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51474A - 棠梨黑茶薄片及其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棠梨黑茶薄片及其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51474A
CN107751474A CN201711110215.9A CN201711110215A CN107751474A CN 107751474 A CN107751474 A CN 107751474A CN 201711110215 A CN201711110215 A CN 201711110215A CN 107751474 A CN107751474 A CN 1077514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
leaf
kinds
birchleaf pear
ra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11021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中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1111021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751474A/zh
Publication of CN1077514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51474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A23F3/14Tea preparations, e.g. using additiv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一种棠梨黑茶薄片及其制作方法,它由传统茶叶、棠梨叶和金钱柳叶三种原料制作而成,其中所用原料组分的重量份数为:传统茶叶45~55份,棠梨叶27~33份,金钱柳叶18~22份;该黑茶薄片的制作方法包括三种原料毛茶的初制加工贮存及复制、进一步切碎原料毛茶、对三种原料茶按份领料及混合拼配、压制及烘干等四大步骤,所用原料黑毛茶是安化高山陈年黑毛茶。常饮此茶,能增强人体免疫力,缓解和防止“三高”疾病发生。该茶以茶代药,服用方便,无副作用。

Description

棠梨黑茶薄片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黑茶薄片及其制作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棠梨黑茶薄片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茶在中国最早是以药物身份出现的,中国对茶的养生保健和医疗作用的研究与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茶疗是中国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保持了茶的特色和作用,又有茶本身所不具备的功效,可谓中国茶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棠梨树也叫杜梨树,它在安化县的地方名称为神梨树,产于中国南北诸省。这种树春天开花,很像梨花;秋天结果,果子个头很小,味道又涩又酸,通常作各种栽培梨的砧木。用杜梨树叶当茶叶是中国许多地区民众包括农村地区居民的共同生活习俗,散文“杜梨树叶煎清茶”(作者:商子秦)中有翔实的记叙。
金钱柳又称青钱柳,为落叶乔木,民间称为甜茶树、摇钱树。继心脑血管、癌症之后,高血糖现已成为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第三大杀手,这时人们发现了青钱柳,并将其芽叶经粉碎复方后,采用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方法精制而成降糖神茶。青钱柳茶能调节血糖,激活胰岛细胞功能,促进血糖代谢,是糖尿病改善史上划时代的重大发现;常饮此茶,还可起到醒神健脑、滋补体质、益智强身和延年益寿的作用。
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有关专家进行农业资源调查时,发现江西修水山区的居民喜欢饮用青钱柳叶,且饮者多健康长寿,被当地居民誉为“神茶”。随后,舒惠国组织林学、医学方面的专家经10余年的研究,研制出以青钱柳为原料的保健茶,该项发明于1994年6月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青钱柳茶是以青钱柳叶为原料,经过杀青、揉捻、干燥、分装等工序制成II类叶型茶,再经过粉碎筛分、干燥杀菌、自动分装等工序制成I类袋泡型茶,袋泡型茶有利于保存和有效成分充分释放。
渠江薄片是安化黑茶薄片的一种,产于安化县渠江镇一带,形状多样,呈薄片状。古有“一斤八十枚”之说,按现在的计量工具称量为“一斤五十枚”,即10克一枚。该茶片是用上好黑毛茶发酵之后紧压成形状不一的薄片状,而通称“薄片”。
汉代末期地方官员将渠江茶定为皇家贡茶,“渠江皇家薄片”简称“皇家薄片”由此得名而名声大振。如今,湖南渠江皇家薄片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旗下的黑茶品牌“皇家湘淳”黑茶薄片就是对这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安化黑茶文化的传承。安化渠江千古流传着一句俗语:“饮皇家湘淳,品黑茶薄片,香溢五洲,福泽四海”。
唐代时,地方官员把渠江皇家薄片献上朝庭,皇上饮后龙颜大悦,遂赐“渠江薄片”之名。
发明内容
安化县大福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湖南省新特医药研究所专家团队,综合古梅山地区民间传统验方,针对日益增长的“三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人群,本着安全可靠,注重效果,服用方便的原则,研制出了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三降”)的系列保健茶,其中就包括本发明要推出的棠梨黑茶薄片。
本发明是一种防“三高”的保健黑茶,主要采用安化高山陈年黑茶、神梨树、甜茶树等中草药,精心加工制备成茶。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推出一种新的防“三高”的黑茶薄片及其制作方法,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棠梨黑茶薄片,它由传统茶叶、棠梨叶和金钱柳叶三种原料制作而成,其中所用原料组分的重量份数为:传统茶叶45~55份,棠梨叶27~33份,金钱柳叶18~22份;该黑茶薄片的制作方法包括三种原料毛茶的初制加工贮存及复制、进一步切碎原料毛茶、对三种原料茶按份领料及混合拼配、压制及烘干等四大步骤。
作为优选,所用原料组分的重量份数为:传统茶叶48~52份,棠梨叶28.8~31.2份,金钱柳叶19.2~20.8份;作为进一步优选,所用原料组分的重量份数为:传统茶叶50份,棠梨叶30份,金钱柳叶20份。
作为上述各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用原料传统茶叶是安化高山茶叶。
作为上述方案的又进一步优选,在该黑茶薄片的制作方法所包括的四大步骤中的第一个大步骤之中,要求初制加工后黑毛茶的贮存时间达2年以上;又再进一步优选,所述黑毛茶的贮存时间达3年以上。
作为上述方案的又再进一步优选,所述黑茶薄片的外形呈火腿肠横切片状,直径3.5厘米,边缘厚0.6~0.8厘米,重6~7克。
一种根据以上各技术方案所述的棠梨黑茶薄片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传统茶叶原料毛茶的初制加工,即黑毛茶的制作;其工艺流程包括 鲜叶→杀青→初揉→渥堆→复揉→干燥 等工序;
(2)黑毛茶的贮存;将上一步骤制得的黑毛茶存放于干燥、清洁、通风良好、无异味、无污染的室内仓库中,黑毛茶的贮存时间要求达2年以上;
(3)棠梨叶原料毛茶的初制加工;其工艺流程包括 鲜叶→杀青→揉捻→渥堆→干燥等工序,具体包括以下(a)至(f)六道操作程序:
(a)分季、分级采摘棠梨叶;
(b)将棠梨叶摊青与洒水沾湿;
(c)对棠梨叶杀青;
(d)对杀青后的棠梨叶揉捻;
(e)揉捻叶下机后趁湿热渥堆;
(f)将渥堆后的棠梨叶解块、烘焙和干燥;
(4)金钱柳叶原料毛茶的初制加工;其工艺流程包括 鲜叶→杀青→揉捻→渥堆→干燥等工序,具体包括以下(a)至(f)六道操作程序:
(a)分季、分级采摘金钱柳叶;
(b)将金钱柳叶摊青与洒水沾湿;
(c)对金钱柳叶杀青;
(d)对杀青后的金钱柳叶揉捻;
(e)揉捻叶下机后趁湿热渥堆;
(f)将渥堆后的金钱柳叶解块、烘焙和干燥;
(5)三种原料毛茶的筛分、切碎和风选等复制工序;对三种原料毛茶进行筛选、去杂、切碎、风选和分级等复制处理操作;其中传统茶叶原料毛茶,即黑毛茶,须是经步骤(2)贮存的陈年黑毛茶,贮存时间要达到规定年限;
(6)进一步切碎原料毛茶;采用切断机分别将上一步骤制备的三种原料茶切碎成不规则茶条,长度控制在2厘米左右,碎末量控制在8%以内;
(7)对三种原料茶按份领料;经上一步骤的进一步切碎工序后,得到可用于薄片生产混合工序的三种原料茶;对三种原料茶进行按份领料,以求下一步骤获得确定组分份数比的混合料半成品,其中,所述三种原料组分之间的重量份数比按照对应的产品权利要求的规定设置,即:传统茶叶︰棠梨叶︰金钱柳叶=(45~55)︰(27~33)︰(18~22),或(48~52)︰(28.8~31.2)︰(19.2~20.8),或50︰30︰20;
(8)三种原料茶的混合拼配;将经上一步骤按份领料后所得的三种原料茶进行混合、拼配和拼堆,得到三种原料混和均匀、份数比确定的混合料半成品备用;
(9)蒸茶压制;按所述黑茶薄片的规格大小对经步骤(8)制备的混合料半成品进行称量,按模具一次紧压24片或36片的型号下料,用纱布包好投入汽蒸设备进行汽蒸,使混合料变软后上模压制成型,然后退模;
(10)烘干包装;采用烘房或烘箱进行干燥,温度掌握先低后高,逐步均衡上升,但最高温度不得超过75℃;当薄片含水率达13%时,即可停火,出烘包装。
作为上述制作方法技术方案的优选,在所述黑毛茶的贮存步骤中,黑毛茶的贮存时间要求达三年以上。
作为上述制作方法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黑茶薄片外形呈火腿肠横切片状,直径3.5厘米,边缘厚0.6~0.8厘米,重6~7克。
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不同于江西修水县生产的以青钱柳叶为单一原料的青钱柳茶,更不是许多地区人们所习惯的用杜梨树叶直接当茶叶(或晒干泡用)的那种杜梨叶或神梨叶。本发明黑茶薄片主要采用安化高山陈年黑茶、神梨树、甜茶树等中草药,精心加工制备成茶。本发明棠梨黑茶薄片的生产工艺流程可参见附图1。
本发明在产品外形上与前面所述的渠江薄片相近,都呈圆铸币状或火腿肠横切片状;但本发明比通常的渠江薄片直径小些,单片(或单枚)重量也轻些,薄片中央没有穿孔。更不同的是产品的原料组分不一样。棠梨薄片(即棠梨黑茶薄片)约一半的组分是棠梨叶和金钱柳叶两种药材,与陈年黑毛茶混和在一起压制而成。因此本发明也不同于渠江薄片。
黑茶的主要成分是茶黄素与茶红素,茶黄素是一种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和抗氧化剂,具有抗癌、抗突变、抑菌抗病毒、改善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糖尿病等多种生理功能。而陈年黑茶在存放的过程中,由于微生物的繁衍与代谢,产生了一系列未知名的小分子活性物质,与千年灵芝在功效上有异曲同工之妙。陈年黑茶的药理功效包括:降脂减肥,增强肠胃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衰老,有调节脑神经作用;降血压、降血糖。陈年黑茶中的茶氨酸能起到抑制血压升高的作用,而生物碱和类黄酮物质有使血管松驰,增加血管的有效直径,通过使血管舒张而使血压下降。陈年黑茶还有防癌、降血脂、防辐射、消炎等功效。
本申请文件中所称的陈年黑茶包括陈年黑毛茶,黑毛茶是指没有经过压制的黑茶,它也是发酵茶,只是没有经过通常冲泡饮用的成品黑茶的精制加工。
神梨树叶,有调节血压,软化血管,降低血脂,增强心脑血管功能,安神助眠,解酒护肝,消食止痢,润肠通便,促进消化,解烟毒,收肠敛肺,止泻除呕,润肺止咳,清热解毒作用,可治急性眼结膜炎,治霍乱,吐泻不止,转筋腹痛,煎水洗治皮肤溃疡等,常饮此茶,还可起到醒神健脑,滋补体质,益智强身,延年益寿的功效。
甜茶树叶含有三萜、皂苷、黄酮等多种重要药效成分及氨基酸、维生素、锗、硒、铬、钒、锌、铁、钙等多种珍贵的微量元素,可调节血糖,激活胰岛器官的功能,促进血糖代谢,是糖尿病治疗史上划时代的重大发现;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抗氧化,适宜现代“三高”类慢性疾病人群饮用。能有效降低甘油三脂和胆固醇,具有神奇的天然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的功能,对增强人体免疫力、抗氧化、抗衰老,治疗脂肪肝等具有独特作用,尤其对糖尿病人群有显著疗效。
各物协同具有良好的“三降”作用,能调节增强肌体免疫力,缓解和防止“三高”疾病发生,无副作用,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以茶代药,服用方便,能起到很好的预防和缓解作用。
通过药理分析和大量临床实验,还发现配方为“传统茶叶︰棠梨叶︰金钱柳叶=50︰30︰20”的黑茶薄片是本发明最优的技术方案,具有最好的保健食疗效果,最能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发明棠梨黑茶薄片与现有产品青钱柳茶相比,虽然他们有一种成分青钱柳叶是共有的,但本发明多出另外两种主要原料成分——陈年黑茶与棠梨叶,根据各物协同的中医药理论,其保健作用和效果将不同于单种原料制成的青钱柳茶。该分析方法同样适应于对棠梨叶鲜叶或干叶原料茶,以及渠江薄片、其他黑茶薄片和银币茶等产品的比较。因此本发明不同于现有产品,同时也找不到与本发明的生产工艺相同的现有技术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棠梨黑茶薄片及其制作方法5种实施例的生产工艺流程图。
图2是图1所示工艺流程的前段部分示意图,专属本发明5种实施例制作方法所包括的四大步骤中的第一个大步骤。
图3是图1所示工艺流程的前段和中段部分示意图,显示本发明5种实施例制作方法所包括的四大步骤中的第一和第二个大步骤。
图4是图1所示工艺流程的后段部分示意图,显示本发明5种实施例制作方法所包括的四大步骤中的第三和第四个大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工艺流程图及各种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棠梨黑茶薄片及其制作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传统茶叶、棠梨叶和金钱柳叶三种原料组分均按重量份计。
本发明提供一种棠梨黑茶薄片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黑毛茶的初制加工;即传统茶叶原料毛茶的制作,所述传统茶叶是安化高山茶叶;其工艺流程包括六道工序:鲜叶→杀青→初揉→渥堆→复揉→干燥;其中,杀青工序用50型(6CST-50型滚筒式)杀青机杀青;初揉工序采用40型(6CR-40型)揉捻机揉茶,复揉工序使用40型或湘新式揉捻机揉茶,揉捻方式视条索情况决定,一般要轻压,低速;初揉3到5分钟,复揉0到5分钟,转速每分钟30至40转;根据不同情况,有时不需复揉;在干燥工序阶段,焙毛茶、烘干用七星灶结合日晒;
(2)黑毛茶的贮存;将上一步骤制得的黑毛茶存放于干燥、清洁、通风良好、无异味、无污染的室内仓库中,黑毛茶的贮存时间要求达3年以上;
(3)棠梨叶原料毛茶的初制加工,其工艺流程包括 鲜叶→杀青→揉捻→渥堆→干燥等工序;具体包括以下(a)至(f)六道操作程序和相关方法:
(a)分季、分级采摘棠梨叶:春季采摘一级叶,即一叶一心且无农药污染、无病虫害棠梨叶,竹篓散装;秋季采摘的只能作二、三级原料;棠梨鲜叶采收后要选去杂草杂物、腐烂叶和叶梗;
(b)摊青与洒水:将棠梨叶按5厘米厚度均匀平摊到竹筛、竹垫或干净地面上,时间1~2小时,风扇吹至轻度凋萎,或以适当摊凉凋萎为度;在杀青前对鲜叶原料一般都要进行洒水处理,洒水量一般为鲜叶重量的7~8%,但也要根据鲜叶的老嫩程度和采叶季节灵活掌握,通常是嫩叶少洒,老叶、干叶多洒;春叶少洒,夏、秋叶多洒;雨水叶、露水叶不洒。洒水时边洒边拌,使棠梨叶两面沾水,预防杀青焦边;
(c)杀青:采用6CST-50型滚筒式杀青机;筒芯温度110℃,时间2至3分钟,使叶片柔软,稍有黏性,叶脉折而不断,叶色变暗绿,表面无光泽,青臭气消失,清香显现,杀青叶含水率50%;也可采用CS-184型锅式杀青机,当锅温达到杀青要求时,每锅投叶量8~10公斤洒水叶;杀青适度时,打开出茶门,杀青叶由炒手推动,自行卸出,立即停机,并清除锅内剩叶,防止产生焦糊气味;
(d)揉捻:杀青叶出筒或出锅后不摊凉,即时采用6CR-40型或湘新式揉捻机揉捻3分钟,采用“轻压、短时、慢揉”的办法,揉捻机转速以每分钟37转左右为好,控制揉捻时间、细胞破坏程度和汁液溢出量使揉捻机汁液流出不成线,少量下滴为度;
(e)渥堆:揉捻叶下机后,不经解块趁湿热选择密闭、洁净场所,下衬蔑垫码堆50~60厘米高,并加盖湿布,在室温25℃,相对湿度80%条件下,渥堆12小时;渥堆时间还可根据季节调节,在正常情况下,春季12~18小时,夏秋季8~12小时;室温高时可不在茶堆上复盖湿布遮盖物;堆芯温度达45℃时翻堆一次,使整个茶堆冷热干湿均匀;渥堆程度,以掌握茶坯表面出现由热气而凝结的水珠,顶芽、少量整叶及大部分叶片边缘由暗绿色变为黄褐色,青气消除,发出轻微的酒糟气味,手伸入茶堆感觉发热,茶团粘性变小为适度;
(f)烘焙干燥:将渥堆后的棠梨叶解块松砣,采用七星灶烘焙;当焙帘温度达到65℃~70℃时,撒第一层棠梨叶茶坯,厚度5厘米,第一层茶坯烘至六、七成干时撒第二层,厚度稍薄;照此办法,连续撒到4~5层,总厚度为18~20厘米(焙框高度);上层茶坯达到七、八成干时,退火翻焙,将已干的底层翻到上面,将尚未干的上层翻至下面,继续升火烘焙,各层茶叶干燥适度时下焙;使棠梨叶烘至茎梗折而易断,叶子手捏成末,色泽油青带黑,松烟香气扑鼻,含水率控制在7~9%为干燥适度。下焙后摊凉至室温完成棠梨叶原料毛茶制作,装袋入库;
(4)金钱柳叶原料毛茶的初制加工,其工艺流程包括 鲜叶→杀青→揉捻→渥堆→干燥等工序;具体包括以下(a)至(f)六道操作程序和相关方法:
(a)分季、分级采摘金钱柳叶:春季采摘一级叶,即顶芽至第三叶位无农药污染、无病虫害金钱柳叶,竹篓散装;
(b)摊青与洒水:将金钱柳叶按5厘米厚度平摊到竹垫或干净地面上,室温25℃,时间1~2小时,风扇吹至轻度凋萎,在杀青前可按鲜叶量6~7%洒清水,边洒边拌,金钱柳叶两面沾水,预防杀青焦边;
(c)杀青:采用6CST-50型滚筒式杀青机,筒芯温度110℃,时间2分半钟,使叶片柔软,稍有黏性,叶脉折而不断,叶色变暗绿,表面无光泽,青臭气消失,清香显现,杀青叶含水率50%;
(d)揉捻:杀青叶出筒后不摊凉,即时采用6CR-40型揉捻机轻压揉捻2分半钟,控制揉捻时间、细胞破坏程度和汁液溢出量使揉捻机汁液流出不成线,少量下滴为度;
(e)渥堆:揉捻叶下机后,不经解块趁湿热选择密闭、洁净场所,下衬蔑垫码堆50厘米高,并加盖湿布,在室温25℃,相对湿度80%条件下,渥堆10小时,堆芯温度达45℃时翻堆一次;渥堆程度,以掌握茶坯表面出现由热气而凝结的水珠,顶芽、少量整叶及大部分叶片边缘由暗绿色变为黄褐色,带有轻微酒糟气味,手伸入茶堆感觉发热,茶团粘性变小为适度;
(f)烘焙干燥:将渥堆后的金钱柳叶松砣解散,采用七星灶烘焙;当焙帘温度达到65℃时,撒第一层金钱柳叶茶坯,厚度4~5厘米,第一层茶坯烘至六、七成干时撒第二层,厚度稍薄,重复该步骤加到4~5层,总厚度不超过焙框高度;上层茶坯达到七、八成干时,退火翻焙,将已干的底层翻到上面,将尚未干的上层翻至下面,继续升火烘焙,使上中下茶坯受热均等,干燥均匀,金钱柳叶叶脉易折断,手捏叶片可成粉末,嗅有锐鼻松香,含水率控制在7~9%为干燥适度。下焙后摊凉至室温完成金钱柳叶原料毛茶制作,装袋入库;
(5)三种原料毛茶的筛分、切碎和风选等复制工序;对三种原料毛茶进行筛选、去杂、切碎、风选和分级等复制处理操作;其中传统茶叶原料毛茶,即黑毛茶,须是经步骤(2)存放三年以上的陈年黑毛茶;一般使用三级黑毛茶作原料;
本步骤是三种原料毛茶的复制工序,在本发明中可根据不同原料等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保留本步骤,执行复制工序;
(6)进一步切碎原料毛茶;采用切断机分别将上一步骤制备的三种原料茶切碎成不规则茶条,长度控制在2厘米左右,碎末量控制在8%以内;
(7)对三种原料茶按份领料;经上一步骤的进一步切碎工序后,得到可用于薄片生产混合工序的三种原料茶;对三种原料茶进行按份领料,以求在下一步骤获得确定组分份数比的混合料半成品,其中,所述三种原料组分之间的重量份数比按照对应的产品权利要求的规定设置,即:传统茶叶︰棠梨叶︰金钱柳叶=(48~52)︰(28.8~31.2)︰(19.2~20.8);
(8)三种原料茶的混合拼配;将经上一步骤按份领料后所得的三种原料茶进行混合、拼配和拼堆,得到三种原料混和均匀、份数比确定的混合料半成品备用;
(9)蒸茶压制;按所述黑茶薄片的规格大小对经步骤(8)制备的混合料半成品进行称量,按模具一次紧压24片或36片的型号下料,用纱布包好投入汽蒸设备汽蒸8分钟,使混合料变软后上模压制成型,然后退模;
(10)烘干包装;采用烘房或烘箱进行干燥,温度掌握先低后高,逐步均衡上升,但最高温度不得超过75℃;当薄片含水率达13%时,即可停火,出烘包装;生产量少时可采用烘箱干燥。
本发明提供一种棠梨黑茶薄片,它由传统茶叶、棠梨叶和金钱柳叶三种原料制作而成,其中所用原料组分的重量份数为:传统茶叶48~52份,棠梨叶28.8~31.2份,金钱柳叶19.2~20.8份;该黑茶薄片的制作方法包括三种原料毛茶的初制加工贮存及复制、进一步切碎原料毛茶、对三种原料茶按份领料及混合拼配、压制及烘干等四大步骤,其中第一个大步骤中黑毛茶的贮存时间要求达3年以上,所述传统茶叶是安化高山茶叶,所述黑茶薄片外形呈火腿肠横切片状,直径3.5厘米,边缘厚0.6~0.8厘米,顶底双面压印有图案,重6~7克。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按份领料及混合拼配”是制作方法中的一个大步骤,即方法所包括的第三个大步骤,它又包括了对三种原料茶按份领料的步骤和三种原料茶的混合拼配步骤;同样,“压制及烘干”也是一个大步骤,是第四个大步骤,它包括了蒸茶压制和烘干包装2个步骤;第二个大步骤是“进一步切碎原料毛茶”,是薄片生产区别于砖茶所特有的工序。产品技术方案中制作方法所包括的四大步骤中的第一个大步骤是“三种原料毛茶的初制加工贮存及复制”,它包括黑毛茶初制加工之后的贮存步骤等众多步骤,足以占据图1所示的工艺流程的前段,其中黑毛茶的贮存时间达3年以上,如图1、图2所示。
在产品独立权利要求中对方法特征用四大步骤概括,是为了撰写的方便和表述的清楚,不是本行业的权威人士总结出的工艺流程模块划分规则。相同名称的所述大步骤在不同种类黑茶的生产工艺中也有着不完全相同的内容。
以下列出的本发明实施例只是用于详细说明本发明,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传统茶叶︰棠梨叶︰金钱柳叶=48︰31.2︰20.8。
实施例2:传统茶叶︰棠梨叶︰金钱柳叶=49︰30.6︰20.4。
实施例3:传统茶叶︰棠梨叶︰金钱柳叶=50︰30︰20。
实施例4:传统茶叶︰棠梨叶︰金钱柳叶=51︰29.4︰19.6。
实施例5:传统茶叶︰棠梨叶︰金钱柳叶=52︰28.8︰19.2。
上述5种实施例产品的感官品质指标见下表:
表1:棠梨黑茶薄片产品技术指标影响测试表
产品序号 组分份数比(传统茶叶︰棠梨叶︰金钱柳叶) 汤色 口感 香气 保健作用
实施例1 48︰31.2︰20.8 橙黄或橙红,明亮 醇和,回甘 纯正 AAAA
实施例2 49︰30.6︰20.4 橙黄或橙红,明亮 醇和,回甘 纯正 AAAAA
实施例3 50︰30︰20 橙黄或橙红,明亮 醇和,回甘 纯正 AAAAA
实施例4 51︰29.4︰19.6 橙黄或橙红,明亮 醇和,回甘 纯正 AAAAA
实施例5 52︰28.8︰19.2 橙黄或橙红,明亮 醇和,回甘 纯正 AAAA
经过反复临床实验、中药药理学推断与经验总结,确定实施例3的棠梨黑茶薄片对于预防和缓解“三高”疾病的效果最好。
对于本发明的上述5种实施例产品的制作方法,其中步骤(7)的组分份数比可对应选择以下五组比数之一,该步骤的操作方法可记载为:
(7)对三种原料茶按份领料;经上一步骤的进一步切碎工序后,得到可用于薄片生产混合工序的三种原料茶;对三种原料茶进行按份领料,以求在下一步骤获得确定组分份数比的混合料半成品,其中,所述三种原料组分之间的重量份数比为:传统茶叶︰棠梨叶︰金钱柳叶= 48︰31.2︰20.8,或49︰30.6︰20.4,或50︰30︰20,或51︰29.4︰19.6,或52︰28.8︰19.2。
在本申请文件中,传统茶叶的原料毛茶就是俗称的黑毛茶。所述三种原料茶就是指三种原料,即传统茶叶、棠梨叶、金钱柳叶。所述三种原料组分是指不含水分与其他杂质杂物的所述三种原料,是三种原料的有效成分。
湖南省安化县是中国茶叶产量第一大县,境内沟壑纵横,云雾缭绕,茶树“山涯水畔,不种自生”,是独特的宜茶区域。县域内生长于海拔800高山上的云台大叶茶树就是业界公认的优良的高山茶叶品种。
上面虽然结合5种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所属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在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内,还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更或改变等。

Claims (10)

1.一种棠梨黑茶薄片,它由传统茶叶、棠梨叶和金钱柳叶三种原料制作而成,其中所用原料组分的重量份数为:传统茶叶45~55份,棠梨叶27~33份,金钱柳叶18~22份;该黑茶薄片的制作方法包括三种原料毛茶的初制加工贮存及复制、进一步切碎原料毛茶、对三种原料茶按份领料及混合拼配、压制及烘干等四大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棠梨黑茶薄片,其特征在于所用原料组分的重量份数为:传统茶叶48~52份,棠梨叶28.8~31.2份,金钱柳叶19.2~20.8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棠梨黑茶薄片,其特征在于所用原料组分的重量份数为:传统茶叶50份,棠梨叶30份,金钱柳叶20份。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棠梨黑茶薄片,其特征在于:所用原料传统茶叶是安化高山茶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棠梨黑茶薄片,其特征在于:在该黑茶薄片的制作方法所包括的四大步骤中的第一个大步骤之中,要求初制加工后黑毛茶的贮存时间达2年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棠梨黑茶薄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黑毛茶的贮存时间达3年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棠梨黑茶薄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黑茶薄片外形呈火腿肠横切片状,直径3.5厘米,边缘厚0.6~0.8厘米,重6~7克。
8.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棠梨黑茶薄片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传统茶叶原料毛茶的初制加工,即黑毛茶的制作;其工艺流程包括 鲜叶→杀青→初揉→渥堆→复揉→干燥 等工序;
(2)黑毛茶的贮存;将上一步骤制得的黑毛茶存放于干燥、清洁、通风良好、无异味、无污染的室内仓库中,黑毛茶的贮存时间要求达2年以上;
(3)棠梨叶原料毛茶的初制加工;其工艺流程包括 鲜叶→杀青→揉捻→渥堆→干燥等工序,具体包括以下(a)至(f)六道操作程序:
(a)分季、分级采摘棠梨叶;
(b)将棠梨叶摊青与洒水沾湿;
(c)对棠梨叶杀青;
(d)对杀青后的棠梨叶揉捻;
(e)揉捻叶下机后趁湿热渥堆;
(f)将渥堆后的棠梨叶解块、烘焙和干燥;
(4)金钱柳叶原料毛茶的初制加工;其工艺流程包括 鲜叶→杀青→揉捻→渥堆→干燥等工序,具体包括以下(a)至(f)六道操作程序:
(a)分季、分级采摘金钱柳叶;
(b)将金钱柳叶摊青与洒水沾湿;
(c)对金钱柳叶杀青;
(d)对杀青后的金钱柳叶揉捻;
(e)揉捻叶下机后趁湿热渥堆;
(f)将渥堆后的金钱柳叶解块、烘焙和干燥;
(5)三种原料毛茶的筛分、切碎和风选等复制工序;对三种原料毛茶进行筛选、去杂、切碎、风选和分级等复制处理操作;其中传统茶叶原料毛茶,即黑毛茶,须是经步骤(2)贮存的陈年黑毛茶,贮存时间要达到规定年限;
(6)进一步切碎原料毛茶;采用切断机分别将上一步骤制备的三种原料茶切碎成不规则茶条,长度控制在2厘米左右,碎末量控制在8%以内;
(7)对三种原料茶按份领料;经上一步骤的进一步切碎工序后,得到可用于薄片生产混合工序的三种原料茶;对三种原料茶进行按份领料,以求下一步骤获得确定组分份数比的混合料半成品,其中,所述三种原料组分之间的重量份数比按照对应的产品权利要求的规定设置,即传统茶叶︰棠梨叶︰金钱柳叶=(45~55)︰(27~33)︰(18~22),或(48~52)︰(28.8~31.2)︰(19.2~20.8),或50︰30︰20;
(8)三种原料茶的混合拼配;将经上一步骤按份领料后所得的三种原料茶进行混合、拼配和拼堆,得到三种原料混和均匀、份数比确定的混合料半成品备用;
(9)蒸茶压制;按所述黑茶薄片的规格大小对经步骤(8)制备的混合料半成品进行称量,按模具一次紧压24片或36片的型号下料,用纱布包好投入汽蒸设备进行汽蒸,使混合料变软后上模压制成型,然后退模;
(10)烘干包装;采用烘房或烘箱进行干燥,温度掌握先低后高,逐步均衡上升,但最高温度不得超过75℃;当薄片含水率达13%时,即可停火,出烘包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棠梨黑茶薄片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黑毛茶的贮存步骤中,黑毛茶的贮存时间要求达3年以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棠梨黑茶薄片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黑茶薄片外形呈火腿肠横切片状,直径3.5厘米,边缘厚0.6~0.8厘米,重6~7克。
CN201711110215.9A 2017-11-12 2017-11-12 棠梨黑茶薄片及其制作方法 Withdrawn CN10775147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10215.9A CN107751474A (zh) 2017-11-12 2017-11-12 棠梨黑茶薄片及其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10215.9A CN107751474A (zh) 2017-11-12 2017-11-12 棠梨黑茶薄片及其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51474A true CN107751474A (zh) 2018-03-06

Family

ID=612738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110215.9A Withdrawn CN107751474A (zh) 2017-11-12 2017-11-12 棠梨黑茶薄片及其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75147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87308A (zh) * 2019-05-05 2020-11-06 北京中视君行国际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一种茶叶制作工艺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72541A (zh) * 2012-12-20 2013-03-20 湖南三十九铺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安化黑毛茶的加工工艺
KR20140111637A (ko) * 2014-09-01 2014-09-19 전병균 연속 발포 차의 조성물과 그 제조방법
CN104705443A (zh) * 2015-04-02 2015-06-17 湖南阿香茶果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保健黑茶及其制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72541A (zh) * 2012-12-20 2013-03-20 湖南三十九铺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安化黑毛茶的加工工艺
KR20140111637A (ko) * 2014-09-01 2014-09-19 전병균 연속 발포 차의 조성물과 그 제조방법
CN104705443A (zh) * 2015-04-02 2015-06-17 湖南阿香茶果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保健黑茶及其制作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岭苓等: "不同炮制方法的杜梨叶中总黄酮含量测定", 《食品科技》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87308A (zh) * 2019-05-05 2020-11-06 北京中视君行国际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一种茶叶制作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ora Leaves as dining plates, food wraps and food packing material: Importance of renewable resources in Indian culture
CN102165977B (zh) 调味茶的制备方法
CN101283716A (zh) 刺五加茶及其制备工艺
CN104543117A (zh) 一种保健黑茶及其加工方法
CN109090307B (zh) 一种碱蓬普洱青柑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55973A (zh) 一种棕香型绿茶及其制备方法
KR20090130988A (ko) 엉겅퀴 또는 약용 식물을 맥반석 혼합하여 덖음차 제조방법
CN103976048B (zh) 一种涮青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1233883A (zh) 一种珠型绞股蓝茶的制备方法
KR101190329B1 (ko) 꾸지뽕을 이용한 고추장 제조방법
CN201860688U (zh) 黄山松萝茶清洁化加工设备系统
CN107616262A (zh) 棠梨保健茯砖茶及其制作方法
CN114223764A (zh) 一种赶黄草茶及其加工方法
CN107751474A (zh) 棠梨黑茶薄片及其制作方法
KR102070507B1 (ko) 흑삼 삼계탕의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의해 제조된 흑삼 삼계탕
CN107594013A (zh) 一种蒲公英黑茶及其生产方法
CN109548924A (zh) 一种保健黑砖茶及其制作方法
CN106360539A (zh) 一种龙葵果果醋方糖果冻及其制作方法
CN106417528A (zh) 茉莉花糕及其生产方法
CN102715335A (zh) 一种腐婢酥糖
CN103461580A (zh) 一种山药叶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7616260A (zh) 棠梨保健黑砖茶及其制作方法
CN112450292A (zh) 一种玫瑰花紫娟红茶加工工艺
CN106235009A (zh) 一种香蒿保健锅巴
CN108925679A (zh) 陈皮与湖南黑茶茶饮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