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63449U - 電子訊號開關連接器之結構 - Google Patents

電子訊號開關連接器之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63449U
TWM463449U TW102205818U TW102205818U TWM463449U TW M463449 U TWM463449 U TW M463449U TW 102205818 U TW102205818 U TW 102205818U TW 102205818 U TW102205818 U TW 102205818U TW M463449 U TWM463449 U TW M463449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elastic
fixed
arm
elastic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2058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ih-Cheng Chen
Chen-Hung Sung
Hui-Hsueh Chiang
Original Assignee
Speedtech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peedtech Corp filed Critical Speedtech Corp
Priority to TW1022058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63449U/zh
Priority to US13/896,337 priority patent/US9305720B2/en
Priority to CN2013202874538U priority patent/CN203312511U/zh
Publication of TWM4634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63449U/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02Bases, casings, or cov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38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 H01R24/4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 H01R24/42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comprising impedance matching means or electrical components, e.g. filters or switches
    • H01R24/46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comprising impedance matching means or electrical components, e.g. filters or switches comprising switch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38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 H01R24/4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 H01R24/5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mounted on a PCB [Printed Circuit Board]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Description

電子訊號開關連接器之結構
本創作是有關於一種電子訊號開關連接器之結構,尤指一種可切換高頻電子訊號傳遞路徑之電子訊號開關連接器之結構。
一般在電子裝置整體組裝完成後會進行整機各部功能測試,這種測試通常必須有效率地於短時間內盡可能全面檢測各部功能,且測試時會使用切換開關以改變測試中電子訊號的傳輸路徑,以檢查該電子裝置各部電路是否能達成預期功能。對於高頻電子裝置,例如行動電話,這種整機測試雖然可以是以隨機抽樣方式執行,但為減少這些測試的失真及簡單化測試作業,這些電子裝置都會安裝至少一個高頻電子訊號開關連接器,如此才能推測未被抽樣的樣本。揭露這種高頻電子訊號同軸切換開關相關資訊的先前技術可以在美國專利第6,808,405號、美國專利第7,217,737號及中華民國發明專利公開第TW201036284號等發現。
如第九圖及第九A圖所示,中華民國新型專利第M336603號中揭露一種電子訊號開關連接器的結構,該連接器是以一絕緣殼體A收納一彈性端子B及一固定端子C,該彈性端子B及固定端子C是被保持於該絕緣殼體A上的穩定位置,且該絕緣殼體A外披附一屏蔽殼體D,利用該屏蔽殼體D提供該絕緣殼體A良好電磁屏蔽保護,以降低該絕緣殼體A 內外的電磁場相互感應而引發干擾。
該彈性端子B具有一主體部B1,自該彈性端子B的主體部B1兩端分別延伸一彈性臂B2及一焊接部B3,且該彈性端子B的彈性臂B2是一種具有彈性的金屬懸臂。該固定端子C也具有一主體部C1,且自該固定端子C的主體部C1兩端分別延伸一固定臂C2及一焊接部C3。該絕緣殼體A具有一彈性端子容室A1及一固定端子容室A2,該絕緣殼體A的彈性端子容室A1可收容該彈性端子B的主體部B1,該絕緣殼體A的固定端子容室A2可收容該固定端子C的主體部C1,使該彈性端子B及該固定端子C可以被固定於該絕緣殼體A內的定位。該彈性端子B的焊接部B3及該固定端子C的焊接部C3是自絕緣殼體A朝外延伸至一電路板(圖示中未繪示),使該彈性端子B的焊接部B3及該固定端子C的焊接部C3可分別與該電路板上不同接點電連接。
該彈性端子B的彈性臂B2是常態地抵頂於該固定端子C的固定臂C2下緣,使該彈性端子B與該固定端子C常態性電連接。該絕緣殼體A開設有一穿入孔A3,該絕緣殼體A的穿入孔A3是用以收納該測試裝置的一對接連接器(圖示中未繪示)或測試用探針E穿入,使該探針E可以進入該絕緣殼體A穿入孔A3並下壓彈性端子B的彈性臂B2,並破壞該彈性端子B與該固定端子C的常態性電連接狀態。
如第十圖及第十A圖所示,在中華民國發明專利公開第TW201036284號中揭露一種具有開關的同軸連接器及其組裝方法,該連接器是以一絕緣殼體A收納一彈性端子B及一固定端子C,該彈性端子B及固定端子C是被保持於該絕緣殼體A上的穩定位置,且該絕緣殼體A外披 附一屏蔽殼體D,利用該屏蔽殼體D提供該絕緣殼體A良好電磁屏蔽保護,以降低該絕緣殼體A內外的電磁場相互感應而引發干擾。
該彈性端子B具有一主體部B1,自該彈性端子B的主體部B1兩端分別延伸一彈性臂B2及一焊接部B3,且該彈性端子B的彈性臂B2是一種具有彈性的金屬懸臂。該固定端子C也具有一主體部C1,且自該固定端子C的主體部C1兩端分別延伸一固定臂C2及一焊接部C3。該絕緣殼體A具有一彈性端子容室A1及一固定端子容室A2,該絕緣殼體A的彈性端子容室A1可收容該彈性端子B的主體部B1,該絕緣殼體A的固定端子容室A2可收容該固定端子C的主體部C1,使該彈性端子B及該固定端子C可以被固定於該絕緣殼體A內的定位。該彈性端子B的焊接部B3及該固定端子C的焊接部C3是自絕緣殼體A朝外延伸至一電路板(圖示中未繪示),使該彈性端子B的焊接部B3及該固定端子C的焊接部C3可分別與該電路板上不同接點電連接。
該彈性端子B的彈性臂B2是常態地抵頂於該固定端子C的固定臂C2下緣,使該彈性端子B與該固定端子C常態性電連接。該絕緣殼體A開設有一穿入孔A3,該絕緣殼體A的穿入孔A3是用以收納該測試裝置的一對接連接器或測試用探針E(圖示中兩者皆未繪示)穿入,使該對接連接器可以進入該絕緣殼體A穿入孔A3並下壓彈性端子B的彈性臂B2,並破壞該彈性端子B與該固定端子C的常態性電連接狀態。
由於一般同軸開關連接器整體體積非常微小,且通常用來傳輸高頻電子訊號,一旦生產或測試環境中的異物侵入該連接器內部很可能會影響高頻電子訊號的傳輸。該侵入連接器內部的環境異物(圖示中未繪 示)可能是焊接端子用的焊錫、塑膠粉塵或金屬碎屑,這些環境異物可能導致該彈性端子B無法與該固定端子C呈電性斷路或使該二者常態性斷路,導致該同軸開關失效。如第八圖及第九圖所示,為避免異物侵入該連接器內部,該先前技術教示自該絕緣殼體A的適當位置處延伸一按壓部A4,並於該屏蔽殼體D組裝於該絕緣殼體A外時,在該屏蔽殼體D外表形成一凹痕D1,使該屏蔽殼體D的凹痕D1可強迫該絕緣殼體A按壓部A4產生變形,藉以封閉該彈性端子B與彈性端子容室A1間的間隙,使環境中的異物不能附著於該彈性端子B的彈性臂B2。
該先前技術是以封閉該絕緣殼體A與該彈性端子B間的間隙以避免環境異物侵入該連接器,但該先前技術不但忽略環境異物更可能自該絕緣殼體A的穿入孔A3侵入該絕緣殼體A內部的可能性,同時該絕緣殼體A的按壓部A4一旦斷裂則可能使該彈性端子B意外接觸屏蔽殼體D,因此該先前技術有必要加以改良。
本創作主要目的是在於提供一種電子訊號開關連接器之結構,該連接器結構適於一種微小體積的開關連接器,特別是一種適合於各部外觀尺寸不大於三點五公厘(3.5 mm)的連接器。
一種電子訊號開關連接器之結構,其主要是由一絕緣殼體、一彈性端子、一固定端子及一屏蔽殼體所組成。該絕緣殼體是一種具有多數表面的三維空間實體,該絕緣殼體的一表面開設有一穿入孔供一對接連接器或一探針的一部分穿入,鄰近該絕緣殼體穿入孔的二表面分別具有一第一開口及一第二開口,該第一開口及第二開口分別朝向該絕緣殼體穿入 孔延伸一彈性端子容室及一固定端子容室,使該絕緣殼體穿入孔、彈性端子容室及固定端子容室相連通。該絕緣殼體的彈性端子容室及固定端子容室分別收容有該彈性端子及固定端子,該彈性端子具有一彈性臂彈性抵頂於該固定端子,該彈性端子及固定端子分別具有一焊接部延伸出該絕緣殼體外。該屏蔽殼體主要是包覆於該絕緣殼體具有穿入孔的表面,且環繞於該屏蔽殼體週圍。
A‧‧‧絕緣殼體
A1‧‧‧彈性端子容室
A2‧‧‧固定端子容室
A3‧‧‧穿入孔
A4‧‧‧按壓部
A5‧‧‧本體
A6‧‧‧上蓋
B‧‧‧彈性端子
B1‧‧‧主體部
B2‧‧‧彈性臂
B3‧‧‧焊接部
C‧‧‧固定端子
C1‧‧‧主體部
C2‧‧‧固定臂
C3‧‧‧焊接部
D‧‧‧屏蔽殼體
D1‧‧‧凹痕
E‧‧‧探針
1‧‧‧絕緣殼體
11‧‧‧上蓋
111‧‧‧凸扣
112‧‧‧穿入孔
12‧‧‧基座
121‧‧‧缺槽
122‧‧‧彈性端子容室
123‧‧‧固定端子容室
13‧‧‧連接部
14‧‧‧第一表面
15‧‧‧第二表面
151‧‧‧第一開口
16‧‧‧第三表面
17‧‧‧第四表面
171‧‧‧第二開口
18‧‧‧凹槽
19‧‧‧導溝
2‧‧‧彈性端子
21‧‧‧主體部
22‧‧‧彈性臂
221‧‧‧切縫
23‧‧‧焊接部
24‧‧‧突出部
3‧‧‧固定端子
31‧‧‧主體部
32‧‧‧固定臂
33‧‧‧焊接部
4‧‧‧屏蔽殼體
第一圖,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立體外觀圖。
第二圖,為第一圖之爆炸圖。
第三圖,為第一實施例中二端子之組織型態示意圖。
第四圖,為第一圖之正視圖。
第四A圖,為第四圖之A-A剖面圖。
第五圖,為第二實施例中二端子之組織型態示意圖。
第六圖,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立體外觀圖。
第六A圖,為第六圖之正視圖。
第六B圖,為第六A圖之C-C剖面圖。
第六C圖,為第六A圖之C-C剖面立體輔助視圖。
第七圖,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立體外觀圖。
第七A圖,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另一視角立體外觀圖。
第七B圖,為第七圖之爆炸圖。
第八圖,為第七圖之正視圖。
第八A圖,為第八圖中B-B剖面圖。
第九圖,為先前技術中華民國新型專利第M336603號爆炸圖。
第九A圖,為第九圖剖面示意圖。
第十圖,為先前技術中華民國發明專利公開第TW201036284號立體外觀圖。
第十A圖,為第十圖剖面圖。
第一圖至第四圖所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主要是由一絕緣殼體1、一彈性端子2、一固定端子3及一屏蔽殼體4所組成。該絕緣殼體1包括一體成形的一上蓋11、一基座12及一連接部13。該絕緣殼體1的上蓋11及該基座12間是以該連接部13連接,該絕緣殼體1的上蓋11具有一凸扣111,對應該絕緣殼體1上蓋11的凸扣111而在該絕緣殼體1的基座12邊緣設一缺槽121,使該絕緣殼體1的上蓋11可利用該連接部13作為絞鏈的功能而蓋合於絕緣殼體1基座12上,並利用該上蓋11的凸扣111與該基座12的缺槽121相互配合而將該上蓋11固定於該基座12上。
在本做第一實施例中,該絕緣殼體1的上蓋11具有一穿入孔112,該上蓋11的穿入孔112可以測試用連接器的探針E(圖示中未繪示,參先前技術)進入該絕緣殼體1內,藉以接觸該彈性端子2並與該彈性端子2交換電子訊號。該絕緣殼體1的基座12上具有一彈性端子容室122及一固定端子容室123,該基座12上的該彈性端子容室122及該固定端子容室123是分別用來收納該彈性端子2及該固定端子3,使該彈性端子2及該固定端子3至少一部分是被穩固的保留於該絕緣殼體1內。
該彈性端子2具有一主體部21,自該彈性端子2主體部21的端緣分別延伸一彈性臂22及一焊接部23,該彈性端子2的主體部21是被收納於該絕緣殼體1基座12的彈性端子容室122內。該彈性端子2的彈性臂22為一種自該彈性端子2主體部21延伸的長懸臂,使該彈性端子2的彈性臂22承受外力時可產生一定幅度的彈性變形量。該彈性端子2的焊接部23是延伸出該絕緣殼體1外,使該彈性端子2可藉該焊接部23而與絕緣殼體1外的電路板(圖示中未繪示)電連接。
該固定端子3也具有一主體部31,自該固定端子3主體部31的端緣分別延伸一固定臂32及一焊接部33,該固定端子3的主體部31是被收納於該絕緣殼體1基座12的固定端子容室123內。該固定端子3的固定臂32為一種自該固定端子3主體部31延伸的短懸臂,使該固定端子3的固定臂32承受外力時可產生一相對較小幅度的彈性變形量。該固定端子3的焊接部33是延伸出該絕緣殼體1外,使該固定端子3可藉該焊接部33而與絕緣殼體1外的電路板(圖示中未繪示)電連接。
如第二圖、第三圖、第四圖及第四A圖所示,該彈性端子2的彈性臂22自由端是抵頂於該固定端子3的固定臂32下緣,使該彈性端子2及該固定端子3常態性的電連接。該彈性端子2的彈性臂22自由端開設一切縫221,該切縫221沿該彈性臂22的材料厚度方向貫穿該彈性臂22,且該彈性端子2的切縫221可以自該彈性端子2彈性臂22的自由端朝主體部21延伸一段距離。該固定端子3的固定臂32自由端具有一尺寸略為凸起的部分,使該彈性端子2彈性臂22及固定端子3固定臂32的自由端形成一間隙,以縮小該二者間的接觸面積。當環境異物自該絕緣殼體1 的穿入孔112掉入連接器內時,該環境異物可自該彈性臂22及固定臂32間的間隙或彈性臂22的切縫221掉落,同時該彈性端子2及固定端子3間的電連接狀態也可以維持。由於該固定端子3的固定臂32自由端略為凸起的部分是有益於增加該彈性臂22及固定臂32間的間隙,因此有助於環境異物脫離該彈性臂22及固定臂32,但只要適當增加該彈性端子2的切縫221尺寸亦可獲得相當的成果,固本實施例的實際實施不以該固定臂32自由端具必須有該凸起部分為必要條件。
在前述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中,由於該彈性端子2主體部21是被組裝於該絕緣殼體1的彈性端子容室122,因此該絕緣殼體1有明顯的端子容室122。若該彈性端子2的主體部21是以埋入射出成形法(insert molding)等方式將塑膠材料直接成形於該彈性端子2主體部21外表,此時該絕緣殼體1就不會有明顯的端子容室122,而是由形成該絕緣殼體1的材料包覆該彈性端子2主體部21的部分外表。雖然埋入射出成形法是將該絕緣殼體1的塑膠材料包覆於該彈性端子2的主體部21,但以塑性變形手法去除該絕緣殼體1的塑膠材料並取出該彈性端子2的主體部21時,該絕緣殼體1仍將露出一可容納該彈性端子2主體部21的空間。依上述,本創作及申請專利範圍中所謂絕緣殼體的「彈性端子容室」122,指的是絕緣殼體1上可容納該彈性端子2主體部21的空間。同理,本創作及申請專利範圍中所謂絕緣殼體1的「固定端子容室」123,指的是絕緣殼體1上可容納該固定端子3主體部31的空間。
如第五圖所示,與前述本創作第一實施例及其變形不同的是在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中,該彈性端子2的彈性臂22的該切縫221並非直接 設於該彈性臂22的外型終端,而是緊接近該彈性臂22的外型終端一段距離。該彈性端子2的切縫221雖距離該彈性端子2的彈性臂22自由端一段距離,但該切縫221仍具有排除該環境異物的功能,即便該環境異物體積過大而無法自該彈性端子2的切縫221排除,但在測試過程中,該對接連接器或測試用探針(兩者均未繪示於圖示中)下壓該彈性端子2的該彈性臂22時,該環境異物也可以沿著該彈性端子2的該彈性臂22的切縫221滑落。
如第六圖、第六A圖、第六B圖及第六C圖所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中,該絕緣殼體1具有該穿入孔112的一表面視為第一表面14。該絕緣殼體1該第二表面15及第四表面17(參第七A圖)上分別具有朝該第一表面14的穿入孔112延伸一彈性端子容室122及一固定端子容室123,以分別收容該彈性端子2及該固定端子3。該彈性端子容室122及該固定端子容室123分別與該穿入孔112相連通。該彈性端子2的彈性臂22是彈性地接觸該固定端子3的固定臂32,使該彈性端子2及該固定端子3形成常態性電連接狀態。一旦該彈性端子2的彈性臂22因受力而發生彈性變形時,造成該彈性端子2的彈性臂22與該固定端子3的固定臂32分離,則該彈性端子2及該固定端子3形成暫時性斷路狀態。同時,該彈性端子2彈性臂22抵頂該固定端子3的固定臂32的自由端具有一切縫221。
由於本創作個實施例所揭露之電子訊號開關連接器皆為微小尺寸連接器,因此該連接器各部尺寸皆為微小尺寸,包括該絕緣殼體1固持該彈性端子2部分的尺寸,該固持是指不論是本創作圖式揭露的干涉(Interfernce)固持或習於此項技藝者易於思及的埋入射出(Insert Molding)固 持。因此當具有相對大尺寸的彈性端子2彈性臂22末端受力時,相對小尺寸的該彈性端子2固持部分便形成類似旋轉軸心的現象,導致該彈性端子2的焊接部23發生位移,這種現象在該連接器經過無鉛焊接製成後產生絕緣材料剛性材料特性降低時更為明顯。
本創作第三實施例中,該彈性端子2主體部21及焊接部23之間朝該絕緣殼體1的彈性端子容室122突伸一突出部24,利用該彈性端子2突出部24的外觀尺寸而對於該絕緣殼體1的彈性端子容室122內對該彈性端子容室122施加一預應力(Pre-load),使該彈性端子2的彈性臂22受力變形前,該彈性端子2的突出部24即對該絕緣殼體1的彈性端子容室122施力。在本實實施例圖示中,該彈性端子2突出部24不位於該彈性端子2的法線方向上,因此該彈性端子2突出部24對該絕緣殼體1的彈性端子容室122施加的預應力對該彈性端子2形成一力矩,且該預應力增加該彈性端子2的彈性臂22持續對該固定端子3固定臂32的施力。
在本創作第三實施例對於該彈性端子2的類似偏轉(pivot)現象提出的解決方案是透過該彈性端子2的突出部24抵頂該絕緣殼體1彈性端子容室122,因此當該彈性端子2彈性臂22末端受力時,該彈性端子2的突出部24仍對該彈性端子2焊接部23施力,減少該彈性端子2焊接部23的位移可能性或位移量。又因該彈性端子2的突出部24對該絕緣殼體1的彈性端子容室122施加一預應力,則當該彈性端子2固持部分形成類似旋轉軸心時,該預應力相對於該彈性端子2形成的力矩恰好使該彈性端子2的彈性臂22末端常態地緊抵該固定端子3的固定臂32。由於該彈性端子2的彈性臂22對該固定端子3的固定臂32施加的正向力(即該彈 性端子2的彈性臂22緊抵該固定端子3固定臂32的施力)對該連接器整體阻抗特性有明顯影響,因此該彈性端子2的突出部24尺寸是有關於該彈性端子2對該彈性端子容室122施所加預應力之大小,即該彈性端子2的突出部24尺寸是是與該連接器整體阻抗特性相關聯。
如第七圖、第七A圖及第七B圖所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的該絕緣殼體1在三維空間至少具有第一表面14、第二表面15、第三表面16及第四表面17,其中該絕緣殼體1具有該穿入孔112的一表面視為第一表面14,該第一表面14同時與該第二表面15、第三表面16及第四表面17相鄰,且該第二表面15及該第四表面17不相鄰。該第二表面15及第四表面17上分別具有一第一開口151及一第二開口171,且該第二表面15及第四表面17的第一開口151及第二開口171分別朝該第一表面14的穿入孔112延伸一彈性端子容室122及一固定端子容室123,以分別收容該彈性端子2及該固定端子3。該彈性端子容室122及該固定端子容室123分別與該穿入孔112相連通。該彈性端子2的彈性臂22是彈性地接觸該固定端子3的固定臂32,使該彈性端子2及該固定端子3形成常態性電連接狀態。一旦該彈性端子2的彈性臂22因受力而發生彈性變形時,造成該彈性端子2的彈性臂22與該固定端子3的固定臂32分離,則該彈性端子2及該固定端子3形成暫時性斷路狀態。同時,該彈性端子2彈性臂22抵頂該固定端子3的固定臂32的自由端具有一切縫221。
如第八圖及第八A圖所示,在該第四實施例中,為縮小該連接器實施例占用電路板(圖示中未繪示)上珍貴的表面積,該絕緣殼體1在對應該彈性端子2及該固定端子3的焊接部23、33處分別設一凹槽18, 使該彈性端子2及該固定端子3的焊接部23、33可以分別被收納於各該凹槽18,且該彈性端子2及該固定端子3的焊接部23、33可分別與電路板上的電路電連接。由於該絕緣殼體1的各該凹槽18,使該彈性端子2及該固定端子3被裝入該彈性端子容室122及該固定端子容室123時該彈性端子2底面的支撐力下降,且該彈性端子2的彈性臂22與該固定端子3的固定臂32,導致該彈性端子2的焊接部23可能發生下垂現像,產生該彈性端子2及該固定端子3的焊接部23、33不共面的缺失。
雖然解決該種缺失的解決之道可以簡單地透過改變該彈性端子2組裝入該絕緣殼體1彈性端子容室122的角度,使該彈性端子2及該固定端子3在被組裝入該絕緣殼體1的該彈性端子容室122及該固定端子容室123時就承受變形的預應力(pre-load)。然而,只讓該彈性端子2及該固定端子3承受預應力是不足的,在焊接於電路板(圖示中未繪示)的加熱過程中,該預應力可能會導致該彈性端子2或該固定端子3相對於該絕緣殼體1的位移。
在本實施例提出另一種解決方案是在絕緣殼體1對應各該凹槽18處開設有導溝19,藉各導溝19的設置而弱化該絕緣殼體1各導溝19附近之結構強度,使該絕緣殼體1在受熱知既不致導致該彈性端子2或該固定端子3產生相對位移。
本創作以上所揭露之較佳實施例之揭露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的範圍,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創作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創作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1‧‧‧上蓋
111‧‧‧凸扣
112‧‧‧穿入孔
12‧‧‧基座
121‧‧‧缺槽
122‧‧‧彈性端子容室
123‧‧‧固定端子容室
13‧‧‧連接部
2‧‧‧彈性端子
21‧‧‧主體部
22‧‧‧彈性臂
221‧‧‧切縫
23‧‧‧焊接部
3‧‧‧固定端子
31‧‧‧主體部
32‧‧‧固定臂
4‧‧‧屏蔽殼體

Claims (13)

  1. 一種電子訊號開關連接器之結構,其主要是由一絕緣殼體、一彈性端子、一固定端子及一屏蔽殼體所組成,其中該絕緣殼體具有一彈性端子容室、一固定端子容室及一穿入孔,該絕緣殼體的彈性端子容室及固定端子容室是分別收容該彈性端子及固定端子,該彈性端子具有一彈性臂,固定端子具有一固定臂,該彈性端子的彈性臂彈性抵頂於該固定端子的固定臂,該彈性端子及固定端子分別具有一焊接部,該彈性端子及固定端子的焊接部分別延伸出該絕緣殼體外,該絕緣殼體的穿入孔可供對接連接器的一部分穿入,該屏蔽殼體包覆於該絕緣殼體外表,其特徵在於:該彈性端子的彈性臂具有一切縫。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訊號開關連接器之結構,其中,該彈性端子的開口是自該彈性臂的自由末端開始延伸。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訊號開關連接器之結構,其中,該絕緣殼體具有一上蓋及一基座,該上蓋及基座間是由一連接部相互連接,該絕緣殼體的上蓋是利用該連接部而旋轉覆蓋於該基座上。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電子訊號開關連接器之結構,其中,該絕緣殼體的穿入孔是被設置於該絕緣殼體的上蓋,該絕緣殼體的彈性端子容室及固定端子容室設置於該絕緣殼體的基座。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訊號開關連接器之結構,其中,該彈性端子具有一主體部,該彈性端子的主體部是連接該彈性端子的彈性臂及焊接部,且該固定端子也具有一主體部,該固定端子的主體部是連接該固定端子的固定臂及焊接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訊號開關連接器之結構,其中,該彈性端子的開口是位於該固定端子的固定臂下方。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訊號開關連接器之結構,其中,該固定端子的固定臂自由端具有一凸起,藉以使該彈性端子彈性臂與該固定端子固定臂有較小的接觸面積。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訊號開關連接器之結構,其中,該絕緣殼體彈性端子容室及固定端子容室在背離該穿入孔之一表面分別開設一凹槽,各該絕緣殼體之凹槽分別可收容該彈性端子及固定端子的焊接部。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電子訊號開關連接器之結構,其中該絕緣殼體彈性端子容室及固定端子容室相對於各該凹槽處各至少設有一導溝。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訊號開關連接器之結構,其中該彈性端子的彈性臂是與一主體部相連,且該彈性端子主體部至少有部分是被固持於該絕緣殼體具有一彈性端子容室。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訊號開關連接器之結構,其中該彈性端子的主體部朝該絕緣殼體的彈性端子容室突伸一突出部,該彈性端子突出部常態地對該絕緣殼體的彈性端子容室施加一預應力。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電子訊號開關連接器之結構,其中該彈性端子對該絕緣殼體的彈性端子容室施加的預應力使該彈性端子承受一力矩,該力矩使該彈性端子彈性臂進一步緊抵該固定端子固定臂。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電子訊號開關連接器之結構,其中該彈性端子的突出部是至少一凸點。
TW102205818U 2012-05-29 2013-03-27 電子訊號開關連接器之結構 TWM4634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05818U TWM463449U (zh) 2012-05-29 2013-03-27 電子訊號開關連接器之結構
US13/896,337 US9305720B2 (en) 2012-05-29 2013-05-17 Electrical signal switch connector structure
CN2013202874538U CN203312511U (zh) 2012-05-29 2013-05-23 电子信号开关连接器的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210290 2012-05-29
TW102205818U TWM463449U (zh) 2012-05-29 2013-03-27 電子訊號開關連接器之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63449U true TWM463449U (zh) 2013-10-11

Family

ID=496186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205818U TWM463449U (zh) 2012-05-29 2013-03-27 電子訊號開關連接器之結構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305720B2 (zh)
CN (1) CN203312511U (zh)
TW (1) TWM463449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15703B (zh) * 2014-03-05 2019-09-20 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微型射频连接器
CN110350355A (zh) * 2019-07-12 2019-10-18 昆山科信成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同轴开关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10668900U (zh) * 2019-10-17 2020-06-02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同轴连接器
CN213484020U (zh) * 2020-10-27 2021-06-18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射频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59138B2 (ja) 2003-05-16 2008-03-12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同軸コネクタ及び通信装置
TWM336603U (en) 2007-11-30 2008-07-11 Speed Tech Corp Coaxial connector
WO2009157220A1 (ja) * 2008-06-25 2009-12-30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同軸コネクタ
JP4945596B2 (ja) 2009-03-31 2012-06-06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付き同軸コネクタ及びその組み立て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312511U (zh) 2013-11-27
US20130319834A1 (en) 2013-12-05
US9305720B2 (en) 2016-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45596B2 (ja) スイッチ付き同軸コネクタ及びその組み立て方法
JP6593471B2 (ja) 基板接続用電気コネクタ装置
CN110800169B (zh) 电连接器装置
CN104852199B (zh) 垫高型式的插座电连接器
JP6256426B2 (ja) 基板接続用電気コネクタ
TWI513127B (zh) 附開關之同軸連接器
TWI483491B (zh) 附開關之同軸連接器
TWI462404B (zh) 附開關之同軸連接器
US892636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detect function
KR101802731B1 (ko) 스위치 부착 동축 커넥터
TW201440347A (zh) 電連接器
JP2011124147A (ja) 多極プラグ
JP2017224389A (ja)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電気コネクタの検査方法
TWM463449U (zh) 電子訊號開關連接器之結構
TWM500384U (zh) 電連接器組合
US20130224991A1 (en) Structure of electrical signal switch connector
JP6241597B2 (ja) 同軸型電気コネクタ
US9077131B2 (en) Coaxial connector
JP2003151689A (ja) 嵌合検出端子付き同軸コネクタ
JP6319657B2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KR101685603B1 (ko) 동축 커넥터 및 그 조립방법
TWM500380U (zh) 電子訊號開關連接器之結構
JP5182327B2 (ja)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KR100511493B1 (ko) 이중 rf스위치를 구비한 동축커넥터
WO2012035999A1 (ja)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K4K Expiration of patent term of a granted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