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11648A - 汽车后副车架 - Google Patents

汽车后副车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11648A
CN105711648A CN201610261196.9A CN201610261196A CN105711648A CN 105711648 A CN105711648 A CN 105711648A CN 201610261196 A CN201610261196 A CN 201610261196A CN 105711648 A CN105711648 A CN 1057116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ard
mounting bracket
described main
frame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6119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11648B (zh
Inventor
邓祖平
张红业
陈晶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26119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11648B/zh
Publication of CN1057116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116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116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116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09Means for mounting load bearing surfa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领域,公开了一种汽车后副车架,其包括主体板和连接板,主体板为两端大、中间小的骨头状,主体板的截面为开口朝下的第一槽状结构,连接板位于主体板的中部的下方,主体板和连接板的中部对接形成腔体结构;主体板的两端分别设有多个衬套安装孔。本发明的主体板为两端大、中间小的骨头状,使得整体布局紧凑,占用空间大大减小,重量具有较大幅度的减轻,在中间位置做了相当大的空间避让,对于其它系统,如油箱、排气系统的布置安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主体板的截面为开口朝下的第一槽状结构,连接板位于主体板的中部的下方,主体板和连接板的中部对接形成腔体结构,由此可提高后副车架的整体刚度、强度以及扭转、弯曲模态。

Description

汽车后副车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后副车架。
背景技术
后副车架作为轿车底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为后悬架系统提供安装支撑,同时阻隔由轮胎传递到悬架系统上的振动和噪声,减少其直接进入车厢,提高整车乘坐舒适性。其次,后副车架又是保证后悬挂系统和车身之间装配关系的构件,后悬挂系统和后副车架先在分装线上组装构成后车桥总成,然后再将该总成与车身合装,这种总成结构安装方便,通用性高,降低了装配和研发成本,但最重要的还是其舒适性和悬挂刚度的提高。
目前,后副车架一般为框架结构,主要由钣金及管梁构成,其上还有各种支架,用来安装稳定杆、前束、悬挂系统的构件。由于各个对手件安装的限制,导致后副车架的结构比较复杂,占用空间较大。
如图1所示为某日系车型的后副车架结构,该后副车架为条形结构,这种后副车架主要应用于后悬为两个连杆结构的传统燃油汽车。图1所示的后副车架通过多块钣金组装而成,钣金数量较多,其匹配工艺复杂,不利于安装点精度的控制,且不适用于多连杆后悬挂系统,其只能满足两个二力杆的安装需求,不利于同平台多车型的通用性扩展。
由于上述的后副车架整体为条形结构,其缺点是会导致各安装点刚度较低,后副车架整体模态不高,承载能力较低,相应的由后副车架和后悬挂系统组成的分总成刚度和模态均比较低,不能充分发挥后副车架提高后悬挂系统刚性的重要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后副车架,以解决现有后副车架整体模态不高、各安装点刚度和承载能力较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后副车架,其包括主体板和连接板,所述主体板为两端大、中间小的骨头状,所述主体板的截面为开口朝下的第一槽状结构,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主体板的中部的下方,所述主体板和所述连接板的中部对接形成腔体结构;所述主体板的两端分别设有多个衬套安装孔。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主体板的两端的下侧分别设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与所述主体板的端部形状相匹配,所述加强板与所述主体板的端部对接、所述主体板和所述连接板的中部对接以形成封闭、连贯的腔体结构。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主体板的两端的上侧分别设有上摆臂安装支架,所述主体板的两端的下侧分别设有下摆臂安装支架,所述下摆臂安装支架安装在所述加强板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主体板的两端的侧部分别设有前束臂安装点,所述下摆臂安装支架与所述前束臂安装点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接板由钣金折弯而成,所述加强板为钣金片状结构。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主体板两端的上摆臂安装支架为开口朝外的第二槽状结构;
所述主体板两端的下摆臂安装支架为开口朝外的第三槽状结构。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上摆臂安装支架和下摆臂安装支架由钣金弯折而成。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主体板的两个端部为开叉状。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主体板的两端的侧面分别设有稳定杆安装支架,所述稳定杆安装支架与所述主体板焊接,且所述前束臂安装点设于所述稳定杆安装支架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稳定杆安装支架为盒状结构。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汽车后副车架,主体板为两端大、中间小的骨头状,使得整体布局紧凑,该后副车架占用空间大大减小,重量具有较大幅度的减轻,且在中间位置做了相当大的空间避让,对于其它系统,如油箱、排气系统的布置安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主体板的截面为开口朝下的第一槽状结构,连接板位于主体板的中部的下方,主体板和连接板的中部对接形成腔体结构,由此可提高后副车架的整体刚度、强度以及扭转、弯曲模态。本发明的后副车架结构紧凑,可实现轻量化。
进一步地,下摆臂安装支架与主体板上的前束臂安装点相连,该设计结构简单,零件少,安装匹配难度小,但大大提高了前束臂安装点X向的刚度,同时提高后副车架整体一阶模态。
更进一步地,稳定杆安装支架与主体板焊接,同时稳定杆安装支架覆盖主体板上前束臂安装点,满足稳定杆安装固定,提高前束臂安装点的强度和各向刚度,进一步提高后副车架整体一阶扭转模态。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的汽车后副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汽车后副车架俯视状态下的平面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汽车后副车架仰视状态下的平面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汽车后副车架俯视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汽车后副车架仰视状态下的立体图。
其中:1、主体板;2、连接板;3、衬套安装孔;4、加强板;5、上摆臂安装支架;6、下摆臂安装支架;7、稳定杆安装支架;8、稳定杆安装点;9、前束臂安装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汽车后副车架,其包括主体板1和连接板2,主体板1为两端大、中间小的骨头状,使得该后副车架占用空间大大减小,重量具有较大幅度的减轻,且在中间位置做了相当大的空间避让,对于其它系统,如油箱、排气系统的布置安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主体板1的截面为开口朝下的第一槽状结构,连接板2位于主体板1的中部的下方,主体板1和连接板2的中部对接形成腔体结构,由此可提高后副车架的整体刚度、强度以及扭转、弯曲模态;主体板1的两端分别设有多个衬套安装孔3,该衬套安装孔3用于与衬套连接,以将该后副车架连接至车体中。
骨头状的主体板1的两个端部为开叉状,为多连杆、副车架等部件安装连接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其扭转刚度和支撑强度都得到提高。衬套安装孔3优选为四个,分别位于主体板1的四个角区域。衬套安装孔3为圆管结构,为衬套提供压装支撑。
优选地,主体板1和连接板2的中部所形成的腔体结构为长方体结构,其强度和稳定性较强。
如图4和图5所示,主体板1的两端的下侧分别设有加强板4,加强板4与主体板1的端部形状相匹配,加强板4与主体板1的端部对接、主体板1和连接板2的中部对接形成封闭、连贯的腔体结构。由此可提高后副车架的刚度。
主体板1的两端的上侧分别设有上摆臂安装支架5,主体板1的两端的下侧分别设有下摆臂安装支架6,下摆臂安装支架6安装在上述的加强板4上,优选地,加强板4与主体板1焊接,下摆臂安装支架6与加强板4焊接。连接板2由钣金折弯而成,其两侧设有与主体板1焊接的折弯边,加强板4为钣金片状结构,为下摆臂安装支架6提供了安装位置,主要起到提高后副车架的强度和刚度的作用。
主体板1两端的上摆臂安装支架5为开口朝外的第二槽状结构,由此使得主体板1两端的上摆臂安装支架5形成背对背设置的结构,主体板1两端的下摆臂安装支架6为开口朝外的第三槽状结构,主体板1两端的下摆臂安装支架6形成背对背设置的结构,上摆臂安装支架5和下摆臂安装支架6分别为上摆臂和下摆臂提供了合适的安装支撑结构。优选地,上摆臂安装支架5和下摆臂安装支架6由钣金弯折而成以形成槽状结构。此外,下摆臂安装支架6在其槽体的两个侧壁上还设有用于与主体板1焊接的折弯边,以加强下摆臂的安装强度和刚度。
主体板1的两端的侧面分别设有稳定杆安装支架7和前束臂安装点9,该稳定杆安装支架7上设有多个稳定杆安装点8,为稳定杆提供了安装支撑。稳定杆安装支架7为盒状结构,可提高稳定杆的安装刚度。优选地,前束臂安装点9设于稳定杆安装支架7上并位于靠近下摆臂安装支架6的一侧,由此可提高前束臂的安装刚度和后副车架的一阶扭转模态。下摆臂安装支架6与主体板1上的前束臂安装点9相连,该设计结构简单,零件少,安装匹配难度小,但大大提高了前束臂安装点X向的刚度,同时提高后副车架整体一阶模态。稳定杆安装支架7与主体板1焊接,同时稳定杆安装支架7覆盖主体板1上的前束臂安装点9,满足稳定杆安装固定,提高前束臂安装点9的强度和各向刚度,进一步提高后副车架整体一阶扭转模态。
为了提高后副车架整体结构的合理性,主体板1两端的上摆臂安装支架5、下摆臂安装支架6、稳定杆安装支架7和衬套安装孔3分别对称设置。
在装配时,各元件之间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首先,骨头型的主体板1的中部与连接板2先焊接连接,中间部分形成一个长方体空腔,以提高提高后副车架的强度及整体模态;其次,加强板4与该空腔结构的两端(即与主体板1的两端)焊接,形成封闭的后副车架主体,其整体结构强度加强,刚度和模态进一步提高;接着,上摆臂安装支架5与主体板1焊接,为上摆臂提供安装支撑,下摆臂安装支架6与加强板4及主体板1焊接,为下摆臂提供安装支撑,同时其与主体板1焊接的连接结构能提高前束臂安装点9的X向刚度,提高后副车架整体一阶模态;稳定杆安装支架7与主体板1焊接,为稳定杆提供安装支撑,同时其覆盖在前束臂安装点9上的钣金结构能够提高前束臂安装点9的各向刚度,对后副车架刚体模态提高也有一定的贡献度;最后,四个衬套安装孔3与主体板1、加强板4焊接,为衬套的压装提供支撑,由此实现了本发明的后副车架的装配。
综上,本发明所采用外形类似骨头状的主体板1,主体板1为开口向下的槽状,并与连接板2、加强板4焊接形成连贯、封闭的腔体结构,由此满足了整车布置、强度、刚度及模态等要求,两端大中间小的骨头型外形设计使后副车架整体空间占用大大减小,在中间位置的避让设计,对其他系统,如油箱、排气系统的布置安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本发明结构简单,钣金数量较少,结构紧凑,焊接匹配工艺较易实现,相比于现有后副车架具有重量轻,成本低,承载能力大等优点。
下摆臂安装支架6与主体板1焊接,前束臂安装点9位于稳定杆安装支架7上靠近下摆臂安装支架6的一侧,其设计结构简单,但作用明显,其大大提高了前束臂安装点9的X向刚度及后副车架整体模态。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汽车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板和连接板,所述主体板为两端大、中间小的骨头状,所述主体板的截面为开口朝下的第一槽状结构,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主体板的中部的下方,所述主体板和所述连接板的中部对接形成腔体结构;所述主体板的两端分别设有多个衬套安装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板的两端的下侧分别设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与所述主体板的端部形状相匹配,所述加强板与所述主体板的端部对接、所述主体板和所述连接板的中部对接以形成封闭、连贯的腔体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板的两端的上侧分别设有上摆臂安装支架,所述主体板的两端的下侧分别设有下摆臂安装支架,所述下摆臂安装支架安装在所述加强板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板的两端的侧部分别设有前束臂安装点,所述下摆臂安装支架与所述前束臂安装点连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由钣金折弯而成,所述加强板为钣金片状结构。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板两端的上摆臂安装支架为开口朝外的第二槽状结构;
所述主体板两端的下摆臂安装支架为开口朝外的第三槽状结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摆臂安装支架和下摆臂安装支架由钣金弯折而成。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板的两个端部为开叉状。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板的两端的侧面分别设有稳定杆安装支架,所述稳定杆安装支架与所述主体板焊接,且所述前束臂安装点设于所述稳定杆安装支架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杆安装支架为盒状结构。
CN201610261196.9A 2016-04-25 2016-04-25 汽车后副车架 Active CN1057116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61196.9A CN105711648B (zh) 2016-04-25 2016-04-25 汽车后副车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61196.9A CN105711648B (zh) 2016-04-25 2016-04-25 汽车后副车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11648A true CN105711648A (zh) 2016-06-29
CN105711648B CN105711648B (zh) 2018-11-20

Family

ID=561615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61196.9A Active CN105711648B (zh) 2016-04-25 2016-04-25 汽车后副车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1164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15727A (zh) * 2020-06-18 2021-12-21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连杆后副车架
WO2022150969A1 (zh) * 2021-01-12 2022-07-21 武汉路特斯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支架及车辆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812679A1 (de) * 1997-06-30 1999-03-04 Daihatsu Motor Co Ltd Versteifungsanordnung für eine Unterbaugruppe eines Kraftfahrzeugs
US20120235375A1 (en) * 2011-03-18 2012-09-20 Honda Motor Co., Ltd. Integrated suspension and differential mounting structure
CN203819342U (zh) * 2014-03-05 2014-09-10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后副车架
CN204432773U (zh) * 2015-01-13 2015-07-01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后副车架结构及汽车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812679A1 (de) * 1997-06-30 1999-03-04 Daihatsu Motor Co Ltd Versteifungsanordnung für eine Unterbaugruppe eines Kraftfahrzeugs
US20120235375A1 (en) * 2011-03-18 2012-09-20 Honda Motor Co., Ltd. Integrated suspension and differential mounting structure
CN203819342U (zh) * 2014-03-05 2014-09-10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后副车架
CN204432773U (zh) * 2015-01-13 2015-07-01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后副车架结构及汽车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15727A (zh) * 2020-06-18 2021-12-21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连杆后副车架
WO2022150969A1 (zh) * 2021-01-12 2022-07-21 武汉路特斯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支架及车辆
CN116745196A (zh) * 2021-01-12 2023-09-12 武汉路特斯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支架及车辆
CN116745196B (zh) * 2021-01-12 2024-06-07 武汉路特斯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支架及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11648B (zh) 2018-1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51563B2 (en) Bearing structure arrangement of a motor vehicle body
CN108349536B (zh) 后副车架结构
US8172244B2 (en) Rear axle for a motor vehicle
JP5061512B2 (ja) サスペンションフレーム構造
JP4774976B2 (ja)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EP1990262A1 (en) Vehicle rear portion structure
US10618556B2 (en) Rear subframe structure
JP5493971B2 (ja)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CN108349535A (zh) 后副车架结构
CN108349534A (zh) 后副车架结构
US20120211962A1 (en) Vehicle Chassis having Modular Rear Axle Construction
JP6364672B2 (ja) 車体後部構造
CN105711648A (zh) 汽车后副车架
CN212401352U (zh) 汽车后副车架
US6786295B2 (en) Support structure for a commercial motor vehicle
CN110588798A (zh) 后缓震座及汽车
US20220332161A1 (en) Semi-Rigid Axle for a Vehicle
CN212401350U (zh) 后副车架和汽车
CN107963131A (zh) 轻量型汽车后扭力杆悬置托架
CN211918837U (zh) 后轮罩内加强板总成
JP3906160B2 (ja) 荷台締結構造
CN108349381B (zh) 并入储箱的用于机动车辆的轮式后桥组件
CN220905101U (zh) 一种纵梁的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14492430U (zh) 车辆后悬架系统及车辆
CN216232557U (zh) 一种电动车用副车架及电动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