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52985A - 全固体电池的制造方法、制造装置以及全固体电池 - Google Patents

全固体电池的制造方法、制造装置以及全固体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52985A
CN107452985A CN201710387194.9A CN201710387194A CN107452985A CN 107452985 A CN107452985 A CN 107452985A CN 201710387194 A CN201710387194 A CN 201710387194A CN 107452985 A CN107452985 A CN 1074529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built battery
battery
resin
bui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8719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52985B (zh
Inventor
岩野吉宏
辻子曜
镰田史尊
河村知范
川上干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01894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44560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4529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529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529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529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01M10/0585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of accumulators having only flat construction elements, i.e. flat positive electrodes, flat negative electrodes and flat separ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sing technique, e.g. using action of vacuum or fluid pressure
    • B32B37/1009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sing technique, e.g. using action of vacuum or fluid pressure using vacuum and fluid press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8/00Ancillary opera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laminating proces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04Machines for assembling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16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121Organic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16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124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having a layered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47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 H01M50/548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on opposite sides of the cel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8/00Ancillary opera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laminating processes
    • B32B2038/0052Other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32B2038/0076Curing, vulcanising, cross-link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5/00Condition, form or state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5/72Cured, e.g. vulcanised, cross-link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2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electrical or magnetic properties, e.g. piezoelectric
    • B32B2307/202Conducti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2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electrical or magnetic properties, e.g. piezoelectric
    • B32B2307/206Insul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10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全固体电池的制造方法、制造装置及全固体电池,制造方法包括:将集电体层(1)、正极合剂层(2)、固体电解质层(5)及负极合剂层(3)分别层叠多个,得到具有层叠方向两端面和侧面的层叠电池(6);仅对所述层叠电池的所述侧面供给液状树脂;以及使所述液状树脂固化。在得到所述层叠电池的工序中,使所述集电体层(1)、所述正极合剂层(2)、所述固体电解质层(5)以及所述负极合剂层(3)中的至少一层比其它层延伸出而作为延伸层,从所述层叠电池(6)的所述侧面延伸出多个所述延伸层。在所述树脂的供给中,通过仅对所述层叠电池的所述侧面供给液状树脂,使所述液状树脂渗入一个所述延伸层与其它所述延伸层之间的间隙。

Description

全固体电池的制造方法、制造装置以及全固体电池
技术领域
本申请公开全固体电池的制造方法、全固体电池的制造装置以及 全固体电池。
背景技术
已知针对将正极层、固体电解质层以及负极层分别层叠多个而成 的层叠电池用树脂覆盖其整体的技术(参照日本特开2000-251858)。 由此,例如提高电池的耐潮湿渗透性、机械强度。
作为用树脂覆盖层叠电池的整体的方法,考虑在用未固化树脂覆 盖层叠电池后使该未固化树脂固化的方法。在此,作为用未固化树脂 覆盖层叠电池的方法,如日本特开2000-251858所公开那样,一般是 将层叠电池浸渍于未固化树脂中之后提起的浸渍(dipping)法、将层 叠电池配置于预定大小的模具内并在该模具内注入未固化树脂的浇注法。
或者,还已知通过嵌入成型方式在层叠有正极层、固体电解质层 以及负极层的全固体电池元件形成树脂覆盖层的技术(参照日本特开 2015-018769)。
另一方面,在技术领域与全固体电池完全不同的半导体制造领 域,已知将底部填充(underfill)用树脂填充于基板与芯片的间隙的 技术(参照日本特开2008-113045以及日本特开2011-061093)。
发明内容
在层叠电池中通常为如下状态:正极层、固体电解质层以及负极 层中的一层或者两层比其它层延伸出而作为延伸层,从层叠电池的侧 面延伸出多个延伸层。在此,在层叠电池的侧面,一个延伸层与其它 延伸层之间的间隙窄。因此认为,在想要利用如日本特开2000-251858 所公开的浸渍法、浇注法用树脂覆盖层叠电池的情况下,由于在层叠 电池的侧面树脂难以渗入该间隙,所以需要尽可能增加树脂量。作为 结果,体积在层叠方向上增加,电池的能量密度降低。
本申请提供能够提高能量密度的全固体电池的制造方法、全固体 电池的制造装置,并进一步提供能量密度提高的全固体电池。
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全固体电池的制造方法包括:将集电体层、 正极合剂层、固体电解质层及负极合剂层分别层叠多个而得到具有层 叠方向两端面和侧面的层叠电池;仅对所述层叠电池的所述侧面供给 液状树脂;以及使所述液状树脂固化。在得到层叠电池的工序中,使 所述集电体层、所述正极合剂层、所述固体电解质层及所述负极合剂 层中的至少一层比其它层延伸出而作为延伸层,从所述层叠电池的所 述侧面延伸出多个所述延伸层。在供给所述液状树脂的工序中,通过 仅对所述层叠电池的所述侧面供给液状树脂,使所述液状树脂渗入一 个所述延伸层与其它所述延伸层之间的间隙。
“集电体层”是指作为正极集电体或者负极集电体发挥功能的 层。一个集电体层也可以兼具正极集电体和负极集电体。“将集电体 层、正极合剂层、固体电解质层及负极合剂层分别层叠多个”是指, 例如通过将集电体层、正极合剂层、固体电解质层及负极合剂层依次 反复层叠而成为层叠有多个电池元件的状态。即,“层叠电池”由多 个电池元件构成。此外,集电体层和正极合剂层、集电体层和负极合 剂层例如也可以以将合剂浆体涂覆于集电体的表面的方式接合为相 互叠合,也可以在得到层叠电池之前进行该工序。“层叠方向两端面” 是指构成层叠电池的层叠方向最外侧的面。“侧面”是指由正极合剂 层、固体电解质层及负极合剂层的外缘构成的面。“液状树脂”是指 未固化树脂,只要是能够通过此后某些处理而固化的树脂即可。“液 状”无需一定在室温下为液状,也可以是通过加热而熔融的树脂。即, 在本申请中“液状树脂”不仅包括热固性树脂、光固化性树脂等固化 性树脂,还包括热塑性树脂。“仅对侧面供给液状树脂”是指,在使 层叠电池的层叠方向两端面的大部分不用液状树脂覆盖而露出的状 态下对层叠电池的侧面供给液状树脂。“使所述集电体层、所述正极 合剂层、所述固体电解质层以及所述负极合剂层中的至少一层比其它 层延伸出而作为延伸层”意味着,集电体层、正极合剂层、固体电解 质层及负极合剂层中的至少一层的外缘比其它层的外缘向外方延伸。
在上述第一方案中,也可以还具备:在供给所述液状树脂的工序 完成后且使所述液状树脂固化的工序开始前,使气氛压力高于在供给 所述液状树脂的工序中的气氛压力。
“气氛压力”是指赋予给层叠电池的压力。
在上述方案中,也可以还具备:在得到所述层叠电池的工序完成 后且供给所述液状树脂的工序开始前,使气氛压力低于在得到所述层 叠电池的工序中的气氛压力。此外,得到层叠电池和供给液状树脂也 可以不在同一装置中进行。
在上述方案中,也可以具备:在得到所述层叠电池的工序完成后 且供给所述液状树脂的工序开始前,用覆盖部件覆盖所述层叠电池的 所述层叠方向两端面,其中,在供给所述液状树脂的工序中,也可以 通过所述覆盖部件保护所述层叠电池的所述层叠方向两端面以防所 述液状树脂附着。
在上述方案中,也可以一边用夹具保持层叠电池一边供给所述树 脂。所述夹具也可以具有:下侧底面,覆盖所述层叠电池的层叠方向 一端面;上侧覆盖部件,覆盖所述层叠电池的层叠方向另一端面;以 及侧面,从所述上侧覆盖部件朝所述下侧底面渐缩。
在上述方案中,在得到所述层叠电池的工序中也可以通过所述集 电体层、所述正极合剂层以及所述负极合剂层构成双极性电极层。也 可以隔着所述固体电解质层将所述双极性电极层层叠多个而作为所 述层叠电池,使所述集电体层、所述正极合剂层、所述固体电解质层 以及所述负极合剂层中的至少一层比其它层延伸出而作为延伸层,从 所述层叠电池的所述侧面延伸出多个所述延伸层。
本发明的第二方案的全固体电池的制造装置是如下装置:针对具 有层叠方向两端面和侧面的层叠电池,通过仅对该层叠电池的所述侧 面供给液状树脂之后使该液状树脂固化来制造全固体电池,其中,从 所述层叠电池的侧面延伸出多个延伸层并且在一个所述延伸层与其 它所述延伸层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制造装置具备:室,收容所述层叠 电池;以及树脂供给部,构成为仅对收容于所述室内的所述层叠电池 的所述侧面供给液状树脂。
“层叠电池”是指,如上述那样将集电体层、正极合剂层、固体 电解质层及负极合剂层分别层叠多个而成的电池。“树脂供给部”只 要能够吐出液状树脂等并仅对层叠电池的侧面供给液状树脂即可。能 够任意采用具有吐出口的配管、喷嘴等各种方式。
在上述第二方案中,也可以还具备压力控制部,该压力控制部构 成为对所述室内的压力进行控制。所述压力控制部也可以构成为在从 所述树脂供给部仅对所述层叠电池的所述侧面供给所述液状树脂之 后且使所述液状树脂固化之前,相对提高所述室内的压力。
“在从所述树脂供给部仅对所述层叠电池的所述侧面供给所述 液状树脂之后且使所述液状树脂固化之前,通过所述压力控制部相对 提高所述室内的压力”是指还包括如下方式的概念:在如后述那样“在 从所述树脂供给部仅对所述层叠电池的所述侧面供给所述液状树脂 之前”减压了室内的情况下,使该室内的压力返回到大气压(即,将 室敞开于大气压)。即,无论室外的压力如何,只要使压力在室内相 对上升,就满足本公开的制造装置的压力控制部。
在上述第二方案中,也可以还具备对所述室内的压力进行控制的 压力控制部。所述压力控制部也可以构成为在将所述层叠电池收容于 所述室内之后且从所述树脂供给部仅对所述层叠电池的所述侧面供 给所述液状树脂之前,相对降低所述室内的压力。
在上述第二方案中,也可以还具备夹具,该夹具构成为一边保护 所述层叠电池的所述层叠方向两端面一边保持该层叠电池。也可以在 所述夹具保护所述层叠电池的所述层叠方向两端面的状态下,从所述 树脂供给单元仅对所述层叠电池的所述侧面供给所述液状树脂。
在上述方案中,也可以还具备夹具,该夹具构成为一边保护所述 层叠电池的所述层叠方向两端面一边保持该层叠电池。所述夹具也可 以具有:下侧底面,覆盖所述层叠电池的层叠方向一端面;上侧覆盖 部件,覆盖所述层叠电池的层叠方向另一端面;以及侧面,从所述上 侧覆盖部件朝所述下侧底面渐缩。
在上述方案中,也可以还具备对所述层叠电池的至少侧面进行加 热的加热部。
在上述方案中,也可以还具备使所述层叠电池的至少侧面冷却的 冷却部。
本发明的第三方案的全固体电池具备:层叠电池,将集电体层、 正极合剂层、固体电解质层及负极合剂层分别层叠多个而成;最外侧 集电体,构成所述层叠电池的层叠方向两端面;以及树脂,仅覆盖所 述层叠电池的侧面。所述集电体层、所述正极合剂层、所述固体电解 质层以及所述负极合剂层中的至少一层比其它层的侧面向外方延伸 而作为延伸层,从所述层叠电池的侧面延伸出多个该延伸层,所述树 脂渗入一个所述延伸层与其它所述延伸层之间的间隙,通过所述最外 侧集电体和所述树脂构成用于将除了所述最外侧集电体以外的所述 层叠电池密封的电池壳体,并且将所述最外侧集电体作为电池端子。
“通过所述最外侧集电体层和所述树脂构成用于将除了所述最 外侧集电体层以外的所述层叠电池密封的电池壳体”换言之,意味着 层叠电池中的除了最外侧集电体层以外的部分收容于由最外侧集电 体层和树脂划分的空间内并且通过最外侧集电体层和树脂保持,构成 为水分等不渗入层叠电池的内部。此外,在“最外侧集电体层作为电 池端子”的本公开的全固体电池中,层叠电池的层叠方向两端面不被 树脂覆盖而露出。
在上述第三方案中,也可以是所述集电体层、所述正极合剂层以 及所述负极合剂层构成双极性电极层。所述层叠电池也可以是隔着所 述固体电解质层将所述双极性电极层层叠多个而成的,所述集电体 层、所述正极合剂层、所述固体电解质层以及所述负极合剂层中的至 少一层比其它层向外方延伸而作为延伸层,从所述层叠电池的侧面延 伸出多个所述延伸层。
根据本公开的全固体电池的制造方法、全固体电池的制造装置、 全固体电池,通过仅对层叠电池的侧面供给树脂,能够使树脂有效地 渗入层叠电池的侧面的间隙部分。在本公开的制造方法等中,不在层 叠电池的层叠方向上供给树脂,所以能够提高全固体电池的能量密 度。
附图说明
以下,将参考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 术及工业意义,其中相同附图标记表示相同要素,并且其中:
图1是用于说明全固体电池的制造方法的流程的图。
图2A是用于说明第一工序(S1)的剖面概略图。
图2B是用于说明第一工序(S1)的剖面概略图。
图3A是用于说明层叠电池6的侧面的形式的剖面概略图。
图3B是用于说明层叠电池6的侧面的形式的剖面概略图。
图4A是用于说明第二工序(S2)的剖面概略图。
图4B是用于说明第二工序(S2)的剖面概略图。
图4C是用于说明第二工序(S2)的剖面概略图。
图5A是用于说明第三工序(S3)的概略图。
图5B是用于说明第三工序(S3)的概略图。
图6是用于说明除了图1中的S1~S3以外的加压工序、减压工 序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除了图1中的S1~S3以外的覆盖工序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全固体电池的制造装置的概略图。
图9A是用于说明全固体电池的剖面概略图。
图9B是用于说明全固体电池的剖面概略图。
图9C是用于说明全固体电池的剖面概略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夹具的剖面概略图。
图11是用于说明使用夹具来进行S2的情况下的剖面概略图。
图12是用于说明实施例的结果的照片图。
图13是用于说明参考例的结果的照片图。
具体实施方式
1.全固体电池的制造方法
参照图1~5说明全固体电池10的制造方法。如图1所示,全固 体电池10的制造方法具备:第一工序(S1),将集电体层1、正极合 剂层2、固体电解质层5及负极合剂层3分别层叠多个,得到具有层 叠方向两端面和侧面的层叠电池6;第二工序(S2),仅对层叠电池 6的侧面供给液状树脂7’;以及第三工序(S3),使液状树脂7’固 化。在此,如图2A、2B、3A、3B所示,在第一工序(S1)中,使集 电体层1、正极合剂层2、固体电解质层5以及负极合剂层3中的至 少一层比其它层延伸出而作为延伸层,从层叠电池6的侧面延伸出多 个延伸层。另外,如图4A、4B、4C所示,在第二工序(S2)中,通 过仅对层叠电池6的侧面供给液状树脂7’,使液状树脂7’渗入一 个延伸层与其它延伸层之间的间隙X。
1.1.第一工序
第一工序S1是将集电体层1、正极合剂层2、固体电解质层5 以及负极合剂层3分别层叠多个而得到具有层叠方向两端面和侧面的 层叠电池6的工序。如图2A、2B、3A、3B所示,在S1中,使集电 体层1、正极合剂层2、固体电解质层5以及负极合剂层3中的至少 一层比其它层延伸出而作为延伸层,从层叠电池6的侧面延伸出多个 延伸层。
1.1.1.集电体层
集电体层1能够采用作为全固体电池的任意集电体而公知的集 电体。例如,由金属箔、金属网等构成即可。特别优选金属箔。集电 体层1的层叠面的面积、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作为构成集电体层1的 金属,可以举出Cu、Ni、Al、Fe、Ti等。
此外,如图2A所示,优选用正极合剂层2、集电体层1以及负 极合剂层3构成双极性电极层4。通过做成双极性电极层4,能够削 减层叠电池6的层叠方向体积,能够制造能量密度更高的全固体电池 10。在构成双极性电极层4的情况下,在层叠电池6的内部为电池要素相互串联连接的状态,能够从构成层叠电池6的层叠方向两端面的 集电体层(最外侧集电体层)取出电。此外,在集电体层1、正极合 剂层2以及负极合剂层3不构成双极性电极层的情况下,在层叠电池 6内单电池并联连接。换言之,需要将构成层叠电池6的多个正极集电体层彼此以及多个负极集电体层彼此用引线等连接。在该情况下, 通过由最外侧集电体层构成该引线端部,能够从最外侧集电体层取出 电。此外,在该情况下,在供给树脂之前(后述S2之前)有时在层 叠电池6的侧面露出该引线等。在该情况下,在后述S2中仅对层叠电池6的侧面供给树脂,能够将该侧面与该引线一起密封。
在此,如后所述,在将最外侧集电体层作为电池端子的情况下, 优选通过与层叠电池6的内部的集电体层相比厚度大、机械强度高的 层构成最外侧集电体层。具体而言,优选最外侧集电体层的厚度为 15μm以上200μm以下。
1.1.2.正极合剂层
正极合剂层2能够采用作为全固体电池的正极合剂层而公知的 任意正极合剂层。在图2A、2B中,正极合剂层2层叠于集电体层1 的一面侧。
正极合剂层2至少包含正极活性物质,还任意包含固体电解质、 粘合剂以及导电助剂。正极活性物质使用公知的活性物质即可。能够 从公知的活性物质中选择对预定的离子进行吸收释放的电位(充放电 电位)不同的两个物质,分别将呈现正电位的物质用作正极活性物质, 将呈现负电位的物质用作后述负极活性物质。例如,在构成全固体锂 离子电池的情况下,作为正极活性物质能够使用LiNi1/3Co1/3Mn1/3O2等锂化合物。正极活性物质的表面也可以用铌酸锂层等氧化物层覆 盖。固体电解质优选无机固体电解质。这是与有机聚合物电解质相比 离子电导率高的缘故。并且,这是与有机聚合物电解质相比耐热性优 良的缘故。例如,可以举出Li3PO4等氧化物固体电解质、Li2S-P2S5等硫化物固体电解质。特别优选包含Li2S-P2S5的硫化物固体电解质, 更优选包含50摩尔%以上的Li2S-P2S5的硫化物固体电解质。作为导 电助剂,能够使用乙炔黑、凯琴黑(Ketjenblack)等碳材料、镍、铝、 不锈钢等金属材料。粘合剂能够使用丁二烯橡胶(BR)、丙烯酸酯- 丁二烯橡胶(ABR)、聚偏氟乙烯(PVdF)等各种粘合剂。正极合 剂层2中的各成分的含量与以往相同即可。正极合剂层2的形状为片 状即可。正极合剂层2的厚度例如优选为0.1μm以上1mm以下、更 优选为1μm以上100μm以下。
1.1.3.固体电解质层
固体电解质层5包含固体电解质,并任意包含粘合剂。固体电解 质优选上述无机固体电解质。粘合剂能够适当选择与在正极合剂层2 中使用的粘合剂相同的粘合剂而使用。固体电解质层5中的各成分的 含量与以往相同即可。固体电解质层5的形状为片状即可。固体电解 质层5的厚度例如优选为0.1μm以上1mm以下、更优选为1μm以上 100μm以下。
1.1.4.负极合剂层
负极合剂层3能够采用作为全固体电池的负极合剂层而公知的 任意负极合剂层。在图2A、2B中,负极合剂层3层叠于集电体层1 的另一面侧。
负极合剂层3至少包含负极活性物质,还任意包含固体电解质、 粘合剂以及导电助剂。负极活性物质使用公知的活性物质即可。能够 从公知的活性物质中选择对预定的离子进行吸收释放的电位(充放电 电位)不同的两个物质,分别将呈现正电位的物质用作上述正极活性 物质,将呈现负电位的物质用作负极活性物质。例如,在构成全固体 锂离子电池的情况下,作为负极活性物质能够使用石墨等碳材料、各 种氧化物、或者金属锂、锂合金。能够适当选择与在正极合剂层2中 使用的固体电解质、粘合剂以及导电助剂相同的固体电解质、粘合剂 以及导电助剂而使用。负极合剂层3中的各成分的含量与以往相同即可。负极合剂层3的形状为片状即可。负极合剂层3的厚度例如优选 为0.1μm以上1mm以下、更优选为1μm以上100μm以下。其中, 优选将负极合剂层3的厚度决定为负极的电容大于正极的电容。
1.1.5.层叠电池
如图2B所示,层叠电池6是将上述集电体层1、正极合剂层2、 固体电解质层5以及负极合剂层3分别层叠多个而成的。具体而言, 通过将集电体层1、正极合剂层2、固体电解质层5以及负极合剂层3 依次反复层叠,成为层叠有多个电池元件的状态。在此,在层叠电池 6中,如图2A、2B、3A、3B所示,集电体层1、正极合剂层2、固 体电解质层5以及负极合剂层3中的至少一层比其它层延伸出而作为 延伸层,成为从层叠电池6的侧面延伸出多个延伸层的状态。
在层叠电池6中作为延伸层的层没有特别限定。特别优选使集电 体层1作为延伸层比其它层向外方延伸。或者,优选使固体电解质层 5作为延伸层比其它层向外方延伸。另外,正极合剂层2优选比其它 层向内方凹进。
如图3A所示,在层叠电池6中,集电体层1中的存在于最外侧 的集电体层构成层叠方向两端面。另外,在层叠电池6中,通过使各 层的外缘叠合而构成侧面。如上所述,从层叠电池6的侧面延伸出多 个延伸层,形成多个间隙X。关于间隙X的形态,由上述延伸层的延伸长度、上述各层的厚度决定。在层叠电池6的侧面,关于间隙的具 体的宽度(延伸层的间隔)、深度(延伸层的延伸长度),例如,一 个延伸层与其它延伸层之间的最小间隙宽度(图3B的长度X1)的下 限优选为0.1μm以上、更优选为1μm以上,上限优选为1mm以下、 更优选为100μm以下。另外,在层叠电池6中,延伸层的最大延伸长 度(图3B的长度Y1)的下限优选为0.5mm以上、更优选为1mm以 上,上限优选为5mm以下、更优选为3mm以下。此外,如图3B所示,在层叠电池6的侧面构成的间隙也可以为多级构造。
1.2.第二工序
第二工序S2是仅对层叠电池6的侧面供给液状树脂7’的工序。 如图4A、4B、4C所示,在S2中,通过仅对层叠电池6的侧面供给 液状树脂7’(图4A、4B),使液状树脂7’渗入一个延伸层与其它 延伸层之间的间隙X(图4C)。
1.2.1.液状树脂
液状树脂7’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能够采用热固性树脂、紫外 线固化性树脂、热塑性树脂等各种树脂。特别优选热固性树脂。对层 叠电池6供给液状树脂7’时的该液状树脂7’的粘度优选在25℃下 为3000mPa·s以上3500mPa·s以下。根据这样的粘度的液状树脂7’, 能够通过毛细管现象使液状树脂7’更容易地渗入上述层叠电池6的 侧面的间隙的内部。作为液状树脂7’的具体例子,优选使用与半导 体制造领域中的底部填充用树脂相同的树脂。即,能够使用环氧系树 脂等。或者,还能够使用胺系树脂等。
根据层叠电池6的侧面的间隙的形态适当调整第二工序S2中的 液状树脂7’的供给速度、供给量即可,供给能够将层叠电池6的侧 面充分密封的量即可。在S2中,在使层叠电池6的层叠方向两端面 (集电体层1的表面)的大部分不用液状树脂7’覆盖而露出的状态下,对层叠电池6的侧面供给液状树脂7’。由此,能够使树脂有效 地渗入层叠电池6的侧面的间隙,并且能够抑制电池体积在层叠方向 上增加。
1.3.第三工序
第三工序S3是使液状树脂7’固化的工序。如图5A、5B所示, 在层叠电池6的侧面液状树脂7’逐渐固化(图5A),在层叠电池6 的侧面设置固化树脂层7,成为全固体电池10(图5B)。
使液状树脂7’固化的方法针对树脂的每个种类而不同。例如, 在作为液状树脂7’使用热固性树脂的情况下,能够在S2之后通过对 层叠电池6的至少侧面侧进行加热而使液状树脂7’固化。另外,在 使用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的情况下,能够在S2之后通过对层叠电池6的至少侧面侧照射紫外线而使液状树脂7’固化。另外,在使用热塑 性树脂的情况下,能够在S2之后通过使层叠电池6的至少侧面侧冷 却(包括自然冷却)而使液状树脂7’固化。
此外,第二工序S2、第三工序S3优选在低露点下进行。具体而 言,优选在露点-30℃以下的低露点下、更优选在露点-50℃以下的低 露点下进行第二工序S2、第三工序S3。此外,通过后述那样控制气 氛压力或者使气氛为干燥空气气氛,由此能够在低露点下进行S2以 及S3。
1.4.其它工序
如上所述,本公开的制造方法必须具备第一工序S1、第二工序 S2、第三工序S3。在此,第一工序S1~第三工序S3能够在大气压气 氛下进行,能够通过控制气氛压力使液状树脂7’更有效地渗入层叠 电池6的侧面的间隙。
1.4.1.加压工序
如图6所示,全固体电池的制造方法优选具备在第二工序S2完 成后且第三工序S3开始前使气氛压力高于第二工序S2中的气氛压力 的加压工序。由此,能够在层叠电池6的侧面促进液状树脂7’向间 隙的渗入。此外,在如后所述第一工序S1完成后且第二工序S2开始 前进行减压工序的情况下,通过在第二工序S2完成后且第三工序S3 开始前将气氛压力开放至大气压,能够使气氛压力高于第二工序S2 中的气氛压力。即,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加压工序”无需使气 氛压力一定大于大气压。
1.4.2.减压工序
如图6所示,全固体电池的制造方法优选具备在第一工序S1完 成后且第二工序S2开始前使气氛压力低于第一工序S1中的气氛压力 的减压工序。由此,能够在供给液状树脂7’之前去除层叠电池6的 侧面的间隙中的空气等、存在于层叠电池6的内部的水分等,在对层 叠电池6的侧面供给液状树脂7’时树脂易于渗入该间隙,从而能够 防止发生空隙。对减压工序中的减压度不作特别限定。例如,进行减 压,直至气氛压力优选成为1000Pa以下、更优选成为500Pa以下、 进一步优选成为130Pa以下。
如上所述,在全固体电池的制造方法中,能够通过控制气氛压力 使液状树脂7’更有效地渗入层叠电池6的侧面的间隙。控制气氛压 力的手段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在将层叠电池6设置于室 (chamber)内之后通过对室内进行抽真空或者大气压开放而将气氛压力控制为期望的压力。
1.4.3.覆盖工序
如图7所示,全固体电池的制造方法优选具备在第一工序S1完 成后且第二工序S2开始前用覆盖部件覆盖层叠电池6的层叠方向两 端面的工序。作为覆盖手段,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通过夹具覆 盖层叠电池6的层叠方向两端面,该夹具将层叠电池6从层叠方向两 端夹持而保持。或者,也可以是将遮蔽胶带(masking tape)粘贴于 层叠电池6的层叠方向两端面的方式。从生产效率高且可重复使用的 观点来看,使用夹具作为覆盖部件的方式优选。
在全固体电池的制造方法中,通过在第一工序S1完成后且第二 工序S2开始前具备这样的覆盖工序,能够在第二工序S2中利用覆盖 部件保护层叠电池6的层叠方向两端面以防液状树脂7’附着。即, 能够防止液状树脂7’附着到层叠电池6的层叠方向两端面,能够容 易地抑制体积在层叠方向上增加。
此外,覆盖工序优选在干燥空气环境下进行。由此,能够防止层 叠电池6吸收水分而劣化。
如上所述,在全固体电池的制造方法中,能够进一步适当追加除 了第一工序S1、第二工序S2、第三工序S3以外的工序。在制造方法 中,既可以仅采用上述加压工序、减压工序以及覆盖工序中的一个工 序,也可以采用两个以上的工序。
2.全固体电池的制造装置
图8概略地示出能够实施制造方法的全固体电池的制造装置 100。制造装置100是针对具有层叠方向两端面和侧面的层叠电池6, 通过仅对层叠电池6的侧面供给液状树脂之后使该液状树脂固化来制 造全固体电池的装置,从该层叠电池6的侧面延伸出多个延伸层并且 在一个延伸层与其它延伸层之间具有间隙。如图8所示,制造装置100 具备:室101,收容层叠电池6;以及树脂供给部102,仅对收容于室 101的层叠电池6的侧面供给液状树脂7’。
2.1.室
室101只要能够在内部收容层叠电池6即可,优选能够密闭为能 够控制内部的压力。室本身能够采用公知的室,所以在此省略说明。
2.2.树脂供给部
树脂供给部102构成为仅对收容于室101的层叠电池6的侧面供 给液状树脂7’。例如,如图8所示,能够在层叠电池6设置于室101 的内部的状态下,在作为层叠电池6的侧面附近的部位设置分配喷嘴 102,使其作为树脂供给部而发挥功能。具体而言,分配喷嘴102与 设置于室101的外部的树脂供给源103连接,从分配喷嘴102的前端 吐出从该树脂供给源103经由配管向分配喷嘴102供给的液状树脂 7’,从而能够仅对层叠电池6的侧面供给液状树脂7’。
在室101内既可以仅配置一个树脂供给部102,也可以配置多个 树脂供给部102。另外,树脂供给部102优选能够在层叠电池6的侧 面的周围移动。即,在制造装置100中,优选能够自由变更室101内 的树脂供给部102的设置部位。或者,在制造装置100中,还优选通过在室101内部将树脂供给部102固定于层叠电池6的侧面附近并且 使层叠电池6能够旋转(使固定层叠电池6的夹具105能够旋转), 从而使树脂供给部102能够在层叠电池6的侧面的周围相对移动。
2.3.其它结构
如上所述,制造装置100必须具备室101和树脂供给部102。制 造装置100除了具备这些以外,优选还具备以下压力控制部。即,全 固体电池的制造能够在大气压气氛下进行,能够通过对室101内的压 力进行控制使液状树脂7’更有效地渗入层叠电池6的侧面的间隙。
2.3.1.压力控制部
制造装置100优选还具备对室101内的压力进行控制的压力控制 部104。例如,通过压力控制部104如以下(a)和/或(b)那样对室 101内的压力进行控制。此外,关于对室101内的压力(气氛压力) 进行控制的作用、效果,与在上述加压工序、减压工序中说明的相同,在此省略说明。(a)在从树脂供给部102仅对层叠电池6的侧面供 给液状树脂7’之后且使液状树脂7’固化之前,提高室101内的压 力(加压)。(b)在将层叠电池6收容于室101内之后且从树脂供 给部102仅对层叠电池6的侧面供给液状树脂7’之前,降低室101 内的压力(减压)。
2.3.2.夹具
制造装置100优选还具备一边保护层叠电池6的层叠方向端面一 边保持层叠电池6的夹具105。夹具105既可以固定于室101内,也 可以做成在室101内可拆装。在制造装置100具备夹具105的情况下, 在室101内夹具105保护层叠电池6的层叠方向端面的状态下,能够 从树脂供给部102仅对层叠电池6的侧面供给液状树脂7’,从而能 够容易地防止电池在层叠方向上的体积增加。
在制造装置100中,优选还具备输送夹具105的输送单元(未图 示)。输送单元是在室101外夹具105保持层叠电池6之后将层叠电 池6与夹具105一起从室101外向室101内输送的单元。
2.3.3.树脂固化部
制造装置100优选具备树脂固化部106,该树脂固化部106使被 供给到层叠电池6的侧面的液状树脂7’固化进展、促进。例如,在 液状树脂7’是热固性树脂的情况下,制造装置100优选还具备对层 叠电池6的至少侧面进行加热的加热部作为树脂固化部106。另一方面,在液状树脂7’是热塑性树脂的情况下,制造装置100优选还具 备使层叠电池6的至少侧面冷却的冷却部作为树脂固化部106。或者, 在液状树脂7’是紫外线固化树脂的情况下,优选还具备紫外线照射 部作为树脂固化部106。
如上所述,制造装置100优选除了具备室101以及树脂供给部102以外,还具备上述其它结构。在制造装置100中,既可以仅追加 配置压力控制部104、夹具105以及树脂固化部106中的一个,也可 以追加配置两个以上。
以上的制造装置100例如能够通过以下那样进行动作来制造能 量密度提高的全固体电池。此外,在以下说明中,说明仅利用一个室 的方式,但也可以利用多个室而在各个室内进行各工序。其中,从做 成更简单的结构的观点来看,室优选仅为一个。(1)在干燥空气环 境下,用夹具105夹持层叠电池6的层叠方向两端面。(2)将夹具 105设置于输送单元,使输送单元工作,将层叠电池6与夹具105一 起收容于室101内。(3)通过压力控制部对室101内进行减压。由 此,从层叠电池6去除空气、水分。(4)在减压气氛下,针对层叠 电池6的侧面,从树脂供给部102吐出液状树脂7’,通过毛细管现 象使液状树脂7’渗入层叠电池6的侧面的间隙。在此,层叠电池6 的层叠方向端面被夹具105保护,液状树脂7’不会附着。(5)将室 101开放,将干燥空气导入到室101内。此时,利用差压将液状树脂 7’进一步压入到层叠电池6的侧面的间隙。(6)从室101拆下夹具 105,将层叠电池6与夹具105一起设置于处于装置内的树脂固化部 106内,使树脂固化部106工作,使液状树脂7’固化,成为固化树 脂层7。
3.全固体电池
在以上叙述中说明了全固体电池的制造方法。以下,参照图9A、 9B、9C说明全固体电池本身。在图9A、9B、9C中,对与已经说明 的部件相同的部件赋予同一符号,省略说明。如图9A、9B、9C所示, 全固体电池10具备:层叠电池6,将集电体层1、正极合剂层2、固 体电解质层5以及负极合剂层3分别层叠多个层而成;最外侧集电体 层1a、1b,构成层叠电池6的层叠方向两端面;以及树脂7,仅覆盖 层叠电池6的侧面,其中,集电体层1、正极合剂层2、固体电解质 层5以及负极合剂层3中的至少一层比其它层向外方延伸而作为延伸 层,从层叠电池6的侧面延伸出多个延伸层,树脂7渗入一个延伸层 与其它延伸层之间的间隙,通过最外侧集电体层1a、1b和树脂7构 成用于将除了最外侧集电体层1a、1b以外的层叠电池6密封的电池 壳体8,并且将最外侧集电体层1a、1b作为电池端子。
这样,在全固体电池10中,在层叠电池6的层叠方向端面,最 外侧集电体层1a、1b处于露出的状态,树脂密封所带来的体积在层 叠方向上的增加被抑制。另外,通过最外侧集电体层1a、1b和树脂7 构成电池壳体8(图9C),所以无需将全固体电池10另外密封于层压包装等,进而,使最外侧集电体层1a、1b还作为电池端子发挥功 能,所以无需另外设置端子。在这方面也能够进一步省空间化。这样, 关于全固体电池10,从多个观点抑制体积的增加,能量密度大幅提高。
此外,如已经说明的那样,在集电体层1、正极合剂层2以及负 极合剂层3不构成双极性电极层的情况下,需要将构成层叠电池6的 多个正极集电体层彼此以及多个负极集电体层彼此用引线等连接。在 该情况下,通过由最外侧集电体层构成该引线端部,能够从最外侧集 电体层取出电。其中,从使能量密度进一步提高的观点来看,如图9B 所示,在全固体电池10中优选集电体层1、正极合剂层2以及负极合 剂层3构成双极性电极层4。
4.关于在上述制造方法、制造装置中使用的夹具的优选的方式
在本发明人们的新发现中,在上述第二工序S2中,在仅对层叠 电池6的侧面供给液状树脂7’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使用具有预定的 锥形侧面的夹具夹住层叠电池6而仅对层叠电池6的侧面有效地供给 树脂7’。
图10概略地示出具有预定的锥形侧面的夹具50的剖面。如图 10所示,夹具50具有:下侧底面50a,覆盖层叠电池6的层叠方向 一端面;上侧覆盖部件50b,覆盖层叠电池6的层叠方向另一端面; 以及侧面50c,从上侧覆盖部件50b朝下侧底面50a渐缩。夹具50只 要作为整体而具有刚性、耐热性等即可。例如,夹具50优选由不锈 钢等金属材料构成。
如图10所示,夹具50优选下侧底面50a和侧面50c构成为一体。 换言之,如图10所示,优选陷入式的台50d的凹部的底面构成上述 下侧底面50a,该凹部的侧壁构成上述侧面50c。另一方面,优选独 立地构成台50d和上侧覆盖部件50b。在该情况下,台50d和上侧覆盖部件50b优选能够经由固定部件50e连结。通过这样构成,能够在 将层叠电池6设置于凹部内之后通过上侧覆盖部件50b和下侧底面 50a按压层叠电池6的层叠方向两端面,使层叠电池6的各层间的间 隙稳定,能够防止层叠电池6的端部的翘曲等。另外,通过利用上侧 覆盖部件50b和下侧底面50a按压层叠电池6的层叠方向两端面,能 够容易地防止树脂7’绕进层叠电池6的层叠方向两端面。
如图10所示,夹具50在上侧覆盖部件50b设置有供给口50f, 能够经由该供给口50f对夹具内的空间供给树脂7’。供给口50f设 置于上侧覆盖部件50b的覆盖面中的不与层叠电池6的层叠方向端面 接触的部分(参照图11)。由此,易于仅对层叠电池6的侧面供给树脂7’。
如图10所示,侧面50c从上侧覆盖部件50b朝下侧底面50a渐 缩,换言之具有锥形角度α而倾斜。在此,锥形角度α超过0°即可。 优选为10°以上。上限只要小于90°即可。优选为50°以下。锥形角度 α更优选为20°以上40°以下、特别优选为30°。在不将侧面50c设置 为锥形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树脂7’集中于层叠电池的下段至中段, 可能无法使树脂有效地注入到最上段的层。通过将侧面50c设置为锥 形,能够防止这样的事态发生。另外,通过将侧面50c设置为锥形, 还有易于从夹具50将全固体电池10无损地取出的效果。
在此,夹具50的表面中的与层叠电池6、液状树脂7’接触的表 面优选用氟树脂覆盖。由此,能够在从夹具50取出全固体电池10时 防止树脂7粘着到夹具50以致从全固体电池10剥离的现象。另外, 氟树脂是绝缘体,所以即使在层叠电池6的端子等接触的情况下,也 能够防止电池的短路。
在上述制造方法中,优选在这样的夹具50的空间内设置层叠电 池6而进行上述第二工序S2。即,在制造方法中,一边用夹具保持层 叠电池6一边进行第二工序S2,作为夹具,优选使用如下的夹具50, 该夹具具有:下侧底面50a,覆盖层叠电池6的层叠方向一端面;上侧覆盖部件50b,覆盖层叠电池6的层叠方向另一端面;以及侧面50c, 从上侧覆盖部件50b朝下侧底面50a渐缩。
具体而言,如图11的最上面的图所示,将层叠电池6载置于夹 具50的下侧底面50a,一边通过上侧覆盖部件50b和下侧底面50a 将层叠电池6的层叠方向两端面按压一边保持。接下来,如图11的 中间的图所示,从上侧覆盖部件50b的供给口50f对夹具50内的空间 供给液状树脂7’。由此,如图11的最下面的图所示,能够仅对层叠 电池6的侧面有效地供给树脂7’。在此,夹具50的侧面50c具有预 定的锥形角度α,树脂7’以靠近层叠电池6的侧面的方式流入。即, 能够对层叠电池6的侧面供给大量树脂7’,并且还能够抑制被供给 到层叠电池6的侧面的树脂7’的流出,能够使液状树脂7’有效地 渗入层叠电池6的一个延伸层与其它延伸层之间的间隙X。
此外,在制造方法中,能够在将层叠电池6保持于夹具50的状 态下实施使液状树脂固化的第三工序S3。例如,在作为液状树脂使用 热固性树脂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将层叠电池6与夹具50一起在加热 装置内加热使热固性树脂固化。
<全固体电池的制造>(实施例)作为实施例,通过应用毛细管 底部填充(capillary underfill)方法将树脂导入到层叠电池的间隙而 进行树脂密封。具体而言,准备双极性型层叠电池(73mm×73mm, 层叠高度2.88mm,侧面中的延伸层的延伸出的延伸长度2mm,一个 延伸层与其它延伸层的间隙宽度0.2mm),用夹具(150mm×150mm, 在全固体电池接触部组装有氟系板的SUS制夹具)夹持该层叠电池的 层叠方向端面。将该夹具设置于图8所示的装置的室内。使室内减压 至130Pa。在减压后的室内,从分配喷嘴以7000PPS的供给速度以涂 覆量成为1115mg的方式仅对层叠电池的侧面供给液状树脂(Namics 公司制SUF1575-9)。在从树脂涂覆完成起60秒之后将室的门敞开, 将干燥空气导入到室内。之后,从室拆下夹具,通过用烘箱在80℃下 加热150分钟使液状树脂固化。
(参考例)作为参考例,通过应用射出成型方法将树脂导入到层 叠电池的间隙而进行树脂密封。具体而言,针对与上述相同的双极性 型层叠电池的侧面,通过射出树脂进行树脂密封。
<全固体电池的评价>如图12所示,实施例的全固体电池实现了 将树脂注入至层叠电池的侧面的间隙的里面。另外,空隙被抑制,电 池的短路也消失,能够经由最外侧集电体适当地进行充电以及放电。 进而,能够通过最外侧集电体和树脂将层叠电池适当地密封且能够确 保足够的强度,使最外侧集电体作为电池端子发挥功能,从而即使不 另外收纳于层压包装等电池壳体,也能够直接作为电池而使用。
在观察采用参考例而得到的全固体电池的侧面时,如图13那样, 树脂不均匀地填充于上述间隙,层叠构造大幅变形,并且在树脂中大 量产生空隙。另外,树脂不仅浸出至层叠电池的侧面还浸出至层叠方 向两端面。可知射出成型法难以在保持窄的间隙的状态下注入树脂。
<夹具的研究>使用图10、11所示的侧面具有锥形角度α的夹具 保持层叠电池,并且以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方法仅对层叠电池的侧面 注入树脂来制造全固体电池。对锥形角度α进行各种变更,目视观察 电池的密封状态和电池的外观状态。下述表1示出结果。
此外,在下述表1中,与锥形角度0°的情况相比而评价为状态 非常好、状态良好、状态同等。
【表1】
如表1所示,通过对夹具的侧面设置锥形角度α,全固体电池的 密封状态更为良好。如果还考虑成品的外观,则优选的锥形角度α是 10°以上50°以下,最优选的锥形角度α是20°以上40°以下。
此外,在本发明人们的发现中,在如参考例那样通过射出成型法 制造全固体电池的情况下,针对平置的层叠电池将树脂射出到夹具 内,所以即使将夹具的侧面设置为锥形,也无法将树脂均匀地注入到 层叠电池的侧面的各层之间。即,在射出成型法中,在将树脂射出到 夹具内时,通过液压缸(cylinder)等使树脂一次性流入,所以对层 叠电池的各层之间施加大的压力,无论夹具的侧面有无成为锥形,都 无法将树脂均匀地注入到层叠电池的层之间。
另一方面,在利用造模(molding)法制造全固体电池的情况下, 在造模法中需要使用刮板来压入树脂的动作,所以向层叠电池注入的 树脂的量多,即使将夹具的侧面设置为锥形,也无法将树脂均匀地注 入到层叠电池的侧面的各层之间。即,在造模法中,施加掩模并从层 叠电池上部以用刮板压入的方式使树脂流入,所以相比于被插入到层 叠电池的树脂量而过量地供给了树脂,无论夹具的侧面有无成为锥 形,都无法将树脂均匀地注入到层叠电池的层之间。
关于利用本公开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全固体电池,能量密度高,能 够用作例如车辆搭载用的大型电源。
此外,以往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未设想在对层叠电池进行树脂 密封时仅对层叠电池的侧面供给树脂。其原因为如日本特开 2000-251858、日本特开2015-018769、上述参考例所述那样,在现有 方法(浸渍法、浇注法、嵌入成型法等)中,一般认为为了对层叠电池适当地进行树脂密封,需要对层叠电池全部面供给大量的树脂。另 外,以往本领域技术人员也未设想将全固体电池不收容于层压包装而 直接使用的情况。相对于此,本申请公开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未设想 的应用毛细管底部填充方法来制造全固体电池的制造方法。如上所述, 在本申请中公开仅通过仅对层叠电池的侧面供给少量的树脂,就能够 适当地对层叠电池进行树脂密封,并且公开了通过树脂和集电体构成 电池壳体的新形式的全固体电池。

Claims (17)

1.一种全固体电池的制造方法,包括:
将集电体层、正极合剂层、固体电解质层及负极合剂层分别层叠多个而得到具有层叠方向两端面和侧面的层叠电池,在得到所述层叠电池的工序中,使所述集电体层、所述正极合剂层、所述固体电解质层及所述负极合剂层中的至少一层比其它层延伸出而作为延伸层,从所述层叠电池的所述侧面延伸出多个所述延伸层;
仅对所述层叠电池的所述侧面供给液状树脂,在供给所述液状树脂的工序中,通过仅对所述层叠电池的所述侧面供给液状树脂,使所述液状树脂渗入一个所述延伸层与其它所述延伸层之间的间隙;以及
使所述液状树脂固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供给所述液状树脂的工序完成后且使所述液状树脂固化的工序开始前,使气氛压力高于在供给所述液状树脂的工序中的气氛压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得到所述层叠电池的工序完成后且供给所述液状树脂的工序开始前,使气氛压力低于在得到所述层叠电池的工序中的气氛压力。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得到所述层叠电池的工序完成后且供给所述液状树脂的工序开始前,用覆盖部件覆盖所述层叠电池的所述层叠方向两端面,
其中,在供给所述液状树脂的工序中,通过所述覆盖部件保护所述层叠电池的所述层叠方向两端面以防所述液状树脂附着。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一边用夹具保持所述层叠电池一边供给所述树脂,
所述夹具具有:下侧底面,覆盖所述层叠电池的层叠方向一端面;上侧覆盖部件,覆盖所述层叠电池的层叠方向另一端面;以及侧面,从所述上侧覆盖部件朝所述下侧底面渐缩。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得到所述层叠电池的工序中,通过所述集电体层、所述正极合剂层以及所述负极合剂层构成双极性电极层。
7.一种装置,针对具有层叠方向两端面和侧面的层叠电池,通过仅对该层叠电池的所述侧面供给液状树脂之后使该液状树脂固化来制造全固体电池,其中,从所述层叠电池的侧面延伸出多个延伸层并且在一个所述延伸层与其它所述延伸层之间具有间隙,该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室,构成为收容所述层叠电池;以及
树脂供给部,构成为仅对收容于所述室内的所述层叠电池的所述侧面供给液状树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压力控制部,该压力控制部构成为对所述室内的压力进行控制,
所述压力控制部构成为在从所述树脂供给部仅对所述层叠电池的所述侧面供给所述液状树脂之后且使所述液状树脂固化之前,相对提高所述室内的压力。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力控制部构成为在将所述层叠电池收容于所述室内之后且从所述树脂供给部仅对所述层叠电池的所述侧面供给所述液状树脂之前,相对降低所述室内的压力。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压力控制部,该压力控制部构成为对所述室内的压力进行控制,
所述压力控制部构成为在将所述层叠电池收容于所述室内之后且从所述树脂供给部仅对所述层叠电池的所述侧面供给所述液状树脂之前,相对降低所述室内的压力。
11.根据权利要求7~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夹具,该夹具构成为一边保护所述层叠电池的所述层叠方向两端面一边保持该层叠电池,
其中,在所述夹具保护所述层叠电池的所述层叠方向两端面的状态下,从所述树脂供给部仅对所述层叠电池的所述侧面供给所述液状树脂。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具具有:下侧底面,覆盖所述层叠电池的层叠方向一端面;上侧覆盖部件,覆盖所述层叠电池的层叠方向另一端面;以及侧面,从所述上侧覆盖部件朝所述下侧底面渐缩。
13.根据权利要求7~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夹具,该夹具构成为一边保护所述层叠电池的所述层叠方向两端面一边保持该层叠电池,
所述夹具具有:下侧底面,覆盖所述层叠电池的层叠方向一端面;上侧覆盖部件,覆盖所述层叠电池的层叠方向另一端面;以及侧面,从所述上侧覆盖部件朝所述下侧底面(50a)渐缩。
14.根据权利要求7~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加热部,该加热部对所述层叠电池的至少侧面进行加热。
15.根据权利要求7~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冷却部,该冷却部使所述层叠电池的至少侧面冷却。
16.一种全固体电池,包括:
层叠电池,将集电体层、正极合剂层、固体电解质层及负极合剂层分别层叠多个而成;
最外侧集电体,构成所述层叠电池的层叠方向两端面;以及
树脂,仅覆盖所述层叠电池的侧面,
其中,所述集电体层、所述正极合剂层、所述固体电解质层以及所述负极合剂层中的至少一层比其它层向外方延伸而作为延伸层,从所述层叠电池的侧面延伸出多个该延伸层,所述树脂渗入一个所述延伸层与其它所述延伸层之间的间隙,通过所述最外侧集电体和所述树脂构成用于将除了所述最外侧集电体以外的所述层叠电池密封的电池壳体,并且将所述最外侧集电体作为电池端子。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全固体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电体层、所述正极合剂层以及所述负极合剂层构成双极性电极层。
CN201710387194.9A 2016-06-01 2017-05-27 全固体电池的制造方法、制造装置以及全固体电池 Active CN1074529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10448 2016-06-01
JP2016110448 2016-06-01
JP2017-018947 2017-02-03
JP2017018947A JP6445601B2 (ja) 2016-06-01 2017-02-03 全固体電池の製造方法、全固体電池の製造装置及び全固体電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52985A true CN107452985A (zh) 2017-12-08
CN107452985B CN107452985B (zh) 2020-11-10

Family

ID=603280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87194.9A Active CN107452985B (zh) 2016-06-01 2017-05-27 全固体电池的制造方法、制造装置以及全固体电池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153520B2 (zh)
CN (1) CN107452985B (zh)
DE (1) DE102017111509B4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35899A (zh) * 2017-12-19 2019-06-25 成都英诺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固态电解质及其锂电池电芯、锂电池
CN109935898A (zh) * 2017-12-19 2019-06-25 成都英诺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固态电解质及其锂电池电芯、锂电池
CN110416629A (zh) * 2018-04-27 2019-11-0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全固体电池
CN110783635A (zh) * 2018-07-30 2020-02-1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全固体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11370773A (zh) * 2020-03-19 2020-07-03 苏州清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固态层叠体电池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50591B2 (ja) * 2017-10-05 2020-09-02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インサート成形方法及びインサート成形部品
JP6863299B2 (ja) 2018-01-09 2021-04-2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全固体電池
JP6856042B2 (ja) * 2018-03-06 2021-04-0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全固体電池
JP7221019B2 (ja) * 2018-10-15 2023-02-13 現代自動車株式会社 全固体電池の製造方法
KR20200070723A (ko) 2018-12-10 2020-06-1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단락 방지를 위한 절연부재를 구비한 전고체 전지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7411975B2 (ja) * 2019-01-09 2024-01-12 エムテックスマート株式会社 全固体電池の製造方法
KR102281451B1 (ko) 2019-10-16 2021-07-27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전고체 전지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37639A (ja) * 1996-02-27 1997-09-09 Casio Comput Co Ltd 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5770331A (en) * 1994-04-20 1998-06-23 Valence Technology, Inc. Radiation curable frame for stacked cell construction and for edge sealing of electrolytic cells to retard dendritic short-circuits
JPH11171910A (ja) * 1997-12-12 1999-06-29 Showa Denko Kk 電気化学的重合性組成物及びその用途
JP2000106154A (ja) * 1998-09-28 2000-04-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全固体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法
JP2003249265A (ja) * 2002-02-22 2003-09-05 Yuasa Corp ポリマー電解質電池
US20040253512A1 (en) * 2003-06-12 2004-12-16 Nissan Motor Co., Ltd. Bipolar battery and related method
JP2008243657A (ja) * 2007-03-28 2008-10-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製造装置
JP2012048853A (ja) * 2010-08-24 2012-03-08 Toyota Motor Corp 全固体電池
JP2012138315A (ja) * 2010-12-28 2012-07-19 Hitachi Ltd 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4007215A (ja) * 2012-06-22 2014-01-16 Tokyo Electron Ltd 被処理体の処理装置及び被処理体の載置台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51858A (ja) 1999-02-25 2000-09-14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非水系二次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2056378B1 (en) 2007-11-01 2018-12-12 Nissan Motor Co., Ltd. Bipolar secondary battery, battery asembly formed by connecting said batteries and vehicle mounting same
JP2008113045A (ja) 2008-02-04 2008-05-15 Texas Instr Japan Ltd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WO2010147070A1 (ja) * 2009-06-15 2010-12-23 味の素株式会社 樹脂組成物及び有機電解液電池
JP5368918B2 (ja) 2009-09-11 2013-12-18 東レ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ディスペンス装置およびディスペンス方法
JP5773080B2 (ja) 2012-07-06 2015-09-02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全固体二次電池
JP2015018769A (ja) 2013-07-12 2015-01-2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全固体電池と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70331A (en) * 1994-04-20 1998-06-23 Valence Technology, Inc. Radiation curable frame for stacked cell construction and for edge sealing of electrolytic cells to retard dendritic short-circuits
JPH09237639A (ja) * 1996-02-27 1997-09-09 Casio Comput Co Ltd 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11171910A (ja) * 1997-12-12 1999-06-29 Showa Denko Kk 電気化学的重合性組成物及びその用途
JP2000106154A (ja) * 1998-09-28 2000-04-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全固体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法
JP2003249265A (ja) * 2002-02-22 2003-09-05 Yuasa Corp ポリマー電解質電池
US20040253512A1 (en) * 2003-06-12 2004-12-16 Nissan Motor Co., Ltd. Bipolar battery and related method
JP2005005163A (ja) * 2003-06-12 2005-01-06 Nissan Motor Co Ltd バイポーラ電池
JP2008243657A (ja) * 2007-03-28 2008-10-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製造装置
JP2012048853A (ja) * 2010-08-24 2012-03-08 Toyota Motor Corp 全固体電池
JP2012138315A (ja) * 2010-12-28 2012-07-19 Hitachi Ltd 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4007215A (ja) * 2012-06-22 2014-01-16 Tokyo Electron Ltd 被処理体の処理装置及び被処理体の載置台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35899A (zh) * 2017-12-19 2019-06-25 成都英诺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固态电解质及其锂电池电芯、锂电池
CN109935898A (zh) * 2017-12-19 2019-06-25 成都英诺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固态电解质及其锂电池电芯、锂电池
CN109935899B (zh) * 2017-12-19 2021-04-27 成都英诺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固态电解质及其锂电池电芯、锂电池
CN110416629A (zh) * 2018-04-27 2019-11-0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全固体电池
CN110416629B (zh) * 2018-04-27 2022-11-0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全固体电池
CN110783635A (zh) * 2018-07-30 2020-02-1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全固体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10783635B (zh) * 2018-07-30 2023-01-2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全固体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US11909003B2 (en) 2018-07-30 2024-02-20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All-solid-state battery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for
CN111370773A (zh) * 2020-03-19 2020-07-03 苏州清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固态层叠体电池
WO2021184782A1 (zh) 2020-03-19 2021-09-23 苏州清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固态层叠体电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153520B2 (en) 2018-12-11
US20170352923A1 (en) 2017-12-07
DE102017111509A1 (de) 2017-12-07
CN107452985B (zh) 2020-11-10
DE102017111509B4 (de) 2023-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52985A (zh) 全固体电池的制造方法、制造装置以及全固体电池
KR101978557B1 (ko) 전고체 전지의 제조 방법, 전고체 전지의 제조 장치 및 전고체 전지
CN208690415U (zh) 一种柔性锂离子电池
CN105794022B (zh) 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01197431B (zh) 电池组
CN104934649B (zh) 固体电池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组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00573976C (zh) 陶瓷隔板在具有含离子液体的电解质的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JP7288063B2 (ja) 電気化学装置用隔離板、電気化学装置及び電子装置
US20160204427A1 (en) Solid-State Batteries and Methods for Fabrication
CN105283999B (zh) 二次电池和电极制造方法
CN104718641A (zh) 固态电池隔膜及制造方法
CN107534103A (zh) 袋型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07240721A (zh) 双极性电极及锂离子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制作方法
CN108336417A (zh) 全固体锂离子电池的制造方法
CN101286575A (zh) 电池组
CN107053774A (zh) 多孔膜及多层多孔膜
CN106252591A (zh) 电极复合体、电极复合体的制造方法以及锂电池
CN107210494A (zh) 二次电池
CN110335992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预锂化装置
CN102569881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
CN105470568B (zh) 一种固体锂离子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98559A (zh) 一种柔性锂离子电池
CN104200999B (zh) 一种锂离子储能器件
CN103299452A (zh) 蓄电设备用分隔物及蓄电设备
JP5382134B2 (ja) 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