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30981B - 行星齿轮机构 - Google Patents

行星齿轮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30981B
CN107630981B CN201710261191.0A CN201710261191A CN107630981B CN 107630981 B CN107630981 B CN 107630981B CN 201710261191 A CN201710261191 A CN 201710261191A CN 107630981 B CN107630981 B CN 1076309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planetary gear
axial direction
hole
sun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6119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30981A (zh
Inventor
辻智之
稻冈隆也
东泊良隆
笹原谦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nzaki Advanced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anzaki Advanced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nzaki Advanced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anzaki Advanced Machine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6309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309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309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309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tarders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行星齿轮机构具有分别支承齿轮架销的第1及第2端部的第1及第2齿轮架主体,在第1齿轮架主体设置有第1支承孔及第1停止面,在所述第2齿轮架主体设置有第2支承孔及第2停止面。第1及第2齿轮架主体,以齿轮架销的第1端部卡入第1支承孔且齿轮架销的朝向轴线方向上的一侧的第1抵接面接合于所述第1停止面,齿轮架销的第2端部卡入第2支承孔且齿轮架销的朝向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第2抵接面接合于第2停止面的状态,被连结成能够彼此相对分离。

Description

行星齿轮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行星齿轮机构。
背景技术
行星齿轮机构在适用于联合收割机(英文:combine)、拖拉机(英文:tractor)等作业车辆的行驶系统传动路径的HMT等中,被广泛地利用(例如,参照日本专利第4988111号公报。以下,称为专利文献1。)。
然而,在以往的行星齿轮机构中,对作为一结构部件的齿轮架销施加有大的负荷,关于这一点有改善的余地。
即,行星齿轮机构具有:太阳轮;行星齿轮,其与所述太阳轮啮合;内齿轮,其与所述行星齿轮啮合;以及齿轮架,其将所述行星齿轮支承为绕轴线旋转自如且与所述行星齿轮绕所述太阳轮的公转联动地绕所述太阳轮的轴线进行旋转。
所述齿轮架具有:齿轮架销,其将所述行星齿轮支承为绕轴线旋转自如;和齿轮架齿轮(英文:carrier gear),其与所述行星齿轮绕所述太阳轮的公转一起绕所述太阳轮的轴线进行旋转。
在此,在所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行星齿轮机构中,所述齿轮架销被设为在其轴线方向上的一侧被插入支承于在所述齿轮架齿轮形成的支承孔的状态下在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支承所述行星齿轮的单支承状态,会对所述齿轮架销自身施加大的负荷。
另外,一般利用装卸自如地安装于所述齿轮架销的防脱销(日文:抜け止めピン)来防止所述齿轮架销从所述支承孔脱出,也会对该防脱销施加大的负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以往技术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轻对支承行星齿轮的齿轮架销施加的负荷的行星齿轮机构。
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行星齿轮机构,该行星齿轮机构具有:太阳轮;行星齿轮,其与所述太阳轮啮合;内齿轮,其与所述行星齿轮啮合;以及齿轮架,其将所述行星齿轮支承为绕轴线旋转自如且与所述行星齿轮绕所述太阳轮的公转联动地绕所述太阳轮的轴线进行旋转,所述齿轮架具有:齿轮架销,其将所述行星齿轮支承为绕轴线旋转自如;和第1及第2齿轮架主体,其以与所述行星齿轮绕所述太阳轮的公转一起绕所述太阳轮的轴线进行旋转的方式,分别支承所述齿轮架销的轴线方向上的一侧的第1端部及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第2端部,在所述第1齿轮架主体设置有第1支承孔及第1停止面,在所述第2齿轮架主体设置有第2支承孔及第2停止面,所述第1及第2齿轮架主体,以所述齿轮架销的第1端部卡入所述第1支承孔且所述齿轮架销的朝向轴线方向上的一侧的第1抵接面接合于所述第1停止面,所述齿轮架销的第2端部卡入所述第2支承孔且所述齿轮架销的朝向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第2抵接面接合于所述第2停止面的状态,被连结成能够彼此相对分离。
根据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的行星齿轮机构,齿轮架具有:齿轮架销,其将行星齿轮支承为绕轴线旋转自如;和第1及第2齿轮架主体,其以与所述行星齿轮绕太阳轮的公转一起绕所述太阳轮的轴线进行旋转的方式,分别支承所述齿轮架销的轴线方向上的一侧的第1端部及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第2端部,在所述第1齿轮架主体设置有第1支承孔及第1停止面,在所述第2齿轮架主体设置有第2支承孔及第2停止面,所述第1及第2齿轮架主体,以所述齿轮架销的第1端部卡入所述第1支承孔且所述齿轮架销的朝向轴线方向上的一侧的第1抵接面接合于所述第1停止面,所述齿轮架销的第2端部卡入所述第2支承孔且所述齿轮架销的朝向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第2抵接面接合于所述第2停止面的状态,被连结成能够彼此相对分离,因此与齿轮架销被单支承的以往结构相比,能够减少施加于所述齿轮架销的负荷。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通过所述齿轮架销的所述第1抵接面抵接于所述第1齿轮架主体的所述第1停止面,从而防止所述齿轮架销向轴线方向上的一侧的脱出,且通过所述齿轮架销的所述第2抵接面抵接于所述第2齿轮架主体的所述第2停止面,从而防止所述齿轮架销向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的脱出,因此能够以不对防脱销等特定部件施加过度的负荷的方式,进行所述齿轮架销的防脱。
在所述第1技术方案的第1实施方案中,所述第1支承孔具有:孔部,其靠近所述第2齿轮架主体的轴线方向内端侧在与所述第2齿轮架主体相对的相对面开口,且其与所述第2齿轮架主体相反的一侧的轴线方向外端侧在所述第1齿轮架主体的轴线方向厚度内终止;和底面,其从所述孔部的轴线方向外端侧向径向内侧延伸,所述第2支承孔具有:孔部,其靠近所述第1齿轮架主体的轴线方向内端侧在与所述第1齿轮架主体相对的相对面开口,且其与所述第1齿轮架主体相反的一侧的轴线方向外端侧在所述第2齿轮架主体的轴线方向厚度内终止;和底面,其从所述孔部的轴线方向外端侧向径向内侧延伸。
在所述第1实施方式中,所述齿轮架销的轴线方向上的一侧及另一侧的端面分别作为所述第1及第2抵接面发挥作用,所述第1及第2支承孔的底面分别作为所述第1及第2停止面发挥作用。
在所述第1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在所述第1及第2齿轮架主体中的至少一方设置有油孔。
所述油孔,从对应的所述支承孔的底面的径向内端向轴线方向外端侧延伸,并在对应的所述齿轮架主体的背面开口。
优选的是,所述齿轮架销可以具有润滑油孔,该润滑油孔以面向所述油孔的方式在轴线方向端面打开,并且也在外周面中的支承所述行星齿轮的区域打开。
优选的是,所述润滑油孔包括:轴线方向孔,其在轴线方向上的一侧及另一侧的端面打开;和径向孔,其以连通于所述轴线方向孔的状态,一端侧及另一端侧在外周面打开,
所述齿轮架销被固定于所述第1及第2齿轮架主体中的至少一方,使得该齿轮架销为所述径向孔沿着以所述太阳轮的旋转中心为基准的径向的状态并不能绕轴线自转。
更优选的是,在所述第1及第2齿轮架主体这双方设置有所述油孔。
即,在所述第1齿轮架主体设置有第1油孔,该第1油孔从所述第1支承孔的底面的径向内端向轴线方向外端侧延伸并在所述第1齿轮架主体的与所述第2齿轮架主体相反的一侧的背面开口,在所述第2齿轮架主体设置有第2油孔,该第2油孔从所述第2支承孔的底面的径向内端向轴线方向外端侧延伸并在所述第2齿轮架主体的与所述第1齿轮架主体相反的一侧的背面开口。
在该情况下,设置于所述齿轮架销的所述润滑油孔形成为,以面向所述第1油孔的方式在轴线方向上的一侧的端面打开且以面向所述第2油孔的方式在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端面打开,并且也在外周面中的支承所述行星齿轮的区域打开。
在所述第1技术方案的第2实施方式中,所述齿轮架销具有:轴线方向中央的大径部;第1小径部,其从所述大径部伴有第1台阶部地向轴线方向上的一侧延伸;以及第2小径部,其从所述大径部伴有第2台阶部地向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延伸。
在该情况下,所述第1支承孔包括:第1大径孔部,其具有供所述大径部卡入的开口宽度,并且靠近所述第2齿轮架主体的轴线方向内端侧在与所述第2齿轮架主体相对的相对面开口,且其与所述第2齿轮架主体相反的一侧的轴线方向外端侧在所述第1齿轮架主体的轴线方向厚度内终止;第1底面,其从所述第1大径孔部的轴线方向外端侧向径向内侧延伸;以及第1小径孔部,其从所述第1底面的径向内端部向轴线方向外端侧延伸,并且直径比所述大径部的直径小且具有供所述第1小径部卡入的开口宽度。
所述第2支承孔包括:第2大径孔部,其具有供所述大径部卡入的开口宽度,并且其靠近所述第1齿轮架主体的轴线方向内端侧在与所述第1齿轮架主体相对的相对面开口,且其与所述第1齿轮架主体相反的一侧的轴线方向外端侧在所述第2齿轮架主体的轴线方向厚度内终止;第2底面,其从所述第2大径孔部的轴线方向外端侧向径向内侧延伸;以及第2小径孔部,其从所述第2底面的径向内端部向轴线方向外端侧延伸,并且直径比所述大径部的直径小且具有供所述第2小径部卡入的开口宽度。
在所述第2实施方式中,所述第1台阶部作为所述第1抵接面发挥作用且所述第1底面作为所述第1停止面发挥作用,另一方面,所述第2台阶部作为所述第2抵接面发挥作用且所述第2底面作为所述第2停止面发挥作用。
优选的是,所述第1小径孔部,其轴线方向外端侧在所述第1齿轮架主体的背面开口,所述第2小径孔部,其轴线方向外端侧在所述第2齿轮架主体的背面开口。
在所述第1技术方案的所述各种结构中,所述第1齿轮架主体具有:第1径向延伸部,其以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轴线为基准而在径向上延伸,并在径向中央具有沿着轴线方向的中央孔且设置有所述第1支承孔及所述第1停止面;和中空的第1筒部,其从所述第1径向延伸部的径向内端部在轴线方向上延伸,所述第2齿轮架主体具有:第2径向延伸部,其以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轴线为基准而在径向上延伸,并设置有所述第2支承孔及所述第2停止面;和中空的第2筒部,其从所述第2径向延伸部的径向中央部在轴线方向上延伸。
在所述各种结构中,优选的是,在所述第1及第2齿轮架主体,分别设置有第1及第2夹持面,在使所述第1及第2齿轮架主体连结了的状态下该第1及第2夹持面与所述太阳轮的轴线方向上的一侧及另一侧的端面分别直接或间接接合。
在该情况下,所述太阳轮由所述第1及第2夹持面以绕轴线相对旋转自如的状态被在轴线方向上保持。
另外,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行星齿轮机构,该行星齿轮机构具有:太阳轮;行星齿轮,其与所述太阳轮啮合;内齿轮,其与所述行星齿轮啮合;以及齿轮架,其将所述行星齿轮支承为绕轴线旋转自如且与所述行星齿轮绕所述太阳轮的公转联动地绕所述太阳轮的轴线进行旋转,所述齿轮架具有:齿轮架销,其将所述行星齿轮支承为绕轴线旋转自如;齿轮架主体,其以与所述行星齿轮绕所述太阳轮的公转一起绕所述太阳轮的轴线进行旋转的方式支承所述齿轮架销;以及齿轮架盖,其能够装卸地连结于所述齿轮架主体,所述齿轮架销具有:第1及第2端部,其分别位于轴线方向上的一侧及另一侧;中间部,其在所述第1及第2端部之间支承所述行星齿轮;以及第1及第2抵接面,其分别朝向轴线方向上的一侧及另一侧,所述齿轮架主体具有:第1端壁,其位于比所述行星齿轮靠轴线方向上的一侧的位置,并设置有支承所述齿轮架销的第1端部的第1支承孔;中央开口,其设置于所述第1端壁的径向内侧,并容许所述太阳轮在轴线方向上插通;第2端壁,其位于比所述行星齿轮靠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的位置;以及连结部,其将所述第1及第2端壁连结,所述第2端壁具有:第2支承孔,其支承所述齿轮架销的第2端部;主体侧停止面,其与所述齿轮架销的第2抵接面接合;以及主体侧夹持面,其与所述太阳轮的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端面直接或间接接合,所述齿轮架盖具有:壁部,其能够装卸地连结于所述齿轮架主体的第1端壁的轴线方向上的一侧;和筒部,其从所述壁部的径向内端部在轴线方向上延伸,并供连结于所述太阳轮的旋转轴插通,所述壁部具有:盖侧停止面,其与被支承于所述第1支承孔的所述齿轮架销的第1抵接面接合;和盖侧夹持面,其与所述太阳轮的轴线方向上的一侧的端面直接或间接接合,并在其与所述主体侧夹持面的协同作用下将所述太阳轮夹持为绕轴线相对旋转自如。
根据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的行星齿轮机构,齿轮架具有:齿轮架销,其将行星齿轮支承为绕轴线旋转自如,并且具有朝向轴线方向上的一侧及另一侧的第1及第2抵接面;齿轮架主体,其以与所述行星齿轮绕太阳轮的公转一起绕所述太阳轮的轴线进行旋转的方式支承所述齿轮架销的轴线方向上的一侧的第1端部及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第2端部;以及齿轮架盖,其能够装卸地连结于所述齿轮架主体,所述齿轮架主体具有:第1端壁,其设置有支承所述齿轮架销的第1端部的第1支承孔;中央开口,其设置于所述第1端壁的径向内侧,并容许所述太阳轮在轴线方向上插通;第2端壁,其设置有:支承所述齿轮架销的第2端部的第2支承孔、与所述齿轮架销的第2抵接面接合的主体侧停止面、以及与所述太阳轮的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端面直接或间接接合的主体侧夹持面;以及连结部,其将所述第1及第2端壁连结,所述齿轮架盖具有:盖侧停止面,其与被支承于所述第1支承孔的所述齿轮架销的第1抵接面接合;和盖侧夹持面,其与所述太阳轮的轴线方向上的一侧的端面直接或间接接合,在其与所述主体侧夹持面的协同作用下将所述太阳轮夹持为绕轴线相对旋转自如,因此与齿轮架销被单支承的以往结构相比,能够减少施加于所述齿轮架销的负荷。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通过所述齿轮架销的所述第1抵接面抵接于所述齿轮架盖的所述盖侧停止面,从而防止所述齿轮架销向轴线方向上的一侧的脱出,且通过所述齿轮架销的所述第2抵接面抵接于所述齿轮架主体的所述主体侧停止面,从而防止所述齿轮架销向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的脱出,因此能够以不对防脱销等特定部件施加过度的负荷的方式,进行所述齿轮架销的防脱。
在所述第2技术方案的第1实施方式中,所述第2支承孔可以具有:孔部,其靠近所述第1端壁的轴线方向内端侧在与所述第1端壁相对的相对面开口,且其与所述第1端壁相反的一侧的轴线方向外端侧在所述第2端壁的轴线方向厚度内终止;和底面,其从所述孔部的轴线方向外端侧向径向内侧延伸。
在该情况下,所述齿轮架销的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端面作为所述第2抵接面发挥作用,且所述第2支承孔的底面作为所述主体侧停止面发挥作用。
在所述第2技术方案的第2实施方式中,所述齿轮架销,其所述第2端部的直径比所述中间部的直径小且从所述中间部伴有台阶部地向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延伸,所述第2支承孔,具有能够供所述第2端部卡入且直径比所述中间部的直径小的开口宽度,且其靠近所述第1端壁的轴线方向内端侧在所述第2端壁中的与所述第1端壁相对的相对面开口。
在该情况下,所述台阶部作为所述第2抵接面发挥作用,且所述第2端壁中的与所述第1端壁相对的相对面作为所述主体侧停止面发挥作用。
在所述第2技术方案中的所述各种结构中,优选的是,在所述齿轮架销设置有润滑油孔,该润滑油孔包括:轴线方向孔,其在轴线方向上的一侧的第1端面及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第2端面中的至少一方打开;和径向孔,其以连通于所述轴线方向孔的状态,一端部及另一端部在所述中间部的外周面打开,在所述齿轮架主体的第2端壁及所述齿轮架盖的壁部中的至少一方设置有油孔,该油孔,一端侧在与所述齿轮架销相对的相对面打开而与所述轴线方向孔的开口相对,且另一端侧在背面打开。
更优选的是,所述齿轮架销相关于轴线被固定于所述齿轮架主体及所述齿轮架盖中的至少一方,使得该齿轮架销为所述径向孔沿着以所述太阳轮的旋转中心为基准的径向的状态并不能绕轴线自转。
在所述各种结构中,优选的是,所述连结部可以具有多个连结片,所述多个连结片在周向上排列,各连结片在周向上相邻的所述行星齿轮之间将所述第1及第2端壁连结。
在该情况下,所述齿轮架主体构成为,在周向上相邻的所述连结片之间具有能够供所述行星齿轮插通的进出开口,在经由所述进出开口而使所述行星齿轮与所述太阳轮啮合了的状态下所述行星齿轮的齿部从所述进出开口向径向外侧延伸。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行星齿轮机构的HMT单元安装于变速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所述HMT单元及所述变速器的展开剖视图。
图3是使所述HMT单元从所述变速器分离了的状态的分解展开剖视图。
图4是沿着图3中的IV-IV线的所述HMT单元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剖视图。
图6是沿着图5中的VI-VI线的剖视图。
图7是沿着图6中的VII-VII线的剖视图。
图8是图5所示的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分解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行星齿轮机构的剖视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分解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行星齿轮机构的剖视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分解剖视图。
图13是图11及图12所示的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4是所述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的行星齿轮机构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行星齿轮机构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图1及图2中,分别示出具备本实施方式的行星齿轮机构100的HMT单元1安装于变速器500的状态的立体图及展开剖视图。
另外,在图3中,示出使所述HMT单元1从所述变速器500分离了的状态的分解展开剖视图,在图4中,示出沿着图3中的IV-IV线的HMT单元1的剖视图。
如图1~图4所示,所述HMT单元1具备:HST10,其对从驱动源(未图示)输入的旋转动力进行无级变速并输出;本实施方式的行星齿轮机构100,其对来自所述驱动源的旋转动力及来自所述HST10的旋转动力进行合成并输出;以及壳体200,其在收纳了所述HST10及所述行星齿轮机构100的状态下装卸自如地连结于安装位置(在图示的例子中为所述变速器500)。
如图2及图4所示,所述HST10具有:泵轴20,其由驱动源工作地旋转驱动;液压泵25,其被相对不能旋转地支承于所述泵轴20;液压马达35,其流体连接于所述液压泵25并由所述液压泵25液压地旋转驱动;马达轴30,其将所述液压马达35支承为相对不能旋转;以及容积变更部件40,其使所述液压泵25及所述液压马达35中的至少一方的容积变更,并使从所述马达轴30输出的输出转速相对于向所述泵轴20输入的输入转速的比例(即,由HST实现的变速比)无级变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HST10具有对所述液压泵25的容积进行变更的泵侧可动斜板40(P)及对所述液压马达35的容积进行变更的马达侧可动斜板40(M)来作为所述容积变更部件40。
在图5中,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所述行星齿轮机构100的放大剖视图。
另外,在图6中,示出沿着图5中的VI-VI线的剖视图,在图7中,示出沿着图6中的VII-VII线的剖视图。
如图5等所示,所述行星齿轮机构100具有:太阳轮110;行星齿轮120,其与所述太阳轮110啮合;内齿轮130,其与所述行星齿轮120啮合;以及齿轮架150,其将所述行星齿轮120支承为绕轴线旋转自如且与所述行星齿轮120绕所述太阳轮110的公转联动地绕所述太阳轮110的轴线进行旋转。
在所述行星齿轮机构100中,所述太阳轮100、所述齿轮架150以及所述内齿轮130这行星3要素中的一要素作为可变输入要素发挥作用,另一要素作为定输入要素发挥作用,剩余的一要素作为合成旋转动力输出要素发挥作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太阳轮100被相对不能旋转地支承于所述马达轴30并作为可变输入要素发挥作用,所述内齿轮130作为定速输入要素发挥作用,所述齿轮架150作为合成旋转动力输出要素发挥作用。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齿轮架150具有:齿轮架销160,其将所述行星齿轮120支承为绕轴线旋转自如;和第1及第2齿轮架主体170(1)、170(2),其以与所述行星齿轮120绕所述太阳轮110的公转一起绕所述太阳轮110的轴线进行旋转的方式分别支承所述齿轮架销160的轴线方向上的一侧的第1端部162(1)及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第2端部162(2)。
在所述第1齿轮架主体170(1)设置有:第1支承孔172(1),其供所述齿轮架销160的第1端部162(1)插入;和第1停止面175(1),其在所述齿轮架销160的第1端部162(1)被插入到所述第1支承孔172(1)的状态下与所述齿轮架销160中的朝向轴线方向上的一侧的第1抵接面165(1)接合。
另一方面,在所述第2齿轮架主体170(2)设置有:第2支承孔172(2),其供所述齿轮架销160的第2端部162(2)插入;和第2停止面175(2),其在所述齿轮架销160的第2端部162(2)被插入到所述第2支承孔172(2)的状态下与所述齿轮架销160中的朝向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第2抵接面165(2)接合。
所述第1及第2齿轮架主体170(1)、170(2),以所述第1端部162(1)卡入所述第1支承孔172(1)且所述第1抵接面165(1)接合于所述第1停止面175(1)、所述第2端部162(2)卡入所述第2支承孔172(2)且所述第2抵接面165(2)接合于所述第2停止面175(2)的状态,经由紧固部件178而被连结成能够彼此相对分离。
根据这样的结构的所述行星齿轮机构100,能够有效地减轻施加于所述齿轮架销160及该齿轮架销160的防脱构造的负荷,能够提高耐久性。
即,在以往的行星齿轮机构中,齿轮架销被设为在其轴线方向上的一侧被插入支承于在齿轮架齿轮(英文:carrier gear)等的齿轮架主体形成的支承孔的状态下在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支承行星齿轮的单支承状态。
在这样的以往结构中,会对所述齿轮架销自身施加大的负荷。
另外,在以往的行星齿轮机构中,一般利用装卸自如地安装于所述齿轮架销的防脱销来防止所述齿轮架销从所述支承孔脱出,在所述防脱销在剪切方向上施加有大的负荷。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齿轮架销160在第1及第2端部162(1)、162(2)被分别插入到所述第1齿轮架主体170(1)的第1支承孔172(1)及所述第2齿轮架主体170(2)的第2支承孔172(2)的双支承状态下,利用所述第1及第2端部162(1)、162(2)之间的中间部163对所述行星齿轮120进行支承。
因此,能够有效地减轻施加于所述齿轮架销160的负荷。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所述第1抵接面165(1)抵接于所述第1停止面175(1),从而防止所述齿轮架销160向轴线方向上的一侧的脱出,且通过所述第2抵接面165(2)抵接于所述第2停止面175(2),从而防止所述齿轮架销160向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的脱出。
因此,能够以不对所述防脱销等特定部件施加过度的负荷的方式进行所述齿轮架销160的防脱。
在图8中,示出所述行星齿轮机构100的分解剖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所述第1支承孔172(1)具有:孔部173(1),其靠近所述第2齿轮架主体170(2)的轴线方向内端侧在与所述第2齿轮架主体170(2)相对的相对面170a(1)开口,且其与所述第2齿轮架主体170(2)相反的一侧的轴线方向外端侧在所述第1齿轮架主体170(1)的轴线方向厚度内终止;和底面174(1),其从所述孔部173(1)的轴线方向外端侧向径向内侧延伸。
同样地,所述第2支承孔172(2)具有:孔部173(2),其靠近所述第1齿轮架主体170(1)的轴线方向内端侧在与所述第1齿轮架主体170(1)相对的相对面170a(2)开口,且其与所述第1齿轮架主体170(1)相反的一侧的轴线方向外端侧在所述第2齿轮架主体170(2)的轴线方向厚度内终止;和底面174(2),其从所述孔部173(2)的轴线方向外端侧向径向内侧延伸。
所述齿轮架销160的第1端部162(1)以轴线方向上的一侧的端面164(1)抵接于所述第1支承孔172(1)的底面174(1)的方式插入到所述第1支承孔172(1)的孔部173(1),所述齿轮架销160的第2端部162(2)以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端面164(2)抵接于所述第2支承孔172(2)的底面174(2)的方式插入到所述第2支承孔172(2)的孔部173(2)。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齿轮架销160的轴线方向上的一侧及另一侧的端面164(1)、164(2)分别作为所述第1及第2抵接面165(1)、165(2)发挥作用,所述第1及第2支承孔172(1)、172(2)的底面174(1)、174(2)分别作为所述第1及第2停止面175(1)、175(2)发挥作用。
在所述行星齿轮机构100中,在所述第1及第2齿轮架主体170(1)、170(2)中的至少一方设置有油孔。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图8所示,在所述第1及第2齿轮架主体170(1)、170(2)这双方设置有油孔。
详细而言,如图5~图8所示,在所述第1齿轮架主体170(1)设置有第1油孔176(1),所述第1油孔176(1)从所述第1支承孔172(1)的底面174(1)的径向内端向轴线方向外端侧延伸并在所述第1齿轮架主体170(1)的与所述第2齿轮架主体170(2)相反的一侧的背面170b(1)开口。
同样地,在所述第2齿轮架主体170(2)设置有第2油孔176(2),所述第2油孔176(2)从所述第2支承孔172(2)的底面174(2)的径向内端向轴线方向外端侧延伸并在所述第2齿轮架主体170(2)的与所述第1齿轮架主体170(1)相反的一侧的背面170b(2)开口。
通过设置所述第1及第2油孔176(1)、176(2),能够将在所述壳体200中的收纳所述行星齿轮机构100的部分所贮存的贮存油有效地导向所述齿轮架销160的第1及第2端部162(1)、162(2)。
而且,在所述行星齿轮机构100中,在所述齿轮架销160设置有润滑油孔166,所述润滑油孔166以面向所述第1油孔176(1)的方式在轴线方向上的一侧的端面164(1)打开且以面向所述第2油孔176(2)的方式在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端面164(2)打开,并且也在外周面中的支承所述行星齿轮120的区域打开。
通过设置所述润滑油孔166,能够有效地向所述行星齿轮机构100的整体导入润滑油。
此外,在仅在所述第1及第2齿轮架主体170(1)、170(2)中的一方设置有所述油孔176(1)、176(2)的情况下,所述润滑油孔166形成为,以在外周面中的支承所述行星齿轮120的区域开口的状态,在与所述油孔相对的至少轴线方向上的一侧开口。
而且,在所述行星齿轮机构100中,为了更顺利地向所述行星齿轮机构100的整体供给润滑油,采用了下述结构。
即,如图5~图8所示,所述润滑油孔166包括:轴线方向孔166a,其在轴线方向上的一侧及另一侧的端面164(1)、164(2)打开;和径向孔166b,其在连通于所述轴线方向孔166a的状态下一端侧及另一端侧在外周面打开。
并且,所述齿轮架销160以所述径向孔166b被以沿着以所述太阳轮110的旋转中心为基准的径向R的姿势保持的方式、绕轴线不能旋转地固定于所述第1及第2齿轮架主体170(1)、170(2)中的至少一方。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图8所示,在所述齿轮架销160在径向上贯通地设置有止旋销168,将所述止旋销168卡入到形成于所述第1齿轮架主体170(1)的内表面(与所述第2齿轮架主体170(2)相对的相对面170a(1))的保持槽171,由此防止了在所述径向孔166b沿着所述行星齿轮机构100的径向R的状态下所述齿轮架销160绕轴线的自转。
通过具备这样的结构,能够在所述齿轮架150的旋转动作时,使导入到所述轴线方向孔166a的润滑油经由所述径向孔166b而沿着径向顺利地向所述行星齿轮机构100的整体扩散。
此外,如前所述,所述齿轮架销160的向推力方向的防脱通过所述第1抵接面165(1)和所述第1停止面175(1)的接合、以及所述第2抵接面165(2)和所述第2停止面175(2)的接合来进行,所以对于所述止旋销168,不要求进行所述齿轮架销160的防脱的程度的强度,只要能够防止所述齿轮架销160绕轴线的自转的程度的强度就足够。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1齿轮架主体170(1)具有:第1径向延伸部180(1),其以所述行星齿轮机构100的轴线为基准而在径向上延伸且在径向中央具有沿着轴线方向的中央孔;和中空的第1筒部185(1),其从所述第1径向延伸部的径向内端部在轴线方向上延伸,所述第1支承孔172(1)及所述第1停止面175(1)设置于所述第1径向延伸部180(1)。
更详细而言,在所述第1径向延伸部180(1),除了所述第1支承孔172(1)及所述第1停止面175(1)以外,还设置有与所述太阳轮110的轴线方向上的一侧的端面直接或间接接合的第1夹持面182(1)。
所述第1齿轮架主体170(1)经由配置于所述第1筒部185(1)的外周的轴承部件226(1)而被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所述壳体200(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为所述隔壁225)。
所述第2齿轮架主体170(2)具有:第2径向延伸部180(2),其以所述行星齿轮机构100的轴线为基准而在径向上延伸;和中空的第2筒部185(2),其从所述第2径向延伸部180(2)的径向中央部在轴线方向上延伸,所述第2支承孔172(2)及所述第2停止面175(2)设置于所述第2径向延伸部180(2)。
更详细而言,在所述第2径向延伸部180(2),除了所述第2支承孔172(2)及所述第2停止面175(2)以外,还设置有与所述太阳轮110的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端面直接或间接接合的第2夹持面182(2)。
如图5及图8所示,在使所述第1及第2齿轮架主体170(1)、170(2)连结了的状态下,所述太阳轮110由所述第1及第2夹持面182(1)、182(2)以绕轴线相对旋转自如的状态被在轴线方向上保持。
所述第2齿轮架主体170(2)经由配置于所述第2筒部185(2)的外周的轴承部件256(2)而被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所述壳体200(在图示的形态中为下述支承壁255)。
另外,所述内齿轮130经由轴承部件136被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所述第2筒部185(2)的外周。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马达轴30贯通所述第1径向延伸部180(1)的中央孔及所述第1筒部185(1)的中央孔,并且在轴线方向上到达所述第1径向延伸部180(1)和所述第2径向延伸部180(2)之间,所述太阳轮110以在轴线方向上位于所述第1及第2径向延伸部180(1)、180(2)之间的方式被相对不能旋转地支承于所述马达轴30。
如图2及图3等所示,在所述壳体200设置有:输入轴310,其在与所述HST10的泵轴20绕轴线一体旋转的状态下输入来自所述驱动源的旋转动力;定速传动部330,其将所述输入轴310的旋转动力向由所述内齿轮130及齿轮架150的一方形成的定速输入要素工作传递;以及输出轴350,其将由所述内齿轮130及所述齿轮架150的另一方形成的输出要素的合成旋转动力向外部输出。
根据这样的结构的所述HMT单元1,能够以实际上未使所述HST10及所述行星齿轮机构100安装于车辆的方式、通过该HMT单元1这一单体来进行所述HST10及所述行星齿轮机构100的组装作业及调整作业。
即,在包括HST及行星齿轮机构的HMT中,向行星齿轮机构中的包括太阳轮、齿轮架以及内齿轮的3要素中的第1要素输入定速旋转动力,且向所述3要素中的第2要素输入从HST输出的无级可变旋转动力,从所述3要素中的第3要素输出合成旋转动力。
因此,需要对HST及行星齿轮机构准确地进行组装且严格地进行输出调整,以使得所述HST的容积变更部件的操作量和从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第3要素输出的合成旋转动力的转速成为所期望的关系。
关于这点,在以往的HMT中,行星齿轮机构被收纳在收纳副变速机构的变速箱体内,另一方面,HST在与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分离了的状态下连结于所述变速箱体的外壁面。
在这样的以往结构中,如果不将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组装入变速箱体内,而且不使所述HST安装于变速箱体,就无法进行HMT的调整作业,存在包括调整作业在内的组装作业效率差的这一问题。
与此相对,根据所述HMT单元1,能够通过该HMT单元1这一单体来进行所述HST10及所述行星齿轮机构100的组装作业及调整作业,能够提高它们的作业效率。
在通过HST的输出操作、从而能够对所述行星齿轮机构100的合成旋转动力进行正反切换的方法中,需要更严格地进行所述调整作业,本实施方式的HMT单元1的所述效果、即能够通过HMT单元这一单体来进行HMT的组装作业及调整作业的这一效果特别有效。
此外,在所述HMT单元中,能够通过下述结构,来进行由HST输出操作实现的对所述行星齿轮机构100的合成旋转动力的正反切换。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前所述,所述HST10具有所述泵侧可动斜板40(P)及所述马达侧可动斜板40(M)来作为所述容积变更部件40。
所述泵侧可动斜板40(P)构成为,绕泵侧摆动轴线,在从使所述马达轴30以反转方向最高速状态进行旋转的反转方向最大倾转位置、隔着使所述马达轴30的旋转停止的中立位置、到使所述马达轴30以正转方向最高速状态进行旋转的正转方向最大倾转位置之间倾转。
所述马达侧可动斜板40(M)构成为,能够绕马达侧摆动轴线,在第1倾转位置与设定于比所述第1倾转位置靠中立侧的第2倾转位置之间倾转。
在这样的结构中,所述泵侧可动斜板40(P)的正转方向最大倾转位置及反转方向最大倾转位置、所述马达侧可动斜板40(M)的所述第1及第2倾转位置、以及所述行星齿轮机构100的齿轮比设定成,根据将所述马达侧可动斜板40(M)保持于第1倾转位置的状态下的所述泵侧可动斜板40(P)的从反转方向最大倾转位置到正转方向最大倾转位置的倾转,从所述行星齿轮机构100输出的合成旋转动力的转速从零到正转方向最高速进行无级变速,且根据将所述泵侧可动斜板40(P)保持于反转方向最大倾转位置的状态下的所述马达侧可动斜板40(M)的从第1倾转位置到第2倾转位置的倾转,所述行星齿轮机构100的合成旋转动力的转速从零到反转方向最高速进行无级变速,由此,所述行星齿轮机构100的合成旋转动力在反转方向最高速与正转方向最高速之间能够切换旋转方向且能够进行无级变速。
在该结构中,在所述泵侧可动斜板40(P)位于中立位置且所述HST10的输出(所述马达轴30的转速)为零的情况下,所述行星齿轮机构100的合成旋转动力也具有前进方向上的预定转速,且在所述泵侧可动斜板40(P)位于反转方向最大倾转位置、所述马达侧可动斜板40(M)位于第1倾转位置且所述HST10为预定输出状态的情况下,所述行星齿轮机构100的合成旋转动力成为零而成为车辆停止状态。
因此,需要更严格地进行所述HST10及所述行星齿轮机构100的组装作业及调整作业,在这样的方法下,本实施方式的HMT单元1特别有用。
此外,这样,所述HMT单元1被设为能够对输出旋转动力的旋转方向进行正反切换,因此无需在安装有所述HMT单元1的所述变速器500具备前进后退切换机构。
如图2等所示,所述变速器500具有:变速箱体510、和收纳在所述变速箱体510内的副变速机构530及差动传递机构550。
所述副变速机构530对来自所述HMT单元1的输出轴350的旋转动力进行多级变速。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在所述变速箱体510设置有输入联轴器530a,所述HMT单元1的所述输出轴350经由所述输入联轴器530a而连结于所述副变速机构的驱动轴。
所述差动传递机构550将来自所述副变速机构530的旋转动力向左右一对驱动车轴580a、580b进行差动传递。
所述变速器500进一步具有:驻车制动器机构560,其能够对所述副变速机构530的从动轴选择性地附加制动力;和左右一对行驶制动器机构570a、570b,其能够分别对所述左右一对驱动车轴580a、580b分别选择性地附加制动力。
如图2及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200具有:壳体主体210,其具有第1方向上的一侧及另一侧分别形成为第1及第2开口221、222的中空的周壁220、和在所述周壁220的第1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将所述周壁220的内部空间分隔成第1室200(1)及第2室200(2)的隔壁225;第1盖部件230,其以封闭所述第1开口221的方式装卸自如地连结于所述壳体主体210;以及第2盖部件250,其以封闭所述第2开口222的方式装卸自如地连结于所述壳体主体210。
关于所述壳体200,在所述第1室200(1)收纳有所述液压泵25、所述液压马达35以及所述容积变更部件40,在所述第2室200(2)收纳有所述行星齿轮机构100。
在该情况下,在所述第1盖部件230,形成有将所述液压泵25及所述液压马达35流体连接的一对工作油路(未图示)。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及图3所示,所述泵轴20及所述马达轴30以沿着第1方向且第1方向上的另一侧突出进入到所述第2室200(2)的状态由所述第1盖部件230及所述隔壁225支承。
所述输入轴310在比所述泵轴20靠第1方向上的另一侧的位置与所述泵轴20同轴配置且相对于所述泵轴20绕轴线相对不能旋转,所述输入轴310的第1方向上的另一侧从所述第2盖部件250向外延伸而作为工作连结于所述驱动源的输入部发挥作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所述输入轴310设为与所述泵轴20为不同的轴,并经由筒状连结轴315而装卸自如地连结于所述泵轴20。
详细而言,所述筒状连结轴315在内周面具有花键,所述泵轴20及所述输入轴310的相对端部在外周面具有与所述筒状连结轴315的花键啮合的花键。
也可以由单一轴形成所述输入轴310及所述泵轴20来代替上述结构。
在该情况下,关于所述单一轴,在其位于所述第1室200(1)的部分对所述液压泵25进行支承,且贯通所述第2室200(2)地从所述第2盖部件250向外延伸。
此外,如图1~图3所示,所述HMT单元1安装于所述变速箱体510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一侧,来自未图示的驱动源的旋转动力被向所述变速箱体510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传递。
因此,从所述驱动源向所述输入轴310的动力传递经由输入传动轴320进行,所述输入传动轴320与所述输入轴310同轴配置,一端侧绕轴线相对旋转地连结于所述输入轴310且另一端侧向所述变速箱体510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延伸。
所述输入传动轴320被绕轴线旋转自如地内插支承于与所述变速箱体510连结的轴箱515,所述输入传动轴320的一端侧在所述轴箱515的外侧支承输入轮,且所述输入传动轴320的另一端侧经由输出联轴器320a连结于所述输入轴310。
所述定速传动部330具有从所述输入轴310向所述定速输入要素工作传递旋转动力的输入传动齿轮335。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内齿轮130作为所述定速输入要素发挥作用,所述太阳轮110通过被相对不能旋转地支承于所述马达轴而作为变速输入要素发挥作用,所述齿轮架150作为输出合成旋转动力的输出要素发挥作用。
在该情况下,所述输入传动齿轮335从所述输入轴310向所述内齿轮130工作传递定速旋转动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等所示,所述输入传动齿轮335具有:第1输入传动齿轮335a,其在所述第2室200(2)内被相对不能旋转地支承于所述输入轴310;以及第2输入传动齿轮335b,其被以与所述第1输入传动齿轮335a及所述内齿轮130啮合的方式支承于中间轴336。
所述输出轴350构成为,在工作连结于所述输出要素的状态下,第1方向上的另一侧从所述第2盖部件250向外延伸而作为输出部发挥作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等所示,所述输出轴350在经由输出侧传动部370而工作连结于作为输出要素发挥作用的所述齿轮架150的状态下,被从所述行星齿轮机构100的轴线位置在径向上变位配置。
所述输出侧传动部370具有:输出侧传动轴371,其与所述齿轮架150在同轴上绕轴线相对不能旋转地连结于所述齿轮架150;输出侧第1传动齿轮373,其被相对不能旋转地支承于所述输出侧传动轴371;以及输出侧第2传动齿轮375,其在与所述输出侧第1传动齿轮373啮合了的状态下被相对不能旋转地支承于所述输出轴350中的位于所述第2室200(2)的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输出侧第2传动齿轮375被设为直径比所述输出侧第1传动齿轮373的直径小,以使得旋转动力被从所述输出要素向所述输出轴350增速传递。
所述输出侧传动轴371经由花键连结而装卸自如地连结于所述齿轮架150。
详细而言,如图5所示,所述第2齿轮架主体170(2)具有:第2径向延伸部180(2),其以所述行星齿轮机构100的轴线为基准而在径向上延伸,并对所述齿轮架销160的第2端部162(2)进行支承;和中空的第2筒部185(2),其从所述第2径向延伸部180(2)的径向内端部在轴线方向上延伸。
在所述筒部185(2)的内周面形成有花键,在所述输出侧传动轴371的连结端部在外周面形成有与所述花键啮合的花键。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图5所示,在所述壳体主体210,以位于所述壳体主体210的与所述第2盖部件250接合的接合面上的方式设置有支承壁255,所述第2齿轮架主体170(2)的筒部185(2)经由轴承部件256被支承于所述支承壁255。
关于所述输出侧传动轴371,一端侧被内插于所述第2齿轮架主体170(2)的筒部185(2)且另一端侧被支承于所述第2盖部件250。
如图3等所示,在所述第2盖部件250中的对所述输入轴310进行支承的支承孔配设有轴承部件261及密封部件262,在对所述输出轴350进行支承的支承孔配设有带密封功能的轴承部件265,由此,所述第2室200(2)被相对于外部液密地区划。
图4中的标号205是贮存于所述第2室200(2)的油的油面。
如图3等所示,所述HMT单元1进一步具有用于向所述HST10补给工作油的加料泵单元(英文:charge pump unit)80。
详细而言,所述泵轴20的轴线方向一端侧从所述第1盖部件230向外延伸。
所述加料泵单元80具有:加料泵主体81,其被支承于所述泵轴20的向外延伸部;和加料泵壳(英文:charge pump case)83,其以围绕所述加料泵主体81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第1盖部件230。
实施方式2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行星齿轮机构的另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图9及图10中,分别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行星齿轮机构100B的剖视图及分解剖视图。
此外,图中,对与所述实施方式1中的部件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标号,并适当地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行星齿轮机构100B相比于所述实施方式1的行星齿轮机构100,具有包括第1齿轮架主体170B(1)、第2齿轮架主体170B(2)以及齿轮架销160B的齿轮架150B来代替包括所述第1齿轮架主体170(1)、所述第2齿轮架主体170(2)以及所述齿轮架销160的所述齿轮架150。
如图9及图10所示,所述齿轮架销160B具有:轴线方向中央的大径部155;第1小径部157(1),其从所述大径部155伴有第1台阶部156(1)地向轴线方向上的一侧延伸;以及第2小径部157(2),其从所述大径部155伴有第2台阶部156(2)地向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延伸。
在所述第1及第2齿轮架主体170B(1)、170B(2),分别设置有供所述齿轮架销160B的所述第1及第2小径部157(1)、157(2)插入的第1及第2支承孔172B(1)、172B(2)。
所述第1支承孔172B(1),具有能够供所述第1小径部157(1)卡入且直径比所述大径部155的直径小的开口宽度,且其靠近所述第2齿轮架主体170B(2)的轴线方向内端侧在与所述第2齿轮架主体相对的相对面170a(1)开口。
同样地,所述第2支承孔172B(2),具有能够供所述第2小径部157(2)卡入且直径比所述大径部155的直径小的开口宽度,且其靠近所述第1齿轮架主体170B(1)的轴线方向内端侧在与所述第1齿轮架主体170B(1)相对的相对面170a(2)开口。
如图9及图1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所述齿轮架销160B,通过所述第1小径部157(1)卡入所述第1支承孔172B(1)、且所述第1台阶部156(1)接合于所述相对面170a(1),从而在防止向轴线方向上的一侧移动的状态下一端侧被支承于所述第1齿轮架主体170B(1),且通过所述第2小径部157(2)卡入所述第2支承孔172B(2)、且所述第2台阶部156(2)接合于所述相对面170a(2),从而在防止向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移动的状态下另一端侧被支承于所述第2齿轮架主体170B(2)。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1小径部157(1)形成所述齿轮架销160B的被支承于所述第1支承孔172B(1)的第1端部162B(1),且所述第1台阶部156(1)及所述相对面170a(1)分别作为所述第1抵接面165(1)及所述第1停止面175(1)发挥作用。
另外,所述第2小径部157(2)形成所述齿轮架销160B的被支承于所述第2支承孔172B(2)的第2端部162B(2),且所述第2台阶部156(2)及所述相对面170a(2)分别作为所述第2抵接面165(2)及所述第2停止面175(2)发挥作用。
并且,关于所述齿轮架销160B,所述大径部155作为支承所述行星齿轮120的所述中间部163发挥作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及图10所示,关于所述第1支承孔172B(1),其轴线方向外端侧在所述第1齿轮架主体170B(1)的背面(与所述第2齿轮架主体170B(2)相反的一侧的面)开口,关于所述第2支承孔172B(2),其轴线方向外端侧在所述第2齿轮架主体170B(2)的背面(与所述第1齿轮架主体170B(1)相反的一侧的面)开口。
通过具备这样的结构,能够将在所述壳体200中的收纳所述行星齿轮机构100的部分所贮存的贮存油有效地导向在所述齿轮架销160B形成的润滑油孔166的轴线方向孔166a。
在本实施方式的行星齿轮机构10B中,所述齿轮架销160B具有所述第1及第2小径部157(1)、157(2),因此所述齿轮架销160B相比于实施方式1的行星齿轮机构100中的所述齿轮架销160,虽然强度稍微降低,但是由所述第1及第2齿轮架主体170B(1),170B(2)双支承,因此与齿轮架销被单支承的以往结构相比,能够有效地减轻施加于所述齿轮架销160B的负荷。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所述第1抵接面165(1)(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所述第1台阶部156(1))抵接于所述第1停止面175(1)(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所述相对面170a(1)),从而防止所述齿轮架销160B向轴线方向上的一侧的脱出,且通过所述第2抵接面165(2)(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所述第2台阶部156(2))抵接于所述第2停止面175(2)(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所述相对面170a(2)),从而防止所述齿轮架销160B向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的脱出。
因此,能够以不对所述防脱销等特定部件施加过度的负荷的方式、进行所述齿轮架销160B的防脱。
实施方式3.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行星齿轮机构的又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图11~图13中,分别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行星齿轮机构100C的剖视图、分解剖视图以及分解立体图。
此外,图中,对与所述实施方式1及2中的部件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标号,并且适当地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行星齿轮机构100C相比于所述实施方式1的行星齿轮机构100,具有齿轮架150C来代替所述齿轮架150。
如图11~图13所示,所述齿轮架150C具有:所述齿轮架销160;齿轮架主体600,其支承所述齿轮架销160的第1及第2端部162(1)、162(2),并与所述行星齿轮120绕所述太阳轮110的公转一起绕所述太阳轮110的轴线进行旋转;以及齿轮架盖700,其能够装卸地连结于所述齿轮架主体600。
如图11~图13所示,所述齿轮架主体600具有:第1端壁610,其位于比所述行星齿轮120靠轴线方向上的一侧的位置,并设置有支承所述齿轮架销160的第1端部162(1)的第1支承孔642(1);中央开口640,其设置于所述第1端壁610的径向内侧,并容许所述太阳轮110在轴线方向上插通;第2端壁620,其位于比所述行星齿轮120靠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的位置;以及连结部630,其将所述第1及第2端壁610、620连结。
所述第2端壁620具有:第2支承孔642(2),其支承所述齿轮架销160的第2端部162(2);主体侧停止面645,其与所述齿轮架销160的第2抵接面165(2)(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第2端部162(2)的端面164(2))接合;以及主体侧夹持面647,其与所述太阳轮110的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端面直接或间接接合。
如图11及图12所示,所述第1支承孔642(1)具有在能够容许所述齿轮架销160的插通的范围内尽可能地接近所述齿轮架销160的外径的内径,并在轴线方向上贯通所述第1端壁610。
另一方面,如图12所示,所述第2支承孔642(2)具有在轴线方向上延伸的孔部643、和底面644。
所述孔部643具有在能够容许所述齿轮架销160的第2端部162(2)的插入的范围内尽可能地接近所述齿轮架销160的第2端部162(2)的外径的内径,其靠近所述第1端壁610的轴线方向一端侧在所述第2端壁620中的与所述第1端壁610相对的相对面开口,且其与所述第1端壁610相反的一侧的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在所述第2端壁620的轴线方向厚度内终止。
所述底面644从所述孔部643的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向径向内侧延伸。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2支承孔642(2)的底面644作为所述主体侧停止面645发挥作用,所述主体侧停止面645与作为所述第2抵接面165(2)发挥作用的所述齿轮架销160的第2端部162(2)的端面164(2)接合。
在这样的结构的所述齿轮架主体600中,如图12所示,通过从轴线方向上的一侧经由所述第1支承孔642(1)向所述第2支承孔642(2)插入所述齿轮架销160的第2端部162(2),从而能够在所述齿轮架销160的第2抵接面165(2)与所述主体侧停止面645接合了的状态下使所述齿轮架销160的第2端部162(2)支承于所述第2支承孔642(2)且使所述齿轮架销160的所述第1端部162(1)支承于所述第1支承孔642(1)。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齿轮架主体600进一步具有从所述第2端壁620的径向内端部在轴线方向上延伸的筒部650。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与所述各实施方式同样地,所述齿轮架150C作为合成旋转动力输出部件发挥作用,从所述筒部650输出合成旋转动力。
详细而言,在所述筒部650,在内周面设置有花键,而将未图示的输出轴连结成相对不能旋转且能够装卸。
另外,如图11所示,所述筒部650经由配设于外周面的轴承部件256(2)而被支承于壳体的支承壁255。
所述齿轮架盖700在其与所述齿轮架主体600的第1端壁610抵接了的状态下,经由紧固部件178而与所述齿轮架主体600连结成能够分离。
如图11及图12所示,所述齿轮架盖700具有:壁部710,其能够装卸地连结于所述齿轮架主体600的第1端壁610的轴线方向上的一侧;和筒部750,其从所述壁部710的径向内端部在轴线方向上延伸,并供连结于所述太阳轮110的旋转轴(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所述马达轴30)插通。
所述壁部710具有:盖侧停止面715,其与被支承于所述第1支承孔642(1)的所述齿轮架销160的第1抵接面165(1)(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第1端部162(1)的端面164(1))接合;和盖侧夹持面717,其与所述太阳轮110的轴线方向上的一侧的端面直接或间接接合,并在其与所述主体侧夹持面647的协同作用下将所述太阳轮110夹持为绕轴线相对旋转自如。
这样的结构的所述行星齿轮机构100C起到与所述实施方式1同样的效果。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齿轮架销160,在第1及第2端部162(1)、162(2)被分别插入到所述第1端壁610的第1支承孔642(1)及所述第2端壁620的第2支承孔642(2)的双支承状态下,利用所述第1及第2端部162(1)、162(2)之间的中间部163来支承所述行星齿轮120。
因此,能够有效地减轻施加于所述齿轮架销160的负荷。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所述第1抵接面165(1)抵接于所述盖侧停止面715,从而防止所述齿轮架销160向轴线方向上的一侧的脱出,且通过所述第2抵接面165(2)抵接于所述主体侧停止面645,从而防止所述齿轮架销160向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的脱出。
因此,能够以不对所述防脱销等特定部件施加过度的负荷的方式、进行所述齿轮架销160的防脱。
以下,对在本实施方式的所述行星齿轮机构100C设置的润滑油供给构造进行说明。
如图11及图1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齿轮架主体600的第2端壁620形成有油孔646,该油孔646的一端侧在与所述齿轮架销160相对的相对面打开而与所述轴线方向孔166a的开口相对,且该油孔646的另一端侧在背面打开。
另外,在所述齿轮架盖700的壁部710设置有油孔716,该油孔716的一端侧在与所述齿轮架销160相对的相对面打开而与所述轴线方向孔166a的开口相对,且该油孔716的另一端侧在背面打开。
通过具备所述油孔646、716,能够将贮存于所述行星齿轮机构100C的收纳空间的贮存油有效地导向所述齿轮架销160的第1及第2端部162(1)、162(2)。
此外,也可以删去所述第2端壁620的所述油孔646及所述壁部710的所述油孔716中的一方。
在该情况下,所述润滑油孔166的轴线方向孔166a至少在其与所述油孔相对的端面开口。
在本实施方式的所述行星齿轮机构100C中,所述齿轮架销160也以所述径向孔166b沿着以所述太阳轮110的旋转中心为基准的径向的状态保持为不能绕轴线自转。
详细而言,在所述第1端壁610中的与所述齿轮架盖700相对的相对面,形成有供安装于所述齿轮架销160的止旋销168卡入的保持槽615,使所述齿轮架盖700连结于所述齿轮架主体600,由此在所述止旋销168被卡入到所述保持槽615的状态下所述保持槽615由所述齿轮架盖700封闭。
所述连结部630只要将所述第1及第2端壁610、620连结即可,可以有各种形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所述连结部630具有在周向上排列的多个连结片631。
所述多个连结片631中的各连结片在周向上相邻的所述行星齿轮120之间将所述第1及第2端壁610、620连结。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连结片631关于径向位置而将所述第1端壁610及第2端壁620的径向外端部互相连结。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2及图13所示,所述齿轮架主体600构成为,在周向上相邻的所述连结片631之间具有能够供所述行星齿轮120在径向上插通的进出开口635,在经由所述进出开口635而使所述行星齿轮120与所述太阳轮110啮合了的状态下,所述行星齿轮120的齿部122从所述进出开口635向径向外侧延伸。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谋求所述行星齿轮120与所述太阳轮110的组装作业及所述行星齿轮120与所述内齿轮130的组装作业的容易化。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行星齿轮机构100C具有与所述实施方式1的行星齿轮机构100中的齿轮架销相同结构的齿轮架销160,但也可以以具有第2端部162(2)被设为小径的齿轮架销160C的方式进行变形来代替上述结构。
在图14中,示出以使用所述齿轮架销160C的方式进行变形了的行星齿轮机构100C’的局部剖视图。
此外,图中,对与所述实施方式中的部件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标号。
如图14所示,关于所述齿轮架销160C,第2端部162(2)设为直径比支承所述行星齿轮120的中间部163的直径小,并从所述中间部163伴有台阶部156地向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延伸。
此外,在图14所示的变形例中,第1端部162(1)具有与所述中间部163相同的外径。
在所述变形例100C’中,形成于所述第2端壁620的第2支承孔642C(2),具有能够供所述第2端部162(2)卡入且直径比所述中间部163的直径小的开口宽度,其靠近所述第1端壁610的轴线方向内端侧在所述第2端壁620中的与所述第1端壁610相对的相对面620a开口。
此外,在图14所示的变形例中,所述油孔646具有与所述第2支承孔642C(2)相同的内径。
在该变形例100C’中,所述齿轮架销160C的所述台阶部156作为所述第2抵接面165(2)发挥作用,所述相对面620a作为所述第2停止面175(2)发挥作用。
即,在所述第2端部162(2)卡入到所述第2支承孔642C(2)的状态下所述台阶部156接合于所述相对面620a,由此,防止了所述齿轮架销160C向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移动。

Claims (15)

1.一种行星齿轮机构,具有:太阳轮;行星齿轮,其与所述太阳轮啮合;内齿轮,其与所述行星齿轮啮合;齿轮架,其将所述行星齿轮支承为绕轴线旋转自如且与所述行星齿轮绕所述太阳轮的公转联动地绕所述太阳轮的轴线进行旋转;以及收纳所述太阳轮、所述行星齿轮、所述内齿轮及所述齿轮架的壳体,
其特征在于,
所述齿轮架具有:齿轮架销,其将所述行星齿轮支承为绕轴线旋转自如;和第1及第2齿轮架主体,其以与所述行星齿轮绕所述太阳轮的公转一起绕所述太阳轮的轴线进行旋转的方式,分别支承所述齿轮架销的轴线方向上的一侧的第1端部及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第2端部,
在所述第1齿轮架主体设置有第1支承孔及第1停止面,在所述第2齿轮架主体设置有第2支承孔及第2停止面,
所述第1及第2齿轮架主体,以所述齿轮架销的第1端部卡入所述第1支承孔且所述齿轮架销的朝向轴线方向上的一侧的第1抵接面接合于所述第1停止面,所述齿轮架销的第2端部卡入所述第2支承孔且所述齿轮架销的朝向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第2抵接面接合于所述第2停止面的状态,被连结成能够彼此相对分离,并且所述第1及第2齿轮架主体分别绕轴线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所述壳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示的行星齿轮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支承孔具有:孔部,其靠近所述第2齿轮架主体的轴线方向内端侧在与所述第2齿轮架主体相对的相对面开口,且其与所述第2齿轮架主体相反的一侧的轴线方向外端侧在所述第1齿轮架主体的轴线方向厚度内终止;和底面,其从所述孔部的轴线方向外端侧向径向内侧延伸,
所述第2支承孔具有:孔部,其靠近所述第1齿轮架主体的轴线方向内端侧在与所述第1齿轮架主体相对的相对面开口,且其与所述第1齿轮架主体相反的一侧的轴线方向外端侧在所述第2齿轮架主体的轴线方向厚度内终止;和底面,其从所述孔部的轴线方向外端侧向径向内侧延伸,
所述齿轮架销的轴线方向上的一侧及另一侧的端面分别作为所述第1及第2抵接面发挥作用,
所述第1及第2支承孔的底面分别作为所述第1及第2停止面发挥作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星齿轮机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及第2齿轮架主体中的至少一方设置有油孔,
所述油孔,从对应的所述支承孔的底面的径向内端向轴线方向外端侧延伸,并在对应的所述齿轮架主体的背面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星齿轮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齿轮架销具有润滑油孔,该润滑油孔以面向所述油孔的方式在轴线方向端面打开,并且也在外周面中的支承所述行星齿轮的区域打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行星齿轮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润滑油孔包括:轴线方向孔,其在轴线方向端面打开;和径向孔,其以连通于所述轴线方向孔的状态,一端侧及另一端侧在外周面打开,
所述齿轮架销被固定于所述第1及第2齿轮架主体中的至少一方,使得该齿轮架销为所述径向孔沿着以所述太阳轮的旋转中心为基准的径向的状态并不能绕轴线自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星齿轮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齿轮架销具有:轴线方向中央的大径部;第1小径部,其从所述大径部伴有第1台阶部地向轴线方向上的一侧延伸;以及第2小径部,其从所述大径部伴有第2台阶部地向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延伸,
所述第1支承孔,具有能够供所述第1小径部卡入且直径比所述大径部的直径小的开口宽度,且其靠近所述第2齿轮架主体的轴线方向内端侧在与所述第2齿轮架主体相对的相对面开口,
所述第2支承孔,具有能够供所述第2小径部卡入且直径比所述大径部直径小的开口宽度,且其靠近所述第1齿轮架主体的轴线方向内端侧在与所述第1齿轮架主体相对的相对面开口,
所述第1台阶部作为所述第1抵接面发挥作用且所述第1齿轮架主体中的与所述第2齿轮架主体相对的相对面作为所述第1停止面发挥作用,另一方面,所述第2台阶部作为所述第2抵接面发挥作用且所述第2齿轮架主体中的与所述第1齿轮架主体相对的相对面作为所述第2停止面发挥作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行星齿轮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支承孔,其轴线方向外端侧在所述第1齿轮架主体的背面开口,所述第2支承孔,其轴线方向外端侧在所述第2齿轮架主体的背面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行星齿轮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齿轮架主体具有:第1径向延伸部,其以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轴线为基准而在径向上延伸,并在径向中央具有沿着轴线方向的中央孔且设置有所述第1支承孔及所述第1停止面;和中空的第1筒部,其从所述第1径向延伸部的径向内端部在轴线方向上延伸,
所述第2齿轮架主体具有:第2径向延伸部,其以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轴线为基准而在径向上延伸,并设置有所述第2支承孔及所述第2停止面;和中空的第2筒部,其从所述第2径向延伸部的径向中央部在轴线方向上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行星齿轮机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及第2齿轮架主体,分别设置有第1及第2夹持面,在使所述第1及第2齿轮架主体连结了的状态下该第1及第2夹持面与所述太阳轮的轴线方向上的一侧及另一侧的端面分别直接或间接接合,
所述太阳轮,由所述第1及第2夹持面以绕轴线相对旋转自如的状态被在轴线方向上保持。
10.一种行星齿轮机构,具有:太阳轮;行星齿轮,其与所述太阳轮啮合;内齿轮,其与所述行星齿轮啮合;齿轮架,其将所述行星齿轮支承为绕轴线旋转自如且与所述行星齿轮绕所述太阳轮的公转联动地绕所述太阳轮的轴线进行旋转;以及收纳所述太阳轮、所述行星齿轮、所述内齿轮及所述齿轮架的壳体,
其特征在于,
所述齿轮架具有:齿轮架销,其将所述行星齿轮支承为绕轴线旋转自如;齿轮架主体,其以与所述行星齿轮绕所述太阳轮的公转一起绕所述太阳轮的轴线进行旋转的方式支承所述齿轮架销;以及齿轮架盖,其能够装卸地连结于所述齿轮架主体,
所述齿轮架销具有:第1及第2端部,其分别位于轴线方向上的一侧及另一侧;中间部,其在所述第1及第2端部之间支承所述行星齿轮;以及第1及第2抵接面,其分别朝向轴线方向上的一侧及另一侧,
所述齿轮架主体具有:第1端壁,其位于比所述行星齿轮靠轴线方向上的一侧的位置,并设置有支承所述齿轮架销的第1端部的第1支承孔;中央开口,其设置于所述第1端壁的径向内侧,并容许所述太阳轮在轴线方向上插通;第2端壁,其位于比所述行星齿轮靠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的位置;连结部,其将所述第1及第2端壁连结;以及从所述第2端壁的径向内端部在轴线方向上延伸的筒部,
所述第2端壁具有:第2支承孔,其支承所述齿轮架销的第2端部;主体侧停止面,其与所述齿轮架销的第2抵接面接合;以及主体侧夹持面,其与所述太阳轮的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端面直接或间接接合,
所述齿轮架盖具有:壁部,其能够装卸地连结于所述齿轮架主体的第1端壁的轴线方向上的一侧;和筒部,其从所述壁部的径向内端部在轴线方向上延伸,并供连结于所述太阳轮的旋转轴插通,
所述壁部具有:盖侧停止面,其与被支承于所述第1支承孔的所述齿轮架销的第1抵接面接合;和盖侧夹持面,其与所述太阳轮的轴线方向上的一侧的端面直接或间接接合,并在其与所述主体侧夹持面的协同作用下将所述太阳轮夹持为绕轴线相对旋转自如,
并且所述齿轮架主体的筒部及所述齿轮架盖的筒部分别绕轴线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所述壳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行星齿轮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支承孔具有:孔部,其靠近所述第1端壁的轴线方向内端侧在与所述第1端壁相对的相对面开口,且其与所述第1端壁相反的一侧的轴线方向外端侧在所述第2端壁的轴线方向厚度内终止;和底面,其从所述孔部的轴线方向外端侧向径向内侧延伸,
所述齿轮架销的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端面作为所述第2抵接面发挥作用,且所述第2支承孔的底面作为所述主体侧停止面发挥作用。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行星齿轮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齿轮架销,其所述第2端部的直径比所述中间部的直径小且从所述中间部伴有台阶部地向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延伸,
所述第2支承孔,具有能够供所述第2端部卡入且直径比所述中间部的直径小的开口宽度,且其靠近所述第1端壁的轴线方向内端侧在所述第2端壁中的与所述第1端壁相对的相对面开口,
所述台阶部作为所述第2抵接面发挥作用,且所述第2端壁中的与所述第1端壁相对的相对面作为所述主体侧停止面发挥作用。
13.根据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行星齿轮机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齿轮架销设置有润滑油孔,该润滑油孔包括:轴线方向孔,其在轴线方向上的一侧的第1端面及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第2端面中的至少一方打开;和径向孔,其以连通于所述轴线方向孔的状态,一端部及另一端部在所述中间部的外周面打开,
在所述齿轮架主体的第2端壁及所述齿轮架盖的壁部中的至少一方设置有油孔,该油孔,一端侧在与所述齿轮架销相对的相对面打开而与所述轴线方向孔的开口相对,且另一端侧在背面打开。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行星齿轮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齿轮架销相关于轴线被固定于所述齿轮架主体及所述齿轮架盖中的至少一方,使得该齿轮架销为所述径向孔沿着以所述太阳轮的旋转中心为基准的径向的状态并不能绕轴线自转。
15.根据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行星齿轮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结部具有多个连结片,所述多个连结片在周向上排列,各连结片在周向上相邻的所述行星齿轮之间将所述第1及第2端壁连结,
所述齿轮架主体构成为,在周向上相邻的所述连结片之间具有能够供所述行星齿轮插通的进出开口,在经由所述进出开口而使所述行星齿轮与所述太阳轮啮合了的状态下所述行星齿轮的齿部从所述进出开口向径向外侧延伸。
CN201710261191.0A 2016-07-19 2017-04-20 行星齿轮机构 Active CN1076309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41183 2016-07-19
JP2016141183 2016-07-19
JP2016-250510 2016-12-26
JP2016250510A JP2018017392A (ja) 2016-07-19 2016-12-26 遊星歯車機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30981A CN107630981A (zh) 2018-01-26
CN107630981B true CN107630981B (zh) 2020-10-16

Family

ID=610760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61191.0A Active CN107630981B (zh) 2016-07-19 2017-04-20 行星齿轮机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8017392A (zh)
CN (1) CN10763098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79216A (zh) * 2018-08-13 2018-10-19 苏州星诺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组合式行星架及行星齿轮变速器
JP7349962B2 (ja) * 2020-06-26 2023-09-25 株式会社クボタ 複合遊星ギヤ装置
US11408486B2 (en) 2020-06-26 2022-08-09 Kubota Corporation Planetary gear device and compound planetary gear device
JP7382905B2 (ja) * 2020-06-26 2023-11-17 株式会社クボタ 遊星ギヤ装置
FR3115087B1 (fr) 2020-10-08 2024-04-12 Safran Trans Systems Reducteur mecanique de turbomachine d’aeronef
CN117489757B (zh) * 2024-01-03 2024-03-22 常州市曼多林精密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行星减速机的防松脱结构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31739A (ja) * 1985-08-05 1987-02-10 Hitachi Ltd 遊星歯車装置
JP2000046159A (ja) * 1998-07-27 2000-02-18 Daihatsu Motor Co Ltd 遊星歯車装置
CN200996467Y (zh) * 2006-12-07 2007-12-26 南京高速齿轮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风力发电机齿轮箱中行星齿轮的润滑机构
CN201992002U (zh) * 2010-12-17 2011-09-28 无锡威孚中意齿轮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行星齿轮系结构
CN202937782U (zh) * 2012-11-09 2013-05-15 江苏新瑞戴维布朗齿轮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行星齿轮均载结构
CN203202131U (zh) * 2013-04-18 2013-09-18 南京高精齿轮集团有限公司 含有均载装置的行星轮系
US8858382B2 (en) * 2012-03-10 2014-10-14 Romax Technology Limited Pin retainer
CN105299196A (zh) * 2015-12-14 2016-02-03 黄石市钜晟重型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矿用汽车轮边减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170542U (zh) * 1979-05-24 1980-12-08
JPH01121747U (zh) * 1988-02-12 1989-08-17
JPH04128556U (ja) * 1991-05-17 1992-11-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遊星歯車用ピニオンシヤフト固定構造
JPH0647755U (ja) * 1992-12-04 1994-06-28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遊星歯車装置
JP2606388Y2 (ja) * 1993-06-11 2000-10-23 株式会社フジ・ピイ・エム 遊星歯車装置
JP3083704B2 (ja) * 1994-05-09 2000-09-0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動力伝達機構のスラスト力保持装置
US20030236148A1 (en) * 2002-06-21 2003-12-25 The Timken Company Epicyclic drive with unified planet assemblies
JP2011125096A (ja) * 2009-12-08 2011-06-23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動力伝達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31739A (ja) * 1985-08-05 1987-02-10 Hitachi Ltd 遊星歯車装置
JP2000046159A (ja) * 1998-07-27 2000-02-18 Daihatsu Motor Co Ltd 遊星歯車装置
CN200996467Y (zh) * 2006-12-07 2007-12-26 南京高速齿轮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风力发电机齿轮箱中行星齿轮的润滑机构
CN201992002U (zh) * 2010-12-17 2011-09-28 无锡威孚中意齿轮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行星齿轮系结构
US8858382B2 (en) * 2012-03-10 2014-10-14 Romax Technology Limited Pin retainer
CN202937782U (zh) * 2012-11-09 2013-05-15 江苏新瑞戴维布朗齿轮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行星齿轮均载结构
CN203202131U (zh) * 2013-04-18 2013-09-18 南京高精齿轮集团有限公司 含有均载装置的行星轮系
CN105299196A (zh) * 2015-12-14 2016-02-03 黄石市钜晟重型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矿用汽车轮边减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017392A (ja) 2018-02-01
CN107630981A (zh) 2018-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30981B (zh) 行星齿轮机构
US5662198A (en) Tandem type hydraulic clutch system
EP0962680B1 (en) Planetary transmission for vehicle
US7731624B2 (e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EP1998079B1 (e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CN107575550B (zh) Hmt单元及hmt构造
JP4372072B2 (ja) 変速伝動装置
US7232022B2 (en) Clutch-purpose hydraulic servo
JP2010048318A (ja) 自動変速機
WO2015005492A1 (ja) 動力伝達装置
US5649457A (en) Park lock arrangement for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JPH0251648A (ja) 自動変速機における油路構造
KR100864366B1 (ko) 유성기어장치
JP4906046B2 (ja) 自動変速機
JPH10252860A (ja) 無段式自動変速装置
EP1389696A2 (en) Speed change mechanism of automatic transmission
EP3742023B1 (en) Transmission apparatus for work vehicle and hst unit
CN107642590B (zh) Hmt构造
JP4217549B2 (ja) 油圧−機械式変速装置
JP2004286144A (ja) 補機駆動装置
JP2018053999A (ja) Hmt構造
US20050167234A1 (en) Clutch-purpose hydraulic servo
JPH09315168A (ja) 車両用駆動装置
JPH0262466A (ja) 自動変速機における油路構造
JP2018021656A (ja) Hmt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