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31856A - 核壳结构的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 Google Patents
核壳结构的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331856A CN107331856A CN201610279568.0A CN201610279568A CN107331856A CN 107331856 A CN107331856 A CN 107331856A CN 201610279568 A CN201610279568 A CN 201610279568A CN 107331856 A CN107331856 A CN 10733185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ell structure
- organic compound
- core
- core shell
- sulfu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8—Inhibitors, e.g. gassing inhibitors, corrosion inhibito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elements or alloy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壳结构的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所述核壳结构的材料包括包含单质硫的核以及包覆所述核的壳层,所述壳层包含含硫有机物,所述含硫有机物能够与选定物质反应而在所述壳层上形成原位包覆层,所述选定物质选自能够与所述含硫有机物发生亲核或者亲电反应的物质。本发明的核壳结构的材料可以用作锂硫电池正极材料,且其制备工艺简便,效率高,条件温和,设备简单,适合大规模工业化应用。本发明的核壳结构的材料中含硫有机物能与锂硫电解液添加剂发生化学反应,并生成原位包覆层,从而抑制多硫离子的溶出和穿梭。基于本发明核壳结构材料的锂硫电池具有较高的放电容量以及优异的循环稳定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核壳结构的有机硫包覆单质硫的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以及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属于电化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传统资源和能源日益紧缺、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开发新的能源储存及转换技术已经成为各国的能源战略重点。其中,锂硫电池是极具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的高能量密度二次电池。它以硫做为主要正极活性物质,具有高比容量(1675mAh/g)和高能量密度(2600Wh/kg),实际能量密度也已经能达到400Wh/kg,同时硫具有廉价而无毒的特点,因此锂硫电池正日益受到关注。
但是由于单质硫的放电行为是固-液-固的过程,其中间态的多硫离子是可溶于电解液的,在循环的过程中会溶出正极材料,继而由于浓度差的存在其会到达负极去得电子并生成固体产物,而这些固体产物在后续的充电过程中又会回到正极,如此来回形成穿梭效应,会造成电池循环性能差、库伦效率低等不良影响。因而,如何抑制多硫离子的溶出和穿梭效应就成为了问题。
目前,业界一般都是在正极材料表面进行包覆,由于包覆层的存在可以降低多硫离子的溶出速率,从而减缓穿梭效应。比如,已成功实施的案例包括:杨源等采用超声包覆制备出PEDOT:PSS包裹的碳硫正极材料,该方法是将碳硫材料分散在含有聚合物的溶液中,长时间超声,然后去除溶剂,得到表面有大约10nm聚合物包覆的碳硫材料,方法简单有效,成品纯度很高,但成本高,重复性差;黄云辉等利用水热法在介孔碳硫材料表面生长微孔级别的碳包覆层,进一步限制多硫离子的溶出。但是此方法的条件苛刻,工艺复杂;其它的包覆方法也都类似。然而,虽然各样五花八门的包覆策略被成功应用到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制备上,但是这些预先包覆的策略都存在一个逻辑上的矛盾,即电解液进入和多硫离子溶出的矛盾。具体来说,无论采用哪种预先包覆手段,电解液都需要有孔道渗透到正极材料当中,而这些孔道在电池循环的过程中又会为多硫离子溶出提供途径,因此,如何合理的有效的对含硫材料进行表面包覆以防止多硫化物溶出是锂硫电池研究生产中一个关键的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核壳结构的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为实现前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核壳结构的材料,包含:单质硫的核,以及,包覆所述核的壳层;所述壳层包含含硫有机物,所述含硫有机物能够与选定物质反应而在所述壳层上形成原位包覆层,所述选定物质选自能够与所述含硫有机物发生亲核或者亲电反应的物质。
在一些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核壳结构的材料具有多孔结构,其孔容为0.8~1.0cm3/g,孔径为2~50nm。
在一些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选定物质选自含磷和/或氟的有机化合物。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制备所述核壳结构的材料的方法,包括:将聚合物包覆的核与单质硫混合均匀,再在惰性气体氛围下于300~450℃煅烧3~6h,获得所述核壳结构的材料;其中所述的核包括单质硫。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前述核壳结构的材料于制备锂硫电池中的用途。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包括前述核壳结构的材料。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锂硫电池,包含正极、负极及电解液,所述正极包含前述锂硫电池正极材料,所述电解液包含选定物质,所述选定物质能够与所述核壳结构的材料内的含硫有机物发生亲核或者亲电反应,从而在所述核壳结构的材料的壳层上生成原位包覆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至少在于:
1.本发明的核壳结构的材料,为有机硫包裹单质硫的核壳结构材料,最核心层的单质硫/碳材料保证了整个电极材料的离子电导率和电子电导率,预包覆层的多孔含硫有机物可以进一步限制多硫离子的溶出。
2.本发明的含硫有机物包覆单质硫的正极材料,在含有功能添加剂的锂硫电解液中,由于化学反应的存在可以在含硫有机物表面原位生成包覆层,从而抑制多硫离子的溶出。
3.本发明的含硫有机物包覆单质硫的正极材料,应用于锂硫电池中,所制得锂硫电池具有较高的放电容量以及优异的循环稳定性能,500次循环之后仍有约83%的容量保留率。
4.本发明的核壳结构的材料及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不需要复杂的化学反应设计,工艺简便,效率高,条件温和,设备简单操作易掌握,适合大规模工业化应用。
附图说明
图1a-图1b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制备的含硫有机物包覆的碳硫复合材料的透射电镜图;
图2a-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含硫有机物包覆的碳硫复合材料在含有电解液添加剂的电解液中的透射电镜图;
图3为应用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含硫有机物包覆的碳硫复合材料作为正极,金属锂为负极,采用含有电解液添加剂的电解液组装的扣式电池(CR2025)的循环性能图。
具体实施方式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案发明人经长期研究和大量实践,得以提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首先提供了一种有机硫包裹单质硫的核壳结构的材料,随后提出相应的制备方法,及其在锂硫电池中作为正极材料的应用。利用其在锂硫电池电解液中由于化学反应使得在有机硫表面原位生成新的包覆层,从而形成核-壳-壳结构,生成的同时把电解液限制在正极材料当中,从而最大程度上抑制多硫离子的溶出和穿梭。
如下将对该技术方案、其实施过程及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的一种核壳结构的材料,包含单质硫的核,以及,包覆所述核的壳层,所述壳层包含含硫有机物,所述含硫有机物能够与选定物质反应而在所述壳层上形成原位包覆层,所述选定物质选自能够与所述含硫有机物发生亲核或者亲电反应的物质。
在一些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壳层的厚度为10~20nm。
在一些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含硫有机物与单质硫的质量比为1:10~1:20。
在一些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核壳结构的材料具有多孔结构,其孔容为0.8~1.0cm3/g,所含孔洞的孔径为2~50nm。
在一些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的核包括单质硫与导电剂的复合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的核包括碳硫复合材料,其中所述碳硫复合材料中单质硫的含量在70wt%以上而小于100%。
更进一步的,所述碳硫复合材料具有介孔结构,其孔容为0.8~1.0cm3/g,所含孔洞的孔径为2~50nm。
在一些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壳层由含硫有机物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含硫有机物中的硫以碳-硫化学键和/或硫-硫化学键形式存在。
更进一步的,所述含硫有机物包括硫化聚丙烯腈、硫化聚氯乙烯和硫化葡萄糖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但不限于此。
在一些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选定物质选自含磷和/或氟的有机化合物。
进一步的,所述含磷和/或氟的有机化合物包括三苯基膦、三(2,2,2-三氟乙基)亚磷酸酯,二草酸硼酸锂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但不限于此。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制备所述核壳结构的材料的方法,包括:将聚合物包覆的核与单质硫混合均匀,再在惰性气体氛围下于300~450℃煅烧3~6h,从而获得所述核壳结构的材料;其中所述的核包括单质硫。
进一步的,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将介孔碳材料与单质硫粉体均匀混合后,于100~200℃加热12~24h,形成碳硫复合材料,之后与聚合物单体及能够促成聚合反应的引发剂和/或聚合物于溶剂中充分混合,从而制得所述聚合物包覆的核。
其中,典型的聚合物可以选自聚丙烯腈、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等可以和单质硫发生脱氢反应的物质。而相应的,典型的引发剂可以选自偶氮二异丁腈(AIBN)、过硫酸钾等自由基引发剂。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前述核壳结构的材料于制备锂硫电池中的用途。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包括前述核壳结构的材料。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锂硫电池,包含正极、负极及电解液,所述正极包含前述锂硫电池正极材料,所述电解液包含选定物质,所述选定物质能够与所述核壳结构的材料内的含硫有机物发生亲核或者亲电反应,从而在所述核壳结构的材料的壳层上生成原位包覆层。
在一些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选定物质选自含磷和/或氟的有机化合物。
优选的,所述含磷和/或氟的有机化合物包括三苯基膦,三(2,2,2-三氟乙基)亚磷酸酯,二草酸硼酸锂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但不限于此。
优选的,所述电解液包含1wt%~10wt%所述选定物质。
本发明的核壳结构的材料可以作为一种含硫有机物包覆单质硫的正极材料,当这类材料被置入含有功能添加剂的锂硫电解液中形成电化学体系时,由于化学反应的存在可以在含硫有机物表面原位生成包覆层,从而可以有效抑制多硫离子的溶出及抑制穿梭,大幅提升锂硫电池的工作性能。
具体而言,本发明中利用由电解液添加剂和核壳结构的材料中预包覆层(即壳层)内的含硫有机物之间的化学反应产生原位包覆层,该原位包覆层在生成的同时把电解液限制在正极材料当中,进而抑制多硫离子的溶出。进一步的,对于此电化学体系,所述核壳结构的材料内最核心层的单质硫/碳材料保证了整个电极材料的离子电导率和电子电导率,预先包覆的多孔含硫有机物可以进一步限制多硫离子的溶出,而更为重要的是其作为诱导层和电解液添加剂原位生成包覆层,从而最大程度上抑制多硫离子的溶出和穿梭。本发明中的制备核壳结构的材料是利用电解液添加剂和含硫有机物之间的亲核反应从而形成核-壳-壳结构;对于此体系,利用高分子反应容易进行,反应程度容易控制的特性,可以实现聚合物在碳硫材料表面均匀聚合包覆。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电化学体系中,对于所述核壳结构的材料的中心核层的碳硫材料没有选择性。因此,本发明此方法是普适性的,可以应用到几乎所有碳硫正极材料的制备上。
以下通过若干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然而,所选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将3g市售的硫粉末和7g介孔碳材料(商用介孔碳材料,其孔径分布在2~5nm,孔容约1.0cm3/g)混合均匀,于100~200℃下加热12~24h,得到碳硫复合材料。然后将0.5g碳硫复合材料加入到50ml乙醇中,并搅拌分散得到混合溶液。在强力搅拌作用下,向前述混合溶液中依次加入10ml丙烯腈单体、75mg偶氮二异丁腈(AIBN),密封,在氮气保护氛围下于65℃聚合3h。得到的产物依次经离心、洗涤、干燥,制得聚丙烯腈包覆的碳硫材料。将100mg所制得聚丙烯腈包覆的碳硫材料和300mg单质硫混合,在氩气保护下,于300℃煅烧6h,形成有机硫包覆的碳硫复合材料(亦即核壳结构的材料)。如图1a~图1b所示,为本实施例制备的含硫有机物包覆的碳硫复合材料的透射电镜图。
将上述合成的有机硫包覆的碳硫复合材料与粘结剂、导电剂混合后涂覆于铝箔,作为锂硫电池的正极材料,粘结剂可选用聚偏氟乙烯(PVDF)等锂硫电池常用的粘结剂;负极可采用金属锂、锂合金、锂粉等。电解液为含有质量百分比为2%三苯基膦的(LiTFSI+DOL/DME(1:1,体积比)电解液中静置6h,随后进行充放电测试。
如图2a~图2b所示,为本实施例制备的含硫有机物包覆的碳硫复合材料在含有电解液添加剂的电解液中的透射电镜图,即形成了原位包覆层。
图3为应用本实施例制备的含硫有机物包覆的碳硫复合材料作为正极,金属锂为负极,采用含有电解液添加剂的电解液组装的扣式电池(CR2025)的循环性能图。
由图可知,将制备的正极材料,应用于锂硫电池中,所制得锂硫电池具有较高的放电容量以及优异的循环稳定性能,电池经过500次循环之后仍有约83%的容量保留率。
实施例2
将3g市售的硫粉末和7g介孔碳材料(商用介孔碳材料,其孔径分布在2~5nm,孔容约1.0cm3/g)混合均匀,于100~200℃下加热12~24h,得到碳硫复合材料。然后将上述碳硫复合材料在强力搅拌作用下,加入到含有聚丙烯腈的二甲基亚砜溶液中,超声1小时,随后加热挥发溶剂二甲基亚砜,从而制得聚丙烯腈包覆的碳硫材料。将100mg所制得聚丙烯腈包覆的碳硫材料和100mg单质硫混合,在氩气保护下,于300℃煅烧6h,形成有机硫包覆的碳硫复合材料(亦即核壳结构的材料)。
将上述合成的有机硫包覆的碳硫复合材料与粘结剂、导电剂混合后涂覆于铝箔,作为锂硫电池的正极材料,粘结剂可选用PVDF等锂硫电池常用的粘结剂;负极采用金属锂、锂合金、锂粉等。电解液为含有质量百分比为5%三苯基膦的(LiTFSI+DOL/DME(1:1,体积比)电解液中静置6h,随后进行充放电测试。
实施例3
将0.5g介孔碳材料加入到50ml二甲基亚砜和水的混合溶剂中并搅拌分散得到混合溶液。在强力搅拌作用下,向前述混合溶液中依次加入10ml丙烯腈单体,75mg AIBN,密封,在氮气保护下于65℃聚合2h。得到的产物依次经离心、洗涤、干燥,制得聚丙烯腈包覆的碳硫材料。将100mg所制得聚丙烯腈包覆的碳硫材料和100mg单质硫混合,在氩气保护下,于300℃煅烧6h,形成有机硫包覆的介孔碳材料。将上述的有机硫包覆的介孔碳材料和市售的硫粉按照3:7的比例在氩气保护下、于155℃煅烧12小时,形成有机硫包覆的碳硫复合材料(亦即核壳结构的材料)。
将上述合成的有机硫包覆的碳硫复合材料与粘结剂、导电剂混合后涂覆于铝箔,作为锂硫电池的正极材料,粘结剂可选用PVDF等锂硫电池常用的粘结剂;负极采用金属锂、锂合金、锂粉等。电解液为含有质量百分比为5%三苯基膦的(LiTFSI+DOL/DME(1:1,体积比)电解液中静置6h,随后进行充放电测试。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核壳结构的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包含单质硫的核,以及,包覆所述核的壳层,所述壳层包含含硫有机物,所述含硫有机物能够与选定物质反应而在所述壳层上形成原位包覆层,所述选定物质选自能够与所述含硫有机物发生亲核或者亲电反应的物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壳结构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壳结构的材料具有多孔结构,其孔容为0.8~1.0cm3/g,所含孔洞的孔径为2~50nm;和/或,所述壳层的厚度为10~20nm,含硫有机物与单质硫的质量比为1:10~1: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壳结构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核包括单质硫与导电剂的复合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核壳结构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核包括碳硫复合材料,其中所述碳硫复合材料中单质硫的含量在70wt%以上而小于10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核壳结构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硫复合材料具有介孔结构,其孔容为0.8~1.0cm3/g,所含孔洞的孔径为2~50n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壳结构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壳层由含硫有机物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核壳结构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硫有机物中的硫以碳-硫化学键和/或硫-硫化学键形式存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核壳结构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硫有机物包括硫化聚丙烯腈、硫化聚氯乙烯和硫化葡萄糖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壳结构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选定物质选自含磷和/或氟的有机化合物。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核壳结构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磷和/或氟的有机化合物包括三苯基膦,三(2,2,2-三氟乙基)亚磷酸酯,二草酸硼酸锂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核壳结构的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聚合物包覆的核与单质硫混合均匀,再在惰性气体氛围下于300~450℃煅烧3~6h,获得所述核壳结构的材料;其中所述的核包括单质硫。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介孔碳材料与单质硫粉体均匀混合后,于100~200℃加热12~24h,形成碳硫复合材料,之后将所述硫碳复合材料与聚合物单体及能够促成聚合反应的引发剂和/或聚合物于溶剂中充分混合,从而制得所述聚合物包覆的核。
13.如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核壳结构的材料于制备锂硫电池中的用途。
14.一种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核壳结构的材料。
15.一种锂硫电池,包含正极、负极及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包含权利要求14所述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所述电解液包含选定物质,所述选定物质能够与所述核壳结构的材料内的含硫有机物发生亲核或者亲电反应,从而在所述核壳结构的材料的壳层上生成原位包覆层。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锂硫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选定物质选自含磷和/或氟的有机化合物。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锂硫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磷和/或氟的有机化合物包括三苯基膦,三(2,2,2-三氟乙基)亚磷酸酯,二草酸硼酸锂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18.根据权利要求15-17中任一项所述的锂硫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液包含1wt%-10wt%所述选定物质。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279568.0A CN107331856B (zh) | 2016-04-29 | 2016-04-29 | 核壳结构的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
PCT/CN2016/084707 WO2017185479A1 (zh) | 2016-04-29 | 2016-06-03 | 核壳结构的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279568.0A CN107331856B (zh) | 2016-04-29 | 2016-04-29 | 核壳结构的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331856A true CN107331856A (zh) | 2017-11-07 |
CN107331856B CN107331856B (zh) | 2019-12-06 |
Family
ID=601605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279568.0A Active CN107331856B (zh) | 2016-04-29 | 2016-04-29 | 核壳结构的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331856B (zh) |
WO (1) | WO2017185479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728267A (zh) * | 2018-12-11 | 2019-05-07 | 温州大学 | 含磷小分子功能化碳纳米管的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11640939A (zh) * | 2020-05-22 | 2020-09-08 | 华中科技大学 | 一种基于固相反应机制的硫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583165A (zh) * | 2020-12-01 | 2022-06-03 | 河南大学 | 一种金属/金属氧化物锂硫电池正极骨架结构 |
CN112885995B (zh) * | 2021-04-02 | 2022-08-23 | 河北九丛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磷酸铁锰锂包覆高压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制造方法 |
CN115520955B (zh) * | 2022-09-23 | 2023-08-25 | 清华大学 | 生物填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和水质中硝酸盐的去除方法 |
CN116154132A (zh) * | 2023-02-27 | 2023-05-23 | 上海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正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45499A (zh) * | 2008-08-05 | 2010-02-10 | 索尼株式会社 | 电池以及电极 |
CN102447113A (zh) * | 2011-12-12 | 2012-05-09 | 南开大学 | 聚合物包覆硫/碳复合材料为正极的锂电池 |
CN102683747A (zh) * | 2012-05-07 | 2012-09-19 | 上海交通大学 | 二次锂硫电池阻燃性电解液及其制备方法 |
CN103474633A (zh) * | 2012-06-07 | 2013-12-25 | 中国人民解放军63971部队 | 一种具有网络双核壳结构的碳-硫-外壳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241612A (zh) * | 2013-06-14 | 2014-12-24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一种硫化聚合物包覆的硫/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553775B1 (ko) * | 2003-09-05 | 2006-02-20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유기 전해액 및 이를 포함한 리튬 설퍼 전지 |
-
2016
- 2016-04-29 CN CN201610279568.0A patent/CN107331856B/zh active Active
- 2016-06-03 WO PCT/CN2016/084707 patent/WO2017185479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45499A (zh) * | 2008-08-05 | 2010-02-10 | 索尼株式会社 | 电池以及电极 |
CN102447113A (zh) * | 2011-12-12 | 2012-05-09 | 南开大学 | 聚合物包覆硫/碳复合材料为正极的锂电池 |
CN102683747A (zh) * | 2012-05-07 | 2012-09-19 | 上海交通大学 | 二次锂硫电池阻燃性电解液及其制备方法 |
CN103474633A (zh) * | 2012-06-07 | 2013-12-25 | 中国人民解放军63971部队 | 一种具有网络双核壳结构的碳-硫-外壳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241612A (zh) * | 2013-06-14 | 2014-12-24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一种硫化聚合物包覆的硫/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728267A (zh) * | 2018-12-11 | 2019-05-07 | 温州大学 | 含磷小分子功能化碳纳米管的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09728267B (zh) * | 2018-12-11 | 2021-09-07 | 温州大学 | 含磷小分子功能化碳纳米管的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11640939A (zh) * | 2020-05-22 | 2020-09-08 | 华中科技大学 | 一种基于固相反应机制的硫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11640939B (zh) * | 2020-05-22 | 2021-12-17 | 华中科技大学 | 一种基于固相反应机制的硫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331856B (zh) | 2019-12-06 |
WO2017185479A1 (zh) | 2017-11-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ei et al. |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and their derivatives for better metal anodes in rechargeable batteries | |
CN107331856A (zh) | 核壳结构的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 |
Zu et al. | Highly reversible Li/dissolved polysulfide batteries with binder-free carbon nanofiber electrodes | |
Kumar et al. | Room temperature sodium-sulfur batteries as emerging energy source | |
CN102208608B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碳负极材料用碳硫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
Tan et al. | LiF-rich and self-repairing interface induced by MgF2 engineered separator enables dendrite-free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 |
Chung et al. | Low-cost, porous carbon current collector with high sulfur loading for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 |
CN106960954B (zh) | 一种普鲁士蓝/石墨烯/硫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 |
CN104600316B (zh) | 一种硫/聚合物/石墨烯三元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9103399B (zh) | 一种锂硫电池用功能性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 | |
CN107799721A (zh) | 预锂化负极、包括其的二次电池、以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 |
CN102820454B (zh) | 电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正极、具有该正极的电池 | |
Qin et al. | High areal capacity cathode and electrolyte reservoir render practical Li-S batteries | |
CN109449414A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复合材料以及含该材料的全固态电池 | |
CN107808978A (zh) | 一种液态活性锂补充剂、其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 |
CN104201339A (zh) | 电池正极及其制备方法与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 | |
Lin et al. | Restructured rimous copper foam as robust lithium host | |
CN106981644A (zh) | 一种基于生物质的多孔碳/硫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
CN106058173A (zh) | 一种锂硫电池用类石墨烯碳材料/硫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4362296A (zh) | 一种新型硫基材料电极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CN101207190A (zh) | 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及包括该正极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 |
CN105762363B (zh) | 一种基于zif配合物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08598410A (zh) | 一种锂硫电池夹层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08172795A (zh) | 一种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
Zhao et al. | Hybrid and aqueous Li+–Ni metal batterie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