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02131B - 一种碳化硅复相陶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碳化硅复相陶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02131B
CN107602131B CN201710838675.7A CN201710838675A CN107602131B CN 107602131 B CN107602131 B CN 107602131B CN 201710838675 A CN201710838675 A CN 201710838675A CN 107602131 B CN107602131 B CN 1076021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licon carbide
powder
ceramic
silicon
fine pow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3867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02131A (zh
Inventor
李双
魏春城
刘爱菊
孟子霖
张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71083867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602131B/zh
Publication of CN1076021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021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021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021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eramic Products (AREA)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陶瓷,特别是一种基于石墨烯的层状碳化硅/反应烧结碳化硅复相陶瓷,属于复合材料技术领域。一种碳化硅复相陶瓷包括如下原料成分:碳化硅粗粉Ⅰ、碳化硅细粉Ⅱ、石墨烯纳米片、木炭黑、硅粉、分散剂、结合剂;碳化硅粗粉Ⅰ与碳化硅细粉Ⅱ的质量比为100:200‑300。本发明的碳化硅复相陶瓷的体积密度>3.1g/cm3,抗弯强度>480MPa,断裂韧性>5.2MPa·m1/2,相比单一反应碳化硅陶瓷其力学性能明显改善。

Description

一种碳化硅复相陶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陶瓷,特别是一种基于石墨烯的层状碳化硅/反应烧结碳化硅复相陶瓷,属于复合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反应烧结碳化硅是以碳化硅、碳颗粒为坯体,加热条件下使硅熔融,液相硅在毛细管力的作用下渗入坯体,液相硅同碳颗粒反应形成次生β-SiC颗粒,β-SiC颗粒将坯体中的初始碳化硅颗粒连接起来,同时液相硅填充剩余的孔隙,从而制得致密的碳化硅材料。上述制备过程赋予了反应烧结碳化硅高致密度、低烧结温度、易成型复杂形状部件等优点,因此反应烧结碳化硅在发动机系统、能量转化装置、高温分离领域等有着广泛的应用。
陶瓷材料的性能决定于其化学组成及微观结构。反应烧结碳化硅的组成相包括初始碳化硅、次生碳化硅和游离硅,相组成的均匀性差;尤其是,游离硅的脆性较高,断裂过程中往往成为裂纹扩展的路径。为了提高反应烧结碳化硅的强度、韧性等力学参数,可以加入碳化硼、短纤维、碳化硅晶须、低熔点多元合金等,目的是降低游离硅的含量和尺寸,同时提供多种强韧化机制。然而,上述第二相的引入往往引起反应烧结碳化硅成分不均匀、强度降低,所制备陶瓷的密度一般低于3.10g/cm3,断裂强度一般在300~450MPa之间,所以陶瓷的综合力学性能一般比较低。所以,选择何种第二相作为增强体,从而提高反应烧结碳化硅的强度、韧性等综合性能一直是反应烧结碳化硅性能研究的核心内容。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力学性能优异的碳化硅复相陶瓷材料。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碳化硅复相陶瓷,所述的复相陶瓷包括如下原料成分:碳化硅粗粉Ⅰ、碳化硅细粉Ⅱ、石墨烯纳米片、木炭黑、硅粉、分散剂、结合剂。
目前反应烧结碳化硅材料的原料为碳化硅、碳粉和硅粉,碳化硅粉是整个材料的骨架,含量占主体。本发明采用碳化硅粗粉和碳化硅细粉配合使用,是因为粗粉压制成型所形成的孔隙比较大,细粉正好填充这些孔隙,进而提高整个陶瓷的密度。烧结过程中碳与硅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次生碳化硅,该次生碳化硅可以结合(粘结)初始的碳化硅,赋予整个陶瓷较高的强度,本发明选用石墨烯纳米片和木炭黑作为反应的碳源,木炭黑生成颗粒状次生碳化硅,石墨烯纳米片生成层状次生碳化硅,而层状次生碳化硅可以显著提高陶瓷的韧性和强度。再者,细粉体都有团聚的趋势,团聚体引起材料结构不均匀、强度降低。本发明中碳化硅细粉、木炭黑需要加分散剂进行分散,尽量使其以单个颗粒的形式存在。加入适量的结合剂再配合后面的干压成型,进一步提高坯体的强度。
在上述碳化硅复相陶瓷中,碳化硅粗粉Ⅰ与碳化硅细粉Ⅱ的质量比为100:200-300。
在上述碳化硅复相陶瓷中,所述碳化硅粗粉Ⅰ的粒径为20-30μm,碳化硅细粉Ⅱ的粒径为3-8μm。
在本发明复相陶瓷中,粗粉形成骨架,细粉填充孔隙进一步加固骨架,经不断试验发现,将碳化硅粗粉和细粉的粒径分别控制在上述范围时,复相陶瓷的力学性能较优,且原料成本较低。且两种粉体的粒径又决定了粉体的配比,在颗粒堆积理论计算的基础上,经不断实验发现,碳化硅粗粉Ⅰ与碳化硅细粉Ⅱ的质量比为100:200-300时,复相陶瓷的力学性能最佳。如果粗粉过多,所形成的孔隙无法填充,陶瓷密度低;粗粉过少,陶瓷的骨架不稳定,力学性能低。
在上述碳化硅复相陶瓷中,所述石墨烯纳米片的厚度为50-300nm,木炭黑的比表面积为10-18m3/g。
厚度在50纳米以下的石墨烯成本较高,太厚的石墨烯纳米片烧结完后尺寸大、反而降低陶瓷强度;10-18m3/g的木炭黑是工业级中比较细的了,更细的成本很高、且容易团聚;比表面积过大,生成的碳化硅颗粒粒径较大,不适合用于本发明。
在上述碳化硅复相陶瓷中,石墨烯纳米片的含量为碳化硅粗粉Ⅰ与碳化硅细粉Ⅱ两者质量之和的1-2%。
石墨烯、碳化硅的密度分别为0.06~0.1m3/g、3.21m3/g,石墨烯质量含量尽管少,但是体积分数大;在本发明复相陶瓷中如果石墨烯纳米片的含量过多,干压成型的时候坯体密度低,可参见“搭桥效应”。
在上述碳化硅复相陶瓷中,木炭黑的含量为碳化硅粗粉Ⅰ与碳化硅细粉Ⅱ两者质量之和的20-30%。
在本发明复相陶瓷中,如果木炭黑含量过少,则形成的次生碳化硅比较少,陶瓷强度低;相反如果木炭黑含量过高,硅碳反应是一个体积膨胀的反应,陶瓷中形成微裂纹,强度同样降低。
在上述碳化硅复相陶瓷中,分散剂的含量为碳化硅粗粉Ⅰ与碳化硅细粉Ⅱ两者质量之和的3-5%。
在本发明中如果分散剂的含量过低,低于碳化硅总质量的2.8%,在颗粒表面形成的膜层较薄,分散效果不明显;但是如果分散剂的含量过多,超过碳化硅总质量的5%,在颗粒表面形成的膜层较厚,颗粒可能又团聚在一起。
在上述碳化硅复相陶瓷中,所述的分散剂为四甲基氢氧化铵、聚丙烯酸、柠檬酸铵、聚乙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分散介质为无水乙醇、去离子水中的一种或两种,分散方式为高频超声分散。
在上述碳化硅复相陶瓷中,结合剂的含量为碳化硅粗粉Ⅰ与碳化硅细粉Ⅱ两者质量之和的5-8%。
结合剂在本发明的分散剂中的溶解度比较小,如果结合剂的含量过高则需要加多的水溶解,就会增大后续干燥工作量;如果结合剂的含量过少,则会降低压制成型的坯体强度。
在上述碳化硅复相陶瓷中,所述的结合剂为羧甲基纤维素钠、环氧树脂、有机硅、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优选,所述的结合剂为羧甲基纤维素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的粘度为800-1200Pa·s。若是粘度太低,则影响结合力,但是粘度更大的又会影响粉体干燥,增加生产成本,所以经试验研究,粘度800-1200Pa·s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既能保证较低的生产成本,又可以保证较好的粉体性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碳化硅复相陶瓷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称取碳化硅粗粉Ⅰ、碳化硅细粉Ⅱ、石墨烯纳米片、木炭黑、分散剂、结合剂;
2)将碳化硅粗粉Ⅰ、碳化硅细粉Ⅱ和结合剂加入到分散介质中,放入行星式球磨机中高速球磨成浆料;然后将预分散的石墨烯纳米片、木炭黑与分散剂加入到浆料中,继续高速球磨得陶瓷浆料;
3)将陶瓷浆料注入到真空旋转干燥器中,快速干燥后得到混合粉体,粉体过筛;
4)将过筛后的粉体装入成型模具,加压成型得到素坯;
5)将素坯移入真空烧结炉,素坯上方均匀平铺高纯硅粉,再进行熔渗-反应烧结,即得到层状碳化硅/反应烧结碳化硅复相陶瓷。
在本发明复相陶瓷的制备中,先分批将原料球磨成浆料,干燥后过筛除去粗颗粒,提高粉体的均匀性,再通过干压成型,在素坯上方均匀平铺高纯硅粉,硅粉也是制备原料,烧成过程中变成液相,顺着坯体中的毛细管渗入到坯体中,然后与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化硅,同时液相硅填充多余的气孔,从而得到致密度高、力学性能优异的陶瓷。
在上述制备方法中,步骤2)中球磨的介质为高硬度碳化硅球。
在上述制备方法中,步骤3)中真空旋转干燥器干燥时的真空度为10-20Pa,旋转速度为40-80转/分。
在上述制备方法中,步骤3)中过筛的目数为80-120目。干燥后的粉体过筛除去干燥粉体中的粗颗粒,提高粉体的均匀性。
在上述制备方法中,步骤4)的加压成型采用两步加压法,首先缓慢施加轴向压力到10MPa,排除粉体中的气孔,然后继续升压到30~40MPa,保压时间控制在60~90秒。
一般现有技术中一步加压到最高值,粉体中的气体不易排出,坯体的孔隙率较高。而本发明采用两步加压法,首先施加1/3左右的压力,促进粉体中的气体排出,然后加压到最高值,大大提高素坯的密度和强度。
在上述制备方法中,步骤5)中素坯上方的铺硅量为硅-碳化学反应所需硅量的1.2~1.4倍。
在上述制备方法中,步骤5)中熔渗-反应烧结的温度为1650~1700℃,保温时间1~2小时。加热烧结过程中温度低于800℃时炉膛抽真空到1~5Pa,当温度达到800℃以上炉膛充氩气。
硅的熔点为1450℃,继续升温到1650~1700℃液相硅的流动性较好,能快速渗透陶瓷坯体,但是若温度超过1700℃会加剧挥发,反而影响效果;碳化硅在高温下容易发生氧化反应变成二氧化硅,石墨烯纳米片和木炭黑也容易氧化变成二氧化碳,抽真空和充氮气都是为了排除氧气、避免氧化,低温时真空度比较高,所以将炉膛抽真空到1~5Pa直至加热到800℃,在达到800℃后,充入氩气或氮气。
在上述制备方法中,层状碳化硅/反应烧结碳化硅复相陶瓷熔渗-反应烧结后降温到室温,用喷砂机将陶瓷表面喷砂除去附着的硅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合理配合复相陶瓷的成分,选用不同粒径的碳化硅粗粉Ⅰ、碳化硅细粉Ⅱ,以及石墨烯纳米片、木炭黑,其中石墨烯纳米片为硅-碳反应提供了碳源,与硅反应后生成的碳化硅具有典型的层状结构,而层状结构的增强体有利于消耗断裂能,从而提高反应烧结碳化硅陶瓷的力学性能。本发明的层状碳化硅/反应烧结碳化硅复相陶瓷,体积密度>3.1g/cm3,抗弯强度>480MPa,断裂韧性>5.2MPa·m1/2,相比单一反应碳化硅陶瓷其力学性能明显改善。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实例1所用石墨烯纳米片的SEM图。
图2本发明实例1所制得的碳化硅复相陶瓷的断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1)准确称量碳化硅粗粉Ⅰ100g、碳化硅细粉Ⅱ250g、石墨烯纳米片5g、木炭黑88g、四甲基氢氧化铵14g和羧甲基纤维素钠21g;碳化硅粗粉Ⅰ的粒径为20~30μm,碳化硅细粉Ⅱ的粒径为3~8μm;石墨烯纳米片的厚度为50~300nm,木炭黑的比表面积为10-18m3/g;
2)将碳化硅粗粉Ⅰ、碳化硅细粉Ⅱ和羧甲基纤维素钠加入到分散介质乙醇-去离子水中,放入行星式球磨机中高速球磨6h,得到浆料;然后将预分散石墨烯纳米片、木炭黑与四甲基氢氧化铵加入到浆料中,继续高速球磨12h,得陶瓷浆料;其中,球磨的介质为高硬度碳化硅球;羧甲基纤维素钠的粘度为800-1200Pa·s;
3)将均匀混合的陶瓷浆料注入到真空旋转干燥器中,快速干燥后得到混合粉体,粉体过筛,过筛的目数为100目;真空旋转干燥器干燥时的真空度为15Pa,旋转速度为60转/分;
4)粉体装入成型模具,先缓慢施加轴向压力到10MPa,排除粉体中的气孔,然后继续升压到35MPa,保压时间控制在80秒;
5)将素坯移入真空烧结炉,素坯上方均匀平铺280g高纯硅粉,进行熔渗-反应烧结,加热烧结过程中先将炉膛抽真空到4Pa,然后缓慢升温到800℃,当温度达到800℃以上时炉膛充氩气,持续加热至1680℃,保温时间1.5小时,最后降温到室温,用喷砂机将陶瓷表面进行喷砂除去附着的硅球,即得到层状碳化硅/反应烧结碳化硅复相陶瓷。
本实施例中的石墨烯纳米片如图1所示,纳米片由多层石墨烯构成,厚度300nm左右,层与层之间的界面比较明显。如图2为本实施例中制得的层状碳化硅-反应烧结碳化硅复相陶瓷的断面SEM图,石墨烯纳米片经烧结后变为层状碳化硅;陶瓷断裂时裂纹沿着层状碳化硅扩展,该扩展过程裂纹比较曲折,需要消耗的断裂能比较大,因此陶瓷不容易断裂,表现为“强度韧性得到显著提高”。
实施例2
1)准确称量碳化硅粗粉Ⅰ100g、碳化硅细粉Ⅱ220g、石墨烯纳米片6g、木炭黑90g、聚丙烯酸13g和环氧树脂22g;碳化硅粗粉Ⅰ的粒径为20~30μm,碳化硅细粉Ⅱ的粒径为3~8μm;石墨烯纳米片的厚度为50~300nm,木炭黑的比表面积为10-18m3/g;
2)将碳化硅粗粉Ⅰ、碳化硅细粉Ⅱ和环氧树脂加入到分散介质乙醇-去离子水中,放入行星式球磨机中高速球磨6h,得浆料;然后将预分散石墨烯纳米片、木炭黑与聚丙烯酸加入到浆料中,继续高速球磨12h,得陶瓷浆料;其中,球磨的介质为高硬度碳化硅球;
3)将均匀混合的陶瓷浆料注入到真空旋转干燥器中,快速干燥后得到混合粉体,粉体过筛,过筛的目数为80目;真空旋转干燥器干燥时的真空度为12Pa,旋转速度为50转/分;
4)粉体装入成型模具,先缓慢施加轴向压力到10MPa,排除粉体中的气孔,然后继续升压到32MPa,保压时间控制在80秒;
5)将素坯移入真空烧结炉,素坯上方均匀平铺280g高纯硅粉,进行熔渗-反应烧结,加热烧结过程中先将炉膛抽真空到2Pa,然后缓慢升温到800℃,当温度达到800℃以上时炉膛充氮气,持续加热至1660℃,保温时间1小时,最后降温到室温,用喷砂机将陶瓷表面进行喷砂除去附着的硅球,即得到层状碳化硅/反应烧结碳化硅复相陶瓷。
实施例3
1)准确称量碳化硅粗粉Ⅰ100g、碳化硅细粉Ⅱ280g、石墨烯纳米片4.5g、木炭黑84g、四甲基氢氧化铵13g和有机硅25g;碳化硅粗粉Ⅰ的粒径为20~30μm,碳化硅细粉Ⅱ的粒径为3~8μm;石墨烯纳米片的厚度为50~300nm,木炭黑的比表面积为10-18m3/g;
2)将碳化硅粗粉Ⅰ、碳化硅细粉Ⅱ和有机硅加入到分散介质乙醇中,放入行星式球磨机中高速球磨5h,得浆料;然后将预分散石墨烯纳米片、木炭黑与四甲基氢氧化铵加入到浆料中,继续高速球磨10h,得陶瓷浆料;其中,球磨的介质为高硬度碳化硅球;
3)将均匀混合的陶瓷浆料注入到真空旋转干燥器中,快速干燥后得到混合粉体,粉体过筛,过筛的目数为100目;真空旋转干燥器干燥时的真空度为18Pa,旋转速度为70转/分;
4)粉体装入成型模具,先缓慢施加轴向压力到10MPa,排除粉体中的气孔,然后继续升压到38MPa,保压时间控制在65秒;
5)将素坯移入真空烧结炉,素坯上方均匀平铺300g高纯硅粉,进行熔渗-反应烧结,加热烧结过程中先将炉膛抽真空到4Pa,然后缓慢升温到800℃,当温度达到800℃以上时炉膛充氩气,持续加热至1690℃,保温时间1小时,最后降温到室温,用喷砂机将陶瓷表面进行喷砂除去附着的硅球,即得到层状碳化硅/反应烧结碳化硅复相陶瓷。
实施例4
1)准确称量碳化硅粗粉Ⅰ100g、碳化硅细粉Ⅱ200g、石墨烯纳米片3g、木炭黑90g、柠檬酸铵9g和有机硅14g;碳化硅粗粉Ⅰ的粒径为20~30μm,碳化硅细粉Ⅱ的粒径为3~8μm;石墨烯纳米片的厚度为50~300nm,木炭黑的比表面积为10-18m3/g;
2)将碳化硅粗粉Ⅰ、碳化硅细粉Ⅱ和有机硅加入到分散介质乙醇-去离子水中,放入行星式球磨机中高速球磨6h,得浆料;然后将预分散石墨烯纳米片、木炭黑与柠檬酸铵加入到浆料中,继续高速球磨12h,得陶瓷浆料;其中,球磨的介质为高硬度碳化硅球;
3)将均匀混合的陶瓷浆料注入到真空旋转干燥器中,快速干燥后得到混合粉体,粉体过筛,过筛的目数为80目;真空旋转干燥器干燥时的真空度为10Pa,旋转速度为40转/分;
4)粉体装入成型模具,先缓慢施加轴向压力到10MPa,排除粉体中的气孔,然后继续升压到30MPa,保压时间控制在90秒;
5)将素坯移入真空烧结炉,素坯上方均匀平铺270g高纯硅粉,进行熔渗-反应烧结,加热烧结过程中先将炉膛抽真空到1Pa,然后缓慢升温到800℃,当温度达到800℃以上时炉膛充氮气,持续加热至1650℃,保温时间2小时,最后降温到室温,用喷砂机将陶瓷表面进行喷砂除去附着的硅球,即得到层状碳化硅/反应烧结碳化硅复相陶瓷。
实施例5
1)准确称量碳化硅粗粉Ⅰ100g、碳化硅细粉Ⅱ300g、石墨烯纳米片8g、木炭黑120g、聚乙二醇20g和聚乙烯醇32g;碳化硅粗粉Ⅰ的粒径为20~30μm,碳化硅细粉Ⅱ的粒径为3~8μm;石墨烯纳米片的厚度为50~300nm,木炭黑的比表面积为10-18m3/g;
2)将碳化硅粗粉Ⅰ、碳化硅细粉Ⅱ和聚乙烯醇加入到分散介质去离子水中,放入行星式球磨机中高速球磨8h,得浆料;然后将预分散石墨烯纳米片、木炭黑与聚乙二醇加入到浆料中,继续高速球磨14h,得陶瓷浆料;其中,球磨的介质为高硬度碳化硅球;
3)将均匀混合的陶瓷浆料注入到真空旋转干燥器中,快速干燥后得到混合粉体,粉体过筛,过筛的目数为120目;真空旋转干燥器干燥时的真空度为20Pa,旋转速度为80转/分;
4)粉体装入成型模具,先缓慢施加轴向压力到10MPa,排除粉体中的气孔,然后继续升压到40MPa,保压时间控制在60秒;
5)将素坯移入真空烧结炉,素坯上方均匀平铺280g高纯硅粉,进行熔渗-反应烧结,加热烧结过程中先将炉膛抽真空到5Pa,然后缓慢升温到800℃,当温度达到800℃以上时炉膛充氩气,持续加热至1700℃,保温时间1小时,最后降温到室温,用喷砂机将陶瓷表面进行喷砂除去附着的硅球,即得到层状碳化硅/反应烧结碳化硅复相陶瓷。
实施例6
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该实施例6中碳化硅粗粉Ⅰ100g、碳化硅细粉Ⅱ80g。
实施例7
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该实施例7中碳化硅粗粉Ⅰ100g、碳化硅细粉Ⅱ330g。
实施例8
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该实施例8中石墨烯纳米片的厚度为320-400nm,木炭黑的比表面积为20-30m3/g。
实施例9
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该实施例9中石墨烯纳米片的含量为碳化硅粗粉Ⅰ与碳化硅细粉Ⅱ两者质量之和的0.8%。
实施例10
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该实施例10中石墨烯纳米片的含量为碳化硅粗粉Ⅰ与碳化硅细粉Ⅱ两者质量之和的2.2%。
实施例11
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该实施例11中木炭黑的含量为碳化硅粗粉Ⅰ与碳化硅细粉Ⅱ两者质量之和的18%。
实施例12
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该实施例12中木炭黑的含量为碳化硅粗粉Ⅰ与碳化硅细粉Ⅱ两者质量之和的32%。
实施例13
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该实施例13中分散剂的含量为碳化硅粗粉Ⅰ与碳化硅细粉Ⅱ两者质量之和的2.5%,结合剂的含量为碳化硅粗粉Ⅰ与碳化硅细粉Ⅱ两者质量之和的4.5%。
实施例14
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该实施例14中分散剂的含量为碳化硅粗粉Ⅰ与碳化硅细粉Ⅱ两者质量之和的5.5%,结合剂的含量为碳化硅粗粉Ⅰ与碳化硅细粉Ⅱ两者质量之和的8.5%。
实施例15
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该实施例15中加压成型直接升压至35MPa,即未采用两步加压法。
实施例16
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该实施例16中熔渗-反应烧结的温度为1600℃。
实施例17
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该实施例17中熔渗-反应烧结的温度为1720℃。
对比例1
现有技术中普通的碳化硅陶瓷,即成分为常见的碳化硅、碳粉和硅粉。
对比例2
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该对比例2不含有石墨烯纳米片。
对比例3
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该对比例3中干燥后的粉体未经过过筛。
对比例4
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该对比例4中未在素坯上方铺硅。
将实施例1-15及对比例1-4中的陶瓷进行性能测试,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实施例1-15及对比例1-4中陶瓷的性能结果
Figure BDA0001410185790000111
本发明通过合理配比复相陶瓷的成分,选用不同粒径的碳化硅粗粉Ⅰ、碳化硅细粉Ⅱ,以及石墨烯纳米片、木炭黑,其中石墨烯纳米片为硅-碳反应提供了碳源,与硅反应后生成的碳化硅具有典型的层状结构,而层状结构的增强体有利于消耗断裂能,从而提高反应烧结碳化硅陶瓷的力学性能。
尽管对本发明已作出了详细的说明并引证了一些具体实施例,但是对本领域熟练技术人员来说,只要不离开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可作各种变化或修正是显然的。

Claims (1)

1.一种碳化硅复相陶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相陶瓷包括如下质量原料:碳化硅粗粉Ⅰ100g、碳化硅细粉Ⅱ250g、石墨烯纳米片5g、木炭黑88g、280g硅粉、四甲基氢氧化铵14g和羧甲基纤维素钠21g;碳化硅粗粉Ⅰ的粒径为20~30μm,碳化硅细粉Ⅱ的粒径为3~8μm;石墨烯纳米片的厚度为50~300nm,木炭黑的比表面积为10-18m3/g;
所述碳化硅复相陶瓷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称取碳化硅粗粉Ⅰ、碳化硅细粉Ⅱ、石墨烯纳米片、木炭黑、四甲基氢氧化铵、羧甲基纤维素钠;
2)将碳化硅粗粉Ⅰ、碳化硅细粉Ⅱ和羧甲基纤维素钠加入到分散介质乙醇-去离子水中,放入行星式球磨机中高速球磨6h,得到浆料;然后将预分散石墨烯纳米片、木炭黑与四甲基氢氧化铵加入到浆料中,继续高速球磨12h,得陶瓷浆料;其中,球磨的介质为高硬度碳化硅球;羧甲基纤维素钠的粘度为800-1200Pa·s;
3)将均匀混合的陶瓷浆料注入到真空旋转干燥器中,快速干燥后得到混合粉体,粉体过筛,过筛的目数为100目;真空旋转干燥器干燥时的真空度为15Pa,旋转速度为60转/分;
4)将过筛后的粉体装入成型模具,先缓慢施加轴向压力到10MPa,排除粉体中的气孔,然后继续升压到35MPa,保压时间控制在80秒;
5)将素坯移入真空烧结炉,素坯上方均匀平铺280g硅粉,进行熔渗-反应烧结,加热烧结过程中先将炉膛抽真空到4Pa,然后缓慢升温到800℃,当温度达到800℃以上时炉膛充氩气,持续加热至1680℃,保温时间1.5小时,最后降温到室温,用喷砂机将陶瓷表面进行喷砂除去附着的硅球,即得到层状碳化硅/反应烧结碳化硅复相陶瓷。
CN201710838675.7A 2017-09-18 2017-09-18 一种碳化硅复相陶瓷 Active CN1076021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38675.7A CN107602131B (zh) 2017-09-18 2017-09-18 一种碳化硅复相陶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38675.7A CN107602131B (zh) 2017-09-18 2017-09-18 一种碳化硅复相陶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02131A CN107602131A (zh) 2018-01-19
CN107602131B true CN107602131B (zh) 2021-04-20

Family

ID=610606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38675.7A Active CN107602131B (zh) 2017-09-18 2017-09-18 一种碳化硅复相陶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60213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21777A (zh) * 2018-06-28 2018-11-16 浙江东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石墨烯/碳化硅复合陶瓷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99234A (zh) * 2019-02-21 2019-05-24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一种反应烧结碳化硅陶瓷中碳化硅和游离硅含量的测定方法
CN111592354B (zh) * 2020-06-03 2022-03-29 梅州市溪山陶瓷有限公司 一种高性能环保复合建筑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825462A (zh) * 2020-09-01 2020-10-27 北京石墨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金刚石石墨烯改性碳化硅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及防弹装甲
CN111825461A (zh) * 2020-09-01 2020-10-27 北京石墨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石墨烯改性碳化硅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及防弹装甲
CN112592188A (zh) * 2020-12-15 2021-04-02 新沂市锡沂高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烯复合碳化硅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26313A (zh) * 2015-06-29 2015-09-23 山东大学 一种高热导率反应烧结碳化硅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10799A (zh) * 2015-07-09 2015-12-02 浙江长兴银兴窑业有限公司 一种增韧碳化硅棚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30440A (zh) * 2015-07-09 2015-12-09 浙江长兴银兴窑业有限公司 一种耐氧化碳化硅棚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52653B (zh) * 2015-07-09 2018-04-17 内蒙古农业大学 一种抗腐蚀碳化硅棚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30439A (zh) * 2015-07-09 2015-12-09 浙江长兴银兴窑业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碳化硅棚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48754B (zh) * 2016-05-03 2019-02-22 浙江东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反应烧结制备细晶粒碳化硅陶瓷的方法
CN106966732B (zh) * 2017-03-09 2021-03-23 平顶山学院 一种细粉碳化硅陶瓷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26313A (zh) * 2015-06-29 2015-09-23 山东大学 一种高热导率反应烧结碳化硅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Toughened and strengthened silicon carbide ceramics by adding graphene - based fillers;Manuel Belmonte et al;《Scripta Materialia》;20151105(第113期);第128页左栏第一段实验部分,第128-130页结果与讨论部分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02131A (zh) 2018-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02131B (zh) 一种碳化硅复相陶瓷
WO2021258746A1 (zh) 一种仿珍珠母层状高强超韧陶瓷的制备方法
GB2539861B (en) Method for reinforcing metal material by means of graphene
CN103833363B (zh) 一种碳化硅石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78012A (zh) 一种碳化硅复相陶瓷的制备方法
CN103789590B (zh) 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WO2020135404A1 (zh) 一种Ti(C,N)基超硬金属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98205B (zh) 一种石墨烯增韧碳化硅陶瓷的制备方法
CN101439884B (zh) FeAl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6583451B (zh) 累积叠轧及热处理制备多层结构的金属/纳米粒子复合材料的方法
CN110655407A (zh) 一种电阻可控碳化硅陶瓷的制备方法
CN106735249B (zh) 一种铌基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10396632A (zh) 一种具有均质环芯结构的Ti(C,N)基金属陶瓷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80674A (zh) 一种反应烧结SiC陶瓷的制备方法
CN108118174B (zh) 一种碳纳米管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4313380A (zh) 一种分步烧结制备高致密度纳米晶硬质合金的方法
CN111925215A (zh) 一种增强型层状陶瓷防弹片的制备方法
CN104388789A (zh) 一种纳米结构钨-碳化锆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12125653A (zh) 一种基于3d打印制备的石墨烯陶瓷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592188A (zh) 一种石墨烯复合碳化硅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7573074A (zh) 一种RMI法低温制备层状SiC基抗冲击复合陶瓷材料的方法
CN114213131B (zh) 一种辊道窑用碳化硅辊棒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WO2023088019A1 (zh) 一种氮化硅陶瓷造粒粉的制备方法
CN114058893B (zh) 一种AlCoCrFeNi作粘结剂的WC-Y2O3-ZrO2基体硬质合金的制备方法
CN112500167A (zh) 一种致密化碳化钛复合陶瓷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