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05983B - 电线用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线用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05983B
CN107305983B CN201611181897.8A CN201611181897A CN107305983B CN 107305983 B CN107305983 B CN 107305983B CN 201611181897 A CN201611181897 A CN 201611181897A CN 107305983 B CN107305983 B CN 1073059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member
electric wire
center conductor
receiving portion
condu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18189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305983A (zh
Inventor
鸨田润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M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M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MK Corp filed Critical SM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3059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059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3059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059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57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onsisting of at least two resilient arms contacting the same counterpa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6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contact poi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58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r material of the contacting members
    • H01R4/60Connections between or with tubular conductors

Abstract

一种电线用连接器,形成较简单的形状,可使电线的中心导体的安装作业的作业性提升,并且可减轻质量的参差不齐。将以绝缘体(102)包覆中心导体(101)的电线(100)的中心导体(101)与对象侧连接导体电性连接的电线用连接器(1)具有:第一导电构件(10),其具备供中心导体(101)沿前后方向插通的插通孔(11);第二导电构件(20),其将自插通孔(11)朝前方突出的中心导体(101)在与第一导电构件(10)的外表面之间予以压接,并且与对象侧连接导体连接;以及固定构件(30),其用来固定第一导电构件(10)与第二导电构件(20)。

Description

电线用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以绝缘体包覆中心导体的电线的中心导体与对象侧连接导体电性连接的电线用连接器。
背景技术
以往,具备通过锡焊来与导线的中心导体电性连接的接头的电连接器为众所皆知(例如,专利文献1)。
并且,以往,具备通过压接来与导线的中心导体电性连接的接头的电连接器为众所皆知(例如,专利文献2)。该电连接器的接头在线管部收容包覆电线的芯线,并且在绝缘管部收容包覆端部,在此状态下,通过将线管部及绝缘管部的爪部铆接成预定形状,来对包覆电线进行连接及固定。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8605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7-33536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欲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具备通过锡焊来与导线的中心导体电性连接的接头的电连接器中,具有以下课题:锡焊作业繁杂,导致作业效率降低,并且不易小型化,因焊锡量的分布不均造成质量参差不齐。并且,在具备通过压接来与导线的中心导体电性连接的接头的电连接器中,具有以下课题:接头的形状变得复杂,并且铆接成预定形状的作业繁杂。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线用连接器,其能形成较简单的形状,可使电线的中心导体的安装作业的作业性提升,并且可减轻质量的参差不齐。
用以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线用连接器,是将以绝缘体包覆中心导体的电线的上述中心导体与对象侧连接导体电性连接的电线用连接器,其具有:第一导电构件,其具备供上述中心导体沿前后方向插通的插通孔;第二导电构件,其将自上述插通孔朝前方突出的上述中心导体按压于上述第一导电构件的外表面而与上述中心导体压接,并且与上述对象侧连接导体连接;以及固定构件,其用来固定上述第一导电构件与上述第二导电构件,上述固定构件具备:收容部,其收容上述第一导电构件,并且将上述第二导电构件收容在上述第一导电构件的前方;抵接部,其通过抵接于上述第一导电构件的后端,来阻止上述第一导电构件朝后方移动;以及压入部,其设在上述收容部的内壁,以通过压入来固定上述第二导电构件,上述收容部具备:第一收容部,其收容上述第二导电构件;以及第二收容部,其收容上述第一导电构件且内尺寸比上述第一收容部小,上述第一收容部的内尺寸比上述第一导电构件的收容于上述第二收容部的部分的外尺寸大。
通过以第二导电构件将自插通孔朝前方突出的中心导体按压于第一导电构件的外表面,不需要进行压接及锡焊,能够通过压接将中心导体与连接于对象侧连接导体的第二导电构件加以连接。
发明效果
依据本发明,能成成较简单的形状,可使电线的中心导体的安装作业的作业性提升,并且可减轻质量的参差不齐。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线用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线用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3是图2的A-A线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导电构件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导电构件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固定构件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导电构件与第二导电构件连接前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导电构件与第二导电构件连接中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线用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电线用连接器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1:电线用连接器
2:电线用连接器
3:电线用连接器
10:第一导电构件
11:插通孔
11a:前端开口部
12:圆筒部
13:凸缘部
20:第二导电构件
21:圆筒部
22:插入凹部
23:螺丝部
24:后端面
25:内壁面
30:固定构件
31:第一收容部
32:第二收容部
33:抵接部
34:压入部
40:第二导电构件
41:圆筒部
42:插入凹部
43:后端面
44:内壁面
50:第二导电构件
51:圆筒部
52:插入凹部
53:后端面
54:内壁面
100:电线
101:中心导体
102:绝缘体
121:倾斜面
122:前端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适当地参照图面,详细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线用连接器。图中,x轴、y轴及z轴形成3轴正交坐标系,将y轴的正方向设为前方向、y轴的负方向设为后方向、x轴方向设为左右方向、z轴的正方向设为上方向、z轴的负方向设为下方向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电线用连接器的结构>
以下,参照图1至图6,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线用连接器1的结构。
连接于电线用连接器1的电线100是以绝缘体102包覆多个中心导体101而构成的。
电线用连接器1具有第一导电构件10、第二导电构件20及固定构件30。第一导电构件10及第二导电构件20为将金属材料切削而形成的切削品。
第一导电构件10具备插通孔11、圆筒部12及凸缘部13。
插通孔11从第一导电构件10的前端延伸设置到后端,供电线100的多个中心导体101插通。
圆筒部12为圆筒状,且具备倾斜面121和前端面122。倾斜面121及前端面122为第一导电构件10的外表面。
倾斜面121设置在圆筒部12的前端,并且倾斜成朝前方接近插通孔11。
前端面122设在将插通孔11朝前方开放的前端开口部11a的周围。
凸缘部13为圆筒状,且设在第一导电构件10的后端。凸缘部13的外径比圆筒部12的外径大。
第二导电构件20与未图示的对象侧连接导体连接,且具备圆筒部21、插入凹部22、螺丝部23、后端面24及内壁面25。
圆筒部12为圆筒状。圆筒部21的外径比第一导电构件10的圆筒部12的外径大。圆筒部21的前端与固定构件30的前端在前后方向上设在相同位置。
插入凹部22形成于圆筒部21,被内壁面25包围并且呈研钵状。圆筒部12插入于插入凹部22。
螺丝部23从圆筒部21的前端朝前方突出,并且在周围形成有螺纹,来与未图示的对象侧连接导体螺合。
后端面24设在插入凹部22的前端,且与从前端开口部11a朝前方突出的多个中心导体101相向。
内壁面25设在插入凹部22的周围,且将从前端开口部11a朝前方突出的中心导体101按压于倾斜面121而与中心导体101压接。
固定构件30为具备前端及后端朝外部开放的中空部的管状。固定构件30具备第一收容部31、第二收容部32、抵接部33、压入部34及第三收容部35。第一收容部31及第二收容部32为用来收容第一导电构件10并且在第一导电构件10的前方收容第二导电构件20的收容部。
第一收容部31设在前端侧,且收容圆筒部21及圆筒部12。
第二收容部32设在第一收容部31与第三收容部35之间,具有比第一收容部31的内径小的内径,用来收纳凸缘部13。
抵接部33为通过使第三收容部35的内径比第二收容部32的内径小而产生的台阶,抵接于第一导电构件10的后端。
压入部34设在第一收容部31的内壁面,通过压入将从前方插入到固定构件30内部的第二导电构件20固定于固定构件30。
第三收容部35设在后端侧,具有比第二收容部32的内径小的内径,用来供电线100插通。
<电线用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以下,参照图7及图8,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线用连接器1的制造方法。
在进行电线用连接器1的组装前,切削金属材料而预先形成第一导电构件10及第二导电构件20。
首先,除去电线100的前端的绝缘体102,使多个中心导体101在电线100的前端露出预定长度。
其次,从后方将电线100插入至固定构件30的内部而插通于固定构件30。
其次,将露出于电线100的前端的多个中心导体101从第一导电构件10的插通孔11的后方插入而插通于插通孔11。
其次,如图7所示,将露出于电线100的前端的多个中心导体101朝后方折弯。此时,尽可能使多个中心导体101沿着圆筒部12的外周面分散。
其次,如图8所示,将第一导电构件10的圆筒部12从后方插入到第二导电构件20的插入凹部22,以内壁面25将中心导体101朝倾斜面121轻轻按压,藉此使内壁面25轻轻压接于中心导体101。藉此,第一导电构件10与第二导电构件20被暂时固定。
其次,将被暂时固定的第一导电构件10与第二导电构件20从前方插入到固定构件30的内部,并且持续插入至固定构件30的内部,直到第一导电构件10的凸缘部13的后端抵接至固定构件30的抵接部33为止。第一导电构件10通过凸缘部13的后端从前方抵接于抵接部33,来阻止相对于固定构件30朝后方的移动。
其次,一边将第二导电构件20的圆筒部21朝固定构件30的压入部34压入,一边将第二导电构件20相对于固定构件30朝后方推入,藉此,以内壁面25将中心导体101进一步按压于倾斜面121而使内壁面25进一步压接于中心导体101,并且将第二导电构件20固定于固定构件30。此时,通过调整第二导电构件20相对于固定构件30朝后方插入的插入量,能够调整内壁面25对中心导体101的按压力及内壁面25与中心导体101的压接力。
在使凸缘部13的后端面抵接于抵接部33的状态下,将第二导电构件20相对于固定构件30朝后方推入,藉此使内壁面25压接于中心导体101,因此,可使内壁面25容易地压接于中心导体101。
此外,通过圆筒部21压入至固定构件30的压入部34,使圆筒部21朝内侧挠曲而通过内壁面25将中心导体101按压于倾斜面121,因此,可将第一导电构件10及第二导电构件20与中心导体101可靠地电性连接,并且可将电线用连接器1与电线100可靠地机械性连接。
通过将第一导电构件10及第二导电构件20固定于固定构件30,将凸缘部13收容于第二收容部32,并且将第一导电构件10的圆筒部12及第二导电构件20的圆筒部21收容于第一收容部31。
再者,当最初将圆筒部12插入到插入凹部22时,亦可将圆筒部12插入到电线用连接器1组装完成时相对于插入凹部22的插入位置。在此情况下,在使凸缘部13的后端面抵接于抵接部33后,不需要进行将第二导电构件20相对于固定构件30朝后方推入的作业,更容易进行组装。
在以如此的方式组装后的电线用连接器1中,将第二导电构件20的螺丝部23螺合于未图示的对象侧导电构件,将电线100的中心导体101与对象侧导电构件连接。
如此,依据本实施方式,具有:第一导电构件10,其具备供中心导体101沿前后方向插通的插通孔11;以及第二导电构件20,其将从插通孔11朝前方突出的中心导体101按压于第一导电构件10的外表面而与中心导体101压接,并且与对象侧连接导体连接,因此,能够形成为较简单的形状,可使安装至电线的作业性提升,并且能够减低质量的参差不齐。
并且,依据本实施方式,当将第二导电构件20固定于固定构件30时,通过内壁面25经由中心导体101对倾斜面121施加的按压力,亦可使第一导电构件10固定于固定构件30,容易进行组装。
并且,依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将作为切削品的第一导电构件10及第二导电构件20与电线100的中心导体101可靠地连接。
<第二实施方式>
<电线用连接器的结构>
以下,参照图9,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电线用连接器2的结构。
再者,在图9中,对与图1至图6相同结构的部分赋予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电线用连接器2具有第一导电构件10、固定构件30及第二导电构件40。第一导电构件10及第二导电构件40是将金属材料切削而形成的切削品。
第二导电构件40与未图示的对象侧连接导体连接,且具备圆筒部41、插入凹部42、后端面43、内壁面44及螺丝部23。
圆筒部41为圆筒状。圆筒部41的外径比第一导电构件10的圆筒部12的外径大。圆筒部41的前端与固定构件30的前端在前后方向上设在相同位置。
插入凹部42形成于圆筒部41,被内壁面44包围并且呈研钵状。圆筒部12插入于插入凹部42。
后端面43设在插入凹部42的前端,将从前端开口部11a朝前方突出的多个中心导体101按压于前端面122而压接于中心导体101。
内壁面44设在插入凹部42的周围,将从前端开口部11a朝前方突出的多个中心导体101按压于倾斜面121而压接于中心导体101。
<电线用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以下,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电线用连接器2的制造方法。
在进行电线用连接器2的组装前,切削金属材料而预先形成第一导电构件10及第二导电构件40。
首先,除去电线100的前端的绝缘体102,使多个中心导体101在电线100的前端露出预定长度。
其次,从后方将电线100插入至固定构件30的内部而插通于固定构件30。
其次,将露出于电线100的前端的多个中心导体101从第一导电构件10的插通孔11的后方插入而插通于插通孔11。
其次,将露出于电线100的前端的多个中心导体101朝后方折弯。此时,尽可能使多个中心导体101沿着圆筒部12的外周面分散。
其次,将第一导电构件10的圆筒部12从后方插入到第二导电构件40的插入凹部42,以内壁面44将中心导体101朝倾斜面121轻轻按压,藉此使内壁面44轻轻压接于中心导体101。藉此,第一导电构件10与第二导电构件40被暂时固定。
其次,将被暂时固定的第一导电构件10与第二导电构件40从前方插入到固定构件30的内部,并且持续插入至固定构件30的内部,直到第一导电构件10的凸缘部13的后端抵接至固定构件30的抵接部33为止。第一导电构件10通过凸缘部13的后端从前方抵接于抵接部33,来阻止相对于固定构件30朝后方的移动。
其次,一边将第二导电构件40的圆筒部41朝固定构件30的压入部34压入,一边将第二导电构件40相对于固定构件30朝后方推入,藉此,以内壁面44将中心导体101进一步按压于倾斜面121而使内壁面44更压接于中心导体101,此外,以后端面43将中心导体101按压于前端面122而使后端面43压接于中心导体101,并且将第二导电构件40固定于固定构件30。
在使凸缘部13的后端面抵接于抵接部33的状态下,将第二导电构件40相对于固定构件30朝后方推入,藉此,使内壁面44压接于中心导体101,因此,可使内壁面44容易地压接于中心导体101。并且,在使凸缘部13的后端面抵接于抵接部33的状态下,将第二导电构件40相对于固定构件30朝后方推入,藉此,使后端面43压接于中心导体101,因此,可使后端面43容易地压接于中心导体101。
并且,通过圆筒部41压入至固定构件30的压入部34,使圆筒部41朝内侧挠曲而通过内壁面44将中心导体101按压于倾斜面121,因此,可将第一导电构件10及第二导电构件40与中心导体101可靠地电性连接,并且可将电线用连接器2与电线100可靠地机械性连接。
通过将第一导电构件10及第二导电构件40固定于固定构件30,将凸缘部13收容于第二收容部32,并且将第一导电构件10的圆筒部12及第二导电构件40的圆筒部41收容于第一收容部31。
再者,当最初将圆筒部12插入到插入凹部42时,亦可将圆筒部12插入到电线用连接器2组装完成时相对于插入凹部42的插入位置。在此情况下,在使凸缘部13的后端面抵接于抵接部33后,不需要进行将第二导电构件40相对于固定构件30朝后方推入的作业,更容易进行组装。
在以如此的方式组装的电线用连接器2中,将第二导电构件40的螺丝部23螺合于未图示的对象侧导电构件,从而将电线100的中心导体101与对象侧导电构件连接。
如此,依据本实施方式,除了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以外,亦可发挥以下的效果:通过以后端面43将中心导体101按压于前端面122而使后端面43压接于中心导体101,可将第一导电构件10及第二导电构件40与中心导体101更可靠地电性连接,并且可将电线用连接器2与电线100更可靠地机械性连接。
<第三实施方式>
<电线用连接器的结构>
以下,参照图10,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电线用连接器3的结构。
再者,在图10中,对与图1至图6相同结构的部分赋予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露出于电线100的前端的中心导体101的长度设成比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短,将设得较短的中心导体101连接于电线用连接器3。
电线用连接器3具有第一导电构件10、固定构件30及第二导电构件50。第一导电构件10及第二导电构件50是将金属材料切削而形成的切削品。
第二导电构件50与未图示的对象侧连接导体连接,且具备圆筒部51、插入凹部52、后端面53、内壁面54及螺丝部23。
圆筒部51为圆筒状。圆筒部51的外径比第一导电构件10的圆筒部12的外径大。圆筒部51的前端与固定构件30的前端在前后方向上设在相同位置。
插入凹部52形成于圆筒部51,被内壁面54包围并且呈研钵状。圆筒部12插入于插入凹部52。
后端面53设在插入凹部52的前端,且将从前端开口部11a朝前方突出的多个中心导体101按压于前端面122而压接于中心导体101。
内壁面54设在插入凹部42的周围,并抵接于倾斜面121。再者,在本实施方式中,并非一定需要在第一导电构件10设置倾斜面121。当在第一导电构件10未设有倾斜面121的情况下,内壁面54抵接于圆筒部12的外周面。
<电线用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以下,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电线用连接器3的制造方法。
在进行电线用连接器3的组装前,切削金属材料而预先制成第一导电构件10及第二导电构件50。
首先,除去电线100的前端的绝缘体102,使多个中心导体101在电线100的前端露出预定长度。
其次,从后方将电线100插入至固定构件30的内部而插通于固定构件30。
其次,将露出于电线100的前端的多个中心导体101从第一导电构件10的插通孔11的后方插入而插通于插通孔11。
其次,将露出于电线100的前端的多个中心导体101朝侧方折弯。此时,尽可能使多个中心导体101沿着前端开口部11a的内周缘分散。
其次,在将第一导电构件10的圆筒部12从后方插入到第二导电构件50的插入凹部52的状态下,将第一导电构件10与第二导电构件50从前方插入到固定构件的内部,并且持续插入至固定构件30的内部,直到第一导电构件10的凸缘部13的后端抵接至固定构件30的抵接部33为止。第一导电构件10通过凸缘部13的后端从前方抵接于抵接部33,来阻止相对于固定构件30朝后方的移动。
其次,一边将第二导电构件50的圆筒部51朝固定构件30的压入部34压入,一边将第二导电构件50相对于固定构件30朝后方推入,藉此,以后端面53将中心导体101按压于前端面122而使后端面53压接于中心导体101,并且将第二导电构件50固定于固定构件30。
在使凸缘部13的后端面抵接于抵接部33的状态下,将第二导电构件50相对于固定构件30朝后方推入,藉此,使后端面53压接于中心导体101,因此,可使后端面53容易地压接于中心导体101。
通过将第一导电构件10及第二导电构件50固定于固定构件30,将凸缘部13收容于第二收容部32,并且将第一导电构件10的圆筒部12及第二导电构件50的圆筒部51收容于第一收容部31。
在以如此的方式组装的电线用连接器3中,将第二导电构件50的螺丝部23螺合于未图示的对象侧导电构件,从而将电线100的中心导体101与对象侧导电构件连接。
如此,依据本实施方式,除了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以外,还能发挥以下效果:在第一导电构件10未形成有倾斜面121的情况下,能够将圆筒部12的形状形成为单纯的筒状,因此,能够容易地制造第一导电构件10。
再者,本发明的构件的种类、配置、数量等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超出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能够将其构成要素适当地置换成可发挥相同作用效果的构件等予以适当变更,这是自不待言的。
具体而言,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中,使第一导电构件10的后端抵接于固定构件30的抵接部33来阻止第一导电构件10朝后方移动,但亦可将第一导电构件10压入至固定构件加以固定。
并且,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中,在第二导电构件20、第二导电构件40或第二导电构件50设有螺丝部23,但亦可不设置螺丝部23,而使圆筒部21、圆筒部41或圆筒部51的前端面抵接于对象侧导电构件而将第二导电构件20、第二导电构件40或第二导电构件50与对象侧导电构件相连接。
工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的电线用连接器可理想地用于将以绝缘体包覆中心导体的电线的中心导体与对象侧连接导体电性连接。

Claims (5)

1.一种电线用连接器,将以绝缘体包覆中心导体的电线的所述中心导体与对象侧连接导体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导电构件,其具备供所述中心导体沿前后方向插通的插通孔;
第二导电构件,其将自所述插通孔朝前方突出的所述中心导体按压于所述第一导电构件的外表面而与所述中心导体压接,并且与所述对象侧连接导体连接;以及
固定构件,其用来将所述第一导电构件与所述第二导电构件固定,
所述固定构件具备:
收容部,其收容所述第一导电构件,并且将所述第二导电构件收容在所述第一导电构件的前方;
抵接部,其通过抵接于所述第一导电构件的后端,来阻止所述第一导电构件朝后方移动;以及
压入部,其设在所述收容部的内壁,以通过压入来固定所述第二导电构件,
所述收容部具备:
第一收容部,其收容所述第二导电构件;以及
第二收容部,其收容所述第一导电构件且内尺寸比所述第一收容部小,
所述第一收容部的内尺寸比所述第一导电构件的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部的部分的外尺寸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电构件还具备作为所述外表面的倾斜面,该倾斜面设在所述第一导电构件的前端并且朝前方倾斜成接近所述插通孔,
所述第二导电构件具备有:
插入凹部,其供所述第一导电构件的至少前端侧插入;以及
内壁面,其设在所述插入凹部的周围,并且将自所述插通孔朝前方突出的所述中心导体按压于所述倾斜面而与所述中心导体压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线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电构件还具备作为所述外表面的前端面,该前端面设在将所述插通孔朝前方开放的前端开口部的周围,
所述第二导电构件还具备后端面,该后端面将自所述插通孔朝前方突出的所述中心导体按压于所述前端面而与所述中心导体压接。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线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导电构件还具备螺丝部,该螺丝部朝前方突出,并且在周围形成有螺纹以与所述对象侧连接导体螺合。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线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导电构件还具备螺丝部,该螺丝部朝前方突出,并且在周围形成有螺纹以与所述对象侧连接导体螺合。
CN201611181897.8A 2016-04-19 2016-12-20 电线用连接器 Active CN1073059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83788 2016-04-19
JP2016083788A JP6330845B2 (ja) 2016-04-19 2016-04-19 電線用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05983A CN107305983A (zh) 2017-10-31
CN107305983B true CN107305983B (zh) 2019-05-21

Family

ID=601506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181897.8A Active CN107305983B (zh) 2016-04-19 2016-12-20 电线用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330845B2 (zh)
CN (1) CN107305983B (zh)
TW (1) TWI65190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079680A1 (fr) * 2018-03-29 2019-10-04 Prothia S.A.R.L. Connecteur avec caracteristique de retention
CN108767528A (zh) * 2018-05-22 2018-11-06 镇江申庭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插针插孔可免焊接的连接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337549A (en) * 1929-10-03 1930-11-06 Edmund Mackenzie Taunton Improvements in wander plugs and like electrical connectors
EP0449737A2 (en) * 1990-03-28 1991-10-02 Daiichi Denshi Kogyo Kabushiki Kaisha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007073368A (ja) * 2005-09-07 2007-03-22 Flying Mole Corp コネクタ
CN201364978Y (zh) * 2009-01-12 2009-12-16 江苏荣联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注塑焊接型射频电缆装置
CN102570238A (zh) * 2010-09-16 2012-07-11 德尔福技术有限公司 密封压接方法
CN202474279U (zh) * 2010-10-18 2012-10-03 约翰·梅扎林瓜联合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联接同轴电缆的端部的连接器
CN103474804A (zh) * 2013-09-26 2013-12-25 安徽蓝麦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整体式配接电缆的连接器
CN203481564U (zh) * 2013-09-10 2014-03-12 深圳市大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同轴连接器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44785B2 (en) * 2004-01-16 2006-05-16 Andrew Corporation Connector and coaxial cable with outer conductor cylindrical section axial compression connection
TWM490685U (en) * 2014-06-11 2014-11-21 Jun-Fan Xu Coaxial connector structure with stable mechanism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337549A (en) * 1929-10-03 1930-11-06 Edmund Mackenzie Taunton Improvements in wander plugs and like electrical connectors
EP0449737A2 (en) * 1990-03-28 1991-10-02 Daiichi Denshi Kogyo Kabushiki Kaisha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007073368A (ja) * 2005-09-07 2007-03-22 Flying Mole Corp コネクタ
CN201364978Y (zh) * 2009-01-12 2009-12-16 江苏荣联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注塑焊接型射频电缆装置
CN102570238A (zh) * 2010-09-16 2012-07-11 德尔福技术有限公司 密封压接方法
CN202474279U (zh) * 2010-10-18 2012-10-03 约翰·梅扎林瓜联合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联接同轴电缆的端部的连接器
CN203481564U (zh) * 2013-09-10 2014-03-12 深圳市大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同轴连接器组件
CN103474804A (zh) * 2013-09-26 2013-12-25 安徽蓝麦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整体式配接电缆的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330845B2 (ja) 2018-05-30
JP2017195058A (ja) 2017-10-26
TWI651905B (zh) 2019-02-21
CN107305983A (zh) 2017-10-31
TW201739109A (zh) 2017-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98296B2 (ja) 接続部材
JP4082710B2 (ja) コネクタ
EP3007276B1 (en) Single element connector
JP2005294260A (ja) シールドジャック組立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09113686A1 (ja) フープ材、内導体端子の作成方法、及び同軸コネクタ
KR20120049219A (ko) 동축 커넥터 및 그 조립방법
JP2008098034A (ja) 極細同軸ケーブルの端末接続方法
JPWO2014129227A1 (ja) 接続構造体の製造方法、接続構造体、ワイヤーハーネス、圧着部材、及び圧着装置
WO2014038617A1 (ja) 端子
JP2018147828A (ja) 圧着接続端子及び該圧着接続端子の接続方法
JP2009064690A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及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
CN107305983B (zh) 电线用连接器
JP5798840B2 (ja) 接続端子
JP4377736B2 (ja) シールド電線用コネクタおよびそのシールド電線との接続方法
CN102037621B (zh) 连接构件
CN106575829B (zh) 电缆连接器
JP2017098081A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付きシールドケーブル
US7351100B2 (en) Electric connector
JP2007123015A (ja)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JP2006236873A (ja) 端子金具の製造方法及び該端子金具
US8272901B2 (en) Crimp contacts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ies including the same
JP4977768B2 (ja) 複数種の端子金具の製造方法
US9531092B2 (en) Terminal and connection structure using terminal
JP2008171627A (ja) 雌型端子金具
JP4520921B2 (ja) 端子金具の製造方法及び該端子金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