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37826B - 一种电池充电装置、方法、终端、电源适配器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充电装置、方法、终端、电源适配器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37826B
CN107437826B CN201610349099.5A CN201610349099A CN107437826B CN 107437826 B CN107437826 B CN 107437826B CN 201610349099 A CN201610349099 A CN 201610349099A CN 107437826 B CN107437826 B CN 1074378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power adapter
working mode
path corresponding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4909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37826A (zh
Inventor
张超
文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34909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37826B/zh
Priority to US16/304,067 priority patent/US11011925B2/en
Priority to JP2018561566A priority patent/JP6727339B2/ja
Priority to PCT/CN2017/082577 priority patent/WO2017202179A1/zh
Publication of CN1074378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378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378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378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34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 H02J7/35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with light sensitive cell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for charging batteries from ac mains by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H01M10/443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in response to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381Dispersed gener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09Overheat or overtemperature pro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6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circuits adapted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the batter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88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harg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non-electric parameters
    • H02J7/00719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harg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non-electric parameters in response to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for charging batteries from ac mains by converters
    • H02J7/04Regulation of 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00/00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decentralized, dispersed, or local generation
    • H02J2300/20The dispersed energy generation being of renewable origin
    • H02J2300/22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 H02J2300/24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of photovoltaic origin
    • H02J2300/26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of photovoltaic origin involvin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control for photovoltaic 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04Overcurrent prote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充电装置、方法、终端、电源适配器及存储介质,涉及电子领域,实现在对终端电池充电时,改善局部热量积聚对设备性能的影响,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用户体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检测电池充电装置中充电通路的温度,当向电池充电装置提供充电电源的电源适配器工作在第一工作模式,且检测到的温度最大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指示电源适配器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断开第一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且接通第二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络。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充电装置、方法、终端、电源适配器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充电装置、方法、终端、电源适配器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终端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装备,终端电池充电时间越来越受到用户的关注。
为了缩短充电时间,提出了多种快速充电方案。一种是高压充电方案,该方案通过提高传输线电压,在电池前端再降压输入电池实现。一种是大电流充电方案,该方案通过增大充电电流实现。
但是,高压充电方案会受电池前端的开关降压芯片转换效率影响,在该开关降压芯片局部产生热量积聚导致设备温度升高;而大电流充电方案则受整个充电通路的阻抗影响,在阻抗较大部位(如连接器)产生热量积聚导致终端温度持续升高。
因此,无论采用上述哪种快速充电方案对终端电池进行充电,都不可避免出现局部热量积聚的问题,在散热不足时,持续的局部热量积聚将影响设备的性能,缩短设备使用寿命,进而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装置、方法、终端、电源适配器及存储介质,实现在对终端电池充电时,改善局部热量积聚对设备性能的影响,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用户体验。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充电装置,该装置与终端中的电池电气连接,包括充电控制单元、充电单元及温度采集器。
在该电池充电装置工作时,温度采集器检测充电单元中充电通路的温度,并将检测到的温度传递给充电控制单元;充电单元包含至少两条并联连接的充电通路,充电单元根据充电控制单元的指示,接通与电源适配器的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充电控制单元与温度采集器、充电单元、向电池充电装置提供充电电源的电源适配器电气连接;充电控制单元根据温度采集器传递的温度指示充电单元与电源适配器的工作状态;当电源适配器工作在第一工作模式,且温度采集器所传递的最大温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充电控制单元指示电源适配器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指示充电单元断开与第一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且接通与第二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
这样一来,在电池充电装置对终端电池充电时,实时检测充电通路的当前温度,在检测最大温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切换电源适配器的工作模式,且接通电源适配器的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对终端电池充电,由于不同的充电通路的热量积聚位置不同,在充电过程中,根据检测的温度切换不同的充电通路可以分散热量积聚,避免了局部固定位置持续的热量积聚,在散热不足的情况下,设备热量均匀分布,避免由于充电时的热量积聚对设备性能的影响,也将提高设备使用寿命,进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池充电装置包括为充电单元中每条充电通路设置的温度采集器,用于分别检测充电单元中每条充电通路的温度。
这样一来,一个温度采集器检测一个充电通路的温度,精确的检测了充电单元中充电通路的温度,使得检测精度高,进而使得电池充电装置更好的达到上述第一方面的有益效果。
结合第一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最大温度值为与电源适配器的第一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的温度。
由于电源适配器工作在第一工作模式,那么,充电单元中与第一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处于接通状态,因此,该充电通路的温度最高。
由此可知,预设阈值是预先设置的可接受的局部热量积聚的温度上限,当检测到的最大温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说明当前接通的充电通路充电时的热量积聚已达到上限,该位置需停止发热,则切换为其他充电通路,以分散热量积聚。
这样一来,在判断电源适配器工作的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的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充电控制单元指示电源适配器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指示充电单元断开与第一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且接通与第二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使得充电控制单元的控制过程更符合实际电路的需求,也就更符合用户的需求,更好的达到第一方面的有益效果。
结合第一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充电控制单元接收到温度采集器所传递的最大温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充电控制单元指示电源适配器切换的第二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的发热位置距离第一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的发热位置最远;或者,充电控制单元指示电源适配器切换的第二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为充电单元中,除第一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以外的理论发热量最小的充电通路。
由于切换后的第二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是用来分散第一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充电过程中的热量积聚,那么,切换至发热位置距离第一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的发热位置最远的充电通路,或者,切换至除第一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以外理论发热量最小的充电通路,可以最高效的分散第一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充电过程中的热量积聚,使得第一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充电过程中的热量积聚可以快速散除,进一步提高设备性能及使用寿命。
结合第一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池充电装置由外置的电源适配器提供充电电源,电池充电装置与电源适配器电气连接,充电控制单元可以先获取电源适配器所支持的工作模式;若确定电源适配器支持至少两种工作模式,且确定充电单元中存在与电源适配器支持的至少两种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则执行根据温度采集器传递的温度指示充电单元与电源适配器的工作状态。
这样一来,通过先确定电源适配器及电池充电装置是否可以用于本发明的方案,然后在执行本发明的方法,避免了在电源适配器与电池充电装置不匹配的情况下切换电源适配器及充电单元的工作状态,造成无法正常充电的情况,因此,提高了充电过程的保证了可靠性及用户的体验。
结合第一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充电控制单元还用于,在电池充电装置的初始充电状态,指示电源适配器工作在第三工作模式,指示充电单元接通与第三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其中,第三工作模式为电源适配器所支持的工作模式中任一种工作模式,充电单元中存在与第三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
具体的,当电池充电装置检测到有外置的电源适配器连接时,或者,当电池充电装置检测到有交流电输入时,电池充电装置指示电源适配器工作在与初始充电状态对应的工作模式,指示充电单元接通与该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这样一来,使得电池充电装置在上电时的初始充电状态可以简单、快速的启动工作。
结合第一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工作模式为充电单元中理论发热量最小的充电通路对应的电源适配器的工作模式,或者,第三工作模式为电源适配器中预设的初始工作模式,或者,第三工作模式为电源适配器上一次断电前使用的工作模式。
这样一来,预设不同的第三工作模式的具体内容,可以达到不同的有益效果。具体可以包括:
若第三工作模式为充电单元中理论发热量最小的充电通路对应的电源适配器的工作模式,即在电池充电装置的初始充电状态,即选择接通了发热量最小的充电通路,使得电池充电装置的发热量最小,提高了电池充电装置的可靠性。
若第三工作模式为电源适配器中预设的初始工作模式,或者,第三工作模式为电源适配器上一次断电前使用的工作模式,使得电池充电装置在上电时的初始充电状态可以简单、快速的启动工作。
结合第一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池充电装置由外置的电源适配器提供充电电源,电池充电装置与电源适配器电气连接,电池充电装置还包括通信端口,用于与电池充电装置与电源适配器的电气连接。充电单元的输入端连接通信端口,接收电源适配器提供的充电电源;充电控制单元的控制端连接通信端口,指示电源适配器的工作状态。
结合第一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池充电装置包括电源适配器,电池充电装置还包括电池端口,用于与外接终端电池的电气连接。充电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电池电端口,通过电池端口连接终端电池的电极,即当终端电池的电极连接到电池端口时,则实现了充电单元与终端电池的电气连接。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源适配器,与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电池充电装置电气连接,向电池充电装置提供充电电源,该电源适配器支持至少两种工作模式,所述电源适配器包含通信接口、切换开关、通信模块及电源模块;通信模块通过通信接口与电池充电装置通信,接收电池充电装置发送的用于指示电源适配器的工作模式的指示信息,电源模块通过通信接口向电池充电装置提供充电电源,切换开关控制电源模块的工作模式,通信模块还根据接收的电池充电装置发送的指示信息,切换切换开关的工作状态,以控制电源模块的工作模式。
本发明提供的电源适配器,通过与上述电池充电装置电气连接,向电池充电装置提供充电电源,并根据电池充电装置的指示,切换工作状态,配合电池充电装置根据检测的充电通路的温度切换电源适配器的工作状态,实现在充电过程中,配合电池充电装置根据检测的温度切换不同的充电通路可以分散热量积聚,避免了局部固定位置持续的热量积聚,在散热不足的情况下,设备热量均匀分布,避免由于充电时的热量积聚对设备性能的影响,也将提高设备使用寿命,进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充电方法,应用于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的电池充电装置,该电池充电装置包含至少两个并联的充电通路,用于向终端电池充电,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电池充电装置中充电通路的温度,当向电池充电装置提供充电电源的电源适配器工作在第一工作模式,且检测到的最大温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指示电源适配器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断开与第一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且接通与第二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
这样一来,在电池充电装置对终端电池充电时,实时检测充电通路的当前温度,当检测到的最大温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切换电源适配器的工作模式且接通电源适配器的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对终端电池充电,由于不同的充电通路的热量积聚位置不同,在充电过程中,根据检测的温度切换不同的充电通路可以分散热量积聚,避免了局部固定位置持续的热量积聚,在散热不足的情况下,设备热量均匀分布,避免由于充电时的热量积聚对设备性能的影响,也将提高设备使用寿命,进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由上可知,第三方面提供的电池充电方法,由第一方面提供的电池充电装置执行,因此,可以达到与第一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相同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如第一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电池充电装置及电池。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的终端,包含了第一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电池充电装置,因此可以通过第一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电池充电装置对终端的电池进行充电,从而可以达到与第一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相同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指令,指令当被包括第一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包括充电控制单元、充电单元及温度采集器的电池充电装置执行时,使电池充电装置执行以下事件:
温度采集器检测充电单元中充电通路的温度,并将检测到的温度传递给充电控制单元;充电单元包括至少两条并联连接的充电通路,根据充电控制单元的指示,接通与电源适配器的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充电控制单元根据温度采集器传递的温度指示充电单元与电源适配器的工作状态;当电源适配器工作在第一工作模式,且温度采集器所传递的最大温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充电控制单元指示电源适配器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指示充电单元断开与第一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且接通与第二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
本发明第五方面提供的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第一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电池充电装置执行所述可读存储介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时,可以实现第一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电池充电装置的功能,从而可以达到与第一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相同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充电装置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池充电装置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池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控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适配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池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池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充电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充电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池充电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UE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基于此,本发明的基本原理是:在电池充电装置中部署两个或两个以上并联连接的充电通路,各充电通路分别对应电源适配器的不同工作模式,当通过电源适配器为电池充电时,检测充电通路的温度,当检测到的最大温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指示电源适配器切换为其他工作模式,且接通与电源适配器的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以散除原充电通路的热量聚集,避免了设备持续的同一位置热量聚集导致设备性能差使用寿命短的现象,很好的提高了用户使用体验。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充电装置10的一种应用场景,在该场景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充电装置10包含于终端20中,通过外置的电源适配器向电池充电装置10提供充电电源,使得电池充电装置10向终端20的电池充电。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充电装置10的另一种应用场景,在该场景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充电装置10是用于给独立电池充电的座式充电器,电池充电装置10包括电源适配器,交流电直接输入电池充电装置10,电池充电装置10仅连接终端20的电池向该电池充电。
应理解,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可称之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计算机,微机等。该终端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例如,终端可以是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具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等,例如,终端还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它们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音和/或数据。本发明对此并不限定,例如终端还包括具有多承载特征的有线接入的终端。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充电装置10的结构示意图,电池充电装置10与终端中的电池电气连接,该电池充电装置10至少可以包括:充电控制单元101、充电单元102、温度采集器103。充电单元102包含至少两条充电通路,所述至少两条充电通路并联连接,充电单元102与电源适配器102电气连接。充电控制单元101与温度采集器103、充电单元102、电源适配器104电气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中对于充电单元102包含的至少两条充电通路,示例为充电通路1021和充电通路1022,但并不是对充电单元102中充电通路的数量的限制。
具体的,如图3a所示,充电单元102的受控端连接充电控制单元101的充电通路控制端,充电单元102的输入端连接电源适配器104的充电电源输出端,充电单元102的输出端连接终端电池201;温度采集器103连接充电控制单元101的采样端;充电控制单元101的工作模式控制端连接电源适配器104的受控端;电池充电装置10由电源适配器104提供充电电源。
下面结合图3对电池充电装置10的各个构成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
温度采集器103用于检测充电单元102中充电通路的温度,并将检测到的温度传递给充电控制单元101。
具体的,温度采集器103可以为温度传感器,或者,可以是热敏电阻(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NTC)或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PositiveTemperature Coefficient,PTC)),或者,还可以是热电偶、电桥等可以检测温度的器件,本发明实施例对于温度采集器103的具体类型不进行限定。
可选的,温度采集器103所传递的可以是检测的实际温度值,也可以是将检测的实际温度值进行模数转换(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ADC)后的值,或者可以是其他,本发明实施例对温度采集器103所传递的温度的具体形式及内容不进行限定。
可选的,电池充电装置10可以仅包括一个温度采集器103。
可选的,电池充电装置10可以包括为充电单元102中每条充电通路分别设置对应的温度采集器103,用于分别检测充电单元102中每条充电通路的温度。也就是说,温度采集器103的数量与充电通路的数量相同。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仅用一个温度采集器103示意,并不是对电池充电装置10中的温度采集器103的数量的限定。
进一步的,当电池充电装置10包括为充电单元102中每条充电通路设置的温度采集器103时,温度采集器103可以部署在该温度采集器103监测的充电通路中温度最高的器件旁边。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温度采集器在电池充电装置10中的具体位置,本发明实施例对温度采集器103的位置不进行具体限定。
充电单元102根据充电控制单元101的指示,接通与电源适配器104的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向终端电池进行充电。
其中,充电通路可以为常规通用充电通路,或者,充电通路可以为高电压充电通路,从输入端到输出端,包括依次连接的保护电路及降压电路。或者,充电通路可以为大电流充电通路,包括开关电路。当然,充电通路还可以为其他充电通路,本发明实施例对充电通路的具体类型不进行具体限定。
具体的,电源适配器104的每一种工作模式,在电池充电装置10的充电单元102中都有一种预设的充电通路与之对应,本发明对于该预设对应关系的内容不进行具体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
示例性的,大电流充电的工作模式即输出大电流的充电模式,则对应大电流充电通路;高电压的工作模式即输出高电压的充电模式,则对应高电压充电通路。
其中,大电流充电模式或高电压充电模式相对于常规通用充电模式而言;比常规通用充电模式的输出电流高的充电模式,则称为大电流充电模式;比常规通用充电模式的输出电压高的充电模式,则称为高电压充电模式。
示例性的,假设常规通用充电模式为输出电压5伏,输出电流0.7安培,那么输出电压5伏输出电流2安培的充电模式则为大电流充电模式,输出电压7伏输出电流0.7安培的充电模式则为高电压充电模式。
可选的,电源适配器104的工作模式与充电单元102中的充电通路的对应关系,可以存储于充电控制单元101中。
充电控制单元101根据温度采集器103传递的温度指示充电单元102与电源适配器104的工作状态。具体的,当电源适配器104工作在第一工作模式,且温度采集器103所传递的最大温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充电控制单元101指示电源适配器104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指示充电单元102断开与第一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且接通与第二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
具体的,充电控制单元101可以向电源适配器104发送工作模式切换指示信息,该工作模式切换指示信息中包含了第二工作模式的标识,用于指示电源适配器104从当前工作的第一工作模式切换为切换指示信息中包括的工作模式标识指示的第二工作模式,当电源适配器104接收到工作模式切换指示信息时,即可根据工作模式切换指示信息的指示,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工作。
具体的,充电控制单元101控制充电单元102断开当前接通的第一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接通第二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
可选的,充电控制单元101控制充电单元102断开或接通某一充电通路,可以通过在充电单元102中设置开关器件,开关器件与各充电通路连接,可以分别控制各路充电通路的接通或断开;开关器件根据充电控制单元101的指示,工作在接通或断开状态,控制充电通路接通或断开。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接通可以理解为连通、导通或电气连接。
示例性的,以充电控制单元101通过带控制端的单刀双掷开关控制充电通路的接通或断开为例,当充电单元102中有两路充电通路(充电通路1021,充电通路1022)时,单刀双掷开关的控制端与充电控制单元101的充电通路控制端电气连接,单刀双掷开关的一端与充电单元的输入端电气连接,另外两端分别与两路充电通路电气连接;单刀双掷开关根据充电控制单元101的指示,使充电单元102的输入端与充电通路1021电气连接,或者使充电单元102的输入端与充电通路1022电气连接。
可选的,充电控制单元101控制充电单元102断开或接通某一充电通路,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每一路充电通路具有对应的控制使能端,可以通过充电控制单元101控制充电单元102中各路充电通路的控制使能端,以实现控制各路充电通路的接通或断开。
进一步的,当电源适配器104当前工作在第一工作模式时,最大温度值为温度采集器103检测到的与第一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的温度。当电源适配器104当前工作在第一工作模式时,通过与第一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传输充电电流,因此,该充电通路的温度最高。
具体的,如图4所示,该充电控制单元101可以包括:处理器1011、存储器1012、通信总线1013。存储器1012存储程序或指令,处理器1011调用存储器1012中存储的程序或指令。
存储器1012,用于存储程序或指令,处理器1011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程序或指令实现本发明实施例记载的功能。存储器1012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英文:volatile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或者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快闪存储器(flashmemory),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或者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处理器1011是充电控制单元101的控制中心,可以是一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或者是一个外挂的CPU,也可以是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n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处理器1011可以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012内的程序代码,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012内的数据,实现充电控制单元101的各种功能。
通信总线1013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该总线1013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4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可选的,所述预设阈值可以为设置的门限值,该门限值可以为预设的进行工作状态切换的采集的温度上限值,或者,该门限值也可以为当前环境温度加温升门限。当然,所述预设阈值也可以为其他门限值,本发明对于预设阈值的设定原则以及具体取值不进行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预设阈值及温升门限的具体取值,本发明实施例对预设阈值及温升门限的取值不进行具体限定。
进一步的,当前环境温度可以通过在电池充电装置10中设置用于采集环境温度的温度采集器获取,也可以通过从外置的采集环境温度的温度采集器获取,本发明实施例对于获取当前环境温度的方式不进行具体限定。
可选的,电源适配器104的第二工作模式为电源适配器104所支持的工作模式中,除第一工作模式以外的任一工作模式。
进一步优选的,电源适配器104的第二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的发热位置距离电源适配器104的第一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的发热位置最远;或者,电源适配器104的第二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为充电单元102中,除电源适配器104的第一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以外的理论发热量最小的充电通路。
具体的,充电控制单元101中可以预先存储充电通路发热信息,充电通路发热信息包含每路充电通路的发热位置和/或每路充电通路的理论发热量,当电源适配器工作在第一工作模式,通过与第一工作模式对应的第一充电通路传输充电电流,且温度采集器103所传递的最大温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充电控制单元101通过查询预先存储的充电通路发热信息,确定第二充电通路,第二充电通路的发热位置距离第一充电通路的发热位置最远,指示电源适配器104切换至与第二充电通路对应的第二工作模式。
可选的,当电源适配器工作在第一工作模式,通过与第一工作模式对应的第一充电通路传输充电电流,且温度采集器103所传递的最大温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充电控制单元101通过查询预先存储的充电通路发热信息,确定第二充电通路,第二充电通路的理论发热量是第一充电通路以外的理论发热量最小的充电通路,指示电源适配器104切换至与第二充电通路对应的第二工作模式。
进一步的,当充电单元102中仅包括两个充电通路时,第二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则为除第一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之外的充电通路。
进一步可选的,当电池充电装置10与电源适配器104电气连接,充电控制单元101还用于,获取电源适配器104所支持的工作模式,若确定电源适配器104支持至少两种工作模式,且确定充电单元102中存在与电源适配器104支持的至少两种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则执行根据温度采集器103所传递的温度指示充电单元102与电源适配器104的工作状态。具体的,当电源适配器104工作在第一工作模式,且温度采集器103所传递的最大温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充电控制单元101指示电源适配器104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指示充电单元102断开与第一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且接通与第二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
进一步的,充电控制单元101还可以用于,在电池充电装置10的初始充电状态,指示电源适配器104工作在第三工作模式,指示充电单元102接通与第三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
其中,第三工作模式为电源适配器104所支持的工作模式中任一种工作模式,充电单元102中存在与第三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
具体的,当电池充电装置10检测到有外置的电源适配器104连接时,或者,当电池充电装置10检测到有交流电输入时,电池充电装置10指示电源适配器工作在与初始充电状态对应的工作模式,指示充电单元接通与该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
初始充电状态可以是随机确定的,也可以是预设的某种充电状态,或者,也可以是最近一次充电时的充电状态。
例如,当初始充电状态为预设的第一充电状态,第一充电状态对应电源适配器的工作模式为第一工作模式,则当电池充电装置检测到有外置的电源适配器连接时,指示电源适配器工作在第一工作模式,指示充电单元102接通与第一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定具体的初始充电状态,可以根据实际设计需求确定。
进一步的,若电池充电装置10由外置的电源适配器104提供充电电源,如图5所示,电源适配器104支持至少两种工作模式,所述电源适配器104包含通信接口1041、切换开关1042、通信模块1043及电源模块1044;通信模块1043通过所述通信接口1041与电池充电装置10通信;切换开关1042根据通信模块1043接收的电池充电装置10发送的工作模式切换指示信息,切换电源模块1044的输出电源;电源模块1044连接交流电源,电源模块1044通过通信接口1041向电池充电装置10提供充电电源。
具体的,通信模块1043通过通信接口1041与电池充电装置10通信,当温度采集器103传递给充电控制单元101的最大温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电池充电装置10通过通信接口1041向通信模块1043发送指示电源适配器104从当前工作的第一工作模式切换为第二工作模式的信息,通信模块1043根据电池充电装置10发送的信息指示切换开关1042的工作状态,以实现控制电源模块1044的工作模式;电源模块1044通过通信接口1041向电池充电装置10提供充电电源。
需要说明的是,若电池充电装置10由外置的电源适配器104提供充电电源,电源适配器104的受控端及充电电源输出端可以都包含于通信接口1041中。当然,电源适配器104的受控端及充电电源输出端也可以分别设定端口。
可选的,在电池充电装置10的不同工作场景下,电源适配器104可以外置于电池充电装置10,也可以包含于电池充电装置10。
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若电池充电装置10由外置的电源适配器104提供充电电源,所述电池充电装置10还可以包括通信端口105,电池充电装置10与电源适配器104通过通信端口105电气连接,充电单元102的输入端通过通信端口105连接电源适配器104的充电电源输出端,或者,充电控制单元101的工作模式控制端通过通信端口105连接电源适配器104的受控端。
进一步的,如图7所示,若电池充电装置10包括电源适配器104,所述电池充电装置10还可以包括电池端口106,用于连接终端电池。
这样一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充电装置10在对终端电池充电时,实时检测充电通路的当前温度,当检测到的最大温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切换电源适配器的工作模式,且接通与电源适配器的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对终端电池充电,由于不同的充电通路的热量积聚位置不同,在充电过程中,根据检测的温度切换不同的充电通路可以分散热量积聚,避免了局部固定位置持续的热量积聚,在散热不足的情况下,设备热量均匀分布,避免由于充电时的热量积聚对设备性能的影响,也将提高设备使用寿命,进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充电方法,应用于上述电池充电装置10。
参见图8,所述方法可以包括:
S801、检测电池充电装置中充电通路的温度。
其中,在执行S801时,可以在电池充电装置中设置一个温度采集器检测充电通路温度,也可以至少两个温度采集器分别检测每个充电通路的温度,也可以检测当前接通的充电通路的温度,本发明实施例对于执行S801的过程不进行具体限定。
具体的,执行S801可以实时进行,也可以周期性进行,本发明对执行S801的时刻不进行具体限定。
进一步的,当周期性的执行S801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周期间隔,本发明实施例对周期性执行S801的周期间隔也不进行具体限定。
S802、当向电池充电装置提供充电电源的电源适配器工作在第一工作模式,且检测到的最大温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指示电源适配器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断开与第一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且接通与第二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
其中,第二工作模式为电源适配器所支持的工作模式中除第一工作模式之外的任一个工作模式。
优选的,第二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的发热位置距离第一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的发热位置最远;或者,第二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为电池充电装置中,除第一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以外的理论发热量最小的通路。
进一步的,当电源适配器仅支持两种工作模式时,第二工作模式则为除第一工作模式外的另一个工作模式。
其中,最大温度值是检测过程中最高的温度值。
优选的,当电源适配器工作在第一工作模式向电池充电装置提供电源时,采集到的当前的最大温度值为向电池充电装置提供充电电源的电源适配器的当前工作模式(第一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的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预设阈值已经在前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第二工作模式的选择方式,在描述电池充电装置10的功能时已经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进一步的,若电池充电装置由外置的电源适配器提供充电电源,如图9所示,在执行S802之前,所示方法还可以包括:
S803、获取电源适配器所支持的工作模式。
其中,可以通过与电源适配器通信,获取电源适配器所支持的工作模式。
进一步的,若确定电源适配器支持至少两种工作模式,且确定电池充电装置中存在与电源适配器支持的至少两种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则执行S802。
进一步的,若确定电源适配器仅支持一种工作模式,则指示电源适配器采用支持的工作模式工作,当电源适配器仅支持一种工作模式,且检测到的最大温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通过显示界面提示用户,优选的,断开充电通路或断开充电器的电源输出。
需要说明的是,S803可以在S801之前,也可以在S801之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对S803与S801的执行顺序不进行限定,在图9中仅示出了一种执行顺序,并不是对于执行顺序的限定。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在电池充电装置的初始充电状态,指示电源适配器工作在第三工作模式,接通与第三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
其中,第三工作模式为电源适配器所支持的工作模式中任一种工作模式,且电池充电装置中存在与第三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
具体的,当电池充电装置10检测到有外置的电源适配器104连接时,或者,当电池充电装置10检测到有交流电输入时,电池充电装置10指示电源适配器工作在与初始充电状态对应的工作模式,指示充电单元接通与该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
初始充电状态可以是随机确定的,也可以是预设的充电状态,或者,也可以是最近一次充电时的充电状态。
例如,当初始充电状态为预设的第一充电状态,第一充电状态对应电源适配器的工作模式为第一工作模式,则当电池充电装置检测到有外置的电源适配器连接时,指示电源适配器工作在第一工作模式,指示充电单元102接通与第一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定具体的初始充电状态,可以根据实际设计需求确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充电方法,在对终端电池充电时,实时检测充电通路的当前温度,在检测最大温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切换电源适配器的工作模式,且接通与电源适配器的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由于不同的充电通路的热量积聚位置不同,在充电过程中,根据检测的温度切换不同的充电通路可以分散热量积聚,避免了局部固定位置持续的热量积聚,在散热不足的情况下,设备热量均匀分布,避免由于充电时的热量积聚对设备性能的影响,也将提高设备使用寿命,进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另一种电池充电方法,应用于上述电池充电装置10,电池充电装置10由外置的电源适配器提供充电电源。
参见图10,所述方法可以包括:
S1001、电池充电装置检测电池充电装置中充电通路的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S1001与S801相同,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S1002、当向电池充电装置提供充电电源的电源适配器工作在第一工作模式,且电池充电装置检测到的最大温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断开与第一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且接通与第二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向电源适配器发送工作模式切换指示信息。
其中,工作模式切换指示信息指示电源适配器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
当向电池充电装置提供充电电源的电源适配器工作在第一工作模式,且电池充电装置检测到的最大温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可以在断开与第一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且接通与第二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的同时向电源适配器发送工作模式切换指示信息;也可以先断开与第一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且接通与第二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向电源适配器发送工作模式切换指示信息;还可以先向电源适配器发送工作模式切换指示信息,再断开与第一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且接通与第二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对S1002中执行的两个动作(断开与第一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且接通与第二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向电源适配器发送工作模式切换指示信息)的先后顺序不进行具体限定。
S1003、电源适配器接收工作模式切换指示信息。
S1004、电源适配器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向电池充电装置提供充电电源。
进一步可选的,在执行S1002之前,所示方法还可以包括:电池充电装置获取电源适配器所支持的工作模式。
进一步的,若确定电源适配器支持至少两种工作模式,且确定电池充电装置中存在与电源适配器支持的至少两种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则执行S1002。
进一步的,若确定电源适配器仅支持一种工作模式,则指示电源适配器采用支持的工作模式工作,当电源适配器仅支持一种工作模式,且检测到的最大温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通过显示界面提示用户,优选的,断开充电通路或断开充电器的电源输出。
需要说明的是,电池充电装置获取电源适配器所支持的工作模式可以在S1001之前,也可以在S1001之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对此顺序不进行限定。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在电池充电装置的初始充电状态,指示电源适配器工作在第三工作模式,接通与第三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电池充电装置的初始充电状态的工作方式,已经在图8和图9所描述的方法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充电方法,在对终端电池充电时,实时检测充电通路的当前温度,在检测最大温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切换电源适配器的工作模式,且接通电源适配器的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对终端电池充电,由于不同的充电通路的热量积聚位置不同,在充电过程中,根据检测的温度切换不同的充电通路可以分散热量积聚,避免了局部固定位置持续的热量积聚,在散热不足的情况下,设备热量均匀分布,避免由于充电时的热亮积聚对设备性能的影响,也将提高设备使用寿命,进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20,如图11所示,包括:
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电池充电装置10及电池。
具体的,如本发明装置实施例所述,终端20可以为UE、MS等终端设备,本发明实施例以终端20为UE为例,对终端20的结构及功能进行说明,图12示出的是与本发明各实施例相关的UE 120的部分结构的框图。
如图12所示,UE 120包括:射频(radio frequency,RF)电路1201、存储器1202、输入单元1203、显示单元1204、音频电路1205、处理器1206、电池1207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2中示出的UE 120的结构并不构成对UE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下面结合图11对UE 120的各个构成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
RF电路1201可用于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特别地,将基站的下行信息接收后,给处理器1206处理;另外,将上行的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RF电路1201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amplifier,LNA)、双工器等。此外,RF电路1206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与网络和其他设备通信。所述无线通信可以使用任一通信标准或协议,包括但不限于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service,GPRS)、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电子邮件、短消息服务(short messaging service,SMS)等。
存储器1202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处理器1206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202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UE 120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1202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UE 120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图像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120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输入单元1203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UE 120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具体地,输入单元1203可包括触摸屏1203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12032。触摸屏12031,也称为触控面板,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摸屏12031上或在触摸屏12031附近的操作),并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式驱动相应的连接装置。可选的,触摸屏1203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1206,并能接收处理器1206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摸屏12031。除了触摸屏12031,输入单元1203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
12032。具体地,其他输入设备1203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电源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显示单元1204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UE 120的各种菜单。显示单元1204可包括显示面板12041,可选的,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12041。进一步的,触摸屏12031可覆盖显示面板12041,当触摸屏12031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1206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1206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12041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虽然在图12中,触摸屏12031与显示面板12041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UE 120的输入和输出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摸屏12031与显示面板12041集成而实现UE 120的输入和输出功能。
音频电路1205、扬声器1207及麦克风1208,可提供用户与UE 120之间的音频接口。音频电路1205可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换后的电信号,传输到扬声器1207,由扬声器1207转换为声音信号输出;另一方面,麦克风1208将收集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由音频电路1205接收后转换为音频数据,再将音频数据输出至RF电路1204以发送给比如另一手机,或者将音频数据输出至存储器1202以便进一步处理。
处理器1206是UE 120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手机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202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202内的数据,执行UE 12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UE进行整体监控。可选的,处理器1206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优选的,处理器1206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206中。
UE 120还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池1207,优选的,电池1207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1206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UE120还可以包括电源管理芯片(Power Management Integrated Circuits),用于管理UE120的充电、放电以及功耗,对电能进行变换、分配、检测。
其中,电池管理系统中可以包括电池充电装置10,用于对电池1207进行充电,并根据电池充电装置10中充电通路的温度,控制电池充电装置10中充电通路及电源适配器的工作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电池充电装置中的充电控制单元可以是UE120的处理器或电源管理芯片的组成部分,即:由处理器或电源管理芯片执行充电控制单元的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电池充电装置10的具体结构、功能及工作流程,已经在本发明装置及方法实施例部分进行了详细说明,此处不在进行赘述。
尽管未示出,UE 120还可以包括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模块、蓝牙模块等,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提供的终端20,包含了电池充电装置10对电池进行充电,从而可以达到电池充电装置10相同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指令,所述指令当被包括充电控制单元、充电单元及温度采集器的电池充电装置10执行时,使电池充电装置10执行以下事件:
温度采集器检测充电单元中充电通路的温度,并将检测到的温度传递给充电控制单元;充电单元根据充电控制单元的指示,接通与电源适配器的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充电控制单元根据温度采集器传递的温度指示充电单元与电源适配器的工作状态;当电源适配器工作在第一工作模式,且温度采集器所传递的最大温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充电控制单元指示电源适配器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指示充电单元断开与第一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且接通与第二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电池充电装置10的各种功能,在上述实施例中已经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本发明提供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电池充电装置10执行所述可读存储介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时,可以实现电池充电装置10的各种功能,从而可以达到电池充电装置10相同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电池充电装置,与终端中的电池电气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充电装置包括充电控制单元、充电单元及温度采集器;
所述温度采集器用于检测所述充电单元中充电通路的温度,并将检测到的温度传递给所述充电控制单元;其中,所述温度采集器的数量与充电通路的数量相同;
所述充电单元包含至少两条充电通路,所述至少两条充电通路并联连接;所述充电单元根据所述充电控制单元的指示,接通与电源适配器的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
所述充电控制单元与所述温度采集器、所述充电单元、所述电源适配器电气连接;所述充电控制单元根据所述温度采集器传递的温度指示所述充电单元与所述电源适配器的工作状态;当所述电源适配器工作在第一工作模式,且所述温度采集器检测到的最大温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所述充电控制单元指示所述电源适配器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指示所述充电单元断开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且接通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
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的发热位置距离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的发热位置最远;或者,
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为所述充电单元中,除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以外的理论发热量最小的充电通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为所述充电单元中每条充电通路设置的温度采集器,用于分别检测所述充电单元中每条充电通路的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大温度值为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的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充电装置与所述电源适配器电气连接,所述充电控制单元还用于,
获取所述电源适配器所支持的工作模式;
若确定所述电源适配器支持至少两种工作模式,且确定所述充电单元中存在与所述电源适配器支持的至少两种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则执行所述根据所述温度采集器传递的温度指示所述充电单元与所述电源适配器的工作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控制单元还用于:
在所述电池充电装置的初始充电状态,指示所述电源适配器工作在第三工作模式,指示所述充电单元接通与所述第三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
其中,所述第三工作模式为所述电源适配器所支持的工作模式中任一种工作模式,所述充电单元中存在与所述第三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
6.一种电源适配器,与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充电装置电气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适配器支持至少两种工作模式,所述电源适配器包含通信接口、切换开关、通信模块及电源模块;
所述两种工作模式中,第二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的发热位置距离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的发热位置最远;或者,
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为所述充电单元中,除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以外的理论发热量最小的充电通路;
所述通信模块用于,通过所述通信接口与所述电池充电装置通信,接收所述电池充电装置发送的用于指示所述电源适配器的工作模式的指示信息;
所述电源模块用于,通过所述通信接口向所述电池充电装置提供充电电源;
所述切换开关用于控制所述电源模块的工作模式;
所述通信模块还用于,根据接收的所述电池充电装置发送的指示信息,切换所述切换开关的工作状态,以控制所述电源模块的工作模式。
7.一种电池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充电装置中,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所述电池充电装置中充电通路的温度;
当向所述电池充电装置提供充电电源的电源适配器工作在第一工作模式,且检测的最大温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指示所述电源适配器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断开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且接通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
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的发热位置距离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的发热位置最远;或者,
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为所述充电单元中,除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以外的理论发热量最小的通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大温度值为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的温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充电装置由外置的电源适配器提供充电电源,在所述指示所述电源适配器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断开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且接通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电源适配器所支持的工作模式;
若确定所述电源适配器支持至少两种工作模式,且确定所述电池充电装置中存在与所述电源适配器支持的至少两种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则执行所述指示所述电源适配器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断开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且接通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电池充电装置的初始充电状态,指示所述电源适配器工作在第三工作模式,接通与所述第三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
其中,所述第三工作模式为所述电源适配器所支持的工作模式中任一种工作模式,所述电池充电装置中存在与所述第三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
11.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充电装置及电池。
12.一种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指令,所述指令可被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充电装置执行,且所述指令被所述电池充电装置执行时,使所述电池充电装置执行以下事件:
所述温度采集器检测所述充电单元中充电通路的温度,并将检测到的温度传递给所述充电控制单元;其中,所述温度采集器的数量与充电通路的数量相同;
所述充电单元根据所述充电控制单元的指示,接通与电源适配器的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
所述充电控制单元根据所述温度采集器传递的温度指示所述充电单元与所述电源适配器的工作状态;当所述电源适配器工作在第一工作模式,且所述温度采集器所传递的最大温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所述充电控制单元指示所述电源适配器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指示所述充电单元断开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且接通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
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的发热位置距离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的发热位置最远;或者,
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为所述充电单元中,除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对应的充电通路以外的理论发热量最小的充电通路。
CN201610349099.5A 2016-05-23 2016-05-23 一种电池充电装置、方法、终端、电源适配器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074378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49099.5A CN107437826B (zh) 2016-05-23 2016-05-23 一种电池充电装置、方法、终端、电源适配器及存储介质
US16/304,067 US11011925B2 (en) 2016-05-23 2017-04-28 Battery char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terminal, power adapter, and storage medium
JP2018561566A JP6727339B2 (ja) 2016-05-23 2017-04-28 バッテリ充電装置及び方法、端末、電力アダプタ並びに記憶媒体
PCT/CN2017/082577 WO2017202179A1 (zh) 2016-05-23 2017-04-28 一种电池充电装置、方法、终端、电源适配器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49099.5A CN107437826B (zh) 2016-05-23 2016-05-23 一种电池充电装置、方法、终端、电源适配器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37826A CN107437826A (zh) 2017-12-05
CN107437826B true CN107437826B (zh) 2020-12-04

Family

ID=604117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49099.5A Active CN107437826B (zh) 2016-05-23 2016-05-23 一种电池充电装置、方法、终端、电源适配器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011925B2 (zh)
JP (1) JP6727339B2 (zh)
CN (1) CN107437826B (zh)
WO (1) WO201720217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26882B2 (ja) * 2015-09-22 2019-12-25 オッポ広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充電制御方法と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WO2019111872A1 (ja) * 2017-12-04 2019-06-13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充電制御装置、蓄電装置、充電方法
CN108365871B (zh) * 2018-02-23 2022-07-08 南京飞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ofdm模式调制的载波通信电路及其供电方法
CN114204640A (zh) * 2019-01-11 2022-03-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充电装置和充电方法
CN110474391B (zh) * 2019-08-09 2022-03-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充电电路及电子设备
CN212183153U (zh) * 2020-05-13 2020-12-18 深圳市爱图仕影像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电路、控制盒以及灯具
CN112039220B (zh) 2020-08-24 2022-02-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组件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的控制装置
CN111948443B (zh) * 2020-08-26 2023-07-04 环荣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可检测电源功率的电流预警系统及方法
CN115117947A (zh) * 2021-03-19 2022-09-2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006429A (zh) * 2021-10-25 2022-02-0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充电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069771B (zh) * 2021-10-27 2024-03-1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充电方法、充电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940616B (zh) * 2023-03-10 2023-05-09 深圳市澳博森科技有限公司 电源适配器自动过热保护方法、装置和智能电源适配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69461Y (zh) * 2002-08-29 2003-08-27 卢世光 多路手机电池投币充电器
CN101741119A (zh) * 2008-11-25 2010-06-16 半导体元件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多模式电池充电器
CN102412610A (zh) * 2011-12-05 2012-04-11 广东步步高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线性充电电路及其智能充电方法
CN103413985A (zh) * 2013-07-29 2013-11-27 河南超威电源有限公司 基于环境温度的电动车用铅酸蓄电池的快速充电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30311B2 (ja) 1990-07-24 2001-01-31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充電回路
JPH07308031A (ja) 1994-05-13 1995-11-21 Toshiba Battery Co Ltd 二次電池の充電装置
US5504413A (en) * 1995-07-25 1996-04-02 Motorola, Inc. Battery charging system with power management of plural peripheral devices
JPH11259187A (ja) 1998-03-13 1999-09-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源装置
JP3721081B2 (ja) 2001-01-17 2005-11-30 埼玉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電話装置及びそのacアダプタ
JP4191209B2 (ja) 2006-06-23 2008-12-03 Necインフロンティア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装置、携帯端末装置による発熱緩和方法
CN201690242U (zh) 2009-12-03 2010-12-29 国基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双模充电电路
TWM402554U (en) * 2010-11-10 2011-04-21 Richtek Technology Corp Charger circuit
US8907631B1 (en) * 2013-07-31 2014-12-09 Qnovo Inc. Adaptive charging technique and circuitry for a battery/cell using multiple charge circuits and temperature data
JP6214032B2 (ja) 2013-08-08 2017-10-18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充電制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9419455B2 (en) * 2013-09-06 2016-08-16 Broadcom Corporation Multimode battery charger
CN105247755A (zh) * 2013-12-26 2016-01-13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路径充电器及其充电方法
CN103779907B (zh) 2014-01-28 2016-11-2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及其电池充电控制装置与方法
KR102508958B1 (ko) * 2016-10-06 2023-03-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충전을 수행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WO2018072209A1 (zh) * 2016-10-21 2018-04-2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充电方法及电子设备
US20200036218A1 (en) * 2018-07-25 2020-01-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Circuitry with a Multi-Path Architectur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69461Y (zh) * 2002-08-29 2003-08-27 卢世光 多路手机电池投币充电器
CN101741119A (zh) * 2008-11-25 2010-06-16 半导体元件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多模式电池充电器
CN102412610A (zh) * 2011-12-05 2012-04-11 广东步步高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线性充电电路及其智能充电方法
CN103413985A (zh) * 2013-07-29 2013-11-27 河南超威电源有限公司 基于环境温度的电动车用铅酸蓄电池的快速充电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011925B2 (en) 2021-05-18
JP2019520017A (ja) 2019-07-11
US20190319478A1 (en) 2019-10-17
JP6727339B2 (ja) 2020-07-22
CN107437826A (zh) 2017-12-05
WO2017202179A1 (zh) 2017-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37826B (zh) 一种电池充电装置、方法、终端、电源适配器及存储介质
US9344134B2 (en) Mobile terminal that determines a type of an external device
JP6924783B2 (ja) ブルートゥース接続管理方法、マスタ・ブルートゥース・デバイス、及び装置
TW201724690A (zh) 控制充電的方法、裝置、電源轉接器和移動終端
JP2017529808A (ja) モバイル端末アンテナのため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モバイル端末
CN107182113B (zh) 多模移动终端的连网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WO2014059753A1 (zh) 一种控制文件传输的方法及终端
JP2016527859A (ja) ワイヤレス充電装置及び方法
US11425520B2 (en) Method for detecting blocking of microphone and related products
CN101778162A (zh) 一种改善通讯终端无线性能的方法及通讯终端
KR20120028472A (ko) 휴대용 단말기의 충전 장치 및 방법
WO2019084824A1 (zh) 一种USB Type C接口的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2810884B (zh) 充电电路
JP2009049587A (ja) 2次電池の寿命を延長させる無線通信端末及び送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13455096A (zh) 重配置方法、终端设备和通信系统
KR20130044924A (ko) 휴대용 단말기에서 충전 전류를 제어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RU2008141845A (ru)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связью в ближнем поле для мобильного многофункционального устройства, когда батарея этого устройства не заряжена или заряжена лишь частично
CN108475097A (zh) 一种电量管理方法及终端设备
JP2015032976A (ja)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充電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KR20080042367A (ko) Dbdm 단말기의 수신전계강도에 따른 전원 관리 장치 및방법
CN111614131B (zh) 电子设备和放电控制方法
CN112311035B (zh) 充电控制方法、充电控制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613762B (zh) 电池组、电子设备和充放电控制方法
TW201733236A (zh) 在充電過程中偵測電池電壓並據以調整供電電流之充電方法
CN113746148A (zh) 电源组件、电子设备、充电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4247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23808 Southern Factory Building (Phase I) Project B2 Production Plant-5, New Town Avenue, Songshan Lake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Huawei Device Co., Ltd.

Address before: 523808 Southern Factory Building (Phase I) Project B2 Production Plant-5, New Town Avenue, Songshan Lake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HUAWEI terminal (Dongguan) Co.,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