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15629A - 电动机 - Google Patents

电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15629A
CN107615629A CN201580080259.4A CN201580080259A CN107615629A CN 107615629 A CN107615629 A CN 107615629A CN 201580080259 A CN201580080259 A CN 201580080259A CN 107615629 A CN107615629 A CN 1076156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ature
bolt
installing component
motor
armature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8025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15629B (zh
Inventor
若山裕史
稻垣龙太郎
山口信
山口信一
伊藤将
伊藤一将
元吉研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6156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156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156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1562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41/00Propulsion systems in which a rigid body is moved along a path due to dynamo-electr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body and a magnetic field travelling along the path
    • H02K41/02Linear motors; Sectional mo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8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magnetic stationary parts on to, or to, the stator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3/00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41/00Propulsion systems in which a rigid body is moved along a path due to dynamo-electr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body and a magnetic field travelling along the path
    • H02K41/02Linear motors; Sectional motors
    • H02K41/03Synchronous motors; Motors moving step by step; Reluctance motors
    • H02K41/031Synchronous motors; Motors moving step by step; Reluctance motors of the permanent magnet typ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02K3/521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Linear Motors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Abstract

电枢(20)具有:多个电枢铁心(21),其在第1方向(D1)上排列配置;线圈(22),其卷绕于电枢铁心(21)中的第2方向(D2)的一部分的区域;输送物(23),其相对于多个电枢铁心(21)在与第1方向(D1)及第2方向(D2)正交的第3方向(D3)上空出配置线圈(22)的间隔而设置;以及安装部件(24),其将多个电枢铁心(21)及输送物(23)进行固定,多个电枢铁心(21)通过第1螺栓(25)而固定于安装部件(24),输送物(23)通过第2螺栓(26)而固定于安装部件(24),安装部件(24)、第1螺栓(25)及第2螺栓(26)配置于从第3方向(D3)观察不与线圈(22)重叠的位置。

Description

电动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励磁元件及电枢的电动机。
背景技术
作为对输送物进行输送的装置,已知电动机。电动机通过在固定件即励磁元件和可动件即电枢之间产生推力而使电枢在一个方向上移动。电枢具有卷绕有线圈的多个电枢铁心,电枢铁心的间隙面与励磁元件相对配置。近年,要求通过将间隙面的面积大型化而将电动机高输出化,或者要求将电动机小型化。
专利文献1记载有一种电动机,该电动机具有:多个电枢铁心,其卷绕有线圈;电枢安装板,其配置于电枢铁心的上部;以及工作台,其固定于电枢安装板的上部。多个电枢铁心通过紧固螺栓而固定于电枢安装板。另外,工作台通过紧固螺栓而固定于电枢安装板。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1962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电枢中,电枢安装板配置于线圈的上部,换言之配置于线圈与工作台之间的空间。在该结构中,为了配置电枢安装板,在上下方向需要空间。因此,相对于电枢整体的尺寸,电枢铁心的尺寸在上下方向上可能受到限制。在该情况下,可能难以实现在上下方向将间隙面的面积大型化,可能难以实现电动机的高输出化。或者,可能难以实现相对于电枢铁心将电动机在上下方向上小型化。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得到能够实现高输出化或小型化的电动机。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实现目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有:励磁元件;以及电枢,其在与励磁元件之间产生推力而进行移动,励磁元件具有多个磁体,该多个磁体以极性在电枢进行移动的方向即第1方向上交替地不同的状态排列配置,电枢相对于磁体而配置于与正交于第1方向的第2方向相对的位置,并且具有:多个电枢铁心,其在第1方向上排列配置;线圈,其卷绕于电枢铁心中的第2方向的一部分的区域;输送物,其相对于多个电枢铁心在与第1方向及第2方向正交的第3方向上空出配置线圈的间隔而设置;以及安装部件,其将多个电枢铁心及输送物进行固定,多个电枢铁心通过第1紧固部件而固定于安装部件,输送物通过第2紧固部件而固定于安装部件,安装部件、第1紧固部件及第2紧固部件配置于从第3方向观察不与线圈重叠的位置。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实现能够得到下述电动机的效果,该电动机能够实现高输出化或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电动机的斜视图。
图2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电动机的斜视图。
图3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电动机的斜视图。
图4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电动机的俯视图。
图5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电动机的俯视图。
图6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电动机的安装部件的俯视图。
图7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电动机的电枢的剖视图。
图8是实施方式2涉及的电动机的俯视图。
图9是实施方式2涉及的电动机的俯视图。
图10是实施方式2涉及的电动机的安装部件的俯视图。
图11是实施方式2涉及的电动机的电枢的剖视图。
图12是实施方式3涉及的电动机的电枢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4涉及的电动机的电枢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5涉及的电动机的电枢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15是实施方式6涉及的电动机的俯视图。
图16是实施方式6涉及的电动机的俯视图。
图17是实施方式6涉及的电动机的电枢的剖视图。
图18是实施方式7涉及的电动机的俯视图。
图19是实施方式7涉及的电动机的俯视图。
图20是实施方式7涉及的电动机的电枢的剖视图。
图21是实施方式8涉及的电动机的俯视图。
图22是实施方式8涉及的电动机的俯视图。
图23是实施方式8涉及的电动机的电枢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动机。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至图3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电动机1的斜视图。此外,图2表示将图1所示的电动机1中的单侧的磁轭11及永磁体12去除后的状态。图3表示将图1所示的电动机1中的单侧的磁轭11及永磁体12和输送物23去除后的状态。另外,图4及图5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电动机1的俯视图。此外,图5表示将图4所示的电动机1中的安装部件24去除后的状态。
如图1至图5所示,电动机1具有作为固定件的励磁元件10、和作为可动件的电枢20。电动机1通过在励磁元件10与电枢20之间产生的推力,从而使电枢20在第1方向D1上移动。电动机1是推力产生面形成于电枢20的第2方向D2的两侧的两侧式的电动机。在电枢20设置输送物23。电动机1通过在保持有输送物23的状态下使电枢20移动,从而对输送物23进行输送。此外,在实施方式1中,将输送物23记载为平板,但输送物23相当于机械装置的可动部,相当于安装机的头部、对货物进行装载的转向架或操作台。
励磁元件10具有磁轭11和永磁体12。磁轭11以在第2方向D2上空出间隔的状态配置有2个。2个磁轭11形成为在第1方向D1伸长的形状。2个磁轭11平行地配置。
永磁体12在磁轭11上设置多个。多个永磁体12针对每个磁轭11而沿第1方向D1以等间距配置于1列。因此,多个永磁体12在第2方向D2上空出间隔而设置于2列。各永磁体12的极性在第1方向D1上交替地不同。
电枢20在第2方向D2配置于2列的永磁体12之间。电枢20具有在第1方向D1上排列配置的多个电枢铁心21、和卷绕于电枢铁心21的线圈22。
电枢铁心21是通过层叠多个板状的铁心部件而形成的。铁心部件层叠于与第1方向D1及第2方向D2正交的第3方向D3。电枢铁心21由分割为各个齿的分割铁心形成。电枢铁心21的第2方向D2的两端面成为与永磁体12相对配置的间隙面G。线圈22卷绕于电枢铁心21的第2方向D2的中央部。此外,线圈22隔着绝缘体而卷绕。在实施方式1中,省略绝缘体的图示。
在电枢铁心21的第2方向D2的两端设置螺栓孔31。螺栓孔31通过在第3方向D3上将电枢铁心21贯穿而形成。在螺栓孔31插入将电枢铁心21紧固于安装部件24的第1紧固部件即第1螺栓25。针对每个电枢铁心21设置螺栓孔31,因此在多个电枢铁心21中,螺栓孔31在第1方向D1上排列配置。
另外,电枢20具有:输送物23,其相对于多个电枢铁心21设置于第3方向D3的位置;以及安装部件24,其将多个电枢铁心21及输送物23固定。
输送物23以矩形的板状形成,通过作为第2紧固部件的第2螺栓26固定于安装部件24。输送物23在第1方向D1及第2方向D2上,遍布多个电枢铁心21的整体而配置。
安装部件24以棱柱状形成,沿第1方向D1而配置。安装部件24在第2方向上配置于电枢铁心21的两端部。安装部件24配置于电枢铁心21的上表面中的未设置线圈22的区域。安装部件24在第1方向D1上遍布多个电枢铁心21的整体而配置。安装部件24使用非磁性材料而形成。在实施方式1中,安装部件24使用SUS而形成。通过将安装部件24设为非磁性材料,从而能够降低从安装部件24经过的磁通。由此,能够抑制泄漏磁通,因此能够抑制电动机1的推力降低。此外,安装部件24可以使用非磁性且非导电性的材料而形成。通过将安装部件24设为非导电性材料,从而能够抑制流过安装部件24的涡电流。由此,能够抑制因铁损引起的电动机1的推力降低。
图6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电动机1的安装部件24的俯视图。如图6所示,安装部件24具有在第1方向D1上排列配置的第1螺栓孔35及第2螺栓孔36。第1螺栓孔35及第2螺栓孔36在第1方向D1上等间距地交替配置。第1螺栓孔35及第2螺栓孔36在第3方向D3上贯穿而形成。此外,第2螺栓孔36也可以不在第3方向D3上贯穿。在该情况下,第2螺栓孔36形成于安装部件24的第3方向D3的上部。
图7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电动机1的电枢20的剖视图。如图7所示,第1螺栓孔35配置于从第3方向D3观察而与电枢铁心21的螺栓孔31重叠的位置。第1螺栓25配置于电枢铁心21的下侧端部。第1螺栓25在第3方向上贯穿电枢铁心21的螺栓孔31而插入于第1螺栓孔35。由此,通过第1螺栓25而将电枢铁心21紧固于安装部件24。这样,第1螺栓25设置于第3方向D3的作为电枢20的第1端的下侧端部20s。
另外,作为第2紧固部件的第2螺栓26插入于第2螺栓孔36。第2螺栓26配置于输送物23的上侧端部。第2螺栓26在第3方向D3贯穿输送物23的螺栓孔33而插入于第2螺栓孔36。由此,通过第2螺栓26将输送物23紧固于安装部件24。这样,第2螺栓26设置于第3方向D3的作为电枢20的第2端的上侧端部20t。
如图7所示,输送物23相对于多个电枢铁心21在第3方向D3上空出配置线圈22的间隔而设置。安装部件24的第3方向D3的尺寸形成为能够配置线圈22的上端部的尺寸。线圈22的上端部配置于电枢铁心21的上表面与输送物23之间的空间。安装部件24、第1螺栓25及第2螺栓26避开线圈22与输送物23之间的空间而配置。换言之,安装部件24、第1螺栓25及第2螺栓26配置于从第3方向D3观察不与线圈22重叠的位置。因此,电枢铁心21的上表面与输送物23之间的尺寸能够设置于可配置线圈22的上端部的范围。
另外,在电枢铁心21的下侧配置的第1螺栓25和在电枢铁心21的上侧配置的第2螺栓26在从第3方向D3观察的情况下,在沿第1方向D1的直线上排列配置。即,第1螺栓25及第2螺栓26配置于沿间隙面G的平面P上。因而,第1螺栓25及第2螺栓26有效地配置于第2方向D2,因此能够在第2方向上确保用于卷绕线圈22的空间。
如上,根据实施方式1,安装部件24、第1螺栓25及第2螺栓26配置于从第3方向D3观察与线圈22不重叠的位置,因此,不需要在设定电枢铁心21与输送物23之间的尺寸时,考虑安装部件24的尺寸。因而,能够扩大电枢铁心21的第3方向D3的尺寸,能够将电枢铁心21的间隙面G的面积大型化,因此,能够实现动机1的高输出化。或者,能够实现相对于电枢铁心21在第3方向D3将电枢20小型化的构造。
实施方式2.
图8及图9是实施方式2涉及的电动机1A的俯视图。此外,图9表示将图8示出的电动机1A中的安装部件24A及输送物23去除后的状态。在实施方式2中,对与实施方式1涉及的电动机1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省略或简化说明。如图8及图9所示,电动机1A具有励磁元件10和电枢20A。电枢20A配置于2列的永磁体12之间。电枢20A具有多个电枢铁心21、线圈22、输送物23和安装部件24A。
图10是实施方式2涉及的电动机1A的安装部件24A的俯视图。如图10所示,安装部件24A具有在第1方向D1上以等间距排列配置的螺栓孔37。螺栓孔37在第3方向D3上贯穿形成。螺栓孔37的间距与在电枢铁心21形成的螺栓孔31的间距相等。
图11是实施方式2涉及的电动机1A的电枢20A的剖视图。如图11所示,在螺栓孔37插入作为第1紧固部件的第1螺栓25和作为第2紧固部件的第2螺栓26这两者。第1螺栓25配置于电枢铁心21的第3方向D3的下侧端部。第1螺栓25从下方向上方在第3方向D3上贯通电枢铁心21而插入于螺栓孔37的下侧。由此,通过第1螺栓25将电枢铁心21紧固于安装部件24A。另外,第2螺栓26配置于输送物23的上侧端部。第2螺栓26从上方向下方将输送物23的螺栓孔33贯通而插入于螺栓孔37的上部。由此,通过第2螺栓26将输送物23紧固于安装部件24A。这样,第1螺栓25设置于第3方向D3上的电枢20A的作为第1端的下侧端部20s。另外,第2螺栓26设置于第3方向D3上的电枢20A的作为第2端的上侧端部20t。
如上,在实施方式2中,将第1螺栓25及第2螺栓26这两者插入于螺栓孔37,因此,与实施方式1相比,能够减少安装部件24A的螺栓孔37的数量。因此,能够减小在将螺栓孔37加工成型于安装部件24A时的工时。由此,能够实现安装部件24A的低成本化及机械强度的提高。
实施方式3.
图12是实施方式3涉及的电动机1B的电枢20B的剖视图。在实施方式3中,对与实施方式1涉及的电动机1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省略或简化说明。如图12所示,电枢20B具有多个电枢铁心21B、线圈22、输送物23和安装部件24B。
电枢铁心21B的板状的铁心部件层叠于第3方向D3,铁心部件彼此通过冲压铆接、粘接而固定。电枢铁心21B在上表面具有螺栓孔31b,在下表面具有螺栓孔31a。螺栓孔31b及螺栓孔31a配置于从第3方向D3观察而重叠的位置。螺栓孔31b及螺栓孔31a在不贯穿电枢铁心21B的状态下形成。因此,在电枢铁心21B中,在第3方向D3的螺栓孔31b与螺栓孔31a之间的部分配置有铁心部件。
安装部件24B具有在第1方向D1上以等间距排列配置的螺栓孔37。螺栓孔37在第3方向D3上贯穿形成。在第1方向D1上,螺栓孔37的间距与在电枢铁心21B形成的螺栓孔31b及螺栓孔31a的间距相等。
兼用作第1紧固部件及第2紧固部件的螺栓26B插入于螺栓孔37。螺栓26B配置于输送物23的上端。螺栓26B在第3方向D3上贯穿输送物23的螺栓孔33及安装部件24B的螺栓孔37而插入于螺栓孔31b。由此,通过螺栓26B将电枢铁心21B及输送物23紧固于安装部件24。另外,螺栓25B插入在电枢铁心21B的下表面形成的螺栓孔31a。此外,在实施方式3中,可以不设置螺栓孔31a及螺栓25B。
如上,根据实施方式3,不是在第3方向D3的中央部设置螺栓孔,而是在电枢铁心21B的第2方向D2的端部配置有铁心部件。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在电枢铁心21B的第2方向D2的端部产生磁饱和。因此,在电动机1B中,能够抑制电流-推力特性的降低,能够抑制齿槽推力的增加。
实施方式4.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4涉及的电枢20C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在图13中,示出安装于电枢铁心21的绝缘体27。在实施方式4中,对与实施方式1涉及的电枢铁心21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省略或简化说明。
如图13所示,在电枢铁心21设置有用于确保线圈22之间的绝缘的绝缘体27。线圈22卷绕于绝缘体27。绝缘体27配置于电枢铁心21的第2方向D2的中央部。
在绝缘体27的第2方向D2的两端部形成有凹部27a。凹部27a在朝向第2方向D2的中央部侧弯曲的状态下形成。通过设置凹部27a,从而能够避免绝缘体27的第2方向D2的两端部与紧固于电枢铁心21的螺栓之间的干涉。
如上,根据实施方式4,在绝缘体27的第2方向D2的两端部设置凹部27a,因此能够避免绝缘体27与螺栓之间的干涉。由此,能够在第2方向D2的两端侧扩大用于配置线圈22的空间,因此能够提高电枢铁心21中的线圈占积率。通过提高线圈占积率,从而能够降低因线圈22引起的铜损,能够实现具有电枢20C的电动机的小型化或高推力化。
实施方式5.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5涉及的电枢20D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在图14中,示出电枢铁心21D及绝缘体27。在实施方式5中,对与实施方式1涉及的电枢铁心21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省略或简化说明。
如图14所示,电枢铁心21D的第2方向D2的两端部设置有向第1方向D1的外侧弯曲的凸部40。凸部40沿作为插入孔的螺栓孔31的形状而在第1方向D1上凸出。凸部40形成为圆形。通过设置凸部40,从而电枢铁心21D向螺栓孔31的第1方向D1的外侧凸出,因此实现供磁通流过的电路的扩大化。
根据实施方式5,电枢铁心21D的第2方向D2的两端部沿螺栓孔31的形状以圆形状形成,因此在电枢铁心21D的第2方向D2的两端部确保了磁路。因此,能够避免电枢铁心21D的第2方向D2的两端部处的磁饱和。由此,能够防止电流-推力特性的恶化,实现高输出化。
实施方式6.
图15及图16是实施方式6涉及的电动机1E的俯视图。此外,图16表示将图15示出的电动机1E中的输送物23E及安装部件24去除后的状态。在实施方式6中,对与实施方式1涉及的电动机1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省略或简化说明。如图15及图16所示,电动机1E具有励磁元件10和电枢20E。电枢20E配置于2列的永磁体12之间。电枢20E具有多个电枢铁心21E、线圈22、输送物23E和安装部件24。
在电枢铁心21E的第2方向D2的中央部设置有凸部41。凸部41向第1方向D1的外侧凸出。相邻的电枢铁心21E的凸部41的前端部彼此抵接。另外,在电枢铁心21E的第2方向D2的中央部形成有螺栓孔32。线圈22配置于在第2方向D2上将凸部41夹持的位置。
安装部件24在第2方向D2上配置于电枢铁心21E的中央部。安装部件24支撑于凸部41的上表面。这样,安装部件24配置于电枢铁心21E的上表面中的未设置线圈22的区域。
图17是实施方式6涉及的电动机1E的电枢20E的剖视图。如图17所示,第1螺栓孔35配置于从第3方向D3观察与电枢铁心21E的螺栓孔32重叠的位置。第1螺栓25配置于电枢铁心21E的下侧端部。第1螺栓25在第3方向D3上贯穿电枢铁心21E的螺栓孔32而插入于第1螺栓孔35。由此,通过第1螺栓25将电枢铁心21E紧固于安装部件24。这样,第1螺栓25设置于第3方向D3的电枢20E的作为第1端的下侧端部20s。
另外,在第2螺栓孔36插入作为第2紧固部件的第2螺栓26。第2螺栓26配置于输送物23E的上侧端部。第2螺栓26在第3方向D3上贯穿输送物23E的螺栓孔34而插入于第2螺栓孔36。由此,通过第2螺栓26将输送物23E紧固于安装部件24。这样,第2螺栓26设置于第3方向D3的电枢20E的作为第2端的上侧端部20t。
如图17所示,安装部件24的第3方向D3的尺寸形成为能够配置线圈22的上端部的尺寸。线圈22的上端部配置于电枢铁心21E的上表面与输送物23E之间的空间。安装部件24、第1螺栓25及第2螺栓26配置于从第3方向D3观察不与线圈22重叠的位置。因此,电枢铁心21E的上表面与输送物23E之间的尺寸能够设定于可用于配置线圈22的上端部的范围。
另外,在电枢铁心21E的下侧配置的第1螺栓25和在电枢铁心21E的上侧配置的第2螺栓26,在从第3方向D3观察的情况下在沿第1方向D1的直线上排列配置。换言之,第1螺栓25及第2螺栓26配置于沿间隙面G的平面Q上。另外,第1螺栓25及第2螺栓26在第2方向D2上设置于1个部位。由此,将第1螺栓25及第2螺栓26有效地配置在第2方向D2,因此能够在第2方向D2确保用于卷绕线圈22的空间。
如上,根据实施方式6,安装部件24、第1螺栓25及第2螺栓26配置于从第3方向D3观察不与线圈22重叠的位置,因此,电枢铁心21E与输送物23E之间的尺寸设定为可配置线圈22的尺寸即可,无需考虑安装部件24的尺寸。由此,能够实现电动机1E的高输出化或小型化。另外,第1螺栓25及第2螺栓26在第2方向D2上设置于1个部位,因此能够在第2方向D2上确保用于卷绕线圈22的空间。
实施方式7.
图18及图19是实施方式7涉及的电动机1F的俯视图。此外,图19表示将图18所示的电动机1F中的安装部件24及输送物23去除后的状态。在实施方式7中,对与实施方式1涉及的电动机1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省略或简化说明。如图18及图19所示,电动机1F具有励磁元件10F和电枢20F。在实施方式7中,电枢20F的配置于第1方向D1的电枢铁心21F的列在第2方向D2上空出间隔设置有2个。另外,励磁元件10F在第2方向D2上配置于2个电枢铁心21F的列之间。
励磁元件10F具有磁轭11F和永磁体12。磁轭11F在第2方向D2的中央配置有1个。磁轭11F形成为在第1方向D1上伸长的形状。永磁体12在磁轭11F上设置多个。多个永磁体12在磁轭11F中的第2方向D2的一个面和另一个面上,沿第1方向D1以等间距配置于1列。因此,多个永磁体12在第2方向D2上夹着磁轭11F而设置于2列。各永磁体12的极性在第1方向D1上交替地不同。
电枢铁心21F是通过将多个板状的铁心部件层叠于第3方向D3而形成的。电枢铁心21F由分割为各个齿的分割铁心形成。在电枢铁心21F中的第2方向D2上,励磁元件10F侧的端面成为与永磁体12相对配置的间隙面G。在电枢铁心21F隔着绝缘体而卷绕有线圈22。
在电枢铁心21F中的第2方向D2上,在与励磁元件10F相反侧的端部形成有向第1方向D1凸出的凸出部42。在相邻的电枢铁心21F之间,凸出部42的前端彼此抵接。另外,在电枢铁心21F中的第2方向D2上,在凸出部42侧的端部设置螺栓孔38。螺栓孔38在第3方向D3上贯穿电枢铁心21F而形成。在螺栓孔38插入作为第1紧固部件的第1螺栓25。在多个电枢铁心21F中,螺栓孔38在第1方向D1上排列配置。
另外,电枢20F具有输送物23及安装部件24。安装部件24分别配置于电枢铁心21F的每个列。安装部件24在第1方向D1中,遍布多个电枢铁心21的整体配置。安装部件24在第2方向上,配置于电枢铁心21中的与励磁元件10F相反侧的端部。安装部件24支撑于凸部42的上表面。安装部件24配置于电枢铁心21F的上表面中的不设置线圈22的区域。
图20是实施方式7涉及的电动机1F的2个电枢20F的剖视图。如图20所示,在安装部件24的第1螺栓孔35中插入第1螺栓25。第1螺栓孔35配置于从第3方向D3观察与电枢铁心21F的螺栓孔38重叠的位置。第1螺栓25配置于电枢铁心21F的第3方向D3的下侧端部。第1螺栓25在第3方向D3上贯穿电枢铁心21F的螺栓孔38而插入于第1螺栓孔35。由此,通过第1螺栓25将电枢铁心21F紧固于安装部件24。这样,第1螺栓25设置于第3方向D3上的电枢20F的作为第1端的下侧端部20s。
另外,在第2螺栓孔36插入作为第2紧固部件的第2螺栓26。第2螺栓26配置于输送物23的上侧端部。第2螺栓26在第3方向D3上贯穿输送物23的螺栓孔33而插入于第2螺栓孔36。由此,通过第2螺栓26将输送物23紧固于安装部件24。这样,第2螺栓26设置于第3方向D3上的电枢20F的作为第2端的上侧端部20t。
如图20所示,输送物23横跨2个电枢20F之间而设置。输送物23在2个电枢20F之间共通地设置。输送物23通过作为第2紧固部件的第2螺栓26而固定于安装部件24。通过将输送物23横跨2个电枢20F之间而固定,从而2个电枢20F一体地形成。
安装部件24、第1螺栓25及第2螺栓26配置于从第3方向D3观察不与线圈22重叠的位置。因此,电枢铁心21F的上表面与输送物23之间的尺寸能够设置于可配置线圈22的上端部的范围。
另外,第1螺栓25和第2螺栓26在从第3方向D3观察的情况下在沿第1方向D1的直线上排列配置。换言之,第1螺栓25及第2螺栓2配置于沿间隙面G的平面P上。因而,第1螺栓25及第2螺栓26有效地配置于第2方向D2,因此能够在第2方向D2上确保用于卷绕线圈22的空间。
如上,根据实施方式7,在电枢20F中,配置于第1方向D1的电枢铁心21F的列在第2方向D2空出间隔而设置2个,励磁元件10F在第2方向D2上配置于2个电枢铁心21F的列之间,在这种结构中,安装部件24、第1螺栓25及第2螺栓26配置于从第3方向D3观察不与线圈22重叠的位置。因此,电枢铁心21F与输送物23之间的尺寸设定为可配置线圈22的尺寸即可,无需考虑安装部件24的尺寸。因而,能够扩大电枢铁心21F的第3方向D3的尺寸,能够将电枢铁心21F的间隙面G的面积大型化,因此能够实现电动机1F的高输出化。或者,能够实现相对于电枢铁心21F在第3方向D3上将电枢20F小型化的构造。
实施方式8.
图21及图22是实施方式8涉及的电动机1G的俯视图。此外,图22表示将图21示出的电动机1G中的安装部件24及输送物23去除后的状态。在实施方式8中,对与实施方式1涉及的电动机1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省略或简化说明。如图21及图22所示,电动机1G具有励磁元件10G和电枢20G。电动机1G和励磁元件10G与电枢20G之间的间隙面G处于1个面。
励磁元件10G具有磁轭11和多个永磁体12。磁轭11形成为在第1方向D1上伸长的形状。多个永磁体12沿第1方向D1设置于1列。永磁体12的极性在第1方向D1上交替地不同。永磁体12在磁极朝向第2方向D2的状态下配置。
电枢20G相对于励磁元件10G配置于第2方向D2上。电枢20G具有多个电枢铁心21G和线圈22。多个电枢铁心21G沿第1方向D1配置于1列。在电枢铁心21G中的第2方向D2上,励磁元件10G侧的端面成为与永磁体12相对配置的间隙面G。
在电枢铁心21G中的第2方向D2上,在与励磁元件10G相反侧的端部,形成有向第1方向D1凸出的凸出部43。在相邻的电枢铁心21G之间,凸出部43的前端彼此抵接。另外,在电枢铁心21G中的第2方向D2上,在凸出部43侧的端部设置螺栓孔39。螺栓孔39在第3方向D3上贯穿电枢铁心21G而形成。在螺栓孔39插入作为第1紧固部件的第1螺栓25。在多个电枢铁心21G中,螺栓孔39在第1方向D1上排列配置。
另外,电枢20G具有输送物23及安装部件24。安装部件24在第1方向D1上,遍布多个电枢铁心21G的整体而配置。
图23是实施方式8涉及的电动机1G的电枢20G的剖视图。如图23所示,在安装部件24的第1螺栓孔35插入第1螺栓25。第1螺栓孔35配置于从第3方向D3上观察与电枢铁心21G的螺栓孔39重叠的位置。第1螺栓25配置于电枢铁心21G的第3方向D3的下侧端部。第1螺栓25在第3方向D3上贯穿电枢铁心21G的螺栓孔39而插入于第1螺栓孔35。由此,通过第1螺栓25将电枢铁心21G紧固于安装部件24。这样,第1螺栓25设置于第3方向D3上的电枢20G的作为第1端的下侧端部20s。
另外,在第2螺栓孔36插入作为第2紧固部件的第2螺栓26。第2螺栓26配置于输送物23的上侧端部。第2螺栓26在第3方向D3上贯穿输送物23的螺栓孔33而插入于第2螺栓孔36。由此,通过第2螺栓26将输送物23紧固于安装部件24。
如图23所示,安装部件24、第1螺栓25及第2螺栓26配置于从第3方向D3观察不与线圈22重叠的位置。因此,电枢铁心21G的上表面与输送物23之间的尺寸能够设定于可配置线圈22的上端部的范围。这样,第2螺栓26设置于第3方向D3上的电枢20G的作为第2端的上侧端部20t。
另外,第1螺栓25和第2螺栓26在从第3方向D3上观察的情况下,在沿第1方向D1的直线上排列配置。即,第1螺栓25及第2螺栓26配置于沿间隙面G的平面P上。因而,第1螺栓25及第2螺栓26有效地配置于第2方向D2,因此能够在第2方向D2上确保用于卷绕线圈22的空间。
如上,根据实施方式8,励磁元件10G和电枢20G之间的间隙面G处于1个面,在这种结构中,安装部件24、第1螺栓25及第2螺栓26配置于从第3方向D3观察不与线圈22重叠的位置。因此,电枢铁心21G与输送物23之间的尺寸设定为可配置线圈22的尺寸即可,无需考虑安装部件24的尺寸。因而,能够扩大电枢铁心21G的第3方向D3的尺寸,能够将电枢铁心21G的间隙面的面积大型化,因此能够实现电动机1G的高输出化。或者,能够实现相对于电枢铁心21G在第3方向D3上将电枢20G小型化的构造。
以上的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表示本发明的内容的一个例子,能够与其他公知的技术组合,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能够对结构的一部分进行变更、省略。
标号的说明
D1第1方向,D2第2方向,D3第3方向,G间隙面,P、Q平面,1、1A、1B、1E、1F、1G电动机,10、10F、10G励磁元件,11、11F磁轭,12永磁体,20、20A、20B、20C、20D、20E、20F、20G电枢,20t下侧端部,20s上侧端部,21、21B、21D、21E、21F、21G电枢铁心,22线圈,23、23E输送物,24、24A、24B安装部件,31、31a、31b、32、33、34、37、38、39螺栓孔,25第1螺栓,25B、26B螺栓,26第2螺栓,27绝缘体,27a凹部,35第1螺栓孔,36第2螺栓孔,40、41凸部,42、43凸出部。

Claims (13)

1.一种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励磁元件;以及
电枢,其在与所述励磁元件之间产生推力而进行移动,
所述励磁元件具有多个磁体,该多个磁体以极性在所述电枢进行移动的方向即第1方向上交替地不同的状态排列配置,
所述电枢相对于所述磁体而配置于与正交于所述第1方向的第2方向相对的位置,并且具有:
多个电枢铁心,其在所述第1方向上排列配置;
线圈,其卷绕于所述电枢铁心中的所述第2方向的一部分的区域;
输送物,其相对于多个所述电枢铁心在与所述第1方向及所述第2方向正交的第3方向上空出配置所述线圈的间隔而设置;以及
安装部件,其将多个所述电枢铁心及所述输送物进行固定,
多个所述电枢铁心通过第1紧固部件而固定于所述安装部件,
所述输送物通过第2紧固部件而固定于所述安装部件,
所述安装部件、所述第1紧固部件及所述第2紧固部件配置于从所述第3方向观察不与所述线圈重叠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枢具有与所述磁体相对的间隙面,
所述第1紧固部件及所述第2紧固部件配置于与所述间隙面平行的平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部件设置有多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部件配置于多个所述电枢铁心中的所述第2方向的两端。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紧固部件设置于所述第3方向上的所述电枢的第1端,
所述第2紧固部件设置于所述第3方向上的所述电枢的第2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部件具有插入孔,该插入孔在所述第3方向上贯穿,所述第1紧固部件从所述第1端侧插入于该插入孔,所述第2紧固部件从所述第2端侧插入于该插入孔。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励磁元件在所述第2方向上空出间隔而设置2个在所述第1方向配置的所述磁体的列,
所述电枢在所述第2方向上配置于2个所述磁体的列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枢在所述第2方向上空出间隔而设置2个在所述第1方向配置的所述电枢铁心的列,
所述励磁元件在所述第2方向上配置于2个所述电枢铁心的列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励磁元件设置1个在所述第1方向上配置的所述磁体的列,
所述电枢与所述磁体的列相对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部件是使用非磁性材料而形成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部件是使用非导电性材料而形成的。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枢在所述电枢铁心与所述线圈之间具有绝缘体,
所述绝缘体在所述第2方向的两端具有与所述第2紧固部件对应的形状的凹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枢铁心具有用于插入所述第1紧固部件的插入孔,并且具有沿所述插入孔的形状向所述第1方向凸出的凸部。
CN201580080259.4A 2015-05-27 2015-05-27 电动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6156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5/065290 WO2016189706A1 (ja) 2015-05-27 2015-05-27 電動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15629A true CN107615629A (zh) 2018-01-19
CN107615629B CN107615629B (zh) 2019-05-10

Family

ID=561029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80259.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615629B (zh) 2015-05-27 2015-05-27 电动机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050508B2 (zh)
JP (1) JP5931304B1 (zh)
KR (1) KR101882644B1 (zh)
CN (1) CN107615629B (zh)
DE (1) DE112015006566B4 (zh)
TW (1) TWI562507B (zh)
WO (1) WO2016189706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12252A1 (en) * 2004-07-16 2006-01-19 Shin-Etsu Chemical Co., Ltd. Linear motor for use in machine tool
US20060017331A1 (en) * 2004-07-21 2006-01-26 Roger Desailly Cooling system for linear motors
US20070205673A1 (en) * 2006-03-06 2007-09-06 Sanyo Denki Co., Ltd. Linear motor
JP2010063193A (ja) * 2008-09-01 2010-03-1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リニアモー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56057B2 (ja) 1997-07-02 2006-12-13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リニアモータ
JP3694821B2 (ja) 1997-07-04 2005-09-14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リニアモータ
JP2000014119A (ja) * 1998-06-26 2000-01-14 Nikon Corp リニアモータ
JP2002044928A (ja) 2000-07-21 2002-02-08 Sodick Co Ltd リニアモータ
TWI245482B (en) * 2000-11-21 2005-12-11 Yaskawa Electric Corp Linear motor
JP2003219627A (ja) * 2002-01-18 2003-07-31 Yaskawa Electric Corp リニアモータの電機子およびリニアモータ
JP4492118B2 (ja) * 2003-12-16 2010-06-30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リニアモータおよび吸引力相殺形リニアモータ
JP2005269822A (ja) 2004-03-19 2005-09-29 Yaskawa Electric Corp ムービングマグネット形リニアスライダ
US20060049697A1 (en) * 2004-09-08 2006-03-09 Nikon Corporation Split coil linear motor for z force
JP4758374B2 (ja) 2006-03-06 2011-08-24 山洋電気株式会社 リニアモータ
JP4942614B2 (ja) * 2007-10-31 2012-05-3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リニアモータの電機子およびリニアモータ
JP2009189116A (ja) * 2008-02-05 2009-08-2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コアレスリニアモータ
DE102008011024B4 (de) 2008-02-25 2010-01-28 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 Universität Hannover Schneidverfahren zum Vermindern eines Schnittschlags und Schneidmaschine mit einem Kurbelantrieb zur Durchführung dieses Verfahrens
JP2009207240A (ja) * 2008-02-27 2009-09-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リニアモータの電機子コアユニット、電機子ユニット及び電機子
JP5426180B2 (ja) 2009-01-20 2014-02-26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リニアモータ
JP5369926B2 (ja) * 2009-06-19 2013-12-18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リニアモータの電機子およびリニアモータ
JP2011205841A (ja) * 2010-03-26 2011-10-1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コネクタユニットおよびコネクタユニットを備えたリニアモータ電機子
KR20120080021A (ko) * 2011-01-06 2012-07-16 한국산업기술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선형 동기 전동기
JP2014087208A (ja) * 2012-10-25 2014-05-1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リニアモータ組立治具及び組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12252A1 (en) * 2004-07-16 2006-01-19 Shin-Etsu Chemical Co., Ltd. Linear motor for use in machine tool
US20060017331A1 (en) * 2004-07-21 2006-01-26 Roger Desailly Cooling system for linear motors
US20070205673A1 (en) * 2006-03-06 2007-09-06 Sanyo Denki Co., Ltd. Linear motor
JP2010063193A (ja) * 2008-09-01 2010-03-1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リニアモー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189706A1 (ja) 2016-12-01
KR20170132891A (ko) 2017-12-04
TW201642554A (zh) 2016-12-01
JPWO2016189706A1 (ja) 2017-06-22
US20180097433A1 (en) 2018-04-05
DE112015006566T5 (de) 2018-03-15
TWI562507B (en) 2016-12-11
DE112015006566B4 (de) 2022-06-23
JP5931304B1 (ja) 2016-06-08
KR101882644B1 (ko) 2018-07-26
US10050508B2 (en) 2018-08-14
CN107615629B (zh) 2019-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69968B (zh) 直线电动机
US11757239B2 (en) Motor having busbar arrangement
CN108369850B (zh) 具有未耦合的绕组的集成多相功率电感器和制造方法
CN102891039A (zh) 继电器
JP4492118B2 (ja) リニアモータおよび吸引力相殺形リニアモータ
US11996735B2 (en) Motor
JP5369926B2 (ja) リニアモータの電機子およびリニアモータ
US20140203681A1 (en) Small-size or Micro Electric Machine and Its Stator Iron Core
CN102694433A (zh) 旋转电机的电枢绕组
KR102345928B1 (ko) 커넥터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모터
JP5826369B2 (ja) リニアモータ
US10693334B2 (en) Electric rotary machine
US9076582B2 (en) Magnetic component and bobbin thereof
JP2011067030A (ja) リニアモータの界磁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リニアモータ
CN108231384B (zh) 线圈单元、送电装置以及受电装置
JP5909901B2 (ja) リアクトル
CN107615629A (zh) 电动机
CN110277856A (zh) 旋转电机的定子
CN107836071B (zh) 电机
CN105009429A (zh) 直线电动机
EP2624261B1 (en) Multi-inductor usable with slim flat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JP5454150B2 (ja) θZアクチュエータ
CN114172342B (zh) 一种模块化的初级永磁直线电机
JP2018046590A (ja) 回転電機
CN112436645A (zh) 马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