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26229A - 线圈单元以及拍摄用光学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线圈单元以及拍摄用光学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26229A
CN107526229A CN201710472688.7A CN201710472688A CN107526229A CN 107526229 A CN107526229 A CN 107526229A CN 201710472688 A CN201710472688 A CN 201710472688A CN 107526229 A CN107526229 A CN 1075262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holding member
connecting line
coil holding
w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7268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26229B (zh
Inventor
南泽伸司
岩波孝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Sanky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Sanky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Sankyo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Sanky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5262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262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262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262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5/02Lateral adjustment of le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23Wi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5/00Coils
    • H01F5/02Coils wound on non-magnetic supports, e.g. form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5/00Coils
    • H01F5/04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ions to coils, e.g. lead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3/00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 H02K33/18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with coil systems moving upon intermittent or reversed energisation thereof by interaction with a fixed field system, e.g. permanent magn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1Housing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4Mounting of pick-up tubes,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deviation or focusing co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2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 H04N23/685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2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 H04N23/685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 H04N23/687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by shifting the lens or sensor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18Printed circuit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non-printed electric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07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 G03B2205/0015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by displacing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normal to the optical axi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53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 G03B2205/0069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using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s, e.g. voice co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5/00Coils
    • H01F5/02Coils wound on non-magnetic supports, e.g. formers
    • H01F2005/027Coils wound on non-magnetic supports, e.g. formers wound on formers for receiving several coils with perpendicular winding axes, e.g. for antennae or inductive power transf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otor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线圈单元以及拍摄用光学装置,能够整齐地卷绕线圈。在所述线圈单元中,线圈保持部件(9)的外周面通过由相互平行的一对侧面(9d)构成的侧面对和由相互平行的一对侧面(9e)构成的侧面对构成。在侧面(9d)形成有直接卷绕有线圈(25)的凸部(9g)和与线圈(25)的一端面接触的抵接面(9f),在侧面(9e)也形成有凸部(9g)和抵接面(9f)。分别卷绕于两个侧面(9d)的凸部(9g)的两个线圈(25)由一根导线构成。在侧面(9e)中,用于穿绕将卷绕于一个侧面(9d)的凸部(9g)的线圈(25)和卷绕于另一个侧面(9d)的凸部(9g)的线圈(25)串联连接的连接线(25a)的线圈诱导部(9v)以从抵接面(9f)凹陷的方式形成,线圈诱导部(9v)的从抵接面(9f)的凹陷量为线圈(25)的导线的外径以上。

Description

线圈单元以及拍摄用光学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线圈、保持线圈的线圈保持部件的线圈单元。并且,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所述线圈单元的拍摄用光学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一种具备四个线圈和保持四个线圈的保持架的线圈单元(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线圈单元中,在保持架的外周面形成有由相互平行的一对侧面构成的侧面对,并且保持架的外周面由两个侧面对构成。即,保持架的外周面由平面状的四个侧面构成。在四个侧面分别形成有朝向保持架的外周侧突出的凸部,线圈直接卷绕于所述凸部。分别卷绕于构成两个侧面对中的一个侧面对的两个侧面的凸部的两个线圈由一根导线构成。同样地,卷绕于构成另一个侧面对的两个侧面的凸部的线圈也由一根导线构成。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22594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线圈单元中,当将卷绕于一个侧面对的凸部的线圈作为第一线圈,将卷绕于另一个侧面对的凸部的线圈作为第二线圈时,在所述线圈单元中,例如,在将两个第一线圈直接卷绕于凸部后,将两个第二线圈直接卷绕于凸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对将两个第一线圈串联连接的连接线进行适当的处理,则存在所述连接线与第二线圈重叠,不能够整齐地缠绕第二线圈的担忧。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线圈单元,在所述线圈单元中,在保持线圈的线圈保持部件的外周面形成有多个由相互平行的一对侧面构成的侧面对,并且分别安装于构成侧面对的两个侧面的两个线圈由一根导线构成,能够整齐地缠绕线圈。并且,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具备所述线圈单元的拍摄用光学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线圈单元具备:偶数个线圈;以及线圈保持部件,所述线圈保持部件保持偶数个线圈,在线圈保持部件的外周面形成有由相互平行的一对侧面构成的侧面对,并且线圈保持部件的外周面由两个以上侧面对构成,在侧面中,直接卷绕有一个线圈的凸部以朝向线圈保持部件的外周侧突出的方式形成,并且在所述侧面形成有供卷绕于凸部的线圈的一端面抵接的抵接面,分别卷绕于构成侧面对的两个侧面的凸部的两个线圈由一根导线构成,在至少一个侧面中,线圈诱导部以从抵接面凹陷的方式形成,所述线圈诱导部用于穿绕连接线,所述连接线将卷绕于构成侧面对的一个侧面的凸部的线圈和卷绕于另一个侧面的凸部的线圈串联连接,线圈诱导部的从抵接面的凹陷量为导线的外径以上。
在本发明的线圈单元中,在构成线圈保持部件的外周面的侧面的至少一个中,用于穿绕连接线的线圈诱导部以从线圈的抵接面凹陷的方式形成,线圈诱导部的从抵接面的凹陷量为导线的外径以上。因此,在本发明中,即使以卷绕于形成有线圈诱导部的侧面的凸部的线圈和连接线在凸部的突出方向上重叠的方式配置,也能够防止卷绕于形成有线圈诱导部的侧面的凸部的线圈超出连接线。因此,在本发明中,能够将线圈整齐地卷绕于凸部。
在本发明中,例如,线圈保持部件的外周面由两个侧面对构成,当将构成两个侧面对中的一个侧面对的一对侧面分别作为第一侧面,将构成另一个侧面对的一对侧面分别作为第二侧面,将卷绕于第一侧面的凸部的线圈作为第一线圈,将卷绕于第二侧面的凸部的线圈作为第二线圈,将两个第一线圈串联连接的连接线作为第一连接线,将两个第二线圈串联连接的连接线作为第二连接线时,在一对第二侧面中的至少一个第二侧面形成有用于穿绕第一连接线的线圈诱导部。
在这种情况下,例如,第一连接线以通过形成于一对第二侧面中的一个第二侧面的线圈诱导部的方式进行穿绕,第二连接线沿着两个第一线圈中的一个第一线圈的外周面穿绕。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以在卷绕有第二线圈的凸部的突出方向上两个第二线圈中的一个第二线圈与第一连接线重叠的方式配置,也能够防止所述第二线圈超出第一连接线,其结果是,能够将第二线圈整齐地卷绕于第二侧面的凸部。
在本发明中,优选线圈诱导部具备配置有第一连接线的一部分的线圈诱导槽,线圈诱导槽沿着一对第二侧面中的一个第二侧面的凸部形成。若像这样构成,则容易利用凸部将第一连接线诱导至线圈诱导槽。具体来说,线圈保持部件形成为,从线圈保持部件的轴向观察时线圈保持部件的外周面的形状为大致矩形的筒状,分别在一对第一侧面和一对第二侧面,形成能穿绕第一连接线的线圈诱导部,并且线圈诱导部包括能配置第一连接线的线圈诱导槽,线圈诱导槽分别沿着一对第一侧面和一对第二侧面的所述凸部形成。
在本发明中,优选线圈保持部件形成为筒状,在第一侧面的线圈保持部件的周向上的至少一端侧形成有,用于将第二连接线从形成为筒状的线圈保持部件的轴向的一侧朝向另一侧引导的引导部,在第二侧面的线圈保持部件的周向上的至少一端侧形成有,用于将第一连接线从形成为筒状的线圈保持部件的所述轴向的一侧朝向另一侧引导的引导部。若像这样构成,卷绕于针对两个第一侧面中的一个第一侧面的凸部的第一线圈的卷绕方向和卷绕于针对另一个第一侧面的凸部的第一线圈的卷绕方向为相反方向,并且,即使卷绕于针对两个第二侧面中的一个第二侧面的凸部的第二线圈的卷绕方向和卷绕于针对另一个第二侧面的凸部的第二线圈的卷绕方向为相反方向,也能够利用引导部适当地引导连接线。
在本发明中,优选线圈保持部件形成为筒状,在线圈保持部件形成有缠绕有导线的端部的四个捆扎部,从形成为筒状的线圈保持部件的轴向观察时的线圈保持部件的外周面的形状为大致矩形,各个四个捆扎部从在轴向观察时的线圈保持部件的外周面的四角分别朝与轴向正交的方向突出。若像这样构成,例如,与缠绕有导线的端部的金属制的端子销(pin)插入线圈保持部件并固定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线圈单元的零件个数,并且能够简化线圈单元的组装工序。并且,若像这样构成,与捆扎部朝向线圈保持部件的轴向突出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化将线圈卷绕于凸部的绕线机的结构。
在本发明中,优选捆扎部的顶端的外形比捆扎部的基端的外形大,捆扎部的顶端侧成为防止缠绕于捆扎部的导线的端部朝向捆扎部的顶端侧脱落的脱落防止部。若像这样构成,则能够防止缠绕于捆扎部的导线的端部朝向捆扎部的顶端侧脱落。
在本发明中,优选当将轴向的一侧作为第一方向侧时,线圈单元具备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固定于线圈保持部件的第一方向侧的端面,并且所述电路板通过锡焊而固定有缠绕于捆扎部的导线的端部,捆扎部形成于线圈保持部件的第一方向侧。若像这样构成,能够将缠绕于捆扎部的导线的端部直接锡焊到形成在电路板的锡焊盘。
在本发明中,例如,一个捆扎部发挥引导第二连接线的功能。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利用捆扎部适当地引导第二连接线。
本发明的线圈单元能够用于拍摄用光学装置,所述拍摄用光学装置具备:摄像头模块,所述摄像头模块具有透镜以及拍摄元件并固定于线圈保持部件;支承体,所述支承体将线圈单元保持为能够摆动;以及驱动用磁铁,所述驱动用磁铁固定于支承体并与线圈相向配置。在所述拍摄用光学装置中,即使以卷绕于形成有线圈诱导部的侧面的凸部的线圈和连接线在凸部的突出方向上重叠的方式配置,也能够防止卷绕于形成有线圈诱导部的侧面的凸部的线圈超出连接线,并且能够将线圈整齐地卷绕于凸部。
并且,本发明的线圈单元能够用于拍摄用光学装置,所述拍摄用光学装置具备:摄像头模块,所述摄像头模块具有透镜以及拍摄元并固定于线圈保持部件;支承体,所述支承体将线圈单元保持为能够摆动;以及驱动用磁铁,所述驱动用磁铁固定于支承体并与线圈相向配置,线圈保持部件具备限制部,所述限制部配置于线圈的第一方向侧并限制摄像头模块的摆动范围。在所述拍摄用光学装置中,即使以卷绕于形成有线圈诱导部的侧面的凸部的线圈和连接线在凸部的突出方向上重叠的方式配置,也能够防止卷绕于形成有线圈诱导部的侧面的凸部的线圈超出连接线,能够将线圈整齐地卷绕于凸部。并且,在所述拍摄用光学装置中,由于限制摄像头模块的摆动范围的限制部配置于线圈的的第一方向侧,因此即使在四个捆扎部从线圈保持部件的外周面的四角朝向与轴向正交的方向突出,在线圈保持部件的四角将缠绕于捆扎部的导线的端部锡焊于电路板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配置于线圈的第一方向侧的限制部限制摄像头模块的摆动范围。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在保持线圈的线圈保持部件的外周面形成有多个由相互平行的一对侧面构成的侧面对,并且分别安装于构成侧面对的两个侧面的两个线圈由一根导线构成的线圈单元中,能够整齐地卷绕线圈。并且,在本发明的拍摄用光学装置中,能够整齐地卷绕线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拍摄用光学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E-E截面的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拍摄用光学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单元的立体图。
图5是图4所示的线圈单元的平面图。
图6是从图4所示的线圈单元拆卸了第二线圈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图4所示的保持架的立体图。
图8是将线圈卷绕于图4所示的保持架的绕线装置的概略图。
符号说明:
1:光学装置
3:可动模块
4:支承体
5:弹簧部件
6:可动框
7:抖动修正机构
8:摄像头模块
9:保持架
9a:内筒部
9b:外筒部
9c:底部
9d:侧面
9e:侧面
9f:抵接面
9g:凸部
9h:顶端凸部
9j:限制部
9k:捆扎部
9n:脱落防止部
9p:线圈诱导槽
9r:凹陷部
9s:倾斜面
9t:凹陷部
9u:倾斜面
9v:线圈诱导部
9w:引导部
10:柔性印刷基板
12:外壳体
13:下外壳体
14:罩部件
14a:底面部
14b:侧面部
15:罩部件
15a:上表面部
15b:突出部
15c:贯通孔
16、17:砝码
18:限制部
20:球体
22:支承部件
23:支承部件
25、26:抖动修正用线圈
25a:连接线
26a:连接线
27:抖动修正用磁铁
28:陀螺仪
35:线圈单元
37:柔性印刷基板
37a:固定部
37b:引出部
41:绕线装置
42:本体部
43:供给线嘴
44:从属头
44a:接触面
45:保持架装设部
46:夹紧部
47:基底部
E-E:剖面线
X、Y、Z、Z1、Z2:方向
L:光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拍摄用光学装置的整体结构)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拍摄用光学装置1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E-E截面的剖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拍摄用光学装置1的分解立体图。在以下的说明中,如图1等所示,将相互正交的三个方向分别作为X方向、Y方向以及Z方向,将X方向作为左右方向,将Y方向作为前后方向,将Z方向作为上下方向。并且,将图1等的Z1方向侧作为“上”侧,将Z2方向侧作为“下”侧。
本实施方式的拍摄用光学装置1是装设在装设于手机等携带设备、行车记录仪或者监控相机系统或者头盔、自行车、遥控直升机等运动摄像头、可穿戴式摄像头等的小型且薄型的摄像头,具备用于防止在拍摄时发生抖动时在拍摄图像产生紊乱的抖动修正功能。所述拍摄用光学装置1整体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状。在本实施方式中,拍摄用光学装置1以从拍摄用的透镜的光轴L的方向(光轴方向)观察时的形状为大致正方形的方式形成,拍摄用光学装置1的四个侧面与由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构成的ZX平面或者由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构成的YZ平面大致平行。
拍摄用光学装置1具备:装设有拍摄用的透镜以及拍摄元件的可动模块3;将可动模块3保持为能够摆动的支承体4;将可动模块3与支承体4连接的弹簧部件5;以及可动框6。并且,拍摄用光学装置1具备抖动修正机构7(参照图2),所述抖动修正机构7使可动模块3相对于支承体4摆动并对拍摄时的抖动等抖动进行修正。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下方向与可动模块3不摆动时的可动模块3的光轴方向几乎一致。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可动模块3的下端侧装设有拍摄元件,拍摄配置于上侧的被拍摄体。
可动模块3整体形成为从光轴方向观察时的形状是大致正方形的大致四棱柱状。所述可动模块3具备:具有透镜以及拍摄元件的摄像头模块8;以及固定有摄像头模块8的保持架9。摄像头模块8例如具备:保持透镜并能够朝向光轴方向移动的可动体;将所述可动体保持为能够朝向光轴方向移动的保持体;将可动体与保持体连接的板簧;以及将可动体朝向光轴方向驱动的透镜驱动机构。即,摄像头模块8具备自动聚焦机构。柔性印刷基板10从摄像头模块8的下端侧引出。另外,摄像头模块8也可以不具备自动聚焦机构。
保持架9由具有耐热性以及绝缘性的树脂材料形成。所述保持架9形成为筒状,并以形成为筒状的保持架9的轴向与光轴方向一致的方式配置。从保持架9的轴向(光轴方向)观察时的保持架9的外周面的形状是大致矩形。具体地说,从光轴方向观察时的保持架9的外周面的形状为大致正方形。摄像头模块8以摄像头模块8的外周侧被保持架9覆盖的方式固定于保持架9的内周侧。在保持架9的上端侧固定有用于调整可动模块3的平衡的砝码16、17。本实施方式的保持架9是保持构成抖动修正机构7的后述的抖动修正用线圈25、26的线圈保持部件。
支承体4具备:构成支承体4的上端侧部分的前后左右的四个侧面的外壳体12;构成支承体4的下端侧部分的下外壳体13以及罩部件14;以及构成支承体4的上端面的罩部件15。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壳体12构成拍摄用光学装置1的上端侧部分的前后左右的四个侧面,下外壳体13以及罩部件14构成拍摄用光学装置1的下端侧部分,罩部件15构成拍摄用光学装置1的上端面。
外壳体12形成为大致四方筒状。所述外壳体12以从外周侧覆盖可动模块3以及带抖动修正机构7的方式配置。罩部件15固定于外壳体12的上端面。所述罩部件15由形成为大致正方形的平板状的上表面部15a和从上表面部15a的下表面朝向下侧突出的突出部15b构成。在上表面部15a的中心形成有圆形的贯通孔15c。突出部15b形成为大致正方形的框状并从贯通孔15c的边缘朝向下侧突出。下外壳体13形成为大致四方筒状。罩部件14由覆盖下外壳体13的下端的底面部14a和覆盖下外壳体13的外周侧的四个侧面部14b构成。在外壳体12的下端与下外壳体13的上端之间固定有限制可动模块3的摆动范围的限制部18。
弹簧部件5是板簧,形成为平板状。所述弹簧部件5具备:固定于可动模块3的上端侧(具体地说,保持架9的上端侧)的可动侧固定部;固定于支承体4的上端侧(具体地说,罩部件15的突出部15b)的支承侧固定部;以及将可动侧固定部与支承侧固定部连接的多个臂部。在不向构成带抖动修正机构7的后述的抖动修正用线圈25、26提供电流时,弹簧部件5发挥维持可动模块3的姿势的功能。
可动框6是弹性部件,整体形成为板状,并且形成为大致正方形的框状。所述可动框6以其四边与前后方向或者左右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式配置。在形成为大致正方形的框状的可动框6的各边的中心部形成有相对于前后方向或者左右方向蜿蜒的蜿蜒部。在可动框6的四角的内侧分别固定有形成为球状的球体20。球体20由金属材料形成,通过激光焊接与可动框6接合。
四个球体20中的配置在可动框6的一方的对角线上的两个球体20支承于将球体20支承为能够转动的支承部件22,剩下的两个球体20支承于将球体20支承为能够转动的支承部件23。支承部件22、23是通过将薄的金属板弯折成规定形状而形成的板簧。支承部件22固定于罩部件15的突出部15b的下端侧。支承部件23固定于保持架9的上端侧。
在支承部件22、23形成有配置有球体20的一部分的半球状的凹部。支承部件22、23从可动框6的内周侧保持球体20。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可动模块3与支承体4之间构成万向架机构(gimbal mechanism),可动模块3通过用于万向架机构的可动框6能够相对于承体4绕由支承部件22支承的第一轴线摆动,并且能够绕由支承部件23支承的第二轴线摆动。
抖动修正机构7具备:作为分别安装于保持架9的四个侧面的线圈的抖动修正用线圈25、26;以及作为分别安装于外壳体12的四个内侧面的驱动用磁铁的抖动修正用磁铁27。即,抖动修正机构7具备四个抖动修正用线圈25、26和四个抖动修正用磁铁27。抖动修正用磁铁27形成为长方形的平板状,并以与抖动修正用线圈25、26相向的方式固定于外壳体12的内侧面。
抖动修正用线圈25、26通过将导线卷绕为大致长方形的框状而形成。即,抖动修正用线圈25、26形成为大致长方形的框状。抖动修正用线圈25和抖动修正用线圈26形成为相同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保持架9、四个抖动修正用线圈25、26和后述的柔性印刷基板37构成线圈单元35(参照图4)。所述线圈单元35被支承体4保持为能够摆动。线圈单元35的详细结构在后文叙述。
在像上述那样构成的拍摄用光学装置1中,当通过安装于可动模块3的下端面的陀螺仪28(参照图2)检测出可动模块3的倾斜的变化时,基于利用陀螺仪28的检测结果,向抖动修正用线圈25、26供给电流。并且,当向抖动修正用线圈25、26供给电流时,可动模块3通过用于万向架机构的可动框6,相对于支承体4绕由支承部件22支承的第一轴线摆动,或绕由支承部件23支承的第二轴线摆动,从而对抖动进行修正。
(线圈单元的结构)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单元35的立体图。图5是图4所示的线圈单元35的平面图。图6是从图4所示的线圈单元35拆卸了抖动修正用线圈26的状态的立体图。图7是图4所示的保持架9的立体图。
线圈单元35具备保持架9、两个抖动修正用线圈25以及两个抖动修正用线圈26。并且,线圈单元35具备作为与抖动修正用线圈25、26的端部电连接并对抖动修正用线圈25、26进行通电的电路板的柔性印刷基板37(参照图3)。如上所述,抖动修正用线圈25、26形成为大致长方形的框状,由两个长边部和比长边部短的两个短边部构成。另外,在图4、图5中,省略了柔性印刷基板37的图示。
如上所述,保持架9形成为筒状。具体地说,保持架9形成为双重筒状,所述双重筒状由形成为大致円筒状的内筒部9a、形成为大致四方筒状并配置于内筒部9a的外周侧的外筒部9b以及将内筒部9a的下端与外筒部9b的下端连接的底部9c构成。在内筒部9a的内周侧固定有摄像头模块8。如上所述,从光轴方向观察时的保持架9的外周面(具体地说,外筒部9b的外周面)为大致正方形,在保持架9的外周面形成有与左右方向大致正交且相互平行的两个侧面9d和与前后方向大致正交且相互平行的两个侧面9e。
即,在保持架9的外周面形成有由相互平行的一对侧面9d构成的侧面对和由相互平行的一对侧面9e构成的侧面对,保持架9的外周面由两个侧面对构成。两个侧面对以相互正交的方式配置。本实施方式的侧面9d是构成两个侧面对中的一个侧面对的第一侧面,侧面9e是构成另一个侧面对的第二侧面,从作为线圈保持部件的保持架9的轴方向观察时的外周面的形状为,形成由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构成的大致正方形的筒状。
在侧面9d中,直接卷绕有一个抖动修正用线圈25的凸部9g以朝向保持架9的外周侧突出的方式形成,在侧面9e中,同样地,直接卷绕有抖动修正用线圈26的凸部9g以朝向保持架9的外周侧突出的方式形成。即,在侧面9e形成有朝向左右方向的外侧突出的凸部9g,在侧面9e形成有朝向前后方向的外侧突出的凸部9g。在侧面9d形成的凸部9g和在侧面9e形成的凸部9g为同一形状。本实施方式的抖动修正用线圈25是卷绕于作为第一侧面的侧面9e的凸部9g的第一线圈,抖动修正用线圈26是卷绕于作为第二侧面的侧面9e的凸部9g的第二线圈。
形成于侧面9d(第一侧面)的凸部9g以从左右方向观察时的形状为以前后方向作为长边方向,以上下方向方向作为短边方向的大致长方形(具体地说,具有四角的圆角的大致长方形)的方式形成。形成于侧面9e(第二侧面)的凸部9g以从前后方向观察时的形状为以左右方向作为长边方向,以上下方向作为短边方向的大致长方形(具体地说,具有四角的圆角的大致长方形)的方式形成。凸部9g的厚度(凸部9g从侧面9d、9e的突出量)与抖动修正用线圈25、26的厚度相等。另外,在凸部9g的突出方向上的凸部9g的顶端侧形成有进一步朝向保持架9的外周侧突出的顶端凸部9h。
并且,在侧面9d形成有平面状的抵接面9f,所述抵接面9f供卷绕于凸部9g的抖动修正用线圈25的一端面(内侧端面)抵接,同样地,在侧面9e形成有平面状的抵接面9f,所述抵接面9f供卷绕于凸部9g的抖动修正用线圈26的一端面(内侧端面)抵接。具体地说,当将与和形成为大致长方形的框状的抖动修正用线圈25、26的长边平行的方向和与抖动修正用线圈25、26的短边平行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作为抖动修正用线圈25、26的厚度方向时,在侧面9d、9e分别形成有供抖动修正用线圈25、26的厚度方向的一端面(内侧端面)抵接的抵接面9f。
抵接面9f分别在侧面9d、9e中形成于五处。具体地说,如图7所示,抵接面9f分别在侧面9d、9e中形成于凸部9g的上侧的两处、保持架9的周向上的凸部9g的两侧的两处以及凸部9g的下侧的一处这一共五处。形成于侧面9d的抵接面9f形成为与左右方向正交的平面状,形成于侧面9e的抵接面9f形成为与前后方向正交的平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侧面9d、9e中,仅凸部9g比抵接面9f朝向保持架9的外周侧突出,以能够将抖动修正用线圈25、26直接卷绕于凸部9g。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筒状的保持架9的周向作为“周向”。
抖动修正用线圈25卷绕于侧面9d的凸部9g的侧面,抖动修正用线圈26卷绕于侧面9e的凸部9g的侧面。抖动修正用线圈25、26例如通过对齐卷绕而卷绕于凸部9g的侧面。并且,抖动修正用线圈25、26以抖动修正用线圈25、26的短边方向与上下方向一致的方式卷绕于凸部9g。抖动修正用线圈25、26的内周面在整周范围内与凸部9g的侧面接触。具体地说,抖动修正用线圈25、26的内周面在整周范围内与凸部9g的侧面紧贴。
从左右方向的一侧观察时,卷绕于两个侧面9d中的一个侧面9d的凸部9g的抖动修正用线圈25的卷绕方向和卷绕于另一个侧面9d的凸部9g的抖动修正用线圈25的卷绕方向为相同方向。同样地,从前后方向观察时,卷绕于两个侧面9e中的一个侧面9e的凸部9g的抖动修正用线圈26的卷绕方向和卷绕于另一个侧面9e的凸部9g的抖动修正用线圈26的卷绕方向为相同方向。
分别卷绕于两个侧面9d的凸部9g的两个抖动修正用线圈25由一根导线构成,分别卷绕于两个侧面9e的凸部9g的两个抖动修正用线圈26由一根导线构成。即,两个抖动修正用线圈25由连续的一根导线构成,两个抖动修正用线圈26由连续的一根导线构成。并且,两个抖动修正用线圈25通过连接线25a串联连接,两个抖动修正用线圈26通过连接线26a(参照图4)串联连接。本实施方式的连接线25a是第一连接线,连接线26a是第二连接线。
在保持架9形成有限制可动模块3的摆动范围(即,限制摄像头模块8的摆动范围)的限制部9j。限制部9j形成于保持架9的四处。并且,限制部9j分别位于四个凸部9g的下侧并从抵接面9f朝向下侧突出的方式形成,配置于抖动修正用线圈25、26的下侧。并且,限制部9j形成有前后方向的侧面9d的中心位置和左右方向的侧面9e的中心位置。限制部9j构成比保持架9的下侧的端面朝向下侧突出,形成大致四角筒状的外筒部9b的下端面。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限制部9j的下端与限制部18接触,限制可动模块3的摆动范围。
并且,在保持架9形成有缠绕有构成抖动修正用线圈25的导线的端部的两个捆扎部9k和缠绕有构成抖动修正用线圈26的导线的端部的两个捆扎部9k这一共四个捆扎部9k。捆扎部9k形成为突起状。如图5所示,四个捆扎部9k分别从上下方向观察时的保持架9的四角(即,大致正方形的外筒部9b的四角)朝向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即,朝向保持架9的外周侧)突出。具体地说,捆扎部9k朝向摄像头模块8的透镜的径向外侧,且相对于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倾斜45。的方向突出。并且,对于由两个抖动修正用线圈25形成的外侧的端面以及两个抖动修正用线圈26形成的外侧的端面形成的正方形,以不朝外侧突出的方式,即,实质上位于内侧的方式设置。并且,捆扎部9k形成于保持架9的下端侧。本实施方式的下方向(Z2方向)为作为形成为筒状的保持架9的轴向的一侧的第一方向。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配置于左后侧的捆扎部9k(配置于图5的左上侧的捆扎部9k)卷绕并缠绕有构成两个抖动修正用线圈25的一根导线的卷绕开始侧的端部,在配置于右前侧的捆扎部(配置于图5的右下侧的捆扎部9k)卷绕并缠绕有所述导线的卷绕结束侧的端部。并且,在配置于左前侧的捆扎部9k(配置于图5的左下侧的捆扎部9k)卷绕并缠绕有构成两个抖动修正用线圈26的一根导线的卷绕开始侧的端部,在配置于右后侧的捆扎部(配置于图5的右上侧的捆扎部9k)卷绕并缠绕有所述导线的卷绕结束侧的端部。即,位于大致正方形的外筒部9b的对角线的位置上的两个捆扎部9k是卷绕有两个抖动修正用线圈25的卷绕开始侧的端部和卷绕结束侧的端部的捆扎部9k,位于外筒部9b的对角线的位置上的剩余的两个捆扎部9k是卷绕有两个抖动修正用线圈26的卷绕开始侧的端部和卷绕结束侧的端部的捆扎部9k。
捆扎部9k的顶端的外形比捆扎部9k的基端的外形大,捆扎部9k的顶端侧成为防止缠绕于捆扎部9k的导线的端部朝向捆扎部9k的顶端侧脱落的脱落防止部9n。在脱落防止部9n形成有随着从捆扎部9k的顶端朝向基端而外形逐渐变小的锥形状的锥形部。
如图7所示,在形成于侧面9d、9e的凸部9g的下侧的抵接面9f与凸部9g之间形成有用于配置连接线25a、26a的一部分的线圈诱导槽9p。线圈诱导槽9p以从抵接面9f凹陷的方式形成。并且,线圈诱导槽9p沿凸部9g的下侧的侧面形成。即,形成于卷绕有抖动修正用线圈25的侧面9d的线圈诱导槽9p是朝向左右方向的内侧凹陷且在前后方向上细长的槽,形成于卷绕有抖动修正用线圈26的侧面9e的线圈诱导槽9p是朝向前后方向的内侧凹陷且在左右方向上细长的槽。并且,凸部9g的下侧的侧面为线圈诱导槽9p的上侧的侧面。
线圈诱导槽9p的从抵接面9f的凹陷量为构成抖动修正用线圈25、26的导线的外径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线圈诱导槽9p的从抵接面9f的凹陷量与导线的外径几乎相等。并且,线圈诱导槽9p的宽度(上下方向的宽度)为导线的外径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线圈诱导槽9p的宽度与导线的外径几乎相等。
在侧面9d、9e的周向上的线圈诱导槽9p的两侧形成有从抵接面9f凹陷的凹陷部9r。即,在侧面9d的线圈诱导槽9p的前后方向的两侧形成有凹陷部9r,在侧面9e的线圈诱导槽9p的左右方向的两侧形成有凹陷部9r。并且,凹陷部9r形成于配置在凸部9g的下侧的抵接面9f的周向的两侧,并且形成于配置在周向上的凸部9g的两侧的抵接面9f的下侧。线圈诱导槽9p的两端与凹陷部9r连通。
凹陷部9r的从抵接面9f的凹陷量为构成抖动修正用线圈25、26的导线的外径以上。具体地说,凹陷部9r的从抵接面9f的凹陷量与线圈诱导槽9p的从抵接面9f的凹陷量相等。凹陷部9r的上侧的侧面(即,在周向上配置于凸部9g的两侧的抵接面9f与凹陷部9r之间的台阶面)是以随着朝向周向上相对于凸部9g的外侧而朝向上侧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9s。倾斜面9s是与线圈诱导槽9p连接且从凸部9g连续的方式形成,例如,以线圈诱导槽9p引导的连接线25a可沿倾斜面9s导向上侧的方式形成。
在配置于侧面9d、9e的凸部9g的周向的两侧的抵接面9f的上侧形成有从抵接面9f凹陷的凹陷部9t。即,在侧面9d的前后方向的两端侧和侧面9e的左右方向的两端侧形成有从抵接面9f凹陷的凹陷部9t。凹陷部9t形成于配置于凸部9g的上侧的抵接面9f的下侧。凹陷部9t的从抵接面9f的凹陷量与凹陷部9r的从抵接面9f的凹陷量相等。
凹陷部9t的下侧的侧面(即,在周向上配置于凸部9g的两侧的抵接面9f与凹陷部9t之间的台阶面)为以随着朝向周向上相对于凸部9g的外侧而朝向下侧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9u。倾斜面9u的倾斜角度与倾斜面9s的倾斜角度几乎相等。并且,形成于侧面9d的倾斜面9u在周向上配置在形成于侧面9e的倾斜面9s的大致延长线上,形成于侧面9e的倾斜面9u在周向上配置在形成于侧面9d的倾斜面9s的大致延长线上。倾斜面9u是凸部9g的上侧的侧面与抵接面9f的边界部分连接的方式形成,导线通过倾斜面9u而被引导时,导线为与凸部9g的上侧的侧面抵接的方式而被引导。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形成于一个侧面9d或者侧面9e的线圈诱导槽9p和两个凹陷部9r构成用于穿绕连接线25a、26a的线圈诱导部9v。即,在侧面9d、9e中,用于穿绕连接线25a、26a的线圈诱导部9v以从抵接面9f凹陷的方式形成,线圈诱导部9v的从抵接面9f的凹陷量为导线的外径以上。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以在上下方向上夹持在周向上配置于凸部9g的两侧的抵接面9f的一个的方式配置的倾斜面9s和倾斜面9u构成用于将连接线25a、26a从下侧朝向上侧(或者,从上侧朝向下侧)引导的引导部9w。即,在周向上的侧面9d、9e的两端侧形成有引导部9w。如上所述,从左右方向的一侧观察时,由于两个抖动修正用线圈25的卷绕方向相同,穿绕两个抖动修正用线圈25间的连接线25a时,例如,有必要将连接线25a、26a从下侧穿绕至上侧。因此,可通过在侧面9e上形成的线圈诱导槽9p的连接线25a,在沿着形成于侧面9e上的倾斜面9s而被引导至上侧后,通过在侧面9d上形成的倾斜面9u引导,而于侧面9d的凸部9g的上侧的侧面卷绕抖动修正用线圈25,使两个抖动修正用线圈25的卷绕方向相同。
柔性印刷基板37具备:固定于保持架9的下侧的端面的固定部37a;以及从固定部37a引出的引出部37b(参照图3)。固定部37a例如通过粘接剂固定于保持架9的下侧的端面。在固定部37a的上表面形成有锡焊盘,所述锡焊盘通过锡焊而固定有缠绕于捆扎部9k的抖动修正用线圈25、26的导线的端部。所述锡焊盘形成于四处,在四个锡焊盘分别直接锡焊有抖动修正用线圈25的导线的卷绕开始侧的端部、所述导线的卷绕结束侧的端部、抖动修正用线圈26的导线的卷绕开始侧的端部以及所述导线的卷绕结束侧的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涂抹在锡焊盘的锡焊膏将缠绕于捆扎部9k的抖动修正用线圈25、26的导线的端部锡焊于锡焊盘。
(抖动修正用线圈的卷绕方法)
图8是向图4所示的保持架9卷绕抖动修正用线圈25、26的绕线装置41的概略图。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图5的顺时针的旋转方向作为“顺时针方向”,将图5的逆时针的旋转方向作为“逆时针方向”。
使用绕线装置41将抖动修正用线圈25、26的绕组卷绕于保持架9的凸部9g。如图8所示,绕线装置41具备:固定有保持架9的本体部42;使本体部42旋转的旋转机构(省略图示);供给导线的供给线嘴43;以及与本体部42一起旋转的从属头44。本体部42具备:装设有保持架9的保持架装设部45;用于在与保持架装设部45之间夹持保持架9并固定保持架9的夹紧部46;以及基底部47,所述基底部47以将图8的上下方向作为转动的轴向的保持架装设部45能够转动的方式保持保持架装设部45,并且以夹紧部46能够朝向图8的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保持夹紧部46。本体部42能够以图8的左右方向为旋转的轴向旋转。
从属头44能够朝向图8的左右方向直线移动。并且,从属头44能够以图8的左右方向为旋转的轴线旋转。在从属头44连接有使从属头44旋转的旋转机构,本体部42和从属头44同步旋转。并且,在从属头44形成有与保持架9的凸部9g的顶端平面接触的平面状的接触面44a。在接触面44a形成有供顶端凸部9h进入的凹部。
在使用绕线装置41将抖动修正用线圈25、26卷绕到凸部9g时,首先,将保持架9装设到保持架装设部45,使保持架装设部45相对于基底部47朝向规定方向旋转规定的角度后,利用夹紧部46固定保持架9。然后,一边从供给线嘴43供给导线,一边使本体部42旋转,将抖动修正用线圈25的导线的卷绕开始侧的端部缠绕到配置于图5的左上侧的捆扎部9k。然后,使保持架装设部45相对于基底部47朝向顺时针方向转动45°后,以顶端凸部9h配置于从属头44的凹部中并且从属头44的接触面44a被按压到凸部9g的顶端平面的方式使从属头44移动。在所述状态下,一边从供给线嘴43供给导线,一边使本体部42与从属头44一起旋转,将抖动修正用线圈25卷绕于两个侧面9d中的一个侧面9d的凸部9g。即,在从属头44的接触面44a与所述一个侧面9d的抵接面9f间,抖动修正用线圈25被卷绕到凸部9g。
当抖动修正用线圈25卷绕于一个侧面9d的凸部9g时,以接触面44a从凸部9g的顶端平面分离的方式使从属头44退避后,使保持架装设部45相对于基底部47朝向顺时针方向转动180°。此时,以通过形成于两个侧面9e中的一个侧面9e的线圈诱导部9v的方式穿绕连接线25a。具体地说,如图6所示,从卷绕于一个侧面9d的凸部9g的抖动修正用线圈25的下端侧引出的连接线25a通过一个侧面9e的一个凹陷部9r,并通过线圈诱导槽9p后,以与一个侧面9e的另一个凹陷部9r的倾斜面9s接触的方式沿着倾斜面9s朝上侧穿绕。并且,通过倾斜面9s的连接线25a以与另一个侧面9d的一个凹陷部9t的倾斜面9u接触的方式沿着倾斜面9u穿绕。
然后,以另一个侧面9d的顶端凸部9h配置于从属头44的凹部中并且以接触面44a被按压到凸部9g的顶端平面的方式使从属头44移动。在所述状态下,一边从供给线嘴43供给导线,一边使本体部42与从属头44一起旋转,将抖动修正用线圈25卷绕于另一个侧面9d的凸部9g。当将抖动修正用线圈25卷绕于另一个侧面9d的凸部9g时,以接触面44a从凸部9g的顶端平面分离的方式使从属头44退避后,使保持架装设部45相对于基底部47朝向逆时针方向转动45°。然后,一边从供给线嘴43供给导线,一边使本体部42旋转,将抖动修正用线圈25的导线的结束侧的端部缠绕于配置于图5的右下侧的捆扎部9k。
当两个抖动修正用线圈25的卷绕结束时,使保持架装设部45相对于基底部47朝向逆时针方向转动90。后,一边从供给线嘴43供给导线,一边使本体部42旋转,将抖动修正用线圈26的导线的卷绕开始侧的端部缠绕于配置于图5的左下侧的捆扎部9k。然后,使保持架装设部45相对于基底部47朝向顺时针方向转动45°后,以顶端凸部9h配置于从属头44的凹部中并且接触面44a被按压到凸部9g的顶端平面的方式使从属头44移动。在所述状态下,一边从供给线嘴43供给导线,一边使本体部42与从属头44一起旋转,将抖动修正用线圈26卷绕于两个侧面9e中的一个侧面9e的凸部9g。
当将抖动修正用线圈26卷绕于一个侧面9e的凸部9g时,以接触面44a从凸部9g的顶端平面分离的方式使从属头44退避后,使保持架装设部45相对于基底部47朝向顺时针方向转动180°。此时,沿着已被卷绕于另一个侧面9d的凸部9g的抖动修正用线圈25的外周面穿绕连接线26a。具体地说,如图4所示,从卷绕于一个侧面9e的凸部9g的抖动修正用线圈26的下端侧引出的连接线26a通过已被缠绕有抖动修正用线圈25的导线的结束侧的端部的捆扎部9k的上侧,并通过另一个侧面9d的一个凹陷部9r后,以与已被卷绕于另一个侧面9d的凸部9g的抖动修正用线圈25的下表面接触的方式通过所述抖动修正用线圈25的下侧后,以通过另一个凹陷部9r的方式穿绕。并且,通过另一个凹陷部9r的连接线26a以与另一个侧面9e的一个凹陷部9t的倾斜面9u接触的方式沿着9u穿绕。
然后,以另一个侧面9e的顶端凸部9h配置于从属头44的凹部中并且接触面44a被按压到凸部9g的顶端平面的方式使从属头44移动。在所述状态下,一边从供给线嘴43供给导线,一边使本体部42与从属头44一起旋转,将抖动修正用线圈26卷绕于另一个侧面9e的凸部9g。当将抖动修正用线圈26卷绕于另一个侧面9e的凸部9g时,以接触面44a从凸部9g的顶端平面分离的方式使从属头44退避后,使保持架装设部45相对于基底部47朝向逆时针方向转动45°。然后,一边从供给线嘴43供给导线,一边使本体部42旋转,将抖动修正用线圈26的导线的结束侧的端部缠绕于配置于图5的右上侧的捆扎部9k。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分别在两个侧面9d以及两个侧面9e形成有用于穿绕连接线25a、26a的线圈诱导部9v,但是只有一个侧面9e的线圈诱导部9v被用作连接线25a的穿绕。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缠绕有抖动修正用线圈25的导线的结束侧的端部的捆扎部9k发挥引导连接线26a的功能。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一个捆扎部9k发挥引导连接线26a的功能。
另外,当使装设有保持架9的保持架装设部45转动时,以装设有保持架9的保持架装设部45能够转动的方式使夹紧部46退避。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抖动修正用线圈25、26的导线是具有熔敷被膜的熔敷线,将抖动修正用线圈25、26卷绕于凸部9g后,与保持架9一起对抖动修正用线圈25、26进行加热,使导线彼此熔敷。
(本实施方式的主要效果)
如以上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侧面9d、9e中,用于穿绕连接线25a、26a的线圈诱导部9v以从抵接面9f凹陷的方式形成,线圈诱导部9v的从抵接面9f的凹陷量为抖动修正用线圈25、26的导线的外径以上。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于一个侧面9e的线圈诱导部9v用作连接线25a的穿绕。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以卷绕于一个侧面9e的抖动修正用线圈26和连接线25a在前后方向上重叠的方式配置,也能够防止卷绕于一个侧面9e的抖动修正用线圈26超出连接线25a。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对齐抖动修正用线圈26并卷绕于一个侧面9e的凸部9g。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周向上的侧面9d、9e的两端侧形成有用于将连接线25a、26a从下侧朝向上侧引导的引导部9w。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从左右方向的一侧观察时两个抖动修正用线圈25的卷绕方向相同,并且,从前后方向的一侧观察时两个抖动修正用线圈26的卷绕方向相同,也能够利用引导部9w适当地引导连接线25a、26a。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线圈诱导槽9p沿着凸部9g的下侧的侧面形成,因此容易利用凸部9g将连接线25a诱导至线圈诱导槽9p。
在本实施方式中,分别从保持架9的四角朝向外周侧突出的捆扎部9k形成于保持架9。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与缠绕有抖动修正用线圈25、26的导线的端部的金属制的端子销插入保持架9并固定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线圈单元35的零件个数,并且能够简化线圈单元35的组装工序。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与捆扎部9k朝向下侧突出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化绕线机41的结构。即,在捆扎部9k朝向下侧突出的情况下,需要以图8的纸面垂直方向作为转动的轴向使本体部42转动的结构,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不需要所述机构,因此能够简化卷线机41的结构。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捆扎部9k朝向相对于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倾斜45°的方向突出,因此能够防止卷绕于凸部9g的抖动修正用线圈25、26与捆扎部9k干涉。
在本实施方式中,捆扎部9k形成于保持架9的下端侧,柔性印刷基板37的固定部37a固定于保持架9的下侧的端面。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缠绕于捆扎部9k的导线的端部直接锡焊于形成在固定部37a的锡焊盘。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缠绕于捆扎部9k的导线的端部与锡焊盘的电连接作业容易进行。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保持架9形成有限制可动模块3的摆动范围的限制部9j,限制部9j配置于抖动修正用线圈25、26的下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保持架9的各个四角中,对缠绕于捆扎部9k的导线的端部和形成于固定部37a的锡焊盘进行锡焊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用配置于抖动修正用线圈25、26的下侧的限制部9j限制可动模块3的摆动范围。
(其他实施方式)
上述实施方式是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不改变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形实施。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两个侧面9d以及侧面9e分别形成有用于穿绕连接线25a、26a的线圈诱导部9v,但是至少在供连接线25a穿绕的一方的侧面9e形成有线圈诱导部9v即可。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两个侧面9d以及侧面9e的各自的周向的两端侧形成有引导部9w,但是也可以仅在两个侧面9d、9e的各自的周向的一侧且供连接线25a、26a通过的一侧形成有引导部9w。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仅通过连接线25a、26a所接触的倾斜面9s或者倾斜面9u构成引导部9w。
但是,如上所实施方式所示,如果分别在两个侧面9d、9e形成有线圈诱导部9v,分别在两个侧面9d、9e的周向的两端侧形成有引导部9w,则能够任意选择抖动修正用线圈25、26相对于四个凸部9g的卷绕顺序、卷绕方向,因此保持架9的通用性提高。另外,也可以不在保持架9形成引导部9w。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线圈诱导槽9p沿着凸部9g的下侧的侧面形成,但是线圈诱导槽9p也可以形成于与凸部9g的下侧的侧面分离的位置。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保持架9形成有捆扎部9k,也可以没有形成捆扎部9k。在这种情况下,例如,金属制的端子销被插入并固定于保持架9。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侧面9d、9e形成有一个凸部9g,在一个凸部9g卷绕有一个抖动修正用线圈25、26,但是也可以在侧面9d、9e形成有卷绕有一个抖动修正用线圈25、26的两个以上的凸部。在这种情况下,两个以上的凸部以在前后方向上彼此隔着间隔的状态形成于侧面9d,两个以上的凸部以在左右方向上彼此隔着间隔的状态下形成于侧面9e。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从光轴方向观察时的保持架9的外周面的形状为大致矩形,但是从光轴方向观察时的保持架9的外周面的形状也可以是大致正六边形、大致正八边形等。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线圈单元35装设于拍摄用光学装置1,但是线圈单元35也可以装设于拍摄用光学装置1以外的装置。即,本发明中的线圈也可以是抖动修正用线圈25、26以外的线圈。

Claims (24)

1.一种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偶数个线圈;以及
线圈保持部件,所述线圈保持部件保持偶数个所述线圈,
在所述线圈保持部件的外周面形成有由相互平行的一对侧面构成的侧面对,并且所述线圈保持部件的外周面由两个以上所述侧面对构成,
在所述侧面中,直接卷绕有一个所述线圈的凸部以朝向所述线圈保持部件的外周侧突出的方式形成,并且在所述侧面形成有供卷绕于所述凸部的所述线圈的一端面抵接的抵接面,
分别卷绕于构成所述侧面对的两个所述侧面的所述凸部的两个所述线圈由一根导线构成,
在至少一个所述侧面中,线圈诱导部以从所述抵接面凹陷的方式形成,所述线圈诱导部用于穿绕连接线,所述连接线将卷绕于构成所述侧面对的一个所述侧面的所述凸部的所述线圈和卷绕于另一个所述侧面的所述凸部的所述线圈串联连接,
所述线圈诱导部的从所述抵接面的凹陷量为所述导线的外径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保持部件的外周面由两个所述侧面对构成,
当将构成两个所述侧面对中的一个所述侧面对的一对所述侧面分别作为第一侧面,将构成另一个所述侧面对的一对所述侧面分别作为第二侧面,将卷绕于所述第一侧面的所述凸部的所述线圈作为第一线圈,将卷绕于所述第二侧面的所述凸部的所述线圈作为第二线圈,将两个所述第一线圈串联连接的连接线作为第一连接线,将两个所述第二线圈串联连接的连接线作为第二连接线时,在一对所述第二侧面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二侧面形成有用于穿绕所述第一连接线的所述线圈诱导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线以通过形成于一对所述第二侧面中的一个所述第二侧面的所述线圈诱导部的方式进行穿绕,
所述第二连接线沿着两个所述第一线圈中的一个所述第一线圈的外周面穿绕。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诱导部具备配置有所述第一连接线的一部分的线圈诱导槽,
所述线圈诱导槽沿着一对所述第二侧面中的一个所述第二侧面的所述凸部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保持部件形成为筒状,
在所述一对所述第二侧面中的一个所述第二侧面,以和所述线圈诱导槽连接的方式形成引导部,所述引导部用于将所述第一连接线从形成为筒状的所述线圈保持部件的轴向的一侧朝向另一侧引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线圈保持部件形成有缠绕有所述导线的端部的四个捆扎部,
从形成为筒状的所述线圈保持部件的所述轴向观察时的所述线圈保持部件的外周面的形状为大致矩形,
所述四个捆扎部中的各个从在所述轴向观察时的所述线圈保持部件的外周面的四角分别朝与所述轴向正交的方向突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四个捆扎部的顶端的外形比所述四个捆扎部的基端的外形大,
所述四个捆扎部的顶端侧成为防止缠绕于所述四个捆扎部的所述导线的端部朝向所述四个捆扎部的顶端侧脱落的脱落防止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
当将所述轴向的一侧作为第一方向侧时,所述线圈单元具备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固定于所述线圈保持部件的所述第一方向侧的端面,并且所述电路板通过锡焊而固定有缠绕于所述四个捆扎部的所述导线的端部,
所述四个捆扎部形成于所述线圈保持部件的所述第一方向侧。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四个捆扎部中的一个捆扎部发挥引导所述第二连接线的功能。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保持部件形成为筒状,
在所述第一侧面的所述线圈保持部件的周向上的至少一端侧形成有,用于将所述第二连接线从形成为筒状的所述线圈保持部件的轴向的一侧朝向另一侧引导的引导部,
在所述第二侧面的所述线圈保持部件的周向上的至少一端侧形成有,用于将所述第一连接线从形成为筒状的所述线圈保持部件的所述轴向的所述一侧朝向所述另一侧引导的引导部。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保持部件形成为筒状,
在所述线圈保持部件形成有缠绕有所述导线的端部的四个捆扎部,
从形成为筒状的所述线圈保持部件的轴向观察时的所述线圈保持部件的外周面的形状为大致矩形,
所述四个捆扎部中的各个从在所述轴向观察时的所述线圈保持部件的外周面的四角分别朝与所述轴向正交的方向突出。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
当将所述轴向的一侧作为第一方向侧时,所述线圈单元具备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固定于所述线圈保持部件的所述第一方向侧的端面,并且所述电路板通过锡焊而固定有缠绕于所述四个捆扎部的所述导线的端部,
所述四个捆扎部形成于所述线圈保持部件的所述第一方向侧。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保持部件形成为,从所述线圈保持部件的轴向观察时所述线圈保持部件的外周面的形状为大致矩形的筒状,
分别在所述一对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一对所述第二侧面,形成能穿绕所述第一连接线的所述线圈诱导部,
并且所述线圈诱导部包括能配置所述第一连接线的线圈诱导槽,
所述线圈诱导槽分别沿着所述一对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一对所述第二侧面的所述凸部形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线以通过形成于一对所述第二侧面中的一个所述第二侧面的所述线圈诱导部以及所述线圈诱导槽的方式进行穿绕,
所述第二连接线沿着两个所述第一线圈中的一个所述第一线圈的外周面穿绕。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侧面的所述线圈保持部件的周向上的至少一端侧形成有,用于将所述第二连接线从形成为筒状的所述线圈保持部件的所述轴向的一侧朝向另一侧引导的引导部,
在所述第二侧面的所述线圈保持部件的周向上的至少一端侧形成有,用于将所述第一连接线从形成为筒状的所述线圈保持部件的所述轴向的所述一侧朝向所述另一侧引导的引导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线圈保持部件形成有缠绕有所述导线的端部的四个捆扎部,
所述四个捆扎部中的各个从在所述轴向观察时的所述线圈保持部件的外周面的四角分别朝与所述轴向正交的方向突出。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
当将所述轴向的一侧作为第一方向侧时,所述线圈单元具备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固定于所述线圈保持部件的所述第一方向侧的端面,并且所述电路板通过锡焊而固定有缠绕于所述四个捆扎部的所述导线的各个端部,
所述四个捆扎部形成于所述线圈保持部件的所述第一方向侧。
18.一种拍摄用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单元;
摄像头模块,所述摄像头模块具有透镜以及拍摄元件并固定于所述线圈保持部件;
支承体,所述支承体将所述线圈单元保持为能够摆动;以及
驱动用磁铁,所述驱动用磁铁固定于所述支承体并与所述线圈相向配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拍摄用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保持部件的外周面由两个所述侧面对构成,
当将构成两个所述侧面对中的一个所述侧面对的一对所述侧面分别作为第一侧面,将构成另一个所述侧面对的一对所述侧面分别作为第二侧面,将卷绕于所述第一侧面的所述凸部的所述线圈作为第一线圈,将卷绕于所述第二侧面的所述凸部的所述线圈作为第二线圈,将两个所述第一线圈串联连接的连接线作为第一连接线,将两个所述第二线圈串联连接的连接线作为第二连接线时,在一对所述第二侧面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二侧面形成有用于穿绕所述第一连接线的所述线圈诱导部,
所述第一连接线以通过形成于一对所述第二侧面中的一个所述第二侧面的所述线圈诱导部的方式进行穿绕,
所述第二连接线沿着两个所述第一线圈中的一个所述第一线圈的外周面穿绕。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拍摄用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诱导部包括配置有所述第一连接线的一部分的线圈诱导槽,
所述线圈诱导槽沿着一对所述第二侧面中的一个所述第二侧面的所述凸部形成。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拍摄用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保持部件形成为筒状,
在所述第一侧面的所述线圈保持部件的周向上的至少一端侧形成有,用于将所述第二连接线从形成为筒状的所述线圈保持部件的轴向的一侧朝向另一侧引导的引导部,
在所述第二侧面的所述线圈保持部件的周向上的至少一端侧形成有,用于将所述第一连接线从形成为筒状的所述线圈保持部件的所述轴向的所述一侧朝向所述另一侧引导的引导部。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拍摄用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保持部件形成为筒状,
在所述线圈保持部件形成有缠绕有所述导线的端部的四个捆扎部,
从形成为筒状的所述线圈保持部件的所述轴向观察时的所述线圈保持部件的外周面的形状为大致矩形,
所述四个捆扎部中的各个从在所述轴向观察时的所述线圈保持部件的外周面的四角分别朝与所述轴向正交的方向突出。
23.一种拍摄用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单元;
摄像头模块,所述摄像头模块具有透镜以及拍摄元并固定于所述线圈保持部件;
支承体,所述支承体将所述线圈单元保持为能够摆动;
驱动用磁铁,所述驱动用磁铁固定于所述支承体并与所述线圈相向配置;以及
电路板,对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进行通电,
所述线圈保持部件形成为筒状,
在所述线圈保持部件形成有缠绕有所述导线的端部的四个捆扎部,
从形成为筒状的所述线圈保持部件的轴向观察时的所述线圈保持部件的外周面的形状为大致矩形,
所述四个捆扎部中的各个从在所述轴向观察时的所述线圈保持部件的外周面的四角分别朝与所述轴向正交的方向突出,
当将所述轴向的一侧作为第一方向侧时,所述四个捆扎部形成于所述线圈保持部件的所述第一方向侧,
所述电路板固定于所述线圈保持部件的所述第一方向侧的端面,并且所述电路板通过锡焊而固定有缠绕于所述四个捆扎部的所述导线的各个端部,
所述线圈保持部件具备限制部,所述限制部配置于所述线圈的所述第一方向侧并限制所述摄像头模块的摆动范围。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拍摄用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四个捆扎部的顶端的外形比所述四个捆扎部的基端的外形大,
所述四个捆扎部的顶端侧成为防止缠绕于所述四个捆扎部的所述导线的端部朝向所述四个捆扎部的顶端侧脱落的脱落防止部。
CN201710472688.7A 2016-06-22 2017-06-20 线圈单元以及拍摄用光学装置 Active CN1075262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23303A JP6677586B2 (ja) 2016-06-22 2016-06-22 コイルユニットおよび撮影用光学装置
JP2016-123303 2016-06-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26229A true CN107526229A (zh) 2017-12-29
CN107526229B CN107526229B (zh) 2020-06-02

Family

ID=606778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72688.7A Active CN107526229B (zh) 2016-06-22 2017-06-20 线圈单元以及拍摄用光学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057474B2 (zh)
JP (1) JP6677586B2 (zh)
CN (1) CN107526229B (zh)
TW (1) TWI71106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52065A (zh) * 2019-03-28 2020-10-09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WO2022105577A1 (zh) * 2020-11-19 2022-05-27 上海比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抖动校正机构、摄像头及摄像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618376B1 (ko) * 2016-12-28 2023-12-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학 이미지 안정화 기능을 제공하는 카메라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JP7016666B2 (ja) * 2017-10-20 2022-02-07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コイル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JP6951980B2 (ja) * 2018-01-29 2021-10-20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重心位置調整部材を備える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の重心位置調整部材の固定方法
US11442287B2 (en) * 2018-11-30 2022-09-13 Nidec Sankyo Corporation Optical unit
TWI718900B (zh) 2019-09-19 2021-02-11 大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鏡頭模組與電子裝置
CN110850661A (zh) * 2019-12-25 2020-02-28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OIS马达及基于滚珠的四轴的Tilt OIS防抖结构
KR102254906B1 (ko) * 2020-01-23 2021-05-25 니혼 덴산 산쿄 가부시키가이샤 보정 기능을 구비한 광학 유닛
KR102380841B1 (ko) * 2020-09-18 2022-03-31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KR102435752B1 (ko) * 2020-09-28 2022-08-24 주식회사 엠씨넥스 자동 초점 조정 및 흔들림 방지 기능을 구비한 카메라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006522A (ja) * 2012-05-31 2014-01-16 Nidec Sankyo Corp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CN104317032A (zh) * 2014-11-05 2015-01-28 爱佩仪光电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有利于生产的微型移轴式光学防抖音圈马达结构及装配方法
CN105278207A (zh) * 2014-05-28 2016-01-27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线圈单元、驱动机构、绕线装置以及绕线方法
CN105607213A (zh) * 2014-11-14 2016-05-25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透镜移动装置
US20160231641A1 (en) * 2013-09-25 2016-08-11 Nidec Sankyo Corporation Optical unit with shake correction func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35502B2 (en) * 2011-02-07 2015-05-19 Lg Innotek Co., Ltd. Multifunctional voice coil motor
KR101349524B1 (ko) * 2012-06-29 2014-01-09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KR102089429B1 (ko) * 2012-12-12 2020-03-17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JP6077939B2 (ja) * 2013-05-30 2017-02-08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6143622B2 (ja) * 2013-09-25 2017-06-07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6255290B2 (ja) * 2014-03-27 2017-12-27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における共振防止方法、および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6407022B2 (ja) * 2014-12-26 2018-10-17 サントリ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焙煎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006522A (ja) * 2012-05-31 2014-01-16 Nidec Sankyo Corp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US20160231641A1 (en) * 2013-09-25 2016-08-11 Nidec Sankyo Corporation Optical unit with shake correction function
CN105278207A (zh) * 2014-05-28 2016-01-27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线圈单元、驱动机构、绕线装置以及绕线方法
CN104317032A (zh) * 2014-11-05 2015-01-28 爱佩仪光电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有利于生产的微型移轴式光学防抖音圈马达结构及装配方法
CN105607213A (zh) * 2014-11-14 2016-05-25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透镜移动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52065A (zh) * 2019-03-28 2020-10-09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CN111752065B (zh) * 2019-03-28 2022-03-08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US11493779B2 (en) 2019-03-28 2022-11-08 Nidec Sankyo Corporation Optical unit with shake correction function
WO2022105577A1 (zh) * 2020-11-19 2022-05-27 上海比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抖动校正机构、摄像头及摄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26229B (zh) 2020-06-02
JP6677586B2 (ja) 2020-04-08
US10057474B2 (en) 2018-08-21
US20170374247A1 (en) 2017-12-28
TWI711061B (zh) 2020-11-21
JP2017227745A (ja) 2017-12-28
TW201801102A (zh) 2018-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26229A (zh) 线圈单元以及拍摄用光学装置
JP6572028B2 (ja) コイルユニットおよび撮影用光学装置
CN105278207B (zh) 线圈单元及驱动机构
CN104808307B (zh) 透镜驱动装置
CN110361908A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US20190361262A1 (en) Photographing optical device
TW201602674A (zh) 透鏡驅動裝置、照相機模組、及照相機搭載裝置
CN107407788A (zh) 透镜驱动装置及包括该透镜驱动装置的摄像装置模块
WO2010067550A1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6691001B2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CN207802158U (zh) 防抖结构、防抖系统及具有其的摄像装置
TWI649595B (zh) 透鏡驅動裝置
CN113055554B (zh) 一种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US11057548B2 (en) Coil unit,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photographing optical device
TWI533073B (zh) 具有線路溝槽結構的鏡頭驅動裝置
JP6122352B2 (ja) 撮影用光学装置
JP5939839B2 (ja) 光学装置
CN106464859B (zh) 相机模块和包括该相机模块的移动终端
CN109643006A (zh) 透镜驱动装置
KR102357305B1 (ko) 렌즈 구동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