通道101A并与其相连通。可选地,该前透镜20和该后透镜组30被相接触地设置在该容纳室100,且该前透镜20和该后透镜组30形成该第一间隔空间301。为了使该第一间隔空间301能够与该第一连通通道101A相连通,至少一个连通槽被设置在该后透镜组30的一个外侧,其中该连通槽的分别与该第一连通通道101A和该第一间隔空间301相连通,以使该第一间隔空间301和该第二间隔空间302其相互连通。换句话说,连通槽被设置延伸在该第一连通通道101A和该第一间隔空间301之间。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该连通槽也可被设置在该前透镜20的一个朝向该后透镜组30的内侧。在一些实施例,该连通通道101A可自该第一间隔空间301向下延伸至该后透镜组30和该基座40形成的该第二间隔空间302并与其相连通。在另一些实施例,该连通通道101A可自该连通槽向下延伸至该后透镜组30和该基座40形成的该第二间隔空间302并与其相连通。在另一些实施例,该连通通道101A自该第一间隔空间301水平向外延伸至该后透镜组30和该基座40形成的该第二间隔空间302并与其相连通。同理地,该连通通道101A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被设置和连通该第一间隔空间301和该第三间隔空间303。可选地,该后透镜组30的各个透镜31被相接触地设置在该容纳室100,且该后透镜组30的各个透镜31形成该第三间隔空间303。为了使该第三间隔空间303能够与该第一连通通道101A相连通,至少一个连通槽被设置在该后透镜组30的形成该第三间隔空间303的透镜31的表面(两个相邻透镜31的相接触位置),且该连通槽的分别与该第一连通通道101A的相应连通开口1011A和该第三间隔空间303相连通。在一些实施例,该连通槽被设置在形成该第三间隔空间303的前一个透镜31的内侧。在另一些实施例,该连通槽被设置形成该第三间隔空间303的后一个透镜31的外侧。在另一些实施例,该连通槽被分别设置在形成该第三间隔空间303的前一个透镜31的内侧和后一个透镜31的外侧。该连通槽分别与该第一连通通道101和该第三间隔空间303相连通,从而使该第一间隔空间301和该第三间隔空间303相互连通。换句话说,连通槽被设置延伸在该第一连通通道101A和该第三间隔空间303之间。在一些实施例,该连通通道101A可自该连通槽向下延伸至该导通槽并与其相连通。
附图之图15A和图15B阐明了依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镜头的该热平衡通道102的另一种可选实施,其中该镜头的该后透镜组30形成至少一个贯穿该后透镜组30的连通通道101B,且该连通通道101B分别与该前透镜20和该后透镜组30形成的该第一间隔空间301和该后透镜组30与该基座40形成的该第二间隔空间302相连通,以使该连通通道101B、该第一间隔空间301和该第二间隔空间302形成一个热平衡通道102B,从而使得该第一间隔空间301和该第二间隔空间302内的气体能够通过该热平衡通道102B流动。如附图之图15A和图15B所示,该镜头的该连通通道101B具有一组分别被设置在该后透镜组30的该透镜31的连通开口1011B,且该后透镜组30的每个透镜31具有至少一个连通开口1011B,其中每个连通开口1011B均是被设置在该透镜31的穿孔,以连通该后透镜组30两侧的该第一间隔空间301和该第二间隔空间302。换句话说,该连通通道101B通过其连通开口1011B将该第一间隔空间301和该第二间隔空间302相连通,从而使得该连通通道101B、该第一间隔空间301和该第二间隔空间302形成该热平衡通道102B。如附图之图15A和图15B所示,进一步地,该后透镜组30的该第三间隔空间303分别与该连通通道101B相应连通开口1011B相连通,从而使该连通通道101B通过其连通开口1011B将该第一间隔空间301、该第二间隔空间302和该第三间隔空间303相连通,从而使得该连通通道101B、该第一间隔空间301、该第二间隔空间302和该第三间隔空间303形成该热平衡通道102B。可以理解的是,该连通通道101B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被设置和连通该第一间隔空间301和该第二间隔空间302。如附图之图15A和图15B所示,该前透镜20和该后透镜组30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容纳室100,因此,该前透镜20和该后透镜组30形成的该第一间隔空间301延伸至该连通通道101B并与其相连通。可选地,该前透镜20和该后透镜组30被相接触地设置在该容纳室100,该前透镜20和该后透镜组30形成该第一间隔空间301,和该连通通道101B的连通开口1011B被分别设置在该前透镜20和该后透镜组30相接触位置。为了使该第一间隔空间301能够与该第一连通通道101B相连通,至少一个连通槽被设置在该后透镜组30的一个外侧,其中该连通槽的分别与该第一连通通道101B的相应连通开口1011B和该第一间隔空间301相连通,以使该第一间隔空间301和该第二间隔空间302其相互连通。换句话说,连通槽被设置延伸在该第一连通通道101B和该第一间隔空间301之间。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该连通槽也可被设置在该前透镜20的一个朝向该后透镜组30的内侧。在一些实施例,该连通通道101B可自该第一间隔空间301向下延伸至该后透镜组30和该基座40形成的该第二间隔空间302并与其相连通。在另一些实施例,该连通通道101B可自该连通槽向下延伸至该后透镜组30和该基座40形成的该第二间隔空间302并与其相连通。在另一些实施例,该连通通道101B自该第一间隔空间301水平向外延伸至该后透镜组30和该基座40形成的该第二间隔空间302并与其相连通。同理地,该连通通道101B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被设置和连通该第一间隔空间301和该第三间隔空间303。
如附图之15A和图15B所示,该后透镜组30的各个透镜31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容纳室100,因此,该后透镜组30的各个透镜31形成的该第三间隔空间303延伸至该连通通道101B并与其相应连通开口1011B相连通。可选地,该后透镜组30的各个透镜31被相接触地设置在该容纳室100,该后透镜组30的各个透镜31形成该第三间隔空间303和该连通通道101B的相应连通开口1011B被分别设置在相邻两个透镜31相接触位置。为了使该第三间隔空间303能够与该第一连通通道101B相连通,至少一个连通槽被设置在该后透镜组30的形成该第三间隔空间303的透镜31表面,且该连通槽的分别与该第一连通通道101B的相应连通开口1011B和该第三间隔空间303相连通。在一些实施例,该连通槽被设置在形成该第三间隔空间303的前一个透镜31的内侧。在另一些实施例,该连通槽被设置形成该第三间隔空间303的后一个透镜31的外侧。在另一些实施例,该连通槽被分别设置在形成该第三间隔空间303的前一个透镜31的内侧和后一个透镜31的外侧。该连通槽分别与该第一连通通道101和该第三间隔空间303相连通,从而使该第一间隔空间301和该第三间隔空间303相互连通。换句话说,连通槽被设置延伸在该第一连通通道101B和该第三间隔空间303之间。在一些实施例,该连通通道101B可自该连通槽向下延伸至该导通槽并与其相连通。在另外一些实施例,该连通通道101B自该连通槽水平向外延伸至该后透镜组30和该基座40形成的该第二间隔空间302并与其相连通。
附图之图16A和图16B阐明了依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镜头的该热平衡通道102的另一种可选实施,其中该镜头的该后透镜组30被设置在该镜筒10内,其中该后透镜组30的每个透镜31与该镜筒10的该内侧壁11形成至少一个位于两者之间的通孔310C,其中该通孔310C被设置能够分别连通该第一间隔空间301和该第二间隔空间302,以使该第一间隔空间301和该第二间隔空间302被相互连通和形成一个热平衡通道102C。换句话说,该通孔310C形成一个连通该第一间隔空间301和该第二间隔空间302的连通通道101C,该连通通道101C、该第一间隔空间301和该第二间隔空间302形成该热平衡通道102C,从而使得该第一间隔空间301和该第二间隔空间302内的气体能够通过该热平衡通道102C流动。如附图之图16A和图16B所示,进一步地,该后透镜组30的该第三间隔空间303分别与该通孔310C形成的连通通道101C相连通,从而将该第一间隔空间301、该第二间隔空间302和该第三间隔空间303相连通,和使该连通通道101C、该第一间隔空间301、该第二间隔空间302和该第三间隔空间303形成该热平衡通道102C。
如附图之图16A和图16B所示,依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镜头包括一组分别设置在该镜筒10的该内侧壁11的支托12C,其中每个支托12C均自该镜筒10的该内侧壁11延伸,其中该后透镜组30的每个透镜31分别被至少一个支托12C保持在一个适当位置,从而使得该后透镜组30的每个透镜31与该镜筒10的该内侧壁11形成至少一个位于两者之间的通孔310C,以连通该后透镜组30的该透镜31两侧的间隔空间。换句话说,该后透镜组30的每个透镜31均被至少一个支托12C支撑,且用于支撑每个透镜31的支托12C被不连续地设置在每个透镜31,以使该后透镜组30的每个透镜31、相应用于支撑该透镜31的该支托12C和该镜筒10能够形成至少一个通孔310C。
值得注意的是,该通孔310C的形成需要满足该后透镜组30的每个透镜31的外径小于该镜筒10的该容纳室100的内径,且用于支撑每个该透镜31的支托12C被不连续地设置在该透镜31。如果该后透镜组30的该透镜31的外径与该镜筒10的容纳室100的内径恰好相等,则该透镜31将被密封地设置在该镜筒10的该内侧壁11,如果该支托12C被连续地设置在该透镜31,则该透镜31将被密封地设置在该镜筒10的该支托12C。
可以理解的是,该连通通道101C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被设置和连通该第一间隔空间301和该第二间隔空间302。如附图之图16A和图16B所示,该前透镜20和该后透镜组30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容纳室100,因此,该前透镜20和该后透镜组30形成的该第一间隔空间301延伸至该连通通道101C并与其相连通。可选地,该前透镜20和该后透镜组30被相接触地设置在该容纳室100,该前透镜20和该后透镜组30形成该第一间隔空间301,和形成该连通通道101C的通孔310C被分别设置正对该前透镜20和该后透镜组30相接触位置。为了使该第一间隔空间301能够与该第一连通通道101C相连通,至少一个连通槽被设置在该后透镜组30的一个外侧,其中该连通槽的分别与形成该第一连通通道101C的相应通孔310C和该第一间隔空间301相连通,以使该第一间隔空间301和该第二间隔空间302其相互连通。换句话说,连通槽被设置延伸在形成该第一连通通道101C的相应通孔310C和该第一间隔空间301之间。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该连通槽也可被设置在该前透镜20的一个朝向该后透镜组30的内侧。在一些实施例,该连通通道101C可自该第一间隔空间301向下延伸至该后透镜组30和该基座40形成的该第二间隔空间302并与其相连通。在另一些实施例,该连通通道101C可自该连通槽向下延伸至该后透镜组30和该基座40形成的该第二间隔空间302并与其相连通。在另一些实施例,该连通通道101C自该第一间隔空间301水平向外延伸至该后透镜组30和该基座40形成的该第二间隔空间302并与其相连通。同理地,该连通通道101C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被设置和连通该第一间隔空间301和该第三间隔空间303。如附图之16A和图16B所示,该后透镜组30的各个透镜31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容纳室100,因此,该后透镜组30的各个透镜31形成的该第三间隔空间303延伸至形成该连通通道101C的相应通孔310C并与其相连通。可选地,该后透镜组30的各个透镜31被相接触地设置在该容纳室100,该后透镜组30的各个透镜31形成该第三间隔空间303和形成该连通通道101C的相应通孔310C被分别设置正对相邻两个透镜31相接触位置。为了使该第三间隔空间303能够与该第一连通通道101C相连通,至少一个连通槽被设置在该后透镜组30的形成该第三间隔空间303的透镜31表面,且该连通槽分别与该第一连通通道101C的相应通孔310C和该第三间隔空间303相连通。在一些实施例,该连通槽被设置在形成该第三间隔空间303的前一个透镜31的内侧。在另一些实施例,该连通槽被设置形成该第三间隔空间303的后一个透镜31的外侧。在另一些实施例,该连通槽被分别设置在形成该第三间隔空间303的前一个透镜31的内侧和后一个透镜31的外侧。该连通槽分别与形成该第一连通通道101的相应通孔310C和该第三间隔空间303相连通,从而使该第一间隔空间301和该第三间隔空间303相互连通。换句话说,连通槽被设置延伸在该第一连通通道101C和该第三间隔空间303之间。在一些实施例,该连通通道101C可自该连通槽向下延伸至该导通槽并与其相连通。在另外一些实施例,该连通通道101C自相应通孔310C水平向外延伸至该后透镜组30和该基座40形成的该第二间隔空间302并与其相连通。
附图之图17所示的是依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镜头的该连通通道101的另一种可选实施,其中该连通通道101H被设置形成一个开口槽1011H和一个通孔1012H,其中该开口槽1011H自该第三间隔空间303向下延伸,该通孔1012H自该第二间隔空间302向外水平延伸至该后透镜组30和该基座40形成的该第二间隔空间302并与其相连通,从而连通该第三间隔空间303和该第二间隔空间302。可以理解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连通通道101H自该第一间隔空间301向外水平延伸至该后透镜组30和该基座40形成的该第二间隔空间302并与其相连通,从而连通该第一间隔空间301和该第二间隔空间302。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镜头包括至少两个连通通道101H,其中该连通通道101H分别自该第一间隔空间301和该第三间隔空间303向外水平延伸至该后透镜组30和该基座40形成的该第二间隔空间302并与其相连通。
依本发明上述较佳实施例,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用于实现镜头内部气体热平衡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至少一连通通道,其中该连通通道分别与该镜头的每相邻两个透镜(如前透镜和该后透镜组的各个透镜)形成的位于两者之间的间隔空间相连通。
进一步地,该镜头的该镜筒和该基座形成一位于两者之间的间隔空间,其中该连通通道被设置与该镜筒和该基座形成的该间隔空间相连通。
进一步地,该镜头的该透镜形成的间隔空间,和该镜筒和该基座形成的该间隔空间分别与该连通通道101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允许该镜头的各个内部空间的气体发生对流的热平衡通道。换句话说,该镜头的该透镜形成的间隔空间,和该镜筒和该基座形成的该间隔空间分别参与该热平衡通道的形成。
进一步地,该连通通道被形成在该镜头的该镜筒的该内侧壁,或形成在该镜头的该后透镜组,或形成在该镜筒的该内侧壁与该镜头的该后透镜组之间。
根据本文上述内容,本发明实质提供一种能够自动实现镜头内部气体的热平衡的镜头结构,其中该镜头的该镜筒、该前透镜、该后透镜组和该基座形成一个流体通道,其中该流体通道允许该镜头内部每相邻两个空间的气体通过该流体通道发生对流,以使该前透镜和该后透镜组的各个透镜的温度差能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降到最低。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本领域技术人员会明白附图中所示的和以上所描述的本发明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示例而不是限制。
由此可以看到本发明目的可被充分有效完成。用于解释本发明功能和结构原理的该实施例已被充分说明和描述,且本发明不受基于这些实施例原理基础上的改变的限制。因此,本发明包括涵盖在附属权利要求书要求范围和精神之内的所有修改。

Claims (8)

1.一种用于光学成像的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座;
一设置在所述基座的镜筒,其中所述镜筒形成一个容纳室;
一被设置在所述镜筒的所述容纳室内的前透镜;和
一被设置在所述镜筒的所述容纳室内的后透镜组,其中成像光被允许依次通过所述前透镜和所述后透镜组,以供被设置在所述后透镜组后方的一光学传感器所感知,其中所述前透镜和所述后透镜组形成一位于两者之间的第一间隔空间,其中所述后透镜组和所述基座形成一位于两者之间的第二间隔空间,其中所述镜头进一步具有至少一连通通道,其中所述连通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一间隔空间和所述第二间隔空间相连通,以使所述第一间隔空间、所述连通通道和所述第二间隔空间形成一热平衡通道,所述镜筒具有一个多边形剖面和形成多个内侧壁,所述镜筒的每相邻两个内侧壁形成一个连通通道,所述后透镜组的首枚透镜的镜片表面边缘开槽的方式,使所述第一间隔空间与所述连通通道相连,从而使得所述第一间隔空间和所述第二间隔空间内的气体能够通过所述热平衡通道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具有至少两个连通通道,其中每个所述连通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一间隔空间和所述第二间隔空间相连通,以使所述第一间隔空间、所述连通通道和所述第二间隔空间形成所述热平衡通道,且所述热平衡通道被设置围绕所述后透镜组,从而使得所述第一间隔空间和所述第二间隔空间内的气体能够通过所述热平衡通道循环流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透镜组包括多个透镜,其中所述后透镜组形成至少一个第三间隔空间,且每个所述第三间隔空间均被形成在所述后透镜组的两个相邻透镜之间,其中每个所述第三间隔空间被设置分别与所述连通通道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透镜组包括多个透镜,其中所述后透镜组形成至少一个第三间隔空间,且每个所述第三间隔空间均被形成在所述后透镜组的两个相邻透镜之间,其中每个所述第三间隔空间被设置分别与所述连通通道相连通。
5.一种用于光学成像的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镜筒,其中所述镜筒形成一个容纳室;
一被设置在所述镜筒的所述容纳室内的前透镜;和
一被设置在所述镜筒的所述容纳室内的后透镜组,所述后透镜组包括至少两个透镜,其中成像光被允许依次通过所述前透镜和所述后透镜组,以供被设置在所述后透镜组后方的一光学传感器所感知,其中所述前透镜和所述后透镜组形成一位于两者之间的第一间隔空间,其中所述后透镜组的每相邻两个所述透镜形成一位于两者之间的第二间隔空间,其中所述镜头进一步具有至少一连通通道,其中所述连通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一间隔空间和所述第二间隔空间相连通,以使所述第一间隔空间、所述连通通道和所述第二间隔空间形成一热平衡通道,从而使得所述第一间隔空间和所述第二间隔空间内的气体能够通过所述热平衡通道流动,所述镜筒具有一个多边形剖面和形成多个内侧壁,所述镜筒的每相邻两个内侧壁形成一个连通通道,所述后透镜组的首枚透镜的镜片表面边缘开槽的方式,使所述第一间隔空间与所述连通通道相连。
6.一种用于实现镜头内部气体热平衡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至少一连通通道,其中所述连通通道分别与所述镜头的每相邻两个透镜形成的位于两者之间的间隔空间相连通,所述镜头包括一基座和一设置在所述基座的镜筒,以用于容纳所述镜头的所述透镜,所述透镜包括一被设置在所述镜筒的前透镜,和一被设置在所述镜筒的后透镜组,其中所述基座、和所述镜筒和所述后透镜组形成另一间隔空间,其中所述连通通道被设置与所述镜筒、所述后透镜组和所述基座形成的另一间隔空间相连通,所述镜筒具有一个多边形剖面和形成多个内侧壁,所述镜筒的每相邻两个内侧壁形成一个连通通道,所述后透镜组的首枚透镜的镜片表面边缘开槽的方式,使另一间隔空间与所述连通通道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的每相邻两个所述透镜形成的位于两者之间的间隔空间,以及所述基座、和所述镜筒和所述后透镜组形成的另一间隔空间分别与所述连通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允许所述镜头的各个内部空间的气体发生对流的热平衡通道。
8.一种用于光学成像的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镜筒,其中所述镜筒形成一个容纳室;
一被设置在所述镜筒的所述容纳室内的前透镜;和
一被设置在所述镜筒的所述容纳室内的后透镜组,其中成像光被允许依次通过所述前透镜和所述后透镜组,以供被设置在所述后透镜组后方的光学传感器所感知,其中所述前透镜和所述后透镜组形成一个位于两者之间的第一间隔空间,所述镜筒具有一个多边形剖面和形成多个内侧壁,所述镜筒的每相邻两个内侧壁形成一个连通通道,其中所述连通通道与所述第一间隔空间相连通,以使所述第一间隔空间和所述连通通道形成一个热平衡通道,从而使所述第一间隔空间内的气体通过所述热平衡通道发生对流,所述后透镜组的首枚透镜的镜片表面边缘开槽的方式,使所述第一间隔空间与所述连通通道相连。
CN201610837568.8A 2016-09-21 2016-09-21 镜头及其内部气体热平衡实现方法 Active CN1078439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37568.8A CN107843967B (zh) 2016-09-21 2016-09-21 镜头及其内部气体热平衡实现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37568.8A CN107843967B (zh) 2016-09-21 2016-09-21 镜头及其内部气体热平衡实现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43967A CN107843967A (zh) 2018-03-27
CN107843967B true CN107843967B (zh) 2021-06-04

Family

ID=616575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37568.8A Active CN107843967B (zh) 2016-09-21 2016-09-21 镜头及其内部气体热平衡实现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4396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84651B (zh) * 2020-03-20 2022-08-02 江西联创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附加镜头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59895A (ja) * 1995-12-04 1997-06-20 Nikon Corp レンズ鏡筒
JP2000147344A (ja) * 1998-11-09 2000-05-26 Victor Co Of Japan Ltd 光学装置
CN101149454A (zh) * 2006-09-22 2008-03-2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相机模组及其应用的镜头模组
CN101189542A (zh) * 2005-04-08 2008-05-28 索尼株式会社 透镜装置和摄像装置
CN203444155U (zh) * 2013-06-26 2014-02-19 宜兴市贵鑫磁电高科技有限公司 带有抗扭机构的音圈马达
CN105652407A (zh) * 2016-01-25 2016-06-08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及摄像装置
CN105739244A (zh) * 2014-12-07 2016-07-06 上海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光刻机投影物镜及其镜片支架的通孔设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041167A (ja) * 2010-12-21 2014-03-06 Fujifilm Corp 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撮像ユニット
JP2013050508A (ja) * 2011-08-30 2013-03-14 Ricoh Co Ltd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CN106324949B (zh) * 2015-06-23 2019-10-11 合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快速结露消散的镜头模块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59895A (ja) * 1995-12-04 1997-06-20 Nikon Corp レンズ鏡筒
JP2000147344A (ja) * 1998-11-09 2000-05-26 Victor Co Of Japan Ltd 光学装置
CN101189542A (zh) * 2005-04-08 2008-05-28 索尼株式会社 透镜装置和摄像装置
CN101149454A (zh) * 2006-09-22 2008-03-2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相机模组及其应用的镜头模组
CN203444155U (zh) * 2013-06-26 2014-02-19 宜兴市贵鑫磁电高科技有限公司 带有抗扭机构的音圈马达
CN105739244A (zh) * 2014-12-07 2016-07-06 上海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光刻机投影物镜及其镜片支架的通孔设计方法
CN105652407A (zh) * 2016-01-25 2016-06-08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及摄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43967A (zh) 2018-03-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30392B2 (en) Three-dimensional heat transfer device
ES2902200T3 (es) Armario con la parte delantera abierta
JP5875550B2 (ja) ランプホルダ、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放熱モジュール
CN107843967B (zh) 镜头及其内部气体热平衡实现方法
CN103090616A (zh) 冰箱
US10663158B2 (en) Lighting device with smooth outer appearance
US20130299150A1 (en) Heat Exchanger For A Motor Vehicle
JP2008235725A (ja) 水冷式ヒートシンク
JP2020528196A (ja) 固体照明ランプ
TW201945682A (zh) 透過分隔牆分隔汽態及液態工作流體通道的迴路式均溫裝置
KR20120131947A (ko) 증발원 및 이를 이용한 증착장치
CN110539678B (zh) 车辆用杯托
WO2013152512A1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JP6679573B2 (ja) 一体構成要素を備えたサーモサイホン
JP2017526889A (ja) 熱交換器用の相変化材料貯留部を有するチューブ
EP3532781B1 (en) Skin condenser design integrated in the refrigerator back
CN102588756B (zh) 灯具装置
CN107306486B (zh) 整合式散热装置
ES2657338B2 (es) Sistema opto-térmico basado en pletinas térmicas bidimensionales
JP2016220391A (ja) 機電一体型回転電機
KR101750095B1 (ko) 트레이 장치
US9885522B2 (en) Heat exchanger and case for the same
CN210714830U (zh) 一种发动机散热器多排水箱铝芯体
EP2997296B1 (en) Air cooling of electronic driver in a lighting device
JP2005270380A (ja) 温蔵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