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88819A - 电饭煲的内锅及电饭煲 - Google Patents

电饭煲的内锅及电饭煲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88819A
CN107788819A CN201711140578.7A CN201711140578A CN107788819A CN 107788819 A CN107788819 A CN 107788819A CN 201711140578 A CN201711140578 A CN 201711140578A CN 107788819 A CN107788819 A CN 1077888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bble
interior pot
pot
electric cooker
disengag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14057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小潭
岳宝
黄庶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14057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788819A/zh
Publication of CN1077888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888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饭煲的内锅及电饭煲。其中,内锅的内表面具有朝向内锅内部凸起的气泡脱离部,气泡脱离部位于内锅侧壁的靠近所述内锅的底壁的位置处,通过在内锅侧壁的靠近所述内锅的底壁的位置处设置气泡脱离部,可以使位于内锅侧壁上靠近内锅底壁的位置处的气泡更容易脱离内锅内表面,便于实现对因沸腾而产生的气泡运动进行控制,使得气泡在需要的地方脱离,从而便于调整内锅内食物的平整度与沸腾孔的数量,进而可以提高电饭煲的使用性能。

Description

电饭煲的内锅及电饭煲
本申请为申请号为“201510487777.X”、申请日为“2015年08月10日”、申请名称为“电饭煲的内锅及电饭煲”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电饭煲的内锅及电饭煲。
背景技术
电饭煲内锅的结构导致米饭平整度较差和沸腾孔较少,这是由于沸腾气泡主要由内锅中央与侧壁脱离,牵引使得米饭呈现贴壁与中央相对高且表面气泡孔较少。在浮力的作用下,气泡沿着斜面上升,当倾斜角度高于临界角(临界角根据实际条件而定),气泡会一直贴斜面运动至最高点;当倾斜角低于临界角,气泡会沿壁运动至平衡点,然后脱离斜面。将底面设计成折线凸起结构,可以对沸腾产生的气泡运动进行控制,使得气泡在需要的地方脱离,以便调整米饭平整度与沸腾孔的数量。
相关技术中,电饭煲内锅底部有一定倾角的倾斜面或者平底。其中,倾斜面有利于沸腾气泡的迁移,带动米饭边运动边加热,能够使得加热均匀,但气泡只会朝中央运动并底中央脱离,导致米饭平整度与气泡孔较差;平底锅在加热时,沸腾气泡能在底部一些位置脱离,气泡孔会相应增多,但是贴底部米饭运动较差,容易因局部太热烧焦而粘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电饭煲的内锅,所述电饭煲的内锅具有使用性能好、气泡易脱离内锅内表面的优点。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饭煲,所述电饭煲具有如上所述的内锅。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饭煲的内锅,所述内锅的内表面具有朝向所述内锅内部凸起的气泡脱离部,所述气泡脱离部位于所述内锅侧壁的靠近所述内锅的底壁的位置处。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饭煲的内锅,,通过在内锅侧壁的靠近所述内锅的底壁的位置处设置气泡脱离部,可以使位于内锅侧壁上靠近内锅底壁的位置处的气泡更容易脱离内锅内表面,便于实现对因沸腾而产生的气泡运动进行控制,使得气泡在需要的地方脱离,从而便于调整内锅内食物的平整度与沸腾孔的数量,进而可以提高电饭煲的使用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气泡脱离部形成为锥形形状,且所述气泡脱离部的周壁与其相邻的内锅的内表面之间的角度为α,且所述α满足:170°≤α≤176°。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在所述气泡脱离部的周向方向上,所述α相等。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中,在所述气泡脱离部的周向方向上,所述α不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气泡脱离部的周壁与其相邻的内锅的内表面之间的角度为α,且所述α满足:172°≤α≤175°。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气泡脱离部的母线形成为直线或曲线。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气泡脱离部的顶部形成为尖端、圆角过渡或平台。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气泡脱离部形成为弧形形状。
进一步地,所述气泡脱离部形成为劣弧形状。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所述气泡脱离部被构造成为在所述内锅内表面上形成的折线形状。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气泡脱离部在所述内锅的内表面上沿周向布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所述气泡脱离部在所述内锅底壁或侧壁上沿环形延伸至少一圈。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中,所述气泡脱离部为彼此间隔开的多个。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气泡脱离部设在所述内锅底壁上,且气泡在所述气泡脱离部侧壁上爬行的最大距离小于所述内锅底壁直径的20%。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气泡脱离部在所述内锅的内表面上的投影形成为封闭的环形、圆形、椭圆形、多边形或具有开口的环形、圆形、椭圆形、多边形。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饭煲,包括如上所述的电饭煲的内锅以及适于对所述内锅加热的加热组件。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饭煲,通过在内锅侧壁和/或内锅底壁上邻近彼此的位置处设置气泡脱离部,可以使位于内锅底壁的中央部位与内锅侧壁之间和/或内锅侧壁上靠近内锅底壁的位置处的气泡更容易脱离内锅内表面,便于实现对因沸腾而产生的气泡运动进行控制,使得气泡在需要的地方脱离,从而便于调整内锅内食物的平整度与沸腾孔的数量,进而可以提高电饭煲的使用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热组件包括适于对所述气泡脱离部集中加热的集中加热区域。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饭煲的内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饭煲的内锅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箭头a、b表示内锅内气泡的运动方向;
图4是图3中B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饭煲的内锅的气泡脱离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饭煲的内锅的气泡脱离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饭煲的内锅的气泡脱离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饭煲的内锅的气泡脱离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饭煲的内锅的气泡脱离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饭煲的内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C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饭煲的内锅的内表面的俯视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饭煲的内锅的内表面的俯视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饭煲的内锅的采用FLUENT模拟多相流的示意图,其中箭头a为气泡移动的方向;
图15是图14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饭煲的内锅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内锅100,
气泡脱离部110,母线111,内表面120,
气泡200,
气泡脱离部的周壁与其相邻的内锅的内表面之间夹角为α;
集中加热区域3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上”、“下”、“竖直”、“水平”、“底”、“内”、“外”、“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16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饭煲(图未示出)的内锅100。
如图1-图16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饭煲的内锅100的内表面120具有朝向内锅100内部凸起的气泡脱离部110。如图3-图4所示,电饭煲在对内锅100加热时,内锅100上靠近热源的内表面120将会产生气泡200,气泡200将会沿着气泡脱离部110的侧壁面移动(如图3-图4中箭头a所示的方向),气泡200在沿着气泡脱离部110的侧壁面移动时,气泡200逐渐变大;当气泡200的浮力大于气泡200对内锅100内表面120的附着力时,气泡200将会脱离内锅100的内表面120(如图3-图4中箭头b所示的方向)。气泡脱离部110的设置可以有助于气泡200脱离内锅100的内表面120,从而便于控制气泡200的移动路径以及气泡200脱离内锅100内表面120的位置,进而可以有效地防止内锅100内的饭粒、食物等粘黏在内锅100的内表面120上,增加内锅100内食物(例如米饭)的平整度以及沸腾孔(或气泡孔)的数量。
如图1、图3以及图9所示,气泡脱离部110位于内锅100侧壁和/或内锅100底壁上邻近彼此的位置处。换言之,气泡脱离部110可以设置在内锅100侧壁上,也可以设置在内锅100的底壁上,当然还还可以同时设置在内锅100侧壁和底壁上,当内锅100侧壁上设有气泡脱离部110时,可以将气泡脱离部110设置在内锅100侧壁的邻近内锅100底壁的位置处;当内锅100底壁上设有气泡脱离部110时,可以将气泡脱离部110设置在内锅100底壁的邻近内锅100侧壁的位置处。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内锅100的底壁上邻近内锅100侧壁的位置处设置气泡脱离部110,可以使位于内锅100底壁的中央部位与内锅100侧壁之间的气泡200更容易脱离内锅100内表面120,从而便于实现对因沸腾而产生的气泡200运动进行控制,使得气泡200在需要的地方脱离,进而便于调整内锅100内食物的平整度与沸腾孔的数量。同样地,通过在内锅100侧壁上靠近内锅100底壁的位置处设置气泡脱离部110,可以有助于位于该位置处的气泡200脱离内锅100的内表面120,便于调整内锅100内食物的平整度与沸腾孔的数量。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饭煲的内锅100,通过在内锅100侧壁和/或内锅100底壁上邻近彼此的位置处设置气泡脱离部110,可以使位于内锅100底壁的中央部位与内锅100侧壁之间和/或内锅100侧壁上邻近内锅100底壁的位置处的气泡200更容易脱离内锅100内表面120,便于实现对因沸腾而产生的气泡200运动进行控制,使得气泡200在需要的地方脱离,从而便于调整内锅100内食物的平整度与沸腾孔的数量,进而可以提高电饭煲的使用性能。
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气泡脱离部110可以形成为锥形形状,且气泡脱离部110的周壁与其相邻的内锅100的内表面120之间的角度为α,且α满足:170°≤α≤176°。由此,便于控制气泡200的移动路径以及气泡200脱离内锅100内表面120的位置,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内锅100内的饭粒、食物等粘黏在内锅100的内表面120上,增加内锅100内食物(例如米饭)的平整度以及沸腾孔(或气泡孔)的数量。例如,如图1-图2所示,气泡脱离部110设置在内锅100底壁上,气泡脱离部110的周壁与内锅100底壁的内表面120之间的夹角的取值范围是170°-176°。
为进一步提高气泡200的移动路径以及气泡200脱离内锅100内表面120的位置的可控性,α可以满足:172°≤α≤175°。例如,如图1-图2所示,气泡脱离部110设置在内锅100底壁上,为进一步提高气泡200的移动路径以及气泡200脱离内锅100内表面120的位置的可控性,气泡脱离部110的周壁与内锅100底壁的内表面120之间的夹角的取值范围是172°-175°。
如图1-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示例中,在气泡脱离部110的周向方向上,α相等。由此,便于实现对因沸腾而产生的气泡200运动进行控制,使得气泡200在需要的地方脱离,从而便于调整内锅100内食物的平整度与沸腾孔的数量。需要说明的是,在气泡脱离部110的周向方向上,α的状态并不限于此,只要其可便于调整内锅100内食物的平整度与沸腾孔的数量即可,例如,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在气泡脱离部110的周向方向上,α可以不相等。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可选示例中,气泡脱离部110的母线111可以形成为直线或曲线。由此,可以增加气泡脱离部110结构样式,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例如,如图2、图5所示,形成为锥形形状的气泡脱离部110的母线111为直线;再如,形成为锥形形状的气泡脱离部110的母线111为朝向内锅100外部凸出的曲线(如图6所示),当然气泡脱离部110的母线111还可以形成为朝向内锅100内部凸出的曲线。
如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气泡脱离部110形成为弧形形状。需要说明的是,弧形形状的气泡脱离部110有利于沸腾气泡200的迁移,从而可以带动内锅100内食物(例如米饭)边运动边加热,进而可以提高内锅100的加热均匀性。进一步地,在如图7所示的示例中,气泡脱离部110可以形成为劣弧形状。由此,便于控制气泡200的移动路径以及气泡200脱离内锅100内表面120的位置。
如图8、图10和图1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气泡脱离部110可以被构造成为在内锅100内表面120上形成的折线形状。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气泡200在气泡脱离部110上的运动速度,进而带动内锅100内的食物运动,从而不但提高了电饭煲的加热均匀性,还有利于气泡200脱离内锅100内表面120,便于实现对因沸腾而产生的气泡200运动进行控制、调整内锅100内食物的平整度与沸腾孔的数量,使得气泡200在需要的地方脱离,进而可以提高电饭煲的使用性能。
如图2、图5-图9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气泡脱离部110的顶部形成为尖端、圆角过渡或平台。由此,便于控制气泡200的移动路径以及气泡200脱离内锅100内表面120的位置。例如,如图2、图6以及图8所示,气泡脱离部110的顶部形成为尖端;再如,如图5、图7所示,气泡脱离部110的顶部形成为圆角;又如,如图9所示,气泡脱离部110的顶部形成为平台,即气泡脱离部110的顶部形成为平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气泡脱离部110在内锅100的内表面120上沿周向布置。由此,便于控制气泡200的移动路径以及气泡200脱离内锅100内表面120的位置,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内锅100内的饭粒、食物等粘黏在内锅100的内表面120上,增加内锅100内食物(例如米饭)的平整度以及沸腾孔(或气泡200孔)的数量。例如,如图12-图13所示,气泡脱离部110可以在内锅100底壁的内表面120上沿周向布置;再如,气泡脱离部110可以在内锅100侧壁的内表面120上沿周向布置。
可选地,气泡脱离部110在内锅100底壁或侧壁上沿环形延伸至少一圈。由此,可以进一步地提高气泡200的移动路径以及气泡200脱离内锅100内表面120的位置的可控性,防止内锅100内的饭粒、食物等粘黏在内锅100的内表面120上,增加内锅100内食物(例如米饭)的平整度以及沸腾孔(或气泡200孔)的数量。如图12所示,内锅100底壁的内表面120上设有气泡脱离部110,气泡脱离部110形成为沿内锅100周向方向延伸的环形结构且为多个,多个气泡脱离部110在内锅100的径向方向间隔分布。
需要说明的是,气泡脱离部110的排布方式并不限于此,例如,在如图13所示的示例中,气泡脱离部110可以为彼此间隔开的多个。进一步地,多个气泡脱离部110可以沿内锅100的周向方向均匀分布或者不均匀分布。也就是说,两个气泡脱离部110之间的距离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气泡脱离部110在内锅100的内表面120上的投影可以形成封闭的环形、圆形、椭圆形、多边形或具有开口的环形、圆形、椭圆形、多边形。也就是说,气泡脱离部110在内锅100的内表面120上可以形成为封闭或不封闭的环形、封闭或不封闭的圆形、封闭或不封闭的椭圆形、封闭或不封闭的多边形。由此,可以增加气泡脱离部110的结构多样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气泡脱离部110设在内锅100底壁上,且气泡200在气泡脱离部110侧壁上爬行的最大距离小于内锅100底壁直径的20%。由此,可以进一步地提高气泡200的移动路径以及气泡200脱离内锅100内表面120的位置的可控性,防止内锅100内的饭粒、食物等粘黏在内锅100的内表面120上,增加内锅100内食物(例如米饭)的平整度以及沸腾孔(或气泡孔)的数量。例如,如图2、图4、图5以及图9所示,气泡200沿气泡脱离部110侧壁朝向内锅100的开口方向(如图4中的箭头a所示)爬行,气泡200爬行的最大距离为L,也就是说,气泡脱离部110的侧壁的长度为L,且L小于内锅100底壁直径的20%。
下面参照图1-图15以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饭煲的内锅100。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仅是示例性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制。
实施例1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1-图4、图14-图15所示,内锅100底壁的内表面120上靠近内锅100侧壁的位置处设置有气泡脱离部110,气泡脱离部110大致呈锥形形状,且锥形形状的气泡脱离部110的顶部形成为尖端、母线111形成为直线。如图2所示,气泡脱离部110的周壁与内锅100底壁的内表面120之间的夹角为α1和α2,其中,α1和α1的取值范围均为172°-175°,且α1≠α2。如图2和图4所示,气泡200沿气泡脱离部110侧壁朝向内锅100的开口方向(如图4中的箭头a所示)爬行,气泡的爬行的最大距离为L,且L小于内锅100底壁直径的20%。
如图3-图4所示,电饭煲在对内锅100加热时,内锅100上靠近热源的内表面120将会产生气泡200,气泡200将会沿着如图3-图4中箭头a所示的方向移动,当气泡200的浮力大于气泡200对内锅100内表面120的附着力时,气泡200将脱离内锅100的内表面120沿如图3-图4中所示的箭头b的方向移动。例如,通过采用FLUENT模拟多相流,可得到如图14-图15所示的实验结果,如图14-图15所示,气泡200沿着图15中箭头a所示的方向移动,气泡200逐渐变大。气泡脱离部110的设置可以有助与气泡200脱离内锅100的内表面120,便于控制气泡200的移动路径以及气泡200脱离内锅100内表面120的位置,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内锅100内的饭粒、食物等粘黏在内锅100的内表面120上,增加内锅100内食物(例如米饭)的平整度以及沸腾孔(或气泡孔)的数量。
总而言之,通过在内锅100底壁上邻近内锅100侧壁的位置处设置气泡脱离部110,可以使位于内锅100底壁的中央部位与内锅100侧壁之间的气泡200更容易脱离内锅100内表面120,便于实现对因沸腾而产生的气泡200运动进行控制,使得气泡200在需要的地方脱离,从而便于调整内锅100内食物的平整度与沸腾孔的数量,进而可以提高电饭煲的使用性能和加热均匀性。
实施例2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8、图10-图11所示,内锅100底壁的内表面120上靠近内锅100侧壁的位置处设置有气泡脱离部110,气泡脱离部110呈折线形状,折线形状的气泡脱离部110的顶部和底部均形成为尖端。由此,可以提高气泡200在气泡脱离部110上的运动速度,进而带动内锅100内的食物运动,从而不但提高了电饭煲的加热均匀性,还有利于气泡200脱离内锅100内表面120,便于实现对因沸腾而产生的气泡200运动进行控制、调整内锅100内食物的平整度与沸腾孔的数量,使得气泡200在需要的地方脱离,进而可以提高电饭煲的使用性能。
如图16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饭煲,包括如上所述的电饭煲的内锅100和适于对内锅100加热的加热组件(图未示出)。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饭煲,通过在内锅100侧壁和/或内锅100底壁上邻近彼此的位置处设置气泡脱离部110,可以使位于内锅100底壁的中央部位与内锅100侧壁之间和/或内锅100侧壁上靠近内锅100底壁的位置处的气泡200更容易脱离内锅100内表面120,便于实现对因沸腾而产生的气泡200运动进行控制,使得气泡200在需要的地方脱离,从而便于调整内锅100内食物的平整度与沸腾孔的数量,进而可以提高电饭煲的使用性能和加热均匀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加热组件包括适于对气泡脱离部110进行集中加热的集中加热区域300,由此便于气泡200脱离气泡脱离部110。也就是说,在内锅100上,加热组件可以集中对具有气泡脱离部110的部位的加热,使气泡脱离部110快速升温或维持一个较高的温度。如图16所示,气泡脱离部110与集中加热区域300均为多个且一一对应,由此可使气泡200更容易脱离内锅100的内表面。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6)

1.一种电饭煲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的内表面具有朝向所述内锅内部凸起的气泡脱离部,所述气泡脱离部位于所述内锅侧壁的靠近所述内锅的底壁的位置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煲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泡脱离部形成为锥形形状,且所述气泡脱离部的周壁与其相邻的内锅的内表面之间的角度为α,所述α满足:170°≤α≤17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饭煲的内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气泡脱离部的周向方向上,所述α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饭煲的内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气泡脱离部的周向方向上,所述α不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饭煲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α满足:172°≤α≤175°。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饭煲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泡脱离部的母线形成为直线或曲线。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饭煲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泡脱离部的顶部形成为尖端、圆角过渡或平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煲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泡脱离部形成为弧形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饭煲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泡脱离部形成为劣弧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煲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泡脱离部被构造成为在所述内锅内表面上形成的折线形状。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煲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泡脱离部在所述内锅的内表面上沿周向布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饭煲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泡脱离部在所述内锅底壁或侧壁上沿环形延伸至少一圈。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饭煲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泡脱离部为彼此间隔开的多个。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煲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泡脱离部在所述内锅的内表面上的投影形成为封闭的环形、圆形、椭圆形、多边形或具有开口的环形、圆形、椭圆形、多边形。
15.一种电饭煲,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饭煲的内锅;以及
适于对所述内锅加热的加热组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适于对所述气泡脱离部集中加热的集中加热区域。
CN201711140578.7A 2015-08-10 2015-08-10 电饭煲的内锅及电饭煲 Pending CN10778881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40578.7A CN107788819A (zh) 2015-08-10 2015-08-10 电饭煲的内锅及电饭煲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87777.XA CN105054798A (zh) 2015-08-10 2015-08-10 电饭煲的内锅及电饭煲
CN201711140578.7A CN107788819A (zh) 2015-08-10 2015-08-10 电饭煲的内锅及电饭煲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87777.XA Division CN105054798A (zh) 2015-08-10 2015-08-10 电饭煲的内锅及电饭煲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88819A true CN107788819A (zh) 2018-03-13

Family

ID=5448450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140578.7A Pending CN107788819A (zh) 2015-08-10 2015-08-10 电饭煲的内锅及电饭煲
CN201510487777.XA Pending CN105054798A (zh) 2015-08-10 2015-08-10 电饭煲的内锅及电饭煲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87777.XA Pending CN105054798A (zh) 2015-08-10 2015-08-10 电饭煲的内锅及电饭煲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7788819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11325A (ja) * 1988-10-21 1990-04-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調理器
CN203897999U (zh) * 2014-05-27 2014-10-29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电饭煲的内锅和具有其的电饭煲
CN104274061A (zh) * 2013-07-02 2015-01-14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饭煲及其内锅
CN204336688U (zh) * 2014-12-31 2015-05-20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饭煲及其内锅
CN205107384U (zh) * 2015-08-10 2016-03-30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饭煲的内锅及电饭煲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38403B2 (ja) * 2011-04-08 2016-01-06 長谷製陶株式会社 電子レンジ用炊飯容器
WO2013061483A1 (ja) * 2011-10-26 2013-05-0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炊飯器用鍋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炊飯器
CN103494507B (zh) * 2013-10-22 2015-07-01 广东伊立浦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炊具用的锅体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11325A (ja) * 1988-10-21 1990-04-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調理器
CN104274061A (zh) * 2013-07-02 2015-01-14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饭煲及其内锅
CN104274061B (zh) * 2013-07-02 2017-09-19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饭煲及其内锅
CN203897999U (zh) * 2014-05-27 2014-10-29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电饭煲的内锅和具有其的电饭煲
CN204336688U (zh) * 2014-12-31 2015-05-20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饭煲及其内锅
CN205107384U (zh) * 2015-08-10 2016-03-30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饭煲的内锅及电饭煲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54798A (zh) 2015-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70193575A1 (en) Container having a heat concentration assembly securely formed on a bottom of the container
CN104622304B (zh) 蒸汽烹饪器具及其托盘
CN107788819A (zh) 电饭煲的内锅及电饭煲
CN106308471A (zh) 烹饪电器的烹饪方法
CN106562683A (zh) 烹饪电器的烹饪方法
CN106308554A (zh) 烹饪电器的烹饪方法
CN205107384U (zh) 电饭煲的内锅及电饭煲
CN106562685B (zh) 烹饪电器的烹饪方法
CN101797122A (zh) 具有硅树脂手柄的热扩散器
CN106264187A (zh) 烹饪电器
CN100513885C (zh) 可调式微波炉烧烤架
CN104349522B (zh) 用于加热炊具的线圈盘及具有其的电磁炉
CN104248332B (zh) 炖锅
CN105928020A (zh) 一种可定位加热的电磁炉
CN205322072U (zh) 烹饪器具和内锅
CN106214011A (zh) 烹饪电器
JP2007075507A (ja) 電磁誘導加熱調理器用容器の製造方法
CN103462481B (zh) 感应加热煮饭器
CN203935023U (zh) 一种炒锅
CN206835402U (zh) 线圈盘支架、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
CN106214012A (zh) 一种烤箱
CN106562684A (zh) 烹饪电器的烹饪方法
CN205923716U (zh) 一种多功能烹饪机
CN205514049U (zh) 内锅及烹饪器具
CN207804047U (zh) 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31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