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19429B - 具有改善脾胃和促进通便排毒功能的中药组合物及制法 - Google Patents

具有改善脾胃和促进通便排毒功能的中药组合物及制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19429B
CN107519429B CN201710885233.8A CN201710885233A CN107519429B CN 107519429 B CN107519429 B CN 107519429B CN 201710885233 A CN201710885233 A CN 201710885233A CN 107519429 B CN107519429 B CN 1075194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ight
parts
chinese medicine
medicine composition
rhizoma atractylod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8523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19429A (zh
Inventor
傅金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yuan Jiangxi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yuan Jiangxi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yuan Jiangxi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yuan Jiangxi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88523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519429B/zh
Publication of CN1075194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194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194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194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48Fabaceae or Leguminosae (Pea or Legume family); Caesalpiniaceae; Mimosaceae; Papilionaceae
    • A61K36/481Astragalus (milkvetch)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5/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reaction products thereof with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 A61K35/56Materials from animals other than mammals
    • A61K35/57Birds; Materials from birds, e.g. eggs, feathers, egg white, egg yolk or endothelium corneum gigeriae galli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28Asteraceae or Compositae (Aster or Sunflower family), e.g. chamomile, feverfew, yarrow or echinacea
    • A61K36/284Atractylo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36Caryophyllaceae (Pink family), e.g. babysbreath or soapwor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75Rutaceae (Rue family)
    • A61K36/752Citrus, e.g. lime, orange or lem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88Liliopsida (monocotyledons)
    • A61K36/899Poaceae or Gramineae (Grass family), e.g. bamboo, corn or sugar cane
    • A61K36/8998Hordeum (barle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06Organic compounds, e.g. natural or synthetic hydrocarbons, polyolefins, mineral oil, petrolatum or ozokerite
    • A61K47/26Carbohydrates, e.g. sugar alcohols, amino sugars, nucleic acids, mono-, di- or oligo-saccharides; Derivatives thereof, e.g. polysorbates, sorbitan fatty acid esters or glycyrrhiz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0087Galenical forms not covered by A61K9/02 - A61K9/7023
    • A61K9/0095Drinks; Beverages; Syrups; Compositions for reconstitution thereof, e.g. powders or tablets to be dispersed in a glass of water; Veterinary drench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atural Medicines & Medicinal Plant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Myc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Botany (AREA)
  • Alternative & Traditional Medicine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具有改善脾胃和促进通便排毒功能的中药组合物及制法。具体的说,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其由黄芪6重量份、太子参3~9重量份、白术2.5~7.5重量份、陈皮2~6重量份、麦芽2~6重量份、鸡内金2~6重量份以及任选的药用辅料制成。本发明还涉及该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以及这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用于改善脾胃和/或促进通便排毒和/或促进消化和/或增强免疫力的产品中的用途。本发明提供的可称之为黄芪太子参口服液的中药组合物具有显著的改善脾胃和/或促进通便排毒和/或促进消化和/或增强免疫力的功效。另外,本发明中药组合物还具有优异的药学理化性质例如优异的物理稳定性和/或化学稳定性。

Description

具有改善脾胃和促进通便排毒功能的中药组合物及制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健康产品领域,涉及一种具有改善脾胃和促进通便排毒功能的中药组合物,还涉及该中药组合物的制备工艺,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改善脾胃功能、促进通便排毒、促进消化、消除消化不良、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功能的可称之为黄芪太子参口服液的中药组合物,以及它们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消化不良是一种由胃动力障碍所引起的疾病,也包括为蠕动不好的胃轻瘫和食道反流病。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很多,包括胃和十二指肠部位的慢性炎症,是食管、胃十二指肠的正常蠕动功能失调。患者的精神不愉快、长期闷闷不乐或突然受到猛烈的刺激等,均可引起,到医院检查,除胃镜下能见到轻微胃炎外,其他检查,如B超、钡餐X光造影及血液生化检查等,都不能检出不正常的表现,这种不适就称之为消化不良。
免疫是指机体对外来异物的一种反应,是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的物质,并对非己异物加也排斥和清除,以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稳定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反应,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已发现营养不良与感染有关,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免疫系统,合理营养是维持正常免疫功能的重要条件,当机体某些营养缺乏,生理功能及生化指标尚属正常时,免疫功能已表现出各种异常变化,如胸腺、脾脏等淋巴器官的组织形态结构,免疫活性细胞的数量、分布、功能等,都会发生改变,营养与免疫是基础营养学研究的一个非常活跃的领域,一般人都知道免疫力低下,易患各种疾病,因为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各种病原微生物都很容易侵入到体内,从而罹患各种感染性疾病,免疫力过低会损伤健康,只有维持适度的免疫力才对人体有利。
厌食和消化不良是指少年儿童长期食欲不振,食量减少甚至拒食的一种临床觉症状,它在不同程度地影响小儿生长发充、免疫功能,近年来在我国的发民引起家长及医学界的广泛重视。主要表现为热量不足、营养缺乏、消化不良,排便习习惯改变等。其原因为,未充分咀嚼,进食过多,进食同时饮用了大量的汤水,进食过晚,心理压力,低胃酸或消化酶分泌过活。国为我国独生子女多,因家长的偏爱对少年儿童采取不适当的态度,可导致厌食和消化不良,严重影响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
因此,研究一种具有促进消化、增强免疫力等保健功能,以及具有改善脾胃和促进通便排毒功能的产品,这是临床是迫切需要的,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迫切需要努力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改善脾胃、促进通便排毒、促进消化、增强免疫力的方法,或者提供一种新的能够改善脾胃、促进通便排毒、促进消化、增强免疫力的药品或者健康制品,以提供于有需求的人群。本发明人已经出人意料的发现,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特别是通过本发明方法制备得到的中药组合物,能够满足人们的上述需求。
为此,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中药组合物,其由黄芪、太子参、白术、陈皮、麦芽、鸡内金以及任选的药用辅料制成。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中药组合物,其由黄芪6重量份、太子参3~9重量份、白术2.5~7.5重量份、陈皮2~6重量份、麦芽2~6重量份、鸡内金2~6重量份以及任选的药用辅料制成。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中药组合物,其由黄芪6重量份、太子参4~8重量份、白术3~7重量份、陈皮2.5~5.5重量份、麦芽2.5~5.5重量份、鸡内金2.5~5.5重量份以及任选的药用辅料制成。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中药组合物,其由黄芪6重量份、太子参5~7重量份、白术3.5~6.5重量份、陈皮3~5重量份、麦芽3~5重量份、鸡内金3~5重量份以及任选的药用辅料制成。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中药组合物,其由黄芪6重量份、太子参5.5~6.5重量份、白术4~6重量份、陈皮3.5~4.5重量份、麦芽3.5~4.5重量份、鸡内金3.5~4.5重量份以及任选的药用辅料制成。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中药组合物,其由黄芪6重量份、太子参6重量份、白术5重量份、陈皮4重量份、麦芽4重量份、鸡内金4重量份以及任选的药用辅料制成。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中药组合物,其为口服液形式的液体药剂。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中药组合物,其为口服液形式的液体药剂,其制备每100ml使用的黄芪药材量为4~8g。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中药组合物,其为口服液形式的液体药剂,其制备每100ml使用的黄芪药材量为5~7g。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中药组合物,其为口服液形式的液体药剂,其制备每100ml使用的黄芪药材量为6g。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中药组合物,其中所述药用辅料包括调味剂。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的调味剂是甜味剂,例如阿司巴坦、安赛蜜、糖精钠、蔗糖(例如白砂糖)等。这些甜味剂的用量根据其具体使用品种以及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经验可以容易的确定,例如阿司巴坦、安赛蜜、糖精钠等的量通常为0.05%~1%,特别是例如0.1%,例如蔗糖(例如白砂糖)可以占本发明中药组合物重量的5~25%,例如10~20%,例如10%、12%、15%、20%。特别是还可以根据不同使用人群的偏好等因素决定甜味剂的用量以获得产品的期待甜度,这种甜味剂用量的选择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而且它们的种类和用量并不会影响产品的理化性质。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中药组合物,其为口服液形式的液体药剂,其由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得:
(1)取配方量的陈皮、麦芽、鸡内金粉碎成粗粉,加水(1~3倍量)浸泡2~4小时,过滤,滤液备用;
(2)上一步骤所得药渣与处方量的黄芪、太子参、白术加5~7倍量的水煎煮1~3小时,过滤,滤液备用;所得药渣加5~7倍量的水煎煮1~3小时,过滤,滤液备用;
(3)合并上述三种滤液,在60~80℃温度下减压浓缩至药液与药材的重量比为(0.8~1.2):1,加乙醇(例如浓度大于等于90%或者大于等于95%的乙醇)至含醇量达55~65%(例如至含醇量达60%),静置20~30小时,取上清液,过滤,得滤液;
(4)在60~80℃温度下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成清膏,备用;
(5)将所得清膏任选的加入药用辅料,制成中药组合物。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中药组合物,其为口服液形式的液体药剂,其由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得:
(1)取配方量的陈皮、麦芽、鸡内金粉碎成粗粉,加水(1~3倍量)浸泡2~4小时,过滤,滤液备用;
(2)上一步骤所得药渣与处方量的黄芪、太子参、白术加5~7倍量的水煎煮1~3小时,过滤,滤液备用;所得药渣加5~7倍量的水煎煮1~3小时,过滤,滤液备用;
(3)合并上述三种滤液,在60~80℃温度下减压浓缩至药液与药材的重量比为(0.8~1.2):1,加乙醇(例如浓度大于等于90%或者大于等于95%的乙醇)至含醇量达55~65%(例如至含醇量达60%),静置20~30小时,取上清液,过滤,得滤液;
(4)在60~80℃温度下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成清膏,备用;
(5)向所得清膏中加入药用辅料,制成中药组合物。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中药组合物,其为口服液形式的液体药剂,其每100ml使用的黄芪药材量为4~8g(例如所述药用辅料包括蔗糖),其由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得:
(1)取配方量的陈皮、麦芽、鸡内金粉碎成粗粉,加水(1~3倍量)浸泡2~4小时,过滤,滤液备用;
(2)上一步骤所得药渣与处方量的黄芪、太子参、白术加5~7倍量的水煎煮1~3小时,过滤,滤液备用;所得药渣加5~7倍量的水煎煮1~3小时,过滤,滤液备用;
(3)合并上述三种滤液,在60~80℃温度下减压浓缩至药液与药材的重量比为(0.8~1.2):1,加乙醇(例如浓度大于等于90%或者大于等于95%的乙醇)至含醇量达55~65%(例如至含醇量达60%),静置20~30小时,取上清液,过滤,得滤液;
(4)在60~80℃温度下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成清膏,备用;
(5)向所得清膏中加入预先用水配制的蔗糖溶液,加水定容至规定量,过滤,制成口服液形式的中药组合物。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中药组合物,其中所述药用辅料还包括枸橼酸钠和山梨醇。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药材黄芪和枸橼酸钠的重量比为6:0.05。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药材黄芪和山梨醇的重量比为6:0.25。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枸橼酸钠和山梨醇是在步骤(3)所得滤液中添加的。
进一步的,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制备中药组合物例如本发明第一方面任一实施方案所述中药组合物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中药组合物,其为口服液形式的液体药剂,其由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得:
(1)取配方量的陈皮、麦芽、鸡内金粉碎成粗粉,加水(1~3倍量)浸泡2~4小时,过滤,滤液备用;
(2)上一步骤所得药渣与处方量的黄芪、太子参、白术加5~7倍量的水煎煮1~3小时,过滤,滤液备用;所得药渣加5~7倍量的水煎煮1~3小时,过滤,滤液备用;
(3)合并上述三种滤液,在60~80℃温度下减压浓缩至药液与药材的重量比为(0.8~1.2):1,加乙醇(例如浓度大于等于90%或者大于等于95%的乙醇)至含醇量达55~65%(例如至含醇量达60%),静置20~30小时,取上清液,过滤,得滤液;
(4)在60~80℃温度下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成清膏,备用;
(5)将所得清膏任选的加入药用辅料,制成中药组合物。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方法,其药材比例为:黄芪6重量份、太子参3~9重量份、白术2.5~7.5重量份、陈皮2~6重量份、麦芽2~6重量份、鸡内金2~6重量份。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方法,其药材比例为:黄芪6重量份、太子参4~8重量份、白术3~7重量份、陈皮2.5~5.5重量份、麦芽2.5~5.5重量份、鸡内金2.5~5.5重量份。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方法,其药材比例为:黄芪6重量份、太子参5~7重量份、白术3.5~6.5重量份、陈皮3~5重量份、麦芽3~5重量份、鸡内金3~5重量份。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方法,其药材比例为:黄芪6重量份、太子参5.5~6.5重量份、白术4~6重量份、陈皮3.5~4.5重量份、麦芽3.5~4.5重量份、鸡内金3.5~4.5重量份。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方法,其药材比例为:黄芪6重量份、太子参6重量份、白术5重量份、陈皮4重量份、麦芽4重量份、鸡内金4重量份。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方法,所述中药组合物为口服液形式的液体药剂。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方法,所述中药组合物为口服液形式的液体药剂,其制备每100ml使用的黄芪药材量为4~8g。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方法,所述中药组合物为口服液形式的液体药剂,其制备每100ml使用的黄芪药材量为5~7g。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方法,所述中药组合物为口服液形式的液体药剂,其制备每100ml使用的黄芪药材量为6g。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方法,所述中药组合物中所述药用辅料包括调味剂。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的调味剂是甜味剂,例如阿司巴坦、安赛蜜、糖精钠、蔗糖(例如白砂糖)等。这些甜味剂的用量根据其具体使用品种以及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经验可以容易的确定,例如阿司巴坦、安赛蜜、糖精钠等的量通常为0.05%~1%,特别是例如0.1%,例如蔗糖(例如白砂糖)可以占本发明中药组合物重量的5~25%,例如10~20%,例如10%、12%、15%、20%。特别是还可以根据不同使用人群的偏好等因素决定甜味剂的用量以获得产品的期待甜度,这种甜味剂用量的选择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而且它们的种类和用量并不会影响产品的理化性质。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方法,所述中药组合物为口服液形式的液体药剂,所述药用辅料是蔗糖。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方法,所述中药组合物为口服液形式的液体药剂(例如所述药用辅料包括蔗糖),制备中药组合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取配方量的陈皮、麦芽、鸡内金粉碎成粗粉,加水(1~3倍量)浸泡2~4小时,过滤,滤液备用;
(2)上一步骤所得药渣与处方量的黄芪、太子参、白术加5~7倍量的水煎煮1~3小时,过滤,滤液备用;所得药渣加5~7倍量的水煎煮1~3小时,过滤,滤液备用;
(3)合并上述三种滤液,在60~80℃温度下减压浓缩至药液与药材的重量比为(0.8~1.2):1,加乙醇(例如浓度大于等于90%或者大于等于95%的乙醇)至含醇量达55~65%(例如至含醇量达60%),静置20~30小时,取上清液,过滤,得滤液;
(4)在60~80℃温度下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成清膏,备用;
(5)向所得清膏中加入药用辅料,制成中药组合物。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方法,所述中药组合物为口服液形式的液体药剂,其每100ml使用的黄芪药材量为4~8g(例如所述药用辅料包括蔗糖),制备中药组合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取配方量的陈皮、麦芽、鸡内金粉碎成粗粉,加水(1~3倍量)浸泡2~4小时,过滤,滤液备用;
(2)上一步骤所得药渣与处方量的黄芪、太子参、白术加5~7倍量的水煎煮1~3小时,过滤,滤液备用;所得药渣加5~7倍量的水煎煮1~3小时,过滤,滤液备用;
(3)合并上述三种滤液,在60~80℃温度下减压浓缩至药液与药材的重量比为(0.8~1.2):1,加乙醇(例如浓度大于等于90%或者大于等于95%的乙醇)至含醇量达55~65%(例如至含醇量达60%),静置20~30小时,取上清液,过滤,得滤液;
(4)在60~80℃温度下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成清膏,备用;
(5)向所得清膏中加入预先用水配制的蔗糖溶液,加水定容至规定量,过滤,制成口服液形式的中药组合物。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中药组合物,其中所述药用辅料还包括枸橼酸钠和山梨醇。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药材黄芪和枸橼酸钠的重量比为6:0.05。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药材黄芪和山梨醇的重量比为6:0.25。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枸橼酸钠和山梨醇是在步骤(3)所得滤液中添加的。
进一步的,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本发明第一方面任一实施方案所述中药组合物或者本发明第二方面任一实施方案所述方法制得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用于改善脾胃和/或促进通便排毒和/或促进消化和/或增强免疫力的产品中的用途。
根据本发明任一方面的任一实施方案,其中所述中药组合物具有如本发明任一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配方。
根据本发明任一方面的任一实施方案,其中所中药组合物具有如本发明任一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配方和制法。
在本发明上述制备方法的步骤中,虽然其描述的具体步骤在某些细节上或者语言描述上与下文具体实施方式部分的制备例中所描述的步骤有所区别,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全文的详细公开完全可以概括出以上所述方法步骤。
本发明的任一方面的任一实施方案,可以与其它实施方案进行组合,只要它们不会出现矛盾。此外,在本发明任一方面的任一实施方案中,任一技术特征可以适用于其它实施方案中的该技术特征,只要它们不会出现矛盾。下面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发明所引述的所有文献,它们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并且如果这些文献所表达的含义与本发明不一致时,以本发明的表述为准。此外,本发明使用的各种术语和短语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一般含义,即便如此,本发明仍然希望在此对这些术语和短语作更详尽的说明和解释,提及的术语和短语如有与公知含义不一致的,以本发明所表述的含义为准。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采用黄芪、太子参、白术、陈皮、麦芽、鸡内金六味中药制成。
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unge.),又名绵芪。主根肥厚,木质,常分枝,灰白色。茎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细棱,被白色柔毛。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产于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黄芪的药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但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期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者,均须禁服。由于长期大量采挖,近几年来野生黄芪的数量急剧减少,有趋于绝灭的危险。为此确定该植物为渐危种,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黄芪性甘,味温,归肺、脾、肝、肾经。
黄芪的药用价值包括:1、表虚自汗:多用于体虚表弱所致的自汗。如表气不固,而汗出,用黄芪配白术、防风治之,久服必效。方如玉屏风散;也可配浮小麦、麻黄根等。2、阴虚盗汗:可与生地、麦冬等滋阴药同用。3、急性肾炎水肿:用于阳气不足所致的虚性水肿,并常与防已、茯苓、白术等合而用,方如防己黄芪汤。4、慢性肾炎水肿、脾肾虚:常与党参、白术、茯苓同用。5、阳气虚弱:用于疮疡久不溃破而内陷,有促进溃破及局限作用。痈疽久不穿头,常与穿山甲、皂角刺、当归、川芎同用。6、疮疡溃破:久不收口,有生肌收口之作用,常配银花、皂刺、地丁等。脓液清洗,与党参、肉桂等同用。7、肺气虚证:咳喘日久,气短神疲,痰雍于肺无力咯出。常配伍紫菀、款冬等,温肺定喘,健肺气之品。脾生痰,肺储痰,所以健太阴以祛痰,黄芪补气所以尤善治气虚。8、气虚衰弱:倦怠乏力,或中气下陷、脱肛、子宫脱垂。补气健脾,常与党参、白术等配伍;用于益气升阳而举陷,常与党参、升麻、柴胡、炙甘草等合用。
临床上应用于:1、高血压病;2、缺血性心脏病;3、急性肾小球肾炎;4、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5、银屑病;6、糖尿病;7、慢性鼻炎;8、骨质疏松。
黄芪是百姓经常食用的纯天然品,民间流传着“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顺口溜,意思是说经常用黄芪同琼珍灵芝煎汤或泡水代茶饮,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黄芪和人参均属补气良药,人参偏重于大补元气,回阳救逆,常用于虚脱、休克等急症,效果较好。而黄芪则以补虚为主,常用于体衰日久、言语低弱、脉细无力者。有些人一遇天气变化就容易感冒,中医称为“表不固”,可用黄芪来固表,常服黄芪可以避免经常性的感冒。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能消除实验性肾炎蛋白尿,增强心肌收缩力,调节血糖含量。黄芪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够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黄芪食用方便,可煎汤,煎膏,浸酒,入菜肴等。
黄芪具有补气及补气生津、补气生血之功效,且常相须为用,能相互增强疗效。但人参作用较强,被誉为补气第一要药,并具有益气救脱、安神增智、补气助阳之功。党参补气之力较为平和,专于补益脾肺之气,兼能补血。黄芪补益元气之力不及人参,但长于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疮生肌、利水退肿,尤宜于脾虚气陷及表虚自汗等证。
黄芪的化学成分方面,主要含苷类、多糖、黄酮、氨基酸、微量元素等。
太子参(学名: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Miq.)Pax),又名孩儿参、童参。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异叶假繁缕的块根,高15-20厘米,块根长纺锤形,白色,稍带灰黄。茎直立,单生,被2列短毛。茎下部叶常1-2对,叶片倒披针形,顶端钝尖,基部渐狭呈长柄状,上部叶2-3对,叶片宽卵形或菱状卵形,长3-6厘米。太子参喜欢生长在温暖湿润的环境,怕高温,分布于华东、华中、华北、东北和西北等地,药材主产于福建、贵州、江苏、山东、安徽等地,目前已被卫生部确定列入“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材名单”。太子参甘、微苦,平。归脾、肺经。体润性和、补气生津。
太子参多年生草本,高15-20cm。地下有肉质直生纺锤形块根,四周疏生须根。茎单一,不分枝,下部带紫色,近方形,上部绿色,圆柱形,有明显膨大的节,光滑无毛。单叶对生;茎下部的叶最小,倒披针形,先端尖,基部渐窄成柄,全缘,向上渐大,在茎顶的叶最大,通常两对密接成4叶轮生状,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9cm,宽2-4.5cm,先端渐尖,基部狭窄成柄,叶背脉上有疏毛,边缘略呈波状。花二型:近地面的花小,为闭锁花.花梗紫色有短柔毛,萼片4,背面紫色,边缘白色而呈薄膜质,无花瓣;茎顶上的花较大而开放,花梗细,长1-2(-4)cm,有短柔毛,花时直立,花后下垂,萼片5,披针形,绿色,背面及边缘有长毛;花瓣5,白色,先端呈浅齿状2裂或钝;雄蕊10;子房卵形,花柱3。蒴果近球形。有少数种子,种子褐色,扁圆形或长圆状肾形,有疣状突起。花期4月,果期5-6月。
太子参的化学成分方面:1、太子参块根脂类中含有棕榈酸(Palmit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1-亚油酸甘油酯(glycerol 1-monoli-nolate),吡咯-2-羧酸-3′-呋喃甲醇酯(3′-furfuryl pyrrole-2-car-boxylate),山萮酸(behenic acid),2-吡咯甲酸(2-minaline),β-谷甾醇(β-sitoserol),另含糖,氨基酸,微量元素[锰(13.4μg/g)等〕和太子参环肽(heterophyllin)A及B。2、根含果糖、淀粉、皂甙。含皂甙、果糖淀粉(35.10%)。又据报道,含游离氨基酸,以精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含量最高,占游离氨基酸的30%-40%,还含有麦芽糖等。近年从中分得三棕榈酸甘油酯、棕榈酸、β-谷甾醇、Δ7-豆甾烯-β-醇、胡萝卜甙,Δ7-豆甾烯-3-β-D-吡喃葡萄糖甙、肌醇-3-甲醚、α-槐糖和蔗糖。
太子参的药理作用:1、用于脾气虚弱、胃阴不足的食少倦怠。能益脾气,养胃阴,常配山药、石斛等同用,但其补益脾气之力不及党参。2、用于气虚津伤的肺虚燥咳及心悸不眠、虚热汗多。能益气生津。治气虚肺燥咳嗽,配北沙参、麦冬等,治气阴两虚的心悸不眠、多汗,配酸枣仁、五味子等。但其补气益阴生津之力,均弱于西洋参。3、对机体具有适应原样作用,即能增强机体对各种有害刺激的防御能力。还可增强人体内的物质代谢
太子参的临床应用:1、(《陕西中草药》)治自汗。太子参9克,浮小麦15克。水煎服。2、(《天目山药用植物志》)主治劳力损伤,神疲乏力,食少纳呆,脉细弱。取太子参15-18克,放入碗中,加黄酒、红塘适量,隔水蒸汁。每天3次,口服,每天1剂。3、清中消痞汤(名医李寿山之方)主治浅表性胃炎、返流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病,症见胃脘痞塞,灼热似痛,似饥不欲食,口干不欲饮,五心烦热,纳呆食少,大便燥秘,舌红少津或光剥龟裂,脉细或数等。太子参15克,麦门冬15克,制半夏7.5克,柴胡6克,生白芍10克,炒栀子7.5克,丹皮7.5克,青皮10克,丹参15克,甘草6克。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20分钟,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200毫升为宜,每日服1剂,早晚分服,饭前或饭后两小时温服。视病情连服3剂或6剂停药一天。俟病情稳定或治愈后停药,服药过程中,停服其它中西药物。慢性萎缩性胃炎一般需坚持治疗3个月为一疗程。方中太子参、甘草补中益气,以助脾胃之气阴。
关于太子参的文献论述:1、《本草从新》:大补元气。2、《本草再新》:治气虚肺燥,补脾土,消水肿,化痰止渴。3、《饮片新参》:补脾肺元气,止汗生津,定虚悸。4、《江苏植药志》:治胃弱消化不良,神经衰弱。5、《中药志》:治肺虚咳嗽,脾虚泄泻。6、《陕西中草药》:补气益血,健脾生津。治病后体虚,肺虚咳嗽,脾虚腹泻,小儿虚汗,心悸,口干,不思饮食。
白术,拉丁学名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别名桴蓟,于术,冬白术,淅术,杨桴,吴术,片术、苍术等,属于菊科、苍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喜凉爽气候,以根茎入药,具有多项药用功能。主要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等山区湿地。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医学启源》记载: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安胎。
《神农本草经》记录:白术。味苦温。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一名山蓟,生山谷。
《长沙药解》记录:白术味甘、微苦,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经。补中燥湿,止渴生津,最益脾精,大养胃气,降浊阴而进饮食,善止呕吐,升清阳而消水谷,能医泄利。
白术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土白术健脾,和胃,安胎。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胎动不安。
白术的药理作用包括:1、利尿作用:具有明显而持久的利尿作用,对各种动物如大鼠、兔、狗都有作用。对不麻醉狗静脉注射煎剂0.05~0.25g/kg,尿量增加可达9倍以上,并在用药5小时后仍高于正常;灌胃给药1~3g/kg,尿量较用药前可增加2~6倍,而且多数于用药6~7小时后仍多于正常,白术煎剂和流浸膏1.0g/kg给大鼠静脉注射,兔1.0g/kg灌胃或腹腔注射,均能产生明显而持久的利尿作用。白术不仅增加水的排泄,也促进电解质特别是钠的排出,并且钠的排泄还胜于水的排泄。它也不影响垂体后叶激素的抗利尿作用,因此白术增加水的排泄可能主要不是影响水的主动性重吸收,而是续发于电解质重吸收的减少,既有汞撒利样排泄氯、钠的作用;又有增高尿中二氧化碳容量、pH值以及增加钾排泄,减少铵排泄的醋唑磺胺样的特点。对人的利尿作用有少数试验,不能最后肯定。2、降血糖作用:家兔灌胃煎剂或浸膏,血糖稍有降低。大鼠灌胃煎剂有加速体内葡萄糖的同化因而降低血糖。小鼠内服煎剂有保护肝脏,防止四氯化碳引起的肝糖元减少作用。3、强壮作用:白术煎剂灌胃1mol或6g/kg,能促进小鼠体重增加和增强游泳耐力,白术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对小鼠网状内皮系统呈活化作用,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使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吞噬指数及其溶酶体消化平均较对照组显着增加。在白细胞减少症时,白术有升白作用。白术还能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和自然玫瑰花形成率,促进细胞免疫功能,且IgG明显增高。说明白术有健脾胃、壮身体和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4、抗凝血作用:白术对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白术煎剂0.5g/kg灌胃1~4周,能显着延长大鼠凝血酶元的时间。其作用较双香豆素弱,但较Butadion为强。根的作用比茎强。健康人服用5%根煎剂,每次1汤匙,每天3次,4天后凝血酶元时间及凝血时间均显着延长,停药后10天上述指标恢复到给药前的水平,酒精浸出液也有效果,但维持时间较短。5、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白术有血管扩张作用。对心脏呈抑制作用,剂量过大时可致停博,麻醉犬静脉注射煎剂0.1g/kg,血压轻度下降0.25g/kg时,血压急剧下降,3~4小时内未见恢复。6、抗肿瘤作用:体外试验表明,白术挥发油中之中性油对食管癌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10mcg/ml时,于24小时内可使癌细胞全部脱落。5mcg/ml时,可使大部分癌细胞脱落,残存的小片细胞或散在细胞呈核固缩,核仁模糊不清,泡质多空泡。白术挥发油50~100mg/kg腹腔注射对艾氏腹水癌有显着抑制作用。全身给药时,对实质性实体癌的疗效则报道不一致。对358种植物药、中药单方和复方进行筛选时,白术挥发油对小鼠肉瘤~180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为31~49%)另有报道对S~180,S~37,U~14和W~256,以及白血病模型(L615均无明显作用。近报道,白术对methA肿瘤的中如活性比对照组明显增加,并显着增强MethA肿瘤的迟发性超敏反应,还促进植物血细胞凝集素-P和脂多糖诱导的幼若化反应。7、对胃肠平滑肌的作用:过去报道,白术对胃肠道功能(如胃酸的胃液分泌,推进性肠蠕动等)无影响,亦无抗溃疡、抗炎和镇痛作用,不影响正常体温,对中枢神经系统无明显抑制作用,后者被认为可以作为与苍术相区别的依据。近报道,白术对家兔离体小肠自发活动的影响多不相同,白术能增强兔离体小肠自发性收缩活动,使其收缩幅度加大,白术油抑制肠管的自发运动,或白术对家兔离体小肠的自发运动影响不明显。白术对乙酰胆碱、二氯化钡所致的家兔离体小肠强直性收缩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对加入肾上腺素所致的离体家兔小肠活动的抑制,白术可以拮抗此作用。但亦有报道没有明显的拮抗作用。白术煎剂每天10g(生药/kg连续给小鼠灌胃能明显促进小肠蛋白质的合成。白术提取物50mg和200mg/kg灌胃给药,对动物水浸束缚应激性溃疡,有显着抑制效果。8、抗菌作用:水浸液在试管内对絮状表皮癣菌、星形奴卡氏菌有抑制作用。煎剂对脑膜炎球菌亦有抑制作用。近报道白术煎剂和四君子汤对伤寒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而无杀菌作用。9、促进造血功能:白术煎剂1g/kg,0.2ml/只皮下注射能促进小鼠骨髓红系造血祖细胞(CFU-E)的生长。对于用化学疗法或放射疗法引起的白血球下降,有使其升高的作用。10、促进蛋白质合成:白术煎剂10g/kg灌胃,连续7天,明显促进小鼠小肠蛋白质的合成。11、其它作用:白术对呼吸有短暂的兴奋作用,另外白术对家兔、肠鼠、大鼠和小鼠的子宫平滑肌有明显抑制作用,白术煎剂对小鼠因四氧化碳引起的肝损伤有保护作用。白术乙酸乙酯提取物,大白鼠十二指肠给药,可明显增加胆汁分泌。少量挥发油有镇静作用。
白术的临床应用方面:1、归脾汤(《济生方》)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怔忪健忘,惊悸盗汗,发热体倦,食少不眠,或妇人脾虚气弱,崩中漏下。白术,茯神(去木),黄芪(去芦),龙眼肉,酸枣仁(炒去壳)各30g,人参,木香(不见火)各15g,甘草(炙)7.5g,当归,远志各3g。上咀,每用12g,水1.5盏,生姜5片,枣1枚,煎至七分,去渣,温服,不拘时候。方中白术助人参益气补脾,为臣药。2、白术散(《外台秘要》)治呕吐酸水,结气筑心。白术、茯苓、厚朴各2.4g,桔皮、人参各1.8g,荜茇1.2g,槟榔仁、大黄格3g,吴茱萸1.2g。水煎,分两次服。方中白术配茯苓、人参治脾胃虚弱。3、白术调中汤(《宣明论》)治中寒痞闷急痛,寒湿相搏,吐泻腹痛。白术、茯苓、陈皮、泽泻各15g,干姜、官桂、藿香各0.3g,甘草30g,缩砂仁0.3g。上为末,白汤化蜜少许调下。方中白术配茯苓、泽泻治脾虚湿滞。
白术的化学成份方面:根茎含挥发油,内有α-及β-葎草烯(humu-lene),β-榄香醇(β-elemol),α姜黄烯(α-curcumene),苍术酮(α-tractlone),3β-乙酰氧基苍术酮(3β-acetoxyatractylone),芹子二烯酮[selina-4(14),7(11)-diene-8-one],桉叶醇(eudesmol),棕榈酸(palmiticacid),茅术醇(hinesol),β-芹子烯(β-selinene)等。还含倍半萜内酯化合物:苍术内酯(atractylenolide)-I、-Ⅱ、-Ⅲ及8β-乙氧基苍术内酯-Ⅱ(8β-ethoxyatractylenolide-Ⅱ)。又含多炔类化合物:14-乙酰基-12-千里光酰基-8-顺式折术三醇(14-acetyl-12-senecioyl-2E,8Z,10E-atracetylentriol),14-乙酰基各里光酰基-8-反式白术三醇(14-acetyl-12-senecioyl-2E,8E,10E-atractylentriol),12-千里光光酰基-8-顺式白术三醇(12-senecioyl-2E,8Z,10E-atracetylentriol),12-千里光酰基-8-反式白术三醇(12-senecioyl-2E,8E,10E-atractylentriol),12α-甲基丁酰基-14-乙酰基-8-顺式白术三醇(12α-methylbutyryl-14-acetyl-2E,8Z,10E-atractylentriol),12α-甲基丁酰基-14-乙酰基-8-反式白术三醇(12α-methylbutyryl-14-acetyl-2E,8E,10E-atractylentriol),14α-甲基丁酰基-8-顺式白术三醇(14α-methylbutyryl-2E,8Z,10E-atractylentriol),14α-甲基丁酰基-8-反式白术三醇(14α-methylbutyryl-2E,8E,10E-atractylentriol)。另含东莨菪素(scopoletin),果糖(fructose),菊糖(inulin),具免疫活性的甘露聚糖AM-3,以及天冬氨酸(asparticacid),丝氨酸(serine),谷氨酸(glutamicacid),丙氨酸(alanine),甘氨酸(glycine),缬氨酸(valine),异亮氨酸(isoleucine),亮氨酸(leucine),酪氨酸(tyro-s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赖氨酸(lysine),组氨酸(histi-sine),精氨酸(arginine),脯氨酸(proline)等氨基酸。
陈皮,别名:橘皮、贵老、红皮、黄橘皮、广橘皮、新会皮、柑皮、广陈皮。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果皮。橘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栽培于丘陵、低山地带、江河湖泊沿岸或平原。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区。
陈皮又称橘皮,《纲目》:“橘皮,苦能泻能燥,辛能散,温能和。其治百病,总是取其理气燥湿之功,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脾乃元气知母,肺乃摄气之要,故橘皮为二经气分之要,但随所配而补泻升降也。”《日用本草》:“能散能泻,能温能补,能消膈气,化痰涎,和脾止嗽,通五淋”《本草经疏》:“辛能散,苦能泻,温能通行,则逆气下,呕嗽止,胸中瘕热消矣,脾为运动磨物之脏,气滞则不能消化水谷,为吐逆、霍乱、泄泻等证,苦温能凿脾家之湿,使滞气运行,诸证自疗矣。”《本草汇言》:“味辛善散,故能开气;胃苦开泄,故能行痰;其气温平,善于通达,故能止呕、止咳,健脾和胃者也。东垣曰:夫人以脾胃为主,而治病以调气为先,如欲调气健脾者,橘皮之功居其首焉。”
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橘属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栽培于丘陵、低山地带、江河湖泊沿岸或平原。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区。10至12月果实成熟时,摘下果实,剥取果皮,阴干或通风干燥。橘皮入药以陈久者为良,故名陈皮、贵老。王好古云:“橘皮以色红日久者为佳,故曰红皮、陈皮。”橘皮药材,除上述橘类的果皮外,柑类及甜橙的果皮,有时亦作橘皮使用。陈皮味苦、辛,性温;归肺经、脾经。
陈皮的功效方面:1、用于胸腹胀满等症。橘皮辛散通温,气味芳香,长于理气,能入脾肺,故既能行散肺气壅遏,又能行气宽中,用于肺气拥滞、胸膈痞满及脾胃气滞、脘腹胀满等症。常与木香、枳壳等配伍应用。2、用于湿阻中焦、脘腹痞胀、便溏泄泻,以及痰多咳嗽等症。橘皮苦温燥湿而能健脾行气,故常用于湿阻中焦、脘腹胀闷、便溏苔腻等症,可配伍苍朮、厚朴同用。又善于燥湿化痰,为治湿痰壅肺、痰多咳嗽的常用要药,每与半夏、茯苓同用。3、用于脾虚饮食减少、消化不良,以及恶心呕吐等症。本品燥湿而能健脾开胃,适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消化不良、大便泄泻等症,常与人参、白朮、茯苓等配合应用。因其既能健脾,又能理气,故往往用作补气药之佐使,可使补而不滞,有防止壅遏作胀作用。此外,橘皮又能和中,可治胃失和降、恶心呕吐,若胃寒呕吐,可与生姜同用;胃热呕吐,又可配伍竹茹、黄连等药同用。
陈皮的作用:具理气降逆、调中开胃、燥湿化痰之功。主治脾胃气滞湿阻、胸膈满闷、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呕吐秽逆、二便不利、肺气阻滞、咳嗽痰多,亦治乳痈初起。经多年研究,现已知陈皮具有许多药理作用。1、对消化系统的作用:陈皮所含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的刺激作用,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排除肠管内积气,显示了芳香健胃和驱风下气的效用。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陈皮煎剂、醇提物等能兴奋心肌,但剂量过大时反而出现抑制。另外,它还可使血管产生轻度的收缩,迅速升高血压。陈皮中的果胶对高脂饮食引起的动脉硬化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3、对呼吸系统的作用:陈皮所含挥发油有刺激性被动祛痰作用,使痰液易咯出。陈皮煎剂对支气管有微弱的扩张作用。其醇提物的平喘效价较高。4、对泌尿生殖系统的作用:陈皮煎剂可使肾血管收缩,使尿量减少。5、抗炎作用:陈皮煎剂与维生素C、维生素K并用,能增强消炎作用。
麦芽,中药名。多生长在北方区域,为禾本科植物大麦Hordeurn vulgare L.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的炮制加工品。将麦粒用水浸泡后,保持适宜温、湿度,待幼芽长至约5mm时,晒干或低温干燥。
麦芽具有行气消食,健脾开胃,回乳消胀的功效。用于食积不消,脘腹胀痛,脾虚食少,乳汁郁积,乳房胀痛,妇女断乳,肝郁胁痛,肝胃气痛。
麦芽的功效方面,《药性论》记载:消化宿食,破冷气,去心腹胀满。《日华子本草》记载:温中,下气,开胃,止霍乱,除烦,消痰,破症结,能催生落胎。《医学启源》记载:补脾胃虚,宽肠胃,捣细炒黄色,取面用之。《滇南本草》记载:宽中,下气,止呕吐,消宿食,止吞酸吐酸,止泻,消胃宽膈,并治妇人奶乳不收,乳汁不止。《本草纲目》记载:麦糵、谷芽、粟糵,皆能消导米面诸果食积。观造饧者用之,可以类推。但有积者能消化,无积而久服,则消人元气也,不可不知。若久服者,须同白术诸药兼用,则无害。
麦芽性平,味甘。归脾经、胃经。临床上应用于食积不消、脘腹胀痛、脾虚食少、乳汁郁积、乳房胀痛、妇女断乳。生麦芽健脾和胃通乳,用于脾虚食少、乳汁郁积;炒麦芽行气消食回乳,用于食积不消、妇女断乳;焦麦芽消食化滞,用于食积不消、脘腹胀痛。健胃消食、疏肝和胃宜生用;回乳生用、炒用均可;止泻多炒用。内服:煎汤,用量10~12克,或研末冲服;回乳炒用,用量60克。麦芽具有助消化作用,对胃酸与胃蛋白酶的分泌似有轻度促进作用;降低家兔及正常人血糖;对哺乳期乳腺分泌具有抑乳和催乳双向的作用;能增强豚鼠子宫的紧张和运动,扩张支气管痉挛;有降低血脂、护肝及对放射的防护作用;对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麦芽含淀粉酶、转化糖酶、酯酶、氧化酶、催化酶、纤维二糖酶、龙胆二糖酶、地衣聚糖酶、苦杏仁酶、过氧化异构酶等多种酶。还含大麦芽碱、大麦芽胍碱A、B及葡萄糖苷、禾草碱。又含腺嘌呤,胆碱,甜菜碱,卵磷脂,氨基酸,维生素B、D、E,蔗糖等。另含Q-生育醌、a-生育酚、叶绿醌、白栝楼碱。
鸡内金为雉科动物家鸡Gallusgallusdomesticus Brisson的干燥沙囊内壁。杀鸡后,取出鸡肫,立即剥下内壁,洗净,干燥。别名鸡肶胵里黄皮、鸡肶胵、鸡盹内黄皮、鸡盹皮、鸡黄皮、鸡食皮、鸡合子、鸡中金、化石胆、化骨胆。鸡内金味甘,性寒;归脾、胃、小肠、膀胱经。
主治:消化不良;饮食积滞;呕吐反胃;泄泻下痢;小儿疳积;遗精;遗尿;小便频数;泌尿系结石及胆结石;癥瘕经闭;喉痹乳蛾;牙疳口疮。
鸡内金含胃激素(ventriculin),角蛋白(keratin),微量胃蛋白酶(pepsin),淀粉酶(diastase),多种维生素。出生4-8星期的小鸡砂囊内膜还含有胆汁三烯(bilatriene)和胆绿素的黄色衍生物,并含赖氨酸(lysaine),组氨酸(histidine),精氨酸(arginine),谷氨酸(glutamic acid)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亮氨酸(leucine),苏氨酸(threonine),丝氨酸(serine),甘氨酸(glycine),丙氨酸(methionine),异亮氨酸(isoleucine),酪氨酸(tyros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脯氨酸(proline),色氨酸(tryptophane)等18种氨基酸及铝、钙、铬、钴、铜、铁、镁、锰、钼、铅、锌等微量元素。
鸡内的药理作用:1、对人体胃功能的影响:健康人口服炙鸡内金粉末5g,经45-60分钟,胃液分泌量比对照值增高30-37%,2小时内恢复正常。胃液酸度也明显增高。游离酸或总酸度在服药1小时后一般开始上升,于1-2小时达最高值,以后逐渐下降,3小时后恢复正常。其中游离酸的最高值为0.19-0.24%,比对照值增加32-113%;总酸度的最高值为0.2-0.32%,比正常值增加25-75%。消化力的增强虽较迟缓,但维持时间较久。胃运动机能明显增强,表现在胃运动延长及蠕动波增强,因此胃排空速率加快。鸡内金本身只含微量的胃蛋白酶和淀粉酶,服药后能使胃液的分泌量增加和胃运动增强,认为可能是鸡内金消化吸收后通过体液因素兴奋胃壁的神经肌肉所致。亦有认为是胃激素促进了胃分泌机能。2、加速放射性锶的排泄:鸡内金水煎剂对加速排除放射性锶有一定的作用。其酸提取物效果较煎剂为好,尿中排出的锶比对照高2-3倍,并认为鸡内金中的氯化铵为促进锶排出的有效成分之一。3、鸡内金不同炮制品对小鼠肠胃推进功能的影响:鸡内金生品和不同炮制品:清炒品、砂烫品、醋制品、烘制品灌胃0.2m1/10g对小鼠肠胃推进功能情况并与生理盐水比较。虽各种炮制品的推进功能有增强的趋势,但并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鸡内金的消食作用并不是药物在胃内的局部作用或直接刺激肠胃运动引起的,可能是药物消化后进入血液刺激胃腺分泌增加而起到间接助消化作用。4、抗癌作用:体外试验;鸡内金有抑制肿瘤细胞的作用。口服本品后,胃液分泌量、酸度和消化能力均提高,胃运动加强,排空率加快,催泌作用甚至强于肉粉,作用途经似是经消化吸收后进入血液内,通过体液因素而兴奋胃壁的神经肌肉装置。
鸡内金的临床应用:1、用于饮食积滞,小儿疳积。本品有较强的消食化积作用,并能健运脾胃。广泛用于米面薯芋肉食等各种食滞证。病情较轻者,单用研末服有效。若治食积不化,脘腹胀满,可与山楂,麦芽、青皮等同用。治小儿脾虚疳积,可与白术,山药、使君子等同用。2、用于肾虚遗精、遗尿。治遗精,可与芡实、菟丝子、莲肉等同用。治遗尿,多与桑螵蛸、覆盆子、益智仁等同用。3、本品尚能通淋化石,可用治砂石淋证及胆、肾结石等,多与金钱草同用。4、本品含胃激素、角蛋白、氨基酸以及微量胃蛋白酶、淀粉酶等。口服鸡内金粉后,胃液的分泌量、酸度和消化力均增高,胃运动加强、排空加快。其酸提取液或煎剂能加速从尿中排除放射性锶。5、治疗溃疡病:大黄3g,炮附子、鸡内金各10g,丹参30g,白芍18g,炙甘草6g。谷维素片200mg,痢特灵片2g。将中药焙干后与西药共研极细粉,炼蜜为10丸,每次1丸,每日2次。米汤或温开水送服。恶心者用生姜汤送服。15日为1个疗程。6、治疗扁平疣:鸡内金100g,白米醋300ml,浸泡30个小时后,蘸取药液,涂擦患处。7、治疗小儿厌食症:鸡内金10g,淡全蝎8g。共研极细末,装瓶备用。2岁以下每次0.3g,日服2次;3岁以上每次0.6g,日服2次。连服4天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3天,服药期间禁食生冷油腻食物。8、治疗小儿腹泻:炒车前子、炒鸡内金各30g,共研细末,装瓶备用。用时取药粉适量加蛋清调和如膏状贴于脐中,再用纱布和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5次为1个疗程。
鸡内金的文献论述:1、《本草经疏》:肫是鸡之脾,乃消化水谷之所。其气通达大肠、膀胱二经。有热则泄痢遗溺,得微寒之气则热除,而泄痢遗溺自愈矣。烦因热而生,热去故烦自止也。今世又以之治诸疳疮多效。2、《要药分剂》:小儿疳积病,乃肝脾二经受伤,以致积热为患。鸡肫皮能入肝而除肝热,入脾而消脾积,故后世以此治疳病也。3、《医学衷中参西录》:鸡内金,鸡之脾胃也。中有瓷石、铜、铁皆能消化,其善化瘀积可知。(脾胃)居中焦以升降气化,若有瘀积,气化不能升降,是以易致胀满,用鸡内金为脏器疗法。若再与白术等分并用,为消化瘀积之要药,更为健补脾胃之妙品,脾胃健壮,益能运化药力以消积也。不但能消脾胃之积,无论脏腑何处有积,鸡内金皆能消之,是以男子痃癖,女子症瘕,久久服之,皆能治愈。又凡虚劳之证,其经络多瘀滞,加鸡内金于滋补药中,以化其经络之瘀滞,而病始可愈。至以治室女月信一次未见者,尤为要药。盖以能助归、芍以通经,又能助健补脾胃之药,多进饮食以生血也。4、《神农本草经》:主泄利。5、《名医别录》:主小便利,遗溺,除热止烦。6、《日华子本草》:止泄精,并尿血、崩中、带下、肠风、泻痢。7、《滇南本草》:宽中健脾,消食磨胃。治小儿乳食结滞,肚大筋青,痞积疳积。8、《本草纲目》:治小儿食疟,疗大人(小便)淋漓、反胃,消酒积,主喉闭、乳蛾,一切口疮,牙疳诸疮。9、《本草述》:治消瘅。10、《本经逢原》:治眼目障翳。11、《本草再新》:化痰,理气,利湿。12、《医学衷中参西录》:治痃癖症瘕,通经闭。13、《陆川本草》:生肌收口。治消化性溃疡。
就本发明黄芪太子参口服液的技术效果而言,本发明进行的一些试验,例如高温处置试验可以得到证实。本发明黄芪太子参口服液改善脾胃、促进通便排毒、促进消化、增强免疫力的功能也得以证实。例如,本发明进行如下高温处置试验:将以上各实施例1~10所得口服液,置于40℃温度处放置6个月(可称为高温6月处置),在6个月时观察是否有沉淀物生成,以及上述五种测定目标物含量相对于其0月时的变化。结果显示,6月时,在口服液的性状方面,实施例1~实施例9全部口服液存在不同程度的沉淀物,振摇后呈悬浮状态;而实施例10全部九种口服液均不存在沉淀物,仍然保持澄清溶液状态。在口服液的化学成分变化方面,除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外,其余各测定目标物的含量均相对于该样品0月时无明显变化;但是不同口服液样品在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方面在6月时呈现不同的变化,以6月相对百分含量(相对于0月时的相对百分含量,即6月浓度除以0月浓度再乘以100%所得百分数)表征,实施例1~实施例9全部口服液均在89~91%范围,而实施例10全部口服液均在98~100%范围,显著高于实施例1~实施例9,例如实施例1为90.3%,实施例101为99.6%。在补充的试验即实施例11中,分别参照实施例10,不同的仅是仅在相应步骤添加枸橼酸钠而不加山梨醇,所得口服液经同样的高温6月处置后结果全部口服液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沉淀物,振摇后呈悬浮状态,且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6月相对百分含量均在89~92%范围。在补充的试验即实施例12中,分别参照实施例10,不同的仅是仅在相应步骤添加山梨醇而不加枸橼酸钠,所得口服液经同样的高温6月处置后结果全部口服液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沉淀物,振摇后呈悬浮状态,且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6月相对百分含量均在89~90%范围。在补充的试验即实施例13中,分别参照实施例10,不同的仅是将枸橼酸钠和山梨醇提前到步骤(2)首次煎煮前添加,所得口服液经同样的高温6月处置后结果全部口服液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沉淀物,振摇后呈悬浮状态,且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6月相对百分含量均在88~90%范围。实施例11~实施例13各口服液的其余各种测定目标物在经高温6月处置前后无明显差异。此外,本发明实施例1和实施例101所得两种典型的黄芪太子参口服液在临床上用于改善脾胃、促进通便排毒、促进消化、增强免疫力方面呈现基本上相同的疗效,并且在改善脾胃、促进通便排毒、促进消化、增强免疫力方面均具有显著治疗效果。例如使用实施例1黄芪太子参口服液分别用于120名脾胃不和的儿童以及86名通便不畅的成人,均得到完全治愈。
本发明将黄芪、太子参、白术、陈皮、麦芽、鸡内金组合,制成的口服溶液不但能有效的改善脾胃、促进通便排毒,还具有促进消化、增强免疫力的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描述,然而,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于下述实施例。本领域的专业人员能够理解,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变化和修饰。本发明对试验中所使用到的材料以及试验方法进行一般性和/或具体的描述。虽然为实现本发明目的所使用的许多材料和操作方法是本领域公知的,但是本发明仍然在此作尽可能详细描述。
在以下各实例中,制备组合物时,如未特别说明每次投料以黄芪计不少于6kg,所制得的口服液在最后用玻璃瓶分装,每瓶10ml;但是在下文描述配方时,均以每制备100ml口服液量的中药组合物投料量表示。
在本发明中,制成的呈品服液形式的中药组合物,可以称之为开胃营养口服液;或者由于其中包括黄芪、太子参二种重要药材,亦可称为黄芪太子参口服液。
实施例1:黄芪太子参口服液中药组合物的制备
配方:黄芪6g、太子参6g、白术5g、陈皮4g、麦芽4g、鸡内金4g、白砂糖12g、纯化水适量制成100ml。
制法:
(1)取配方量的陈皮、麦芽、鸡内金粉碎成粗粉,加水(2倍量)浸泡3小时,过滤,滤液备用;
(2)上一步骤所得药渣与处方量的黄芪、太子参、白术加6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过滤,滤液备用;所得药渣加6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过滤,滤液备用;
(3)合并上述三种滤液,在70℃温度下减压浓缩至药液与药材的重量比为1:1,加95%的乙醇至含醇量达60%,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过滤,得滤液;
(4)在70℃温度下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成清膏,备用;
(5)向所得清膏中加入预先用水配制的蔗糖溶液,加水定容至规定量,过滤,制成口服液形式的中药组合物。
实施例2:黄芪太子参口服液中药组合物的制备
配方:黄芪6g、太子参6g、白术5g、陈皮4g、麦芽4g、鸡内金4g、白砂糖12g、纯化水适量制成100ml。
制法:
(1)取配方量的陈皮、麦芽、鸡内金粉碎成粗粉,加水(1倍量)浸泡2小时,过滤,滤液备用;
(2)上一步骤所得药渣与处方量的黄芪、太子参、白术加7倍量的水煎煮3小时,过滤,滤液备用;所得药渣加5倍量的水煎煮3小时,过滤,滤液备用;
(3)合并上述三种滤液,在60~80℃温度下减压浓缩至药液与药材的重量比为0.8:1,加96%乙醇至含醇量达55%,静置20小时,取上清液,过滤,得滤液;
(4)在60℃温度下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成清膏,备用;
(5)向所得清膏中加入预先用水配制的蔗糖溶液,加水定容至规定量,过滤,制成口服液形式的中药组合物。
实施例3:黄芪太子参口服液中药组合物的制备
配方:黄芪6g、太子参6g、白术5g、陈皮4g、麦芽4g、鸡内金4g、白砂糖12g、纯化水适量制成100ml。
制法:
(1)取配方量的陈皮、麦芽、鸡内金粉碎成粗粉,加水(3倍量)浸泡4小时,过滤,滤液备用;
(2)上一步骤所得药渣与处方量的黄芪、太子参、白术加5倍量的水煎煮1小时,过滤,滤液备用;所得药渣加7倍量的水煎煮1小时,过滤,滤液备用;
(3)合并上述三种滤液,在60~80℃温度下减压浓缩至药液与药材的重量比为1.2:1,加98%乙醇至含醇量达65%,静置30小时,取上清液,过滤,得滤液;
(4)在80℃温度下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成清膏,备用;
(5)向所得清膏中加入预先用水配制的蔗糖溶液,加水定容至规定量,过滤,制成口服液形式的中药组合物。
实施例4:黄芪太子参口服液中药组合物的制备
配方:黄芪6g、太子参3g、白术7.5g、陈皮2g、麦芽6g、鸡内金6g、白砂糖10g、纯化水适量制成100ml。
制法:
(1)取配方量的陈皮、麦芽、鸡内金粉碎成粗粉,加水(2倍量)浸泡3小时,过滤,滤液备用;
(2)上一步骤所得药渣与处方量的黄芪、太子参、白术加6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过滤,滤液备用;所得药渣加6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过滤,滤液备用;
(3)合并上述三种滤液,在70℃温度下减压浓缩至药液与药材的重量比为1:1,加95%的乙醇至含醇量达60%,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过滤,得滤液;
(4)在70℃温度下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成清膏,备用;
(5)向所得清膏中加入预先用水配制的蔗糖溶液,加水定容至规定量,过滤,制成口服液形式的中药组合物。
实施例5:黄芪太子参口服液中药组合物的制备
配方:黄芪6g、太子参9g、白术2.5g、陈皮6g、麦芽2g、鸡内金6g、白砂糖20g、纯化水适量制成100ml。
制法:
(1)取配方量的陈皮、麦芽、鸡内金粉碎成粗粉,加水(2倍量)浸泡3小时,过滤,滤液备用;
(2)上一步骤所得药渣与处方量的黄芪、太子参、白术加6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过滤,滤液备用;所得药渣加6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过滤,滤液备用;
(3)合并上述三种滤液,在70℃温度下减压浓缩至药液与药材的重量比为1:1,加95%的乙醇至含醇量达60%,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过滤,得滤液;
(4)在70℃温度下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成清膏,备用;
(5)向所得清膏中加入预先用水配制的蔗糖溶液,加水定容至规定量,过滤,制成口服液形式的中药组合物。
实施例6:黄芪太子参口服液中药组合物的制备
配方:黄芪6g、太子参8g、白术3g、陈皮5.5g、麦芽2.5g、鸡内金5.5g、白砂糖18g、纯化水适量制成116ml。
制法:
(1)取配方量的陈皮、麦芽、鸡内金粉碎成粗粉,加水(2倍量)浸泡3小时,过滤,滤液备用;
(2)上一步骤所得药渣与处方量的黄芪、太子参、白术加6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过滤,滤液备用;所得药渣加6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过滤,滤液备用;
(3)合并上述三种滤液,在70℃温度下减压浓缩至药液与药材的重量比为1:1,加95%的乙醇至含醇量达60%,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过滤,得滤液;
(4)在70℃温度下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成清膏,备用;
(5)向所得清膏中加入预先用水配制的蔗糖溶液,加水定容至规定量,过滤,制成口服液形式的中药组合物。
实施例7:黄芪太子参口服液中药组合物的制备
配方:黄芪6g、太子参4g、白术7g、陈皮2.5g、麦芽5.5g、鸡内金2.5g、白砂糖10g、纯化水适量制成83ml。
制法:
(1)取配方量的陈皮、麦芽、鸡内金粉碎成粗粉,加水(2倍量)浸泡3小时,过滤,滤液备用;
(2)上一步骤所得药渣与处方量的黄芪、太子参、白术加6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过滤,滤液备用;所得药渣加6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过滤,滤液备用;
(3)合并上述三种滤液,在70℃温度下减压浓缩至药液与药材的重量比为1:1,加95%的乙醇至含醇量达60%,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过滤,得滤液;
(4)在70℃温度下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成清膏,备用;
(5)向所得清膏中加入预先用水配制的蔗糖溶液,加水定容至规定量,过滤,制成口服液形式的中药组合物。
实施例8:黄芪太子参口服液中药组合物的制备
配方:黄芪6g、太子参5g、白术6.5g、陈皮3g、麦芽5g、鸡内金3g、阿司巴坦0.1g、纯化水适量制成100ml。
制法:
(1)取配方量的陈皮、麦芽、鸡内金粉碎成粗粉,加水(2倍量)浸泡3小时,过滤,滤液备用;
(2)上一步骤所得药渣与处方量的黄芪、太子参、白术加6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过滤,滤液备用;所得药渣加6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过滤,滤液备用;
(3)合并上述三种滤液,在70℃温度下减压浓缩至药液与药材的重量比为1:1,加95%的乙醇至含醇量达60%,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过滤,得滤液;
(4)在70℃温度下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成清膏,备用;
(5)向所得清膏中加入预先用水配制的蔗糖溶液,加水定容至规定量,过滤,制成口服液形式的中药组合物。
实施例9:黄芪太子参口服液中药组合物的制备
配方:黄芪6g、太子参7g、白术3.5g、陈皮5g、麦芽3g、鸡内金5g、糖精钠0.1g、纯化水适量制成100ml。
制法:
(1)取配方量的陈皮、麦芽、鸡内金粉碎成粗粉,加水(2倍量)浸泡3小时,过滤,滤液备用;
(2)上一步骤所得药渣与处方量的黄芪、太子参、白术加6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过滤,滤液备用;所得药渣加6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过滤,滤液备用;
(3)合并上述三种滤液,在70℃温度下减压浓缩至药液与药材的重量比为1:1,加95%的乙醇至含醇量达60%,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过滤,得滤液;
(4)在70℃温度下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成清膏,备用;
(5)向所得清膏中加入预先用水配制的蔗糖溶液,加水定容至规定量,过滤,制成口服液形式的中药组合物。
实施例10:黄芪太子参口服液中药组合物的制备
分别参照实施例1~实施例9的配方和制法,不同的仅是,还向步骤(3)所得滤液中添加枸橼酸钠(药材黄芪和枸橼酸钠的重量比为6:0.05)和山梨醇(药材黄芪和山梨醇的重量比为6:0.25),再接着进行步骤(4)的减压回收乙醇和浓缩操作,得到10批口服液,分别依次可称为实施例101、实施例102……实施例109的样品。
以上各实施例1~10所得口服液,分别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相应药材品种的方法测定其中的典型成分含量,测定目标物包括黄芪(测定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陈皮(测定橙皮苷),此外,还测定了太子参(测定环肽PseudostellarinB,测定方法:李文龙等,太子参中环肽PseudostellarinB含量HPCE测定及其指纹图谱研究,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7年02期)、白术(测定白术内酯I、白术内酯III,测定方法:李伟等,白术质量标准研究I——HPLC法测定2种白术内酯的含量,药物分析杂志,2001年03期)、麦芽(测定麦黄酮,测定方法:凌俊红等,HPLC法测定大麦芽中麦黄酮,中草药,2005年11期)。结果显示,实施例10所得9批口服液分别与其相应的实施例1~实施例9批口服液相同,未见差异,例如实施例1口服液与实施例101口服液在上述四种测定目标物含量方面无差异。另外,以上各实施例1~10所得口服液在制备后均呈澄清溶液,未见沉淀物。

Claims (9)

1.一种用于改善脾胃和/或促进通便排毒和/或促进消化和/或增强免疫力的中药组合物,其由黄芪6重量份、太子参4~8重量份、白术3~7重量份、陈皮2.5~5.5重量份、麦芽2.5~5.5重量份、鸡内金2.5~5.5重量份以及枸橼酸钠和山梨醇制成;药材黄芪和枸橼酸钠的重量比为6:0.05,药材黄芪和山梨醇的重量比为6:0.25;该中药组合物为口服液形式的液体药剂,每100ml使用的黄芪药材量为4~8g,该中药组合物由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得:
(1)取配方量的陈皮、麦芽、鸡内金粉碎成粗粉,加1~3倍量的水浸泡2~4小时,过滤,滤液备用;
(2)上一步骤所得药渣与处方量的黄芪、太子参、白术加5~7倍量的水煎煮1~3小时,过滤,滤液备用;所得药渣加5~7倍量的水煎煮1~3小时,过滤,滤液备用;
(3)合并上述三种滤液,在60~80℃温度下减压浓缩至药液与药材的重量比为(0.8~1.2):1,加浓度大于等于90%的乙醇至含醇量达55~65%,静置20~30小时,取上清液,过滤,得滤液;向该滤液中添加枸橼酸钠和山梨醇;
(4)在60~80℃温度下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成清膏,备用;
(5)向所得清膏中加入预先用水配制的甜味剂蔗糖溶液,加水定容至规定量,过滤,制成口服液形式的中药组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的中药组合物,其由黄芪6重量份、太子参5~7重量份、白术3.5~6.5重量份、陈皮3~5重量份、麦芽3~5重量份、鸡内金3~5重量份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的中药组合物,其由黄芪6重量份、太子参5.5~6.5重量份、白术4~6重量份、陈皮3.5~4.5重量份、麦芽3.5~4.5重量份、鸡内金3.5~4.5重量份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的中药组合物,其由黄芪6重量份、太子参6重量份、白术5重量份、陈皮4重量份、麦芽4重量份、鸡内金4重量份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的中药组合物,其制备每100ml使用的黄芪药材量为5~7g。
6.根据权利要求1的中药组合物,其制备每100ml使用的黄芪药材量为6g。
7.根据权利要求1的中药组合物,步骤(3)中,加浓度大于等于95%的乙醇至含醇量达55~65%。
8.根据权利要求1的中药组合物,步骤(3)中,加浓度大于等于95%的乙醇至含醇量达60%。
9.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中药组合物在制备用于改善脾胃和/或促进通便排毒和/或促进消化和/或增强免疫力的药物中的用途。
CN201710885233.8A 2017-09-26 2017-09-26 具有改善脾胃和促进通便排毒功能的中药组合物及制法 Active CN1075194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85233.8A CN107519429B (zh) 2017-09-26 2017-09-26 具有改善脾胃和促进通便排毒功能的中药组合物及制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85233.8A CN107519429B (zh) 2017-09-26 2017-09-26 具有改善脾胃和促进通便排毒功能的中药组合物及制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19429A CN107519429A (zh) 2017-12-29
CN107519429B true CN107519429B (zh) 2018-06-26

Family

ID=607375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85233.8A Active CN107519429B (zh) 2017-09-26 2017-09-26 具有改善脾胃和促进通便排毒功能的中药组合物及制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519429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39509A (zh) * 2013-05-06 2013-08-14 陕西立众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益气健脾、补肾宁心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06542B (zh) * 2007-10-12 2011-08-24 山西华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止嗽定喘祛痰的中药口服制剂
CN102172389B (zh) * 2011-01-12 2016-06-29 鲁国 一种具有促进消化和改善生长发育作用的中药制剂
CN102824587A (zh) * 2011-07-07 2012-12-19 随洪涛 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配方
CN103417897A (zh) * 2012-05-20 2013-12-04 陈冠卿 一种治疗疳症的药物
CN104127761A (zh) * 2014-07-24 2014-11-05 山东宏济堂制药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小儿健胃消食软体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39509A (zh) * 2013-05-06 2013-08-14 陕西立众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益气健脾、补肾宁心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19429A (zh) 2017-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86887B (zh) 一种养生风味奶昔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88638B (zh) 一种青钱柳叶降脂降糖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0374538C (zh) 五脏滋补酒及其制备工艺
CN102784363B (zh) 一种治疗胰腺癌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7929420A (zh) 改善人体气血功能和提高免疫力的中药组合物和检测方法
CN101797326B (zh) 一种治疗肠鸣腹泻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68707A (zh) 一种b超使用的中药助影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29146A (zh) 一种清肺化痰补气健脾养肺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7156828A (zh) 一种适用于炎性肠病患者的全营养配方食品
CN107518260A (zh) 一种食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54576A (zh) 茉莉花八宝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51993A (zh) 一种抗疲劳膏滋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77053A (zh) 一种包含青钱柳叶和陈皮的降血糖保健组合物
CN110051815A (zh) 一种辅助降血糖食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77477A (zh) 一种用于降血糖、降血脂和降血压的保健组合物
CN104857271B (zh) 增强机体免疫力中药饮片组合制剂、制备方法及组合包装
CN105211441A (zh) 一种降压降脂的丹参叶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43593A (zh) 一种降压降脂的夏枯草保健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25821A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19429B (zh) 具有改善脾胃和促进通便排毒功能的中药组合物及制法
CN114177261A (zh) 一种防治慢性病及抗癌保健的中草药配方
CN112494614A (zh) 一种木瓜百药组合防治癌病的中药配方
CN109646665A (zh) 杜仲清肺抗癌固体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10075188A (zh) 食用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7875356A (zh) 一种治疗胆囊息肉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position with the function of improving spleen and stomach and promoting defecation and detoxification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601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626

Pledgee: Zhangshu Shunyin Village Bank Co.,Ltd.

Pledgor: JIANGXI TIANYUAN PHARMACEUTICAL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2980006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