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78258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78258A
CN107678258A CN201710626595.5A CN201710626595A CN107678258A CN 107678258 A CN107678258 A CN 107678258A CN 201710626595 A CN201710626595 A CN 201710626595A CN 107678258 A CN107678258 A CN 1076782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mode
intermediate transfer
transfer member
bear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2659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东峰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76782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7825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54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e.g.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or drum, conveyor bel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05Details of unit
    • G03G15/0131Details of unit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05Details of unit
    • G03G15/0131Details of unit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0136Details of unit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transfer member separable from recording member or vice versa, mode switch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42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 G03G15/0178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 G03G15/0189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0005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for removing solid developer or debris from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dium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535Stable handling of copy medium
    • G03G2215/00717Detection of physical properties
    • G03G2215/00772Detection of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emperature influencing copy sheet handl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03Plural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s
    • G03G2215/0119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03Plural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s
    • G03G2215/0119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 G03G2215/0122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 G03G2215/0125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or slanted
    • G03G2215/0129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or slanted horizontal medium transport path at the secondary transf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03Plural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s
    • G03G2215/0119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 G03G2215/0138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 recording medium carried by a transport belt
    • G03G2215/0141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 recording medium carried by a transport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被布置为能够在图像承载构件的一部分可以与中间转印带分离的配置中减少调色剂在图像承载构件上的粘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部被配置为执行第一模式以利用第一图像承载构件和第二图像承载构件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以及执行第二模式以在第二图像承载构件与中间转印构件分离的同时利用第一图像承载构件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控制部在第二模式的持续时间内温度的检测结果超过预定温度的情况下在第二模式的持续时间内执行临时使第二图像承载构件旋转的旋转处理。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有一种所谓的中间转印型串联配置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在这种图像形成装置内,设置有与调色剂颜色相对应的多个光导体(photoconductor),并且在各光导体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被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构件上并从中间转印构件被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以在该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日本专利公开No.2003-043770公开了如下的打印机:该打印机被配置为在形成全色图像的模式下使各光导体与中间转印带接触,而在形成黑色单色图像的模式下使彩色光导体与中间转印带分离。因为彩色光导体在后一模式下不与中间转印带接触,所以否则由这两个构件之间的磨损或接触压力引起的劣化减小。
然而,在像上述文件中的打印机那样光导体的一部分可能与中间转印带分离的这种配置中,已经存在调色剂和其它物质牢固地粘在与中间转印带分离的光导体的表面上的情况。于是,由于调色剂的这种粘附,已经存在当打印机输出全色图像时产生条纹状缺陷图像的情况。
发明内容
因此,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被布置为能够在图像承载构件的一部分可以与中间转印带分离的配置中减少调色剂等在图像承载构件上的结块。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图像形成装置包括:第一图像承载构件,被配置为在承载调色剂图像的同时旋转;第二图像承载构件,被配置为在承载调色剂图像的同时旋转;环状的中间转印构件,被配置为承载并且运送从第一图像承载构件和第二图像承载构件中的任一个或两个转印的并且将在转印部处被转印到记录介质的调色剂图像;切换机构,被配置为在第二图像承载构件与中间转印构件接触的状态和第二图像承载构件与中间转印构件分离的状态之间切换;清洁构件,被设置为与第二图像承载构件接触,并且被配置为随着第二图像承载构件的旋转而清洁第二图像承载构件的表面;温度检测部,被配置为检测温度;以及控制部,被配置为执行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中的任一者,所述第一模式是在第一图像承载构件和第二图像承载构件与中间转移构件接触的状态下调色剂图像被形成在第一图像承载构件和第二图像承载构件上并且被转印到中间转印构件以便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模式,所述第二模式是在第一图像承载构件与中间转印构件接触并且第二图像承载构件与中间转印构件分离的状态下调色剂图像被形成在第一图像承载构件上并且被转印到中间转印构件以便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模式,所述控制部被配置为在在第二模式的持续时间内温度检测部的检测结果超过预定温度的情况下执行旋转处理,在所述旋转处理中,在第二模式的持续时间内正处于停止状态的第二图像承载构件的旋转被开始并然后被停止。
参照附图阅读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例示了本公开的图像形成装置的配置的示意图。
图2是例示了图像形成部的配置的示意图。
图3A是例示了各图像形成部的所有感光鼓都与中间转印带接触的全接触状态的示意图。
图3B是例示了一部分感光鼓与中间转印带分离的部分接触状态的截面图。
图3C是例示了所有感光鼓都与中间转印带分离的全分离状态的截面图。
图4是例示了一次转印辊的移动机构的截面图。
图5是构成移动机构的凸轮的透视图。
图6A是例示了一次转印辊的保持器的形状的平面图。
图6B是一次转印辊的保持器的另一形状的平面图。
图7A是例示了移动机构的主要部分在彩色模式下的截面图。
图7B是例示了移动机构的主要部分在单色模式下的截面图。
图7C是例示了移动机构的主要部分在全分离状态下的截面图。
图8A是例示了移动机构的主要部分在彩色模式下的平面图。
图8B是例示了移动机构的主要部分在单色模式下的平面图。
图8C是例示了移动机构的主要部分在全分离状态下的平面图。
图9是例示了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10是例示了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过程的流程图。
图11是例示了在单色模式下连续打印张数和装置内的温度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2是例示了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过程的流程图。
图13是例示了第三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过程的流程图。
图14是例示了图像形成装置的作为比较的控制过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公开的图像形成装置。如图1所示,本公开的图像形成装置1包括所谓的中间转印型串联配置的图像形成部10,该图像形成部10包括设在装置本体1A内的四个图像形成单元Pa、Pb、Pc和Pd。图像形成装置1被配置为基于从文件读取的图像信息或从外部设备输入的图像信息来在记录介质S上输出并且形成图像。注意,记录介质S除了指普通纸之外,还指包括特殊纸(诸如涂料纸)的那些记录介质、具有特殊形状的那些记录介质(诸如信封和索引纸)、以及包括用于高射投影仪的塑料膜和布料的那些记录介质。
图像形成单元Pa、Pb、Pc和Pd分别被配置为形成黄色(Y)、品红(M)、青色(C)和黑色(K)调色剂图像。因为各图像形成单元的配置除了显影中所用的调色剂的颜色不同之外基本上是相同的,所以以下描述将通过以黄色图像形成单元Pa的配置为例来进行说明。
如图2中所示,图像形成单元Pa包括感光鼓1a、充电设备2、显影单元4以及清洁单元6。装置本体1A还包括曝光单元3,曝光单元3被配置为基于图像信息来扫描感光鼓1a。响应于图像形成过程的开始,感光鼓1a被驱动以按预定处理速度(例如,100mm/sec的圆周速度)如箭头R1所指示的那样旋转。感光鼓1a的表面通过包括充电辊2a和充电清洁器2b的充电设备2的邻近放电而被均匀地充电,然后由曝光单元13在感光鼓1a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在感光鼓1a上形成的静电潜像通过从显影单元4的显影剂承载构件4a供应的调色剂而被显现(即,被显影)为调色剂图像。
承载在感光鼓1a上的调色剂图像在一次转印部N1处被一次转印到用作中间转印构件的中间转印带7上,一次转印部N1形成在用作转印构件的一次转印辊5a和感光鼓1a之间。此时,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颗粒通过经由电压调节部83从一次转印电源82施加于一次转印辊5a的偏置电压(即,一次转印偏压)而被吸引到中间转印带7。留在感光鼓1a上的转印残留调色剂被清洁单元6收集,清洁单元6具有清洁刮刀6a和收集螺旋6b。
相应颜色的调色剂图像也类似地形成在图像形成单元Pb、Pc和Pd的感光鼓上。形成在各感光鼓上的调色剂图像被一次转印辊5b至5d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7上以便相互重叠,其中一次转印辊5b至5d被设置在中间转印带7的内周侧。
如图1中所示,中间转印带7是围着二次转印内辊8、张力辊17和从动辊18缠绕的环状带构件。中间转印带7被用作驱动辊的二次转印内辊8驱动,以在足够的张力被张力辊17施加于中间转印带7的状态下沿着感光鼓1a至1d的旋转在箭头R7的方向上旋转。
二次转印辊14被设置在相对于中间转印带7的旋转方向的图像形成单元Pa至Pd的下游,以跨中间转印带7面对二次转印内辊8。用作二次转印偏压的偏置电压经由电压调节部(未示出)从二次转印电源16施加于二次转印辊14。由此,承载在中间转印带7上的调色剂图像在二次转印部N2处被全体转印到记录介质S上,其中二次转印部N2形成在二次转印辊14和二次转印内辊8之间。在经过二次转印部N2之后留在中间转印带7上的诸如转印残留调色剂之类的粘合材料被带清洁设备11去除。
注意,本实施例采用逆向显影系统,并且在上述配置中施加的偏置电压根据该系统设置。也就是说,具有与带电调色剂的极性相同的极性(即,负极性)的充电偏置电压被施加到充电辊2a以使感光鼓1a至1d带上负极性的电。充电偏置电压可以是单独的负DC电压,或者也可以使用与AC电压叠加的DC电压。具有与带电调色剂的极性相反的极性(即,正极性)的偏置电压被施加到一次转印辊5a至5d和二次转印辊14以在一次转印部N1和二次转印部N2处静电吸引调色剂颗粒。
与这种图像形成过程并行地,设在装置本体1A中的片材馈送部执行朝向图像形成部10馈送记录介质S的操作。片材馈送部包括片材馈送盒和为每个片材馈送盒设置的馈送单元。馈送单元可以是减速辊类型或分离垫类型,并且被配置为在逐张地分离的同时馈送堆叠在片材馈送盒上的记录介质S。由片材馈送部馈送的记录介质S被递送到设置在二次转印部N2正前面的配准辊对15。配准辊对15对记录介质S的歪斜进行校正,并且还在与图像形成部10中的图像形成过程的推进同步的同时将记录介质S运送到二次转印部N2。
未定影调色剂图像已经在二次转印部N2处被转印到其上的记录介质S在被引导构件24和25引导的同时被传递到定影设备20。定影设备20由加热辊201和对向辊202组成,加热辊201用作定影辊,被诸如卤素加热器之类的热源203加热,对向辊202用作与加热辊201压力接触的压力辊。然后,记录介质S被夹在加热辊201和对向辊202之间的定影压合区处,并且被加热和加压以便使调色剂融化并且将图像定影到记录介质S上。
然后,调色剂图像已经被定影设备20定影到其上的记录介质S被传递到排放辊对(未示出)以被排放到排放盘。在执行双面打印的情况下,记录介质S在设在定影设备20和排放辊对之间的分支运送部处朝着逆向运送部被引导,并且在第一表面(即,前表面)被逆向运送部翻转为第二表面(即,后表面)的状态下被传递到双面运送部。然后,记录介质S被双面运送部运送到配准辊对15,并且图像再次在二次转印部N2处被转印到记录介质S的后表面。然后,记录介质S在定影设备20处被定影,然后被排放到排放盘。
在上述描述中已经描述了图像形成装置1输出彩色图像的操作,并且图像形成装置1还可以通过使用图像形成单元Pd来执行输出单色图像的操作。也就是说,图像形成装置1可以执行彩色模式的图像形成操作和单色模式的图像形成操作,在彩色模式下图像形成装置1通过使用四个图像形成单元Pa、Pb、Pc和Pd来输出全色图像,而在单色模式下图像形成装置1通过仅使用黑色图像形成单元Pd来输出黑色单色图像。
中间转印带的接触状态的切换
接着,将描述用于根据图像形成操作的模式来切换图像形成单元Pa、Pb、Pc和Pd的感光鼓1a至1d与中间转印带7之间的接触状态的操作。
如图3A所示,在彩色模式下在各感光鼓1a至1d与中间转印带7接触的状态下(即,在全接触状态下)执行图像形成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各感光鼓1a至1d随着中间转印带7旋转,并且调色剂图像由四个图像形成单元Pa至Pd并行地形成。
同时,如图3B所示,在单色模式下在黑色感光鼓1d与中间转印带7接触并且彩色感光鼓1a、1b和1c与中间转印带7分离的状态下(即,在部分接触状态下)执行图像形成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在感光鼓1d随着中间转印带7旋转并且由图像形成单元Pd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同时,感光鼓1a、1b和1c停止旋转。在单色模式执行期间,感光鼓1a、1b和1c与中间转印带7分离以减小否则由摩擦引起的磨损以及否则由这两个构件的接触压力引起的劣化。
彩色模式对应于图像形成操作中的第一模式,单色模式对应于第二模式。黑色感光鼓1d对应于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下共同地与中间转印构件接触的第一图像承载构件。每个彩色感光鼓1a、1b和1c对应于在第一模式下与中间转印构件接触、而在第二模式下与中间转印构件分离的第二图像承载构件。
注意,如图3C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能够切换到所有的感光鼓1a至1d与中间转印带7分离的状态,即,全分离状态。优选的是例如在更换中间转印带7时采用该状态,因为中间转印带7从感光鼓1a至1d松开。更进一步地,存在能够检测由各图像形成单元Pa至Pd形成的调色剂斑块的浓度的斑块浓度传感器28被设置在最下游的感光鼓1d和二次转印内辊8之间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通过在全分离状态下同时移动从动辊18来使中间转印带7与斑块浓度传感器28分离。
接着,将描述用于切换感光鼓1a至1d和中间转印带7之间的接触状态的切换机构。如图3A至3C中所示,各个一次转印辊5a至5d在接触位置和分离位置之间可移动,在接触位置上,各个一次转印辊5a至5d跨中间转印带7与对应的感光鼓1a至1d接触,在分离位置上,各个一次转印辊5a至5d与对应的感光鼓1a至1d分离。也就是说,中间转印带7通过一次转印辊5a至5d的移动而与感光鼓1a至1d接触和分离。
如图4中所示,一次转印辊5a至5d的移动机构40包括滑块构件29和30以及凸轮构件27,滑块构件29和30可以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于装置本体移动,凸轮构件27被配置为移动滑块构件。滑块构件包括黑色滑块(以下,Bk滑块)29和彩色滑块(以下,CL滑块)30,Bk滑块29被配置为移动黑色一次转印辊5d,CL滑块30被配置为移动黄色、品红色和青色的一次转印辊5a、5b和5c。Bk滑块29和CL滑块30是分开设置的。Bk滑块29对应于被配置为移动第一转印构件的第一致动部,CL滑块30对应于被配置为移动第二转印构件的第二致动部。在凸轮构件27由与凸轮驱动电机(未示出)连接的凸轮轴27a支撑的状态下,凸轮构件27分别与Bk滑块29和CL滑块30啮合。
如图5中所示,凸轮构件27包括凸台部271、第一凸轮表面272以及第二凸轮表面273,凸台部271被配置为与凸轮轴27a啮合以便不会相对地旋转,第一凸轮表面272被配置为与Bk滑块29的啮合部290啮合,第二凸轮表面273被配置为与CL滑块30的啮合部300啮合(同参见图8)。凸轮构件27被配置为使得当从凸轮轴27a的轴向方向看时第一凸轮表面272和第二凸轮表面273具有相互不同的形状,并且使得Bk滑块29和CL滑块30可以通过控制凸轮轴27a的旋转角度而被分别移动。在图5所示的例子的情况下,凸轮构件27被设置为使得每当凸轮构件27旋转120度时Bk滑块29和CL滑块30中的至少一个移动。
如图4中所示,Bk滑块29和CL滑块30与辊保持器25a、25b、25c和25d连接,辊保持器25a、25b、25c和25d被配置为保持相应的一次转印辊5a至5d。在辊保持器25a、25b、25c和25d当中,黄色辊保持器25a和品红色辊保持器25b被配置为随着滑块构件的移动一起摆动。
也就是说,当辊保持器25b在图6A中作为典型例子被例示时,辊保持器25a和25b是能以由装置本体支撑的摆动轴250为中心摆动的摆动构件,即,杠杆构件。摆动轴250的一侧和另一侧设有保持部251和突出部252,保持部251被配置为旋转地保持一次转印辊5a和5b,突出部252被配置为与CL滑块30啮合。同时,如图6B中所示,青色辊保持器25c和黑色辊保持器25d具有其中保持部253和突出部254被同轴地设置的形状,其中保持部253被配置为旋转地保持一次转印辊5c和5d,突出部254被配置为与Bk/CL滑块构件29和30啮合。
如图7A中所示,辊保持器25a至25d的突出部252和254与设在Bk/CL滑块构件29和30中的斜坡部291、301和302接触,并且当Bk/CL滑块构件29和30移动时沿着斜坡移动。在CL滑块30的斜坡部当中,与黄色和品红色,即杠杆类型的辊保持器25a和25b,相对应的斜坡部301和与青色辊保持器25c相对应的斜坡部302相反地倾斜。因此,移动机构被配置为使得当CL滑块30在图7A中的右方向和左方向上移动时彩色一次转印辊5a、5b和5c在相同的方向上相对于感光鼓1a、1b和1c移动。
如图7A至图7C中所示,Bk/CL滑块构件29和30分别可以在右边位置和左边位置之间移动。这里,右边位置和左边位置是指在Bk/CL滑块构件29和30的移动范围内在图7A至图7C中的右侧位置和左侧位置。取决于斜坡部301和302的倾斜方向的设置,当CL滑块30位于左边位置处时,彩色一次转印辊5a、5b和5c被保持在接触位置处,并且当CL滑块30位于右边位置处时,彩色一次转印辊5a、5b和5c被保持在分离位置处。当Bk滑块29位于左边位置处时,黑色一次转印辊5d被保持在接触位置处,当Bk滑块29位于右边位置处时,黑色一次转印辊5d被保持在分离位置处。
注意,Bk滑块29设有上推部292,上推部292被配置为邻接保持从动辊18的摆动臂21(也参见图4)。摆动臂21通过弹簧构件22的弹力使从动辊18与中间转印带7的内周表面压力接触并且沿着本体导轨(未示出)定位中间转印带7。上推部292通过抵抗与由斜坡部291引起的将黑色一次转印辊5d从接触位置移动到分离位置的操作相对应的弹簧构件22的推力来上推摆动臂21。
利用上面所述的这种布置,与图像形成操作的模式相对应地,移动机构40将一次转印辊5a至5d从接触位置移动到分离位置。如图7A和图8A中所示,在彩色模式下,通过凸轮构件27,CL滑块30被定位在左边位置处,Bk滑块29被定位在左边位置处。然后,因为所有的一次转印辊5a至5d全都被保持在接触位置处,所以各感光鼓1a至1d与中间转印带7接触。
如图7B和图8B中所示,在单色模式下,通过凸轮构件27,CL滑块30被定位在右边位置处,Bk滑块29被定位在左边位置处。然后,因为彩色一次转印辊5a、5b和5c被保持在分离位置处并且黑色一次转印辊5d被保持在接触位置处,所以只有黑色感光鼓1d与中间转印带7接触。
如图7C和图8C中所示,如果通过凸轮构件27,CL滑块30被定位在右边位置处、Bk滑块29被定位在右边位置处,则所有的一次转印辊5a至5d全都被保持在分离位置处。因此,实现了其中各感光鼓1a至1d与中间转印带7分离的全分离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摆动臂21被上推部292上推,并且从动辊18向上后退(同参见图3C)。
注意,在本实施例中,与单色模式下的位置类似的位置被设置为一次转印辊5a至5d的起始位置。也就是说,在打印作业的待机时间段期间,只有黑色一次转印辊5d位于接触位置处,而其它一次转印辊5a、5b和5c被保持在分离位置处(参见图7B和图8B)。然而,其它位置(例如,所有的一次转印辊5a至5d的分离位置)可以被设置为起始位置。
单色模式下的调色剂粘附
如上所述,在单色模式下,图像形成操作是通过在彩色感光鼓1a、1b和1c与中间转印带7分离的同时使用黑色感光鼓1d执行的。然而,在感光鼓1a、1b和1c的旋转在单色模式下停止的状态持续某个时间段的情况下,存在包括调色剂的粘合材料牢固地粘附在鼓的表面上的情况。也就是说,累积在清洁刮刀6a(参见图2)和感光鼓1a、1b和1c之间的调色剂和外部添加剂(诸如蜡)可以通过清洁刮刀6a的接触压力(即,压合压力)而压靠并且固定到鼓的表面。
已确认的是,特别是在装置本体内的温度由于实施在大量记录介质上连续形成图像的连续打印或连续馈送而升高的情况下,这样的调色剂粘附有可能发生。更进一步地,已知的是,随着图像形成装置1的操作时间增加,鼓表面由于感光鼓和其它构件(诸如清洁刮刀)之间的摩擦而磨损,使得感光鼓的表面粗糙度改变(通常是增大)。可设想的是,调色剂粘附在鼓表面上的发生机会由于这样的因素而改变。
如果在调色剂由于这样的因素而粘附在感光鼓1a、1b和1c的表面上的状态下输入彩色图像的打印作业,则可能产生缺陷图像。也就是说,条纹缺陷图像可能出现在从彩色图像形成单元Pa、Pb和Pc输出的调色剂图像中,因为这样的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操作是在调色剂粘附已经沿着清洁刮刀6a的接触部发生的状态下执行的。
这里,根据本实施例,临时旋转彩色感光鼓1a、1b和1c的操作是在单色模式的持续时间内满足预定条件的情况下执行的,以便避免调色剂粘附的这种不利结果。下面将沿着由控制部执行的流程图来描述图像形成装置1的具体示例性布置。
注意,以下控制过程是由包括如图9中所示的主控制电路100的控制部执行的。用作整体地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的控制部的主控制电路100包括用作控制程序的执行部的中央处理单元(CPU)100、用作存储部的只读存储器(ROM)102和随机存取存储器(RAM)103。ROM102和RAM 103临时地和/或永久地存储数据,诸如用于打印作业的控制程序和设置信息。
主控制电路100从以下组件接收输入信号:温度和湿度传感器S1,其被配置为检测图像形成装置1内的温度和湿度;定时器S2,其能够对控制过程的每个步骤中的经过时间进行计数;以及耐久性计数器S3,其被配置为记录从图像形成装置1输出的图像的数量。温度和湿度传感器S1是能够检测装置内的温度变化的示例性温度检测部。定时器S2和耐久性计数器S3可以被其功能由CPU 101实现的软件系统取代。
主控制电路100还能够根据控制过程来控制驱动电机M1至M4。ITB(中间转印带)驱动电机M1驱动二次转印内辊8以使中间转印带7旋转。鼓驱动电机M2和M3是分别针对彩色感光鼓1a、1b和1c以及黑色感光鼓1d提供的,并且使对应的感光鼓旋转。凸轮驱动电机M4通过凸轮轴27a的中介而使凸轮构件27旋转。
注意,凸轮驱动电机M4由例如步进电机组成,并且CPU 101可以从凸轮驱动电机M4的驱动量检测凸轮构件27的旋转相位。然而,诸如直接检测中间转印带7的位置的传感器之类的另一检测机构可以被设置,只要它是能够检测感光鼓1a至1d是否与中间转印带7接触的布置即可。
第一实施例
将首先沿着图10中的流程图来描述第一实施例的控制过程。响应于将打印作业输入到图像形成装置1,CPU 101在步骤S101中开始使黑色感光鼓1d和中间转印带7旋转,并且在步骤S102中确定要输出的图像是彩色图像还是单色图像。
单色模式
当要输出单色图像(即,在步骤S102中为是)时,单色模式被选择,并且在步骤S103中开始在黑色图像形成单元Pd中形成调色剂图像。此时,彩色一次转印辊5a、5b和5c位于分离位置处,并且彩色感光鼓1a、1b和1c停止它们的旋转。在单色模式下,在步骤S104中监视由温度和湿度传感器S1检测的装置内的温度(即,装置内温度T)是否超过预定温度T1的同时,CPU 101在步骤S111中继续进行打印作业。
在装置内温度T达到等于或大于预定温度T1的值(即,在步骤S104中为是)的情况下,CPU 101在步骤S105中将模式转变为调色剂粘附避免模式,并且在步骤S106中判断连续打印张数P是否超过预定张数P1。这里,连续打印张数P是在单色模式下当装置内温度T已经达到预定温度T1时之后在其上形成图像的记录介质S的数量。在连续打印张数P小于预定张数P1(即,在步骤S106中为否)的情况下,CPU 101从调色剂粘附避免模式离开并且继续进行平常的打印作业。
在连续打印张数P等于或大于预定张数P1(即,在步骤S106中为是)的情况下,CPU101执行使彩色感光鼓1a、1b和1c临时旋转的过程。也就是说,在步骤S107中驱动对应的驱动电机M3长达某个时间段之后,CPU 101在步骤S108中执行停止旋转的过程。虽然驱动电机M3的驱动时间是任意的,但是优选的是将驱动时间设置为小于按感光鼓1a、1b和1c的旋转量算的一转,例如,60毫秒,因为这足以避免调色剂粘附。感光鼓1a、1b和1c在被保持与中间转印带7分离的同时被驱动旋转。
在CPU 101执行感光鼓1a、1b和1c的旋转的情况下,CPU 101在步骤S109中重置连续打印张数P的值,并且在步骤S110中继续打印作业。然后,当作为打印作业输入的张数的图像的输出已经结束(即,在步骤S110中为是并且在步骤S111中为是)时,CPU 101在步骤S112中停止感光鼓1d和中间转印带7的旋转以完成打印作业。
彩色模式
同时,在要输出彩色图像(即,在步骤S102中为否)的情况下,CPU 101在步骤S121中开始使彩色感光鼓1a、1b和1c旋转,并且在步骤S122中通过移动机构40来使一次转印辊5a、5b和5c接近对应的感光鼓。当确认一次转印辊5a、5b和5c已经达到接触位置(即,在步骤S123中为是)时,各图像形成单元Pa、Pb、Pc和Pd在步骤S124中开始形成调色剂图像。
当作为打印作业输入的彩色图像张数的输出在步骤S125中完成时,CPU 101在步骤S126中使彩色一次转印辊5a、5b和5c朝向分离位置移动。然后,在确认各个一次转印辊5a至5d位于它们的起始位置处(即,在步骤S127中为是)之后,CPU 101在步骤S128中停止感光鼓1a至1d和中间转印带7的旋转以完成打印作业。
温度和连续打印张数的阈值的设置
这里,将描述用于在单色模式下执行彩色感光鼓1a、1b和1c的旋转处理的条件的设置。图11是表示在单色模式的持续时间内连续打印张数和装置内的温度之间的关系的图表。装置内温度是由温度和湿度传感器S1测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外壳内的温度,彩色鼓温度和黑色鼓温度是在感光鼓1a至1d周围测量的温度。
如该曲线图中所指示的,装置内温度和彩色鼓温度随着连续打印张数在0至1000张的范围内增加而升高,而在超过1000张的范围内几乎是恒定的。更进一步地,当检查感光鼓1a、1b和1c的表面上的调色剂粘附是否出现时,确认在小于2000张连续打印张数的范围内没有太多必要去考虑调色剂粘附。
然后,在本实施例中,37摄氏度的装置内温度被设置为阈值,即,预定温度T1被设置为37摄氏度,以作为彩色感光鼓1a、1b和1c已经达到大致恒定的温度范围的粗略指示。更进一步地,因为在装置内温度高的状态下过去某个时间段的情况下发生调色剂粘附,所以连续打印张数的阈值被设置为1000张,即,预定张数P1=1000张。然而,优选的是,与诸如装置内温度升高的可能性和调色剂凝结的趋势之类的特性相对应地,适当地改变这种阈值。
下面将通过与作为比较的控制过程进行比较来描述本实施例的优点。如图14所示,作为比较的控制过程与本实施例的控制过程的不同之处在于,不执行调色剂粘附避免模式的过程(即,图10中的步骤S104至S108)。因此,当预定张数的图像的输出在步骤S113中完成时,不管单色模式下装置内温度的波动和其它状况如何,CPU 101在步骤S114中停止感光鼓1d和中间转印带7,并且完成打印作业。
然而,在如上所述的这种配置中,如果多于2000个的单色图像的打印作业请求输出被输入,则存在在彩色感光鼓1a、1b和1c上出现调色剂粘附的可能性。即使打印作业是少于2000张的打印作业,也存在如果单色模式打印作业被重复地输入或者如果环境温度高则出现调色剂粘附的可能性。
相反,根据本实施例,在装置内温度T超过预定温度T1的状态下执行多于预定张数P1的连续打印的情况下,如图10中的步骤S107和S108中所示的那样执行临时使感光鼓1a、1b和1c旋转的操作。换句话说,在单色模式下,在单色模式执行期间温度和湿度传感器S1的检测结果超过预定温度的状态下,执行旋转处理。由此,引起调色剂粘附的可能性降低,因为在累积在清洁刮刀6a的接触部处的调色剂牢固地粘附在鼓表面上之前,感光鼓1a、1b和1c相对于清洁刮刀6a相对移动。也就是说,除了通过在单色模式下使彩色感光鼓1a、1b和1c与中间转印带7分离来延长彩色感光鼓1a、1b和1c的寿命之外,还可以降低引起否则由调色剂粘附引起的缺陷图像的可能性。
注意,本实施例已经被描述为使得在温度条件和连续打印张数的条件同时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执行感光鼓1a、1b和1c的旋转。也就是说,本实施例已经被描述为使得CPU 101基于温度和湿度传感器S1的检测结果以及来自耐久性计数器S3的信号来执行感光鼓的旋转处理。注意,CPU 101可以基于温度和连续打印张数中的任一条件来做出这样的决策。例如,可设想利用如下配置来避免调色剂粘附:当单色模式下的连续打印张数变为多于预定张数(例如,多于2000张)时,使感光鼓1a、1b和1c旋转。更进一步地,如果引起调色剂粘附的容易性由于感光鼓1a、1b和1c的磨损而波动,则可以基于来自耐久性计数器S3的信号来改变执行旋转处理的条件。
更进一步地,使用如下清洁刮刀6a的布置已经在本实施例中被描述为被配置为清洁图像承载构件的清洁构件:清洁刮刀6a被布置为从感光鼓1a的旋转方向(即,图2中的箭头R1)的相反方向邻接感光鼓1a。然而,即使在使用被布置为从与相反方向相对的背向方向邻接感光鼓的刮刀构件以及使用与橡胶刮刀不同形状和材料的清洁构件的情况下,调色剂粘附也可能发生。因此,本公开的技术也适用于使用这种清洁构件的情况。
第二实施例
接下来将沿着图12中的流程图来描述第二实施例的控制过程。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采用图像形成部10的连续操作时间τ,而不是连续打印张数。
响应于将打印作业输入到图像形成装置1,CPU 101在步骤S201中开始使黑色感光鼓1d和中间转印带7旋转,并且在步骤S202中确定要输出的图像是彩色图像还是单色图像。
单色模式
在要输出单色图像(即,在步骤S202中为是)的情况下,CPU 101选择单色模式,并且在步骤S203中开始在黑色图像形成单元Pd中形成调色剂图像。此时,彩色一次转印辊5a、5b和5c位于分离位置处,并且彩色感光鼓1a、1b和1c被保持处于其旋转停止的状态。在单色模式下,在步骤S204中监视由温度和湿度传感器S1检测的装置内温度T是否超过预定温度T1的同时,CPU 101在步骤S211中继续进行打印作业。
在装置内温度T达到等于或大于预定温度T1的值(即,在步骤S204中为是)的情况下,CPU 101在步骤S205中将模式转变为调色剂粘附避免模式,并且在步骤S206中判断连续操作时间τ是否超过预定时间τ1。这里,连续操作时间τ是在单色模式下当装置内温度T已经达到预定温度T1之后图像形成部10操作的时间。预定时间τ1是通过考虑调色剂的凝结性和其它条件而被设置为在装置内温度T超过预定温度T1的状态下直到发生调色剂粘附时的时间的粗略指示的值。预定时间τ1被设置为例如30分钟。在连续操作时间τ小于预定时间τ1(即,在步骤S206中为否)的情况下,CPU 101从调色剂粘附避免模式离开,并且继续进行平常的打印作业。
在连续操作时间τ大于预定时间τ1(即,在步骤S206中为是)的情况下,CPU 101执行临时使处于停止状态的彩色感光鼓1a、1b和1c旋转的过程。也就是说,在步骤S207中驱动对应的驱动电机M3之后的预定时间段过去之后,CPU 101在步骤S208中执行停止旋转的过程。如此使感光鼓1a、1b和1c旋转该预定时间段中的驱动电机M3的驱动时间被设置为例如60毫秒。在CPU 101执行感光鼓1a、1b和1c的旋转的情况下,CPU 101在步骤S209中重置连续操作时间τ的值,并且在步骤S210中继续进行打印作业。然后,当作为打印作业输入的张数的图像的输出结束(即,在步骤S210中为是并且在步骤S211中为是)时,CPU 101在步骤S212中停止感光鼓1d和中间转印带7的旋转以完成打印作业。
彩色模式
同时,在要输出彩色图像(即,在步骤S202中为否)的情况下,CPU 101在步骤S221中开始使彩色感光鼓1a、1b和1c旋转,并且在步骤S222中通过移动机构40来使一次转印辊5a、5b和5c接近对应的感光鼓。当确认一次转印辊5a、5b和5c已经达到接触位置(即,在步骤S223中为是)时,各图像形成单元Pa、Pb、Pc和Pd在步骤S224中开始形成调色剂图像。
当作为打印作业输入的彩色图像张数的输出在步骤S225中完成时,CPU 101在步骤S226中使彩色一次转印辊5a、5b和5c朝向分离位置移动。然后,在确认各个一次转印辊5a至5d位于它们的起始位置处(即,在步骤S227中为是)之后,CPU 101在步骤S228中停止感光鼓1a至1d和中间转印带7的旋转以完成打印作业。
根据本实施例,在装置内温度T超过预定温度T1的状态下已经过去大于预定时间τ1的时间的情况下,如图12中的步骤S207和S208中所示那样执行临时使感光鼓1a、1b和1c旋转的操作。因此,可以以与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相同的方式降低引起调色剂粘附的可能性并且降低生成缺陷图像的可能性。
注意,尽管本实施例已经被描述为使得在温度条件和连续操作时间的条件同时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执行感光鼓1a、1b和1c的旋转,但是CPU 101可以通过连续操作时间的单个条件来执行类似的处理。也就是说,可设想利用当从单色模式的执行开始起过去的时间(即,连续操作时间)变为大于预定时间(例如,大于60分钟)时使感光鼓1a、1b和1c旋转的这种配置来避免调色剂粘附。
第三实施例
接下来将沿着图13中的流程图来描述第三实施例的控制过程。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当在单色模式下在前一个打印作业的持续时间内满足预定条件时,在彩色模式下执行后一个打印作业之前,插入用于避免调色剂粘附的过程,即,步骤S325。
响应于将打印作业输入到图像形成装置1,CPU 101在步骤S301中开始使黑色感光鼓1d和中间转印带7旋转,并且在步骤S302中确定要输出的图像是彩色图像还是单色图像。
单色模式
在要输出单色图像(即,在步骤S302中为是)的情况下,CPU 101选择单色模式,并且在步骤S303中开始在黑色图像形成单元Pd中形成调色剂图像。此时,彩色一次转印辊5a、5b和5c位于分离位置处,并且彩色感光鼓1a、1b和1c被保持处于它们的旋转停止的状态。在单色模式下,在步骤S304中监视由温度和湿度传感器S1检测的装置内温度T是否超过预定温度T1的同时,CPU 101在步骤S311中继续进行打印作业。
在装置内温度T达到等于或大于预定温度T1的值(即,在步骤S304中为是)的情况下,CPU 101在步骤S305中将模式转变为调色剂粘附避免模式,并且在步骤S306中判断连续打印张数P或连续操作时间τ是否超过预定阈值(即,预定张数P1或预定时间τ1)。这里,连续打印张数P、连续操作时间τ和它们的阈值可以以与上述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相同的方式设置。在连续打印张数P和连续操作时间τ都小于阈值(即,在步骤S306中为否)的情况下,CPU 101从调色剂粘附避免模式离开,并且继续进行平常的打印作业。
在连续打印张数P或连续操作时间τ大于阈值(即,在步骤S306中为是)的情况下,CPU 101执行临时使彩色感光鼓1a、1b和1c旋转的处理。也就是说,在步骤S307中驱动对应的驱动电机M3长达某个时间段之后,CPU 101在步骤S308中执行停止旋转的处理。驱动电机M3的驱动时间被设置为例如60毫秒。在CPU 101执行感光鼓1a、1b和1c的旋转的情况下,CPU101在步骤S309中重置连续打印张数P的值,并且在步骤S310中继续进行打印作业。然后,当作为打印作业输入的张数的图像的输出结束(即,在步骤S310中为是并且在步骤S311中为是)时,CPU 101在步骤S312中停止感光鼓1d和中间转印带7的旋转以完成打印作业。
彩色模式
同时,在要输出彩色图像(即,在步骤S302中为否)的情况下,CPU 101在步骤S321中开始使彩色感光鼓1a、1b和1c旋转。这里,CPU 101通过参照前一个打印作业中的信息来确定在待机时间段的持续时间内是否有可能发生调色剂粘附。也就是说,CPU 101在步骤S322中确定前一个打印作业是否已经在单色模式下执行,在步骤S323中确定装置内温度是否已经超过预定温度T1,并且在步骤S324中确定从前一个作业的完成到当前作业的输入是否已经过去了预定待机时间τ2。
然后,在这些条件全都满足的情况下,CPU 101在将一次转印辊5a、5b和5c移动到接触位置之前使彩色感光鼓1a、1b和1c空转某个时间段。感光鼓1a、1b和1c空转的时间段被设置为使得粘附的调色剂或近乎处于接近粘附的状态的调色剂可以完全被清洁刮刀6a去除。在上述条件未被满足的情况下,至少这样的时间段被设置为长于使鼓空转的时间段。
此后,CPU 101在步骤S326中通过移动机构40来使一次转印辊5a、5b和5c接近相应的感光鼓。当确认一次转印辊5a、5b和5c已经到达接触位置(即,在步骤S327中为是)时,各图像形成单元Pa、Pb、Pc和Pd在步骤S328中开始形成调色剂图像。
当作为打印作业输入的彩色图像张数的输出在步骤S329中完成时,CPU 101在步骤S330中使彩色一次转印辊5a、5b和5c朝向分离位置移动。然后,在确认各个一次转印辊5a至5d位于它们的起始位置处(即,在步骤S331中为是)之后,CPU 101在步骤S332中停止感光鼓1a至1d和中间转印带7的旋转以完成打印作业。
根据本实施例,在装置内装置T超过预定温度T1的状态下,在已经输出大于预定张数P1的图像数量或者已经过去大于预定时间τ1的时间的情况下,如图13中的步骤S307和S308中所示那样执行临时使感光鼓1a、1b和1c旋转的操作。因此,可以以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相同的方式降低调色剂粘附发生的可能性并且降低生成缺陷图像的可能性。
除此之外,在本实施例中,当要在单色模式之后在彩色模式下执行打印作业的情况下满足某个条件时,CPU 101在步骤S325中执行感光鼓1a、1b和1c的空转。这种配置使得即使调色剂在待机时间段的持续时间内已粘附或者变得接近粘附状态,也可以通过空转操作来用清洁刮刀6a去除或减少粘合材料。由此,可以进一步降低引起调色剂粘附的可能性。
虽然在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使用带构件作为中间转印构件的布置,但是这种布置可以由使用例如鼓构件的中间转印构件的布置取代,只要可以使调色剂图像被一次形成在其上的图像承载构件与调色剂图像将被转印到其上的中间转印构件接触/分离即可。更进一步地,尽管前述实施例已经被描述为使得在第一模式下形成单色图像并且在第二模式下形成彩色图像,但是另一操作可以执行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例如,第一模式可以是通过除了彩色调色剂之外还使用透明调色剂来输出光泽图像的模式,第二模式可以是不使用透明调色剂来输出图像的模式。
更进一步地,虽然能够共同切换彩色感光鼓1a、1b和1c与中间转印带7之间的接触位置的移动机构40在以上实施例中已经被描述为一个示例性切换机构,但是可以使用被配置为使单个的感光鼓与中间转印带接触/分离的切换机构。更进一步地,在根据图像形成操作的模式来将图像承载构件的一部分切换为将被使用/将不被使用的情况下,切换机构可以是切换图像承载构件的至少该部分相对于中间转印构件的接触/分离状态的部件。
其它实施例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通过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来实现,该计算机读出并执行记录在存储介质(也可以被更完整地称为“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例如,一个或多个程序)以执行一个或多个上述实施例的功能和/或包括用于执行一个或多个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一个或多个电路(例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并且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通过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通过例如从存储介质读出并执行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执行一个或多个上述实施例的功能和/或控制一个或多个电路执行一个或多个上述实施例的功能而执行的方法来实现。计算机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并且可以包括分开的计算机或分开的处理器的网络以读出并执行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可以例如从网络或存储介质提供给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例如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分布式计算系统的存储器、光学盘(诸如紧凑盘(CD)、数字多功能盘(DVD)或蓝光盘(BD)TM)、闪存设备、内存卡等。
其它实施例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通过如下的方法来实现,即,通过网络或者各种存储介质将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软件(程序)提供给系统或装置,该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或是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读出并执行程序的方法。
虽然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要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权利要求的范围要被赋予最宽泛的解释以便包含所有这样的修改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10)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图像承载构件,被配置为在承载调色剂图像的同时旋转;
第二图像承载构件,被配置为在承载调色剂图像的同时旋转;
环状的中间转印构件,被配置为承载并且运送从第一图像承载构件和第二图像承载构件中的任一个或两个转印的并且将在转印部处被转印到记录介质的调色剂图像;
切换机构,被配置为在第二图像承载构件与中间转印构件接触的状态和第二图像承载构件与中间转印构件分离的状态之间切换;
清洁构件,被设置为与第二图像承载构件接触,并且被配置为随着第二图像承载构件的旋转而清洁第二图像承载构件的表面;
温度检测部,被配置为检测温度;以及
控制部,被配置为执行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中的任一者,所述第一模式是在第一图像承载构件和第二图像承载构件与中间转移构件接触的状态下调色剂图像被形成在第一图像承载构件和第二图像承载构件上并且被转印到中间转印构件以便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模式,所述第二模式是在第一图像承载构件与中间转印构件接触并且第二图像承载构件与中间转印构件分离的状态下调色剂图像被形成在第一图像承载构件上并且被转印到中间转印构件以便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模式,所述控制部被配置为在在第二模式的持续时间内温度检测部的检测结果超过预定温度的情况下执行旋转处理,在所述旋转处理中,在第二模式的持续时间内正处于停止状态的第二图像承载构件的旋转被开始并然后被停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控制部被配置为:如果在在第二模式的持续时间内温度检测部的检测结果超过预定温度的状态下已经输出的记录介质的数量超过预定张数,则执行所述旋转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控制部被配置为:如果在在第二模式的持续时间内温度检测部的检测结果超过预定温度的状态下已经过去预定时间,则执行所述旋转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控制部被配置为:如果所述控制部检测到在在第二模式的持续时间内温度检测部的检测结果超过预定温度的状态下已经输出的记录介质的数量超过预定张数或者在在第二模式的持续时间内温度检测部的检测结果超过预定温度的状态下已经过去预定时间,则执行所述旋转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控制部被配置为使得:如果在第二模式的持续时间内温度检测部的检测结果超过预定温度,以及如果自第二模式结束起已经过去预定待机时间,则所述控制部执行使第二图像承载构件在与中间转印构件分离的状态下旋转的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控制部被配置为使得:如果在第二模式的持续时间内温度检测部的检测结果超过预定温度,以及如果所述控制部在第二模式已经完成之后执行第一模式,则所述控制部在通过切换机构使第二图像承载构件与中间转印构件接触之前执行使第二图像承载构件旋转的操作以便开始第一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图像承载构件在所述旋转处理中的旋转量小于一转。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第一转印构件,被配置为将承载在第一图像承载构件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构件;以及
第二转印构件,被配置为将承载在第二图像承载构件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构件,
其中,所述中间转印构件是环状的带构件,并且所述第一转印构件和第二转印构件设置在带构件的内周侧,并且
其中,所述切换机构被配置为:通过在接触位置和分离位置之间移动第二转印构件来切换第二转印构件和中间转印构件之间的接触和分离,在所述接触位置上,第二转印构件跨中间转印构件与第二图像承载构件接触,在所述分离位置上,第二转印构件与第二图像承载构件分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其中,所述切换机构包括:
驱动电机,由所述控制部控制,
凸轮构件,由所述驱动电机旋转,
第一致动部,由所述凸轮构件致动,并且被配置为使第一转印构件与第一图像承载构件邻接和分离,以及
第二致动部,由所述凸轮构件致动,并且被配置为使第二转印构件与第二图像承载构件邻接和分离,并且
其中,所述凸轮构件被配置为使得根据凸轮构件的旋转相位来分别移动第一转印构件和第二转印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控制部被配置为使得在第一模式下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彩色图像并且在第二模式下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单色图像。
CN201710626595.5A 2016-08-02 2017-07-28 图像形成装置 Pending CN10767825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52177 2016-08-02
JP2016152177A JP2018022001A (ja) 2016-08-02 2016-08-02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78258A true CN107678258A (zh) 2018-02-09

Family

ID=610692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26595.5A Pending CN107678258A (zh) 2016-08-02 2017-07-28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039212A1 (zh)
JP (1) JP2018022001A (zh)
CN (1) CN107678258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00056B2 (ja) * 2017-07-18 2022-01-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10402137B1 (en) * 2018-10-11 2019-09-03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of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7322469B2 (ja) * 2019-04-01 2023-08-08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336267B2 (ja) * 2019-06-07 2023-08-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121844A (ja) * 2020-01-31 2021-08-2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
JP7486046B2 (ja) 2020-05-13 2024-05-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62838A2 (en) * 1998-06-01 1999-12-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forming method
WO2005036276A1 (ja) * 2003-10-08 2005-04-2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画像形成装置
CN1928728A (zh) * 2005-09-09 2007-03-14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设备
JP2012123281A (ja) * 2010-12-10 2012-06-28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CN104423223A (zh) * 2013-09-03 2015-03-18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62838A2 (en) * 1998-06-01 1999-12-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forming method
WO2005036276A1 (ja) * 2003-10-08 2005-04-2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画像形成装置
CN1928728A (zh) * 2005-09-09 2007-03-14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设备
JP2012123281A (ja) * 2010-12-10 2012-06-28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CN104423223A (zh) * 2013-09-03 2015-03-18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039212A1 (en) 2018-02-08
JP2018022001A (ja) 2018-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78258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495059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26031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7860410B2 (en) Transfer device including detecting mechanism for detecting replacement belt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578026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粉体塗布装置
JP4113635B2 (ja)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装置
US863914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20008970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leaning method
JPH07311531A (ja) 電子写真記録装置
JP200503781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40896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01999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21579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098345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erforming return control using environmental history information
US901458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1075329A (ja) カラー画像記録装置
JP3116839B2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26470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282278A (ja) 電子写真記録装置
JP200000311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28344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2次転写ベルト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JP376716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31799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1786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9455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0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