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72420B - 出风装置和具有这种出风装置的汽车 - Google Patents

出风装置和具有这种出风装置的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72420B
CN107672420B CN201710645804.0A CN201710645804A CN107672420B CN 107672420 B CN107672420 B CN 107672420B CN 201710645804 A CN201710645804 A CN 201710645804A CN 107672420 B CN107672420 B CN 1076724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lamellae
edge
link
outlet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4580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72420A (zh
Inventor
C.埃勒斯
R.R.戈梅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olkswagen AG
Original Assignee
Volkswagen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olkswagen AG filed Critical Volkswagen AG
Publication of CN1076724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724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724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724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4Nozzles; Air-diffusers
    • B60H1/3414Nozzles; Air-diffusers with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air stream direction
    • B60H1/3421Nozzles; Air-diffusers with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air stream direction using only pivoting shut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4Nozzles; Air-diffusers
    • B60H2001/3471Details of actua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出风装置(5),其具有一排可转动支承在出风装置(5)的壳体(8)中的主薄片(13)和补充所述主薄片的边缘薄片(15),其中主薄片(13)借助可转动地支承其上的第一联杆(16)相连接,其中边缘薄片(15)借助可转动地支承其上的第二联杆(19)与相邻的主薄片(13')有效连接,其中主薄片(13)以及边缘薄片(15)能够同时地并且以相同方向从第一终端位置(17)转动到第二终端位置(18)中并且可以返回,其中边缘薄片(15)设置在所述一排主薄片(13)的端部处,在该端部气流(19)在第二终端位置(18)中是偏转的。边缘薄片(15)在朝向第二终端位置(18)的转动运动的过程中能够以比主薄片(13)更大的转角转动。

Description

出风装置和具有这种出风装置的汽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出风装置。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这种出风装置的汽车。
背景技术
在许多不同的实施例中,出风装置已经长久已知。因此,DE 298 17 513U1描述了一种用于具有多个薄片的用于机动车的出风装置(在此被称为通风口),这些薄片由所谓的内部的和两个外部的或最后的薄片形成。内部薄片与第一控制片可转动地相连。外部的薄片以比内板更小的转动角度转动。外部薄片的运动通过共同的第二控制片来实现,第二控制盘与内部薄片有效连接。控制片的作用点位于相关的薄片的平面内。DE 101 30 951 A1描述了一种出风装置,其被称为交通工具的空气引导装置,其在中央薄片的任一侧上具有两个薄片,所述薄片借助联杆形式的共同的联动装置被调节或转动。中央薄片可独立于其他薄片调节。联杆在剩余薄片上的薄片铰接点或作用点可以通过剩余薄片的位于薄片平面之外的凸缘实现。从DE 10 2012 022 364 A1已知一种此类的出风装置,彼此耦连的薄片在其关闭位置中至少部分重叠地布置。此外,相邻的薄片具有相互对应的呈凹部形状的形状配合元件和被其容纳的凸缘,由此形成密封。EP 1 204 538 B1描述了一种具有薄片的出风装置,其中外薄片或主薄片通过共同的第一联杆可转动地彼此连接。此外,设置边缘薄片,其通过第二联杆与相邻的主薄片有效连接。所述边缘薄片的转动范围选择为小于主薄片的旋转范围。联杆的作用点位于关联的薄片的平面内。所述边缘薄片仅在主薄片的打开位置中有效地并且部分地被挡板遮盖。在关闭位置,边缘薄片完全布置在挡板后面,因此不支持关闭功能或者说完全停止作用。
此外在实践中已知与此类传统的出风装置的产生的气流相关的、不利的、所谓的重定向效应,这种出风装置限制了所述气流的方向性。这种不利效应由这种情况导致,即通过薄片从其对应于出风装置的关闭位置的第一终端位置转动到其对应于薄片的最大可能的转动范围的第二终端位置、首先全部流过的空气向所选的方向(例如向交通工具的侧窗)偏转,但是然后由于边缘薄片与出风装置的承载薄片的壳体的壳体壁的间隔以及因此构成的缝隙、会在与所述侧窗相邻布置的边缘薄片和壳体壁之间出现边缘气流,其平行于或者很大程度上平行于壳体延伸并且因此损害了主气流向所述侧窗的的期望的传播,因此整体气流不能保持其原本设置的方向,也即朝向侧窗的方向。以下开始描述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现有技术改进的出风装置。此外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交通工具、尤其是汽车,其具有至少一个这种出风装置。
以一种出风装置、尤其是用于交通工具的内部空间的出风装置为基础,其具有一排可转动支承在出风装置的壳体中的主薄片和补充所述主薄片的边缘薄片,其中主薄片借助可转动地支承在主薄片上的联杆相连接,其中边缘薄片借助可转动地支承在边缘薄片上的第二联杆与相邻的主薄片有效连接,其中主薄片以及边缘薄片能够同时地并且以相同的旋转方向从第一终端位置转动到第二终端位置中并且可以返回,其中边缘薄片设置在所述一排主薄片的端部处,在该端部气流在第二终端位置中是偏转的,并且其中第一终端位置对应出风装置的闭合位置,在所述闭合位置中气流完全地或者至少基本上完全地被阻挡,而第二终端位置对应出风装置的打开位置,在所述打开位置中利用最大的或者近似最大的转角向内部空间提供气流,在此这样完成所提出的任务,即边缘薄片在朝向第二终端位置的转动运动的过程中能够以比主薄片更大的转角转动。
通过上述措施,在薄板的所述第二终端位置中保证了出风装置紧密关闭的情况下、在薄片的所述第二终端位置中阻止了在边缘薄片和承载薄片的壳体的壳体壁之间形成不利的边缘气流,抑或至少有效减小了这种边缘气流,因为边缘薄片基于能够实现的更大的转角而在所述第二终端位置中至少局部地紧贴在壳体壁上并且因此关闭了在边缘薄片和壳体壁之间传统上存在的缝隙。按照本发明的出风装置借助更简单和更廉价的措施一方面在薄片的第一终端位置中密封关闭,并且另一方面在第二终端位置中至少有效地阻止或减小前述边缘气流的形成以及保证了气流的所选的方向。
据此规定,所述联杆优选地设置在与主薄片和边缘薄片相同的高度上,从而节省了安装空间。更优选地,联杆布置在薄片的上游,由此联杆对下游观察者而言很大程度上是不可见的。如本发明进一步规定的那样,联杆被这样设计并连接到主薄片和/或边缘薄片上,使得联杆不会侵入到主薄片和/或边缘薄片的转动区域中。作为该措施的结果,有利地确保了在薄片的整个转动运动期间,联杆不会与由薄片的旋转轴限定出的平面相交。为此,第一联杆优选地在相应主薄片的第一作用点处与所述主薄片可旋转地连接,第一作用点优选地布置在相关薄片平面的外侧。以这种方式,在整个旋转路径上操纵薄片的必要力保持在可接受的水平。此外,不会发生自锁。因此,传统上为了避免薄片和第一联杆之间的碰撞而在主薄片中可能需要的槽形凹部因此是多余的。
根据本发明的特别简单和功能稳定的实施例,所述第一作用点由相应主薄片的从薄片平面突出的凸缘形成。根据第一联杆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第一联杆由沿着主薄片延伸并且与主薄片间隔开的第一联杆部段形成,所述第一联杆部段与每个主薄片间接地通过朝向每个凸缘引导的第二联杆部段相连。由此可防止第一联杆与主薄片的碰撞。作为其备选,在对应凸缘的长度时,第一联杆部段也可以直接连接在各个第二凸缘上,由此产生第一联杆的简化的造型,其因此仅通过第一联杆部段构成。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联杆部段可以具有直线或至少局部弯曲的延伸形状。通过选择第一联杆的弯曲的延伸形状,主薄片的运动范围以及尺寸都不会受限于第一联杆。
关于第二联杆,其优选可旋转地支承在边缘薄片的作用点上,该作用点布置在边缘薄片的薄片平面内或附近。“边缘薄片15的薄片平面附近”在此这样理解,即虽然所述作用点在边缘薄片的薄片平面之外、布置在尤其当前未标注的边缘薄片的凸缘上,但是该作用点相较于第一作用点相对关联的主薄片、更接近地、尤其明显更接近边缘薄片的薄片平面。在另一端,第二联杆可旋转地支承在相邻的主薄片的另外的作用点上。该另外的作用点被布置在相邻主薄片的薄片平面之外。通过上述措施,相较于主薄片的更大的转角特别简单地实现。此外优选地,所述相邻主薄片的第一作用点和所述另外的作用点彼此同轴地布置在相邻主薄片的凸缘上,由此可以以较少的构件数量特别简单地在所述凸缘上实现联杆的连接。
第二联杆的简单和功能可靠的实施例这样实现,即第二联杆具有鱼钩状的形状,其具有与边缘薄片相连的臂,所述臂比第二联杆的连接在相邻主薄片的凸缘上的尖部更长。第二联杆在此至少部段式具有弯曲的延伸部。由此一方面避免了在边缘薄片和第二联杆之间的碰撞。另一方面,用于保证所需的转动运动的需要的结构空间被优化。
在申请的技术方案的试验中被证明有利的是,主薄片的转角在100°和125°之间,边缘薄片15的转角大于140°。为了确保薄片的第一端位置中的出风装置的特别紧密的关闭,在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改进中规定,相邻的薄片在所述第一终端位置中通过形状配合气密地、但是可松开地接触。为此薄片的相互接触、尤其重叠的边缘区域例如构成所谓的迷宫式密封装置,其特点在于弯折的和/或彼此进入的接触面。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交通工具、尤其是汽车,其具有至少一个前述的出风装置。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在附图中示意示出的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发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该实施例,而是包含所有通过权利要求定义的技术方案。在附图中:
图1非常示意地示出交通工具,其配备按照本发明构成的出风装置,
图2以朝向客舱的仪表盘的视角示出按照图1的交通工具的客舱的内部,所述仪表盘具有所述出风装置,
图3在纵截面中示出按照本发明构成的出风装置的打开状态的细节视图,
图4以朝向出风装置的出风口的视角、也即朝向上游地示出按照图3的出风装置的立体图,
图5以朝向下游的视角示出按照图3和4的出风装置的立体的背视图;
图6示出具有出风装置的薄片的框架模块的立体背视图,其中薄片处于第一终端位置,其表示出风装置的关闭位置,
图7示出按照图6所述的框架模块的立体俯视图,
图8示出具有出风装置的薄片的框架模块的立体背视图,其中薄片处于第二终端位置,其表示出风装置的具有薄片的最大转角的打开位置,和
图9示出按照图8所述的框架结构的立体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交通工具1,在此是私家车,其具有客舱2,客舱2的内部空间3根据图2借助设置在仪表板4中的出风装置5通风。在此在仪表板4中设置四个出风装置5,以及两个内部的在中央通道6上方的出风装置、以及邻近交通工具1的各个侧窗7的外部左侧和外部右侧的出风装置5。
现在将参照外部的左侧出风装置5进一步描述本发明。按照图3至图5,出风装置5具有管状或通道状壳体8,用于引导产生的气流9,其具有从交通工具前方(-x)到交通工具后方(+x)的流动方向10,也就是进入客舱2的内部空间3。框架模块12安装在壳体8的壳体壁11的内部轮廓上,第一排主薄片13可转动地支承在框架模块中。借助于所述框架模块12,主薄片13在出风装置5的壳体8中的安装变得容易。
根据该实施例,第一排主薄片13由四个相互间隔布置的主薄片13组成,薄片仅在交通工具垂直方向(z方向)上定向,因此可以围绕垂向轴13a转动。沿流动方向10观察、在可转动支承的主薄片13的第一排前方设置彼此间隔布置的第二排薄片14,它们并且根据本实施例水平地或尽可能水平地定向,并且根据本实施例相互有效连接、并且可围绕横向轴14a转动地支承在仪表板4上(参见图2和图5)。通过所述第二排薄片14,气流9在高度方向上可变地调节。由于所述第二排薄片14对于本发明不是必需的,因此在下面的描述中将不再详细描述。在侧窗一侧,所谓的同样可转动地支承在框架模块12中的边缘薄片15与一排主薄片13相接(也就是在一排主薄片的继续延伸中),因此边缘薄片15靠近侧窗玻璃7。
如图5至图9所示,主薄片13通过在主薄片上可转动支承的第一联杆16彼此连接,并且同时并同向地从第一终端位置17(参见图6和图7)转动到第二终端位置18(图8和9以及5),并且可返回。这里的第一终端位置17对应于出风装置5的关闭位置,由此阻挡所述空气流9。第二终端位置18对应于出风装置5的打开位置,在该打开位置中主薄片13从所述第一终端位置17开始经过了尽可能大的转角,并且导致朝向侧窗玻璃偏转的气流9。
补充了一排主薄片13并且同样围绕垂向轴15a可转动支承的边缘薄片15通过可旋转地安装在边缘薄片上的第二联杆19与紧邻的主薄片13这样有效连接,使得主薄片13和边缘薄片15可以同时从第一终端位置17转入第二终端位置18并返回。也就是说,在主薄片13被操纵时,边缘薄片15通过第二联杆19同时被操纵或转动。参照图3和图4,因此出风装置5从主薄片13和边缘薄片15的第一终端位置17、通过转动薄片13和15、在此是根据方向箭头20(图3和图4)朝向侧窗7打开,或者空气流9被释放到客舱2的内部空间3中。出风装置5的关闭沿相反的转动方向进行。如图5所示,联杆16、19在空气流9的上游布置在与主薄片13和边缘薄片15相同的高度上,由此它们可以以节省空间的方式、同时避免切边地设置在主薄片13和边缘薄片15上,以及由于选择背离客舱2的侧面而对于位于客舱2中的乘客是很大程度上不可见的。
根据该实施例,主薄片13和边缘薄片15这样转动地支承,使得相邻薄片13、15的相对的边缘区域在第一终端位置17(闭合位置)中部分地重叠,由此很大程度地阻止了空气通过。为了特别有效地阻止空气通过,相邻薄片13、15的相对的边缘区域形成可松开的形状配合,方法是它们在覆盖区域中例如通过相应的造型30(参照图8)临时构成所谓的迷宫式密封和/或配备柔性的密封元件。
所述转动运动优选地手动地进行,为此目的,在薄片13、15的内侧、也被称为滑块(英文:Slider)的手柄21借助叉状联接件21a可转动地作用在此处垂向定向的、并且与主薄片13刚性连接的杆22上,其同样布置在内部空间侧上(图3-5)。为此,杆22布置在从薄片平面突出的第一凸缘23上,并且优选与关联的主薄片13和第一凸缘23一体式地由塑料构成。所述手柄21优选能够在第二排可转动的薄片14之一上、沿交通工具横向(y方向)可滑移地引导(参见图5)并且除了第一排主薄片13连同边缘薄片15的围绕各自的垂向轴13a或15a的转动还引起薄片14围绕其横向轴14a的转动。
为了防止在主薄片13和边缘薄片15的所述第二终端位置18中、在边缘薄片15和壳体8(其间接地通过所述框架模块12支承薄片13、15)的壳体壁11之间形成不利的边缘气流、至少有效地减小这种边缘气流,边缘薄片15在朝向第二终端位置18转动的过程中以更大的转动角度转动或者以比主薄片13更大的转动角度转动。通过这种措施,使边缘薄片15在一侧紧贴壳体壁11,从而封闭自身存在的在图3和4中可见的、在边缘薄片和壳体壁11之间的间隙24(尤其参照图5、8和9)。在申请的技术方案的试验中被证明有利的是,主薄片13的转角在100°和125°之间,边缘薄片15的转角大于140°。
尤其如图5至图9所示,联杆16、19这样构成并且连接到主薄片13和/或边缘薄片15,使得它们不会进入薄片的转动范围中。因此可以保证在主薄片13和边缘薄片15的整个转动运动期间、联杆16、19不会与薄片的转动轴(垂向轴13a,垂向轴15a)定义的平面相交。
为此,第一联杆16在相应主薄片13的第一作用点26处可旋转地与主薄片相连。为此,相应的第一作用点26布置在根据本发明的相应薄片平面的外侧,由此操纵力在整个旋转路径上保持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如图6至图9所示,所述第一作用点26由从薄片平面突出的、并刚性地连接到相应主薄片13的第二凸缘27形成。
如图6至图9所示,第一联杆16由沿着主薄片13延伸并且与主薄片13间隔开的第一联杆部段16a形成,所述第一联杆部段与每个主薄片13间接地通过朝向每个第二凸缘27引导的第二联杆部段16b相连。由此可防止第一联杆16与主薄片13的碰撞。作为其备选,在对应第二凸缘27的长度时,第一联杆部段16a也可以直接连接在各个第二凸缘27上,由此产生第一联杆16的简化的造型,其因此仅通过第一联杆部段16a构成(未示出)。
第一联杆部段16如图7和图9所示示范性地具有直线形形状,或者作为其备选按照图6和8具有弯曲的形状、在此为波浪状形状。通过选择第一联杆部段16a的弯曲的形状,主薄片13的运动范围和尺寸也不会被第一联杆16限制。
关于第二联杆19,其可旋转地支承在边缘薄片15的作用点28上,该作用点28布置在边缘薄片15的薄片平面内或附近。如已经说明的那样上述“边缘薄片15的薄片平面附近”在此这样理解,虽然所述作用点28在边缘薄片15的薄片平面之外、布置在尤其在此未标注的边缘薄片的凸缘上,但是该作用点28相较于第一作用点26相对关联的主薄片13、更接近地、尤其明显更接近边缘薄片15的薄片平面。
在另一端,第二联杆19可旋转地支承在相邻的主薄片13'的另外的作用点29上。该另外的作用点29被布置在相邻主薄片13'的薄片平面外。通过上述措施,相较于主薄片13的更大的转角特别简单地实现。优选地,所述相邻主薄片13'的第一作用点26和所述另外的作用点29相对于彼此同轴地布置在其第二凸缘27上,由此可以特别简单地在所述凸缘27上实现联杆16、19的连接(参见5-9)。
尤其如图6至图9所示,第二联杆19优选地具有鱼钩状的形状,也就是具有在第二作用点28处与边缘薄片15相连的臂19a,其比在相邻主薄片13'的第二凸缘27上连接的第二联杆19的尖部19b更长。第二联杆19在此至少部段式具有弯曲的延伸部19c,由此用于保证所需的转动运动的需要的结构空间被优化。期望的延伸部19c将臂19a与尖部19b相连。
附图标记清单
1 交通工具
2 客舱
3 内部空间
4 仪表板
5 出风转至
6 中央通道
7 侧窗
8 壳体
9 气流
10 流动方向
11 壳体壁
12 框架模块
13 主薄片
13' 主薄片
13a 垂向轴
14 薄片
14a 横向轴
15 边缘薄片
15a 垂向轴
16 第一联杆
16a 第一联杆部段
16b 第二联杆部段
17 第一终端位置
18 第二终端位置
19 第二联杆
19a 臂
19b 顶部
19c 弯曲延伸部
20 方向箭头
21 手柄
21a 联杆
22 杆
23 第一凸缘
24 缝隙
26 第一作用点(主薄片13、13')
27 第二凸缘
28 第二作用点(边缘薄片15)
29 另外的作用点(主薄片13')
30 造型

Claims (12)

1.一种出风装置(5),所述出风装置具有一排可转动地支承在出风装置(5)的壳体(8)中的主薄片(13)和补充所述主薄片的边缘薄片(15),其中主薄片(13)借助可转动地支承在主薄片(13)上的第一联杆(16)相连接,其中边缘薄片(15)借助可转动地支承在边缘薄片(15)上的第二联杆(19)与相邻的主薄片(13')有效连接,其中主薄片(13)以及边缘薄片(15)能够同时地并且以相同的旋转方向从第一终端位置(17)转动到第二终端位置(18)中并且可以返回,其中边缘薄片(15)设置在一排主薄片(13)的端部处,气流(9)在第二终端位置(18)中向所述端部偏转,并且其中第一终端位置(17)对应出风装置(5)的闭合位置,在所述闭合位置中气流(9)被阻挡,而第二终端位置(18)对应出风装置(5)的打开位置,在所述打开位置中向内部空间(3)提供气流,其特征在于,边缘薄片(15)在朝向第二终端位置(18)的转动运动的过程中能够以比主薄片(13)更大的转角转动,其中,第二联杆(19)在一端可旋转地支承在边缘薄片(15)的作用点(28)上,该作用点(28)布置在边缘薄片(15)的薄片平面内或附近,并且第二联杆在另一端可旋转地支承在相邻的主薄片(13')的另外的作用点(29)上,其中所述相邻的主薄片(13')另外的作用点(29)被布置在相邻主薄片的薄片平面之外,其中,第一联杆(16)在相应主薄片(13)的第一作用点(26)处与该主薄片可旋转地连接,所述第一作用点(26)布置在相关薄片平面的外侧。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装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杆和第二联杆设置在与主薄片(13)和边缘薄片(15)相同的高度上。
3.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出风装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杆和第二联杆被这样设计并连接到主薄片(13)和/或边缘薄片(15)上,使得第一联杆和第二联杆不会侵入到主薄片和边缘薄片的转动区域中。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装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作用点(26)由相应主薄片(13)的从薄片平面突出的凸缘(27)形成。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出风装置(5),其特征在于,第一联杆(16)由沿着主薄片延伸并且与主薄片(13)间隔开的第一联杆部段(16a)形成,所述第一联杆部段间接地通过朝向每个凸缘(27)引导的第二联杆部段(16b)与主薄片相连、或者直接地连接在相应的凸缘(27)上。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出风装置(5),其特征在于,第一联杆部段(16a) 具有直线或至少局部弯曲的延伸形状。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装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作用点(26)和所述相邻主薄片(13')的另外的作用点(29)彼此同轴地布置在所述相邻的主薄片的凸缘(27)上。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出风装置(5),其特征在于,第二联杆(19)具有鱼钩状的延伸形状,所述第二联杆具有与边缘薄片(15)相连的臂(19a),所述臂比第二联杆(19)的连接在相邻主薄片(13')的凸缘(27)上的尖部(19b)更长。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装置(5),其特征在于,第二联杆(19)至少局部地具有弯曲的延伸形状。
1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装置(5),其特征在于,主薄片(13)的转角在100°和125°之间,相对地边缘薄片(15)的转角大于140°。
11.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装置(5),其特征在于,相邻的薄片(13,15)在所述第一终端位置(17)中通过形状配合气密地、但是可松开地接触。
12.一种交通工具(1),其具有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出风装置(5)。
CN201710645804.0A 2016-08-01 2017-08-01 出风装置和具有这种出风装置的汽车 Active CN1076724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6214186.4 2016-08-01
DE102016214186.4A DE102016214186A1 (de) 2016-08-01 2016-08-01 Luftausströmer und Fahrzeug mit einem derartigen Luftausströme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72420A CN107672420A (zh) 2018-02-09
CN107672420B true CN107672420B (zh) 2021-10-15

Family

ID=609514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45804.0A Active CN107672420B (zh) 2016-08-01 2017-08-01 出风装置和具有这种出风装置的汽车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7672420B (zh)
DE (1) DE10201621418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080330B1 (fr) * 2018-04-18 2020-03-20 Psa Automobiles Sa Aerateur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dote d’un boitier en deux parties
DE102018119639A1 (de) 2018-08-13 2020-02-13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Luftausströmer für ein Fahrzeug
DE102018129603A1 (de) 2018-11-23 2020-05-28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Luftausströmer
DE102018129562A1 (de) 2018-11-23 2020-05-28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Luftausströmer für ein fahrzeug sowie belüftungssystem mit einem solchen luftausströmer
DE202019104394U1 (de) 2019-08-09 2019-08-16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Koppelstange zum Manipulieren von in einem Luftausströmer für Fahrzeuge zum Einsatz kommenden Luftleitlamellen, Luftausströmer für ein Fahrzeug sowie Luftausströmersystem
FR3108968B1 (fr) * 2020-04-01 2022-04-08 Faurecia Interieur Ind Aérateur à commande améliorée
KR102328039B1 (ko) * 2021-03-04 2021-11-17 상미에어텍 주식회사 방향 조절형 에어 타이트 댐퍼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747617A1 (fr) * 1996-04-18 1997-10-24 Coutier Moulage Gen Ind Barillet d'aerateur perfectionne pour un vehicule
DE202004015522U1 (de) * 2004-10-05 2004-12-23 Reum Gmbh & Co. Betriebs Kg Lamellenanordnung für eine Luftdüse
JP2006056382A (ja) * 2004-08-19 2006-03-02 Kojima Press Co Ltd 車両用空気吹出口装置
DE102006001798A1 (de) * 2006-01-12 2007-07-19 Behr Gmbh & Co. Kg Luftausströmer und Belüftungssystem mit einem Luftausströmer
KR20080085248A (ko) * 2007-03-19 2008-09-24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하향 풍향성 확대 차량용 에어 벤트 장치
CN205273126U (zh) * 2015-11-20 2016-06-01 宁波邦盛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兼具导风和挡风功能的汽车空调出风口垂直叶片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8816559U1 (zh) * 1988-09-26 1990-01-25 Siemens Ag, 1000 Berlin Und 8000 Muenchen, De
DE29817513U1 (de) 1998-10-01 1998-12-17 Olho Technik Oleff & Hoffmann Lüftungsdüse
DE19935338A1 (de) 1999-07-28 2001-02-01 Volkswagen Ag Luftausströmer mit Lamellen
DE10130951A1 (de) 2001-06-27 2003-01-23 Behr Gmbh & Co Luftleitvorrichtung, insbesondere eines Fahrzeugs
DE102005037748B3 (de) * 2005-08-10 2007-02-08 Dr. Schneider Engineering Gmbh Luftdüse
DE102007014103B4 (de) * 2007-03-21 2011-07-21 Key Plastics Löhne GmbH, 32584 Lüftungsdüs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102007036532B4 (de) * 2007-08-02 2011-04-21 Johann Teichrieb Ausströmeinrichtung
FR2925401B1 (fr) * 2007-12-20 2010-01-22 Faurecia Interieur Ind Aerateur de vehicule automobile a etancheite amelioree
DE102012022364A1 (de) 2012-11-15 2014-05-15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 d. Gesetzen des Staates Delaware) Luftausströmer und Belüftungsanordn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747617A1 (fr) * 1996-04-18 1997-10-24 Coutier Moulage Gen Ind Barillet d'aerateur perfectionne pour un vehicule
JP2006056382A (ja) * 2004-08-19 2006-03-02 Kojima Press Co Ltd 車両用空気吹出口装置
DE202004015522U1 (de) * 2004-10-05 2004-12-23 Reum Gmbh & Co. Betriebs Kg Lamellenanordnung für eine Luftdüse
DE102006001798A1 (de) * 2006-01-12 2007-07-19 Behr Gmbh & Co. Kg Luftausströmer und Belüftungssystem mit einem Luftausströmer
KR20080085248A (ko) * 2007-03-19 2008-09-24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하향 풍향성 확대 차량용 에어 벤트 장치
CN205273126U (zh) * 2015-11-20 2016-06-01 宁波邦盛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兼具导风和挡风功能的汽车空调出风口垂直叶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72420A (zh) 2018-02-09
DE102016214186A1 (de) 2018-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72420B (zh) 出风装置和具有这种出风装置的汽车
JP6120464B2 (ja) 風向調整装置
US9278607B2 (en) Air outlet directional flow controller with integrated shut-off door
US11161393B2 (en) Air vent for a vehicle
EP2832565A1 (en) Vehicle air-conditioning device
US6129627A (en) Air outlet assembly having outer air directing doors
KR20190034731A (ko) 에어벤트의 노브 일체형 댐퍼 개폐 장치
CN111251835B (zh) 车辆用空调装置
CN114786974A (zh) 汽车用细长型通风口的风向调节装置
WO2017077785A1 (ja) 空気吹出装置
KR20120136968A (ko) 자동차의 에어벤트 장치
CN113580887B (zh) 一种出风口装置和车内出风系统
CN209776100U (zh) 出风口装置、空调系统及交通工具
CN112004699A (zh) 通风出风口
KR20220116597A (ko) 에어벤트 조립체
KR20210107370A (ko) 자동차용 에어벤트 장치
JP4269274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13613920B (zh) 空气吹出装置
JP2013241026A (ja) 風向調整装置
KR20200049082A (ko) 차량용 에어벤트의 슬라이딩형 개폐장치
EP3883798B1 (en) Air vent for a vehicle
JP2018103864A (ja) 車両用レジスタ装置
CN220135581U (zh) 一种空调器
CN113492648A (zh) 通风装置
JPH0439046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