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87723A - 聚酯类复合纱线、其生产方法及由其制得的纺织品 - Google Patents

聚酯类复合纱线、其生产方法及由其制得的纺织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87723A
CN107287723A CN201610224462.0A CN201610224462A CN107287723A CN 107287723 A CN107287723 A CN 107287723A CN 201610224462 A CN201610224462 A CN 201610224462A CN 107287723 A CN107287723 A CN 1072877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polyesters
complex
complex yarn
text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2446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建锋
潘涛
蔡东照
秋月健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ray Fibers and Textiles Research Laboratories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ray Fibers and Textiles Research Laboratories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ray Fibers and Textiles Research Laboratories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ray Fibers and Textiles Research Laboratories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22446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287723A/zh
Publication of CN1072877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877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3/00Yarns or threads, e.g. fancy yarns;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2G3/22Yarns or thread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blending, filament/fibre
    • D02G3/36Cored or coated yarns or thread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331/00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 D10B2331/04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polyesters, e.g.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酯类复合纱线、其生产方法及由其制得的纺织品。该聚酯类复合纱线具有芯鞘结构,由40~100重量%的聚酯复合长丝形成,其捻度为300~1200T/M,其中前记聚酯复合长丝为非封闭圆形断面、含有30~60重量%的碱易溶性共聚酯成分。将上述聚酯类复合纱线进行编织或织造后再经碱减量制得的纺织品的体积重量为0.20~0.60g/cm3,具有优越的轻量效果,可以作为运动服、休闲服、女装等用途。

Description

聚酯类复合纱线、其生产方法及由其制得的纺织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酯类复合纱线、其生产方法及由其制得的纺织品,具体涉及一种含有非封闭圆形断面聚酯复合长丝的复合纱线、其生产方法以及由该复合纱线形成的纺织品。
背景技术
棉纤维作为优质天然纤维的一种,由其形成的纺织品手感细腻柔软,和人体的肌肤有相当好的亲和性,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但棉纤维纺织品在保形、导湿、排湿等性能方面存在不足,且优质原棉供应紧缺,价格偏高。另外,随着我国化纤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其规模已经相当庞大,但其附加值不高,产业升级亟待解决,在此局面下,提高化纤产品的附加值功能相当有必要。因此有人开发出了仿棉化纤长丝,它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棉纤维供应紧缺的局面,还弥补了棉纤维自身的一些不足。
关于仿棉化纤长丝的附加值,诸如:棉的短纤感、吸水性能、轻量性能以及蓬松性能等,棉的短纤感通过长丝短纤化、长丝极细化、以及空气乱流变形等方法实现;吸水性通过纤维断面异型化实现;轻量化通过纤维断面的中空化实现;蓬松性通过假捻变形,增大纤维间的空隙率来实现,但目前市场上集以上几种附加值于一身的纺织品很少有见,这是因为这些手段并不能简单组合在一起,比如采用中空纤维作为原料,在假捻变形过程中,由于受到假捻器的挤压,极易破坏原有的中空率,从而降低织物的轻量性能。
为了获得丰富的棉短纤感,专利文献CN201310288092.3 中公开了一种以聚酯预取向丝A与聚酯复合纤维B为原料,通过假捻变形加工形成的具有偏心结构的假捻加弹丝,使用其制得的纺织品具有一定的棉短纤感,但由于是偏芯结构,容易出现芯纱和鞘纱上色不一致的情况,这样极易在纺织品表面形成斑纹,影响纺织品的外观效果,而且所得纺织品未能获得与棉产品同等的吸水性、轻量性以及蓬松性。
综上所述,开发一种同时具备棉的短纤感、吸水性能、轻量性能、以及蓬松性能的化纤纺织品是相当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原料选择、合适的丝加工方法以及高次加工工艺,从而提供一种同时具有丰富类似棉的短纤感、优良的轻量性、吸水性以及蓬松性的聚酯类复合纱线、其生产方法及由其制得的纺织品。
本发明的聚酯类复合纱线,具有芯鞘结构,由40~100重量%的聚酯复合长丝形成,其捻度为300~1200T/M,其中前记聚酯复合长丝为非封闭圆形断面、含有30~60重量%的碱易溶性共聚酯成分。
本发明的聚酯类复合纱线具有丰富的棉短纤感;由上述聚酯类复合纱线进行编织或织造后再经碱减量制得的纺织品的轻量感及蓬松效果极为优越,可以作为运动服、休闲服、女装等用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聚酯类复合纱线的加工示意图。其中1为鞘纱,2为芯纱,3为热辊,4为交络喷嘴,5为热板,6为假捻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聚酯类复合纱线,具有芯鞘结构,由40~100重量%的聚酯复合长丝形成,其捻度为300~1200T/M,其中前记聚酯复合长丝为非封闭圆形断面、含有30~60重量%的碱易溶性共聚酯成分。
本发明中,在聚酯复合长丝的纤维断面上碱易溶性共聚酯成分位于内部,普通聚酯成分位于外部。碱易溶性共聚酯成分的含量小于30重量%的话,碱减量后所得纺织品的轻量化效果不明显;而碱易溶性共聚酯成分的含量大于60重量%的话,生产难度大,而且减量后残留的纤维壁太薄,高次加工时,受到外力作用容易变形,中空率反而降低。
本发明采用非封闭圆形断面,如C型等,即在纤维圆形断面上留有一缺口,缺口边长最好为纤维断面周长的1/15以上,这样可以确保碱减量时让碱易溶共聚酯成分从缺口处顺利流出形成中空结构。非封闭的圆形断面,与普通的异型断面相比,能更好地形成毛细血管效应,且能更快地将水分排出体外。这是因为非封闭圆形断面和普通异型断面相比,其真空度要高,这样在外压强一定的情况下,水更容易进入非封闭圆形断面的中空腔里,得到的芯吸效果更明显。
本发明的聚酯类复合纱线中,非封闭圆形断面聚酯复合长丝的含量为40~100重量%,其含量小于40重量%的话,难以获得与棉产品同等的吸水性和轻量性。本发明的聚酯类复合纱线由非封闭圆形断面聚酯复合长丝与其他成分长丝形成时,其他成分长丝未作特别限定,可以是任意成分或任意断面的聚酯类长丝,如成分可以为PET、PTT、PBT等,断面可以为封闭圆形、或者三角形、十字形等异型。
关于本发明的芯鞘结构,非封闭圆形断面聚酯复合长丝可以是芯纱和/或鞘纱,没有特别限定。本发明的聚酯类复合纱线由非封闭圆形断面聚酯复合长丝与前记其他成分长丝形成时,考虑到现有的聚酯复合长丝的单丝纤度一般在2.5dtex以上,如果将其作为鞘纱使用的话,容易在聚酯类复合纱线的表面形成大而不均匀的线圈,有可能会影响其在织布工程中的通过性,以及纺织品表面的短纤感,因此,优选非封闭圆形断面聚酯复合长丝作为芯纱,其他成分长丝作为鞘纱。更优选作为鞘纱使用的其他成分长丝的单丝纤度为1.5dtex以下,这样可以同时兼顾织布工程通过性和纺织品的手感。
本发明聚酯类复合纱线虽然为芯鞘结构,但不可避免仍会出现露芯现象,而芯鞘纱的上色性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容易在纺织品的表面出现深浅不一的斑纹,而影响纺织品的外观性能,故本发明的复合纱线的捻度下限设定为300T/M;同时考虑到复合纱线的捻度太高的话,复合纱线的收缩性能会受到影响,而且也容易造成将复合纱线中的鞘纱的线圈捻进纱线主体中,从而减弱纺织品的短纤感,故本发明的聚酯类复合纱线的捻度上限设定为1200T/M,即本发明的聚酯类复合纱线的捻度为300~1200T/M,
考虑到芯纱需要经过外延伸,外延伸后的断裂伸长率一般为15%~40%,为了确保棉感效果,因此,优选本发明的聚酯类复合纱线的鞘纱的断裂伸长率为120%~180%。
为了获得更好的仿棉效果,优选本发明的聚酯类复合纱线中芯纱与鞘纱的断裂伸长率差为90%~160%。
优选,本发明的复合纱线的芯鞘纱的丝长差为15%~50%。所谓的丝长差,是指一定长度的复合纱线中,鞘纱单纤维的长度与芯纱单纤维的长度的差值与芯纱单纤维长度的比值的百分比。芯鞘纱的丝长差是产生类似棉的短纤感的根本条件。
优选,本发明复合纱线中,0.4mm以上高度的线圈个数为10000~15000个/20m。为了获得更为优异的短纤性能,0.4mm以上高度的线圈个数更优选为12000~15000个/20m。
本发明的聚酯类复合纱线的生产方法如下:至少选用40~100重量%的聚酯复合长丝作为芯纱和/或鞘纱,芯纱经由热盘外延伸后,与未经过延伸的鞘纱进行交络复合后,再经过内延伸、假捻变形、加捻,得到加捻捻度为300~1200T/M的产品;其中聚酯复合长丝为非封闭圆形断面、含有30~60重量%的碱易溶性共聚酯成分。
本发明中,芯纱经由热盘外延伸时,具体延伸倍率视选用芯纱的伸度而定,优选为1.40~1.80。推荐热盘延伸后,假捻纱线中的芯纱的单纤维断裂伸长率为15%~40%。
本发明中,芯纱经热盘延伸后,与鞘纱进行交络复合时,交络数优选为100个/m以上,这样可以提高芯鞘纱之间的抱合力,抑制毛羽的产生。交络数少于100个/m的话,由于所用鞘纱未经过延伸,其强度比较小,在后续的假捻变形加工中,跟热板接触、受到加捻/解捻作用力,以及再混纤时的气流作用时,有可能出现毛丝现象;再者在热板内延伸假捻时,已经形成的交络在受到强的作用力时,容易受到破坏,这样有可能出现交络不均匀的情况。
在内延伸时,其延伸倍率优选为1.00~1.40,为了获得更好的芯、鞘纱长度差,延伸倍率更优选为1.00~1.15。延伸倍率小于1.00的话,纱线容易在热板内产生跳动,有可能会影响生产的稳定性;而延伸倍率大于1.40的话,有可能出现芯纱和鞘纱同时在热板内延伸的情况,这样就会减少两者的丝长差,影响到棉感效果。
本发明的纺织品,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机织物或者针织物。由40重量%以上的纱线选用前记聚酯类复合纱线,通过常规的准备工序、编织或织造制成坯布,然后将坯布经过前处理、碱减量处理、染色、后整理制得,使用以上方法制得的纺织品,其体积重量为0.20~0.60g/cm3
其中碱减量的减量率优选为10%~60%。具体的碱减量率的确定要根据碱易溶性共聚酯成分的含量的多少而定。将碱易溶性共聚成分充分去除掉,才能形成充分的中空结构,加强毛细血管效应,提高纺织品的吸水性能。
本发明中,优选根据JIS L1907标准测得该纺织品中使用聚酯类复合纱线方向上的吸水高度为110mm以上。
本发明的纺织品,具有类似棉产品的短纤感、轻量性、吸水性以及蓬松性,可以作为运动服、休闲服、女装等用途。
实施例
本发明所涉及的各参数的测试计算方法如下。
(1) 捻度
参考GB14345-2003标准。
(2) 断裂伸长率
参考JIS L1013-1999标准。
(3) 鞘纱的断裂伸长率
①从复合纱线中分解出鞘纱,取5cm以上长度的鞘纱的单纤维作为测试样;
②参考JIS L1013-1999标准,利用单纤强伸度测试仪测出鞘纱单纤的断裂伸长率;
③重复以上步骤5回,算出平均值。
(4) 芯鞘纱的断裂伸长率差
①从复合纱线中分别抽取出芯纱的单纤维和鞘纱的单纤维;
②参考JIS L1013-1999标准,利用单纤强伸度测试仪分别测定芯纱的断裂伸长率S1和鞘纱的断裂伸长率S2;
③按如下公式算出断裂伸长差:断裂伸长率差=(S2-S1)/S1*100%;
④重复以上步骤5回,算出断裂伸长率差的平均值。
(5) 丝长差
①从复合纱线中分别抽出芯纱单纤维和鞘纱单纤维,长度为5cm以上;
②分别量取芯纱单纤维的长度L1和鞘纱单纤维的长度L2;
③按如下公式算出丝长差:
丝长差=(L2-L1)/L1*100%;
④重复以上步骤3回,算出长度差平均值。
(6)线圈数
①设备:乌斯特条干均匀度仪和S型毛羽检测器;
②将S型毛羽检测器背面的F/S模式,设定为S模式,测定时间设定为1min;
③乌斯特条干均匀度仪的速度设定为50m/min;
④将毛羽测定刻度设定为0.4mm进行测试,测定值记为L;
⑤将所测得的数值换算成每20m的数值Lm=L/50*20;
⑥重复以上步骤3回,算出平均值。
(7)体积重量
①用圆盘取样器,测定纺织品的克重W(g/m2);
②厚度测定仪测出纺织品的厚度H(mm);
③按如下公式计算出体积重量:体积重量=W/H*1000;
④重复以上步骤3回,算出平均值。
(8)吸水高度
参考JIS L1907-2010标准。
(9)交络数
参考FZ/T 50001-2005合成纤维长丝网络度试验方法。
实施例1
将150dtex/36f的聚酯复合POY(非封闭C形断面、碱易溶性共聚酯成分含量50%),先经过温度75℃的热盘进行倍率为1.64的延伸,再与91dtex/72f的普通聚酯POY(圆形断面)通过交络喷嘴进行交络(交络数:120个/m)后同时进入热板,再经过倍率为1.00的内延伸、假捻变形、450T/M条件下进行加捻,得到188dtex/108f聚酯类复合纱线。
所得聚酯类复合纱线的参数条件见表1。
实施例2
将91dtex/72f的普通聚酯POY(圆形断面),先经过温度75℃的热盘进行倍率为1.64的延伸,再与150dtex/36f的聚酯复合POY(非封闭C形断面、碱易溶性共聚酯成分含量60%),通过交络喷嘴进行交络(交络数:110个/m)后同时进入热板,再经过倍率为1.00内延伸、假捻变形、800T/M的条件下进行加捻,得到218dtex/108f聚酯类复合纱线。
所得聚酯类复合纱线的参数条件见表1。
实施例3
将150dtex/36f的聚酯复合POY(非封闭C形断面、碱易溶性共聚酯成分含量50%),先经过温度75℃的热盘进行倍率为1.5的延伸,再与150dtex/36f的聚酯复合POY(非封闭C形断面、碱易溶性共聚酯成分含量60%)通过交络喷嘴进行交络(交络数:100个/m)后同时进入热板,再经过倍率为1.15的内延伸、假捻变形、300T/M的条件下进行加捻,得到248dtex/72f聚酯类复合纱线。
所得聚酯类复合纱线的参数条件见表1。
实施例4
将120dtex/36f的聚酯复合POY(非封闭C形断面、碱易溶性共聚酯成分含量30%),先经过温度75℃的热盘进行倍率为1.50的延伸,再与55dtex/36f的普通聚酯POY(圆形断面)通过交络喷嘴进行交络(交络数:130个/m)后同时进入热板,再经过倍率为1.01的内延伸、假捻变形、1200T/M的条件下加捻,得到130dtex/72f聚酯类复合纱线。
所得聚酯类复合纱线的参数条件见表1。
实施例5
将实施例1制得的188dtex/108f的聚酯类复合纱线作为经纬纱使用,组织采用2/1斜纹,通过常规的准备工序、织造制成坯布,然后将坯布经过前处理、碱减量处理(减量率:25%)、染色、后整理制成最终的纺织品。
所得纺织品的参数条件见表2。
实施例6
将实施例1制得的188dtex/108f的聚酯类复合纱线作为经纱使用,纬纱采用167dtex/48f 的普通聚酯DTY,组织采用平纹,通过常规的准备工序、织造制成坯布,然后将坯布经过前处理、碱减量处理(减量率:13%)、染色、后整理制成最终的纺织品。
所得纺织品的参数条件见表2。
实施例7
将实施例1制得的188dtex/108f的聚酯类复合纱线作为原料,采用平针组织,通过编织工序制成坯布,然后将坯布经过前处理、碱减量处理(减量率:25%)、染色、后整理制成最终的纺织品。
所得纺织品的参数条件见表2。
实施例8
将实施例2制得的218dtex/108f的聚酯类复合纱线作为经纬纱使用,组织采用2/1斜纹,通过常规的准备工序、织造制成坯布,然后将坯布经过前处理、碱减量处理(减量率:35%)、染色、后整理制成最终的纺织品。
所得纺织品的参数条件见表2。
实施例9
将实施例3制得的248dtex/72f的聚酯类复合纱线作为经纬纱使用,组织采用4*4方平,通过常规的准备工序、织造制成坯布,然后将坯布经过前处理、碱减量处理(减量率:60%)、染色、后整理制成最终的纺织品。
所得纺织品的参数条件见表2。
实施例10
将实施例4制得的130dtex/72f的聚酯类复合纱线作为经纱使用,纬纱选用167dtex/48f的PBT/PET双组分弹性纱线,组织采用平纹,通过常规的准备工序、织造制成坯布,然后将坯布经过前处理、碱减量处理(减量率:10%)、染色、后整理制成最终的纺织品。
所得纺织品的参数条件见表2。
比较例1
将150dtex/36f的聚酯复合POY(非封闭C形断面、碱易溶性共聚酯成分含量50%),直接与91dtex/72f的普通聚酯POY(圆形断面)同时进入热板,经过热板内倍率为1.64的延伸、假捻器进行假捻、交络(交络数:120个/m),卷绕、450T/M条件下进行加捻,得到150dtex/108f不具有芯鞘结构的聚酯类复合纱线。
所得聚酯类复合纱线的参数条件见表1。
比较例2
将150dtex/36f普通聚酯POY(圆形断面),先经过温度75℃的热盘进行倍率为1.64的延伸,再与91dtex/72f的普通聚酯POY通过交络喷嘴进行交络(交络数:120个/m)后同时进入热板,再经过倍率为1.0内延伸、假捻变形、450T/M的条件下进行加捻,得到188dtex/108f聚酯类复合纱线。
所得聚酯类复合纱线的参数条件见表1。
比较例3
将150dtex/36f的聚酯复合POY(非封闭C形断面、碱易溶性共聚酯成分含量50%),先经过温度75℃的热盘进行倍率为1.64的延伸,再与91dtex/72f的普通聚酯POY(圆形断面)通过交络喷嘴进行交络(交络数:120个/m)后同时进入热板,再经过倍率为1.00的内延伸、假捻变形、250T/M条件下进行加捻,得到188dtex/108f聚酯类复合纱线。
所得聚酯类复合纱线的参数条件见表1。
比较例4
将120dtex/36f的聚酯复合POY(非封闭C形断面、碱易溶性共聚酯成分含量65%),先经过温度75℃的热盘进行倍率为1.50的延伸,再与55dtex/36f的普通聚酯POY(圆形断面)通过交络喷嘴进行交络(交络数:130个/m)后同时进入热板,再经过倍率为1.01的内延伸、假捻变形、1200T/M条件下加捻,得到130dtex/72f聚酯类复合纱线。
所得聚酯类复合纱线的参数条件见表1。
比较例5
将比较例1制得的150dtex/108f聚酯类复合纱线,作为经纬纱使用,组织采用2/1斜纹,通过常规的准备工序、织造制成坯布,然后将坯布经过前处理、碱减量处理(减量率:25%)、染色、后整理制成最终的纺织品。
所得纺织品的参数条件见表2。
比较例6
将比较例2上述制得的188dtex/108f的聚酯类复合纱线作为经纬纱使用,组织采用2/1斜纹,通过常规的准备工序、织造制成坯布,然后将坯布经过前处理、碱减量处理(减量率:25%)、染色、后整理制成最终的纺织品。
所得纺织品的参数条件见表2。
比较例7
将比较例3制得的188dtex/108f的聚酯类复合纱线作为经纬纱使用,组织采用2/1斜纹,通过常规的准备工序、织造制成坯布,然后将坯布经过前处理、碱减量处理(减量率:25%)、染色、后整理制成最终的纺织品。
所得纺织品的参数条件见表2。
比较例8
将比较例4制得的130dtex/72f的聚酯类复合纱线作为经纱使用,纬纱选用167dtex/48f的PBT/PET双组分弹性纱线,组织采用平纹,通过常规的准备工序、织造制成坯布,然后将坯布经过前处理、碱减量处理(减量率:10%)、染色、后整理制成最终的纺织品。
所得纺织品的参数条件见表2。
表1
*包覆性:将复合纱线编织成纺织品,根据纺织品表面的露白程度来判断包覆效果的好差。
表2
*外观性:根据纺织品表面的露白程度来判断外观效果的好差。

Claims (9)

1.一种聚酯类复合纱线,其特征是:所述聚酯类复合纱线具有芯鞘结构,由40~100重量%的聚酯复合长丝形成,其捻度为300~1200T/M,其中所述聚酯复合长丝为非封闭圆形断面、含有30~60重量%的碱易溶性共聚酯成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类复合纱线,其特征是:所述聚酯类复合纱线的鞘纱的断裂伸长率120%~18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酯类复合纱线,其特征是:所述聚酯类复合纱线中芯纱与鞘纱的断裂伸长率差为90%~16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类复合纱线,其特征是:所述聚酯类复合纱线中芯纱与鞘纱的丝长差为15%~50%。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酯类复合纱线,其特征是:所述聚酯类复合纱线中,0.4mm以上高度的线圈个数为10000~15000个/20m。
6.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类复合纱线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至少选用40~100重量%聚酯复合长丝作为芯纱和/或鞘纱,芯纱经由热盘外延伸后,与未经过延伸的鞘纱进行交络复合后,再经过内延伸、假捻变形、加捻,得到加捻捻度为300~1200T/M的产品;其中所述聚酯复合长丝为非封闭圆形断面、含有30~60重量%的碱易溶性共聚酯成分。
7.一种纺织品,其特征是:该纺织品由40%重量%以上的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类复合纱线所形成后再经碱减量工艺制得,其体积重量为0.20~0.60g/cm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纺织品,其特征是:根据JIS L1907标准测得该纺织品中,使用聚酯类复合纱线方向上的吸水高度为110mm以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纺织品,其特征是:所述碱减量工艺的减量率为10%~60%。
CN201610224462.0A 2016-04-12 2016-04-12 聚酯类复合纱线、其生产方法及由其制得的纺织品 Pending CN10728772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24462.0A CN107287723A (zh) 2016-04-12 2016-04-12 聚酯类复合纱线、其生产方法及由其制得的纺织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24462.0A CN107287723A (zh) 2016-04-12 2016-04-12 聚酯类复合纱线、其生产方法及由其制得的纺织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87723A true CN107287723A (zh) 2017-10-24

Family

ID=600958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24462.0A Pending CN107287723A (zh) 2016-04-12 2016-04-12 聚酯类复合纱线、其生产方法及由其制得的纺织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287723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01493A (zh) * 2019-07-24 2021-02-02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棉感纱线、其制造方法以及纺织品
CN113265744A (zh) * 2021-06-07 2021-08-17 上海荟姿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轻薄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5012089A (zh) * 2022-06-06 2022-09-06 江苏嘉通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轻薄型夏装用拉伸变形丝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48512A (zh) * 2008-12-10 2010-06-23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聚酯复合纤维及其生产方法
CN101824689A (zh) * 2009-03-03 2010-09-08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加弹丝及其加工方法、专用设备和用途
CN103014978A (zh) * 2011-09-28 2013-04-03 杨恩龙 一种高强耐磨纳米纤维复合纱及其制备方法
CN204023070U (zh) * 2014-08-20 2014-12-17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棉感复合纱线及由其制得的纺织品
CN105332135A (zh) * 2014-06-17 2016-02-17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棉感聚酯弹性纱线及由其制得的弹性织物
CN105463650A (zh) * 2014-08-20 2016-04-06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棉感复合纱线、加工方法及由其制得的纺织品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48512A (zh) * 2008-12-10 2010-06-23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聚酯复合纤维及其生产方法
CN101824689A (zh) * 2009-03-03 2010-09-08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加弹丝及其加工方法、专用设备和用途
CN103014978A (zh) * 2011-09-28 2013-04-03 杨恩龙 一种高强耐磨纳米纤维复合纱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32135A (zh) * 2014-06-17 2016-02-17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棉感聚酯弹性纱线及由其制得的弹性织物
CN204023070U (zh) * 2014-08-20 2014-12-17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棉感复合纱线及由其制得的纺织品
CN105463650A (zh) * 2014-08-20 2016-04-06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棉感复合纱线、加工方法及由其制得的纺织品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樊娟: "一步法POY/FDY聚酯仿棉异收缩混纤丝及其织物性能的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I辑》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01493A (zh) * 2019-07-24 2021-02-02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棉感纱线、其制造方法以及纺织品
CN113265744A (zh) * 2021-06-07 2021-08-17 上海荟姿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轻薄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5012089A (zh) * 2022-06-06 2022-09-06 江苏嘉通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轻薄型夏装用拉伸变形丝的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32135B (zh) 一种棉感聚酯弹性纱线及由其制得的弹性织物
CN104278386B (zh) 一种聚酯弹性纱线、其生产方法及制得的织物
CN105463650B (zh) 一种棉感复合纱线、加工方法及由其制得的纺织品
JP6989079B2 (ja) リヨセルフィラメントデニム
CN106367858B (zh) 假捻纱线及含该假捻纱线的弹性纺织品
CN107075741B (zh) 极细高强力聚酰胺复丝和使用其的包芯纱、长筒袜、织物
TWI677607B (zh) 聚酯纖維長絲及其生產方法
CN106192117A (zh) 一种长短包芯纱线及由其制得的纺织品
CN107287723A (zh) 聚酯类复合纱线、其生产方法及由其制得的纺织品
CN101323996A (zh) 一种经熔融加工的假捻纱线及加工方法和用途
KR100737976B1 (ko) 신장성 공기교락사 및 이를 이용한 폴리에스테르 직물의제조 방법
CN110144659A (zh) 一种采用包芯纱的纺纱方法及织物
CN204023070U (zh) 一种棉感复合纱线及由其制得的纺织品
CN102337621A (zh) 一种吸水透气性织物及其生产方法
CN103074722A (zh) 一种纺织品及其生产方法和应用
TW202124799A (zh) 一種複合紗線及由其製得的面料
JP5599686B2 (ja) ポリエステル潜在捲縮加工糸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397718A (zh) 高柔软性的拉舍尔毛毯及其制造方法
CN103835146A (zh) 一种纺织品及其生产方法
CN108342818A (zh) 一种棉感针织面料
CN104862947B (zh) 一种涤纶仿棉长丝经编织物的碱减量加工方法
TW573089B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lastic ultrathin filament textured yarn and the elastic ultrathin filament textured yarn manufactured from the same
JP2015132024A (ja) 衣料用織物
CN110219085A (zh) 用于提高织物吸湿透湿性能的纺纱方法及织物
CN116334812A (zh) 一种织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02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