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06429A - 充电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充电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06429A
CN114006429A CN202111241248.3A CN202111241248A CN114006429A CN 114006429 A CN114006429 A CN 114006429A CN 202111241248 A CN202111241248 A CN 202111241248A CN 114006429 A CN114006429 A CN 1140064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terminal device
terminal equipment
mode
integrated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4124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平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4124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06429A/zh
Publication of CN1140064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06429A/zh
Priority to US17/703,736 priority patent/US20230128965A1/en
Priority to EP22165561.6A priority patent/EP4170856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88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harg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non-electric parameters
    • H02J7/00719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harg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non-electric parameters in response to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H01M10/443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in response to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09Overheat or overtemperature pro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with a programmable schedul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充电充电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响应于检测到终端设备处于充电状态,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发热等级;基于所述当前发热等级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充电集成电路的目标工作模式;将所述充电集成电路的工作模式由初始工作模式调整至所述目标工作模式,以通过所述目标工作模式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充电。本公开可以有效解决终端设备充电过程中的发热问题,并且可以避免终端设备停止充电,可以确保终端设备的充电效率,进而提升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充电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的使用越来越频繁,耗电量也随之增大,为终端设备进行快速充电就显得十分必要。然而,终端设备快速充电过程中的电池发热问题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缺陷。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充电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检测到终端设备处于充电状态,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发热等级;
基于所述当前发热等级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充电集成电路的目标工作模式;
将所述充电集成电路的工作模式由初始工作模式调整至所述目标工作模式,以通过所述目标工作模式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充电。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发热等级,包括:
基于所述终端设备所处的应用场景和/或所述终端设备中目标模块的温度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温度,所述目标模块包括所述充电集成电路以及所述应用场景所使用模块;
基于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温度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发热等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充电集成电路包括至少两个子集成电路;
所述将所述充电集成电路的工作模式由初始工作模式调整至所述目标工作模式,包括:
将至少一个子集成电路的工作模式由初始工作模式调整至所述目标工作模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将至少一个子集成电路的工作模式由初始工作模式调整至所述目标工作模式,包括:
将至少一个子集成电路的工作模式由初始工作模式调整至所述目标工作模式,直至满足第一截止条件,所述第一截止条件至少包括以下一种: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温度小于设定温度阈值;检测到所述充电集成电路的全部子集成电路的工作模式已由初始工作模式调整至所述目标工作模式。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全部子集成电路的工作模式已由初始工作模式调整至所述目标工作模式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温度大于或者等于设定温度阈值,关闭所述全部子集成电路,基于所述终端设备的集成电源管理电路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充电。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关闭所述全部子集成电路,基于所述终端设备的集成电源管理电路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充电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温度大于或者等于设定温度阈值,关闭所述集成电源管理电路,以停止对所述终端设备充电。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温度降低至小于预设温度阈值,且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温度小于所述预设温度阈值的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设定时长阈值,将所述目标工作模式调整为与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温度对应的工作模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充电集成电路包括至少两个子集成电路;
所述将所述目标工作模式调整为与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温度对应的工作模式,包括:
将至少一个子集成电路的工作模式由所述目标工作模式调整为与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温度对应的工作模式,直至满足第二截止条件,所述第二截止条件至少包括以下一种: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设定温度阈值;检测到所述充电集成电路的全部子集成电路的工作模式已由所述目标工作模式调整为初始工作模式。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充电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发热等级确定模块,用于响应于检测到终端设备处于充电状态,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发热等级;
工作模式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当前发热等级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充电集成电路的目标工作模式;
工作模式调整模块,用于将所述充电集成电路的工作模式由初始工作模式调整至所述目标工作模式,以通过所述目标工作模式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充电。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等级确定模块,包括:
当前温度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终端设备所处的应用场景和/或所述终端设备中目标模块的温度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温度,所述目标模块包括所述充电集成电路以及所述应用场景所使用模块;
发热等级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温度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发热等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充电集成电路包括至少两个子集成电路;
所述工作模式调整模块还用于将至少一个子集成电路的工作模式由初始工作模式调整至所述目标工作模式。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工作模式调整模块还用于将至少一个子集成电路的工作模式由初始工作模式调整至所述目标工作模式,直至满足第一截止条件,所述第一截止条件至少包括以下一种: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温度小于设定温度阈值;检测到所述充电集成电路的全部子集成电路的工作模式已由初始工作模式调整至所述目标工作模式。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全部子集成电路的工作模式已由初始工作模式调整至所述目标工作模式的情况下,所述装置还包括:
管理电流充电模块,用于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温度大于或者等于设定温度阈值,关闭所述全部子集成电路,基于所述终端设备的集成电源管理电路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充电。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管理电流充电模块还用于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温度大于或者等于设定温度阈值,关闭所述集成电源管理电路,以停止对所述终端设备充电。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工作模式再调模块,用于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温度降低至小于预设温度阈值,且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温度小于所述预设温度阈值的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设定时长阈值,将所述目标工作模式调整为与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温度对应的工作模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充电集成电路包括至少两个子集成电路;
所述工作模式再调模块还用于将至少一个子集成电路的工作模式由所述目标工作模式调整为与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温度对应的工作模式,直至满足第二截止条件,所述第二截止条件至少包括以下一种: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设定温度阈值;检测到所述充电集成电路的全部子集成电路的工作模式已由所述目标工作模式调整为初始工作模式。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所述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方法。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方法。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通过响应于检测到终端设备处于充电状态,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发热等级,并基于所述当前发热等级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充电集成电路的目标工作模式,进而将所述充电集成电路的工作模式由初始工作模式调整至所述目标工作模式,以通过所述目标工作模式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充电,由于基于终端设备的当前发热等级准确地确定终端设备的充电集成电路的目标工作模式,因而可以实现将所述充电集成电路的工作模式由初始工作模式调整至所述目标工作模式,进而可以通过工作模式的调整有效解决终端设备充电过程中的发热问题,并且可以避免终端设备停止充电,可以确保终端设备的充电效率,进而提升用户体验。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充电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如何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发热等级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充电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充电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再一种充电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充电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充电装置的框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充电装置的框图;
图9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例。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终端设备快速充电过程中的电池发热问题始终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相关技术中的解决方案通常是当检测到终端设备发热严重时,根据温度等级逐步降低充电电流,直至停充为止。然而,这种方案会降低终端设备的充电效率,进而影响用户体验。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以下的充电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以解决上述相关技术中的缺陷。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充电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应用于支持充电功能的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
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1-S103:
在步骤S101中,响应于检测到终端设备处于充电状态,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发热等级。
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响应于检测到终端设备处于充电状态,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发热等级。
举例来说,当用户将充电器插入终端设备后,该终端设备可以判断终端设备与充电器是否连接,即充电器是否插入终端设备。当充电器插入终端设备后,可以确定终端设备处于充电状态,进而可以当确定处于充电状态时,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发热等级。可以理解的是,在判断终端设备与充电器是否连接之后,为了确保终端设备充电过程的安全性,终端设备还会检测当前充电器是否为标准充电器,进而当确认当前充电器为标准充电器的情况下,开启大功率充电的工作模式(如,后续步骤S103中所提到的“初始工作模式”)。在此基础上,当检测到终端设备处于充电状态后,可以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发热等级。可以理解的是,标准充电器为与终端设备适配的充电器。当确定当前充电器不是标准充电器时,终端设备无法使用大功率充电的工作模式,此时的充电效率低于充电器为标准充电器时的充电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检测充电接口是否被占用的方式来检测充电器是否插入终端设备,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充电方法也适用于无线充电场景。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终端设备的当前发热等级可以用于表征终端设备当前发热的程度。举例来说,当确定终端设备的发热决定因素,例如终端设备的当前温度和/或终端设备所处的应用场景等信息,可以基于该发热决定因素与预先确定的终端设备的各个发热等级进行匹配,以将与该发热决定因素匹配上的发热等级确定为上述终端设备的当前发热等级。
在另一实施例中,上述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发热等级的方式还可以参见下述图2所示实施例,在此先不进行详述。
在步骤S102中,基于所述当前发热等级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充电集成电路的目标工作模式。
本实施例中,当响应于检测到终端设备与充电器连接进行充电,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发热等级后,可以基于所述当前发热等级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充电集成电路(即,充电IC)的目标工作模式。
举例来说,当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发热等级后,可以基于预先构建的各个发热等级与充电集成电路的工作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当前发热等级所对应的工作模式(即,目标工作模式)。例如,可以预先构建发热等级1与工作模式A之间的对应关系,发热等级2与工作模式B之间的对应关系,…发热等级i与工作模式N之间的对应关系等;进而当确定终端设备的当前发热等级为“发热等级2”时,可以基于上述对应关系确定终端设备的充电集成电路的目标工作模式为“工作模式B”。
在步骤S103中,将所述充电集成电路的工作模式由初始工作模式调整至所述目标工作模式。
本实施例中,当基于所述当前发热等级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充电集成电路的目标工作模式后,若检测到充电集成电路的初始工作模式与目标工作模式不同,则可以将所述充电集成电路的工作模式由初始工作模式调整至所述目标工作模式。在本实施例中,充电集成电路的初始工作模式为未调整时的充电集成电路的工作模式,即在确定终端设备当前发热等级时,充电集成电路当前的工作模式。
举例来说,在初始工作模式与目标工作模式不同的情况下,终端设备的充电集成电路的初始工作模式可以为Switching模式,而终端设备的充电集成电路的目标工作模式可以为Bypass模式,具体来说:
Switching模式,充电器的电压和电池电压成2:1的关系,而充电器输出的充电电流和到电池端的电流是1:2的关系。如:当前电池电压为4V,那么此时充电器电压为8V左右,充电器输出的电流为6A,那么经过充电IC之后,到达电池端的电流就是12A了;随着电池电压的升高,充电器的电压也会随着升高,电池的最大电压为4.5V,所以Switching模式的输出电压最大为10V左右,始终保持着两倍左右的关系。
Bypass模式,即充电器电压和电池电压仅仅相差一个压差,如电池电压为4V,充电器电压为4.2V左右,这样就有0.2V左右的压差,电池的最低电压为3.6V左右,所以bypass模式下充电器的输出电压最低要达到3.6V左右,充电器的电压和电池之间压差是根据充电所设置的电流来确定的,所以在Bypass模式下,充电器输出的电压和电流与到达电池端的电压和电流基本上是1:1的关系。
二者对比而言,Switching模式的充电效率在90%左右,Bypass模式的充电效率在95%左右;Switching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节省成本以及功率,如相关技术中的充电方案里,Bypass模式的优势主要是效率较高,而输入到电池的最大电流比Switching模式稍低,但是更高的效率和稍低的功率意味着发热更小,因为Bypass模式充电器输出的电压比Switching模式充电器输出的电压小,相当于将降压导致的发热转移到了充电器端;Switching模式充电器输出的电压需要经过充电IC进行进一步的降压动作,这个过程中就有一个能量转换导致的损失,其以热的方式输出,具体的体现就是终端设备的发热更为严重。因而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所述充电集成电路的工作模式由Switching模式调整至Bypass模式,可以通过降低充电电流和输出电压的方式减少能量转换导致的损失,进而降低终端设备的发热程度,从而实现有效解决终端设备充电过程中的发热问题,并且无需采用相关技术中“根据温度等级逐步降低充电电流,直至停充为止”的方案,可以避免终端设备停止充电,进而可以确保终端设备的充电效率,提升用户体验。
可以理解的是,当终端设备的初始工作模式为大功率充电模式时,如初始工作模式为Switching模式时,目标工作模式下的最大充电电流小于初始工作模式下的最大充电电流,目标工作模式下的输出电压小于初始工作模式下的输出电压。
由上述描述可知,本实施例的方法通过响应于检测到终端设备处于充电状态,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发热等级,并基于所述当前发热等级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充电集成电路的目标工作模式,进而将所述充电集成电路的工作模式由初始工作模式调整至所述目标工作模式,以通过所述目标工作模式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充电,由于基于终端设备的当前发热等级准确地确定终端设备的充电集成电路的目标工作模式,因而可以实现将所述充电集成电路的工作模式由初始工作模式调整至所述目标工作模式,进而可以通过工作模式的调整有效解决终端设备充电过程中的发热问题,并且可以避免终端设备停止充电,可以确保终端设备的充电效率,进而提升用户体验。
图2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如何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发热等级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以如何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发热等级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如图2所示,上述步骤S101中所述的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发热等级,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201-S202:
在步骤S201中,基于所述终端设备所处的应用场景和/或所述终端设备中目标模块的温度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温度。
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检测到终端设备处于充电状态时,可以获取所述终端设备所处的应用场景和/或所述终端设备中目标模块的温度,其中,所述目标模块可以包括所述充电集成电路以及所述应用场景所使用模块。
其中,终端设备所处的应用场景可以基于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如设置为息屏充电场景、游戏充电场景和在线视频充电场景等,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为了获取终端设备的当前温度,可以在采集终端设备的充电IC的温度,以及所述应用场景所使用模块的温度,如:在游戏充电场景和在线视频充电场景下可以采集充电IC的温度以及图形处理器GPU的温度;在拍照和录像的充电场景下可以采集充电IC的温度以及相机模块(camera模块)的温度。
进一步地,当获取所述终端设备所处的应用场景和/或所述终端设备中目标模块的温度后,可以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温度,例如对各个目标模块的温度进行加权计算,得到终端设备的当前温度。
以根据终端设备所处的应用场景和所述终端设备中目标模块的温度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温度为例,在终端设备所处的应用场景为游戏充电场景的情况下,当用户在终端设备上边玩手机游戏边充电时,可以采集CPU的温度T1、GPU的温度T2以及两个充电IC的温度分别为T3和T4,进而基于下式(1)计算终端设备的当前温度T:
T=T1*k1+T2*k2+T3*k3+T4*k4; (1)
其中,k1、k2、k3和k4分别为T1、T2、T3和T4对应的权重,且数值可以基于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如均设置为25%等,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游戏充电场景下所选取的目标模块为CPU、GPU以及两个充电IC仅用于示例性说明。由于目标模块包括所述充电集成电路以及所述应用场景所使用模块,因而当终端设备所处的应用场景不同时,选取的用于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温度的目标模块也可以不同。在一实施例中,当选取的目标模块的种类和数量不同时,也可以对各个目标模块的温度进行加权计算,从而得到终端设备的当前温度,所采用的公式与上式(1)类似,即可以是各个目标模块的温度与权重的乘积之和。
以根据所述终端设备中目标模块的温度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温度为例,当检测到终端设备处于充电状态时,可以获取该终端设备中预设的多个目标模块的温度,进而基于可以对该多个目标模块的温度进行加权计算,从而得到终端设备的当前温度,所采用的公式也与上式(1)类似,即可以是该多个目标模块的温度与各自权重的乘积之和。
以根据终端设备所处的应用场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温度为例,可以通过检测终端设备上运行的应用程序的类型方式来确定终端设备所处的应用场景,如息屏充电场景、游戏充电场景和在线视频充电场景等,然后可以检测终端设备在当前应用场景下的时长,进而可以将该时长与预先获取的历史数据进行匹配,得到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温度。其中,该历史数据中可以包括终端设备处于当前应用场景下的时长与终端设备的历史温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理解的是,在这种情况下确定的终端设备的当前温度虽然是一个估计值而不是真实值,但是该估计值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终端设备当前的发热情况,因而可以用于在后续步骤中确定终端设备的当前发热等级。示例性地,如果检测到终端设备当前处于两个以上应用场景,则可以基于终端设备处于各个场景的时长分别确定一个当前温度,进而可以根据其中温度最高的一个确定终端设备的当前温度,或者对各个场景对应的当前温度进行加权,将加权得到的值确定为终端设备的当前温度。
在步骤S203中,基于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温度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发热等级。
本实施例中,当基于所述应用场景和所述目标模块的温度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温度后,可以基于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温度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发热等级。
仍以上述手机游戏充电场景为例,当计算出上述加权温度T后,可以在预先定义的温度与温度等级的二维关系表中找到该温度T对应的温度等级,即终端设备的当前温度等级。
由上述描述可知,本实施例通过基于所述终端设备所处的应用场景和/或所述终端设备中目标模块的温度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温度,进而基于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温度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发热等级,可以实现准确的确定终端设备的当前发热等级,进而可以实现后续基于所述当前发热等级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充电集成电路的目标工作模式,并将所述充电集成电路的工作模式由初始工作模式调整至所述目标工作模式,以通过所述目标工作模式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充电,可以有效解决终端设备充电过程中的发热问题,以及避免终端设备停止充电,可以确保终端设备的充电效率,从而可以提升用户体验。
图3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充电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应用于支持充电功能的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本实施例中,所述充电集成电路可以包括至少两个子集成电路。
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301-S303:
在步骤S301中,响应于检测到终端设备处于充电状态,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发热等级。
在步骤S302中,基于所述当前发热等级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充电集成电路的目标工作模式。
其中,步骤S301-S302的相关解释和说明可以参见上述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S101-S102,在此不进行赘述。
在步骤S303中,将至少一个子集成电路的工作模式由初始工作模式调整至所述目标工作模式。
本实施例中,当基于所述当前发热等级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充电集成电路的目标工作模式后,可以将所述集成电路中的至少一个子集成电路的工作模式由初始工作模式调整至所述目标工作模式。
举例来说,假设终端设备具有两个子集成电路(如,两个充电IC),则当基于所述当前发热等级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充电集成电路的目标工作模式后,可以将该两个充电IC中的一个或两个的工作模式由初始工作模式调整至所述目标工作模式。
示例性地,可以将该两个充电IC中的一个或两个的工作模式由Switching模式调整至Bypass模式,其中,Switching模式和Bypass模式的解释和说明可以参见上述图1所示实施例,在此不进行赘述。由此,通过将该两个充电IC中的一个或两个的工作模式由初始工作模式调整至所述目标工作模式,可以降低充电电流和输出电压的方式减少能量转换导致的损失,进而降低终端设备的发热程度,从而实现有效解决终端设备充电过程中的发热问题,并且可以避免终端设备停止充电,进而可以确保终端设备的充电效率,提升用户体验。值得说明的是,上述至少一个子集成电路的初始工作模式均为Switching模式仅用于示例性说明。在实际应用中,上述至少一个子集成电路的初始工作模式也可以为Switching模式之外的模式,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图4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充电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应用于支持充电功能的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
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401-S403;可选地,还可以包括步骤S404-S405。具体来说:
在步骤S401中,响应于检测到终端设备处于充电状态,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发热等级。
在步骤S402中,基于所述当前发热等级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充电集成电路的目标工作模式。
其中,步骤S401-S402的相关解释和说明可以参见上述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S101-S102,在此不进行赘述。
在步骤S403中,将至少一个子集成电路的工作模式由初始工作模式调整至所述目标工作模式,直至满足第一截止条件。
本实施例中,当基于所述当前发热等级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充电集成电路的目标工作模式后,可以将至少一个子集成电路的工作模式由初始工作模式调整至所述目标工作模式,直至满足第一截止条件,其中,该第一截止条件可以包括以下(1)和(2)中的至少一种:
(1)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温度小于设定温度阈值;
(2)检测到所述充电集成电路的全部子集成电路的工作模式已由初始工作模式调整至所述目标工作模式。
举例来说,假设终端设备具有两个子集成电路(如,两个充电IC),则当基于所述当前发热等级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充电集成电路的目标工作模式后,可以先将该两个充电IC中的其中一个的工作模式由初始工作模式调整至所述目标工作模式,进而判断是否满足上述第一截止条件,即判断是否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温度小于设定温度阈值或者是否全部子集成电路的工作模式已由初始工作模式调整至所述目标工作模式。
进一步地,如果满足上述第一截止条件,则不再继续调整上述两个充电IC中的剩余充电IC的工作模式;相反,如果不满足上述第一截止条件,则继续将剩余充电IC中的一个充电IC的工作模式由初始工作模式调整至所述目标工作模式,直至满足上述第一截止条件。
在步骤S404中,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温度大于或等于设定温度阈值,关闭所述全部子集成电路,基于所述终端设备的集成电源管理电路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充电。
本实施例中,当终端设备的全部子集成电路的工作模式均已由初始工作模式调整至所述目标工作模式的情况下,可以当检测到终端设备的当前温度大于或等于设定温度阈值时,关闭全部子集成电路,并基于所述终端设备的集成电源管理电路(PMIC)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充电,以通过较小的电流为终端设备充电,避免终端设备的当前温度继续升高。
仍以初始工作模式可以为Switching模式,而目标工作模式可以为Bypass模式为例,当将终端设备的全部子集成电路的工作模式均已由Switching模式调整至Bypass模式的情况下,可以再次以设定频率检测到终端设备的当前温度是否高于或等于设定温度阈值,进而当检测到当前温度大于或等于设定温度阈值时,关闭全部子集成电路,并切换至所述终端设备的PMIC进行小电流充电。
在步骤S405中,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温度大于或者等于设定温度阈值,关闭所述集成电源管理电路,以停止对所述终端设备充电。
可以理解的是,若果在切换至PMIC进行小电流充电的情况下,若仍检测到终端设备的当前温度是否高于或等于设定温度阈值,则可以关闭所述集成电源管理电路,以停止对所述终端设备充电,从而可以保障终端设备的充电安全性。
图5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再一种充电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应用于支持充电功能的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
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501-S504:
在步骤S501中,响应于检测到终端设备处于充电状态,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发热等级。
在步骤S502中,基于所述当前发热等级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充电集成电路的目标工作模式。
在步骤S503中,将所述充电集成电路的工作模式由初始工作模式调整至所述目标工作模式,以通过所述目标工作模式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充电。
其中,步骤S501-S503的相关解释和说明可以参见上述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S101-S103,在此不进行赘述。
在步骤S504中,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温度降低至小于预设温度阈值,且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温度小于所述预设温度阈值的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设定时长阈值,将所述目标工作模式调整为与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温度对应的工作模式。
本实施例中,当将所述充电集成电路的工作模式由初始工作模式调整至所述目标工作模式后,可以再次以设定频率检测终端设备的当前温度是否降低至小于预设温度阈值,如果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温度已经降低至小于预设温度阈值,且当前温度小于预设温度阈值的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设定时长阈值,则可以将所述充电集成电路的工作模式由所述目标工作模式调整至与终端设备当前温度对应的工作模式,以实现既保证终端设备的快速充电优势又解决终端设备充电过程中的发热问题,从而避免终端设备停止充电,确保终端设备的充电效率,优化用户体验。可以理解的是,当前温度对应的工作模式可能是初始工作模式,也可能是终端设备当前温度低于初始工作模式时终端设备的温度,高于目标工作模式时终端的温度。
图6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充电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应用于支持充电功能的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本实施例中,所述充电集成电路包括至少两个子集成电路。
如图6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601-S604:
在步骤S601中,响应于检测到终端设备处于充电状态,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发热等级。
在步骤S602中,基于所述当前发热等级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充电集成电路的目标工作模式。
在步骤S603中,将所述充电集成电路的工作模式由初始工作模式调整至所述目标工作模式,以通过所述目标工作模式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充电。
其中,步骤S601-S603的相关解释和说明可以参见上述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S101-S103,在此不进行赘述。
在步骤S604中,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温度降低至小于预设温度阈值,且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温度小于所述预设温度阈值的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设定时长阈值,将至少一个子集成电路的工作模式由所述目标工作模式调整为与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温度对应的工作模式,直至满足第二截止条件。
本实施例中,当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温度降低至小于预设温度阈值,且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温度小于所述预设温度阈值的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设定时长阈值后,可以将至少一个子集成电路的工作模式由所述目标工作模式调整为与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温度对应的工作模式,直至满足第二截止条件,其中,该第二截止条件可以包括以下(i)和(ii)中的至少一种:
(i)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温度高于或等于所述设定温度阈值;
(ii)检测到所述充电集成电路的全部子集成电路的工作模式已由所述目标工作模式调整为初始工作模式。
举例来说,假设终端设备具有两个子集成电路(如,两个充电IC),则当将该两个充电IC的工作模式由初始工作模式调整至所述目标工作模式后,可以检测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温度是否降低至小于预设温度阈值,进而当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温度降低至小于预设温度阈值,且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温度小于所述预设温度阈值的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设定时长阈值后,可以先将该两个充电IC中的其中一个的工作模式的由所述目标工作模式(如Bypass模式)调整为与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温度对应的工作模式,然后判断是否满足上述第二截止条件,即判断是否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温度高于或等于所述设定温度阈值或者是否全部子集成电路的工作模式已由所述目标工作模式调整至初始工作模式(如Switching模式)。可以理解的是,在终端设备具有两个子集成电路的情况下,该初始工作模式可以为两个子集成电路均处于Switching模式。
进一步地,如果满足上述第二截止条件,则不再继续调整上述两个充电IC中的剩余充电IC的工作模式;相反,如果不满足上述第二截止条件,则继续将剩余充电IC中的一个充电IC的工作模式由目标工作模式调整为与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温度对应的工作模式,直至满足上述第二截止条件。如此即可实现基于终端设备的当前温度动态的切换各个充电IC的终端设备的工作模式,最大限度的实现终端设备的快充优势,优化终端设备的充电效率,进而提升用户体验。
总的来说,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在玩游戏充电场景或看视频充电场景等重度用电充电场景下,根据终端设备的具体应用场景和当前温度确定终端设备的当前温度等级,进而根据温度等级动态调整各个充电IC的工作模式,如将其中一个充电IC的Switching模式切换到Bypass模式;若发热还不能明显改善或者此时终端设备的使用负载加大,则继续将第二个充电IC的Switching模式切换到Bypass模式;进而,当终端设备的温度降到设定温度阈值以下且持续一段时间,再逐步将各个充电IC的Bypass模式切换到Switching模式,如此即可在最大程度上发挥终端设备的玩游戏或看视频的性能,同时能保证大功率快充,可以保证终端设备的充电效率,即做到既能快充,又能流畅的玩游戏或看视频,且可使终端设备的发热情况得到改善。
图7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充电装置的框图;本实施例的装置可以应用于支持充电功能的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如图7所述,该装置包括:发热等级确定模块110、工作模式确定模块120以及工作模式调整模块130,其中:
发热等级确定模块110,用于响应于检测到终端设备处于充电状态,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发热等级;
工作模式确定模块120,用于基于所述当前发热等级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充电集成电路的目标工作模式;
工作模式调整模块130,用于将所述充电集成电路的工作模式由初始工作模式调整至所述目标工作模式,以通过所述目标工作模式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充电。
由上述描述可知,本实施例的装置通过响应于检测到终端设备处于充电状态,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发热等级,并基于所述当前发热等级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充电集成电路的目标工作模式,进而将所述充电集成电路的工作模式由初始工作模式调整至所述目标工作模式,以通过所述目标工作模式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充电,由于基于终端设备的当前发热等级准确地确定终端设备的充电集成电路的目标工作模式,因而可以实现将所述充电集成电路的工作模式由初始工作模式调整至所述目标工作模式,进而可以通过工作模式的调整有效解决终端设备充电过程中的发热问题,并且可以避免终端设备停止充电,可以确保终端设备的充电效率,进而提升用户体验。
图8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充电装置的框图;本实施例的装置可以应用于支持充电功能的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发热等级确定模块210、工作模式确定模块220以及工作模式调整模块230与前述图7所示实施例中的发热等级确定模块110、工作模式确定模块120以及工作模式调整模块130的功能相同,在此不进行赘述。如图8所述,发热等级确定模块210,还可以包括:
当前温度确定单元211,用于基于所述终端设备所处的应用场景和/或所述终端设备中目标模块的温度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温度,所述目标模块包括所述充电集成电路以及所述应用场景所使用模块;
发热等级确定单元212,用于基于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温度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发热等级。
在一实施例中,充电集成电路可以包括至少两个子集成电路;
相应地,工作模式调整模块230还可以用于将至少一个子集成电路的工作模式由初始工作模式调整至所述目标工作模式。
在一实施例中,工作模式调整模块230还可以用于将至少一个子集成电路的工作模式由初始工作模式调整至所述目标工作模式,直至满足第一截止条件,所述第一截止条件至少包括以下一种: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温度小于设定温度阈值;检测到所述充电集成电路的全部子集成电路的工作模式已由初始工作模式调整至所述目标工作模式。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全部子集成电路的工作模式已由初始工作模式调整至所述目标工作模式的情况下,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
管理电路充电模块240,用于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温度大于或等于设定温度阈值,关闭所述全部子集成电路,基于所述终端设备的集成电源管理电路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充电。
在一实施例中,管理电路充电模块240还可以用于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温度大于或者等于设定温度阈值,关闭所述集成电源管理电路,以停止对所述终端设备充电。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装置还可以包括:
工作模式再调模块250,用于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温度降低至小于预设温度阈值,且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温度小于所述预设温度阈值的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设定时长阈值,将所述目标工作模式调整为与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温度对应的工作模式。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充电集成电路可以包括至少两个子集成电路;
相应地,工作模式再调模块250还可以用于将至少一个子集成电路的工作模式由所述目标工作模式调整为与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温度对应的工作模式,直至满足第二截止条件,所述第二截止条件至少包括以下一种: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设定温度阈值;检测到所述充电集成电路的全部子集成电路的工作模式已由所述目标工作模式调整为初始工作模式。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设备的框图。例如,设备900可以是移动电话,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消息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设备,医疗设备,健身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
参照图9,设备90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902,存储器904,电源组件906,多媒体组件908,音频组件910,输入/输出(I/O)的接口912,传感器组件914,以及通信组件916。
处理组件902通常控制设备90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组件9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920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9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9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组件9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908和处理组件902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9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设备9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设备9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9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源组件906为设备90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源组件9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设备90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908包括在所述设备900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所述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所述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908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设备900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系统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组件9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910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设备900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904或经由通信组件916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91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I/O接口912为处理组件902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传感器组件914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设备900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914可以检测到设备900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所述组件为设备900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914还可以检测设备900或设备900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设备900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设备900方位或加速/减速和设备900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914还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914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914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通信组件916被配置为便于设备900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设备90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4G或5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91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通信组件91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设备9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组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904,上述指令可由设备900的处理器920执行以完成上述方法。例如,所述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6)

1.一种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检测到终端设备处于充电状态,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发热等级;
基于所述当前发热等级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充电集成电路的目标工作模式;
将所述充电集成电路的工作模式由初始工作模式调整至所述目标工作模式,以通过所述目标工作模式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发热等级,包括:
基于所述终端设备所处的应用场景和/或所述终端设备中目标模块的温度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温度,所述目标模块包括所述充电集成电路以及所述应用场景所使用模块;
基于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温度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发热等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集成电路包括至少两个子集成电路;
所述将所述充电集成电路的工作模式由初始工作模式调整至所述目标工作模式,包括:
将至少一个子集成电路的工作模式由初始工作模式调整至所述目标工作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至少一个子集成电路的工作模式由初始工作模式调整至所述目标工作模式,包括:
将至少一个子集成电路的工作模式由初始工作模式调整至所述目标工作模式,直至满足第一截止条件,所述第一截止条件至少包括以下一种: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温度小于设定温度阈值;检测到所述充电集成电路的全部子集成电路的工作模式已由初始工作模式调整至所述目标工作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全部子集成电路的工作模式已由初始工作模式调整至所述目标工作模式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温度大于或者等于设定温度阈值,关闭所述全部子集成电路,基于所述终端设备的集成电源管理电路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充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关闭所述全部子集成电路,基于所述终端设备的集成电源管理电路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充电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温度大于或者等于设定温度阈值,关闭所述集成电源管理电路,以停止对所述终端设备充电。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温度降低至小于预设温度阈值,且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温度小于所述预设温度阈值的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设定时长阈值,将所述目标工作模式调整为与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温度对应的工作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集成电路包括至少两个子集成电路;
所述将所述目标工作模式调整为与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温度对应的工作模式,包括:
将至少一个子集成电路的工作模式由所述目标工作模式调整为与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温度对应的工作模式,直至满足第二截止条件,所述第二截止条件至少包括以下一种: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设定温度阈值;检测到所述充电集成电路的全部子集成电路的工作模式已由所述目标工作模式调整为初始工作模式。
9.一种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发热等级确定模块,用于响应于检测到终端设备处于充电状态,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发热等级;
工作模式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当前发热等级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充电集成电路的目标工作模式;
工作模式调整模块,用于将所述充电集成电路的工作模式由初始工作模式调整至所述目标工作模式,以通过所述目标工作模式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充电。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等级确定模块,包括:
当前温度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终端设备所处的应用场景和/或所述终端设备中目标模块的温度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温度,所述目标模块包括所述充电集成电路以及所述应用场景所使用模块;
发热等级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温度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发热等级。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集成电路包括至少两个子集成电路;
所述工作模式调整模块还用于将至少一个子集成电路的工作模式由初始工作模式调整至所述目标工作模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模式调整模块还用于将至少一个子集成电路的工作模式由初始工作模式调整至所述目标工作模式,直至满足第一截止条件,所述第一截止条件至少包括以下一种: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温度小于设定温度阈值;检测到所述充电集成电路的全部子集成电路的工作模式已由初始工作模式调整至所述目标工作模式。
13.根据权利要求9-12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工作模式再调模块,用于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温度降低至小于预设温度阈值,且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温度小于所述预设温度阈值的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设定时长阈值,将所述目标工作模式调整为与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温度对应的工作模式。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集成电路包括至少两个子集成电路;
所述工作模式再调模块还用于将至少一个子集成电路的工作模式由所述目标工作模式调整为与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温度对应的工作模式,直至满足第二截止条件,所述第二截止条件至少包括以下一种: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设定温度阈值;检测到所述充电集成电路的全部子集成电路的工作模式已由所述目标工作模式调整为初始工作模式。
15.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方法。
1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方法。
CN202111241248.3A 2021-10-25 2021-10-25 充电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400642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41248.3A CN114006429A (zh) 2021-10-25 2021-10-25 充电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7/703,736 US20230128965A1 (en) 2021-10-25 2022-03-24 Charging method and device, terminal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EP22165561.6A EP4170856A1 (en) 2021-10-25 2022-03-30 Charging method and device, terminal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41248.3A CN114006429A (zh) 2021-10-25 2021-10-25 充电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06429A true CN114006429A (zh) 2022-02-01

Family

ID=799238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41248.3A Pending CN114006429A (zh) 2021-10-25 2021-10-25 充电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28965A1 (zh)
EP (1) EP4170856A1 (zh)
CN (1) CN114006429A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08212A (zh) * 2016-08-05 2016-12-0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充电控制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CN108110854A (zh) * 2018-01-16 2018-06-0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充电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258348A (zh) * 2018-02-13 2018-07-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充电方法及装置、系统、充电电路、终端、充电系统
US20190089170A1 (en) * 2016-05-24 2019-03-2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harging method, terminal, charger, and system
CN110085934A (zh) * 2019-05-30 2019-08-0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电池的充电方法及移动终端
US20190319478A1 (en) * 2016-05-23 2019-10-1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Battery Char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Terminal, Power Adapter, and Storage Medium
CN110707772A (zh) * 2019-10-09 2020-01-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充电控制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767950A (zh) * 2019-10-31 2020-02-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充电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260352A (zh) * 2020-09-30 2021-01-22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控制方法、设备、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821508A (zh) * 2021-02-04 2021-05-1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充电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CN113131543A (zh) * 2019-12-31 2021-07-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充电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224822A (zh) * 2021-05-26 2021-08-0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控制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07631B1 (en) * 2013-07-31 2014-12-09 Qnovo Inc. Adaptive charging technique and circuitry for a battery/cell using multiple charge circuits and temperature data
CN106654424A (zh) * 2016-11-30 2017-05-10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充电的方法及终端
KR20180074971A (ko) * 2016-12-26 2018-07-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시간 기반 적응적 배터리 충전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CN109193957A (zh) * 2018-08-28 2019-01-11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充电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383618A (zh) * 2018-09-12 2019-10-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充电管理电路、终端及充电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90319478A1 (en) * 2016-05-23 2019-10-1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Battery Char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Terminal, Power Adapter, and Storage Medium
US20190089170A1 (en) * 2016-05-24 2019-03-2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harging method, terminal, charger, and system
CN106208212A (zh) * 2016-08-05 2016-12-0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充电控制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CN108110854A (zh) * 2018-01-16 2018-06-0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充电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258348A (zh) * 2018-02-13 2018-07-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充电方法及装置、系统、充电电路、终端、充电系统
CN110085934A (zh) * 2019-05-30 2019-08-0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电池的充电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0707772A (zh) * 2019-10-09 2020-01-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充电控制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767950A (zh) * 2019-10-31 2020-02-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充电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131543A (zh) * 2019-12-31 2021-07-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充电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260352A (zh) * 2020-09-30 2021-01-22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控制方法、设备、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821508A (zh) * 2021-02-04 2021-05-1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充电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CN113224822A (zh) * 2021-05-26 2021-08-0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控制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周志坚;赵阳;马浩;单率;车长明;: "高速公路电动汽车充电桩现场检测方法", 智能电网, no. 04, 10 April 2016 (2016-04-10) *
王泰华;张书杰;陈金干;: "基于BP-PSO算法的锂电池低温充电策略优化", 储能科学与技术, no. 06, 30 October 2020 (2020-10-30)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170856A1 (en) 2023-04-26
US20230128965A1 (en) 2023-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65657B (zh) 充电电流的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0783652B (zh) 电池充电方法、电池充电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8964182B (zh) 反向充电设备、反向充电电流的调节方法及装置
EP3832841A1 (en) Charging circuit, electronic device, charging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US11451070B2 (en) Charging circuit, electronic device, charging method and charging device
CN113224822B (zh) 一种充电控制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CN112909364B (zh) 充电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存储介质
CN107734613B (zh) 电源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3725954B (zh) 充电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941321A (zh) 电子设备的供电方法、装置及智能设备
CN112701741A (zh) 充电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579971A (zh) 充电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08429312B (zh) 充电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8874107B (zh) 荷电状态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7528098B (zh) 充电方法及装置
CN111509789B (zh) 充电方法及装置
EP3866298A1 (en) Charg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15940310A (zh) 充电方法、充电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006429A (zh) 充电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821508A (zh) 充电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CN116545081B (zh) 充电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444477B2 (en) Constant power charging method and device for mobile terminal
US20220302770A1 (en) Wireless charging transmitter, wireless charging control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US20230120651A1 (en) Charging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07732992B (zh) 终端设备电源管理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