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92729B - 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的检查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的检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92729B
CN107492729B CN201710414035.3A CN201710414035A CN107492729B CN 107492729 B CN107492729 B CN 107492729B CN 201710414035 A CN201710414035 A CN 201710414035A CN 107492729 B CN107492729 B CN 1074927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ground
terminals
ground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1403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92729A (zh
Inventor
奥山毅
竹内洋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rose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ros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rose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rose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4927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927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927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927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50Testing of electric apparatus, lines, cables or components for short-circuits, continuity, leakage current or incorrect line connections
    • G01R31/66Testing of connections, e.g. of plugs or non-disconnectable joints
    • G01R31/68Testing of releasable connections, e.g. of terminals mounted on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 G01R31/69Testing of releasable connections, e.g. of terminals mounted on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of terminals at the end of a cable or a wire harness; of plugs; of sockets, e.g. wall sockets or power sockets in applianc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50Testing of electric apparatus, lines, cables or components for short-circuits, continuity, leakage current or incorrect line connections
    • G01R31/66Testing of connections, e.g. of plugs or non-disconnectable joi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05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 H01R13/41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by frictional grip in grommet, panel or bas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1/00Coupling parts supported only by co-operation with counterpart
    • H01R31/08Short-circuiting members for bridging contacts in a counterpar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50Testing of electric apparatus, lines, cables or components for short-circuits, continuity, leakage current or incorrect line connections
    • G01R31/54Testing for continuit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6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frequency, e.g. structures providing an impedance match or phase match
    • H01R13/6461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 H01R13/6471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by special arrangement of ground and signal conductors, e.g. GSGS [Ground-Signal-Ground-Signal]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接地部件与接地端子可靠地接触,并且能够容易地对该接地部件与该接地端子的电导通状态进行确认的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的检查方法。电连接器(1)具备:具有信号端子(30S)以及接地端子(30G)这两种端子的多个端子(30);在上述信号端子以及上述接地端子混合存在的状态下,对上述多个端子进行排列保持的绝缘材料制的保持体(50);以及在与至少两个接地端子接触的状态下,在上述保持体的内侧被该保持体保持的接地部件(80),上述接地部件具有检测部(84),该检测部为了检测上述接地端子与上述接地部件的电导通状态而从上述保持体露出。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的检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接地部件的电连接器以及该电连接器的检查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具有接地部件的电连接器,例如公知有专利文献1的电连接器。对于该专利文献1的电连接器而言,排列了呈带状的多个端子(信号端子以及接地端子)的板状的多个叶片(blade)在该叶片的板厚方向被排列多个。各叶片在信号端子与接地端子混合存在的状态下通过绝缘材料制的板状的基材被一体地排列保持,在各端子的一端以及另一端分别与不同的对象连接器连接。另外,在各叶片的基材的各个的板面,以覆盖端子排列范围的方式安装有接地板,该接地板被在上述基材的板面散布的多个保持突起部保持。各接地板在端子排列方向与接地端子对应的位置具有向接地板的板厚方向突出的接触突起部,在该接触突起部与接地端子接触。另外,各接地板的相对于针对基材的安装面相反的一侧的板面的几乎整个区域露出。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5820858号
为了得到接地部件的良好的接地功能,需要可靠地维持接地部件与接地端子的接触状态。在专利文献1的电连接器中,如已叙述的那样,接地板仅被在基材的板面散布的保持突起部保持,保持力并不大,因此存在因各部件的制造误差、安装误差以及未预料到的外力等接地板相对于基材在板厚方向位移的担心,这样的位移与接地板的接触突起部与接地端子的接触不良相关。因此,需要防止接地部件的未预料到的位移,优选例如在保持端子的保持部件的内侧也对接地部件进行保持。但是,若将接地部件设置于保持部件的内侧,则难以确认被该保持部件保持的接地部件是否与接地端子可靠地接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提出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接地部件与接地端子可靠地接触,并且能够容易地确认该接地部件与该接地端子的电导通状态的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的检查方法。
根据本发明,通过以下的第一发明的电连接器及第二发明的电连接器的检查方法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第一发明>
第一发明的电连接器具备:具有信号端子以及接地端子这两种端子的多个端子;在上述信号端子以及上述接地端子混合存在的状态下,对上述多个端子进行排列保持的绝缘材料制的保持体;以及在与至少两个接地端子接触的状态下,在上述保持体的内侧被该保持体保持的接地部件。
在该电连接器中,第一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接地部件具有检测部,该检测部为了检测上述接地端子与上述接地部件的电导通状态而从上述保持体露出。
在这样构成的第一发明中,接地部件在与至少两个接地端子接触的状态下通过位于上述保持体的内侧而被该保持体稳固地保持,与接地端子可靠地接触。这样被保持体稳固地保持的接地部件难以位移,其结果,该接地部件与接地端子的接触状态容易被维持。另外,接地部件具有为了检测接地端子与接地部件的电导通状态而从保持体露出的检测部。因此,通过进行用于对检测部与接地端子的电导通进行确认的导通检查,能够容易地确认接地部件与接地端子的电导通状态。
在第一发明中,也可以是接地部件被设置多个,与各接地部件不同的组合的两个接地端子的各个接触。通过这样设置多个接地部件,与设置一个接地部件的情况相比,由于各接地部件变小,所以使接地部件的保持变得更加可靠,并且,容易与接地端子的端子数量对应。
第一发明中,也可以是多个端子,在一端具有用于与对象连接部件连接的连接部,上述端子的连接部与接地部件的检测部朝向相同的方向从保持体突出。
<第二发明>
第二发明的电连接器的检查方法,对电连接器的接地端子与接地部件的电导通状态进行检测,该电连接器具备:具有信号端子以及接地端子这两种端子的多个端子;在上述信号端子以及上述接地端子混合存在的状态下,对上述多个端子进行排列保持的绝缘材料制的保持体;以及在与至少两个接地端子接触的状态下,在上述保持体的内侧被该保持体保持的接地部件。
在该电连接器的检查方法中,第二发明的特征在于,利用在从上述保持体露出并被形成于上述接地部件的检测部以及规定的上述接地端子使电流流动,对上述接地部件与上述规定的接地端子的电导通状态进行检测。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在保持体的内侧利用该保持体接地部件被稳固地保持,因此该接地部件难以位移,该接地部件与接地端子的接触状态容易被维持。另外,上述接地部件具有为了对接地端子与接地部整材的电导通状态进行检测而从保持体露出的检测部,因此通过进行检测部与接地端子的导通检查,能够容易地确认接地部件与接地端子的电导通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与对象连接器一起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剖面立体图,表示了连接器嵌合前的状态。
图2是表示图1的两连接器的嵌合连接后的状态的剖面立体图。
图3(A)是图1的电连接器的一个连接体的剖面立体图,图3(B)是图从3(A)的连接体省略了壳体来表示的剖面立体图。
图4(A)是相对于图3(A)的连接体的叶片排列方向在直角的方向取剖面的剖面立体图,图4(B)是以从图4(A)的连接体省略了壳体以及保持体的状态下表示的该连接体的主视图。
图5(A)、图5(B)、图5(C)是图4(B)的剖视图,图5(A)是VA-VA剖视图,图5(B)是VB-VB剖视图,图5(C)是VC-VC剖视图。
图6(A)、图6(B)是表示叶片的制造过程的图,图6(A)是表示端子以及下方接地板的剖面立体图,图6(B)是表示图6(A)的端子以及下方接地板被保持体保持的状态的剖面立体图。
图7是对电连接器的检查进行说明的图。
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端子以及下方接地板的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连接器;50…下方保持体(保持体);30…端子;80、180…下方接地板(接地部件);30S…信号端子;84、184…检测部;30G…接地端子;P1…电路基板(对象连接部件);32、32S、32G…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从下方观察与对象连接器一起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剖面立体图,表示了连接器嵌合前的状态。另外,图2是表示图1的两连接器的嵌合连接后的状态的剖面立体图。本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1(以下,仅称为“连接器1”)是配设于作为对象连接部件的电路基板P1的安装面上的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从上方连接多个对象连接器2。另外,该对象连接器2是被配置于其它的电路基板P2的安装面上的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器1具有后述的多个连接体10,一个对象连接器2与一个连接体10连接。在图1、2表示了上述多个连接体10中的两个连接体10、分别与该连接体10连接的两个对象连接器2。
连接器1具有与对象连接器2连接的多个连接体10、对上述多个连接体10进行排列且一并支承的两个支承体(未图示)。上述多个连接体10在与电路基板的面在平行的单方向相互接近地排列。
图3(A)是图1的连接器1的一个连接体10的剖面立体图,图3(B)从图3(A)的连接体10省略了壳体90来表示的剖面立体图。如图3(A)所示,连接体10具有相互呈相同形状且以在该连接体10的排列方向上对称的方式对面配设的成对的两个叶片20、收容上述两个叶片20的上半部并且保持该叶片的壳体90。在连接体10的上部且叶片20彼此间朝向上方开口的空间作为用于从上方接受后述的对象连接器2的嵌合部的接纳部11而被形成。
如图3(B)所示,叶片20具有:在相对于连接体10的排列方向为直角的连接器宽度方向(与叶片20的宽度方向一致的方向)以等间隔排列的多个带板状的端子30;保持上述多个端子30的树脂等电绝缘材料制的两种保持体40、50(后述的“上方保持体40”以及“下方保持体50”);以及作为被配置在上述多个端子30的一方的板面侧(与后述的“内侧”对应)或者另一方的板面侧(与后述的“外侧”对应)的被保持体40、50保持的三种接地部件的接地板60、70、80(后述的“上方外侧接地板60”、“上方内侧接地板70”以及“下方接地板80”)。以下,在成对的两个叶片20中,将相互对面的面侧称为“内侧”,将其相反的面侧称为“外侧”。
如图3(B)所示,多个端子30由信号端子30S和接地端子30G构成。在各叶片20中,端子30以接地端子30G夹着相互相邻的两个信号端子30S而设置的方式被排列。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相邻的两个信号端子30S传送相互成对的高速差分信号。以下在没有必要特别区分信号端子30S和接地端子30G时,作为“端子30”进行说明。
对于端子30而言,将沿连接器嵌合方向、即上下方向延伸的带片状的金属部件部分地弯曲而被制成,被配置为板面相对于连接体10的排列方向为直角。该端子30具有从后述的上方保持体40向上方延伸突出的弹性臂部和从后述的下方保持体50的下端向下方突出的连接部32、以及在上下方向延伸并连接弹性臂部和连接部32的并且被保持体40、50通过一体成型保持的端子30的被保持部(参照图6(A))。以下,关于端子30的各部,在没有必要特别区分信号端子30S和接地端子30G时,对各部的附图标记赋予“S”或者“G”来进行说明。
弹性臂部在其板厚方向能够弹性位移。在该弹性臂部的上端侧形成有在上述板厚方向以朝向内侧突出的方式弯曲的接触部,该接触部与对象连接器2的端子110(后述的“对象端子110”)弹性接触。连接部32如已叙述的那样,从下方保持体50的下端向下方突出,利用焊球B1(参照图1、2)与电路基板P1的对应电路部焊料连接。
如图6(B)清楚所示,端子30的被保持部的上端部被上方保持体40保持并且其下半部被下方保持体50保持。另外,对于信号端子30S的被保持部33S而言,不仅是上述上端部,而且在位于后述的孔部33A(33AS)正上的范围也被上方保持体40保持。在该端子30的被保持部,在上述上端部与上述下半部之间的范围,即未被上方保持体40以及下方保持体50的任一个保持的范围内,在端子宽度方向中央区域贯通形成有在上下方向延伸的孔部33A。
如图6(B)所示,上方保持体40具有:在端子排列方向遍及端子排列范围而延伸的主保持部41、在与相互相邻的信号端子30S彼此间对应的位置从上述主保持部41向下方突出的副保持部42、以及在主保持部41的端子排列方向端部朝向下方突出的端突起部43。
主保持部41在端子排列方向上遍及包含端子排列范围的范围而延伸,以覆盖全部端子30的被保持部的上部的整周面的方式埋设保持该上部。副保持部42具有相对于端子30的板面平行的板面且在上下方向为延伸板状,在端子排列方向上,位于包含相互相邻的两个信号端子30S的被保持部33S的对置边缘部(在上下方向延伸的侧缘部)的范围。该副保持部42的板厚尺寸比端子30的板厚尺寸大,以覆盖上述两个信号端子30S的对置边缘部的两板面以及对置端面(板厚面)的方式对该对置边缘部进行保持。另外,副保持部42具有从两板面的各个突出的圆筒状的保持突起,如后述那样通过该保持突起对两个接地板60、70进行保持。如图6(B)所示,端突起部43在端子排列范围外的位置呈棱柱状并向下方延伸。
下方保持体50在端子排列方向上在包含端子排列范围的范围延伸,对全部端子30的被保持部的下半部进行埋设保持。如图3(A)、图3(B)所示,在该下方保持体50,在上下方向中间位置遍及端子排列范围而延伸的凹部51从该下方保持体50的外侧面(图3(A)、图3(B)中近前侧的壁面)没入而被形成。该凹部51没入到端子30的被保持部的外侧面(板面)的位置,该端子30的被保持部的外侧面(板面)在该凹部51内露出。另外,在下方保持体50的内侧面(图4(A)中近前侧的壁面),在端子排列方向的端部以及中间部,形成从该内侧面突出的定位部52。如图3(A)、图3(B)所示,该定位部52对相互成对并对置的叶片20彼此在其对置方向(连接体10的排列方向)上进行定位。换言之,成对的叶片20彼此通过各叶片20的下方保持体50的定位部52彼此在突出顶面抵接而被定位。另外,在被定位的叶片20的上部彼此间形成接纳部11。
在下方保持体50的底面,在端子排列方向上的信号端子30S彼此间且叶片20的对置方向的靠近内侧的位置形成有从上述底面没入并在上述连接体10的排列方向上向内侧开放的底凹部53。如图3(A)、图3(B)中清楚所示,在该底凹部53内收容后述的下方接地板80的检测部84。
如图3(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叶片20设置有三种接地板,具体而言,一个上方外侧接地板60、一个上方内侧接地板70以及多个下方接地板80。在上下方向遍及上方保持体40的主保持部41与下方保持体50之间的范围,与全部端子30的被保持部的外侧面对面地设置上方外侧接地板60。在上下方向与上方外侧接地板60相同的范围,与全部端子30的被保持部的内侧面对面地设置上方内侧接地板70(参照图4(B))。另外,下方接地板80在比上方内侧接地板70靠下的下方位置,在与四个端子30对应的范围向端子排列方向延伸,与该端子30的被保持部的下半部的内侧面对面地被设置(参照图4(B))。
如图3(B)所示,上方外侧接地板60在遍及端子排列范围全域向端子排列方向延伸,将金属板部件在板厚方向弯曲而被制成。该上方外侧接地板60形成有与相邻的两个信号端子30S对应地配置的矩形板状的平板部61、与各接地端子30G对应的位置朝向该接地端子30G的外侧面(板面)突出的并且在上下方向延伸的突条部62。如图5(A)所示,突条部62在平坦的突出顶部与接地端子30G的外侧面接触。另外,上方外侧接地板60在与已叙述的上方保持体40的外侧的保持突起对应的位置贯通形成有圆形状的孔部(未图示),在上述保持突起被插入该孔部的状态下被实施超声波熔敷,从而被上方保持体40保持。图3(B)表示了保持突起的前端通过上述超声波熔敷熔融而变形了的状态。
上方内侧接地板70呈与上述的上方外侧接地板60相同的形状,被配置于该上方外侧接地板60的相反的一侧即叶片20的内侧。该上方内侧接地板70也与上方外侧接地板60相同具有与两个信号端子30S对应地配置的平板部71、与接地端子30G对应地配置且与该接地端子30G的内侧面(板面)接触的突条部72(也参照图5(A))。另外,该上方内侧接地板70在上方保持体40的内侧的保持突起42B(参照图6(B))被插入在平板部71形成的孔部71A(参照图4(B))的状态下被实施超声波熔敷施,从而在叶片20的内侧被上方保持体40保持。
如图5(A)所示,从上下方向观察,由相互相邻的两个信号端子30S形成的各对被接地板60、70以及两个接地端子30G围起,从外部来看被遮挡。其结果,对于各对而言,能够可靠地防止对彼此间的串扰,并且能够可靠地传送信号而不受来自外部的噪声的影响。
如图4(B)、图6(A)所示,下方接地板80在端子排列方向被排列多个。将金属板部件在板厚方向弯曲而制成各下方接地板80,与由相邻的两个信号端子30S以及夹着上述两个信号端子30S而配置的两个接地端子30G的合计四个端子30组成的端子组对应地配设各下方接地板80。
下方接地板80具有:与两个信号端子30S对应地配置的矩形板状的平板部81、从该平板部81的一方的侧缘(图4(B)中左侧的侧缘)的上部向左方延伸突出的上方接触片82、从该平板部81的另一方的侧缘(图4(B)中右侧的侧缘)的下部向右方延伸突出的下方接触片83、在平板部81的端子排列方向中央区域从该平板部81的下缘向下方延伸突出的检测部84。该下方接地板80通过下方保持体50与端子30一起一体成型而被埋设,从而在该下方保持体50的内侧被保持。
如图6(A)所示,上方接触片82以及下方接触片83分别在平板部81的侧缘弯曲,以向对应的接地端子30G的内侧面(图6(A)中近前侧的板面)接近的方式倾斜地延伸。另外,这样倾斜地延伸的接触片82、83以其前端部朝向端子排列方向的方式,即与接地端子30G的内侧面平行的方式弯曲,在该前端部的平坦的板面与上述接地端子30G的被保持部33G的内侧面接触(参照图5(B)、(C))。如图4(B)以及图6(A)所示,被配置于端子排列范围的中间位置的各接地端子30G(最外位置的接地端子30G以外的接地端子30G)与相互相邻的两个下方接地板80中的一方的下方接地板80的上方接触片82以及另一方的下方接地板80的下方接触片83接触。另外,上述最外位置的接地端子30G与接地端子30G的上方接触片82以及下方接触片83的任一个接触。
检测部84在与相互相邻的两个信号端子30S彼此间对应的位置向下方延伸,如图4(A)所示,该检测部84的下端在上下方向位于与下方保持体50的底面几乎同一位置。如图4(A)清楚所示,检测部84的下端部从下方保持体50的底凹部53的上侧内壁面突出并露出,位于该底凹部53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下方接地板80在与两个接地端子30G接触的状态下位于下方保持体50的内侧从而被该下方保持体50稳固地保持,因此能够与上述接地端子30G可靠地接触。另外,这样被下方保持体50稳固地保持的下方接地板80不容易位移,其结果,被维持该下方接地板80与接地端子30G的最初的接触状态。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遍及四个端子30的排列范围而延伸的下方接地板80被设置多个,与设置遍及端子排列范围全域而延伸的一个下方接地板80的情况相比,各下方接地板80在端子排列方向上变小,因此使下方接地板80的保持更加地可靠。另外,即使因连接器的设计变更而端子30的总数及接地端子30G的数量增减,也能够相应地通过使下方接地板80的数量增减而容易地应对。
壳体90由树脂等电绝缘材料制成,是将端子排列方向作为长边方向的具有立方体外形的矩形筒状部件。如图3(A)所示,该壳体90在上下方向贯通的空间内收容一对叶片20,在该壳体90的下部具有在叶片20彼此间沿端子排列方向延伸的中间壁91(还参照图4(A))。相对于一对叶片20从上方安装该壳体90,如图3(A)所示,对该叶片20的上半部进行收容。
接下来,对连接器1的制造工序进行说明。另外,对与该制造工序一起进行的用于对端子30与下方接地板80的电导通状态进行检测的检查要领也一并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6(A)所示,在用于对保持体40、50同时成形的一个模具(未图示)内,将多个端子30以规定间隔排列,并且以各下方接地板80的上方接触片82以及下方接触片83分别与对应的接地端子30G的板面接触的方式排列多个接地板80。此时,端子30的弹性臂部与连接部32位于模具外。另外,也可以是多个端子30及多个下方接地板80分别与支架(carrier)连结的状态。
接下来,通过对保持体40、50进行模压而利用该保持体40、50将端子30的被保持部以及下方接地板80一体地保持(参照图6(B))。具体而言,将熔融的树脂注入模具内之后使其固化,从而利用上方保持体40保持端子30的被保持部的上端部,并且利用下方保持体50保持端子30的被保持部的下半部以及下方接地板80(除了检测部84),得到如图6(B)所示那样的叶片20的半成品20’。
在本实施方式中,虽利用一个模具同时对保持体40、50进行成形,但也可代替其利用别的模具对保持体40、50进行成形。在这样利用别的模具成形时,为了进行后述的检查,需要使下方保持体50的成形工序在上方保持体40的成形工序之前或同时进行。
接下来,在将上方外侧接地板60以及上方内侧接地板70安装在上述半成品20’之前,进行用于对下方接地板80与接地端子30G的电导通状态进行确认的检查(以下称为“导通检查”)。图7是对该检查进行说明的图,从叶片20的半成品20’省略了保持体40、50的图示,仅表示端子30以及下方接地板80。在该图7中表示了由相邻并成对的两个信号端子30S以及分别位于这些信号端子30S的两侧的两个接地端子30G合计四个端子30形成的三个端子组(第一端子组30-1、第二端子组30-2以及第三端子组30-3)。另外,图7表示了与端子组30-1、30-2、30-3的各个对应地配置下方接地板80-1、80-2、80-3的状态。
如图7所示,第一端子组30-1具有从左按顺序排列的接地端子30G-1A、信号端子30S-1A、信号端子30S-1B、接地端子30G-1B。第二端子组30-2具有从左按顺序排列的接地端子30G-2A、信号端子30S-2A、信号端子30S-2B、接地端子30G-2B。第三端子组30-3具有从左按顺序排列的接地端子30G-3A、信号端子30S-3A、信号端子30S-3B、接地端子30G-3B。这里,对于接地端子30G而言,除了位于端子排列范围的最外端的接地端子30G之外,属于相互相邻的两个端子组的双方。换言之,在图7中,第一端子组30-1的右侧的接地端子30G-1B与第二端子组30-2的左侧的接地端子30G-2A是相同的接地端子30G,第二端子组30-2的右侧的接地端子30G-2B与第三端子组30-3的左侧的接地端子30G-3A是相同的接地端子30G。
以下,对导通检查的顺序进行说明。首先,对第一端子组30-1的接地端子30G-1A与下方接地板80-1的检测部84-1施加电压,检测电流的有无。其结果,在检测出电流的情况下,确认为接地端子30G-1A与下方接地板80-1的接触片82-1接触而处于电导通的状态。另一方面,在未检测出电流的情况下,识别为接地端子30G-1A与下方接地板80-1的接触片82-1没有电导通,换言之,两者处于接触不良的情况。
接下来,以与上述的接地端子30G和下方接地板80-1的导通检查相同的顺序,对第一端子组30-1的接地端子30G-1B与下方接地板80-1的检测部84-1施加电压,对两者间的电导通状态进行检查。通过这样进行两次导通检查,第一端子组30-1的接地端子30G-1A、30G-1B与下方接地板80-1的导通检查结束。
与上述的第一端子组30-1的导通检查相同地,针对第二端子组30-2,进行该第二端子组30-2的接地端子30G-2A、30G-2B与下方接地板80-2的导通检查,并且,针对第三端子组30-3,进行该第三端子组30-3的接地端子30G-3A、30G-3B与下方接地板80-3的导通检查。这里,虽对图7所示的三个端子组的导通检查进行了说明,但实际上针对包含未图示的端子组的所有端子组进行导通检查。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电流在接地端子30G以及下方接地板80中从下方保持体50露出的部分、即接地端子30G的连接部32G以及下方接地板80的检测部84中流动来进行导通检查,因此能够容易地确认接地端子30G与下方接地板80的电导通状态。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上述连接部32G与上述检测部84朝向相同的方向从下方保持体50突出,所以更容易进行导通检查。
针对所有端子组进行了以上的导通检查的结果,在检测出至少一个端子组中接地端子30G与下方接地板80之间的接触不良的情况下,将其半成品20’不用于连接器1的制造而作为不合格品处理,或者再次改善接触状态。
另一方面,在导通检查的结果、针对所有端子组能够检测出接地端子30G与下方接地板80的电导通状态的半成品20’中,将上方外侧接地板60以及上方内侧接地板70利用已叙述的超声波熔敷安装于上方保持体40之后,使端子30及下方接地板从支架分开而完成叶片20。
接下来,将两个叶片20在内侧面彼此对面的状态下从下方向壳体90内压入来进行安装从而完成连接体10。并且,通过将多个连接体10安装于支承体(未图示),上述多个连接体10被该支承体一并支承,完成连接器1。该支承体例如能够由在端子排列方向的连接体10的两端位置向该连接体10的排列方向延伸的一对金属板部件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接地板60、70安装在上方保持体40之前,仅针对下方接地板80进行导通检查,没有对上述接地板60、70进行导通检查。即使针对接地板60、70进行导通检查,由于已经安装了下方接地板80而处于与接地端子30G接触的状态,所以不能对接地板60、70与该接地端子30G这二者间的电导通状态进行确认。这样,即使在叶片上设置多种接地部件的情况下,能进行导通检查的接地部件也仅是一种。因此,从确保良好的信号传送特性这样的观点出发优选针对最重要的一种接地部件进行导通检查。例如,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的接地端子30G中,由该连接器1传送的信号的与频带的关系中,在位于该接地端子30G的连接部32G附近的被保持部33G的下半部是否与下方接地板80可靠地接触会较大地左右信号传送特性,因此针对三种接地板60、70、80中的、下方接地板80进行导通检查。
作为其它的例子,假设将连接器1用于与上述频带不同的其它频带的信号的传送的情况,从确保良好的信号传送特性这样的观点出发,使端子30在被保持部的上半部例如与上方外侧接地板60可靠地接触可能是最重要的。该情况下,首先,先于接地板70、80将上方外侧接地板60安装于上方保持体40之后,能够进行被形成于该上方外侧接地板60的露出的一部分的检测部与接地端子30G的导通检查。另外,与上方内侧接地板70的接触是最重要的情况也相同,在安装接地板60、80之前,安装上方内侧接地板70之后,能够进行被形成于该上方内侧接地板70的露出的一部分的检测部与接地端子30G的导通检查。
接地板的数量、形状等能够进行各种变更。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设置了相互未直接连接的三个接地板60、70、80,也可代替其例如,将接地板60、70彼此直接连接,另外,也可以将上方内侧接地板70与下方接地板80直接连接。另外,也可以将与被设置于叶片20的内侧的下方接地板80相同形状的接地板设置于在叶片20的外侧且上方外侧接地板60的下方,并且,也可以将该接地板与上方外侧接地板60、下方接地板80直接连接。
接下来,基于图1以及图2对对象连接器2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与连接体10数目相同的对象连接器2在与该连接体10的排列方向相同的方向上以等间隔被排列。如图1所示,对象连接器2具有将连接器宽度方向(与连接器1的连接器宽度方向相同的方向)作为长边方向而延伸的树脂等电绝缘材料制的壳体100、被该壳体100在连接器宽度方向排列保持的多个端子110(以下称为“对象端子110”)。
将金属板部件在板厚方向穿孔而制成对象端子110,整体形状呈在上下方向延伸的带片状,如图1、2所示,通过壳体100在连接器宽度方向排列的状态下被压入保持。基于壳体100的对象端子110的保持形态并不限于压入保持,例如也可通过一体成型来进行保持。多个对象端子110被作为信号端子110S(以下称为“对象信号端子110S”)或者接地端子110G(以下称为“对象接地端子110G”)而使用。在本实施方式中,对象端子110与被设置于连接器1的叶片20的信号端子30S以及接地端子30G的排列对应地排列。
对象端子110被设置于壳体100的双方的壁面(相对于对象连接器2的排列方向为直角的面)侧,在该壳体100的壁厚方向(对象连接器2的排列方向)相对于该壳体100被设置成对称的二列。对象端子110具有沿壳体100的上述壁面延伸并露出的对象接触部111、在上端侧从壳体100突出的112。
对象接触部111在从壳体100露出的板面与连接器1的端子30的接触部(参照图3(B)等)接触。具体而言,对象信号端子110S的对象接触部与信号端子30S的接触部31AS接触,对象接地端子110G的对象接触部与接地端子30G的接触部31AG接触。另外,如图1所示,连接部112从壳体100向上方突出,并安装有焊球B2。该连接部112能够与电路基板P2的对应电路部(未图示)焊料连接。
接下来,基于图1、2对连接器1和对象连接器2的连接器嵌合动作进行说明。首先,通过焊料连接将连接器1安装于电路基板P1,并且通过焊料连接将与该连接器1的连接体10数目相同的连接器2安装于电路基板P2。接下来,如图1所示,将对象连接器2设为朝向下方的姿势,以各对象连接器2分别与连接器1的连接体10的接纳部11对应的方式,使该对象连接器2位于连接器1的上方。
接下来,如图2所示,使对象连接器2向下方移动,通过使该对象连接器2从上方分别与对应的连接体10嵌合,连接器嵌合动作结束。此时,对象连接器2的嵌合部进入连接体10的接纳部11。若连接器1与对象连接器2的嵌合结束,则被设置于连接体10的叶片20的端子30的接触部与被设置于对象连接器2的对象端子110的对象接触部111压接而接触从而电导通。具体而言,信号端子30S的接触部31AS与对象信号端子110S的对象接触部接触,接地端子30G的接触部31AG与对象接地端子110G的对象接触部接触。
<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设置多个下方接地板80,各下方接地80与对应的端子组的各接地端子30G接触而电导通,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全部端子组对应的下方接地板被设置为一个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由于本实施方式中的下方接地板以外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端子30以及下方接地板180的图。本实施方式的下方接地板180是将在端子排列方向延伸的金属板部件部分地向板厚方向弯曲而被制成。具体而言,该下方接地板180具有遍及包含全部端子30的范围而延伸的与相邻的两个信号端子30S对应地配置的矩形板状的平板部181、在与接地端子30G对应的位置朝向该接地端子30G的被保持部33G的板面突出的接触突起部185、从平板部181向下方(图8中近前侧)延伸的检测部184。上述接触突起部185在其突出顶面(平坦的板面)与接地端子30G的被保持部33G的板面接触。另外,端子30的被保持部以及下方接地板180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通过下方保持体(未图示)被一体成型地保持,被维持相互接触的状态。另外,各端子30的连接部32以及下方接地板180的检测部184从下方保持体突出。
通过对一个接地端子30G的连接部32G与下方接地板180的任意一个检测部184施加电压,检测电流的有无来进行本实施方式中的导通检查。针对所有接地端子30G依次进行该导通检查。根据本实施方式,下方接地板180作为与所有接地端子30G接触的一个部件而被设置,因此能够仅使用预先选择的特定的检测部184来进行与所有接地端子30G的导通检查,导通检查变得容易。但是,所有导通检查中不必使用相同的检测部184,当然也可针对每个导通检查选择不同的检测部184。
在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下方接地板80、180的检测部84、184被形成为从下方保持体50朝向下方突出的部分,但检测部的形状并不局限于此,能够进行各种的变更。例如,也可使下方接地板80、180的平板部81、181的板面的一部分从下方接地板80、180的外壁面露出,将该露出的部分作为检测部。
在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虽具有检测部的接地部件是作为金属板部件的接地板,但接地部件不是必须为板状。

Claims (3)

1.一种电连接器,其具备:
具有信号端子以及接地端子这两种端子的多个端子;
在上述信号端子以及上述接地端子混合存在的状态下,对上述多个端子进行排列保持的绝缘材料制的保持体;以及
在与至少两个接地端子接触的状态下,在上述保持体的内侧被该保持体保持的接地部件,
所述电连接器的特征在于,
上述接地部件具有检测部,该检测部为了检测上述接地端子与上述接地部件的电导通状态而从上述保持体露出,
多个端子在一端具有用于与对象连接部件连接的连接部,
上述端子的连接部与上述接地部件的检测部从保持体朝向相同的方向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多个接地部件,
各接地部件与不同组合的两个接地端子的各个接触。
3.一种电连接器的检查方法,上述电连接器具备:具有信号端子以及接地端子这两种端子的多个端子;在上述信号端子以及上述接地端子混合存在的状态下,对上述多个端子进行排列保持的绝缘材料制的保持体;以及在与至少两个接地端子接触的状态下,在上述保持体的内侧被该保持体保持的接地部件,该电连接器的检查方法的特征在于,
多个端子在一端具有用于与对象连接部件连接的连接部,
上述端子的连接部与上述接地部件的检测部从保持体朝向相同的方向突出,
通过使电流在从上述保持体露出并被形成于上述接地部件的检测部以及规定的上述接地端子流动,来对上述接地部件与上述规定的接地端子的电导通状态进行检测。
CN201710414035.3A 2016-06-13 2017-06-05 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的检查方法 Active CN1074927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16826 2016-06-13
JP2016116826A JP6738211B2 (ja) 2016-06-13 2016-06-13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電気コネクタの検査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92729A CN107492729A (zh) 2017-12-19
CN107492729B true CN107492729B (zh) 2020-11-03

Family

ID=605731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14035.3A Active CN107492729B (zh) 2016-06-13 2017-06-05 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的检查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424860B2 (zh)
JP (1) JP6738211B2 (zh)
CN (1) CN10749272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71597B (zh) * 2019-09-03 2024-05-10 上海航天科工电器研究院有限公司 连接器组件
CN111129879A (zh) * 2019-12-12 2020-05-08 昆山宏泽电子有限公司 具有高防干扰功能的电连接器
CN111244686A (zh) 2020-03-18 2020-06-05 东莞立讯技术有限公司 转接头连接器
CN111224292A (zh) 2020-03-18 2020-06-02 东莞立讯技术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电连接器组件以及电连接器模组
CN112928547B (zh) 2021-02-19 2023-01-20 东莞立讯技术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12928548B (zh) * 2021-02-19 2023-01-20 东莞立讯技术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US20240146003A1 (en) * 2022-10-28 2024-05-02 Te Connectivity Solutions Gmbh Contact and Shield Configuration for Ground Current Optimization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99186A1 (en) * 2003-11-06 2005-05-12 Parker Kenneth P.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iagnosing defect locations in electrical paths of connectors of circuit assemblies
US20100210124A1 (en) * 2009-02-16 2010-08-19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grounding terminal having tail portion interconnected to metallic shell surrounding the connec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89664B2 (ja) * 2005-08-29 2010-06-23 Smk株式会社 メモリー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JP4234714B2 (ja) * 2005-11-16 2009-03-04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WO2008156850A2 (en) * 2007-06-20 2008-12-24 Molex Incorporated Impedance control in connector mounting areas
TWM444624U (zh) * 2012-06-14 2013-01-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電連接器
JP5595538B2 (ja) * 2013-02-20 2014-09-24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820858B2 (ja) * 2013-09-17 2015-11-24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中継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CN105789930B (zh) * 2014-12-16 2019-01-11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99186A1 (en) * 2003-11-06 2005-05-12 Parker Kenneth P.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iagnosing defect locations in electrical paths of connectors of circuit assemblies
US20100210124A1 (en) * 2009-02-16 2010-08-19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grounding terminal having tail portion interconnected to metallic shell surrounding the connec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358885A1 (en) 2017-12-14
CN107492729A (zh) 2017-12-19
JP6738211B2 (ja) 2020-08-12
US10424860B2 (en) 2019-09-24
JP2017224389A (ja) 2017-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92729B (zh) 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的检查方法
KR101660093B1 (ko) 전기 커넥터
KR101471283B1 (ko) 커넥터 장치
US7648377B2 (en) Connector having connection detecting means which is elastically deformable
WO2022083683A1 (en) Integrally shielded cable connector
KR101100839B1 (ko) 전지팩
TWI400842B (zh) Intermediate electrical connector
KR20160092366A (ko) 핀블록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검사 장치
JP2005310762A (ja) 超小型回路テストシステム用のケルビンコンタクトモジュール
EP1684387A1 (en) Earth terminal fitting and electric connector having the same
TWI530036B (zh) Connectors and performance boards, motherboards, and semiconductor test devices including the connector
JP2011232181A (ja) プローブピン用コンタクト、プローブピンおよび電子デバイス用接続治具
TWI558043B (zh) 同軸連接器
TW201640751A (zh) 插頭連接器
JP2021180196A (ja)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JP4813391B2 (ja) 分岐コネクタ
CN101488630A (zh) 连接器和用于检测连接器的连接部分的方法
CN102204025A (zh) 印刷电路板用插接连接器
TW201409875A (zh) 具有開關的同軸連接器
TWM463449U (zh) 電子訊號開關連接器之結構
TW201539889A (zh) Usb插座
JP6585460B2 (ja) 端子及びコネクタ
JP2021051946A (ja) コネクタおよび接続方法
KR20210062046A (ko) 프로브 핀 및 검사 지그
CN110707454A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Hirose Electric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rose Electric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