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30975B - 可变压力环境中的平衡阻挡放电中和 - Google Patents

可变压力环境中的平衡阻挡放电中和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30975B
CN107430975B CN201580071285.0A CN201580071285A CN107430975B CN 107430975 B CN107430975 B CN 107430975B CN 201580071285 A CN201580071285 A CN 201580071285A CN 107430975 B CN107430975 B CN 1074309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lectric pathways
variable
environment
reference transmitter
pathway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7128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30975A (zh
Inventor
彼得·格夫特
爱德华·安东尼·欧德恩斯基
史蒂文·伯纳德·海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Original Assignee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filed Critical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74309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309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309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309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32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 H01J37/32009Arrangements for generation of plasma specially adapted for examination or treatment of objects, e.g. plasma sources
    • H01J37/32082Radio frequency generated discharg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FSTATIC ELECTRICITY; NATURALLY-OCCURRING ELECTRICITY
    • H05F1/00Preventing the formation of electrostatic charg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32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 H01J37/32009Arrangements for generation of plasma specially adapted for examination or treatment of objects, e.g. plasma sources
    • H01J37/32348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32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 H01J37/32431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reactor
    • H01J37/32733Means for moving the material to be treated
    • H01J37/32752Means for moving the material to be treated for moving the material across the discharge
    • H01J37/32761Continuous moving
    • H01J37/3277Continuous moving of continuous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32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 H01J37/32917Plasma diagnostics
    • H01J37/32935Monitoring and controlling tubes by information coming from the object and/or dischar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23/00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e.g. into the atmospher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FSTATIC ELECTRICITY; NATURALLY-OCCURRING ELECTRICITY
    • H05F3/00Carrying-off electrostatic charges
    • H05F3/06Carrying-off electrostatic charges by means of ionising radiation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HPLASMA TECHNIQUE; PRODUCTION OF ACCELERATED ELECTRICALLY-CHARGED PARTICLES OR OF NEUTRONS; PRODUCTION OR ACCELERATION OF NEUTRAL MOLECULAR OR ATOMIC BEAMS
    • H05H1/00Generating plasma; Handling plasma
    • H05H1/24Generating plasma
    • H05H1/2406Generating plasma using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s, i.e. with a dielectric interposed between the electrodes
    • H05H1/2443Generating plasma using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s, i.e. with a dielectric interposed between the electrodes the plasma fluid flowing through a dielectric tube
    • H05H1/2465Generating plasma using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s, i.e. with a dielectric interposed between the electrodes the plasma fluid flowing through a dielectric tube the plasma being activated by inductive coupling, e.g. using coiled electrod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limination Of Static Electricity (AREA)
  • Plasma Technology (AREA)
  • Other Investigation Or Analysis Of Materials By Electrical Means (AREA)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公开用于可变压力环境中的静电荷中和的方法和设备。明确地说,阻挡放电电离设备可包含:中空介电通道,设置在可变压力环境内并可具有至少一个开放端;参考发射器,设置在所述通道的外表面上;以及高电压电极,设置在所述通道内。所述高电压电极可响应于由所述可变压力环境中的条件决定的可变波形信号的提供而经由所述介电通道向所述参考发射器呈现高强度电场。由于所述参考发射器与所述介电通道的外表面之间的界面处发生的阻挡放电,这导致具有电平衡电荷载流子的等离子体区在所述可变压力环境内的产生。所公开的设备与射频或微脉冲电压电力供应器兼容。

Description

可变压力环境中的平衡阻挡放电中和
背景技术
1.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通过阻挡放电而实现的静电荷中和的平衡电离。因此,本发明的总体目标是提供这种特征的新颖的系统、方法和设备。
2.背景技术
当前半导体制造的意义重大的部分始于晶片的产生,所述晶片接着在低压/真空环境中以各种方式进行加工。此加工可包含薄膜材料沉积、蚀刻、喷溅、等离子体处理和/或在中度或深度真空(即,低压)下进行的其它操作。在此情形下,中度或深度真空压力通常介于约10-2托与约10-3托之间。
半导体制造的一种新趋势是从基于晶片的制造到连续卷对卷(roll to roll)制造的转变。卷对卷半导体制造通常需要随着适当塑料薄膜从一个卷轴退绕并接着缠绕在另一卷轴上而在所述塑料薄膜上印刷电子电路(例如,通过真空金属喷镀)。使用卷对卷制造,微米级和亚微米级印刷电子电路成为可能,但商业上可行的实施方案必须严格遵守已应用到基于晶片的制造的半导体质量控制要求。明确地说,所得的工作产品必须几乎没有缺陷、均匀且干净。
中压和低压卷对卷半导体制造环境中的静电电荷的不可避免的产生导致大量问题。这些问题包含:(1)在装载和/或携载期间因搬运和/或导引装置所致的薄膜的静电粘连;(2)因高电应力和放电所致的受损的薄膜工作产品;(3)因所吸引的颗粒的粘连所致的薄膜表面污染。这些问题预期随着半导体电路尺寸减小并且密度增大而变得更严重。因此,对静电电荷产生、监视和中和的兴趣正增长,在低压卷对卷半导体制造中特别如此。
被设计成在正常大气压力(通常约760托)下操作的基于电晕的静电荷中和器当然是众所周知的。然而,通常认为所述静电荷中和器因容易发生电击穿、火花放电和电极腐蚀而不适用于可变压力环境和/或中压到低压环境中。出于这些原因,已将其它技术用于低压半导体制造中。例如,使用磁控管DC放电或RF型等离子体离子产生源的等离子体中和器已用于在离子注入和/或蚀刻期间将用电子束/离子束喷淋半导体晶片。并且,使用软X射线和UV光产生灯的光电离中和器已知用于在存在如N2和Ar等惰性且电正性的气体的情况下在低压下中和产品。然而,光电离中和器的效率已知在处于10-1到10-2托的范围中的N2和O2气体压力下急剧降低。最终,UV氘灯中和器可在低至10-3到10-5托的低压下提供晶片上的双极电离和静电荷减少。这些中和器遭受许多严重缺陷。这些缺陷包含以下事实:UV氘弧灯(1)在极高温度下操作;(2)需要专门的高压电力供应器和有效的冷却系统;并且(3)产生跨越较小区域操作的相对窄的中和束。
因此,薄膜和/或晶片半导体制造中的静电荷中和(特别是在中度真空到低度真空压力环境中执行的静电荷中和)仍然需要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响应于被施加于此的可变波形信号而在可变压力环境中进行静电荷中和的平衡电离器。所述平衡电离器可包括:(1)中空介电通道,具有一定长度和外表面,所述介电通道设置在所述可变压力环境内;(2)参考发射器,沿着所述介电通道的所述长度并在所述介电通道的所述外表面上螺旋地设置,所述参考发射器接收由所述可变压力环境中的条件决定的可变波形参考信号;以及(3)高电压电极,设置在所述中空介电通道内。根据本发明,所述高电压电极可响应于由所述可变压力环境中的条件决定的可变波形高电压信号的提供而经由所述介电通道向所述参考发射器呈现高强度电场。此电场可由于所述参考发射器与所述介电通道的外表面之间的界面处发生的阻挡放电而导致在可变压力环境中具有电平衡电荷载流子的等离子体区的产生。
在相关方面中,本发明涉及一种响应于被施加于此的至少一个可变波形信号而在封闭的可变压力环境中进行静电荷中和的平衡电离器。所述平衡电离器可包括中空介电通道,所述中空介电通道具有一定长度、内表面、外表面、一个开放端以及一个相对的封闭端。所述介电通道可设置在所述可变压力环境内,以使得所述介电通道的所述开放端不处于所述可变压力环境内,并且使得所述相对的封闭端处于所述可变压力环境内。所述电离器可还包括参考发射器,所述参考发射器设置在所述可变压力环境内,并且沿着所述介电通道的所述长度并在所述介电通道的所述外表面上设置,并且所述参考发射器可接收由所述可变压力环境中的条件决定的可变波形参考信号。所述电离器可还包括高电压电极,所述高压电极设置在所述中空介电通道内。根据本发明的此方面,所述高电压电极可响应于由所述可变压力环境中的条件决定的可变波形高压信号的提供而经由所述介电通道向所述参考发射器呈现高强度电场。此电场可由于所述参考发射器与所述介电通道的外表面之间的界面处发生的阻挡放电而导致在所述可变压力环境内具有电平衡电荷载流子的等离子体区的产生。
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涉及一种响应于被施加于此的可变波形信号而在可变压力环境中进行静电荷中和的平衡电离棒。所述平衡电离棒可包括细长底架,所述细长底架具有带有开放面的中空内部以及具有气体入口和多个孔的歧管,所述多个孔设置在所述歧管与所述中空内部之间,以使得进入所述歧管入口的气体从所述中空内部的开放面流出,其中所述底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可变压力环境内。所述棒可还包括中空介电通道,所述中空介电通道具有一定长度和外表面,其中所述介电通道可设置在所述细长底架的所述中空内部内。所述棒还包括参考发射器,所述参考发射器沿着所述介电通道的所述长度并在所述介电通道的所述外表面上螺旋地设置,所述参考发射器接收由所述可变压力环境中的条件决定的可变波形参考信号。最终,所述棒可包括高电压电极,所述高电压电极设置在所述中空介电通道内。所述高电压电极可响应于由所述可变压力环境中的条件决定的可变波形高电压信号的提供而经由所述介电通道向所述参考发射器呈现高强度电场。此电场可由于所述参考发射器与所述介电通道的外表面之间的界面处发生的阻挡放电而导致在所述可变压力环境内具有电平衡电荷载流子的等离子体区的产生。
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的许多其它优点和特征将从具体实施方式、权利要求书和附图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下文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其中相同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步骤和/或结构,并且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低压/真空半导体制造室的简化图,所述低压/真空半导体制造室配备具有两个阻挡放电电离单元/棒的电荷中和系统;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电离单元的部分横截面图;
图3A到图3D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电离单元的各种视图;
图4是示出击穿电压与大气压力之间的关系的现有技术“帕邢曲线”标绘图;
图5A和图5B分别是使用图3A到图3D的电离单元的电离棒的部分侧视立视图和侧视横截面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优选实施例的单侧闭合式电离单元的横截面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形式的具有电离棒的阻挡放电中和器的简化图;
图8和图8A示出一流程图,该流程图展示了用于根据图7的阻挡放电中和器的主中和器回路的优选功能;
图9示出一流程图,该流程图展示了用于根据图7的阻挡放电中和器的电离学习例程的优选功能;
图10A示出一流程图,该流程图展示了用于根据图7的阻挡放电中和器的设定阈值例程的优选功能;
图10B示出一流程图,该流程图展示了用于根据图7的阻挡放电中和器的结束阈值例程的优选功能;
图11和图11A示出一流程图,该流程图展示了用于根据图7的阻挡放电中和器的电离例程的优选功能;
图12是本发明用于产生如图13到图16进一步图示的各种经验数据的一种可能的原型实施方案的测试设备的简化图;以及
图13到图16图示使用图12的测试设备而产生的各种经验数据。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中压或低压(即,深度真空)室1的简化图在所有侧上由室壁30限定,并且配备根据本发明的阻挡放电中和器系统。总的来说,中和器系统包括电离单元6'和6",电离单元6'和6"电连接到高电压电力供应器13(高压电力供应器13转而通信连接到控制系统14)。通常,室1配备过程监视装置(例如,压力计/传感器8或/和残余气体分析仪9),所述过程监视装置通信连接到常规控制系统14(常规控制系统14转而通信连接到高电压电力供应器13)。以此方式,例如压力传感器8和/或臭氧传感器40等环境条件传感器可感测环境(例如,可变压力环境)内的至少一个环境条件,并且高电压电力供应器13可产生至少部分取决于这些传感器中的一个或更多个所感测的环境条件的改变的可变波形高电压信号。明确地说,可变波形高电压信号的振幅可被控制为小于介电通道在任何给定时刻的环境的压力下的击穿电压。
如图示,高电压电力供应器13和控制系统14优选定位在室1外,并且室1优选具有若干密封端口10'、10”、10”'和真空泵11。
电离单元6'和6"可连接到压力控制式RF或微脉冲高电压电力供应器13,压力控制式RF或微脉冲高电压电力供应器13将可变高电压波形/信号(RF/MPBD)呈现给高电压电极。兼容的RF波形的一些非限制性实例包含正弦波形、梯形波形、脉冲波形、电压突发波形等,并且这些波形中的任一个可以是振幅可变波形、频率可变波形、占空比可变波形等中的一个或更多个。作为非限制性实例,可变高电压微脉冲信号可基本上包括两个不对称脉冲(一个正分量和一个负分量,其中正分量具有高于对应负分量的振幅,而负分量具有高于对应正分量的振幅)。每一脉冲的持续时间可在纳秒的范围中,并且信号可具有极小占空比。每一电离(高电压)的不对称微脉冲可具有至少一个极性脉冲,其振幅高于阻挡放电阈值。此外,两个极性脉冲可安排在包括电离脉冲和非电离脉冲的脉冲串中,并且可通过改变以下各者来提供可变性:(1)每循环的正脉冲和负脉冲的数量;(2)每一脉冲的持续时间;(3)每一脉冲的振幅;和/或(4)每一循环的占空比。可结合本发明来使用各种常规高电压电力供应器、信号和/或技术。例如,通常用于电离和/或中和的领域中的射频高电压电力供应器可由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使用和/或改造以用于本发明。此外,常规微脉冲电力供应器可如本文所述而使用和/或改造以用于本发明。这些微脉冲电力供应器的实例提供在下文的美国专利中,所述美国专利的全部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中:第8,773,837号美国专利,授予Partridge等人,申请号为13/367,369,于2012年2月6日申请,2014年7月8日授予,并且名为“多脉冲线性电离器(Multi Pulse Linear Ionizer)”。
在所示出的非限制性实例中,室1容纳薄膜材料(通常是塑料薄膜或腹板)卷2和7,薄膜或半导体电路形成在所述薄膜材料上。电离单元6'和6"优选在真空室1内被定位成紧邻腹板3。卷2携载已知的原始/未处理的腹板或膜或腹板材料3。虽然可使用各种已知的材料,但所述材料在全文中被统称为腹板。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应了解,术语“腹板”旨在表示可使用的最广泛种类的材料的非限制性方式。
如图所示,腹板3可从卷2展开,并围绕导引辊4a移动到处理区域5。在此过程期间,腹板3可获取未知极性和密度的不良静电电荷,而这将是根据本发明的阻挡放电电离单元6'所进行的中和的目的。类似地,腹板3可由于在处理区域5中发生的变形操作(例如,金属膜和/或其它材料的气相或化学沉积)和/或由于与导引辊4b的接触而获取不良静电电荷。因此,第二阻挡放电电离单元6”可定位在辊4b与输入/缠绕卷7之间以在腹板3缠绕到卷7上之前中和腹板3上的任何电荷(以及相关联的不良效果,例如,颗粒粘连、放电、火花等)。如图所示,电离单元6"可通过经由密封件10"而穿过室壁30的绝缘导体电连接到高电压电力供应器(HVPS)13,并且电荷中和可通过经由另一密封件10"'而穿过室壁30的选用的气体供应和/或真空管线12来得到辅助。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应认识到,电离单元6'也可通过经由另一密封件10'而穿过室壁30的绝缘导体电连接到高电压电力供应器(HVPS)13。另外,电离单元6'可通过其自身的选用的气体供应和/或真空管线来得到辅助。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电离单元15的部分横截面图。此实施例被配置为由介电/非导电材料形成的中空通道、导管、通路、圆筒或管16(具有一个开放端),所述介电/非导电材料具有高的耐化学腐蚀性、高介电强度(处于约5,000到8,000V/mm的范围中)以及高的表面与体积电阻率(处于约1014到1018欧姆/厘米的范围中)。表现出这些品质的常规材料可包含陶瓷、熔凝硅石、Pyrex、石英、Millar、Teflon以及本领域中已知的其它材料。已通过本发明确定,介电圆筒16的表面粗糙度可对电荷载流子产生效率具有显著影响,并且因此可以是发射器设计优化的重要参数。
电离单元15可还包含螺旋卷绕金属丝17,螺旋卷绕金属丝17优选缠绕在圆筒16的中央部分周围。如本文所论述,金属丝17在被提供高压电离信号时充当离子/电子发射器。优选螺旋缠绕配置可在线圈之间包含开放空间/区域。为了优化离子/电子产生,外部发射器线圈17的间距Wp可等于一倍或更多倍的金属丝直径。
外部金属丝发射器17可例如由钨、钛、镍铬合金或具有高热电阻和抗氧化性的另一(常规或其它)合金形成。视情况,金属丝发射器17的表面可用氧化层来特殊处理,或通过电镀用另一材料层覆盖。例如,由钛形成的金属丝17可具有氧化钛的表面层以因此增强电荷载流子产生和发射。参考发射器17可具有处于约20微米到约150微米的范围中的直径,并且最优选直径范围是约60微米到约100微米。参考发射器17优选电连接到虚拟接地点,并且此接地点可由HVPS13提供或可不由HVPS13提供。
继续参照图2,电离单元15可还包含内部高电压电极18,内部高电压电极18设置在圆筒/管16内并与高电压电力供应器13电连通。如本文所论述,当金属丝18被提供高压电离信号时,金属丝18提供导致从金属丝17进行离子放电(阻挡充电)的电离电场。明确地说,所通电的金属丝18通过管16向金属丝17呈现的高电压电场导致金属丝17与管16的外表面之间的界面/阻挡处的阻挡放电。在优选形式中,内部电极18可以是设置在管16的内表面上的螺旋卷绕弹簧。电极18可具有小于金属丝发射器17的间距Wp的间距Whvp,并且内部电极18的直径优选大于金属丝发射器17的直径。在最优选的形式中,电极18可选择性地接纳在插口19内,以使得电极18可经由高电压电缆19'而从HVPS13接收适当高电压信号,并且使得电离单元15是可容易互换的(容易通过移除单元15并在不通过专门工具或技术的情况下将其替换为另一单元15来替换)。优选的螺旋缠绕配置应在线圈之间包含开放空间/区域并优化等离子体/电荷载流子产生。因此,电极18的间距Whvp应大于至少一倍的金属丝直径。虽然在正常大气压力下操作,但图2的开放端阻挡放电电离单元特别良好适用于在低压/真空环境内使用。
也如图2所示,电离单元15可包含选用的中央铁磁体芯杆20,其中中央铁磁体芯杆20设置在电极线圈18与圆筒16内以优化HVPS13与外部离子发射器17之间的电力输送。当这种情况发生时,电离单元15可在电学上被视为阻抗优选与HVPS13所提供的信号的频率匹配的LC谐振电路。在一些替代实施例中,介电通道内的中空空间可由封装材料填充,以避免电极17与18之间的介电通道的电击穿的任何可能性。
在替代实施例(未在图2中示出,而是在图5中示出并关于图5而论述)中,电力供应器13的高电压部(HV变压器13')可被完全封装,定位在真空/低压室内,并且直接连接到电离单元15。当这种情况发生时,HV变压器13'可经由低电压电缆而连接到HVPS13的低电压部分(包含RF或微脉冲发生器和驱动器)。
现一并参照图3A到图3D,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电离单元的各种视图。在此优选实施例中,电离单元21包含印刷/涂覆的外部发射器电极22,其被配置为平坦导电螺旋带或条带发射器。单元21可具有内部高电压电极18',内部高电压电极18'可被配置为导电管或与图2所示的弹簧类似的弹簧18。在使用中,参考发射器22优选电连接到虚拟接地点,并且此接地点可由HVPS13提供或不由HVPS13提供。
此电离单元设计的一个优点在于,所述电离单元设计在介电圆筒16(在此实例中,优选为具有99%氧化铝基底的陶瓷)的表面与平坦发射器/电极22之间提供大且可靠的接触区域。最优选的是,发射器22可以是具有约4mm间距、约1mm宽度和0.06mm高度的平坦螺旋钛带。电极/发射器22可以是各种导电材料中的任一种,并且电极22可以网眼印刷(沉积)到中空陶瓷管16上或根据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所知的任何其它方法来涂覆。当电离单元15的电极18'通电到高压时,阻挡放电将形成在外部导电电极22的边缘与导管16的邻近外表面之间的边界区域中。
本发明在其中特别有利的可变压力环境和低压环境对于高电压装置具有特别的难题。这是因为不受控的放电/火花较更可能在中压和低压下发生并且这些放电可能损坏工件以及中和器/电离器自身。此击穿电压相对于大气压力的现有技术标绘图60(被称为“帕邢曲线”)示出在图4中。给定工具或给定室的击穿电压与压力的关系(精确帕邢曲线)针对不同残余气体在某种程度上变化。类似地,精确帕邢曲线可基于不同电压波形而变化。因此,任何特定应用中的任何特定阻挡放电中和器的精确帕邢曲线应通过实验来验证,并且设计参数相应地得以选择。针对任何给定压力,高于帕邢曲线上所示的电平的电压将导致不良的电压击穿/起弧。出于此原因,优选至少使电荷中和器的最少量的高电压部/部分暴露于真空环境。在图4所示的实例中,在约1托的压力下,击穿电压降低到约300V的最低电平(被称为“帕邢极限”),并且在这些压力下必须维持低于300伏特的电压。
图5A和图5B分别是使用图3A到图3D的电离单元21的阻挡放电电离棒23的部分侧视立视图和侧视横截面图。阻挡放电电离棒的此实施例可对应于具有图1的气体辅助的电离单元6”。阻挡放电电离棒(BD棒)23的此优选实施例可包含底架24,底架24支撑电离单元21以及小型高电压变压器13',小型高电压变压器13'电连接到与图3C所示的内部高电压电极类似的内部高电压电极18'(从图5A的视图中不可见)。棒底架24还可容纳具有多个孔口26的气体流动歧管25。歧管25可连接到进气口12(例如,参见图1),以实现低流量“渗漏”气体供应,低流量“渗漏”气体供应可通过局部增大电离气体的浓度并将离子移动到带电工件/腹板3来增强电荷中和。各种放散气体可由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选择,并且实例包含洁净干燥空气(CDA)、氮气和氩气。阻挡放电电离棒23可还应用在应将臭氧排放量最小化的情况;在此状况下,歧管25可连接到图1所示的类型的真空泵端口11,以排空可能的过量臭氧。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优选实施例的单侧闭合式电离单元27的横截面图。在此实施例中,内部高电压电极18"以间隔开的关系设置在中空介电管29内,中空介电管29在延伸到真空室1中的端部上闭合。介电管29可定位在真空室1的特殊延伸端口中(如图所示)或可密封在工具的壁中。单元27可还包含外部电极31,外部电极31可被配置为围住闭合管29的外表面的金属丝网,例如,丝袜状结构。此实施例的一个优点在于,在中压到低压应用中,仅外部电极31暴露于低压空间/真空,并且发射器31电连接到低电压电力供应器(或连接到HVPS13的低电压端子/端口)。因为内部高电压电极18"以及相关联的到HVPS13的电缆连接全部定位在具有正常大气压力的空间中的真空工具/室外,所以真空室1内的电压击穿(如通过适用的帕邢曲线所预测的)可容易通过适当的设计来避免。如同参考发射器17,参考发射器31优选电连接到虚拟接地点,并且此接地点可由HVPS13提供或不由HVPS13提供。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形式的具有电离棒23和HVPS(射频或微脉冲)的阻挡放电中和器的简化图。更明确地说,图7的中和器实施例包含两个备选的基于微处理器的控制系统。下文将论述每一个这样的控制系统。如图7所示,电离棒23(电离棒23可至少实质上类似于图5所论述的棒23)被定位成紧邻于带电工件,所述带电工件例如是晶片或移动膜或腹板3。棒23的内部高电压电极18可电连接到高电压变压器32的次级绕组,并且非接触式(电容性)电压传感器33(例如,峰值检测器)可连接到微控制器34的输入。这使得可以实时监视施加到阻挡放电电离棒23的电压,此举在上文所论述的类型的真空/低压环境中是合乎需要的。
如图7所示,棒23的发射器电极21电连接到高通LC滤波器35(高通LC滤波器35可以是有源或无源LC滤波器)并且电连接到阻挡放电信号频谱分析仪36。分析仪36连接到微控制器34,并且可用于减少/截止低频噪声信号并将放电相关的信息信号从滤波器电路35减去。较高频率信号(通常处于兆赫范围中)与阻挡放电电离的不同模式(例如,辉光放电、丝状放电、扩散放电等)相关联。来自分析仪36的所得信号和起始电压可由比较器37转换为控制器34的控制系统反馈信号。因此,前述电路可包括状态监视电路,所述状态监视电路与参考发射器合作以响应于在所述参考发射器与所述介电通道的外表面之间的界面处发生的阻挡放电而产生阻挡放电检测信号。在替代实施例中,同一个比较器37也可允许针对电离棒23而手动设置BD起始电压。
根据本发明,控制系统14(也示出在图1中)包括框33、35、36和37,并且可与高电压电力供应器13整合或分开。变压器32的初级绕组可连接到RF产生器38(频率范围20到100kHz)和驱动器39。微控制器34使用输入到框33、35、36和37以及从框33、35、36和37输出的信号而调整并监视HV变压器32的输出。由于放电产生信号与RF产生器38频率之间的较大差(超过两个量级),可自动地从噪声中提取阻挡放电起始/阈值电压。
也如图7所示,微控制器34也可连接到真空压力计8和/或残余气体分析仪(RGA)9(也参见图1)。在一些应用中,应监视BD放电期间的臭氧浓度。在这些状况下,选用的臭氧传感器40也可连接到控制器34,并且最大HV输出将优选受可接受的臭氧浓度水平限制。图7的电荷中和器的控制系统14也可与工具控制系统41'形成电气联系。
下文将立即论述图7的第二控制系统(例如,用于RF与微脉冲HVPS两者)。根据此实施例,电离单元23可同时作为电离器并作为静电电荷/电场监视装置而工作。优选地,有源低通滤波器41(包括电阻器R1、R2、C和运算放大器OA)连接到单元23的离子发射器、连接到微控制器34并连接到接地点。单元23的离子发射器产生围绕其外围分布的双极电离/导电云。在此状况下,发射器18和离子云将相对于接地点具有实质上为零的电位。此云对来自设置在发射器18附近的带电物体(例如,腹板3或半导体晶片)的任何电场作出反应。如果带电物体接近发射器18,那么来自云的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将移动到带电物体。作为响应,正电流从接地点通往发射器18,以根据电荷守恒定律而恢复离子云的电荷平衡。当腹板3、膜或另一可能带电的物体不移动时(例如,当工具处于待机/睡眠模式中时),电离单元23处于平衡条件中,并且可通过仅略高于阻挡放电起始电压电平的高电压来供电(处于“睡眠模式”中)。在此条件下,AC发射器信号由高通滤波器35监视以确认阻挡放电状态/活动和电离。
低通滤波器41优选仅监视从发射器18流动到接地点的电流Iem的DC分量。如果腹板3不携载任何电荷和/或不移动,那么从发射器18散发出的云中的离子不被电气诱导以流动到别处,并且,因此,电流Iem将接近零或等于零。以此方式,低通滤波器41可充当电荷载流子平衡检测传感器/电路。如果腹板3开始移动,那么腹板3可携带具有线性密度Q[C/m]的电荷,所述电荷与腹板3一起以速度υ[m/s]移动。这产生转移电流ITC,其中:
ITC=Qυ[安培]
因此,带电腹板同时产生转移电流以及与发射器18的离子云相互作用的电场。结果是,腹板3吸引相反极性的离子,并且电荷中和发生。如果电离单元23中和全部腹板3电荷,那么穿过滤波器42的中和电流将是:Iem=ITC
通常,来自电离单元的中和电流小于转移电流:Iem=kITC=kQυ[安培]
其中:Q是腹板3的电荷密度;k是电荷中和的系数效率(通常处于约0.80到约0.95的范围中);并且υ是腹板速度。通常,腹板速度信号可接收自工具控制系统41'。工具控制系统41和控制器34优选不断监视中和电流的量值和极性,因此,腹板3的线性电荷密度可得以计算。
如果腹板3的中和电流Iem或电荷密度Q高于被选择为技术上可接受的某预设电平,那么低通滤波器41将HVPS13从睡眠模式切换到正常中和操作模式。
操作图7的阻挡放电中和器的优选方法100示出在图8和图8A中。如图所示,当中和系统开始102时,系统初始化并配置硬件和输入与输出端口(I/O)104。接着测量密封的中压到低压室的真空压力106,并将其与从帕邢曲线60导出的最大操作压力值作比较108。如果室中的压力不足够低,那么接着将所测量的压力与先前压力读数作比较以确定压力是否正在降低110。如果压力正在降低,那么重复步骤106和108,直到所测量的压力低于预定阈值为止。否则,发布错误112。当发生压力错误时,将控制转移到压力错误处理子例程130。如果所测量的压力高于操作阈值132,那么指示错误并且系统保持133,直到采取校正措施为止。相反,如果压力低于阈值,那么在其它操作例程期间处理错误135、137、138,这将在本文随后的章节中予以描述。
当达到压力阈值时,基于适用的帕邢曲线和当前测量的真空压力来设定上限高电压(HV)电平114,该上限高电压(HV)电平114将被施加到阻挡放电电离单元。计算绝对最大HV值并将其设定为略高于上限高电压电平116。接着开始背景过程120以连续监视密封室中的真空压力118。在此过程中,将所测量122的真空压力与从适用的帕邢曲线计算的当前操作HV电平比较124。如果压力和/或高电压处于预定安全操作区126外,那么发布错误128并将控制传递到压力错误处理子例程130。如果所测量的压力高于操作阈值132,那么指示错误并且系统保持133,直到采取校正措施为止。相反,如果压力低于阈值,那么新的上限电压电平被设定为从帕邢曲线所确定的,并且将最大工作重置为新的上限电压电平的80%137。并且在122,压力监视背景过程继续138。
在开始压力监视过程118之后,学习操作电离条件140(下文详述),并且基于所学习的条件而运行电离操作例程220(下文详述),直到因移除电力和/或发布错误条件而终止134为止。
图9的电离学习例程140包含用于寻找阻挡放电开始(起始)的点以及阻挡放电停止(结束)的点的两个所调用的例程180和200(分别在图10A和图10B中示出,并在下文详细描述)。例程140开始142于初始化阈值阵列以保持将在稍后过程中分析的若干起始测量值144。接着调用例程180以寻找起始电压阈值180,并且将阈值保存在阈值阵列中148。如果无法找到起始阈值,那么发布起始测量错误150。接着,将控制转移到起始错误处理子例程163,其中指示学习错误167,并且系统停留在保持状态169,直到采取校正措施为止。接着确定是否完成全部起始测试152。如果没有完成全部起始测试,那么过程转移到步骤180并因此继续进行。否则,初始化结束阈值阵列154,并且接着调用例程200以寻找结束电压阈值200。接着将所得的阈值保存在阈值阵列中158。如果无法找到结束阈值,那么发布结束测量错误160。接着,将控制转移到结束错误处置子例程165,其中指示学习错误167,并且系统停留在保持状态169,直到采取校正措施为止。接着确定是否完成全部结束测试162。如果没有完成全部结束测试,那么过程转移到步骤200并因此继续进行。否则,过程转移到步骤162,其中将保存在起始阵列中的所保存的起始阈值求平均162,并且将结果作为最小阻挡放电阈值保存164。这将稍后用作电离运行例程220的操作条件。接着,过程传递到步骤166,其中将保存在结束阵列中的所保存的结束阈值求平均166,并且将结果作为阻挡放电不确定性水平阈值保存168。这将稍后用作电离运行例程220的操作条件。过程140接着终止170。
图10A的起始阻挡放电电平过程180搜索高电压电平,在该高电压电平下,随着高电压增大,阻挡放电开始。过程开始182于将电压电平从已知低于起始电平的电平初始化184。测量阻挡放电电平186,并确定是否检测到阻挡放电188。如果检测到阻挡放电188,那么将所测量的高电压起始电平保存190在起始阈值阵列中148,并且过程终止192。否则,将高电压电平与先前确定的最大高电压电平作比较194。如果高电压电平处于先前确定的最大高压电平,那么过程以错误消息150结束196。接着,将控制传递到起始错误处理子例程163,其中指示学习错误167,并且系统停留在保持状态169,直到采取校正措施为止。否则,将高电压电平递增198,并且过程返回到步骤186并因此继续进行。
图10B的结束阈值电平过程200搜索高电压电平,在该高电压电平下,阻挡放电随着高电压减小而停止。过程开始202于将电压电平初始化到先前确定的最高工作电压电平204。测量阻挡放电电平206,并确定是否检测到阻挡放电208。如果检测到,那么将当前高电压电平作为“先前高电压电平”保存。将高电压电平与先前确定的最小高电压工作电平作比较210。如果高电压电平小于或等于最小高电压工作电平,那么过程以错误消息160结束212,并且必须采取校正措施。否则,将高电压电平递减214,并且过程返回到步骤206并因此继续进行。如果未检测到阻挡放电,那么舍弃当前高电压电平,并且将所保存的“先前高电压电平”作为结束电平保存在结束阈值阵列158中216,并且过程终止218。
一旦已成功完成学习例程,那么系统进入图11和图11A的电离运行例程220,其中系统保持不变,直到移除电力或发布错误条件为止。此过程将阻挡放电维持在介于起始电平与最大工作高电压电平的80%之间的操作点。电离运行例程220开始222于将最小稳定高电压设定为比起始阻挡放电电平(如过程180所确定)高20%224,并且接着将高电压电平设定为最大工作电平的80%226。测量阻挡放电电平228,并且确定阻挡放电是否稳定230。如果阻挡放电稳定,那么将高电压递减232,并且确定高电压电平是否小于或等于最小稳定电平234。如果高电压电平小于或等于最小稳定电平,那么发布阻挡放电反馈错误236,并且必须采取校正措施。否则,过程返回到步骤228并因此继续进行。
如果在步骤230中确定阻挡放电不稳定,那么设定最小稳定高电压电平238,并确定高电压电平是否大于或等于最大工作电平的80%240。如果高电压电平大于或等于最大工作电平的80%,那么发布阻挡放电反馈错误242,并且将控制转移到阻挡放电反馈错误子例程240。此处,评估阻挡放电电平244,并且如果发现不稳定,那么起始重新学习246,并且在成功完成之后,恢复电离例程250,恢复130处的操作。类似地,如果阻挡放电电平稳定,但高电压是错误的起因,那么起始重新学习246,并且在成功完成之后,恢复电离例程250。最终,如果错误不是上述两种情形,那么指示错误254,并且系统停留在保持状态256,直到采取校正措施为止。
现参照图12的测试设置60,图12中示出用于本发明的原型实施方案以产生如图13到图16进一步图示的各种经验数据的测试设备的简化图。阻挡放电电离单元的可行性测试将在正常大气压力下在实验室实验中在设置60上运行。这些实验的一个目标在于验证使用相对简单且可定标的BD电离单元来进行离子产生的可行性。另一目标在于发现可定标的BD电离单元的性能特性,例如(1)离子平衡以及(2)在不同电压振幅下的正放电和负放电时间的范围。所测试的BD电离单元在不同时间由常规RF和微脉冲高电压电力供应器供电以产生对比结果。总的来说,本文所述的可行性测试表明全文论述的类型的BD电离单元在正常大气压力下得到应用,当配置为电离吹风机时尤为如此。
图12所描绘的测试设备包括外壳1'以支撑下文所述的各种部件。所述设备包含电离单元43,电离单元43具有陶瓷管42,陶瓷管42长度是约50mm,外径是约6mm,并且壁厚是约1mm。直径为约60微米的钨丝外部电极以螺旋样式设置在管42的外表面上。螺旋钨丝的缠绕间距是约3mm到4mm,并且作用长度是约100mm。内部高电压电极44包括定位在陶瓷管42内的青铜细管,青铜细管由电容器C1电容性地耦接到常规HVPS(RF与微脉冲电离信号两者都被测试)。外部电极经由电容器C2而电容性地耦接到离子电流/电压监视电路48和接地点。电路48是高通滤波器,所述高通滤波器包含小型辅助变压器TR 2(JC-90086C)或电感器和示波器。此外,电离单元43安装在塑料导管45内以将气流引导到单元43。气流由标准24VDC风扇46(类似于Simco-Ion XC-2电离吹风机中所使用的风扇)提供。离子平衡和放电时间由“210型带电板监视仪(CPM)”47以约15英寸的距离“D”测量。放电监视电路48包含LC高通滤波器(C2和TR-2的初级绕组),并且所述电路的输出被馈送到常规示波器中。在独立测试中,高电压电力供应器在RF模式中或在微脉冲模式中操作,以因此用处于约2kV到约7kV的范围内的可调整的输出电压对所测试的电离单元43供电。
图13的图表65示出由频率为8.7kHz(处于射频范围中)的高电压正弦波供电的BD电离单元43的测试结果。因为电容性地耦接的电离单元43是在“自平衡”模式中操作,因此离子平衡被测量为处于约0+/-5V的范围中并且实际上独立于所施加的高电压的振幅。BD电离单元43被测量为具有处于约2.6到2.8kV的范围中的起始电压(参见以千伏为单位沿着x轴呈现的高电压)。BD放电产生的信号具有相对大的振幅(取决于所施加的电离电压,处于约1.5到8V的范围中)并且具有接近约10到15MHz的频率。因此,可用简单的高通滤波器48监视起始电压和放电强度。
图14的图表70示出在测试期间所测量的放电时间与施加到内部发射器44的高电压RF信号的振幅的绝对值之间的关系。所示出的标绘曲线表明,施加到内部高压发射器44的RF高电压信号的绝对值的显著增大对于显著减少放电时间来说是必要的。
图15的图表75示出由微脉冲HVPS供电的BD电离单元43的测试结果。在此状况下,发射器信号由辅助变压器48(如图12所描绘)放大。如所测量和示出的,微脉冲电压波形的起始电压比上文所论述的RF正弦波的起始电压高出约1kV。
图16的图表80示出在测试期间所测量的放电时间与施加到内部发射器44的微脉冲信号的振幅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当微脉冲电压的绝对值上升到高于起始阈值相对小的量时,放电时间急剧减少。此外,尽管在介于约5到6kV(绝对值)的电压下放电时间减少到少于2.0秒,但施加到内部发射器44的电压振幅(绝对值)的进一步增大几乎不会导致放电时间的进一步减少。
虽然结合目前认为是最具实践性且优选的实施例而描述了本发明,但应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例,而是希望涵盖包含在随附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修改和等同布置。关于上文的描述,例如,应认识到,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的部件的最佳尺寸关系,包括尺寸、材料、形状、形式、功能和操作方式、组装与用途的变化被认为是容易理解的,并且与附图所图示并且本说明书所描述的那些内容等同的所有关系旨在由随附权利要求书涵盖。因此,之前的描述被认为是本发明的原理的说明性描述,而不是穷尽性描述。
除非在操作实例中或另有指示,否则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表示成分的量、反应条件等的所有数字或表述在所有情形下应被理解为被术语“约”所修饰。因此,除非有相反指示,否则本说明书和随附权利要求书中所阐述的数值参数是可取决于本发明想要获得的期望特性而变化的近似值。从最低程度上说,并且不是为了试图使用等同原则来限制权利要求书的范围,每一数值参数至少应根据所报告的有效位的数量并且通过应用一般的取舍技术来解释。
虽然阐述本发明的宽泛范围的数值范围和参数是近似值,但是具体实例中所阐述的数值被尽可能准确地报告。然而,任何数值天生含有某些误差,这是由于相应测试测量值中发现的标准偏差而必然导致的。
并且,应理解,本文所述的任何数值范围希望包含其中所包括的所有子范围。例如,范围“0到10”希望包含介于所述的最小值1与所述的最大值10之间并且包含所述的最小值1与所述的最大值10的所有子范围,即,具有等于或大于1的最小值以及等于或小于10的最大值的所有子范围。因为所公开的数值范围是连续的,所以所述数值范围包含介于最小值与最大值之间的每一值。除非另有明确指示,否则本申请中所指定的各种数值范围是近似值。
下文出于描述的目的,术语“上”、“小”、“右”、“左”、“垂直”、“水平”、“顶部”、“底部”及其衍生词应与本发明相关,这是因为它们是在附图中取向。然而,应理解,除非另有明确相反指定,否则本发明可呈现各种替代变化和步骤序列。还应理解,附图所图示并且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具体装置和过程仅是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因此,与本文所公开的实施例相关的具体尺寸和其它物理特性不被视为限制性的。

Claims (32)

1.一种平衡电离器,所述平衡电离器响应于在其上施加可变波形高电压信号而在可变压力环境中进行静电荷中和,所述平衡电离器包括:
中空介电通道,所述中空介电通道具有长度和外表面,所述介电通道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可变压力环境内;
参考发射器,所述参考发射器沿着所述介电通道的所述长度并在所述介电通道的所述外表面上螺旋地设置;以及
高电压电极,所述高电压电极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中空介电通道内,所述高电压电极响应于由所述可变压力环境中的条件决定的所述可变波形高电压信号的提供而经由所述介电通道向所述参考发射器呈现高强度电场,所述电场由于在所述参考发射器与所述介电通道的所述外表面之间的界面处发生的阻挡放电而引起具有电平衡电荷载流子的等离子体区在所述可变压力环境内的产生,
其中所述介电通道具有内表面,并且其中所述高电压电极包括设置在所述介电通道的所述内表面上的螺旋弹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离器,其中所述介电通道由陶瓷材料制成,并且其中所述参考发射器包括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平坦螺旋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离器,其中所述环境具有压力,并且其中所述可变波形高电压信号的振幅小于所述高电压电极与所述参考发射器之间的在所述环境的所述压力下的击穿电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离器,还包括用于感测所述可变压力环境内的至少一个环境条件的环境条件传感器,并且其中所述可变波形高电压信号至少部分地取决于所述传感器所感测的环境条件的改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离器,还包括状态监视电路,所述状态监视电路与所述参考发射器合作以响应于在所述参考发射器与所述介电通道的所述外表面之间的所述界面处发生的阻挡放电而产生阻挡放电检测信号。
6.一种平衡电离器,所述平衡电离器响应于在其上施加至少一个可变波形高电压信号而在封闭的可变压力环境中进行静电荷中和,所述平衡电离器包括:
中空介电通道,所述中空介电通道具有长度、内表面、外表面、一个开放端以及一个相对的封闭端,所述介电通道设置在所述可变压力环境内,以使得所述介电通道的所述开放端不处于所述可变压力环境内,并且使得所述相对的封闭端处于所述可变压力环境内;
参考发射器,所述参考发射器设置在所述可变压力环境内,并且沿着所述介电通道的所述长度并在所述介电通道的所述外表面上设置;以及
高电压电极,所述高电压电极设置在所述中空介电通道内,所述高电压电极响应于由所述可变压力环境中的条件决定的所述可变波形高电压信号的提供而经由所述介电通道向所述参考发射器呈现高强度电场,所述电场由于在所述参考发射器与所述介电通道的所述外表面之间的界面处发生的阻挡放电而引起具有电平衡电荷载流子的等离子体区在所述可变压力环境内的产生,
其中所述高电压电极包括设置在所述介电通道的所述内表面上的螺旋弹簧并且不处于所述可变压力环境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离器,其中所述介电通道由陶瓷材料制成,并且其中所述参考发射器包括设置在所述介电通道的所述外表面上并设置在所述可变压力环境内的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平坦螺旋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离器,其中所述参考发射器包括金属丝网,所述金属丝网围住所述可变压力环境内的所述介电通道的所述外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离器,其中所述环境具有压力,并且其中所述可变波形高电压信号的振幅小于在所述环境的所述压力下所述高电压电极与所述参考发射器之间的击穿电压。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离器,还包括用于感测所述可变压力环境内的至少一个环境条件的环境条件传感器,并且其中所述可变波形高电压信号至少部分取决于所述传感器所感测的环境条件的改变。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离器,还包括状态监视电路,所述状态监视电路与所述参考发射器合作以响应于在所述参考发射器与所述介电通道的所述外表面之间的所述界面处发生的阻挡放电而产生阻挡放电检测信号。
12.一种平衡电离棒,所述平衡电离棒响应于在其上施加可变波形高电压信号而在可变压力环境中进行静电荷中和,所述平衡电离棒包括:
细长底架,其中所述细长底架具有带有开放面的中空内部以及具有气体入口和多个孔的歧管,所述多个孔设置在所述歧管与所述中空内部之间,以使得进入所述歧管的所述气体入口的气体从所述中空内部的所述开放面流出,所述底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可变压力环境内;
中空介电通道,所述中空介电通道具有长度和外表面,所述介电通道设置在所述细长底架的所述中空内部内;
参考发射器,所述参考发射器沿着所述介电通道的所述长度并在所述介电通道的所述外表面上螺旋地设置;以及
高电压电极,所述高电压电极设置在所述中空介电通道内,所述高电压电极响应于由所述可变压力环境中的条件决定的所述可变波形高电压信号的提供而经由所述介电通道向所述参考发射器呈现高强度电场,所述电场由于在所述参考发射器与所述介电通道的所述外表面之间的界面处发生的阻挡放电而引起具有电平衡电荷载流子的等离子体区在所述可变压力环境内的产生,
其中所述介电通道具有内表面,并且其中所述高电压电极包括设置在所述介电通道的所述内表面上的螺旋弹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离棒,其中所述介电通道由陶瓷材料制成,并且其中所述参考发射器包括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平坦螺旋带。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离棒,其中所述环境具有压力,并且其中所述可变波形高电压信号的振幅小于在所述环境的所述压力下所述高电压电极与所述参考发射器之间的击穿电压。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离棒,还包括用于感测所述可变压力环境内的至少一个环境条件的环境条件传感器,并且其中所述可变波形高电压信号至少部分地取决于所述传感器所感测的环境条件的改变。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离棒,还包括状态监视电路,所述状态监视电路与所述参考发射器合作以响应于在所述参考发射器与所述介电通道的所述外表面的所述界面处发生的阻挡放电而产生阻挡放电检测信号。
17.一种平衡电离器,所述平衡电离器响应于在其上施加可变波形高电压信号而在可变环境中进行静电荷中和,所述平衡电离器包括:
中空介电通道,所述中空介电通道具有长度和外表面,所述介电通道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可变环境内;
参考发射器,所述参考发射器设置在所述介电通道的所述外表面上;以及
高电压电极,所述高电压电极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中空介电通道内,所述高电压电极响应于所述可变波形高电压信号的提供而经由所述介电通道向所述参考发射器呈现高强度电场,所述电场由于在所述参考发射器与所述介电通道的所述外表面之间的界面处发生的阻挡放电而引起具有电平衡电荷载流子的等离子体区在所述可变环境内的产生,
其中所述介电通道具有内表面,并且其中所述高电压电极包括设置在所述介电通道的所述内表面上的螺旋弹簧。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离器,其中所述介电通道由陶瓷材料制成,并且其中所述参考发射器包括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平坦螺旋带。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离器,其中所述可变环境具有压力,并且其中所述可变波形高电压信号的振幅小于所述高电压电极与所述参考发射器之间的在所述可变环境的所述压力下的击穿电压。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离器,还包括用于感测所述可变环境内的至少一个环境条件的环境条件传感器,并且其中所述可变波形高电压信号至少部分地取决于所述传感器所感测的环境条件的改变。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离器,还包括状态监视电路,所述状态监视电路与所述参考发射器合作以响应于在所述参考发射器与所述介电通道的所述外表面之间的所述界面处发生的阻挡放电而产生阻挡放电检测信号。
22.一种电离器,所述电离器响应于在其上施加至少一个可变波形高电压信号而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静电荷中和,所述电离器包括:
中空介电通道,所述中空介电通道具有长度、内表面、外表面、一个开放端以及一个相对的封闭端,所述介电通道设置在所述封闭的环境内,以使得所述介电通道的所述开放端不处于所述封闭的环境内,并且使得所述相对的封闭端处于所述封闭的环境内;
参考发射器,所述参考发射器设置在所述封闭的环境内,并在所述介电通道的所述外表面上设置;以及
高电压电极,所述高电压电极设置在所述中空介电通道内,所述高电压电极响应于由所述封闭的环境中的至少一个条件决定的所述可变波形高电压信号的提供而经由所述介电通道向所述参考发射器呈现高强度电场,所述电场由于在所述参考发射器与所述介电通道的所述外表面之间的界面处发生的阻挡放电而引起等离子体区在所述封闭的环境内的产生,
其中所述高电压电极包括设置在所述介电通道的所述内表面上的螺旋弹簧并且不处于所述封闭的环境内。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离器,其中所述介电通道由陶瓷材料制成,并且其中所述参考发射器包括设置在所述介电通道的所述外表面上并设置在所述封闭的环境内的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平坦螺旋带。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离器,其中所述参考发射器包括金属丝网,所述金属丝网围住所述封闭的环境内的所述介电通道的所述外表面。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离器,其中所述封闭的环境具有压力,并且其中所述可变波形高电压信号的振幅小于在所述封闭的环境的所述压力下所述高电压电极与所述参考发射器之间的击穿电压。
26.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离器,还包括用于感测所述封闭的环境内的至少一个环境条件的环境条件传感器,并且其中所述可变波形高电压信号至少部分取决于所述传感器所感测的环境条件的改变。
27.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离器,还包括状态监视电路,所述状态监视电路与所述参考发射器合作以响应于在所述参考发射器与所述介电通道的所述外表面之间的所述界面处发生的阻挡放电而产生阻挡放电检测信号。
28.一种电离棒,所述电离棒响应于在其上施加可变波形高电压信号而在可变环境中进行静电荷中和,所述电离棒包括:
细长底架,其中所述细长底架具有带有开放面的中空内部以及歧管,以使得进入所述歧管的气体从所述中空内部的所述开放面流出,所述底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可变环境内;
中空介电通道,所述中空介电通道具有长度和外表面,所述介电通道设置在所述细长底架的所述中空内部内;
参考发射器,所述参考发射器设置在所述介电通道的所述外表面上;以及
高电压电极,所述高电压电极设置在所述中空介电通道内,所述高电压电极响应于依赖于所述可变环境中的条件的所述可变波形高电压信号的提供而经由所述介电通道向所述参考发射器呈现高强度电场,所述电场由于在所述参考发射器与所述介电通道的所述外表面之间的界面处发生的阻挡放电而引起等离子体区在所述可变环境内的产生,
其中所述介电通道具有内表面,并且其中所述高电压电极包括设置在所述介电通道的所述内表面上的螺旋弹簧。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电离棒,其中所述介电通道由陶瓷材料制成,并且其中所述参考发射器包括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平坦螺旋带。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电离棒,其中所述可变环境具有压力,并且其中所述可变波形高电压信号的振幅小于在所述可变环境的所述压力下所述高电压电极与所述参考发射器之间的击穿电压。
31.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电离棒,还包括用于感测所述可变环境内的至少一个环境条件的环境条件传感器,并且其中所述可变波形高电压信号至少部分地取决于所述传感器所感测的环境条件的改变。
32.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电离棒,还包括状态监视电路,所述状态监视电路与所述参考发射器合作以响应于在所述参考发射器与所述介电通道的所述外表面的所述界面处发生的阻挡放电而产生阻挡放电检测信号。
CN201580071285.0A 2014-11-10 2015-10-13 可变压力环境中的平衡阻挡放电中和 Active CN1074309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4/536,983 2014-11-10
US14/536,983 US9084334B1 (en) 2014-11-10 2014-11-10 Balanced barrier discharge neutralization in variable pressure environments
PCT/US2015/055183 WO2016076998A1 (en) 2014-11-10 2015-10-13 Balanced barrier discharge neutralization in variable pressure environment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30975A CN107430975A (zh) 2017-12-01
CN107430975B true CN107430975B (zh) 2019-06-28

Family

ID=535069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71285.0A Active CN107430975B (zh) 2014-11-10 2015-10-13 可变压力环境中的平衡阻挡放电中和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2) US9084334B1 (zh)
EP (1) EP3219176B1 (zh)
JP (1) JP6659687B2 (zh)
KR (1) KR102509754B1 (zh)
CN (1) CN107430975B (zh)
SG (1) SG11201703869UA (zh)
TW (1) TWI655881B (zh)
WO (1) WO201607699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88247B2 (ja) * 2011-06-03 2017-03-01 株式会社和廣武 Cvd装置、及び、cvd膜の製造方法
US10020800B2 (en) 2013-11-14 2018-07-10 Eagle Harbor Technologies, Inc. High voltage nanosecond pulser with variable pulse width and pulse repetition frequency
US10978955B2 (en) 2014-02-28 2021-04-13 Eagle Harbor Technologies, Inc. Nanosecond pulser bias compensation
US11171568B2 (en) 2017-02-07 2021-11-09 Eagle Harbor Technologies, Inc. Transformer resonant converter
CN109873621B (zh) 2013-11-14 2023-06-16 鹰港科技有限公司 高压纳秒脉冲发生器
US11539352B2 (en) 2013-11-14 2022-12-27 Eagle Harbor Technologies, Inc. Transformer resonant converter
US10483089B2 (en) 2014-02-28 2019-11-19 Eagle Harbor Technologies, Inc. High voltage resistive output stage circuit
US10969370B2 (en) * 2015-06-05 2021-04-06 Semilab Semiconductor Physics Laboratory Co., Ltd. Measuring semiconductor doping using constant surface potential corona charging
US10304661B2 (en) 2017-08-25 2019-05-28 Eagle Harbor Technologies, Inc. Arbitarary waveform generation using nanosecond pulses
JP6865417B2 (ja) * 2016-09-23 2021-04-28 国立大学法人茨城大学 除電装置
US11302518B2 (en) 2018-07-27 2022-04-12 Eagle Harbor Technologies, Inc. Efficient energy recovery in a nanosecond pulser circuit
US11222767B2 (en) 2018-07-27 2022-01-11 Eagle Harbor Technologies, Inc. Nanosecond pulser bias compensation
JP6579635B1 (ja) * 2018-09-12 2019-09-25 春日電機株式会社 除電装置及びプラズマ発生装置
US11246955B2 (en) * 2018-10-29 2022-02-15 Phoenixaire,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generating non-thermal plasma
KR20210111841A (ko) 2019-01-08 2021-09-13 이글 하버 테크놀로지스, 인코포레이티드 나노초 펄서 회로의 효율적 에너지 회수
IT201900016091A1 (it) * 2019-09-11 2021-03-11 Ima Spa Apparato e metodo per neutralizzare elettricità statica presente sulla superficie di contenitori e/o vassoi portacontenitori.
JP7471584B2 (ja) * 2019-12-09 2024-04-22 シシド静電気株式会社 荷電粒子照射装置、システム、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471583B2 (ja) * 2019-12-09 2024-04-22 シシド静電気株式会社 荷電粒子照射装置、システム、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417262B2 (ja) * 2020-05-11 2024-01-18 株式会社イー・エム・ディー プラズマ生成装置
US11569641B2 (en) 2020-11-16 2023-01-31 Nrd Llc Ionizer bar
CN113009495B (zh) * 2021-02-24 2022-07-22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南市历城区供电公司 一种带电工件尺寸远程精准测量装置及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01194A (en) * 1988-07-20 1990-02-13 Ion System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gulating air ionization
FR2855361A1 (fr) * 2003-05-23 2004-11-26 Gestion Et De Services Soc D Dispositif de generation de decharges electriques froides
JP2005216763A (ja) * 2004-01-30 2005-08-11 Hiroshi Motokawa イオン化気流発生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46797A (ja) * 1982-09-10 1984-03-16 増田 閃一 管路式除電器
JP2816037B2 (ja) 1991-07-25 1998-10-27 忠弘 大見 帯電物体の中和装置
JPH06216060A (ja) 1993-01-12 1994-08-05 Tokyo Electron Ltd 真空処理方法
US5930105A (en) * 1997-11-10 1999-07-27 Ion System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ir ionization
US6465795B1 (en) 2000-03-28 2002-10-15 Applied Materials, Inc. Charge neutralization of electron beam systems
JP4738636B2 (ja) 2001-05-29 2011-08-03 株式会社テクノ菱和 防爆型無発塵イオナイザー
JP4516304B2 (ja) 2003-11-20 2010-08-04 株式会社アルバック 巻取式真空蒸着方法及び巻取式真空蒸着装置
KR100777759B1 (ko) 2005-02-16 2007-11-19 가부시키가이샤 아루박 권취식 진공 막형성장치
US8773837B2 (en) 2007-03-17 2014-07-08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Multi pulse linear ionizer
DE112008003721T5 (de) * 2008-04-14 2011-06-09 ULVAC, Inc., Chigasaki-shi Vakuumabscheidungsvorrichtung des aufwickelnden Typs
JP4918628B2 (ja) * 2009-06-30 2012-04-18 新東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イオン発生装置及びイオン発生素子
US9125284B2 (en) * 2012-02-06 2015-09-01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Automatically balanced micro-pulsed ionizing blower
EP2812964B1 (en) * 2012-02-06 2020-09-02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Multi pulse linear ionizer
US8681470B2 (en) * 2012-08-22 2014-03-25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Active ionization control with interleaved sampling and neutralization
CN103060934A (zh) * 2013-01-30 2013-04-24 上海安可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静电纺丝的离子风控制方法
US20140367030A1 (en) * 2013-06-17 2014-12-18 Corning Incorporated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to process flexible glass laminate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01194A (en) * 1988-07-20 1990-02-13 Ion System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gulating air ionization
FR2855361A1 (fr) * 2003-05-23 2004-11-26 Gestion Et De Services Soc D Dispositif de generation de decharges electriques froides
JP2005216763A (ja) * 2004-01-30 2005-08-11 Hiroshi Motokawa イオン化気流発生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25074A (zh) 2016-07-01
US9357624B1 (en) 2016-05-31
EP3219176B1 (en) 2020-02-26
US20160135273A1 (en) 2016-05-12
TWI655881B (zh) 2019-04-01
US9084334B1 (en) 2015-07-14
JP2018500723A (ja) 2018-01-11
KR102509754B1 (ko) 2023-03-13
CN107430975A (zh) 2017-12-01
WO2016076998A1 (en) 2016-05-19
SG11201703869UA (en) 2017-06-29
JP6659687B2 (ja) 2020-03-04
KR20170084130A (ko) 2017-07-19
EP3219176A1 (en) 2017-09-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30975B (zh) 可变压力环境中的平衡阻挡放电中和
KR102168064B1 (ko) 플라즈마 처리 장치 및 플라즈마 처리 방법
KR101761493B1 (ko) 스위칭 모드 이온 에너지 분포 시스템을 교정하기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JP2023182762A (ja) 空間変動型ウェハバイアス電力システム
US2023023082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mote sensing a plasma
KR101983020B1 (ko) 스위칭 모드 이온 에너지 분포 시스템의 고장, 비정상 및 다른 특성들을 모니터링하기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KR100742141B1 (ko) 플라즈마 처리 챔버로 무선 주파수 전력을 전달하기 위한 플라즈마 처리 시스템, 장치, 및 방법
US20150114563A1 (en) Plasma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probe apparatus
JP2007250755A5 (zh)
US8366833B2 (en) Plasma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plasma processing method
KR20100067413A (ko) 비접촉식 플라즈마 모니터링 장치, 플라즈마 처리 장치 및 비접촉식 플라즈마 모니터링 방법
CN117296124A (zh) 等离子体处理期间的自动静电卡盘偏压补偿
CN105097413B (zh) 新型离子源及离子化方法
Anghel Generation and electrical diagnostic of an atmospheric-pressure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CN112345814A (zh) 直流偏压检测方法、装置、治具以及下电极系统
US20210077822A1 (en) Reconfigurable Cold Plasma Therapy Device with Enhanced Safety
KR20240007234A (ko) 플라즈마 프로세싱 동안의 자동 정전 척 바이어스 보상
US11562891B2 (en) Method of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used in radio-frequency processing apparatus for semiconductor
KR20210015659A (ko) 플라즈마 처리 장치 및 제어 방법
KR102479754B1 (ko) 플라즈마 미용기기
KR101994036B1 (ko) 플라즈마 측정 장치
JP4524375B2 (ja) パルス波生成装置
TWI836527B (zh) 矽基電荷中和設備及電離棒
JPH1154298A (ja) 可搬式小型表面処理装置
KR20130115826A (ko) 가변 인덕터, 이를 포함하는 임피던스 매칭 장치 및 기판 처리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