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49923U - 加强隔板、发动机舱纵梁及纯电动汽车 - Google Patents

加强隔板、发动机舱纵梁及纯电动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749923U
CN206749923U CN201720361017.9U CN201720361017U CN206749923U CN 206749923 U CN206749923 U CN 206749923U CN 201720361017 U CN201720361017 U CN 201720361017U CN 206749923 U CN206749923 U CN 2067499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ough
dividing plate
riser
crumple
bottom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36101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珊珊
郑丽鑫
和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FA Automobile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TV Automobile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TV Automobile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LeTV Automobile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36101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7499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7499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7499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用于安装在发动机舱纵梁中的加强隔板,包括隔板主体,所述隔板主体的前端设置有能够引导所述隔板主体沿着所述隔板主体的长度方向溃缩的豁口部,所述隔板主体的后端设置有能够沿着所述隔板主体的长度方向溃缩的波浪形溃缩部,所述波浪形溃缩部沿着所述隔板主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发动机舱纵梁、纯电动汽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隔板主体的前端设置豁口部,在隔板主体的后端设置波浪形溃缩部,从而在发生溃缩时,加强隔板主要沿着长度方向也即是汽车前后方向溃缩,进而有效抑制加强隔板及发动机舱纵梁沿着汽车上下方向的翘起量,保护了驾驶室内的乘员的安全。

Description

加强隔板、发动机舱纵梁及纯电动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舱支撑零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强隔板、发动机舱纵梁及纯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的发动机舱纵梁除了需要支撑动力总成外,还需要在碰撞发生时溃缩吸能。发动机舱纵梁有时会采用板件冲压成型,然后焊接到一起形成空心梁结构,为了加强结构强度,会在该空心梁结构中增加加强隔板。
发动机舱纵梁在溃缩吸能时,其形变方向应当尽量保持沿着汽车前后方向溃缩,同时避免沿着汽车上下方向翘起变形。
对于以内燃机作为发动机的传统汽车来说,发动机重量较大,依赖发动机的重量即能够降低沿着汽车上下方向的翘起量,但是对于以电动机作为发动机的纯电动汽车来说,由于电动机的重量较小,不能很好地抑制发动机舱纵梁沿着汽车上下方向的翘起量。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抑制沿着汽车上下方向的翘起量,而在溃缩时主要沿着汽车前后方向溃缩的加强隔板、发动机舱纵梁及纯电动汽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安装在发动机舱纵梁中的加强隔板,包括隔板主体,所述隔板主体的前端设置有能够引导所述隔板主体沿着所述隔板主体的长度方向溃缩的豁口部,所述隔板主体的后端设置有能够沿着所述隔板主体的长度方向溃缩的波浪形溃缩部,所述波浪形溃缩部沿着所述隔板主体的长度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隔板主体包括底板和相对地设置在所述底板两侧的两块立板;在每块所述立板的前端都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豁口部,两块所述立板上的所述豁口部对称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豁口部的底部沿伸至所述底板。
进一步地,在所述底板上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底板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通孔位于最前端的所述豁口部的后方。
进一步地,所述波浪形溃缩部包括依次连接的前端波谷、第一波峰和后端波谷;所述前端波谷与所述隔板主体的后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波浪形溃缩部还包括有中间波谷和第二波峰;所述前端波谷、所述第一波峰、所述中间波谷、所述第二波峰和所述后端波谷依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前端波谷的最低点与所述第一波峰的最高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小于所述第一波峰的最高点与所述中间波谷的最低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进一步地,在所述中间波谷上设置有加强波峰,所述第一波峰和所述第二波峰的最高点都高于所述加强波峰的最高点。
进一步地,所述波浪形溃缩部包括波浪形底板和相对设置在所述波浪形底板的两侧的波浪形立板;所述波浪形底板包括有依次连接的底板前端波谷、底板第一波峰、底板中间波谷、底板第二波峰和底板后端波谷;波浪形立板包括有依次连接的立板前端波谷、立板第一波峰、立板中间波谷、立板第二波峰和立板后端波谷;所述立板前端波谷、所述立板第一波峰、所述立板中间波谷、所述立板第二波峰和所述立板后端波谷分别对应在连接在所述底板前端波谷、所述底板第一波峰、所述底板中间波谷、所述底板第二波峰和所述底板后端波谷上。
进一步地,在所述波浪形底板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波浪形底板通孔。
进一步地,在所述底板前端波谷、所述底板第一波峰、所述底板中间波谷、所述底板第二波峰和所述底板后端波谷上分别设置有所述波浪形底板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波峰设置在所述立板中间波谷内。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发动机舱纵梁,包括纵梁主体,其还包括前述任一技术方案所描述的加强隔板,所述加强隔板安装在所述纵梁主体中。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纯电动汽车,所述纯电动汽车的发动机舱采用如前所述的发动机舱纵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隔板主体的前端设置豁口部,在隔板主体的后端设置波浪形溃缩部,从而在发生溃缩时,加强隔板主要沿着长度方向也即是汽车前后方向溃缩,进而有效抑制加强隔板及发动机舱纵梁沿着汽车上下方向的翘起量,保护了驾驶室内的乘员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加强隔板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可选实施例提供的加强隔板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可选实施例提供的加强隔板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可选实施例提供的加强隔板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可选实施例提供的波浪形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可选实施例提供的波浪形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舱纵梁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可选实施例提供的加强隔板安装在纵梁主体中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对照表:
100-加强隔板; 1-隔板主体; 11-底板;
12-立板; 13-豁口部; 14-底板通孔;
2-波浪形溃缩部; 21-波浪形底板; 211-底板前端波谷;
212-底板第一波峰; 213-底板中间波谷; 214-底板第二波峰;
215-底板后端波谷; 22-波浪形立板; 221-立板前端波谷;
222-立板第一波峰; 223-立板中间波谷; 224-立板第二波峰;
225-立板后端波谷; 23-波浪形底板通孔; 24-前端波谷;
25-第一波峰; 26-中间波谷; 27-第二波峰;
28-后端波谷; 29-加强波峰; 200-发动机舱纵梁;
201-纵梁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加强隔板100的立体图,加强隔板100主要用于安装在发动机舱纵梁中,包括隔板主体1,隔板主体1的前端设置有能够引导隔板主体1沿着隔板主体1的长度方向溃缩的豁口部13,隔板主体1的后端设置有能够沿着隔板主体1的长度方向溃缩的波浪形溃缩部2,波浪形溃缩部2沿着隔板主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
本实施例中涉及到的前端是指安装时朝向车头方向的端部,后端是指安装时朝向车尾方向的端部。
安装时隔板主体1水平布置在发动机舱纵梁中,隔板主体1的长度方向是指从隔板主体的前端至后端的方向,也即是汽车前后方向。
通过在隔板主体1的前端设置豁口部13,弱化了隔板主体1的结构强度,在发生碰撞时溃缩时,豁口部13先被压缩,从而引导隔板主体1在水平面内沿着其长度方向朝向后端溃缩,避免向上沿着垂直方向翘起,可以抑制发动机舱纵梁沿着汽车上下方向的翘起量。
通过在隔板主体1的后端设置波浪形溃缩部2,其沿着隔板主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从而能够沿着隔板主体1的长度方向溃缩,避免向上沿着垂直方向翘起,可以抑制发动机舱纵梁沿着汽车上下方向的翘起量。
由此,本实施例提供的加强隔板,通过在前端设置豁口部,在后端设置波浪形溃缩部,从而在发生溃缩时,加强隔板主要沿着长度方向也即是汽车前后方向溃缩,进而有效抑制加强隔板及发动机舱纵梁沿着汽车上下方向的翘起量,保护了驾驶室内的乘员的安全。
实施例二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加强隔板100的立体图,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可选实施例提供的加强隔板100的侧视图,加强隔板100主要用于安装在发动机舱纵梁中,包括隔板主体1,隔板主体1的前端设置有能够引导隔板主体1沿着隔板主体1的长度方向溃缩的豁口部13,隔板主体1的后端设置有能够沿着隔板主体1的长度方向溃缩的波浪形溃缩部2,波浪形溃缩部2沿着隔板主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
隔板主体1包括底板11和相对地设置在底板11两侧的两块立板12。
在每块立板12的前端都设置有至少一个豁口部13,两块立板12上的豁口部13对称设置在底板11的两侧。
本实施例中涉及到的前端是指安装时朝向车头方向的端部,后端是指安装时朝向车尾方向的端部。
安装时隔板主体1水平布置在发动机舱纵梁中,隔板主体1的长度方向是指从隔板主体的前端至后端的方向,也即是汽车前后方向。
两块立板12相对地设置在底板11的两侧,从而使得隔板主体1呈U型结构。
豁口部13设置在立板12的前端,可以设置两个以上的豁口部13,并且两侧的豁口部13对称地设置在底板11的两侧。
通过设置豁口部13,弱化了立板12的结构强度,在发生碰撞时,利于引导立板12和底板13沿着长度方向溃缩,避免向上沿着垂直方向翘起,可以抑制发动机舱纵梁沿着汽车上下方向的翘起量。
通过在隔板主体1的后端设置波浪形溃缩部2,其沿着隔板主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从而能够沿着隔板主体1的长度方向溃缩,避免向上沿着垂直方向翘起,可以抑制发动机舱纵梁沿着汽车上下方向的翘起量。
由此,本实施例提供的加强隔板,通过在立板前端设置豁口部,在后端设置波浪形溃缩部,从而在发生溃缩时,立板及底板主要沿着长度方向也即是汽车前后方向溃缩,进而有效抑制加强隔板及发动机舱纵梁沿着汽车上下方向的翘起量,保护了驾驶室内的乘员的安全。
优选地,如图2-3所示,豁口部13的底部沿伸至底板11,可以最大程度地弱化立板12的强度,并利于引导底板11沿着长度方向溃缩。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可选实施例提供的加强隔板100的俯视图,加强隔板100主要用于安装在发动机舱纵梁中,包括隔板主体1,隔板主体1的前端设置有能够引导隔板主体1沿着隔板主体1的长度方向溃缩的豁口部13,隔板主体1的后端设置有能够沿着隔板主体1的长度方向溃缩的波浪形溃缩部2,波浪形溃缩部2沿着隔板主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
隔板主体1包括底板11和相对地设置在底板11两侧的两块立板12。
在每块立板12的前端都设置有至少一个豁口部13,两块立板12上的豁口部13对称设置在底板11的两侧。
在底板11上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底板通孔14。
本实施例中涉及到的前端是指安装时朝向车头方向的端部,后端是指安装时朝向车尾方向的端部。
安装时隔板主体1水平布置在发动机舱纵梁中,隔板主体1的长度方向是指从隔板主体的前端至后端的方向,也即是汽车前后方向。
两块立板12相对地设置在底板11的两侧,从而使得隔板主体1呈U型结构。
豁口部13设置在立板12的前端,可以设置两个以上的豁口部13,并且两侧的豁口部13对称地设置在底板11的两侧。
通过设置豁口部13,弱化了立板12的结构强度,通过在底板11上设置底板通孔14,可以起到弱化底板11的结构强度的作用,其也称成之为底板弱化孔。
在发生碰撞时,被弱化的立板12、底板13能够沿着长度方向溃缩,避免向上沿着垂直方向翘起,可以抑制发动机舱纵梁沿着汽车上下方向的翘起量。
通过在隔板主体1的后端设置波浪形溃缩部2,其沿着隔板主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从而能够沿着隔板主体1的长度方向溃缩,避免向上沿着垂直方向翘起,可以抑制发动机舱纵梁沿着汽车上下方向的翘起量。
由此,本实施例提供的加强隔板,通过在立板前端设置豁口部,在后端设置波浪形溃缩部,在底板上设置底板通孔,从而在发生溃缩时,立板及底板主要沿着长度方向也即是汽车前后方向溃缩,进而有效抑制加强隔板及发动机舱纵梁沿着汽车上下方向的翘起量,保护了驾驶室内的乘员的安全。
优选地,如图3所示,底板通孔14位于最前端的豁口部13的后方。当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豁口部13时,最前端的底板通孔14保持处于最前端的豁口部13的后方,从而使得溃缩时,先压缩豁口部13,通过豁口部13引导沿着立板12的长度方向溃缩。
实施例四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加强隔板100的立体图,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可选实施例提供的加强隔板100的侧视图,加强隔板100主要用于安装在发动机舱纵梁中,包括隔板主体1,隔板主体1的前端设置有能够引导隔板主体1沿着隔板主体1的长度方向溃缩的豁口部13,隔板主体1的后端设置有能够沿着隔板主体1的长度方向溃缩的波浪形溃缩部2,波浪形溃缩部2沿着隔板主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
波浪形溃缩部2包括依次连接的前端波谷24、第一波峰15和后端波谷28,前端波谷24与隔板主体1的后端连接。
本实施例中涉及到的前端是指安装时朝向车头方向的端部,后端是指安装时朝向车尾方向的端部。
安装时隔板主体1水平布置在发动机舱纵梁中,隔板主体1的长度方向是指从隔板主体的前端至后端的方向,也即是汽车前后方向。
通过在隔板主体1的前端设置豁口部13,弱化了隔板主体1的结构强度,通过在隔板主体1的后端设置波浪形溃缩部2,其沿着隔板主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从而能够沿着隔板主体1的长度方向溃缩,避免向上沿着垂直方向翘起,可以抑制发动机舱纵梁沿着汽车上下方向的翘起量。
在发生碰撞时溃缩时,豁口部13先被压缩,从而引导隔板主体1在水平面内沿着其长度方向朝向后端溃缩,隔板主体1然后挤压前端波谷24、第一波峰25和后端波谷28。
由于通过前段波谷24与隔板主体1连接,在碰撞溃缩时,可以避免向上沿着垂直方向翘起,可以抑制发动机舱纵梁沿着汽车上下方向的翘起量。
由此,本实施例提供的加强隔板,通过在前端设置豁口部,在后端设置波浪形溃缩部,从而在发生溃缩时,加强隔板和波浪形溃缩部主要沿着长度方向也即是汽车前后方向溃缩,进而有效抑制加强隔板及发动机舱纵梁沿着汽车上下方向的翘起量,保护了驾驶室内的乘员的安全。
优选地,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波浪形溃缩部2还包括有中间波谷26和第二波峰27。前端波谷24、第一波峰25、中间波谷26、第二波峰27和后端波谷28依次连接。
在溃缩时,波浪形溃缩部2沿着隔板主体1的长度方向进行溃缩,在将第一波峰25和第二波峰27完全挤压在一起之后,局部变厚,从而有效避免向上沿着垂直方向翘起,可以抑制发动机舱纵梁沿着汽车上下方向的翘起量。
优选地,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前端波谷24的最低点与第一波峰25的最高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小于第一波峰25的最高点与中间波谷26的最低点之间的水平距离,从而在溃缩时,前端波谷24更容易变形,使得隔板主体1的后端更容易挤压到第一波峰25上,防止隔板主体1上翘。
优选地,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中间波谷26上设置有加强波峰29,第一波峰25和第二波峰27的最高点都高于加强波峰29的最高点。通过设置加强波峰29,可以在第一波峰25朝向第二波峰27挤压时,两者被加强波峰29阻挡以防止波浪形溃缩部2上翘。
优选地,如图3-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波浪形溃缩部2包括波浪形底板21和相对设置在波浪形底板21的两侧的波浪形立板22。
波浪形底板21包括有依次连接的底板前端波谷211、底板第一波峰212、底板中间波谷213、底板第二波峰214和底板后端波谷215。
波浪形立板22包括有依次连接的立板前端波谷221、立板第一波峰222、立板中间波谷223、立板第二波峰224和立板后端波谷225。
立板前端波谷221、立板第一波峰222、立板中间波谷223、立板第二波峰224和立板后端波谷225分别对应在连接在底板前端波谷111、底板第一波峰112、底板中间波谷113、底板第二波峰114和底板后端波谷115上。
两块波浪形立板22相对地设置在波浪形底板21的两侧,波浪形溃缩部2的截面呈U型,满足结构强度要求。
波浪形底板21与底板11连接,波浪形立板22与立板12连接。优选地,隔板主体1与波浪形溃缩部2一体成型。
波浪形立板22与波浪形底板21对应相应的波谷波峰连接,形成波浪形溃缩部2,能够沿着隔板主体1的长度方向溃缩。
优选地,如图3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波浪形底板21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波浪形底板通孔23,起到弱化波浪形底板21的作用,助于实现波浪形底板21溃缩。
优选地,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底板前端波谷211、底板第一波峰212、底板中间波谷213、底板第二波峰214和底板后端波谷215上分别设置有波浪形底板通孔23,起到弱化作用,在溃缩时,能够助于波峰波谷处进行有效折弯溃缩。
优选地,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加强波峰29设置在立板中间波谷223内,在溃缩时,起到阻挡立板第一波峰222和立板第二波峰224作用,以防止波浪形溃缩部2上翘。
实施例五
如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舱纵梁200的立体图,如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可选实施例提供的加强隔板100安装在纵梁主体201中的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舱纵梁200,包括纵梁主体201,其还包括前述任一实施例所描述的加强隔板100,加强隔板100安装在纵梁主体201中。
有关加强隔板100的结构、构造及工作原理已在前面部分详细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地,加强隔板100焊接在在纵梁主体201中。焊接时,立板12波浪形立板22分别与纵梁主体201焊接在一起。
综上所述,由于加强隔板100在溃缩时主要沿着其长度方向溃缩,而能够抑制向上垂直翘起的翘起量,从而可以助于发动机舱纵梁200在水平面内沿着汽车前后方向溃缩,有效地抑制沿着汽车垂指方向的翘起量,保护了驾驶室内的成员的安全。
纯电动汽车的发动机舱的发动机舱纵梁采用如上所述的加强隔板后,在发动机舱纵梁所悬挂的电动机重量较小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向上垂直翘起的翘起量。
本实用新型中的所涉及到的纯电动汽车也可称之为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的车辆。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5)

1.一种用于安装在发动机舱纵梁中的加强隔板,包括隔板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主体的前端设置有能够引导所述隔板主体沿着所述隔板主体的长度方向溃缩的豁口部,所述隔板主体的后端设置有能够沿着所述隔板主体的长度方向溃缩的波浪形溃缩部,所述波浪形溃缩部沿着所述隔板主体的长度方向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强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主体包括底板和相对地设置在所述底板两侧的两块立板;
在每块所述立板的前端都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豁口部,两块所述立板上的所述豁口部对称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强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豁口部的底部沿伸至所述底板。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加强隔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板上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底板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强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通孔位于最前端的所述豁口部的后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强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浪形溃缩部包括依次连接的前端波谷、第一波峰和后端波谷;
所述前端波谷与所述隔板主体的后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强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浪形溃缩部还包括有中间波谷和第二波峰;
所述前端波谷、所述第一波峰、所述中间波谷、所述第二波峰和所述后端波谷依次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强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波谷的最低点与所述第一波峰的最高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小于所述第一波峰的最高点与所述中间波谷的最低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强隔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间波谷上设置有加强波峰,所述第一波峰和所述第二波峰的最高点都高于所述加强波峰的最高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强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浪形溃缩部包括波浪形底板和相对设置在所述波浪形底板的两侧的波浪形立板;
所述波浪形底板包括有依次连接的底板前端波谷、底板第一波峰、底板中间波谷、底板第二波峰和底板后端波谷;
波浪形立板包括有依次连接的立板前端波谷、立板第一波峰、立板中间波谷、立板第二波峰和立板后端波谷;
所述立板前端波谷、所述立板第一波峰、所述立板中间波谷、所述立板第二波峰和所述立板后端波谷分别对应在连接在所述底板前端波谷、所述底板第一波峰、所述底板中间波谷、所述底板第二波峰和所述底板后端波谷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强隔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波浪形底板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波浪形底板通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加强隔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板前端波谷、所述底板第一波峰、所述底板中间波谷、所述底板第二波峰和所述底板后端波谷上分别设置有所述波浪形底板通孔。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强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波峰设置在所述立板中间波谷内。
14.一种发动机舱纵梁,包括纵梁主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1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加强隔板,所述加强隔板安装在所述纵梁主体中。
15.一种纯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纯电动汽车的发动机舱采用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发动机舱纵梁。
CN201720361017.9U 2017-04-07 2017-04-07 加强隔板、发动机舱纵梁及纯电动汽车 Active CN2067499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61017.9U CN206749923U (zh) 2017-04-07 2017-04-07 加强隔板、发动机舱纵梁及纯电动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61017.9U CN206749923U (zh) 2017-04-07 2017-04-07 加强隔板、发动机舱纵梁及纯电动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749923U true CN206749923U (zh) 2017-12-15

Family

ID=606134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361017.9U Active CN206749923U (zh) 2017-04-07 2017-04-07 加强隔板、发动机舱纵梁及纯电动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74992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83689A (zh) * 2018-05-08 2018-09-28 江苏敏安电动汽车有限公司 具有传力结构的纵梁和汽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83689A (zh) * 2018-05-08 2018-09-28 江苏敏安电动汽车有限公司 具有传力结构的纵梁和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141192U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13A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206984131U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109204460A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206749923U (zh) 加强隔板、发动机舱纵梁及纯电动汽车
CN107628115B (zh) 一种用于功能定制的汽车变厚度、变截面前纵梁结构
CN104477240B (zh) 前纵梁加强板、右前纵梁以及汽车
CN109204485A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62A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06A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206984139U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205906045U (zh) 一种电动车后车架组件
CN203902667U (zh) 前副车架及其后安装支架结构、汽车
CN202368679U (zh) 汽车前地板和汽车
CN109204556A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487A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208963180U (zh) 车辆门槛外板结构
CN109204500A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488A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19A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43A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484A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480A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61A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497A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907

Address after: 511458 9, Nansha District Beach Road, Guangzhou, Guangdong, 9

Patentee after: Hengda Faraday future intelligent vehicle (Guangdo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26 8 floor 909, 105 building 3, Yao Yuan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Music Automotive (Beijing)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313

Address after: 100015 Building No. 7, 74, Jiuxianqiao North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001

Patentee after: FAFA Automobile (China)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1458 9, Nansha District Beach Road, Guangzhou, Guangdong, 9

Patentee before: Hengda Faraday future intelligent vehicle (Guangdong)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