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85127B - 安全带卷取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安全带卷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85127B
CN107585127B CN201710541322.0A CN201710541322A CN107585127B CN 107585127 B CN107585127 B CN 107585127B CN 201710541322 A CN201710541322 A CN 201710541322A CN 107585127 B CN107585127 B CN 1075851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clutch
rotary shaft
motor
toward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4132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85127A (zh
Inventor
马越智也
斋藤拓宏
永田裕也
尾崎隆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kai Rik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kai Rik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kai Rika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kai Rika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5851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851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851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851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 B60R22/46Reels with means to tension the belt in an emergency by forced winding up
    • B60R22/4628Reels with means to tension the belt in an emergency by forced winding up characterised by fluid actuators, e.g. pyrotechnic gas generators
    • B60R22/4652Mechanical triggering mean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 B60R22/4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with means for reducing belt tension during use under normal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24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ression or reduction of noise or vibr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 H02K7/11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with ge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 B60R2022/3402Retractor casings; Mounting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 B60R22/46Reels with means to tension the belt in an emergency by forced winding up
    • B60R2022/4666Reels with means to tension the belt in an emergency by forced winding up characterised by electric actu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 B60R22/46Reels with means to tension the belt in an emergency by forced winding up
    • B60R2022/468Reels with means to tension the belt in an emergency by forced winding up characterised by clutching means between actuator and belt re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 B60R22/36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self-locking in an emergency
    • B60R22/40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self-locking in an emergency responsive only to vehicle mov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 B60R22/46Reels with means to tension the belt in an emergency by forced winding up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306/00Other features of vehicle sub-units
    • B60Y2306/09Reducing nois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 Gear Transmission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安全带卷取装置,降低通过马达的驱动力使带轴旋转时的工作音。安全带卷取装置具备:带轴,其供佩戴于乘客的安全带卷取;以及马达,其具有:具备旋转轴的转子、以及覆盖该转子的一部分的马达壳体,转子相对于马达壳体朝旋转轴的轴向一侧被施力。另外,安全带卷取装置具备第二传递机构,该第二传递机构具有:固定于旋转轴的A齿轮、以及与该A齿轮啮合并且通过该A齿轮与旋转轴一起朝一侧旋转而进行旋转由此使带轴旋转的B齿轮。而且,以在旋转轴朝一侧旋转时使朝旋转轴的轴向一侧的轴向力K作用于A齿轮的方式设定A齿轮的各个外齿的扭转角度θ。

Description

安全带卷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全带卷取装置。
背景技术
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通过马达的驱动力使带轴向卷取方向旋转从而能够使安全带卷取于带轴的安全带卷取装置。
然而,对于通过马达的驱动力使带轴旋转的安全带卷取装置而言,期待降低通过马达的驱动力使带轴旋转时的工作音。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9925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考虑上述情况,目的在于获得能够降低通过马达的驱动力使带轴旋转时的工作音的安全带卷取装置。
技术方案1记载的安全带卷取装置具备:带轴,该带轴供佩戴于乘客的安全带卷取;马达,该马达具有:具备旋转轴的转子、以及覆盖该转子的一部分的马达壳体,上述转子相对于上述马达壳体朝上述旋转轴的轴向一侧被施力;以及传递机构,该传递机构具有:固定于上述旋转轴的第一斜齿轮、以及与该第一斜齿轮啮合并且通过该第一斜齿轮与上述旋转轴一起朝一侧旋转而进行旋转由此使上述带轴旋转的第二斜齿轮,以在上述旋转轴朝一侧旋转时使朝上述旋转轴的轴向一侧的轴向力作用于上述第一斜齿轮的方式设定上述第一斜齿轮的齿的扭转角度。
在技术方案1记载的安全带卷取装置的基础上,在技术方案2记载的安全带卷取装置中,通过上述第一斜齿轮的自重,上述转子相对于上述马达壳体朝上述旋转轴的轴向一侧被施力。
根据技术方案1记载的安全带卷取装置,佩戴于乘客的安全带卷取于带轴。另外,马达的驱动力经由传递机构传递于带轴。即,若马达的旋转轴朝一侧旋转,则第一斜齿轮旋转。另外,若第一斜齿轮旋转,则与该第一斜齿轮啮合的第二斜齿轮旋转,从而带轴旋转。由此,能够将安全带卷取于带轴。
另外,在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中,以在马达的旋转轴朝一侧旋转时使朝旋转轴的轴向一侧的轴向力作用于第一斜齿轮的方式设定第一斜齿轮的齿的扭转角度。由此,在马达的旋转轴朝一侧旋转时,可抑制马达的转子朝旋转轴的轴向另一侧移动。其结果,可抑制因马达的转子沿旋转轴的轴向振动而产生的异响,从而能够降低通过马达的驱动力使带轴旋转时的工作音。
根据技术方案2记载的安全带卷取装置,除了作用于第一斜齿轮的轴向力之外还能够通过第一斜齿轮的自重,对转子相对于马达壳体朝旋转轴的轴向一侧施力。由此,进一步抑制因马达的转子沿旋转轴的轴向振动而产生的异响,从而能够更加降低通过马达的驱动力使带轴旋转时的工作音。
附图说明
图1是将本实施方式的安全带卷取装置分解示出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从框架的脚片侧观察第一离合器的侧视图,且示出锁定杆与棘轮卡合的状态。
图3是从框架的脚片侧观察第一离合器的与图2对应的侧视图,且示出锁定杆未与棘轮卡合的状态。
图4是将第二离合器分解示出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将第二离合器分解示出的从与图4相反的一侧观察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表示沿着轴向将第二离合器剖切的剖面的剖视图。
图7(A)、图7(B)示出第二离合器的局部结构,其中,图7(A)是表示离合器弹簧的通常的状态的侧视图,图7(B)是表示将离合器弹簧的卷绕部的外径尺寸增大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8是示意性地示出马达的侧视图。
图9是将齿轮壳体中固定有马达的马达固定部周边放大示出的放大俯视图。
图10是用于对调整辅助时以及预张紧时的马达的旋转轴的旋转的第一传递机构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11是用于对卷取辅助时的马达的旋转轴的旋转的第二传递机构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12是示意性地示出变形例的被卡合孔及其周边的俯视图。
图13是示意性地示出另一变形例的被卡合孔及其周边的与图12对应的俯视图。
图14是示出A齿轮安装于与图8所示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马达的与图8对应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安全带卷取装置;20...带轴;38...马达;40...A齿轮(第一斜齿轮);46...B齿轮(第二斜齿轮);240...马达壳体;242...旋转轴;244...转子。
具体实施方式
使用图1~图9,对本实施方式的安全带卷取装置进行说明。
图1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安全带卷取装置10的分解立体图。如该图所示那样,安全带卷取装置10具备框架12。框架12具备近似板状的背板14,该背板14通过螺栓等未图示的紧固单元固定于车体,从而将本安全带卷取装置10固定于车体。一对脚片16、18从背板14的宽度方向两端相互平行地延伸设置,在上述脚片16、18之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配置有通过压铸成型等而制成的带轴20。此外,在脚片16与脚片18之间架设有连接片32。
带轴20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在该带轴20固定有呈长条带状形成的未图示的安全带的基端部,若使带轴20绕其轴线朝一方(以下,将该方向称为“卷取方向”)旋转,则安全带从其基端侧呈层状卷取于带轴20的外周部。另外,若从安全带的前端侧拉伸安全带,则卷取于带轴20的外周部的安全带被拉出,伴随于此,带轴20向与卷取安全带时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以下,将拉出安全带时的带轴20的旋转方向称为“拉出方向”)。
另外,在带轴20的脚片16侧的端部的轴心部立起设置有支轴部29。支轴部29近似同轴地贯通形成于脚片16的圆孔30并向框架12的外部突出。另外,在支轴部29的突出方向的基端侧固定有后述的棘轮64。由此,棘轮64能够与带轴20一起旋转。
另外,在后述的作为壳体的齿轮壳体52固定有马达38。该马达38配置于框架12的一对脚片16、18之间的带轴20的下方。此外,马达38的马达壳体240(参照图8)被马达罩34覆盖,另外,马达罩34经由螺丝钉36固定于齿轮壳体52。
另外,在马达38的旋转轴242固定有多个外齿41形成于外周部的作为第一齿轮以及第一斜齿轮的A齿轮40。
另一方面,在带轴20的脚片18侧的端部立起设置有未图示的支轴部。该支轴部近似同轴地贯通形成于脚片18的未图示的棘轮孔并向框架12的外部突出。另外,在支轴部固定有对构成锁定机构的一部分的锁定板进行支承的锁定基座。而且,在车辆遇到紧急情况时(在车辆急剧减速时等)锁定板从锁定基座突出并与形成于脚片18的棘轮孔的内周部啮合,来阻止带轴20的沿拉出方向的旋转。另外,在脚片18固定有覆盖上述锁定机构等的罩42。
在脚片16借助螺丝钉54而固定有对第一离合器44、B齿轮46、OL齿轮48以及C齿轮50进行收纳的齿轮壳体52。
如图2所示那样,第一离合器44构成为包括:呈环状形成的离合器齿轮56;安装于离合器齿轮56的锁定杆58及复位弹簧60;摩擦弹簧62;以及固定于带轴20的棘轮64。
具体而言,在离合器齿轮56的外周部形成有多个外齿57,如图1所示那样,在离合器齿轮56的内周部形成有供带轴20的支轴部29穿过的圆形的通孔56A。另外,在离合器齿轮56的径向的中间部,立起设置有朝向脚片16侧突出并且沿该离合器齿轮56的周向隔开间隔地配置的锁定杆支承轴56B以及复位弹簧支承轴56C。并且,在离合器齿轮56的周向的中间部形成有供摩擦弹簧62的一部分穿过的摩擦弹簧通孔56D。如图1所示那样,以上说明的离合器齿轮56收纳于在齿轮壳体52的靠脚片16侧形成的收纳凹部内。另外,通过将第一片材66安装于齿轮壳体52,可限制离合器齿轮56朝脚片16侧的移动。
如图2所示那样,锁定杆58在离合器齿轮56的轴向观察形成为近似半月状,该锁定杆58通过被设置于离合器齿轮56的锁定杆支承轴56B支承而能够倾斜动作。另外,锁定杆58的一端部成为与棘轮64卡合的棘轮卡合部58A,锁定杆58的另一端部成为供复位弹簧60抵接的复位弹簧抵接部58B。
复位弹簧60具备呈环状卷绕并且被设置于离合器齿轮56的复位弹簧支承轴56C支承的卷绕部60A。另外,复位弹簧60的一端部成为从卷绕部60A伸出并且与离合器齿轮56的一部分卡止的卡止部60B。并且,复位弹簧60的另一端部成为从卷绕部60A伸出并且与锁定杆58的复位弹簧抵接部58B抵接的抵接部60C。而且,通过将复位弹簧60的作用力输入至锁定杆58的复位弹簧抵接部58B,从而使锁定杆58的棘轮卡合部58A与棘轮64分离。
如图1所示那样,摩擦弹簧62设置于离合器齿轮56与齿轮壳体52之间,该摩擦弹簧62具备:在离合器齿轮56旋转时与齿轮壳体52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部62A;以及从滑动接触部62A朝向离合器齿轮56侧伸出并且在形成于该离合器齿轮56的摩擦弹簧通孔56D(参照图2)穿过的按压部62B。另外,如图2所示那样,在离合器齿轮56朝轴向一侧(箭头E1方向侧)旋转时,摩擦弹簧62的按压部62B对锁定杆58的棘轮卡合部58A进行按压。而且,若从摩擦弹簧62的按压部62B输入至锁定杆58的棘轮卡合部58A的力超过复位弹簧60的作用力,则锁定杆58倾斜动作,从而该锁定杆58的棘轮卡合部58A与棘轮64卡合。由此,输入至离合器齿轮56的旋转力经由锁定杆58输入至棘轮64,带轴20与棘轮64一起朝卷取方向旋转。与此相对,如图3所示那样,在离合器齿轮56朝轴向另一侧(箭头E2方向侧)旋转时,由于从摩擦弹簧62的按压部62B输入至锁定杆58的棘轮卡合部58A的力未超过复位弹簧60的作用力,因此锁定杆58的棘轮卡合部58A未与棘轮64卡合。由此,输入至离合器齿轮56的旋转力未经由锁定杆58输入至棘轮64。
棘轮64形成为供锁定杆58的棘轮卡合部58A卡合的多个被卡合外齿64A形成于外周部的圆板状。而且,如图1所示那样,棘轮64通过压入等固定于带轴20的支轴部29。
作为第二齿轮以及第二斜齿轮的B齿轮46具备:供A齿轮40的外齿41啮合的多个外齿47T形成于外周部的大径部46T;以及与该大径部46T配置在同轴上并且与该大径部46T一体形成的小径部46S。另外,小径部46S的外径相比大径部46T的外径设定为小径,而且在小径部46S的外周部形成有供后述的OL齿轮48啮合的多个外齿47S。
OL齿轮48构成为包括:与B齿轮46啮合的输入齿轮;以及通过传递输入齿轮的旋转力而进行旋转并且与C齿轮50啮合的输出齿轮。此外,在输入齿轮与输出齿轮之间设置有未图示的限制机构,从而在后述的预张紧时,能够抑制产生于安全带的张力成为规定值以上。
如图1所示那样,C齿轮50形成为形成有与构成OL齿轮48的一部分的输出齿轮的外齿以及构成第一离合器44的一部分的离合器齿轮56的外齿57啮合的多个外齿51的圆板状。而且,C齿轮50基于OL齿轮48的输出齿轮而旋转,由此C齿轮50使离合器齿轮56旋转。
以上说明的B齿轮46、OL齿轮48以及C齿轮50在收纳于在齿轮壳体52形成的收纳凹部52A内的状态下被设置于该收纳凹部52A内的各个轴部支承为能够旋转。
另外,在齿轮壳体52固定有对惰轮78、带轴齿轮80、回动弹簧82以及第二离合器116进行支承的弹簧支架84。
惰轮78形成为与后述的带轴齿轮80以及第二离合器116啮合的多个外齿79形成于外周部的圆板状。该惰轮78在收纳于在弹簧支架84的靠齿轮壳体52侧的部位形成的收纳凹部内的状态下,被立起设置于该收纳凹部内的轴部支承为能够旋转。另外,通过将第二片材86安装于弹簧支架84,可限制惰轮78朝齿轮壳体52侧的移动。
带轴齿轮80形成为与惰轮78的外齿79啮合的多个外齿81形成于外周部并且相比惰轮78设定为大径的圆板状。另外,在带轴齿轮80的轴心部形成有朝向回动弹簧82侧突出的接合件固定部80A。并且,在带轴齿轮80的轴心部的靠带轴20侧的部位形成有与带轴20的支轴部29卡合的未图示的卡合孔。而且,通过带轴齿轮80的卡合孔与带轴20的支轴部29卡合,从而带轴齿轮80与带轴20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结合。另外,带轴齿轮80收纳于在弹簧支架84的靠齿轮壳体52侧的部位形成的收纳凹部内。而且,在带轴齿轮80收纳到该收纳凹部内的状态下,带轴齿轮80的接合件固定部80A穿过形成于该收纳凹部的底壁的通孔84A而朝回动弹簧82侧突出。
回动弹簧82形成为漩涡状,该回动弹簧82收纳于在弹簧支架84中与收纳有带轴齿轮80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形成的弹簧收纳部84B内。另外,回动弹簧82的内端部与固定于带轴齿轮80的接合件固定部80A的接合件88卡止,回动弹簧82的外端部与形成于弹簧收纳部84B内的未图示的卡止部卡止。而且,该回动弹簧82的作用力经由接合件88以及带轴齿轮80传递于带轴20,从而对带轴20施力使其向卷取方向旋转。此外,回动弹簧82的作用力(基于此的安全带的卷取力)被比较弱地设定为消除乘客所佩戴的安全带的松弛的程度。换言之,回动弹簧82的作用力设定为在安全带的佩戴状态下成为与不压迫乘客的非压迫性对应的强度,不要求使从带轴20拉出的安全带克服作用于该安全带的摩擦力等而卷取至最后的强度。
另外,在弹簧支架84安装有弹簧罩90。由此,收纳于弹簧收纳部84B内的回动弹簧82被弹簧罩90覆盖。
此处,图4以及图5通过分解立体图示出第二离合器116的构成。另外,图6通过剖视图示出第二离合器116的构成。如这些图所示那样,第二离合器116具备:基座118;以及通过安装于该基座118而与该基座118一体旋转的旋转板128。另外,第二离合器116具备:离合器齿轮136;设置于基座118与离合器齿轮136之间的离合器弹簧140;以及被基座118支承为能够转动的杆148。并且,第二离合器116具备:被基座118支承的一对离合器重块170、172;以及安装于基座118的隔离件184。
基座118具备:呈圆盘状形成的圆盘部120;在圆盘部120的轴心部朝圆盘部120的轴线方向一侧突出地设置的圆柱状的支轴部122;以及同轴地形成于支轴部122的周围的剖面呈近似C字状的侧壁部124。另外,基座118具备块状的第一弹簧卡止部125,该第一弹簧卡止部125形成有供离合器弹簧140的一侧的端部卡止的第一弹簧卡止槽125A并且向与支轴部122的突出方向相同的方向突出地设置。该第一弹簧卡止部125的径向外侧的面形成为曲率半径与侧壁部124的外周面相同的圆筒面状。
此处,如图7(A)所示那样,形成于第一弹簧卡止部125的第一弹簧卡止槽125A形成为基座118的径向外侧以及轴向一侧(旋转板128侧)敞开的槽状。该第一弹簧卡止槽125A构成为具有:彼此隔开间隔地平行配置的侧壁部K1、K2;以及形成第一弹簧卡止槽125A的深度方向的终端面的底壁部K3。另外,侧壁部K1、K2在基座118的轴向观察,随着绕基座118的轴线趋向另一(箭头F1方向)侧而朝基座118的径向内侧倾斜。另外,第一弹簧卡止槽125A的槽宽度W1即侧壁部K1与侧壁部K2之间的间隙设定为比后述的离合器弹簧140的第一卡止部142的线径稍大的宽度。此外,第一弹簧卡止槽125A的靠基座118的轴向一侧的敞开端通过后述的旋转板128封闭。
另外,如图4以及图5所示那样,基座118具备在圆盘部120朝向与设置有支承部122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突出地设置的圆筒状的支轴部123。并且,基座118具备在圆盘部120的靠支轴部123的径向外侧朝向离合器重块170、172侧突出的支轴176、178。该支轴176、178沿着基座118的周向等间隔地配置。另外,在基座118的圆盘部120的靠支承部122、123的径向外侧的部位沿着基座118的周向形成有一对长孔160、162。在该长孔160、162卡合后述的杆148的连结突起156、158,该连结突起156、158能够沿着圆盘部120的周向在各长孔160、162内移动。另外,在圆盘部120立起设置有供后述的复位弹簧164的一端部抵接的卡止壁127。
如图6所示那样,以上说明的基座118配置于在弹簧支架84形成的收纳凹部84C内并且被立起设置于该收纳凹部84C的轴部84D支承为能够旋转。
如图4以及图5所示的那样,在基座118的支轴部122的轴线方向一端侧(图4以及图5中右侧)设置有呈圆板状形成的旋转板128。该旋转板128通过与设置于基座118的侧壁部124的爪部卡合而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固定于基座118。另外,在旋转板128的轴心部形成有圆形的轴支承孔129,后述的输入齿轮200被该轴支承孔129支承为能够旋转。而且,后述的输入齿轮200的旋转力经由副离合器弹簧202输入至旋转板128,从而使旋转板128旋转,即,使第二离合器116旋转。
在基座118的侧壁部124的径向外侧,离合器齿轮136相对于基座118以同轴并且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设置。在离合器齿轮136的外周部形成有多个外齿138,该外齿138与上述的惰轮78的外齿79(参照图1)啮合。另外,离合器齿轮136的内径尺寸比基座118的侧壁部124的外径尺寸足够大,在离合器齿轮136的内周面与侧壁部124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环状的缝隙。在该环状的缝隙同轴地配置有作为扭转螺旋弹簧的离合器弹簧140。
离合器弹簧140具备在基座118的侧壁部124的外周面与离合器齿轮136的内周面之间呈环状卷绕的卷绕部141。另外,离合器弹簧140的一侧的端部成为朝向卷绕部141的径向内侧折弯的第一卡止部142。另外,如图7(A)所示那样,第一卡止部142与上述的第一弹簧卡止槽125A对应地相对于卷绕部141的径向倾斜。离合器弹簧140的另一侧的端部成为朝向卷绕部141的径向内侧折弯的第二卡止部146。另外,第二卡止部146与形成于后述的杆148的第二弹簧卡止槽153A对应地沿着卷绕部141的径向延伸。并且,第一卡止部142与第二卡止部146沿着卷绕部141的周向隔开规定的间隔地配置。另外,自然状态的卷绕部141的内径尺寸设定为比基座118的侧壁部124的外径尺寸小的尺寸。由此,在卷绕部141组装到基座118的侧壁部124时,该卷绕部141由于自身的弹力向缩径的方向被施力。另外,由此,在卷绕部141组装到基座118的侧壁部124的状态下,该卷绕部141与基座118的侧壁部124的外周面紧贴。并且,在卷绕部141组装到基座118的侧壁部124的状态下,在该卷绕部141与离合器齿轮136的内周面之间设置有间隙。
另外,离合器弹簧140的第一卡止部142嵌入并卡止于在基座118的第一弹簧卡止部125形成的第一弹簧卡止槽125A。另外,离合器弹簧140的第二卡止部146嵌入并卡止于在后述的杆148的第二弹簧卡止部153形成的第二弹簧卡止槽153A。
杆148具备圆筒状的轴承部150。在轴承部150的筒内贯通有基座118的支轴部122,由此,杆148被支承为相对于支轴部122(基座118)能够绕轴线相对旋转。另外,在轴承部150的外周部,沿着径向突出的一对连结部152以及连结部154彼此沿着周向设置于相反侧(180度相反侧)。
如图5所示那样,在这一对连结部152、154分别突出地设置有朝向基座118的圆盘部120侧突出的圆柱状的连结突起156以及连结突起158。另外,各连结突起156、158分别供设置于后述的一对离合器重块170以及离合器重块172的卡合爪180、182卡合。
另外,如图7(A)以及图7(B)所示那样,作为扭转螺旋弹簧的复位弹簧164的一端部与杆148的一方的连结部152抵接,该复位弹簧164的另一端部与立起设置于基座118的圆盘部120的卡止壁127抵接。该复位弹簧164始终将杆148绕基座118的轴线向一方(箭头F1方向)施力,杆148通常保持为一对连结突起156、158与主体部120的一对长孔160、162的各长边方向一端部(图4以及图5中箭头F1方向侧的端部)抵接的状态。
另外,如图7(A)所示那样,杆148的另一方的连结部154成为供离合器弹簧140的第二卡止部146卡止的第二弹簧卡止部153。在该第二弹簧卡止部153形成有供离合器弹簧140的第二卡止部146嵌入的第二弹簧卡止槽153A。由此,如图7(A)以及图7(B)所示那样,若杆148克服复位弹簧164的弹力而相对于基座118绕轴线向另一方(箭头F2方向)转动,则离合器弹簧140的第二卡止部146朝离合器弹簧140的卷绕方向一方(箭头F2方向)移动,离合器弹簧140的卷绕部141的外径尺寸增大。另外,第二弹簧卡止槽153A与上述的第一弹簧卡止槽125A相同,构成为具备侧壁部K4、K5与底壁部K6。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杆148支承于基座118的状态下,侧壁部K4、K5与基座118的径向大致平行。另外,第二弹簧卡止槽153A的槽宽度W2即侧壁部K4与侧壁部K5之间的间隙设定为相对于离合器弹簧140的第二卡止部146的线径足够宽的宽度。由此,离合器弹簧140相对于基座118以及杆148的组装性良好。
另外,若像这样离合器弹簧140的卷绕部141的外径尺寸增大,则离合器弹簧140的卷绕部141被压接于离合器齿轮136的内周面。该状态下,在离合器弹簧140的外周部与离合器齿轮136的内周面之间产生规定的摩擦力,因此离合器弹簧140与离合器齿轮136通过该摩擦力而一体地连结。
另一方面,如图4~图6所示那样,在基座118的轴线方向另一侧(与旋转板128相反的一侧)分别配置有呈近似半圆形的板状形成的一对离合器重块170以及离合器重块172。这一对离合器重块170、172以相同的重量设定,且彼此沿着圆盘部120的周向设置于相反一侧(180度相反侧)。在这一对离合器重块170、172的各周向一端侧形成有圆形的轴承孔174、175。在这些轴承孔174、175以能够自如旋转的方式嵌合有突出地设置于基座118的圆盘部120的圆柱状的支轴176或者支轴178。由此,各离合器重块170、172分别被基座118支承为能够绕支轴176、178(轴承孔174、175)朝基座118的径向转动(能够倾斜动作)。
另外,一方的离合器重块170具备与上述的杆148的连结突起158卡合的近似U字状的卡合爪180,另一方的离合器重块172同样具备与杆148的连结突起156卡合的近似U字状的卡合爪182。由此,一对离合器重块170以及离合器重块172经由杆148而实现同步(连动),并通常通过作用于杆148的复位弹簧164的作用力而被保持于基座118的径向内侧。
另外,如图4~图6所示那样,在隔着一对离合器重块170、172而与基座118相反的一侧配置有圆盘状的隔离件184。另外,在该隔离件184的中心部立起设置有与基座118的支轴部123的外周部嵌合的筒状的突起部184A。该隔离件184抑制一对离合器重块170、172从基座118的脱落,并且抑制一对离合器重块170以及离合器重块172与弹簧支架84的收纳凹部84C的底壁干涉。
此处,本实施方式的第二离合器116中,若旋转板128绕其轴线朝一方(图4以及图5的箭头F1方向)旋转,则与旋转板128一体地连结的基座118与旋转板128一起绕其轴线朝一方旋转。因此,被基座118支承的一对离合器重块170以及离合器重块172跟随基座118而绕基座118的轴线旋转。此时,在一对离合器重块170以及离合器重块172作用离心力,在离合器重块170作用绕支轴176的旋转扭矩,并且在离合器重块172作用绕支轴178的旋转扭矩。
因此,在这些旋转扭矩的大小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即在一对离合器重块170以及离合器重块172的旋转速度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一对离合器重块170以及离合器重块172克服作用于杆148的复位弹簧164的作用力而朝基座118的径向外侧绕支轴176或者支轴178转动。由此,连结突起158与离合器重块170的卡合爪180卡合并且连结突起156与离合器重块172的卡合爪182卡合的杆148构成为相对于基座118绕轴线朝另一方(图7(A)以及图7(B)中箭头F1方向)转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马达38的旋转轴242的旋转力经由A齿轮40、B齿轮46、OL齿轮48、输入齿轮200、以及作为离合器以及离合器弹簧的副离合器弹簧202而传递于旋转板128。
如图6所示那样,输入齿轮200构成为包括:被旋转板128的轴支承孔129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轴部208;以及与该轴部208一体设置的齿轮部211。轴部208形成为近似圆筒状,该轴部208的靠旋转板128侧的端部与旋转板128的轴支承孔129卡合。另外,在轴部208的与旋转板128相反的一侧的部分沿着其外周面卡合有副离合器弹簧202。而且,将后述的副离合器弹簧202压接于轴部208,从而输入齿轮200与副离合器弹簧202一体旋转。另外,齿轮部211设置于轴部208的一侧的端部,在该齿轮部211的外周部形成有平齿的外齿212。该外齿212与构成上述的OL齿轮48的一部分的输入齿轮的外齿啮合。
如图4所示那样,副离合器弹簧202设置于输入齿轮200与旋转板128之间,该副离合器弹簧202通过对金属丝状的部件实施弯曲加工等而形成。该副离合器弹簧202具备沿着输入齿轮200的轴部208的外周面呈环状卷绕的卷绕部216。另外,副离合器弹簧202的靠旋转板128侧的端部成为朝向卷绕部216的径向外侧折弯的卡止部218。卷绕部216通过从与形成有卡止部218的一侧相反的一侧观察将金属丝状的部件绕轴线向另一(箭头F1方向)侧呈螺旋状卷绕而形成。另外,自然状态的卷绕部216的内径尺寸设定为比轴部208的外径尺寸小的尺寸或者与轴部208的外径尺寸相同的尺寸。由此,在副离合器弹簧202组装到轴部208的状态下,卷绕部216与轴部208的外周面抵接。
在旋转板128的轴支承孔129的内周缘部形成有供副离合器弹簧202的卡止部218卡止的卡止槽128B。
另外,在输入齿轮200绕轴线朝一(箭头F1方向)侧旋转时,通过输入齿轮200的轴部208与副离合器弹簧202的卷绕部216的摩擦力,欲使卷绕部216的外径缩径。由此,卷绕部216与轴部208紧贴,输入齿轮200与副离合器弹簧202一起绕轴线朝另一(箭头F1方向)侧旋转。其结果,输入齿轮200的绕轴线朝一(箭头F1方向)侧的旋转力经由副离合器弹簧202传递于旋转板128,第二离合器116绕轴线朝一(箭头F1方向)侧旋转。
另外,在输入齿轮200绕轴线朝另一(箭头F2方向)侧旋转时,通过输入齿轮200的轴部208与副离合器弹簧202的卷绕部216的摩擦力,欲使卷绕部216的外径增大。由此,轴部208相对于卷绕部216空转。其结果,输入齿轮200的绕轴线朝另一(箭头F2方向)侧的旋转力朝旋转板128的传递被切断,从而第二离合器116未绕轴线朝另一(箭头F2方向)侧旋转。
接下来,对作为本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马达38、固定于马达38的旋转轴242的A齿轮40、通过A齿轮40而旋转的B齿轮46以及齿轮壳体52的细部的构成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那样,本实施方式的马达38是直流马达,该马达38具备转子244以及定子246。转子244构成为包括:旋转轴242;固定于旋转轴242的转子铁芯248;卷绕于转子铁芯248的未图示的导电性的绕组;以及固定于旋转轴242并且用于对朝卷绕于转子铁芯248的绕组的通电进行切换的未图示的换向器。定子246构成为包括:通过将转子244配置于轴心部而覆盖该转子244的大部分的马达壳体240;以及固定于马达壳体240的内周面的磁铁250。马达壳体240具备:呈筒状形成并且在其内周面固定有磁铁250的筒状部252;以及以分别对筒状部252的一侧的端部以及另一侧的端部进行封闭的方式设置的第一侧壁部254及第二侧壁部256。在第一侧壁部254的轴心部立起设置有将对旋转轴242的一部分进行支承的轴承配置于内部的作为卡合部的第一突起部258。另外,在第二侧壁部256的轴心部立起设置有将对旋转轴242的其他部分进行支承的轴承配置于内部的第二突起部260。而且,第一突起部258以及第二突起部260的外周面258A、260A形成为与旋转轴242配置在同轴上的圆筒面状。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固定于马达壳体240的磁铁250的磁力,转子244相对于马达壳体240朝向该马达壳体240的第一侧壁部254侧(朝向马达38的旋转轴242的轴向一侧)被施力。此外,箭头J表示通过磁铁250的磁力对转子244施力的方向。
A齿轮40是形成于其外周部的外齿41的扭转角设定为θ的斜齿轮。另外,B齿轮46的大径部46T是形成于其外周部的外齿47T设定为与A齿轮40的外齿41的扭转角θ对应的扭转角θ的斜齿轮。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以通过马达38的旋转轴242与A齿轮40一起朝箭头A2方向旋转,使朝马达的旋转轴242的轴向一侧的轴向力K产生于A齿轮40的方式,设定上述的扭转角θ。
如图9所示那样,在齿轮壳体52的收纳凹部52A内设置有作为第二齿轮支承部的B齿轮支承部264,该第二齿轮支承部固定有将B齿轮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轴部262。另外,在齿轮壳体52的收纳凹部52A内的与B齿轮支承部264邻接的部位设置有供马达38(参照图1以及图8)固定的马达固定部266。在马达固定部266形成有在其内周部设置有四个突起部268的作为被卡合部的被卡合孔270。此外,图9中,将突起部268朝突出方向的高度夸张地表现。
被卡合孔270中未形成有突起部268的部位的内周面270A的形状形成为:成为比马达壳体240的第一突起部258的外周面258A(参照图8)的外径大的内径D1的圆筒面状。另外,四个突起部268在被卡合孔270沿着未形成有突起部268的部位的内周面270A的周向等间隔地配置。另外,在四个突起部268的突出方向的前端通过的假想圆272的内径D2成为比马达壳体240的第一突起部258的外周面258A(参照图8)的外径小的内径。另外,在马达固定部266的被卡合孔270的周围形成有供未图示的固定螺钉插入的两个固定螺钉插入孔274。
另外,如图8以及图9所示那样,马达壳体240的第一突起部258插入至形成于马达固定部266的被卡合孔270,从而四个突起部268在第一突起部258的外周面258A与被卡合孔270中未形成有突起部268的部位的内周面270A之间变形。由此,第一突起部258具有过盈量地与被卡合孔270卡合。而且,通过插入到在马达固定部266的被卡合孔270的周围形成的两个固定螺钉插入孔274的未图示的固定螺钉旋入在马达壳体240的第一侧壁部254形成的固定螺钉旋入孔276(参照图1),马达38固定于齿轮壳体52的马达固定部266。
(本实施方式的作用以及效果)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以及效果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那样,在上述构成的安全带卷取装置10中,在带轴20呈层状卷取有安全带的收纳状态下,若拉伸未图示的舌板并且拉伸安全带,则克服对带轴20向卷取方向施力的回动弹簧82的作用力而使带轴20朝拉出方向旋转的同时将安全带拉出。
这样,在拉出了安全带的状态下,使安全带挂绕于坐在座椅的乘客的身体的前方并且将舌板插入锁扣装置,使舌板保持于锁扣装置,从而将安全带佩戴于乘客的身体。
此处,若通过未图示的开关等检测出舌板插入到锁扣装置,则未图示的马达控制装置使马达38的旋转轴242朝正方向旋转。而且,该马达38的旋转轴242的旋转经由图10所示的第一传递机构传递于带轴20。具体而言,马达38的旋转轴242使A齿轮40朝箭头A1方向旋转。另外,若A齿轮40朝箭头A1方向旋转,则通过该A齿轮40使B齿轮46朝箭头B1方向旋转,进而通过B齿轮46使OL齿轮48朝箭头C1方向旋转。而且,进而通过OL齿轮48使C齿轮50朝箭头D1方向旋转,另外通过C齿轮50使第一离合器44的离合器齿轮56向箭头E1方向旋转。此处,在离合器齿轮56向箭头E1方向旋转时,锁定杆58与棘轮64卡合。其结果,离合器齿轮56的旋转传递于棘轮64,带轴20与棘轮64一起朝卷取方向旋转。由此,安全带卷取于带轴20,消除佩戴于乘客的安全带的松弛(所谓“调整辅助(fitting assist)”)。而且,在马达38的旋转轴242的旋转停止的状态下,安全带通过回动弹簧82的作用力以较弱的力束缚乘客。
另一方面,在车辆行驶的状态下,若通过未图示的检测装置检测出车辆急剧减速等,则未图示的马达控制装置使马达38的旋转轴242朝正方向旋转。另外,此时的马达38的旋转轴242的旋转力设定为比上述调整辅助时的旋转力高。而且,马达38的旋转轴242朝正方向的旋转经由图10所示的第一传递机构传递于带轴20,从而安全带卷取于带轴20,消除佩戴于乘客的安全带的松弛(所谓“预张紧”)。
另一方面,若乘客使车辆停车而从锁扣装置取下舌板,则带轴20基于回动弹簧82的作用力朝卷取方向旋转。其中,该回动弹簧82的作用力比较弱地设定,因此带轴20以与该回动弹簧82的作用力对应的比较弱的旋转力朝卷取方向旋转。
另外,此时,未图示的马达控制装置使马达38的旋转轴242朝相反方向旋转。而且,该马达38的旋转轴242的旋转经由图11所示的第二传递机构传递于带轴20。此外,第二传递机构的减速比设定为高于上述的第一传递机构的减速比。
若马达38的旋转轴242朝相反方向旋转,则马达38的旋转轴242使A齿轮40朝箭头A2方向旋转。另外,若A齿轮40朝箭头A2方向旋转,则通过该A齿轮40使B齿轮46朝箭头B2方向旋转,进而通过B齿轮46使OL齿轮48朝箭头C2方向旋转。而且,进而通过OL齿轮48使输入齿轮200朝箭头F1方向旋转。该情况下,如图4~图6所示那样,输入齿轮200的旋转力经由副离合器弹簧202传递于第二离合器116的旋转板128,旋转板128与基座部118一起朝箭头F1方向旋转。
另外,基座118的旋转经由支轴176以及轴承孔174传递于离合器重块170,并且经由支轴178以及轴承孔175传递于离合器重块172,离合器重块170以及离合器重块172跟随基座118而绕该基座118的轴线旋转。由此,在离合器重块170以及离合器重块172作用离心力。其结果,离合器重块170以及离合器重块172克服作用于杆148的复位弹簧164的作用力而朝基座118的径向外侧绕支轴176、178转动(倾斜动作)。
因此,连结突起158与离合器重块170的卡止爪180卡合并且连结突起156与离合器重块172的卡止爪182卡合的杆148相对于基座118绕轴线朝另一方(图7(A)以及图7(B)的箭头F2方向)转动。
若杆148相对于基座118绕轴线朝另一方转动,则离合器弹簧140的第二卡止部146通过杆148朝离合器弹簧140的卷绕方向一方(图7(A)以及图7(B)的箭头F2方向)移动。其结果,离合器弹簧140的卷绕部141的外径尺寸增大,离合器弹簧140的卷绕部141的外周部与离合器齿轮136的内周面紧贴。由此,离合器弹簧140的旋转传递于离合器齿轮136,离合器齿轮136朝箭头F1方向旋转。如图11所示那样,在该离合器齿轮136的外齿138啮合有惰轮78的外齿79,因此惰轮78朝箭头G1方向旋转。另外,通过惰轮78使带轴齿轮80朝箭头H1方向旋转,带轴20与带轴齿轮80一起朝卷取方向旋转。通过该带轴20的旋转,补偿回动弹簧82的作用力不足,安全带呈层状卷取并收纳于带轴20(所谓“卷取辅助”)。
而且该情况下,带轴20相比上述的调整辅助时以低速旋转,因此能够将安全带安全地卷取并收纳于带轴2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进行上述卷取辅助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从带轴20将安全带拉出。即,能够克服卷取辅助扭矩而容易地使带轴20朝拉出方向旋转。
若安全带向带轴20卷取直至最后,则通过马达控制装置切断向马达38的供电,马达38的旋转轴242的旋转停止。
若马达38的旋转停止,则离合器重块170以及离合器重块172由于作用于杆148的离合器弹簧140的弹力以及复位弹簧164的弹力而朝基座118的径向内侧转动。因此,离合器弹簧140再次恢复自然状态,卷绕部141的外周部从离合器齿轮136的内周面分离,上述的离合器弹簧140与离合器齿轮136的连结立即被解除。由此,基于第二离合器116的带轴20与马达38的旋转轴242的连结被解除,能够将卷取于带轴20的安全带再次拉出。
此外,卷取辅助时的马达38的旋转轴242朝相反方向的旋转未经由第一传递机构(A齿轮40、B齿轮46、OL齿轮48、C齿轮50以及第一离合器44)传递于带轴20。
另外,如图11所示那样,调整辅助时以及预张紧时的马达38的旋转轴242朝正方向的旋转经由A齿轮40、B齿轮46以及OL齿轮48传递于输入齿轮200,输入齿轮200朝箭头F2方向旋转。该情况下,输入齿轮200相对于副离合器弹簧202空转,因此输入齿轮200的旋转力未经由副离合器弹簧202传递于旋转板128。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离合器116可以不使输入齿轮200的旋转力经由惰轮78以及带轴齿轮80传递于带轴20的情况下,能够抑制第二离合器116旋转。换言之,能够抑制不必要的第二离合器116的工作(旋转)。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安全带卷取装置10的特有的作用以及效果进行说明。
如图8以及图9所示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马达壳体240的第一突起部258具有过盈量地与形成于马达固定部266的被卡合孔270卡合。由此,能够抑制马达38的旋转轴242与B齿轮46的旋转轴(轴部262)的间隔的变动。由此,如图11所示那样,A齿轮40的外齿41与B齿轮46的大径部46T的外齿47T的啮合稳定,从而能够降低通过马达38的驱动力使带轴20旋转时的工作音。即,能够降低进行卷取辅助时的工作音。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马达壳体240的第一突起部258插入至形成于马达固定部266的被卡合孔270,从而四个突起部268在第一突起部258的外周面258A与被卡合孔270中未形成有突起部268的部位的内周面270A之间变形。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能够变形的上述突起部268,能够使马达壳体240的第一突起部258以具有过盈量的状态容易地卡合于马达固定部266的被卡合孔270。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突起部268在第一突起部258的外周面258A与被卡合孔270中未形成有突起部268的部位的内周面270A之间变形从而马达壳体240的第一突起部258具有过盈量地与形成于马达固定部266的被卡合孔270卡合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使形成于马达固定部266的被卡合孔270的内周面270A的形状形成为与马达壳体240的第一突起部258的外周面258A的形状对应的形状,将马达壳体240的第一突起部258轻压入马达固定部266的被卡合孔270等,由此使马达壳体240的第一突起部258具有过盈量地与马达固定部266的被卡合孔270卡合。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多个突起部268在被卡合孔270中沿着未形成有突起部268的部位的内周面270A的周向等间隔地配置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12以及图13所示那样,也可以使多个突起部268集中配置于被卡合孔270的内周面270A的一部分。
如图12所示那样,若将在对B齿轮46进行支承的轴部262(参照图9)的轴中心280与被卡合孔270中未形成有突起部268的部位的内周面270A的中心282通过的线设为L,则多个(三个)突起部268集中配置于被卡合孔270中与线L相交的部分的靠轴部262的轴中心280侧的位置。另外,图13所示的多个(三个)突起部268集中配置于被卡合孔270中与线L相交的部分的与轴部262的轴中心280相反的一侧。通过成为图12以及图13所示的构成,能够使插入到被卡合孔270的马达壳体240的第一突起部258抵接于被卡合孔270的内周面270A中未形成有突起部268并且与线L相交的部分284。由此,能够使对B齿轮46进行支承的轴部262的轴中心280与马达38的旋转轴242的轴中心286的间隔更加稳定。
另外,如图8所示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在马达38的旋转轴242与A齿轮40一起朝箭头A2方向旋转时即在卷取辅助时,使朝马达38的旋转轴242的轴向一侧的轴向力K产生于A齿轮40的方式,设定A齿轮40的外齿41以及B齿轮46的大径部46T的外齿47T的扭转角θ。这样,将通过磁铁250对转子244施力的方向J与上述轴向力K的方向设定为相同方向,由此在卷取辅助时,可抑制马达38的转子244朝旋转轴242的轴向另一侧(与箭头J相反的方向)移动。其结果,可抑制因马达38的转子244沿旋转轴242的轴向振动而产生异响,从而能够减少卷取辅助时的工作音。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将A齿轮40固定于马达38的旋转轴242中从第一突起部258突出的部分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14所示那样,也可以使A齿轮40固定于马达38的旋转轴242中从第二突起部260突出的部分。该情况下,将A齿轮40的外齿41以及B齿轮46的大径部46T的外齿47T的扭转角的方向设定为与图8所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即可。
另外,对于在使马达38的旋转轴242的轴向朝向车辆上下方向配置的状态下搭载于车辆的安全带卷取装置10而言,以使A齿轮40的自重的方向与通过磁铁250对转子244施力的方向J一致的方式配置即可。该构成中,除了作用于A齿轮40的轴向力K之外还能够通过A齿轮40的自重,对转子244相对于马达壳体240朝旋转轴242的轴向一侧施力。由此,进一步抑制因马达38的转子244沿旋转轴242的轴向振动而产生异响,从而能够更加降低卷取辅助时的工作音。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除上述以外当然也能够进行各种变形来实施。

Claims (2)

1.一种安全带卷取装置,其中,具备:
带轴,该带轴供佩戴于乘客的安全带卷取;
马达,该马达具有:具备旋转轴的转子、以及覆盖该转子的一部分的马达壳体,所述转子相对于所述马达壳体朝所述旋转轴的轴向一侧被施力;以及
传递机构,该传递机构具有:固定于所述旋转轴的第一斜齿轮、以及与该第一斜齿轮啮合并且通过该第一斜齿轮与所述旋转轴一起朝一侧旋转而进行旋转由此使所述带轴旋转的第二斜齿轮,以在所述旋转轴朝一侧旋转时使朝所述旋转轴的轴向一侧的轴向力作用于所述第一斜齿轮的方式设定所述第一斜齿轮的齿的扭转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卷取装置,其中,
通过所述第一斜齿轮的自重,所述转子相对于所述马达壳体朝所述旋转轴的轴向一侧被施力。
CN201710541322.0A 2016-07-07 2017-07-05 安全带卷取装置 Active CN1075851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35242 2016-07-07
JP2016135242A JP6208295B1 (ja) 2016-07-07 2016-07-07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85127A CN107585127A (zh) 2018-01-16
CN107585127B true CN107585127B (zh) 2019-09-27

Family

ID=599977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41322.0A Active CN107585127B (zh) 2016-07-07 2017-07-05 安全带卷取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457248B2 (zh)
JP (1) JP6208295B1 (zh)
KR (1) KR102008058B1 (zh)
CN (1) CN107585127B (zh)
DE (1) DE10201711512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0083147A (ja) * 2018-11-28 2020-06-04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CN109278701B (zh) * 2018-12-04 2024-05-14 沈阳金杯锦恒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安全带卷曲装置及卷收器
DE102021132186A1 (de) * 2021-12-07 2023-06-07 Zf Automotive Germany Gmbh Gurtstraffer mit Stirnradgetriebe
DE102022121643A1 (de) * 2022-08-26 2024-02-29 Zf Automotive Germany Gmbh Baukastensystem für einen Gurtstraffer mit Stirnradgetriebe und Gurtstraffer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12089A (ja) * 2001-11-13 2003-07-30 Tokai Rika Co Ltd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CN1876450A (zh) * 2005-05-27 2006-12-13 高田株式会社 安全带卷收器和具有该卷收器的安全带装置
JP2007168561A (ja) * 2005-12-21 2007-07-05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ヘリコプタ用動力伝達装置
JP2010208498A (ja) * 2009-03-10 2010-09-24 Honda Motor Co Ltd 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
CN102159428A (zh) * 2008-09-22 2011-08-17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可逆安全带张紧器
CN202360310U (zh) * 2011-11-28 2012-08-01 深圳市集创兴电机有限公司 手摇发电机
CN203027082U (zh) * 2013-01-01 2013-06-26 浙江胜华波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紧凑型汽车电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30181B2 (ja) 2005-09-07 2011-02-09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モータリトラクタ
US9110580B2 (en) * 2011-08-05 2015-08-18 Nokia Technologies Oy Apparatus comprising a display and a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DE102012208347B4 (de) * 2012-05-18 2015-08-27 Autoliv Development Ab Gurtstrafferantrieb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12089A (ja) * 2001-11-13 2003-07-30 Tokai Rika Co Ltd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CN1876450A (zh) * 2005-05-27 2006-12-13 高田株式会社 安全带卷收器和具有该卷收器的安全带装置
JP2007168561A (ja) * 2005-12-21 2007-07-05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ヘリコプタ用動力伝達装置
CN102159428A (zh) * 2008-09-22 2011-08-17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可逆安全带张紧器
JP2010208498A (ja) * 2009-03-10 2010-09-24 Honda Motor Co Ltd 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
CN202360310U (zh) * 2011-11-28 2012-08-01 深圳市集创兴电机有限公司 手摇发电机
CN203027082U (zh) * 2013-01-01 2013-06-26 浙江胜华波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紧凑型汽车电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7115121A1 (de) 2018-01-11
US20180009412A1 (en) 2018-01-11
KR102008058B1 (ko) 2019-08-06
CN107585127A (zh) 2018-01-16
JP6208295B1 (ja) 2017-10-04
KR20180006328A (ko) 2018-01-17
US10457248B2 (en) 2019-10-29
JP2018002087A (ja) 2018-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85127B (zh) 安全带卷取装置
CN106064606B (zh) 安全带卷取装置
CN106184111B (zh) 安全带卷取装置
CN107709103A (zh) 安全带卷取装置
JP5872390B2 (ja)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JP5784563B2 (ja)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JP2001233175A (ja)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CN107585128A (zh) 安全带卷取装置
JP2013173515A (ja)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CN102139676A (zh) 安全带卷绕装置
JP2004042775A (ja)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CN102139675A (zh) 安全带卷绕装置
CN107444335A (zh) 安全带织带卷绕控制装置
JP5456619B2 (ja)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JP2014084072A (ja)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CN107539267A (zh) 安全带卷取装置
JPH1095309A (ja)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JP5399283B2 (ja)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JP2010100243A (ja)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JP2020114738A (ja) 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
JP2018002086A (ja)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JP2014031079A (ja)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