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39760A - 前地板总成及电动汽车 - Google Patents

前地板总成及电动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39760A
CN107839760A CN201610840341.9A CN201610840341A CN107839760A CN 107839760 A CN107839760 A CN 107839760A CN 201610840341 A CN201610840341 A CN 201610840341A CN 107839760 A CN107839760 A CN 1078397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ossbeam
preceding floor
mounting bracket
cross beam
row sea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4034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川
周清
魏海章
衣本钢
杨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84034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39760A/zh
Publication of CN1078397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397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20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前地板总成及电动汽车。所述前地板总成包括前地板(10),该前地板的中部以形成有中央通道(11),前地板上设置有左前排座椅的后外安装支架(21)和后中安装支架(22)以及右前排座椅的后外安装支架(31)和后中安装支架(32),左前排座椅的后外安装支架和后中安装支架之间横设有左横梁(50),右前排座椅的后外安装支架和后中安装支架之间横设有右横梁(60),中央通道的底部横设有中横梁(70),中横梁的两端分别与左横梁和右横梁相连。在汽车发生柱碰时,由三根横梁组成的传力结构能够抵抗来自门槛一侧的冲击,减小门槛侵入量。

Description

前地板总成及电动汽车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汽车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前地板总成及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在现有的电动汽车中,由于电池布置等原因,前排座椅后部的两侧分别安装在前排座椅的后外安装支架21(或31)和后中安装支架22(或32)上,前排座椅的后外安装支架21和后中安装支架22分别安装在汽车前地板10上,形成前排座椅的两个相互独立的后安装点。这种前排座椅后部安装结构能够使得后排乘员脚部空间大,乘坐舒适,但其不利于柱碰传力,柱碰抵抗能力较差。当汽车发生柱碰时,前地板及座椅安装支架之间变形相对较大,容易造成座椅倾斜,增加对乘员的伤害。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柱碰抵抗性能更好的前地板总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前地板总成,包括前地板,该前地板的中部上拱以形成前后走向的中央通道,所述前地板上设置有左前排座椅的后外安装支架和后中安装支架以及右前排座椅的后外安装支架和后中安装支架,其中,所述左前排座椅的后外安装支架和后中安装支架之间横设有左横梁,所述右前排座椅的后外安装支架和后中安装支架之间横设有右横梁,所述中央通道的底部横设有中横梁,该中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横梁和右横梁相连。
可选地,所述中横梁呈“几”字形,所述中横梁的中部同形贴焊在所述中央通道的下表面,所述中横梁的左端延伸至所述左横梁的下方,所述中横梁的左端、所述前地板、所述左横梁三层叠焊固定;所述中横梁的右端延伸至所述右横梁的下方,所述中横梁的右端、所述前地板、所述右横梁三层叠焊固定。
可选地,所述左横梁的右端具有向上弯折的第一翻边,该第一翻边搭接在所述中央通道的左侧面上,所述第一翻边、所述中央通道、所述中横梁三层叠焊固定;所述右横梁的左端具有向上弯折的第二翻边,该第二翻边搭接在所述中央通道的右侧面上,所述第二翻边、所述中央通道、所述中横梁三层叠焊固定。
可选地,所述左前排座椅的后外安装支架连接在所述左横梁上,所述左前排座椅的后中安装支架连接在所述中央通道的左侧面上;所述右前排座椅的后外安装支架连接在所述右横梁上,所述右前排座椅的后中安装支架连接在所述中央通道的右侧面上。
可选地,所述左横梁与所述前地板之间形成有第一空腔,所述右横梁与所述前地板之间分别形成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分别设置有加强填充物。
可选地,所述左横梁上沿其延伸方向设置有上凸的第一加强筋,所述右横梁上沿延伸方向设置有上凸的第二加强筋。
可选地,所述中横梁上沿其延伸方向设置有下凹的第三加强筋。
可选地,所述左横梁的高度和所述右横梁的高度均不大于30mm。
可选地,所述前地板的左右两侧边沿分别设置有左门槛内板和右门槛内板,所述左横梁的左端与所述左门槛内板相连,所述右横梁的右端与所述右门槛内板相连。
在本公开的前地板总成中,通过在前地板上增设一条由左、中、右三根横梁组成的传力结构,并利用该传力结构将四个前排座椅安装支架连接起来,能够提高前地板的结构强度,提高前地板的抵抗变形能力。在汽车发生柱碰时,新增的传力结构能够抵抗来自门槛一侧的冲击,减小门槛侵入量。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前地板总成。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的电动汽车的前地板总成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前地板总成的立体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前地板总成的俯视图;
图4是图3的AA剖面图,其中,未示出加强填充物;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前地板总成的俯视图;
图6是图5的BB剖面图;
图7是左横梁或右横梁的立体图;
图8是中横梁的立体图;
图9是由左横梁、中横梁、右横梁组成的传力结构的前视图,其中,未示出前地板和加强填充物;
图10是图9的CC剖面图;
图11是由左横梁、中横梁、右横梁组成的传力结构的俯视图;
图12是图11的DD剖面图,其中,用虚线示出了前地板。
附图标记说明
10前地板 11中央通道
21左前排座椅的后外安装支架 22左前排座椅的后中安装支架
31右前排座椅的后外安装支架 32右前排座椅的后中安装支架
40前排座椅的前安装横梁 50左横梁
51第一加强筋 52第一翻边
60右横梁 61第二加强筋
62第二翻边 70中横梁
71第三加强筋 80左门槛内板
90右门槛内板 100加强填充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如图2至图12所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前地板总成,包括前地板10,该前地板10的中部上拱以形成前后走向的中央通道11,前地板10的前部设置有前排座椅的前安装横梁40,前地板10的后部设置有左前排座椅的后外安装支架21和后中安装支架22以及右前排座椅的后外安装支架31和后中安装支架32,其中,左前排座椅的后外安装支架21和后中安装支架22之间横设有左横梁50,右前排座椅的后外安装支架31和后中安装支架32之间横设有右横梁60,中央通道11的底部横设有中横梁70,该中横梁70的两端分别与左横梁50和右横梁60相连。
在本公开的前地板总成中,通过在前地板10上增设一条由左、中、右三根横梁组成的传力结构,并利用该传力结构将四个前排座椅安装支架连接起来,能够提高前地板的结构强度,提高前地板的抵抗变形能力。在汽车发生柱碰时,新增的传力结构能够抵抗来自门槛一侧的冲击,减小门槛侵入量。
具体地,左横梁50能够防止左前排座椅的后外安装支架21和后中安装支架22之间变形过大;右横梁60能够防止右前排座椅的后外安装支架31和后中安装支架32之间变形过大;中横梁70能够防止左前排座椅和右前排座椅之间的中央通道11变形过大。
中横梁70可以通过各种适当的方式与左横梁50和右横梁60连接在一起。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4、图6、图8和图9所示,中横梁70呈“几”字形,中横梁70的中部同形贴焊在中央通道11的下表面,中横梁70的左端72延伸至左横梁50的下方,并且中横梁70的左端72、前地板10、左横梁50三层叠加焊接固定;中横梁70的右端73延伸至右横梁60的下方,并且中横梁70的右端73、前地板10、右横梁60三层叠加焊接固定。
为了使三根横梁连接得更牢固,保证力的传递更稳定,优选地,如图9所示,左横梁50的右端具有向上弯折的第一翻边52,该第一翻边52搭接在中央通道11的左侧面上,第一翻边52、中央通道11、中横梁70三层叠焊固定;右横梁60的左端具有向上弯折的第二翻边62,该第二翻边62搭接在中央通道11的右侧面上,第二翻边62、中央通道11、中横梁70三层叠加焊接固定。
在图2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左前排座椅的后外安装支架21连接在左横梁50上,左前排座椅的后中安装支架22连接在中央通道11的左侧面上;右前排座椅的后外安装支架31连接在右横梁60上,右前排座椅的后中安装支架32连接在中央通道11的右侧面上。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左前排座椅的后外安装支架21和后中安装支架22可以都连接在左横梁50上,右前排座椅的后外安装支架31和后中安装支架32可以都连接在右横梁60上。
在本公开中,由于受后排乘员脚部人机空间的影响,左横梁50和右横梁60的高度不能太高,例如不超过30mm。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左横梁50和右横梁60的结构强度,保证柱碰过程中左右横梁不发生折弯,优选地,如图6和图12所示,左横梁50与前地板10之间形成有第一空腔,右横梁60与前地板10之间分别形成有第二空腔,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分别设置有加强填充物100。
加强填充物100可以为各种适当的材料,例如可以为铝合金骨架或结构泡沫。
具体地,如图7所示,左横梁50上沿其延伸方向设置有上凸的第一加强筋51,右横梁60上沿其延伸方向设置有上凸的第二加强筋61,从而使左横梁50和右横梁60具有“几”字形截面,以与前地板10限定出空腔结构。
为了加强中横梁70的结构强度,优选地,如图8所示,中横梁70上沿其延伸方向设置有下凹的第三加强筋71。
除上述提及的部件之外,如图2所示,本公开的前地板总成还包括分别设置于前地板10的左右两侧边沿的左门槛内板80和右门槛内板90,其中,左横梁50的左端与左门槛内板80相连,右横梁60的右端与右门槛内板90相连。通过左、中、右三根横梁将左右门槛连接起来,从而抵抗地板较大侵入。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电动汽车,该电动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前地板总成。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前地板总成,包括前地板(10),该前地板(10)的中部上拱以形成前后走向的中央通道(11),所述前地板(10)上设置有左前排座椅的后外安装支架(21)和后中安装支架(22)以及右前排座椅的后外安装支架(31)和后中安装支架(32),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前排座椅的后外安装支架(21)和后中安装支架(22)之间横设有左横梁(50),所述右前排座椅的后外安装支架(31)和后中安装支架(32)之间横设有右横梁(60),所述中央通道(11)的底部横设有中横梁(70),该中横梁(7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横梁(50)和右横梁(60)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横梁(70)呈“几”字形,所述中横梁(70)的中部同形贴焊在所述中央通道(11)的下表面,所述中横梁(70)的左端(72)延伸至所述左横梁(50)的下方,所述中横梁(70)的左端(72)、所述前地板(10)、所述左横梁(50)三层叠焊固定;所述中横梁(70)的右端(73)延伸至所述右横梁(60)的下方,所述中横梁(70)的右端(73)、所述前地板(10)、所述右横梁(60)三层叠焊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横梁(50)的右端具有向上弯折的第一翻边(52),该第一翻边(52)搭接在所述中央通道(11)的左侧面上,所述第一翻边(52)、所述中央通道(11)、所述中横梁(70)三层叠焊固定;所述右横梁(60)的左端具有向上弯折的第二翻边(62),该第二翻边(62)搭接在所述中央通道(11)的右侧面上,所述第二翻边(62)、所述中央通道(11)、所述中横梁(70)三层叠焊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前排座椅的后外安装支架(21)连接在所述左横梁(50)上,所述左前排座椅的后中安装支架(22)连接在所述中央通道(11)的左侧面上;所述右前排座椅的后外安装支架(31)连接在所述右横梁(60)上,所述右前排座椅的后中安装支架(32)连接在所述中央通道(11)的右侧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横梁(50)与所述前地板(10)之间形成有第一空腔,所述右横梁(60)与所述前地板(10)之间分别形成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分别设置有加强填充物(10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横梁(50)上沿其延伸方向设置有上凸的第一加强筋(51),所述右横梁(60)上沿延伸方向设置有上凸的第二加强筋(6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横梁(70)上沿其延伸方向设置有下凹的第三加强筋(7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横梁(50)的高度和所述右横梁(60)的高度均不大于30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地板(10)的左右两侧边沿分别设置有左门槛内板(80)和右门槛内板(90),所述左横梁(50)的左端与所述左门槛内板(80)相连,所述右横梁(60)的右端与所述右门槛内板(90)相连。
10.一种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前地板总成。
CN201610840341.9A 2016-09-21 2016-09-21 前地板总成及电动汽车 Pending CN10783976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40341.9A CN107839760A (zh) 2016-09-21 2016-09-21 前地板总成及电动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40341.9A CN107839760A (zh) 2016-09-21 2016-09-21 前地板总成及电动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39760A true CN107839760A (zh) 2018-03-27

Family

ID=616576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40341.9A Pending CN107839760A (zh) 2016-09-21 2016-09-21 前地板总成及电动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3976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88463A (zh) * 2020-05-25 2020-09-22 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车车身与电池包一体化结构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09284A (ja) * 1993-10-19 2000-11-07 Kubota Corp 作業車
CN101143602A (zh) * 2007-10-30 2008-03-19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前地板加强件
CN101624069A (zh) * 2009-07-30 2010-01-13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后横梁总成
CN201545073U (zh) * 2009-03-31 2010-08-1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身前地板结构
CN103287508A (zh) * 2013-06-14 2013-09-11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后部加强总成的乘用车前地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09284A (ja) * 1993-10-19 2000-11-07 Kubota Corp 作業車
CN101143602A (zh) * 2007-10-30 2008-03-19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前地板加强件
CN201545073U (zh) * 2009-03-31 2010-08-1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身前地板结构
CN101624069A (zh) * 2009-07-30 2010-01-13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后横梁总成
CN103287508A (zh) * 2013-06-14 2013-09-11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后部加强总成的乘用车前地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88463A (zh) * 2020-05-25 2020-09-22 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车车身与电池包一体化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84509B (zh) 汽车车身
CN106882272A (zh) 前机舱框架总成
CN204415518U (zh) 前舱纵梁后段结构与汽车
CN104802863B (zh) 车身及具有该车身的车辆
CN107074288A (zh) 车辆前体结构
JP2017105427A (ja) 車両用フード
CN105818862B (zh) 前舱纵梁后段结构与汽车
CN205524489U (zh) 车辆上边梁及具有该上边梁的机舱总成
CN109204460A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7839760A (zh) 前地板总成及电动汽车
CN201882151U (zh) 一种汽车纵梁的加强结构
CN204623579U (zh) 汽车前围结构及汽车
CN102963435A (zh) 一种乘员舱前立柱加强结构
JP6027448B2 (ja) 車体前部構造
CN103465965B (zh) 一种高强度轻量化车架
CN209956091U (zh) 一种踵板横梁加强结构
CN105015452B (zh) 一种汽车蓄电池安装结构
CN109204485A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209667203U (zh) 一种车架纵梁结构
CN207225489U (zh) 客车骨架及使用该骨架的客车
CN206749923U (zh) 加强隔板、发动机舱纵梁及纯电动汽车
KR20170064426A (ko) 전방 충돌 대응 차체 보강구조
JP2020097281A (ja) 車両構造
CN107487362B (zh) 后纵梁总成和车辆
US9180829B1 (en) Carbon fiber wrapped aluminum dual tube deflec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32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