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29780A - 缸装置 - Google Patents

缸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29780A
CN107429780A CN201680019759.1A CN201680019759A CN107429780A CN 107429780 A CN107429780 A CN 107429780A CN 201680019759 A CN201680019759 A CN 201680019759A CN 107429780 A CN107429780 A CN 1074297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eam
inner cylinder
otch
clockwise direction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1975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贝大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Astem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4297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297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53Means for adjusting damping characteristics by varying fluid viscosity, e.g. electromagnetical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3207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16F9/3235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cylind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34Special valve constructions; Shape or construction of throttling passages
    • F16F9/346Throttling passages in the form of slots arranged in cylinder wal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2224/00Materials; Material properties
    • F16F2224/04Fluids
    • F16F2224/043Fluids electrorheologica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2224/00Materials; Material properties
    • F16F2224/04Fluids
    • F16F2224/045Fluids magnetorheologica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2230/00Purpose; Design features
    • F16F2230/02Surface features, e.g. notches or protuberan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2230/00Purpose; Design features
    • F16F2230/18Control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2230/00Purpose; Design features
    • F16F2230/36Holes, slots or the like

Abstract

提供一种可以容易地进行衰减力特性的变更、区分(判别)的缸装置。缸装置具有:内筒,所述内筒封入有流体的性状因电场或磁场而发生变化的功能性流体,杆被插入到所述内筒的内部;筒部件,所述筒部件设置在内筒的外侧,作为电极或磁极发挥功能;以及流路形成部件,所述流路形成部件设置在内筒和筒部件之间,形成供功能性流体借助杆的进退移动而从缸装置的轴向的一端侧朝向另一端侧流动的一条或多条流路。流路是具有沿周向延伸的部分的螺旋状或曲折的流路。在流路形成部件上形成有使流路中的在轴向上邻接的部位相互连通的切口。

Description

缸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当地用于对例如汽车、铁路车辆等车辆的振动进行缓冲的缸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在汽车等车辆中,在车身(弹簧上)侧和各车轮(弹簧下)侧之间设置有以液压缓冲器为代表的缸装置。在此,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的结构:在使用电流变流体的减振器(缓冲器)中,在内侧的筒和外侧的筒之间设置螺旋部件,将螺旋部件之间作为流路。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4/135183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缸装置需要根据所搭载的车辆的种类、尺寸、型式、规格等使衰减力特性不同。在该情况下,例如可考虑通过改变螺旋部件的角度以使衰减力特性不同。但是,在该情况下,衰减力特性的变更、区分(判别)可能会变得麻烦。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容易地进行衰减力特性的变更、区分(判别)的缸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缸装置具有:内筒,所述内筒封入有流体的性状因电场或磁场而发生变化的功能性流体,杆被插入到所述内筒的内部;筒部件,所述筒部件设置在该内筒的外侧,作为电极或磁极发挥功能;以及流路形成部件,所述流路形成部件设置在所述内筒和所述筒部件之间,形成供所述功能性流体借助所述杆的进退移动而从所述缸装置的轴向的一端侧朝向另一端侧流动的一条或多条流路,所述流路是具有沿周向延伸的部分的螺旋状或曲折的(日文:蛇行する)流路,在所述流路形成部件上形成有使所述流路中的在所述轴向上邻接的部位相互连通的切口。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缸装置,可以容易地进行衰减力特性的变更、区分(判别)。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缸装置的缓冲器的纵剖视图。
图2是表示图1中的环形部件的立体图。
图3是将内筒以及环形部件沿着柱部展开的展开图。
图4是环形部件的侧视图。
图5是环形部件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缓冲器的内筒以及隔壁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图6中的内筒以及隔壁的展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实施方式的缸装置,以应用于四轮汽车等车辆所设置的缓冲器的情况为例,参照附图进行说明。
图1至图3表示第一实施方式。在图1中,作为缸装置的缓冲器1构成为衰减力调节式的液压缓冲器(半主动减振器),该衰减力调节式的液压缓冲器(半主动减振器)使用功能性流体(即,电流变流体)作为在内部封入的工作油(后述的工作流体20)。缓冲器1例如与由螺旋弹簧构成的悬架弹簧(未图示)一同构成车辆用的悬架装置。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缓冲器1的轴向的一端侧记载为“上端”侧,将轴向的另一端侧记载为“下端”侧。
缓冲器1构成为包括外筒2、内筒4、活塞5、活塞杆8、电极筒17、环形部件22等。外筒2构成缓冲器1的外壳,作为圆筒体而形成。外筒2的下端侧成为使用焊接方法等被底盖3堵塞的堵塞端。
底盖3与后述的底阀12的阀体13一同构成基体部件。外筒2的上端侧成为开口端,在该开口端侧,向径向内侧弯曲地形成有铆接部2A。铆接部2A以防脱落状态保持着密封部件11的环形板体11A的外周侧。
内筒4形成为沿轴向延伸的圆筒状的筒体,封入有后述的工作流体20(即,功能性流体)。内筒4与外筒2同轴地设置在该外筒2内,后述的活塞杆8被插入到内筒4的内部。内筒4的下端侧嵌合安装于底阀12的阀体13,上端侧嵌合安装于杆引导件9。在内筒4上,与后述的流路21始终连通的油孔4A作为径向的横孔在周向上离开地形成有多个(例如四个)。内筒4内的杆侧油室B利用油孔4A与流路21连通。
内筒4与外筒2一同构成缸,在该缸内封入有工作流体20。在此,在实施方式中,作为被填充(被封入)在缸内的流体、即成为工作油的工作流体20,使用电流变流体(ERF:Electro Rheological Fluid)。另外,在图1中,使被封入的工作流体20为无色透明的工作流体。
电流变流体是流体的性状因电场而发生变化的功能性流体的一种,电流变流体是性状因电场(电压)而发生变化的流体。即,电流变流体根据被施加的电压,流通阻力(衰减力)发生变化。电流变流体例如由基础油(base oil)和颗粒(微粒)构成,所述基础油由硅油等构成,所述颗粒(微粒)被混入(被分散)到该基础油中并且根据电场的变化而使粘性可变。缓冲器1成为如下的结构:在后述的流路21内产生电位差,对通过该流路21的电流变流体的粘度进行控制,从而对产生衰减力进行控制(调节)。另外,在实施方式中,以电流变流体等功能性流体为例进行说明,但也可以使用油或水等工作液。
在内筒4和外筒2之间形成有环形的储液室A。在储液室A内一同封入有工作流体20和作为工作气体的气体。该气体既可以是大气压状态下的空气,另外,也可以使用被压缩后的氮气等气体。储液室A内的气体在活塞杆8缩小(收缩行程)时为了补偿该活塞杆8的进入体积量而被压缩。
活塞5能够滑动地嵌合安装(嵌插)在内筒4内。活塞5将内筒4内隔成杆侧油室B和底侧油室C。在活塞5上,能够将杆侧油室B和底侧油室C连通的油路5A、5B分别在周向上离开地形成有多个。在此,实施方式的缓冲器1成为单流式结构。因此,内筒4内的工作流体20在活塞杆8的收缩行程和伸长行程这两个行程中,从杆侧油室B(即,内筒4的油孔4A)朝向流路21总是沿一方向(即,图1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箭头F的方向)流通。
为了实现这样的单流式结构,在活塞5的上端面例如设置有收缩侧单向阀6,该收缩侧单向阀6在活塞5在活塞杆8的缩小行程(收缩行程)中在内筒4内朝下滑动位移时打开,在除此之外的时候关闭。收缩侧单向阀6允许底侧油室C内的油液(工作流体20)朝向杆侧油室B在各油路5A内流通,阻止油液向与上述方向相反的方向流动。
在活塞5的下端面例如设置有伸长侧的圆盘阀7。在活塞5在活塞杆8的伸长行程(伸长行程)中在内筒4内朝上滑动位移时,若杆侧油室B内的压力超过释放设定压力,则伸长侧的圆盘阀7打开,将此时的压力经由各油路5B向底侧油室C侧释放。
活塞杆8是在内筒4内沿轴向(是与内筒4以及外筒2、进而缓冲器1的中心轴线相同的方向,图1的上下方向)延伸的杆。活塞杆8的下端侧在内筒4内与活塞5连结(固定)。即,活塞5使用螺母8A等固定(紧固)在活塞杆8的下端侧。另一方面,活塞杆8的上端侧向成为缸的内筒4以及外筒2的外部延伸。即,活塞杆8的上端侧经由杆引导件9向外部突出。另外,也可以使活塞杆8的下端进一步延伸而从底部(例如,底盖3)侧向外突出,构成所谓双杆。
杆引导件9设置在内筒4和外筒2的上端侧(一端侧)。杆引导件9嵌合于这些内筒4以及外筒2以便将内筒4和外筒2的上端侧堵塞。杆引导件9对活塞杆8进行支承,例如通过对金属材料、硬质的树脂材料等实施成形加工、切削加工等而形成为规定形状的筒体(带台阶的圆筒状)。杆引导件9将内筒4的上侧部分以及后述的电极筒17的上侧部分定位在外筒2的中央。并且,杆引导件9在其内周侧对活塞杆8进行引导(导向)以使其在轴向上能够滑动。
杆引导件9由位于上侧并嵌插在外筒2的内周侧的环形的大径部9A和位于该大径部9A的下侧并嵌插在内筒4的内周侧的短筒状的小径部9B形成为带台阶的圆筒状。在杆引导件9的小径部9B的内周侧设置有对活塞杆8进行引导以使其在轴向上能够滑动的引导部9C。引导部9C例如通过在金属筒的内周面实施四氟乙烯涂敷而形成。
另一方面,在杆引导件9的外周侧,在大径部9A和小径部9B之间嵌合安装有环形的保持部件10。保持部件10在将后述的电极筒17的上端侧在轴向上定位的状态下保持着电极筒17的上端侧。保持部件10例如由电绝缘性材料(绝缘体)形成,保持在使内筒4以及杆引导件9与电极筒17之间电绝缘的状态。
密封部件11设置在杆引导件9的大径部9A和外筒2的铆接部2A之间。密封部件11整体上形成为圆环状。即,密封部件11构成为包括:在中心设置有供活塞杆8插通的孔的金属性的环形板体11A、以及利用烧结等方法固定于该环形板体11A的由橡胶等弹性材料构成的环形的弹性体11B。密封部件11的弹性体11B的内周与活塞杆8的外周侧滑动接触,从而将其与活塞杆8之间液密、气密地密闭(密封)。
底阀12位于内筒4的下端侧(另一端侧)并设置在该内筒4和底盖3之间。底阀12构成为包括阀体13、伸长侧单向阀15、以及圆盘阀16。阀体13在底盖3和内筒4之间将储液室A和底侧油室C分隔。在阀体13上,能够将储液室A和底侧油室C连通的油路13A、13B分别在周向上隔着间隔而形成。
在阀体13的外周侧形成有台阶部13C,内筒4的下端内周侧嵌合固定于该台阶部13C。另外,在台阶部13C,环形的保持部件14嵌合安装于内筒4的外周侧。保持部件14在将后述的电极筒17的下端侧在轴向上定位的状态下保持着电极筒17的下端侧。保持部件14例如由电绝缘性材料(绝缘体)形成,保持在使内筒4以及阀体13与电极筒17之间电绝缘的状态。另外,在保持部件14上形成有使后述的流路21与储液室A连通的多条油路14A。
伸长侧单向阀15例如设置在阀体13的上表面侧。伸长侧单向阀15在活塞5在活塞杆8的伸长行程中朝上滑动位移时打开,在除此之外的时候关闭。伸长侧单向阀15允许储液室A内的油液(工作流体20)朝向底侧油室C在各油路13A内流通,阻止油液向与上述方向相反的方向流动。
缩小侧的圆盘阀16例如设置在阀体13的下表面侧。在活塞5在活塞杆8的缩小行程中朝下滑动位移时,若底侧油室C内的压力超过释放设定压力,则缩小侧的圆盘阀16打开,将此时的压力经由各油路13B向储液室A侧释放。
电极筒17是设置在内筒4的外侧的筒部件(中间筒)。即,电极筒17成为在外筒2和内筒4之间沿轴向延伸的压力管。电极筒17使用导电性材料形成为筒状,从而构成筒状的电极。电极筒17经由在轴向(上下方向)上离开地设置的保持部件10、14被安装在内筒4的外周侧。在该情况下,电极筒17的上端侧例如经由保持部件10以及杆引导件9,相对于外筒2不能相对旋转。电极筒17的下端侧例如经由保持部件14、阀体13以及底盖3,相对于外筒2不能相对旋转。
电极筒17通过遍及整周地包围内筒4的外周侧,从而在电极筒17的内部(电极筒17的内周侧和内筒4的外周侧之间)形成流路(通路、油路)、即供工作流体20流动(流通)的流路21。在该情况下,在电极筒17的内周侧和内筒4的外周侧之间,设置有后述的图2至图5所示的环形部件22。由此,如图3所示,流路21借助环形部件22而成为曲折的流路。因此,与在轴向上直线延伸的流路相比,可以增长流路21的全长。
流路21利用在内筒4上作为径向的横孔而形成的油孔4A与杆侧油室B始终连通。即,如在图1中用箭头F表示工作流体20的流动方向那样,缓冲器1在活塞5的压缩行程以及伸长行程双方行程中,工作流体20从杆侧油室B经过油孔4A流入到流路21。在活塞杆8在内筒4内进退移动时(即,反复进行收缩行程和伸长行程的期间),流入到了流路21内的工作流体20借助该进退移动从流路21的轴向的上端侧朝向下端侧流动。
流入到了流路21内的工作流体20从电极筒17的下端侧经由保持部件14的油路14A向储液室A流出。此时,工作流体20的压力在流路21的上游侧(即,油孔4A侧)最高,由于在流路21内流通期间受到流路阻力(通路阻力)而逐渐降低。因此,流路21内的工作流体20当在流路21的下游侧(即,保持部件14的油路14A)流通时成为最低的压力。
流路21对在外筒2以及内筒4内借助活塞5的滑动而流通的流体、即成为工作流体20的电流变流体施加阻力。因此,电极筒17例如经由产生高电压的高电压驱动器(未图示)与作为电源的蓄电池18的正极连接。电极筒17成为对作为流路21内的流体的工作流体20、即作为功能性流体的电流变流体施加电场(电压)的电极(electrode)。在该情况下,电极筒17的两端侧利用电绝缘性的保持部件10、14电绝缘。另一方面,内筒4经由杆引导件9、底阀12、底盖3、外筒2、高电压驱动器等与负极(接地极)连接。
高电压驱动器基于从用于可变地调节缓冲器1的衰减力的控制器(未图示)输出的指令(高电压指令),使从蓄电池18输出的直流电压升压后供给(输出)到电极筒17。由此,在电极筒17和内筒4之间、换言之流路21内,产生与施加于电极筒17的电压相应的电位差,电流变流体即工作流体20的粘度发生变化。在该情况下,缓冲器1根据施加于电极筒17的电压,可以将产生衰减力的特性(衰减力特性)从硬(Hard)的特性(硬特性)连续地调节到软(soft)的特性(软特性)。另外,缓冲器1也可以构成为,并非连续地调节衰减力特性,而是呈两个阶段或多个阶段地调节衰减力特性。
接着,针对在电极筒17和内筒4之间形成的流路21、以及作为形成流路21的流路形成部件的环形部件22,除图1之外也参照图2至图5进行说明。
首先,说明流路21。如图3所示,流路21成为具有沿周向延伸的部分的曲折的流路。即,流路21在一部分沿第一周向(例如,从外筒2的铆接部2A侧观察为顺时针方向)延伸,在其他部分沿与第一周向相反的第二周向(例如,从外筒2的铆接部2A侧观察为逆时针方向)延伸。而且,一部分和其他部分由折返的相连部分连接。
即,流路21构成为包括:成为沿第一周向延伸的部分的作为第一周向流路的顺时针方向流路21A、成为沿第二周向延伸的部分的作为第二周向流路的逆时针方向流路21B、以及将这些顺时针方向流路21A和逆时针方向流路21B连接的折返流路21C。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使顺时针方向流路21A的数量为7,使逆时针方向流路21B的数量为6,使折返流路21C的数量为12。另外,顺时针方向(右旋转)和逆时针方向(左旋转)与从轴向的上端侧(一端侧)观察缓冲器1(内筒4、电极筒17、环形部件22等)时、即从图1的上侧朝向下侧观察缓冲器1时的绕缓冲器1的轴中心线的方向对应。
流路21的上游侧(上端侧)成为沿轴向延伸的流入流路21D。流入流路21D成为流路21中的由环形部件22分隔的部分(即,工作流体20由环形部件22以曲折行进的方式引导的部分)的入口。经过油孔4A从杆侧油室B流出的工作流体20流入到流入流路21D。另一方面,流路21的下游侧(下端侧)成为沿轴向延伸的流出流路21E。流出流路21E成为流路21中的由环形部件22分隔的部分的出口。从流出流路21E流出的工作流体20经由保持部件14的油路14A向储液室A流出。
接着,说明环形部件22。环形部件22用于在电极筒17和内筒4之间形成曲折的流路21。因此,环形部件22在内筒4和电极筒17之间与这些内筒4以及电极筒17同轴地设置。环形部件22在内筒4和电极筒17之间形成有供工作流体20借助活塞杆8的进退移动从轴向的上端侧朝向下端侧流动的流路21。换言之,环形部件22在内筒4和电极筒17之间对流路21进行分隔(对工作流体20进行引导)。环形部件22由绝缘体构成,整体形成为大致筒状。在该情况下,环形部件22例如使用聚酰胺类树脂、热固性树脂等高分子材料(包含合成橡胶的橡胶材料、包含合成树脂的树脂材料)而形成。
环形部件22通过轻压入而嵌合于内筒4和电极筒17双方。接着,环形部件22使用粘接等方法固定于内筒4。由此,环形部件22的内周面与内筒4的外周面(液密地)抵接,环形部件22的外周面与电极筒17的内周面(液密地)抵接。即,在流路21中流动的工作流体20不会越过环形部件22的柱部22A、顺时针方向部22B、以及逆时针方向部22C而流出。另外,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在环形部件22以及内筒4例如设置进行定位以使环形部件22相对于内筒4不旋转的定位部(例如,凹部和凸部)。另外,也可以在内筒4上形成槽,沿着该槽将环形部件22固定。
在此,环形部件22构成为包括柱部22A、顺时针方向部22B以及逆时针方向部22C。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使顺时针方向部22B的数量为7,使逆时针方向部22C的数量为7。柱部22A在内筒4和电极筒17之间沿轴向延伸,横截面形状为圆弧形。
在柱部22A的周向的一侧连接有顺时针方向部22B的基端侧,在柱部22A的周向的另一侧连接有逆时针方向部22C的基端侧。由此,顺时针方向部22B和逆时针方向部22C经由柱部22A连接。在该情况下,顺时针方向部22B和逆时针方向部22C在环形部件22的整个轴向上交替(交错)地配置。另外,在轴向上相邻的顺时针方向部22B和逆时针方向部22C在轴向上隔着间隔面对(相向)。由此,在轴向上相邻的顺时针方向部22B和逆时针方向部22C之间成为流路21的顺时针方向流路21A或逆时针方向流路21B。
顺时针方向部22B在内筒4和电极筒17之间在轴向上离开地配置。顺时针方向部22B成为从柱部22A的周向的一侧沿第一周向延伸的第一周向部(第一环)。即,顺时针方向部22B的基端侧与柱部22A的一侧连接。另一方面,顺时针方向部22B的前端侧隔着间隔地面对柱部22A的另一侧。由此,顺时针方向部22B的前端侧和柱部22A的另一侧之间成为流路21的折返流路21C。即,柱部22A(的另一侧)中的在轴向上相邻的逆时针方向部22C之间成为用于形成流路21的折返流路21C的相连部。
逆时针方向部22C在内筒4和电极筒17之间在轴向上离开地配置。在该情况下,逆时针方向部22C分别配置于在轴向上相邻的顺时针方向部22B之间。逆时针方向部22C成为从柱部22A的周向的另一侧沿第二周向延伸的第二周向部(第二环)。即,逆时针方向部22C的基端侧与柱部22A的另一侧连接。另一方面,逆时针方向部22C的前端侧隔着间隔地面对柱部22A的一侧。由此,逆时针方向部22C的前端侧和柱部22A的一侧之间也成为流路21的折返流路21C。即,柱部22A(的一侧)中的在轴向上相邻的顺时针方向部22B之间成为用于形成流路21的折返流路21C的相连部。
在此,顺时针方向部22B的轴向尺寸和逆时针方向部22C的轴向尺寸除最下端侧的顺时针方向部22B之外相同。另外,顺时针方向部22B和逆时针方向部22C的间隔尺寸(轴向的间隔)与逆时针方向部22C的轴向尺寸相同。另外,这些尺寸可以适当调节,例如使这些尺寸相互不同等,以便得到所希望的衰减力特性(流路21的压力损失)。
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内侧的筒和外侧的筒之间设置螺旋部件并将螺旋部件之间作为流路的缓冲器。另一方面,缓冲器需要根据所搭载的车辆的种类(车种类)、尺寸、型式、规格等使衰减力特性不同(进行调节)。在该情况下,例如,可考虑通过改变螺旋部件的角度,来调节流路长度以使衰减力特性不同。即,可考虑如下方式:准备螺旋部件的角度不同的多种部件,从上述多种部件中选择能得到所希望的衰减力特性的部件,从而根据车辆的种类等进行衰减力特性的变更、区分(判别)。但是,难以对螺旋部件的角度的微小差异进行目视判断,部件管理的难度有可能会增高。并且,对应螺旋部件的各角度,分别成为不同部件,因此,量产成本有可能会增高。
相比之下,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环形部件22上形成有使流路21的顺时针方向流路21A和逆时针方向流路21B相互连通的切口23。而且,通过对切口23的有无、切口23的数量、设置切口23的位置、切口23的大小、截面形状、延伸方向等进行调节,从而可以调节流路21的压力损失,可以容易地进行衰减力特性的变更、区分(判别)。
即,切口23使流路21中的作为在轴向上邻接的部位(相邻的部位)的顺时针方向流路21A和逆时针方向流路21B相互连通。切口23例如通过在顺时针方向部22B或逆时针方向部22C的表面实施切削加工或冲压加工(压印加工),从而形成为沿轴向延伸的凹槽。切口23将在轴向上相邻的顺时针方向流路21A和逆时针方向流路21B之间连通,从而形成供工作流体20流通用的油路。由此,工作流体20不仅通过折返流路21C,而且也通过切口23在顺时针方向流路21A和逆时针方向流路21B之间流通,该顺时针方向流路21A和逆时针方向流路21B在轴向上相邻。
此时,切口23成为在轴向上相邻的顺时针方向流路21A和逆时针方向流路21B之间的近道的油路(旁路、近路)。因此,设置有切口23的结构与未设置有切口23的结构相比,例如可以降低压力损失,可以使衰减力特性为软(soft)的特性(软特性)。另外,例如,切口23的数量越多、切口23的数量在上游侧设置得越多、切口23的大小越大(例如,在周向上的宽度尺寸越大)、切口23的截面形状越大,例如,可以越降低压力损失,可以使衰减力特性为软的特性。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切口23沿与环形部件22的轴中心线相同的方向延伸,但例如也可以相对于轴中心线倾斜地延伸(扭转的位置)。另外,切口23为沿轴向延伸的直线,但例如也可以是曲线或曲线和直线的复合线。另外,切口23的截面形状在整个轴向上相同,但例如也可以使切口23的截面形状变化,例如截面积在中途增减等。即,切口23是能够使作为在轴向上邻接的部位的顺时针方向流路21A和逆时针方向流路21B连通的凹槽即可。
另外,切口23针对一个顺时针方向部22B或一个逆时针方向部22C设置有一个,但例如也可以针对一个顺时针方向部22B或一个逆时针方向部22C设置有多个。另外,使设置于一个顺时针方向部22B的切口23的数量和设置于一个逆时针方向部22C的切口23的数量相同,但例如也可以使数量不同。另外,顺时针方向部22B的切口23和逆时针方向部22C的切口23在轴向上排成一列,但例如也可以在周向上错开。
在此,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切口23位于环形部件22的上侧,仅设置在供工作流体20流动的流路21的上游侧。具体而言,切口23分别设置于沿周向延伸的顺时针方向部22B和逆时针方向部22C中的、从作为工作流体20的流通方向的上游侧的上侧(一侧)起到第三个为止的顺时针方向部22B和逆时针方向部22C。在该情况下,“仅在上游侧”例如对应于“仅在从环形部件22的上端起到环形部件22在轴向上的全长的1/2为止之间”。优选为,对应于“仅在从环形部件22的上端起到环形部件22在轴向上的全长的1/3为止之间”。更优选为,对应于“仅在从环形部件22的上端起到环形部件22在轴向上的全长的1/4为止之间”。更优选为,对应于“仅在从环形部件22的上端起到环形部件22在轴向上的全长的1/5为止之间”。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切口23设置在从上侧起到第三个为止的全部顺时针方向部22B和逆时针方向部22C,但例如也可以仅设置在从上侧起的第一个,或者也可以仅设置在从上侧起的第一个和第二个。并且,也可以设置在从上侧起到第四个(或第四个以上)为止的全部。并且,在设置于第一个和第三个等、设置有切口23的最上侧的顺时针方向部22B或逆时针方向部22C与设置有切口23的最下侧的顺时针方向部22B或逆时针方向部22C之间,也可以存在未设置有切口23的顺时针方向部22B或逆时针方向部22C。无论是哪种情形,都可以适当调节切口23的数量、位置、大小、截面形状、延伸方向等,以便得到所需的衰减力特性(流路21的压力损失)。
第一实施方式的缓冲器1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接着说明其动作。
在将缓冲器1安装于汽车等车辆时,例如,将活塞杆8的上端侧安装在车辆的车身侧,将外筒2的下端侧(底盖3侧)安装在车轮侧(车轴侧)。在车辆行驶时,若因路面的凹凸等而产生上下方向的振动,则活塞杆8以从外筒2伸长、缩小的方式进行位移。此时,基于来自控制器的指令,在流路21内产生电位差,通过对流过流路21的工作流体20、即电流变流体的粘度进行控制,从而可变地调节缓冲器1的产生衰减力。
例如,在活塞杆8的伸长行程时,活塞5的收缩侧单向阀6借助内筒4内的活塞5的移动而关闭。在活塞5的圆盘阀7打开前,杆侧油室B的油液(工作流体20)被加压,并经过内筒4的油孔4A流入到流路21内。此时,与活塞5移动的量相应的油液从储液室A打开底阀12的伸长侧单向阀15而流入到底侧油室C。
另一方面,在活塞杆8的收缩行程时,活塞5的收缩侧单向阀6借助内筒4内的活塞5的移动而打开,底阀12的伸长侧单向阀15关闭。在底阀12(圆盘阀16)打开前,底侧油室C的油液流入到杆侧油室B。并且,与活塞杆8进入内筒4内的量相当的油液从杆侧油室B经过内筒4的油孔4A流入到流路21内。
无论在哪种情况下(不论是伸长行程时还是收缩行程时),流入到了流路21内的油液都以与流路21的电位差(电极筒17和内筒4之间的电位差)相应的粘度在流路21内朝向出口侧(下侧)通过,并从流路21经由保持部件14的油路14A流到储液室A。此时,缓冲器1产生与在流路21内通过的油液的粘度相应的衰减力(压力损失),可以对车辆的上下振动进行缓冲(衰减)。
在此,从内筒4的油孔4A流入到了内筒4和电极筒17之间的油液即工作流体20,在由环形部件22形成的曲折的流路21中从上端侧朝向下端侧流动。即,工作流体20按照流路21的流入流路21D→顺时针方向流路21A→折返流路21C→逆时针方向流路21B→折返流路21C→(中途省略)→顺时针方向流路21A→流出流路21E的顺序流动。此时,在上游侧,工作流体20不仅通过折返流路21C,而且也通过切口23在顺时针方向流路21A和逆时针方向流路21B之间流通,该顺时针方向流路21A和逆时针方向流路21B在轴向上相邻。在该情况下,切口23成为在轴向上相邻的顺时针方向流路21A和逆时针方向流路21B之间的近道的油路,因此,与未设置有切口23的结构相比,例如,可以使衰减力特性为软的特性。
这样,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环形部件22上形成有使流路21中的在轴向上邻接的顺时针方向流路21A和逆时针方向流路21B相互连通的切口23。因此,例如,第一实施方式的缓冲器1与不同之处仅在于针对该缓冲器1未形成有切口的缓冲器相比,可以使衰减力特性不同。另外,缓冲器1通过使切口23的数量不同,也可以使衰减力特性不同。即,通过使切口23的有无、切口23的数量、位置、大小、截面形状、延伸方向等中的至少任一方不同,可以对缓冲器1的衰减力特性进行各式各样的变更(调节、调整)。在该情况下,与例如对螺旋部件的角度差异进行目视判断的情况相比,可以容易地对切口23的有无、数量、位置、大小、截面形状、延伸方向等的差异进行目视判断(判别、区分)。由此,可以容易地进行部件管理。
而且,通过使形成于环形部件22的切口23的数量、位置、大小、截面形状、延伸方向等中的至少任一方不同,可以对衰减力特性进行各式各样的变更。因此,可以容易地对衰减力特性进行各式各样的变更(调节)。并且,在制造未形成有切口的环形部件后,在该环形部件上以之后成为所希望的衰减力特性的方式形成切口23,从而可以对衰减力特性进行各式各样的变更(调节)。因此,可以使部件通用化,可以抑制量产成本。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切口23仅设置在环形部件22中的供工作流体20流动的上游侧。因此,借助在工作流体20的压力高的位置处设置的切口23,可以对衰减力特性进行各式各样的变更(调节)。由此,例如,即便不使切口23的数量等显著不同(例如,即便使切口23的数量差为一个),也可以使衰减力特性不同。其结果是,可以提高衰减力特性的变更(调节)的自由度(能够增大可以变更的范围)。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环形部件22由绝缘体构成。因此,即便环形部件22与电极筒17和内筒4双方抵接,也可以使电极筒17与内筒4之间电绝缘。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切口23沿轴向延伸而形成。因此,可以使工作流体20在切口23内朝向轴向流通。即,借助可以使工作流体20从轴向的上侧向下侧呈直线流通的切口23,可以对衰减力特性进行各式各样的变更(调节)。在该情况下也同样地,例如即便不使切口23的数量等显著不同(例如,即便使切口23的数量差为一个),也可以使衰减力特性不同。由此,可以提高衰减力特性的变更(调节)的自由度(能够增大可以变更的范围)。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使流路21为具有顺时针方向部22B和逆时针方向部22C的曲折的流路,该顺时针方向部22B和逆时针方向部22C为沿周向延伸的部分。更具体地说,流路21具有:沿第一周向延伸的顺时针方向流路21A、以及沿与该第一周向相反的第二周向延伸的逆时针方向流路21B。因此,环形部件22、内筒4以及电极筒17从在流路21流动的工作流体20受到的旋转力,在顺时针方向流路21A和逆时针方向流路21B中相互反向。由此,可以降低从在流路21中流动的工作流体20受到的旋转力。
在该情况下,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使在顺时针方向流路21A中受到的力和在逆时针方向流路21B中受到的力接近相同的大小。另外,使在折返流路21C中受到的力也在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接近相同的大小。因此,第一周向(顺时针方向)的旋转力和第二周向(逆时针方向)的旋转力相互抵消,可以将从在流路21中流动的流体受到的旋转力抵消(消除)(整体上可以使其大致为零)。
接着,图6以及图7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由多个部件(隔壁)构成流路形成部件。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的流路31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流路21同样地,成为具有沿周向延伸的部分的曲折的流路。在该情况下,第二实施方式的流路31由在内筒4和电极筒17之间绕周向(倾斜地)延伸的多个、即四条流路31A、31B、31C、31D构成。
上述各流路31A、31B、31C、31D在一部分沿第一周向(例如,从外筒2的铆接部2A侧观察为顺时针方向)(倾斜地)延伸,在其他部分沿与第一周向相反的第二周向(例如,从外筒2的铆接部2A侧观察为逆时针方向)(倾斜地)延伸。由此,在第二周向的流路中(倾斜地)流动的流体力相对于在第一周向的流路中(倾斜地)流动的流体力在使其消除的方向上起作用,因此,可以降低从工作流体20施加于内筒4以及电极筒17的(合计的)旋转力(转矩、力矩)。
即,第二实施方式的流路31(31A、31B、31C、31D)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流路21同样地,构成为包括:成为沿第一周向延伸的部分的作为第一周向流路的顺时针方向流路、成为沿第二周向延伸的部分的作为第二周向流路的逆时针方向流路、以及将这些顺时针方向流路和逆时针方向流路连接的折返流路。另外,在图6以及图7中,为了避免附图变得复杂,省略对各流路31A、31B、31C、31D的顺时针方向流路、逆时针方向流路、折返流路标注附图标记。
流路31A、31B、31C、31D由作为流路形成部件的四个隔壁32A、32B、32C、32D形成。隔壁32A、32B、32C、32D设置在内筒4和电极筒17之间。隔壁32A、32B、32C、32D通过在内筒4和电极筒17之间绕周向倾斜地延伸,从而在电极筒17和内筒4之间形成有曲折的流路31A、31B、31C、31D。
即,隔壁32A、32B、32C、32D在内筒4和电极筒17之间对流路31A、31B、31C、31D进行分隔,被固定于内筒4(一体地设置于内筒4)。由此,隔壁32A、32B、32C、32D形成有供工作流体20借助活塞杆8的进退移动从轴向的上端侧朝向下端侧流动的流路31A、31B、31C、31D。
各隔壁32A、32B、32C、32D的高度(径向厚度)尺寸例如被设定为内筒4的外周面中的从各隔壁32A、32B、32C、32D离开的部分和电极筒17的内周面的间隔尺寸以下。优选为,通过使高度尺寸和间隔尺寸相同,从而使在四条流路31A、31B、31C、31D中流动的工作流体20在周向上相邻的流路31A、31B、31C、31D中不会越过各隔壁32A、32B、32C、32D而流出。
各隔壁32A、32B、32C、32D如图7中作为展开图所示的那样,如正弦曲线、余弦曲线那样的波浪线(例如,在电极筒17的周围沿顺时针方向转一圈之前沿成为反方向的逆时针方向折返的曲线或直线,与此相反,在电极筒17的周围沿逆时针方向转一圈之前沿成为反方向的顺时针方向折返的曲线或直线)所示,在一部分沿第一方向(例如,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倾斜地延伸,在其他部分沿与第一周向相反的第二周向(例如,逆时针方向或顺时针方向)倾斜地延伸。
即,各隔壁32A、32B、32C、32D具有:沿第一周向倾斜地延伸并作为一部分的第一顺时针方向(右旋转)部32A1、32B1、32C1、32D1、沿与第一周向相反的第二周向倾斜地延伸并作为其他部分的逆时针方向(左旋转)部32A2、32B2、32C2、32D2、以及沿第一周向倾斜地延伸并作为一部分的第二顺时针方向(右旋转)部32A3、32B3、32C3、32D3。另外,顺时针方向(右旋转)和逆时针方向(左旋转)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与从轴向的上端侧(一端侧)观察电极筒17(缓冲器1)时的工作流体20的流通方向对应。
另外,第一顺时针方向部32A1、32B1、32C1、32D1和逆时针方向部32A2、32B2、32C2、32D2利用第一相连部(第一折返部)32A4、32B4、32C4、32D4连接。并且,逆时针方向部32A2、32B2、32C2、32D2和第二顺时针方向部32A3、32B3、32C3、32D3利用第二相连部(第二折返部)32A5、32B5、32C5、32D5连接。
在此,各隔壁32A、32B、32C、32D根据流路31A、31B、31C、31D内的工作流体20的粘度分布,周向的朝向不同。具体而言,各隔壁32A、32B、32C、32D被设定为,在工作流体20沿着各隔壁32A、32B、32C、32D流动时,由作用于各隔壁32A、32B、32C、32D、内筒4、以及电极筒17的剪切阻力得到的力矩(转矩、旋转力)被抵消。即,使由沿第一周向流动的工作流体20产生的第一相对旋转力(例如,顺时针方向的力)和由沿第二周向流动的工作流体20产生的与第一相对旋转力方向相反的第二相对旋转力(例如,逆时针方向的力)接近相同的大小。换言之,设定各隔壁32A、32B、32C、32D的形状,以使第一相对旋转力和第二相对旋转力大致相同。
在该情况下,不需要使各隔壁32A、32B、32C、32D在两个方向(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上的轴向长度为相同长度。例如,可以在压力(剪切阻力)高的上游侧(上端侧)使一方向(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上的轴向长度短(为短的流路),在压力低的下游侧(下端侧)使另一方向(逆时针方向或顺时针方向)上的轴向长度长(为长的流路)。一部分(沿第一周向延伸的部分)的轴向长度、周向长度及倾斜(倾斜量)、以及其他部分(沿第二周向延伸的部分)的轴向长度、周向长度及倾斜(倾斜量),例如可以基于实验、模拟、计算式等进行调节,以使从在流路31(31A、31B、31C、31D)中流动的工作流体20施加于内筒4、电极筒17等的旋转力成为所希望的值(例如,合计为零或大致为零)。
在此,各隔壁32A、32B、32C、32D可以由绝缘体、例如具有电绝缘性的高分子材料(包含合成树脂的树脂材料、包含合成橡胶的橡胶材料等)形成。在该情况下,例如,用在周向上将内筒4的外周面分成四部分的型框将内筒4的外周面覆盖,向内筒4注射成型高分子材料,从而可以一体地形成各隔壁32A、32B、32C、32D。
切口33使流路31A、31B、31C、31D中的作为在轴向上邻接的部位(相邻的部位)的流路31A、31B、31C、31D的一部分彼此相互连通。具体而言,切口33将在轴向上相邻的流路31B和流路31C之间、以及流路31C和流路31D之间连通而形成供工作流体20流通用的油路。切口33仅设置在隔壁32C、32D中的与流路31的上游侧对应的位置。具体而言,切口33设置于隔壁32C的第一顺时针方向部32C1以及隔壁32D的第一顺时针方向部32D1。切口33通过在隔壁32C、32D的表面实施切削加工,从而形成为沿轴向延伸的凹槽。由此,工作流体20经由切口33在相邻的流路31B和流路31C之间以及流路31C和流路31D之间流通。
第二实施方式的缓冲器1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接着说明其动作。
经过内筒4的油孔4A(四个油孔4A)流入到了流路31内的工作流体20,在内筒4和电极筒17之间在各隔壁32A、32B、32C、32D之间的流路31A、31B、31C、31D中从上端侧朝向下端侧流动。此时,基于在流路31A、31B、31C、31D中流动的工作流体20的剪切阻力,旋转力(转矩、力矩)施加于各隔壁32A、32B、32C、32D、内筒4、以及电极筒17。但是,从在各隔壁32A、32B、32C、32D的第一顺时针方向部32A1、32B1、32C1、32D1之间以及第二顺时针方向部32A3、32B3、32C3、32D3之间流动的工作流体20受到的力与从在逆时针方向部32A2、32B2、32C2、32D2之间流动的工作流体20受到的力相互反向(相互抵消)。由此,整体上可以减小(在周向上消除)从在流路31A、31B、31C、31D中流动的工作流体20受到的力。
在该情况下,在隔壁32C和隔壁32D上设置有切口33。由此,在流路31B中流动的工作流体的一部分经由设置于隔壁32C的切口33流入到流路31C。另外,在流路31C中流动的工作流体的一部分经由设置于隔壁32D的切口33流入到流路31D。由此,与未设置有切口33的结构相比,例如可以使衰减力特性为软的特性。
这样,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即,通过使切口33的有无、切口33的数量、位置、大小、截面形状、延伸方向等中的至少任一方不同,可以对缓冲器1的衰减力特性进行各式各样的变更(调节、调整)。由此,可以容易地进行衰减力特性的变更、区分(判别)。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以在内筒4和电极筒17之间使用环形部件22形成一条流路21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改变环形部件的形状而设置多条流路的结构。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以流路21曲折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呈螺旋状形成流路并使工作流体仅沿一方向(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流动的结构。这种结构对于第二实施方式也一样。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以将切口23仅设置在流路21的上游侧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将切口设置在下游侧的结构。具体而言,例如既可以从流路的上游侧到下游侧全都设置切口,也可以采用仅设置在下游侧的结构。这种结构对于第二实施方式也一样。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以总共设置三个切口23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既可以采用设置一个或两个切口的结构,也可以采用设置四个以上的结构。另外,在设置多个切口的情况下,也可以在一个顺时针方向部22B或一个逆时针方向部22C设置多个切口。并且,也可以使多个切口的厚度尺寸(径向尺寸)、宽度尺寸(周向尺寸)不同地进行设置。在该情况下,切口的位置、数量、尺寸等可以根据所需的性能(衰减性能)、制造成本、规格等适当设定。这种情况对于第二实施方式的设置于各隔壁32A、32B、32C、32D的切口33也一样。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以采用切口23沿轴向延伸的结构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切口相对于轴向(轴中心线)倾斜地延伸的结构。另外,例如也可以采用切口沿周向延伸的结构。这种结构对于第二实施方式也一样。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以将切口23设置于顺时针方向部22B和逆时针方向部22C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将切口设置于柱部的结构。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采用由绝缘体构成作为流路形成部件的环形部件22的结构。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由绝缘体以外的材质构成环形部件的结构。例如也可以采用由导电体、磁性体、非磁性体等构成环形部件的结构。这种结构对于第二实施方式也一样。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以将预先形成的环形部件22通过轻压入和粘接而固定于内筒4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用在周向上将内筒的外周面分成四部分的型框将内筒的外周面覆盖,向内筒注射成型高分子材料,从而一体地形成环形部件。在该情况下,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在内筒的外周面上通过使将要固定环形部件的部位相比其他部位凹下等而设置定位槽,在该定位槽中注射成型热固性树脂等高分子材料。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以在环形部件22的表面实施切削加工(压印加工)而形成切口23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对环形部件的表面进行推压而形成切口的结构。这种结构对于第二实施方式也一样。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以采用工作流体20从轴向的上端侧朝向下端侧流动的结构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的从轴向的一端侧朝向另一端侧流动的结构,例如从轴向的下端侧朝向上端侧流动的结构、从轴向的左端侧(或右端侧)朝向右端侧(或左端侧)流动的结构、从轴向的前端侧(或后端侧)朝向后端侧(或前端侧)流动的结构等。这种结构对于第二实施方式也一样。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以将电极筒17的轴向的两端分别利用保持部件10、14保持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仅将电极筒的轴向的一端利用保持部件保持(例如,仅利用上端侧的保持部件10进行保持,使电极筒17的下端侧为作为工作流体20的流出口的开口)。这种结构对于第二实施方式也一样。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以采用将对流路31A、31B、31C、31D的方向进行限制的隔壁32A、32B、32C、32D设置于(固定于)内筒4(的外周侧)结构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将隔壁设置于(固定于)电极筒(的内周侧)的结构。另外,也可以采用将隔壁设置于(固定于)外筒的结构。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以采用设置四个对流路31A、31B、31C、31D的方向进行限制的隔壁32A、32B、32C、32D的结构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既可以采用设置两个或三个隔壁的结构,也可以采用设置五个以上隔壁的结构。在该情况下,隔壁的条数可以根据所需的性能(衰减性能)、制造成本、规格等适当设定。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各隔壁32A、32B、32C、32D以如下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例如,用在周向上将内筒4的外周面分成四部分的型框将内筒4的外周面覆盖,向内筒4注射成型高分子材料,从而一体地形成各隔壁32A、32B、32C、32D。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将预先成形的隔壁粘接于内筒的结构。在该情况下,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在内筒的外周面上通过使将要粘接隔壁的部位相比其他部位凹下等而设置定位槽,在该定位槽中粘接隔壁。并且,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预先形成在片状(板状)部件上突出地设置有隔壁的覆盖部件,将该覆盖部件卷绕于内筒,所述片状(板状)部件可以遍及整周将内筒的外周侧覆盖。
在各实施方式中,以采用在上下方向上配置缓冲器1的结构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于此,可以根据安装对象在所希望的方向上进行配置,例如在不产生通风的范围内倾斜地进行配置等。
在各实施方式中,以由电流变流体(ER流体)构成作为功能性流体的工作流体20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流体的性状因磁场而发生变化的磁性流体(MR流体)构成作为功能性流体的工作流体。在使用磁性流体的情况下,代替电极而将作为筒部件的电极筒17作为磁极。在该情况下,例如采用如下结构即可:在内筒4和筒部件(磁极筒)之间产生磁场,在可变地调节产生衰减力时,从外部可变地控制磁场。另外,绝缘用的保持部件10、14等例如可以由非磁性材料形成。
在各实施方式中,以将作为缸装置的缓冲器1用于四轮汽车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于此,可以广泛用作对应该缓冲的对象进行缓冲的各种缓冲器(缸装置),例如,二轮车所使用的缓冲器、铁路车辆所使用的缓冲器、包括一般工业设备在内的各种机械设备所使用的缓冲器、建筑物所使用的缓冲器等。
并且,各实施方式是例示,不言而喻可以进行不同的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的局部的替换或组合。
根据以上的实施方式,可以容易地进行衰减力特性的变更、区分(判别)。
即,根据实施方式,采用如下结构:在流路形成部件上形成使流路中的在轴向上邻接的部位相互连通的切口。因此,例如,与不同之处仅在于针对该缸装置未形成有切口的缸装置相比,组装有形成有切口的流路形成部件的缸装置可以使衰减力特性不同。另外,缸装置通过使切口的数量不同,也可以使衰减力特性不同。
即,通过使切口的有无、切口的数量、位置、大小、截面形状、延伸方向等中的至少任一方不同,可以对缸装置的衰减力特性进行各式各样的变更(调节、调整)。在该情况下,与例如对螺旋部件的角度差异进行目视判断的情况相比,可以容易地对切口的数量、位置、大小、截面形状、延伸方向等的差异进行目视判断(判别、区分)。由此,可以容易地进行部件管理。
而且,通过使形成于流路形成部件的切口的数量、位置、大小、截面形状、延伸方向等中的至少任一方不同,可以对衰减力特性进行各式各样的变更。因此,可以容易地对衰减力特性进行各式各样的变更(调节)。并且,在制造未设置有切口的流路形成部件后,在该流路形成部件上以之后成为所希望的衰减力特性的方式形成切口,从而可以对衰减力特性进行各式各样的变更(调节)。因此,可以使部件通用化,可以抑制量产成本。
根据实施方式,切口采用仅设置在流路形成部件的供功能性流体流动的上游侧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借助在功能性流体的压力高的位置处设置的切口,可以对衰减力特性进行各式各样的变更(调节)。因此,例如,即便不使切口的数量等显著不同(例如,即便使切口的数量差为一个),也可以使衰减力特性不同。由此,可以提高衰减力特性的变更(调节)的自由度(能够增大可以变更的范围)。
根据实施方式,流路形成部件由绝缘体构成。因此,即便流路形成部件与作为电极筒的筒部件和内筒双方抵接,也可以使筒部件和内筒之间电绝缘。
根据实施方式,切口采用沿轴向延伸而形成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可以使功能性流体在切口内朝向轴向流通。即,借助可以使功能性流体从轴向的一侧向另一侧呈直线流通的切口,可以对衰减力特性进行各式各样的变更(调节)。在该情况下也同样地,例如,即便不使切口的数量等显著不同(例如,即便使切口的数量差为一个),也可以使衰减力特性不同。由此,可以提高衰减力特性的变更(调节)的自由度(能够增大可以变更的范围)。
作为基于以上的实施方式的缸装置,例如可以列举以下记载的方案。第一方案的缸装置具有:内筒,所述内筒封入有流体的性状因电场或磁场而发生变化的功能性流体,杆被插入到所述内筒的内部;筒部件,所述筒部件设置在该内筒的外侧,作为电极或磁极发挥功能;以及流路形成部件,所述流路形成部件设置在所述内筒和所述筒部件之间,形成供所述功能性流体借助所述杆的进退移动而从所述缸装置的轴向的一端侧朝向另一端侧流动的一条或多条流路。所述流路是具有沿周向延伸的部分的螺旋状或曲折的流路。在所述流路形成部件上形成有使所述流路中的在所述轴向上邻接的部位相互连通的切口。
根据上述第二方案,在第一方案中,所述切口仅设置在所述流路形成部件中的、所述功能性流体流动的上游侧。
根据上述第三方案,在第一或第二方案中,所述流路形成部件由绝缘体形成。
根据上述第四方案,在第一至第三方案中的任一方案中,所述切口沿所述轴向延伸而形成。
以上,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发明的实施方式用于使本发明的理解变得容易,并不限定本发明。本发明可以不脱离其主旨地进行变更、改良,并且,本发明当然也包括其等同结构。另外,在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一部分问题的范围内或起到上述效果的至少一部分效果的范围内,可以对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及说明书中记载的各结构要素进行任意的组合或省略。
本申请要求2015年9月30日在日本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号为2015-192850号的优先权。包括2015年9月30日在日本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号为2015-192850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以及摘要在内的全部的公开内容通过参照而作为整体被引入本申请中。
附图标记说明
1缓冲器(缸装置)、2外筒、4内筒、8活塞杆(杆)、17电极筒(筒部件)、20工作流体(流体、功能性流体)、21、31(31A、31B、31C、31D)流路、21A顺时针方向流路(沿周向延伸的部分、在轴向上邻接的部位)、21B逆时针方向流路(沿周向延伸的部分、在轴向上邻接的部位)、22环形部件(流路形成机构)、23、33切口、32A、32B、32C、32D隔壁(流路形成机构)。

Claims (4)

1.一种缸装置,其中,具有:
内筒,所述内筒封入有流体的性状因电场或磁场而发生变化的功能性流体,杆被插入到所述内筒的内部;
筒部件,所述筒部件设置在该内筒的外侧,作为电极或磁极发挥功能;以及
流路形成部件,所述流路形成部件设置在所述内筒和所述筒部件之间,形成供所述功能性流体借助所述杆的进退移动而从所述缸装置的轴向的一端侧朝向另一端侧流动的一条或多条流路,
所述流路是具有沿周向延伸的部分的螺旋状或曲折的流路,
在所述流路形成部件上形成有使所述流路中的在所述轴向上邻接的部位相互连通的切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缸装置,其中,
所述切口仅设置在所述流路形成部件中的、所述功能性流体流动的上游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缸装置,其中,
所述流路形成部件由绝缘体形成。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缸装置,其中,
所述切口沿所述轴向延伸而形成。
CN201680019759.1A 2015-09-30 2016-09-26 缸装置 Pending CN10742978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92850 2015-09-30
JP2015-192850 2015-09-30
PCT/JP2016/078156 WO2017057214A1 (ja) 2015-09-30 2016-09-26 シリンダ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29780A true CN107429780A (zh) 2017-12-01

Family

ID=584273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19759.1A Pending CN107429780A (zh) 2015-09-30 2016-09-26 缸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051766A1 (zh)
JP (1) JP6404484B2 (zh)
KR (1) KR20180061085A (zh)
CN (1) CN107429780A (zh)
DE (1) DE112016001099T5 (zh)
WO (1) WO201705721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90056009A1 (en) * 2016-02-24 2019-02-21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Cylinder devic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JP6690019B2 (ja) * 2016-12-26 2020-04-28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シリンダ装置
US11143264B2 (en) * 2017-03-30 2021-10-12 Hitachi Astemo, Ltd. Cylinder apparatus
EP3809012A1 (en) * 2019-10-18 2021-04-21 Öhlins Racing AB Front fork position-dependent damping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US11971056B2 (en) * 2021-09-30 2024-04-30 Moshun, LLC Dilatant fluid based object movement control mechanism
US20230120905A1 (en) * 2021-10-19 2023-04-20 DRiV Automotive Inc. Hydraulic damper with a baffl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506529A (ja) * 1995-06-05 1999-06-08 エニダイン・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調整可能なエネルギー吸収装置
CN2816483Y (zh) * 2005-08-04 2006-09-13 浙江大学 微型汽车磁流变智能减振装置
CN2828439Y (zh) * 2005-10-24 2006-10-18 河北工业大学 电流变流体减振器
CN103148159A (zh) * 2013-03-18 2013-06-12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 复合式作动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3297501U (zh) * 2013-05-13 2013-11-20 宁波南方减震器制造有限公司 双筒高压磁流变减震器
WO2014135183A1 (de) * 2013-03-07 2014-09-12 Fludicon Gmbh Schwingungsdämpf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07348U (ja) * 1983-01-10 1984-07-1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シヨツクアブソ−バ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506529A (ja) * 1995-06-05 1999-06-08 エニダイン・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調整可能なエネルギー吸収装置
CN2816483Y (zh) * 2005-08-04 2006-09-13 浙江大学 微型汽车磁流变智能减振装置
CN2828439Y (zh) * 2005-10-24 2006-10-18 河北工业大学 电流变流体减振器
WO2014135183A1 (de) * 2013-03-07 2014-09-12 Fludicon Gmbh Schwingungsdämpfer
CN103148159A (zh) * 2013-03-18 2013-06-12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 复合式作动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3297501U (zh) * 2013-05-13 2013-11-20 宁波南方减震器制造有限公司 双筒高压磁流变减震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057214A1 (ja) 2017-04-06
JP6404484B2 (ja) 2018-10-10
US20180051766A1 (en) 2018-02-22
JPWO2017057214A1 (ja) 2017-12-21
KR20180061085A (ko) 2018-06-07
DE112016001099T5 (de) 2017-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29780A (zh) 缸装置
CN102734372B (zh) 液压缓冲器
CN105102848B (zh) 压力缓冲装置
CN106838100B (zh) 阻尼力控制减震器
DE102011004962A1 (de) Stoßdämpfer
DE112014003754B4 (de) Verfahren zum Zusammenbauen eines Niederdruck-Einrohr-Stossdämpfer mit hoher Einfederungsdämpfung
CN107429778B (zh) 缓冲器及缓冲器的装配方法
DE102014106723A1 (de) Dämpferanordnung mit Einrohr und dynamischem Kompressionsventil und Fahrzeug mit derselben
DE112016004910T5 (de) Stossdämpfer mit anpassbarer Dämpfungskraft
CN107810345A (zh) 频率相关的阻尼阀组件
US20180094690A1 (en) Cylinder device
DE102016112794A1 (de) Dämpferbaugruppe und ein verfahren zur ausbildung der dämpferbaugruppe
JP6503510B2 (ja) シリンダ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DE102009042532B4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für ein Aufhängungsssystem mit progressivem Widerstand
CN107407364A (zh) 液压缸装置
DE102007026471A1 (de) Federbeinstützlager
DE102010033811A1 (de) Hydraulisch dämpfende Hydro-Lager für Achslenkerlager
CN101857035A (zh) 铁道车辆用线性减震器
DE112016004167T5 (de) Stossdämpfer
US11629772B2 (en) Valve and shock absorber
CN110088498A (zh) 缸装置
US20150354655A1 (en) Shock absorber
DE102011083744A1 (de) Dichtung und Einrohrdämpfersystem
CN110418907A (zh) 缸体装置
DE102016214222A1 (de) Lager insbesondere zur Lagerung eines Achsträgers eines Fahrzeug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