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28499B - 电梯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28499B
CN107428499B CN201580078437.XA CN201580078437A CN107428499B CN 107428499 B CN107428499 B CN 107428499B CN 201580078437 A CN201580078437 A CN 201580078437A CN 107428499 B CN107428499 B CN 1074284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rail
carriage
movable part
usual
hoistw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7843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28499A (zh
Inventor
仓冈尚生
丸山直之
北泽昌也
柳田笃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4284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284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284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2849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043Devices enhancing safety during maintenance
    • B66B5/005Safety of maintenance personnel
    • B66B5/0081Safety of maintenance personnel by preventing falling by means of safety fences or handrails, being operable or not, mounted on top of the elevator car

Landscapes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在电梯装置中,扶手可动部(6)能够在从扶手基部(5)向上方突出的通常位置与从通常位置下降后的位置即下降位置之间相对于扶手基部上下移动。在扶手装置(4)及井道(2)内设置有扶手驱动装置(11、12、31、41、51)。通过轿厢向着比井道内的上部的基准位置靠上方的位置移动,扶手驱动装置(11、12、31、41、51)使扶手可动部从通常位置向下降位置移位,当轿厢位于比基准位置靠下方的位置时,扶手驱动装置(11、12、31、41、51)使扶手可动部位于通常位置。

Description

电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轿厢上表面设置有扶手装置的电梯装置。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电梯装置中,在轿厢的上部设置有扶手。扶手能够在立在轿厢上的立设位置与高度比立设位置低的通常运转位置之间移位。使轿厢升降的驱动装置配置在井道内的上部,使得从正上方观察与扶手重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此外,在以往的轿厢上安全装置中,扶手部收纳在轿厢的内壁与外壁之间,并构成为包围轿厢的三方。扶手部通过利用电机使设置于扶手部的柱上的滚珠丝杠旋转,而相对于轿厢上下移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5/077804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15507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以往的电梯装置中,在维护作业时作业者乘到轿厢上,使扶手向立设位置移位,但在轿厢与井道壁之间的间隙大(例如300mm以上)的情况下,要求始终立起扶手,使得作业者不会从间隙下落至井道内。此外,在从扶手至井道壁的水平距离大的情况下(例如500mm以上),要求提高扶手的高度(例如1100mm以上),使得作业者不会误越过扶手。
另一方面,在井道的顶部确保富余尺寸、即头顶尺寸,所述富余尺寸用于在万一轿厢向上方失控行进、对重与井道底坑的缓冲器碰撞的情况下,使得扶手不与井道的顶棚碰撞。与此相对,在例如将1100mm高度的扶手始终设置在轿厢上的情况下,与例如始终设置700mm高度的扶手的情况相比,必须使头顶尺寸增大400mm,并非优选。
此外,还具有在井道壁设置下落防止板以减小从扶手至井道壁的水平距离的方法,但升降行程越长,器材成本及安装成本越高。
在专利文献2所示的以往的轿厢上安全装置中,将整个扶手部收纳在轿厢的内壁与外壁之间,因此轿厢大型化。此外,利用电机使扶手部上下移动,因此需要电力,而且难以使扶手部的高度快速变化。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得到一种电梯装置,其能够抑制头顶尺寸增大及成本增大,同时确保扶手装置必要的高度尺寸。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梯装置具备:轿厢,其具有轿厢上表面,并且在井道内升降;以及扶手装置,其具有固定于轿厢上表面的扶手基部和与扶手基部连接的扶手可动部,扶手可动部能够在从扶手基部向上方突出的通常位置与从通常位置下降后的位置即下降位置之间相对于扶手基部上下移动,在扶手装置及井道内设置有扶手驱动装置,通过轿厢向着比井道内的上部的基准位置靠上方的位置移动,扶手驱动装置使扶手可动部从通常位置向下降位置移位,当轿厢位于比基准位置靠下方的位置时,扶手驱动装置使扶手可动部位于通常位置。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电梯装置中,通过轿厢向着比基准位置靠上方的位置移动,利用扶手驱动装置使扶手可动部从通常位置向下降位置移位,当轿厢位于比基准位置靠下方的位置时,利用扶手驱动装置使扶手可动部位于通常位置,因此能够抑制头顶尺寸增大及成本增大,并确保扶手装置必要的高度尺寸。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概要侧视图。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实施方式1的扶手驱动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装置的轿厢的后视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梯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5是示出图4的轿厢的上部的后视图。
图6是放大示出图4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7是示出图4的轿厢移动至比基准位置靠上方的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电梯装置的轿厢的上部的侧视图。
图9是示出图8的轿厢移动至比基准位置靠上方的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0是示出图9的轿厢的俯视图。
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4的扶手驱动装置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电梯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13是示出图12的轿厢移动至比基准位置靠上方的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4是示出图13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15是示出实施方式5的扶手驱动装置的第1变形例的侧视图。
图16是示出实施方式5的扶手驱动装置的第2变形例的侧视图。
图17是示出图16的扶手驱动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概要侧视图。在图中,轿厢1和对重(未图示)被悬挂体(未图示)悬吊在井道2内,借助曳引机(未图示)的驱动力而在井道2内升降。
使用多根绳索或多根带作为悬挂体。曳引机具有驱动绳轮、使驱动绳轮旋转的曳引机电机、以及对驱动绳轮的旋转进行制动的曳引机制动器。悬挂体卷绕于驱动绳轮。
在井道2内设置有:引导轿厢1升降的一对轿厢导轨(未图示)、以及引导对重升降的一对对重导轨3。
轿厢1具有水平的轿厢上表面1a。在轿厢上表面1a设置有扶手装置4。在该例中,扶手装置4沿着轿厢上表面1a的左右的缘部和后侧的缘部立起。此外,扶手装置4作为作业者乘上轿厢上表面1a来进行维护作业时的安全护栏发挥功能。
并且,扶手装置4具有:扶手基部(下部扶手)5,其固定于轿厢上表面1a;以及扶手可动部(上部扶手)6,其与扶手基部5连接。扶手可动部6配置在轿厢1的后侧的缘部的上方。
此外,扶手可动部6能够在从扶手基部5向上方突出的通常位置与从通常位置下降后的位置即下降位置之间相对于扶手基部5上下移动。并且,扶手可动部6相对于扶手基部5在上下方向上的移动范围被限制在通常位置与下降位置之间。
当轿厢1位于井道2的上部以外时,扶手可动部6位于通常位置。如图1的双点划分段所示,当轿厢1移动至比井道2内的上部的基准位置靠上方的位置时,扶手可动部6下降到下降位置。基准位置被设定在如下位置:在该位置处,轿厢上表面1a位于比最上层的地板面靠上方的位置。
具体而言,在轿厢1移动至轿厢上表面1a成为与最上层层站的地板面同等的高度的状态、即作业者能够从最上层层站移动到轿厢上表面1a的状态下,扶手可动部6位于通常位置。此外,在万一对重与井道底坑的缓冲器(未图示)碰撞的状态下,扶手可动部6位于下降位置。
作为使扶手可动部6移位的方法,具有如下的第1方法:当轿厢1在向上方行进的过程中到达基准位置时,使扶手可动部6立即下落至下降位置,当轿厢1从比基准位置靠上方的区域离开时,使扶手可动部6立即返回通常位置。此外,还具有如下的第2方法:通过轿厢1相比于基准位置向上方移动,使扶手可动部6渐渐向下降位置侧移位,通过轿厢1在比基准位置靠上方的区域内向下方移动,使扶手可动部6渐渐向通常位置侧移位。
扶手装置4整体的高度尺寸通过使扶手可动部6上下移动而可变。即,通过使扶手可动部6从通常位置移位至下降位置,能够缩小扶手装置4整体的高度尺寸。
在扶手可动部6位于通常位置的状态下,扶手装置4的高度尺寸H1为作业者不会误越过扶手装置4的设置有扶手可动部6的部分而向扶手装置4的外侧移动的大小(例如1100mm以上)。此外,在使扶手可动部6移位至下降位置的状态下,扶手装置4的高度尺寸H2被抑制为比扶手可动部6位于通常位置时小(例如700mm以下)。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实施方式1的扶手驱动装置11的主视图。在井道2的中间层附近的井道壁上设置有接线盒7。在接线盒7与轿厢1之间连接有作为缆线体的控制缆线8。控制缆线8是进行电梯控制装置(未图示)与轿厢1之间的信号收发并且对轿厢1供给电力的柔性缆线。
此外,控制缆线8从轿厢1悬吊在井道2内,使得对轿厢1侧施加的负荷伴随轿厢1的上升而增大。
在扶手基部5与扶手可动部6之间设置有作为保持力产生部的多个按压弹簧9,该保持力产生部产生用于将扶手可动部6保持于通常位置的保持力。在控制缆线8与扶手可动部6之间连接有构成连接机构的多根连接缆线10。各连接缆线10相对于轿厢1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位,但不能在水平方向上移位。
实施方式1的扶手驱动装置11具有按压弹簧9及连接缆线10,且利用控制缆线8的轿厢1侧的负荷变动来使扶手可动部6上下移动。通过按压弹簧9将扶手可动部6保持于通常位置的保持力被设定成比当轿厢1位于比基准位置靠上方的位置时的轿厢1侧的控制缆线8的负荷小。
由此,通过轿厢1向着比基准位置靠上方的位置移动,扶手驱动装置11使扶手可动部6从通常位置向下降位置移位。此外,当轿厢1在比基准位置靠上方的区域内向下方移动时,扶手驱动装置11使扶手可动部6自动地向通常位置侧移位。并且,当轿厢1位于比基准位置靠下方的位置时,扶手驱动装置11使扶手可动部6位于通常位置。
在控制缆线8的轿厢1侧的端部设置有吸收连接缆线10相对于轿厢1的上下移动的轿厢侧连接部8a。
在这样的电梯装置中,如果轿厢1位于通常的移动范围内,则扶手可动部6位于通常位置,扶手装置4的高度尺寸能够成为作业者不会误跨越扶手装置4而向扶手装置4的外侧移动的大小。因此,在从扶手装置4至井道壁的水平距离大的情况下也不必在井道壁上设置下落防止板,从而能抑制成本增大。
此外,在轿厢1移动至比基准位置靠上方的位置的情况下,扶手可动部6移位至下降位置,扶手装置4的高度尺寸降低,因此能够抑制头顶尺寸的增大,从而能实现节省空间。
这样,根据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能抑制头顶尺寸增大及成本增大,并且当在轿厢上表面1a进行维护作业时,能够确保扶手装置4必要的高度尺寸。
此外,在轿厢1移动至比基准位置靠上方的位置、扶手可动部6移位至下降位置的情况下,通过轿厢1向着比基准位置靠下方的位置移动,扶手可动部6自动地返回通常位置,因此不用花费复位的工夫,还能够在轿厢1的通常的移动范围内设定基准位置。
实施方式2
接着,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装置的轿厢1的后视图。实施方式2的扶手驱动装置12具有:连接机构13,其连接在控制缆线8与扶手可动部6之间;以及保持力产生部14,其产生用于将扶手可动部6保持于通常位置的保持力。扶手驱动装置12利用控制缆线8的轿厢1侧的负荷变动来使扶手可动部6上下移动。
连接机构13具有支承杆15、作为连结部件的连结杆16、凸轮17、以及平行连杆机构18。支承杆15以能够以旋转轴15a为中心旋转的方式设置在轿厢1的下部。控制缆线8的轿厢1侧的端部由支承杆15支承。
连结杆16的下端部在相对于旋转轴15a与控制缆线8相反的一侧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支承杆15连结。连结杆16的上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凸轮17连结。
凸轮17以能够以旋转轴17a为中心旋转的方式设置于轿厢1。旋转轴15a、17a彼此平行且水平。平行连杆机构18具有:第1及第2连杆19、20,它们连结在扶手基部5与扶手可动部6之间;以及第3连杆21,其连结在第1与第2连杆19、20之间。
第1及第2连杆19、20彼此平行地配置。第2连杆20配置在第1连杆19的下方。第1连杆19的第1端部及第2连杆20的第1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扶手基部5的同一支柱连结。第1连杆19的第2端部及第2连杆20的第2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扶手可动部6连结。
第3连杆21与扶手基部5的支柱平行且铅直地配置。第3连杆21的上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第1连杆19的中间部连结。第3连杆21的中间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第2连杆20的中间部连结。在第3连杆21的下端部设置有辊21a。辊21a载置在凸轮17的外周面上。
保持力产生部14具有保持力调整弹簧22和保持力调整配重23。保持力调整弹簧22在相对于旋转轴15a与控制缆线8相反的一侧向下牵拉支承杆15。从保持力调整弹簧22作用于支承杆15的力能够调整。
保持力调整配重23在相对于旋转轴15a与控制缆线8相反的一侧安装于支承杆15。保持力调整配重23相对于支承杆15的安装位置能够在至旋转轴15a的距离变化的方向上调整。
保持力产生部14将使得支承杆15向与控制缆线8的负荷相反的方向(图3的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力施加于支承杆15。
在扶手基部5与扶手可动部6之间设置有间隙d。在扶手基部5设置有:通常位置检测开关(复位确认开关)24,其当扶手可动部6位于通常位置时被机械式地操作;以及下降位置检测开关(收缩检测开关)25,其当扶手可动部6位于下降位置时被机械式地操作。来自开关24、25的信号被输入电梯控制装置。
通过保持力产生部14将扶手可动部6保持于通常位置的力被设定成比当轿厢1位于比基准位置靠上方的位置时的轿厢1侧的控制缆线8的负荷小。
当轿厢1到达基准位置时,控制缆线8的轿厢1侧的负荷超过保持力产生部14的保持力,支承杆15向图3的顺时针方向旋转。由此,连结杆16被向上方顶起,凸轮17向图3的顺时针方向旋转。于是,扶手可动部6因自重而向下降位置移位,并且第1及第2连杆19、20向图3的顺时针方向旋转。
扶手可动部6位于下降位置时的辊21a与旋转轴17a的距离比扶手可动部6位于通常位置时的辊21a与旋转轴17a的距离小。即,当扶手可动部6从通常位置向下降位置移位时,辊21a也向下方移位。
在轿厢1移动至比基准位置靠下方的位置的情况下,控制缆线8的轿厢1侧的负荷比保持力产生部14的保持力小,通过上述的相反动作,扶手可动部6返回通常位置。其他的结构和动作与实施方式1相同。
根据这样的结构也能得到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效果。此外,当扶手可动部6位于通常位置时,利用连接机构13能够阻止扶手可动部6被强制压下。并且,能够容易地调整将扶手可动部6保持于通常位置的力。
另外,在实施方式2中,由保持力调整弹簧22及保持力调整配重23构成保持力产生部14,但可以只使用其中任意一方。
此外,连接机构13的具体结构不限于实施方式2。
并且,在实施方式1、2中,作为缆线体示出了控制缆线8,但缆线体不限于此,例如可以是补偿缆线。此外,可以从轿厢悬吊用于使扶手可动部移位的专用的缆线体。
实施方式3
接着,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梯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图5是示出图4的轿厢1的上部的后视图,图6是放大示出图4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图7是示出图4的轿厢1移动至比基准位置靠上方的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图。
实施方式3的扶手驱动装置31具有:多个通常位置保持弹簧(按压弹簧)32、闩锁33(图5中省略)、一对引导部34、一对接触部件35、作为传递部件的一对柔性的传递线36、多个引导轮37、以及臂部件38(图5中省略)。
通常位置保持弹簧32设置于扶手装置4,产生将扶手可动部6保持于通常位置的力。即,通常位置保持弹簧32向上方推压扶手可动部6。
闩锁33设置于扶手装置4。闩锁33的中间部以能够以旋转轴33a为中心旋转的方式与扶手基部5连结。闩锁33的上端部通过设置于扶手基部5的开口,抵靠于扶手可动部6的下端部。由此,扶手可动部6从通常位置向下方的移动被机械式地阻止。
闩锁33被设置于旋转轴15a的扭转弹簧(未图示)向着上端部抵靠于扶手可动部6的下端部的方向(图4的逆时针方向)施加了旋转力。在闩锁33的下端部设置有辊33b。
引导部34固定在轿厢1的背面的宽度方向(图5的左右方向)两端部。从正上方观察,接触部件35向轿厢1的外侧(后方)突出。此外,各接触部件35被对应的引导部34引导而能够上下移动。
各传递线36连接于对应的接触部件35与扶手可动部6之间。引导轮37将对应的传递线36引导至扶手可动部6。
臂部件38固定在井道2内的上部。臂部件38及接触部件35被配置成,当轿厢1到达基准位置时接触部件35碰到臂部件38。当轿厢1向着比基准位置靠上方的位置移动时,接触部件35被臂部件38相对于轿厢1压下。接触部件35的移位经由传递线36传递至扶手可动部6。
因此,当轿厢1向着比基准位置靠上方的位置移动时,扶手可动部6抵抗通常位置保持弹簧32而向下方移动。此时,闩锁33对扶手可动部6的移动的阻止状态通过闩锁33碰到臂部件38并移位、即旋转而解除。因此,在轿厢1移动至比基准位置靠上方的位置的情况下,扶手装置4的高度尺寸降低,如图7所示,在轿厢1的最上部与井道2的顶棚之间确保了充分的间隙C1。
当轿厢1在比基准位置靠上方的区域内向下方移动时,通常位置保持弹簧32渐渐恢复,扶手可动部6向通常位置侧移位。并且,当轿厢1位于比基准位置靠下方的位置时,扶手可动部6返回通常位置,接触部件35及传递线36也返回原来的位置。
此外,如图5所示,在扶手装置4设置有通常位置检测开关24及下降位置检测开关25。在扶手可动部6设置有对开关24、25进行操作的开关操作凸轮26。其他的结构及动作与实施方式1或2相同。
根据这样的结构,也能够抑制头顶尺寸增大及成本增大,并且当在轿厢上表面1a进行维护作业时,能够确保扶手装置4的必要的高度尺寸。
此外,利用固定在井道2内的臂部件38使扶手可动部6移位,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使扶手可动部6下降到期望的位置。
并且,利用闩锁33阻止扶手可动部6从通常位置向下方移位,因此当轿厢1位于比基准位置靠下方的位置时,能更可靠地防止扶手可动部6向下方移位。
并且此外,使用了接触部件35及传递线36,因此能够使臂部件38的设置位置的自由度提高。此外,能高效地将来自臂部件38的力传递至扶手可动部6。
另外,传递部件不限于传递线36,例如可以是带或者绳索。
此外,可以将从正上方观察时向轿厢的外侧突出的突起部设置在扶手可动部,使突起部抵靠于臂部件而使扶手可动部从通常位置向下方移位。
并且,也可以省略闩锁33。
实施方式4
接着,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电梯装置的轿厢1的上部的侧视图,示出了轿厢1从最上层靠站位置略微上升的状态。图9是示出图8的轿厢1移动至比基准位置靠上方的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图,图10是示出图9的轿厢1的俯视图。
实施方式4的扶手基部5由立在轿厢上表面1a的四角附近的4根引导支柱构成。此外,扶手可动部6沿着轿厢上表面1a的左右的缘部和后侧的缘部配置。
实施方式4的扶手驱动装置41具有扶手驱动连杆42、凸轮43、作为保持力产生部的扭转弹簧44、以及臂部件38。扶手驱动连杆42被配置成相对于轿厢上表面1a倾斜。扶手驱动连杆42的长度方向的第1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扶手基部5连结。
扶手驱动连杆42的长度方向的第2端部以能够旋转且能够在水平方向上滑动的方式与扶手可动部6的水平部连结。此外,在扶手驱动连杆42的第2端部设置有连杆辊42a。
扶手驱动连杆42能够在与扶手可动部6的通常位置对应的第1连杆位置(图8)和与扶手可动部6的下降位置对应的第2连杆位置(图9)之间旋转。
在扶手驱动连杆42的中间部设置有向扶手装置4的外侧突出的凸轮从动件42b。凸轮从动件42b抵靠于凸轮43的外周面。凸轮43能够在将扶手驱动连杆42保持于第1连杆位置的第1凸轮位置(图8)和将扶手驱动连杆42保持于第2连杆位置的第2凸轮位置(图9)之间旋转。扶手驱动连杆42的旋转轴与凸轮43的旋转轴彼此平行且水平。
当凸轮43位于第1凸轮位置时,凸轮从动件42b位于凸轮43的旋转轴的正上方。因此,在向压下扶手可动部6的方向的外力被施加于扶手可动部6的情况下,从凸轮从动件42b施加于凸轮43的力的方向成为通过凸轮43的旋转轴的方向,凸轮43不旋转,扶手可动部6不会向下方移动。
在凸轮43设置有当凸轮43旋转至第2凸轮位置时供凸轮从动件42b插入的凸轮槽43a。扭转弹簧44设置在凸轮43的旋转轴,对凸轮43向着将凸轮43保持于第1凸轮位置的方向(图8的逆时针方向)施加旋转力。
在凸轮43设置有从正上方观察时向轿厢1的外侧突出的突出部43b。在突出部43b的末端设置有当轿厢1移动至比基准位置靠上方的位置时与臂部件38接触的凸轮辊43c。
臂部件38及凸轮43被配置成,当轿厢1到达基准位置时凸轮辊43c与臂部件38的下端部接触。当轿厢1向着比基准位置靠上方的位置移动时,凸轮辊43c被臂部件38相对于轿厢1压下。由此,凸轮43抵抗扭转弹簧44,从第1凸轮位置向第2凸轮位置侧旋转。
当凸轮43从第1凸轮位置向第2凸轮位置旋转时,凸轮43的从旋转轴至与凸轮从动件42b接触的部分的距离渐渐减小。由此,扶手驱动连杆42从第1连杆位置向第2连杆位置旋转,扶手可动部6因自重而从通常位置向下降位置移位。
因此,在轿厢1移动至比基准位置靠上方的位置的情况下,扶手装置4的高度尺寸降低,如图9所示,在轿厢1的最上部与井道2的顶棚之间确保了充分的间隙C1。
当轿厢1向着比基准位置靠下方的位置移动时,凸轮43因扭转弹簧44的复原力而向第1凸轮位置旋转。由此,凸轮从动件42b被顶起,扶手驱动连杆42返回第1连杆位置,扶手可动部6向通常位置移位。
此外,在扶手装置4设置有通常位置检测开关24。在扶手可动部6设置有对开关24进行操作的开关操作凸轮45。其他的结构及动作与实施方式1、2或3相同。
根据这样的结构,也能够抑制头顶尺寸增大及成本增大,并且当在轿厢上表面1a进行维护作业时,能够确保扶手装置4的必要的高度尺寸。
此外,通过凸轮43及扶手驱动连杆42将来自臂部件38的力传递至扶手可动部6,因此能够使扶手可动部6更可靠且顺畅地移位。
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4的扶手驱动装置41的变形例的俯视图。在该变形例中,在与凸轮43相反的一侧也配置有同样的扶手驱动连杆42,2根扶手驱动连杆42通过轴46连结。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使扶手可动部6的动作更顺畅。
实施方式5
接着,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电梯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图13是示出图12的轿厢1移动至比基准位置靠上方的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图,图14是示出图13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实施方式5的扶手驱动装置51具有轨道部件52、磁铁体53、轨道侧辊54、臂55、支柱56、扶手侧辊57、以及传递带58。
作为轨道部件52,使用引导轿厢1升降的轿厢导轨。磁铁体53在井道2内的上部固定于轨道部件52的背面。臂55的第1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轿厢上表面1a。轨道侧辊54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臂55的第2端部。轨道侧辊54能够通过臂55的旋转而在水平方向上移位。
支柱56的下端部固定于轿厢上表面1a。扶手侧辊57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支柱56的上端部。此外,扶手侧辊57与扶手可动部6的纵部件6a接触。
传递带58卷绕在轨道侧辊54与扶手侧辊57之间。并且,传递带58以扶手侧辊57的旋转方向与轨道侧辊54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式,将轨道侧辊54的旋转传递至扶手侧辊57。并且,传递带58由弹性体构成,能够通过弹性变形而伸缩。
扶手侧辊57通过被传递轨道侧辊54的旋转而旋转,由此使扶手可动部6上下移动。
轨道侧辊54由磁性体材料构成,当移动至与磁铁体53对置的位置时,被磁铁体53吸引而与轨道部件52接触。磁铁体53被配置成,当轿厢1到达基准位置时,吸引轨道侧辊54而使其向轨道部件52侧移位并与轨道部件52接触。
因此,当轿厢1向着比基准位置靠上方的位置移动时,轨道侧辊54与轨道部件52接触而旋转,扶手侧辊57也旋转。并且,因扶手侧辊57的旋转,扶手可动部6从通常位置向下降位置移位。
此外,当轿厢1在比基准位置靠上方的配置有磁铁体53的区域内向下方移动时,轨道侧辊54及扶手侧辊57向反方向旋转,扶手可动部6返回通常位置。
例如如实施方式3所示,可以在扶手装置4设置用于将扶手可动部6保持于通常位置的通常位置保持弹簧。该情况下,轨道侧辊54及扶手侧辊57抵抗通常位置保持弹簧而使扶手可动部6向下降位置侧移位。其他的结构及动作与实施方式1、2、3或4相同。
根据这样的结构,也能够抑制头顶尺寸增大及成本增大,并且当在轿厢上表面1a进行维护作业时,能够确保扶手装置4的必要的高度尺寸。
另外,在实施方式5,使用轿厢导轨作为轨道部件52,但也可以在井道内的上部设置与轿厢导轨不同的轨道部件。
图15示出了在井道2内的上部设置有作为轨道部件的凸轮59的例子。该情况下,由于凸轮59部分地配置在井道2内,可以不使轨道侧辊54能够在水平方向上移位。此外,传递带58可以不是能够伸缩的。并且,磁铁体53也不需要。
此外,如图16及图17所示,可以利用同一支柱56支承轨道侧辊54和扶手侧辊57,且使它们直接接触。该情况下,与图15的结构相比,能够进一步省略臂55及传递带58。
另外,在即使是在维护作业时轿厢上升的范围内,扶手可动部也向着比通常位置靠下方的位置移动的情况下,也可以在井道内的该范围内部分地设置下落防止板。
此外,在上述的例子中,仅在轿厢上表面1a的后侧的缘部、或者轿厢上表面1a的左右的缘部和后侧的缘部配置扶手可动部6,但扶手可动部的位置不限于此。
并且,扶手装置本身的设置位置也不限于上述的例子,例如在轿厢的背面与井道壁之间的间隙充分小的情况下,可以省略后侧的扶手装置。
并且此外,可以将检测轿厢是否到达了基准位置的传感器配置在轿厢及井道中的至少任意一方,根据来自传感器的信号以电动的方式使扶手可动部上下移动。
并且,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各种类型的电梯装置。例如,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1:1绕绳方式的电梯装置、2:1绕绳方式的电梯装置、在井道的上部具有机房的类型的电梯装置、无机房电梯、单井道多轿厢方式的电梯装置、或双层电梯装置等。

Claims (10)

1.一种电梯装置,该电梯装置具备:
轿厢,其具有轿厢上表面,并且在井道内升降;
缆线体,其从所述轿厢悬吊于所述井道内,使得施加于所述轿厢侧的负荷伴随着所述轿厢的上升而增大;以及
扶手装置,其具有固定于所述轿厢上表面的扶手基部和与所述扶手基部连接的扶手可动部,
所述扶手可动部能够在从所述扶手基部向上方突出的通常位置与从所述通常位置下降后的位置即下降位置之间相对于所述扶手基部上下移动,
在所述扶手装置及所述井道内设置有扶手驱动装置,通过所述轿厢向着比所述井道内的上部的基准位置靠上方的位置移动,所述扶手驱动装置使所述扶手可动部从所述通常位置向所述下降位置移位,当所述轿厢位于比所述基准位置靠下方的位置时,所述扶手驱动装置使所述扶手可动部位于所述通常位置,
所述扶手驱动装置具有:连接机构,其连接于所述缆线体与所述扶手可动部之间;以及保持力产生部,其产生用于将所述扶手可动部保持于所述通常位置的保持力,且所述扶手驱动装置利用所述缆线体的所述轿厢侧的负荷变动而使所述扶手可动部上下移动,
所述保持力产生部产生的保持力被设定成比当所述轿厢位于比所述基准位置靠上方的位置时的所述轿厢侧的所述缆线体的负荷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
当所述轿厢到达所述基准位置时,所述扶手驱动装置利用所述缆线体的负荷使所述扶手可动部从所述通常位置向所述下降位置侧移位,当所述轿厢位于比所述基准位置靠下方的位置时,所述扶手驱动装置利用所述保持力产生部的保持力使所述扶手可动部位于所述通常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
所述连接机构具有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于所述轿厢的支承杆,
所述缆线体由所述支承杆支承,
所述保持力产生部对所述支承杆施加使所述支承杆向与所述缆线体的负荷相反的方向旋转的力作为所述保持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
所述缆线体是控制缆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
所述缆线体是控制缆线。
6.一种电梯装置,该电梯装置具备:
轿厢,其具有轿厢上表面,并且在井道内升降;以及
扶手装置,其具有固定于所述轿厢上表面的扶手基部和与所述扶手基部连接的扶手可动部,
所述扶手可动部能够在从所述扶手基部向上方突出的通常位置与从所述通常位置下降后的位置即下降位置之间相对于所述扶手基部上下移动,
在所述扶手装置及所述井道内设置有扶手驱动装置,通过所述轿厢向着比所述井道内的上部的基准位置靠上方的位置移动,所述扶手驱动装置使所述扶手可动部从所述通常位置向所述下降位置移位,当所述轿厢位于比所述基准位置靠下方的位置时,所述扶手驱动装置使所述扶手可动部位于所述通常位置,
所述扶手驱动装置具有:
通常位置保持弹簧,其设置于所述扶手装置,产生将所述扶手可动部保持于所述通常位置的力;
臂部件,其设置在所述井道内的上部,当所述轿厢向着比所述井道内的基准位置靠上方的位置移动时,所述臂部件抵抗所述通常位置保持弹簧而使所述扶手可动部从所述通常位置向下方移位;以及
闩锁,其设置于所述扶手装置,机械式地阻止所述扶手可动部从所述通常位置向下方移动,
所述闩锁对所述扶手可动部的移动的阻止状态通过所述闩锁碰到所述臂部件并移位而解除。
7.一种电梯装置,该电梯装置具备:
轿厢,其具有轿厢上表面,并且在井道内升降;以及
扶手装置,其具有固定于所述轿厢上表面的扶手基部和与所述扶手基部连接的扶手可动部,
所述扶手可动部能够在从所述扶手基部向上方突出的通常位置与从所述通常位置下降后的位置即下降位置之间相对于所述扶手基部上下移动,
在所述扶手装置及所述井道内设置有扶手驱动装置,通过所述轿厢向着比所述井道内的上部的基准位置靠上方的位置移动,所述扶手驱动装置使所述扶手可动部从所述通常位置向所述下降位置移位,当所述轿厢位于比所述基准位置靠下方的位置时,所述扶手驱动装置使所述扶手可动部位于所述通常位置,
所述扶手驱动装置具有:
通常位置保持弹簧,其设置于所述扶手装置,产生将所述扶手可动部保持于所述通常位置的力;
臂部件,其设置在所述井道内的上部,当所述轿厢向着比所述井道内的基准位置靠上方的位置移动时,所述臂部件抵抗所述通常位置保持弹簧而使所述扶手可动部从所述通常位置向下方移位;
接触部件,其设置于所述轿厢,从正上方观察时向所述轿厢的外侧突出,能够上下移动;以及
柔性的传递部件,其连接于所述接触部件与所述扶手可动部之间,
所述臂部件及所述接触部件被配置成,当所述轿厢到达所述基准位置时,所述接触部件抵靠于所述臂部件,
当所述轿厢向着比所述基准位置靠上方的位置移动时,所述接触部件被所述臂部件相对于所述轿厢压下。
8.一种电梯装置,该电梯装置具备:
轿厢,其具有轿厢上表面,并且在井道内升降;以及
扶手装置,其具有固定于所述轿厢上表面的扶手基部和与所述扶手基部连接的扶手可动部,
所述扶手可动部能够在从所述扶手基部向上方突出的通常位置与从所述通常位置下降后的位置即下降位置之间相对于所述扶手基部上下移动,
在所述扶手装置及所述井道内设置有扶手驱动装置,通过所述轿厢向着比所述井道内的上部的基准位置靠上方的位置移动,所述扶手驱动装置使所述扶手可动部从所述通常位置向所述下降位置移位,当所述轿厢位于比所述基准位置靠下方的位置时,所述扶手驱动装置使所述扶手可动部位于所述通常位置,
所述扶手驱动装置具有:
通常位置保持弹簧,其设置于所述扶手装置,产生将所述扶手可动部保持于所述通常位置的力;
臂部件,其设置在所述井道内的上部,当所述轿厢向着比所述井道内的基准位置靠上方的位置移动时,所述臂部件抵抗所述通常位置保持弹簧而使所述扶手可动部从所述通常位置向下方移位;
凸轮,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扶手基部,抵靠于所述臂部件而旋转;以及
扶手驱动连杆,其连结于所述扶手基部与所述扶手可动部之间,通过所述凸轮的旋转而旋转,从而使所述扶手可动部上下移动。
9.一种电梯装置,该电梯装置具备:
轿厢,其具有轿厢上表面,并且在井道内升降;以及
扶手装置,其具有固定于所述轿厢上表面的扶手基部和与所述扶手基部连接的扶手可动部,
所述扶手可动部能够在从所述扶手基部向上方突出的通常位置与从所述通常位置下降后的位置即下降位置之间相对于所述扶手基部上下移动,
在所述扶手装置及所述井道内设置有扶手驱动装置,通过所述轿厢向着比所述井道内的上部的基准位置靠上方的位置移动,所述扶手驱动装置使所述扶手可动部从所述通常位置向所述下降位置移位,当所述轿厢位于比所述基准位置靠下方的位置时,所述扶手驱动装置使所述扶手可动部位于所述通常位置,
所述扶手驱动装置具有:
轨道部件,其设置在所述井道内的上部;
轨道侧辊,其与所述轨道部件接触而旋转;以及
扶手侧辊,其与所述扶手可动部接触,通过被传递所述轨道侧辊的旋转而旋转,由此使所述扶手可动部上下移动,
所述轨道部件及所述轨道侧辊被配置成,当所述轿厢位于比所述基准位置靠上方的位置时,所述轨道侧辊与所述轨道部件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
所述轨道侧辊能够在水平方向上移位,
在所述轨道部件设置有磁铁体,
所述磁铁体被配置成,当所述轿厢到达所述基准位置时,吸引所述轨道侧辊而使该轨道侧辊向所述轨道部件侧移位并与所述轨道部件接触。
CN201580078437.XA 2015-04-08 2015-04-08 电梯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4284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5/061023 WO2016162984A1 (ja) 2015-04-08 2015-04-08 エレベータ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28499A CN107428499A (zh) 2017-12-01
CN107428499B true CN107428499B (zh) 2019-05-28

Family

ID=570730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78437.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428499B (zh) 2015-04-08 2015-04-08 电梯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289743B2 (zh)
CN (1) CN107428499B (zh)
DE (1) DE112015006425T5 (zh)
WO (1) WO201616298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86192B (zh) * 2018-03-23 2022-03-1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扶手装置
EP3670784A1 (en) * 2018-12-21 2020-06-24 Siemens Gamesa Renewable Energy A/S Platform positioning system, method of operating a platform positioning system, and wind turbin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45545A (ja) * 2000-11-09 2002-05-2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の終端安全装置及びこの終端安全装置を使用したエレベータの保守方法
JP4684445B2 (ja) * 2001-03-23 2011-05-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のかご装置
JP5217073B2 (ja) * 2001-08-28 2013-06-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乗りかご及び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247429C (zh) * 2002-05-01 2006-03-2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厢上扶手
JP2003321174A (ja) * 2002-05-09 2003-11-11 Otis Elevator Co エレベータ乗り籠の作業用柵
JP4204844B2 (ja) * 2002-10-29 2009-01-0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JP2009155073A (ja) * 2007-12-27 2009-07-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上安全装置
WO2013095408A1 (en) * 2011-12-21 2013-06-27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vator system including a car stop for maintaining overhead clearance
JP5962473B2 (ja) * 2012-12-05 2016-08-03 三菱電機ビルテクノサービス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7428509B (zh) * 2015-02-26 2019-05-2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28499A (zh) 2017-12-01
JP6289743B2 (ja) 2018-03-07
JPWO2016162984A1 (ja) 2017-07-13
WO2016162984A1 (ja) 2016-10-13
DE112015006425T5 (de) 2017-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231756B1 (en) Electronic safety actuation device with a power assembly
EP3702310A1 (en) Elevator safety with translating safety block
CN103171936B (zh) 电梯装置
JP6058176B2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KR20140053810A (ko) 리프트 설비
CN107428509B (zh) 电梯装置
CN107207204A (zh) 用于多轿厢电梯系统的缓冲装置
CN107428499B (zh) 电梯装置
CN103654836A (zh) 控制防碰撞开关的运动的装置和采用其的医疗诊断设备
CN102791605A (zh) 电梯的悬挂体支承装置
JP6169266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WO2017103969A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EP2794450B1 (en) Elevator system including a car stop for maintaining overhead clearance
JP4190947B2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JP2005320072A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KR102330510B1 (ko) 로프리스 엘리베이터 시스템
CN107835781B (zh) 电梯装置
US20220089407A1 (en) Elevator system
JP6147858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4302062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7060416B (zh) 一种翻转机
JP6249288B2 (ja) エレベータのドア開閉装置
KR20210085852A (ko) 로프리스 엘리베이터 시스템
CN112368227A (zh) 电梯的底坑梯子装置
JP2023129958A (ja) 移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528

Termination date: 2021040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