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18268A - 液体喷射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喷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18268A
CN107618268A CN201710565417.6A CN201710565417A CN107618268A CN 107618268 A CN107618268 A CN 107618268A CN 201710565417 A CN201710565417 A CN 201710565417A CN 107618268 A CN107618268 A CN 1076182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liquid
fluid retention
runner
flow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6541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林阳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6182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1826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33Structure of nozzle pl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201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B41J2/14233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of film type, deformed by bending and disposed on a diaphrag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41J2/17509Whilst mounted 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96Ink pumps, ink val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002/14362Assembling elements of he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002/14419Manifold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体的流道被优化的液体喷射装置。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头(80),其在X方向上移动的同时喷射油墨(15);多个液体贮留部(14),其被排列在与X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并对油墨(15)进行贮留;载置部(70),其对多个液体贮留部(14)进行载置;多个流道(7),其被设置在载置部(70)中,并将油墨(15)从多个液体贮留部(14)向头(80)进行供给,多个液体贮留部(14)包括对黑色(B)的油墨(15B)进行贮留的液体贮留部(14B),多个流道(7)的流道长度之中,对黑色(B)的油墨(15B)进行供给的流道(7B)的流道长度最短。

Description

液体喷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体喷射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提出有一种将从液体容器(墨盒)供给的油墨等液体从喷嘴喷射的液体喷射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在设置有液体喷射头的箱状的滑架上搭载液体容器,并相对于印刷纸张等介质而使该滑架进行往复的串行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
而且,作为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的液体喷射头,公开了一种如下的液体喷射头,其具备:液体喷射部;对油墨进行收纳的多个墨盒;对墨盒进行固定的固定体;在与固定板之间形成液体的流道的流道板(例如,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液体喷射头能够将从墨盒流出的液体迅速地排出,并且通过以二维的方式对墨盒进行配置从而实现了小型化。
但是,在搭载有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液体喷射头(液体喷射头单元)的液体喷射装置中,从墨盒至液体喷射部(头)的液体的流道并未被优化,从而有可能产生因液体的流道未被优化所造成的不良情况(例如,点的缺失)。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2367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22377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发明,并且能够作为以下的方式或者应用例来实现。
应用例1
本应用例所涉及的液体喷射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头,其在扫描方向上移动的同时喷射液体;多个液体贮留部,其被排列在与所述扫描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并对所述液体进行贮留;载置部,其对所述多个液体贮留部进行载置;多个流道,其被设置在所述载置部中,并将所述液体从所述多个液体贮留部向所述头进行供给,所述多个液体贮留部包括对黑色的液体进行贮留的黑色液体贮留部,所述多个流道的流道长度之中,对所述黑色的液体进行供给的流道的流道长度最短。
在本应用例所涉及的液体喷射装置中,从头喷射液体,在介质上形成点,从而在介质上对所需的图像进行记录(印刷)。此外,与由其他颜色的液体所形成的其他颜色的点相比,由黑色的液体所形成的黑色的点易于被目视确认,从而容易显眼。因此,如果头喷射黑色的液体且在介质上所形成的黑色的点中容易产生不良情况(例如,点的缺失),则容易导致被记录于介质上的图像的品质的下降。另一方面,如果即使头喷射黑色的液体在介质上所形成的黑色的点中也不易产生不良情况,则能够提高被记录于介质上的图像的品质。
而且,由于如果对液体进行供给的流道变长,且对液体进行供给的流道的流道阻力变高,则液体不易从头被喷射,因此容易产生因液体未从头被适当喷射所造成的不良情况(例如,点的缺失)。由于如果对液体进行供给的流道的流道阻力较低,则液体容易从头被适当喷射,因此不易产生因液体未从头被适当喷射所造成的不良情况。
在本应用例中,由于对黑色的液体进行供给的流道的流道长度最短,且对黑色的液体进行供给的流道的流道阻力最低,因此黑色的液体易于从头被适当喷射,从而不易产生因黑色的液体未从头被适当喷射所造成的不良情况(例如,黑色的点的缺失),进而能够提高被记录在介质上的图像的品质。
应用例2
在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为,所述黑色液体贮留部的至少一部分以在俯视观察时与所述头重叠的方式被配置。
当将黑色液体贮留部的至少一部分以在俯视观察时与头重叠的方式进行配置时,能够使黑色液体贮留部中的黑色的液体的排出口与头中的黑色的液体的导入口以在俯视观察时重叠的方式进行配置,从而与该排出口和该导入口在俯视观察时不重叠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从该排出口至该导入口的流道的流道长度。
即,当将排出口与导入口以在俯视观察时重叠的方式进行配置时,能够缩短从排出口至导入口的黑色的液体的流道的流道长度。
应用例3
本应用例所涉及的液体喷射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头,其在扫描方向上移动的同时喷射液体;多个液体贮留部,其被排列在与所述扫描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并对所述液体进行贮留且贮留容积不同;载置部,其对所述多个液体贮留部进行载置;多个流道,其被设置在所述载置部中,并将所述液体从所述多个液体贮留部向所述头进行供给,所述多个流道的流道长度之中,对所述贮留容积最大的液体贮留部中所贮留的液体进行供给的流道的流道长度最短。
贮留容积最大的液体贮留部中所贮留的液体为,从头被喷射较多,消耗较多,使用频率较高的液体。而且,当液体的使用频率变高时,与液体的使用频率较低的情况相比,也易于产生由该液体所形成的点的不良情况。因此,如果头对贮留容积最大的液体贮留部中所贮留的液体(在后文中,称为使用频率较高的液体)进行喷射,且在介质上所形成的点中容易产生不良情况(例如,点的缺失),则容易导致被记录在介质上的图像的品质的下降。另一方面,如果即使头对使用频率较高的液体进行喷射在介质上所形成的点中也不易产生不良情况,则能够提高被记录在介质上的图像的品质。
在本应用例中,由于对使用频率较高的液体进行供给的流道的流道长度最短,且对使用频率较高的液体进行供给的流道的流道阻力最低,因此使用频率较高的液体最容易从头被喷射,从而不易产生因使用频率较高的液体未从头被适当喷射所造成的不良情况(例如,点的缺失),进行能够提高被记录在介质上的图像的品质。
应用例4
在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为,所述贮留容积最大的液体贮留部的至少一部分以在俯视观察时与所述头重叠的方式被配置。
当将对使用频率较高的液体进行贮留的液体贮留部的至少一部分以在俯视观察时与头重叠的方式进行配置时,能够使液体贮留部中的使用频率较高的液体的排出口与头中的使用频率较高的液体的导入口以在俯视观察时重叠的方式进行配置,从而与该排出口和该导入口在俯视观察时未重叠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从该排出口至该导入口的流道的流道长度。
即,当将排出口和导入口以在俯视观察时重叠的方式进行配置时,能够使从排出口至导入口的使用频率较高的液体的流道的流道长度最短。
应用例5
本应用例所涉及的液体喷射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头,其在扫描方向上移动的同时喷射液体;多个液体贮留部,其被排列在与所述扫描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并对所述液体进行贮留;载置部,其对所述多个液体贮留部进行载置;多个流道,其被设置在所述载置部中,并将所述液体从所述多个液体贮留部向所述头进行供给,所述多个流道的流道长度之中,对在所述多个液体贮留部中所贮留的所述液体之中消耗量最多的液体进行供给的流道的流道长度最短。
消耗量最多的液体为,使用频率最高的液体。而且,当液体的使用频率变高时,与液体的使用频率较低的情况相比,也易于产生由该液体所形成的点的不良情况。因此,如果头对消耗量最多的液体进行喷射,且在介质上所形成的点中容易产生不良情况(例如,点的缺失),则容易导致被记录在介质上的图像的品质的下降。另一方面,如果即使头对消耗量最多的液体进行喷射在介质上所形成的点中也不易产生不良情况,则能够提高被记录在介质上的图像的品质。
在本应用例中,由于对消耗量最多的液体进行供给的流道的流道长度最短,且对消耗量最多的液体进行供给的流道的流道阻力最低,因此消耗量最多的液体易于从头被喷射,从而不易产生因消耗量最多的液体未从头被适当喷射所造成的不良情况(例如,点的缺失),进而能够提高图像的品质。
应用例6
在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为,对所述消耗量最多的液体进行贮留的液体贮留部的至少一部分以在俯视观察时与所述头重叠的方式被配置。
当将对消耗量最多的液体进行贮留的液体贮留部的至少一部分以在俯视观察时与头重叠的方式进行配置时,液体贮留部中的消耗量最多的液体的排出口与头中的消耗量最多的液体的导入口以在俯视观察时重叠的方式进行配置,从而与该排出口和该导入口在俯视观察时不重叠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从该排出口至该导入口的流道的流道长度。
即,当将排出口和导入口以在俯视观察时重叠的方式进行配置时,能够使从排出口至导入口的消耗量最多的液体的流道的流道长度最短。
应用例7
在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为,还具备:支承体,其对所述头进行支承;导向轴,其对所述支承体进行支承,并能够使所述支承体在所述扫描方向上进行移动,在所述支承体中,所述头被支承在靠近所述导向轴一侧。
当在支承体或头上被施加有额外的力时,被导向轴所支承的支承体以导向轴为支点而进行旋转,从而支承体的位置会发生变化。而且,被支承体所支承的头也以导向轴为支点而进行旋转,从而头的位置会发生变化。
在因额外的力而使头以导向轴为支点而进行旋转的情况下,如果头被支承在靠近导向轴一侧,则与头被支承在远离导向轴一侧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由以导向轴为支点的旋转所造成的头的位置的变化。
当头的位置的变化变小时,由于能够减小从头被喷射并喷落于介质上的液滴的位置偏移,因此提高被形成于介质上的图像的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液体喷射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沿着图1中的II-II线的剖视图。
图3为着眼于形成在头上的喷嘴中的任意一个喷嘴的剖视图。
图4为液体喷射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5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液体喷射装置的结构图。
图6为沿着图5中的II-II线的剖视图。
图7为液体喷射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8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液体喷射装置的结构图。
图9为沿着图8中的II-II线的剖视图。
图10为液体喷射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11为阀单元的主要部分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表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并非对本发明进行限定,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能够任意地进行变更。此外,在以下的各图中,为了将各层或各部位设为在附图上能够识别的程度的大小,而使各层或各部位的比例尺与实际不同。
实施方式1
图1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液体喷射装置的结构图。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射装置1为,向介质12喷射作为“液体”的一个示例的油墨15的喷墨方式的印刷装置。虽然介质12的典型例为印刷纸张,但是也能够利用布帛或树脂薄膜等各种介质。
如图1所示,液体喷射装置1具备:控制单元20、输送机构30、液体喷射单元40和移动机构50。控制单元20被构成为,包括例如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等控制装置和半导体存储器等储存电路(省略图示),并且所述控制单元20通过控制装置执行被储存在储存电路中的程序,从而对液体喷射装置1的各个部件进行综合控制。
输送机构30根据由控制单元20实施的控制而在Y方向上对介质12进行输送。输送机构30包括供给侧的输送机构32和排出侧的输送机构34。输送机构32被设置在输送机构34的上游侧(Y方向的负向)并将介质12向输送机构34侧供给,输送机构34将从输送机构32被供给的介质12向下游侧(Y方向的正向)排出。
另外,Y方向为介质12的输送方向,且为“与扫描方向交叉的方向”的一个示例。
液体喷射单元40为向介质12喷射多种油墨15的部件,并且具备支承体60、载置部70和头80。支承体60为,对载置部70和头80进行支承的大致箱状的筐体(滑架)。载置部70对贮留不同种类的油墨(多种油墨)的多个液体贮留部14进行保持。
液体贮留部14为,例如对油墨15进行贮留的墨盒(液体容器)。在本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油墨15为六种(六个颜色)。详细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油墨15由蓝绿色(C)的油墨15C、品红色(M)的油墨15M、黄色(Y)的油墨15Y、黑色(B)的油墨15B、浅蓝绿色(LC)的油墨15LC、浅品红色(LM)的油墨15LM构成。
另外,黑色(B)的油墨15B为“黑色的液体”的一个示例。而且,在后文中,存在有对油墨15C、15M、15Y、15B、15LC、15LM进行统一而称为油墨15的情况。此外,所使用的油墨15既可以多于六种(六个颜色),也可以少于六种(六个颜色)。
油墨15包括颜色材料与使颜色材料分散(或者溶解)的溶剂等。颜色材料为,例如颜料或染料。溶剂为,例如水系介质或有机溶剂。而且,在油墨15中,除了颜色材料或溶剂之外,还可以包括碱性催化剂、表面活性剂、叔胺、树脂类、pH调节剂、缓冲溶液、定影剂、防腐剂、抗氧化剂与紫外线吸收剂、螯合剂、氧吸收剂等。
在载置部70上沿着Y方向而依次配置并载置有如下的液体贮留部,即:贮留有品红色(M)的油墨15M的液体贮留部14A;贮留有黑色(B)的油墨15B的液体贮留部14B;贮留有浅蓝绿色(LC)的油墨15LC的液体贮留部14C;贮留有蓝绿色(C)的油墨15C的液体贮留部14D;贮留有黄色(Y)的油墨15Y的液体贮留部14E;贮留有浅品红色(LM)的油墨15LM的液体贮留部14F。各个液体贮留部14A、14B、14C、14D、14E、14F相对于载置部70而独立地进行拆装。
另外,对黑色(B)的油墨15B进行贮留的液体贮留部14B为,“黑色液体贮留部”的一个示例。而且,在后文中,存在有将液体贮留部14A、14B、14C、14D、14E、14F仅称为液体贮留部14的情况。
通过将六个液体贮留部14A、14B、14C、14D、14E、14F配置在Y方向(介质12的输送方向)上,从而与将六个液体贮留部14A、14B、14C、14D、14E、14F配置在X方向(介质12的宽度方向)上的情况相比,由于缩小了液体喷射装置1的X方向上的尺寸(宽度方向的尺寸),因此能够使液体喷射装置1小型化。
在头80上设置有向介质12喷射油墨15的喷嘴N。详细而言,在头80上设置有:喷射品红色(M)的油墨15M的喷嘴N;喷射黑色(B)的油墨15B的喷嘴N;喷射浅蓝绿色(LC)的油墨15LC的喷嘴N;喷射蓝绿色(C)的油墨15C的喷嘴N;喷射黄色(Y)的油墨15Y的喷嘴N;喷射浅品红色(LM)的油墨15LM的喷嘴N。
头80从喷嘴N喷射油墨15C、15M、15Y、15B、15LC、15LM,并在介质12上形成与油墨15C、15M、15Y、15B、15LC、15LM相对应的颜色的点,从而在介质12上对文本(文字)或图像等进行记录(印刷)。
在液体喷射装置1中,由于多数执行的是文本印刷或黑白印刷等,因此黑色(B)的油墨15B的消耗量最多。因此,黑色(B)的油墨15B为,“消耗量最多的液体”的一个示例。
移动机构50为,根据由控制单元20实施的控制而使液体喷射单元40在X方向上进行往复的机构。X方向为液体喷射单元40进行移动的方向,且为“扫描方向”的一个示例,并且所述X方向与介质12被输送的Y方向交叉。移动机构50包含输送带52、导向轴54和驱动电机(省略图示)。输送带52为在X方向上被架设为长条状的无接头带,并通过驱动电机的动力而进行旋转。液体喷射单元40的支承体60被固定在输送带52上。导向轴54为,被插入支承体60中的在X方向上延伸的轴体。导向轴54对支承体60进行支承,并且能够使支承体60在X方向上进行移动。
即,支承体60被导向轴54所支承,并通过移动机构50(输送带52、导向轴54、驱动电机(省略图示)等)而向X方向的正侧以及负侧进行往复移动。
头80被支承体60所支承。头80与支承体60一起移动,从而能够在X方向上进行移动。头80在向X方向(扫描方向)移动的同时向介质12喷射油墨15,从而在介质12上对文字或图像等进行记录。
详细而言,通过交替地反复实施头80在向X方向(扫描方向)移动的同时喷射油墨15的油墨喷射动作和输送机构32向Y方向(输送方向)输送介质12的输送动作,而使在X方向(扫描方向)上排列的点的列(光栅行)在Y方向(输送方向)上并排,从而将文字或图像等记录在介质12上。
换言之,头80将油墨15作为油墨滴而进行喷射,并使该油墨滴喷落在介质12的目标位置上,从而在介质12上形成所需的文字或图像等。
以此方式,液体喷射装置1具备:头80,其在向X方向移动的同时喷射油墨15;多个液体贮留部14,其被排列在与X方向交叉的方向(Y方向)上,并对油墨15进行贮留;载置部70,其对多个液体贮留部14进行载置。
此外,在后文中,将与X-Y平面垂直的方向设为Z方向。从头80(喷嘴N)被喷射的油墨15(油墨滴)向Z方向的正侧行进并喷落在介质12的表面上。
图2为沿着图1中的II-II线的剖视图(与Y-Z平面平行的截面)。
如图2所示,输送机构32包含供给辊322以及供给辊324,所述供给辊322以及供给辊324的中心轴与X方向平行。通过供给辊322以及供给辊324中的单方或双方的旋转,从而使介质12穿过两者之间而在Y方向上被输送。
输送机构34包含:中心轴与X方向平行的排出辊342以及排出辊344;对排出辊342以及排出辊344进行支承的结构体(框架)346;被结构体346支承,并对介质12的上浮进行限制的限制辊348。从输送机构32被供给的介质12穿过头80的下方的空间而到达输送机构34,并通过排出辊342以及排出辊344中的单方或者双方的旋转而穿过两者之间从而向下游侧排出。
支承体60为包括底面部62和周壁部64的大致箱状的结构体,例如通过树脂材料的注射成型而被形成。在周壁部64上,形成有供导向轴54插入的插入孔642。通过将导向轴54插入到插入孔642中,从而使支承体60被导向轴54所支承。
头80被固定在支承体60的底面部62上。在支承体60中,头80被支承在靠近导向轴54的一侧。
以此方式,液体喷射装置1还具备对头80进行支承的支承体60、和对支承体60进行支承并能够使支承体60在X方向上移动的导向轴54,在支承体60中,头80被支承在靠近导向轴54的一侧。
如果假设在支承体60或头80上被施加有额外的力,则被导向轴54所支承的支承体60将以导向轴54为支点而进行旋转,从而使支承体60的位置发生变化。而且,被支承体60所支承的头80也将以导向轴54为支点而进行旋转,从而使头80的位置发生变化。
而且,在于支承体60或头80上被施加有额外的力,且头80以导向轴54为支点而进行旋转的情况下,当头80被支承在靠近导向轴54的一侧时,与头80被支承在远离导向轴54的一侧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由以导向轴54为支点的旋转所造成的头80的位置的变化。并且,如果头80的位置的变化较小,则能够使从头80被喷射出的油墨15(油墨滴)准确地喷落在介质12的目标位置上,从而能够提高被记录在介质12上的图像的品质。
图3为着眼于形成在头上的喷嘴中的任意一个喷嘴的剖视图。
如图3所示,头80为,在流道基板81的一侧配置有压力室基板82、振动板83、压电元件84和筐体部85,并在另一侧配置有喷嘴板86的结构体。流道基板81、压力室基板82和喷嘴板86通过例如硅的平板材料而被形成,筐体部85通过例如树脂材料的注射成型而被形成。
多个喷嘴N被形成在喷嘴板86上。多个喷嘴N分别为,以Z方向为轴方向(中心轴的方向)的截面圆形形状的贯穿孔。将喷射从任意一个液体贮留部14供给的一种油墨15的多个喷嘴N在Y方向上排列而成的喷嘴列(参照图1),针对多个液体贮留部14而以相互隔开间隔的方式在X方向上并排。
在流道基板81中形成有开口部812、分支流道(节流流道)814和连通流道816。分支流道814以及连通流道816为针对每个喷嘴N而形成的贯穿孔,开口部812为跨及多个喷嘴N而连续的开口。使形成在筐体部85中的收纳部(凹部)852与流道基板81的开口部812相互连通的空间,作为对经由筐体部85的导入口854而从液体贮留部14被供给的油墨15进行贮留的共同液室(储液器)R而发挥功能。
在压力室基板82上,针对每个喷嘴N而形成有开口部822。振动板83为,被设置在压力室基板82中的与流道基板81相反一侧的表面上的能够进行弹性变形的平板材料。在压力室基板82的各个开口部822的内侧且被夹于振动板83和流道基板81之间的空间,作为填充有从共同液室R经由分支流道814而被供给的油墨15的压力室(腔室)C而发挥功能。各个压力室C经由流道基板81的贯穿流道816而与喷嘴N连通。
在振动板83中的与压力室基板82相反一侧的表面上,针对每个喷嘴N而形成有压电元件84。各个压电元件84为,使压电体介于相互对置的一对电极间的驱动元件。当由于通过驱动信号的供给而使压电元件84发生变形,从而使振动板83进行振动时,压力室C内的压力发生变动从而使压力室C内的油墨15从喷嘴N被喷射。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利用了向压力室C赋予机械振动的压电元件84的压电方式的头80,但也能够将通过加热而使压力室的内部产生气泡的发热元件用作驱动元件。
图4为液体喷射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2以及图4所示,载置部70包含主体部72和密封部74。主体部72以及密封部74例如通过树脂材料的注射成型而相互独立地形成。
主体部72为载置有多个液体贮留部14的结构体,并且包含基础部722、侧壁部724和多个隔壁部726。基础部722为,包括载置有多个液体贮留部14的表面(以下,称作“载置面”)SA1和与载置面SA1相反一侧的表面(以下,称作“固定面”)SA2的大致平板状的部分。侧壁部724为,沿着基础部722的周缘而从载置面SA1突起的壁状的部分。多个隔壁部726为,以载置有各个液体贮留部14的空间进行分隔的方式从基础部722的载置面SA1突起的隔壁。
在基础部722上,形成有与不同的液体贮留部14相对应的多个导入口732A、732B、732C、732D、732E、732F(以下,存在仅称为导入口732的情况)。多个液体贮留部14以液体贮留部14的油墨15的排出口(省略图示)与导入口732连通的方式被载置以及保持在载置面SA1上。从液体贮留部14的排出口排出的油墨15被导入至基础部722的导入口732中。
在载置部70的基础部722的各个角部(四个角)处形成有多个贯穿孔734,在所述贯穿孔734中插入有用于将主体部72固定在支承体60上的螺丝76。而且,在支承体60的底面部62的各个角部(四个角)处形成有供螺丝76插入的贯穿孔624。
通过将四个螺丝76插入至载置部70的基础部722的各个贯穿孔734和形成在支承体60的底面部62的角部处的各个贯穿孔624中,从而使载置部70被固定在支承体60上。
另外,用于对载置部70和支承体60进行相互固定的结构(连结部)并不限定于以上的例示。例如,也能够采用如下结构,即,利用粘合剂而将载置部70固定在支承体60上的结构、或者通过将形成在载置部70以及支承体60中的一方上的铆接销插入至另一方之后使其变形(例如热铆接)从而将载置部70固定在支承体60上的结构。
密封部74为,包括与主体部72的基础部722对置的表面(以下,称作“流道面”)SB1和与流道面SB1相反一侧的表面(以下,称作“外表面”)SB2的大致平板状的部件。密封部74以如下状态被固定在基础部722上,即,密封部74的流道面SB1紧贴在基础部722的固定面SA2上。在密封部74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多个安装部742。
通过在将固定面SA2的突起插入至形成于各个安装部742上的贯穿孔中的状态下使之进行热变形的热铆接、或由被插入至各个安装部742的贯穿孔中的螺丝实现的螺纹连接等任意的固定方法,从而使密封部74被固定在主体部72(基础部722)上。
如图4所示,在密封部74的流道面SB1上,形成有多个导入口743、多个槽部746A、746C、746D、746E、746F(以下,存在仅称为槽部746的情况)、多个连通口744A、744B、744C、744D、744E、744F(以下,存在仅称为连通口744的情况)。
导入口743为,与基础部722的导入口732连通的圆形形状的凹陷部。槽部746为,对导入口743和连通口744进行连结的线状(直线状或者曲线状)的凹陷部。连通口744为贯穿密封部74的贯穿孔,且为向头80的导入口854供给油墨15的油墨15的供给口。
如图2所示,在密封部74被固定在主体部72上的状态下,在被密封部74的流道面SB1和基础部722的固定面SA2包围的部分处形成有油墨15进行流动的六个流道7A、7B、7C、7D、7E、7F(以下,存在仅称为流道7的情况)。即,流道7被设置在载置部70中,且为将油墨15从液体贮留部14向头80进行供给的油墨15的流道。
流道7A为,将油墨15M从液体贮留部14A向头80进行供给的油墨15M的流道。流道7B为,将油墨15B从液体贮留部14B向头80进行供给的油墨15B的流道。流道7C为,将油墨15LC从液体贮留部14C向头80进行供给的油墨15LC的流道。流道7D为,将油墨15C从液体贮留部14D向头80进行供给的油墨15C的流道。流道7E为,将油墨15Y从液体贮留部14E向头80进行供给的油墨15Y的流道。流道7F为,将油墨15LM从液体贮留部14F向头80进行供给的油墨15LM的流道。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液体贮留部14B的油墨15B的排出口、导入口732B、连通口744B和所对应的头80的导入口854在俯视观察时重叠的方式,且以液体贮留部14B的至少一部分在俯视观察时与头80重叠的方式实施配置。
其结果为,液体贮留部14B中所贮留的油墨15B经由液体贮留部14B的油墨15B的排出口、载置部70的导入口732B以及连通口744B、头80的导入口854而被供给至头80。而且,设置在载置部70上的流道7B被构成为,包括导入口732B和连通口744B,但不包括导入口743和槽部746。
另一方面,液体贮留部14A、14C、14D、14E、14F的至少一部分以在俯视观察时不与头80重叠的方式被配置。而且,液体贮留部14A、14C、14D、14E、14F的油墨15M、15LC、15C、15Y、15LM的排出口、连通口744A、744C、744D、744E、744F、和所对应的头80的导入口854以在俯视观察时不重叠的方式被配置。
其结果为,液体贮留部14A中所贮留的油墨15M经由液体贮留部14A的油墨15M的排出口、载置部70的导入口732A、导入口743、槽部746A以及连通口744A而被供给至头80的导入口854。而且,设置于载置部70中的流道7A被构成为,包括导入口732A、导入口743、槽部746A和连通口744A。
液体贮留部14C中所贮留的油墨15LC经由液体贮留部14C的油墨15LC的排出口、载置部70的导入口732C、导入口743、槽部746C以及连通口744C而被供给至头80的导入口854。而且,设置于载置部70中的流道7C被构成为,包括导入口732C、导入口743、槽部746C和连通口744C。
液体贮留部14D中所贮留的油墨15C经由液体贮留部14D的油墨15C的排出口、载置部70的导入口732D、导入口743、槽部746D以及连通口744D而被供给至头80的导入口854。而且,设置于载置部70中的流道7D被构成为,包括导入口732D以及导入口743、槽部746D、连通口744D。
液体贮留部14E中所贮留的油墨15Y经由液体贮留部14E的油墨15Y的排出口、载置部70的导入口732E、导入口743、槽部746E以及连通口744E而被供给至头80的导入口854。而且,设置于载置部70中的流道7E被构成为,包括导入口732E、导入口743、槽部746E和连通口744E。
液体贮留部14F中所贮留的油墨15LM经由液体贮留部14F的油墨15LM的排出口、载置部70的导入口732F、导入口743、槽部746F以及连通口744F而被供给至头80的导入口854。而且,设置于载置部70中的流道7F被构成为,包括导入口732F、导入口743、槽部746F和连通口744F。
由于被设置于载置部70中的流道7B不包括导入口743和槽部746,而被设置于载置部70中的流道7A、7C、7D、7E、7F包括导入口743和槽部746,因此在多个流道7A、7B、7C、7D、7E、7F的流道长度之中,流道7B的流道长度最短。
即,本实施方式具有在多个流道7A、7B、7C、7D、7E、7F的流道长度之中对黑色(B)的油墨15B进行供给的流道7B的流道长度最短的结构。
如上文所述,由于黑色(B)的油墨15B的消耗量最多,因此本实施方式具有如下的结构,即,在多个流道7A、7B、7C、7D、7E、7F的流道长度之中,对贮留于多个液体贮留部14A、14B、14C、14D、14E、14F内的油墨15M、15B、15LC、15C、15Y、15LM中的消耗量最多的黑色(B)的油墨15B进行供给的流道7B的流道长度最短。
而且,流道7A、7C、7D、7E、7F的流道长度依赖于槽部746A、746C、746D、746E、746F的长度。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槽部长度按照槽部746C、槽部746A、槽部746D、槽部746E、槽部746F的顺序变长,因此流道长度也按照流道7C、流道7A、流道7D、流道7E、流道7F的顺序变长。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流道长度按照流道7B、流道7C、流道7A、流道7D、流道7E、流道7F的顺序变长。
由于油墨15B与其他的油墨15C、15M、15Y、15LC、15LM相比消耗量较多,因此在头80中油墨15B被喷射的次数(在后文中,称为使用频率)最多。即,在液体喷射单元40中,油墨15B的使用频率最高。
在液体喷射单元40中,当油墨15的使用频率变高时,与油墨15的使用频率较低的情况相比,在从液体贮留部14至头80的喷嘴N的油墨15的流道中会易于产生气泡。
在液体喷射装置1中,定期地实施维护处理(例如,冲洗处理),从而将从液体贮留部14至头80的喷嘴N的油墨15的流道中所产生的气泡强制性地从喷嘴N排出至外部。
如果假设在从液体贮留部14至头80的喷嘴N的油墨15的流道中残留有气泡,则将会产生油墨15未从喷嘴N被适当喷射,从而未形成有应该由油墨15形成的点的这种不良情况(点遗漏)。
由于黑色(B)的油墨15B的使用频率最高,因此在从液体贮留部14至头80的喷嘴N的油墨15B的流道之中,最容易产生气泡。
而且,由于与由其他的油墨15C、15M、15Y、15LC、15LM形成的点相比,由黑色(B)的油墨15B形成的点易于被目视确认,因此与其他的油墨15C、15M、15Y、15LC、15LM的点遗漏相比,油墨15B的点遗漏容易显眼。
因此,当在黑色(B)的油墨15B中产生了因气泡所造成的不良情况(油墨15B的点遗漏)时,将导致被记录于介质12上的文字或图像等的品质的下降。另一方面,当在黑色(B)的油墨15B中不易产生因气泡造成的不良情况(油墨15B的点遗漏)时,将能够提高被记录于介质12上的文字或图像等的品质。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不良情况最易显眼的黑色(B)的油墨15B(使用频率最高的油墨15B)与其他的油墨15M、15LC、15C、15Y、15LM相比,油墨15的流道的流道长度较短,因此气泡将产生在靠近喷嘴N的一侧。当气泡产生在靠近喷嘴N的一侧时,与气泡产生在远离喷嘴N的一侧的情况相比,则易于将气泡从喷嘴N排出。
由于不良情况最易显眼的黑色(B)的油墨15B的流道7B的流道长度最短,因此气泡产生在靠近喷嘴N的一侧,由于气泡易于从喷嘴N被排出,因此不易产生因油墨15B的气泡所造成的不良情况(油墨15B的点遗漏)。
而且,当液体喷射单元40内的油墨15B的流道变短时,油墨15B的流道中的流道阻力降低,与流道阻力较高的情况相比,油墨15B易于从喷嘴N被喷射。因此,也不易产生因油墨15B的流道阻力较高所造成的不良情况(油墨15B的点遗漏)。
以此方式,通过将不良情况最易显眼的黑色(B)的油墨15B(使用频率最高的油墨15B)的流道7B的流道长度设为最短,从而不易产生因油墨15B的气泡所造成的不良情况(油墨15B的点遗漏)以及因油墨15B的流道阻力较高所造成的不良情况(油墨15B的点遗漏)这两种不良状况,因此能够提高被记录在介质12上的文字或图像等的品质。
实施方式2
图5为对应于图1的图,且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液体喷射装置的结构图。图6为对应于图2的图,且为沿着图5中的II-II线的剖视图。图7为对应于图4的图,且为液体喷射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以下,参照图5至图7,以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为中心来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射装置1A的概要进行说明。此外,关于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部位,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油墨15为五种(五色),这一点为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之一。详细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油墨15由亮光黑(PB)的油墨15PB、消光黑(MB)的油墨15MB、蓝绿色(C)的油墨15C、品红色(M)的油墨15M、黄色(Y)的油墨15Y构成。
在亮光黑(PB)的油墨15PB中,作为颜色材料而包括黑色的染料。在消光黑(MB)的油墨15MB中,作为颜色材料而包括黑色的颜料。与亮光黑(PB)的油墨15PB相比,消光黑(MB)的油墨15MB能够再现更完整的黑色。与消光黑(MB)的油墨15MB相比,亮光黑(PB)的油墨15PB例如能够再现灰色等的多种浓度(反射率)的黑色。
在液体喷射装置1A中,要求再现更完整的黑色,从而消光黑(MB)的油墨15MB的消耗量最多。即,消光黑(MB)的油墨15MB为,“消耗量最多的液体”的一个示例。
在载置部70中,沿着Y方向而依次配置并载置有如下的液体贮留部,即:贮留有亮光黑(PB)的油墨15PB的液体贮留部14G;贮留有消光黑(MB)的油墨15MB的液体贮留部14H;贮留有品红色(M)的油墨15M的液体贮留部14A;贮留有蓝绿色(C)的油墨15C的液体贮留部14D;贮留有黄色(Y)的油墨15Y的液体贮留部14E。各个液体贮留部14G、14H、14A、14D、14E相对于载置部70而独立地进行拆装。
液体贮留部14G、14A、14D、14E的油墨15的贮留容积均相同,且为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贮留容积。液体贮留部14H的油墨15MB的贮留容积与液体贮留部14G、14A、14D、14E的油墨15的贮留容积相比较大,且大概为液体贮留部14G、14A、14D、14E的油墨15的贮留容积的两倍。这一点也是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之一。
即,液体贮留部14H为,“贮留容积最大的液体贮留部”的一个示例。
在密封部74被固定在主体部72上的状态下,在被密封部74的流道面SB1和基础部722的固定面SA2包围的部分处形成有油墨15进行流动的五个流道7A、7B、7D、7E、7F(以下,存在仅称为流道7的情况)。
在密封部74被固定在主体部72上的状态下,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有五个流道7A、7B、7D、7E、7F,而在实施方式1中则形成有六个流道7A、7B、7C、7D、7E、7F。这一点也是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之一。换言之,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道7具有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流道7中删除了流道7C的结构。
流道7A为,将油墨15PB从液体贮留部14G向头80进行供给的油墨15PB的流道。流道7B为,将油墨15MB从液体贮留部14H向头80进行供给的油墨15MB的流道。流道7D为,将油墨15M从液体贮留部14A向头80进行供给的油墨15M的流道。流道7E为,将油墨15C从液体贮留部14D向头80进行供给的油墨15C的流道。流道7F为,将油墨15Y从液体贮留部14E向头80进行供给的油墨15Y的流道。
在本实施方式的多个流道7A、7B、7D、7E、7F的流道长度中,对被贮留于贮留容积最大的液体贮留部14H中的油墨15MB进行供给的流道7B的流道长度最短。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液体贮留部14H的油墨15MB的排出口、连通口744B和所对应的导入口854在俯视观察时重叠的方式实施配置,以使消光黑(MB)的油墨15MB的流道7B的流道长度最短。即,以贮留容积最大的液体贮留部14H的至少一部分在俯视观察时与头80重叠的方式实施配置,以使消光黑(MB)的油墨15MB的流道7B的流道长度最短。
由于与由其他的油墨15PB、15M、15C、15Y形成的点相比,由消光黑(MB)的油墨15MB形成的点易于被目视确认,因此与其他的油墨15PB、15M、15C、15Y的点遗漏相比,油墨15MB的点遗漏容易显眼。
因此,当在消光黑(MB)的油墨15MB中不易产生因气泡所造成的不良情况(油墨15MB的点遗漏)、或因流道阻力较高所造成的不良情况(油墨15MB的点遗漏)时,将能够提高被记录在介质12上的文字或图像等的品质。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不良情况最易显眼的消光黑(MB)的油墨15MB的流道7B的流道长度最短,因此在从液体贮留部14至头80的喷嘴N的油墨15MB的流道之中不易残留有气泡,从而不易产生因油墨15MB的气泡所造成的不良情况(油墨15MB的点遗漏)。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消光黑(MB)的油墨15MB的流道7B的流道长度最短,从而消光黑(MB)的油墨15MB的流道阻力最低,因此不易产生因油墨15MB的流道阻力较高所造成的不良情况(油墨15MB的点遗漏)。
因此,通过将不良情况最易显眼的消光黑(MB)的油墨15MB的流道7B的流道长度设为最短,从而不易产生因油墨15MB的气泡所造成的不良情况(油墨15MB的点遗漏)以及因油墨15MB的流道阻力较高所造成的不良情况(油墨15MB的点遗漏)这两种不良状况,因此能够提高被记录在介质12上的文字或图像等的品质。
实施方式3
图8为对应于图1的图,且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液体喷射装置的结构图。图9为对应于图2的图,且为沿着图8中的II-II线的剖视图。图10为对应于图4的图,且为液体喷射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11为阀单元的主要部分的示意图。即,图11为内置于阀单元17中的流动压力调节部133的示意图。
以下,参照图8至图11,以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为中心来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射装置1B的概要进行说明。此外,关于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部位,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射装置1B为,贮留有油墨15M、15B、15LC、15C、15Y、15LM的油墨罐16A、16B、16C、16D、16E、16F(在后文中,存在仅称为油墨罐16的情况)被配置在与支承体60(滑架)不同的位置处的非托架装载方式的印刷装置。另一方面,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液体喷射装置1为,贮留有油墨15的液体贮留部14被配置在支承体60(滑架)上的托架装载方式的印刷装置。
这一点为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之一。
在油墨罐16A中贮留有品红色(M)的油墨15M,在油墨罐16B中贮留有黑色(B)的油墨15B,在油墨罐16C中贮留有浅蓝绿色(LC)的油墨15LC,在油墨罐16D中贮留有蓝绿色(C)的油墨15C,在油墨罐16E中贮留有黄色(Y)的油墨15Y,在油墨罐16F中贮留有浅品红色(LM)的油墨15LM。
被贮留于油墨罐16中的六种(六色)油墨15分别通过加压部18而被加压,并经由六根油墨供给管19和六个阀单元17A、17B、17C、17D、17E、17F(在后文中,存在称为阀单元17的情况)而被供给至头80。
相对于头80而在油墨15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配置有阀单元17这一点也是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之一。
阀单元17对被供给至头80的油墨15的流动压力进行调节,以使油墨15从头80的喷嘴N稳定地喷射。即,被供给至头80的油墨15的流动压力通过被设置在阀单元17内的油墨15的流道(在后文中,称为液体流道)中的流动压力调节部133而被调节。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能够在阀单元17中对一种颜色的对应量的油墨15的流动压力进行调节的方式,而在阀单元17内内置有一个系统的流动压力调节部133。因此,分别在六根油墨供给管19上连接有阀单元17。
另外,阀单元17也可以为,具有对多种颜色的油墨15的流动压力进行调节的多个流动压力调节部133的结构。
流动压力调节部133具有:油墨导入通道134;贮留有油墨15的油墨供给室135;被设置于油墨供给室135内的过滤器136;阀体137;贮留有油墨15的压力室138;油墨导出通道139。通过加压部18而被加压供给的油墨15经由油墨导入通道134、油墨供给室135、阀体137、压力室138、油墨导出通道139而被供给至头80。
以此方式,在阀单元17的内部(流动压力调节部133)贮留有油墨15,且所述阀单元17为“液体贮留部”的一个示例。
在油墨供给室135中油墨15以被加压的状态被供给。阀体137被配置在油墨供给室135与压力室138之间,并对油墨供给室135与压力室138之间的液体流道进行开闭。油墨供给室135相对于阀体137而被配置在液体流道的上游侧,压力室138相对于阀体137而被配置在液体流道的下游侧。
在印刷工作中,阀体137根据油墨15的消耗而略微开阀,并将油墨15从油墨供给室135逐步补充至压力室138中。而且,液体流道的上游侧的油墨供给室135中的油墨15的压力变动,通过阀体137的开闭而被限制在某一固定的范围内,并且与液体流道的下游侧的压力室138内的油墨15的压力变化断开。因此,即使在与阀体137相比靠液体流道的上游侧处发生了压力变化,液体流道的下游侧也不会受到其影响。因此,在流动压力调节部133(阀单元17)的压力室138内作用于油墨15上的压力被控制在固定的范围内,从而向头80供给的油墨15的流动压力被实施调节。
详细而言,阀单元17以相对于向喷嘴N供给的油墨而作用有负压的方式,对向头80供给的油墨15的压力进行调节,以使在非印刷时油墨15不会从头80的喷嘴N漏出,而在印刷时油墨从喷嘴N被适当喷射。
油墨15M经由阀单元17A和流道7A而被供给至所对应的头80的导入口854。油墨15B经由阀单元17B和流道7B而被供给至所对应的头80的导入口854。油墨15LC经由阀单元17C和流道7C而被供给至所对应的头80的导入口854。油墨15C经由阀单元17D和流道7D而被供给至所对应的头80的导入口854。油墨15Y经由阀单元17E和流道7E而被供给至所对应的头80的导入口854。油墨15LM经由阀单元17F和流道7F而被供给至所对应的头80的导入口854。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如下的结构,即,不良情况最易显眼的黑色(B)的油墨15B的流道7B的流道长度最短。
通过将不良情况最易显眼的黑色(B)的油墨15B的流道7B的流道长度设为最短,从而在从阀单元17至头80的喷嘴N的油墨15B的流道之中不易残留有气泡,进而不易产生因油墨15B的气泡所造成的不良情况(油墨15B的点遗漏)。
而且,黑色(B)的油墨15B的流道阻力也变得最低,从而不易产生因油墨15B的流道阻力较高所造成的不良情况(油墨15B的点遗漏)。
因此,通过将不良情况最易显眼的黑色(B)的油墨15B的流道7B的流道长度设为最短,从而不易产生因油墨15B的气泡所造成的不良情况(油墨15B的点遗漏)以及因油墨15B的流道阻力较高所造成的不良情况(油墨15B的点遗漏)这两种不良状况,因此能够提高被记录在介质12上的文字或图像等的品质。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违背从权利要求书以及说明书整体所读取的发明的主旨或者思想的范围内能够进行适当变更,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以外还能够想到各种改变例。以下,列举改变例来进行说明。
改变例1
与使用频率较低的油墨(从头被喷射的次数较少的油墨)相比,使用频率较高的油墨(从头被喷射的次数较多的油墨)容易产生点遗漏等的不良情况。而且,与点缺陷不易显眼的油墨相比,使点缺陷容易显眼的油墨不易产生点缺陷这是很重要的。因此,优选为,使对使用频率较高的油墨或点缺陷容易显眼的油墨进行供给的流道的流道长度较短。
例如,在液体喷射装置所使用的油墨的使用频率或缺陷的显眼程度上存在差别的情况下,优选为,使用频率较高的油墨或缺陷容易显眼的油墨经由流道长度较短的流道来进行供给,使用频率较低的油墨或缺陷不易显眼的油墨经由流道长度较长的流道来进行供给。
例如,在实施方式1中,流道长度按照流道7B、流道7C、流道7A、流道7D、流道7E、流道7F的顺序变长。如上文所述,优选为,使用频率最高的油墨15(油墨15B)经由流道长度最短的流道7B来进行供给。优选为,使用频率次高的油墨15经由流道长度次短的流道7C来进行供给。优选为,使用频率次高的油墨15经由流道长度次短的流道7A来进行供给。优选为,使用频率次高的油墨15经由流道长度次短的流道7D来进行供给。优选为,使用频率次高的油墨15经由流道长度次短的流道7E来进行供给。而且,优选为,使用频率最低的油墨15经由流道长度最长的流道7F来进行供给。
即,优选为,根据使用频率或缺陷的显眼程度来选择对油墨进行供给的流道。
改变例2
与上述的实施方式所例示的液体喷射装置1、1A、1B相同的结构,除了印刷专用的设备之外,还能够用于传真机装置或复印机等各种设备中。
而且,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的用途并不限定于印刷。例如,喷射颜色材料的溶液的液体喷射装置可作为形成液晶显示装置的滤色器的制造装置来利用。此外,喷射导电材料的溶液的液体喷射装置可作为形成配线基板的配线或电极的制造装置来利用。
符号说明
1…液体喷射装置;7…流道;7B…黑色的油墨的流道;12…介质;14…液体贮留部;15…油墨;15B…黑色的油墨;20…控制单元;40…液体喷射单元;50…移动机构;60…支承体;70…载置部;72…主体部;74…密封部;80…头;722…基础部;724…侧壁部;726…隔壁部;732…导入口;734…贯穿孔;742…安装部;743…连通口;746…槽部。

Claims (7)

1.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头,其在扫描方向上移动的同时喷射液体;
多个液体贮留部,其被排列在与所述扫描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并对所述液体进行贮留;
载置部,其对所述多个液体贮留部进行载置;
多个流道,其被设置在所述载置部中,并将所述液体从所述多个液体贮留部向所述头进行供给,
所述多个液体贮留部包括对黑色的液体进行贮留的黑色液体贮留部,
所述多个流道的流道长度之中,对所述黑色的液体进行供给的流道的流道长度最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黑色液体贮留部的至少一部分以在俯视观察时与所述头重叠的方式被配置。
3.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头,其在扫描方向上移动的同时喷射液体;
多个液体贮留部,其被配置在与所述扫描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并对所述液体进行贮留且贮留容积不同;
载置部,其对所述多个液体贮留部进行载置;
多个流道,其被设置在所述载置部中,并将所述液体从所述多个液体贮留部向所述头进行供给,
所述多个流道的流道长度之中,对所述贮留容积最大的液体贮留部中所贮留的液体进行供给的流道的流道长度最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贮留容积最大的液体贮留部的至少一部分以在俯视观察时与所述头重叠的方式被配置。
5.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头,其在扫描方向上移动的同时喷射液体;
多个液体贮留部,其被配置在与所述扫描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并对所述液体进行贮留;
载置部,其对所述多个液体贮留部进行载置;
多个流道,其被设置在所述载置部中,并将所述液体从所述多个液体贮留部向所述头进行供给,
所述多个流道的流道长度之中,对在所述多个液体贮留部中所贮留的所述液体之中消耗量最多的液体进行供给的流道的流道长度最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消耗量最多的液体进行贮留的液体贮留部的至少一部分以在俯视观察时与所述头重叠的方式被配置。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
支承体,其对所述头进行支承;
导向轴,其对所述支承体进行支承,并能够使所述支承体在所述扫描方向上进行移动,
在所述支承体中,所述头被支承在靠近所述导向轴一侧。
CN201710565417.6A 2016-07-15 2017-07-12 液体喷射装置 Pending CN10761826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40026A JP6801278B2 (ja) 2016-07-15 2016-07-15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6-140026 2016-07-1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18268A true CN107618268A (zh) 2018-01-23

Family

ID=609424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65417.6A Pending CN107618268A (zh) 2016-07-15 2017-07-12 液体喷射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189256B2 (zh)
JP (1) JP6801278B2 (zh)
CN (1) CN10761826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60670A (zh) * 2019-03-07 2020-09-1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63888B2 (ja) * 2019-04-01 2023-04-2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記録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52558A (en) * 1997-02-12 2000-11-28 Oki Data Corporation Ink jet printer
US20040076447A1 (en) * 2002-09-30 2004-04-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ank holder, liquid tank and tank attaching and detaching method
CN1496841A (zh) * 2002-09-30 2004-05-19 佳能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头
US20070188563A1 (en) * 2006-02-01 2007-08-1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and initial filling method of the same
CN202528587U (zh) * 2011-01-14 2012-11-1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头单元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05644153A (zh) * 2014-12-02 2016-06-0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供应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98407A (ja) * 1998-01-07 1999-07-27 Brother Ind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2307669A (ja) * 2001-04-10 2002-10-23 Sharp Corp キャリッジユニット
JP2004230801A (ja) * 2003-01-31 2004-08-19 Canon Inc 記録装置
JP2007313853A (ja) * 2006-05-29 2007-12-06 Ricoh Co Ltd 液吐出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952130B2 (ja) * 2006-08-11 2012-06-1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装置
JP2011212977A (ja) * 2010-03-31 2011-10-27 Brother Industries Ltd 画像記録装置
WO2014088533A1 (en) * 2012-12-03 2014-06-1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ulti-part fluid flow structure
JP6260774B2 (ja) 2013-12-26 2018-01-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6337617B2 (ja) * 2014-05-28 2018-06-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52558A (en) * 1997-02-12 2000-11-28 Oki Data Corporation Ink jet printer
US20040076447A1 (en) * 2002-09-30 2004-04-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ank holder, liquid tank and tank attaching and detaching method
CN1496841A (zh) * 2002-09-30 2004-05-19 佳能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头
US20070188563A1 (en) * 2006-02-01 2007-08-1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and initial filling method of the same
CN202528587U (zh) * 2011-01-14 2012-11-1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头单元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05644153A (zh) * 2014-12-02 2016-06-0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供应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60670A (zh) * 2019-03-07 2020-09-1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11660670B (zh) * 2019-03-07 2022-09-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801278B2 (ja) 2020-12-16
US20180015720A1 (en) 2018-01-18
JP2018008469A (ja) 2018-01-18
US10189256B2 (en) 2019-0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86439B (zh) 液体喷射单元及液体喷射装置
US8579422B2 (en) Flow path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at includes flow path unit
US20170197432A1 (en)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and liquid ejection head
US10864746B2 (en) Liquid circulat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EP3461643A1 (en)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and liquid ejection head
US9579898B2 (en) Inkjet printer
JP6264888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CN105034604A (zh) 压力调整单元、液体供给设备以及液体喷出设备
JP6943035B2 (ja) 液体循環装置、液体を吐出する装置
CN107618268A (zh) 液体喷射装置
CN103158358A (zh) 液体喷射头和液体喷射装置
US10052877B2 (en) Liquid ejection device
JP7039885B2 (ja) 液体循環装置、液体を吐出する装置
CN102233730A (zh) 液体喷射头、液体喷射头单元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JP2023060219A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CN109421376A (zh) 液体喷出装置
US11077671B2 (en) Liquid discharge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fabricating apparatus
US10967635B2 (en) Liquid discharge head
JP2019001000A (ja) 液体循環装置、液体を吐出する装置
JP2013193312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ヘッド制御部の温度調整方法
JP2019072909A (ja) 液体を吐出する装置
JP6672913B2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液体吐出ユニット、液体を吐出する装置
US9333747B2 (en) Print device
JP2012236334A (ja) 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7013972B2 (ja) 液体を吐出す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