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295C - 天线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天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295C
CN1073295C CN96114420A CN96114420A CN1073295C CN 1073295 C CN1073295 C CN 1073295C CN 96114420 A CN96114420 A CN 96114420A CN 96114420 A CN96114420 A CN 96114420A CN 1073295 C CN1073295 C CN 107329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power supply
whip
housing
elong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61144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7493A (zh
Inventor
松本涉
竹本诚
远藤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74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4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329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29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30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to end of elongated active element, e.g. unipole
    • H01Q9/42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to end of elongated active element, e.g. unipole with folded element, the folded parts being spaced apart a small fraction of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08Means for collapsing antennas or parts thereof
    • H01Q1/084Pivotable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01Q1/243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with built-in antennas
    • H01Q1/24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with built-in antennas extendable from a housing along a given pa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01Q1/362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for broadside radiating helical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01Q1/38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formed by a conductive layer on an insulating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3/00Waveguide horns or mouths; Slot antennas; Leaky-waveguide antennas; Equivalent structures causing radiation alo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of a guided wave
    • H01Q13/10Resonant slot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28Combinations of substantially independent non-interacting antenna units o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30Combinations of separate antenna units operating in different wavebands and connected to a common feeder system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线装置,由以下部分组成:第一天线,在移动式无线通信机的壳体上收拢以及伸长,至少在其伸长状态下工作;第二天线,设置在所述第一天线前端,在第一天线收拢时从壳体突出,至少在第一天线收拢时工作;旋转部,设置在壳体上,旋转地支撑第一天线,使第一、二天线旋转。
本装置在天线收拢时也能提高效率。

Description

天线装置
本发明涉及天线装置,尤其是有关作为移动式天线通信机天线,如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移动信息终端用的天线装置。
过去,作为移动式天线通信机天线装置,有如图29(A)、(B)所示产品(日本实用新型公开平5~50816号公报)。
该天线装置是这样的结构,天线相对通信机壳体能旋转,如图29(A)、(B)所示,天线1通过轮毂2转动自如地安装在通信机壳体3上。天线1从图示位置转180°,在相反一例被收拢在通信机壳体3的台阶部3A上。然后在从那转90°的位置中由装在轮毂2上的“卡搭”声机构轻轻固定,与图示位置定位使用,借此,在与通信息对方台之间、能易于与极化波一致。
然而,在上述已有的天线装置中,存在以下问题,由于移动性等原因,其收拢时与通信机壳体3紧紧依靠,如此构成在其收拢后,天线1和通信机壳体3内金属物体,如与内部的印刷电路板所作GND层和金属镀层等的屏蔽部件之间距离非常接近,所以天线1收拢时,辐射效率降低。
进而对该问题作具体说明,首先,象这样的天线1可替换成在收拢时如图30所示的RL天线。其中设天线1长度为1,距通信机壳体3内金属物体的天线1高度为h,波长为λ,天线1的表面阻抗为Rs,钢丝半径为a,则可用下式表示反L天线的辐射效率η:
【数1】
Figure C9611442000041
   k = 2 π λ
天线1的高度h越大,则其辐射效率η接近1,即接近100%,这是显然的。
若将此作成图表则如图31所示。通常移动式天线通信机的天线具有弹性,为此,大都用不锈钢作天线零件。因此,若设想不锈钢作为天线材料,则在如图29所示有移动性要求的移动式天线通信机中,把天线1收拢在壳体13背面时,对着通信机壳体3内金属物体的天线1高度设计成3mm,所以辐射效率约衰减20%(约-7db),显然衰减量过大。
并且在图29所示的已有天线1中,只是在其伸长时阻抗取得匹配,在其收拢时不能获得阻抗匹配,即使从这一点来看,天线收拢时,辐射效率要衰减,这就是问题所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这样的一种天线装置:在移动式天线通信机的壳体上收拢和伸长、并且在天线伸长时可旋转,即便在天线收扰时也能防止辐射效率的衰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天线装置备有:第一天线,在移动式无线通信机的壳体上收拢以及从该壳体伸长,至少在其伸长状态下工作;第二天线,设置在所述第一天线前端,在所述第一天线收拔状态下从所述壳体突出,至少在所述第一天线收拢状态下工作;旋转部,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在所述第一天线的伸长状态下,支撑并同时转动所述第一天线,从而使所述第一天线旋转。
并且,在本发明的天线装置中,所述第一天线由棒状金属组成,通过绝缘体连接其第一天线前端和上述第二天线后端的第二天线供电部,同时所述旋转部具有与信号源连接的供电接触部,在所述第一天线收拢时,所述供电接触部与所述绝缘体附近的所述第一天线前端和所述第二天线供电部接触,向所述第一天线及所述第二天线供电,使所述第一天线及所述第二天线工作,另一方面,在所述第一天线伸长时,所述供电接触部与第一天线接触,仅给所述第一天线供电,仅使所述第一天线工作。
并且,本发明的天线装置中,所述第一天线由棒状金属组成,其第一天线前端和所述第二天线的后端的第二天线供电部直接连接,在所述第一天线收拢及伸长时,给所述第一天线及第二天线供电,使所述第一天线及第二天线工作。
并且,在本发明的天线装置中,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天线中至少其中之一由螺旋天线构成。
并且,在本发明的天线装置中,在所述第一种第二天线中至少其中之一由曲线天线或曲折天线构成。
并且,在本发明的天线装置中,所述第一天线形成线状。
并且,在本发明的天线装置中,所述第一天线由板状天线形成。
并且,在本发明的天线装置中,所述第一及第二天线分别以1/4λ电长度成形。
并且,在本发明的天线装置中,所述第一及第二天线分别以大于1/4λ电长度,小于1/2λ电长度成形。
并且,在本发明的天线装置中,所述第一及第二天线分别以大于1/2λ成形。
并且,在本发明的天线装置中,所述旋转部使所述第一及第二天线在相对所述壳体主操作显示面垂直的面上旋转。
并且,在本发明的天线装置中,所述旋转部使所述第一及第二天线在对所述壳体主操作显示面成0°~90°间倾斜的面上旋转。
并且,在本发明的天线装置中,所述旋转部使所述第一及第二天线在0°~180°范围内旋转。
并且本发明的天线装置中,所述旋转部由以下部分构成:旋转体,支撑所述第一天线,可使其在纵向移动;底座,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支撑所述旋转体,使其可转动;供电接触部,与信号源连接,当伸长所述第一天线时与其第一天线供电部接触并供电;止脱壁,设置在与所述第一天线后端对接的位置上,以使所述第一天线伸长的状态,当所述旋转体转动时,防止向所述第一天线后方脱落,保持由于所述第一天线供电部和所述供电接触部的接触而形成的向所述第一天线的供电状态。
并且,在本发明的天线装置中,所述旋转部还具有下述部分:定位沟,设置在所述底座表面上;旋转位置固定机构,在使所述第一天线伸长状态下所述旋转体转动,当所述第一天线后端与所述止脱壁对接时,把由弹簧所给予推顶力的钢珠压在所述定位沟中,固定所述旋转体的转动位置。
并且,在本发明的天线装置中,各有以下部分:第一天线,有曲折部,收拢在装有移动式无线通信机主体的壳体上,以及从该壳体伸长,至少以其伸长状态工作;第二天线,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第一天线前端上,在所述第一天线收拢状态可从所述壳体突出,至少在所述第一天线收拢状态下工作;支撑部,以其轴为中心可转动地支撑所述第一天线。
并且,在本发明的天线装置中,所述第一天线曲折部由形成所述第一天线的局部或全部的弹性杆构成。
并且,在本发明的天线装置中,备有以下部分:第一天线部分,有曲折部,收拢在内装移动式无线通信机主体的壳体上,以及从该壳体伸长、至少以其伸长状态工作;第二天线,固定在所述壳体外侧面上,至少在所述第一天线收拢状态下工作;支撑部,以其轴为中心能转动地支撑所述第一天线。
并且,在本发明的天线装置中,所述第二天线用起阻尼作用的橡胶及软树脂等弹性物体覆盖。
并且,在本发明的天线装置中,在所述第二天线表面覆盖的弹性物体上设置突起部,以避免对所述曲折部的冲击。
并且,在本发明的天线装置中,对于所述第一及第二天线,在第一天线收拢及伸长时同时向双方天线供电。
并且,在本发明的天线装置中,对于所述第一及第二天线,当第一天线收拢时仅给第二天线供电,当第一天线伸长时给双方都供电。
并且,在本发明的天线装置中,备有以下部分:第一天线,收拢在内装移动式无线通信机主体的壳体上,以及从该壳体伸长;第二天线,设置在不与所述壳体内的金属物体重迭的位置上,保持经常工作状态;支撑部,以其轴为中心可转动地支撑所述第一天线。
并且,在本发明的天线装置中,所述第二天线是凹槽天线,与所述第一天线作电磁耦合。
并且,在本发明的天线装置中,所述第二天线是隙缝天线,与所述第一天线作电磁耦合。
并且,在本发明的天线装置中,所述第二天线采取阻抗匹配。
并且,在本发明的天线装置中,所述第二天线是曲线天线或螺旋天线。
并且,在本发明的天线装置中,具有以下部分:第一天线,收拢在移动式无线通信机壳体上,以及从该壳体伸长,在收拢状态下也从所述壳体使前端突出;导电性旋转部,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以绝缘状态支撑所述第一天线并旋转,使第一天线转动;电抗元件,设置在所述旋转部和信号源之间,在所述第一天线收拢状态下由所述信号源供电,由所述第一天线前端和所述旋转部之间形成的电容发生振荡。
图1是表示安装本发明的天线装置的移动通信终端实施例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是表示图1天线装置结构剖视图;
图3是表示螺旋天线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说明图3螺旋天线效率的特性曲线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天线装置实施例2的结构的图;
图6是表示用于模拟鞭状天线的钢丝网模型的示意图;
图7是说明由于电长度而产生的鞭状天线辐射图形区别的辐射图形图;
图8是表示安装了本发明的天线装置的移动信息终端的实施例3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安装了本发明的天线装置的移动信息终端的实施例4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天线装置的实施例5结构示意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天线装置的实施例6结构示意图;
图12是用于表示实施例1等存在问题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8的构成及工作的结构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8的其他情况的构成及工作结构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9的构成及工作的结构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9的主要部分的结构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9的主要部分的结构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0的构成及工作的结构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1的构成及工作的结构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1主要部分的结构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1的供电方法的说明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2构成及工作的结构图;
图2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2的试验结果的说明图;
图2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3的主要部分构成的结构图;
图2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3的构成及工作的结构图;
图2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4的构成及工作的结构图;
图2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5的构成及工作的结构图;
图2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6的构成及工作结构图;
图29是表示安装了已有的天线装置的移动式通信机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30是说明图11天线辐射效率的示意图;
图31是表示辐射效率测定结果的特性曲线图。
下面参照附图,详述本发明实施例。
实施例1
图1(A)~(D)表示安装了本发明实施例1的天线装置的移动信息终端,图1的(A)、(B)、(C)、(D)分别表示天线收拢时、伸长时、伸长状态转动时、图1(C)状态下该终端平放的状态。
并且,图2(A)~(C)详细表示图1天线装置主要部分结构,图2的(A)、(B)、(C)分别表示天线伸长时的外观、天线伸长时连接状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天线收拢时的连接状态。
图中,11为作为电长度约1/2波长的第2天线的螺旋天线;12为作为由不锈钢等棒状金属构件组成的电长度约1/2波长的第1天线的鞭状天线;13为螺旋天线的供电部;14为鞭状天线的供电部;15为作为供电接触部的弹簧件;16是金属轴;17为固定螺母;18为自由地使鞭状天线12收拢、伸长、支撑以及旋转的旋转体;19为壳体;20为高频信号源;21为LCD画面;22为接收器;23为话筒;24为匹配电路。此外通过绝缘体(非金属)12a连接鞭状天线12和螺旋天线供电部13。并且,螺旋天线11设置成即便在鞭状天线12收拢时也突出于壳体19。
以下说明其工作。
首先在如图1(B)所示的该天线伸长时,因成为如图2(B)所示的连接状态,所以高频信号源20通过匹配电路24、轴16、弹簧件15把高频信号供给鞭状天线供电部14。因此,经鞭状天线12发射电波。那时,由于经绝缘体12a连接鞭状天线12和螺旋天线供电部13,所以不向螺旋天线11供电,螺旋天线11不发射电波。
对此,在天线收拢时,如图2(C)所示,弹簧件15与螺旋天线供电部13和绝缘体12接触,由于不与鞭状天线12接触,所以高频信号源20经匹配电路24、金属轴16、弹簧件15仅把高频信号供给螺旋天线供电部13。因此,即使在收拢时,电长度约1/2波长的螺旋天线11以突出于壳体19状态下发射电波。
象这样,螺旋天线11及鞭状天线12天电连接,在伸长、收拢时分别独立工作。
并且,该实施例1的天线因有旋转部18,所以使备有该天线装置的移动信息终端平放,即便在LCD画面21上操作情况下,如图1(D)所示,可使鞭状天线12立起以旋转90°伸长状态,更容易地发射电波。此外在该实施例1中,所展示的情况是旋转体18的旋转轴从设置LCD画面21等的主操作显示面(y-2面)倾斜45°。
从而,若根据本实施例1的天线装置,在伸长或旋转使用的鞭状天线12的前端,当鞭状天线12处于收拢状态时使螺旋天线11被设置成从壳体19伸出,因在鞭状天线12收拢时要使其螺旋天线11工作,所以即便在鞭状天线12收拢时,可充分保障相对壳体19内的印刷电路板和屏蔽构件等的金属物体的天线高度,即在鞭状天线12收拢时工作的螺旋天线12的高度,即使在鞭状天线12收拢时也可确保天线效率比原来高。
另外,在本实施例1的天线装置中,如图1(C)、(D)所示,壳体19去掉一角后设置旋转体18,使得对作为主操作显示面的y-2平面成45°的面上可让鞭状天线12旋转,所以即使将使用本装置的移动信息终端以平放状态使用时,也能使鞭状天线立着转动,对于有基地台的垂直极化波成分的天线可确保更高的天线增益,同能缩小旋转体18向壳体19外突出的体积。
其中在该实施例1中,当鞭天线收拢时,如上所述虽然螺旋天线11还工作,但根据本实施例1,比起以往发射效率有怎样的提高,在下面通过数学式来作简单说明。
在图3,表示了螺旋天线11的结构。
设螺旋天线11的高度为h,波长为λ、表面阻抗为Rs、钢丝半径为a,则螺旋天线11的辐射效率η可由下式表示
【数2】
Figure C9611442000101
图4表示螺旋天线11的天线效率。
通常为了使移动式天线通信用天线具有弹性,大多用不锈钢材料做天线零件,用该材料设计,还考虑到形状等所以螺旋天线11的高度作成其外观尺寸约为25mm。这样从图4可知,该情况下的螺旋天线11的天线效率约为95%,显然比已有的天线装置的天线效率约70%(约-1.5db)的要高。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1中,如图1所示作为第1天线的鞭状天线12被收拢在壳体12中作了说明,但在本发明不一定要把鞭状天线12收拢在壳体19之内,象图29所示的已有技术也可收拢到壳体19的侧面,主要是即便在收拢鞭状天线12时,作为设置在其前端上的第2天线的螺旋天线11按上述从壳体19作某种程度的突出,以便能充分工作。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在以上说明的实施例1中,通过绝缘体12a使螺旋天线供电部13和鞭状天线11前端连接,天线伸长时只对鞭状天线12供电,天线收拢时仅对螺旋天线11供电,由于这种结构,如图2(C)所示,在鞭状天线12收拢状态下,当外力加于螺旋天线11上,则旋转体18只要稍微转动,往往使在螺旋天线供电部13和鞭状天线12前端之间的绝缘体12a的接缝等上产生应力集中,尤其象这样的天线装置,一般用于移动信息终端,便携使用,应力反复作用于移动时的上述件接缝中,可能导至螺旋天线11可能从鞭状天线12上脱落下来。
于是,本实施例2克服了实施例1的缺陷,是一种改良方案。
图5(A),(B)表示本实施例2的天线装置主要部分构成,图5(A)和图5(B)分别表示鞭状天线12伸长时和收拢时的状态。
具体来说,使螺旋天线供电部13a的长度比上述实施例1时的还要短(或使弹簧件15加长),同时使其直径与鞭状天线12的大致相同,如图5(B)所示,当鞭状天线12收拢时,其构成应使弹簧件15与螺旋天线供电部13a及鞭状天线12接触。
下面说明其工作,首先,在鞭状天线12伸长时,如图5(A)所示,与上述实施例1一样只给鞭状天线12提供信号,则该天线工作。
与此相反,在鞭状天线12收拢时,如图5(B)所示,由于弹簧件15与螺旋天线供电部13a及鞭状天线12接触,所以给鞭状天线12和螺旋天线11两者提供信号,所以鞭状天线12和螺旋天线11两者都工作。
并且,由于弹簧件15与螺旋天线供电部13a及鞭状天线12接触,所以如图5(B)所示,绝缘体12a和鞭状天线12之间的裂缝(接缝)变成在弹簧件15的内侧。
因此,根据本实施例2,不仅能防止鞭状天线12收拢时辐射效率的降低,而且由于如上所述,绝缘体12a和鞭状天线12之间的裂缝(接缝)变成在弹簧件15的内侧,在鞭状天线12收拢时,外力作用在螺旋天线11上,即便旋转体18转动,也不会在所述裂缝等中发生应力集中,与图2(C)等所示的所述实施例1情况比较,天线强度增加、携带方便。
实施例3
在所述实施例1中,虽然鞭状天线和螺旋天线的电长度要成为1/2波长,但在本实施例3中,其特征是鞭状天线及螺旋天线要成为1/4波长的电长度。
因此,根据本实施例3,不仅能防止鞭状天线12收拢时辐射效率的下降,而且由于天线的阻抗接近50Ω,所以可省去在实施例1中所必须的匹配电路24。
图7(A)~(C)中表示用图6的钢丝网模型由力矩法所产生的模拟时的鞭状天线的电长度L不同而使辐射图形不同。
图7(A)~(C)分别表示电长度L为1/4λ、3/8λ、1/2λ时的辐射图形。通过该图可了解到,电长度L1/4λ、3/8λ、1/2λ、…逐渐加大,则水平方向的指向特性提高。其中λ为波长。
因此,通过图7(A)~(C)可了解到,在该壳体规格情况下,要想加强水平方向指向性时,取鞭状天线电长度L为1/2λ,当打算去掉匹配电路时,可选择1/4λ。
并且,若使螺旋天线11和鞭状天线12的电长度L长于1/2λ,则根据所述实施例1的情况,可再提高水平方向指向性。
实施例4
在上述实施例1等中,不锈钢制鞭状天线12和螺旋天线11两者通过绝缘体12a连接,表示无电连接的天线情况,但本实施例4的特征是鞭状天线12和螺旋天线11两者要作电连接。
图8表示本实施例4的天线装置的结构。
图中,30是在鞭状天线12收拢时与鞭状天线供电部14接触的接触簧,31是阻抗调整电路。鞭状天线12和螺旋天线供电部13不经绝缘体直接连接。此外,与所述实施例1等的同样部保持以同样符号,该部分说明从略。
以下说明其工作。首先,当鞭状天线12伸长时,虽未图示,由于鞭状天线供电部14夹持在弹簧件15中,所以从高频信号源20通过匹配电路24、金属轴16及弹簧件15提供高频信号,使鞭状天线12及螺旋天线11工作。这时,预先把匹配电路24的常数设定成与鞭状天线12伸长时的阻抗匹配相一致的常数。
对此,当鞭状天线12收拢时,螺旋天线供电部13与弹簧件15接触,同时,鞭状天线供电部14与接触簧30接触。因此,即便匹配电路24保持与鞭状天线12伸长时阻抗匹配相一致的常数,鞭状天线12收拢时的阻抗也可根据阻抗电路31得到匹配,所以用该阻抗调整电路31调整天线的阻抗,阻止辐射效率的下降。
从而,根据本实施例4,不仅能防止鞭状天线12收拢时辐射效率的下降,而且,重新设计接触簧30及阻抗调整电路31,同时因不经绝缘体12a而是要直接连接鞭状天线12和螺旋天线11,所以这2个天线的连接部分强度要大于上述实施例1等的情况,即便鞭状天线12收拢及伸长时也不会降低辐射效率,并使天线连接部分强度增加。
实施例5
图9(A)~(D)表示安装了本发明实施例4的天线装置的移动信息终端,图9(A)表示鞭状天线12的伸长状态;(B)为该终端平放时使鞭状天线12转动的状态;(C)为从则面看平放该终端的状态;(D)为从(C)的状态使鞭状天线12转180°的情况。
在图中,40是在鞭状天线12向下时收拢的天线收拢部。并且在上述的实施例1等中,虽然表示相对作为y-Z面的主操作显示面,使旋转轴角度倾斜45°的情况,但在本实施例5中,在壳体19侧面安装旋转体18,使得如图所示,在相对作为主操作显示面的y-z面垂直的面内旋转。此外,向本实施例5的鞭状天线12和螺旋天线11的供电方向和两者结构,与上述实施例1~4相同。
因此,在上述实施例1等中,旋转角虽到90°,但在本实施例5情况,因在壳体19侧面设置旋转体18,所以鞭状天线12可转动范围从0°接近180°。此外,图9(C)表示旋转角为0°时状态;图9(D)表示旋转角为180°时的状态。
所以,根据本实施例5,不仅能防止鞭状天线12收拢时辐射效率的降低,而且可使终端平放时鞭状天线12直立起来,比起实施例1~4的情况,对于垂直极化波可获得更高的天线增益。并且,鞭状天线12的旋转角可设定成大致为0°~180°,所以转角自由度宽了。
实施例6
图10表示本发明实施例6的天线装置结构。
在图中,45为作为第二天线的曲线天线(曲折天线);46为曲线天线供电部;47为作为第一天线的板状天线;48为板状天线的供电部。板状天线47在其结构上原因,一方面易于向板的前后方向弯曲,另一方面在横向难以弯曲,所以如图所示,要把曲线天线45及板状天线47安装成在旋转体18上向横向转动。此外,对该实施例6的曲线天线45和板状天线47的供电方法等,与所述实施例1~5的相同。
因此,根据本实施例6,不仅能防止作为第一天线的板状天线47收拢时的辐射效率之降低,而且使用曲线天线45和板状天线47,可使整个天线成平面薄结构,同时即便构成这样的薄的形状,如图10所示,在旋转体18的转动方向上,天线元件本身难以弯曲,所以具有板状天线47旋转时,易于把应力传给旋转体18,可使天线平稳地转动。
实施例7
图11(A),(B)表示本发明实施例7的天线装置结构。
在图11(A),50是作为第一天线的曲线天线;51是曲线天线供电部。在图10(B)中,52是作为第一天线的螺旋天线;53是螺旋天线供电部。此外,向该实施例7的曲线天线45和螺旋天线52等供电方法,与上述实施例1~5等一样。
所以,根据本实施例7,不仅能防止伸长时工作的第一天线收拢时辐射效率的下降,而且由于其第一天线是由曲线天线45或螺旋天线52构成,所以天线整体高度可进一步降低,使天线装置小型化,便于携带。
实施例8
在上述实施例1的天线装置中,使鞭状天线12伸长旋转90°时,如图12(B)、(D)所示,鞭状天线12向箭头A方向退出,鞭状天线12后端的鞭状态供电部14和弹簧件15脱离接触,有失去向鞭状天线12等供电的危险。此外,图12(A)、(C)是在天线收拢时从上或横向来看该天线装置的图;图12(B)、(D)是在天线伸长和转动时从上或横向看天线装置的图。
因此,在本实施例8,其特征是使鞭状天线12伸长转动90°时,在旋转体18的基座上设置与鞭状天线12后端对接的止脱壁。
图13(A)~(C)是表示本实施例8天线装置的结构;图13(A)表示天线收拢时从横向看天线装置的状态;图13(B)是表示当天线伸长转90°时,同样从横向看的状态;图13(C)是在图13(A)中由X1-X2面剖切时的剖视图。
图13中,71是旋转体,可移动地支撑鞭状天线12,同时在后面一侧形成定位沟71a以及比其定位沟71a深度浅的钢珠导向沟71b(未图示);72是旋转体71的基座;72a是在基座71上立起形成的止脱壁;73是由弹簧73a和钢珠73b组成的旋转位置固定机构。另外,本实施例8的螺旋天线11和鞭状天线12的供电方法等在图中未示的构成与上述实施例一样。
下面说明其工作。首先,天线收拢时如图13(A)所示,旋转体71的基座72上的止脱壁71a因处于不妨碍鞭状天线12的位置,所以鞭状天线12向B方向自如地移动,收拢在壳体19内。
另一方面,从图13(A)所示状态使鞭状天线12伸长,向箭头A向转90°时,如图13(B)所示旋转体71与止脱壁72a对接,同时,旋转位置固定机构73的钢珠73b正好嵌入旋转体71下面定位沟71a中,阻止旋转体71的转动。这时,由旋转体71的基座72上的止脱壁40挡住鞭状天线12后端的鞭状天线供电部14,鞭状天线12等处于在箭头B向不脱出的状态。
从而,根据本实施例8的天线装置,不仅能防止作为第一天线的鞭状天线12收拢时辐射效率的降低,而且即便使鞭状天线12伸长旋转90°情况下,也能防止鞭状天线12向后方脱落,保持了鞭状天线供电部14和弹簧件15的接触,使对鞭状天线12的供电牢靠。
图14表示本实施例8的其他构成例,其中分别为:图14(A)是收拢天线时的天线装置被从横向看的状态;图14(B)是伸长天线并转90°时同样从横向看的状态;图14(C)是在图14(A)中通过X1-X2面仅剖切基座76时的剖视图。
在图14中,75是旋转体,可移动地支撑鞭状天线12,同时在侧面一侧形成定位沟75a以及比其定位沟75a浅的钢珠导向沟75b;76是设置止脱壁76a的旋转体75的基座;77是由设置在止脱壁76a上的弹簧77a及钢珠77b组成的旋转位置固定机构。
因此,在该图14所示的情况也一样,当天线伸长和旋转时,如图14(B)所示,旋转位置固定机构77的钢珠77b正好嵌入旋转体75侧面的定位沟75a中,阻止旋转体71的转动,同时鞭状天线12后端的鞭状天线供电部14挡在基座76上的止脱壁76a上。
从而,在该图14所示的结构情况下也阻止鞭状天线12的脱离,可保持鞭状天线供电部14和弹簧件15的连接状态,能可靠地向鞭状天线12供电。
并且,在该图14所示的其他构成例情况下,与上述图13情况不同,由于其构成是将构成旋转位置固定机构77的弹簧77a及钢珠77b埋入基座76的止脱壁76a的部分中,所以使旋转体75的体积减小,同时可使旋转体75的旋转角度加大。
实施例9
图15(A)~(C)表示安装该实施例9的天线装置的移动信息终端。并且,图16(A)~(C)及图17(A)~(C)分别表示图15的天线装置的各主要部分构选。
图中,55是由鞭状天线上侧部件55a及鞭状天线下侧部件55b组成,具有弯曲部56的作为第一天线的鞭状天线;56a是构成弯曲部56的轴;58是作为支撑部的弹簧件,在其轴向可转动地支撑鞭状天线55;此外,图中与上述实施例1~8中相同的部件标以相同符号,对其说明从略。
以下说明其工作。首先,鞭状天线55伸长时,成为如图16(B)所示的连接状态,由于高频信号源20通过匹配电路24,弹簧件58向鞭状天线供电部14提供高频信号,所以,通过鞭状天线上侧部件55a及下侧部件55b辐射电波。
与此相反,鞭状天线55收拢时,如图16(C)所示,因高频信号源20通过匹配电路24、弹簧件58向螺旋天线供电部13提供信号,所以通过电长度约1/2波长的螺旋天线11辐射电波。
就是说,在螺旋天线11和鞭状天线上侧部件55a之间,象上述实施例1插入绝缘体12a,没有电连接,所以在螺旋天线11和鞭状天线12收拢和伸长时分别独立工作。
并且,在该实施例9的天线装置中,由于鞭状天线12通过轴56使鞭状天线上侧部件55a和鞭状天线下侧部件55b对接设置了弯曲部56,所以使鞭状天线55相对2轴至少在0°~90°范围内可任意弯曲。
而且,与此同时,利用作为支撑部的弹簧件58夹持鞭状天线下侧部件55b,在其轴向即Z轴方向能伸长,并且将Z轴作为转轴可保持转动。
因此,用共用弹簧件15和鞭状天线55的弯曲部56,鞭状天线上侧部件55a可作半球形旋转,鞭状天线上侧部件55a的方向可符合Z成分为O或正的任意矢量方向。
从而,根据本实施例9,不仅可防止鞭状天线55收拢时辐射效率的下降,而且,可去掉上述实施例1~8中所必需的旋转体18,因天线旋转部结构的简化,可缩小天线装置的体积。
并且,根据本实施例9,通过在鞭状天线55上设置弯曲部56提高转动自由度,对于更宽的极化波角度,可获得充分的天线增益。进而该弯曲部56可实现机构的简化,原因是仅用轴56a使鞭状天线上侧部件55a和鞭状天线下侧部件55b对接。
还有,弹簧件15通过使用如图17(C)所示的板簧可达到简化目的。
实施例10
在所述实施例9中,虽然通过用轴56a使鞭状天线上侧部件55a和下侧部件55b对接而形成鞭状天线55的弯曲部56,但在本实施例10中,其特征是用弹性臂形成弯曲部56。
图18(A)~(D)表示本实施例10的结构。具体来说,在图18中,图18(A)和图18(B)表示只是在鞭状天线上侧部件55a和下侧部件55b的对接部附近设置弹性臂构成弯曲部56;图18(C)和图18(D)所示结构是用弹性臂56b构成几乎整个鞭状天线55,可在鞭状天线55的任意处形成弯曲部56。此外,本实施例10的鞭状天线55的供电方法等,其未图示的结构部分与上述实施例一样。
从而,根据本实施例10,不仅获得与上述实施例9同样效果,而且可简化弯曲部56的机构。而且,弹性臂56b因富于弹性,耐冲击,不易使鞭状天线55折断,同时旋转弯曲平稳,使用方便。
实施例11
在上述的实施例1~10中,虽然在作为第一天线的鞭状天线等的前端设置作为第二天线的螺旋天线等作了说明,但在本实施例11中,其特征是把作为第二天线的螺旋天线等固定在壳体19上。
图19(A)~(C)分别表示安装天线收拢时、伸长及弯曲和转动时的该实施例11的天线装置的移动信息终端;图20(A)~(C)分别表示从各方向看该实施例11主要部分的情况。
在图中,57是固定在壳体19上面的螺旋天线,在具有弯曲部56的上述实施例8等中说明了的鞭状天线55穿在其中,可自如地在壳体19上收拢和伸长。另外,在图中与上述实施例1~10中相同的部件用相同标号,说明从略。
下面说明其工作,在该实施例11中螺旋天线57被固定在壳体19上面,如图19(A)~(C)所示,在鞭状天线55收拢、伸长及弯曲和旋转时的任一情况下都能处于从壳体19上面突出状态,所以螺旋天线57必然在其突出状态下工作。
从而,即使根据本实施例11也与上述实施例8一样,不仅能防止鞭状天线55收拢时辐射效率下降,而且可去掉上述实施例1~8中所必需的旋转体18,因天线旋转部结构简化,所以天线装置体积缩小。
并且,在该实施例11中,由于螺旋天线57要固定在壳体19上,所以鞭状天线55前端体积和重量减小,加强了天线机构的强度,不易被损坏。
另外,通过如图20所示用橡胶和柔软树脂等弹性物体59盖住固定在壳体19上的螺旋天线57,可缓解对螺旋天线57等的冲击,还有在弹性体59上设置突起部59a,能避开本装置落下时对弯曲部56的直接冲击。
但是,把作为第二天线的螺旋天线57固定在壳体19上的本实施例11情况下的供电方法有以下两种方案。
图21(A)-(D)表示本实施例11的两种供电方法。
在图21(A)~(D)中,14a是天线伸长时的鞭状天线供电部;14b是天线收拢时的鞭状天线供电部;55c(斜线部分)是由非金属组成的绝缘体。
首先,图21(A)、(B)表示鞭状天线55收拢时及伸长时,同时向螺旋天线11及鞭状天线55两者供电的情况。
本供电方法的情况,鞭状天线55收拢时,如图21(A)所示,高频信号源20通过弹簧件58及鞭状天线供电部14a既给螺旋天线11供电也给鞭状天线55供电。
与此相反,天线伸长时,通过弹簧件58及鞭状天线供电部14B,高频信号源20既给螺旋天线11供电也给鞭状天线55供电。
此外,对于在天线伸长时给螺旋天线11供电的影响,要用鞭状天线55的长度进行调整。在天线收拢时根据对鞭状天线55供电虽然多少会影响辐射图形,但这种情况与不供电时比较,如若用使壳体19内等的鞭状天线55的长度缩短等的鞭状天线55的长度进行调节,则就没有那样的问题。
其次,图21(C)、(D)表示这样的情况,在鞭状天线55收拢时仅给螺旋天线11供电,在鞭状天线55伸长时给螺旋天线11及鞭状天线5都供电,在鞭状天线55前端设置比螺旋天线57高度稍微高些的绝缘体55C。
这情况下,在鞭状天线55收拢时,如图21(C)所示,由于弹簧件58与绝缘体55C接触,所以对鞭状天线55不供电,因只给螺旋天线57供电,所以鞭状天线55收拢时辐射图形良好。
但是,用该供电方法情况下,为了在鞭状天线55收拢时不给鞭状天线55供电,所以在结构方面,必须使鞭状天线55前端绝缘体55C的长度要比螺旋天线57的应该长,因此比起天线收拢时在鞭状天线55上也供电的图21(A)、(B)所示的情况来,必须使鞭状天线55的长度仅比绝缘体55C部分的长。
另外,同时用图21(A)、(C)所示的两种供电方法,在鞭状天线55收拢时为使其被拉出,则必须要让其头端从螺旋天线57突出。因此,不设计鞭状天线供电部14a,在鞭状天线55伸长时可向鞭状天线55供电。
即是说,即使不设置鞭状天线供电部14a情况下,鞭状天线55收拢时,如图21(B)、(D)所示,向螺旋天线57供电,若从螺旋天线57辐射电波,则由于螺旋天线57在鞭状天线55上产生感应电流,这是由于从鞭状天线55及螺旋天线11两者辐射电波的缘故。此外,设置鞭状天线供电部14a,当鞭状天线55伸长时向其供电情况下,以及不设置鞭状天线供电部14a,即便与在鞭状天线55伸长时不给其供电情况相比较,在特性上无多大差别。
因此,根据本实施例11,与上述实施例8等一样,不仅可防止鞭状天线55收拢时辐射效率下降,而且省去了上述实施例1~8所必需的旋转体18,由于天线旋转部构造简单,所以可减小天线装置的体积。
实施例12
在上述实施例1~11中,虽然就有关把作为第二天线的螺旋天线等设置在作为第一天线的鞭状天线等的前端和壳体19上面的壳体外部作了说明,但在本实施例12中,其特征是要把第二天线设置在壳体19之内。
图22(A)~(C)分别表示安装了天线收拢时,伸长时及弯曲和转动时的该实施例12的天线装置的移动信息终端。
在图22中,62是在壳体19内不与其内部印刷电路板60等内部金属物体重叠的位置上设置天线高度(开口宽度)h的开口部的凹槽天线;63是天线支撑部,用于当鞭状天线55收拢时使鞭状天线55从壳体19突出一些地进行固定;64是凹槽天线62和鞭状天线55的电磁耦合部。
即是说,在该实施例12的天线装置中,其特征是在壳体19内设置凹槽天线62,取代在鞭状天线前端和壳体19上面设置了的螺旋天线等,与鞭状天线55作电磁耦合。此外,该实施例12的情况下也和上述实施例8等情况一样,在鞭状天线55上设置弯曲部56。
下面就其工作进行说明,在本实施例12中,鞭状天线55收拢时及伸长时虽然都给凹槽天线62供给高频信号源20的高频信号,当向凹槽天线62供电时,在凹槽天线62的开放端附近,即电磁耦合部64中,凹槽天线62与鞭状天线55形成电磁耦合。
于是,在鞭状天线55产生感应电流,电流流过鞭状天线55的表面,从鞭状天线55还辐射电波。
那时,凹槽天线62设置着在壳体19内不与其内部印刷电路板60等的内部金属物体重叠的位置上构成天线高度(开口宽度)h的天线之开口部,由于能获得充分的天线高度h、所以即便在鞭状天线55收拢时也能由凹槽天线62产生充分的辐射率。
并且,阻抗匹配在凹槽天线62中一般所用的值为约50Ω。
因此,在本实施例12中,可省去上述实施例1等中所必需的匹配电路。此外鞭状天线55和凹槽天线62的电磁耦合形成的阻抗偏差小,所以不存在用凹槽天线长度或鞭状天线55长度调整偏差大小的问题。
图23(A)、(B)分别表示本实施例12产生的天线装置中鞭状天线55收拢及伸长时实际试验结果。
如通过该图23(A)、(B)也能了解到,显然即使收拢鞭状天线55,其收拢时和伸长时谐振点也无多大变化。
结果无需改变在鞭状天线55收拢时和伸长时的匹配电路,显然在凹槽天线62若取得阻抗匹配,则用不着匹配电路。
并且,在鞭状天线55收拢时,使其从壳体19上面突出20~25mm,可得到某种程度的充分辐射。
从而,根据本实施例12,不仅能防止鞭状天线55收拢时辐射效率下降,而且可省去上述实施例1~8所必需的旋转体18,因天线旋转部的结构简单,所以天线装置体积缩小。
并且,根据本实施例12,利用壳体19内的凹槽天线62,不仅能防止鞭状天线55收拢时的辐射效率下降,而且通过凹槽天线62和鞭状天线55的电磁耦舍(无接点供电),使作为伸长用天线的鞭状天线55的结构简单,同时由于无需螺旋天线和匹配电路,所以可提供廉价的天线装置。
进而根据本实施例12,利用壳体19内凹槽天线62,不仅能防止鞭状天线55收拢时辐射效率的下降,而且通过凹槽天线62和鞭状天线55的电磁耦合(无接点供电),使作为伸长用天线的鞭状天线55结构简单、同时因省去螺旋天线和匹配电路,可提供低价位的天线装置。
还有在本实施例12中,由于要在内安装作为第二天线的凹槽天线62,所以无需在鞭状天线55收拢时使第二天线凸出壳体19外部,便携性和设计性提高了。
实施例13
在上述实施例12,虽然就在壳体19内使用凹槽天线62作了说明,但在该实施例13中,其特征是设置隙缝天线取代凹槽天线62。
图24(A)、(B)表示本实施例13的隙缝天线66的结构等;图25(A)~(C)分别表示安装了天线收拢时,伸长时及弯曲和转动时的该实施例13的天线装置的移动信息终端。
具体来说,在通常的隙缝天线的结构中,对于本实施例13来说,如图24(A)所示,由于隙缝天线变大,所以在图21(A)中虚线65a处弯曲或断开,然后如图21(B)所示,使得利用由导体66连接多处的正反两面的天线高度h的隙缝天线65与上述实施例12的凹槽天线62一样,通过间隙可实现。
因此,由于一般隙缝天线65的频带要比凹槽天线62的宽,所以即使是同一间隙,实施例13也要比实施例12易获得匹配。
因此,根据实施例13,与所述实施例12一样,不仅能防止鞭状天线55收拢时辐射效率下降,而且省去了上述实施例1~8中所必需的旋转体18,由于天线旋转部的结构简单,可缩小天线装置的体积,同时通过凹槽天线62和鞭状天线55的电磁耦合(无接点供电),使作为伸长用天线的鞭状天线55的结构简单,同时因无需螺旋天线的匹配电路,所以可提供低价位的天线装置。
而且,与所述实施例12的情况一样,规定内设作为第二天线的隙缝无线66,所以在鞭状天线55收拢时不用凸出壳体19外部,提高了便携性和设计性。
实施例14
在所述实施例11中,把螺旋天线11固定在壳体19上,虽然如对天线伸长时使用鞭状天线55作了说明,但在壳体19上部具有空间时,即确保壳体19和内部印刷电路板(金属)的距离情况下,可在与其壳体19内的内部印刷电路板60之间的空间中设置内置天线,代替固定在壳体19上的螺旋天线11。
在该实施例14中,其特征是在壳体19内壳体19上侧面和内部印刷电路板60之间的空间上作为内置天线设置了曲线天线。
图26表示使用曲线天线81作为内置天线的该实施例14结构。
该实施例14情况下的供电方法也与上述实施例10之情况一样,如图26(A)所示,天线收拢时鞭状天线55及曲线天线81可同时供电,如图26(C)所示,可只给曲线天线81供电。并且,如图26(B)所示,天线伸长时,给鞭状天线55及曲线天线81两者都供电。
从而,根据本实施例14,一般安装曲线天线81要比螺旋天线11便宜,所以比起上述实施例11情况,可减少制造成本,同时通过作成内部天线可强化结构。由于不在壳体19外部设置螺旋天线11,所以可简化设计工作。
实施例15
在上述实施例14中,虽然就使用曲线天线81作为内置天线取代螺旋天线11作了说明,但一般短的天线可用电容和电抗实现,所以本实施例15的特征是用电容和电抗形成内置天线。此外,在该实施例15,不使用旋转体,虽然也可应用于鞭状天线中使用弯曲部的上述实施例8等的结构中,但以如实施例1等在鞭状天线上不设弯曲部使用旋转体为例进行说明。
图27(A)、(B)表示本实施例15的结构。
在图27中,82是与高频信号源20连接的电抗元件;83是金属旋转体,以绝缘状态支撑并旋转鞭状天线12。此外,鞭状天线12在其收拢时也从壳体19前端凸起。
下面说明其工作,首先在鞭状天线12收拢时,如图27(A)所示,高频信号源20经电抗元件82给金属制旋转体83提供高频信号,这里,虽然鞭状天线12沿该旋转体83之中移动,但鞭状天线12和旋转体83无电接点,所以一旦给电抗元件82供电,则通过电磁耦合在鞭状天线12中产生感应电流,由于在金属旋转体83和鞭状天线12前端之间形成电容,所以鞭状天线12作LC谐振,即使在鞭状天线12收拢时也使电波发生振荡。
因此,根据本实施例15,不仅能防止鞭状天线55收拢时辐射效率下降,而且通过设置电抗元件82于壳体19内,由于无需作为第二天线的螺旋天线11及曲线天线81等,所以可实现天线装置的低价位。
实施例16
在上述实施例1~15中,通过设置在第一天线收拢时工作的螺旋天线11等的第二天线,虽然在第一天线收拢时也能防止辐射效率下降,但在实施例16中,利用在第一天线收拢时采取阻抗抗匹配(在已有技术中,如上所述只是在天线伸长时采取阻抗匹配,在收拢时则不采纳。)使第一天线收拢的辐射效率下降得以防止,这就是其构成效果。
图28(A)、(B)表示本实施例16的结构。
图中,55是与上述实施例8具有同样弯曲部56的鞭状天线,其构成要使得在其收拢及伸长时也由高频信号源20供电工作。而且,84与GND接地,在鞭状天线55收拢时与该鞭状天线55接触,是采取阻抗匹配的阻抗匹配部。因此,该阻抗匹配部84要设置成与在鞭状天线55收拢时如采取阻抗匹配的鞭状天线55上面的位置相接触。
以下说明其工作,在本实施例16中,当鞭状天线55伸长时,如图28(B)所示向鞭状天线55供电,则上述天线辐射电波。即使鞭状天线55收拢时,如图28(A)所示,虽然因向鞭状天线55供电而辐射,但那时,鞭状天线55移动中与阻抗匹配部83接触,因使鞭状天线55与GND46短路,所以可得到阻抗匹配。
因此,根据本实施例16,虽然没有设置在作为第一天线的鞭状天线55收拢时工作的第二天线,但由于鞭状天线55收拢时采取阻抗匹配,所以通过其阻抗匹配,鞭状天线55收拢时的辐射效率只是那部分得以提高,同时可取消螺旋天线11和曲线天线81等,实现天线装置的低价位。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由于设置了如下部分:第一天线,在移动式无线通信机的壳体上收拢以及从该壳体伸长,至少在其伸长状态下工作;第二天线设置在所述第一天线前端,在所述第二天线收拢状态下从所述壳体突出,至少在所述第一天线收拢状态下工作;旋转部,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支撑同时转动所述第一天线,使所述第一及第二天线转动;所以即使在第一天线收拢时也能确保相对壳体内印刷电路板和屏蔽部件等金属物体的天线高,即,保障第一天线收拢时工作的第二天线的高度。
因此,即使在第一天线收拢时也能保障比原来高的天线效率,同时,在平放时通过使天线直立,相对具有基地台的垂直极化波的天线,也能确保更高的天线效率,移动式无线通信机壳体上所收拢且伸长的天线在伸长时转动情况下,即使在收拢时,也能做到天线装置的效率提高。
根据以下发明,第一无线由棒状金属组成,通过绝缘体连接其第一天线前端和上述第二天线后端的第二天线供电部,同时旋转部有与信号源连接的弹性件,在第一天线收拢时,弹性件与绝缘体附近的第一天线前端和第二天线供电部接触,给第一天线及第二天线供电,使上述两个天线工作,所以通过使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作电绝缘,可确保在天线收拢时比过去还要高的天线效率,可实现一种在收拢时其效率也好的天线装置,同时利用弹簧件可使第一天线收拢时该天线的强度提高。
根据以下发明,第一天线由棒状金属组成,使其第一天线前端和第二天线后端的第二天线供电部直接接触,在第一天线收拢时及伸长时给上述两个天线供电,并使该两个天线工作,所以第一天线伸长时可增强二个天线连接部分的强度。
根据以下发明,把第一天线和/或第二天线作成螺旋天线,降低天线整体高度,实现小型化。
根据以下发明,把第一天线和/和第二天线作成曲线天线或曲折天线,在平面上能构成天线整体,容易把使旋转时的应力传送给旋转部,使转动平稳。
根据以下发明,把第二天线作成线状天线,可使包括收拢机构的旋转部小型化。
根据本发明,把第二天线作成板状天线,在平面上能形成整个天线,易于把使旋转时的应力传送给旋转部,至使转动平稳。
根据以下发明,以电长度1/4波长分别形成第一天线及第二天线,天线的阻抗接近50Ω,于是省去了匹配电路,使结构得以简化。
根据以下发明,以长于1/4波长短于1/2波长的电长度分别形成第一天线及第二天线,提高了水平方向的指向性。
根据以下发明,以比1/2波长长的电长度分别形成第一天线及第二天线,进一步提高水平方向的指向性。
根据以下发明,旋转部通过以对壳体主操作显示面垂直的面使第一及第二天线旋转,可展宽旋转角的自由度。
根据以下发明,旋转部通过以对壳体主操作显示面成0°~90°倾斜面使第一及第二天线旋转,可减小天线及旋转部从壳体凸起的体积。
根据以下发明,旋转部通过以0°~180°的范围使上述第一及第二天线旋转,进一步提高了旋转的自由度。
根据以下发明,在旋转部的基座上以使第一天线伸长的状态上述旋转体转动时,在与第一天线后端对接的位置上设置止脱壁,由于防止向第一天线后方脱落,所以即使天线转动情况下也能保持第一天线的供电部和电接触部的接触状态,能确保终端使用时的安全性。
根据以下发明,设置了这些部分:第一天线,具有弯曲部内置移动式天线通信机主体的壳体上收拢及从该壳体伸长,至少在其伸长状态下工作;第二天线,设置在壳体上的第一天线前端,在第一天线收拢状态下从壳体突出,至少在第一天线收拢状态下工作;支撑部,以其轴为中心,可旋转地支撑第一天线。
根据以下发明,上述第一天线弯曲部,是由上述第一天线局部或全部构成的弹性臂形成,提供一种弯曲自由度高、使用方便的天线。
根据以下发明,由于备有以下部分:第一天线,收拢在内置移动式天线通信机主体的壳体上以及从该壳体伸长,至少在其伸长状态下工作;第二天线,固定在上述壳体外侧面上,至少在上述第一天线收拢状态下工作;支撑部,以其轴为中心,可转动地支撑上述第一天线;所以天线旋转部构造简单,同时增加转动自由度、可使天线获得充分增益。并且由于把第二天线固定在壳体上,所以可减轻第一天线前端的体积和重量,结果提高了天线机构强度、不易损坏。
根据以下发明,因第二天线用起缓冲作用的橡胶和软树脂等弹性物体复盖,所以使天线耐强冲击。
根据以下发明,由于在复盖第二天线的弹性物体上设有凸起,所以可避开对弯曲部的直接冲击。
根据以下发明,由于用在壳体内在与其内部金属物体不重叠的位置上设置的凹槽天线形成第二天线,所以即使在第一天线收拢时也能防止辐射效率的降低,同时使天线装置价格下降。
根据本发明,由于用在壳体内在与其内部金属物体不重叠的位置上设置的隙缝天线构成第二天线,所以即使在第一天线收拢时也能防止辐射效率的下降,同时,可获得低价位天线装置,还有比起凹槽天线来更易获得阻抗匹配,有更高的辐射效率。
根据以下发明,由于用在壳体内在与其内部金属物体不重叠的位置上设置的曲线天线或螺旋天线构成第二天线,所以即使在第一天线收拢时也能防止辐射效率下降,同时可降低天线装置价格,另外因第二天线不凸出壳体外,所以提高了天线强度,更便于携带,设计简化。
根据以下发明,设置放在金属制旋转部和信号源之间,利用在天线收拢状态下由信号源供电,在天线前端和旋转部之间形成的电容振荡的电抗元件,取代第二天线,所以即使第一天线收拢时也能防止辐射效率下降,同时使天线装置价位下降。
根据以下发明,由于设置了从壳体伸长在其收拢及伸长状态工作的天线,和通过在其天线收拢时与该天线连接接地,取得阻抗匹配的阻抗匹配部,所以利用其阻抗匹配,第一天线收拢时的辐射效率只是那种状态得以提高,同时省去了第二天线,使天线装置实现低价位。

Claims (15)

1.一种天线装置,其特征是,备有:第一天线,在移动式无线通信机的壳体上收拢以及从该壳体伸长,至少在其伸长状态下工作;第二天线,设置在所述第一天线前端,在所述第一天线收拢状态下从所述壳体突出,至少在所述第一天线收拢状态下工作;旋转部,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在所述第一天线的伸长状态下,支撑并同时转动所述第一天线,从而使所述第一天线旋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天线由棒状金属组成,通过绝缘体连接其第一天线前端和上述第二天线后端的第二天线供电部,同时所述旋转部具有与信号源连接的供电接触部,在所述第一天线收拢时,所述供电接触部与所述绝缘体附近的所述第一天线前端和所述第二天线供电部接触,向所述第一天线及所述第二天线供电,使所述第一天线及所述第二天线工作,另一方面,在所述第一天线伸长时,所述供电接触部与第一天线接触,仅给所述第一天线供电,仅使所述第一天线工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天线由棒状金属组成,其第一天线前端和所述第二天线的后端的第二天线供电部直接连接,在所述第一天线收拢及伸长时,给所述第一天线及第二天线供电,使所述第一天线及第二天线工作。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天线中至少其一由螺旋天线构成。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第一种第二天线中至少其一由曲线天线或曲折天线构成。
6.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天线形成线状。
7.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天线由板状天线形成。
8.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及第二天线分别以1/4λ电长度形成。
9.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及第二天线分别以大于1/4λ电长度,小于1/2λ电长度形成。
10.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及第二天线分别以大于1/2λ形成。
11.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旋转部使所述第一及第二天线在相对所述壳体主操作显示面垂直的面上旋转。
12.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旋转部使所述第一及第二天线在对所述壳体主操作显示面成0°~90°间倾斜的面上旋转。
13.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旋转部使所述第一及第二天线在0°~180°范围旋转。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旋转部由以下部分构成:旋转体,支撑所述第一天线,可使其在纵向移动;底座,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支撑所述旋转体,使其可转动;供电接触部,与信号源连接,当伸长所述第一天线时与其第一天线供电部接触并供电;止脱壁,设置在与所述第一天线后端对接的位置上,以使所述第一天线伸长的状态,当所述旋转体转动时,防止向所述第一天线后方脱落,保持由于所述第一天线供电部和所述供电接触部的接触而形成的向所述第一天线的供电状态。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旋转部还具有下述部分:定位沟,设置在所述底座表面上;旋转位置固定机构,在使所述第一天线伸长状态下所述旋转体转动,当所述第一天线后端与所述止脱壁对接时,把由弹簧所给予推顶力的钢珠压在所述定位沟中,固定所述旋转体的转动位置。
CN96114420A 1995-09-22 1996-09-21 天线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329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44446/1995 1995-09-22
JP24444695 1995-09-22
JP244446/95 1995-09-22
JP219947/1996 1996-08-21
JP21994796A JP3674172B2 (ja) 1995-09-22 1996-08-21 アンテナ装置
JP219947/96 1996-08-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493A CN1157493A (zh) 1997-08-20
CN1073295C true CN1073295C (zh) 2001-10-17

Family

ID=265234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611442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3295C (zh) 1995-09-22 1996-09-21 天线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5949377A (zh)
EP (4) EP1075039A3 (zh)
JP (1) JP3674172B2 (zh)
CN (1) CN1073295C (zh)
CA (1) CA2185863C (zh)
DE (1) DE69622337T2 (zh)
IL (1) IL119278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98448B1 (en) * 1997-07-29 2001-03-06 Tokin Corporation Lightweight antenna assembly comprising a whip antenna and a helical antenna mounted on a top end of the whip antenna
JPH11298219A (ja) 1998-04-10 1999-10-29 Tokin Corp アンテナとそれを用いた携帯用無線機
JP2000049519A (ja) * 1998-05-27 2000-02-18 Ace Technol Co Ltd 携帯通信端末器用アンテナ装置
SE9802772D0 (sv) * 1998-08-19 1998-08-19 Allgon Ab Antenna device comprising sliding connector means
DE69915378T2 (de) * 1999-12-09 2005-03-17 Mitsubishi Denki K.K. Antenne und mobilfunkeinheit
EP1195842B1 (en) * 2000-01-14 2003-10-29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Antenna structure of portable radio
US6556171B2 (en) * 2001-02-06 2003-04-29 Motorola, Inc. Extendible antenna with articulating hinge
JP3912754B2 (ja) * 2003-01-08 2007-05-09 ソニー・エリクソン・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無線装置
JP2005176302A (ja) 2003-09-26 2005-06-30 Nec Access Technica Ltd 携帯端末の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放送波を受信可能な無線機
ATE464671T1 (de) * 2004-09-10 2010-04-15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Antennenspeisungsstruktur
JP2005102286A (ja) * 2004-11-08 2005-04-14 Toshiba Corp 電子機器
US20060202894A1 (en) * 2005-03-09 2006-09-14 Shary Nassimi Conductive Plastic Antenna
WO2006110308A2 (en) * 2005-03-28 2006-10-19 Radiolink Networks, Inc. Aligned duplex antennae with high isolation
US7342545B2 (en) * 2006-02-28 2008-03-11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Antenna system configuration for mobile phones
KR101076567B1 (ko) 2006-04-21 2011-10-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안테나 및 이를 갖는 휴대 단말기
JP4841398B2 (ja) * 2006-10-27 2011-12-21 京セラ株式会社 ループアンテナ、アンテナ基板、アンテナ一体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通信機器
US20100289713A1 (en) * 2007-05-16 2010-11-18 Toru Taura Slot antenna
US7656355B2 (en) * 2007-09-14 2010-02-02 Giga-Byte Communications Inc. Stylus arranged with antenna and portab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having the same
US7548209B2 (en) * 2007-09-14 2009-06-16 Giga-Byte Communications Inc. Portab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JP5105164B2 (ja) * 2007-12-10 2012-12-1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構造及び携帯端末
JP4496268B1 (ja) * 2008-12-25 2010-07-07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機器
JP5482171B2 (ja) * 2009-12-11 2014-04-23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無線端末装置
JP5651974B2 (ja) * 2010-03-26 2015-01-14 富士通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装置
CN105896093B (zh) * 2011-08-24 2019-10-18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天线和电子装置
JP2014183352A (ja) * 2013-03-18 2014-09-29 Eibitsuto:Kk 無線機器のアンテナ構造
USD772206S1 (en) * 2014-08-04 2016-11-22 Enersphere Communications Llc Communications pole with antenna-luminary assembly
CN106025506A (zh) * 2016-06-24 2016-10-12 芜湖辉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降低辐射伤害的手机天线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24542A (en) * 1974-12-25 1977-05-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ntenna mount for receiver cabinet
JPH03245603A (ja) * 1990-02-23 1991-11-01 Toshiba Corp アンテナと無線機
GB2253949A (en) * 1991-03-16 1992-09-23 Antenna Products Ltd Radio antennas
EP0613207A1 (en) * 1993-02-26 1994-08-31 Nec Corporation Antenna for a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441739A1 (de) * 1964-12-23 1969-03-13 Karst Robert Fa Versenkbar und schwenkbar ausgebildete Teleskopantenne
US3522608A (en) * 1969-02-19 1970-08-04 Gen Electric Telescoping vhf-uhf antenna for a television receiver
US3798651A (en) * 1972-08-23 1974-03-19 R Lehman Antenna mounting fixture
US4121218A (en) * 1977-08-03 1978-10-17 Motorola, Inc. Adjustable antenna arrangement for a portable radio
ES2083013T3 (es) * 1991-04-10 1996-04-01 Siemens Ag Equipo de radiotelefono con antena de aparato correspondiente.
JP2703670B2 (ja) * 1991-04-12 1998-01-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
EP0522806B1 (en) * 1991-07-08 1996-11-20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Retractable antenna system
JPH0550816A (ja) * 1991-08-20 1993-03-02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タイヤ滑り止め装置
JP2570087B2 (ja) * 1993-03-24 1997-01-0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携帯型無線機
JPH0786819A (ja) * 1993-09-09 1995-03-3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アンテナ装置
US5617105A (en) * 1993-09-29 1997-04-01 Ntt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Inc. Antenna equipment
JP2596374B2 (ja) * 1994-05-30 1997-04-0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携帯無線機
US5644320A (en) * 1994-06-30 1997-07-01 Compaq Computer Corporation Antenna system for a notebook compute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24542A (en) * 1974-12-25 1977-05-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ntenna mount for receiver cabinet
JPH03245603A (ja) * 1990-02-23 1991-11-01 Toshiba Corp アンテナと無線機
GB2253949A (en) * 1991-03-16 1992-09-23 Antenna Products Ltd Radio antennas
EP0613207A1 (en) * 1993-02-26 1994-08-31 Nec Corporation Antenna for a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IL119278A (en) 2000-12-06
EP1069640A2 (en) 2001-01-17
EP1075039A2 (en) 2001-02-07
CN1157493A (zh) 1997-08-20
DE69622337D1 (de) 2002-08-22
EP1069640A3 (en) 2003-05-28
EP1075039A3 (en) 2003-04-16
IL119278A0 (en) 1996-12-05
JPH09148824A (ja) 1997-06-06
EP0764998B1 (en) 2002-07-17
JP3674172B2 (ja) 2005-07-20
EP1069641A3 (en) 2003-04-16
DE69622337T2 (de) 2003-03-20
EP0764998A1 (en) 1997-03-26
CA2185863A1 (en) 1997-03-23
CA2185863C (en) 2000-05-02
US5949377A (en) 1999-09-07
EP1069641A2 (en) 2001-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295C (zh) 天线装置
CN1075252C (zh) 利用短补片天线的天线设备
CN1633735A (zh) 天线组件及包括该天线组件的便携式无线装置
CN1284270C (zh) 高频无线电设备天线装置、高频无线电设备以及手表形无线电设备
CN1196228C (zh) 天线装置及通信系统
CN1221060C (zh) 一种天线装置
CN1230800A (zh) 无线电通信终端的机内天线
CN1249851C (zh) 使用相同技术的用于无线通信与便携式无线装置的天线
CN1197327C (zh) 便携电话的铰链机构
CN1496595A (zh) 通信终端装置用天线
CN1284762A (zh) 天线装置和便携式无线手机
CN1278448C (zh) 便携式无线电终端
CN1196230C (zh) 单极天线
CN1047028C (zh) 天线装置和携带式无线电收发机
CN1472843A (zh) 单极天线装置、通信系统和移动通信系统
CN1682405A (zh) 便携式无线电设备
CN1244180C (zh) 天线
CN1496085A (zh) 折叠式便携无线机和该无线机的底板
CN101053118A (zh) 线圈天线结构和便携式电子设备
CN1538558A (zh) 无线电用天线装置及使用其的无线电通信设备
CN1520131A (zh) 携带无线通信装置
CN1259233A (zh) 一种用于从/向便携无线电终端和便携无线电单元发射和接收信号的天线单元
CN1722520A (zh) 零点填充天线、全向天线以及无线电通信设备
CN1433104A (zh) 天线设备,通信设备和天线设备设计方法
CN1525180A (zh) 无线电通信装置用比吸收率测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