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74523B - 一种加弹机及网络丝生产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加弹机及网络丝生产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74523B
CN107574523B CN201710887516.6A CN201710887516A CN107574523B CN 107574523 B CN107574523 B CN 107574523B CN 201710887516 A CN201710887516 A CN 201710887516A CN 107574523 B CN107574523 B CN 1075745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ing
tension
arm
hot box
w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8751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74523A (zh
Inventor
寿伯英
孙章泰
孙鑫
何曙建
寿媛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Herofull Chemical Fib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Herofull Chemical Fi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Herofull Chemical Fi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Herofull Chemical Fib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88751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574523B/zh
Publication of CN1075745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745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745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745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加弹机,包括机架,还包括沿着丝条传输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进料装置、第一罗拉、止捻器、定型热箱、冷却板、摩擦加捻锭组、第二罗拉、断丝检测器、上油辊、网络喷嘴以及收线筒,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架上且将丝条输送到定型热箱内的上丝装置。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方案利用新机械结构,在加弹机上设置上丝装置,通过推动杆推动滑动座,从而使得滑动座上的锲形块抵紧在滑槽的缩口部内进行固定,从而使得滑动座上的绕线轮嵌入到加热槽,从而将丝条输送到定型热箱和冷却板内。

Description

一种加弹机及网络丝生产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加弹机及网络丝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网络丝是指通过加弹机的网络喷嘴中经喷射气流作用,丝条互相缠结而呈周期性网络点的长丝。
目前,授权公告号为CN204982203U,授权公告日为2016年1月20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加弹机用电动生头装置,包括导轨、电机、滑块、传送带和设置在滑块上的摆杆,滑块滑动设置在导轨内,电机设置在导轨一端,电机通过电机支架固定在导轨上,电机输出轴上设置有小带轮,导轨另一端设置有滑轮,滑轮通过滑轮支架固定在导轨上,传送带绕过小带轮和滑轮且两端固定在滑块的上构成闭环。
这种加弹机用电动生头装置在操作时,先使得丝条缠绕在导丝轮上,继而启动电机后通过小带轮和滑轮带动传送带转动,从而连接在传输带上的滑块随着传送带在导轨上移动,最终将通过滑轮支架连接在滑块上的导丝轮输送到所需的位置,使得导丝轮上的丝条能进入到变形热箱内,从而实现解决将丝条输送到变形热箱内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弹机,也具有解决将丝条输送到变形热箱内的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加弹机,包括机架,还包括沿着丝条传输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进料装置、第一罗拉、止捻器、定型热箱、冷却板、摩擦加捻锭组、第二罗拉、断丝检测器、上油辊、网络喷嘴以及收线筒,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架上且将丝条输送到所述加热槽内的上丝装置,所述定型热箱、所述冷却板均沿着丝条的输出方向倾斜向下设置,所述定型热箱的下表面开设有多个并排分布的加热槽,所述冷却板的下表面开设有多个并排分布且分别与所述加热槽相互对应的冷却槽,所述摩擦加捻锭组供丝条进入的进入点位于所述冷却槽的延长线上,所述上丝装置包括多组设置在位于所述加热槽的较高端与所述止捻器之间的所述机架上且分别与所述加热槽相互对应的滑轨、滑移设置在所述滑轨上的滑动座、转动连接在所述滑动座上且处于所述加热槽的正下方的绕线轮、用于调节所述滑动座在所述滑轨上的位置且在调节时带动所述绕线轮嵌入到所述加热槽内的调节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将丝条输送到定型热箱的加热槽内和冷却板的冷却槽内时,先使得丝条绕过止捻器以及摩擦加捻锭组,然后将丝条绕过位于滑动座上的绕线轮;因加热槽、冷却槽以及摩擦加捻锭组供丝条的进入点位于同一直线上,此时通过调节机构对在滑轨上的滑动座的位置进行调节,此时只需使得丝条从绕线轮上的输出点也位于加强槽的延长线上,便能使得丝条嵌入到加热槽以及冷却槽内;此通过调节机构对滑动座的位置进行调节且使得绕线轮嵌入到加热槽内,此时在绕线轮上的丝条便能输送到加热槽以及冷却槽内。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轨上设置有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滑轨长度方向的滑槽,所述滑槽靠近所述加热槽的一端为沿着远离所述止捻器的方向呈缩口设置的缩口部,所述滑动座上设置有滑移连接在所述滑槽内且当所述绕线轮嵌入到所述加热槽内时与所述缩口部相抵紧的锲形块,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用于推动所述滑动座向上运动且驱使所述锲形块与所述缩口部相抵紧的推动杆、驱使所述锲形块脱离所述缩口部后下滑的复位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滑动座沿着滑轨进行移动的过程中,在滑动座上的锲形块也沿着滑槽进行移动,当锲形块进入到滑槽的缩口部时,锲形块通过与缩口部相抵紧而实现对滑动座的位置进行固定,且此时在滑动座上的绕线轮也是处于加热槽内;且调节机构上中的推动杆用于推动滑动座移动且使得锲形块抵紧在缩口部内进行固定,复位组件能使得锲形块脱离缩口部,从而滑动座沿着滑轨下滑时进行复位。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复位组件包括中部铰接在所述滑轨上且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缩口部内与所述滑轨外的驱动臂、设置在所述驱动臂与所述滑轨之间且使得所述驱动臂位于所述缩口部内的一端向上转动的第一弹性件、一端连接在所述驱动臂上且在下拉时带动所述驱动臂位于所述缩口部内的一端向下转动的拉绳;当所述锲形块抵紧在所述缩口部内时,所述驱动臂向下转动的轨迹与所述锲形块的所在位置发生干涉。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需要使得锲形块从缩口部上脱离时,通过向下拉动拉绳,当拉绳对驱动臂的作用力克服第一弹性件的弹力后,拉绳带动驱动臂位于缩口部内的一端向下转动,且在驱动臂向下转动的过程中,驱动臂撞击到锲形块上,从而对锲形块施加向下的力,从而实现将锲形块从缩口部上脱离。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用于限制所述锲形块的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开设在所述滑轨的侧壁上且与所述滑槽相通的限位孔、伸缩设置在所述限位孔内的定位柱、设置在所述定位柱与所述滑轨之间且驱使所述定位柱朝向所述滑槽内运动的第二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定位柱以及所述滑轨以及所述拉绳三者之间且当所述拉绳下拉时使得所述定位柱脱离所述滑槽的联动件,所述定位柱的下表面为呈倾斜设置的倾斜面,当所述锲形块抵紧在所述缩口部内时,所述定位柱的上表面抵触在所述锲形块的下表面,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弹力小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力。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因锲形块通过摩擦力抵紧在缩口部上进行固定,使得锲形块的在缩口部上的固定效果较差;此时通过使得定位组件,当锲形块在推动滑动座沿着滑轨向上移动时,锲形块先撞击到定位柱的倾斜面上使得伸缩设置在限位孔内的定位柱克服第二弹性件的弹力后脱离滑槽,当锲形块抵紧在缩口部内时,定位柱在第二弹性件的弹力作用力进入到滑槽内,从而定位住的上表面抵触在锲形块的下端面对锲形块进行限位;且因第二弹性件的弹力小于第一弹性件的弹力,使得当拉绳向下拉动且使得驱动臂撞击到锲形块的过程中,先克服第二弹性件的弹力后使得定位柱也脱离滑槽以解除对锲形块的限位,然后克服第一弹性件的弹力使得驱动臂位于缩口部内的一端向下转动后撞击锲形块,从而使得锲形块能从缩口部上脱离。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联动件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滑轨的侧壁上且分别位于所述限位孔上下两端的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设置在所述定位柱上且位于所述限位孔内的穿线环,所述拉绳远离所述驱动臂的一端依次经过所述第一导向轮、穿线环、第二导向轮。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因穿线环位于限位孔的内部,而第一导向轮、第二导向轮转动连接在滑轨内,同时拉绳依次穿过第一导向轮、穿线环、第二导向轮,使得拉绳在向下拉动的过程中,拉绳先克服第二弹性件的弹性后使得定位柱脱离滑槽,且当拉绳在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之间的部分呈直线状态时,此时拉绳在下拉时不再拉动定位柱,继而拉绳继续下拉后克服第一弹性件的弹力,使得驱动臂在转动后撞击到锲形块的上端面,从而使得锲形块从缩口部上脱离。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料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上料架、多个转动连接在所述上料架上且分别缠绕有丝条的放线轮、设置在所述上料架上且单独驱动所述放线轮转动的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上料架上且位于所述放线轮与所述第一罗拉之间的张力调节机构,所述张力调节机构包括中部铰接在所述上料架上的张力臂、设置在所述张力臂的一端且用于供丝条绕过的张力轮、设置在所述张力臂的另一端的配重块、设置在所述上料架上且位于所述张力臂上方的第一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上料架上且位于所述张力臂下方的第二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传感器以及所述第二传感器以及所述驱动电机三者之间的控制板,位于所述张力轮处的重力大于位于所述配重块处的重力,且在所述绕线轮上的丝条沿着所述滑轨向上运动且带动所述张力轮与所述张力臂向上转动的过程中,当所述张力臂抵触到所述第一传感器时,所述第一传感器将信号反馈给所述控制板并通过所述控制板控制所述驱动电机进行转动;且在所述张力轮因重力作用而带动所述张力臂向下转动的过程中,当所述张力臂抵触到所述第二传感器时,所述第二传感器将信号反馈给所述控制板并通过所述控制板控制所述驱动电机停止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通过驱动滑动座上的张力轮向上移动而带动丝条进入到定型热箱内的过程中,因丝条的强度较差,若是对滑动座施加较大的力,且丝条从放线轮上输出时,需要克服纺线轮和上料架之间的摩擦力,容易出现丝条断裂的情况;此时先使得丝条绕过张力臂上的张力轮,当丝条随着滑动座上的张力轮向上移动时,从而带着张力轮的一端向上转动,且因在张力臂的另一端设置有配重块,使得丝条只需要较轻的力便能实现张力臂的转动,当张力臂向上转动的过程中,当张力臂接触到第一传感器时,此时因丝条需要从放线轮上输出才能进行输出丝条,使得推动滑动座的阻力变大,从而停止推动杆推动滑动座移动,同时第一传感器通过控制板控制驱动电机转动,使得放线轮转动后输出丝条,从而在张力臂上的张力轮在重力作用下向下转动,在张力臂向下转动到与第二传感器相抵触时,驱动电机停止转动,继而继续通过推动杆推动滑动座向上滑动,使得丝条沿着滑轨向上移动中不易发生断裂;同时在正常加工中,关闭第一传感器以及第二传感器,且使得驱动电机带动放线轮进行转动放线。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架上且位于所述定型热箱上方的烟气处理装置,所述烟气处理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抽风机、覆盖所述定型热箱上表面的吸气罩、连通在所述抽风机与所述吸气罩之间的吸气管、设置在所述吸气管上的过滤器。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定型热箱加热的作用为使得丝条呈塑化状态,降低拉伸变应力,更容易拉绳变形,丝条在加热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有害气体,此时通过设置烟气处理装置,且使得烟气处理装置上的吸气罩覆盖整个定型热箱,从而对整个定型热箱处的有害气体进行吸收,且通过过滤器对有害气体进行过滤后进行排放。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与所述网络喷嘴相连且用于提供压缩空气的进气装置,所述进气装置包括空气压缩机、呈水平分布的环形缓冲气管、连接在所述空气压缩机和环形缓冲气管之间的进气管、多个设置在所述环形缓冲气管的底部且分别连接到不同的所述网络喷嘴上的出气软管。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空气压缩机输送的压缩空气先进入到环形缓冲气管内进行缓冲,因环形缓冲气管是呈水平分布的,压缩空气会先在环形缓冲气管内缓冲后,通过出气软管连接到网络喷嘴上,使得进入到不同网络喷嘴的气流压力差异较小,从而使得加工后的网络丝的差异较小。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气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进气管上的调压阀以及气水分离器。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因为网络丝在接触中水后会使得网络丝发黄;且因空气经压缩后,在相同的温度下,压力越高,水的饱和蒸气压越小,水越容易析出,所以从空气压缩机输出的压缩空气中的水含量较高;此时通过在进气管上设置气水分离器,从而能对压缩空气中的水分进行过滤分离,保证网络丝的成品质量;调压阀能对压缩空气的压力进行调节。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网络丝生产工艺。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使用加弹机进行生产网络丝的生产工艺,使得来自进料装置的丝条依次经过第一罗拉以及止捻器,再通过定型热箱进行加热后,然后通过冷却板进行冷却,最后经过摩擦加捻锭组到达网络喷嘴处加工得到网络丝,最终通过收线筒进行绕卷;在丝条进入所述定型热箱与所述冷却板内时,通过上丝装置将丝条输送到所述加热槽、所述冷却槽内。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加弹机上设置上丝装置,通过推动杆推动滑动座,从而使得滑动座上的锲形块抵紧在滑槽的缩口部内进行固定,从而使得滑动座上的绕线轮嵌入到加热槽,从而将丝条输送到定型热箱和冷却板内;
2、当锲形块嵌入到缩口部内时,定位柱在第二弹性件的弹力下进入到滑槽内,从而抵触在锲形块的下表面对锲形块进行限位;
3、当向下拉动拉绳时,先通过克服第二弹性件的弹力使得定位柱脱离滑槽从而解除到锲形块的限位,继而克服第一弹性件的弹力使得驱动臂位于缩口部内的一端向下转动中撞击到锲形块上,使得锲形块脱离缩口部,从而滑动座沿着滑轨滑落后进行复位;
4、通过驱动电机控制放线轮输出一定的丝条后,再通过推杆推动滑动座沿着滑槽向上滑动,从而使得滑动座在向上滑动的过程中,丝条不易发生断裂;
5、在变形热箱处产生的废气通过抽风机以及吸气罩进行吸收,且通过过滤器进行过滤,从而对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进行处理;
6、通过呈水平分布的环形缓冲气管,使得来自空气压缩机的压缩空气先在环形缓冲气管内缓冲后,再通过出气软管为网络喷嘴供气,此时进入到出气软管内的压缩空气的气流压力偏差较小,最终使得经过网络喷嘴加工后的网络丝的差异性较小。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进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中上丝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中上丝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位于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实施例1中进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进料装置;2.1、上料架;2.2、放线轮;2.3、驱动电机;2.4、张力调节机构;2.41、张力臂;2.42、张力轮;2.43、配重块;2.44、第一传感器;2.45、第二传感器;2.46、控制板;3、第一罗拉;4、止捻器;5、定型热箱;5.1、加热槽;6、冷却板;6.1、冷却槽;7、摩擦加捻锭组;8、第二罗拉;9、断丝检测器;10、上油辊;11、网络喷嘴;12、收线筒;13、上丝装置;13.1、滑轨;13.11、滑槽;13.12、缩口部;13.13、安装孔;13.2、滑动座;13.21、锲形块;13.22、摆动杆;13.3、绕线轮;13.4、调节机构;13.41、推动杆;13.42、复位组件;13.421、驱动臂;13.422、第一弹性件;13.423、拉绳;13.43、定位组件;13.431、限位孔;13.432、定位柱;13.4321、倾斜面;13.433、第二弹性件;13.434、联动件;13.4341、第一导向轮;13.4342、第二导向轮;13.4343、穿线环;14、烟气处理装置;14.1、抽风机;14.2、吸气罩;14.3、吸气管;14.4、过滤器;15、进气装置;15.1、空气压缩机;15.2、环形缓冲气管;15.3、进气管;15.4、出气软管;15.5、控制阀门;15.6、调压阀;15.7、气水分离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加弹机,如图1所示,包括机架1,还包括设置在机架1的右侧部分且沿着向上的方向依次设置的进料装置2、第一罗拉3、止捻器4、上丝装置13;还包括设置在机架1的左侧部分且沿着向下的方向依次设置的摩擦加捻锭组7、第二罗拉8、断丝检测器9、上油辊10、网络喷嘴11、收线筒12;设置在机架1的中部且用于连通上丝装置13和摩擦加捻锭组7的定型热箱5以及冷却板6;还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且位于定型热箱5上方的烟气处理装置14。丝条在加工过程中的,其传输路径依次经过进料装置2、第一罗拉3、止捻器4、上丝装置13、定型热箱5、冷却板6、摩擦加捻锭组7、第二罗拉8、断丝检测器9、上油辊10、网络喷嘴11以及收线筒12。
如图1和2所示,进料装置2包括上料架2.1、放线轮2.2、驱动电机2.3以及张力调节机构2.4。
上料架2.1固定连接在位于机架1的右侧部分的下方;放线轮2.2共设置有多个且均转动连接在上料架2.1上,丝条原料成卷在放线轮2.2上;驱动电机2.3的数量和放线轮2.2的数量相等,且多个驱动电机2.3通过联轴器分别和多个放线轮2.2相连接,以用于单独控制放线轮2.2转动。
张力调节机构2.4设置有多个且数量与放线轮2.2的数量相等,每个张力调节机构2.4对应一个放线轮2.2。张力调节机构2.4包括张力臂2.41、张力轮2.42、配重块2.43、第一传感器2.44、第二传感器2.45以及控制板2.46。张力臂2.41的中部转动连接在上料架2.1上,且张力臂2.41位于相对应的放线轮2.2的下方。张力轮2.42转动连接在张力臂2.41的一端且配重块2.43固定连接在张力臂2.41的另一端;同时使得位于配重块2.43处的重力小于位于张力轮2.42处的重力,此时张力轮2.42在自然状态下具有带着张力臂2.41向下转动的趋势。第一传感器2.44固定安装在位于张力臂2.41上方的上料架2.1上;第二传感器2.45固定安装在位于张力臂2.41下方的上料架2.1下;且当张力臂2.41上的放线轮2.2带动张力臂2.41向下转动的过程中,张力臂2.41的转动路径和第二传感器2.45发生干涉;当张力臂2.41上的放线轮2.2带动张力臂2.41向上转动的过程中,张力臂2.41的转动路径和第一传感器2.44发生干涉。控制板2.46连接在第一传感器2.44、第二传感器2.45以及相对应的驱动电机2.3三者之间,当张力臂2.41接触到第一传感器2.44时,第一传感器2.44将信号反馈给控制板2.46并通过控制板2.46控制驱动电机2.3停止转动,当张力臂2.41接触到第二传感器2.45时,第二传感器2.45将信号反馈给控制板2.46并通过控制板2.46控制驱动电机2.3进行转动以使得放线轮2.2输出丝条。
如图1和图2所示,丝条在传输过程中依次经过放线轮2.2、张力轮2.42后进入到后续的第一罗拉3处。同时该第一传感器2.44和第二传感器2.45只在上丝装置13将丝条输送到定型热箱5、冷却板6的过程中打开;当加弹机加工网络丝的过程中,第一传感器2.44和第二传感器2.45处于关闭状态,且驱动电机2.3处于打开状态以使得放线轮2.2输出丝条。
如图1所示,定型热箱5和冷却板6均沿着丝条的输出方向向下倾斜设置,定型热箱5远离冷却板6的一端位于上丝装置13的上方,冷却板6远离定型热箱5的一端位于摩擦加捻锭组7的上方。同时在定型热箱5的下表面形成有多道加热槽5.1,在冷却板6的下表面形成有多个和加热槽5.1相对应的冷却槽6.1,相互对应的加热槽5.1和冷却槽6.1位于同一直线上。且与每个冷却槽6.1相对应的摩擦加捻锭组7中,摩擦加捻锭组7供丝条进入的进入点位于冷却槽6.1的延长线上。丝条在经过定型热箱5以及冷却板6的过程中,丝条依次经过定型热箱5的加热槽5.1以及冷却板6的冷却槽6.1。
如图1所示,同时为了使得丝条传输到定型热箱5、冷却板6内时,先使得丝条依次经过第一罗拉3、止捻器4、摩擦加捻锭组7、第二罗拉8、断丝检测器9、上油辊10、网络喷嘴11后进入到收线筒12内进行固定;然后通过上丝装置13将丝条输送到定型热箱5的加热槽5.1内,此时能使得丝条从定型热箱5的加热槽5.1、冷却板6的冷却槽6.1内经过。
如图1和图3所示,上丝装置13包括滑轨13.1、滑动座13.2、绕线轮13.3、调节机构13.4。
滑轨13.1固定连接在机架1上且并排设置有多个,每个滑轨13.1的上下两端分别靠近加热槽5.1的较高端和止捻器4。同时滑轨13.1远离止捻器4的一端沿着靠近机架1左侧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在滑轨13.1的中部开设有长度方向与滑轨13.1的延伸方向相互平行的滑槽13.11;滑轨13.1的开口截面呈“凸”字形,且在滑槽13.11的最上端为呈缩口设置的缩口部13.12(见图5),缩口部13.12的宽度朝向远离止捻器4的方向逐渐减小;同时滑槽13.11的上下两端呈封闭状。
如图2和图5所示,滑动座13.2具有多个且分别滑移连接在滑轨13.1上,在滑动座13.2上一体设置有嵌入到滑槽13.11内的锲形块13.21,锲形块13.21嵌入在整个滑槽13.11内且锲形块13.21远离止捻器4的一端与缩口部13.12相配,使得当锲形块13.21移动到缩口部13.12时,锲形块13.21和缩口部13.12能通过摩擦力相互抵紧后对滑动座13.2的位置进行固定。
如图1和图5所示,在滑动座13.2上一体设置有供绕线轮13.3转动连接的摆动杆13.22,每个绕线轮13.3均处于相对应的加热槽5.1的正下方,且当滑动座13.2上的锲形块13.21和缩口部13.12相抵紧时,绕线轮13.3能带动绕过绕线轮13.3的丝条进入到加热槽5.1内。
如图4和图5所示,调节机构13.4包括用于推动滑动座13.2沿着滑轨13.1的方向进行滑移的推动杆13.41、驱使锲形块13.21脱离缩口部13.12后进行复位的复位组件13.42、增加对锲形块13.21的固定效果的定位组件13.43。
配合图2,推动杆13.41用于推着滑动座13.2向上转动,当推动杆13.41推着滑动座13.2沿着滑轨13.1向上滑动的过程中,丝条在传输时带动张力调节机构2.4上的张力轮2.42绕着张力臂2.41的转动点向上转动,当张力臂2.41随着张力轮2.42向上转动而接触到第一传感器2.44时,张力臂2.41上的张力轮2.42不能继续向上转动,此时若要使得丝条继续沿着滑轨13.1上升,因丝条需要带动放线轮2.2转动后才能输出,使得滑动座13.2向上移动的阻力增大,此时停止推动杆13.41推动滑动座13.2。与此同时,第一传感装器2.44通过控制板2.46控制驱动电机2.3转动,从而使得放线轮2.2转动后输出丝条,从而当丝条变成长,在张力臂2.41上的张力轮2.42向下转动,当张力臂2.41接触到第二传感器2.45后,第二传感器2.45通过控制板2.46控制驱动电机2.3停止转动,此时继续通过推动杆13.41推动滑动座13.2沿着滑轨13.1向上移动,往复循环,从而减小因施加过大的力推动滑动座13.2而使得丝条容易发生断裂的情况发生。
如图4和图5所示,复位组件13.42包括驱动臂13.421、第一弹性件13.422、拉绳13.423。在位于缩口部13.12的滑轨13.1侧壁上开设有与缩口部13.12相通的安装孔13.13,驱动臂13.421的中部转动连接在位于安装孔13.13内,且驱动臂13.421的一端位于缩口部13.12内,驱动臂13.421的另一端位于滑轨13.1内;驱动臂13.421位于缩口部13.12内的一端能绕着驱动臂13.421的转动点在缩口部13.12内进行转动;同时当锲形块13.21抵紧在缩口部13.12内时,驱动臂13.421位于缩口部13.12内的一端转动后与锲形块13.21的上表面发生干涉。第一弹性件13.422为一端固定连接在驱动臂13.421上且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滑轨13.1上的弹簧,第一弹性件13.422驱使驱动臂13.421位于缩口部13.12内的一端朝向上转动。拉绳13.42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驱动臂13.421位于缩口部13.12内的一端上且另一端悬挂后处于滑轨13.1的最下端,通过向下拉动拉绳13.423,通过克服第一弹性件13.422的弹力从而使得驱动臂13.421位于缩口部13.12内的一端向下转动。
如图4和图5所示,定位组件13.43包括限位孔13.431、定位柱13.432、第二弹性件13.433、联动件13.434。限位孔13.431开设在位于缩口部13.12的滑轨13.1的侧壁,同时限位孔13.431与缩口部13.12相通,且限位孔13.431为靠近缩口部13.12的方向内径变小的沉头孔。定位柱13.432伸缩设置在限位孔13.431内,且定位柱13.432位于缩口部13.12内的一端的下表面为呈倾斜设置的倾斜面13.4321。第二弹性件13.433为一端固定连接在滑轨13.1上且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定位柱13.432上且使得定位柱13.432具有朝向缩口部13.12内运动趋势的弹簧,同时第二弹性件13.433位于限位孔13.431中内径较大的部分内。联动件13.434包括第一导向轮13.4341、第二导向轮13.4342以及穿线环13.4343。穿线环13.4343固定连接在定位住内且位于限位孔13.431中内径较大的部分内;第一导向轮13.4341和第二导向轮13.4342均转动连接在靠近缩口部13.12的滑轨13.1的侧壁上,且第一导向轮13.4341和第二导向轮13.4342分别位于限位孔13.431的上下方。拉绳13.423远离驱动臂13.421的一端依次经过第一导向轮13.4341、穿线环13.4343以及第二导向轮13.4342。同时当拉绳13.423从第一导向轮13.4341上的输出点与从第二导向轮13.4342上的输入点的部分呈直线状时,此时第二弹性件13.433的弹力小于第一弹性件13.422的弹力。
如图1所示,烟气处理装置14包括抽风机14.1、吸气罩14.2、吸气管14.3、过滤器14.4。吸气罩14.2固定连接在机架1上且覆盖整个定型热箱5的上方;抽风机14.1安装在机架1上;吸气管14.3连接在吸气罩14.2与抽风机14.1之间;过滤器14.4安装在吸气管14.3上且内部采用活性炭吸附的方式。
如图1和图6所示,在机架1上且为网络喷嘴11提供压缩空气的进气装置15(在图1中并未表示),进气装置15包括空气压缩机15.1、环形缓冲气管15.2、进气管15.3、出气软管15.4、控制阀门15.5、调压阀15.6、气水分离器15.7。环形缓冲气管15.2呈环形且沿着水平方向分布。出气软管15.4的一端连通在环形缓冲气管15.2的底部且沿着环形缓冲气管15.2的长度放线均匀分布,出气软管15.4的另一端在向下延伸后与不同的网络喷嘴11相连通。控制阀门15.5安装在出气软管15.4上。进气管15.3连接在空气压缩机15.1和环形缓冲气管15.2之间,同时进气管15.3与环形缓冲气管15.2的连接点位于环形缓冲气管15.2的弯曲点,且进气管15.3连接环形缓冲气管15.2的一端平行于环形缓冲气管15.2中呈直线状的部分,使得从进气管15.3进入的压缩空气直接进入到环形缓冲气管15.2呈直线状的部分。调压阀15.6和气水分离器15.7均安装在进气管15.3上,且调压阀15.6位于空气压缩机15.1和气水分离器15.7之间的进气管15.3部分。
实施例2:一种使用实施例1中的加弹机进行生产网络丝的生产工艺,参照图1,在加工过程中,先使得来自进料装置2的丝条依次经过第一罗拉3以及止捻器4,再通过定型热箱5的加热槽5.1进行加热,然后通过冷却板6的冷却槽6.1进行冷却,最后经过摩擦加捻锭组7到达网络喷嘴11处加工得到网络丝,最终通过收线筒12进行绕卷。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7)

1.一种加弹机,包括机架(1),还包括沿着丝条传输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的进料装置(2)、第一罗拉(3)、止捻器(4)、定型热箱(5)、冷却板(6)、摩擦加捻锭组(7)、第二罗拉(8)、断丝检测器(9)、上油辊(10)、网络喷嘴(11)以及收线筒(12),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且将丝条输送到加热槽(5.1)内的上丝装置(13),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型热箱(5)、所述冷却板(6)均沿着丝条的输出方向倾斜向下设置,所述定型热箱(5)的下表面开设有多个并排分布的所述加热槽(5.1),所述冷却板(6)的下表面开设有多个并排分布且分别与所述加热槽(5.1)相互对应的冷却槽(6.1),所述摩擦加捻锭组(7)供丝条进入的进入点位于所述冷却槽(6.1)的延长线上,所述上丝装置(13)包括多组设置在位于所述加热槽(5.1)的较高端与所述止捻器(4)之间的所述机架(1)上且分别与所述加热槽(5.1)相互对应的滑轨(13.1)、滑移设置在所述滑轨(13.1)上的滑动座(13.2)、转动连接在所述滑动座(13.2)上且处于所述加热槽(5.1)的正下方的绕线轮(13.3)、用于调节所述滑动座(13.2)在所述滑轨(13.1)上的位置且在调节时带动所述绕线轮(13.3)嵌入到所述加热槽(5.1)内的调节机构(13.4);
所述滑轨(13.1)上设置有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滑轨(13.1)长度方向的滑槽(13.11),所述滑槽(13.11)靠近所述加热槽(5.1)的一端为沿着远离所述止捻器(4)的方向呈缩口设置的缩口部(13.12),所述滑动座(13.2)上设置有滑移连接在所述滑槽(13.11)内且当所述绕线轮(13.3)嵌入到所述加热槽(5.1)内时与所述缩口部(13.12)相抵紧的锲形块(13.21),所述调节机构(13.4)包括用于推动所述滑动座(13.2)向上运动且驱使所述锲形块(13.21)与所述缩口部(13.12)相抵紧的推动杆(13.41)、驱使所述锲形块(13.21)脱离所述缩口部(13.12)后下滑的复位组件(13.42);
所述复位组件(13.42)包括中部铰接在所述滑轨(13.1)上且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缩口部(13.12)内与所述滑轨(13.1)外的驱动臂(13.421)、设置在所述驱动臂(13.421)与所述滑轨(13.1)之间且使得所述驱动臂(13.421)位于所述缩口部(13.12)内的一端向上转动的第一弹性件(13.422)、一端连接在所述驱动臂(13.421)上且在下拉时带动所述驱动臂(13.421)位于所述缩口部(13.12)内的一端向下转动的拉绳(13.423);当所述锲形块(13.21)抵紧在所述缩口部(13.12)内时,所述驱动臂(13.421)向下转动的轨迹与所述锲形块(13.21)的所在位置发生干涉;
所述调节机构(13.4)还包括用于限制所述锲形块(13.21)的定位组件(13.43),所述定位组件(13.43)包括开设在所述滑轨(13.1)的侧壁上且与所述滑槽(13.11)相通的限位孔(13.431)、伸缩设置在所述限位孔(13.431)内的定位柱(13.432)、设置在所述定位柱(13.432)与所述滑轨(13.1)之间且驱使所述定位柱(13.432)朝向所述滑槽(13.11)内运动的第二弹性件(13.433)、设置在所述定位柱(13.432)以及所述滑轨(13.1)以及所述拉绳(13.423)三者之间且当所述拉绳(13.423)下拉时使得所述定位柱(13.432)脱离所述滑槽(13.11)的联动件(13.434),所述定位柱(13.432)的下表面为呈倾斜设置的倾斜面(13.4321),当所述锲形块(13.21)抵紧在所述缩口部(13.12)内时,所述定位柱(13.432)的上表面抵触在所述锲形块(13.21)的下表面,所述第二弹性件(13.433)的弹力小于所述第一弹性件(13.422)的弹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件(13.434)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滑轨(13.1)的侧壁上且分别位于所述限位孔(13.431)上下两端的第一导向轮(13.4341)和第二导向轮(13.4342)、设置在所述定位柱(13.432)上且位于所述限位孔(13.431)内的穿线环(13.4343),所述拉绳(13.423)远离所述驱动臂(13.421)的一端依次经过所述第一导向轮(13.4341)、穿线环(13.4343)、第二导向轮(13.434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装置(2)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的上料架(2.1)、多个转动连接在所述上料架(2.1)上且分别缠绕有丝条的放线轮(2.2)、设置在所述上料架(2.1)上且单独驱动所述放线轮(2.2)转动的驱动电机(2.3)、设置在所述上料架(2.1)上且位于所述放线轮(2.2)与所述第一罗拉(3)之间的张力调节机构(2.4),所述张力调节机构(2.4)包括中部铰接在所述上料架(2.1)上的张力臂(2.41)、设置在所述张力臂(2.41)的一端且用于供丝条绕过的张力轮(2.42)、设置在所述张力臂(2.41)的另一端的配重块(2.43)、设置在所述上料架(2.1)上且位于所述张力臂(2.41)上方的第一传感器(2.44)、设置在所述上料架(2.1)上且位于所述张力臂(2.41)下方的第二传感器(2.45)、设置在所述第一传感器(2.44)以及所述第二传感器(2.45)以及所述驱动电机(2.3)三者之间的控制板(2.46),位于所述张力轮(2.42)处的重力大于位于所述配重块(2.43)处的重力,且在所述绕线轮(13.3)上的丝条沿着所述滑轨(13.1)向上运动且带动所述张力轮(2.42)与所述张力臂(2.41)向上转动的过程中,当所述张力臂(2.41)抵触到所述第一传感器(2.44)时,所述第一传感器(2.44)将信号反馈给所述控制板(2.46)并通过所述控制板(2.46)控制所述驱动电机(2.3)进行转动;且在所述张力轮(2.42)因重力作用而带动所述张力臂(2.41)向下转动的过程中,当所述张力臂(2.41)抵触到所述第二传感器(2.45)时,所述第二传感器(2.45)将信号反馈给所述控制板(2.46)并通过所述控制板(2.46)控制所述驱动电机(2.3)停止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弹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且位于所述定型热箱(5)上方的烟气处理装置(14),所述烟气处理装置(14)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的抽风机(14.1)、覆盖所述定型热箱(5)上表面的吸气罩(14.2)、连通在所述抽风机(14.1)与所述吸气罩(14.2)之间的吸气管(14.3)、设置在所述吸气管(14.3)上的过滤器(14.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弹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网络喷嘴(11)相连且用于提供压缩空气的进气装置(15),所述进气装置(15)包括空气压缩机(15.1)、呈水平分布的环形缓冲气管(15.2)、连接在所述空气压缩机(15.1)和环形缓冲气管(15.2)之间的进气管(15.3)、多个设置在所述环形缓冲气管(15.2)的底部且分别连接到不同的所述网络喷嘴(11)上的出气软管(15.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加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装置(15)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进气管(15.3)上的调压阀(15.6)以及气水分离器(15.7)。
7.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弹机进行生产网络丝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使得来自进料装置(2)的丝条依次经过第一罗拉(3)以及止捻器(4),再通过定型热箱(5)进行加热后,然后通过冷却板(6)进行冷却,最后经过摩擦加捻锭组(7)到达网络喷嘴(11)处加工得到网络丝,最终通过收线筒(12)进行绕卷;在丝条进入所述定型热箱(5)与所述冷却板(6)内时,通过上丝装置(13)将丝条输送到所述加热槽(5.1)、所述冷却槽(6.1)内。
CN201710887516.6A 2017-09-27 2017-09-27 一种加弹机及网络丝生产工艺 Active CN1075745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87516.6A CN107574523B (zh) 2017-09-27 2017-09-27 一种加弹机及网络丝生产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87516.6A CN107574523B (zh) 2017-09-27 2017-09-27 一种加弹机及网络丝生产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74523A CN107574523A (zh) 2018-01-12
CN107574523B true CN107574523B (zh) 2020-01-17

Family

ID=610399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87516.6A Active CN107574523B (zh) 2017-09-27 2017-09-27 一种加弹机及网络丝生产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57452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28139B (zh) * 2018-07-16 2021-09-14 李梦颖 加弹设备中的网络机构
CN109576856B (zh) * 2018-11-24 2020-07-14 开氏石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加弹机用进气装置及网络丝生产工艺
CN116516533B (zh) * 2023-07-04 2023-08-22 山东森荣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丝线加捻热定型一体机及其使用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0958148Y (zh) * 2006-09-29 2007-10-10 金光宝 一种加弹机
JP2009079335A (ja) * 2007-09-27 2009-04-16 Toray Ind Inc 高収縮ポリエステル仮撚糸、それを用いた織編物及び高収縮ポリエステル仮撚糸の製造方法
CN201809505U (zh) * 2010-07-01 2011-04-27 江苏旷达汽车织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涤纶纺丝预网络连接气管
CN102719964A (zh) * 2012-06-30 2012-10-10 浙江越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锦纶丝合股与氨纶丝空包一体式加弹机
CN204982203U (zh) * 2015-09-22 2016-01-20 新昌县蓝翔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加弹机用电动生头装置
CN205762884U (zh) * 2016-05-18 2016-12-07 长兴恒峰纺织有限公司 加弹机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0958148Y (zh) * 2006-09-29 2007-10-10 金光宝 一种加弹机
JP2009079335A (ja) * 2007-09-27 2009-04-16 Toray Ind Inc 高収縮ポリエステル仮撚糸、それを用いた織編物及び高収縮ポリエステル仮撚糸の製造方法
CN201809505U (zh) * 2010-07-01 2011-04-27 江苏旷达汽车织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涤纶纺丝预网络连接气管
CN102719964A (zh) * 2012-06-30 2012-10-10 浙江越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锦纶丝合股与氨纶丝空包一体式加弹机
CN204982203U (zh) * 2015-09-22 2016-01-20 新昌县蓝翔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加弹机用电动生头装置
CN205762884U (zh) * 2016-05-18 2016-12-07 长兴恒峰纺织有限公司 加弹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74523A (zh) 2018-0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74523B (zh) 一种加弹机及网络丝生产工艺
CN101377026B (zh) 纱线卷绕机及假捻加工机
CN1530478A (zh) 纺纱机
CN106414290A (zh) 一种纺织机和用于操作这种纺织机的方法
CN1379131A (zh) 芯纱及其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CN207932762U (zh) 一种软管收卷装置
CN103898641B (zh) 纺纱机
US1962265A (en) Ring spinning frame
CN114325984B (zh) 光缆生产用放线装置
CN105316811A (zh) 制造气流纺纱纱线的方法
CN106460248B (zh) 纺纱准备机
CN109748142A (zh) 一种带储线保护的二合一导体复绕机
CN105966995B (zh) 接头装置、纺纱机和自动络纱机
CN1089383C (zh) 纤维机械的挂纱装置和挂纱方法
CN113005588A (zh) 一种吸汗面料的高效生产智能化生产设备及工艺
CN106560535A (zh) 牵伸装置、纺织机以及纺织方法
CN208561247U (zh) 一种纱线导送架
US10378126B2 (en) Spinning preparation machine
CN205463690U (zh) 线材压延机
CN110699794B (zh) 一种用于生产高强阻燃dty的加弹机
CN108560097A (zh) 一种高保形环锭纺包缠纱生产装置及生产方法
CN206127522U (zh) 一种平行纺中的导纱装置
CN207062486U (zh) 一种纺织机的搭线架
CN103911710B (zh) 一种半精纺花线机床
US20170152125A1 (en) Textile Machine for Producing Roving and Method for Starting the Roving Production on a Corresponding Textile Machin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