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73583A - 一种酸辣粉酱调味料及其制作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酸辣粉酱调味料及其制作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373583A CN107373583A CN201710778809.0A CN201710778809A CN107373583A CN 107373583 A CN107373583 A CN 107373583A CN 201710778809 A CN201710778809 A CN 201710778809A CN 107373583 A CN107373583 A CN 10737358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eight
- parts
- hot
- rice noodles
- flavo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27/00—Spices; Flavouring agents or condiments; Artificial sweetening agents; Table salts; Dietetic salt substitute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27/00—Spices; Flavouring agents or condiments; Artificial sweetening agents; Table salts; Dietetic salt substitute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27/10—Natural spices, flavouring agents or condiments; Extracts thereof
-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27/00—Spices; Flavouring agents or condiments; Artificial sweetening agents; Table salts; Dietetic salt substitute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27/20—Synthetic spices, flavouring agents or condimen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Seasonings (AREA)
- Seeds, Soups, And Other Foo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酸辣粉酱调味料及其制作方法和应用,属于食品领域。该调味料由主料、生鲜料、香辛料和调味原料混合加工而得。主料包括不饱和脂肪油、食用盐和豆瓣。生鲜料包括姜、葱、蒜。香辛料包括辣椒、花椒、胡椒、茴香、八角、桂皮、山奈和丁香,调味原料包括味精、酱油、酸水解植物蛋白粉、糖和食用香精。此酸辣粉酱调味料麻辣辛香、风味独特、口感较佳。于自动炒制设备中混合不饱和脂肪油、豆瓣、生鲜料和香辛料,炒制后与食用盐以及调味原料调配混合,简单快速、安全卫生、过程易控、产品稳定。将上述调味料用于餐饮食品中,如酸辣粉、面食和干锅类,不仅方便快捷,还能大大提升餐饮食品的口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酸辣粉酱调味料及其制作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酸辣粉为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等地的汉族传统特色小吃。其特点是麻、辣、鲜、香、酸且油而不腻。
餐饮上通常是由厨师炼制辣椒红油,煮熟泡制后的红苕粉条,再加入鸡精、味精、食用盐、油炸黄豆、烫熟的豆芽或蔬菜、适量的醋和高汤,从而得到酸辣粉。但是,生产酸辣粉酱调味料主要是人工炒制,生产效率低、产量小,并且炒制过程中温度不易控制,每锅产品风味差异大,导致酸辣粉酱调味料产品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酸辣粉酱调味料,该酸辣粉酱调味料麻辣辛香、风味独特、口感较佳。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酸辣粉酱调味料的制作方法,该方法简单快速、安全卫生、过程易控、产品稳定。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调味料的应用,将其用于餐饮食品中,例如酸辣粉、面食和干锅类,不仅方便快捷,还能大大提升餐饮食品的口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提出一种酸辣粉酱调味料,由主料、生鲜料、香辛料和调味原料混合加工而得。
主料包括80-120重量份的不饱和脂肪油、40-80重量份的食用盐和30-70重量份的豆瓣。
生鲜料包括10-30重量份的姜、10-30重量份的葱和20-40重量份的蒜。
香辛料包括20-40重量份的辣椒、5-15重量份的花椒、1-5重量份的胡椒、0.3-0.7重量份的茴香、0.3-0.7重量份的八角、0.3-0.7重量份的桂皮、0.1-0.5重量份的山奈和0.05-0.15重量份的丁香。
调味原料包括20-40重量份的味精、10-30重量份的酱油、5-15重量份的酸水解植物蛋白粉、5-15重量份的糖和1-5重量份的食用香精。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酸辣粉酱调味料的制作方法,于自动炒制设备中按上述配比混合不饱和脂肪油、豆瓣、生鲜料以及香辛料,炒制后与食用盐以及调味原料调配混合。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上述酸辣粉酱调味料在餐饮食品中的应用。
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提供的酸辣粉酱调味料及其制作方法和应用的有益效果是:
不饱和脂肪油有利于降低食用者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液循环,并且还有利于改善或降低食用者体内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
肉类提取物、酵母抽提物和核苷酸二钠可增加酸辣粉酱调味料的鲜味和厚味,食用后具有饱满的口感。
于自动炒制设备中炒制,生产速度较快,一方面可保障产品的质量和卫生安全,另一方面由于生产流程化,可避免因人为感官差异引起产品不稳定。部分原料不经过炒制,可最大程度保留其原有的调味效果,且还能避免在高温下产生变味现象。
因此,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所提供的酸辣粉酱调味料麻辣辛香、风味独特、口感较佳。其制作方法简单快速、安全卫生、过程易控、产品稳定。将上述调味料用于餐饮食品中,例如酸辣粉、面食和干锅类,不仅方便快捷,还能大大提升餐饮食品的口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酸辣粉酱调味料及其制作方法和应用进行具体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酸辣粉酱调味料主要由主料、生鲜料、香辛料和调味原料混合加工而得。
其中,主料可以包括80-120重量份的不饱和脂肪油、40-80重量份的食用盐和30-70重量份的豆瓣。
生鲜料可以包括10-30重量份的姜、10-30重量份的葱和20-40重量份的蒜。
香辛料包括20-40重量份的辣椒、5-15重量份的花椒、1-5重量份的胡椒、0.3-0.7重量份的茴香、0.3-0.7重量份的八角、0.3-0.7重量份的桂皮、0.1-0.5重量份的山奈和0.05-0.15重量份的丁香。
调味原料包括20-40重量份的味精、10-30重量份的酱油、5-15重量份的酸水解植物蛋白粉、5-15重量份的糖和1-5重量份的食用香精。
较佳地,主料包括90-110重量份的不饱和脂肪油、50-70重量份的食用盐和40-60重量份的豆瓣。
生鲜料包括15-25重量份的姜、15-25重量份的葱和25-35重量份的蒜。
香辛料包括25-35重量份的辣椒、8-12重量份的花椒、2-4重量份的胡椒、0.4-0.6重量份的茴香、0.4-0.6重量份的八角、0.4-0.6重量份的桂皮、0.2-0.4重量份的山奈和0.08-0.12重量份的丁香。
调味原料包括25-35重量份的味精、15-25重量份的酱油、8-12重量份的酸水解植物蛋白粉、8-12重量份的糖和2-4重量份的食用香精。
更佳地,主料包括100重量份的不饱和脂肪油、60重量份的食用盐和50重量份的豆瓣。
生鲜料包括20重量份的姜、20重量份的葱和20重量份的蒜。
香辛料包括30重量份的辣椒、10重量份的花椒、3重量份的胡椒、0.5重量份的茴香、0.5重量份的八角、0.5重量份的桂皮、0.3重量份的山奈和0.1重量份的丁香。
调味原料包括30重量份的味精、20重量份的酱油、10重量份的酸水解植物蛋白粉、10重量份的糖和3重量份的食用香精。
具体地,上述不饱和脂肪油优选为大豆油、菜籽油或玉米油。将该类油用于制作酸辣粉酱调味料,有利于降低食用者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液循环,并且还有利于改善或降低食用者体内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
豆瓣优选为郫县豆瓣,酱油优选为一级酿造酱油,糖优选为白砂糖或冰糖,通过以上优选类型的物质配合后可进一步提升酸辣粉酱调味料的口感。
本实施例中的酸水解植物蛋白粉是以含有食用植物蛋白的脱脂大豆、花生粕、小麦蛋白或棉籽粕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为原料,利用酸的作用(例如盐酸水解),将这些蛋白质水解成各种小分子多肽和氨基酸,然后制成粉末状,以方便贮存和使用。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调味原料还可包括8-12重量份的肉类提取物、3-7重量份的酵母抽提物和1-3重量份的核苷酸二钠。
较佳地,上述各物质的配比可以分别为:9-11重量份的肉类提取物、4-6重量份的酵母抽提物和1.5-2.5重量份的核苷酸二钠。
更佳地,上述各物质的配比可以为:10重量份的肉类提取物、5重量份的酵母抽提物和2重量份的核苷酸二钠。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酸辣粉酱调味料还可包括0.3-0.7重量份的辣椒红。较佳地,辣椒红为0.4-0.6重量份;更佳地,辣椒红为0.5重量份。
其中,肉类提取物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食品天然味感和香味,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有天然食品的味道和香气,赋予食品良好的风味。将其作为原料成分之一可使酸辣粉酱调味料滋味醇厚鲜美、营养丰富。
酵母抽提物是以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用酵母为原料,将酵母细胞内的蛋白质、核酸等进行降解后精制而成。其主要成分为多肽、氨基酸、呈味核苷酸、B族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将其作为原料成分之一可使酸辣粉酱调味料风味浓郁饱满、口感醇厚悠长。
核苷酸二钠为呈味核苷酸二钠,其可直接加入食品中,起到增鲜的作用。核苷酸二钠经济实惠,将其与上述味精配合使用,能够起到增倍的提鲜作用,降低产品成本。其次,核苷酸二钠还可抑制食品中过咸、过苦和过酸等不良气味,有效调节酸辣粉酱调味料的整体风味。
承上,将肉类提取物、酵母抽提物和核苷酸二钠作为酸辣粉酱调味料的成分,可增加酸辣粉酱调味料的鲜味和厚味,食用后具有饱满的口感。
辣椒红具有维生素A的活性,将其作为原料成分之一,可对酸辣粉酱调味料起到较佳的提色效果,使酸辣粉酱调味料色泽鲜艳、色价高。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还提出了一种上述酸辣粉酱调味料的制作方法:按上述配比混合不饱和脂肪油、豆瓣、生鲜料以及香辛料,炒制后与食用盐以及调味原料混合即可。
具体地,可在混合前,分别将香辛料粉碎,将生鲜料和豆瓣斩细,香辛料例如可粉碎至20-30目,生鲜料例如可斩细至2-3mm,以便于混合以及炒制。香辛料的粉碎可通过粉碎机进行,生鲜料和豆瓣的斩拌可通过斩拌机进行。通过粉碎或斩拌,能够达到产品口感划一、细度均匀的效果。较佳地,生鲜料在斩拌前,对其进行清洗、去皮等前处理操作。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酸辣粉酱调味料在自动炒制设备,如全自动数控炒酱锅中进行炒制。该全自动数控炒酱锅可以通过预设工艺参数,对整个制作过程进行智能监控和操作提示。
将主料中的不饱和脂肪油于煮油锅中加热至130-160℃,优选为140-150℃,然后转移至自动炒制设备中。转移过程中,优选用计量泵对不饱和脂肪油的量进行计量。上述将不饱和脂肪油先于煮油锅中加热然后再转移至自动炒制设备中的原因在于,按此操作可减少自动炒制设备的加热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调节自动炒制设备的火力至中火,此处中火以天然气进气阀调节至最大调节限的一半为准。调节自动炒制设备的控制面板所显示的参数至工艺参数后,加入豆瓣炒制至控制器提示加入原料。此时,加入生鲜料继续炒制至控制器再次提示加入原料。此时,加入辛料炒制至控制器提示关火后关闭点火开关。
承上,通过严格按预设工艺(炒制温度、时间和下料顺序)进行炒制,生产速度较快,日产能达到110-120吨,一方面可保障产品的质量和卫生安全,另一方面由于生产流程化,可避免因人为感官差异引起产品不稳定。
接着,向炒制后的混合物中加入剩余的主料(食用盐)和调味原料,搅拌均匀后,冷却至40℃及其以下,优选为30-35℃,以避免包装后残留水气导致易变质。作为可选地,冷却可以在冷却槽中进行。
当调味原料中含有肉类提取物、酵母抽提物、核苷酸二钠,酸辣粉酱调味料含有辣椒红时,该四种物质优选与食用盐和其余调味原料一同与炒制后的混合物混合。
上述部分原料不经过炒制,可最大程度保留其原有的调味效果,且还能避免在高温下产生变味现象。
冷却后进行灌装和计量,封口,包装,以方便运输和使用。其中,灌装可用灌装机进行。
由上述生产配方和工艺生产出的酸辣粉酱调味料口味统一、麻辣爽口、味道悠长。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还提出了一种上述酸辣粉酱调味料的应用。将其应用于餐饮食品,例如酸辣粉、面食(担担面、麻辣小面)和干锅类(爆炒小龙虾、香辣蟹、香辣子排和香辣牛仔骨等),可使上述餐饮食品麻辣辛香,赋予菜品浓郁的川菜麻辣风味。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将80重量份的大豆油于煮油锅中加热至130℃,然后通过计量泵转移至全自动数控炒酱锅中。调节全自动数控炒酱锅的火力为中火并调节控制面板的参数,加入30重量份的郫县豆瓣至控制器提示加入原料,加入生鲜料继续炒制至控制器再次提示加入原料,此时,加入香辛料炒制控制器提示关火。
向上述炒制后的混合物中加入80重量份的食用盐以及调味原料,搅拌均匀后,于冷却槽中冷却至40℃,然后用灌装机灌装、计量、封口、包装,得到酸辣粉酱调味料。
其中,生鲜料含有10重量份的姜、30重量份的葱和20重量份的蒜。
香辛料含有40重量份的辣椒、5重量份的花椒、5重量份的白胡椒、0.3重量份的小茴香、0.7重量份的八角、0.3重量份的桂皮、0.5重量份的山奈和0.05重量份的丁香。
调味原料含有20重量份的味精、30重量份的一级酿造酱油、5重量份的酸水解植物蛋白粉、15重量份的白砂糖和1重量份的食用香精。
实施例2
清洗生鲜料并将其去皮。用粉碎机将香辛料粉碎至20目,用斩拌机将生鲜料以及郫县豆瓣粉碎至2mm。
将120重量份的菜籽油于煮油锅中加热至160℃,然后通过计量泵转移至全自动数控炒酱锅中。调节全自动数控炒酱锅的火力为中火并调节控制面板的参数,加入70重量份的郫县豆瓣至控制器提示加入原料,加入生鲜料继续炒制至控制器再次提示加入原料,此时,加入香辛料炒制控制器提示关火。
向上述炒制后的混合物中加入40重量份的食用盐、调味原料和0.7重量份的辣椒红,搅拌均匀后,于冷却槽中冷却至30℃,然后用灌装机灌装、计量、封口、包装,得到酸辣粉酱调味料。
其中,生鲜料含有30重量份的姜、10重量份的葱和40重量份的蒜。
香辛料含有20重量份的辣椒、15重量份的花椒、1重量份的胡椒、0.7重量份的茴香、0.3重量份的八角、0.7重量份的桂皮、0.1重量份的山奈和0.15重量份的丁香。
调味原料含有40重量份的味精、10重量份的一级酿造酱油、15重量份的酸水解植物蛋白粉、5重量份的冰糖、5重量份的食用香精、8重量份的肉类提取物、7重量份的酵母抽提物和1重量份的核苷酸二钠。
实施例3
清洗生鲜料并将其去皮。用粉碎机将香辛料粉碎至30目,用斩拌机将生鲜料以及郫县豆瓣粉碎至3mm。
将90重量份的玉米油煮油锅中加热至140℃,然后通过计量泵转移至全自动数控炒酱锅中。调节全自动数控炒酱锅的火力为中火并调节控制面板的参数,加入40重量份的郫县豆瓣至控制器提示加入原料,加入生鲜料继续炒制至控制器再次提示加入原料,此时,加入香辛料炒制控制器提示关火。
向上述炒制后的混合物中加入50重量份的食用盐、调味原料和0.3重量份的辣椒红,搅拌均匀后,于冷却槽中冷却至35℃,然后用灌装机灌装、计量、封口、包装,得到酸辣粉酱调味料。
其中,生鲜料含有15重量份的姜、15重量份的葱和25重量份的蒜。
香辛料含有25重量份的辣椒、8重量份的花椒、2重量份的胡椒、0.4重量份的茴香、0.4重量份的八角、0.4重量份的桂皮、0.2重量份的山奈和0.08重量份的丁香。
调味原料含有25重量份的味精、15重量份的酱油、8重量份的酸水解植物蛋白粉、8重量份的白砂糖、2重量份的食用香精、12重量份的肉类提取物、3重量份的酵母抽提物和3重量份的核苷酸二钠。
实施例4
清洗生鲜料并将其去皮。用粉碎机将香辛料粉碎至25目,用斩拌机将生鲜料以及郫县豆瓣粉碎至2.5mm。
将110重量份的菜籽油煮油锅中加热至150℃,然后通过计量泵转移至全自动数控炒酱锅中。调节全自动数控炒酱锅的火力为中火并调节控制面板的参数,加入60重量份的郫县豆瓣至控制器提示加入原料,加入生鲜料继续炒制至控制器再次提示加入原料,此时,加入香辛料炒制控制器提示关火。
向上述炒制后的混合物中加入70重量份的食用盐、调味原料和0.4重量份的辣椒红,搅拌均匀后,于冷却槽中冷却至30℃,然后用灌装机灌装、计量、封口、包装,得到酸辣粉酱调味料。
其中,生鲜料含有25重量份的姜、25重量份的葱和35重量份的蒜。
香辛料含有35重量份的辣椒、12重量份的花椒、4重量份的胡椒、0.6重量份的茴香、0.6重量份的八角、0.6重量份的桂皮、0.4重量份的山奈和0.12重量份的丁香。
调味原料含有35重量份的味精、25重量份的一级酿造酱油、12重量份的酸水解植物蛋白粉、12重量份的冰糖、4重量份的食用香精9重量份的肉类提取物、4重量份的酵母抽提物和1.5重量份的核苷酸二钠。
实施例5
清洗生鲜料并将其去皮。用粉碎机将香辛料粉碎至30目,用斩拌机将生鲜料以及郫县豆瓣粉碎至3mm。
将100重量份的玉米煮油锅中加热至145℃,然后通过计量泵转移至全自动数控炒酱锅中。调节全自动数控炒酱锅的火力为中火并调节控制面板的参数,加入50重量份的郫县豆瓣至控制器提示加入原料,加入生鲜料继续炒制至控制器再次提示加入原料,此时,加入香辛料炒制控制器提示关火。
向上述炒制后的混合物中加入60重量份的食用盐、调味原料和0.6重量份的辣椒红,搅拌均匀后,于冷却槽中冷却至20℃,然后用灌装机灌装、计量、封口、包装,得到酸辣粉酱调味料。
其中,生鲜料含有20重量份的姜、20重量份的葱和20重量份的蒜。
第一香辛料含有30重量份的辣椒、10重量份的花椒、3重量份的胡椒、0.5重量份的茴香、0.5重量份的八角、0.5重量份的桂皮、0.3重量份的山奈和0.1重量份的丁香。
调味原料含有30重量份的味精、20重量份的酱油、10重量份的酸水解植物蛋白粉、10重量份的冰糖、3重量份的食用香精、11重量份的肉类提取物、6重量份的酵母抽提物和2.5重量份的核苷酸二钠。
实施例6
清洗生鲜料并将其去皮。用粉碎机将第一香辛料粉碎至20目,用斩拌机将生鲜料以及郫县豆瓣粉碎至2mm。
将100重量份的玉米煮油锅中加热至145℃,然后通过计量泵转移至全自动数控炒酱锅中。调节全自动数控炒酱锅的火力为中火并调节控制面板的参数,加入50重量份的郫县豆瓣至控制器提示加入原料,加入生鲜料继续炒制至控制器再次提示加入原料,此时,加入香辛料炒制控制器提示关火。
向上述炒制后的混合物中加入60重量份的食用盐、调味原料和0.5重量份的辣椒红,搅拌均匀后,于冷却槽中冷却至8℃,然后用灌装机灌装、计量、封口、包装,得到酸辣粉酱调味料。
其中,生鲜料含有20重量份的姜、20重量份的葱和20重量份的蒜。
香辛料含有30重量份的辣椒、10重量份的花椒、3重量份的白胡椒、0.5重量份的小茴香、0.5重量份的八角、0.5重量份的桂皮、0.3重量份的山奈和0.1重量份的丁香。
调味原料含有30重量份的味精、20重量份的一级酿造酱油、10重量份的酸水解植物蛋白粉、10重量份的白砂糖、3重量份的食用香精、10重量份的肉类提取物、5重量份的酵母抽提物和2重量份的核苷酸二钠。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上述实施例1-6任一酸辣粉酱调味料在酸辣粉中的应用。将其直接与饮用水及醋混合,然后作为酸辣粉的调料即可。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提供上述实施例1-6任一酸辣粉酱调味料在面食中的应用。将上述酸辣粉酱调味料作为调料拌于煮熟的面中。
实施例9
本实施例提供上述实施例1-6任一酸辣粉酱调味料在干锅类菜品中的应用。在炒制过程中将上述酸辣粉酱调味料作为调料加入菜中。
试验例
重复实施上述实施例8,得到足够多的酸辣粉。以实施例8所得的酸辣粉为试验组,设置对照组1、对照组2和对照组3,对照组1与试验组的唯一区别在于前者调料为市售的普通调料,对照组2与试验组的唯一区别在于前者的酸辣粉酱调味料的制作过程中各原料成分同时混合炒制而得,对照组3与试验组的唯一区别在于前者采用人工炒制。分别在重庆、成都、贵州、新疆、哈尔滨和福建6个城市各随机调研100人,其中18-25岁年龄段的占30%,26-40岁年龄段的占40%,41-60岁年龄段的占20%,61-80岁年龄段的占10%,评价者对试验组、对照组1-3的酸辣粉进行感官评价,评分标准如表1所述,评价结果(取平均值)如表2所示。
表1感官评价标准
香味(50分) | 口感(50分) | |
1-15分 | 基本无香味 | 滋味不协调、无爽口感、细度不均匀 |
16-30分 | 香味一般 | 滋味较协调、较麻辣爽口,细度较均匀 |
31-50分 | 香味浓郁 | 滋味协调,麻辣爽口,细度均匀 |
表2酸辣粉的感官评价结果
试验组 | 对照组1 | 对照组2 | 对照组3 | |
香味 | 44.7 | 35.2 | 40.8 | 37.6 |
口感 | 46.1 | 38.5 | 41.0 | 33.3 |
总分 | 90.8 | 73.7 | 81.8 | 70.9 |
由表2可以看出,试验组分别较对照组1-3所得到的酸辣粉在香味和口感方面均更受大众喜爱。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酸辣粉酱调味料确实有利于改善酸辣粉的香味和口感。并且,通过比较,酸辣粉酱调味料的制作过程中各原料成分同时混合炒制较按本实施例制作方法中分批炒制和混合而言,后者所得的酸辣粉酱调味料用于酸辣粉调味,具有更优的口感和香味,说明本实施例中的制作方法有利于各调料成分充分协同发挥各自的调味作用,有效避免各成分作用的减弱。对比试验组和对照组3,可以看出试验组中的酸辣粉较对照组3的酸辣粉在香味和口感上明显更佳,说明采用自动炒制设备炒制原料较人工炒制原料所得的酸辣粉酱调味料品质明显更优。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酸辣粉酱调味料麻辣辛香、风味独特、口感较佳。其制作方法简单快速、安全卫生、过程易控、产品稳定。将其用于餐饮食品中,例如酸辣粉、面食和干锅类,不仅方便快捷,还能大大提升餐饮食品的口感。
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酸辣粉酱调味料,其特征在于,由主料、生鲜料、香辛料和调味原料混合加工而得;
所述主料包括80-120重量份的不饱和脂肪油、40-80重量份的食用盐和30-70重量份的豆瓣;
所述生鲜料包括10-30重量份的姜、10-30重量份的葱和20-40重量份的蒜;
所述香辛料包括20-40重量份的辣椒、5-15重量份的花椒、1-5重量份的胡椒、0.3-0.7重量份的茴香、0.3-0.7重量份的八角、0.3-0.7重量份的桂皮、0.1-0.5重量份的山奈和0.05-0.15重量份的丁香;
所述调味原料包括20-40重量份的味精、10-30重量份的酱油、5-15重量份的酸水解植物蛋白粉、5-15重量份的糖和1-5重量份的食用香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酸辣粉酱调味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料包括90-110重量份的所述不饱和脂肪油、50-70重量份的所述食用盐和40-60重量份的所述豆瓣;
所述生鲜料包括15-25重量份的所述姜、15-25重量份的所述葱和25-35重量份的所述蒜;
所述香辛料包括25-35重量份的所述辣椒、8-12重量份的所述花椒、2-4重量份的所述胡椒、0.4-0.6重量份的所述茴香、0.4-0.6重量份的所述八角、0.4-0.6重量份的所述桂皮、0.2-0.4重量份的所述山奈和0.08-0.12重量份的所述丁香;
所述调味原料包括25-35重量份的所述味精、15-25重量份的所述酱油、8-12重量份的所述酸水解植物蛋白粉、8-12重量份的所述糖和2-4重量份的所述食用香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酸辣粉酱调味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料包括100重量份的所述不饱和脂肪油、60重量份的所述食用盐和50重量份的所述豆瓣;
所述生鲜料包括20重量份的所述姜、20重量份的所述葱和20重量份的所述蒜;
所述香辛料包括30重量份的所述辣椒、10重量份的所述花椒、3重量份的所述胡椒、0.5重量份的所述茴香、0.5重量份的所述八角、0.5重量份的所述桂皮、0.3重量份的所述山奈和0.1重量份的所述丁香;
所述调味原料包括30重量份的所述味精、20重量份的所述酱油、10重量份的所述酸水解植物蛋白粉、10重量份的所述糖和3重量份的所述食用香精。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酸辣粉酱调味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味原料还包括8-12重量份的肉类提取物、3-7重量份的酵母抽提物和1-3重量份的核苷酸二钠;
优选地,所述调味原料包括9-11重量份的所述肉类提取物、4-6重量份的所述酵母抽提物和1.5-2.5重量份的所述核苷酸二钠;
更优选地,所述调味原料包括10重量份的所述肉类提取物、5重量份的所述酵母抽提物和2重量份的所述核苷酸二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酸辣粉酱调味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酸辣粉酱调味料还包括0.3-0.7重量份的辣椒红;
优选地,所述酸辣粉酱调味料包括0.4-0.6重量份的所述辣椒红;
更优选地,所述酸辣粉酱调味料包括0.5重量份的所述辣椒红。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酸辣粉酱调味料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于自动炒制设备中按配比混合所述不饱和脂肪油、所述豆瓣、所述生鲜料和所述香辛料,炒制后与所述食用盐以及所述调味原料调配混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酸辣粉酱调味料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于130-160℃的条件下加热所述不饱和脂肪油,然后再与所述豆瓣、所述生鲜料、所述香辛料以及所述调味原料混合炒制。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酸辣粉酱调味料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混合前,粉碎所述香辛料至20-30目,粉碎所述生鲜料至2-3mm。
9.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酸辣粉酱调味料在餐饮食品中的应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酸辣粉酱调味料在餐饮食品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酸辣粉酱调味料应用于酸辣粉调料、面食调料或中餐调料。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778809.0A CN107373583A (zh) | 2017-09-01 | 2017-09-01 | 一种酸辣粉酱调味料及其制作方法和应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778809.0A CN107373583A (zh) | 2017-09-01 | 2017-09-01 | 一种酸辣粉酱调味料及其制作方法和应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373583A true CN107373583A (zh) | 2017-11-24 |
Family
ID=603485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778809.0A Pending CN107373583A (zh) | 2017-09-01 | 2017-09-01 | 一种酸辣粉酱调味料及其制作方法和应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373583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703349A (zh) * | 2018-06-04 | 2018-10-26 | 四川川麻人家食品开发有限公司 | 酸辣汁及其制备方法 |
CN111109580A (zh) * | 2020-01-14 | 2020-05-08 | 四川畅享食品有限公司 | 一种酸辣粉酱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11528446A (zh) * | 2020-05-06 | 2020-08-14 | 苏州美嘉汇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麻辣火锅酱料及其制备方法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072363A (zh) * | 2016-06-20 | 2016-11-09 | 重庆飞亚实业有限公司 | 酸辣粉调料 |
-
2017
- 2017-09-01 CN CN201710778809.0A patent/CN107373583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072363A (zh) * | 2016-06-20 | 2016-11-09 | 重庆飞亚实业有限公司 | 酸辣粉调料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罗文: "四川小吃酸辣粉的加工工艺及优化研究", 《食品研究与开发》 *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703349A (zh) * | 2018-06-04 | 2018-10-26 | 四川川麻人家食品开发有限公司 | 酸辣汁及其制备方法 |
CN111109580A (zh) * | 2020-01-14 | 2020-05-08 | 四川畅享食品有限公司 | 一种酸辣粉酱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11528446A (zh) * | 2020-05-06 | 2020-08-14 | 苏州美嘉汇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麻辣火锅酱料及其制备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095502A (zh) | 牛肉酱及其生产方法 | |
CN107348455A (zh) | 一种蘸料的制作原料及制作方法 | |
CN102210435A (zh) | 一种红汤火锅底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522615A (zh) | 一种香辣牛肉酱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948014B (zh) | 含菌菇的卤味方便面调味酱包的生产方法 | |
CN105581132A (zh) | 一种香辣香菇鸡肉酱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7751917A (zh) | 牛肉复合风味高汤调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 |
CN103238864B (zh) | 清香型烤牛肉加工工艺 | |
CN110122840A (zh) | 一种微发酵型酱香麻辣复合调味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7373583A (zh) | 一种酸辣粉酱调味料及其制作方法和应用 | |
CN108095004A (zh) | 一种花生牛肉酱及其制备方法 | |
KR101480310B1 (ko) | 보리등겨장 제조방법 및 그 보리등겨장 | |
CN107510031A (zh) | 一种干锅酱及其制作方法和应用 | |
CN103211207B (zh) | 一种复合味馍馍酱的制作方法 | |
CN109875025A (zh) | 一种食品酱料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 |
KR20170077499A (ko) | 연 성분이 함유된 팥앙금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 |
CN108782687A (zh) | 一种肉夹馍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9170787A (zh) | 一种油料分离火锅底料及其制备过程 | |
CN108813552A (zh) | 一种孜然烧烤味牛肉酱及其生产工艺 | |
CN108514099A (zh) | 一种风味豉酱油辣椒及其制备方法 | |
KR20180117001A (ko) | 양념장이 혼합되는 곤드레 나물밥의 제조방법 | |
CN109393435B (zh) | 一种香辣滑爽的虾酱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213420A (zh) | 一种清真红焖牛羊肉调味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2998234A (zh) | 一种养生火锅底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116066B (zh) | 瘦肉汤油的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Shu Xiang Road 610000 in Sichuan province Chengdu City, town Chinese Industrial Function Zone No. 388 Sichuan Applicant after: Sichuan Dingdian Food Develop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Shu Xiang Road 610000 in Sichuan province Chengdu City, town Chinese Industrial Function Zone No. 388 Sichuan Applicant before: Chengdu Guiyi food development Limited by Share Ltd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124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