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53142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53142A
CN107453142A CN201710377992.3A CN201710377992A CN107453142A CN 107453142 A CN107453142 A CN 107453142A CN 201710377992 A CN201710377992 A CN 201710377992A CN 107453142 A CN107453142 A CN 1074531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ir
terminal
torsionspring
connector
axl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7799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53142B (zh
Inventor
长岛大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za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za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zaki Corp filed Critical Yaza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4531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531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531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5314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04Pins or blades for co-operation with sockets
    • H01R13/08Resiliently-mounted rigid pins or bla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31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engagement on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5Pins, blades or sockets having separate spring member for producing 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28Coupling parts carrying pins, blades or analogous contacts and secured only to wire or cab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 H01R13/113Resilient sockets co-operating with pins or blades having a rectangular transverse s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5/00Three po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26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vehicl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其能够提高扭转弹簧的安装作业性。连接器(1)包括:连接器主体(2),具有壁部(2b)以及从所述壁部突出的轴部(23);一对端子(5)、(6),能够绕所述轴部相对自由地旋转,且插入对方连接器的端子;线圈部(7a);扭转弹簧(7),具有一对臂部(7b)、(7c),该一对臂部(7b)、(7c)从线圈部向半径方向的外侧突出,且在轴部与线圈部插通的状态下配置在一对端子之间,且通过一对臂部使一对端子向旋转方向作用;以及引导部(26)、(27),设置在连接器主体,在扭转弹簧朝向轴部的基端侧压入时与一对臂部抵接,使扭转弹簧弹性变形并且导入到一对端子之间。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如下连接器:该连接器具有通过扭转弹簧的作用力夹入对方连接器的端子的一对端子。例如,作为这样的连接器端子的例子,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端子配件的技术,包括与对方的端子配件连接的电气接触部,并且该电气接触部包括向相互靠近的方向被作用且在相互之间夹住对方的端子配件的一对触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0894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此处,在扭转弹簧的组装中,需要在使扭转弹簧扭转变形的状态下插入到一对端子之间,具有困难性。期望能够提高扭转弹簧的组装作业的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扭转弹簧的组装作业性的连接器。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器主体,具有壁部以及从所述壁部突出的轴部;一对端子,能够绕所述轴部相对自由地旋转,夹入对方端子;扭转弹簧,具有线圈部和一对臂部,该一对臂部从所述线圈部向半径方向的外侧突出,且在所述轴部与所述线圈部插通的状态下配置在所述一对端子之间,且通过所述一对臂部使所述一对端子向旋转方向作用;以及引导部,设置在所述连接器主体,在所述扭转弹簧朝向所述轴部的基端侧被压入时与所述一对臂部抵接,边使所述扭转弹簧弹性变形边引导到所述一对端子之间。
在上述连接器中,优选的是,所述引导部具有相互对置并且倾斜的一对引导面,在所述扭转弹簧朝向所述轴部的基端侧被压入时,所述一对臂部分别与所述一对引导面抵接并被引导,所述一对引导面的间隙越朝向所述轴部的基端侧变得越窄。
在上述连接器中,优选的是,在所述连接器主体配置有多个所述一对端子,所述连接器主体具有将一个所述一对端子和另一个所述一对端子之间间隔开的间隔壁部,所述引导部是设置在所述间隔壁部的突起。
在上述连接器中,优选的是,还包括相对于所述连接器主体从所述轴部的末端侧安装的壳体,所述壳体具有按压部,该按压部与所述扭转弹簧抵接且将所述扭转弹簧朝向所述轴部的基端侧按压。
在上述连接器中,优选的是,所述按压部与所述轴部嵌合,且在与所述壁部之间保持所述扭转弹簧。
发明效果
本发明所涉及的连接器具有引导部,该引导部设置在连接器主体,在扭转弹簧向轴部的基端侧被压入时与一对臂部抵接,使扭转弹簧弹性变形并且引导到一对端子之间。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连接器,能够利用引导部进行扭转弹簧的弹性变形,实现扭转弹簧的安装作业简单化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对方连接器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内部的俯视图。
图4是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连接器与对方连接器的连接状态的内部俯视图。
图6是实施方式的连接器主体的后视图。
图7是实施方式的连接器主体的俯视图。
图8是示出在实施方式的连接器中载置有扭转弹簧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9是实施方式的壳体的立体图。
图10是说明使用壳体的扭转弹簧的安装的图。
图11是示出使用壳体的扭转弹簧的安装完成状态的图。
图12是示出比较例的连接器主体的立体图。
图13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倾斜抑制构造的后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连接器
2:连接器主体
2a:前侧壁部
2b:底壁部
2c:后侧壁部
2d:第一侧壁部
2e:第二侧壁部
2f:切口部
3:壳体
4:外壳
5:第一端子
6:第二端子
7:扭转弹簧
7a:线圈部
7b:第一臂部
7c:第二臂部
8:汇流条
9:盖
21a、21b:固定部
22:开口部
23:轴部
24:间隔壁部
25:端子收纳部
26:第一引导部
26a:引导面
27:第二引导部
27a:引导面
31:按压部
51:主体
51a:第一弯曲部
51b:第二弯曲部
51c:后端部
52:支持部
52a:贯通孔
52b:突起
61:主体
61a:第一弯曲部
62b:第二弯曲部
61c:后端部
62:支持部
62a:贯通孔
100:对方连接器
101:触片(对方端子)
102:箱体
200:比较例的连接器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连接器。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本实施方式所限定的内容。另外,在下述的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中,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设想的要素或者实质上同样的要素。
[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13来说明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涉及连接器。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对方连接器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内部的俯视图,图4是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连接器与对方连接器的连接状态的内部俯视图。
图1所示的连接器1是阴连接器。连接器1与图2所示的对方连接器100连接。连接器1以及对方连接器100例如可以作为车辆后门的供电用连接装置使用。作为一个例子,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配置在车辆侧,对方连接器100配置在后门。通过后门的开关动作从而相对于连接器1插拔对方连接器100的触片101。触片101插入到连接器1时,连接器1的后述的端子5、6与触片101电气连接。需要说明的是,连接器1以及对方连接器100也可以用作对车辆的能够拆卸的座椅的供电用连接装置。
连接器1如图1所示,具有连接器主体2、壳体3以及外壳4。连接器还包括后述的端子5、6和扭转弹簧7。连接器主体2是收纳端子5、6和扭转弹簧7等的箱体。壳体3是覆盖连接器主体2的开口部并形成密闭空间的盖。外壳4包围从连接器主体2突出的汇流条8并作为嵌合部与电源侧的连接器嵌合。
连接器主体2具有插入有对方连接器100的触片101的开口部22。连接器主体2具有朝向侧方突出的一对固定部21a、21b。固定部21a、21b是相对于车体等被固定的部分。固定部21a、21b朝向相对于前后方向垂直的方向突出。需要说明的是,关于连接器1将插拔对方连接器100的方向称为“前后方向”,将固定部21a、21b的突出方向称为“横向”。另外,关于连接器1,将分别与前后方向和横向垂直的方向称为“纵向”。固定部21a朝向横向的一侧突出,固定部21b朝向横向的另一侧突出。开口部22形成于连接器主体2的前后方向的一侧的壁部(以下,称为“前侧壁部”)2a。在下面的说明中,关于连接器1将前后方向中的与对方连接器100连接的一侧称为“前侧”,将与前侧相反一侧称为“后侧”。
在前侧壁部2a在横向并列配置有三个开口部22。在连接器主体2内配置有与一个开口部22对应的一对端子5、6。如图3所示,连接器主体2除了前侧壁部2a还具有底壁部2b、后侧壁部2c、以及一对侧壁部2d、2e。各壁部2a、2b、2c、2d通过合成树脂而一体成形。底壁部2b是长方形的板状的构成部。前侧壁部2a从底壁部2b的前端向纵向突出。后侧壁部2c从底壁部2b的后端附近的部分向纵向突出。在后侧壁部2c设置有与外壳4对应的切口部2f。在连接器主体2中,与底壁部2b对置的部分为开口部。外壳4在从切口部2f向后侧突出的状态下相对于连接器主体2被固定。
第一侧壁部2d以及第二侧壁部2e从底壁部2b的横向端部向纵向突出。更具体而言,第一侧壁部2d从底壁部2b的横向的一端向纵向突出,并且第二侧壁部2e从底壁部2b的横向的另一端向纵向突出。侧壁部2d、2e通过将底壁部2b夹在中间从而在横向上对置。另外,壁部2a、2c、2d、2e与底壁部2b一起形成收纳端子5、6等的收纳空间。连接器主体2具有从底壁部2b向纵向突出的轴部23。轴部23是圆柱状的构成部,与底壁部2b垂直。轴部23配置在底壁部2b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部。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主体2沿横向配置有三个轴部23。
在相邻的轴部23之间分别配置有间隔壁部24。间隔壁部24与底壁部2b一体形成,并且是从底壁部2b向纵向突出的平板状的壁部。间隔壁部24分隔一对端子5、6和另一对端子5、6。在连接器主体2通过一对侧壁部2d、2e以及一对间隔壁部24而形成端子收纳部25。在各端子收纳部25分别配置有一对端子5、6。连接器主体2具有三个端子收纳部25。在各端子收纳部25分别收纳有一对端子5、6。三对端子5、6中,一对与导电接地线连接,另外两对与电源连接。
第一端子5以及第二端子6是与对方连接器100的触片101电气连接的端子。端子5、6围绕轴部23相对旋转自如地支承。如图3以及图4所示,第一端子5具有弯曲成大致S形的板状的主体51和支承部52。主体51以及支承部52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等而形成。第一端子5例如通过一张金属板加压等从而加工而形成。主体51具有第一弯曲部51a、第二弯曲部51b,该第一弯曲部51a以向板厚方向的一侧突出的方式弯曲,该第二弯曲部51b以向板厚方向的另一侧突出的方式弯曲。在主体51,第一弯曲部51a设置于前端侧,第二弯曲部51b设置于后端侧。支承部52以相对于主体51垂直的方式弯曲。支承部52与主体51的后端部分连接。在支承部52设置有贯通孔52a。在主体51的前端安装有盖9。盖9是由合成树脂等形成的绝缘性的部件。
第二端子6具有板状的主体61以及支承部62。主体61具有第一弯曲部61a、第二弯曲部61b,该第一弯曲部61a以向板厚方向的一侧突出的方式弯曲,该第二弯曲部61b以向板厚方向的另一侧突出的方式弯曲。在主体61,第一弯曲部61a设置于前端侧,第二弯曲部61b设置于后端侧。支承部62以相对于主体61垂直的方式弯曲。支承部62与主体61的后端部分连接。在支承部62设置有贯通孔62a。在主体61的前端安装有盖9。
第二端子6的形状实质上与第一端子5的形状面对称。更具体地描述,如图3所示,在配置在端子收纳部25的状态下,俯视观察的第一端子5的主体51的形状为S形。另一方面,在配置在端子收纳部25的状态下,俯视观察的第二端子6的主体61的形状为倒S形。另外,第一端子5的支承部52从主体51向横向的一侧弯曲,与此相反,第二端子6的支承部62从主体61向横向的另一侧弯曲。
第一端子5以及第二端子6以第一弯曲部51a和第二弯曲部61a在横向对置的方式进行配置。第一端子5的第一弯曲部51a向第二端子6侧突出,第二端子6的第二弯曲部61a向第一端子5侧突出。一对端子5、6在第一弯曲部51a、61a之间夹入对方连接器100的触片101,与触片101电气连接。扭转弹簧7相对于一对端子5、6作用使第一弯曲部51a、61a相互靠近的方向的按压力。更具体而言,扭转弹簧7由具有弹性的一个线状部件构成,具有线圈部7a、第一臂部7b以及第二臂部7c。
线圈部7a是卷成螺旋状的构成部。臂部7b、7c是线状部件的端部,从线圈部7a向径向的外侧突出。在本实施方式的扭转弹簧7中,第一臂部7b从线圈部7a的一端向接线方向突出,第二臂部7c从线圈部7a的另一端向接线方向突出。扭转弹簧7例如在不施加外力的状态下,以第一臂部7b和第二臂部7c为锐角的方式而构成。在扭转弹簧7的线圈部7a插通有轴部23。扭转弹簧7以第一臂部7b以及第二臂部7c从轴部23向后侧突出的姿势配置在第一端子5和第二端子6之间。第一臂部7b按压第一端子5的第二弯曲部51b侧的端部(以下,称为“后端部”)51c。第二臂部7c按压第二端子6的第二弯曲部61b侧的端部(以下,称为“后端部”)61c。也就是说,扭转弹簧7使端子5、6的后端部51c、61c分开,并且产生使第一弯曲部51a、61a相互靠近的旋转方向的作用力。
汇流条8是具有导电性的连接部件。汇流条8将端子5、6连接到搭载于车辆的电源等。如图4所示,端子5、6以及汇流条8分别具有贯通孔52a、62a、8a。在端子5、6以及汇流条8配置在端子收纳部25时,如图4所示,按照贯通孔8a、62a、52a的顺序插通有轴部23。因此,汇流条8由连接器主体2的底壁部2b支承,第二端子6由汇流条8支承,第一端子5由第二端子6支承。汇流条8具有能滑动地支承第二端子6的支承部62的突起8b。突起8b的形状是椭圆形状,与支承部62线接触或者点接触。突起8b是与支承部62的电气接点。第一端子5在支承部52的下面具有突起52b(参照图13)。第一端子5的突起52b通过第二端子6的支承部62从而能够滑动地支承。突起52b是与支承部62的电气接点。扭转弹簧7在分别插通轴部23后安装在贯通孔8a、62a、52a。
回到图2,对方连接器100具有触片101和箱体102。触片101是对方连接器100的端子,由导电性的金属等形成。箱体102具有凹状的嵌合部102a。触片101从嵌合部102a的底部突出。嵌合部102a与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的前端部嵌合。通过该嵌合,对方连接器100的触片101插入到连接器1的开口部22。
图5示出与对方连接器100卡和的连接器1的内部。如图5所示,一对端子5、6通过扭转弹簧7的作用力夹入对方连接器100的触片101,与触片101电气连接。更具体而言,一对端子5、6围绕轴部23相对旋转,将触片101夹入到第一弯曲部51a、61a之间。扭转弹簧7使第一弯曲部51a、61a向触片101按压,维持连接器1和对方连接器100的电气连接状态。
此处,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如以下描述的那样,具有提高扭转弹簧7的安装作业效率的结构。具体而言,连接器主体2如图6以及图7所示,具有第一引导部26以及第二引导部27。第一引导部26引导扭转弹簧7的第一臂部7b。第二臂部27引导扭转弹簧7的第二臂部7c。第一引导部26设置于连接器主体2的第一侧壁部2d以及各间隔壁部24的第二侧壁部2e侧。第一引导部26是从第一侧壁部2d以及各间隔壁部24向横向突出的突起。第二引导部27设置于连接器主体2的第二侧壁部2e以及各间隔壁部24的第一侧壁部2d侧。第二引导部27是从第二侧壁部2e以及各间隔壁部24向横向突出的突起。第一引导部26以及第二引导部27分别设置于间隔壁部24的后侧端部。
第一引导部26以及第二引导部27分别具有倾斜的引导面26a、27a。第一引导部26的引导面26a以随着向纵向的轴部23的基端侧(以下,仅称为“基端侧”)而朝向横向的第二侧壁部2e侧的方式倾斜。第二引导部27的引导面27a以随着向纵向的基端侧而朝向第一侧壁部2d侧的方式倾斜。引导面26a和引导面27a在横向上相互对置。因此,引导面26a和引导面27a的横向的距离L1(参照图6)越向纵向的基端侧越短。换言之,一对引导面26a、27a的间隙越向纵向的基端侧越窄。
如图6所示,引导部26、27分别具有停止面26b、27b。停止面26b、27b是朝向纵向的基端侧的面。停止面26b、27b与引导面26a、27a的基端侧的端部连接。也就是说,在间隔壁部24在引导面26a、27a的基端侧形成有高度差。相邻的两个间隔壁部24的间隔在基端侧变得比在引导面26a、27a大。
对扭转弹簧7相对于连接器主体2以及端子5、6的安装方法进行说明。图8示出相对于连接器主体2的轴部23已经安装有第一端子5、第二端子6以及汇流条8的状态。如图8所示,在扭转弹簧7在轴部23末端部插入到线圈部7a的状态下,载置于连接器主体2。此时的扭转弹簧7的姿势是臂部7b、7c从线圈部7a向后侧延伸的姿势。本实施方式的扭转弹簧7中,第一臂部7b位于比线圈部7a更靠近纵向的基端侧,第二臂部7c位于比线圈部7a更靠近纵向的末端侧,即纵向的轴部23的末端侧。扭转弹簧7以第一臂部7b与第一引导部26的引导面26a接触的方式进行载置。当相对于全部的轴部23载置有扭转弹簧7时,全部的扭转弹簧7一起朝向基端侧被压入。在实施方式中,如以下说明的那样,通过壳体3从而扭转弹簧7被一并压入。
如图9所示,在壳体3设置有按压部31。按压部31从壳体3的与连接器主体2的底壁部2b对置的面3a突出。本实施方式的按压部31的形状是末端开放的圆柱形。三个按压部31并列地配置于横向。各自的按压部31设置在与连接器主体2的轴部23对应的位置。按压部31的内径的值比轴部23的外径的值略大。也就是说,按压部31能够将轴部23插入到其内部。
安装作业员如图10的箭头Y1所示,使壳体3向连接器主体2移动,并且通过按压部31将扭转弹簧7压入到基端侧。也就是说,壳体3可以相对于连接器主体2从轴部23的末端侧安装。通过壳体3而压入的扭转弹簧7沿着轴部23向基端侧移动。通过扭转弹簧7向基端侧的移动,从而第一臂部7b与引导面26a抵接,第二臂部7c与引导面27a抵接。当在该状态下,扭转弹簧7进一步向基端侧移动时,引导面26a、27a以与第一臂部7b和第二臂部7c靠近的方式使扭转弹簧7弹性变形。扭转弹簧7通过被引导面26a、27a引导从而向使线圈部7a的卷数增加的扭曲方向弹性变形。扭转弹簧7越向基端侧该弹性变形量越大。
当扭转弹簧7被壳体3进一步向基端侧压入时,第一臂部7b通过引导面26a。当第一臂部7b进入比引导面26a更靠近基端侧的区域时,引导面26a的按压力被释放。由此,第一臂部7b通过扭转弹簧7的回复力从而与第一端子5的轴部23侧的面抵接。同样,当第二臂部7c移动到比引导面27a更靠近基端侧时,引导面27a的按压力被释放。由此,第二臂部7c与第二端子6的轴部23侧的面抵接。
另外,间隔壁部24以不妨碍扭转弹簧7对端子5、6作用的动作的方式来形成。具体而言,相邻的间隔壁部24的间隙的大小以在比引导面26a、27a更靠近基端侧的范围内不产生与臂部7b、7c的干扰的方式来决定。以同样的方式决定间隔壁部24与第一侧壁部2d的间隙的大小、以及间隔壁部24和第二侧壁部2e的间隙的大小。
如上所述,引导面26a将第一臂部7b导入到第一端子5和第二端子6的间隙。同样,引导面27a将第二臂部7c导入到第一端子5和第二端子6的间隙。也就是说,相互对置的一对引导面26a、27a使扭转弹簧7扭曲变形,并且将扭转弹簧7引导到第一端子5和第二端子6的间隙。
壳体3的按压部31使扭转弹簧7朝向基端侧压入,并且如图11所示与轴部23嵌合。与轴部23嵌合的按压部31作为限制扭转弹簧7向末端侧的移动的脱离阻止件而发挥功能。按压部31与轴部23嵌合时,将扭转弹簧7保持在与底壁部2b之间。当按压部31与轴部23嵌合时,通过螺丝等从而壳体3相对于连接器主体2固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轴部23形成有螺纹孔,在壳体3形成有插通螺丝的贯通孔3b(参照图10)。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中,可以通过作业员的手工作业进行扭转弹簧7相对于连接器主体2的安装。例如,可以通过作业员的手将如图8所示载置的扭转弹簧7向基端侧压入。另外,作业员能够使用夹具将扭转弹簧7向基端侧压入。
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中,提高安装扭转弹簧7的作业性。图12示出比较例的连接器主体。图12所示的比较例的连接器主体200不具有引导部26、27。因此,安装作业员需要如箭头Y2所示对于扭转弹簧7施力且扭曲变形,并且向基端侧压入扭转弹簧7。该安装作业需要复杂的动作,具有困难性。
与此相反,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中,对扭转弹簧7施加的向基端侧的力被引导面26a、27a转换成使扭转弹簧7扭曲变形的力。因此,作业员能够仅通过向基端侧的一个方向施力从而将扭转弹簧7相对于连接器主体2进行安装。因此,通过壳体3能够将多个扭转弹簧7一起压入,并且能够相对于连接器主体2进行安装。
另外,即使在作业员通过手工作业压入扭转弹簧7的情况下,能够仅通过向基端侧的一个方向施力来安装扭转弹簧7。作业员使用夹具且压入扭转弹簧7的情况也同样。当作业员通过手、夹具压入扭转弹簧7的线圈部7a时,可以通过引导面26a、27a使扭转弹簧7自动扭曲变形。其结果是,由于不需要在安装中同时施加不同的两个方向的力量,所以与比较例的连接器主体200相比提高扭转弹簧7的安装作业性。另外,通过引导部26、27使扭转弹簧7扭曲变形,从而可以抑制安装时的扭转弹簧7的变形量变得过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中,通过由壳体3压入扭转弹簧7,从而能够更稳定地将扭转弹簧7设置在纵向的目标位置。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具有能够抑制端子5、6的倾斜的结构。如图13所示,第二端子6的支承部62被第一端子5的支承部52和汇流条8夹住。第二端子6接受来自扭转弹簧7的两个臂部7b、7c中的位于末端侧的第二臂部7c的作用力F2。另一方面,第一端子5接受来自两个臂部7b、7c中的位于基端侧的第一臂部7b的作用力F1。扭转弹簧7的作用力F1、F2以使端子5、6倾斜的方式产生力矩。通过第二臂部7c的作用力F2,对第二端子6作用以与突起8b的接触部作为支点倾斜的力矩。通过第一臂部7b的作用力F1,对于一端子5作用以支承部52的突起52b和支承部62的接触部作为支点倾斜的力矩。由于从支点到作用力F2的作用点的纵向的距离长,较大的力矩作用于第二端子6。
然而,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中,第二端子6的支承部62从纵向的两侧被第一端子5的支承部52和汇流条8夹入。第一端子5的支承部52通过将支承部62夹入与汇流条8之间,从而抑制第二端子6的倾斜。关于第一端子5由于从支点到作用力F1的作用点的纵向的距离较短,所以与第二端子6相比接受的力矩较小。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抑制端子5、6的倾斜。
通过抑制端子5、6的倾斜,从而稳定端子5、6和触片101的电气连接状态。
如上所述,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具有连接器主体2、一对端子5、6、扭转弹簧7以及引导部26、27。连接器主体2具有底壁部2b以及从底壁部2b突出的轴部23。一对端子5、6围绕轴部23相对自如地旋转,夹入对方连接器100的触片101。
扭转弹簧7具有线圈部7a、一对臂部7b、7c。臂部7b、7c从线圈部7a向半径方向的外侧突出。扭转弹簧7是扭簧,该扭簧在轴部23插通到线圈部7a的状态下配置在一对端子5、6之间,并且通过一对臂部7b、7c使一对端子5、6向旋转方向作用。
引导部26、27设置在连接器主体2。引导部26、27当扭转弹簧7向轴部23的基端侧被压入时与一对臂部7b、7c抵接,并且一边使扭转弹簧7弹性变形一边导入一对端子5、6之间。由于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通过引导部26、27从而进行扭转弹簧7的扭曲方向的弹性变形,所以能够提高扭转弹簧7的安装作业性。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引导部26、27具有相互对置并且倾斜的一对引导面26a、27a。在扭转弹簧7朝向轴部23的基端侧被压入时,一对臂部7b、7c分别与一对引导面26a、27a抵接并引导。一对引导面26a、27a的间隙越向轴部23的基端侧变得越窄。通过由间隙慢慢变窄的引导面26a、27a引导臂部7b、7c,从而顺利地进行扭转弹簧7的变形。
在连接器主体2配置有多个一对端子5、6。连接器主体2具有分隔一个一对端子5、6和其它一对端子5、6之间的间隔壁部24。引导部26、27是设置在间隔壁部24的突起。通过引导部26、27被设置于间隔壁部24,从而抑制连接器主体2的形状复杂化。
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还具有相对于连接器主体2可以从轴部23的末端侧安装的壳体3。壳体3具有按压部31,该按压部31与扭转弹簧7抵接且将扭转弹簧7向轴部23的基端侧按压。按压部31在安装扭转弹簧7时作为将扭转弹簧7向基端侧压入的夹具发挥功能。另外,按压部31相对于连接器主体2被安装后,作为限制扭转弹簧7的脱离的脱离阻止件而发挥功能。
按压部31与轴部23嵌合,将扭转弹簧7保持在与底壁部2b之间。因此,按压部31能够定位扭转弹簧7,并且稳定扭转弹簧7的动作。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引导部26以及第二引导部27的配置、形状等并不局限于实施方式所例示的内容。另外,按压部31的配置、形状并不局限于实施方式所例示的内容。关于端子5、6和扭转弹簧7的形状也并不局限于实施方式所例示的内容。
[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第一引导部26和第二引导部27可以在纵向的不同范围内延伸。例如,在如图8所示载置有扭转弹簧7时,第一臂部7b不仅与第一引导部26的引导面26a接触,第二臂部7c还可以以与第二引导部27的引导面27a抵接的方式构成引导部26、27。在这样的情况下,引导部26、27能够以更稳定的方式引导扭转弹簧7。
对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壳体3的按压部31可以具有突起等限制部,限制扭转弹簧7相对于按压部31的的相对旋转。像这样按压部31在相对于连接器主体2安装扭转弹簧7时,能够限制扭转弹簧7的旋转。因此,像这样的按压部31能够更恰当地将臂部7b、7c对引导面26a、27a抵接。
上述的实施方式预以及变形例所公开的内容能够被恰当地组合并执行。

Claims (5)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器主体,具有壁部以及从所述壁部突出的轴部;
一对端子,能够绕所述轴部相对自由地旋转,夹入对方端子;
扭转弹簧,具有线圈部和一对臂部,该一对臂部从所述线圈部向半径方向的外侧突出,所述扭转弹簧在所述轴部与所述线圈部插通的状态下配置在所述一对端子之间,且通过所述一对臂部使所述一对端子向旋转方向作用;以及
引导部,被设置在所述连接器主体,在所述扭转弹簧朝向所述轴部的基端侧被压入时与所述一对臂部抵接,边使所述扭转弹簧弹性变形边引导到所述一对端子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
所述引导部具有相互对置并且倾斜的一对引导面,
在所述扭转弹簧朝向所述轴部的基端侧被压入时,所述一对臂部分别与所述一对引导面抵接并被引导,
所述一对引导面的间隙越朝向所述轴部的基端侧变得越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
在所述连接器主体配置有多个所述一对端子,
所述连接器主体具有将一个所述一对端子和另一个所述一对端子之间间隔开的间隔壁部,
所述引导部是设置在所述间隔壁部的突起。
4.如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
还包括相对于所述连接器主体从所述轴部的末端侧安装的壳体,
所述壳体具有按压部,该按压部与所述扭转弹簧抵接且将所述扭转弹簧朝向所述轴部的基端侧按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
所述按压部与所述轴部嵌合,且在所述按压部与所述壁部之间保持所述扭转弹簧。
CN201710377992.3A 2016-05-31 2017-05-25 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4531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08976A JP6430997B2 (ja) 2016-05-31 2016-05-31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の組み付け方法
JP2016-108976 2016-05-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53142A true CN107453142A (zh) 2017-12-08
CN107453142B CN107453142B (zh) 2019-03-29

Family

ID=604206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77992.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453142B (zh) 2016-05-31 2017-05-25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929489B2 (zh)
JP (1) JP6430997B2 (zh)
CN (1) CN10745314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06155A (zh) * 2018-01-30 2018-07-20 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接线装置及空调
CN111224256A (zh) * 2018-11-26 2020-06-02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212550A (ja) * 2018-06-07 2019-12-1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DE102019208007A1 (de) * 2019-05-31 2020-12-03 Robert Bosch Gmbh Steckverbindung für einen elektrischen Anschluss eines Kraftstoffinjektors
US20230087891A1 (en) * 2021-09-23 2023-03-23 Apple Inc. Pass-through connectors for connector system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25633B1 (en) * 1998-08-24 2001-12-04 Yazaki Corp. Connection structure for power supply to vehicle door
US20020173189A1 (en) * 2001-05-16 2002-11-21 Yazaki Corporation Connector structure of motor vehicle door
JP2006237019A (ja) * 2006-05-29 2006-09-07 Yazaki Corp 自動車の電源供給スイッチ
CN202308457U (zh) * 2011-10-24 2012-07-04 实盈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一种电极端子连接器
CN102823072A (zh) * 2010-03-24 2012-12-12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78478B2 (ja) * 1998-08-24 2003-12-1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ドアの給電用接続構造
US6332781B1 (en) * 2000-04-06 2001-12-25 Yazaki Corporation Connector structure having dust/water droplet damage prevention capability
JP2002283935A (ja) * 2001-03-29 2002-10-03 Yazaki Corp 自動車ドアの給電用接続構造
JP2003208943A (ja) 2002-01-10 2003-07-25 Yazaki Corp 端子金具
JP4914694B2 (ja) * 2006-11-09 2012-04-1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25633B1 (en) * 1998-08-24 2001-12-04 Yazaki Corp. Connection structure for power supply to vehicle door
US20020173189A1 (en) * 2001-05-16 2002-11-21 Yazaki Corporation Connector structure of motor vehicle door
JP2006237019A (ja) * 2006-05-29 2006-09-07 Yazaki Corp 自動車の電源供給スイッチ
CN102823072A (zh) * 2010-03-24 2012-12-12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202308457U (zh) * 2011-10-24 2012-07-04 实盈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一种电极端子连接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06155A (zh) * 2018-01-30 2018-07-20 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接线装置及空调
CN108306155B (zh) * 2018-01-30 2024-02-09 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接线装置及空调
CN111224256A (zh) * 2018-11-26 2020-06-02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430997B2 (ja) 2018-11-28
US20170346210A1 (en) 2017-11-30
US9929489B2 (en) 2018-03-27
JP2017216130A (ja) 2017-12-07
CN107453142B (zh) 2019-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53142A (zh) 连接器
US7387548B2 (en) Electric contact and female terminal
CN104283065B (zh) 电连接器及爆管的连接装置
CN103038949B (zh) 大电流插入连接式连接器
TWI656698B (zh) 具有芯線的保持、固定功能的同軸電纜連接器
JPWO2006106971A1 (ja) 導電体及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US10305214B2 (en) Terminal fitting and connector
WO2021145447A1 (ja) 端子
CN109004410A (zh) 可动连接器
CN103985991B (zh) 同轴连接器
US20210234296A1 (en) Terminal module
CN108475869A (zh) 连接器
CN108140974A (zh) 端子
CN108140975A (zh) 端子
WO2017110820A1 (ja) 分岐コネクタ
JP5732327B2 (ja) 電気コンタクト、及び、電気コネクタ
CN201048220Y (zh) 电连接器
JP7168626B2 (ja) 接続端子
JP5732330B2 (ja) 電気コンタクト、及び、電気コネクタ
CN106058529A (zh) 一种充电器弹片端子及使用该弹片端子的充电器
EP3579350A1 (en) Connector
KR102634967B1 (ko) 차량용 터미널
CN102792526B (zh) 端子及使用该端子的连接器
JP2019046760A (ja) コネクタ
KR102634968B1 (ko) 차량용 터미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329

Termination date: 2021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