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87233A - 后排座椅安装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后排座椅安装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87233A
CN107487233A CN201611247044.XA CN201611247044A CN107487233A CN 107487233 A CN107487233 A CN 107487233A CN 201611247044 A CN201611247044 A CN 201611247044A CN 107487233 A CN107487233 A CN 1074872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ack seat
installing plate
reinforcing
erec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24704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继壮
米丽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rgward Automotive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rgward Automotive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rgward Automotive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rgward Automotive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24704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87233A/zh
Publication of CN1074872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872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0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e.g. dismountable auxiliary seat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后排座椅安装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该后排座椅安装装置包括:后排座椅安装板总成,后排座椅安装板总成包括锁扣安装板和靠背加强板,锁扣安装板设置在靠背加强板的一端并与靠背加强板连接,锁扣安装板和靠背加强板罩设在侧围和轮罩上,且锁扣安装板和靠背加强板连接形成的边沿与侧围和/或轮罩贴合。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后排座椅安装板总成的结构强度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后排座椅安装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后排座椅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后排座椅安装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在汽车领域,白车身为座椅提供了安装结构,为了保证汽车整体性能,需要保证座椅安装牢固可靠,且抗冲击。其中,后排座椅与白车身相关的测试有三个:汽车座椅系统强度(模拟后撞)、行李箱后冲击试验以及座椅安全带固定点强度(模拟前撞)。然而,在现有的白车身结构中,由于后排座椅安装板总成的结构强度差,因此无法有效地承受力并对车身受力载荷进行传递分散,从而影响整车的强度刚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后排座椅安装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后排座椅安装板总成的结构强度差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后排座椅安装装置,后排座椅安装装置包括:后排座椅安装板总成,后排座椅安装板总成包括锁扣安装板和靠背加强板,锁扣安装板设置在靠背加强板的一端并与靠背加强板连接,锁扣安装板和靠背加强板罩设在侧围和轮罩上,且锁扣安装板和靠背加强板连接形成的边沿与侧围和/或轮罩贴合。
进一步地,靠背加强板包括加强柱以及沿加强柱长度方向扩展的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呈夹角设置,锁扣安装板分别与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连接。
进一步地,锁扣安装板分别与侧围、轮罩、第一加强板以及第二加强板连接,第一加强板的远离加强柱的一侧分别与锁扣安装板以及轮罩贴合,第二加强板的远离加强柱的一侧分别与侧围和轮罩贴合。
进一步地,第一加强板上靠近锁扣安装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避让孔;和/或,第二加强板上靠近锁扣安装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避让孔。
进一步地,锁扣安装板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第一安装板设置在靠背加强板的端部,第二安装板分别与第一安装板和靠背加强板的侧边连接。
进一步地,后排座椅安装板总成还包括:后轮罩内板加强板,设置在靠背加强板的远离锁扣安装板的一端,并与靠背加强板连接。
进一步地,后排座椅安装板总成还包括:锁扣,设置在靠背加强板靠近锁扣安装板的一端。
进一步地,后排座椅安装装置还包括:转轴支架总成,转轴支架总成包括座椅定位支架和第三加强板,座椅定位支架包括凸形板和连接在凸形板一侧的连接板,连接板与后排座椅安装板总成部分叠置,第三加强板与凸形板的另一侧连接。
进一步地,后排座椅安装装置还包括:坐垫防潜支架,坐垫防潜支架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以及第三支撑板,第一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分别设置在第二支撑板的两端,且第一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均位于第二支撑板的同侧,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呈夹角设置,第三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呈夹角设置。
进一步地,后排座椅安装装置还包括:座椅支架,座椅支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折弯板和第二折弯板,第一折弯板设置在第二折弯板上,第二折弯板的两侧设置有第三翻边,第三翻边朝向第一折弯板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后排座椅安装装置,后排座椅安装装置为上述提供的后排座椅安装装置。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将后排座椅安装板总成配置为包括相连接的锁扣安装板和靠背加强板,锁扣安装板和靠背加强板罩设在侧围和轮罩上,且锁扣安装板和靠背加强板连接形成的边沿与侧围和/或所述轮罩贴合以形成内部具有空腔的笼形结构,笼形结构强度高,从而当车体受力时,可以有效地抵抗力,进而提高后排座椅安装装置的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后排座椅安装装置在白车身上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后排座椅安装板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中后排座椅安装板总成的正视图;
图4示出了图1中转轴支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1中坐垫防潜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1中座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多连杆后悬置轮罩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扭力梁后悬置轮罩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后排座椅安装板总成;11、锁扣安装板;12、靠背加强板;121、第一加强板;122、第二加强板;121a、第一避让孔;122a、第二避让孔;13、后轮罩内板加强板;14、锁扣;20、转轴支架总成;21、座椅定位支架;211、凸形板;212、连接板;22、第三加强板;30、坐垫防潜支架;31、第一支撑板;32、第二支撑板;33、第三支撑板;40、座椅支架;41、第一折弯板;42、第二折弯板;421、第三翻边;50、减震器大弹簧安装板;60、后副车架安装板;70、阻尼器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1至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后排座椅安装装置,该后排座椅安装装置包括后排座椅安装板总成10,后排座椅安装板总成10包括锁扣安装板11和靠背加强板12,锁扣安装板11设置在靠背加强板12的一端并与靠背加强板12连接,锁扣安装板11和靠背加强板12罩设在侧围和轮罩上,且锁扣安装板11和靠背加强板12连接形成的边沿与侧围和/或所述轮罩贴合。
应用此种配置方式,通过将后排座椅安装板总成配置为包括相连接的锁扣安装板和靠背加强板,锁扣安装板11和靠背加强板12罩设在侧围和轮罩上,且锁扣安装板11和靠背加强板12连接形成的边沿与侧围和/或所述轮罩贴合以形成内部具有空腔的笼形结构,笼形结构强度高,从而当车体受力时,可以有效地抵抗力,进而提高后排座椅安装装置的结构强度。具体地,在本发明中,锁扣安装板11和靠背加强板12通过点焊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发明中,可将靠背加强板12配置为包括加强柱以及沿加强柱长度方向扩展的第一加强板121和第二加强板122,第一加强板121和第二加强板122呈夹角设置,锁扣安装板11分别与第一加强板121和第二加强板122连接。
具体地,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中,锁扣安装板11分别与侧围、轮罩、第一加强板121以及第二加强板122连接,第一加强板121的远离加强柱的一侧分别与锁扣安装板11以及轮罩贴合,第二加强板122的远离加强柱的一侧分别与侧围和轮罩贴合。应用此种配置方式,通过靠背加强板12和锁扣安装板11分别与车体侧围和轮罩相连接以形成笼形结构,从而能够极大地提高后排座椅安装板总成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地,为了进一步地提高后排座椅安装板总成的结构强度,可在锁扣安装板11和/或靠背加强板12上设置有加强部。具体地,第一加强板121和/或第二加强板122上设置有加强部。锁扣安装板11包括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之间具有夹角,第一安装板设置在靠背加强板12的端部,第二安装板分别与第一安装板和靠背加强板12的侧边连接。
锁扣安装板11在与靠背加强板12相连接时,第一安装板的一侧与第一加强板121的一侧相连接,第二安装板的一侧与第二加强板122的一侧相连接,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第一加强板121和第二加强板122的另一侧均与车体轮罩和/或侧围相连接,从而通过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第一加强板121和第二加强板122之间的相互连接以形成内部具有空腔的笼形结构。此种配置方式能够增大后排座椅安装板总成的强度,同时,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在第一安装板、第一加强板121和第二加强板122上均设置有加强部,从而能够进一步增大后排座椅安装板总成的强度。
为了方便焊接同时减轻重量,在本发明中,可将第一加强板121上靠近锁扣安装板1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避让孔121a;和/或,第二加强板122上靠近锁扣安装板1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避让孔122a。应用此种配置方式,在进行焊接操作时,可通过第一避让孔121a和/或第二避让孔122a以实现锁扣安装板11和靠背加强板12分别与轮罩和/或侧围之间的焊接连接。进一步地,在锁扣安装板11的第一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三避让孔以作为焊接过孔,从而能够进一步方便进行锁扣安装板11和靠背加强板12分别与轮罩和/或侧围之间的焊接连接。
应用此种配置方式,通过在第一加强板121上设置第一避让孔121a和/或第二加强板122上设置第二避让孔122a,可以为安装板与车体轮罩和/或侧围之间的焊接提供方便,进一步地,通过设置第一避让孔121a和/或第二避让孔122a,也能够进一步减轻靠背加强板12的重量,从而实现结构的轻量化。
为了增大后排座椅安装板总成的强度同时考虑结构复杂度,在本发明中,可将第一加强板121上设置有第一避让孔121a,第一避让孔121a上设置有第一翻边以形成加强部;和/或,第二加强板122上设置有第二避让孔122a,第二避让孔122a上设置有第二翻边以形成加强部。
应用此种配置方式,通过在第一避让孔121a上设置有第一翻边和/或第二避让孔122a上设置有第二翻边从而能够增大第一加强板121和/或第二加强板122的强度,此种方式简单、易行,不仅能够增大靠背加强板12的强度,同时可将第一避让孔121a和第二避让孔122a作为焊接过孔,以方便进行锁扣安装板11和靠背加强板12分别与轮罩和/或侧围之间的焊接连接。同时,通过在第一加强板121上设置第一避让孔121a,第二加强板122上设置第二避让孔122a,能够减轻靠背加强板12的重量,从而实现结构的轻量化。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中,如图2和图3所示,为了增大后轮罩的强度,可将后排座椅安装板总成10配置为还包括后轮罩内板加强板13,后轮罩内板加强板13设置在靠背加强板12的远离锁扣安装板11的一端,并与靠背加强板12连接。具体地,在本发明中,后轮罩内板加强板13通过点焊与靠背加强板12相连接。
应用此种配置方式,通过将后轮罩内板加强板13的一侧与靠背加强板12相连接,另一侧与轮罩和/或侧围之间的焊接连接,从而可与锁扣安装板11以及靠背加强板12共同形成内部具有空腔的笼形结构,以增大后排座椅安装板总成10的强度。进一步地,在后轮罩内板加强板13上也设置有避让孔,从而能够进一步减轻靠背加强板12的重量,以实现结构的轻量化。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中,为了固定座椅靠背,可将后排座椅安装板总成10配置为还包括锁扣14,锁扣14设置在靠背加强板12靠近锁扣安装板11的一端,从而通过锁扣14作用以将座椅靠背牢固固定在后排座椅安装板总成10上。
在本发明中,为了安装后排座椅转轴支架,如图1所示,可将后排座椅安装装置配置为还包括转轴支架总成20,转轴支架总成20与后排座椅安装板总成10部分叠置地设置。应用此种配置方式,不仅可以通过转轴支架总成20来进行后排座椅转轴支架的安装,同时由于转轴支架总成20与后排座椅安装板总成10部分重叠,因此可以有效地将后排座椅转轴支架总成20处的受力分散至后排座椅安装板总成10上,以避免受力集中。
进一步地,为了增大转轴支架总成20的强度,可将转轴支架总成20配置为包括座椅定位支架21和第三加强板22,座椅定位支架21包括凸形板211和连接在凸形板211一侧的连接板212,连接板212与后排座椅安装板总成10部分叠置,第三加强板22与凸形板211的另一侧连接。具体地,在本发明中,第三加强板22通过点焊与凸形板211相连接。再者,可通过增大转轴支架总成20与车体轮罩的接触面积以实现载荷的有效传递。具体地,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转轴支架总成20与车体轮罩的接触面积增大了百分之五十,从而能够实现载荷的有效传递。
应用此种配置方式,座椅定位支架21和第三加强板22以形成内部具有空腔的结构,连接板212与后排座椅安装板总成10部分叠置,从而能够力的有效传递。进一步地,由于在凸形板211的另一侧连接有第三加强板22,因此能够进一步地增大转轴支架总成20的强度。同时,在凸形板211上设置有减重孔,可以进一步实现结构的轻量化。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为了提高乘客乘坐的舒适度,可将后排座椅安装装置配置为还包括坐垫防潜支架30,坐垫防潜支架30包括第一支撑板31、第二支撑板32以及第三支撑板33,第一支撑板31和第三支撑板33分别设置在第二支撑板32的两端,且第一支撑板31和第三支撑板33均位于第二支撑板32的同侧,第一支撑板31与第二支撑板32呈夹角设置,第三支撑板33与第二支撑板32呈夹角设置。
应用此种配置方式,通过将第一支撑板31的一侧和第三支撑板33的一侧分别设置在第二支撑板32的两端,且第一支撑板31和第三支撑板33均位于第二支撑板32的同侧,第一支撑板31的另一侧和第三支撑板33的另一侧分别与车体底板相连接,当乘客坐在座椅上后,可通过坐垫防潜支架30来支撑坐垫,从而提高乘客乘坐的舒适度。再者,在第一支撑板31和第三支撑板33上均开设有减重孔,以实现结构的轻量化。如图5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在沿着第一支撑板31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有三个减重孔,在沿着第三支撑板33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有三个减重孔。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中,为了提高坐垫防潜支架30的强度,可通过增大坐垫防潜支架30的宽度以及调整夹角的方式来实现。具体地,在本发明中,第一支撑板31与第二支撑板32之间的最大间距与第二支撑板32的长度的比值范围为0.32至0.42,第一支撑板31与第二支撑板32的夹角范围为95°至105°,第二支撑板32与第三支撑板33的夹角范围为108°至118°。其中,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第一支撑板31与第二支撑板32之间的最大间距与第二支撑板32的长度的比值为0.37,第一支撑板31与第二支撑板32的夹角范围为100°,第二支撑板32与第三支撑板33的夹角范围为113°。
在本发明中,为了进行座椅的安装,可将后排座椅安装装置配置为还包括座椅支架40,座椅支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折弯板41和第二折弯板42,第一折弯板41设置在第二折弯板42上,第二折弯板42的两侧设置有第三翻边421,第三翻边421朝向第一折弯板41设置。
应用此种配置方式,由于在第二折弯板42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三翻边421,从而能够进一步地增大座椅支架40的强度。再者,第一折弯板41和第二折弯板42之间通过螺钉实现固定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后排座椅安装装置,后排座椅安装装置为上述提供的后排座椅安装装置。本发明提供的后排座椅安装装置通过对后排座椅安装板总成10、转轴支架总成20、坐垫防潜支架30和座椅支架40的结构进行优化,能够提高后排座椅安装装置的整体强度以及能够实现力的有效传递,从而能够提高车辆的整体性能。
进一步地,如图7和图8所示,本发明的后排座椅安装装置可以兼顾两种车身结构的后减震器载荷的传递路径。
如图7所示,车身结构为多连杆后悬置类型,车轮轮罩内板板材为0.7mm,强度较低,阻尼器安装板70和后排座椅安装板总成10分别设置在车轮轮罩内板的相对两侧,在车轮轮罩处的减震器大弹簧安装板50、后副车架安装板60以及阻尼器安装板70处受力时,由于后排座椅安装板总成与车轮轮罩相连接处的面积较大,从而能够有效地将阻尼器安装板70处的力分散至后排座椅安装板总成10处,以有效进行减震器载荷的分散。由于后排座椅安装板总成10强度较大,因此可以有效抵抗受力,以提高车体整体强度。
如图8所示,车身结构为扭力梁后悬置类型,在车轮轮罩处的减震器大弹簧安装板50和阻尼器安装板70处受力时,由于后排座椅安装板总成与车轮轮罩相连接处的面积较大,从而能够有效地将阻尼器安装板70处的力分散至后排座椅安装板总成10处,以有效进行减震器载荷的分散。由于后排座椅安装板总成10强度较大,因此可以有效抵抗受力,以提高车体整体强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后排座椅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排座椅安装装置包括:
后排座椅安装板总成(10),所述后排座椅安装板总成(10)包括锁扣安装板(11)和靠背加强板(12),所述锁扣安装板(11)设置在所述靠背加强板(12)的一端并与所述靠背加强板(12)连接,所述锁扣安装板(11)和所述靠背加强板(12)罩设在侧围和轮罩上,且所述锁扣安装板(11)和所述靠背加强板(12)连接形成的边沿与所述侧围和/或所述轮罩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排座椅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加强板(12)包括加强柱以及沿所述加强柱长度方向扩展的第一加强板(121)和第二加强板(122),所述第一加强板(121)和所述第二加强板(122)呈夹角设置,所述锁扣安装板(11)分别与所述第一加强板(121)和所述第二加强板(12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排座椅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安装板(11)分别与所述侧围、所述轮罩、所述第一加强板(121)以及所述第二加强板(122)连接,所述第一加强板(121)的远离所述加强柱的一侧分别与所述锁扣安装板(11)以及所述轮罩贴合,所述第二加强板(122)的远离所述加强柱的一侧分别与所述侧围和所述轮罩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排座椅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加强板(121)上靠近所述锁扣安装板(1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避让孔(121a);和/或,
所述第二加强板(122)上靠近所述锁扣安装板(1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避让孔(122a)。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后排座椅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安装板(11)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设置在所述靠背加强板(12)的端部,所述第二安装板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靠背加强板(12)的侧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排座椅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排座椅安装板总成(10)还包括:
后轮罩内板加强板(13),设置在所述靠背加强板(12)的远离所述锁扣安装板(11)的一端,并与所述靠背加强板(12)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排座椅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排座椅安装板总成(10)还包括:
锁扣(14),设置在所述靠背加强板(12)靠近所述锁扣安装板(11)的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排座椅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排座椅安装装置还包括:
转轴支架总成(20),所述转轴支架总成(20)包括座椅定位支架(21)和第三加强板(22),所述座椅定位支架(21)包括凸形板(211)和连接在所述凸形板(211)一侧的连接板(212),所述连接板(212)与所述后排座椅安装板总成(10)部分叠置,所述第三加强板(22)与所述凸形板(211)的另一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排座椅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排座椅安装装置还包括:
坐垫防潜支架(30),所述坐垫防潜支架(30)包括第一支撑板(31)、第二支撑板(32)以及第三支撑板(33),所述第一支撑板(31)和所述第三支撑板(33)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32)的两端,且所述第一支撑板(31)和所述第三支撑板(33)均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板(32)的同侧,所述第一支撑板(31)与所述第二支撑板(32)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三支撑板(33)与所述第二支撑板(32)呈夹角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排座椅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排座椅安装装置还包括:
座椅支架(40),所述座椅支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折弯板(41)和第二折弯板(42),所述第一折弯板(41)设置在所述第二折弯板(42)上,所述第二折弯板(42)的两侧设置有第三翻边(421),所述第三翻边(421)朝向所述第一折弯板(41)设置。
11.一种车辆,包括后排座椅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排座椅安装装置为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后排座椅安装装置。
CN201611247044.XA 2016-12-29 2016-12-29 后排座椅安装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Pending CN1074872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47044.XA CN107487233A (zh) 2016-12-29 2016-12-29 后排座椅安装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47044.XA CN107487233A (zh) 2016-12-29 2016-12-29 后排座椅安装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87233A true CN107487233A (zh) 2017-12-19

Family

ID=606425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247044.XA Pending CN107487233A (zh) 2016-12-29 2016-12-29 后排座椅安装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87233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07680A (zh) * 2018-03-19 2018-08-17 汉腾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平放式汽车座椅总成及其使用方法
WO2019157746A1 (en) * 2018-02-14 2019-08-22 Psa Automobiles Sa Vehicle body with a reinforced rear pillar
CN110789420A (zh) * 2019-07-16 2020-02-14 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后排座椅靠背中间支脚
CN114889500A (zh) * 2022-05-06 2022-08-12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座椅安装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728002U (zh) * 2012-07-26 2013-02-13 东风汽车公司 后排座椅靠背锁扣支架结构
CN202935191U (zh) * 2012-11-28 2013-05-15 东风汽车公司 后排座垫安装结构
CN202986867U (zh) * 2012-12-10 2013-06-12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后排座椅安装支架
CN203078361U (zh) * 2012-12-20 2013-07-24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后排座椅骨架支撑结构及汽车
JP2014218222A (ja) * 2013-05-10 2014-11-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CN205292536U (zh) * 2015-12-11 2016-06-08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后排座椅的安全带安装支架组件及车辆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728002U (zh) * 2012-07-26 2013-02-13 东风汽车公司 后排座椅靠背锁扣支架结构
CN202935191U (zh) * 2012-11-28 2013-05-15 东风汽车公司 后排座垫安装结构
CN202986867U (zh) * 2012-12-10 2013-06-12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后排座椅安装支架
CN203078361U (zh) * 2012-12-20 2013-07-24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后排座椅骨架支撑结构及汽车
JP2014218222A (ja) * 2013-05-10 2014-11-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CN205292536U (zh) * 2015-12-11 2016-06-08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后排座椅的安全带安装支架组件及车辆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57746A1 (en) * 2018-02-14 2019-08-22 Psa Automobiles Sa Vehicle body with a reinforced rear pillar
CN108407680A (zh) * 2018-03-19 2018-08-17 汉腾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平放式汽车座椅总成及其使用方法
CN110789420A (zh) * 2019-07-16 2020-02-14 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后排座椅靠背中间支脚
CN114889500A (zh) * 2022-05-06 2022-08-12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座椅安装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87233A (zh) 后排座椅安装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US20050275182A1 (en) Underride protection device for passenger vehicles for placement below longitudinal chassis beams and in front of a sub-frame or cross member as an additional crash plane
CN101674958B (zh) 具有改进的支承的延伸部件
GB2293354A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JP2002154327A (ja) 自動車ドアのインパクトビーム
KR100412906B1 (ko) 자동차의 프런트필러패널어셈블리 구조
JP4715467B2 (ja) 車体前部構造
CN208181217U (zh) 一种车辆、承载式车身及其侧围顶盖总成连接结构
CN208963179U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206374553U (zh) 一种车身散热器框架组件
US20090284049A1 (en) Sunroof Mounting Assembly
CN207826350U (zh) 汽车前围板结构、汽车前围结构及汽车车身
CN103287499A (zh) 一种副车架与车身的连接装置及应用其的汽车
CN203186048U (zh) 一种汽车的后背门以及汽车
CN110466611A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后机舱总成及车身骨架
CN109334754A (zh) 一种汽车及其转向器安装结构
CN110816662A (zh) 车辆
CN215513880U (zh) 一种汽车前端模块安装结构
CN209921435U (zh) D柱上接头结构
CN206749921U (zh) 前轮罩总成及具有其的汽车
CN103158792B (zh) 驾驶室安装装置
CN210027625U (zh) 后轮罩内板总成
CN105711648A (zh) 汽车后副车架
CN216232557U (zh) 一种电动车用副车架及电动汽车
CN207931811U (zh) 用于车辆的c柱加强板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