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87212B - 电动汽车的充电方法、充电装置及电动汽车 - Google Patents
电动汽车的充电方法、充电装置及电动汽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487212B CN107487212B CN201710465783.4A CN201710465783A CN107487212B CN 107487212 B CN107487212 B CN 107487212B CN 201710465783 A CN201710465783 A CN 201710465783A CN 107487212 B CN107487212 B CN 10748721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rging
- auxiliary power
- power supply
- management system
- battery manage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1—DC charging controlled by the charging station, e.g. mode 4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4—Co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B60L53/16—Connectors, e.g. plugs or sock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rging electric vehicl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的充电方法、充电装置及电动汽车。所述电动汽车的充电方法包括:确认所述电动汽车的充电插座与充电桩的充电枪处于连接状态;检测所述充电插座与所述充电枪的连接处是否有辅助电源信号;在检测到所述连接处存在所述辅助电源信号时,控制电池管理系统进入快充模式。本公开由于是通过检测充电插座与充电枪的连接处的辅助电源信号确认电池管理系统是否进入快充模式,因此,当用户插上充电枪且用户没有打充电卡时,电池管理系统不会进入快充模式,如果此时关掉钥匙开关KL15,电池管理系统可以进入下电模式,减少了对车载蓄电池的损耗,解决了电动汽车在充电过程中容易导致蓄电池亏电,进而影响车辆正常使用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动汽车的充电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的充电方法、充电装置及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国标GBT 18487.1-2015规定,充电桩端的充电枪插到电动汽车端的充电插座上后,由充电桩提供辅助电源给BMS(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电池管理系统),BMS可根据充电枪的连接状态即CC2接口的连接状态判断进入快充模式,或者从快充模式进入下电模式。有些充电桩是在充电枪插上充电插座后就可以给BMS提供辅助电源;而有些充电桩是在充电枪插上充电插座,并打充电卡后,才提供辅助电源给BMS以及开始给车辆充电,在打卡结束充电后,即使没有拔掉充电枪,充电桩也会停止提供辅助电源给BMS。
对于需要打充电卡才提供辅助电源给BMS的充电桩,在钥匙开关KL15打开的情况下,激活BMS,由车载蓄电池给BMS供电,用户插上充电枪后,BMS根据充电枪连接状态判断进入快充模式,如果此时用户关掉钥匙开关KL15,且用户没有及时打卡充电,BMS根据充电枪连接状态判断不能进入下电模式,此时BMS不能下电,由车载蓄电池一直供电给BMS,导致车载蓄电池亏电;另外,在用户打卡结束充电后,如果没及时拔掉充电枪,BMS根据充电枪连接状态判断不能进入下电模式,此时BMS不能正常下电,且由车载蓄电池一直供电给BMS,导致蓄电池亏电,影响车辆的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的充电方法、充电装置及电动汽车,用于解决电动汽车在充电过程中容易导致蓄电池亏电,进而影响车辆正常使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的充电方法,包括:
确认所述电动汽车的充电插座与充电桩的充电枪处于连接状态;
检测所述充电插座与所述充电枪的连接处是否有辅助电源信号;
在检测到所述连接处存在所述辅助电源信号时,控制电池管理系统进入快充模式。
可选地,在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进入所述快充模式后,所述充电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辅助电源信号是否消失;
在检测到所述辅助电源信号消失时,控制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进入下电模式。
可选地,所述检测所述充电插座与所述充电枪的连接处是否有辅助电源信号,包括:
检测所述充电插座的辅助电源正端A+或者辅助电源负端A-是否有电流信号或者电压信号,当所述辅助电源正端A+或者所述辅助电源负端A-有所述电流信号或者所述电压信号时,所述充电插座与所述充电枪的连接处存在所述辅助电源信号。
可选地,所述控制电池管理系统进入快充模式,包括:
在确认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是由于钥匙开关KL15为激活状态而被激活时,切换为所述充电桩给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供电;
控制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进入快充模式。
可选地,在确认所述电动汽车的充电插座与充电桩的充电枪处于连接状态之前时,所述充电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被激活后,检测钥匙开关KL15的工作状态以及是否存在所述辅助电源信号;
在检测到所述钥匙开关KL15为断开状态、且不存在所述辅助电源信号时,控制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进入下电模式。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的充电装置,包括:
确认模块,用于确认所述电动汽车的充电插座与充电桩的充电枪处于连接状态;
第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充电插座与所述充电枪的连接处是否有辅助电源信号;以及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在检测到所述连接处存在所述辅助电源信号时,控制电池管理系统进入快充模式。
可选地,还包括:
第二检测模块,用于在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进入所述快充模式后,检测所述辅助电源信号是否消失;以及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在检测到所述辅助电源信号消失时,控制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进入下电模式。
可选地,所述第一检测模块还用于检测所述充电插座的辅助电源正端A+或者辅助电源负端A-是否有电流信号或者电压信号,当所述辅助电源正端A+或者所述辅助电源负端A-有所述电流信号或者所述电压信号时,所述充电插座与所述充电枪的连接处存在所述辅助电源信号。
可选地,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
切换子模块,用于在确认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是由于钥匙开关KL15为激活状态而被激活时,切换为所述充电桩给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供电;以及
控制子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进入下电模式。
可选地,还包括:
第三检测模块,用于当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被激活后,检测钥匙开关KL15的工作状态以及是否存在所述辅助电源信号;以及
第三控制模块,用于在检测到所述钥匙开关KL15为断开状态、且不存在所述辅助电源信号时,控制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进入下电模式。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包括上述的充电装置。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一、本公开由于是通过检测充电插座与充电枪的连接处的辅助电源信号来确认电池管理系统是否进入快充模式,因此,当用户插上充电枪且用户没有打充电卡时,充电插座与充电枪的连接处是没有辅助电源信号的,即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不会进入快充模式,如果此时关掉钥匙开关KL15,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可以进入下电模式,减少了对车载蓄电池的损耗,解决了电动汽车在充电过程中容易导致蓄电池亏电,进而影响车辆正常使用的问题。
二、在进入快充模式后,本公开由于是通过检测辅助电源信号来控制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是否进入下电模式,因此,当用户打卡结束充电后,没有及时拔掉充电枪,电池管理系统会进入下电模式,不会浪费车载蓄电池的电,进一步减少了对车载蓄电池的损耗。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动汽车的充电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动汽车的充电方法的另一流程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动汽车的充电方法中包括的步骤控制电池管理系统进入快充模式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动汽车的充电装置的框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动汽车的充电装置的另一框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动汽车的充电装置的第一控制模块的框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动汽车的充电装置的另一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所述控制方法应用于电动汽车中,所述电动汽车可以是纯电动汽车,也可以是混合动力汽车。所述电动汽车至少包括车载快充充电插座、电池包和电池管理系统,通过将非车载快充充电桩的充电枪插入车载快充充电插座后,进而对所述电动汽车进行充电。快充的基本原理为:充电插座插上充电枪后,充电桩检测CC1接口的连接状态,电池管理系统检测CC2接口的连接状态,确认充电枪与充电插座连接后,电池管理系统进入快充模式,充电桩提供辅助电源给电池管理系统;用户打卡后,充电桩通过CAN网络发送车辆辨识信号,电池管理系统收到后,按照GBT 27930-2015《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与充电桩进行通信,经过握手阶段、参数配置阶段,进入充电阶段,充电桩通过DC+、DC-接口输出高压电给电池包,直至充满或用户打卡结束充电。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动汽车的充电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所述充电方法用于电动汽车中,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11中,确认所述电动汽车的充电插座与充电桩的充电枪处于连接状态。
在步骤S12中,检测所述充电插座与所述充电枪的连接处是否有辅助电源信号。
在步骤S13中,在检测到所述连接处存在有所述辅助电源信号时,控制电池管理系统进入快充模式。
首先,步骤S11中,可以通过检测CC2接口的连接状态以确认所述电动汽车的充电插座与充电桩的充电枪是否处于连接状态。比如,当检测到CC2接口的连接信号CC2=0时,则可以说明充电桩的充电枪并没有插入所述电动汽车的充电插座、或者所述充电枪与所述充电插座不处于连接状态;而当检测到CC2接口的连接信号CC2=1时,则说明充电桩的充电枪插入了所述电动汽车的充电插座,即所述充电插座与所述充电枪处于连接状态。
在确认所述充电插座与所述充电枪处于连接状态后,执行步骤S12,检测所述充电插座与所述充电枪的连接处是否有辅助电源信号。所述检测所述充电插座与所述充电枪的连接处是否有辅助电源信号,可以包括:检测所述充电插座的辅助电源正端A+或者辅助电源负端A-是否有电流信号或者电压信号,当所述辅助电源正端A+或者所述辅助电源负端A-有所述电流信号或者所述电压信号时,所述充电插座与所述充电枪的连接处存在所述辅助电源信号。
举例来讲,当检测到所述充电插座的辅助电源正端A+或者辅助电源负端A-有12V或24V的电压信号时,则可以认为所述充电插座与所述充电枪的连接处存在所述辅助电源信号。
在检测到所述连接处存在有所述辅助电源信号时,接着执行S13,控制电池管理系统进入快充模式。进入快充模式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按照GBT27930-2015《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与充电桩进行通信,经过握手阶段、参数配置阶段,进入充电阶段后,充电桩通过DC+、DC-接口输出高压电给电池包。
举例来讲,首先检测CC2接口的连接信号CC2是否为1,当检测到CC2接口的连接信号CC2=1时,则说明充电桩的充电枪插入了所述电动汽车的充电插座,即确认所述充电插座与所述充电枪处于连接状态;接着,检测所述充电插座的辅助电源正端A是否有12V或24V的电压信号,当检测到所述辅助电源正端A+有12V或24V的电压信号时,控制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进入快充模式;然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按照GBT 27930-2015《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与充电桩进行通信,经过握手阶段、参数配置阶段,进入充电阶段后,充电桩通过DC+、DC-接口输出高压电给电池包。
本公开由于是通过检测充电插座与充电枪的连接处的辅助电源信号来确认电池管理系统是否进入快充模式,因此,当用户插上充电枪且用户没有打卡充电时,充电插座与充电枪的连接处是没有辅助电源信号的,即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不会进入快充模式,如果此时关掉钥匙开关KL15,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可以进入下电模式,减少了对车载蓄电池的损耗,解决了电动汽车在充电过程中容易导致蓄电池亏电,进而影响车辆正常使用的问题。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动汽车的充电方法的另一流程图,如图2所示,所述充电方法用于电动汽车中,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21中,确认所述电动汽车的充电插座与充电桩的充电枪处于连接状态。
在步骤S22中,检测所述充电插座与所述充电枪的连接处是否有辅助电源信号。
在步骤S23中,在检测到所述连接处存在所述辅助电源信号时,控制电池管理系统进入快充模式。
在步骤S24中,检测所述辅助电源信号是否消失。
在步骤S25中,在检测到所述辅助电源信号消失时,控制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进入下电模式。
在所述充电插座与所述充电枪处于连接状态,并检测到所述充电插座与所述充电枪的连接处存在所述辅助电源信号时,控制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进入快充模式,在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进入快充模式后,执行步骤S24,实时检测所述辅助电源信号是否消失。比如,实时检测所述充电插座的辅助电源正端A+或者辅助电源负端A-的电流信号或者电压信号是否消失,当检测到所述辅助电源正端A+或者所述辅助电源负端A-的电流信号或者电压信号不存在时,即确认所述辅助电源信号消失。
在检测到所述辅助电源信号消失时,执行步骤S25,控制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进入下电模式。此时,用户即使打完卡不拔充电枪,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也会正常下电,不会损耗车载蓄电池的电能,减少了对车载蓄电池的不正常使用。
举例来讲,首先检测CC2接口的连接信号CC2是否为1,当检测到CC2接口的连接信号CC2=1时,则说明充电桩的充电枪插入了所述电动汽车的充电插座,即确认所述充电插座与所述充电枪处于连接状态;接着,检测所述充电插座的辅助电源正端A是否有12V或24V的电压信号,当检测到所述辅助电源正端A+有12V或24V的电压信号时,控制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进入快充模式;然后,实时检测所述辅助电源正端A+的12V或24V的电压信号是否消失;当所述辅助电源正端A+的电压信号没有消失时,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按照GBT 27930-2015《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与充电桩进行通信,经过握手阶段、参数配置阶段,进入充电阶段后,充电桩通过DC+、DC-接口输出高压电给电池包;当用户觉得充的电量够用时,打卡结束充电,此时则可以检测到所述辅助电源正端A+的电压信号消失,即使用户没及时拔掉充电枪,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也会进入下电模式。
在进入快充模式后,本公开由于是通过检测辅助电源信号来控制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是否进入下电模式,因此,当用户打卡结束充电后,如果没有及时拔掉充电枪,电池管理系统会进入下电模式,不会浪费车载蓄电池的电,进一步减少了对车载蓄电池的损耗,解决了电动汽车在充电过程中容易导致蓄电池亏电,进而影响车辆正常使用的问题。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动汽车的充电方法中包括的步骤控制电池管理系统进入快充模式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所述控制电池管理系统进入快充模式,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131中,在确认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是由于钥匙开关KL15为激活状态而被激活时,切换为所述充电桩给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供电。
在步骤S132中,控制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进入快充模式。
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的激活方式可以有以下两种方式:一、钥匙开关KL15处于激活状态,此时车载蓄电池会供电给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进而激活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二、所述充电桩给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供电,进而激活所述电池管理系统。
当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是由于钥匙开关KL15为激活状态而被激活时,此时,是车载蓄电池给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供电的,当检测到所述连接处存在所述辅助电源信号时,需要先切换为所述充电桩给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供电,然后执行步骤S132,控制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进入快充模式。
可选地,在确认所述电动汽车的充电插座与充电桩的充电枪处于连接状态之前时,所述充电方法还包括:当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被激活后,检测钥匙开关KL15的工作状态以及是否存在所述辅助电源信号;在检测到所述钥匙开关KL15为断开状态、且不存在所述辅助电源信号时,控制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进入下电模式。
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被激活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会进入自检模式,在所述自检模式下用于检测电池状态是否正常,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在自检通过后进入空闲模式,以等待因用户操作车辆而触发的指令,比如,若用户开车,则进入Drive(行驶)模式;若用户将快充枪插入充电插座,则进入快充模式;若用户将慢充枪插入充电插座,则进入慢充模式等。当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在处于所述自检模式或者所述空闲模式中,检测到所述钥匙开关KL15为断开状态、且不存在所述辅助电源信号时,控制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进入下电模式,进而减少消耗车载蓄电池的电。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动汽车的充电装置的框图。参照图4,所述充电装置400包括确认模块410、第一检测模块420以及第一控制模块430。
所述确认模块410用于确认所述电动汽车的充电插座与充电桩的充电枪处于连接状态。
所述第一检测模块420用于检测所述充电插座与所述充电枪的连接处是否有辅助电源信号。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430用于在检测到所述连接处存在所述辅助电源信号时,控制电池管理系统进入快充模式。
可选地,如图5所示,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动汽车的充电装置的另一框图,所述充电装置400除包括确认模块410、第一检测模块420以及第一控制模块430外,还可以包括第二检测模块440以及第二控制模块450。
所述第二检测模块440用于在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进入所述快充模式后,检测所述辅助电源信号是否消失。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450用于在检测到所述辅助电源信号消失时,控制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进入下电模式。
可选地,所述第一检测模块还用于检测所述充电插座的辅助电源正端A+或者辅助电源负端A-是否有电流信号或者电压信号,当所述辅助电源正端A+或者所述辅助电源负端A-有所述电流信号或者所述电压信号时,所述充电插座与所述充电枪的连接处存在所述辅助电源信号。
可选地,如图6所示,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动汽车的充电装置的第一控制模块的框图,所述第一控制模块430可以包括:
切换子模块431,用于在确认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是由于钥匙开关KL15为激活状态而被激活时,切换为所述充电桩给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供电;以及
控制子模块432,用于控制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进入下电模式。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动汽车的充电装置的另一框图,所述充电装置400除包括确认模块410、第一检测模块420以及第一控制模块430外,还可以包括第三检测模块460以及第三控制模块470。
所述第三检测模块460用于当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被激活后,检测钥匙开关KL15的工作状态以及是否存在所述辅助电源信号。
所述第三控制模块470用于在检测到所述钥匙开关KL15为断开状态、且不存在所述辅助电源信号时,控制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进入下电模式。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充电装置400,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并根据还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包括上述的充电装置400,其充电装置400中的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9)
1.一种电动汽车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认所述电动汽车的充电插座与充电桩的充电枪处于连接状态;
检测所述充电插座与所述充电枪的连接处是否有辅助电源信号;
在检测到所述连接处存在所述辅助电源信号时,控制电池管理系统进入快充模式;
检测所述辅助电源信号是否消失;
在检测到所述辅助电源信号消失时,控制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进入下电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所述充电插座与所述充电枪的连接处是否有辅助电源信号,包括:
检测所述充电插座的辅助电源正端A+或者辅助电源负端A-是否有电流信号或者电压信号,当所述辅助电源正端A+或者所述辅助电源负端A-有所述电流信号或者所述电压信号时,所述充电插座与所述充电枪的连接处存在所述辅助电源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池管理系统进入快充模式,包括:
在确认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是由于钥匙开关KL15为激活状态而被激活时,切换为所述充电桩给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供电;
控制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进入快充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认所述电动汽车的充电插座与充电桩的充电枪处于连接状态之前时,所述充电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被激活后,检测钥匙开关KL15的工作状态以及是否存在所述辅助电源信号;
在检测到所述钥匙开关KL15为断开状态、且不存在所述辅助电源信号时,控制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进入下电模式。
5.一种电动汽车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认模块,用于确认所述电动汽车的充电插座与充电桩的充电枪处于连接状态;
第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充电插座与所述充电枪的连接处是否有辅助电源信号;以及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在检测到所述连接处存在所述辅助电源信号时,控制电池管理系统进入快充模式;
第二检测模块,用于在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进入所述快充模式后,检测所述辅助电源信号是否消失;以及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在检测到所述辅助电源信号消失时,控制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进入下电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模块还用于检测所述充电插座的辅助电源正端A+或者辅助电源负端A-是否有电流信号或者电压信号,当所述辅助电源正端A+或者所述辅助电源负端A-有所述电流信号或者所述电压信号时,所述充电插座与所述充电枪的连接处存在所述辅助电源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
切换子模块,用于在确认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是由于钥匙开关KL15为激活状态而被激活时,切换为所述充电桩给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供电;以及
控制子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进入下电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检测模块,用于当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被激活后,检测钥匙开关KL15的工作状态以及是否存在所述辅助电源信号;以及
第三控制模块,用于在检测到所述钥匙开关KL15为断开状态、且不存在所述辅助电源信号时,控制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进入下电模式。
9.一种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465783.4A CN107487212B (zh) | 2017-06-19 | 2017-06-19 | 电动汽车的充电方法、充电装置及电动汽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465783.4A CN107487212B (zh) | 2017-06-19 | 2017-06-19 | 电动汽车的充电方法、充电装置及电动汽车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487212A CN107487212A (zh) | 2017-12-19 |
CN107487212B true CN107487212B (zh) | 2020-07-21 |
Family
ID=606425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465783.4A Active CN107487212B (zh) | 2017-06-19 | 2017-06-19 | 电动汽车的充电方法、充电装置及电动汽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48721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14931A (zh) * | 2017-12-25 | 2019-07-16 |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车辆及其直流充电系统 |
CN109927589B (zh) * | 2019-04-18 | 2024-09-03 | 珠海广通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蓄电池补电方法、装置及汽车 |
CN113119733B (zh) * | 2019-12-26 | 2022-11-25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车载充电机的控制方法和装置、介质、车载充电机及车辆 |
CN113002349B (zh) * | 2021-02-22 | 2022-08-19 | 福建星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故障诊断方法及系统 |
CN118514544A (zh) * | 2023-02-17 | 2024-08-20 | 重庆弗迪电池研究院有限公司 | 车载充电控制方法、装置、汽车、系统及存储介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52620B (zh) * | 2009-12-23 | 2012-02-15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车载锂电池充电系统 |
CN102263428B (zh) * | 2011-06-22 | 2013-07-24 | 武汉理工大学 | 基于三层can网络及自供电特征的分布式电池管理系统 |
CN205632135U (zh) * | 2016-05-12 | 2016-10-12 | 广州橙行智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保护电路 |
CN106059033B (zh) * | 2016-07-08 | 2019-04-26 | 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车直流充电低压电源管理系统 |
CN106240388A (zh) * | 2016-08-03 | 2016-12-21 | 天津市松正电动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电动车无线充电辅助电源系统 |
CN205970906U (zh) * | 2016-08-22 | 2017-02-22 |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 低压电路控制装置及车辆 |
-
2017
- 2017-06-19 CN CN201710465783.4A patent/CN107487212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487212A (zh) | 2017-12-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487212B (zh) | 电动汽车的充电方法、充电装置及电动汽车 | |
US10144298B2 (en) | Power supply device of vehicle | |
CN112009303A (zh) | 用于电动汽车放电控制的控制系统和方法 | |
US10377257B2 (en) | Vehicle-mounted charging device and vehicle charging system | |
CN114274819B (zh) | 车辆、充电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3441558B (zh) | 充电控制方法及电动汽车车载终端 | |
CN111332139B (zh) | 车辆充电系统 | |
CN107444123B (zh) | 供电装置、供电方法和电动车 | |
CN106558902B (zh) |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电路及充电方法 | |
CN204845806U (zh) | 一种整车控制器的供电系统 | |
CN104066614A (zh) | 车载充电通信装置以及车辆用充电通信系统 | |
US9108522B2 (en) | Vehicle-mounted controller | |
CN104882940A (zh) | 一种充电器下电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216833527U (zh) | 一种车辆的前舱盖控制装置和车辆 | |
CN110014889B (zh) | 对具有电驱动器的车辆的低电压车载网络的供电 | |
CN208112299U (zh) | 一种电动汽车自动充电系统及电动汽车 | |
CN109193893A (zh) | 一种防止控制蓄电池亏电的方法及系统 | |
CN212313318U (zh) | 一种充电桩系统 | |
CN110723002B (zh) | 一种移动充电小车 | |
CN107933334B (zh) | 车辆充电控制方法、装置及车辆 | |
CN115117976A (zh) | 一种车辆的充电接口电路 | |
CN114750628A (zh) | 一种车辆充放电方法、电池管理系统系统及充放电系统 | |
CN114043896A (zh) | 充电桩及其充放电控制电路和方法 | |
CN113119763B (zh) | 一种充放电装置及控制方法 | |
CN114312390A (zh) | 充电装置、充电控制方法及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211 Address after: 102206 Beijing Changping District Shahe town Shayang Road, Niu Niu Wan Village North Applicant after: Beiqi Futian Automobile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102 No.1 Courtyard Building, Futong East Street,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Auto (China) Co., Ltd.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