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06814A - 成分分析装置、药剂成分分析装置、成分分析方法及药剂成分分析方法 - Google Patents

成分分析装置、药剂成分分析装置、成分分析方法及药剂成分分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06814A
CN107406814A CN201680021328.9A CN201680021328A CN107406814A CN 107406814 A CN107406814 A CN 107406814A CN 201680021328 A CN201680021328 A CN 201680021328A CN 107406814 A CN107406814 A CN 1074068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liver cell
amount
medicament
cell tiss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2132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06814B (zh
Inventor
高桥亮介
神田胜弘
清水佑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Hitachi High Tech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4068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068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068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068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5005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volving human or animal cells
    • G01N33/5008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volving human or animal cells for testing or evaluating the effect of chemical or biological compounds, e.g. drugs, cosmetics
    • G01N33/5014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volving human or animal cells for testing or evaluating the effect of chemical or biological compounds, e.g. drugs, cosmetics for testing toxicit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1/00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1/00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uses
    • C12M21/08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uses for producing artificial tissue or for ex-vivo cultivation of tissu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3/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recesses, hinges
    • C12M23/02Form or structure of the vessel
    • C12M23/12Well or multiwell pl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41/00Means for regulation, monitoring, measurement or control, e.g. flow regulation
    • C12M41/30Means for regulation, monitoring, measurement or control, e.g. flow regulation of concentration
    • C12M41/32Means for regulation, monitoring, measurement or control, e.g. flow regulation of concentration of substances in solu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5005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volving human or animal cells
    • G01N33/5008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volving human or animal cells for testing or evaluating the effect of chemical or biological compounds, e.g. drugs, cosmetics
    • G01N33/502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volving human or animal cells for testing or evaluating the effect of chemical or biological compounds, e.g. drugs, cosmetics for testing non-proliferative effec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5005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volving human or animal cells
    • G01N33/5008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volving human or animal cells for testing or evaluating the effect of chemical or biological compounds, e.g. drugs, cosmetics
    • G01N33/5044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volving human or animal cells for testing or evaluating the effect of chemical or biological compounds, e.g. drugs, cosmetics involving specific cell types
    • G01N33/5067Liver cell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AREA)
  •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 (AREA)
  • Measuring Or Testing Involving Enzyme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对细胞投药的药物的血管(Basal/Basolateral)侧排出部分、管腔(Apical)侧排出部分、细胞内贮留部分进行定量来求出对各部分的分配比率,从而能够在体外把握药物动力学整体像的装置及方法。作为一例,提供一种成分分析装置,包括用于保持多个保持肝细胞组织的容器的保持部,测定供给所述多个容器内的成分并分析该测定的所述成分的分析部;所述多个容器至少包括第1容器、第2容器,所述第1容器保持有解除形成所述肝细胞组织的多个细胞之间的粘连的物质的第1溶液,所述第2容器中保持有缓冲液,所述分析部测定从所述第1容器内的所述肝细胞组织排出至所述第1溶液的所述成分的量以及从所述第2容器内的所述肝细胞组织排出至所述第2容器内的缓冲液的所述成分的量,来分析所述肝细胞组织中通过胆管排出的所述成分的量。

Description

成分分析装置、药剂成分分析装置、成分分析方法及药剂成分 分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于新药开发有用的、药物动态(药物的投药、代谢、排泄)的整体的在体外的(in vitro)评价。
背景技术
新药开发步骤中,进行对人体内投药、检测功效的临床试验(即,人体临床试验)是药事法上所要求的,但人体临床试验或动物实验试验,需要很大的开发费用。近年来,这些开发费用成为最大的原因,导致新药开发整体成本增加。作为原因之一,对于在开发步骤前期的非临床动物实验不能检测的药效不良或毒性的药剂候选,在开发步骤后期的人体临床试验中首次发现药效不良或毒性,则至此的开发成本、人体临床试验中的成本成为浪费的主要原因。
从这些背景可知,为了提高人体临床试验的通过率、削减新药开发成本,在早期过滤出显示药效且不表达毒性的新药候选物质,是很重要的。为此,很多制药企业期望一种体外(in vitro)评价体系,即在创药初期阶段,不是仅仅通过与人细胞的特性相关性低的动物实验来过滤药剂候选,而是使用人细胞,能够良好地预测投药药物在人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的体外评价体系。
但是,利用细胞来把握、分析所谓的投药的药物候选化合物的摄取、代谢、胆管和血管排泄的药物动力学的整体的方法还没有得到确立。药剂为了在体内发挥药效需要进过如下过程,即:一旦被肝脏吸收的药剂,或者成为代谢产物、或者未被代谢而是保持原来的化合物(母体化合物)在血管侧排出之后,再度利用血液进行再循环,从而到达目标脏器、器官。
因此,即使在体外试验体系中,只要能够测定投药后在血管侧排出的药物候选化合物的再循环,评价新药开发中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的药效,也将成为非常有用的药物动力学评价法。此外,通过把握包含在胆管排泄后作为尿或便排出体外的、由细胞排泄至胆管的部分(消失部分)、细胞内贮留部分的药物动力学整体,就能够求出各部分的分配比率。
在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至今为止对培养细胞投放药剂,评价从细胞的胆管排泄出的部分(消失部分)的方法。该评价方法进行了这样的评价,即,投放药剂未发挥毒性或药效而排泄至胆管,之后,作为尿或便排泄出体外的药剂消失部分的评价。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65659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8-503610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现有技术仅仅是评价胆管排泄量的量,也就是说没有药效的成分的量的方法,是评价体外消失部分的方法。但是,为了获取具有药效的成分的信息,希望直接评价排泄至血管侧的成分的量,但根据现有技术未能确立分析排泄至血管里的成分的量的方法。进一步,期望能够提供不仅是评价药物动力学的一部分,而是所谓对投放药剂的血管(Basal/Basolateral)侧排出部分、管腔(Apical)侧排出部分、细胞内贮留部分进行细化定量,即投放药剂从细胞的何处排泄,在何处贮留,由此提供体外的药物动力学整体,能够进行更高精度的药效评价,但这样的评价方法也没有确立。
解决课题的手段
例如,一种成分分析装置,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保持多个保持肝细胞组织的容器的保持部,测定供给所述多个容器内的成分并分析该测定的所述成分的分析部;所述多个容器至少包括第1容器、第2容器,所述第1容器保持有第1溶液,所述第1溶液含有解除形成所述肝细胞组织的多个细胞之间的粘连的物质,所述第2容器中保持有缓冲液;所述分析部测定从所述第1容器内的所述肝细胞组织排出至所述第1溶液的所述成分的量、以及从所述第2容器内的所述肝细胞组织排出至所述第2容器内的缓冲液的所述成分的量,来分析所述肝细胞组织中通过胆管排出的所述成分的量。
发明效果
通过适用本发明,能够直接评价排泄至细胞的血管侧的药剂等的成分。进一步,对于药物候选化合物(母体化合物及代谢产物)的转运蛋白途径以及扩散途径中的血管(Basal/Basolateral)侧排出部分和管腔(Apical)侧排出部分、细胞内残留部分进行定量,来判断所投药的药物候选化合物的总量以及对各部分的分配比率,由此可以评价投药的药物候选化合物的动态,能够从大量的药物候选化合物中,提高在体外的发挥药效的药剂候选的筛选精度。作为结果,药物候选化合物的早期筛选成为可能,能够减少不必要的动物实验、无用的人体临床试验。有助于降低对于制药企业来说成为重要负担的新药开发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显示培养板。
图2显示样品制备流程。
图3显示步骤4、5、6的定量对象以及药物分布示意图。
图4显示加了4-cell的流程。
图5显示根据新规程的回收率。
图6A显示试验区1-步骤5的回收药剂的荧光强度。
图6B显示试验区1-步骤5的回收药剂的荧光强度。
图6C显示分散药剂的效果。
图6D显示分散药剂的效果。
图6E显示分散药剂的效果。
图6F显示分散药剂的效果。
图6G显示分散药剂的效果。
图6H显示分散药剂的效果。
图6I显示分散药剂的效果。
图6J显示分散药剂的效果。
图6K显示分散药剂的效果。
图6L显示分散药剂的效果。
图7显示各部分的定义以及CDF结果。
图8A显示CDF的分配比率。
图8B显示CDF的分配比率。
图9A显示罗丹明123的分配比率。
图9B显示罗丹明123的分配比率。
图10显示自动测量装置结构图。
图11显示样品制备部上表面图。
图12显示样品制备部正面图。
图13A显示自动测量装置运行流程图。
图13B显示自动测量装置运行流程图。
图14显示自动测量装置运行流程图。
图15A显示自动测量装置运行流程图。
图15B显示自动测量装置运行流程图。
图16A显示自动测量装置运行流程图。
图16B显示自动测量装置运行流程图。
图17显示吸头座以及吸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用于上述药效评价的成分分析方法,参考图2的步骤0~6进行说明。另外,对于步骤4~6,利用图3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多个实施例中,基于药效成分的评价方法进行了说明,但是,这些仅仅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例,无需多言,药剂以外的化学物质、进而药物代谢物的评价,也可以适用本发明的成分分析方法。另外,本实施例中所示的缓冲液、温度、时间等的具体条件,仅仅是一例,无需多言,作为技术思想只要具有同样的效果,也可以适用其他条件。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使用试验区1~3这样的至少具有3个试验区的情况进行说明。各试验区中,存在保持细胞的保持区域,这些保持区域,可以根据各试验区适用不同的容器,也可以在具有多个保持区域的1个容器内进行区分来设定各试验区。
<步骤0:肝细胞的调制和培养>
本步骤中,首先进行用于验证药剂的效果的肝细胞的调制和培养。以下示出一例。肝细胞的调制,根据原位(in situ)胶原酶灌注法进行。详细如下所示。将大鼠(5~6周龄)在戊巴比妥麻醉下剖腹,将导管插入门静脉内注入灌注液(不含Ca2+和Mg2+,含有EGTA的汉克斯液(Hanks液))。
在确认肝脏充分脱血后停止灌流。将灌注液换成胶原酶溶液,进行灌流。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含有0.05%胶原酶的汉克斯液进行灌流,但并不限于此。在确认细胞间组织通过胶原酶被消化后,停止灌流。切取肝脏,在冷却的汉克斯液中切碎,通过移液分散至细胞。使用等渗细胞分离液,在500G离心分离5分钟,去除有损伤的肝细胞。
通过台盼蓝排除法测量肝细胞的生存率,将生存率85%以上的肝细胞用于培养。此处,使用生存率85%以上的肝细胞用于培养,但是无需多言并非必须限于该条件。另外,肝细胞的调制也不限于原位胶原酶灌注法。所使用的肝细胞既不限于大鼠来源的肝细胞,也不限于大鼠的系统。本实施例中使用肝细胞,但不限于此。
将如上所述通过原位胶原酶灌注法调制的肝细胞悬浊在培养基中,将肝细胞在市售的胶原蛋白包被培养皿中以5X105cells/mL的密度悬浊接种于培养基中,进行2维平面培养(例如三明治培养)。接种密度、培养基、培养板001没有特别限制。
培养板示于图1。此处,示出了含有24个培养区域(孔、002)的24孔培养板,但不限于此,只要是能够保持预定的细胞的容器即可,也可以适用其他形状的容器。
接种后,使用CO2培养箱在5%CO2、37℃的条件下开始培养。在经过18小时以上后,进行最初的培养基更换。对于用于接种后18小时以后的培养的培养基,没有特殊限制,本实施例中,使用如下培养基,即:从培养基(10%FCS+)中去除了FCS的培养基(以下记作培养基(FCS-))中添加了基底膜的培养基。此后,每24小时使用培养基(FCS-)进行培养基更换。
另外,将细胞培养成3维球体,就本实施例中而言,培养形成为3维的肝细胞组织的情况下,也可以适用24孔纳米柱细胞培养板。孔数没有特殊限制。
在将调制的细胞以5X105cells/mL的密度接种后,使用CO2培养箱在5%CO2、37℃的条件下开始培养。在经过18小时以后,进行最初的培养基更换。对于用于接种后18小时以后的培养的培养基,没有特殊限制,本实施例中,使用如下培养基,即:从培养基(10%FCS+)中去除了FCS的培养基(以下记作培养基(FCS-))。
接种后,在48小时以后用于培养的培养基,没有特殊限定,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如下培养基,即:从培养基(10%FCS+)中去除了FCS的培养基(以下记作培养基(FCS-))中添加了基底膜的培养基。此后,每24小时使用培养基(FCS-)进行培养基更换。
如下所述,在步骤5中为了进行3种不同条件下的试验(试验区1、2、3:步骤5中详述),在该时间节点独立准备3个同条件的培养板。从步骤0至4、以及步骤5中,3种试验区进行相同的试验操作。
<步骤1:肝细胞的调理>
本步骤中,对步骤0所培养的细胞调理为适于进行药剂评价的条件。以下示出一例。去除由步骤0培养了4天的细胞的培养上清,作为缓冲液添加汉克斯液400μL,在37℃下培养10分钟(图2步骤1)。
对于缓冲液的种类和量没有特殊限制。优选重复步骤1的操作2次。如此,从在步骤0的培养中所使用的培养基,置换成细胞可以适应的成分的缓冲液(例如汉克斯液),由此,能够调整为在以下的步骤中进行正确的测定、分析的基底。但是,在步骤1中进行了多次重复,根据所使用的缓冲液的种类、细胞种类不同,无需多言可以进行任意改变。
<步骤2:药液投放>
本步骤中,对细胞投放进行评价的药液。以下示出一例。在去除缓冲液后,将10μM的CDF(荧光试剂)200μL添加在孔内,在37℃下培养30分钟,此后,在4℃保持5分钟(图2步骤2)。
试剂的种类、浓度、量没有特殊限制。由于CDF发出荧光,作为模型试剂通过板阅读器能够进行简单定量。另外,设定投药量为200μL,这是作为孔内的细胞整体被试剂浸渍的量而选择的。只要是能够细胞整体浸渍在试剂中的量即可,没有特殊限制。CDF的浓度,作为细胞的荧光测定而历来采用的浓度即可。作为用于通过板阅读器进行检测的试剂量,优选适用本浓度。培养的时间设为30分钟,但这是基于直至药剂的吸取与排出为大致平衡状态时的时间为30分钟这一预检测的结果而采用的。根据目的不同,时间没有特殊限制,可以组合多个时间。另外,培养优选与步骤0同样地,使用CO2培养箱在5%CO2、37℃条件下进行。
为了防止投放的药剂漏至细胞外,在30分钟培养后,在板温为4℃的容器内降低温度,这是由于能够产生抑制细胞将药剂排出外部的现象。
如此,通过将药剂的温度降低至预定的温度以下,能够使药剂贮留在细胞内,抑制向细胞外的泄露。本实施例中,为4℃,但只要是能够抑制所投放的药剂向细胞外泄露的温度即可,不限于此。
另外,只要能够抑制所投放的药剂泄露至细胞外,并不限于降低温度的方法,例如可以适用投放抑制剂的方法。不管怎样,相对于药液投放时的板温(例如37℃),用于防止投放药剂向细胞外的排出、漏出的温度更低。这是因为,投药的药液在细胞内的吸取是生命现象,通常在37℃下活性化。
药剂投药的时间,不限于本实施例。例如,在试验日的前日或数日前进行药剂投药的情况也有。在此情况下,在步骤0阶段投放药剂,可以省略步骤1、2。
<步骤3:细胞清洗>
本步骤中,通过步骤3将细胞内所含的药液以外部分洗出。以下说明一例。接下来,将板保持在4℃,使用由冰冷却的汉克斯液400μL清洗3次(图2步骤3)。
设为4℃的目的,与上述相同。培养时的培养基的量为400μL,出于去除残留在孔内壁的培养基成分的目的,清洗用汉克斯液的量设为400μL。通常生物化学检测时的清洗次数,3次为惯例,沿袭此惯例。清洗量、清洗次数等各条件不受限制。由此,去除作为测定对象的药液以外部分,在此后的步骤中能够进一步提高药效评价的精度。
<步骤4:血管侧排出部分回收>
作为评价药效的一个指标,分析所投药的药剂是易于在细胞内长时间停留的物质,还是仅仅短时间停留的物质是有效的。为此,本步骤中,获取用于上述指标的数据,在后述的步骤5中进行各试验区内的细胞评价之前,使药剂从细胞内在预定时间内漏出。以下示出一例。首先,投放预处理用的缓冲液(例如汉克斯液),在37℃下培养30分钟,回收含有药剂的汉克斯液(上清)(图2步骤4)。
培养时间是根据所使用药剂、目的来规定的,不限于本实施例中的30分钟。另外,培养与步骤0同样地,优选适用CO2培养箱在5%CO2、37℃条件下进行。缓冲液,可以使用与步骤5所使用的缓冲液相同的缓冲液,也可以使用其他种类的缓冲液。
直至步骤3,为了将贮留在肝细胞组织(图3,101)内的药剂通过第一血管侧排出,也就是由被动扩散途径(图2步骤4,(1)’)以及转运蛋白(TP)途径(图2步骤4,(2)’以及图中102)排出至汉克斯液中,维持在37℃。如后所述,在步骤5中也进行血管侧排出,因此,为了进行区別,将步骤4中的血管侧排出定义为第一血管侧排出,将步骤5中的血管侧排出定义为第二血管侧排出。
本质上而言,都是从细胞内排出至血管侧(Basal/Basolateral)(上清)的步骤。或者,根据目的不同,将本步骤4作为步骤5的回收步骤前的清洗步骤也可以。转运蛋白是在细胞膜上表达的负责物质输送的膜蛋白质。负责细胞内外的活性物质输送。
另外,被动扩散是经由转运蛋白途径以外的向细胞外的排出,包括从细胞膜的漏出等。将在步骤4中排出至汉克斯液的药剂定义为血管侧排出部分,这是因为,面对汉克斯液的细胞上表面部分,相当于基础(Basal)/基底(Basolateral)面(图3,104),假定为在生体内面向血管的部分。
接下来说明的步骤5中,通过3种不同种类的操作进行药剂的回收的步骤(试验区1、2、3),但是在步骤5之前,可以通过步骤4如上所述获取第一血管侧排出部分(排出至汉克斯液的药剂),由此取得验证药剂是否为易于贮留在细胞内的物质的指标。
需要说明的是,用于把握血管侧排出各部分的汉克斯液,可以使用任一试验区的汉克斯液。例如,可以对下述的试验区1~3的所有的汉克斯液进行评价,也可以仅使用一部分。另外,步骤3、4是为了更详细地实施本发明的分析以进行高精度的评价的步骤,无需多言,可以跳过这些步骤进行步骤5的作业。
上述步骤0~4,如图2所示,至少是在试验区1~3进行的步骤。步骤5中,应通过下述的分析取得本发明所求解的多个指标数据,对于试验区1~3的各自,在各独立的条件下进行处理。以下示出步骤5的一例。
另一方面,为了对投药至细胞的药剂总量进行定量,预先准备与用于试验区1~3的细胞不同的细胞,在步骤3与步骤4之间,增加将细胞进行破碎并回收细胞提取液的步骤(步骤4.0,图4)。
将由此步骤获得的部分计作4-cell部分。该4-cell部分,与试验区1~3所使用的容器另行准备的容器相当,也就是说,相当于试验区4。通过增加该步骤,相对于试验区4所得的总药剂量,能够由在此后的步骤4、5、6中由试验区1~3所回收的药剂量的和求得该药剂的回收率。通过求得药剂的回收率,可以评价药剂收支。
在荧光测定的情况下,例如不管是在如三明治培养那样的2D组织,或如球体那样的3D组织,只要根据图2的步骤6所记载的荧光测定用回收规程(protocol),都可进行药剂的回收以及荧光强度的测定。
另外,即使在LCMS测定中,只要是例如三明治培养那样的2D组织,根据图2的步骤6所记载的LCMS测定用回收规程,都可以进行药剂的回收以及LCMS测定。
另一方面,在如球体那样的3D组织的情况下,即使根据图2的步骤6所记载的LCMS测定用回收规程,也难以全部回收药剂。因此,提出了如图4记载的步骤4.0那样的添加胰蛋白酶/EDTA的规程。
这是因为,通过作为蛋白质分解酶的胰蛋白酶来切断细胞间粘连蛋白质,来将球体进行单细胞化,使得水和甲醇易于到达,能够有效地进行细胞内部分的提取。
只要是能够将如球体那样的各细胞,从立体配置的组织解除细胞间的粘连,使得单细胞化成为可能,就对该试剂没有特殊限制。另外,即使不进行单细胞化,只要能够提取立体组织内的各细胞内的部分,且适于进行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测定的试剂即可。将10uM的瑞舒伐他汀投药给细胞,进行LCMS测定,评价药剂收支的一例示于图5。
药剂收支,可以通过(步骤4+5+6)/4-Cell*100来计算。其结果,对于2D组织使用水与甲醇处理的情况下的回收率为92.3%,在2D组织在胰蛋白酶处理后使用水与甲醇处理的情况下的回收率为94.0%。
另一方面,对3D球体使用水与甲醇处理的情况下的回收率为138%,对3D球体在胰蛋白酶处理后用水与甲醇处理的情况下的回收率为92.2%。对3D球体仅使用水与甲醇处理时的回收率超过100%的原因可以认为是,仅用水与甲醇则4-cell部分的回收不充分,在此后通过步骤4、5、6回收的药剂量的和高于4-cell部分的药剂量。这表明,胰蛋白酶处理将球体单细胞化,使得水与甲醇易于处理,能够有效地提取细胞内部分。
由该结果可知,为了不漏掉细胞内部分而能获得正确的药剂收支,对于2D组织无需胰蛋白酶处理,但对于3D球体必须进行胰蛋白酶处理。毋庸多言,只要是能够解除细胞间粘连,促进单细胞化的试剂,不限于胰蛋白酶/EDTA。
<步骤5,试验区1:从37℃崩溃体系回收上清>
试验区1,如图3的试验区1所示,从细胞在缓冲液(例如汉克斯(-)液)中排出胆管侧排出(3)与第二血管侧排出(也就是说由扩散(1)与转运蛋白(TP)(2)的排出)的合计部分。
汉克斯(-)液是不含有钙离子、镁离子的汉克斯液,对于如本试验区的不会强化细胞间粘连的情况下等使用。在2维平面性的三明治培养的情况下,出于积极地解除细胞间粘连的目的,如下使用诸如EGTA的螯合剂。
接下来,添加含有1mM的EGTA的汉克斯(-)液200μL。EGTA具有抑制与细胞间粘连分子的粘连相关的Ca2+、Mg2+的作用的螯合作用,是用于解除细胞间粘连的试剂。由此,使得培养过程中形成的胆管崩溃。
在37℃下培养30分钟后,回收上清。另外,培养优选与步骤0同样,使用CO2培养箱在5%CO2、37℃的条件下进行。只要具有螯合作用的试剂,不限于EGTA。含有EGTA的缓冲液的种类、量以及培养温度和时间,没有特殊的限制。
步骤5的试验区1,在步骤4结束时贮留在细胞内的药剂(图3步骤5,以及示意图(1)、(2))以及排出至胆管的药剂(图3步骤5以及示意图(3))都排出至上清中,进行回收(图3步骤5,试验区1)。
将步骤5中(3)定义为胆管侧排出部分,这是因为,形成为细胞间粘连部分的间隙周围的细胞膜部分,相当于顶端(Apical)面(图3,105),且将间隙设想为毛细胆管(图3,103)。
在步骤5试验区1中,由于温度维持在37℃,从细胞内排出至血管侧的部分包括被动扩散途径(图3步骤5,(1))以及转运蛋白途径(图3步骤5,(2))。另外,在3D球体培养的情况下,由于细胞形成为数层,即使在对于2维三明治培养在适当的时间时使用含有EGTA的缓冲液进行处理的情况下,细胞间粘连的解除得不到进展,胆管排出部分的回收困难(图6A)。
此处,在步骤2中,在孔内添加10μM的CDF(荧光试剂)200μL,对于在37℃下培养了30分钟的3D球体,在步骤5-试验区1中使用胰蛋白酶/EDTA。
这是因为,考虑到仅用EGTA对于由数层细胞构成的立体组织的细胞间粘连在适当时间内解除是困难的,使用作为蛋白质分解酶的胰蛋白酶,其目的在于更积极地切断细胞间粘连蛋白质,进行单细胞化。
详细的规程,如图4-试验区1的步骤5所记载的。在缓冲液投放后即刻、投放后2分钟、5分钟、10分钟、20分钟后的上清的荧光强度测定的结果示于图6B。仅使用缓冲液用▲、EGTA用■、胰蛋白酶/EDTA用●进行绘图。其结果,与仅仅使用EGTA处理的情况(■)不同,在进行胰蛋白酶/EDTA(●)处理的情况下,很明显上清侧排出量有所提高(图6B)。
由图6C~图6L的相差显微镜图像也可知,这是由于通过胰蛋白酶/EDTA处理,细胞间粘连崩溃,胆管排出部分排出至上清侧。为了对从3D球体的胆管排出部分不遗漏地进行回收,有需要对细胞进行单细胞化处理。当然,无需多言,只要是能够解除细胞间粘连,促进单细胞化的试剂,不限于胰蛋白酶/EDTA。
<步骤5,试验区2:从37℃维持体系回收上清>
试验区2中,不是如试验区1那样使胆管崩溃,仅仅使图3中所说的第二血管侧排出(扩散(1)和转运蛋白(2))排出。添加汉克斯液200μL。试验区2与试验区1不同,由于不含EGTA等螯合剂,维持了细胞间粘连,因此是不会引起毛细胆管崩溃的试验区。
在37℃下培养了30分钟后,回收上清。另外,培养与步骤0同样,希望使用CO2培养箱在5%CO2、37℃的条件下进行。
在步骤5的试验区2,将步骤4结束阶段贮留在细胞内的药剂(图3步骤5,以及示意图(1)、(2))排出至上清中,进行回收(图3步骤5,试验区2)。各种条件没有特殊限制。
按照上述至目前为止的说明,被排出至上清中的药剂,定义为第二血管侧排出部分。在步骤5试验区2中,由于温度维持在37℃,从细胞内排出至血管侧的部分中包括被动扩散途径(图3步骤5,(1))以及转运蛋白途径(图3步骤5,(2))。
通过对由步骤5的试验区1和试验区2所回收的药剂的量进行定量分析,例如,将对试验区1所回收的药剂量进行定量化的值,减去试验区2所回收的药剂量进行定量化的值,能够算出胆管侧排出(3)的药剂量。
<步骤5,试验区3:从4℃维持体系回收上清>
试验区3中,如下所述,在比试验区1、2更低的温度条件下,抑制第二血管侧排出之中由转运蛋白(1)所排出的药剂,仅仅使由扩散(2)产生的排出部分排出。添加汉克斯液200μL,在4℃培养30分钟后,回收上清。与同为维持体系的步骤5试验区2的试验温度不同。
这是因为,在4℃下,抑制转运蛋白途径的血管侧排出。在步骤5试验区3,通过采用抑制转运蛋白活性的低温4℃的试验区,对于仅为被动扩散途径的排出量进行定量(图3步骤5,(1)),与步骤5试验区2相比较能够算出由于转运蛋白途径所产生的血管侧药剂排出量(定量)。
各药剂中,存在用于在细胞内外移动的特殊的转运蛋白。因此,能够排除被动扩散途径的排出量,对于由转运蛋白途径的排出量进行定量,意味着能够对各药剂的特异性排出量进行定量。缓冲液的种类、量以及培养温度和时间没有特殊限制。
与上述同样地,从步骤5的试验区2和试验区3,对回收药剂进行定量,由此,能够算出转运蛋白途径的排出部分。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示出了使用试验区1、2、3来分别算出排出部分的例子,试验区的数量无需一定为3个。
例如,如果仅仅想分离胆管侧排出(3)与第二血管侧排出((1)+(2)),可以仅仅实施试验区1和2,如果在第二血管侧排出仅想要分离扩散(1)和转运蛋白(2),可以仅仅实施试验区2、3。
另外,根据需要,通过另外设置4℃的崩溃体系,能够抑制向毛细胆管侧的排出之中的转运蛋白途径的排出部分,仅测定由于扩散的排出部分。由此,例如,基于该4℃崩溃体系与试验区3的比较,可以将由于扩散而对毛细胆管侧的排出与由于转运蛋白途径对毛细胆管侧的排出部分分开进行评价。上述试验区1~3的各自中的步骤,可以以任意的顺序进行,也可以同时并列进行各步骤。
<步骤6:胆管部分、细胞内部分的回收>
再度回到步骤6中对3个试验区通用的操作。在步骤6中,回收用于对细胞内残留部分进行定量的药剂。在使用板阅读器来对荧光药剂等进行定量的情况下,优选添加含有1%的界面活性剂的汉克斯液例如200μL,悬浊,对总量进行回收(图2步骤6)。
由此,可以将细胞膜破碎,使残留在细胞内的药剂排出。将所得到的样品移至培养板,使用板阅读器进行荧光测量。作为空白测定用准备了仅添加汉克斯液的孔。在激发波长484nm、吸收波长519nm下测定荧光强度。
另外,在使用质量分析(LCMS)装置等对药剂进行定量的情况下,通过因添加水而引起的低渗透、有机溶剂处理等,在提取了细胞内残留部分后使用甲醇等有机溶剂悬浊,对总量进行回收(图2步骤6)。
此后,使用LCMS装置,如下所述进行药剂的定量。另外,不管是在上述荧光药剂的板阅读器测定的情况下,还是在药剂的LCMS测定的情况下,在使用3D球体作为材料的情况下,对于试验区1在步骤5的离心分离后回收的细胞聚合体,进行上述破碎以及药剂的定量。
<基于测定结果确定对各部分的分配比率以及计分>
基于通过上述步骤得到的反映药剂量的荧光强度,计算对各部分的分配比率。此处,以步骤5、6的总和(图3、B#+C#=(1)+(2)+(3)+(4))作为药剂量100%。
以此情况下作为“模式1”。从通过荧光量测定求得的6种类的值(B1、B2、B3、C1、C2、C3),计算如图7的模式1所示的对各区分的分配比率。这些值中,将
·仅由扩散的第二血管侧排出部分(Extracellular Efflux by Diffusion,ExEfx-Dif)对应于B3,
·仅由转运蛋白途径的第二血管侧排出部分(Extracellular Efflux byTransporter,ExEfx-TP)对应于B2-B3,
·胆管侧排出部分(Bile Canaliculi Efflux,BCEfx)对应于B1-B2,
·细胞内残留部分(Cell)对应于C1。
基于该结果,能够描绘如图8A的模式1所示的饼图,视觉上能够理解对于各部分的分配比率的整体情况。进一步,基于定量结果,如下的药剂固有的计分成为可能。
在本实施例中,示出了计算所得的CDF分值的一例。算出的分值不限于此。
评价由于转运蛋白途径的血管侧排出的分值,
·作为相对于第二血管侧排出药剂量的由转运蛋白途径排出的药剂量的比例(Ratio of Extracellular Efflux by Diffusion,RexEMTP),通过(B2-B3)/B2可以求出。
评价对于胆管的排泄的分值,
·作为相对于细胞内所吸取的总药剂量的胆管排泄药剂量的比例(BiliaryRetention Drug,BiRD),通过(B1-B2)/(C1+C2)来求得,
或者,其他方法,
·作为相对于细胞内残留的药剂量的胆管排泄药剂量的比例,通过(C2-C1)/C2、或(B1-B2)/C1等来求得。
<不同药剂间的分配比率以及分值比较>
将CDF更换为罗丹明123,与上述进行同样的操作,能过得到如图9A所示的结果(模式1)。可知,能够检测出明显与显示CDF的结果的图8A(模式1)所不同的分配比率。
另外,CDF情况下相对于与血管侧排出药剂量的由转运蛋白途径排出的药剂量的比例(RexEMTP)以及相对于细胞内吸取的总药剂量的胆管排泄药剂量的比例(BiRD),分别为41.08、18.58,相对于此,罗丹明123的情况下分别为52.52、4.92,与罗丹明123相比,CDF是具有易于排泄至胆管内,难于排出至血管侧的性质的药剂。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可以分别评价各化合物显示了怎样的药物动力学。
实施例2
在实施例2中,对于基于测定结果确定对于各部分的分配比率以及计分,对于使用与实施例1不同的方法的情况进行说明。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利用图3所记载的S#(相当于步骤4)的定量值,除了实施例1的模式1所示的对各部分的分配比率之外,还能够得到投药药物是易于留在细胞内还是难以留在细胞内的信息,可以进行更为精准的评价。
也就是说,将步骤4、5、6的总和(图3,S#+B#+C#=(1)’+(2)’+(1)+(2)+(3)+(4))作为100%的投药药物量。此情况下作为“模式2”。因此,通过步骤4、5、6的各试验区求得的9种值(S1、S2、S3、B1、B2、B3、C1、C2、C3)可以作为评价指标来使用。
从通过荧光量测量求得的9种值,计算如图7的模式2所示的对各区分的分配比率。这些值中,
·将第一血管侧排出部分(Sup部分)对应于S1(≈S2≈S3),
·将仅由扩散的第二血管侧排出部分(Extracellular Efflux by Diffusion,ExEfx-Dif)对应于B3,
·将仅由转运蛋白途径的第二血管侧排出部分(Extracellular Efflux byTransporter,ExEfx-TP)对应于B2-B3,
·将胆管侧排出部分(Bile Canaliculi Efflux,BCEfx)对应于B1-B2,
·将细胞内残留部分(Cell)对应于C1。
基于该结果,可以描绘如图8B的模式2所示的饼图,可以视觉上理解对各部分的分配比率的整体。通过使用实施例2所示的方法,作为在细胞内易于贮留还是难以贮留的指标的Sup部分,在CDF的情况下为70.82,相对于此在罗丹明123的情况下为39.29(图9B,模式2),可知CDF具有易于排出至血管侧的倾向。
这一结论,与实施例1的细胞内残留部分的评价一致。进一步,基于定量结果,药剂固有的计分成为可能,这如实施例1所记载的。
实施例3
在实施例3中,对于自动化实现实施例1及2中描述的一系列的步骤的装置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如下所述的装置的动作的目的、各结构的作用等,在与上述实施例1、2重复的情况下,有时省略其记载。
对于保持实施例1~2所示的试验区1~3的各自所设定的细胞的区域,在如下所述的装置结构中,使用“试验区1用孔”、“试验区2用孔”、“试验区3用孔”等用语来进行说明,这例如可以将上述的“孔培养板”的多个容器对每个试验区进行设定,也可以将1个孔培养板中的多个孔进行划分,将每个划分的区例如设为“第1容器”、“第2容器”、“第3容器”等。需要说明的是,在此情况下,上述实施例1所说明的4-cell部分(试验区4),与第1~3容器不同,为“第4容器”。
特别是,试验区1用孔与试验区2用孔,由于进行大致相同的温度调整,将1个孔培养板内进行分区来设定,这从精度、速度的观点可以进行有效的评价。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的装置动作对于进行各试验区用孔(容器)的交换作业,可以进行自动交换也可以进行手工作业。对于该容器的交换、设置作业,省略其说明。
本装置,如图10所示,由培养部106、样品制备部107(包含输入部107A)、分析部108以及显示部109构成。进一步,样品制备部107,具有如下所述的调节各容器(板)内的温度的温度调节部107B、将液体供给容器或可进行回收的送液部107C。样品制备部,优选在5%CO2、37℃环境下。
分析部108,包括:测定药剂等成分的量的测定部108A,以及基于测定部取得的药剂等成分的量来分析转运蛋白途径、胆管途径、细胞内残存、转运蛋白与从胆管以外排出部分(扩散)的各自的量的分析部108B。上述装置结构仅为一例,无需多言,也可以构成为,例如仅将分析部由别的装置来实行,对于该别的装置发送由测定部取得的信息等。
另外,样品制备部的详细结构示于图11以及12。样品制备部,如上述的实施例1-2所述,其目的在于自动调节作为分析对象的各部分。
各结构要素的说明,根据下述的流程图来描述。自动测量装置运行流程图示于图13。图13的流程图仅为一例,如实施例1<步骤2>中所记载的,当药剂投药时间不同的情况下,不限于此。在本实施例中,对于保持细胞的容器,使用具有多个细胞保持区域(孔)的板作为一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容器不限于板,无需多言,只要能够保持细胞的容器都可。
<从培养部移送至样品制备部>
首先,肝细胞组织在培养部106进行培养(图10,图13A子步骤1)。此后,将保持有所培养的肝细胞组织的板移送至样品制备部的第一具有温度控制功能板架210上以及第二具有温度控制功能板架(211)(图10,图13A子步骤2)。
<样品调制:相当于实施例1、2的步骤1>
设置在送液部107C上的、附加有用于吸引液体的吸嘴的吸头205,移动至上述板保持器上的、充满了应被去除的培养基的培养板001的孔002上,从孔吸引培养基而全部去除(图13A子步骤3)。被去除的培养基,废弃回收于废液槽206。
接下来,将保持有液体301的吸头(チップ)302从保管有多个吸头的吸头架207装在安装有吸嘴的吸头座(チップヘッド)204上。将吸头座移动到常温药液架209,吸引缓冲液(图13A子步骤4)。移动到目标孔中,添加缓冲液后(图13A子步骤5),将吸头座移动至防尘盒214,废弃吸头。为了防止污染等,此处利用可更换的吸头,但不限于此。
将吸头移动至充满缓冲液的孔中,去除缓冲液(图13A子步骤6)。被去除的培养基,废弃回收至废液槽206。该步骤共计重复2次(清洗步骤)(图13A子步骤7)。
接下来,在吸头座204上安装吸头架207内的吸头,将吸头座移动至常温药液架209,吸取缓冲液(图13A子步骤8)。移动至目标孔,添加缓冲液后,将吸头座移动至防尘盒214,废弃吸头。在37℃下等待10分钟(conditioning,条件作用)(图13A子步骤9)。此后,将吸头205移动至充满缓冲液的孔内,去除所有的缓冲液(图13A子步骤10)。
<样品调制:相当于实施例1、2的步骤2>
在吸头座204上安装吸头架207内的吸头,将吸头座移动至常温药液架209,吸取药液(图13A子步骤11)。移动至目标的孔内,添加药液后(图13A子步骤12),将吸头座204移动至防尘盒214,废弃吸头。在37℃下等待30分钟(图13A子步骤12)。
此后,将作为保持容器的容器保持部的一个构成例的第一具有温度控制功能板架210以及第二具有温度控制功能板架211从37℃变为4℃后(图13A子步骤13),将吸头205移动至充满药液的孔内,去除所有药液(图13A子步骤14)。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温度调节部,说明为在板保持器上搭载有温度调节功能,但无需多言,温度调节部也可以与容器保持部分别存在。
<样品调制:相当于实施例1、2的步骤3>
在吸头座204上安装吸头架207内的吸头,将吸头座移动至冷藏药液架208,吸取缓冲液(图13A子步骤15)。使用冷藏的药液是为了,如前所述,使如转运蛋白活性那样的主动的生命现象停止。
为了实现该目的,冷藏药液架208是用于将药液、缓冲液等保持在低温的部件。移动至目标孔,添加缓冲液后(图13A子步骤16),将吸头座204移动至防尘盒214,废弃吸头。
将吸头移动至充满缓冲液的孔,去除缓冲液(图13A子步骤17)。被去除的培养基,废弃在废液槽206内。该步骤总计重复进行3次(清洗步骤)(图13A子步骤18)。
<样品调制:相当于实施例1、2的步骤4>
将第一具有温度控制功能板架210以及第二具有温度控制功能板架211从4℃变化至37℃后(图13A子步骤19),在吸头座204上安装吸头架207内的吸头,将吸头座移动至冷藏药液架208,吸取缓冲液(图13A子步骤20)。移动至目标孔,添加缓冲液后(图13A子步骤21),将吸头座204移动至防尘盒214,废弃吸头。
在37℃下等待30分钟(图13A子步骤20)。此后,将第一具有温度控制功能板架210以及第二具有温度控制功能板架211从37℃变化至4℃后(图13A子步骤22),在吸头座204上安装吸头架207内的吸头,移动至充满含有药剂的缓冲液的孔,吸取含有药剂的缓冲液(上清),分注第一板架212以及第二板架213上的回收用的回收板(回收)(图13A子步骤23)。
<样品调制:相当于实施例1、2的4-Cell部分调制>
[2D组织用]第一具有温度控制功能板架210以及第二具有温度控制功能板架211从4℃变化至37℃后(图14子步骤19),在吸头座204上安装吸头架207内的吸头,将吸头座移动至常温药液架209,吸取1%TritonX-100,或纯水/甲醇(图14子步骤20)。
移动至第一具有温度控制功能板架(210)上的试验区4用的孔,添加1%TritonX-100或纯水/甲醇后(图14子步骤21),将吸头座204移动至防尘盒214内,废弃吸头。
在吸头座204上安装吸头架207内的吸头,移动至充满上述试剂的孔,吸取全部细胞悬浊液,分注第一板架212上的回收用的回收板(回收)(图14子步骤22)。
上述装置的动作,对于依次实施实施例1、2的试验区1~3的各步骤中的动作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各步骤可以依次实施,各步骤也可以并行实施。另外,图14中的子步骤1至18,与图13A的共通。
[3D组织用]将第一具有温度控制功能板架210以及第二具有温度控制功能板架211从4℃变化至37℃后(图15A子步骤19),在吸头座204安装吸头架207内的吸头,将吸头座移动至常温药液架209,吸取胰蛋白酶/EDTA(图15B子步骤20)。
移动至第一具有温度控制功能板架(210)上的试验区4用的孔内,添加胰蛋白酶/EDTA后,在37℃下等待30分钟(图15B子步骤21),吸取1%TritonX-100或纯水/甲醇(图15B子步骤22)。
移动至第一具有温度控制功能板架(210)上的试验区4用的孔,添加1%TritonX-100或纯水/甲醇后(图15B子步骤23),将吸头座204移动至防尘盒214,废弃吸头。
在吸头座204安装吸头架207内的吸头,移动至充满上述药剂的孔,吸取所有细胞悬浊液,分注第一板架212上的回收用的回收板上(回收)(图15B子步骤24)。
上述装置的动作,对于依次实施实施例1、2的试验区1~3的各步骤中的动作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各步骤可以依次实施,各步骤也可以并行实施。另外,图15中的子步骤1至18,与图13A的共通。
<样品调制:相当于实施例1、2的步骤5、6>
[2D组织用]第一具有温度控制功能板架210从4℃变化至37℃后(图13A子步骤24),在吸头座204上安装吸头架207内的吸头,将吸头座移动至常温药液架(209),吸取含有EDTA的缓冲液(图13A子步骤24)。
移动至第一板架212上的试验区1用的孔,添加含有EGTA的缓冲液后(图13B子步骤25),将吸头座204移动至防尘盒214,废弃吸头。在37℃下等待30分钟(图13B子步骤26)。
在吸头座204上安装吸头架207内的吸头,将吸头座移动至常温药液架209,吸取缓冲液(图13B子步骤27)。
移动至第一板架212上的试验区2用孔,添加缓冲液后(图13B子步骤28),将吸头座204移动至防尘盒214,废弃吸头。在37℃等待30分钟(图13B子步骤28)。在吸头座204上安装吸头架207内的吸头,将吸头座移动至冷藏药液架209,吸取缓冲液(图13B子步骤29)。
移动至第二板架213上的试验区3用孔,添加缓冲液后(图13B子步骤30),将吸头座204移动至防尘盒214,废弃吸头。在4℃下等待30分钟(图13B子步骤30)。在吸头座204安装吸头架207内的吸头,移动至充满含有药剂的EGTA缓冲液的孔,吸取含有药剂的EGTA缓冲液(上清),分注于第一板架212上的回收用的回收板(回收)(图13B子步骤31)。
在吸头座204上安装吸头架207内的吸头,移动至充满含有药剂的缓冲液的孔,吸取含有药剂的缓冲液(上清),分注于第一板架212上的回收用的回收板(回收)(图13B子步骤32)。
在吸头座204上安装吸头架207内的吸头,移动至充满含有药剂的EGTA缓冲液的孔,吸取含有药剂的缓冲液(上清),分注于第一板架213上的回收用的回收板(回收)(图13B子步骤33)。
在第一具有温度控制功能板架210以及第二具有温度控制功能板架211均变化为室温后(图13B子步骤34),在吸头座204安装吸头架207内的吸头,将吸头座移动至常温药液架209,吸取1%TritonX-100或纯水/甲醇(图13B子步骤35)。
移动至第一具有温度控制功能板架(210)以及第二具有温度控制功能板架211上的试验区1、2、3用孔,添加1%TritonX-100或纯水/甲醇后(图13B子步骤36),将吸头座204移动至防尘盒214,废弃吸头。
在吸头座204上安装吸头架207内的吸头,移动至充满上述试剂的孔,吸取全部细胞悬浊液,分注于第一板架212以及第二板架213上的回收用的回收板(回收)(图13B子步骤37)。上述装置的动作,对于依次实施实施例1、2的试验区1~3的各步骤中的动作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各步骤可以依次实施,各步骤也可以并行实施。
[3D组织用]将第一具有温度控制功能板架210从4℃变化至37℃后(图16A子步骤24),在吸头座204安装吸头架207内的吸头,将吸头座移动至常温药液架(209),吸取含有胰蛋白酶/EDTA的缓冲液(图16B子步骤25)。
移动至第一板架212上的试验区1用的孔内,添加含有胰蛋白酶/EDTA的缓冲液后(图16B子步骤26),将吸头座204移动至防尘盒214,废弃吸头。在37℃下等待30分钟(图16B子步骤26)。在吸头座204上安装吸头架207内的吸头,将吸头座移动至常温药液架209,吸取缓冲液(图16B子步骤27)。
移动至第一板架212上的试验区2用孔内,添加缓冲液后(图16B子步骤28),将吸头座204移动至防尘盒214内,废弃吸头。在37℃下等待30分钟(图16B子步骤28)。在吸头座204上安装吸头架207内的吸头,将吸头座移动至冷藏药液架209,吸取缓冲液(图16B子步骤29)。
移动至第二板架213上的试验区2用孔内,添加缓冲液后(图16B子步骤30),将吸头座204移动至防尘盒214内,废弃吸头。在4℃下等待30分钟(图16B子步骤30)。在吸头座204上安装吸头架207内的吸头,移动至充满含有药剂的胰蛋白酶/EDTA缓冲液的孔内,吸取所有细胞悬浊液,分注第一板架212上的回收用的回收板上(图16B子步骤31)。
将分注板通过离心分离部进行离心分离,分离为上清与细胞聚合体之后,将上清分注(回收)在第一板架212上的回收用回收板(图16B子步骤32)。此处使用了离心分离,但只要是能够分离上清与聚合体的方法,不限于该方法。
在吸头座204上安装吸头架207内的吸头,移动至充满含有药剂的缓冲液的孔,吸取含有药剂的缓冲液(上清),分注于第一板架212上的回收用的回收板(回收)(图16B子步骤33)。在吸头座204上安装吸头架207内的吸头,移动至充满含有药剂的缓冲液的孔,吸取含有药剂的缓冲液(上清),分注于第一板架213上的回收用的回收板(回收)(图16B子步骤34)。
在第一具有温度控制功能板架210以及第二具有温度控制功能板架211均变化为室温后(图16B子步骤35),在吸头座204安装吸头架207内的吸头,将吸头座移动至常温药液架209,吸取1%TritonX-100或纯水/甲醇(图16B子步骤36)。
移动至第一具有温度控制功能板架(210)以及第二具有温度控制功能板架211上的试验区1、2、3用孔,添加1%TritonX-100或纯水/甲醇后(图16B子步骤37),将吸头座204移动至防尘盒214,废弃吸头。在吸头座204上安装吸头架207内的吸头,移动至充满上述试剂的孔,吸取全部细胞悬浊液,分注于第一板架212以及第二板架213上的回收用的回收板(回收)(图16B子步骤38)。
上述装置的动作,对于依次实施实施例1、2的试验区1~3的各步骤中的动作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各步骤可以依次实施,各步骤也可以并行实施。另外,图16中的子步骤1至24,与图13A的共通。
<从样品制备部移送至测定部>
培养板回收的药剂,被移送至测定部(图13B子步骤38)。在测定部进行通过板阅读器或LCMS的药剂测定(图13B子步骤39)。
<由分析部计算分配比率和计分以及结果显示>
从测定结果计算对各部分的分配比率以及计分(图13B子步骤40)。此后,将所得的计算值显示于显示部(图13B子步骤41)。
以上,对于实施例1~3说明的构成,举例说明的话,例如如下所示。
<构成1>
一种成分分析装置,特征在于,包括:保持持有肝细胞组织的多个容器的保持部,和对提供至所述多个容器内的成分进行测定并分析所测定的所述成分的分析部;所述多个容器至少包括第1容器和第2容器,所述第1容器内保持有第1溶液,所述第1溶液含有解除形成所述肝细胞组织的多个细胞间的粘连的物质,所述第2容器中保持有缓冲液;所述分析部测定从所述第1容器内的所述肝细胞组织排出至所述第1溶液的所述成分的量以及从所述第2容器内的所述肝细胞组织排出至所述第2容器内的缓冲液内的所述成分的量,以分析所述肝细胞组织中通过胆管排出的所述成分的量。
<构成2>
根据构成1记载的成分分析装置,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调节部,所述温度调节部用于调节所述多个容器内的液体的温度;所述多个容器至少包括所述第1容器、所述第2容器以及第3容器,所述第3容器内保持有缓冲液;所述温度调节部进行调节以使得所述第3容器内的第2温度比所述第1容器以及所述第2容器内的第1温度更低;所述分析部测定从所述第3容器内的肝细胞组织排出至所述第3容器内的所述缓冲液的所述成分的量,并分析所述肝细胞组织通过转运蛋白排出的所述成分的量以及所述肝细胞组织由转运蛋白和胆管以外排出的所述成分的量。
<构成3>
一种药剂成分分析装置,特征在于,包括保持部、送液部、温度调节部和分析部;所述保持部用于持有保持有吸取了药剂的肝细胞组织的多个容器;所述送液部向所述多个容器内提供液体;所述温度调节部用于调节所述多个容器内的液体的温度;所述分析部测定所述多个容器内的药剂的量并分析所测定的药剂;其中,所述多个容器包括第1容器、第2容器、第3容器及第4容器,所述送液部向所述第4容器内提供第1溶液,所述第1溶液含有解除形成所述肝细胞组织的多个细胞间的粘连的物质,向所述第1容器内提供所述第1溶液,向所述第2容器及所述第3容器内提供缓冲液;所述温度调节部进行调节以使得所述第3容器内的温度低于所述第1容器内以及所述第2容器内的温度;所述分析部分别分析:由所述第1容器内的肝细胞组织排出至所述第1溶液内的所述药剂的量,由所述第2容器内的肝细胞组织排出至所述第2容器内的所述缓冲液内的所述药剂的量,由所述第3容器内的肝细胞组织排出至所述第3容器内的所述缓冲液内的所述药剂的量,由所述第4容器内的肝细胞组织排出至所述第4容器内的所述缓冲液内的所述药剂的量,所述肝细胞组织由转运蛋白排出的所述药剂的量,所述肝细胞组织由胆管排出的所述药剂的量,所述肝细胞组织由转运蛋白和胆管之外排出的所述成分的量。
<构成4>
一种成分分析方法,特征在于,包括分析步骤,以测定提供至保持有肝细胞组织的多个容器内的成分并分析所测定的所述成分;所述多个容器至少包括第1容器和第2容器,所述第1容器内保持有第1溶液,所述第1溶液含有解除形成所述肝细胞组织的多个细胞间的粘连的物质,所述第2容器中保持有缓冲液;在所述分析部步骤中,测定从所述第1容器内的所述肝细胞组织排出至所述第1溶液的所述成分的量以及从所述第2容器内的所述肝细胞组织排出至所述第2容器内的缓冲液中的所述成分的量,并分析所述肝细胞组织中通过胆管排出的所述成分的量。
<构成5>
根据构成4的成分分析方法,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步骤,以调节所述多个容器内的液体的温度;所述多个容器至少包括所述第1容器、所述第2容器以及第3容器,所述第3容器内保持有所述缓冲液;在所述温度步骤中,进行调节以使得所述第3容器内的第2温度低于所述第1容器内以及所述第2容器内的第1温度;在所述分析步骤中,测定从所述第3容器内的肝细胞组织排出至所述第3容器内的所述缓冲液的所述成分的量,分析所述肝细胞组织通过转运蛋白排出的所述成分的量以及所述肝细胞组织通过转运蛋白和胆管以外所排出的所述成分的量。
<构成6>
一种药剂成分分析方法,特征在于,包括:送液步骤,向保持有吸取了药剂的肝细胞组织的多个容器内提供液体;温度调节步骤,调节所述多个容器内的温度;分析步骤,测定所述多个容器内的药剂的量并分析所测定的药剂;所述多个容器包括第1容器、第2容器、第3容器及第4容器;所述送液步骤中,向所述第4容器内提供第1溶液,所述第1溶液含有解除形成所述肝细胞组织的多个细胞间的粘连的物质,向所述第1容器提供所述第1溶液,向所述第2容器及所述第3容器提供缓冲液;在所述温度调节步骤中,进行调节以使得所述第3容器内的温度低于所述第1容器内及所述第2容器内的温度;在所述分析步骤中,分别分析:由所述第1容器内的肝细胞组织排出至所述第1溶液内的所述药剂的量,由所述第2容器内的肝细胞组织排出至所述第2容器内的所述缓冲液内的所述药剂的量,由所述第3容器内的肝细胞组织排出至所述第3容器内的所述缓冲液内的所述药剂的量,由所述第4容器内的肝细胞组织排出至所述第4容器内的所述缓冲液内的所述药剂的量,所述肝细胞组织由转运蛋白排出的所述药剂的量,所述肝细胞组织由胆管排出的所述药剂的量,所述肝细胞组织由转运蛋白和胆管之外排出的所述成分的量。
附图标记说明
001 培养板
002 孔
106 培养部
107 样品制备部
107A 输入部
107B 温度调节部
107C 送液部
107D 离心分离部
108 分析部
108A 测定部
108B 分析部
109 显示部
201 注射泵控制器
202 温度调节控制器
203 注射泵
204 吸头座
205 吸头
206 废液槽
207 吸头架
208 冷藏药液架
209 常温药液架
210 第一具有温度控制功能板架
211 第二具有温度控制功能板架
212 第一板架
213 第二板架
214 防尘盒
215 循环泵
216 吸引泵
301 吸引的液体
302 吸头

Claims (6)

1.一种成分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保持部,所述保持部用于保持持有肝细胞组织的多个容器,和
分析部,所述分析部用于对提供至所述多个容器内的成分进行测定并分析所测定的所述成分;
其中,所述多个容器至少包括第1容器和第2容器,所述第1容器内保持有第1溶液,所述第1溶液含有解除形成所述肝细胞组织的多个细胞间的粘连的物质,所述第2容器中保持有缓冲液,
所述分析部测定从所述第1容器内的所述肝细胞组织排出至所述第1溶液的所述成分的量以及从所述第2容器内的所述肝细胞组织排出至所述第2容器内的缓冲液内的所述成分的量,以分析所述肝细胞组织中通过胆管排出的所述成分的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分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温度调节部,所述温度调节部用于调节所述多个容器内的液体的温度;
所述多个容器至少包括所述第1容器、所述第2容器以及第3容器,所述第3容器内保持有缓冲液,
所述温度调节部进行调节以使得所述第3容器内的第2温度比所述第1容器以及所述第2容器内的第1温度更低,
所述分析部测定从所述第3容器内的肝细胞组织排出至所述第3容器内的所述缓冲液的所述成分的量,并分析所述肝细胞组织通过转运蛋白排出的所述成分的量以及所述肝细胞组织由转运蛋白和胆管以外排出的所述成分的量。
3.一种药剂成分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保持部,所述保持部用于持有保持有吸收了药剂的肝细胞组织的多个容器,
送液部,所述送液部用于向所述多个容器内提供液体,
温度调节部,所述温度调节部用于调节所述多个容器内的液体的温度,
分析部,所述分析部用于测定所述多个容器内的药剂的量并分析所测定的药剂;
其中,所述多个容器包括第1容器、第2容器、第3容器及第4容器,
所述送液部向所述第4容器内提供第1溶液,所述第1溶液含有解除形成所述肝细胞组织的多个细胞间的粘连的物质,向所述第1容器内提供所述第1溶液,向所述第2容器及所述第3容器内提供缓冲液,
所述温度调节部进行调节以使得所述第3容器内的温度低于所述第1容器内以及所述第2容器内的温度,
所述分析部分别分析:
由所述第1容器内的肝细胞组织排出至所述第1溶液内的所述药剂的量,
由所述第2容器内的肝细胞组织排出至所述第2容器内的所述缓冲液内的所述药剂的量,
由所述第3容器内的肝细胞组织排出至所述第3容器内的所述缓冲液内的所述药剂的量,
由所述第4容器内的肝细胞组织排出至所述第4容器内的所述缓冲液内的所述药剂的量,
所述肝细胞组织由转运蛋白排出的所述药剂的量,
所述肝细胞组织由胆管排出的所述药剂的量,
所述肝细胞组织由转运蛋白和胆管之外排出的所述成分的量。
4.一种成分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析步骤,以测定提供至保持有肝细胞组织的多个容器内的成分并分析所测定的所述成分,
所述多个容器至少包括第1容器和第2容器,所述第1容器内保持有第1溶液,所述第1溶液含有解除形成所述肝细胞组织的多个细胞间的粘连的物质,所述第2容器中保持有缓冲液,
在所述分析步骤中,测定从所述第1容器内的所述肝细胞组织排出至所述第1溶液的所述成分的量以及从所述第2容器内的所述肝细胞组织排出至所述第2容器内的缓冲液中的所述成分的量,并分析所述肝细胞组织中通过胆管排出的所述成分的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分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温度步骤,以调节所述多个容器内的液体的温度,
所述多个容器至少包括所述第1容器、所述第2容器以及第3容器,
所述第3容器内保持有所述缓冲液,
在所述温度步骤中,进行调节以使得所述第3容器内的第2温度低于所述第1容器内以及所述第2容器内的第1温度,
在所述分析步骤中,测定从所述第3容器内的肝细胞组织排出至所述第3容器内的所述缓冲液的所述成分的量,分析所述肝细胞组织通过转运蛋白排出的所述成分的量以及所述肝细胞组织通过转运蛋白和胆管以外所排出的所述成分的量。
6.一种药剂成分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送液步骤,向保持有吸收了药剂的肝细胞组织的多个容器内提供液体;
温度调节步骤,调节所述多个容器内的温度;
分析步骤,测定所述多个容器内的药剂的量并分析所测定的药剂;
所述多个容器包括第1容器、第2容器、第3容器及第4容器,
所述送液步骤中,向所述第4容器内提供第1溶液,所述第1溶液含有解除形成所述肝细胞组织的多个细胞间的粘连的物质,向所述第1容器提供所述第1溶液,向所述第2容器及所述第3容器提供缓冲液,
在所述温度调节步骤中,进行调节以使得所述第3容器内的温度低于所述第1容器内及所述第2容器内的温度,
在所述分析步骤中,分别分析:
由所述第1容器内的肝细胞组织排出至所述第1溶液内的所述药剂的量,
由所述第2容器内的肝细胞组织排出至所述第2容器内的所述缓冲液内的所述药剂的量,
由所述第3容器内的肝细胞组织排出至所述第3容器内的所述缓冲液内的所述药剂的量,
由所述第4容器内的肝细胞组织排出至所述第4容器内的所述缓冲液内的所述药剂的量,
所述肝细胞组织由转运蛋白排出的所述药剂的量,
所述肝细胞组织由胆管排出的所述药剂的量,
所述肝细胞组织由转运蛋白和胆管之外排出的所述成分的量。
CN201680021328.9A 2015-04-17 2016-01-05 成分分析装置、药剂成分分析装置、成分分析方法及药剂成分分析方法 Active CN1074068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84671 2015-04-17
JP2015084671A JP6758026B2 (ja) 2015-04-17 2015-04-17 成分分析装置、薬剤成分分析装置、成分分析方法及び薬剤成分分析方法
PCT/JP2016/050093 WO2016166995A1 (ja) 2015-04-17 2016-01-05 成分分析装置、薬剤成分分析装置、成分分析方法及び薬剤成分分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06814A true CN107406814A (zh) 2017-11-28
CN107406814B CN107406814B (zh) 2021-07-27

Family

ID=57126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21328.9A Active CN107406814B (zh) 2015-04-17 2016-01-05 成分分析装置、药剂成分分析装置、成分分析方法及药剂成分分析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0830763B2 (zh)
EP (1) EP3284813B1 (zh)
JP (1) JP6758026B2 (zh)
CN (1) CN107406814B (zh)
WO (1) WO201616699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96225A (zh) * 2019-02-26 2021-09-14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细胞内的化合物的动态分析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0055355A2 (en) * 1999-03-17 2000-09-21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Method of screening candidate compounds for susceptibility to biliary excre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154701A1 (en) 1992-11-25 1994-06-09 Jerome Hochman Hepatic model
CA2130013C (en) * 1993-09-10 1999-03-30 Rolf Moser Apparatus for automatic performance of temperature cycles
US7601494B2 (en) * 1999-03-17 2009-10-13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Method of screening candidate compounds for susceptibility to biliary excretion
JP2007526743A (ja) * 2003-06-06 2007-09-20 ザ・ボード・オブ・トラスティーズ・オブ・ザ・ユニバーシティ・オブ・イリノイ クロマチン分析を利用して細胞の侵襲可能性を評価するための方法
JP2007516699A (ja) 2003-10-14 2007-06-28 ザ ボード オブ トラスティーズ オブ ザ ユニバーシティ オブ イリノイ マトリックスチップに関する方法および組成物
US8945865B2 (en) * 2011-03-10 2015-02-03 Eisai R&D Management Co., Ltd. Method for screening for compound capable of enhancing or inhibiting OATP1B1 transport activity,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expression level of OATP1B1
JP2013226112A (ja) * 2011-07-12 2013-11-07 Mitsubishi Chemical Medience Corp 肝細胞の培養方法
US10954489B2 (en) * 2013-06-04 2021-03-23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iver-mimet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simulation of hepatic function using such device
JP6087264B2 (ja) 2013-11-29 2017-03-01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成分分析装置、薬効分析装置、及び分析方法
GB201406716D0 (en) * 2014-04-15 2014-05-28 Insphero Ag Method of preparing cells for 3D tissue culture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0055355A2 (en) * 1999-03-17 2000-09-21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Method of screening candidate compounds for susceptibility to biliary excretion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BARBARA A. ROGGENBECK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Arsenic Hepatobiliary Transport Using Sandwich-Cultured Human Hepatocytes", 《TOXICOLOGICAL SCIENCES》 *
KENTA YOSHIDA ET AL.: "Sandwich Baiyo Kansaiboo Mochiita Yakubutsu no Tanju Haisetsu ni Kan"yo suru Transporter no Kiyoritsu no Santei", 《BASIC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 *
SHRINGI SHARMA ET AL.: "Hepatobiliary disposition of 17-ohpc and taurocholate in fetal human hepatocytes- a comparision with adult human hepatocytes", 《DRUG METABOLISM AND DISPOSITION》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96225A (zh) * 2019-02-26 2021-09-14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细胞内的化合物的动态分析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84813B1 (en) 2021-03-10
EP3284813A4 (en) 2018-12-05
JP2016202024A (ja) 2016-12-08
US20180120296A1 (en) 2018-05-03
US10830763B2 (en) 2020-11-10
JP6758026B2 (ja) 2020-09-23
WO2016166995A1 (ja) 2016-10-20
EP3284813A1 (en) 2018-02-21
CN107406814B (zh) 2021-07-27
US20210011003A1 (en) 2021-0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Norrby In vivo models of angiogenesis
CN105378053B (zh) 成分分析装置、药效分析装置和分析方法
US20220106547A1 (en)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using partial gel layers in a microfluidic device
WO2010079602A1 (ja) 動物肝細胞の培養方法
RU2752085C2 (ru) Измерения барьерной функции
US20210301261A1 (en) Human liver microphysiology platform and self assembly liver acinus model and methods of their use
JP2014223061A (ja) 肝細胞培養方法
CN107406814A (zh) 成分分析装置、药剂成分分析装置、成分分析方法及药剂成分分析方法
EP3430396B1 (en) 3d-tissue culture based method to assess mitochondrial impairment
JP6582070B2 (ja) 分析方法
JP6282362B2 (ja) 成分分析装置、薬効分析装置、及び分析方法
JP7113132B2 (ja) 細胞内における化合物の動態解析法
US20230011168A1 (en) Bio-Chips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Wiraja et al. Nephrotoxicity Assessment with Human Kidney Tubuloids Using Spherical Nucleic Acid-Based mRNA Nanoflares: PO0509
Ting Flow Mechanotransduction Response in Endothelial Cell Monolayers and Platele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