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28305A - 把安全气囊固定在车辆的车身侧的支承壁上的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把安全气囊固定在车辆的车身侧的支承壁上的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28305A
CN107428305A CN201680015971.0A CN201680015971A CN107428305A CN 107428305 A CN107428305 A CN 107428305A CN 201680015971 A CN201680015971 A CN 201680015971A CN 107428305 A CN107428305 A CN 1074283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g
fixing device
retaining element
head
fixed b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1597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28305B (zh
Inventor
O.弗里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olkswagen AG
Original Assignee
Volkswagen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olkswagen AG filed Critical Volkswagen AG
Publication of CN1074283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283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283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283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13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vehicle roof frames or pilla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把安全气囊(1)固定在车辆的支承壁(15)上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具有固定元件(13),所述固定元件具有头部(29)和杆部(23),杆部在安装状态中穿过所述安全气囊(1)的固定板(11)和所述支承壁(15)的安装口(25),并且从后卡锁安装口(25)的开口边缘区域,其中,在安装状态中所述固定元件(13)的头部(29)被所述安全气囊(1)覆盖。按照本发明,所述安全气囊(1)的固定板(11)构造有至少两层式的多层结构,具有至少一个固定层(17)和保护层(19),所述固定层(17)被所述固定元件(13)的能安装在支承壁(15)上的杆部(23)穿过,所述保护层覆盖所述固定元件(13)的头部(29)。

Description

把安全气囊固定在车辆的车身侧的支承壁上的固定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的、把安全气囊固定在车辆的车身侧的支承壁上的固定装置和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5的、用于这种固定装置的安全气囊。
按惯例,头部安全气囊可以从A柱至超过B柱沿车辆的车顶梁延伸。头部安全气囊在此可以手风琴式地折叠和/或以卷叠物隐藏式收纳在车顶板后。头部安全气囊可以用构造为织物层的固定板借助固定夹固定在车身侧的车顶梁支承壁上。在头部安全气囊模块启用时,头部安全气囊以窗帘的方式展开,以便把车辆乘员相对于车辆的限定车辆内部空间的侧向结构隔离。
由专利文献DE 20 2004 014 219 U1已知一种用于把这种安全气囊固定在车身侧的支承壁上的固定装置。其具有至少一个带有头部和杆部的固定元件(即固定夹)。在安装状态中,安全气囊的固定板以及支承壁的安装口被杆部穿过,该杆部从后卡锁支承壁安装口的开口边缘区域。
该固定元件可以是板材成形件,其裁切棱或者边棱在安装时以及在由碰撞引起的安全气囊展开时形成对工人的或者对展开的安全气囊的干扰轮廓。作为用于防护这种干扰轮廓的措施,在专利文献DE 20 2004 014 219 U1中在安装状态中固定元件的头部被安全气囊卷覆盖。为此在安全气囊模块的外部的罩中制备开口,固定元件头部的止挡板可以通过该开口挂住。相应地,头部完全通过安全气囊覆盖。在安装时,安全气囊卷在中间夹持挂在其中的固定元件的情况下压紧支承壁安装口,以此使得杆部被卡锁。
根据几何形状的情况,安全气囊装置直接与固定元件重叠会导致对安装空间不利的安全气囊位置。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固定安全气囊的固定装置和一种用于这种固定装置的安全气囊,其中,以简便的方式使得构成干扰轮廓的固定元件头部不影响安装过程。
上述技术问题通过权利要求1的或者权利要求15的特征解决。本发明优选的改进设计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中公开。
按照本发明取消了,整个安全气囊卷在安装状态中覆盖固定元件头部。确切地讲,按照权利要求1特征部分,安全气囊的固定板以至少两层的多层结构构成,所述多层结构具有至少一个固定层和至少一个保护层。固定层在安装状态中被安装在车身侧的支承壁上的固定元件杆部穿过。相反的是,保护层不被固定元件杆部穿过,而是保护层覆盖固定元件头部。以此避免在安装时与工人的直接接触,以及在碰撞情况中与展开的安全气囊织物的直接接触。
为了提高功能性,覆盖固定元件头部的保护层可以额外地构造有介入口,介入口实现了对头部的直接的工具介入,以便实现简便地拆卸固定元件。在保护层中构造的介入口在此在安装技术上有利地与在固定元件头部上的工具进入口对齐地指向,以便实现简便拆卸固定元件。
安全气囊可以与其固定板一同以传统的织造方法制造,其中,上部的和下部的安全气囊织物层首先分开地制造,接着在构成空腔的情况下相互缝接。作为备选,按照本发明的安全气囊形状也可以以所谓的一体编织法(OPW-one piece woven)制造,其中制造由经线和纬线构成的织物结构,其上部的安全气囊织物层和下部的安全气囊织物层在共同的编织过程中制造,确切地讲在构成布置在其间的空腔的情况下。在此,纬线交替织入上部的安全气囊织物层和下部的安全气囊织物层。相应地,在上部的织物层中和在下部的织物层中织线密度(相比于单织物层)减半,这可能影响织物强度。
在上述特殊的一体编织法的制造中,所述的、至少一个具有双层结构的固定板可以是安全气囊卷的材料一致的和/或一体式的组成部分,这导致有利的部件减少。
在可靠地防护安全气囊织物不受固定元件头部的锋利边棱损坏方面有利的是,保护层至少在其朝向安全气囊卷的边侧上牢固地连接在固定层上。相对地,保护层可以在其背离安全气囊卷的边侧上无连接地贴靠在固定层上。
一种技术上的实施方式涉及保护层的横向侧,所述横向侧把保护层的两个上文定义的边侧相连。所述保护层的横向侧可以有利地在构成兜状的头部容纳腔的情况下同样牢固地连接在固定板上。兜状的头部容纳部在此优选地构造为在其背离安全气囊卷的边侧上是打开的,以便固定元件能运行安全地插入头部容纳腔。上文定义的兜状的头部容纳腔因而是在三侧闭合的并且仅在一个边侧上是打开的。相反地在简化安装过程方面有利的是,一个或者多个侧边至少部分地保留不受连接并且仅部分地连接在固定层上。
如上所述,在OPW制造中至少两层的固定板具有的问题是,固定层和保护层相比于单织物层仅具有一半的织线密度。这会导致安全气囊在支承壁上的连接被削弱。在此背景下,为了加固所述连接可以提供额外的加固层。在安装状态中,加固层与固定层一同布置在支承壁和固定元件头部之间。在此,固定层和加固层都在固定元件杆部穿过。
在简化安全气囊的可制造性以及减少部件方面优选的是,上述加固层和固定层材料一致地和/或一体式地例如在折叠边棱上向彼此过渡。这种情况下在安装状态中,固定层和加固层可以围绕所述折叠边棱以180°回折并面状接触地相互叠合。
因此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安全气囊的固定板实施为三层的,确切地说带有固定层以及加固层和保护层。在此,在上文中定义的OPW方法中加固层(不同于固定层和保护层)不仅能够以一半的织线密度制造,而且也能够以完全的织线密度制造,就是说可以作为单织物层制造。因此,(通过固定层和加固层)构造的双层结构整体上具有的织线密度比以OPW方法制造的单织物层大1.5倍,以此有利地加固在支承壁上的安全气囊连接。
上文所述OPW方法中每两根织线进行变换,以此造成上述的织线密度的减半。与此相反地,在技术上有优点的是每三根织线进行变换。以此一方面形成具有2/3织线密度的织物层,另一方面形成具有1/3织线密度的织物层。与此相关联的是,1/3织线密度的强度相比于1/2倍织线密度更高。
上文所述的和/或在从属权利要求中呈现的本发明有利的设计方案和/或改进设计方案可以单独地或者也可以以任意的组合应用(除了例如关联明确或者备选方式不可共存的情况下)。
本发明和其有利的设计方案和改进设计方案以及其优点在下文中根据附图进一步阐述。
图1示出双轨迹机动车的侧视图,带有示出头部安全气囊位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2示出头部安全气囊在白车身结构上的连接位置的放大视图;
图3和图4分别示出沿图2中剖切面A-A和B-B的放大的剖视图;
图5以与图3一致的视图示出第二实施例;
图6在卷绕中的安全气囊固定板。
图1中示出在安装位置中的头部安全气囊模块,其中,安全气囊1从A柱3的区域出发至超过B柱沿机动车的车顶梁延伸。头部安全气囊模块还具有未示出的气体发生器,气体发生器以其气体出口经安全气囊侧的气体入口与头部安全气囊1连接。
图3中粗略地示出,安全气囊1在未启用状态中围绕沿车辆纵向x延伸的卷轴线卷成安全气囊卷9,并且在沿车辆纵向x相互间隔的连接位置A上固持在车顶梁6上。图2至图4中示出所述连接位置A中的一个。因此,安全气囊卷9以固定板11延长,固定板借助固定元件13固定在车顶梁6的支承板15上。在图2至图4中,固定板11具有双层构造,确切地讲由固定层17和保护层19组成。在图2至图4中所示的安装状态中,固定板11的固定层17直接与支承壁15贴靠并且具有通孔21,固定元件13的杆部23伸过该通孔。杆部23继续导引通过支承壁15的安装口25并且借助可弹性弯曲的卡锁凸出部27从后卡锁开口壁区域。在与卡锁凸出部27对置的侧上,固定元件13具有头部29,头部29构造有侧向突伸的、可弹性变形的支承臂31,支承臂把固定层17向支承壁15压紧。
在附图中所示的固定元件13通常构造为板材成形件,该板材成形件可以在弯曲和/或冲压过程中制造。相应地,固定元件13的头部29的切边会构成干扰轮廓,该干扰轮廓在安装过程中妨碍工人工作。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头部29被保护层19覆盖。保护层19与固定层17一同构成兜状的头部容纳腔33,该头部容纳腔33在其背离安全气囊卷9的边侧上是开口的。相反,对置的、朝向安全气囊卷9的边侧37牢固地连接在固定层17上。连接两个边侧35、37的两个保护层边棱横向侧39、41也以相同的方式牢固地连接在固定层17上,以此使得在平面轮廓中正方形的头部容纳腔33在三个边侧上是被封闭的,并且只有边侧35是开口的。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使得两个横向侧(或仅其中一个)不受约束地靠置在固定层17上或仅局部地连接在固定层17上。
附图进一步示出,保护层19构造具有介入口43,介入口实现工具直接对头部29上的作用,以便例如拆卸固定元件13。在保护层19中的介入口43构造得基本与头部侧的工具进入口45对齐,通过其提供用于杆部23的工具进入,以便把卡锁凸出部27从其卡锁位置(图4)向取出位置移位。为此,在卡锁凸出部27上构造有操纵部段47。
按照本发明,安全气囊以所谓的一体编织法(OPW)制造。在OPW法中制造由经线和纬线构成的织物结构,该织物结构的上部的安全气囊织物层和下部的安全气囊织物层可以在一个共同的织造过程中制造,确切地讲在构成布置在其间的空腔的情况下。在此,纬线交替地织入上部的安全气囊织物层和下部的安全气囊织物层。相应地,在上部的织物层(即保护层19)和下部的织物层(即固定层17)中织线密度(相比于单织物层)被减半,这可能影响织物强度。
为了加固固定层17,在图4和图5中额外地设置加固层49,加固层与固定层17一同布置在支承壁15和头部29的弹性的支承臂31之间。固定层17和加固层49都具有通孔21,通孔21被固定元件13的杆部23穿过。保护层19同样构造为单织物层。相应地,在图5和图6中固定板11具有三层式结构,确切地讲具有加固层49、固定层17和保护层19。
加固层49和固定层17材料一致地和一体式地在图6中所示的折叠边棱51上向彼此过渡。在图5中所示的安装状态中,固定层17和加固层49围绕折叠边棱51以180°折叠并且面状地相互接触。相反的是,在图6中示出展开状态,其中,带有设置在固定层上的保护层19的固定层17和加固层49在折叠边棱51上相互展开。

Claims (15)

1.一种用于把安全气囊(1)固定在车辆的支承壁(15)上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具有固定元件(13),所述固定元件(13)具有头部(29)和杆部(23),杆部在安装状态中穿过所述安全气囊(1)的固定板(11)和所述支承壁(15)的安装口(25),并且从后方卡锁安装口(25)的开口边缘区域,其中,在安装状态中所述固定元件(13)的头部(29)被所述安全气囊(1)覆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气囊(1)的固定板(11)以至少两层式的多层结构构成,该多层结构具有至少一个固定层(17)和保护层(19),所述固定层(17)被所述固定元件(13)的能安装在支承壁(15)上的杆部(23)穿过,所述保护层覆盖所述固定元件(13)的头部(29)。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覆盖所述固定元件(13)的头部(29)的保护层构造有介入口(43),所述介入口(43)实现向所述头部(29)的直接的工具介入。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安装状态中卷起的安全气囊(1)材料一致地和/或一体式地以至少两层式的固定板(11)的固定层(17)延长。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19)至少在其朝向卷起的安全气囊(1)的边侧上牢固地连接在所述固定层(17)上。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19)在其背离卷起的安全气囊(19的边侧(35)上相对于所述固定层(17)无连接。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在其将所述保护层的两个所述边侧(35、37)相连接的横向侧(39、41)上牢固地连接在固定层(17)上,确切地讲在构成兜状的头部容纳腔(33)的情况下,兜状的头部容纳腔在其背离安全气囊(1)的边侧(35)上是打开的。
7.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元件(13)的头部(29)具有至少一个工具进入口(45),所述工具进入口(45)提供用于所述杆部(23)的工具进入,用于把所述固定元件(13)从支承壁(15)拆下。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头部侧的工具进入口(45)与固定层(17)的介入口(43)相互对齐地定向。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19)是单层。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为固定层(17)配设加固层(49),并且所述加固层(49)与所述固定层(17)一同布置在支承壁(15)和固定元件(13)的头部(29)之间,并且所述固定层(17)和所述加固层(49)都被固定元件的杆部穿过。
11.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层(49)和所述固定层(17)材料一致地和/或一体式地在折叠边棱(51)上向彼此过渡,并且在安装状态中,所述固定层(17)和所述加固层(49)围绕所述折叠边棱(51)以回折在面式贴靠中相互重叠。
1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以一体编织法制造由经线和纬线构成的织物结构,其中,在构成布置在其间的空腔的情况下,上部的安全气囊织物层和下部的安全气囊织物层在共同的编织过程中制造,其中,纬线交替织入上部的安全气囊织物层和下部的安全气囊织物层。
13.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一体编织法中每两根织线进行变换,使得在上部的安全气囊织物层和在下部的安全气囊织物层中的织线密度相比于单个的织物层被减半。
14.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一体编织法中仅每三根织线进行变换,一方面构成具有2/3织线密度的织物层,另一方面构成具有1/3织线密度的织物层。
15.一种用于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固定装置的安全气囊,所述固定装置具有固定元件(13),所述固定元件(13)具有头部(29)和杆部(23),杆部在安装状态中穿过所述安全气囊(1)的固定板(11)和所述支承壁(15)的安装口(25),并且从后方卡锁安装口(25)的开口边缘区域,其中,在安装状态中所述固定元件(13)的头部(29)被所述安全气囊(1)覆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气囊(1)的固定板(11)构造有至少两层式的多层结构,所述多层结构具有至少一个固定层(17)和保护层,所述固定层(17)被所述固定元件的能安装在支承壁上的杆部穿过,所述保护层覆盖所述固定元件(13)的头部(29)。
CN201680015971.0A 2015-03-30 2016-03-30 把安全气囊固定在车辆的车身侧的支承壁上的固定装置 Active CN1074283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5205734.8 2015-03-30
DE102015205734 2015-03-30
DE102015209111.2A DE102015209111A1 (de) 2015-03-30 2015-05-19 Befestigungsanordnung zur Befestigung eines Airbags an einer karosserieseitigen Trägerwand eines Fahrzeugs
DE102015209111.2 2015-05-19
PCT/EP2016/056837 WO2016156342A1 (de) 2015-03-30 2016-03-30 Befestigungsanordnung zur befestigung eines airbags an einer karosserieseitigen trägerwand eines fahrzeug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28305A true CN107428305A (zh) 2017-12-01
CN107428305B CN107428305B (zh) 2020-01-17

Family

ID=569377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15971.0A Active CN107428305B (zh) 2015-03-30 2016-03-30 把安全气囊固定在车辆的车身侧的支承壁上的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277544B1 (zh)
CN (1) CN107428305B (zh)
DE (1) DE102015209111A1 (zh)
WO (1) WO201615634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6120176A1 (de) * 2016-10-24 2018-04-26 Trw Automotive Gmbh Gassackmodul
DE102016120177A1 (de) * 2016-10-24 2018-04-26 Trw Automotive Gmbh Gassackmodul
DE102017106387A1 (de) * 2017-03-24 2018-09-27 Isi Automotive Holding Gmbh System zur Anordnung eines Gassacks an einer Fahrzeugkarosserie
DE102019128312A1 (de) * 2019-10-21 2021-04-22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Schutzvorrichtung für einen Schutz eines Luftsacks einer Luftsackvorrichtung eines Fahrzeug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41597A (zh) * 2006-08-26 2009-09-23 Gm全球科技运作股份有限公司 安全气囊在汽车上的固定方法和装置
US20110042921A1 (en) * 2006-10-16 2011-02-24 Fredrik Kjell Airbag With a Flexible Fastening Tab
CN102083658A (zh) * 2008-07-09 2011-06-01 高田-彼得里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乘员约束系统的气囊设备
CN103318122A (zh) * 2013-06-03 2013-09-25 锦州锦恒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帘式气囊固定装置
CN203666579U (zh) * 2013-11-07 2014-06-25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气帘导向总成及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004014219U1 (de) 2004-09-06 2004-11-11 Takata-Petri (Ulm) Gmbh Befestigungselement
DE102007008649B4 (de) * 2007-02-20 2010-04-22 Autoliv Development Ab Airbag
DE102006061620A1 (de) * 2006-12-27 2008-07-03 Volkswagen Ag Trägerwand mit einer Montageöffnung, insbesondere zum Halten eines Airbagmoduls in einem Fahrzeug, sowi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Montageöffnung in einer Trägerwand
DE102008033694A1 (de) * 2008-07-17 2010-01-21 Trw Automotive Gmbh Gassackmodul mit einem Gassack, insbesondere einem Kopf-Seitengassack
DE102013217064A1 (de) * 2013-08-27 2015-03-05 Takata AG Anordnung eines Befestigungselementes an einer Befestigungslasche eines Gassacks und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41597A (zh) * 2006-08-26 2009-09-23 Gm全球科技运作股份有限公司 安全气囊在汽车上的固定方法和装置
US20110042921A1 (en) * 2006-10-16 2011-02-24 Fredrik Kjell Airbag With a Flexible Fastening Tab
CN102083658A (zh) * 2008-07-09 2011-06-01 高田-彼得里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乘员约束系统的气囊设备
CN103318122A (zh) * 2013-06-03 2013-09-25 锦州锦恒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帘式气囊固定装置
CN203666579U (zh) * 2013-11-07 2014-06-25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气帘导向总成及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77544A1 (de) 2018-02-07
EP3277544B1 (de) 2019-02-13
DE102015209111A1 (de) 2016-10-06
CN107428305B (zh) 2020-01-17
WO2016156342A1 (de) 2016-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28305A (zh) 把安全气囊固定在车辆的车身侧的支承壁上的固定装置
JP3925226B2 (ja)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及び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04703839B (zh) 具备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用座椅以及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向车辆用座椅组装的组装方法
JP5626121B2 (ja)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504049B2 (ja)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US20110101659A1 (en) Curtain airbag device for vehicle
JP2004314706A (ja) 乗員拘束装置
CN106660509B (zh) 折叠安全气囊的方法、安全气囊、安全气囊模块及汽车安全系统
JP5483404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US9682678B2 (en) Airbag cushion protectors and related methods
CN109591751B (zh) 头部保护气囊装置
CN106458133B (zh) 气囊模块
JP4473274B2 (ja) エアバッグの構造
EP1397240B1 (en) Side-curtain airbag
US20050006888A1 (en) Air-bag
US20150028571A1 (en) Airbag Module With an Airbag Exhibiting a Vent Opening Closed in the Folded State by an Arrester Strap and Procedure of its Manufacture
US8491001B2 (en) Airbag device for a people protection system of a vehicle and a method for producing it
CN113320497A (zh) 头部保护气囊装置
EP2995513B1 (en) Gasbag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gasbag
JP4226615B2 (ja) 乗員拘束装置
JP5361065B2 (ja) エアバッグ
JP4165218B2 (ja) エアバッグの折り畳み方法及びエアバッグ
CN214565176U (zh) 一种安全气囊的囊袋
JP3915643B2 (ja)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09501711A (zh) 用于在安全气囊充气时防止损伤的充气保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