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64526B - 智能电动车 - Google Patents
智能电动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364526B CN107364526B CN201710598111.0A CN201710598111A CN107364526B CN 107364526 B CN107364526 B CN 107364526B CN 201710598111 A CN201710598111 A CN 201710598111A CN 107364526 B CN107364526 B CN 10736452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d
- electric vehicle
- intelligent electric
- connecting rod
- self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1/00—Motorcycles, engine-assisted cycles or motor scooters with one or two wheel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5/00—Chairs or personal conveyan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e.g. wheelchairs
- A61G5/04—Chairs or personal conveyan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e.g. wheelchairs motor-driven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5/00—Chairs or personal conveyan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e.g. wheelchairs
- A61G5/1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H—CYCLE STAND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PARKING OR STORING CYCLES; APPLIANCES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ZED USE OR THEFT OF CYCLES; LOCKS INTEGRAL WITH CYCLES; DEVICES FOR LEARNING TO RIDE CYCLES
- B62H1/00—Supports or stands forming part of or attached to cycles
- B62H1/02—Articulated stands, e.g. in the shape of hinged arm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2—Electric energy management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电动车,包括舱体、设置于舱体内部的自平衡控制系统,智能电动车包括撑脚组件及用于控制撑脚组件撑地或者收回的操纵杆,舱体上设置有用以控制自平衡控制系统开启或关闭的自平衡系统开关,撑脚组件可以在撑地状态及收回状态之间转换;当操纵杆控制撑脚组件撑地时,撑脚组件关闭自平衡系统开关;当操纵杆控制撑脚组件收回时,撑脚组件开启自平衡系统开关。通过本发明,用户可以在上车以后通过操纵操纵杆将撑脚组件收回或者下车之前就可以操纵操纵杆使撑脚组件撑地,提高了智能电动车的安全性。同时还将撑脚组件与自平衡系统开关联动,进一步提高了方便性,尤其是提高了老人和残障人士使用智能电动车的便宜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平衡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撑脚组件的智能电动车。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温室效应日益加剧,人们对环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各种机动车尾气排放问题亟待解决。智能电动车,作为绿色朝阳产业,以其价廉、便捷、环保的优势,受到城市中低收入阶层青睐。现有智能电动车的撑脚是需要用户下车后或者上车前通过脚或者手将其撑地或者收回。例如下车时,需要用户先下车然后才能够通过手或者脚将撑脚撑地,用户下车后,智能电动车本身的平衡系统就会关闭,因此在用户下车后到撑脚撑地这个时间间隔内车子处于缺少支撑状态,如果用户个人难以将车子保持平衡,车子很容易发生摔倒;上车时,用户要先要将撑脚收回,然后上车启动车辆本身平衡系统,在撑脚收回到用户上车后启动车辆本身平衡系统的这个时间间隔内,车子同样处于缺少支撑状态,如果用户很难将车子稳定住,车子也有可能发生摔倒危险 ,尤其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或者残障人士来说,在这两个时间间隔内更难将车子维持平衡,发生车子摔倒的可能性更大。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智能电动车的撑脚结构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户在下车前就可以使撑脚组件撑地的智能电动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电动车,包括座位部、设置于所述座位部下方的舱体、设置于所述舱体内部的自平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电动车包括撑脚组件及用于控制撑脚组件撑地或者收回的操纵杆,所述舱体上设置有用以控制自平衡控制系统开启或关闭的自平衡系统开关,所述撑脚组件可以在撑地状态及收回状态之间转换;当所述操纵杆控制所述撑脚组件撑地时,所述撑脚组件关闭自平衡系统开关;当所述操纵杆控制所述撑脚组件收回时,所述撑脚组件开启自平衡系统开关。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在智能电动车上设置了可以控制撑脚组件撑地以及收回的操纵杆,用户可以在上车以后通过操纵所述操纵杆将所述撑脚组件收回或者下车之前就可以操纵所述操纵杆使所述撑脚组件撑地,提高了智能电动车使用的的便捷性及安全性。本发明还将撑脚组件与自平衡系统开关联动,即撑地时,所述撑脚组件关闭自平衡系统开关,当所述操纵杆控制所述撑脚组件收回时,所述撑脚组件开启自平衡系统开关,即本发明的智能电动车的自平衡控制系统是通过撑脚组件开启或关闭的,进一步提高了方便性,尤其是提高了老人和残障人士使用智能电动车的便捷性。
进一步地,所述撑脚组件包括第一撑地杆和第二撑地杆,当所述撑脚组件位于撑地状态时,所述第一撑地杆位于舱体前侧,所述第二撑地杆位于舱体后侧。
进一步地,所述撑脚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操纵杆一端的连接件、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及第四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均铰接在所述舱体上,所述第三连杆一端铰接于所述连接件,另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四连杆一端铰接于所述连接件,另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二连杆,所述第一撑地杆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杆的自由端,所述第二撑地杆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杆的自由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杆上和/或所述第二连杆上设置有用于触压所述自平衡系统开关的触压部,当所述触压部触压到所述自平衡开关时,所述自平衡开关关闭,当所述触压部脱离所述自平衡开关时,所述自平衡开关打开。
进一步地,所述撑脚组件包括一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一端连接所述连接件,另一端连接所述座位部,且在所述撑脚组件处于撑地状态时,所述弹性件处于第一拉伸状态,当所述撑脚组件处于收回状态时,所述弹性件处于第二拉伸状态。
进一步地,当所述弹性件处于第一拉伸状态时,所述弹性件与所述连接件的铰接点位于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操纵杆的连接点的前下方;当所述弹性件处于第二拉伸状态时,所述弹性件与所述连接件的铰接点位于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操纵杆的连接点的后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用于在所述撑脚组件收回时,对所述第三连杆进行限位的第一止挡部。
进一步地,自所述支撑架的底面向下延伸设置有用于在所述撑脚组件撑地时,对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进行限位的第二止挡部。
进一步地,所述操纵杆包括固定杆和活动杆,所述固定杆的端部设置有至少两个通孔,所述活动杆的端部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固定杆与所述活动杆通过螺钉连接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电动车包括用于控制智能电动车转向的控制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杆和/或所述第二连杆为中空杆,所述第一撑地杆可调地插入所述第一连杆的中空处和/或所述第二撑地杆可调地插入所述第二连杆的中空处。
进一步地,自所述座位部的底面向所述智能电动车的前方延伸设置有一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自由端设置有脚踏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智能电动车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智能电动车撑脚组件撑地时示意图;
图3为撑脚组件撑地时智能电动车示意图;
图4为撑脚组件收回时示意图;
图5为撑脚组件收回时智能电动车的示意图;
图6为操纵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二中智能电动车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举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对本发明进一步解释说明,而非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限制。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图2所示,本发明的智能电动车10,包括座位部11、设置于所述座位部下方的舱体12、设置于所述舱体12内部的自平衡控制系统,所述智能电动车10还包括撑脚组件13及用于控制所述撑脚组件13撑地或者收回的操纵杆14。所述操纵杆14设置于所述智能电动车10的侧部,从而方便用户操作。通过操控所述操纵杆14可以使所述撑脚组件13在撑地状态或者收回状态之间转换。且所述舱体12上设置有用以控制自平衡控制系统开启或关闭的自平衡系统开关,当所述操纵杆14控制所述撑脚组件13撑地时,所述撑脚组件13关闭自平衡系统开关;当所述操纵杆14控制所述撑脚组件13收回时,所述撑脚组件13开启自平衡系统开关。
具体地,如图2、图3所示,所述撑脚组件13包括固定于所述操纵杆14一端的连接件131、第一连杆132、第二连杆133、第三连杆134、第四连杆135及第一撑地杆136、第二撑地杆137。所述舱体12上固定设置有一铰接座15, 所述第一连杆132及第二连杆133均一端铰接在所述铰接座15上。当然也可以不设置铰接座15,直接将所述第一连杆132及第二连杆133均直接铰接在所述舱体12上。所述第三连杆134的一端铰接于所述连接件131的一端,另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连杆132;所述第四连杆135一端铰接于所述连接件131的另一端,另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二连杆133。所述第一撑地杆136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杆132的自由端,所述第二撑地杆137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杆133的自由端,当所述撑脚组件13位于撑地状态时,所述第一撑地杆136位于舱体12前侧,所述第二撑地杆137位于舱体12后侧。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前侧”或者“后侧”均是以智能电动车10行进过程中的前后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说明本实施例,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所述智能电动车10前部设置第一撑地杆136,后部设置第二撑地杆137,这样所述智能电动车10前后均有支撑,不会因为车体晃动或者收到碰撞而轻易倒地,可以提高智能电动车10的稳定性,避免了用户被被摔伤的危险。尤其对于老人或者残障人士来说,智能电动车10前后均设置撑地杆更是必须的。
如图4和图5所示,当撑脚组件13需要收回时,用户可以通过手将所述操纵杆14向前转动,所述操纵杆14带动所述连接件131顺时针转动,所述连接件131顺时针转动时,所述连接件134上与所述第三连杆134铰接的一端顺时针运动,带动所述第三连杆134上与所述第一连杆132铰接的一端逆时针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连杆132以与所述铰接座15的铰接处为圆心逆时针转动,从而最终带动所述第一撑地杆136收回;与此同时,所述连接件131顺时针转动时,所述连接件134上与所述第四连杆135铰接的一端顺时针转动,带动所述第四连杆135上与所述第二连杆133铰接的一端逆时针转动,从而最终带动所述第二连杆133以与所述铰接座15的铰接处为圆心顺时针转动,最终带动所述第二撑地杆137收回。
反之,当撑脚组件13需要撑地时,用户可以通过手将所述操纵杆14向后转动,所述操纵杆14带动所述连接件131逆时针转动,所述连接件131逆时针转动时,所述连接件134上与所述第三连杆134铰接的一端逆时针运动,带动所述第三连杆134上与所述第一连杆132铰接的一端顺时针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连杆132以与所述铰接座15的铰接处为圆心顺时针转动,从而最终带动所述第一撑地杆136收回;与此同时,所述连接件131逆时针转动时,所述连接件131上与所述第四连杆135铰接的一端逆时针转动,带动所述第四连杆135上与所述第二连杆133铰接的一端顺时针转动,从而最终带动所述第二连杆133以与所述铰接座15的铰接处为圆心逆时针转动,最终带动所述第二撑地杆137收回。
所述第一连杆132上设置有用于触压所述自平衡系统开关的触压部,当所述撑脚组件13撑地时,所述触压部会触压到设置于所述舱体12上的自平衡系统开关,使所述自平衡系统关闭;反之当所述撑脚组件13收回时,所述触压部会脱离所述自平衡系统开关,使所述自平衡系统打开,智能电动车10可以启动。所述触压部可以为与所述第一连杆132一体成型或者固定连接的凸块。或者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所述触压部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杆133上,或者为了提高可靠性,第一连杆132及所述第二连杆133上均设置所述触压部,与此相应地,所述舱体12上也设置有两个自平衡系统开关。如此设置,当一个自平衡系统开关失效后,另一个自平衡系统开关能够保证智能电动车10正常启动。
本发明通过在智能电动车上设置了可以控制撑脚组件13撑地或者收回的操纵杆14,用户在上车以后也可以通过操纵所述操纵杆14时所述撑地组件13收回或者下车之前就可以通过操纵所述操纵杆14将所述撑脚组件13撑地,提高了智能电动车的安全性。同时本发明还将撑脚组件13与自平衡系统开关联动,即撑地时,所述撑脚组件关闭自平衡系统开关,当所述操纵杆控制所述撑脚组件收回时,所述撑脚组件开启自平衡系统开关,即本发明的智能电动车的自平衡控制系统是通过撑脚组件开启或关闭的,进一步提高了方便性,尤其是提高了老人和残障人士使用智能电动车的便宜性。
在另外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撑脚组件13包括一弹性件138,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弹性件138一端连接所述连接件131,另一端连接所述座位部11,且当所述撑脚组件13处于撑地状态时,所述弹性件138处于第一拉伸状态,当所述撑脚组件13处于收回状态时,所述弹性件138处于第二拉伸状态。具体地,所述撑脚组件13处于撑地状态时,所述弹性件138处于第一拉伸状态, 且所述弹性件与所述连接件的铰接点位于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操纵杆的连接点的前下方,由于所述弹性件138的拉伸作用,可以防止所述连接件131向后转动,而导致所述第一撑地杆136和所述第二撑地杆137收回;所述撑脚组件13处于收回状态时,所述性件138处于第二拉伸状态, 且所述弹性件与所述连接件的铰接点位于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操纵杆的连接点的后下方,由于所述弹性件138的拉伸作用,可以防止所述连接件131向前转动,而导致所述第一撑地杆136和所述第二撑地杆137撑地。
在另外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所述连接件131上设置有对所述第四连杆135进行限位第一止挡部139。当所述撑脚组件13需要收回时,操控所述操纵杆14向前转动,带动所述连接件逆时针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四连杆135顺时针转动,在所述第四连杆135顺时针转动的过程中,会被第一止挡部139挡住无法继续顺时针转动,从而此时操纵杆14也也停止向前转动,撑脚组件13完成收回。由于设置了第一止挡部139,可以防止所述操纵杆14一直向前转动,当转动过大时即使在外力的操控下也无法向后转动,从而无法实现撑脚组件13的撑地。
另外,为了防止当所述撑脚组件13由收回状态向撑地状态转换时,所述操纵杆14转动过大,使所述撑脚组件13又变成收回状态,自所述座位部11的底面向下延伸设置有第二止挡部。具体地,当在所述操纵杆14的带动下,所述连接件131转至所述连接件的一端1311与所述第二止挡部抵接时,所述第一撑地杆136及所述第二撑地杆137刚好撑地,且由于此时所述连接件131无法继续转动,从而所述操纵杆14也无法继续转动,即完成撑地。因此第二止挡部可以使得撑脚组件稳定在撑地状态。
由于在加工的过程中,存在加工误差,可能会导致所述第一撑地杆136和所述第二撑地杆137的长度不相同,就会出现即使所述撑脚组件13处于撑地状态,所述第一撑地杆136和所述第二撑地杆137由于长度不同,会出现一个撑地一个未撑地的状况,会影响智能电动车10的稳定性。为避免此问题,将所述第一连杆132设置成中空杆,所述第一撑地杆136可调地插入所述第一连杆132的中空处。如此设置,当所述第一撑地杆136与所述第二撑地杆137的长度不相同时,可以调节所述第一撑地杆136的插入深度,直至与所述第二撑地杆长度相同。当然也可以将所述第二连杆133设置成中空杆,所述第二撑地杆137可调地插入所述第二连杆133的中空处。或者也可以将所述第一连杆132及所述第二连杆133均设置成中空杆,所述第一撑地杆136可调地插入所述第一连杆132的中空处,所述第二撑地杆137可调地插入所述第二连杆133的中空处。
如图1所示,为提高所述智能电动车10的舒适性,自所述座位部11底面向所述智能电动车10前方延伸有一支撑杆15,所述支撑杆15的自由端设置有两个脚踏板16,当用户坐在所述座位部11上时,可以将脚放在所述脚踏板16上。作为更进一步地的实施方式,还可以将所述脚踏板16设置成可折叠的,当不使用时,将其折叠起来,节省空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所述操纵杆14可以分段设置,即包括固定杆141和活动杆142,所述固定杆141的端部设置有至少两个通孔,所述活动杆142的端部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固定杆141与所述活动杆142通过螺钉连接件连接。如此设置不仅方便了所述操纵杆14的安装,另一方面,当所述活动杆142的通孔与所述固定杆141上不同的通孔螺钉连接时,在所述撑脚组件13撑地状态下或者收回状态下,所述活动杆142相对于坐在智能电动车10上的用户来讲倾斜角度是不同的,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调整,更加人性化。
所述座位部11的两侧设置有扶手17,用户坐在所述座位部11上时,双手扶着所述扶手17,可以提高安全性。为了方便用户转向,在其中一侧的扶手上设置有转向控制部171,用户操控所述控制部171,可以轻松实现转向。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的智能电动车20包括转向控制部271。如图7所示,所述转向控制部271自所述舱体延伸至所述座位部21上方,当用户坐在所述座位部21上时,可以操控所述控制部271,进而实现智能电动车20的转向。
当然,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智能电动车,包括座位部、设置于所述座位部下方的舱体、设置于所述舱体内部的自平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电动车包括撑脚组件及用于控制撑脚组件撑地或者收回的操纵杆,所述舱体上设置有用以控制自平衡控制系统开启或关闭的自平衡系统开关,所述撑脚组件可以在撑地状态及收回状态之间转换;
当所述操纵杆控制所述撑脚组件撑地时,所述撑脚组件关闭自平衡系统开关;
当所述操纵杆控制所述撑脚组件收回时,所述撑脚组件开启自平衡系统开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撑脚组件包括第一撑地杆和第二撑地杆,当所述撑脚组件位于撑地状态时,所述第一撑地杆位于舱体前侧,所述第二撑地杆位于舱体后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撑脚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操纵杆一端的连接件、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及第四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均铰接在所述舱体上,所述第三连杆一端铰接于所述连接件,另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四连杆一端铰接于所述连接件,另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二连杆,所述第一撑地杆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杆的自由端,所述第二撑地杆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杆的自由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上和/或所述第二连杆上设置有用于触压所述自平衡系统开关的触压部,当所述触压部触压到所述自平衡系统开关时,所述自平衡系统开关关闭,当所述触压部脱离所述自平衡系统开关时,所述自平衡系统开关打开。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中任一项所述的智能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撑脚组件包括一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一端连接所述连接件,另一端连接所述座位部,且在所述撑脚组件处于撑地状态时,所述弹性件处于第一拉伸状态,当所述撑脚组件处于收回状态时,所述弹性件处于第二拉伸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电动车,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弹性件处于第一拉伸状态时,所述弹性件与所述连接件的铰接点位于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操纵杆的连接点的前下方;当所述弹性件处于第二拉伸状态时,所述弹性件与所述连接件的铰接点位于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操纵杆的连接点的后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用于在所述撑脚组件收回时,对所述第三连杆进行限位的第一止挡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电动车,其特征在于:自所述座位部的底面向下延伸设置有用于在所述撑脚组件撑地时,对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进行限位的第二止挡部。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杆包括固定杆和活动杆,所述固定杆的端部设置有至少两个通孔,所述活动杆的端部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固定杆与所述活动杆通过螺钉连接件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电动车包括用于控制智能电动车转向的控制部。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和/或所述第二连杆为中空杆,所述第一撑地杆可调地插入所述第一连杆的中空处和/或所述第二撑地杆可调地插入所述第二连杆的中空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智能电动车,其特征在于:自所述座位部的底面向所述智能电动车的前方延伸设置有一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自由端设置有脚踏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598111.0A CN107364526B (zh) | 2017-07-20 | 2017-07-20 | 智能电动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598111.0A CN107364526B (zh) | 2017-07-20 | 2017-07-20 | 智能电动车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364526A CN107364526A (zh) | 2017-11-21 |
CN107364526B true CN107364526B (zh) | 2022-07-12 |
Family
ID=603070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598111.0A Active CN107364526B (zh) | 2017-07-20 | 2017-07-20 | 智能电动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36452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19202546B3 (de) * | 2019-02-26 | 2020-07-09 | Uwe Bernhard | Dynamisch selbstbalancierendes Zweirad-Fahrzeug |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0167807A (ja) * | 2009-01-20 | 2010-08-05 | Toyota Motor Corp | 走行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WO2012137557A1 (ja) * | 2011-04-08 | 2012-10-11 | ボッシュ株式会社 | 倒立振子型移動体 |
CN203844875U (zh) * | 2014-04-29 | 2014-09-24 | 杭州骑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自平衡车用停车脚撑 |
CN204527402U (zh) * | 2015-02-13 | 2015-08-05 | 陈燕 | 一种平衡车用自动脚架 |
CN104828188A (zh) * | 2015-05-20 | 2015-08-12 | 常州爱尔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电动平衡车 |
CN204895700U (zh) * | 2015-06-29 | 2015-12-23 | 深圳市宝乐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 具有安全保护的平衡车 |
CN205010370U (zh) * | 2015-08-04 | 2016-02-03 | 东莞威信运动用品有限公司 | 座式平衡车 |
CN205365910U (zh) * | 2015-12-15 | 2016-07-06 | 深圳市迪比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具停车支架的独轮平衡车 |
CN205801342U (zh) * | 2016-05-22 | 2016-12-14 | 浙江酷迪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 电动平衡车支撑结构 |
CN106560167A (zh) * | 2016-06-15 | 2017-04-12 | 陈岩军 | 一种带自平衡驾驶方式的多功能电动轮椅 |
CN106828724A (zh) * | 2016-12-26 | 2017-06-13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轮式自平衡装置 |
CN207191269U (zh) * | 2017-07-20 | 2018-04-06 | 常州摩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智能电动车 |
-
2017
- 2017-07-20 CN CN201710598111.0A patent/CN10736452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0167807A (ja) * | 2009-01-20 | 2010-08-05 | Toyota Motor Corp | 走行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WO2012137557A1 (ja) * | 2011-04-08 | 2012-10-11 | ボッシュ株式会社 | 倒立振子型移動体 |
CN203844875U (zh) * | 2014-04-29 | 2014-09-24 | 杭州骑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自平衡车用停车脚撑 |
CN204527402U (zh) * | 2015-02-13 | 2015-08-05 | 陈燕 | 一种平衡车用自动脚架 |
CN104828188A (zh) * | 2015-05-20 | 2015-08-12 | 常州爱尔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电动平衡车 |
CN204895700U (zh) * | 2015-06-29 | 2015-12-23 | 深圳市宝乐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 具有安全保护的平衡车 |
CN205010370U (zh) * | 2015-08-04 | 2016-02-03 | 东莞威信运动用品有限公司 | 座式平衡车 |
CN205365910U (zh) * | 2015-12-15 | 2016-07-06 | 深圳市迪比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具停车支架的独轮平衡车 |
CN205801342U (zh) * | 2016-05-22 | 2016-12-14 | 浙江酷迪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 电动平衡车支撑结构 |
CN106560167A (zh) * | 2016-06-15 | 2017-04-12 | 陈岩军 | 一种带自平衡驾驶方式的多功能电动轮椅 |
CN106828724A (zh) * | 2016-12-26 | 2017-06-13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轮式自平衡装置 |
CN207191269U (zh) * | 2017-07-20 | 2018-04-06 | 常州摩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智能电动车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364526A (zh) | 2017-11-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080156U (zh) | 座椅总成 | |
CN107440854A (zh) | 可折叠电动轮椅 | |
CN106074028A (zh) | 可折叠电动轮椅 | |
CN205569196U (zh) | 一种可辅助上下床可如厕的多功能轮椅 | |
CN208525259U (zh) | 可折叠电动轮椅 | |
CN208808886U (zh) | 一种多用途智能轮椅 | |
CN107364526B (zh) | 智能电动车 | |
CN201951292U (zh) | 汽车座椅四连杆折叠装置 | |
CN105125356A (zh) | 助起轮椅 | |
CN204060094U (zh) | 升降横移车库中的机械式防坠钩装置 | |
CN204468480U (zh) | 安全电动轮椅 | |
CN106821625B (zh) | 电动折叠轮椅 | |
CN204581741U (zh) | 一种联动折叠轮椅车 | |
CN203766566U (zh) | 汽车座椅腿托机构 | |
CN207191269U (zh) | 智能电动车 | |
CN208388869U (zh) | 医用快速上车担架 | |
CN207445134U (zh) | 电动折叠轮椅 | |
CN206228523U (zh) | 可折叠电动轮椅 | |
CN105919741B (zh) | 一种全向医护床椅的多功能辅助支撑结构 | |
CN107161259B (zh) | 智能平衡车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3005267U (zh) | 一种残疾人电动车上下车装置 | |
CN209847642U (zh) | 一种步态训练康复机器人安全活动扶手 | |
CN209410214U (zh) | 一种电动车支撑装置 | |
CN201366030Y (zh) | 电动残障车 | |
CN104800010A (zh) | 具有自动座便器的电动轮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